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饮酒

饮酒

每天一瓶酒,大脑老2岁!权威研究发现:喝酒容易把脑子「喝没了」,适度饮酒也不行

每天一瓶酒,大脑老2岁!权威研究发现:喝酒容易把脑子「喝没了」,适度饮酒也不行

人们常说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然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一项研究指出,即使是小酌,也会伤脑[1]。 这一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队列中36678名健康中老年的脑部核磁共振影像,发现平均每天饮酒2酒精单位(相当于1瓶啤酒),就相当于大脑衰老两年。 酒这个东西,自古就是各种节日庆典上必不可少的饮品。传说中商纣王曾造酒池肉林,极尽奢华。而现实中,在我国河南信阳出土的夔纹提梁卣中,也提取出了来自商代的古酒,名副其实的三千年陈酿。 不过对健康来说,酒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伤肝、致癌、增加心血管风险,还会影响认知功能。所谓红酒软化血管,无非是一场营销骗局。而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丽故事,其实也是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依赖。 夔纹提梁卣和其中提取到的3000年陈酿 当然,随着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的加强,以前那种酗酒、灌酒的情况已经少了很多,但每逢聚餐聚会也难免要跟朋友小酌几杯,饮酒助兴。很多健康专家也在强调适度饮酒,但这个适度饮酒的度是多少呢?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项研究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英国生物银行中36678名健康中老年的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了他们的饮酒情况。分析结果显示: 平均每日饮酒0~1个酒精单位(10mL纯酒精,相当于半瓶啤酒)对脑体积影响不大; 平均每日饮酒1~2个酒精单位,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体积分别减少0.127和0.074个标准差,相当于50岁时额外衰老了2年; 平均每日饮酒2~3个酒精单位,灰质和白质体积分别减少0.223和1.28个标准差,相当于50岁时额外衰老了3年半; 平均每日饮酒4个酒精单位以上,50岁时大脑会额外衰老10.2年。 饮酒与大脑灰质(左)和白质(右)体积减小相关 也就是说,即使是通常认为的适度饮酒(平均每天1~3个酒精单位),也会造成明显的大脑萎缩和衰老,喝的越多,衰老就越快。不过好消息是,平均每天1酒精单位以内的饮酒量看起来不会对大脑产生明显危害。 但这还只是认知功能这一方面。而对癌症来说,饮酒没有安全阈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每天少于10g酒精的轻度饮酒,一年也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4.13万例癌症的发生[2]。 这酒,最好还是别喝了。   参考文献: [1]. Daviet R, Aydogan G, Jagannathan K,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1175. [2]. Rumgay H, Shield K, Charvat H, et […]

小D
乳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饮食营养管理

乳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饮食营养管理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所以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然而一旦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间连接松散,易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至全身,危及生命。   目前已大量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饮酒、高脂肪和红肉的摄入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低脂肪的摄入量会降低乳腺癌风险的结论尚未得到有力的证实,倒是脂肪酸的种类似乎更与乳腺癌相关。反式脂肪酸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而大量摄入含 n-3 PUFA 的深海鱼,与大豆异黄酮、β-胡萝卜素、膳食纤维一起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一些观察性研究亦发现富含粗粮、深色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家禽类、鱼类和低脂乳品的膳食模式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和乳腺癌的总体死亡率。但叶酸补充剂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所以建议通过蔬果和全麦谷物获取叶酸。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 / AICR)主要推荐富含水果、蔬菜、粗粮和豆制品的膳食模式;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倡导成人每天至少喝 2.0~3.0 杯蔬菜汁,1.5~2.0 杯水果汁。目前不推荐膳食补充剂(如多种维生素或叶酸)及未知成分的保健品,禁忌胎盘及其制品。   膳食对乳腺癌的影响追根溯源还是与体重密不可分,一致的观察性研究表明,频度较高的体育锻炼对乳腺癌有益处。所以如果超重或肥胖,可增加或保持中等水平的体育锻炼来抵消饮食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乳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饮食营养管理  1. 手术治疗饮食原则    乳腺癌患者一般手术会出现失血、术后食欲缺乏、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排便不顺等现象,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影响术后恢复。故调整术前饮食可帮助治疗顺利进行。   (1) 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充足碳水化合物可供给足够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 (2) 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如果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就会引起营养不良,造成水肿,对乳腺癌术后伤口的愈合和病情恢复不利。 (3) 多吃蔬菜水果。蔬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术后的修复有帮助。如维生素 A 和 B 族维生素可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维生素 K 参与凝血过程,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维生素 C 可降低微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 (4) 合理忌口,有利于伤口愈合。如避免煎炸、荤腥、厚味、油腻、辛温等食物。 2. 放疗、化疗期和间歇期    放疗期、化疗期及其间歇期,患者在经历消耗体力的治疗后,往往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口腔发炎等情况,自然影响食物的摄取,增加营养不良、愈后不佳的危险性。 (1) 日常饮食原则,治疗初期的饮食同肺癌患者,过渡到普食则需遵循以下原则:   高热量、高蛋白的均衡饮食。高生物价的蛋白质食物(奶类、肉、鱼、蛋、豆制 品)占蛋白质总量一半以上。减少油炸、油煎的烹调方法,以清淡为主。  多种类、足量的蔬果摄取; 食欲降低或以流质饮食为主者,可以少量多餐,每天 6~8 餐。 适度体能活动,依照个体差异调整活动强度和频率,每天至少达 […]

半夏
人的安全饮酒量

人的安全饮酒量

喝完酒有点头痛乏力,你一般都怎么解决? 闷头睡一觉、吃点解酒药,还是选择默默忍受…… 在很多人的酒后经验里,种种不适在一觉过后就会消散,因此有人认为偶尔喝醉并不要紧。 近日,西班牙和德国联合研究发现,饮酒6周后,我们的大脑仍然在持续受到损害。 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再次提醒:酒精对大脑非常不友好。 喝醉一次,伤脑6周 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将90名酗酒者的大脑磁共振成像同36名不饮酒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酗酒者大脑白质的持续退变过程。 酗酒者在清醒两周后(左)大脑中的电活动(蓝线)明显少于禁酒者(右) 大脑扫描结果显示,酒精对两个大脑部位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海马体,另一个是前额皮质。 记忆、情感、决策以及行为等均受这两个部位控制,因此上述功能会受到损伤。 与滴酒未沾的人相比,醒酒2周后,饮酒者大脑内神经元的电活动仍然明显偏少,这种影响会在停止饮酒后持续6周。 研究员圣地亚哥·卡纳勒博士说:“该研究成果挑战了人们的传统看法。事实上,酒精对大脑的伤害远不止于宿醉的那个早上,在那之后的至少6周,大脑神经元的‘沟通交流’都在发生改变,神经信号传递持续受到限制。” 酒精在人体的作用可分三阶段: 皮层下释放:健谈、控制情感能力下降、情感高涨到欣快、轻度行为障碍; 皮层下释放到中枢抑制:自我控制能力明显降低,讲话随便、动作精确性差,步态不稳; 中枢抑制:深睡到昏迷, 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 而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酒精显然使青少年的脑子偏离了正常发育规矩。由于大脑前额叶区是最晚成熟的,因此前额皮质灰质影响最为明显。 额叶皮质是负责执行功能的大脑区域,包括认知过程。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加速衰退会导致认知功能的加速损伤。 酒精对这些区域造成的损害,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决策力、自制力等。 海马体在萎缩 较高的酒精摄入量与患海马萎缩的风险增加有关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长达30年的Whitehall II队列研究中,550名成年参与者对认知表现、每周饮酒量进行了反复测量,并在研究终点进行了多式核磁共振成像。 每周摄入30单位(1单位约为8g酒精)酒精的参与者海马体萎缩的风险最高,是不饮酒者的5.8倍; 适度饮酒者(男性:7-21个单位/周,女性:7-14单位/周)右侧的海马萎缩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3.4倍; 轻度饮酒(1-7单位/周)也不能预防海马体的萎缩。 此外,在认知方面,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量越大者其词汇流畅程度下降得越快;但是,在语义流畅程度和单词记忆没有统计学差异。 大脑都萎缩了,你离痴呆不远了 A.所有类型痴呆  B.早发性痴呆 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了一篇纳入100万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饮酒是造痴呆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早发性痴呆症。 这个研究团队从一开始就野心勃勃,他们分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涵盖了法国所有的住院患者,超过3000万的数据。 他们发现了100多万例痴呆症,排除了罕见型痴呆症以及早期精神障碍的患者,最终发现居然有945000人患有酒精使用障碍。可见,酒精和痴呆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关联性在早发性痴呆中尤其明显,65岁以下、有酗酒史的患者有57%患上了痴呆。 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更严重 以前的研究表明,酒精对大脑的长期影响是由γ-氨基丁酸所介导的,并且由经颅磁刺激运动皮层引起脑电位改变。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芬兰的一项研究使用经颅磁刺激脑电图(TMS-EEG)测量并比较27名(11名男性)大量饮酒组和25名(12名男性)无饮酒史组脑电位的改变。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男性脑电位改变振幅更明显。 这表明,男性青春期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可能要高于女性,更可能发生脑功能改变。 尽管端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大脑皮层约2-3mm,但是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然而,在酒精的推波助澜下,灰质的下降加速,脑细胞死亡数量更多。 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吸烟。 2018年8月,《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2019年4月,《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持续增加。 整体来看,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300万例死亡,其中男性占3/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种疾病。 过量饮酒,全身都伤不起 1. 肝损伤 长期大量喝酒,受到危害的首先就是身体的肝脏。在大量饮酒的过程中,肝细胞会被破坏,解毒功能下降,酒精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利用而转为脂肪,大量脂肪进入肝细胞,肝细胞粒腺体的场所被霸占,物质的新陈代谢无法进行,大量酸毒积聚肝脏,形成脂肪肝,甚至要命的肝硬化。 2.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

半夏
中国人一辈子的患癌概率竟高达1/4?来看看你是怎样一步步落入「癌症陷阱」的

中国人一辈子的患癌概率竟高达1/4?来看看你是怎样一步步落入「癌症陷阱」的

大学生魏则西,漫画家熊顿,歌手姚贝娜,演员徐婷…. 当癌症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猝不及防。但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癌症,似乎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权威数据,2013年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368万人,但仅仅两年过去(2015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429万人,平均每分钟新增癌症患者数量由7人增长至8人。按照中国家庭户均人口3.35人计算,每年就有超过1400万人直接或间接成为癌症的受害者。 “癌症人数越来越多,总不至于砸到我头上吧?” 每个人都会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更糟糕。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算一算,自己或是家人罹患癌症的概率有多大。 1 癌症并不遥远 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上文中提到,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是中国肿瘤医学领域最新的权威癌症统计数据。 该数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顶尖医学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杂志上发表的《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统计而来,分析了中国72个地区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数据。 我们今天患癌概率的计算基础,就来自于这篇权威的数据统计文章。 按照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岁来计算,同时参考了中国癌症流行病学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计算结果: 一个中国人在76岁前患上癌症的概率大约是1/4,死于癌症的概率大约是1/7。   而这个数据,还将随着中国人年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换句话说,在患癌这件事上,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要将癌症当做一种常见病。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并不是所有人群的患癌几率都一致,不同的人群可能面临不同的患癌风险。 2 患癌风险的差异各不相同 这些风险你难以避免 老年人是患癌的主力军   与心脑血管疾病类似,癌症也是一种“老年病”。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老年人群是患癌的最主要群体。在中国,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癌症发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60%和71%。 根据计算,30岁之前患上癌症的概率只有约1/200,死于癌症的概率是1/600,随着年纪增大,癌症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 男性的患癌风险远远大于女性   在患癌这件事上,“大男子主义”吃了不少亏。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甚至是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率,中国男性都远远低于女性,特别是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率,男性比女性高出近40%。 男性75岁患上癌症的概率是3/10,女性只有1/5。男性75岁之前死于癌症的概率是1/5,女性只有约1/10。 除了年龄、性别以外,地域也是患癌风险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有这么几大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 西南地区是我国的癌症「重灾区」   在我国七大地区中,西南可以堪称为癌症的“重灾区”,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全国最高,而患癌后五年生存率位居全国最低。 太行山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显著升高   太行山系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中河南林州市的的居民食管癌发病率甚至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饮食习惯(吸食滚烫的粥、喜喝滚烫的茶水等)可能是导致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我国还存在广东的肝癌、鼻咽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及EB病毒感染等因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女性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等一系列癌症地域差距的情况。 3 这些癌症风险 是你可以主动避免的 如果说上面的患癌风险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一些致癌的危险因素,则是我们自己就可以主动避免的。 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烟草了。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每次提起吸烟致癌,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我的朋友XXX吸了一辈子的烟,不照样高寿健康。 实际上,这就是一场与概率赌博的生死游戏。在过往的临床研究与数据统计中,烟草和癌症的关系已经很明确了:长期吸烟者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50倍。 而不吸烟的人,75岁前死于肺癌的概率大约只有1/200;吸烟的人,75岁之前死于肺癌的概率是1/6;50岁之前就戒烟的话,风险将下降到大约1/15。详情可参考:“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对于中国当下的3亿吸烟者来说,每6个中就有1个,会在75岁前死于肺癌。所谓的「吸烟也长寿」,其实就是在赌那不幸的1/6,不是自己。 更可怕的是,1/6这个概率只算了肺癌,并没有包括与烟草有关的鼻咽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其他多种癌症的风险。 如果你不仅抽烟还喝酒,那么患上癌症的风险将会进一步增加。详情可参考: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

小D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我?”“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找上门了?看完这些你就清醒了! 一、“吸”出来的癌症 01 吸—烟、二手烟 吸烟者,无疑已成为“癌症的候选人”! 随着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和几率也就越高。 吸烟,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02 吸—厨房油烟 厨房油烟对人的影响,从小了说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油烟的吸入还可以导致肺癌。 在一篇《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中谈到,上海市对女性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烹调时室内无除油烟设备的女性肺癌危险度比室内无或少油烟雾的女性高约60%。 03 吸—装修污染 2019年6月,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举办的主题为“室内污染防治”的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穆新林表示,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5倍。在室内空气中,大约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 特别是甲醛,被称为室内环境污染“第一杀手”,儿童作为敏感人群,轻则会出现轻微气喘,重则导致恶心、呕吐、水肿等病症。 04 吸—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及其衍生的化合物导致雾霾天气。 2014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雾霾会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恶性疾病。 二、“吃”出来的癌症 01 吃得过咸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孙浩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02 吃肉太多 吃肉太多,是肠癌的高危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孟鸿教授课题组经研究发现,肿瘤癌变过程的关键基因ILF3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大量摄取周围营养物质,从而恶性增殖。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 尤其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愈发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诱发癌变。 03 吃得过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相加庆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中国的食物很有特点,像火锅这类食物温度比较高,比较烫口,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修复,长期循环很容易导致癌症。 04 爱吃槟榔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对于致癌原因:首先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2018年4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曾调研湖南省群众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现状,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史。 05 饮酒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的文章。文章援引的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证实: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建模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较重的饮酒模式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三、“省”出来的癌症 01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高启龙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防范黄曲霉素,避免吃发霉的食物。一旦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特别是花生、红薯、甘蔗等,花生油同样不宜长时间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刻丢掉。 02 隔夜饭菜舍不得扔 老一辈很多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所以非常节约粮食,吃不了的饭菜,经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还在继续吃。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宋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 偶尔吃一顿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很多,从而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会致癌。 四、“懒”出来的癌症 01 懒得运动 有些人好像每天除了工作久坐,就是睡觉了;能坐车绝不走着,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一点儿也不舍得花点力气锻炼,长期这样缺乏锻炼,患癌风险真的会增加! […]

半夏
漫谈肝癌:“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这「六字真言」一定要牢记!

漫谈肝癌:“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这「六字真言」一定要牢记!

或许只有周遭最亲近的亲人或朋友遭遇癌症的侵扰,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癌症的威胁正时刻乌云一般笼罩在我们头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57万例,其中肝癌患者达41万例,死亡病例39万例,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前5,患者死亡数第2的“宝座”。   在过去的不少文章中,我们一直将肝癌称为“中国癌”,把它形容为我国最为“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就在今年,“潇洒过头”的音乐人赵英俊和一代人的港片记忆吴孟达都因肝癌离世。虽然它的发病率较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而言略低一筹,但肝癌带给我们的威胁却并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我们要与大家聊的,就是“起病隐袭”的肝癌。 1 吃苦耐劳的“劳模”器官 成了癌症最爱欺负的“老实人” “不知不觉就患上了肝癌”,这是所有肝癌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的第一反应。 在所有癌症中,肝癌可以说是最为隐秘的癌症之一,这与我们肝脏的特殊性质密切相关:临床上,肝脏总是被我们称为“沉默的器官”。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即便它出现了再大的问题,只要没有影响到其它器官大家都是难以感受到的。(经常有人开玩笑说自己“爆肝”、“肝疼”之类的形容词,是非常不严谨的) 而更要命的是,面对疾病的侵袭,肝脏又会体现出非常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便正常的肝脏组织只剩三分之一了,它也能维持我们人体的正常代谢。 既不会疼痛,症状又非常不明显,这个人体的“劳模”器官就成为了最容易被癌症欺负的“老实人”。 于患者个人而言,很多早期、中期的肝癌都不会有明显症状,唯一可能出现的预兆就是患者体重忽然出现大幅下降。(这是由于肝脏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会分泌很多消化酶以及胆汁,当出现严重问题时,人体消化功能会因此受损,无法很好的汲取营养;而另一方面肿瘤的疯狂生长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消耗,造成体重莫名其妙的下降) 因此,当你或身边某位朋友忽然出现了体重不明原因的大幅下降时,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认为减肥成功,而是要警惕是否肝脏出了什么大问题。 2 “乙肝配酒,说走就走” 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再加上中国特殊的“乙肝国情”,成就了肝癌“中国癌”的特殊称号,全球约45%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为何肝癌偏偏青睐中国?我们来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感染是癌症发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在肝癌患者身上尤为明显。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元凶之一,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在中国尤为明显; 目前,我国的慢性乙肝感染者达到了7000万例,而乙肝患者达到了2000-3000万例; 在中国,高达84%的肝癌与乙肝病毒相关;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外,过度饮酒同样是肝癌的高风险因素。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中国或周边东亚国家是全球酒精消费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肝癌高风险因素包括:1.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过度饮酒;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肝硬化;5.有肝癌家族史;6.黄曲霉素;7.40岁以上男性) 无论是乙肝病毒,还是过度饮酒,最容易导致肝癌的两大条件中国人全占了,能不成为一个所谓的“肝癌大国”吗?   3 乙肝患者又该如何预防肝癌   看完这部分文章,相信不少患者会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而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而言,可能更会觉得有些恐慌。   那么,对于已经是乙肝患者的读者,应该怎样预防肝癌呢?   还是老生常谈的六个字:勤筛查,早治疗。   事实上,由乙肝转变为肝癌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刚刚提到的,中国患者最常经历的过程就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在任何一个环节切断这个致病流程,都能有效预防肝癌。   首先是勤筛查。我国大部分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之后。当您发现自己属于乙肝患者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控制病情(目前乙肝暂无法根治),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肝硬化;   如果已经是肝硬化患者,更是要注意筛查的频率:肝硬化患者如果发现有肝脏异型结节,则会被判定为癌前病变,因为这些结节在五年内恶变为癌症的概率达到了48.5%。因此,保持勤筛查,对于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肝癌高风险人群(上述高危因素涉及超过2条)建议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偷偷造访”的肝癌,将它扼杀在襁褓中。   再次重复一遍,勤筛查,早治疗,是预防肝癌的最佳办法!  

小D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古人的智慧,有时候还是颇有前瞻性,每每都能让我们吸取到不少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病从口入』,在吃的问题上非常讲究,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吃的方面越来越不“讲究”了,从“食不厌精”转变成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粗糙风格,烟草、槟榔等“过瘾”但有害的东西也时不时往嘴里塞。 于是,口头的放纵导致了身体的买单,癌症这个冰冷的词汇开始造访我们的生活。“癌从口入”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好好说道说道。 一、『癌从口入』,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癌都是吃出来的!   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以结直肠癌为例,它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第二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的新发人数达55万,2020年新增死亡人数28万,发病率跃升至全球的第二位!除了结直肠癌以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都高居世界首位。 这到底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人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如此之高?近日,美国华人科学家You Wu带领他的团队,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人群胃肠道肿瘤的调查,发现吸烟、红肉摄入量高、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胃肠道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研究细致分析了中国12个省份近3万人的随访数据,对各类胃肠道肿瘤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发现: ● 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高,与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肝癌没有明显关联; ● 低水果摄入量与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 低蔬菜摄入量与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其中,与结直肠癌相关性最强的是红肉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9%),与肝癌相关性最强的是肥胖(占所有病例的16.6%),与食道癌相关性最强的是吸烟(占所有病例的16.5%),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是钠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6.6%)。 2011年的所有新增胃肠道癌症病例中,有一半病例(50.4%)都是由这十余种生活方式引起的(包括低活动量、低奶制品、低膳食纤维摄入、低水果摄入、低蔬菜摄入、高钠摄入、高红肉摄入、高加工肉摄入、吸烟、饮酒、肥胖等等)。 因此,要避开胃肠道肿瘤,中国人就应该减少这些不良习惯的发生! 二、抽烟喝酒吃槟榔,口腔癌的最亲密伙伴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癌症科普公众号,我们曾经仔细探究过“抽烟喝酒烫头”这三个爱好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烫头姑且不论,抽烟与喝酒都是诱发口腔癌最直接的因素。 首先,烟民吸烟时,大量浓度较高的烟雾在口腔内积聚,其内含有焦油、尼古丁等致癌物质,高浓度的烟雾对口腔上皮有非常严重的刺激,烟雾经过的口腔、气管及肺部罹患癌症的概率都会大大增高。(详见:“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其次是喝酒,特别是高烈度的酒,对于口腔黏膜刺激相当厉害,在欧洲抗癌指南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事实上,你喝进嘴里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详见: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不良习惯——吃槟榔。 作为“口口”流传的致癌物,它甚至诱发了中国90%的口腔癌,但人们远未意识到它的危害。 从特异性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再到毁去面容的口腔癌手术,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健康。(详见:槟榔之殇:那些毁去面容的手术,无声描绘着通往口腔癌的黑色暗河) 戒了“抽烟喝酒嚼槟榔”,才是远离口腔癌的最佳方式。 口腔癌的症状主要是口腔类的肿块,或者是因为溃疡起病的,这种溃疡时间是长期固定,而且病情是不断加深的。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颈部淋巴结,口腔癌很容易出现向颈部的转移,所以一旦出现颈部淋巴结的症状也需要警惕。 三、食道癌:病从口入饮食陋习是食道癌的好搭档   火锅、滚粥、热茶……中国人的餐饮江湖,唯有两个字:火热。 这份火热,不仅带来了鲜香麻辣的中国特色美食,也带来了中国高居不下的食管癌发病率。 2019年,食管癌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排名前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癌”。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 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食管癌最显著的病理表现是进食梗阻,但是出现这类现象大多数已经是食道癌后期的表现了。 早期的食道癌现象一般是进食之后胸口不舒服,或者有呃逆、嗳气的现象,这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四、口口相传,这个细菌感染了七亿中国人   年夜饭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觥筹交错间,传递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同时也是诱发胃癌最主要的因素。 之所以能有如此大范围的传播,是因为其在人体內就属于「打不死的小强」——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除了诱发胃癌,幽门螺杆菌还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慢性的: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引起消化道溃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等。 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有15%~20%会发生消化道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都是没有症状的。 对于那些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腹胀、不消化,甚至腹痛,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肠胃不好」「老胃病」,并没有被重视。从而造成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 从症状上来看,胃癌目前基本没有特殊的症状,胃癌的症状和大多数胃炎的症状表现差不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特殊临床表现。 […]

小D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权威发布:每10例癌症中,有4例可预防!这些因素是关键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权威发布:每10例癌症中,有4例可预防!这些因素是关键

近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重磅发布了2021年抗癌进展报告(AACR Cancer Progress Report 2021)。AACR成立于1907年,是全球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致力于全面、创新和高水平癌症研究的科学组织之一。   报告回顾了截至2021年7月底,过去一年里在抗击癌症路上获得的众多进展,不仅对临床癌症研究进展、新近获批抗癌疗法进行了梳理,还对癌症危险因素识别、预防癌症做出了详尽汇总。虽然其中的数据,主要以美国人群为主,但仍为其他国家预防癌症提供了借鉴。   今日,我们将与读者朋友们分享这一报告中关于“预防癌症:识别危险因素”的精彩内容。   截图来源:AACR 本文内容要点:   在美国,每10例癌症中,就有4例与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有关。 不吸烟是预防癌症发生、发展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近20%新发癌症与超重或肥胖、饮酒、饮食不良和缺乏身体活动有关。 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以及许多头颈癌和肛门癌病例,都可以通过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来预防。 保护皮肤免受太阳和室内日光浴设备的紫外线照射,可以预防大多数皮肤癌。 图片来源:123RF 40%新发病例与可预防危险因素有关 增加一个人患癌症风险的因素被称为癌症危险因素。经过数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确定许多癌症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食不良、缺乏身体活动、超重或肥胖、感染某些病原体和暴露于紫外线照射。   鉴于其中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有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风险,即使是那些遗传风险较高的人。在美国,2014年确诊的新癌症患者中,有40%以上与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有关。   ▲癌症的主要可预防危险原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编译: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此外,许多癌症危险因素也会导致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因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将有助于减轻癌症和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杜绝烟草使用 在可预防的疾病、残疾和死亡中,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每年夺走48万多人的生命。研究表明,除了肺癌,吸烟还会增加17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头颈部癌症、消化系统癌症,以及造血系统癌症。   ▲吸烟可增加18种癌症风险(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编译: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吸烟会使人暴露于大量有害化学物质中,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DNA,导致基因和表观遗传改变,从而导致癌症的发展。同时,暴露于二手烟,也是成年非吸烟者患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此外,使用其他可燃烟草产品(如雪茄)、无烟烟草产品(如咀嚼烟草、鼻烟)和水烟,也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风险升高相关。   但幸运的是,在任何年龄戒烟都可以降低患癌症,以及其他与吸烟有关的疾病风险,如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 保持健康体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 在美国成年人中,近20%的新发癌症和16%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饮食不良、缺乏身体活动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成年后超重或肥胖会增加一个人患15种癌症的风险;而增加身体活动,可降低患9种癌症的风险。   ▲与体重和运动有关的癌症。红色-超重或肥胖有关,蓝色-身体活动有关,紫色-与两者均相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编译: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在过去30年中,美国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癌症总死亡率稳步下降。但不幸的是,不断上升的肥胖趋势,很有可能减缓这种对抗癌症的进展。除了癌症,超重或肥胖还会增加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以及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   每年超过5%的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饮食不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饮食与癌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有关。有分析显示,与每天食用2份水果相比,每天食用5份水果和蔬菜,与总体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0%相关。还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红肉食用量越高,结直肠癌风险就越高;而膳食纤维摄入量越高,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则越低。   AACR建议,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遵循健康的膳食模式,应通过食用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瘦肉、鸡蛋、海鲜、豆类、坚果和植物油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并限制添加糖、饱和脂肪和钠含量高的食物和饮料。   每年近3%的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有研究显示,每天静坐13小时或更长时间,与癌症死亡风险增加52%相关,而用3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身体活动,取代30分钟的静坐时间,与癌症死亡风险降低30%相关。   保持健康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9之间;积极进行身体活动,避免久坐不动的行为,均衡饮食是降低癌症发生或因癌症死亡风险的有效方法。 限制饮酒 饮酒会增加6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一些新的研究证据表明,饮酒可能还会增加其他类型癌症风险。   ▲饮酒可增加6种癌症风险(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编译: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酒精进入身体后,可产生有毒化学物质,直接破坏细胞DNA和蛋白质;还会增加某些激素的水平,增加癌症风险。 […]

半夏
860篇研究分析,这些饮食习惯,真的会增加癌症风险

860篇研究分析,这些饮食习惯,真的会增加癌症风险

饮食和营养是多种类型癌症的可改变风险因素。据统计,全球新发癌症中,20%-25%可归因于饮食和营养;10%-15%可归因于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导致的肥胖;约5%可归因于饮酒;另有5%可归因于特定的饮食因素,如经常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全谷物食用不足;钙缺乏等。 近期,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为饮食与营养和癌症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添加了证据。该研究显示,饮酒与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头颈癌和肝癌风险升高相关;乳制品、纯牛奶、钙和全谷物,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饮用咖啡与肝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风险降低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860项研究进行了分析,以评估不同食物和营养摄入量,与11个部位的原发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关联证据的强度和有效性。   11个部位包括食管、胃、结直肠、肝脏、胆囊、肺、皮肤、乳腺(女性)、肾脏、膀胱和头颈部(口、咽、喉)。   调整年龄、性别、运动、吸烟等多种混杂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强有力的证据显示,酒精、钙、乳制品、纯牛奶和全谷物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风险相关。   每天饮用10g酒精,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7%、绝经后乳腺癌风险升高12相关; 每天食用乳制品400g,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3%相关; 每天饮用纯牛奶200g,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6%相关; 每天食用全谷物90g,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6%相关; 相比于低钙摄入,高钙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7%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高度提示性的证据显示,与11个部位原发性癌症风险相关的饮食因素中,大多数与饮酒有关,其次是咖啡、水果和蔬菜。   每天饮用10g酒精,与多种类型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如不同亚型的乳腺癌、结直肠癌和男性食管癌风险升高33%;口腔癌风险升高15%;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风险升高18%;以及肝癌死亡风险升高2%。 每天饮用1杯咖啡,与肝癌风险降低15%、皮肤基底细胞癌风险降低5%相关。 较高的蔬菜和水果食用量,与咽癌风险降低40%、口腔癌风险降低32%相关。 提示性证据显示,红肉和加工肉类、腌制蔬菜以及多种营养素,也与不同类型癌症风险相关。   每天食用50g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6%相关。 每天食用100g红肉,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9%相关。 每天摄入10g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乳腺癌风险降低25%相关。 血清视黄醇和α-胡萝卜素浓度低,以及水果、叶酸和维生素C摄入量低,与肺癌风险升高相关。 酒精、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高,与肺癌风险升高相关。 女性饮用咖啡,与黑色素瘤风险降低相关。 饮酒与皮肤基底细胞癌风险升高相关。 食用腌制蔬菜和较咸的食物,与胃癌风险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指出,不同的食物会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对癌症风险产生影响。   饮酒会改变循环和细胞内雌激素浓度,以及促进乳腺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增殖,从而增加乳腺癌风险;慢性酒精摄入,与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调和腔内细菌产物的高渗透性相关,这可能导致结直肠癌、酒精性肝病和肝癌的发生。乙醛及其代谢物的直接致癌作用,是饮酒增加多种癌症发病风险的另一个潜在机制。乙醛会与DNA和蛋白质结合,并产生DNA加合物,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乳制品中富含钙,而钙通过与促进肿瘤的游离脂肪酸和胆汁酸结合,可在结肠腔中形成不溶性皂,对肠道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此外,乳制品还可通过保持肠上皮细胞完整性和维持肠道免疫稳态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除了钙的作用,一些乳制品中的乳酸菌,可以使肠道致癌物失活,并减少肠道炎症。   全谷物产品富含膳食纤维和其他具有潜在抗癌特性的营养素和物质。有研究显示,食用全谷物会降低空腹胰岛素浓度。而高胰岛素浓度,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此外,膳食纤维可缩短肠道通过时间,稀释结肠内容物,促进肠道菌群的厌氧发酵。   咖啡对癌症发病风险降低的影响,可能是由于其含有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可以预防由炎症引发的疾病,如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最后强调,饮食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已得到广泛研究,该项研究也为“饮食因素与癌症风险存在密切关系”添加了证据,饮食的变化,可能会极大地改变癌症风险。   未来的研究应该改进方法,衡量营养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早期饮食的作用、整体饮食模式的评估、饮食与癌症关联中涉及的生物学机制等。对于公共卫生而言,应努力阻止已知的主要饮食相关癌症风险因素的发生,特别是肥胖和饮酒。  

半夏
“1天1杯,1周7杯”还是“1周1次,1次7杯”?哪种喝法更易患癌症?

“1天1杯,1周7杯”还是“1周1次,1次7杯”?哪种喝法更易患癌症?

饮酒,是引发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胃肠道癌症,如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中有4.1% (74.13万例)与饮酒有关。 在日常饮酒时,有的人会少量、多次饮酒,而有的人则会1次大量饮酒。那在总饮酒量相同的情况下,“1天1杯,1周7杯”与“1周1次,1次7杯”,哪种饮酒方式更易增加患癌风险呢?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发现,只要是饮酒,不论饮酒频率和饮酒量,均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相关;相对于饮酒量,饮酒频率高,可能更易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韩国国民健康保险系统(NHI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1100多万名受试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4.6岁,52.2%为女性。   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状态、运动量、血压、血脂等信息,并统计了受试者上一年的饮酒频率和每次的饮酒量等信息。   根据每周总的饮酒量,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4类:不饮酒者(0 g/周)、轻度饮酒者(0 g/周-104 g/周)、中度饮酒者(105 g/周-209 g/周)和酗酒者(≥210 g/周)。   此外,研究人员每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并统计胃肠道癌症的发病情况,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胆道癌、胰腺癌和肝癌。   统计发现,40.3%的受试者饮酒,包括23.7%的轻度饮酒者、9.5%的中度饮酒者,以及7.1%的酗酒者。相比于不饮酒者,酗酒者往往是年龄更小(52.3岁 vs 56.4岁)、目前吸烟(51.6% vs 9.0%)、男性(94.5% vs 28.9%)、体重指数(BMI,24.4kg/m2 vs 23.9kg/m2)较高的受试者。   图片来源:123RF   在平均长达6.4年的随访期间,共有319202(2.7%)受试者罹患胃肠道癌症。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饮酒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相关;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逐渐升高。   相比于不饮酒者,轻度饮酒、中度饮酒和酗酒,分别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4%、14%和28%相关;每周饮酒2次、3次、4次、5次、6次和7次,分别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6%、14%、20%、26%、34%和39%相关。   即使饮酒量相似的受试者中,饮酒频率不同,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也有所区别。   相比于不饮酒者,轻度饮酒者每周饮酒1-2次、2-3次和4-7次,分别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2%、16%和9%相关;中度饮酒者每周饮酒1-2次、2-3次和4-7次,分别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3%、19%和24%相关;酗酒者每周饮酒1-2次、2-3次和4-7次,分别与胃肠道癌症风险升高1%、12%和41%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在饮酒总量相似的情况下,少量、多次饮酒比低频率、大量饮酒,更易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可能与多种生物学机制有关。如酒精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消化产生乙醛,而乙醛会破坏健康细胞的DNA,频繁饮酒可能使人体长期暴露于乙醛下,增加癌症风险;频繁饮酒也会导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改变,进而增加癌症风险。不过相关生物学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确认。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饮酒频率和饮酒量与胃肠道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饮酒量依赖于受试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最后提到,该项研究发现,与低频率、大量饮酒相比,少量、多次饮酒,可能是胃肠道癌症发生的一个更重要的风险因素。人们应注意自己的饮酒习惯,不仅要减少饮酒量,更应减少饮酒频率。   研究人员指出,饮酒有害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饮酒与传染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以及损伤等在内的大约200多健康问题有关。饮酒没有安全限值,只要饮酒都会有害健康。为了自己及他人健康,应远离酒精,最好一滴也不沾,永不饮酒。  

半夏
喝酒致癌再被实锤:最不会喝酒的中国人,受酒精毒害最深!

喝酒致癌再被实锤:最不会喝酒的中国人,受酒精毒害最深!

就喝酒这件事来说,中国人骨子里颇有些“侠骨柔情”的酒文化:所谓江湖,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江湖情谊全在酒里!非要一醉方休才有些英雄间惺惺相惜的味道。 这样的做法是豪气没错,可喝酒的害处我们已经反复在大家耳边唠叨,就差每天给大家推送一篇“尽可能避免喝酒”的科普文章到眼前了。 因为无论是美国NCCN临床指南,还是欧洲抗癌指南,又或者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相关指南,酒精都是导致癌症最重要的罪魁祸首。换句话说,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如今,对于这个结论,我们还要补充两点: ● 酒精致癌没错!尤其是中国人,酒精致癌的风险比其他人种更高! ● 喝酒容易“上脸”的中国人,不要怀疑,你真的不是酒量更好,而是患癌风险“高上加高”(况且你还不能喝) 为何得出这个结论?2021年7月13日,国际顶尖杂志《TheLancet Oncology》发布了一项最新全球的癌症负担报告。其中酒精与癌症的关系被重点提及。 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74万例新发癌症与饮酒具有因果关系。 或许报告中2020年全球74万例与酒精相关的癌症病例距我们太过遥远,那就让我们看看近在眼前的数据:到底多少癌症类型与酒精相关,中国人喝酒与致癌的关系又是如何? 答案真的非常残酷,对于爱好“没事喝两口”以及被酒桌文化包围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通过研究分析,论文作者发现饮酒与舌癌、口腔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一系列癌症,都是我国高发的癌症。在这其中酒精究竟贡献了多少癌症病例?相信这一数字只有中国超过6亿的饮酒人群能够告诉我们了。(6亿喝酒人群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饮酒人群饮酒状况白皮书) 接下来的数据更加直击我们的痛点: 研究对全球范围内的人群进行了分析,东亚、东欧地区的人群喝酒致癌的风险最高。文章尤其提到了中国,与蒙古等其他国家一同被认为是酒精致癌风险在最高的地区。中国人爱喝酒,同时被酒精毒害的人群最多,可谓在这篇文章中实锤了: 下面这个地图就是世界各地男性(上)、女性(下图)新发病例中与酒精相关癌症所占的百分比,颜色越深,比例越大。 2020年全球酒精可归因癌症病例占比(男性) 2020年全球酒精可归因癌症病例占比(女性) 通过图可以看到,我国男性新发癌症病例中,与酒精相关的病例数占比,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颜色最深的水平(≥6.8%);我国女性的新发癌症病例中,这个比例也不低(1.3%~1.8%)。 然而这些年来,东亚地区酒精的消费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反而有着逐渐增高的趋势。中国在其中占据了相当的的一个数量。所谓的“酒量越差,声音越大”指的大概就是我们的喝酒群体了。 不同酒精摄入量、性别和地区的人群可归因百分比 那么酒精到底是如何致癌的?为什么中国人群又是格外容易受到酒精毒害的群体?这要从一个我们特有的基因突变说起。 事实上,酒精本身并没有致癌的作用。但当我们真正把酒精喝到体内以后,其代谢物会对人体产生明确的致癌效果。因此,严格说来酒精被称为致癌的“元凶”是不准确的,更加准确的说法应更正为“帮凶”。 当我们饮酒后,酒精(乙醇)进入体内会经历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才会最终排出体外。首先,进入体内的乙醇会在我们体内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 相信各位一看名字就知道真正的致癌物到底是什么了。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醇与乙酸都对人体相对无害,但中间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乙醛在体内会通过结合DNA的方式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而乙醛在我们身体里肆虐的特征非常明显:喝酒脸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喝酒上脸”。 所谓的喝酒上脸,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存在一个特殊的基因突变:乙醛脱氢酶突变等位基因(ALDH2*2)所导致的。乙醛脱氢酶(ALDH2)是乙醇代谢通路的关键酶之一。而携带ALDH2*2突变基因的人,饮酒后乙醛代谢减慢,并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脸红、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不良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喝酒上脸”。 而不幸的是,东亚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普遍存在这个基因突变。据估计,28%~45%的东亚人群是ALDH2*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乙醛代谢速度减慢,就代表着这些有害的“毒药”将在你的体内奔涌,一点一点的提升你的患癌风险。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有人喝酒特别容易脸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脸”。关于喝酒“上脸”,坊间有很多流传的说法:喝酒脸红的人酒量特别好,或是喝酒脸红的人解酒更快。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 容易喝酒脸红的你,掌握了关于喝酒脸红的终极秘密,在出门应酬时,能少喝就尽量少喝吧。  

小D
还说喝酒脸红“酒量好”?大错特错,喝酒脸红者罹患癌症风险更高!

还说喝酒脸红“酒量好”?大错特错,喝酒脸红者罹患癌症风险更高!

临近年末,无论是职场上的“打工人”,还是江湖里的哥们兄弟,都开始忙碌在各类应酬饭局,各个酒场之上。 所谓江湖,就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江湖情谊全在酒里!非要一醉方休才有些英雄间惺惺相惜的味道。于是,在种种席间,总少不了这样的对白: “老张!你看你喝酒脸那么红,一看就是酒量好!来来来,再喝三杯!” “老李,你脸都这么红了,你这个人善良啊,来!干了这一杯!” 这样的剧情总在发生,于是乎,三五年之后,无数个老张、老李都会因为肝癌、胃癌等一系列癌症的发病而悔恨不已。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2020),中国每年新发的肝癌达到41万例,死亡病例则有39万例,这两个数字不仅让肝癌在中国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死亡数第二,更是占到了全球肝癌人数的45%(2020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为91万人)。无数个老张和老李,正是这些人群的缩影。 1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 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关于各类“饮酒有益健康”的坊间传言,向来是酒桌上的热门话题。 曾有一篇貌似严谨的文章刷爆了酒友们的朋友圈:《茅台酒可降低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癌发生率》(二乙基亚硝胺是临床试验中诱发肝癌的致癌物),文章脑洞大开的通过设置不同的小鼠饮酒模型,最终得出结论:喝茅台酒可以预防肝癌!而关于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增加血液循环这类传言,也一直是酒友之间热度高居不下的劝酒辞。 不管这些不严谨的说法多不靠谱,对于喝酒这件事,各位读者们只需谨记一句话: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酒精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它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同为一级致癌物的,大家熟知的还有烟草、甲醛等)。而在欧洲抗癌指南关于酒精的相关内容里,开篇第一句话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在全球范围内,约12%的癌症病例与喝酒相关。换句话说,每8个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喝酒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约5.9%的癌症死亡是由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超过40万人因酒精罹患肿瘤,并因此死亡。 酒精并不只与肝癌相关,事实上,与酒精发生接触的整个消化道,以及其他一些没有发生直接接触的部位都会受到影响:口腔癌、喉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 2 喝酒脸红不是善良!不是酒量好! 而是你更容易因酒精罹患癌症 为什么酒精对人体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这跟我们亚洲人种的基因密切相关。在我们目前已知的人体两万多条基因中,有一条与饮酒密切相关的基因:乙醛脱氢酶(ALDH2)。 ALDH2是人体酒精代谢中最重要的酶之一。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先由乙醇脱氢酶代谢成乙醛,再由ALDH2代谢为乙酸,最后排除体外。 有研究显示,携带ALDH2基因的人群分解乙醛的速度是其他人群的13倍左右。若ALDH2基因突变或缺失,则会导致相应的蛋白酶活性大大降低,使得乙醛在体内长期积累无法代谢,进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皮肤潮红和发炎,也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喝酒上脸”。 相信各位一看名字就知道真正的致癌物到底是什么了。酒精代谢过程中,乙醇与乙酸都对人体相对无害,但中间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想想它的兄弟甲醛)。 大家都知道癌症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乙醛在体内会通过结合DNA的方式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ALDH2基因决定了人体能否快速代谢乙醛,从而尽可能降低患癌风险。 不幸的是,ALDH2基因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大约50%左右的亚洲人都存在酒精代谢基因缺陷,在中国,有近40%的人群存在ALDH2基因突变,缺乏分解乙醛的能力。 这种基因缺陷在欧美人群中很少见。因此,“喝酒上脸”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亚洲红脸症(Asian Flush)”。 在中国,这40%的人群都是酒桌上的“弱势群体”。一是喝酒更容易醉(乙醛是醉酒的元凶之一),二是喝酒更容易罹患癌症。 近日,发表在著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酒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突变与面部发红有关,而且喝酒脸红的人,患胃癌的风险更大。 在这项跨种族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31名胃癌患者(319名亚裔和212名非亚裔)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根据组织样本的突变特征划分为6组。 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一个特定实验组中,70%的患者携带ALDH2基因突变,其中90%以上的患者为亚洲人,而且该组患者平均酒量并不高。这也就意味着,ALDH2基因突变的患者,即使只是少量饮酒,罹患胃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因此,容易喝酒脸红的你,现在已经掌握了关于喝酒脸红的终极秘密,在出门应酬时,能少喝就尽量少喝吧! 3 饮酒更容易诱发癌症 这些知识点你需要知道 (1)饮酒越多,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大。据统计,每天多摄入10g酒精,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增长7.1%。 (2)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而言,罹患肠癌的风险将增大23%。 (3)平均每天摄入36g酒精的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6%。目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肝癌患者的患癌原因都与过度饮酒有关,酒精是肝癌的第二大诱因。 (4)每天饮酒超过50g,罹患头颈部肿瘤的风险增大2-3倍。 (5)每天饮酒超过48g,罹患口腔和咽部肿瘤的概率会因此增加5%。 过度饮酒不仅会诱发多种癌症,对癌症患者而言也存在明确的危害:过度饮酒的癌症患者在治疗中恢复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在治疗过程中酒精也可能降低癌症治疗药物的效果,增加癌症治疗副作用。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小D
谈癌色变,肺癌如何预防?

谈癌色变,肺癌如何预防?

提起肺癌的预防,你可能会想到戒烟。是哒,戒烟是真的好,但也是真的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烟民对香烟的热爱那是炉火纯青,恐怕小编就算是磨破了嘴皮,对抽烟的人来说都是废话。所以,小编今儿不讲戒烟,来讲讲其它更容易操作的预防方法,用吃来预防肺癌。 那吃什么能预防肺癌呢? 1 好色可以预防肺癌 吃对颜色,预防肺癌。那要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呢?先看图猜猜吧: 没错,吃黄色和绿色的食物可以预防肺癌。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一般黄色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南瓜等)都富含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其次,西蓝花和卷心菜都属于十字花科类蔬菜,研究表明,吃十字花科类的蔬菜能够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因为这类蔬菜富含异硫氰酸盐,而且西蓝花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多吃黄绿色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肺癌的患病风险。 但是,抽烟的人,可别指望吃点保健品就能预防肺癌。研究表明,抽烟的人吃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类的保健品,不但不能预防癌症,反而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因为这类保健品,会让吸烟者体内的细胞异常生长。也就是说,一个爱抽烟、天天面对电脑、眼睛还时常干涩模糊的人,不建议吃类胡萝卜素类的保健品,比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A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姜黄和生姜也能预防肺癌。因为姜黄中的姜黄素能够抑制与癌变有关的分子信号通路,从而逆转、抑制或预防癌症的发展。而且姜黄还能干扰肺癌细胞的周期、调控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降低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而生姜中也含有生姜酚和副酚等植物化合物。这些植物化合物不仅可以抗炎、抗氧化,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周期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如果你不爱吃生姜,可以尝尝姜黄哦,比如姜黄炒饭、咖喱鸡等等,效果也是杠杠哒。 2 减少油烟、限制食盐   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咱们来探讨一下该怎么吃。 煎炒焖炸炝烩烤……我国的各种烹饪方式,造就了天南地北的美食。中国美食讲究火候和时间,但是为菜品注入了的灵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肺癌的概率。因为当我们用热锅热油、旺火快炒的时后,会产生油烟;当我们用油爆、葱爆、酱爆的时候,会产生油烟;当我们干炸、软炸、酥炸的时候,会产生油烟。这些油烟,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从而增加肺癌的患病率。 研究表明,烹调可在室内释放高浓度的各种空气污染物,比如颗粒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等等,尤其是使用燃气灶的家庭。这些空气污染物和吸烟类似,会逐渐损害肺细胞,从而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因此,不管吸不吸烟,烹调油烟都是“家庭煮妇”患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向各位煮妇们致敬呐。 那怎么办呢? 增加抽油烟机的运行时间、多开窗保持厨房空气流通、使用不易产生油烟的厨具、减少高温煎炸等不健康的烹调方式,比如炖、烧、蒸、氽、煮、烩、拌、卤。瞧,不用很多油烟,也可以做出很多美味呢。 除了烹饪方式的选择外,控制盐的摄入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吃过多的盐是急性肺部炎症和水肿的危险因素,所以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如果不知道怎么控制盐的量,可以在家里买个控盐勺。 3 喝酒莫贪杯、护肝也爱肺 回家吃饭可以自己控制油盐,还可以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出去吃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喝酒撸串的季节已经过了,但还是抵挡不住大多数吃货的心,一盘串串、一瓶酒、再点一支烟,倍儿爽!你倒是爽了,可苦了任劳任怨的肝和肺呀。 每个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伤肝;就像每个抽烟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但更可怕的是,当酒和烟这俩兄弟拉帮结派,这沉默的肝细胞受点委屈也就算了,还给本来就遭殃的肺细胞双重毒害。 虽然目前关于酒精和肺癌之间的关系还解释不太清楚,但有研究已证实,在不抽烟的情况下,喝酒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喝啤酒和白酒。有意思的是,就连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会增加风险,其致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由基的形成,肝损伤,性激素水平升高等;但是喝葡萄酒却成了预防癌症的保护因素,因为红酒有抗氧化的作用。 还有的研究者说,喝酒可能并不是导致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以提高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该研究的结果表明,酒精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来增强吸烟对肺组织的致癌作用,而细胞色素P450酶又可以激活酒精中存在的致癌物。所以,酒精虽然可能不是始作俑者,但好歹也是共犯,正可谓以毒加毒。 而且,因为酒精的热量高、还管饱,所以酒喝多了就没肚子吃水果、蔬菜和肉肉了,这样就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增加,从而增加肺癌的患病率。据报道,酒精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和饮食中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富含的蔬菜摄入过少的人群类似。所以,喝酒不仅伤肝,还伤肺。酒嘛,小酌怡情即可,可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哦。 小编虽然没讲戒烟的事儿,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想啰嗦一句。我国烟民人口超过3亿,但是有7.4亿的人受到二手烟的毒害,二手烟的暴露率为68.1%,每年因抽烟和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120万! 给抽烟的你们翻个白眼,自己体会,哼~ 其实,并没有某种单一的食物,就能预防癌症,想要健康,不仅需要我们有一个整体均衡的饮食习惯、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况等等。 其实,除了刚才提到的蔬菜水果外,只要是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合物的食材,都可以降低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的量每天增加100克,就能明显观察到患肺癌的概率在下降。如果每天蔬果的摄入量增加至400克,患肺癌的风险就会降低27%呢。所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推出了一个预防肺癌的饮食建议(表一),赶紧行动起来,预防肺癌吧!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Jia, P.L., Zhang, C., Yu, J.J., Xu, C., Tang, L. and Sun,X., 2018.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cooki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

小D
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肺癌?

不抽烟,不喝酒,怎么就得了肺癌?

“不信也得信,不抽烟不喝酒,竟查出了肺癌!”像这样的新闻,网上一搜并不少见。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截图 然而,这些新闻与我们以往的认知有所不同。 众多周知,吸烟一直是患肺癌最明确,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由吸烟导致患肺癌的人数可占到全球肺癌病例的80%-85% [1]。而我国作为肺癌高发国家,吸烟人群数量大约能占到全球的1/3。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大约有78.7万人这么大的群体,同时, 因肺癌死亡约有63.1万人[2]。 但,不抽烟不喝酒的人也患肺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不抽烟,不喝酒也有可能会患肺癌,那我就不需要戒烟戒酒了? 1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影响因素 但却不是患肺癌的唯一因素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也会得肺癌。 其实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可预防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预防因素。对于不抽烟不喝酒的人群而言,还有许多与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存在。 理论上讲,肺癌的风险因素,可以简单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多数情况下不可控,比如,家族史,年龄等。而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了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可控的因素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因为无论你年龄多少,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携带易感基因,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影响因素对降低肺癌风险都有极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主要的可控制因素影响了肺癌的发生。 吸烟: 从1950年代初开始,在流行病学的调查中,我们就发现了烟草有肺部致癌的作用。相对于不吸烟者,吸烟者的肺癌额外风险约为20~50倍[3]。而且,吸烟还会带来,诸如二手烟等问题。而二手烟也是非常明确的致癌物,中国也是有非常严重二手烟问题的国家。 饮食和酒精: 很早以前,有研究发现,摄入过量的肉类,尤其是油炸的红肉,会增加女性患肺癌风险。也有许多人群分析数据发现,酗酒者的肺癌风险明显增加。尽管目前对于饮食和酒精对肺癌的影响没有特别明确的研究定论,但从不少分析中,我们还是看到了饮食和酒精与肺癌发生率存在相关性。 空气污染: 这里包括室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室外主要是汽车尾气和雾霾等。而室内空气污染被认为是亚洲,或者说是中国地区未吸烟女性患肺癌的主要因素。这里说的室内空气污染,可能包括屋内的煤炭燃料(这在过去的北方曾经是非常常见的),高温爆炒或油炸食物等。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讲究厨房的烟火气,而这样的烟火气,却成为了许多家庭中患肺癌的可怕隐患。 职业接触: 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患肺癌因素是职业接触。据报道,许多行业中的职业工人,普遍容易接触到石棉,二氧化硅,氡,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这些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些物质中,患肺癌的风险非常高。 显然,患肺癌的风险还有很多。只是单纯戒烟戒酒,并不能完全保证不患肺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抽烟不喝酒的人也会患肺癌。 2 既然不抽烟不喝酒也可能得肺癌 那我还需要戒烟吗? 前面我们提到了,即使不抽烟不喝酒,我们依然有可能患上肺癌,这话是对不抽烟不喝酒的人群而言的。 事实上,在抽烟和喝酒人群中,要想显著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戒烟戒酒是绝对有效的!因此,我们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对于有抽烟和喝酒习惯的人群而言,要想降低患肺癌风险,戒烟戒酒是必须的。 2017年,一项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香烟烟雾会导致KRAS基因表达量升高,而KRAS基因如果发生了致癌突变(1/3的吸烟肺癌患者携带这个突变),患肺癌的第一步也就开始了[4]! 今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还能促进肺癌脑转移[5]。我们都知道,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将大大降低,可能只有不到6个月的生存期。因此,吸烟引起的肺癌脑转移,无疑是使得肺癌的治疗更加棘手。 今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与非吸烟者比,吸烟者的肺细胞有更大量的额外基因突变(每10个细胞中有9个有大量额外突变),突变数量从1000到10000个不等,而且这些突变中有1/4具有至少1个驱动癌变的突变[6]。这意味着,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有更多的机会患上肺癌。 不过,看到这里的抽烟喝酒人群,是不是开始有点慌了。你可能在想,我吸烟了,细胞已经突变了,我现在做啥都于事无补了。 先别忙着慌。 同样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与持续吸烟者比,戒烟者的呼吸道内膜没有额外突变的健康细胞要多4倍,占细胞总数的40%。而最令研究人员意外的是,在戒烟者中,他们有不少细胞突变负荷是接近正常范围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戒烟,你就有希望重新挽回受损肺细胞。并且,早一天,戒烟,就早一天少很多受损的肺细胞出现。 曾经有研究发现,即使是老烟民,戒烟10年后,得肺癌的风险会降低50%。可见,这项统计结果,并非毫无根据。那些因吸烟而大量突变损伤的肺细胞,在戒烟后可能慢慢地逆转了。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除了避免被动吸烟,预防肺癌还应注意什么? https://news.cctv.com/2020/09/15/ARTIjCPeSho8qtNNWyBy2wbt200915.shtml [2].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392.9万例  http://jiankang.cctv.com/2019/04/15/ARTIgyyYaW2TG8sWgx93wgJr190415.shtml [3]. Malhotra J, MalvezziM, Negri E, et al. Risk factors for […]

小D
震惊:30%的癌症都是它带来的!

震惊:30%的癌症都是它带来的!

在本世纪末,它将杀死 2 亿中国人。

小D
一滴也别喝!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完全不存在!

一滴也别喝!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完全不存在!

喝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收益,还会提高多种癌症风险!

小D
2020 ESMO来袭!多项重磅临床即将披露;肺癌RET新药数据公布,客观缓解率大幅提升;实锤!染发剂不会直接诱发癌症

2020 ESMO来袭!多项重磅临床即将披露;肺癌RET新药数据公布,客观缓解率大幅提升;实锤!染发剂不会直接诱发癌症

抗癌大事件   【2020 ESMO会议日程公布,七大癌种治疗新趋势抢先看!】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议)是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之一,大量抗癌最新进展都将在ESMO会议中公布。 2020年ESMO会议将于9月19~21日以线上形式召开。公布的会议日程显示,数十项临床研究数据即将公布,其中不乏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等类型靶向、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王炸”组合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也将在本次会议中公布晚期实体瘤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 【染发剂不会致癌,但增加部分癌症发病风险!12万人36年研究得出结论】 染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美容行为,但你想过染发剂究竟会不会导致某些癌症风险的增加吗?答案是不会。 近日,在医学顶尖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使用永久染发剂与皮肤基底细胞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卵巢癌、淋巴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加上述癌症的患癌风险外,其他大部分癌症与染发剂都不相关。该项研究从1976年开始,共统计了12万美国女性护士的染发相关数据,得出上述结论。 【BJC:少喝酒可以减轻头颈癌风险】 近日,一项针对饮酒问题对头颈癌风险影响的研究发表在医学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该研究统计了2万多名健康人群与4000余例口腔癌、3000余例口咽癌、3000余例喉癌患者的数据。 结果显示:随着每天喝酒量增加,癌症风险急剧增加,同样的饮酒强度下,口腔癌、下咽癌和喉癌的风险不受饮酒年限影响,而口咽癌的风险随饮酒年限增加而上升,持续28年之后趋于平坦。当饮酒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偏高时,风险达到最高值。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饮酒与癌症的关系已经非常明显了,而降低饮酒强度甚至戒酒可以显著减轻头颈癌风险。事实上,关于饮酒与癌症的风险,我们已经做过一份详细科普: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癌讯新进展     【肺癌全新靶向药RET抑制剂公布临床数据,客观缓解率可达85%】 RET基因突变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个相对常见的“罕见突变”,多出现于年轻不抽烟的肺癌患者身上。目前临床上传统的靶向药物对该基因融合的疗效并不理想。 今年5月,FDA批准了针对RET融合的全新靶向药物Selpercatinib上市。近日,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该药物的临床数据[1]。临床结果显示:Selpercatinib能高效缓解RET融合突变的导致的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最高达85%!   RET抑制剂Selpercatinib的临床试验疗效 详情参考文章:快讯:RET重磅药物LOXO-292临床数据更新,缓解率最高达85% 【高TMB肺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效果也不佳?基因突变质量也很重要!】 肿瘤突变负荷(TMB)是临床上评估PD-1/PD-L1抗体疗效的重要标志物,TMB数值越高,说明免疫治疗的效果可能越好。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了有了不同的结果[2]:近日发表在《肿瘤学年鉴》的一项临床数据发现,当患者的KEAP1,PBRM1,SMARCA4,STK11这四个基因中发生多个基因突变时,免疫疗法的效果就会显著下降,即使他们拥有较高的TMB。说明肿瘤免疫疗法不仅需要TMB数量,也需要TMB质量。 【粪菌移植缓解TKI治疗导致的腹泻】 对癌症患者而言,靶向药物是他们最重要的抗癌武器,但它的副作用常常会导致患者发生腹泻,使患者不得不减少剂量甚至停药。 近日《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通过粪菌移植缓解靶向治疗导致的腹泻的临床研究[3]。这项研究发现捐赠者的粪便菌群经过移植,能够帮助接受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显著缓解腹泻症状,并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移植并没有产生副作用。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致癌突变过程,男女大不同!】 在过往针对癌症进行的大数据研究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一般来说,男性相较女性女性具有更高的患癌风险。 近日,《自然通讯》杂志报道了28种肿瘤亚型中1983个肿瘤标本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所存在的性别差异[4]。该研究发现在男女患者中,癌症驱动基因,突变患病率以及与致癌突变过程相关的突变特征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暗示着肿瘤在起源和发展轨迹上都存在着性别偏好性。未来的癌症研究需要将性别差异作为更重要的因素来考量。 【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再有突破:总体生存率最高89%】 新辅助治疗指的是在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前,先通过药物全身治疗控制肿瘤进展,再进行切除手术的方式,以此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近期,免疫药物作为新辅助治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5]:《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肿瘤学》近日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二期及以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接受PD-1或PD-1+CTLA4抗体新辅助治疗并不会影响肿瘤切除手术的时间。不同的是,经过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后,患者术后一年无进展生存率大幅提升为85%,总体生存率提升为89%。 参考文献: [1]. Drilon, A. et al. Efficacy of Selpercatinib in RET […]

小D
因为喝酒,中国又被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了......

因为喝酒,中国又被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了……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小D
美国权威期刊:肿瘤患者最关心的16个问题

美国权威期刊:肿瘤患者最关心的16个问题

癌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16个常见问题,你遇到过吗?

小D
报告显示:40%的癌症可以预防,这十点您做到了吗?

报告显示:40%的癌症可以预防,这十点您做到了吗?

10项预防癌症的建议!

小D
烟酒害处都有啥?原来食管癌也赖它!

烟酒害处都有啥?原来食管癌也赖它!

烟酒不离身?实锤烟酒为癌症突变的重要推手!当心食管癌来敲门

小D
烟酒不离只容易招来肺癌?别天真了!

烟酒不离只容易招来肺癌?别天真了!

这种癌症也会来敲门

小D
最新世界癌症地图集,中国进步不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最新世界癌症地图集,中国进步不小,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三大权威机构联合发布

小D
东亚人喝酒更致癌?日本研究了12万人大数据得出结论

东亚人喝酒更致癌?日本研究了12万人大数据得出结论

论提升消化道类癌症风险之高、种类之全,酒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小D
哈佛科学家发现,坚持这5点能大幅延长预期寿命

哈佛科学家发现,坚持这5点能大幅延长预期寿命

5种低风险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风险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