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如今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个亚型。在过去几十年间,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给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则在很长时间里停滞不前。
不过最近几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开始了快速的发展,PD-(L)1抑制剂被纳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标准,还有抗体偶联药物(ADC)、T细胞结合剂等新疗法带来更多新希望。
PD-(L)1抑制剂
PD-(L)1抑制剂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类抗癌药,通过给人体免疫系统“松绑”,让免疫系统完成对肿瘤的杀伤。
在小细胞肺癌中,PD-(L)1抑制剂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在2020年底~2021年初遭遇滑铁卢,多个PD-(L)1抑制剂的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适应症因无总生存期获益而被撤回。但在一线治疗中,PD-(L)1却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被纳入小细胞肺癌的标准疗法。
目前,PD–(L)1抑制剂不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联合铂类双药化疗),还可以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
小细胞肺癌当前标准治疗
除了单药和与化疗联用外,PD–(L)1抑制剂与更多疗法的联用也在探索之中,比如联合PARP抑制剂,或者下面将要介绍的抗体偶联药物和T细胞结合器等。其中一些组合在初步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展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抗体偶联药物(ADC)
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类在靶向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搭载细胞毒性药物的新疗法,相当于“有靶向的化疗”。目前在小细胞肺癌领域,有多种ADC药物正在研发之中,涉及的靶点包括DLL3、B7-H3、TROP2、CECAM2、GD2、SEZ6、HER3等等。
ADC药物
其中,目前较为领先的是靶向B7-H3的I-DXd(DS-7300),在I/II期研究中后线治疗SCLC,客观缓解率(ORR)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达到5.8个月和9.9个月。
在最近的ASCO年会上,还有一种靶向EGFR和HER3的双靶点ADC药物BL-B01D1在小细胞肺癌中展现了不错的疗效,经治患者的ORR达到了48.1%,特别是仅接受过一线化免治疗的患者,ORR高达75%。
此外,还有一类与ADC非常类似的药物——抗体偶联核素(ARC),是在抗体上搭载放射性核素,相当于“有靶向的放疗”。在小细胞肺癌中,靶向DLL3的ABD147和靶向GD2的GD2-SADA两种ARC药物也已开始临床试验。
T细胞结合器
T细胞结合器是一种特殊的双特异性靶点,一端靶向癌细胞表面的靶点,另一端则靶向T细胞,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引导T细胞去杀伤肿瘤。
比如塔拉妥单抗,一端靶向小细胞肺癌靶点DLL3,另一端则靶向T细胞上的CD3,治疗经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ORR 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9个月,9个月生存率68%,尤其对铂类耐药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塔拉妥单抗引导T细胞杀伤癌细胞
目前,塔拉妥单抗已经在美国获批用于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除塔拉妥单抗外,同类药物BI764532和同时靶向CD3和两个DLL3表位的HPN328也已进入临床试验,可能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从过去只有铂类化疗,到如今多种疗法的蓬勃发展,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走出了长期的停滞。期待这些新疗法能够早日造福广大小细胞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 Thomas A, Mohindroo C, Giaccone G. Advancing therapeutics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J]. Nature Cancer, 2025: 1-16.
[2]. Qin K, Gay C M, Byers L A, et al. The current and emerging immunotherapy paradigm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J]. Nature Cancer, 2025: 1-13.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