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宫颈癌

宫颈癌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随着ESMO大会的完美落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试验的最新进展!也是基于这些最新数据,也为各种肿瘤药物带来更加科学有力的数据基础。FDA抢占先机,先后批准了固定剂量组合、Tivdak、CT-0508的上市申请;NMPA也毫不示弱,批准信迪利的新适应症,为中国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别错过这些精彩信息,快来和小编一探究竟吧! 1 FDA授予relatlimab与Opdivo固定剂量组合优先审评资格,治疗黑色素瘤 2021年9月20日,FDA授予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 Myers Squibb)公司的LAG-3抗体relatlimab和抗PD-1抗体Opdivo(nivolumab,o药)构成的固定剂量组合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患有不可切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如果获得批准,relatlimab有望成为首个获得FDA批准的LAG-3抗体。 该项审批结果是根据一项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公布的2/3期临床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在实验中relatlimab/nivolumab组合疗法使黑色素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获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获益。组合疗法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12个月和4.63个月。relatlimab是首个在3期临床试验中证明对患者有临床获益的LAG-3抗体。 2 FDA加速审批Tivdak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2021年9月21日,FDA 就加速批准了由Seattle Genetics、Genmab 联合研制的tisotumab vedotin (Tivdak) ,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患者,填补了这一类疾病治疗空白! 申请是基于2020年ESMO年会公布的innovaTV 204 试验 (NCT03438396) 的第 Ⅱ 期数据,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单臂、全球性、多中心研究。试验共纳入10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患者均先前接受过双重化疗(联用或不联用贝伐单抗)但病情进展,或接受过至少2种疗法治疗复发性和/或转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0 岁,95% 是白人,58% 的 ECOG 体能状态为 0。此外,68% 的患者患有鳞状细胞癌,27% 患有腺癌,5% 患有腺鳞癌。几乎所有患者(或 94%)在基线时都患有盆腔外转移性疾病。患者每3周给药(tisotumab vedoti)一次,一次接受 2.0 mg/kg(最大剂量为 200 mg)的静脉注射。实验旨在评估其药物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盲法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IQR 6.1~13.0),其中ORR达到24%(95%CI 16%~33%);疾病控制率(DCR)为72%,包括7例(7%)完全缓解,17例(17%)部分缓解(图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8.3 个月(95% CI,4.2–未达到);中位PFS为4.2个月;中位OS为12.1个月;6个月的PFS率为30%;6个月的OS率为79%。tisotumab vedoti的中位反应时间 (TTR) 为 1.4 个月(范围,1.1-5.1),并且在前 2 个治疗周期内观察到活性。接受tisotumab vedoti治疗的人中有 4% 实现了疾病稳定,而 […]

半夏
宫颈癌首个ADC来啦!DCR可达72%

宫颈癌首个ADC来啦!DCR可达72%

子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子宫颈癌死亡,在中国,每年新增子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病例约有3.7万。子宫颈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复发或转移子宫颈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目前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治疗。 日前,FDA 就加速批准了由Seattle Genetics、Genmab 联合研制的tisotumab vedotin (Tivdak) ,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患者,填补了这一类疾病治疗空白! Tivdak是一种首创的(first-in-class)靶向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癌症生物学中,TF是一种参与肿瘤信号传导和血管生成的蛋白质,在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和许多其他实体瘤(包括卵巢、肺、胰腺、结直肠和头颈部癌症)中过度表达。该药旨在靶向癌细胞上的TF抗原,并将细胞毒制剂MMAE(单甲基奥瑞他汀E)直接递送至癌细胞内,至癌细胞凋亡。 申请是基于2020年ESMO年会公布的innovaTV 204 试验 (NCT03438396) 的第 Ⅱ 期数据,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单臂、全球性、多中心研究。试验共纳入101例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患者均先前接受过双重化疗(联用或不联用贝伐单抗)但病情进展,或接受过至少2种疗法治疗复发性和/或转移性疾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0 岁,95% 是白人,58% 的 ECOG 体能状态为 0。此外,68% 的患者患有鳞状细胞癌,27% 患有腺癌,5% 患有腺鳞癌。几乎所有患者(或 94%)在基线时都患有盆腔外转移性疾病。患者每3周给药(tisotumab vedoti)一次,一次接受 2.0 mg/kg(最大剂量为 200 mg)的静脉注射。实验旨在评估其药物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盲法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安全性和耐受性。 中位随访时间为10.0个月(IQR 6.1~13.0),其中ORR达到24%(95%CI 16%~33%);疾病控制率(DCR)为72%,包括7例(7%)完全缓解,17例(17%)部分缓解(图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8.3 个月(95% CI,4.2–未达到);中位PFS为4.2个月;中位OS为12.1个月;6个月的PFS率为30%;6个月的OS率为79%。tisotumab vedoti的中位反应时间 (TTR) 为 1.4 个月(范围,1.1-5.1),并且在前 2 个治疗周期内观察到活性。接受tisotumab vedoti治疗的人中有 4% 实现了疾病稳定,而 24% 的人经历了疾病进展。79% 的患者经历了目标病变的减少。 tisotumab […]

半夏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到来,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为提高大家警惕及预防癌症发生…… 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涉及的肿瘤扩展至14个,包括了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那么,哪些人群是14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什么样的方法去检查呢? 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年包(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半夏
宫颈癌PD-1一点通

宫颈癌PD-1一点通

我国宫颈癌患病人数众多。早期和局晚期患者多采用手术和同步放化疗,晚期/复发患者以系统治疗为主,预后很差。化疗和靶向治疗晚期/复发患者疗效不理想,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PD-1/PD-L1抑制剂通过提高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广谱抗癌、疗效持久和副作用低的优势,在国外已获批PD-L1阳性宫颈癌适应症。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PD-1/PD-L1抑制剂一线联合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可超1年,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可达半年,总生存期可突破2年,且持续缓解时间长于化疗。更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临床试验。  

半夏
大幅降低口咽癌发病率!HPV疫苗效果将在20多年后显现

大幅降低口咽癌发病率!HPV疫苗效果将在20多年后显现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全球最常见的经性行为或皮肤接触而传播的感染性病毒之一,几乎所有男性和女性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都会感染至少一种类型的HPV。 虽然90%以上的HPV感染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但也有部分人因无法清除而引发持续性感染,甚至多种类型交叉感染,导致癌前病变甚至癌症。最为人熟知、常见的则是宫颈癌,其它类型癌症还包括口咽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和肛门癌等。   接种HPV疫苗,为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癌症提供了重要方法。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的研究显示,在已接种HPV疫苗的人群中,HPV疫苗正对口咽癌(咽后部,包括舌根和扁桃体)起到预防作用;但由于口咽癌在中年时期高发,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到2045年之后,将有望大幅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首先对77028名青少年受试者进行了分析,以评估当前HPV疫苗接种率;其次,对69562名年龄在34-83岁的受试者进行了分析,以评估当前口咽癌的发病率;最后,基于当前HPV疫苗接种率和口咽癌发病率,通过数字模型,预测了2018-2045年期间,HPV疫苗的接种率、口咽癌的发病率,以及接种HPV疫苗对不同年龄人群口咽癌发病率的影响。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推测,随着当前接种HPV疫苗的人年龄增长,在2018-2045年间,36岁或以上人群的HPV疫苗累积接种率将显著增加。根据当前HPV疫苗接种率,预计到2045年,36-45岁的人群中,HPV疫苗接种率为72.2%;46-55岁人群中为36.6%;56-69岁人群中为8.7%;而70-83岁人群中则为0%。   在口咽癌发病率方面,2018-2045年间,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的36-45岁和46-55岁年龄组中,口咽癌发病率将大幅下降,36-45岁年龄组发病率将几乎减半,从1.4/10万人降至0.8/10万人;46-55岁年龄组,发病率将从8.7/10万人降至7.2/10万人。   不过,在2018-2045年间,全人群口咽癌发病率将继续增加,从11.9/10万人增加至13.8/10万人。这主要与70岁及以上人群,口咽癌发病率增加有关,在该人群中,HPV疫苗接种率为0%,口咽癌的发病率将从16.8/10万人增加至29.0/10万人。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到2033年左右,通过接种HPV疫苗,每年将预防近100例口咽癌的发生;但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约10倍,而且其中88.8%为55岁及以下人群。   图片来源:123RF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接种HPV疫苗对未来口咽癌发病率的影响,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未考虑HPV疫苗群体免疫的影响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最后强调,接种HPV疫苗是对抗这一病毒的有力武器。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感染,但对已经感染HPV或已被HPV感染并正在形成的肿瘤细胞不起作用。因此,建议尚未暴露于HPV感染的年轻人,应尽早接种HPV疫苗。通过接种HPV疫苗,将有望改变HPV相关口咽癌的流行,期望到2045年,实现全人群口咽癌发病率的显著降低。   研究通讯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Gypsyamber D’Souza博士指出:“我们估计2018年至2045年的大部分口咽癌将发生在55岁及以上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HPV疫苗的接种将起到预防口咽癌的作用,但要看到这种影响还需要25年以上的时间,因为大多数疾病将发生在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个体中。”   

半夏
速读社丨豪森拿下国内前列腺癌首仿 NICE拒绝强生骨髓瘤药物Darzalex

速读社丨豪森拿下国内前列腺癌首仿 NICE拒绝强生骨髓瘤药物Darzalex

政策简报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发布 30日,NMPA印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药品监管领域共有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自由贸易试验区版)》,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加大改革试点力度,直接取消审批3项,审批改为备案2项,实行告知承诺1项。(NMPA) 国家医保局印发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30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国办发〔2019〕51号),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和《国家医疗保障局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机制》要求,国家医保局印发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国家医保局) 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出炉 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大幕正式开启。《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拓宽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经费渠道:一是向改革要红利,二是政府要给投入,三是医院要节省。其中明确提出,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院,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国家卫健委) 广东省药监局简化注册审批政策发布 27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关于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的公告》。《公告》共十五条,主要明确了政策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港澳外用中成药注册事项的具体简化内容和补充要求,以及企业相关责任等。(广东省药监局) 产经观察 上海医药半年报:上半年净利润35.68亿元 同比增长46% 30日,上海医药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052.37亿元,同比增长2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8亿元,同比增长46.05%。(企业公告) 君实生物半年报:营业收入21.14亿元 同比增长267.77% 30日,君实生物发布半年报,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1.14亿元,去年同期5.75亿元,同比增长26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09亿元,去年同期-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1.13亿元,去年同期-6.06亿元。(企业公告) 和其瑞医药任命Dr. Henri Doods为首席执行官 近日,和其瑞医药宣布任命原总裁及临床研发负责人Dr. Henri Nico Doods 为公司首席执行官,Dr. Henri Nico Doods在加入和其瑞医药之前曾担任勃林格殷格翰高级副总裁和勃林格殷格翰Research Beyond Border-RBB全球负责人。(新浪医药新闻)   百奥赛图赴港IPO 近日,根据港交所公示,百奥赛图已递交上市申请。目前百奥赛图建立了含12个研发产品的研发管线,其中4个抗体分子进入临床阶段,6个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并对外授权/合作2个抗体分子。(港交所) 药闻医讯 NICE拒绝强生骨髓瘤药物Darzalex 近日,NICE发布一份指南草案,不推荐在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中使用Darzalex-VTd方案一线治疗符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条件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Darzalex-VTd是由强生骨髓瘤药物Darzalex与武田蛋白酶体抑制剂Velcade、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组成的四药方案。(新浪医药新闻) 给溶瘤病毒装上“新武器” 治疗胰腺癌获积极结果 日前,TILT Biotherapeutics宣布,使用该公司溶瘤病毒免疫疗法平台开发的表达IL-2变体的溶瘤病毒TILT-452,在临床前实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在胰腺癌仓鼠模型中,TILT-452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并延长动物生存时间,同时组织学研究显示TILT-452能够改变肿瘤微环境。(药明康德)   拜耳“first-in-class”疗法3期临床结果发布 日前,拜耳宣布,该公司“first-in-class”疗法Kerendia,在伴有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FIGARO-DKD中达到主要终点,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的风险降低13%。(药明康德) Agenus抗PD-1单抗治疗难治性宫颈癌2期结果积极 近日,Agenus宣布,其抗PD-1单克隆抗体巴替利单抗,单药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同行评审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上。(药明康德) 百时美施贵宝PD-1抑制剂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 30日,NMPA官网显示,百时美施贵宝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据行业消息推测,本次获批适应症为晚期或性转移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的一线治疗。(NMPA) 小野/武田“免疫+靶向”方案在日本获批 近日,小野制药与武田制药联合宣布,日本监管机构已批准抗PD-1疗法Opdivo联合靶向抗癌药Cabometyx,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成人患者。(生物谷) 日本批准默沙东Keytruda治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日前,默沙东重磅肿瘤药物Keytruda在日本又获得了2项监管胜利分别为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该疗法目前在日本获得批准的适应症已达到了9种肿瘤类型。(新浪医药新闻) 誉衡药业/药明生物PD-1获批上市 30日,NMPA官网显示,誉衡药业/药明生物联合开发的抗PD-1全人创新抗体药物赛帕利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二线以上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这是第6款获得批准的国产PD-1单抗。(NMPA) 豪森药业恩扎卢胺软胶囊获批上市 30日,NMPA官网显示,豪森药业恩扎卢胺软胶囊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成为前列腺癌首仿新药。(NMPA) […]

半夏
PD-1/CTLA-4双抗即将登场,泛癌种无处可藏

PD-1/CTLA-4双抗即将登场,泛癌种无处可藏

免疫治疗可谓肿瘤治疗领域的“流量担当”,目前,一代免疫药物已成为免疫治疗的主力,面对单药有效率不足30%的壁垒,二代药物疯狂崛起。近日,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评中心(CDE)授予康方生物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新药 Cadonilimab(PD -1/CTLA -4 双特异性抗体,研发代号:AK104)新药上市申请的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本次研究基于一项PD1/CTLA4双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中心、开放性、Ib/II期研究,2020年11月3日,康方宣布AK104用于经标准治疗后复发性/转移性宫颈鳞癌的结果,有31%的患者有反应,总缓解率ORR为47.6%,疾病控制率(DCR)可达66.7%。与公布的PD-1+CTLA-4抗体联合治疗相比,疗效有显著提升。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与PD-1抗体或PD-L1抗体相当。 以宫颈癌为起点, 全面布局实体肿瘤 AK104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全球开发权的国际首创抗PD-1/CTLA-4双特异抗体新药,采用康方独有的Tetrabody双特异抗体技术,通过对IgG-ScFv的双特异抗体结构的优化,既保证了双特异抗体的高亲和力,又提高了分子成分均一性、稳定性及规模化生产的产率。AK104同时靶向两个经过验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 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 4(CTLA-4),因此已显示出PD- 1及CTLA- 4单克隆抗体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以及 PD-1和 CTLA-4 单克隆抗体联合疗法无法提供的良好安全性。 2020年3月,AK104单药针对二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获得FDA的批准开展注册性临床研究。 2020年8 月 12 日,康方生物宣布,AK104治疗晚期宫颈癌已经获得 FDA 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 (FTD)。 2020年10月,CDE 官网显示已将康方AK104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适应症为既往含铂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癌(含腺鳞癌)。 除了宫颈癌,AK104在多个实体瘤中显示出抗癌潜力。 2020年12月2日,中山康方宣布AK104三线治疗dMMR晚期实体瘤,7例患者(6例为结直肠癌)全部达到缓解,其中3例结直肠癌达到完全缓解。 2021年1月19日,康方公布AK10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1b/2期临床进展。截至2020年11月,总缓解率ORR为64.1%,疾病控制率DCR为87.2%。4mg/kg剂量组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中位持续环节时间DoR尚未达到。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率为76.5%。 AK104+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 DCR可达94.7%! 这项Ib/II期研究纳入了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一线使用AK104联合mXELOX进行治疗。截止2020年4月2日,共评估了19例患者。结果显示,ORR(客观缓解率)达到了60.8%之高!其中1例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6个月的PFS(无进展生存期)为78.9%,DCR(疾病控制率)为94.7%,只有1例患者因出现新病灶为疾病进展,但该受试者靶病灶长径和缩40%。 部分患者的最长用药时间已超过42周,13例病人仍然在持续治疗。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应答与PD-L1的表达情况无相关性。 安全性上,双抗的组合比既往PD1和CTLA4单抗组合的安全性明显提升, 3级及以上AE发生率为9.5%,极大解决了双免疫抗体联合带来的毒副叠加忧患。 面对实体肿瘤, AK104数据也能打! 2020年12月2日,康方生物宣布AK104三线治疗dMMR晚期实体瘤,7例患者(6例为结直肠癌)全部达到缓解 ORR 100%,其中3例结直肠癌达到完全缓解CR 50%。 目前dMMR的免疫治疗,PD-1抗体单药ORR在30%,PD-1抗体与CLTA-4抗体联合治疗的ORR不到60%,CR10%。Cadonilimab的早期数据,表现出比PD-1抗体+CTLA-4抗体联合治疗更好的疗效。 AK104 有望凭借差异化的适应症布局、差异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有望在国内肿瘤免疫激烈的竞争格局下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或全球开展AK104针对胃癌、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MSI-H实体瘤、鼻咽癌、食管鳞癌、黑色素瘤等的多项临床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AK104会有更多更好的数据公布,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半夏
全民收藏!中国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出炉!20类癌症全覆盖!

全民收藏!中国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出炉!20类癌症全覆盖!

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防癌筛查,希望能在早期发现,及时诊治。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自2018年起,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都会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最新版的《筛查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6个瘤种,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信息,每个癌种科普信息包括: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建议全民收藏! 癌症高风险人群最佳筛查时间表 癌症种类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食管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宫颈癌 体检年龄 50~75 35~69 40~69 40~69 40~69 40~69 21~65 1 肺癌 高危对象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 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对于有职业最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2 胃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者; 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

半夏
临床招募汇总丨40种“救命”新药免费用,看看你能用哪个?

临床招募汇总丨40种“救命”新药免费用,看看你能用哪个?

咚咚临床招募平台又更新了!对关注临床新药的咚友们而言,这是个难得的好消息。通过咚咚招募平台,“救命”的临床新药已经帮助了不少咚友在关键时刻逆转病情。更关键的是,参与临床试验,不仅可以获得临床医生精心的随访治疗,通过免费的临床新药,高额的治疗费用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 对于帮助患者入组临床用上新药,咚咚肿瘤科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到底咚咚精选了哪些可能会对癌友有显著帮助的临床试验呢?下面就给大家做一个关于目前临床招募平台正在开展的临床盘点。 以上所有临床招募项目是咚咚肿瘤科招募平台近期正在进行的全部招募项目。咚咚肿瘤科为癌友们提供免费加入临床的机会。(其中包含:肺癌、肝癌、胃肠道肿瘤、黑色素瘤、胆管癌、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 各位咚友如有感兴趣的临床项目,可以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或在微信上搜索微信号(dongdongkfxc)联系咚咚招募助手详细咨询。如果没有您感兴趣的项目,也可添加,保持关注,未来咚咚将会筛选更多优秀临床实验,为大家提供更优秀的肿瘤治疗!  

半夏
男性感染HPV也会患癌!不知道这些知识就晚了

男性感染HPV也会患癌!不知道这些知识就晚了

近几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我们知道HPV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目前中国也正普及女性接种HPV疫苗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其实,男女都会因HPV患病,且不止宫颈癌一种,今天就分享相关内容。   图片来源:123RF   HPV是什么? HPV是一大类相关双链DNA病毒,可引起人体皮肤黏膜上皮增生,每种HPV都有一个编号,即HPV型。 目前已确定的HPV型有200余种,根据有无致癌性,可分为两类: 低危型:约90%的生殖器疣由HPV 6/11感染引起。因为这类HPV会在生殖器和肛门上/周围引起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很少引起癌症。 高危型:中国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义为高危型,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人们罹患癌症。其中最常见的高危HPV类型包括HPV16和18。 为什么会感染HPV? HPV可通过皮肤接触,主要传播方式是性。只要有过性行为就可能会感染HPV,大多数人一生中都至少会感染一次HPV。 男性和女性均可感染HPV并可能致病,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即使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传播HPV。   HPV可以在分娩时传染给婴儿,但风险相对较低。   以下途径不会受到HPV感染: 共用马桶 拥抱或牵手 分享食物或器皿 游泳池或热水浴缸   图片来源:123RF HPV感染的后果是什么? 低危型HPV感染后可能会患疣,如尖锐湿疣、普通疣、足底疣和扁平疣。可通过药物、冷冻疗法、电灼、激光或光疗、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大多数HPV感染的人不会患癌症,但感染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中。当高危HPV感染持续多年时,会导致细胞变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成癌症。如: 宫颈癌:宫颈癌是与HPV相关的最常见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都由HPV引起的。 外阴癌:这种癌症比宫颈癌少得多,43%的外阴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 阴茎癌:50%的阴茎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尤其是感染艾滋病的男同性恋。 肛门癌:88%的肛门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口咽癌:在美国,有70%的口咽癌由HPV引起,咽后壁和扁桃体都与HPV感染相关,是男性中与HPV相关的最常见癌症。 在美国,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症占女性所有癌症的3%,占男性所有癌症的2%。 HPV感染后怎么办? HPV感染很常见,虽然有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但90%以上的HPV感染可在2年内自然清除,仅不足1%的患者发展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但是有时候,感染并不会消失。慢性或长期感染,尤其是由某些高危型HPV类型引起的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癌症。   对于慢性感染者,癌前病变会发展为宫颈癌。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女性,患上宫颈癌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女性(如未经治疗的HIV感染的女性),仅需5到10年的时间。   由于癌前病变的发展需要多年的时间,因此建议对30岁以上的每位女性进行筛查,并定期复查。当筛查发现HPV感染或癌前病变时,可以及时治疗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   但是目前,尚无男性HPV检测方法,也没有针对HPV感染的特定治疗方法,但可以治疗因HPV感染引起的健康问题。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预防HPV感染? 接种疫苗: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4种HPV疫苗:国产2价HPV疫苗(大肠杆菌)、2价HPV吸附疫苗、4价和9价HPV疫苗。对于一般人群,中国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   避孕套:不能完全防止HPV感染。   限制性伴侣的数量:限制数量并避免与有许多其他性伴侣的人发生性关系,有助与降低HPV感染的风险。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

半夏
坚持每年去医院做HPV筛查,医生建议说“没必要”

坚持每年去医院做HPV筛查,医生建议说“没必要”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最近几年,前往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是过度筛查可能反而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负担。很多女性也很苦恼: 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做筛查? 应该多久进行一次筛查? 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在最近举行的202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年会上,来自美国的Rebecca Perkins医生给出了解答: HPV、细胞学检查到底是咋回事? 明确了检查频率后,也有不少人会关注筛查的项目。目前,随访的患者主要需要做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这两种检测。 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后获得脱落细胞,染色之后观察细胞形态,可以用于判断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 HPV检测则主要是通过DNA的方法,直接测出是否有HPV病毒。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目前临床医生更青睐HPV检测,这是因为细胞学检查检出CIN3级病变的敏感性要比HPV筛查低很多(50%-70% vs 90%)。因此,在随访的过程中,医生往往优先采用HPV检测,只有当HPV检测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单独采用细胞学检查来监控癌前病变。 图1:只进行细胞学检查,对CIN3级病变没有长期保护作用,这意味着时间一长,很多漏诊病人将会发展成宫颈癌 ACOG最新的指南表明: 当HPV结果阳性时,应当考虑联合细胞学检查。 如果无法进行细胞学检查,但是又检测出了HPV 16型或18型阳性,这时候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并且发现了HPV 16/18型感染,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且取活检。 筛查应该多久做一次?哪些人需要做? 宫颈癌筛查主要筛查的是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多数都是由HPV,尤其是像16型和18型这样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CIN1、CIN2、CIN3三个等级,级别越高,越接近发展成为宫颈癌。 图2:大多数HPV感染在1-3年以内会消失,而持续感染的话则可能引起CIN3级病变。(红色:进展为癌症或癌前病变;黄色:持续感染;绿色:检测不到病毒) 大多数感染HPV的病人,在1-3年左右病毒基本检测不到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完全消失,但是只要宫颈没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表现,那么转变为癌前病变或癌症的概率降低。对于这些病人,过度筛查反而会造成很多损伤。 因此,科学筛查是很重要的[1]: 对于25-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 30-64岁的女性,推荐每3-5年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 那么,哪些群体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呢?一般来说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用进行筛查的,如果是65岁及以上的女性,满足以下条件[1]: 没有感染艾滋病; 没有宫颈癌病史; 过去25年没有癌前病变的记录; 至少3次宫颈涂片检查或者2次HPV检测显示为阴性,就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HPV管理模式的变革 Rebecca Perkins医生分享到,目前关于HPV的管理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医生们从单纯的只看筛查结果,变为基于风险来全面评估病人。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果只靠检查结果来筛选HPV,是很容易漏掉一些高危的患者的。 图3:不同病史病人发展成为CIN3级或癌症的风险 除了检查结果,病史对于HPV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CIN2级及以上的治疗历史,变成宫颈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这时候就应该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这就像纸质地图和GPS导航的区别一样,只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的指南更像是一个地图,当你有问题的时候,翻阅地图即可。而基于风险的指南更像是一个GPS,根据不同的路况,哪怕是相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可能都会根据不同的实时和既往数据提示你走不同的路线。 简单来说,基于风险的决策流程主要是,医生根据患者HPV检测结果以及既往病史,将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等风险等级,然后按照轻重缓急依次处理。如下表: 如极高危患者,基本都是阴道镜检查发现高级别的癌前病变,她们需要立即做手术。而对于低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她们的筛查次数,免得造成过度的检查。 那么,基于风险的HPV管理有哪些优点呢? 能够快速评估病人,并将他们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进行相应治疗; 可以快速诊断和治疗高危的患者,避免她们发展成癌症。 对于低危的患者来说,有创伤的检查大大减少,避免了过度医疗。 相信经历了这么一场变革,医生能够更快速地区分轻重缓急,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诊疗。   参考文献: [1]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us preventive […]

半夏
宫颈癌免疫治疗之路--回顾与展望

宫颈癌免疫治疗之路–回顾与展望

文章来源:VIP说   宫颈癌是一种恶性妇科肿瘤,在全球妇科常见肿瘤中发病率排第四位,也是人类癌症中第七大常见肿瘤类型。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库显示,2018年约有569,000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311,000例死亡病例。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已经用于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自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应用以来,在过去五年中,复发性及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有所改善。晚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可以达到16.8月,但总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探索新疗法势在必行。   随着近几年来免疫治疗的火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毫不意外地成为了研究者们高度期待的宫颈癌潜在治疗方法。众所周知,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展有关。但既往针对HPV的免疫疗法效果并不理想。为此,人们进一步开展了临床研究,旨在评估ICI对宫颈癌的疗效。在KEYNOTE-158临床试验中,帕博利珠单抗在实体瘤(包括宫颈癌)中已经被证明有效,并得到了FDA的批准。 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概述了宫颈癌组织中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介绍了宫颈癌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以及回顾了KEYNOTE-158试验和最新的CheckMate-358试验结果。并对宫颈癌未来的免疫联合治疗方式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宫颈癌的免疫治疗之旅吧。 1 宫颈癌免疫病理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相关性 众所周知,HPV的长期感染与宫颈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前期研究显示,在HPV感染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可以观察到PD-L1表达和IFN-γmRNA的上调。深入分析发现,IFN-γ是通过最初的HPV感染后所分泌的,随后IFN-γ诱导了PD-L1蛋白的表达。根据这一推论,几个研究小组探索了在宫颈癌中HPV的感染是否也影响了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HPV阳性状态与PD-L1表达增加呈正相关性。   在宫颈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现:PD-L1蛋白可以表达在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和淋巴细胞(TILs)上,并且在肿瘤间质组织中还发现了PD-1阳性T细胞。据研究数据统计:46.9%-60.8%宫颈癌患者的肿瘤间质组织中存在PD-1阳性表达,34.4%-96%患者存在PD-L1阳性表达。这些结果似乎说明了PD-1/PD-L1抑制剂在HPV感染的宫颈癌中潜在的治疗效果。   那么对于非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患者,情况又是如何呢?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不多。总体来讲,在非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中,肿瘤微环境可能是处于一种非炎症性的状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肿瘤抗原在这种环境中也是存在的。通过免疫调控,增强抗肿瘤T细胞的激活(例如:联合治疗),消除和阻断免疫抑制细胞和免疫抑制分子,也可让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变得有效。 2 宫颈癌临床研究回顾 自2015年以来,已经对宫颈癌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著名的KEYNOTE-158研究,对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也是根据该项研究的结果,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应用于宫颈癌患者。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研究是CheckMate-358,探索了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单药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项有关宫颈癌的著名研究: 在Ib期的KEYNOTE-028研究中,纳入了24例复发/不可切除的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帕博利珠单抗,10mg/kg,q2w治疗,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17%,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为13% ,6个月总生存(OS)率为66.7%。基于该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开展了KEYNOTE-158 II期篮子研究,以探索帕博利珠单抗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纳入了98例先前经过系统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97例分期为III-IV期。   82例(83.7%)患者的PD-L1蛋白检测呈阳性,85例(86.7%)患者先前接受过放射治疗。治疗方案为帕博利珠单抗,200mg,q3w,治疗最长达2年(或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疾病稳定的患者随后发生进展后可再尝试用药1年。最终结果显示有12名患者发生了客观缓解, ORR达12.2%。   根据FIGO分期,该12名患者中有11名为IVB期,1名患者为IIIB期,并且PD-L1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亚组分析显示,PD-L1阳性的患者ORR可以达到14.6%。在全人群中,中位PFS为2.1月(95%CI,2.0-2.2月),中位OS达9.4月(95%CI,7.7-13.1月);在PD-L1阳性人群中,中位PFS为2.1月(95%CI,2.1-2.3月),中位OS为11月(95%CI,9.1-14.1月)。   CheckMate 358是一项I/II期的篮子研究,主要探索了纳武利尤单抗在病毒相关性癌症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了19例经过治疗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其中18例患者的FIGO分期为III或IV期,17例患者先前接受过放射治疗。治疗方案为纳武利尤单抗,240mg,q2w,最长治疗时间为2年。   最终结果显示,5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R达26.3%。在整体人群中,中位PFS达5.1月(95%CI,1.9-9.1月),中位OS达21.9月(95%CI,15.1-NR)。亚组分析显示,在PD-L1阳性的人群中,ORR达20%,中位OS达19.9月(95%CI,1.3-NR)。   这两项研究证明,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对晚期/复发性宫颈癌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对于帕博利珠单抗而言,PD-L1的表达或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但是,对于纳武利尤单抗而言,PD-L1的阳性表达并没有起到预测疗效的作用,并且,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疗效验证。目前,针对晚期宫颈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期待后续结果的发布。 3 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中的未来方向 当前免疫治疗在宫颈癌中的研究大多应用的是单药疗法。一些正在进行中或是计划进行的宫颈癌免疫治疗开始尝试联合疗法,以期达到更高的反应率。具体来说,这些研究的联合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已有的治疗手段(如:放疗或化疗)或是联合一些分子靶向药物。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靶向 有关宫颈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获得更高的响应率。这些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往往是无法切除/复发的晚期宫颈癌患者。我们都知道,以铂为基础的化疗可以导致免疫源性细胞的死亡,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另一方面,抗血管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和发生重塑,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缺氧状态并促进淋巴细胞浸润。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肿瘤效果。因此,目前开展的III期宫颈癌化疗联合ICI治疗的手段中也都加入了抗血管生成药物,以期达到更强的抗肿瘤效果,详见表3.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放疗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对于局晚期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是标准的治疗模式。放射治疗可以引起细胞DNA双链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这种死亡现象会引起宿主的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之间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放射疗法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现象被称为“远隔效应”。   这是一种罕见但有趣的临床现象,它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部位的照射后引起非照射部位的肿瘤缩小。在临床前的研究中显示,这种情况往往是由杀伤性T细胞所介导的。活化的T细胞通过作用于原发性肿瘤部位以及远处的转移部位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详见图1)。然而,有研究发现在放疗和化疗后,PD-L1蛋白往往存在表达上调现象,从而导致了T细胞的耗竭和无反应,限制了免疫应答。联合抗PD-1/PD-L1抑制剂可以阻止该情况的发生,从而实现协同抗肿瘤作用。 在肺癌领域,一些前瞻性临床研究对CCRT和ICI的组合进行了探索,显示出了不错的效果。在CCRT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进行维持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PFS。其中治疗组的mPFS可达17.2个月,而对照组(安慰剂)的mPFS仅为5.6个月。基于此,在接受过CCRT的宫颈癌中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是三个II期的探索性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作为维持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也存在着不一致之处。期待后续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或许会改变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现状。 4 总结 众所周知,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多种癌症的新兴疗法,在未来也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也为复发/转移的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与其他类型的癌种相比,针对宫颈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却很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临床前的研究已经显示抗血管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可以发挥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潜力。   另一方面,放射疗法具有通过远隔效应增强对免疫疗法全身反应的潜力,以及对局部肿瘤控制的能力。在宫颈癌中可以开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以确定免疫疗法,化疗和放疗间的最佳组合。同样地,针对不同疗法筛选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也将是未来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为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充分的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

半夏
新型“特洛伊木马”抗癌药物,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

新型“特洛伊木马”抗癌药物,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

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对于早期宫颈癌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再配合使用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晚期和复发宫颈癌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除了贝伐单抗以外宫颈癌也没有好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是否要进行基因检测,能否跨适应症用药也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不过,针对宫颈癌的新型靶向药物可能快来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近期刊登在《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名为Tisotumab vedotin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对宫颈癌的不错的治疗效果。   “特洛伊木马“抗体偶联药物精准击杀癌细胞 在宫颈癌的细胞表面有一种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很高,这种组织因子能促进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还促使肿瘤转移。为此科学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Tisotumab vedotin药物:通过将靶向组织因子的抗体与细胞毒制剂MMAE偶联,当药物进入人体内时,抗体与癌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结合,然后将偶联的细胞毒制剂MMAE直接递送到癌细胞内,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从内部突击,导致癌细胞生长停滞和细胞死亡,达到精准击杀宫颈癌细胞的目的。 图1.宫颈癌新药Tisotumab vedotin治疗示意图 vedotin有效控制宫颈癌 与其他新药的临床研究类似,Tisotumab vedotin也是从二线治疗开始的。先针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开展临床试验,因为这部分患者对现有的标准治疗应答有限,客观缓解率低于15%,中位总生存期仅为6-9.4个月。 这是一项在美国和欧洲开展的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的对象是18岁及以上复发或转移性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腺癌或腺鳞状宫颈癌。这些患者首先经过了一线标准治疗,也就是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但是依然复发了。 患者开始使用Tisotumab vedotin,每三周使用一次,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最高200毫克。直到出现病情恶化或出现很大的毒副作用,就停止用药。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共招募了102名患者,其中101名患者至少接受了一次Tisotumab vedotin给药。中位随访分析时间为10个月,其中4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 图2.Tisotumab vedotin二线治疗宫颈癌的治疗应答率 如上图所示,相比用药前,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24%。其中有7名患者所有可见病灶消失,达到了完全缓解;而病灶显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的比例是17%。有97名患者用药之后进行了扫描检查,其中有77名(79%)患者的目标病灶出现缩小。 图3.Tisotumab vedotin二线治疗宫颈癌的治疗应答情况 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脱发(38%);鼻出血(30%);恶心(27%);13%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运动神经病和发热;还有部分患者出现结膜炎、干眼症、疲劳等不良事件。 宫颈癌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 如上述,Tisotumab vedotin这种抗体偶联药物的整体疗效是非常不错的,不过由于是单臂研究,目前缺乏对照组的患者疗效数据作为比较。但即便如此,这一药物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具有突破性的。 如果将其和目前的PD-1药物联合,抗体偶联药物Tisotumab vedotin杀死宫颈癌细胞,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没准可以助攻PD-1类药物,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 据悉,Tisotumab vedotin还在卵巢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头颈癌患者里开展临床试验,也正在与PD-1抑制剂、铂类化疗或靶向药物联合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这个时代会有更多更新的药物出现,真正将肿瘤控制为慢性疾病。 参考文献 Robert L Colema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sot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treat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innovaTV 204/ […]

半夏
乱拳打死大肿瘤,TIL技术临近上市

乱拳打死大肿瘤,TIL技术临近上市

2016年发生“魏则西事件”以来,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在国内消沉了四五年。不过,近期这个领域又开始活跃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两个:   首先,是有消息称,某明星企业引进的CAR-T技术治疗血液系统癌症,或将在今年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正式在国内上市,目前不少顶尖癌症中心和三甲医院的血液科正在为此专门筹建治疗团队和专用病房。咚咚的小伙伴们也非常乐见这样的消息尽早成真,让在国外已经经过前瞻性临床试验检验并且已经有5年随访数据的可靠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尽早在国内落地,造福国内的病友。   其次,最近一两年内针对实体瘤的免疫细胞治疗,尤其是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技术和TCR-T技术不断成熟,几乎每一次大型的国际肿瘤学大会上,都有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捷报频传,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TIL技术和TCR-T技术,不再停留于大学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肿瘤企业,甚至是专门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公司在国外成熟运作、主持相关的临床试验并且与各国的药物监督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商业化、大规模推广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今天,咚咚更新一下TIL技术治疗各大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数据,相关的基础知识,请大家复习之前的老科普文章: ○ 更好的免疫治疗已经来临: 横扫癌症的TIL疗法, 翻越“治愈”路上“三座大山” ○ TIL疗法火了: 迎战难治实体瘤, 控制率89%,还能克服PD-1耐药! 1 PD-1和靶向药都失败的恶性黑色素瘤 有效率36.4%,疗效超长待机   恶性黑色素瘤,是TIL技术最初的试验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Steven Rosenberg教授就已经开始尝试用比较原始的TIL技术治疗中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他和他的学生们治疗的数百例中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给出的疗效数据是这样的:15%-20%的患者,可以被TIL技术临床治愈,长期生存。 不过,随着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等靶向药,以及PD-1抗体、CTLA-4抗体等免疫治疗不断上市,其中一部分病情较轻、容易治疗的患者,已经被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联合治疗所临床治愈,剩下来的病人是更难啃的骨头了。 IOVANCE公司研发的TIL技术,治疗这些经过PD-1抗体/CTLA-4抗体以及靶向药多重洗礼以后的难治性、中晚期恶性黑色瘤患者,近百人参与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给出的有效率是36.4%、控制率是80%,起效的患者,随访超过28.4个月,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尚未达到,意味着其中部分患者可能超长待机、临床治愈。 截至目前,针对这些PD-1抗体/CTLA-4抗体以及靶向药均失败的难治性恶性黑色瘤患者,其他的诸如LAG-3单抗、TIM-3单抗、TLR9激动剂等新药,能产生的有效率均不足25%,且疗效维持时间也更逊色。 基于这样的数据,公司正在和美国FDA讨论提交上市申请的相关事宜,如果一切顺利,该产品或将在未来的1-2年内正式大规模推广。 2 晚期难治性宫颈癌 有效率44%,疗效维持时间远超6个月 宫颈癌绝大多数是由于HPV病毒感染导致的,因此其肿瘤微环境大概率是“热肿瘤”,因此从原来上讲,该癌种应该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目前PD-1抗体K药已经被批准用于PD-L1阳性的晚期宫颈癌。 那么,对于化疗、PD-1抗体、抗血管生成药物等目前现有手段治疗均失败的晚期宫颈癌,还有其他治疗手段么?TIL技术在2020年给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27名患者入组,3人肿瘤完全消失、12人客观有效,抗癌控制率85%,随访7.4个月,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远未达到。 目前,其他正在研发的新型免疫治疗,对于晚期宫颈癌的有效率均徘徊在15%-25%之间,TIL技术给出的是44%的有效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3 头颈部鳞癌和肺癌:数据同样精彩 晚期头颈部鳞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或者PD-1抗体为主的治疗,是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TIL技术治疗未经过PD-1抗体治疗的晚期头颈部鳞癌,有效率44%、控制率89%;而PD-1抗体治疗失败的晚期头颈部鳞癌,接受TIL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国外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驱动基因突变的病人推荐接受靶向药为主的治疗,没有驱动基因突变的病人PD-1抗体联合化疗是目前最主流的治疗手段。靶向药、PD-1抗体联合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TIL技术治疗,有效率为25%,疗效维持的中位时间已经超过1年。12名患者接受治疗,2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 1名患者是EGFR突变的患者,已经尝试过阿法替尼、奥希替尼以及PD-1抗体O药治疗,失败后入组临床试验,接受TIL治疗后,实现肿瘤完全消失; ○ 另1名患者是PD-L1低表达、PD-1抗体O药治疗失败后入组临床试验,TIL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 目前,有三四项全新的TIL技术治疗各种各样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国外开展,其中一项甚至在探索利用穿刺活检的组织来培养TIL细胞——一般而言,TIL技术需要从手术标本中获得足够的原材料,来制备TIL细胞,但是不少晚期实体瘤患者,已经无法耐受手术和麻醉带来的创伤;那么,从穿刺活检的小标本中,获得原材料,用以制备TIL细胞,如果能成功,将极大地扩展未来可以从TIL技术中获益的病友人数。 最后,再解释一遍为何TIL技术相比于其他免疫治疗,用于实体瘤会有更大的前景和优势: ● 首先,TIL获取的是肿瘤组织中曾经和癌细胞战斗过的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是经过病人身体内自然存在的免疫反应机制激活并成功进入到肿瘤组织内的抗癌斗士。这些纯天然筛选出来、经过培训并且已经和癌细胞面对面战斗过的淋巴细胞,比人造的TCR-T和CAR-T具有更优化的安全性和亲和力。 ● 其次,相比于单靶点的TCR-T或者CAR-T,TIL是一个混合物,这里面可能包含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淋巴细胞,能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上几百上千种不同的癌症抗原,因此相当于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多兵种协同作战,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将整个肿瘤都杀灭,并且诱导产生多种多样的免疫记忆细胞,从而让患者超长待机、临床治愈。  

小D
癌症出现罕见母婴传染!自然界中,还有这两类危险肿瘤具有传染性

癌症出现罕见母婴传染!自然界中,还有这两类危险肿瘤具有传染性

上个月,一则肿瘤母婴传播的新闻刷爆了网络。在日本的两个小男孩肺中,发现了与他们的母亲身上宫颈癌基因相匹配的肿瘤[1]。这很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吸入了含有癌细胞的产道分泌物,被来自母亲的肿瘤感染了。 此前,也发生过一些母亲的血液肿瘤[2]或黑色素瘤[3]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案例,还出现过器官移植导致的癌症传染。但总体而言,肿瘤在人之间传染是十分罕见的,但在其他一些动物之间,有几种肿瘤已经广泛的传播开了。 人类认识到的第一种传染性肿瘤长在我们最好的朋友——狗身上,叫做犬传染性性病肿瘤(TVT)。顾名思义它是狗身上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肿瘤。 1876年,俄国科学家M. A. Novinski首次描述了TVT,并证明它可以通过活的肿瘤细胞在免疫正常的狗之间传播[4]。 TVT也是狗最常见的肿瘤疾病,尤其是一些流浪狗较多的地方,比如印度,TVT可以占到全部犬类肿瘤的23%~43%[5]。除了在狗之间传播以外,TVT偶尔也会传给狐狸、郊狼、豺等其它犬科动物[6]。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 不过,狗中TVT的患病率虽然高,但大多并不致命,只是持续缓慢生长,造成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和出血,影响交配,持续数年,有时可以自发消退[5]。 对肿瘤来说,跟宿主的长期共存也有利于自身的广泛传播。少数情况下,因为免疫力较差等原因,也会有大约5%~17%的TVT会发展成恶性侵袭性的疾病。 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TVT大约有250~2500年的历史[7]。它能和狗长期和平相处,可能正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而另外一种新近出现的传染性肿瘤,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几乎灭绝了一个物种。 袋獾 袋獾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的有袋类食肉动物,性格十分暴躁凶残,从出生起就开始不停的打斗,就连谈恋爱都是靠撕咬打斗完成的。 欧洲人初次登上塔斯马尼亚岛时,听到夜间丛林里袋獾进食时互相撕咬吼叫的声音,甚至以为这座岛被恶魔占据,袋獾也因此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 1996年,一位业余野生动物摄影家ChristoBaars前往塔斯马尼亚拍摄袋獾时发现,一些袋獾的面部都因肿块而严重畸形,甚至会影响进食。这一疾病被命名为袋獾面部肿瘤(DFT) 人们起初认为DFT是一种寄生虫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在2006年研究人员最终确认,这些肿块是一种施万细胞瘤,而且基因分析显示不同个体身上的肿瘤都是同源的[8],最初都来自一只雌性袋獾[9],通过袋獾间永不停息的撕咬打斗,在整个岛上传播开来。 2014年的时候,科学家又在塔斯马尼亚东南部发现了第二种传染性的袋獾面部肿瘤(DFT2),同样是施万细胞瘤,不同的是它最初来自一只雄性袋獾[10]。 袋獾面部肿瘤(左为1996年发现的DFT1,右为2014年发现的DFT2) 就在确认DFT是一种传染性肿瘤的2006年,这一疾病已经传遍了半个塔斯马尼亚[11]。大多数袋獾都会在患病6个月之内因无法进食死亡[12],这也使得袋獾的种群数量快速下降。 到2016年,袋獾面部肿瘤首次发现后的20年时,袋獾的种群数量已经下降了80%[13],人们一度认为它们会在几十年内灭绝。 不过袋獾也没那么容易屈服。肿瘤的压力下,一些雌性袋獾性成熟提前了,可以在感染肿瘤死去之前完成繁殖。另外,经过20年左右的进化,一些袋獾对肿瘤的抗性大幅增加,能在感染后存活两年以上,还有23只袋獾在感染后自愈[14]。 目前,袋獾的种群数量已经停止了减少,应该不会因为面部肿瘤灭绝了。用现在的流行词说,就是袋獾完成了对面部肿瘤的群体免疫。 面部肿瘤能在袋獾间如此迅猛的传播,除了自身的一些免疫逃避策略外,很重要一点在于袋獾是个岛屿物种,缺乏基因多样性。换句话说,所有的袋獾都是亲戚,互相之间遗传差异不大,免疫排斥较小[15]。 科学狂人ChesterSoutham,他的试验也推动了医学伦理的发展 不过对于人类,一般情况下大可不必担心被别人的肿瘤传染。 1956,美国科学家Chester Southam曾经给150名健康的囚犯注射了海拉细胞,无一人因此患上癌症[16]。现有的几例人类肿瘤传播案例,也都是发生在母婴这样的特殊关系下,或器官移植患者和HIV患者这样的免疫抑制人群中。 不过,一些致癌的微生物还是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像幽门螺杆菌、HPV、EBV,还有乙肝和丙肝病毒等等,很容易通过共同进食、性行为等途径传播。据统计,全世界大约13%的癌症来自这些传染性疾病[16],值得每个人注意。 参考文献: [1]. Arakawa A, Ichikawa H, Kubo T,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21, 384(1): 42-50. [2]. […]

小D
全球首次确认:癌细胞会通过生产传递给婴儿

全球首次确认:癌细胞会通过生产传递给婴儿

文章来源:与癌共舞订阅号   文. 许柯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1月7日宣布:两名患宫颈癌的产妇在生产时,将癌细胞转移给了腹内婴儿,婴儿被诊断为肺癌。该发现是癌细胞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转移的首次确认。该研究已登载在美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癌细胞在母婴间传播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一人患癌全家预防,这可不是玩笑!》专门讲解了癌细胞的遗传性与家族聚集性。文章中谈到,父母会将体内的致癌基因遗传给子女,而致癌基因会导致患癌几率急剧增加,这也是癌症遗传的主要方式。而癌细胞直接传递给子女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2007 年,一位28岁的日本母亲怀孕期间身患癌症,在生下一名女婴后,这位母亲因为阴道大出血而去世,最终确诊其为白血病晚期。而在11个月后,女儿也被发现下颚与脸颊的交界处长出了一个奇怪的肿块,同时还有胸腔积液的症状。经过活检确认,最后确诊为白血病。在基因测序后发现女儿的白血病细胞与母亲的核型相同,融合基因的易位点序列也一致,说明女儿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正是来自于母亲体内。那癌细胞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胎盘”竟是罪魁祸首,由于胎盘屏障与胎儿免疫反应同时失效,使得母亲体内的癌细胞经由胎盘传递给了孩子。 那么除了在孕期,在分娩的过程中癌细胞也可能会进行传播。此次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这项研究通过2个实例,首次证实了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也会将癌细胞传递给孩子。这无疑让我们对癌症的遗传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 从宫颈癌到肺癌 根据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论文,我们可以看到文中记叙了一个23个月大的男孩与一个6岁男孩的病例。他们因为咳嗽、胸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有肺癌,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为什么会患上肺癌就成了值得去深究的事情。在一番探查后发现,他们除了都是肺癌患者,他们的母亲也都在生产前或生产后被查出患上宫颈癌。可这和他们患上癌症有什么关系呢? 两例归因于母婴传播的肺癌病例 按照之前的看法,如果母亲将癌细胞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应该会患上与母亲相同的癌症,就如同前面的白血病。并且由于胎盘的血源性扩散,后代在脑,骨骼,肝,肺和软组织中存在多个弥漫性转移灶。而这两个病例都只在肺部观察到肿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人员推断,如果母亲患有宫颈癌,在分娩过程中产道的液体内可能会含有癌细胞,而婴儿暴露在这些含有癌细胞的产道液中可能会将癌细胞吸入肺部。 研究人员对儿童的肺癌肿瘤与母亲的宫颈癌肿瘤进行了单独的DNA分析,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配对样品进行了下一代测序测试。最后得到的基因图谱证实了儿童的肺癌肿瘤是来自母体。两种肿瘤有着相同的基因突变,并且儿童肿瘤中的基因包含不在儿童种系基因组中的基因。两个孩子的支气管周围肿瘤生长模式也都表明,肿瘤是由于出生时吸入受肿瘤污染的阴道分泌物而从母婴传播。 母亲和儿童肿瘤的基因谱 后续治疗 幸运的是这两位孩子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并在之后的随访中没有复发的迹象。对23个月的男孩,医生对其使用了14周的O药治疗,并进行了肺叶切除手术以切除剩余结节。 而6岁男孩的治疗过程相对曲折,他先接受了5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的化疗,后改为3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2个周期的紫杉醇+伊立替康,最后CEA降至正常。但3个月后左肺出现了复发,在进行了5个周期的化疗(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后又进行了1个周期的紫杉醇+卡铂化疗,最终医生还是选择将其左肺进行切除。切除后再无复发迹象。 总结 日本的此次研究论证了:患有宫颈癌的母亲在其生产过程中,其羊水、阴道分泌物或血液中都可能含有癌细胞,在分娩时可能会被婴儿吸入。 但通过孕检或注射HPV疫苗可以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 此外,横浜市立大学妇产科教授宫城悦子说,“母亲的癌症转移至孩子身上,这太令人震惊。生产时某种程度来讲,宫颈癌也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因此,对于已经怀孕并患有宫颈癌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避免孩子患上癌症的可能。 总之,此次的发现对于我们是一种警醒,告诫我们需要注重癌症的预防与治疗,对于癌症遗传研究可能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Arakawa A, Ichikawa H, Ogawa C, et al. Vaginal Transmission of Cancer from Mothers with Cervical Cancer to Infants. N Engl J Med. 2021 Jan 7;384(1):42-50.   

半夏
脱离化疗!十大癌种靶免联合无化疗方案汇总,肿瘤3.0时代开启!

脱离化疗!十大癌种靶免联合无化疗方案汇总,肿瘤3.0时代开启!

盘点一下目前出现的各大癌种的靶免联合无化疗方案。

小D
6 种常见癌症可以早发现,只要做好一件事

6 种常见癌症可以早发现,只要做好一件事

抽烟、喝酒、肥胖……都是导致癌症的高危因素

小D
癌症会遗传,如何早期发现常见的女性肿瘤?

癌症会遗传,如何早期发现常见的女性肿瘤?

为啥年年体检,一发现癌症就是晚期?

小D
这个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最全防治攻略→

这个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最全防治攻略→

无论男女,都有接种HPV疫苗的必要

小D
国产“二代PD-1”拟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接种HPV疫苗可预防88%宫颈癌发生;肚子越大寿命越短,腿粗反而更长寿!

国产“二代PD-1”拟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接种HPV疫苗可预防88%宫颈癌发生;肚子越大寿命越短,腿粗反而更长寿!

抗癌大事件   【接种HPV疫苗可降低88%的宫颈癌发生】 10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关于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功效的文章。 该研究显示,在瑞典10至30岁女性中,校正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后,宫颈癌在接种疫苗人群与未接种疫苗人群中的发病率之比是0.12(95%CI 0.00-0.34),也就是说,通过HPV疫苗的接种,可降低88%的宫颈癌发病风险。     【国产“二代PD-1”拟纳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 10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再度更新拟突破性治疗药物名单,新增品种为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AK104注射液。 CDE公示截图 “二代PD-1”AK104同时靶向两个我们熟悉的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及CTLA-4。初步临床数据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有望成为优于PD-1的新型免疫药物。 【警惕,年轻人正在成为癌症攻击目标,近十年15-39岁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 近期,著名医学期刊《CA》上公布了一项重磅临床研究,在少年与青少年(20-39岁)的癌症统计数据中,该群体的总体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十年间,少年与青少年的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每年以近4%的速度增长。 因此,年轻人也更需要关注自身健康,特别是加强对于甲状腺癌的筛查。 【多喝咖啡,有利抗癌,又添新证据!】 癌症疗法虽然日新月异,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仍是一道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与人的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惯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咖啡的抗癌效果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咖啡中含有许多抗氧化,抗炎和胰岛素敏感效应分子,最近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咖啡的摄入量越高,三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越高。近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研究发现,在1171位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平日有喝咖啡的习惯的人相比于完全不喝咖啡的人肿瘤发展和死亡的风险更低[1]。 【肥胖与寿命的关系:肚子越大寿命越短,腿粗反而更长寿!】 近日,来自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中心性脂肪(腹部周围储存较多脂肪)与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风险相关性均较高,而整体脂肪与其无关;相反,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会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人们的腰围每增加10厘米(3.94英寸),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 这两种关联性在女性中表现的更强,并且会随着随访时间和事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强。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腰高比和腰大腿比的增加也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其每增加0.1单位的死亡风险分别会增加24%和21%。 癌讯新前沿   【肠道细菌可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效果?关键在于它的代谢物!】 肠道细菌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证实,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可以用来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的治疗效果,那么肠道细菌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中的长双歧杆菌所分泌的代谢物肌苷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从而促进CTLA-4疗法对小鼠模型中结肠癌的治疗效果[2]。除了结肠癌模型外,这项研究同时也证明了肌苷可以增强CTLA-4疗法对于小鼠模型中膀胱癌和黑色素瘤的疗效。未来可以以微生物来发展佐剂来作为增强肿瘤免疫疗效的发展方向。 【PD-L1抑制剂Avelumab(A药)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Avelumab是由辉瑞和默克公司共同研发的PD-L1单抗药物,用于治疗使用一线化疗药物病程没有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A药通过结合PD-L1,阻止癌细胞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共招募了7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velumab组和对照组,Avelumab组1年总生存率为71.3%,中位总生存期为21.4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4%,14.3个月)[3]。结果表明,一线化疗药物联合Avelumab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3年随访证实帕博利珠单抗(K药)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最近一项临床研究表明,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可以用于辅助性地治疗进展期黑素瘤,从而延长患者肿瘤无进展期和总生存期。 EORTC 1325/KEYNOTE-054研究评估了K药与安慰剂对完全切除的高危III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4]。在平均1.25年随访的351例无复发生存(RFS)患者的基础上,K药有效延长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近期一项研究更新了平均3.05年随访的无复发生存结果,K药组在总体人群中3年的RFS率为63.7%,而安慰剂组为44.1%。因此,K药辅助治疗为高危III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提供了持续且有临床意义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Mackintosh,C. et al. Association of CoffeeIntake With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AMA Oncol,doi:10.1001/jamaoncol.2020.3938 (2020). [2]. Mager, L. F. et al. […]

小D
没等来宫颈癌九价疫苗,等来了它

没等来宫颈癌九价疫苗,等来了它

伏立诺他可用于治疗HPVs引起的感染,进而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小D
《自然》子刊:实锤了,HPV-18是最毒宫颈癌病毒!

《自然》子刊:实锤了,HPV-18是最毒宫颈癌病毒!

疫苗推广最好再快一点儿~

小D
2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这些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吗?

2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这些高危因素你中招了吗?

HPV感染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小D
3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保命还是保生育?

32岁姑娘查出宫颈癌,保命还是保生育?

医生给了她这个选择……

小D
中国癌症数据:HPV在1年内导致了11万多人患癌,3万多人死亡

中国癌症数据:HPV在1年内导致了11万多人患癌,3万多人死亡

PV是一类对黏膜或表皮鳞状上皮具有嗜性的病毒。病毒对某些部位有嗜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容易侵犯这些部位,引发感染,导致疾病。

小D
更好的免疫治疗已经来临:横扫癌症的TIL疗法,翻越“治愈”路上“三座大山”

更好的免疫治疗已经来临:横扫癌症的TIL疗法,翻越“治愈”路上“三座大山”

肿瘤控制率80%,更能解决PD-1无效问题,TIL疗法横扫癌症,未来可期

小D
那片梧桐叶我未拾起—— 一位已逝宫颈癌患者家属的自述

那片梧桐叶我未拾起—— 一位已逝宫颈癌患者家属的自述

他们不干涉她,只静静地躺在她的血液里,在她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小D
速递,TIL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速递,TIL疗法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期待TIL疗法这匹黑马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惊喜

小D
TIL疗法火了: 迎战难治实体瘤, 控制率89%, 还能克服PD-1耐药!

TIL疗法火了: 迎战难治实体瘤, 控制率89%, 还能克服PD-1耐药!

今年ASCO的一匹黑马-TIL细胞疗法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