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抗癌故事 最近因为专门请假陪家人看病,所以有时间记录下我家的看病经历。 我妈妈2020年底已经86岁了,做了第一次乳腺肉瘤手术,医生当时术前诊断是良性或者交界性肿瘤,所以做了局麻扩切,但是扩切不大,病理是隆突性脂肪肉瘤。结果2021年4月第一次复发,在北京又是局麻扩切,三家医院病理会诊是脂肪肉瘤。2021年9月底再次复发,11月底在北肿做了乳腺全切,病理做了3次会诊,最终确诊为恶性叶状肿瘤,至今没有复发。 💊 抗癌经验分享 1.肿瘤病理,尤其是肉瘤的病理尽量多找几个权威医院做会诊,因为肿瘤分型决定了治疗方式,影响到预后效果。并且病理会诊很容易挂号,费用在300或者500之间,在手术前就跟医生说好要会诊,切片多准备些。 2.手术扩大切除是肿瘤最好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定要珍惜和抓住手术的机会。 3.长在体表的肉瘤很多都能摸到,比如硬硬的疙瘩,与其他肌肉皮肤有粘连的感觉,初期没有痛感,这种都是恶性的表现,要首先排除恶性肿瘤。我妈妈就是摸到了小硬疙瘩,果断尽快手术,每次复发也是刚刚摸到就尽快检查和手术,避免有扩散的机会。 4.既往病史和治疗史是很重要的参考,因为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一元论,比如我妈妈的叶状肿瘤,最初是良性的,随着复发,恶性程度越来越高。我妈妈在2008年经历了第一次乳腺肿块的手术,但是在18年后的再次手术时被忽略了,第一次手术病理能看到上皮细胞,18年后的三次手术都看不到上皮细胞了,所以病理诊断各种各样,无法确定复发原因和如何治疗,幸亏我每次都去东肿和北肿做病理会诊,东肿每次都给了叶状肿瘤的建议,又幸亏在北肿遇到一位认真的病理科医生,她随口一句“如果能看到上皮组织,我们还能诊断叶状肿瘤……”,让我想起了我妈妈18年前的手术,将那份18年前写有上皮细胞字样的病理报告给了医生,最终确定是叶状肿瘤,手术又是扩大切除全乳,还切了几个淋巴结看看有没有肿瘤转移,让我妈妈没有再次在半年内复发。所以遇到某些罕见大病,怀有科学的怀疑,并经多方会诊论证是非常有必要的。 5.软组织肿瘤最好的检查方法是增强核磁,术后3-6个月的检查非常重要,B超很多时候会忽略细小的异常,尤其是术后还有机化组织干扰判断。 🕳 实用“避坑”指南 1.软组织肿瘤最好的检查方式是核磁,不是B超,我妈妈在术后的B超显示没问题,我们就决定结束检查准备回老家了,结果碰巧核磁排队的时间也到了,就顺便做了核磁,结果发现复发,赶紧手术了。 2.肿瘤的扩大切除,还是要跟医生重点强调和争取,医生都有惯性判断,我妈妈在2020年底的手术时就要求扩切,但是主刀的主任在快速病理诊断低度恶性的结果下还是没有尽可能的扩切,判断太乐观了,所以导致了后面的两次手术,如果是长在其他不便于手术的部位,后果不堪设想。 👭🏻 适用癌友范围 1.体表的异常肿块日常可以自己检查,发现后及时会诊,避免耽误治疗 2.病理诊断最好多找几个医院多方会诊。 3.影像检查也尽量多做几家,综合比较,在做检查时要强调一下是做肿瘤检查,医生就会格外注意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