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克替尼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二代药,所以开发最早,但是数据是很少。今天我们来好好谈一下新出炉的这方面的数据。聚焦的是中国的肺癌患者,部分数据的出炉也为我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L858R突变型癌症(NSCLC)患者应用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提供现实证据,并探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
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回顾性混合数据的纵向、连续病例系列、多中心研究。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治疗持续时间(DOT)、总生存期(OS)、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共纳入155名接受一线达考替尼治疗的EGFR21L858R突变患者。这些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4个月。在134名有可评估病变的患者中,ORR为70.9%,DCR为96.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3[95%置信区间(95%CI),13.7-18.9]个月。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基线脑转移(BM)状态[有BM与无BM:风险比(HR),1.331;95%CI,0.720-2.458;P=0.361]和初始剂量(45mg与30mg:风险比,0.837;95%CI:0.427-1.641;P=0.604)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没有显著影响。
中位DOT为21.0(95%CI,17.5-24.6)个月,中位OS还未达到。
64名患者在病情进展后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29名(45.3%)患者出现了EGFR20T790M突变。此外,在46名在进展后停止接受达克替尼治疗的患者中,31名(67.4%)患者接受了后续的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皮疹(10.4%)、腹泻(9.1%)、口腔炎(7.1%)和甲沟炎(4.5%)。45mg组3-4级皮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0mg组(21.9%对7.5%,P=0.042)。
————
简单谈一下我的解读,中国EGFR L858R突变型NSCLC患者中,一线使用达克替尼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总体来说数据中规中矩,但加上后续有更多的患者有可能可以用三代药,那么2+3的策略是一个可选的策略,只要没有脑转移,不是必须上来就使用三代药。
但是从使用剂量和毒副反应来说,建议选用这个药物的话,用30毫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