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句实在的,第一次治疗就像开盲盒,盒子一旦打开,后面能不能 “翻盘”,基本就定了。2024 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里写着,初诊时能手术的病人,5 年生存率能摸到 60% 以上;可一旦错过那个窗口期,就会掉到 20% 以下。这不是吓唬人,是全国 31 家中心、上万例病人走出来的真实数据。
为什么第一次治疗这么关键?
肝癌细胞长得飞快,平均 90 天体积就能翻一倍。我们见过,有的从 3cm “长到” 7cm,最快只用了 4 个月。要是第一次方案没能把肿瘤 “打蔫”,后面再用靶向加免疫,客观缓解率会从 30% 掉到 10%,这就是临床上说的 “首次暴露效应”。而且肝功能经不起折腾,反复做 TACE/HAIC,Child 评分每下降 1 级,手术机会就减少 35%。
那该怎么办?我把最新的共识浓缩成三条 “避坑指南”,分享给肝癌社区寻道长安的朋友们,仅供参考:
先别急着 “动手”,先 “动脑”。所有病人必须做三期增强 CT/MRI,加上肝功能储备测定(ICGR15),再让肝胆外科、介入、肿瘤内科、影像科的医生组成 MDT 团队会诊。数据说,经过 MDT 讨论的病人,首次治疗决策修改率高达 42%,能直接避免 “***” 或 “盲目用药”。
能手术就别犹豫。早期肝癌(单瘤≤5cm 或 3 个瘤每个≤3cm),首选解剖性切除或射频消融;符合米兰标准的,还能做肝移植。2024 年国内移植中心的报道里,这样的病人 5 年生存率已达 71%,复发率只有 14%。要是担心术后复发,术后加一次 “预防性 TACE”,或者用 6 个月靶免维持,能把复发率再压低 8-12 个百分点。
暂时不能手术的,先 “转化” 再 “切除”。中晚期(CNLC Ⅱb-Ⅲa)的病人,别急着放弃。现在的介入 + 靶向 + 免疫或者双免+介入,转化成功率能到一半左右。转化成功后再手术的病人,5 年生存率和一开始就可切除的病人几乎一样。关键是,转化期间每 4-6 周就要评估一次,一旦肿瘤缩小到能切除的范围,立刻手术,千万别 “恋战”。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治疗都要把乙肝 / 丙肝病毒压到测不到,抗病毒药一天都不能停;同时把 BMI 降到 24 以下。肝功能多保留 1 分,就多 1 分治愈的机会。肝癌就像 “沉默的猎豹”,第一次出手没按住,后面可能就追不上了。把每一步治疗都当作最后一次去做,才能把 “运气” 变成 “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