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JCO:可乐组合又有新收获——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可获益!

JCO:可乐组合又有新收获——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可获益!

提要: 1.J Clin Oncol: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2.J Clin Oncol: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1 J Clin Oncol: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临床问题: 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降低的卵巢癌发生风险有关,但没有研究全面评估其的效果改变。 来自J Clin Oncol杂志的一项研究利用了来自17项研究的个体水平数据,在总体上及具有其他卵巢癌风险因素的女性亚组中评估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卵巢癌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研究方案: 研究纳入卵巢癌队列联盟的9项队列研究(n=2600例)和卵巢癌协会联盟的8项病例对照研究(n=5726例),使用Cox回归和逻辑回归来分析频繁使用阿司匹林(≥6天/周)与卵巢癌风险之间的研究特异性关联,并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合研究特异性评估。研究对个体卵巢癌风险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肥胖,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未产妇,口服避孕药和输卵管结扎)和风险因素数量(0,1和≥2)定义的亚组进行分析。   ▎主要发现: 1)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卵巢癌风险降低13%(95%CI,6%-20%)有关,在研究设计(P=0.48)或组织类型(P=0.60)上没有显着的异质性。 2)虽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中没有观察到关联,但在卵巢癌风险因素定义的所有其他亚组中观察到一致的风险降低(相对风险范围为0.79-0.93,所有P异质性>0.05),包括具有≥2个风险因素的妇女(相对风险,0.81;95%CI,0.73-0.90)。   ▎展望: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阿司匹林使用和卵巢癌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它提供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大多数其他卵巢癌的风险因素,频繁使用阿司匹林都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在具有多种风险因素的妇女中也观察到风险降低,这为频繁使用阿司匹林的化学预防计划可以针对高风险亚群提供了原则性证明。 参考文献: [1]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1.01900 2 J Clin Oncol: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临床问题: 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对经PD-1或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或其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黑色素瘤患者需要有效的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在该人群中联合效果。 一项来自J Clin Oncol的研究表明仑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该人群的潜在治疗方案。   ▎研究方案: 共有103名患者被纳入并接受治疗。研究随访的中位数为15.3个月。纳入条件为:在最后一剂PD-1/L1抑制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疗法[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一起使用后12周内确诊为进展性疾病(PD)的不可切除的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患者接受仑伐替尼20mg口服,每日一次;外加≤35剂的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直到PD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分析由独立的中心根据RECIST 1.1版审查得到的客观缓解率(ORR)。   ▎主要发现: (1)总人群的ORR为21.4%(95%CI,13.9%-30.5%),其中3例(2.9%)完全反应,19例(18.4%)部分反应。中位反应时间为8.3个月(范围为3.2-15.9+个月)。在之前接受抗PD-1加抗CTLA-4治疗的30名PD患者中,ORR为33.3%。 (2)总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2(95%CI,3.8-7.1)个月和14.0(95%CI,10.8-未达到)个月。 (3)47名(45.6%)患者发生了3-5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高血压(21.4%);一名患者死于治疗相关事件(血小板计数减少)。   ▎展望: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先前PD-1/L1抑制剂治疗中证实PD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包括抗PD-1加抗CTLA-4治疗的PD患者,提供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持久反应。安全状况与预期一致。这些数据支持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这一高度未满足需求人群的潜在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2.00221

半夏
阿司匹林终于翻车了?不单不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还使发生风险上升14%!

阿司匹林终于翻车了?不单不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还使发生风险上升14%!

先前不少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老药”更是跻身“神药”行列,受到肿瘤研究人员的关注。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每日服用全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竟然没有差异! “神药”阿司匹林终于栽在HER2 阴性乳腺癌上了?甚至复发的比例更高了?以后对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上还能有所期待吗?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项研究。 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高危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转移风险 这一项Ⅲ期研究 (NCT02927249) 在 2022 年 2 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全体会议上发表。该试验患者共计3021例,年龄在18~70岁范围内,分期在Ⅰ~Ⅲ期;以1:1的比例分组,分别接受每日300 mg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1511例),或等量的安慰剂(1510例)。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比较PFS。 这是一项长期的试验,预计随访5年,但至随访2年后已经得到了结果——阿司匹林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没有改善,甚至复发的患者比例更高了。 阿司匹林组中111例患者复发,占比7.3%;安慰剂组中90例患者复发,占比6.0%。研究结果表明,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比服用安慰剂的人有更多的疾病事件,尽管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而且两组之间的事件类型相对平衡。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之间也有相似数量的严重不良反应(AE)。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的 3 级或更高级别AE的发生率相似。此外,阿司匹林组中未出现4级心脏、血液或胃肠道事件。 这项试验数据证实,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高危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风险! 而且,这并不是第一项表明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不会改善癌症相关结果的研究。 2018 年,阿司匹林减少老年人事件试验 (ASPREE; NCT01038583)结果显示 70 岁以上且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预后更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对于年龄在50岁至59岁之间、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为10%或更高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肠直肠癌。然而,当谈到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的风险和益处时,还没有定论。 在 ASPREE 试验中,阿司匹林使用者被发现死亡风险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所致。值得注意的是,19% 的人有癌症病史。 除了预防复发,预防乳腺癌发生或也不行!“神药”跌落神台? 针对亚洲人群,《国际癌症杂志》在2019年在线发表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大样本人群10年随访报告,调查了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中国香港人群不同癌症的预防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共计阿司匹林使用者20万4170例、非阿司匹林使用者40万8339例,年龄平均67.5岁,男性占53.9%、女性占46.1%,阿司匹林处方时间平均7.7年,阿司匹林剂量中位80毫克(四分位80~100毫克)。 阿司匹林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相比: 所有癌发生率:13.2%比17.3%(2万6929例、7万0755例) 所有癌发生风险:低25%(HR:0.75,95%置信区间:0.73~0.77,P<0.001) 胃癌发生风险:低58%(HR:0.42,95%置信区间:0.38~0.46,P<0.001) 肝癌发生风险:低51%(HR:0.49,95%置信区间:0.45~0.53,P<0.001) 肺癌发生风险:低35%(HR:0.65,95%置信区间:0.62~0.68,P<0.001) 胰腺癌发生风险:低46%(HR:0.54,95%置信区间:0.47~0.62,P<0.001) 食管癌发生风险:低41%(HR:0.59,95%置信区间:0.52~0.67,P<0.001) 白血病发生风险:低33%(HR:0.67,95%置信区间:0.57~0.79,P<0.001) 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低29%(HR:0.71,95%置信区间:0.67~0.75,P<0.001) 肾癌发生风险:相似(HR:1.01,95%置信区间:0.88~1.15,P=0.926) 膀胱癌发生风险:相似(HR:1.06,95%置信区间:0.98~1.14,P=0.174) 男性前列腺癌发生风险:相似(HR:0.95,95%置信区间:0.88~1.03,P=0.177) 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风险:相似(HR:0.95,95%置信区间:0.81~1.11,P=0.489) 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高14%(HR:1.14,95%置信区间:1.04~1.25,P=0.004) 其中,截至2006、2009、2013年底,阿司匹林使用时间不超过7、10、14年(平均3.9、5.7、7.7年)时,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分别高4%、低3%、高14%(HR:1.04、0.97、1.14,95%CI:0.94~1.14、0.87~1.09、1.04~1.25) 该研究表明,对于中国香港人群,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各种癌症的风险,包括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除了男性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膀胱癌、女性乳腺癌。 总 结 […]

半夏
PD-1「日常」提效攻略: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可以大幅提高PD-1疗效!

PD-1「日常」提效攻略: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药物,可以大幅提高PD-1疗效!

关于免疫治疗,或者说是PD-1抑制剂,随着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科普,相信大家对它的“神奇疗效”并不陌生。 但与此同时,它并不是一款万能的抗癌药:有效率是它最大的瓶颈。在临床数据中,PD-1抑制剂仅对约20%的肿瘤患者产生应答,但一旦起效则将带来长久稳定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所有患者都愿意去尝试这个充满希望的药物,但20%幸运儿的背后,是高达80%的患者面临着PD-1疗效不佳或完全无效的困境。 如何提升PD-1抑制剂的有效率?临床上医生们通常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提升免疫治疗有效率。一般而言,免疫联合治疗指的是抗癌药物的联合,例如化疗+免疫,或是免疫+靶向的组合。 但有意思的是,有研究者们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辅助用药,和PD-1抑制剂联合也能提升它的有效率。今天我们这篇文章要进行科普的,就是另一种PD-1抑制剂增效方案:通过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辅助药物配合,来提升PD-1抑制剂的有效率。 1 肠道菌群可能是PD-1抑制剂“药引子”,健康完整的肠道菌群环境或可提升PD-1有效率 临床结果出炉前,谁也想不到,看似和癌症毫无联系的肠道细菌,居然能决定PD-1抑制剂的有效率!举个形象的例子,肠道细菌很可能扮演了PD-1抑制剂的“药引”,如果没有肠道细菌的帮助,PD-1抑制剂这个“抗癌神药”很有可能无效。 一个是高大上的“抗癌神药”,另一个是鲜有关注的人体细菌微生物。早在2015年,研究者们就已经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了。(咚咚在过去的文章中有过详细报道,参考:吃屎抗癌: 这些癌症患者为了求生, 自建了“DIY粪便移植工厂”)2015年起,研究者们先后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 肠道菌群的状态对小鼠模型中肿瘤的PD-1治疗疗效有决定性作用,将PD-1有效人群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患癌小鼠模型中,小鼠的PD-1治疗也大多有效;反之PD-1无效患者的肠道菌群也会导致小鼠的PD-1治疗无效; 法国与美国先后进行了三个临床试验,证实肠道菌群更为多样的癌症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的疗效更好,其中嗜黏蛋白阿卡曼氏菌(Akk菌)、长双歧杆菌、产气柯林斯菌、屎肠球菌及瘤胃球菌分别是临床中认为帮助PD-1疗效更好的细菌。 此外,一篇来自法国的研究论文分析了在PD-1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严重破坏体内肠道菌群平衡的患者,发现PD-1治疗期间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0.6个月,而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仅有11.5个月。生存期相差近一倍。 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理论研究,肠道菌群都在PD-1抑制剂治疗期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提升PD-1抑制剂的有效率,你需要: ● PD-1抑制剂使用期间,尽量不使用抗生素; ● 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保证结构平衡的饮食,确保肠道菌群健康完整;可在患者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酸奶(含双歧杆菌)等食物; ● 必要时候可以服用一些药用益生菌药物(如金双歧、培菲康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2 维C联合PD-1抑制剂,既“暴露敌军”,又“强化友方”   维生素C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的、最常见的营养物质。为了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科学家们把主意打到了维C身上。 之所以研究们考虑使用维C来帮助提升PD-1抑制剂有效率,是出于它所具备的两个特质: ○ 维生素C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状态,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让其更容易被免疫细胞杀死。经过维生素C预处理过的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杀死的比例大致会增加21%; ○ 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对于抗癌主力的CD8+T细胞,研究显示经过维C的处理可以改变CD8+T细胞的“杀伤力”,让CD8+T细胞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增强2.8倍。 既让肿瘤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发现,又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杀伤力”,双管齐下能不能让PD-1有效率提升? 在小鼠试验中,通过“超大剂量”的维C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围剿”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显著增多;经过联合治疗的小鼠,体内的肿瘤组织较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小鼠缩小比例超50%。 “围剿肿瘤”的免疫细胞在PD-1+维C联合下显著增多 虽然临床实验中,研究者们采取了“超大剂量”的维C联合治疗(相当于人体每天注射140~280g的维生素C,远高于正常用量),但维C对于肿瘤免疫原性的增加与免疫细胞杀伤力的增强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提升PD-1抑制剂的有效率,你可以:日常生活中,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C补充剂,帮助免疫治疗拥有更佳疗效。 3 二甲双胍联合PD-1抑制剂,“神药”联合,大幅提升免疫治疗有效率   二甲双胍是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 但在其他很多地方,二甲双胍都堪称为一剂“神药”。对于一些同时罹患糖尿病的肿瘤患者而言,二甲双胍是可以切切实实增强PD-1抑制剂疗效的。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用于控制血糖水平的一种抗糖药,但在临床中,二甲双胍总是被冠以“神药”称呼,它已经被证实具有减肥、防癌、修复神经损伤,甚至延缓衰老的功效。 那么,“神药”二甲双胍与“抗癌神药”PD-1抑制剂碰撞,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答案是“1+1>2”。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癌症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表面PD-L1蛋白的表达,从而让人体免疫细胞可以追踪到肿瘤细胞的存在并杀灭他们。 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们分别让小鼠接受免疫治疗与免疫治疗+二甲双胍两组进行对比,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三种癌症中,这种联合疗法都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提升PD-1抑制剂的有效率,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帮助免疫治疗拥有更佳疗效。 与二甲双胍类似的,还有一个具备提升PD-1疗效的辅助药物是阿司匹林。关于这一点,咚咚曾进行过科普,联合使用同样可以提升PD-1的治疗效果。 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药物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日常药物可以提高抗癌有效率(例如精氨酸等药物:只花几毛钱, 就能让抗癌有效率提高3.5倍? 这个“神奇”的口服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以及一些日常可以注意的事项,同样可以提升抗癌的有效率。例如积极运动(详见:癌症患者积极运动堪称「神药」, 死亡风险最低下降69%! 怎样运动才最健康?) 以及轻断食(详见:「饿死癌细胞」居然真能击溃癌症? 科学禁食用对了, 癌症治疗效果大幅提升!) […]

小D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吗?哈佛专家:关键要吃“对”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吗?哈佛专家:关键要吃“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经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二高发癌症。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阿司匹林有潜力预防结直肠癌。然而,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相关建议草案,在全面回顾最新现有证据后提出“低剂量阿司匹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证据不足”,在阿司匹林抗癌益处方面打了个问号。 目前USPSTF这份建议草案尚在公开征求意见,不过,针对这一推荐变化,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癌症中心Andrew Chan教授畅谈了个人观点。Andrew Chan教授指出,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有效性的证据仍然令人信服,并呼吁谨慎修改相关推荐。“直接认为阿司匹林不会有益是错误的。高危人群仍应与医生讨论(预防用药),科学界也应当进一步研究。” 在今天的内容中,我们结合Andrew Chan教授的探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分享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的应用潜力。 USPSTF建议草案说了什么? USPSTF这份建议草案主要针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CVD),但也一并分析了在CVD一级预防人群中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 基于这些证据,USPSTF指出,相关研究较少,且结论不完全一致。 在CVD一级预防人群中进行的四项研究发现,在长达约10年的随访中,服用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发病率没有关联。只有一项女性健康研究(WHS,n=39876)报告了阿司匹林对发病风险的长期影响:17.5年随访数据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18%有关;而最新数据表明,这种影响在17.5年至26年的后续随访期间并未持续。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了结直肠癌死亡率,结论不一。ASPREE试验显示,服用阿司匹林与4.7年随访时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升高74%有关,而WHS研究则未发现10年时结直肠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 两项更长期观察研究表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有关。血栓预防试验(n=2540)在18.3年的观察性随访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8%有关;WHS研究观察性随访部分的数据则提示,17.5年随访时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降低14%有关但不显著,这种效应在17.5年至26年的后续随访期间有所减弱。 哈佛专家:难以一刀切,用药年龄和持续时间都很关键 Andrew Chan教授则“并不同意USPSTF关于‘结直肠癌的益处尚无定论’的说法”。他指出,相反,最近部分未显示阿司匹林获益的研究,是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的短时间临床试验,而整体数据仍然显示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预防有关。 此外,去年一项临床试验提示阿司匹林在70岁以上老年人中反而可能增加癌症死亡风险。在Andrew Chan教授看来,在真实世界中,人们在70岁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并不常见。70岁时,我们身体中可能影响患癌风险的许多分子变化可能早已发生了,阿司匹林难以再起积极作用并不意外。 事实上,Andrew Chan教授团队在今年1月也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如果在更年轻时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对于结直肠癌而言,70岁后仍然有可能获益。 “这说明,是否推荐服用阿司匹林,需要考虑开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年纪,以及服用了多长时间。否则难以做出一刀切的建议。当前USPSTF提供的证据没有解释这些细微的差别,但这些细微的差别恰恰很重要。过于简化建议反而会让人们困惑,并误认为有潜力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在所有情况下都无效。” 图片来源:123RF 精准预防 基于细分人群的考量,Andrew Chan教授提出了阿司匹林“精准预防”的重要性,正如我们在癌症治疗领域已经普遍实践的精准靶向治疗一样。 “阿司匹林是靶向(预防)治疗特别重要的药物之一,因为它低成本、经典且易于服用,有潜力大大降低特定人群的个人癌症风险,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益,需要权衡利弊。” 因此,进一步在年轻人群中,尤其是具有特定风险因素的年轻人群中,开展阿司匹林的临床试验,对于消除“信息混乱”非常重要。 高危人群、尽早服用有望获益 事实上,近两年也有多项研究支持了阿司匹林在特定高危人群中“精准预防”结直肠癌的获益。 2018年《柳叶刀》发表seAFOod试验也发现,在肠镜查出腺瘤的高风险人群中,阿司匹林可以减少癌前息肉数量,有望在结肠镜检查的基础上,带来额外的预防手段。 另一些研究显示了阿司匹林在遗传高风险人群中的获益。 2020年《柳叶刀》重磅发表名为CAPP2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这项始于1999年的试验以具有林奇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可将结直肠癌风险减半,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长达10-20年! 今年4月,《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发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中,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结肠息肉复发风险63%!而如果没有药物预防选择,这些患者通常只能进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术,否则几乎都会在40岁前患上结直肠癌。 也有研究则支持了特定年龄人群的选择。今年初,由哈佛医学院学者领衔、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一项研究,通过分析约9.5万人的数据表明,在70岁前开始服用且70岁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显著更低。而在那些70岁及之后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结直肠癌风险仅略有降低且不明显。 图片来源:123RF 未来的方向 Andrew Chan教授相信,未来,精准预防将成为癌症预防的新范式。 “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一刀切方法失败的例子。癌症很复杂,并非每个人都通过相同的生物学途径患上相同的癌症。通过确定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其他分子因素,以更好地预测药物预防的益处和危害。最终,这就是预防医学领域需要前进的方向。”   参考资料 [1] Aspirin Use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ve Medic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5, 2021, from https://www.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org/uspstf/draft-recommendation/aspirin-use-to-prevent-cardiovascular-disease-preventive-medication […]

半夏
预防结直肠癌,服用阿司匹林,越早越好!

预防结直肠癌,服用阿司匹林,越早越好!

文章来源:医世象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1898年上市以来,阿司匹林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1988年澳大利亚学者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作为一枚解热镇痛药物的阿司匹林正式被卷入“抗癌大潮”。 此后,关于阿司匹林与癌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其抗癌、防癌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 目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指南。 指南推荐:50~69岁人群,如果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应考虑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天)预防心血管病或结直肠癌。 但是,《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y)近日刊登了一项涉及约9.5万名70岁以上参与人员的研究数据。 数据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需从70岁之前开始,70岁之后才开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防癌无效! 该研究汇总分析了美国的护士健康研究(NHS,1980-2014)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1986-2014)的70岁以上人群,其中排除了已被诊断癌症的人群。 研究结果表明: 70岁之前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并坚持服用至70岁以后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较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显著降低20%。 70岁之后才开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与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防癌无效! 另外,研究人员将70岁之前就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进一步分组,发现结直肠癌风险降低只在那些服用阿司匹林5年或以上的参与者身上显现出来,服用没到5年,也是没有相关性。 不同年龄段服用阿司匹林年限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越早越好,同时要坚持5年以上才有效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谨慎,遵医嘱 阿司匹林不管是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长期服用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而这些风险中最大的就是胃出血的风险。 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直接刺激性,同时在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过程中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 阿司匹林又是抵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对于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服用阿司匹林需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能充分考虑个人风险,包括性别、年龄、一级亲属的家族病史和其他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775175  

半夏
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柳叶刀》近期发表的研究文章,为阿司匹林的抗癌潜能再添新证

小D
“百年神药”阿司匹林真能防癌吗?新证据又来了

“百年神药”阿司匹林真能防癌吗?新证据又来了

百年“神药”阿司匹林关于防癌还是致癌,争议不断!

小D
预防结直肠癌,有哪些好方法?

预防结直肠癌,有哪些好方法?

除了改变生活习惯,这几种新方法你也要知道

小D
【BMJ】哪些食物可以预防肠癌?看这篇就知道了!

【BMJ】哪些食物可以预防肠癌?看这篇就知道了!

大肠癌(CRC)是西方国家最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展可以长达15年之久,所以早期预防和检查至关重要。

小D
Gut最新研究:预防结直肠癌,日常饮食这样吃!

Gut最新研究:预防结直肠癌,日常饮食这样吃!

防癌食谱,建议收藏!

小D
显著延长总生存!非抗癌药物也有大用处,“神药”可不是浪得虚名!

显著延长总生存!非抗癌药物也有大用处,“神药”可不是浪得虚名!

作为癌症患者备受青睐的辅助药物,他们在抗癌方面到底能有多大的益处呢?

小D
10类抗癌“神药”频出,真实疗效究竟如何:一线专家的“神药”辣评

10类抗癌“神药”频出,真实疗效究竟如何:一线专家的“神药”辣评

近几年来,我们的癌症医疗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抗癌“神药”不断在刷新我们对癌症治疗的理解。抗癌新药层出不穷,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实体瘤的疗效,这原本是一件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好事。 不过,由于肿瘤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新药研发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正常的病友难免无法准确区别各类消息的真伪。一些似是而非的资讯在病友群、癌友圈里流传。 这些消息,有的是对重磅学术进展的生动科普,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但是,有的消息,却是以讹传讹,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商家释放的烟雾弹,目的是诱使求胜心切的肿瘤病友,进行不必要的支出,“谋财害命”。 为了正本清源,本文将对病友圈讨论最热烈的10大抗癌神药,进行坦率、简洁的辣评,希望能对癌友们选择治疗方案、治疗药物,有所帮助。   01 PD-1 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PD-L1抗体,包括国产的、进口的,这几年在几乎所有实体瘤中攻城略地、捷报频传,的确是一类正规的、客观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PD-1抑制剂已经被部分病友视作“100%起效的救命稻草”。事实上: ① PD-1抑制剂单药治疗,在绝大多数实体瘤中,有效率仍然偏低,徘徊在15%-30%之间,虽然联合用药能大幅提升有效率,但距离100%控制癌症甚至治愈癌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② PD-1抑制剂起效以后,也不是100%都能疗效长期维持,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获得性耐药问题,也就是一开始起效,肿瘤明显退缩,结果用了几个月到几年后,再次出现肿瘤反弹、疾病进展。 ③ PD-1抑制剂治疗,总体而言不良反应轻微,但是包括免疫性心肌炎在内的致死性的副作用仍然间断发生。免疫性心肌炎虽然发生率很低,但病死率高达50%左右。 ④ 此外,不同的PD-1抑制剂,虽然横向对比疗效和副作用基本类似;但是,个别PD-1抗体存在一些独有的不良反应,也需患者们警惕。 ⑤ 病友在选择PD-1抗体的时候,由于品种众多。一般建议,要么选择已经获得官方适应症批准的品种;要么直接选择价格最低的品种。部分医生死命推荐某个品牌,又说不出具体原因的情况,多数是出于商业上的利益。 02 CTLA-4 CTLA-4抑制剂是与PD-1抑制剂一起,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另外一大抗癌突破,而且在欧美是先于PD-1抑制剂上市的正规治疗。   不过,CTLA-4抗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D-1抑制剂,尤其是免疫性炎症的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需要重视是: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心肌炎。   因此,在尝试CTLA-4抗体单药或CTLA-4抗体联合PD-1抑制剂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控。   03 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代号:AZD9291,商品名:泰瑞沙),是在病友圈里最有名的肿瘤靶向药。在该药物正式上市之前,甚至是在该药物正式在全球上市之前,国内的病友圈里已经流传着诸多购买仿制药等替代品的渠道和资讯,从可见该药物的火爆程度。   不过,奥希替尼毕竟是一款靶向药,目前重点推荐给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或者明确有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后线治疗,对于没有EGFR突变或者1代、2代靶向药耐药后没有T790M突变的病友,盲试奥希替尼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事实上:基于目前已有的数据,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推崇直接首选奥希替尼;而不是先尝试第1代、第2代靶向药,因为先用第1、2代靶向药的病人,后续只有大约30%的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用上奥希替尼。   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后、明确携带EGFR突变的患者,是否可以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部分患者希望免去辅助化疗,直接单独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在相应的大规模数据出炉之前,我们依然要谨慎对待。   04 卡博替尼 XL184,大名:卡博替尼,是另外一款在病友圈流行的靶向药,这是一款多靶点、口服的以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其本质其实与已经在国内上市的阿帕替尼、安罗替尼、呋奎替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阿西替尼等药物是类似的。   只不过,由于该药物可能尚未在国内上市、在境外售价高昂以及部分小规模数据提示对骨转移有较好的疗效,从而在国内病友圈内被传成神药。   事实上:这类靶向药在绝大多数实体瘤中,是作为其他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失败后,三线及后线治疗的药物,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再用,这类药物的有效率普遍偏低,对生存期的延长也非常有限,部分患者一旦停药后,甚至出现“肿瘤爆发进展”。   因此,病友们要理性面对,合理选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尽量选择已经上市的、渠道正规的药物。   05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病友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一直以来有众多动物实验和大大小小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二甲双胍,配合传统的抗癌治疗,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     因此,一小部分没有糖尿病的肿瘤病友,也在跟风口服二甲双胍。不过,坦率地说,截至目前,尚无一锤定音的、业内公认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二甲双胍的抗癌疗效。   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故事是:我国著名肿瘤学家、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何勇教授十几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二甲双胍增敏抗癌药的疗效,在这个领域发表了众多的体外实验数据、小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堪称是国内推广二甲双胍抗癌的第一人。   不过,前两年,何勇教授自己主持的一项三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宣告二甲双胍在晚期肺癌中并不能提高传统治疗的疗效。作为一个严谨、正直的医学专家,何勇教授把这样一个违背自己多年畅想,同时打脸国内外众多追随者的研究结果,原原本本地公开发表出来,在全球学术圈引起了震动。   因此,截至目前,二甲双胍抗癌只是一个“传说”。考虑到是药三分毒以及经济支出,我们不建议不合并糖尿病的普通肿瘤病人,大规模口服二甲双胍。 […]

小D
阿司匹林能有效增强化疗药物杀伤力;个性化肿瘤抗原疫苗与PD-1联合疗法取得临床新进展;ASCO更新乳腺癌抗癌指南

阿司匹林能有效增强化疗药物杀伤力;个性化肿瘤抗原疫苗与PD-1联合疗法取得临床新进展;ASCO更新乳腺癌抗癌指南

抗癌大事件     【医疗保障蓝皮书发布:全民医保「应保尽保」的目标接近实现】 10月25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疗保障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报告(2020)》。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在医疗保险覆盖面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543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92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510万人;在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在职职工24231万人,退休人员8695万人。 全国参保率达到约97%,全民医保「应保尽保」的目标接近实现。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惠及了占全球人口约19%的中国人民。     【《科学》子刊:阿司匹林抗癌新技能!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能增强化疗药物杀伤力】 近日,印度科研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帮助化疗药物,有效击杀癌症治疗中让人头痛不已的肿瘤干细胞(CSCs)。阿司匹林能够增加乳腺癌细胞中SMAR1基因的表达,而SMAR1对肿瘤干细胞药物外排泵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不能把化疗药物外排,肿瘤干细胞就更可能被化疗杀伤,从而增强常用化疗药的效果。 【J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新乳腺癌指南】   10月20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新了乳腺癌指南,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论文封面截图 该指南更新了早期乳腺癌的最佳辅助化疗方案和乳腺癌辅助靶向治疗的内容:除非有疾病复发或无法控制的毒性,否则在进行标准的术前化疗和HER2靶向治疗后,在手术中伴有病理浸润性疾病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接受14个周期的T-DM1辅助治疗。临床医生可以提供曲妥珠单抗的任何可用且已获批准的制剂,包括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透明质酸酶,以及可用的生物仿制药。 癌讯新前沿 【新组合!个性化肿瘤抗原疫苗与PD-1联合疗法取得临床新进展】 肿瘤细胞由于自身突变产生的肿瘤抗原是T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的重要靶点。近日,在《细胞》杂志上报道了对于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膀胱癌患者的临床1b期实验结果[1]。 该临床实验联合了个性化肿瘤抗原疫苗(NEO-PV-01)与PD-1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并未产生相关副反应。注入到患者体内的疫苗不仅激发了T细胞的杀伤力,并使得T细胞迁移到肿瘤周围对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这种联合治疗法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上实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PD-L1抗体“拯救”引流淋巴结而非肿瘤中的T细胞】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的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在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内发挥作用的,人们也总通过改善微环境内T细胞活性或其他分子的方式来提高抗肿瘤活性,但却不尽如人意。 近日,在《癌症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PD-1/PD-L1抗体可能主要通过肿瘤引流淋巴结发挥疗效,当把位于肿瘤引流淋巴结中T细胞的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后,抗肿瘤效果明显增强。此外,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肿瘤引流淋巴结中PD-1/PD-L1的作用与早期远处复发率相关[2]。 【5年随访,纳武单抗疗效显著优于化疗】 PD-1/PD-L1抗体疗法的优势之一就是患者的响应相对以往疗法更加持久。最近一项长达5年的随访进一步实锤了这一观点。 在这个来自法国的一项多中心、双盲、III期研究中[3],418例既往未有过治疗、无法切除、III/IV期BRAF野生型的黑色素瘤患者被1:1随机分为PD-1抗体纳武单抗组和标准化疗达卡巴嗪组。纳武单抗组的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客观缓解率(ORR)全部显著优于达卡巴嗪组(OS: 39% vs 17%; PFS: 28% vs 3%; ORR: 42% vs 14%)。 该研究还发现,即使不进行后续的系统治疗,也能在治疗停止后维持长期的治疗反应,而该长期治疗反应与纳武单抗组的疗效优势密切相关。 【CAR-T治疗最长随访出炉,半数以上淋巴瘤完全缓解超三年】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差,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不佳。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可使复发的B细胞淋巴瘤完全缓解,但缓解的持久性和长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临床研究发现,43名淋巴瘤患者接受抗CD19 CAR-T治疗后,51%可达完全缓解且持续超过三年,其中完全缓解最长时间竟达9年[4]!另外,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也十分罕见。这为靶向CD19成为目前最成功的CAR-T治疗又增添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Ott, P. A. et […]

小D
大跌眼镜:这些日常服用的“防癌”保健品根本无效!唯独“它”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

大跌眼镜:这些日常服用的“防癌”保健品根本无效!唯独“它”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生率

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的人数逼近2000万,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的人数逼近500万。截止目前,绝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依然难以治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癌症的发生率还在节节攀升。 除了不断研发新药、新技术来治疗癌症,其实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的举措是预防癌症。 真正靠谱的预防癌症的手段,一直都十分匮乏,截至目前只有戒烟、戒酒、积极接种有限的几种证据充分的疫苗(乙肝疫苗、HPV疫苗等)等手段。 除此之外,化学预防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和普通公众最容易接受的肿瘤预防手段:找到一种廉价、低毒的药物,最好是食品,通过积极主动的补充,从而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发生率——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几十年来,医学界和公众都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努力。 ● 有人认为补充叶酸、维生素可以防癌,结果2008年JAMA杂志正式公布了一项5442名志愿者参与,治疗和随访时间接近10年的随机双盲试验的结果: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不能防癌。 ● 有人认为通过补充维生素E或者微量元素可以防癌,结果2009年JAMA杂志另外一项重磅研究再一次泼了凉水,一项三万五千多名志愿者参与,随访时间长达7-12年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正式揭盲:通过补充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不能防癌。 这还没完,上述研究进一步拉长随访时间后,2011年甚至狠狠地补了一刀:日常规律补充维生素E,不仅不能防癌,甚至还显著地增加了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发生的风险提高了17%。 所以说,是药三分毒,没事别乱吃各种补品和保健品,有时候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和补品不仅无助于健康,甚至是潜在的杀人凶手。 除了维生素B、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还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很喜欢补钙、补维生素D,2017年JAMA杂志再一次泼凉水,2303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维生素D和钙片,也不能防癌。 一连串的失败,是不是意味着化疗预防这条路彻底走不通?那也不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天《柳叶刀》杂志发表重磅论文,公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个阳性结果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林奇综合症患者中,通过口服阿司匹林,的的确确可以降低肠癌的发生率。 所谓林奇综合征,就是一类由于碱基错配修复基因先天缺陷导致的一类癌症易感的状态。说白了这类患者天然就是一种dMMR或者说MSI的状态——由于DNA复制过程中偶然的错误,不能被及时的修复,因此很容易得癌,如果不加干预,这类病人一生中罹患肠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将超过50%甚至更高。 在这样一群肿瘤极高危人群中,尝试通过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是一个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想法。 研究人员从全世界43家医疗中心,一共筛选了937名林奇综合征患者,其中861名同意并真正参加了这项国际多中心大型三期临床试验:一组427名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600mg每天),另一组434名基线特征相似的患者服用等量的安慰剂。中位随访满10年,正式揭开谜底: 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的实验组,427人中有40人罹患肠癌,对照组434人中有58人罹患肠癌——规律口服阿司匹林,可以将林奇综合征患者10年内罹患肠癌的比例从13%降低到9%,也就是罹患肠癌的风险降低了35%。 对那些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满2年以上的病人,进行深入分析提示,罹患肠癌的风险可以减半;而且不仅仅是降低了肠癌的发生率,而且也降低了其他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一系列癌症的发生率。 当然,每天600mg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副作用会不会很大呢?结果在这项研究中,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出血等)明显增加。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实打实证实的可以显著地降低癌症发生率的化学预防药物。对于没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禁忌症,却因为合并林奇综合征等原因具有肠癌高风险的人群,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CancerPrevention With Aspirin in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Lynch Syndrome),10-year Follow-Up and Registry-Based 20-year Data in the CAPP2 Study: A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20 Jun13;395(10240):1855-1863 [2]. Effectof Combined Folic Acid, Vitamin B6, and Vitamin B12 […]

小D
卵巢癌风险降低23%!神药阿司匹林再添3个喜讯!

卵巢癌风险降低23%!神药阿司匹林再添3个喜讯!

根据临床分析,发现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药物

小D
最强抗癌“神药”:阿司匹林

最强抗癌“神药”:阿司匹林

上一期,萝卜医生已经重点介绍了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通过降低发生率和转移率,进而降低死亡率。 但是,广大的病友们要问了:我都已经得了癌症了,你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是不是已经晚了,我现在把阿司匹林吃上,还管用么?除了结直肠癌,其他的肿瘤病人能吃么? 这一期,萝卜医生就来回答这些大家更感兴趣的问题。 一 低剂量阿司匹林: 可降低特定亚型的结直肠癌病友的死亡率 2009年8月,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1279名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平均随访11.8年的结果:相比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长期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29%的死亡风险;对于那些,在确诊癌症前没有规律吃阿司匹林的病友,得病以后才开始吃,可以降低47%的死亡风险(病友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呀)。此外,这样研究还发现,对于那些COX-2高表达的病人,阿司匹林可降低61%的死亡风险;而对于COX-2低表达或者阴性的病人,阿司匹林是没用的。 2012年,NEJM杂志也发表了一项类似的研究:PIK3CA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病友,确诊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82%的死亡风险;而对于PIK3CA基因野生型的病友,阿司匹林似乎是无用的。 2016年7月,JCO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23,162例结直肠癌病友数据的研究提示:确诊结直肠癌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15%的死亡风险。但是,该研究并未区分不同基因类型的人群,因此只是一个平均数。 2017年4月,JCO杂志又发表了一项617例患者的中等规模的研究:PD-L1低表达或者阴性的人群,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84%的死亡风险;但是PD-L1高表达的病友,口服阿司匹林似乎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萝卜医生认为:不加选择地建议结直肠癌病友,每个人都口服阿司匹林或许是不恰当的;对于没有禁忌症的,而基因分析或者免疫组化研究,恰好符合上文提及的特点的结直肠癌病友,或许可以尝试服用阿司匹林。 二 除了肠癌, 阿司匹林是否可以用于其他癌症? 除了结直肠癌,其实科学家也研究过阿司匹林用于其他种类的疗效。 对于高危型的、致死性的前列腺癌,有两项研究提示: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32%-57%的死亡风险。但是,对于低危型前列腺癌患者,似乎是无效的。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每周至少服用2天的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周就吃1天,是不够的),可以降低64%-71%的死亡风险;可以降低43%-60%的远处复发的风险。 对于其他肿瘤,目前尚未见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Chan AT, Ogino S, Fuchs CS. Aspirin use and survival after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AMA. 2009 Aug 12;302(6):649-58 [2]Liao X, Lochhead P, Nishihara R, et al. Aspirin use, tumor PIK3CA mutation, and colorectal-cancer survival. N […]

小D
真正的抗癌“神药”(1):AZD9291?PD-1?别扯了,是它!

真正的抗癌“神药”(1):AZD9291?PD-1?别扯了,是它!

最近几年,各种抗癌新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尤以靶向药和免疫治疗新药最热火朝天:一些明星药物,诸如AZD9291、PD-1抗体、PD-L1抗体被一些媒体和病友捧上了神坛。 但在萝卜医生心目中,千百年来,人类研制成功的药物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只有一个药:“柳树皮煮的水“,学名:阿司匹林。 相传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咀嚼柳树叶有解热镇痛的功效(当然对于这类无从考证的说法,萝卜医生从来是不信的)。说点,有根据的吧,1828年,德国药学家布赫勒首次从柳树叶中提取出了真正的有效成分,水杨苷,这玩意水解之后,就是水杨酸和葡萄糖。1853年,科学家将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耳药厂的化学家霍夫曼,用人工合成的“乙酰水杨酸”治好了他父亲的关节炎,并将这个药物命名为:阿司匹林——跨世纪的神药,诞生了,主要的功能有:解热、镇痛、消炎、防栓。 上市一百多年来,对阿司匹林的研究从未间断。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阿司匹林还可以抗癌! 一 一锤定音: 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 由于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300mg每天)可以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二三十年前在欧美就已经在开展大规模人群研究(基本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研究),探索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佳的剂量、疗程以及最合适的人群选择等问题。 无心插柳柳成荫,当这些大型临床试验陆陆续续出结果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不仅仅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似乎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尤其是结直肠癌。 2010年11月,Lancet杂志发表了一项针对5个大型国际临床试验,共计14033名志愿者随访时间超过2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每天口服75mg-300mg的阿司匹林,可以降低24%的结肠癌发病风险,可以降低35%的结肠癌死亡风险。 2012年4月,这个研究小组又在Lancet杂志就这个话题发表了两篇重磅文章: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36%的远处转移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此外,低剂量阿司匹林还可以降低短期内的结直肠癌发生率(3年的发生率降低24%)和死亡率。 2013年6月,JAMA杂志发表了一项更有趣的研究:每天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能降低的是BRAF突变野生型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平均能降低27%;但是,并不能降低BRAF突变型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从一个侧面说明,BRAF突变型的结直肠癌,真是好可怕。“柳树皮煮的水“都对它无可奈何呀。 此后,于此类似的研究,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死亡率。因此,2016年,美国的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专门把目前已有的所有专家们认为可靠的研究数据汇总在一起,做了一次彻底的分析,结果显示:103787名志愿者的数据,服用阿司匹林与否,总的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似乎差别不大;但是,长期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33%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可以降低40%的结直肠癌死亡风险;阿司匹林的获益,在病人服药开始后的10至20年才开始显现出来。 正是上面两张图,一锤定音。随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根据上述数据,做出了最终的推荐指南: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岁至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证实服用某种化合物或者药品,可以预防癌症。   二 已确诊癌症的病友: 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癌 这个问题,留待下回分解;下期数据,更精彩,不要错过哦。   参考文献: [1]Rothwell PM, Wilson M, Elwin CE,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spirino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20-year follow-up of five randomisedtrials.Lancet.2010 Nov 20;376(9754):1741-50 [2]Rothwell PM, Wilson M, Price JF, Belch JF, Meade TW,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