当前位置: 首页过度治疗

过度治疗

6类癌症临床治愈率超90%!面对这类「轻松癌」,医生真的会劝你「放弃治疗」!

6类癌症临床治愈率超90%!面对这类「轻松癌」,医生真的会劝你「放弃治疗」!

你知道吗?尽管癌症听起来让人胆寒,但在医生眼中,并非每一种癌症都是“不治之症”。   罹患癌症,对普通人群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当一纸癌症诊断书摆在眼前时,相信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五雷轰顶”,方寸大失。根本顾不得分辨到底是哪一个种类的癌症。 但恰恰最重要的信息就藏在癌症种类中。在所有癌症中,有两类癌症不管在发病率还是治疗上都完全不同,它们的关键词是:不致命,或是致命率很低。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罹患癌症却不危及生命,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医生们甚至有时会担心这部分患者盲目接受治疗,反而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业内,这类癌症有个特殊的称呼:「轻松癌」,它的恶性及难治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种类的癌症。那么,到底哪些癌症属于这个范畴,今天我们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的数据,来做个最全面的「轻松癌」盘点。   这几类癌症都不用担心,临床治愈率大于95%! 首先,我们来看看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汇总的,各类癌症5年生存率情况: 从这份不同癌种的5年生存率(临床治愈率)来看,我们所说的轻松癌其实数量并不少。甲状腺癌、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前列腺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皮肤黑色素瘤等癌症,在正常治疗的情况下都有着非常不错的临床治愈率。 而不少癌症在早期阶段的临床治愈率也在90%以上。从这些癌症的临床治愈率来看来看,除了几类特定的癌症,其实癌症远没有那么可怕。 接下来,我们就以最典型的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为例来深入科普,面对这些癌症,医生反而担心患者会进行过度治疗。 过度诊断!癌症中的另类「奇葩」甲状腺癌医生担心你筛查太过头   提起甲状腺癌,很容易让人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就在这两年,商业重疾险改革,将I期以内甲状腺癌踢出重疾名单,改为按轻症赔偿。这则新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人都在吐槽保险行业又在偷偷降低赔付标准。 但实际上,这个改变有着相对科学的依据:我国学者曾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甲状腺癌过度诊治的文章,通过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回顾,作者发现2003~2011年间,中国新发甲状腺癌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 被诊断出甲状腺癌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基于这一现象,作者认为中国的甲状腺癌存在严重的过度诊断情况。 换句话说,在我们现存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即便是发现了甲状腺病灶,但它终生都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大幅提升,但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越来越多这样不会引发任何症状的甲状腺“病灶”被发现,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却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通过数据分析,作者认为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情况触目惊心:国内城市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约为女性83.1%、男性77.3%,乡镇过度诊断比例则是女性60.4%和男性59.2%。上海、杭州、嘉兴等几个地区荣登甲状腺癌过度治疗地区榜首,而广州、武汉、北京等一线城市均超过80%。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也是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的罪魁祸首:越是经济发达,越是健康意识明确的人群,越乐意接受癌症体检,超声的普及也就变相导致了甲状腺癌被检出率的升高。 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近1倍——女性增加0.93倍,男性增加0.90倍。 不仅是在中国,过去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呈快速升高态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同样明显上升。今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研究的25国数据报告中提出,全球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 “惰性癌症”前列腺癌同样是过度诊断的重灾区   除了甲状腺癌以外,另一个被称为“轻松癌”的癌症类型是男性所特有的前列腺癌。它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属于惰性癌症。 在欧美国家,不少老年男性在死亡时都会被发现带有前列腺癌细胞。当然,每年依然有大约有140万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及时筛查可以更早的发现疾病,从而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的风险。 但与甲状腺癌一致,前列腺癌也同样存在过度诊断的问题。目前临床上的筛查方式大多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合传统活检筛查,可能会导致过度诊断,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活检。 在美国,由于临床医生们普遍采用基于PSA的早期检测措施,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代价。 数百万男性在过度诊疗中被诊断为癌症,并接受了一些相关影响生活质量的治疗。在后续的数据统计中,研究者们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是低风险级别的前列腺癌,占新诊断前列腺癌的70%。 高过度诊断率,带来了高过度治疗率以及伴生的后遗症深渊   过度诊断,也就代表着过度治疗问题的出现。 对于癌症治疗而言,最佳的治疗方式莫过于手术治疗。但由于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性,甲状腺癌手术并不是一刀切掉的问题。任何手术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后遗症,甲状腺手术同样如此。它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声音嘶哑、呛咳、抽搐、低钙等,严重的出血或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此外,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人人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是: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甚至是经济负担上,都是不小的一个负担。 前列腺癌同样如此,甚至面临着让男性更为尴尬的手术治疗,对社会角色造成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治疗后伴生的社会问题,成为了癌症康复者们面临的共性困扰:社会的有色眼镜对待。 癌症患者的社会歧视现象在不少媒体中都有报道过,它们集中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癌症康复者”的头衔,就足以让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连简历都不看就将面试者拒之门外;而在感情生活中,“癌症康复者”的名头也成了考验一段感情是否牢固的试金石,不少悲剧由此发生。 “轻松癌”应该怎样对待?医学中有一个“万金油”绝招——随访观察   既然甲状腺癌及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筛查与治疗的矛盾呢? 首先,不可因噎废食。防癌筛查是我们保持健康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面对病情,我们才可正确的处理病情。有了筛查,就会有甲状腺癌及前列腺癌的确诊,针对一纸癌症诊断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随访观察或许是最优解。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或可能成为甲状腺结节的“诊疗宝典”。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均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手术适应症): ● 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 ● 甲状腺癌家族史; ● 已确定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甚至远端转移; ● 病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等); ● 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 ● 穿刺标本检测BRAF基因突变阳性; ● 癌灶短期内进行性增大(6个月增大超过3mm)。     而非这类情况的甲状腺癌,则可以考虑再行观察,直至出现上面这些危险情况因素。   前列腺癌同样可以通过增加筛查手段来避免过度治疗。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一项研究就表明:磁共振成像(MRI)和靶向活检筛查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前列腺癌过度诊断减少一半。该结果也在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大会上公布。   通过这种新方式,我们可以检测到同样多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肿瘤,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和低风险肿瘤的检出数量。 […]

小D
国人抗癌10大误区【2】:生命不息,“过度”治疗不止

国人抗癌10大误区【2】:生命不息,“过度”治疗不止

中国的肿瘤病人,在癌症防治过程中,有一个很突出的误区,那就是:过度治疗。 比如说肺小结节、甲状腺小结节、乳腺小结节,尽管主管医生已经反复建议“结节很小,大概率不是癌症,可以考虑定期复查”,但是依然有众多国人心神不宁、寝食难安,硬是最终选择了手术切除,其中相当一部分病人,最终切下来就是良性的结节。 虽然不能说“白挨了一刀”,但很多结节随访一段时间的确是会自动消失的,多少属于过度治疗。 比如早期癌症手术根治后,根据治疗规范是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疗的。比如分期为I期的绝大多数癌症,都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中国的病人,又开始焦虑: “医生,我这个肿瘤,切掉以后,一定不会复发么?” “这个可不能100%保证,依然是有一定复发率的,只是复发率很低。” “既然不能100%保证不复发,那我能不能吃点药?能不能打化疗?能不能做一点放疗?能不能打一下PD-1抗体?” “都不建议,因为这些治疗已经被证明不能降低复发风险,甚至会由于副作用的因素,导致治愈率反而下降。” “这么可怕,那我不化疗、不吃药、不打PD-1抗体了,但是依然有复发转移的风险,我心里还是很焦虑、很害怕,你们医生就不能想想办法么?” “抱歉,截至目前,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风险。” “一群庸医”一部分病友会在心里大骂一声,然后扭头开始吃中药、找偏方,或者忍不住找医院打了化疗、吃了靶向药或者接受了PD-1抗体…… 比如晚期癌症病友,经常有病友“生命不息、治疗不止”,化疗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疗程,双药、三药联合还觉得不放心,逼着医生或者瞒着医生上四药、五药、六药联合治疗。 事实上,多数晚期实体瘤中,如果治疗有效,化疗一般做4-8个疗程也到顶了;如果治疗无效的话,2-3个疗程经过影像学复查判断疾病进展后,就会更换方案。 至于有的病友热衷的维持治疗,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并不能延长总生存时间;甚至有些盲目使用的维持治疗,连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都无法延长。而用药时间越长,副作用发生的风险越高、经济成本也越大。因此,近期越来越多的专家在呼吁和探索“治疗假期”(treatment holiday)。 近日,牛津大学的Timothy S. Maughan教授带领的团队在《JCO》杂志上公布了晚期肠癌维持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FOCUS4-N研究的最终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入组的是接受了16周(4个月)标准一线治疗后疾病未出现进展的晚期肠癌患者,1:1分组,一组接受口服的希罗达进一步维持治疗,一直到毒性不可耐受或者疾病进展为止;一组在4个月的标准一线治疗后,直接停药,定期复查。 长期随访后发现,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毫无差异;而希罗达维持治疗组导致的腹泻(23% vs 13%)、乏力(25% vs 12%)、手足综合征发生率(26% vs 3%)明显更高。 事实上,从2015以来的3项大型3期临床试验,入组了上千名晚期肠癌患者,不管是怎样的维持治疗方案,均无法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但是均明显增加患者的副作用。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一线治疗有效后,鼓励患者选择适时停药、积极随访。 国内的肺癌大佬,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近期也提出了在准确、积极的ctDNA监测指导下的“治疗假期”。接受规范的靶向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疗效长期稳定、肿瘤标志物正常、外周ctDNA中检测不到癌基因之后,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停药,进入“休假期”(当然要积极随访)。 一共34位勇士进行了挑战,5位患者基线时还有脑转移。截止到今年世界肺癌大会召开的时候,还有19位患者依然仍处于“停药假期”里,另外15名患者由于随访和监测过程中再一次检测到癌基因或者影像学发现了肿瘤反弹,从而又再一次回复了药物治疗。所有病人的停药后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6.3个月(也就是选择停药的勇士,平均意义上讲能享受半年左右的停药假期)。 出现肿瘤反弹的病人中,有8名患者用回原药,100%再次起效。而且这些出现肿瘤反弹的病人,除了脑转移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外周血的监测,及时就发现了肿瘤反弹,恢复用药后很快又再次达到外周血中癌基因清零的目标。 吴教授团队这样一项研究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如果进一步优化和改良之后,将给越来越多的患者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中场休息时段。更为重要的是,将极大破除广大国人心中的错误观念(以为肿瘤治疗越多越好,以为治疗不能停顿,死扛到最后才好)。 参考文献: [1]. Capecitabine Versus Active Monitoring in Stable or Responding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16 Weeks of First-Line Therapy: 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

小D
避免过度医疗的实例分析:患者如何大幅度下降医疗花费且保持疗效基本一致

避免过度医疗的实例分析:患者如何大幅度下降医疗花费且保持疗效基本一致

    我之前曾多次写文提醒过肿瘤患者和家属,当碰见昂贵的治疗方案时,一定要小心和慎重考虑,建议看看指南和药物说明书,或者最好找另一位专业医生再核实,多了解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很多肿瘤患者和家属也许心里会犯嘀咕,觉得医学知识这么复杂深奥,我们普通人能看的懂指南么?看了应该也没用吧? 但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指南的很多重要知识点其实非常简单明了,比较容易看明白,如果看不明白,多看几次即可。 我们今天讲一个病例,分析下普通人如何通过学习指南,来避免接受医生推荐的过度医疗,并不会太复杂,并且适用于很多其它肿瘤类型,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以下这个病例,鼻咽癌T2N3M0,IVA期的患者,把他的治疗方案发给我,询问怎么办? (注意:思度其实是患者打错了,后续的交流中确定药物实际是恩度,一种抗血管的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类似于贝伐珠单抗。) 我们可以看到,医生给出的方案是: GP化疗指的是吉西他滨加顺铂,恩度和PD-1抑制剂,以及放疗+泰欣生。 整个方案的自费项目包括吉西他滨、恩度和PD-1抑制剂,花费不菲,泰欣生虽然可报销,但经常比例不足70%,即使报销完也不便宜。 那么,这个治疗方案是否是最佳方案呢? 我们可以一起结合指南,进行分析。鼻咽癌属于头颈部肿瘤,那么我们找的就是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2022,如下图所示: 指南的电子版网上一般都可以找到,或者也可以网购实体书,这样可能更好。 打开这本指南,我们下拉到95-96页,如下所示: 我们可以找到局部晚期鼻咽癌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只看最简单的就可以,注释的话非专业人士可以不看。很容易发现第一列诊断的包含T2N3M0的鼻咽癌,正好适合这位患者,注意,1A类指的是证据等级最高,最为推荐的治疗方式。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可以使用顺铂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指南最推荐的是直接顺铂+放疗或选择诱导化疗后再顺铂+放疗。尼妥珠单抗是在顺铂不适宜使用的时候再考虑进行,注意,这位患者是可以使用顺铂的,医生推荐的诱导化疗GP中就含有顺铂。 那么,结论就很简单,标准指南推荐的是:顺铂+放疗或者诱导化疗GP后,再顺铂加放疗,可以不用恩度、PD-1抑制剂,也可以不用泰欣生。 如果按照指南推荐的方案,不仅是花费低的多,相应的多加恩度和PD-1抑制剂治疗后带来的副反应和风险也会减少,不过,使用泰欣生同步放疗的副反应比使用顺铂要低不少,看情况选择,并非必须,假如不能用顺铂,奈达铂或卡铂也可以。 所以,如果患者看完指南明白道理后,就可以和医生沟通,可以要求使用指南推荐的最权威的方案,这样完全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花费,同时减少了一定的副反应和风险,更为安全。 (注意,PD-1抑制剂不能滥用,因为滥用后带来额外的风险,有时可以因为严重的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直接导致死亡。我见过完全不需要使用PD-1抑制剂的肿瘤患者,被强行使用后,导致严重免疫性肺炎,进了ICU抢救,差点死亡,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医疗事故。) 看完上述的分析,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有一些疑惑,所以再解释几点: 1. 有的人说,尽管指南这么推荐,万一再加上恩度和PD-1抑制剂会更有效,为什么不试试? 答:这是个好问题,很多医生就以此为借口,喜欢在指南基础上多加各种昂贵的药物来尝试,但很可惜现实中很多时候医生愿意多加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些药物的使用往往会带来不菲的收入。 注意,原则上是不允许随便尝试的,因为目前完全不知道加上恩度和pd-1抑制剂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是否更好,这是直接把患者当小白鼠的行为,万一加用的免疫出现严重的副反应,谁负责? 即使要试用,医生也应该向患者解释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是什么,为什么要多加这些自费的昂贵药物,并且告知患者其实只是试验性的治疗,医生仅仅是通过猜测判断效果可能更好,经过患者允许后才能进行,这才是合理的操作。而在临床实际诊疗中,患者很多时候就被剥夺了疾病知情权,医生就只给出一个昂贵和大部分自费的方案,甚至有时会强制患者服从,这是完全不对的,患者有权要求按照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来治疗。 2. 有的人说化疗+PD-1抑制剂已经有最新的证据在鼻咽癌更有效,比如有2022年的JUPITER-02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效果要比单纯化疗更好的多。 答:这个研究纳入的是复发或转移性的鼻咽癌患者,并非是局部晚期鼻咽癌,因此并不适用。如果这位患者在放化疗后数年,出现复发转移,加用PD-1抑制剂毫无问题。 3. 恩度的试用会有效么? 答:以目前的对恩度药物机制的理解,绝不可能对鼻咽癌有效,属于非常明确的滥用,恩度是一种老药,这么多年过去,说明书都完全没有鼻咽癌这一选项,医生为何要加用恩度治疗很难不让人多想。 4. 泰欣生到底能不能用? 答:当然是可以的,写在指南之中,属于多种同步放化疗中的一种药物。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患者知情并同意,医生可以选择使用。如果患者不同意,也可以要求医生改换成另一种的化疗药,这是患者的权利。 小结 最后,请患者和家属多学习,尤其是指南(别学百度到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知识,那些没用),这样才会有疾病知情权,才能显著的减少过度医疗风险,明显减少医疗支出,并且更安全。如果按照指南治疗,对比医生出具的方案,花费大幅下降,疗效又不差,比如本文分析的病例,对于患者及家庭来说肯定是更合适。      

半夏
肿瘤过度治疗有多可怕?快走出误区,延长生存期!

肿瘤过度治疗有多可怕?快走出误区,延长生存期!

“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积极尝试新方法,这是挽救亲人的一线生机呀! 大多数肿瘤患者家属只要听说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都不惜砸锅卖铁为亲人治疗。但很多时候,也并非好事儿! 过度治疗非但不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使疾病恶化得更快! 常见过度治疗的现象有哪些? 发现肿瘤,就要手术一刀切 【错❌】 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经典手术方式是根治术,即不仅要切除整个肿瘤,还要切除肿瘤周边适当的正常组织以及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地方。不少人认为肿瘤的手术应该“多切点儿”,甚至可以切除一些重要器官以达到“根治术”的目的。 例如,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原本可以选择宫颈广泛切除,却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近期疗效的提高和远期生存的延长,选择了子宫全切除,有的甚至同时切除了双侧卵巢。 危害 盲目的扩大手术范围,会导致血管、神经的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并不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率,却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放化疗能杀死癌细胞,多多益善 【错❌】 肿瘤不是局部的疾病,而是全身病变伴随肿瘤的扩散和转移,部分医生和患者倾向于放疗和化疗,但许多晚期的肿瘤患者只是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接受无休止的放化疗。 不合理的放化疗不只是杀死癌细胞,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其不良反应剧烈,给患者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特别提醒 盲目地增加剂量或延长放化疗周期,不但使患者的家庭因高昂的费用背负重担,也会使患者的免疫机能遭受重创,造成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痛苦不堪。 过度医疗发生的原因 01 患者方面 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人们一旦患上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在面对极度恐慌之后往往会失去理性判断能力,不惜重金、不惜路途遥远去求医问药。大家通常认为化疗、放疗多多益善,只有好药、贵药、进口药才能救命。 因此,人们往往会倾向于“更强”“更新”的治疗方法,认为只要这样做了,即使治疗不好或者发生了复发转移,患者也不会埋怨,家属也会因为用尽全力而心安。 02 医生方面 医生对肿瘤治疗的观念有误。部分医生未接受新的临床研究观点,继续沿用以前陈旧的治疗思想,过于注重对肿瘤的彻底杀伤或根治,从而导致手术范围的扩大,放化疗周期过长、剂量过大。 过度迎合患者要求。很多患者在就医开始时由于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充满了警惕与疑问,自主要求进行某些治疗,有些时候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 如何向过度医疗说“不”? 01 重视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不能等同于放弃治疗,通过早期姑息治疗的介入,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改善,痛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甚至可延长生存期! 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是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着重于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的控制,同时满足患者在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主要目标是预防和缓解痛苦,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生活质量。 02 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 患者及家属应该主动学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比如可以通过正规的网站、疾病相关的指南、病友群等收集相关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与主治医生多沟通,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03 多听专家意见 避免听信网上的新疗法、新药物、偏方、保健品等,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盲从、不迷信。选择正规的医院就诊,多听医生的建议。  

半夏
费钱又伤身!肿瘤治疗中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费钱又伤身!肿瘤治疗中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肿瘤患者们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消极治疗,及时享乐”型; 第二种是“生命不息,治疗不止”型。 两种患者的心理都可理解,但均存在一定风险。第一种不必多说,很容易耽误治疗,导致疾病进展。第二种的风险在于很容易因为“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生活、心理压力,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个说法很夸张,现实中这样的做法很常见。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后,人们都会“谈癌色变”,在极度恐慌后往往会不惜重金,认为化疗、放疗多多益善。然而,过度治疗的危害远比想象的严重。 危害1 过度治疗,使患者原本虚弱的体能状态持续下降,加重身体和心理负担,降低自身免疫力和抗癌能力,达不到原本的治疗效果。 危害2 过度治疗,使患者承担了更多的治疗副作用和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生活质量。 危害3 过度治疗,增加了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加重家庭负担。 患者可能经历的过度治疗有哪些? 手术治疗过度 虽然,根治术是大多数癌症的经典手术方式。但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可能会破坏某些血管、神经,并出现其他并发症,而不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率,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举例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一直是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术式,术后患者也会面临手臂肿胀的痛苦和不便。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推广和应用,即可免去某些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早期患者的这种痛苦。 化疗过度 化疗是肿瘤治疗最经典也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会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的情况,更严重的是盲目增加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化疗带来的免疫机能损伤而导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等副作用本就难以接受,过度治疗无疑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举例 曾经有一项关于1308例II B~IV期卵巢的研究,这些患者完成6疗程卡铂+紫杉醇化疗后,其中658例又接受了4疗程的巩固化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没有差异,而且巩固化疗增加了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 放疗过度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的电离辐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同时不可避免的,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有些损伤是迟发性的,有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这些损伤是患者后期生活中诸多不便的来源。 举例 一项纳入464例同时接受化疗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组接受高剂量(74Gy)放疗,一组接受标准剂量(60Gy)放疗。结果提示大剂量放疗组并无生存期优势,反而更容易因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严重下降。 治疗方案都是医生制定的, 肿瘤患者能做什么? 防范过度治疗,当然需要医生、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另外,作为患者本人和家属,肿瘤治疗的真正受益者,更应该了解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1 了解肿瘤常识,消除癌症恐惧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把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病,将肿瘤加入高血压、糖尿病等行列。因此,对待肿瘤更应该一种“带瘤生存”的态度来治疗和生活,理智对待治疗中的问题,消除对肿瘤的过分恐惧和对新药、新方法的过分迷信。 2 寻求并信任专业的医生建议 过度治疗可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不规范行医,而造成这种行为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所导致。例如,面对较为复杂的患者病情时,多个学科专家的会诊、讨论和分析后得出的会诊建议通常比单个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更能兼顾治疗效果和控制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们在治疗前理智地选择治疗方案。 写在最后 医生向来担心疾病发现晚了,会让后续治疗变得被动;这容易犯“过度诊断”的错。 患者向来担心疾病治疗不彻底,会造成复发或转移;这容易犯“过度治疗”的错。 无论过度诊断还是过度治疗,都是不应该出现的。纠正“过度”的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广宇,王敏.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及其防范[J].医学与哲学(B),2013,34(11):12-14+39. [2]郝敏.卵巢癌过度化疗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07):491-495. [3]高标,陆小新.肿瘤过度诊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B),2017,38(06):1-6. [4]刘宝瑞.努力避免肿瘤的过度化疗[J].医学与哲学(B),2013,34(11):15-16.

半夏
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作为一位肿瘤科医生,每年我都会在门诊中给数不清的癌症初诊患者出具相似的治疗建议: “很幸运,你的癌症还只是早期(指TNM分期中的I期或II期、或局限期等等,以不同的癌症类型决定),尽快找时间进行根治性手术吧,我们争取实现临床治愈。” 有时候,遇上迷信所谓“中医”,而拒绝接受手术的患者,我还会偶尔跟他们“红红脸”。相信读者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对于非晚期,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癌症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措施,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癌症带给患者们的死亡。 然而,在所有癌症中,有一类癌症不管在发病率还是治疗上都完全不同。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甚至有时会担心他们盲目接受治疗,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业内,这类癌症有个特殊的称呼:不死的癌症。是的,我所说的这类癌症指的就是甲状腺癌。 一、过度诊断!癌症中的另外“奇葩”,医生担心你筛查太过头   提起甲状腺癌,很容易让人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就在今年2月,应该有不少读者的朋友圈都被保险人的推广信息刷屏了:商业重疾险改革,将I期以内甲状腺癌踢出重疾名单,改为按轻症赔偿。   这则新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人都在吐槽保险行业又在偷偷降低赔付标准。但对于行内人来说,我们反而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这应该是一种降低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及治疗的积极手段,引导大家尽可能规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及治疗。   既然是癌症,何来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之说?我们就来说说甲状腺癌的诊治现状。   前一阵子,我国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甲状腺癌过度诊治的文章。通过发病率的回顾,作者发现2003~2011年间,中国新发甲状腺癌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说,被诊断出甲状腺癌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作者基于这一现象,根据数据分析认为中国的甲状腺癌存在严重的过度诊断情况。   何为过度诊断?作者对此的解释为:终生都不会引发症状或危及生命的癌症诊断。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发现了某个部位存在病灶,但这个病灶终生都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大幅提升,但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越来越多这样不会引发任何症状的甲状腺“病灶”被发现,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却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通过数据分析,作者认为国内城市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约为女性83.1%、男性77.3%,乡镇过度诊断比例则是女性60.4%和男性59.2%。上海、杭州、嘉兴等几个地区荣登甲状腺癌过度治疗地区榜首,而广州、武汉、北京等一线城市均超过80%。   甲状腺癌的高过度诊断率与高发病率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中国新发甲状腺癌病例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而其中经济因素导致的地域差距非常明显: 在这次调查中,21家城市医疗机构提供的发病率(女性十万分之19.0、男性十万分之6.1)明显较农村医疗机构高(女性十万分之4.9、男性十万分之1.4)。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健康意识更高密切相关——简单来说,越是经济发达,越是健康意识明确的人群,越乐意接受癌症体检,超声的普及变相导致了甲状腺癌被检出率的升高。 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近1倍——女性增加0.93倍,男性增加0.90倍。 不仅是在中国,过去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呈快速升高态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同样明显上升。今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研究的25国数据报告中提出,全球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 二、高过度诊断率,带来了高过度治疗率,以及伴生的后遗症深渊   过度诊断,也就代表着过度治疗问题的出现。   对于癌症治疗而言,最佳的治疗方式莫过于手术治疗。但由于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性,甲状腺癌手术并不是一刀切掉的问题。任何手术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后遗症,甲状腺手术同样如此。它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声音嘶哑、呛咳、抽搐、低钙等,严重的出血或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此外,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人人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是: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甚至是经济负担上,都是不小的一个负担。     纵然手术后遗症只是较小概率的事件,但由此伴生的社会问题,则成为了癌症康复者们面临的共性困扰:社会的有色眼镜对待。   癌症患者的社会歧视现象在不少媒体中都有报道过,它们集中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癌症康复者”的头衔,就足以让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连简历都不看就将面试者拒之门外;而在感情生活中,“癌症康复者”的名头也成了考验一段感情是否牢固的试金石,不少悲剧由此发生。就如同一位甲状腺癌康复者在自述中提到的:   “我们在经历短短不到一周的治疗后,就又像个正常人一样回归了生活,可只有自己知道,这种回归,是破碎的,是不完全的,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未婚未育的女性而言。病友群里偶尔也会传来喜报,她们遇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人。可更多的人,她们是青年教师,是大学生,甚至就是外科医生,她们和我一样,面对喜欢的人,不敢坦诚,更不敢不坦诚。” 三、甲状腺癌应该怎样对待?医学中有一个“万金油”绝招——随访观察   既然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对甲状腺超声筛查与甲状腺癌治疗的矛盾呢?   首先,不可因噎废食。甲状腺超声的筛查仍是必须要做的防癌筛查之一。只有面对病情,我们才可正确的处理病情。有了筛查,就会有甲状腺癌的确诊,针对一纸甲状腺癌的诊断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或可能成为甲状腺结节的“诊疗宝典”。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均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手术适应症): ● 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 ● 甲状腺癌家族史; ● 已确定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甚至远端转移 ● 病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等) ● 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 ● […]

小D
快停!这件事儿比乳腺癌本身更可怕,很多人不知道

快停!这件事儿比乳腺癌本身更可怕,很多人不知道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确诊乳腺癌原位癌的张阿姨,做完手术之后,医生建议不用进行化疗,回家休养。但张阿姨的家人不放心,回到地方医院又要求进行了6个疗程的化疗希望加强治疗效果。没想到的是,化疗结束后张阿姨却因为药物毒性触发心肌炎再次被送进医院,免疫力急剧下降,不仅多花了很多钱,也给身体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这就是“过度治疗”的结果! 过度治疗,是指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超出了患者的疾病需求范畴,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身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虽然,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规范,但过度治疗的事件仍然偶有发生。 过度治疗的3个典型表现 手术“一刀切” 很多患者确诊乳腺癌之后,担心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复发转移到对侧乳房,为了“保险起见”采取手术“一刀切”的做法。本不用切的乳房切掉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功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盲目用药 相比于其他疾病而言,肿瘤治疗起来更困难,所以人们往往将希望寄于各种药物(包括保健品、偏方、进口药、新药等等),不管有没有效果、是不是正规药物,都要试一试。但“是药三分毒”,盲目地使用药物,不仅影响常规治疗,还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放化疗超量 放化疗的目标是将癌细胞“杀死”,有些医生或患者急于求成,为了彻底摆脱疾病、延长生存期,毫无根据地增加放化疗的次数或剂量。 这种做法并不科学!盲目加大放化疗次数和剂量,会伤及正常组织,不良反应更严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身体也会更加“吃不消”,严重者可加速死亡。 过度治疗的原因 过度治疗有医生医院的原因,也有患者及家属的原因。 医生医院方面 医生治疗观念较为保守,延续以前手术一刀切的治疗方式,较容易出现手术范围大、放化疗过度等情况。 医生迁就患者的主观意愿而未考虑最佳治疗方式,也容易造成过度治疗。 也不乏有些医生为了增加收益,给患者的治疗增项增量,但对疾病本身毫无帮助。 患者及家属方面 对乳腺癌患者及家属来说,面对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失去了判断能力,只要听说有益的、有疗效的治疗方法都想尝试一遍。 另外,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缺乏了解,一味听信医生,甚至网络、谣传等信息,没有分辨能力。 过度治疗的危害       01 降低生活质量   很多接受乳腺全切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会产生自卑、沮丧的心理反应,严重者影响夫妻感情,甚至正常生活。 腋窝淋巴结清扫过度可能引发严重的上肢淋巴水肿,影响正常活动。 超量放化疗,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增加患者的不适感,降低免疫力。       02 加重病情   过度治疗使患者的体质快速下降,身体的免疫系统濒临崩溃,可能缩短患者生存期,导致死亡。       03 增加经济负担   原本癌症家庭就要承担患者巨大的治疗费用,过度治疗中会产生更多不必要的费用,最后病没治好,钱花了不少。 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01 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是由多学科医生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程。在该模式中,患者在治疗前可得到多个学科专家的综合评估,不仅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医生之间相互监督,还能最大限度避免过度治疗。 很多患者对多学科会诊并不熟悉,认为需要花费较多的财力物力。其实,在很多医院门诊和住院处患者都可以申请进行多学科会诊,流程简化,避免了往返于不同科室之间得不到确诊的麻烦,实现了疑难杂症多学科医疗资源整合,但也并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02 查询指南 […]

半夏
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本身更可怕

癌症的过度治疗比癌症本身更可怕

曾有人这样形容,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因病而死。这所谓的“治死”指的就是不恰当的治疗方式,“过度治疗”是典型体现。

小D
警惕!肺癌患者过度治疗会加速病情进展

警惕!肺癌患者过度治疗会加速病情进展

治疗要科学适当,过度治疗不可取。

小D
体检查出肺结节不要慌!切不切?专家教你分辨!

体检查出肺结节不要慌!切不切?专家教你分辨!

早筛早诊,避免过度治疗

小D
过度治疗?花费更多效果还不好!

过度治疗?花费更多效果还不好!

对于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FOLF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为一线治疗方案。 然而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当贝伐珠+FOLFIRI化疗周期结束后,应该继续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还是只做观察直到肿瘤进展后再次化疗? 一项名为PEODIGE 9的大型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给出了答案。 该试验纳入了从2010年3月到2013年7月入组的491名结肠癌转移的患者。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4.6岁(27岁-89岁),64%为男性患者,93%的患者体力状态评分0-1,44%的患者是原发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 体能评分0分即无症状且体力完全正常,1分即有症状但能自由走动从事家务即办公室工作   分组情况:   A组为贝伐珠维持组,即患者接受贝伐珠+FOLFIRI化疗方案每2周一次共12次。12次化疗结束后该组患者继续贝伐珠每2周一次维持治疗。 B组患者为观察组,即患者接受同样的贝伐珠+FOLFIRI化疗方案每2周一次共12次之后,不使用任何治疗而只是持续观察。 当疾病进展后,贝伐珠+FOLFIRI化疗会再次使用8次,之后进入下一个化疗空窗期,在此期同样是A组患者继续贝伐珠维持治疗而B组患者继续无治疗观察,以此循环。   试验结果:   有85名约17%的患者在化疗中出现肿瘤进展。 261名(53%)患者完成了至少1个全周期化疗;107名(22%)患者完成了两个全周期化疗;52名(10%)患者完成了3次或更多的全周期化疗。 第一周期12次,第二周期8次,以后都是每周期8次。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80% vs. B组79%。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A组9.2个月 vs. B组8.9个月。 中位总生存时间:A组21.7个月 vs. B组22个月。 两组的数据基本差别不大,中位肿瘤控制时间也均为15个月。另外,性别因素(女性),不可切除的原发肿瘤这几个因素与较短的肿瘤控制时间相关。 对于那些疾病进展后又使用了至少1个周期治疗的患者(这里定义为PP人群),第一次空窗期均为4.3个月,也就是说这类人群在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平均4.3个月后出现了肿瘤进展,而后这些病人又进行了第二次治疗,第三次治疗以此类推。 这群患者的中位肿瘤控制时间为A组17.8个月vs. B组23.3个月(然而这里并没有显示统计学上的差异,即B组在统计学角度上并没有显著提高肿瘤控制时间)。另外,他们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A组9.9个月vs. B组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A组27.6个月vs. B组28.5个月。   结论:   贝伐珠单抗在联合含有伊立替康化疗之后继续维持治疗并不能提高肿瘤控制时间,也不能延长化疗空窗期即退后肿瘤进展的时间,对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也没有帮助。   参考文献: [1]Bevacizumab Maintenance Versus No Maintenance During Chemotherapy-Free Interval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I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