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宫颈癌

宫颈癌

13岁女孩患宫颈癌7年,可能的病因有哪些?

13岁女孩患宫颈癌7年,可能的病因有哪些?

不久前,河南开封女孩小小(化名)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她今年年仅13岁,却已抗癌7年,可以说一半的生命都走在抗癌路上。 据小小的母亲刘女士回忆,小小是在6岁那年突然出现下体不规则出血,最终确诊为宫颈癌。9岁时,小小癌症复发,不得不切除了子宫。然而13岁时癌症又再次复发,小小一度流露出放弃治疗的想法。 13岁的孩子放弃治疗未免太过可惜,刘女士也表示,只要孩子能长大成人,有一丝希望自己都不会放弃。在感动之余,人们也不禁想问,是什么让一个6岁的孩子患上宫颈癌? 嫌犯一:HPV感染 宫颈癌最常见的一个病因就是HPV的感染了,90%以上的宫颈癌都跟HPV有关,危险性最高的16和18两个亚型大约就造成了70%的宫颈癌[1]。 例如英国,自2008年9月起为12~13岁的适龄女生普遍接种二价HPV疫苗后,宫颈癌几乎在1995年后出生的女性中绝迹。参考:官宣! 适龄儿童注射HPV疫苗补助600元! 这个抢手的「网红」疫苗, 将帮助人类彻底灭绝宫颈癌! 但是,小小因为HPV患宫颈癌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一个6岁的孩子很难感染HPV。而且HPV感染通常需要10~20年的时间才会发展为宫颈癌,即使小小因为母婴传播等少见途径感染了HPV,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发展为癌症。 嫌犯二:遗传因素 很多癌症的发生都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宫颈癌也不例外。虽然HPV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原因,但也有大量HPV感染者没有发展为宫颈癌,其中可能就有遗传的作用。 根据瑞典一项研究,宫颈癌在亲生母女和亲生姐妹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姐妹间的相关性要弱一些,而同样共同生活的养母和养女则几乎没有相关性[2]。 而且,遗传因素导致的癌症通常发病时间会比较早,甚至在儿童期发病。这也与小小的病情经过相符合。不过我们不排除小小的亲属中是否存在其它宫颈癌患者,不能确定遗传因素是否就是小小患宫颈癌的元凶。 嫌犯三:己烯雌酚 己烯雌酚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1938年由牛津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合成[3]。因为价格低廉,曾被广泛用于保胎治疗。 但在上世纪60年代末,第一批使用己烯雌酚的孕妇子女步入青春期时,波士顿地区连续出现了8例罕见的阴道透明细胞癌,最小一位只有8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子宫内的己烯雌酚暴露可能和宫颈癌、阴道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风险相关,还会造成生育问题[4]。 这导致FDA在1971年禁止己烯雌酚用于孕妇,但此时单美国就已经有100万~200万名孕妇使用过己烯雌酚保胎。己烯雌酚相关病例曾经占了儿童和青少年宫颈癌的三分之二[5]。有人甚至将己烯雌酚和反应停、中草药肾病并称为“三大毒性药物不良事件”。 中国则是在2010年全面停止了己烯雌酚用于人类患者,2019年进一步禁用于食品用动物。但从时间上来看,小小的母亲存在孕期使用己烯雌酚的可能。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会违法添加己烯雌酚,比如2018年被爆出的致癌美白丸事件[6]。小小的母亲也有可能通过一些民间偏方接触到了非法添加的己烯雌酚。 最后,祝愿小小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Roden R, Wu T C. How will HPV vaccines affect cervical cancer?[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6, 6(10): 753-763. [2]. Magnusson P K E, Lichtenstein P, Gyllensten U B. Heritability of cervical tumou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

小D
卵巢、宫颈等妇科肿瘤,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NCCN/国内专家共识这样推荐

卵巢、宫颈等妇科肿瘤,需不需要做基因检测?NCCN/国内专家共识这样推荐

妇科肿瘤并不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对女性十分致命——早期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手术后容易复发。 –01– 卵巢癌 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中,卵巢癌的病死率位居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卵巢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生育、生殖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腹膜癌的5个主要亚型和其所占比例以及不同卵巢癌病理类型基因改变特点有所不同: –02–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风险因素包括高体重指数(BMI)、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雌激素治疗、不孕、初潮早、绝经晚、林奇综合征、Cowden综合征、聚合酶校正相关息肉综合征(PPAP)等。 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时为早期,肿瘤局限在子宫体内,其5年生存率大于95%,如有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则5年生存率分别降至68%或17%。 67%~91%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存在至少一个可能提示美国FDA批准药物或临床试验阶段药物靶点的基因变异。 –03– 宫颈癌 宫颈癌虽然是全球女性第四大癌症,但相比其他癌种,它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预防手段针对性强且效果明显的癌症。 约15%~61%的宫颈癌患者在完成初始治疗的2年内发生转移或复发,约5%的患者初诊时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 靶向、免疫治疗近年在宫颈癌中陆续有相应的获批药物。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妇科肿瘤患者的预后。但这些药物的应用与特定的分子突变信息相关。因此,只有筛选出相应的人群进行精准用药,才可能取得相应的疗效。 那么,哪些基因可用于妇科肿瘤的诊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或国内专家共识推荐哪些基因检测呢? 靶向治疗需要关注哪些基因突变? NCCN指南推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患者均进行NTRK融合基因检测,指导拉罗替尼、恩曲替尼治疗。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对于III/IV期或复发性浆液性癌,NCCN指南推荐HER2基因检测,指导曲妥珠单抗治疗。 在卵巢癌中,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相对较多。NCCN指南推荐还推荐BRAF V600E突变检测以及BRCA1/2基因检测,分别指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或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治疗。同时HRD也写入了NCCN指南,提出即使使用过贝伐珠单抗的Ⅱ-Ⅳ期一线化疗CR/PR患者,若BRCA1/2结果为阴性或未知而HRD阳性,推荐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三线及以上化疗后系统治疗:HRD阳性可考虑尼拉帕利单药治疗。 为什么HRD检测在卵巢癌中非常重要? 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是一种基因组不稳定的状态。HRD检测可以使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剂敏感人群从占20%左右的BRCA突变人群扩大到占50%左右的HRD阳性人群。 PARP抑制剂是目前最新的可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靶向药物,是维持治疗时代标准治疗方式,可显著延长新诊断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HRD还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为12-13%。 免疫治疗需要关注哪些基因突变? 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MSI/MMR、TMB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均进行了推荐检测,但是在不同癌种中推荐药物有所不同。 1. MSI/MMR 指导药物:Dostarlimab-gxly、帕博利珠单抗(卵巢癌),Dostarlimab-gxly、Avelumab(子宫内膜癌),帕博利珠单抗(宫颈癌) 2. TMB 指导药物:帕博利珠单抗(TMB≥10mut/Mb) 在宫颈癌中,NCCN指南还推荐PD-L1表达检测用于指导宫颈癌患者免疫治疗。指导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单抗治疗。 妇科肿瘤会遗传吗?遗传需要关注哪些基因突变? 对于宫颈癌来说,其病因是HPV的持续感染,目前暂无相关易感基因的报道,因此不考虑遗传性。 针对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均已有相关的易感基因报道。 子宫内膜癌相关的遗传综合征有林奇综合征、Cowden综合征(由PTEN基因胚系突变引起)和PPAP(由POLE和POLD1基因胚系突变引起),人群发生率分别为3.0%~5.0%、0.1%和 0.1%~0.4%。NCCN指南推荐通过MMR/MSI状态检测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筛查,对dMMR或MSI-H患者进行林奇综合征相关标本可为活检、刮宫或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术前标本(活检或刮宫)和手术切除肿瘤标本的MMR/MSI状态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卵巢癌相关的遗传综合征有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由BRCA1/2基因、HR相关基因胚系突变引起)、林奇综合征(MMR相关基因胚系突变引起)及其他肿瘤综合征伴发遗传性卵巢癌(例如STK11基因胚系突变引起)等,10%-15%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腹膜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基因检测在妇科肿瘤中还有哪些应用? 在子宫内膜癌中,基因检测还可以用于其分子分型,指导预后及复发风险评估。在《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中,推荐对所有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美国NCCN指南、欧洲妇科肿瘤学会-欧洲放射肿瘤学学会-欧洲病理学会 (ESGO-ESTRO-ESP)以及国际《FIGO 2018妇癌报告》都推荐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TCGA分子分型。 推荐结合POLE基因核酸外切酶结构域突变状态、MMR/MSI状态和p53状态进行综合判定来明确4种亚型分型。其中POLE突变型的预后最好,其次是低拷贝数变异型、MSI-H型,高拷贝数变异型的预后最差。 参考资料: 1.子宫内膜癌分子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2.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 年版)—家族遗传性卵巢癌 3.NCCN Guidelines Version 1.2022 Cervical […]

玉米
贝伐珠单抗的10种适应症,用法用量,我们总结好了!推荐收藏

贝伐珠单抗的10种适应症,用法用量,我们总结好了!推荐收藏

一文总结~ 说起贝伐珠单抗相信很多临床医生并不陌生,在临床上它常与许多化疗药物一起应用,是多种抗癌药物的「黄金搭档」。目前,有许多癌症正受益于贝伐珠单抗的治疗,今天肿瘤君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贝伐珠单抗的临床适应症及具体用法用量,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内医保适应证: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1、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氟嘧啶为基础的化疗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联合化疗方案时,5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5 mg/kg/q2w)或7.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7.5mg/kg/q3w); 备注: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NSCLC的一线治疗; 用法用量: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1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15 mg/kg/q3w); 备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最多6个周期,随后给予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3、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 用法用量:贝伐珠单抗静脉输注推荐剂量为10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10mg/kg/q2w); 备注: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4、肝细胞癌一线治疗 用法用量: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使用1200mg后,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15 mg/kg,q3w;使用信迪利单抗200mg后,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15mg/kg,q3w; 备注: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二、国内说明书适应证:包括四大医保适应证以及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难治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 5、难治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 用法用量:与「紫杉醇+顺铂」或「紫杉醇+托泊替康」方案联用,推荐剂量为15 mg/kg,q3w; 备注: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6、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用法用量: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IV期疾病: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一次15 mg/kg,每3周1次(15mg/kg/q3w),与「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合用最多6周期,随后单独使用贝伐珠单抗15mg/kg/q3w; 本药的总用药时间最多22周期或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以先发生者为准; 三、除上述说明书适应证外,贝伐珠单抗还可应用于转移性肾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放射性脑损伤以及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7.转移性肾癌 联合α-干扰素,或PD-1单抗用于转移性肾癌; 用法用量:治疗双周方案:10mg/kg;3周方案:7.5mg/kg。 8.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联合紫杉醇或者卡培他滨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治疗; 用法用量:双周方案:10mg/kg;3周方案:15mg/kg。 9.放射性脑损伤 用法用量: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5mg/kg,每2周1次(5mg/kg/q2w),共4个疗程;或贝伐珠单抗7.5mg/kg静脉滴注1次,每3周1次,根据病情使用2~4个疗程。 不适用于存在出血、囊变的放射性脑损伤病灶,有动脉血栓栓塞史或高风险患者应慎用。 10.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在全身系统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胸腔/腹腔灌注,可显著提高控制率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为300mg固定剂量,每2周1次。 四、特殊剂量说明 儿童与青少年:对贝伐珠单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但是有18岁以下人群使用本药出现除颌骨坏死以外其他部位骨坏死的报道,本药未批准用于18岁以下人群; 老年人:在老年(65岁及以上)人中应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五、贝伐珠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管理 (一)高血压 1.在用药前,监测基线血压。对于那些在治疗前就有高血压的患者,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而对于已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肾病等),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血压水平。 2.用药期间,加强血压监测。对于那些在治疗期间发生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剧的患者,在治疗停止后,仍然应该规律性的监测血压。 3.处理方式:如果出现了高血压,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常规降压药物处理;若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100mmHg),应暂停抗血管生成药物,并给予降压治疗,直到血压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者低于150/100mmHg时,方可恢复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若患者的高血压经治疗1个月,仍然未控制好或者发生高血压危象,应永久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具体到降压药物的选择上,除了维拉帕米、地尔硫卓、CYP3A4抑制剂是禁忌外,其他药物都可以常规使用。 (二)尿蛋白 1.在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之前,尿常规检测; 2.尿蛋白水平在≥2g/24h,推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直至尿蛋白水平恢复到<2 g/24 […]

玉米
女子10年间查出三种癌,如今恢复正常生活!关键在于这一点!

女子10年间查出三种癌,如今恢复正常生活!关键在于这一点!

9月2日,杭州日报报道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的一个患者案例,杭州的李女士(化名)10年间患上三种癌症,经过治疗如今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她是怎么如何发现癌症的?又是如何做的?根据她的患癌经历,很多地方却值得我们学习! 杭州日报 图 10年间查出三种癌,如今恢复正常生活! 今年50多岁的李女士(化名)是杭州某工厂的质量检验员。说起她的抗癌经历,可以用“命运多舛、柳暗花明”几个字形容。① 1. 胃癌——胃部不适没有缓解 十年前,李女士因胃部疼痛不适,自行服药后无法缓解后,便来到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就诊,当时确诊为胃癌。 听到这个噩耗,全家人犹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幸运的是发现得早,及时手术获得较好的预后。 2. 乳腺癌——及时发现小肿块 可有时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胃癌手术后第二年,李女士在洗澡时,无意中摸到自己右侧乳房有一个黄豆大小的肿块,质地较硬,无明显疼痛,但她感觉到不太正常。于是立即来到医院检查。 检查后证实是乳腺癌,当时李女士情绪一度崩溃,胃癌才刚刚控制住又得了乳腺癌? 接诊的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刘跃华根据李女士的特殊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并一直鼓励她重新振作,积极配合治疗。最终,李女士在全部疗程结束后顺利出院了。 3. 甲状腺癌——体检中及时发现 在3年前的一次体检中,李女士又被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但这一次,李女士不像之前一样惊慌失措,而是第一时间找到医生。 后来经过医生规范、科学的治疗,现在的李女士除了定期回医院复查,基本上已经恢复了正常生活。 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刘跃华说,李女士这十年的经历也是医患联手抗癌的过程,早期发现、规范化的治疗加护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① 这里划重点!!早期发现+规范化治疗! 不少癌症患者发现癌症时都已经是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癌症早期的15种症状,一定要知道! 癌症早期,身体会有哪些表现?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在其微信公号上发文提醒,身体出现这15个表现要引起注意了,一定牢记在心。② 陈彬 摄 1. 身体出现肿块、结节——三招可以初判断 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第一个可能会想到的就是肿瘤。但也不必恐慌,肿块结节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肿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块),也可能是良性肿瘤。对于肿块结节,我们可以对它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一看大小。越小的结节概率上越倾向良性,当然也并非绝对,因此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厘米则更要重视。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迅速增大的结节,有恶性倾向的可能,要特别重视。 二看质地。质软或囊性肿块,倾向于良性,质硬、固定或实性肿块,倾向恶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质韧。 三看边界和活动度。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活动度较好;恶性肿瘤多数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往往粘连或融合,活动度较差。 2. 身体持续非外伤疼痛——切忌滥用止痛药 多数人都经历过疼痛,出现疼痛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用止痛药,这其实会掩盖病情,应该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非外伤导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续疼痛,应去医院查明原因。 3. 出现长治不愈的咳嗽——关键查咳嗽原因 大家对咳嗽见怪不怪,也不会太重视。有的人遇到咳嗽就止咳,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对于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带血,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应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4. 出现不明原因总发烧——可能是癌症元凶 出现发烧,我们首先要想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烧,如果发烧原因不明,且持续存在,要警惕癌症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5. 莫名出现消瘦和疲乏——原因或许在癌症 如果没有主动进行减重锻炼,也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不明原因下降或进行性消瘦,或伴厌食、乏力、易疲劳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之一。 6. 明明没有外伤却出血——警惕癌症导致的 非外伤性异常的出血。比如,便血或呕血,要注意排除肠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带血要警惕肺癌;不规律阴道出血或非月经期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有关;无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难,小心泌尿系肿瘤;非外伤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7. 持续出现的消化异常——千万别当成胃病治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数人只是短暂一过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续存在,或伴反酸烧心,上腹闷痛不适,不要想当然认为是一般的“胃病”,要警惕胃癌或食管癌等的可能。 8. 吞咽食物出现梗阻感——警惕食管癌、喉癌 如果进食时有胸骨后闷胀感或胸骨后面的烧灼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感觉食管内异物感,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吞咽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9. 声音嘶哑持续难恢复——警惕喉癌、肺癌 短暂的声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过,但如果声嘶难于恢复持续时间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的可能。 […]

玉米
2002—2016年上海市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趋势

2002—2016年上海市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趋势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整体情况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MV)比例为92.60%,DCO的比例为0.20%,死亡发病数比(mortality/incidence ratio,M/I)为0.27。 注:非病理学诊断包括临床、手术、影像学、实验室诊断以及只有死亡证明(death certificate only,DCO)。 2016年上海市共有宫颈癌新发病例987例,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78%,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9位。粗发病率为13.53/10万,标化发病率为8.26/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21.69/10万,0~64岁累积发病率为0.71%,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83%,0~84岁累积发病率为0.91%。 2016年上海市共有267人死于宫颈癌,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87%,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谱的第12位。粗死亡率为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7/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4.81/10万,0~64岁累积死亡率为0.15%,0~74 岁累积死亡率为0.18%,0~84岁累积死亡率为0.27%。 年龄特征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发病平均年龄为(51.81±13.74)岁。 年龄别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上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多后减少。新发病例从20岁起开始出现,在55~59岁组最多,为173例;死亡人数从25岁起开始出现,在50~54岁组最多,为41人。 年龄别发病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从20~24岁组的0.36/10万上升至45~49岁组的26.87/10万达到顶峰。 年龄别死亡率从25~29岁组的0.22/10万上升至50~54岁组的7.16/10万,之后下降,到65~69岁组后又上升,在80~84岁组的12.69/10万时达到顶峰(图1)。 图1: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年龄别情况  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3.18/10万增长至8.25/10万,在2010年存在一个Joinpoint转折点,其中2002—2010年的标化发病率以年均12.51%的增速上升(APC=12.51,t=10.22,P<0.001),2010—2016年则以年均3.12%的增速上升(APC=3.12,t =2.36,P=0.040)。 2002—2016年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4.52%的增速上升(APC=4.52,t=8.52,P <0.001),没有出现Joinpoint转折点(图2)。 图2: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标化率变化趋势 年龄特征 2002—2016年15年间以每5年为一阶段统计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发病年龄变化情况。2002—2006年发病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2.48±16.48)岁;2007—2011年中位年龄仍为48岁,平均年龄提前到(50.32±13.31)岁;2012—2016年中位年龄推迟到50岁,平均年龄又推迟到(52.61±12.67)岁。 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2002—2016年3个阶段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年龄别率的变化趋势。 图3: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年龄别率变化趋势 图4: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死亡年龄别率变化趋势 诊断特征 表1展示了2002—2016年15年间每5年为一阶段统计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明确病理学诊断、组织学类型和诊断时期别的分布,考虑到不详类型的数量占有较大比例,在此仅作数据描述,不进行比较检验。 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比例从2002—2006年的85.68%持续上升至2012—2016年的93.19%,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占比从2002—2006年的60.49%上升到2007—2016年67%的水平),其次是腺癌,其与其他特指类型的占比在数值上未呈现一致性变化,不详比例持续减少。Ⅰ期比例从2002—2006年的28.47%持续上升至2012—2016年的33.64%,Ⅲ期比例在数值上也略有下降,其他分期比例未呈现一致性变化。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多项指标。对照IARC的GLOBOCAN 2020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类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的最新估算,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为8.26/10万,低于2020年世界平均水平(13.3/10万)和中国平均水平(10.7/10万),在全球处于发病的较低水平;标化死亡率为1.87/10万,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3/10万) 和中国平均水平(5.3/10万),在全球处于死亡的最低水平。 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低水平流行,可能得益于上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妇科普查行动,通过子宫颈刮片检查来筛查宫颈癌,并取得显著成效。 结合上海市2007、2010和2013年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显示,宫颈癌常见症状知晓率从2010年的54.29%上升到2013年的55.88%,宫颈涂片检查知晓率从2010年的34.88%上升到2013年的38.51%,年轻人群的率值均高于老年人群。知晓率的提升可能加强了年轻女性的自我防护,从而减少了HPV感染和致癌的风险。但是监测资料也显示上海市宫颈涂片检查的比例从2007年的38.88%持续下降至2013年的24.61%,2013年HPV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比例分别为4.14%和2.67%,表明上海市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措施依然薄弱,也为标化死亡率在15年间的持续上升提示了原因。年龄别死亡率的升高和降低与年龄别发病率的特征基本一致,提示发病率下降带来的直接效应可能更大。 WHO认为高效的一级(HPV疫苗)和二级(筛查)预防措施,可以完全预防宫颈癌,然而这些措施还没有在全球得到充分的实施。2018年,鉴于宫颈癌的巨大全球负担,WHO总干事呼吁采取全球行动消除宫颈癌(标化发病率≤4/10万),主要通过三重干预策略: ① 在15 岁之前为90%的女孩接种疫苗; ② 在35~45岁对70%的妇女进行两次筛查; ③ 至少治疗筛查期间发现的所有癌前病变的90%。 2016年HPV疫苗在中国批准上市,通过疫苗预防HPV的感染仍然是目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较为经济有效的关键策略,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真正起到效果不仅要看宣传发动后实际接种的覆盖比例,而且至少要在二、三十年后才能看出效果。因此尽快开展筛查,尽早发现并及时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及其癌期病变,既能迅速降低死亡率,也可能因提前阻断癌变而降低发病率。 自2009年中国便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女性主要依赖于机会性筛查。上海已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为“上海市退休妇女和困难妇女‘两病筛查’项目”,其目标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筛查参与率低。当前宫颈癌筛查项目仍存在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发展不平衡,妇女缺乏相关知识、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我们应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尽快推进筛查的实施和扩大覆盖比例,同时也要加强癌前期病变的监测。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地评估和策略的调整。

半夏
9~45岁可用,九价HPV疫苗扩龄了!你最关心的HPV疫苗解答看这里

9~45岁可用,九价HPV疫苗扩龄了!你最关心的HPV疫苗解答看这里

8月30日,九价HPV疫苗(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获批适用人群拓展至9~45岁适龄女性。 HPV疫苗是一种可以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因此常被称为“宫颈癌疫苗”。此前,九价HPV疫苗获批的接种年龄为16岁至26岁的女性。现在,26~45岁的女性也可以接种了。 其实,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毒感染,凡是有性生活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PV病毒带到生殖道内。 正常情况下,HPV病毒会被人的免疫系统清除,所以短暂的感染很正常,类似于得了一次病毒感冒,甚至可能还没有出现症状,病毒就已经从体内被清除了,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 只有少数免疫功能较弱或免疫机制缺陷的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导致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宫颈癌。 重庆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周琦教授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HPV的致癌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几个阶段: HPV感染 ↓ 持续感染 ↓ 癌前病变 ↓ 癌症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年左右,中间过程既有可能自行好转也可以通过治疗癌前病变而阻断。超过80%的女性在某一阶段都会有一过性感染。90%以上的感染在1年之内就会被清除。① 关于HPV疫苗, 你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1、HPV疫苗的效果如何? 8月26日,《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厦门大学吴婷教授等17个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首个国产二价HPV疫苗在预防18至45岁女性人群HPV16/18型相关癌前病变终点的保护率高达100%。② 上海疾控中心2019年发文介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HPV疫苗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效果几乎达到了100%。自2006年上市以来,即便在美国的接种率很低,HPV疫苗覆盖基因型在青少年女性中的感染下降了56%,尖锐湿疣的感染也减少了。在接种率较高的澳大利亚,年轻女性中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病例数减少了,年轻女性和年轻男性的尖锐湿疣的发病数分别下降了85%和71%。③ 2、接种HPV疫苗后可以保护多长时间? 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接种HPV疫苗后获得的保护可以持续至少8~10年,并且没有证据显示接种后会失去保护。目前认为3剂次的免疫程序已经可以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不建议加强接种。③ 3、接种HPV疫苗就不会得宫颈癌了吗? 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的,而且疫苗所覆盖的病毒型别有限,因此即使打好疫苗也需要配合定期筛查以及时发现宫颈的早期病变。20岁以上或有3年以上性行为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③ 4、HPV疫苗的安全性怎么样?有什么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基于目前的接种情况认为目前上市的3种HPV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接种HPV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多为发热、疲劳、头晕,或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个别症状严重者,应及时与接种门诊联系,以便获得指导。③ 5、有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可以打吗? 患子宫肌瘤或轻度宫颈糜烂的女性可以接种HPV疫苗。即便已经查出有某一个基因型阳性的,也可以接种HPV疫苗,以预防疫苗覆盖的其他基因型感染。③ 6、怀孕、备孕和哺乳女性可以接种吗? HPV疫苗均不建议孕妇接种。但是在目前的文献报道中,妊娠期妇女接种HPV疫苗后,未见孕妇或胎儿发生疫苗相关不良事件。如果女性已开始备孕,建议推迟接种计划,等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接种。因为许多药物可经母乳分泌,虽然HPV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尚未观察到其诱导的抗体经母乳分泌的情况,为谨慎起见仍做如此建议。③ 7、月经期可以接种HPV疫苗吗? 可以接种。④ 8、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怎么选? 所谓二价、四价和九价的区别在于疫苗预防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经济状况选择。价数越高,可预防的病毒种类和数量越多。 目前,我国二价适用于9~45岁的女性,四价适用于20~45岁女性,九价适用于9~45岁的女性。其实,二价和四价疫苗均对高危型HPV16和高危型HPV18两种致癌性病毒具有防护力,可以预防大多数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并没有必须非追求九价疫苗不可的必要性。 9、已经接种过二价或四价,还可以再接种九价HPV疫苗吗? 一般来说,建议尽可能使用同一种HPV疫苗完成所有的剂次。如已全程接种过3剂次二价HPV疫苗,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接种四价或九价HPV疫苗的成本效益后再决定是否接种。如已全程接种过3剂次四价HPV疫苗,应至少间隔12个月再开始接种九价HPV疫苗。④ 10、超过45岁了还能接种吗? 目前超过45岁不建议接种。由于全程接种3剂需要至少6个月的时间,最晚要在45岁零6个月接种第1剂。④ 11、接种前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考虑到要把疫苗的所有基因型都感染一遍的可能性较低,如果已经感染过HPV,依然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其他基因型的感染。因此,也不用在接种前特地做宫颈癌筛查了。③ 12、已经感染过HPV,还可以接种HPV疫苗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患者如果是为了筛查是否患有宫颈癌,那么宫颈癌筛查是值得做的,但若只是为了接种宫颈癌疫苗,去做筛查是没有必要的。 “就算筛查出有HPV病毒感染,也可以接种疫苗。目前宫颈癌疫苗涵盖了如2价、4价、9价多种亚型,就算患者感染了其中一种亚型的HPV病毒,接种疫苗后也会对其他亚型的HPV病毒起到防护作用。”⑤ 13、接种HPV疫苗就一劳永逸了?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式,但接种疫苗并不能一劳永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赵昀教授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尤其是25岁以上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需要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只有做到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守护成年女性宫颈健康。⑥ 14、接种HPV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最好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或正处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的临床数据,建议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暂缓接种。如果已经开始备孕,也建议推迟接种,等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接种。④ 15、除了接种疫苗,防宫颈癌还需要做什么? 上海疾控中心2022年发文称,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检查项目包括: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如尚未进入疾病状态,可依据结果定期复查,必要时应做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术进一步确诊,这就是子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筛查法”。 另外,如女性患有生殖道炎症类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人工流产。平时在生活中注意均衡营养,规律作息,经常锻炼,不吸烟。这些都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维护自身健康。⑦ 本文综合自: ①2017-08-04健康时报《感染HPV就像宫颈的一次感冒》 ②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2)00435-2 ③2019-08-23上海疾控《“你问我答”之HPV疫苗一》 ④2019-08-26上海疾控《“你问我答”之HPV疫苗二》 […]

半夏
贝伐珠单抗的4大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处理?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贝伐珠单抗的4大常见不良反应,如何处理?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相信大家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都不陌生,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脑神经胶质瘤、肾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并已纳入这些恶性肿瘤诊疗指南的全球推荐标准方案。   然而,尽管这款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已经成为医生治疗肿瘤的一个强有力的重要武器,它的不良反应仍然不容小觑!究竟有哪些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当如何处理呢? 一、高血压 贝伐珠单抗的副作用大多与其作用机制相关,一般而言,这些副作用都是可耐受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   要知道,肿瘤的生长、扩散与转移都依赖着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能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贝伐珠单抗就是以此机制来发挥其药效的,但当贝伐珠单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活性时,还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但值得庆幸的是,贝伐珠单抗引起的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疗的。临床研究表明,85% 的高血压能得到了缓解,而在出现高血压后,89% 的患者仍能持续贝伐单抗的治疗,只有 4% 的患者需停药。 处理原则: 在用药前,监测基线血压。如有高血压病史,或患者血压值较基线明显升高,则推荐开始使用降压药,目标血压为140 mmHg/90mmHg(1mmHg=0.133 kPa),针对高危患者,则需控制血压为130mmHg/80mmHg。 用药期间,加强血压监测。降压药物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 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若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60 mmHg/100 mmHg),且降压药暂不能控制,则应暂停贝伐珠单抗并给予降压治疗,直至血压恢复至可控状态,如果高血压经过治疗1个月仍未得到控制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性脑病,则需停用贝伐珠单抗。 二、出血 出血也是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发生率较高的一个副作用,在贝伐单抗的相关实验中,发生≥3级咯血的发生率为1.0%~4.4%。 由于肿瘤血管排列紊乱,在使用贝伐珠单抗后周围的肿瘤组织也易出现结构异常,从而导致血管结构失去支撑,因此会有出血现象的发生。临床中可观察到的常见出血事件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及脑出血等。 ‍ 处理原则: 用药前筛查出血高风险人群: 伴有空洞或者中央型鳞状细胞NSCLC;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抗风湿/抗炎药物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 原发病灶比较大且该病灶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 既往具有动脉硬化症病史的患者; 具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等; 近期瘤块中有出血征象的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应持谨慎态度; 3个月内发生过肺出血、咯血(>3ml的鲜红血液)的患者禁用。 用药过程中:①发生1级出血事件,不需调整抗血管生成药物剂量,如少量鼻衄及痰血的患者可以不用处理,也可以鼻腔内涂或口服三七粉、云南白药等;②发生2级出血事件,需暂停治疗并积极止血后可以考虑继续使用抗血管药物;③发生≥3级出血事件,应该永久停用。 三、蛋白尿 除了高血压之外,蛋白尿也是一种与贝伐珠单抗作用机制相关的副作用。贝伐珠单抗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和再生来起到抗癌效果的,当它在抑制VEGF活性时,会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引发蛋白尿。 按严重程度来分,蛋白尿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1到4级依次为临床无症状、一过性、微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其中临床无症状的患者较为多见,而肾病综合征较为罕见。   但实际上,仅3%出现蛋白尿的患者需永久停用贝伐珠单抗,因此出现蛋白尿的现象也是可控的。在IV期临床试验SAiL研究中,79%的蛋白尿事件能得到解决或改善,其中93%的患者仍可以继续贝伐珠单抗的治疗。 处理原则: 用药前应进行尿蛋白的检测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水平在 ≥2g/24h,推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直至尿蛋白水平恢复到<2g/24h。 用药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后,根据尿蛋白的情况调整药物的使用:尿蛋白 1+~3+ 或 24 […]

半夏
非HPV相关宫颈癌如何治疗?BMJ子刊发表罕见病例

非HPV相关宫颈癌如何治疗?BMJ子刊发表罕见病例

一位60岁女性患者,因大量阴道浆液性分泌物就诊。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一巨大肿物。 应该是宫颈癌。 然而,病理报告却显示鳞状细胞癌少于5%,肉瘤超过95%。 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恶性肿瘤——子宫颈癌肉瘤(CCS)。 CCS发病率低,预后不良,文献少有报道。下一步如何治疗?有何方案? “医学界肿瘤频道”带你学习BMJ子刊发表的病例报道[1]。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60岁。 主诉:阴道大量浆液性分泌物。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疲倦感持续1年,无特殊病史,无其他相关疾病。 妇科检查:子宫颈可见直径大于5厘米的扁平易碎肿块,无明显侵犯邻近组织。 盆腔MRI:宫颈管可见膨胀病变70×50×56 mm,未侵犯子宫体;CT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MRI显示宫颈癌(癌肉瘤)测量70×50×56 mm。质量不均匀,分叶状,有液化区 实验室检查:CA 125为6.9 U/mL。 病理活检:鳞状细胞癌少于5%,肉瘤超过95%。病理切片如下: 图中显示鳞状细胞癌成分:大的嗜酸性细胞质的多边细胞,具有核异型和角化珠 图中显示肉瘤样成分:低分化细胞分界不清,核异型,核分裂现象增多 Pan-CK AE1-AE3:一种存在于上皮成分中的细胞角蛋白的一线标记物 多学科会诊后,主治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 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上结肠切除术+网膜切除术+术中淋巴结评估。大体病理显示宫颈弥漫性增大;切面可见白黄色肉质肿物,弥漫性浸润宫颈。未累及子宫体、子宫附件、大网膜及切除淋巴结。 术后病理:镜检见上皮质和间充质两种成分。 免疫组化:AE1/AE3(+)、p63(+)、34BE12(+)、p53(-)、CK8/18(+)。 术后CA 125为6.0 U/mL。 术后诊断:局部宫颈癌肉瘤(FIGO分期IB3期)。 术后6个月的最后一次腹部和盆腔MRI显示无疾病,患者仍处于临床恢复期。因术后并发症未接受辅助治疗。 宫颈癌和CCS有什么差别?——难辨真假 CCS起源于苗勒氏管(Müllerian)或中肾管残余,与HPV感染无关[2]。 CCS的临床表现多为异常阴道流血、宫颈肿物、盆腹腔包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 而宫颈癌的局部症状十分相似,宫颈癌主要为接触性出血以及阴道异常排液。 因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术前诊断较难。 辅助检查可选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区分两者主要依据仍然是组织学检查。 CCS应如何治疗? 由于CCS较为罕见,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最佳治疗建议。CCS的治疗主要是从子宫癌肉瘤或宫颈癌的研究中推断出来的[1]。 对于局限于宫颈的CCS,手术已被推荐为主要治疗方法。与其他宫颈癌或子宫癌肉瘤不同,CCS中决定辅助治疗必要性和类型的因素尚不明确。 在早期CCS中,手术后是否辅助放疗化疗与改善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局部复发有关。对于局部晚期CCS,仍然建议辅助放疗和化疗。对于晚期疾病,行姑息性放疗化疗。 CCS的一些病理因素可能与患者生存和疾病复发有关,如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浸润、附件和浆膜延伸、肿瘤细胞检查阳性以及残余肿瘤体积。 本案例未出现转移,可以进行辅助治疗,但因为手术并发症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窗。 CCS的预后如何?与肉瘤成分有关 该病例中,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征兆。在真实世界中,CCS的预后如何呢?根据研究结果,肉瘤成分将影响CCS患者的预后。 一项研究表示,在已报告的42例中有10例(24%)有肉瘤成分(表2)[2]。10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4岁;肿瘤最大直径1.8-8.0 cm,平均4.5 cm;其中4例为严重外生或息肉样病变。肉瘤成分:梭形细胞肉瘤6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2例(22%)死亡,2例(22%)转移或局部复发的肿瘤存活;无病5例(56%)。相比之下,在没有肉瘤成分的中肾管腺癌中,20%的病例死于该病。但关于肉瘤成分与预后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CCS和常见的宫颈癌虽然在临床表现上十分相似,但是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肿瘤,作者将常见的宫颈癌与CCS进行比较归纳了在下表: 小结: 综上,宫颈癌肉瘤发病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该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但早发现,尽量手术切净病灶,必要时辅助治疗可能获得更佳预后。 参考文献: [1]Caramujo C,Reis […]

半夏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今天曾医生来讲一讲女性防癌体检应该做哪些项目、怎样做,让你少走弯路,少花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第一,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所患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应该怎么筛查呢?对一般人来说,应该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推荐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射线摄影(俗称钼靶摄影),每年做一次彩超,一直筛查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你估计自己还能活10年以上,那么你还可以每年接着做筛查。如果你具有乳腺癌的相关高危因素,比如乳腺癌家族史(家族里有多人患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之类的癌症),那么你要听医生的话,可能要将筛查的年龄提前。 第二,肺癌。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患的癌症里排在第二位。对于肺癌的筛查,《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建议,筛查的年龄是50~74岁。 先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定要记住是低剂量螺旋CT,因为这个CT比普通CT的辐射剂量更低,更安全一些。实际上,因为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胸外科医生建议从40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考虑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再决定之后复查的频率。 第三,结直肠癌。对普通人来说,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也是从40岁左右开始做,一直做到74岁。筛查的方式首选做肠镜。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显示没有问题,那么以后可以每5~10年再做一次肠镜,因为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非常漫长。如果觉得做肠镜很不舒服,不想做肠镜,那么你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或者粪便DNA检测。这两种筛查方法也是《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推荐的,非常简单,只要留取一点大便即可。 如果这两个检查发现了问题,你就需要做肠镜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第四,甲状腺癌。虽然甲状腺癌高发,但是很可惜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筛查甲状腺癌的指南。在美国,医生也不建议对甲状腺癌进行筛查,他们发现虽然筛查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甲状腺癌,但这么多年来,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虽然你把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筛查出来了,但甲状腺癌可能发展得非常缓慢,可能几年、几十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使你做手术把早期甲状腺癌组织切掉,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没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早期切除甲状腺癌组织并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发现的意义不大。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非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美国医学界不建议做甲状腺癌的筛查。如果你想检查,每年做一次甲状腺彩超就可以了。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比如脖子肿大,脖子上出现会随着吞咽而活动的肿物,以及声音嘶哑、喉咙不舒服、颈前区不适、两侧颈部不对称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主要的检查就是做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彩超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准确率很高。 第五,胃癌。我们国家是胃癌高发国家,所以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胃镜检查。如果做胃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你下一次做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地拉长,比如每2~3年做一次;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有问题,那么短时间内你可能就要复查了。 第六,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它的筛查方法在《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建议做筛查的; 25~65岁的女性建议每5年做一次HPV病毒筛查(首选), 或者每5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的检测。如果不想做HPV病毒的检测,那么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的检查也可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前面的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且没有高危因素,那么可以不做筛查了。   第七,肝癌。我们国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比较多。对于肝癌,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主要看这两项筛查手段:一个是抽血查甲胎蛋白;另外一个是做肝脏彩超,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这两个检查都要做。如果你有慢性乙肝、丙肝,或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就要定期监测你的肝功能、乙肝DNA定量,这两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食管癌。食管癌也是我们国家高发的癌症,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筛查,筛查到75岁。食管癌的筛查方法和胃癌的筛查方法是一样的,首选也是做胃镜,因为做胃镜不仅可以看到胃,还可以看到食管,这个筛查方法是非常好的。同样,可以根据第一次筛查的结果来决定以后复查的频率。 第九,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也是女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同样很可惜的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非常明确的筛查指南,但是我看到一个草稿。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及以上,同时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等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或者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议这些人做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每年做一次。最推荐的方法是刮宫和细胞学检查,即从子宫内膜上取一些细胞,拿去化验,看看有没有问题。同时,女性还可以每年做一次阴式彩超,阴式彩超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以上就是女性中常见的9种恶性肿瘤及相关筛查方法,希望我讲明白了,大家也听清楚了,可以按照以上的说明做筛查,在体检时少走弯路,少花钱。

半夏
你拯救了宇宙,我和神药来拯救你

你拯救了宇宙,我和神药来拯救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治疗患有宫颈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IV期)的妻子,何哥一个人扛起了所有。幸运的是,免疫疗法帮助他们“战胜”了癌症。 1 咳嗽虽小,元凶却大   2020年8月的一天,广州热浪滚滚。何哥偷偷用手机查找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因为最近他的爱妻赖女士一直咳嗽不止。何哥越查心里越没有底,于是拉着妻子去了医院。经过检查确认不是新冠,夫妻俩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日子像往常一样,何哥去电器厂上班,赖女士送儿子上学,照顾一家人的起居生活。对于这小小的咳嗽,夫妻俩一直只当作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进行治疗。   然而持续了一个月,赖女士的咳嗽依旧未见好转,反而更加虚弱、憔悴。何哥发现不太对劲,于是带着爱妻前往医院做全面检查。 2020年8月29日,广州依旧处于炎热的盛夏,何哥坐在医院里,如坠冰窟。脑海里无限循环着医生的话:“肝脏肿瘤!由于肝脏肿瘤顶着隔壁的肺,造成了患者长期咳嗽。” 妻子看着自己的肺部CT报告——“肝肿瘤5×5cm”,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实在无法相信年仅38岁的自己,怎么会得了癌症? 何哥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但是他知道目前最重要的是:查清楚病情,尽快治疗。 何哥从赖女士弟弟那里打听到:广州某知名三甲医院的许教授治疗肝癌效果很好。他立马带着妻子去就诊。无奈,当时妻子正发热,身体虚弱,且正处于疫情期高峰期,发热病人住不了院,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当时整个人都快要疯了。 冷静下来后,何哥决定一定要争取,经过几番波折,终于办理了住院手续,奔波了许久的何哥焦急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但他不知道,还有更大的噩耗来临。   2 几经波折,摸清根源 2020年9月30日,经过了十天的住院检查,终于查清了妻子肝肿瘤的根源:宫颈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IV期),已转移到肝,是恶性肿瘤。   何哥顿时感觉眼前一黑。作为一名普通机械电气维修工,他深知恶性肿瘤对普通家庭的打击,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流泪。但是面对生病的妻子与刚上初中的儿子,何哥别无选择。   何哥说:“只要能治好妻子的病就行,再苦再累都值得。无论如何,我都要把她照顾好作为自己今生的修行!也许我上辈子欠她太多,我要好好去偿还。可能这辈子都还不完,下辈子还要继续,希望来生安然些。”   确诊之后,许教授结合何哥的家庭经济情况,给了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案:联合妇科一起切除肿瘤。何哥感到十分欣慰,只要有得治,怎么样他都愿意。   时不待我,很快,许教授安排赖女士进行第一次手术——全腹开刀。当时,许教授把何哥叫去看了。当他看着爱妻身上多出了一道特别长的刀口,忍不住流泪。不久后,医生再次叫他去手术室,语重心长地说:“宫颈癌属于晚期,切不了。”   希望再次破灭,何哥顿时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手术后,出了手术室,妻子清醒了,她迫不及待地与病友分享自己手术成功的喜悦:“许教授亲自主刀,都切好了……”当时,何哥只有点头陪笑,不敢否认,更不敢说出实情。3天后,在一个适当的时候,他才如实地告诉了太太。她目光呆滞,哭了。   3 免疫疗法,带来新希望 第二次手术,是在妇科。妇科医生怀疑是来源于卵巢,于是把子宫卵巢附件都切了。何哥知道可以做手术的那一刻,心理压力突然得到了释放,很多需要签名的东西都是闭眼就签了。   癌症之所以危险,不只是因为细胞失控地增殖,真正的难题是肿瘤转移。为了杀死手术所不能切除的残留癌细胞,医生建议赖女士做了免疫治疗。最后,何哥选择了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   百泽安属于PD-1类免疫疗法,这类疗法旨在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与化疗相比,百泽安联合化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为何会选择免疫治疗?何哥说道:“肿瘤科医生介绍的,我哪里懂呢?医生说这个方案比较适合我太太。”   肿瘤科医生安慰何哥:“没关系,如果这个方案不行,还有很多办法的,放心吧。我们是正规大医院,得到中山大学的各种支持,跟国际接轨,会经常去学习世界最前沿的技术与方案。”   肿瘤科医生的关心,坚定了何哥的信心:“感恩遇到这么多好医生,十分关心、体贴病人。妻子治疗期间,有很多人劝我放弃,但我还是不愿意放弃陪伴多年的妻子。实在坚持不下的时候,也只能向好同学、好朋友倾诉,但是没用的,还是要自己坚强、坚信才行。”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给何哥一家带来真正的希望。赖女士做了3次治疗,效果就很明显;在做到第6次的时候再查,肿瘤竟然神奇地消失了。何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   4 患难见真情,感恩遇见   一路走来,看似顺利过五关斩六将,实则其中艰难困苦,冷暖自知。   妻子自生病到手术,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期间都是何哥与妹妹照顾、陪伴左右。妻子住院期间,每个月开支就要1万左右,还要经常请假往医院跑,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到了何哥身上,经济压力更大了。但是,他认为只要妻子好好的就行!   至于收入方面,何哥周六、周日会出去做点修理,安装,争取挣多点钱帮补一下日常开销。何哥感慨道:“得了这种病,只有夫妻两个从不相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走在一起,由爱升华到一体,真神奇。”   […]

小D
进击的宫颈癌:新药突破大崛起

进击的宫颈癌:新药突破大崛起

宫颈癌是全球乃至我国最常见妇科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60.4w,死亡34.2w,对应我国新发10.9w,死亡5.9w(数据源自Globocan2020)。相较早期宫颈癌,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预后差,治疗有限。   第一代:化疗药垄断地位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常不适于根治性切除术或局部放疗,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单药顺铂带来的ORR(客观缓解率)仅有13%-23%,且DoR(缓解持续时间)短; 联合化疗方案,仅可改善ORR(20-30%)和PFS(无进展生存期),却无法改善OS(总生存);较PC方案(顺铂+紫衫类),TC方案(顺铂+拓扑替康)是首个显示可以改善mOS的化疗方案(9.4m vs 6.5m, p=0.017),然而后续GOG 204结果未能进一步证明TC方案OS的优效性。但毒性和耐药性会进一步掣肘含铂化疗方案的使用。   第二代:靶向药谱写新标准 多项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可有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由此谱写治疗新篇章。 小II期研究显示,相比单药化疗,贝伐珠可以显著改善mPFS(3.4m)和mOS(7.3m); III期研究显示,相比标准双药化疗方案(PC,TC),PC/TC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以为一线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更长的总生存(17.0m vs 13.3m,p=0.004,HR=0.71),更高的ORR(48% vs 36%) 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毒性,≥2级高血压(25% vs 2%),≥3级血栓事件(8%vs 1%),胃肠瘘(3% vs 0%)。   第三代:免疫治疗姗姗来迟   帕博利珠单抗开启的宫颈癌治疗新时代   基于Keynote-028初步结果(帕博利珠单抗用于经治PD-L1阳性宫颈癌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MSD进一步开展了国际、开放标签、多队列Keynote-158 研究,cohort E为宫颈癌队列. 结果显示,共纳入98例经治晚期宫颈癌患者(二线和末线人群),83.7%为PD-L1阳性人群;中位随访10.2个月时,ITT人群ORR为12.2%(3个CR,9个PR),mPFS为2.1个月,预计6个月PFS率为25%,mOS为9.4个月,预计6个月和1年OS率分别为75.2%和41.4%; PD-L1阳性人群ORR为14.3%,mPFS为2.1个月,mOS为11个月,预计6个月和1年OS率分别为80.2%和47.3%;TRAE发生率为65.3%,3-4级TRAE发生率为12.2%。 随后帕博利珠单抗被进一步开发用于晚期一线宫颈癌治疗,Keynote-826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III期注册研究,探索”帕博利珠单抗+标准化疗±贝伐珠单抗”vs ”安慰剂+标准化疗±贝伐珠单抗”用于持续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PFS和OS双主要终点设计。 结果显示,ITT人群中(n=617),帕博利珠单抗组可以延长mPFS(10.4 vs 8.2m,HR=0.65,p<0.001),提高2年OS率(50.4% vs 40.4%,HR=0.67);PD-L1 CPS≥1的人群中(n=548),帕博利珠单抗组可以显著改善mPFS(10.4 vs 8.2m,HR=0.62,p<0.001),提高2年OS率(53% vs 41.7%,HR=0.64),提高ORR(68% vs50%);PD-L1 CPS≥10人群中(n=317),帕博利珠单抗组又更高的mPFS获益(10.4 vs 8.1m,HR=0.58,p<0.001), 更高的2年OS率(54.4% vs 44.6%,HR=0.61)   基于Keynote-158 Cohort […]

半夏
进击的宫颈癌:新药突破大崛起

进击的宫颈癌:新药突破大崛起

宫颈癌是全球乃至我国最常见妇科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60.4w,死亡34.2w,对应我国新发10.9w,死亡5.9w(数据源自Globocan2020)。相较早期宫颈癌,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预后差,治疗有限。   第一代:化疗药垄断地位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常不适于根治性切除术或局部放疗,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单药顺铂带来的ORR(客观缓解率)仅有13%-23%,且DoR(缓解持续时间)短; 联合化疗方案,仅可改善ORR(20-30%)和PFS(无进展生存期),却无法改善OS(总生存);较PC方案(顺铂+紫衫类),TC方案(顺铂+拓扑替康)是首个显示可以改善mOS的化疗方案(9.4m vs 6.5m, p=0.017),然而后续GOG 204结果未能进一步证明TC方案OS的优效性。但毒性和耐药性会进一步掣肘含铂化疗方案的使用。   第二代:靶向药谱写新标准 多项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可有效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由此谱写治疗新篇章。 小II期研究显示,相比单药化疗,贝伐珠可以显著改善mPFS(3.4m)和mOS(7.3m); III期研究显示,相比标准双药化疗方案(PC,TC),PC/TC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可以为一线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带来更长的总生存(17.0m vs 13.3m,p=0.004,HR=0.71),更高的ORR(48% vs 36%) 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毒性,≥2级高血压(25% vs 2%),≥3级血栓事件(8%vs 1%),胃肠瘘(3% vs 0%)。   第三代:免疫治疗姗姗来迟   帕博利珠单抗开启的宫颈癌治疗新时代   基于Keynote-028初步结果(帕博利珠单抗用于经治PD-L1阳性宫颈癌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MSD进一步开展了国际、开放标签、多队列Keynote-158 研究,cohort E为宫颈癌队列. 结果显示,共纳入98例经治晚期宫颈癌患者(二线和末线人群),83.7%为PD-L1阳性人群;中位随访10.2个月时,ITT人群ORR为12.2%(3个CR,9个PR),mPFS为2.1个月,预计6个月PFS率为25%,mOS为9.4个月,预计6个月和1年OS率分别为75.2%和41.4%; PD-L1阳性人群ORR为14.3%,mPFS为2.1个月,mOS为11个月,预计6个月和1年OS率分别为80.2%和47.3%;TRAE发生率为65.3%,3-4级TRAE发生率为12.2%。 随后帕博利珠单抗被进一步开发用于晚期一线宫颈癌治疗,Keynote-826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III期注册研究,探索”帕博利珠单抗+标准化疗±贝伐珠单抗”vs ”安慰剂+标准化疗±贝伐珠单抗”用于持续性、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PFS和OS双主要终点设计。 结果显示,ITT人群中(n=617),帕博利珠单抗组可以延长mPFS(10.4 vs 8.2m,HR=0.65,p<0.001),提高2年OS率(50.4% vs 40.4%,HR=0.67);PD-L1 CPS≥1的人群中(n=548),帕博利珠单抗组可以显著改善mPFS(10.4 vs 8.2m,HR=0.62,p<0.001),提高2年OS率(53% vs 41.7%,HR=0.64),提高ORR(68% vs50%);PD-L1 CPS≥10人群中(n=317),帕博利珠单抗组又更高的mPFS获益(10.4 vs 8.1m,HR=0.58,p<0.001), 更高的2年OS率(54.4% vs 44.6%,HR=0.61)   基于Keynote-158 Cohort […]

半夏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在多个瘤种中斩获多项适应证。2022年4月21日,百济神州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新增三项恶性肿瘤适应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其中包括“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下统称“卵巢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两项妇科肿瘤适应证。目前为止,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已在国内获批五项适应证。 研究表明,BAT1706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独具100mg/瓶、400mg/瓶双规格,为患者带来了高性价比的新选择。在BAT1706获批新适应证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张克强教授对BAT1706获批两项妇瘤适应证的临床意义进行分享。   获指南推荐、专家认可,贝伐珠单抗已成为妇瘤治疗主力军 张克强教授介绍道:   “ 在我国,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相比之下,卵巢癌的发病率虽然仅位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第三位,但病死率却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1-2]。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仍有着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贝伐珠单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罕见妇科恶性肿瘤中均有应用,并且无论患者属于初治/经治、是否属于高危或存在复发/转移,贝伐珠单抗均有对应的适应证和值得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张克强教授提到,基于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和宫颈癌领域的两项重要性III期研究GOG-0218研究和GOG-240研究[3-4],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获NMPA批准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卵巢癌患者一线治疗,以及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指南均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一线治疗、一线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及铂耐药复发后的治疗,以及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二线治疗。 “ 在指南推荐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基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可观的治疗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临床医生对于贝伐珠单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此外,贝伐珠单抗的相关探索性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多种不同机制的疗法/药物均有联合应用潜力,在与放疗、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探索。 ” 张克强教授谈道。 高度相似,高性价比生物类似药BAT1706保障患者长期获益 张克强教授表示:   “ BAT1706不仅严格按照NMPA出台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开发,已于国内上市,并且已经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递交了上市申请。从临床前研究到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Ⅰ期研究,再到关键性Ⅲ期BAT1706-003-CR研究,临床工作者对BAT1706与原研药在结构、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各方面的相似性进行了逐步确认。 其中的关键性BAT1706-003-CR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由来自全球5个国家、80余家中心的651例患者,旨在探究BAT1706和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BAT1706与原研药在主要研究终点第18周总缓解率(ORR18)、次要研究终点PFS和OS方面均达到了研究设置的等效性标准,安全性方面同样未见显著差异。 ” 与此同时,张克强教授指出,目前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妇瘤适应证仍未被纳入医保,因此在疗效同样可观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性价比较高,可以保证患者足量、足程用药,保障疗效和长期获益。特别是对于卵巢癌等患者而言,以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维持治疗通常需要持续18~22个周期,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因此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对保证长期获益十分重要。 相信未来BAT1706被纳入医保后,其在妇科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将会进一步扩展,为患者带来经济、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选择。” 灵活规格,方便患者,BAT1706多维度助力“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 除100mg/瓶的常规规格外,此次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还开发了400mg/瓶的大规格,这也是目前国内市面上唯一4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谈及多规格剂型的优势,张克强教授谈道:“通过不同规格剂型的灵活搭配可以顺应‘个体化诊疗’的诊疗趋势,更好地落实个体化用药方案。由于不同患者的体重及处方剂量不同(通常为7.5mg/kg~15mg/kg),对于所需剂量较大的患者,使用1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需要较高的配药频率,100mg/瓶和400mg/瓶剂型的灵活选择和搭配可以大大降低配药的频率。此外,400mg/瓶的大规格剂型还能够减少药品挂壁导致的浪费,同时也能够降低药品暴露在空气中及被污染的风险,有助于提高输注配药的便捷性。 张克强教授最后谈道:   “ 作为全球化开发与发展的药品,BAT1706在国产创新药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期待未来BAT1706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此外,为了探索更多的应用的空间、不断挖掘其价值、释放其潜力,百济神州已经启动了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联合治疗相关研究,期待BAT1706能够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造福更多患者。 ” 参考文献: [1].《卫健委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2].《卫健委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Burger RA, Brady MF, Bookman MA, Fleming GF, Monk BJ, Huang H, Mannel RS, Homesley HD, Fowler J, Greer […]

半夏
感染HPV后,如何才能转阴?看完放心多了

感染HPV后,如何才能转阴?看完放心多了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大多数宫颈癌又是由HPV感染所致。 于是,经常听到有人问:“感染HPV=得了宫颈癌吗”? HPV具有传染性,男女都易感染,性传播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实际上,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会感染一次甚至多次HPV。 HPV有200多个型别,根据其致癌性分为高危型、低危型。 低危病毒感染后,常见的就是皮肤上的疣。高危型HPV感染后较易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 感染HPV后,怎么做才能顺利转阴? 感染HPV像感冒,大部分不得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最常见的生殖道病毒性感染,如同人得感冒一样普遍。 “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HPV? 根据症状判断: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了不明疣体,有痛痒的感觉;或是出现了非经期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就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做HPV检查。 无症状时:坚持定期体检,去医院通过HPV或TCT筛查,来判断是否感染HPV。   一项基于美国人群的研究显示,有性行为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几率高达80%~90%,而因此患上宫颈癌的女性仅占极小的比例。     人体在感染HPV后,大多可以通过免疫机制将其清除,所以多数HPV感染是一过性且无临床症状的,不会产生病变。什么情况下,HPV病毒会导致癌变?   持续感染HPV病毒 01 事实上,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不是感染HPV,而是因为无法及时将其清除,使感染进入了持续阶段。 换句话说,HPV 持续感染才是宫颈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必要条件,单纯 HPV 感染不等于会发生宫颈癌。 从HPV感染到患上宫颈浸润癌,通常需要25~30年的时间,经过:“HPV 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病变→持续性病毒感染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宫颈浸润癌”的四步发展,最终演变为恶性肿瘤。 高危型HPV病毒 02 是否导致癌变也与感染的HPV类型有关。 目前发现的HPV有200多种,其中约40种会感染生殖道,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主要有12个,引起宫颈上皮增生Ⅱ级以上的几率超过90%,有致癌风险;低危型主要有11个,主要导致湿疣类病变和宫颈上皮增生,引发宫颈癌的几率不到5%。 从目前的研究和数据看,宫颈癌多见于 40岁以上女性,持续高危型 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10~15 年,但约25%的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让HPV转阴,免疫力是关键 在与HPV抗争的过程中,不少患者抱怨“又冲洗又上药,还是转不了阴!”事实上,HPV转阴并没有特效药。 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或者称为“一过性HPV携带状态”,平均感染时间为8个月,多数可以清除,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   在流行病学统计上,百分之七八十的HPV感染者,能通过自身免疫将进入体内的HPV病毒消灭掉。 只有少数人出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持续感染超过12个月),宫颈癌也是大多由此类情况引发。 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 每天坚持半小时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酒;适当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 哪些人恶化成宫颈癌的风险大? 1.早婚早育多产;2.性生活紊乱;3.免疫力低下、抽烟酗酒。 对于25岁左右、宫颈无炎症、身体状态好的患者可寄希望于自然清除。 如何通过治疗转阴? 利用微创热凝杀毒剥脱术综合疗法(MITAS),在不损伤宫颈黏膜基底生发层的基础上,使宫颈黏膜自然脱落,整个过程出血量少;此外,借助局部免疫药物注射可提升病变部位的免疫力、帮助清除病毒。 生活中如何预防HPV病毒感染? HPV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毒,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过。 虽然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毛巾、便盆、母婴等传播。 预防HPV感染和干预HPV感染后的疾病进程,是HPV感染防治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规范治疗,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打HPV疫苗 九价疫苗的预防效果好于四价和二价,但目前仅适合16~26岁。在考虑价格的前提下,还是建议按照适合年龄进行选择。 […]

半夏
查出肿瘤问问放疗医生:这几类肿瘤要优先考虑放疗!

查出肿瘤问问放疗医生:这几类肿瘤要优先考虑放疗!

“根据欧美国家多年的大数据研究,肿瘤的整体治愈比例大约在55%,治愈病例中手术贡献率是49%,化疗是11%,放疗占到40%。”山西省肿瘤医院胸科一病区主任李杰强调说,放疗的作用不可小觑,大约有70%的肿瘤在整个病程都需要放射治疗,不管是早期还是进展到中晚期,但在我们国家接受放疗的患者比例仅有30%。   山西省肿瘤医院胸科一病区主任李杰(左)   被低估的放射治疗!在李杰主任的日常诊疗中也能感受到患者对放疗的“陌生”和“恐惧”:很少有患者在早期主动咨询放射治疗,不少都是经过手术、化疗甚至是多个周期治疗后,把放疗当成最后的尝试。   “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对放疗的认识还是不够,比如放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部分淋巴瘤等有“根治性”治疗作用;放疗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比如保留喉癌患者的发声;手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来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与此同时,全国放疗设备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工作人员不足以及患者对放射线的恐惧等原因都使得放疗普及率受到影响。” 李杰主任提醒说,很少有肿瘤通过一种治疗方法能彻底治愈,绝大部分需要综合治疗,不管得了什么肿瘤,在治疗前至少要去问问放疗医生的意见。   躺着就把肿瘤治了? 很多患者做放疗时,心里一直犯嘀咕:躺在机器下面,什么也看不到、摸不着,几分钟就能把肿瘤切除了?   放疗其实是通过穿透力特别强的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患者看似没有感觉,在其背后却有一套周密的流程及方案:先要找到肿瘤位置,一般是用CT、核磁定位并标记,光定位还不行,还要判断肿瘤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之后将图像传输到放疗计划系统,医生要把照射的肿瘤和要保护的正常组织位置勾画下来,下医嘱给予合适的放疗剂量;之后,物理师根据治疗计划反复设计,计算好那个部位需要多少剂量,保证最大程度抑制肿瘤发展并减少周边正常组织损伤。   李杰主任说,做好放疗计划后还要审核计划以及安排复位,也就是治疗机器上的病人体位和肿瘤位置是否与定位CT和计划照射肿瘤位置一致,这还没有完!治疗前还会拿个“假人”放在治疗床上,先模拟一遍制定的放疗计划过程,包括检验病人体位和照射角度,全部验证通过后才会开始为患者治疗。   所以,患者感觉躺了几分钟,背后是以医生详实地治疗计划作为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放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展,目前的立体定向放疗也叫立体消融(SBRT)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打击,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紧紧包裹着肿瘤照射,即便是肿瘤随着呼吸有位移,放射线也会根据其运动轨迹来追踪照射,其精确度能够达到亚毫米级,正常的器官损伤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也将下降。   “立体定向放疗对体积小的肿瘤优势明显,通过高剂量的精准打击,可以减少照射次数,一般3-8次照射就能达到甚至超过常规放疗效果,对于一些早期的肿瘤可以实现肿瘤治愈。”李杰主任说。 哪些肿瘤需要考虑放疗?   很少有肿瘤通过一种治疗方法能彻底治愈,放疗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各有特点,同时使用时也不会互相冲突,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肿瘤类型、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   相对来说,放疗适合以局部侵犯和区域转移为主的肿瘤,一些肿瘤通过放疗就可以根治,比如鼻咽癌,放疗作为第一选择,80%的病人都能治愈或者得到长期控制;宫颈癌、前列腺癌目前也是以放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再比如早期喉癌,声带长肿瘤,如果做手术把声带切掉了,病人以后不能说话或者说话受影响,这种情况下选择放疗也能得到根治,而且越早放疗效果越好。   山西省肿瘤医院胸科一病区主任李杰(右一) 一些肿瘤需要放疗和其它治疗手段联合给病人最好的治疗,如最常见的食管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的放疗和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一些肿瘤通过放疗与其它治疗联合,可以保留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乳腺癌的保乳术后的放疗,骨肉瘤术前术后放疗避免病人被截肢等。   另外,有些人年龄比较大、合并有慢性病,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或是拒绝手术的可以通过放疗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早期肺癌患者也可以选择立体定向放疗。在我国首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就指出,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超过90%,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当,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提高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从单一到联合,别再拒绝放疗 李杰主任认为,肿瘤治疗的趋势是多学科诊疗,即外科、放疗、内科、化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专家共同制定肿瘤患者治疗方案,这其中一定会有放疗医生的意见,放疗的身份也将从“放疗能解决什么问题”,到走到前台,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和手术、药物治疗一起合力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事实上,在美国60%~70%的肿瘤患者都会接受放射治疗,而且根据患者病情会贯穿在不同治疗阶段,或是手术联合放疗,或是以放疗为主,或是放疗联合化疗等。   “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缩小肿瘤,使原本不能切除的病灶可以达到手术切除,同时降低肿瘤转移的概率,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手术后可以用放疗来杀灭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者肉眼看不到的残留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使用几次大剂量放疗照射部分肿瘤可以使没有照射的肿瘤缩小,免疫治疗中小剂量放疗,可使肿瘤周围组织的环境发生改变,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李杰主任说,放疗联合的多种治疗将是日后趋势,大家可不要轻易拒绝放疗,尤其是刚确诊肿瘤时不要病急乱投医,肿瘤不是一天长成的,治疗也不要盲目决断,应在全面检查,了解清楚所得肿瘤的性质、位置、进展程度等,多方考虑由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制定治疗计划,这期间一定要问问放疗医生的意见,因为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少不了放疗。

半夏
多个PD-1/PD-L1单抗被CSCO指南推荐!免疫治疗新格局来了

多个PD-1/PD-L1单抗被CSCO指南推荐!免疫治疗新格局来了

点击阅读:2022 CSCO指南更新大汇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新方式,并不是单纯指对机体免疫力提高,而是通过改善肿瘤周围免疫微环境,从而激活体内免疫细胞活性达到抗肿瘤目的。 本次指南大会上,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章必成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主要包括晚期结直肠癌、肾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复发性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皮肤癌及MSI-H/dMMR和TMB-H实体瘤的内容。 1 晚期结直肠癌 ▎更新要点: 将“ICIs(PD-1单抗)”改为“ICIs(PD-1/PD-L1单抗)”。 2 肾透明细胞癌 ▎更新要点: 新增“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1A类)”为肾透明细胞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新增“卡瑞利珠单抗+法米替尼(3类)”为肾透明细胞癌二线及以上治疗Ⅲ级推荐。 3 尿路上皮癌 ▎更新要点: 将“帕博利珠单抗”升级为尿路上皮癌一、二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 新增“特瑞普利单抗(1A类)”为尿路上皮癌二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 新增“纳武利尤单抗(1A类)”为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治疗I级推荐。 4 宫颈癌 ▎更新要点: 新增“PD-L1阳性者首选帕博利珠单抗+铂类/紫杉醇±贝伐珠单抗(1类)”为晚期宫颈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新增“纳武利尤单抗(限PD-L1表达阳性者)(2A类)”为晚期宫颈癌二线及以上治疗Ⅱ级推荐。 5 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 ▎更新要点: 新增“Dostarlimab(限dMMR/MSI-H患者)(2B类)”为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治疗Ⅲ级推荐。 6 皮肤黑色素瘤 ▎更新要点: 新增“帕博利珠单抗1年(2A类)”为ⅡB、ⅡC期皮肤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7 黏膜黑色素瘤   ▎更新要点:   新增“特瑞普利单抗(PD-L1阳性)”为I-Ⅲ期黏膜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8 复发/难治性恶性淋巴瘤 ▎更新要点: 新增“派安普利单抗(1A类)、赛帕利单抗(1A类)”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I级推荐。 新增“纳武利尤单抗+维布妥昔单抗(2B类)”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Ⅲ级推荐。 新增“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脂质体阿霉素(2B类)、纳武利尤单抗±维布妥昔单抗(2B类)”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治疗Ⅲ级推荐。 新增“纳武利尤单抗±维布妥昔单抗(2B类)”为PMBCL治疗的III级推荐; 新增“帕博利珠单抗(2B类)”为复发难治的蕈样真菌病和塞扎里综合症治疗Ⅲ级推荐。 9 皮肤癌(非黑色素瘤) ▎更新要点: 将“avelumab(2A类)、cemiplimab(2A类)”推荐级别进行下调。 10 MSI-H/dMMR和TMB-H实体瘤 ▎更新要点: 新增“帕博利珠单抗(1A类)”为MSI-H/dMMR结直肠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3A类)”为MSI-H/dMMR结直肠癌一线治疗Ⅲ级推荐。 新增“帕博利珠单抗(1A类)、恩沃利单抗(2A类)”为MSI-H/dMMR结直肠癌二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3A类)、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3A类)”为MSI-H/dMMR结直肠癌二线及以上治疗Ⅲ级推荐。 […]

半夏
【白茶有约】第8期 两针CR,没有副作用,幸运在咚咚

【白茶有约】第8期 两针CR,没有副作用,幸运在咚咚

  来自生命的力量,来自心灵的觉醒。 【白茶有约】——力量觉醒 interview 第8期            两针CR,没有副作用,幸运在咚咚 Impression 她 我们咚友口中的“完美姐”,像一名美少女战士一样,心想着穿得漂漂亮亮,约主持人一起出现在深圳街头——“美炸街”。曾经病卧塌中惊坐起,叫天不灵地不应的她,如今倘若出现在大街头,比任何人看起来都健康。她,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本次的嘉宾@周淘宝女士不仅仅是一位抗癌达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多年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如今大儿子在中国交通某学院毕业,女儿下半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博,小儿子在澳洲国立大学毕业,准备考研。她说:我坚持下来是源自于对三个孩子的那份爱和责任。我不想让他们看到人世间的病痛,让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同时也不想让们过早的失去这份母爱。  咚咚提醒: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于他人的治疗方案请理性看待,切勿盲目模仿。 我们聊一聊 嘉宾基础信息    Info 宫颈,腺鳞癌,手术,分期3C2,化疗,放疗,k药免疫治疗,复发后继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靶向治疗,CR后单K,营养,心态 Q 白茶:淘宝姐您好!据了解,您有一个外号叫周完美,可以给咚友们解释一下它的来由吗? 周淘宝:哈哈哈,大家都叫我周完美,是因为我的治疗效果好,术后9针K药复发,不曾想继续使用K药,联合白紫和贝伐,第一针肿标Ca125从167降到正常值范围内,第二针打完拍片就无瘤了。现在打了三十多次K药,目前为止没有副作用,保持了近两年。所有的血液指标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的原因吧。我喜欢这个称号,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也希望一直可以保持下去。 Q 白茶:您是我们咚友中两针CR的幸运女神,看您的日志记录中提到,您过去曾经躺在病榻,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可以说说您确诊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吗?? 周淘宝:往事不堪回首。我在2019年3月18的TCP和HPV检查全部正常。2019年5月月经提前一周。我以为50岁到了断经期去医院咨询怎么保养。例行妇检发现了肿块,马上进行活检,病理鳞癌。我当时急得几乎一周没有睡觉、吃饭。同时拍片发现已经淋巴转移了。分期3c2。 我连夜联系北京、上海的朋友。教授看了片子之后,根据指南只能放化疗,明确表示不能手术。我很固执,不进行放化疗。非要手术。直到2019年6月才联系好教授,6月17号才有医生愿意帮我做手术。 我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做了手术,全程做了八个小时才醒来,插了21天的尿管。做了全腹淋巴清扫,腿也肿了。术后病理变成腺鳞癌,也是让我更加一头雾水。 刚刚拔下尿管,就开始了第一次化疗。 我没有经验,跑到广州做化疗。医院床位紧张,两天时间,打完所有的药,又赶回到湖南娄底休息。化疗完副作用出来了。白细胞低,肝损严重,手脚发抖,舌头僵硬。一度我吃饭都是请人喂饭的。  之后我去湘雅附三住了一个月院,又开始第二次化疗。第二次化疗刚刚开始,我上吐下泻,又白细胞低,我要求停止。开始进入放疗。  因为疤痕体质,手术刀口上面长满了小泡。每天早上五点吃早餐,推着轮椅,打着太阳伞去排队,早上八点到九点时间段的放疗。记得很清楚,我看到一只流浪的狗都羡慕它,几乎每天泪洗脸。放疗一下机器,就要呕吐,还莫名想哭。当时瘦到百零几斤,天天拉肚子。做了12次,我又申请不放疗了。 2019年的9月11号。我开始打第一针k药单药。9月13号第一次离开轮椅走路。首治我是极不规范的,这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提醒大家,切记规范治疗。)  Q 白茶:您现在的状态给我们的感觉真的太棒了。您对自己这个转变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周淘宝:我感觉像是做了一场噩梦,现在是梦醒了。治疗的痛苦还是经常让我后怕。当然我现在是很高兴很开心的。每天睁开眼睛,就是莫名的高兴和一个人偷偷的傻笑。很珍惜当下的每一天,祈愿这段时间更长更长一些。 左图:2020年6月,复发后     右图:2022年过生日 Q 白茶:您觉得这个幸运里头,有哪些有帮助的因素呢? 周淘宝:能够康复到现在的状态,“幸运”是比较大的原因。当然还有来自于家人的鼓励和我自己的性格以及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幸运因素。治疗方案是我自己制定的。据我所知,在2019年,我算是术后较早就使用免疫治疗的。2020年4月,术后第9针K药,也就是第9个月复发。 准备半个月后第二天开始放疗,前一天医生谈话告诉我有肠痿风险很大。 由于我无法接受肠痿风险,加上疫情原因,我连夜收拾行李回我的五线城市开始化疗。那时在中肿拍片查出复发的教授和湖南肿瘤问诊的教授都建议更换pdL1加放疗。回到当地医院,我不更换K药,只加上白紫和化疗,医生也配合我的用药。   幸运来临之前我也是倍受煎熬。毕竟我只是一个只读过高中的中老年妇女,当地医院只有我一个人用K药,自己果断选择“一八”方案化疗(第一天白紫200加K药,第八天白紫200+五支贝伐单抗)。这样我又免去了放疗,又是两针无瘤,又没有换免疫药,我觉得就是幸运加上我的性格得到的。 营养我是我长期选择速愈速和快愈素。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选择的,质量比较好的产品吧,特别那个快愈素。我打八次贝伐联合K,三次大化,直到现在,没有副作用。我是从复发之后才开始使用的。        左图:2020年6月      右图:2021年6月 Q […]

半夏
世卫组织称HPV疫苗打一针就够了?

世卫组织称HPV疫苗打一针就够了?

近期,HPV疫苗圈又有了大新闻:单剂次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网友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已经接种了一剂疫苗,是不是后面的可以不用再接种了?” “我接种了一剂可是已经付了了三剂的钱,怎么办?” “历时半年费了老大劲才打完三针HPV疫苗,现在告诉我一针就可以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4日-7日召开的免疫战略专家组(SAGE)会议,会议中根据过去几年出现的证据,提出新的HPV疫苗接种建议。 建议指出: 9-14岁女孩接种一剂或两剂; 15-20岁年轻女性接种一剂或两剂; 21岁以上女性间隔6个月接种两剂。 01 那是不是意味着,HPV疫苗打一针就可以了? 结论是否定的。为什么? 第一,HPV疫苗的接种程序都是经过上市前长期的临床研究验证的,SAGE给出接种程序的建议是基于部分地区研究的结果,一剂次接种的有效性尚未在广泛人群中得到验证。单剂接种的长期有效性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来支撑。 第二,单剂次接种并未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官方许可,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HPV疫苗接种程序,是保证疫苗有效性的最好方式。 这里再明确两个疫苗保护效果的概念:个体保护效果和群体保护效果。个体保护效果是对接种者个人的保护,已经上市的疫苗在既往III期临床试验中测试的即为对个体的保护;而当人群中接种疫苗的人达到一定比例后,则可以形成群体保护效果。 SAGE的新建议追求的是群体保护效果,也就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接种到HPV疫苗,目的是为了提升HPV疫苗的覆盖率,解决疫苗可及性的问题。 02 为什么SAGE会提出此项建议? 2020年11月,WHO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在这项战略规划中,WHO概述了三个关键措施: 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接种; 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 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HPV疫苗全球覆盖率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疫苗认知不足、供货问题、疫苗接种成本等。SAGE本次的建议主要考虑到全球范围尤其是贫困地区的HPV疫苗普及问题,通过提升短期内HPV疫苗普及率来增加群体保护效果。 03 我国的接种程序是否会改变? 我国HPV疫苗接种刚刚开始,至今覆盖率不高。从中国国情角度来看,让中国女性了解接种HPV疫苗的必要性比担忧该接种几针更为重要。 国产HPV疫苗的上市,默沙东的四价、九价HPV疫苗的供应今年开始也会大幅增加,对于中国适龄女性来说,疫苗的可及性问题将逐步改善。 接种HPV疫苗是消除宫颈癌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们仍然按照国家药监局批准说明书里的接种方案,推荐三剂次的接种方案,国产二价疫苗对于9-14岁可选择接种二剂次的方案。    

半夏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编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发布。小编摘录了常见的癌症和遗传性肿瘤的预防筛查推荐、“居民降低癌症风险的七大建议”,和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为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阶段的防癌行动给予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推荐。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大肠癌 高危对象: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术后的人群;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家族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何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符合上述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每10年1次   肠镜,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符合上述6的“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者,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5年1次肠镜;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10年1次肠镜。 符合第7条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1)遗传咨询; (2)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 (3)从2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粪便隐血检测+问卷调查是主要的筛查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但价格较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戒烟,避免烟草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对象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in situ,LCIS)的患者;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筛查建议   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

半夏
《柳叶刀》子刊:放疗+乳房切除术后可立刻进行皮瓣重建;针对宫颈癌,首个国产PD-1+CTLA-4联合疗法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柳叶刀》子刊:放疗+乳房切除术后可立刻进行皮瓣重建;针对宫颈癌,首个国产PD-1+CTLA-4联合疗法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要点提示 1. Lancet Oncol:术前放疗+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进行皮瓣重建可行且安全 2. Blood:口服阿扎胞苷可延长AML缓解期患者的生存期,且与MRD状态无关 3. 新药:针对宫颈癌,首个国产PD-1+CTLA-4联合疗法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4. 新药:针对TNBC,国产TROP2-ADC获批开展Ⅲ期临床 01 Lancet Oncol:术前放疗+乳房切除术后即刻进行皮瓣重建可行且安全 在乳房切除术和自体游离皮瓣乳房重建前进行放疗可避免不良辐射对健康供体组织造成影响以及辅助放疗的延迟,然而目前仍缺乏相应证据。近日,Lancet Oncology上发表了PRADA研究数据,该研究旨在探讨在需要乳房切除术的乳腺癌患者中,在术前放疗后行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和深下腹上穿支(DIEP)皮瓣重建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术前放疗后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后立即进行DIEP皮瓣重建是可行且安全的。 研究发表截图 在这项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机的可行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年龄在18岁以上、实验室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需要乳房切除术和术后放疗且适合进行DIEP皮瓣重建的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3-4周开始放疗,并按需给予乳腺及区域淋巴结放疗。术前放疗结束后,计划进行2-6周的保留皮肤乳房切除术和DIEP皮瓣重建。主要终点是术后4周存在需要包扎的大于1cm的开放乳房创口的患者比例,在所有参与者中进行评估。 2016年1月25日至2017年12月11日期间,共入组33例患者。在术后4周,33例患者中有4例(12.1%,95% CI 3.4%–28.2%)的开放乳房创口大于1 cm。1例(3%)患者合并湿性脱屑(3级)。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无治疗相关死亡。 02 Blood:口服阿扎胞苷可延长AML缓解期患者的生存期,且与MRD状态无关 强化化疗缓解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若存在可测量残留病(MRD),则预示着早期复发和较低的生存率。延长MRD阴性时间或将MRD+转化为MRD−状态的缓解后维持治疗可延缓或防止复发,并提高总生存期(OS)。近日,Ⅲ期QUAZAR AML-001试验数据在Blood发表,研究显示,对于强化化疗后首次缓解的≥55岁且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与安慰剂相比,口服阿扎胞苷(AZA)显著延长了 OS 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尽管MRD的存在与否是OS和RFS的一个强预后指标,但与安慰剂相比,口服AZA维持治疗带来了额外的生存获益,与患者基线MRD状态无关。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人员对基线和每3个周期中第1天收集的系列样本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评估MRD(骨髓中≥0.1%的白血病细胞)。正如预期,基线MRD状态与OS和R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AZA显著改善了OS和RFS,且与基线MRD状态无关。与安慰剂相比,口服AZA治疗还将MRD阴性持续时间延长了6个月,并导致治疗期间从基线时的MRD +到MRD−的转化率更高:分别为37%和19%。在口服AZA组中,24%的MRD缓解者在治疗开始6个月后达到MRD阴性。 03 新药:针对宫颈癌,首个国产PD-1+CTLA-4联合疗法拟纳入突破性疗法 4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信达生物PD-1单抗信迪利单抗+CTLA-4单抗IBI310联用方案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经一线及以上含铂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晚期宫颈癌。 CDE官网截图 信迪利单抗是一款PD-1抑制剂,目前已在中国获批4项适应证,包括3项一线治疗适应证: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鳞状NSCLC、肝细胞癌和三线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且均已纳入医保;IBI310为伊匹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是一款重组全人源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克隆抗体。 04 新药:针对TNBC,国产TROP2-ADC获批开展Ⅲ期临床 4月7日,科伦药业宣布TROP2抗体偶联药物SKB264(TROP2-ADC)获批临床,治疗至少经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这项随机对照试验将作为支持上市申请的Ⅲ期临床试验。 SKB264为科伦博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ROP2抗体偶联药物(TROP2-ADC),于2020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默示许可,目前正在中美开展针对多个瘤种的Ⅱ期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 Paul T R Thiruchelvam, et al. Primary radiotherapy and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 reconstruction […]

半夏
出海!泽布替尼3项海外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有望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肿瘤情报

出海!泽布替尼3项海外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有望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后线治疗首迎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 JCO:MEK抑制剂Selumetinib加辅助RAI不能提高DTC患者CR率 新药:国产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新药:百济神州泽布替尼3项海外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 01 JCO: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后线治疗首迎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 目前还没有针对特异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阳性晚期宫颈癌(CA)的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因此,研究者探索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PD-L1阳性复发或转移(R/M)CA二线或后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者表示: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作为二线或后期治疗方案,对先前化疗失败的晚期CA患者有效且安全。 官网截图 至少一次全身化疗方案后进展或不能耐受化疗的PD-L1表达阳性的R/M CA患者符合II期试验的条件。患者在第1天接受一次200mg 信迪利单抗,在第1-14天每3周接受一次10mg 安罗替尼。主要终点是研究者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和疾病控制率。 在39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ORR为59.0%(95%CI 42.1%-74.4%);疾病控制率为94.9%(95%CI 82.7%-99.4%)。中位PFS为9.4个月(95%CI 8.0-14.6),尚未达到中位总生存率。此外,85.8%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33.3%)、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21.4%)和高血压(19.0%)。PIK3CA、PI3K-AKT信号或KMT2D改变的患者ORR较高,而STK11和/或JAK2改变的患者PFS显著缩短。 02 JCO:MEK抑制剂Selumetinib加辅助RAI不能提高DTC患者CR率 在放射性碘(RAI)难治性肿瘤中,Selumetinib可增加RAI亲和力。研究者探索了与单独使用RAI相比,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Selumetinib加辅助RAI是否能提高其完全缓解(CR)率。研究结果显示:在辅助性RAI中添加Selumetinib未能提高术后病理风险分层确定存在一线治疗失败高风险DTC患者的CR率,未来的策略应侧重于肿瘤基因型——定制药物选择和维持药物剂量,以优化RAI疗效。 官网截图 ASTRA(NCT01843062)是一项国际Ⅲ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DTC患者一线治疗失败高风险定义为原发肿瘤>4cm;分期为T4或N1a/N1b;伴甲状腺功能不全;≥ 1个转移性淋巴结≥1cm或≥5个淋巴结(任何大小)。入组患者以2: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每天两次口服75 mg Selumetinib或安慰剂,持续约5周(无分层)。 400名患者被纳入研究(2013年8月27日至2016年3月23日),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RAI治疗后18个月的CR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40% vs 38%;比值比1.07;95%CI 0.61-1.87;P=0.8205)。Selumetinib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炎(7%),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报告。 03 新药:国产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2月2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显示,葆元医药/信达生物在研的新一代ROS1/NTRK抑制剂AB-106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证为:携带ROS1融合基因且经ROS1-TKI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04 新药:百济神州泽布替尼3项海外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 2月22日,百济神州宣布,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海外递交的三项新适应证上市申请均已获得受理。其中,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受理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上市申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和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两项新适应证上市申请。   参考文献: [1]Alan L. Ho, Marek Dedecjus, Lori J. Wirth, R.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0 0:0Selumetinib Plus Adjuvant Radioactive Iodine […]

半夏
吴小华教授:贝伐珠单抗获批卵巢癌、宫颈癌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为中国患者带来新方案!

吴小华教授:贝伐珠单抗获批卵巢癌、宫颈癌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为中国患者带来新方案!

一文理清“最难治”妇瘤靶向治疗之路!     2021年11月19日,贝伐珠单抗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分别为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期或IV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O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CC)患者的治疗,为中国卵巢癌、宫颈癌患者带来了全新治疗选择。   因此,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针对贝伐珠单抗新适应证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为广大临床医生讲解个人学术见解。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谁来解决卵巢癌和宫颈癌的生存难题? 卵巢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常见的两大恶性肿瘤,卵巢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宫颈癌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约6万人,死亡约4万人;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人,死亡约6万人[1]。而且,因卵巢癌起病隐匿,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约15%的早期以及58%的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发生复发。   吴小华教授谈道:“卵巢癌死亡率高的背后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一是卵巢癌确诊时大多已经是晚期,二是卵巢癌复发率极高,2-3年内会有80%的患者复发。不管是手术、化疗还是新型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目前的治疗仍然不令人满意。   宫颈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大癌种,在全球宫颈癌发病趋势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依然在增长。如何遏制卵巢癌和宫颈癌的转移复发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治疗难题。” 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贝伐珠单抗带来切实获益 在贝伐珠单抗新适应证获批之前,贝伐珠单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在卵巢癌领域,已有多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在一线及维持治疗条件下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可以提高铂敏感或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PFS,因此得到了包括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CGCS)指南在内的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卵巢癌的一线、维持及复发治疗。并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4年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铂耐药复发性上皮卵巢癌,2016年批准其用于治疗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2018年批准其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   同样,在宫颈癌领域,化疗+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方案能够延长总生存期(OS),是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的宫颈癌的初始治疗的选择,并且是多个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2014年美国FDA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   吴小华教授表示:”贝伐珠单抗两项适应证获批对于我们国家的妇瘤患者来说是利好消息,贝伐珠单抗在晚期卵巢癌、宫颈癌的应用中积累了许多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在国内外各大指南都已经是规范化治疗手段的推荐。“随着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相信会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在临床中应用贝伐珠单抗的信心,进一步推进贝伐珠单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从而使更多妇瘤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延长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免临床路径申请,精准补齐临床需求 通常情况下,国外原研药品在国内获批新适应证需要中国人群数据支持,但对于临床需求迫切、较现有治疗手段有明显提高疗效或安全性等优势的药品,如果已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品用于中国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且未见明显种族影响,经过多维度考虑后,可以在国内免临床批准新适应证。   贝伐珠单抗的卵巢癌新适应证主要依据是GOG-0218研究,GOG-0218研究在减瘤术后的Ⅲ期或Ⅳ期卵巢癌患者中对比了贝伐珠单抗同步化疗或同步化疗+维持治疗和单纯化疗,公布的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或联合并用于化疗后维持治疗对比单用化疗可以降低28.3%的疾病进展风险(P<0.001,HR=0.717)[2],并能够延长部分高危亚组的OS[3]。吴小华教授表示:“在铂敏感、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后线治疗中,贝伐珠单抗同样有一席之地。”   宫颈癌新适应证的获批则是基于GOG240研究,GOG240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在传统联合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能否使转移、复发和持续性宫颈癌患者获益。该研究将452例转移、复发和持续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患者分别采用紫杉醇/顺铂和托泊替康/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另外2组患者则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与联合化疗患者相比,加用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位OS时间延长3.7个月(17.0个月 vs 13.3个月,HR=0.71),中位PFS时间延长2.3个月(8.2个月 vs 5.9个月,HR=0.67)[4]。   其中宫颈癌是完全免临床获批,卵巢癌则需要后续补充中国人群数据,体现了我国对贝伐珠单抗非常迫切的临床需求以及监管部门对贝伐珠单抗药品价值的认可。吴小华教授谈道:“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再加上目前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都奠定了贝伐珠单抗在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以及宫颈癌治疗当中的地位。NMPA批准贝伐珠单抗进入中国妇瘤市场,使得中国患者从中获益,可谓是‘大势所趋’。” PARP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创造更广、更深获益 合成致死是指当两个非致死性突变基因单独发生时不会导致细胞死亡,而同时发生时可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合成致死是目前抗肿瘤药物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之一,PARP抑制剂是首款根据合成致死原理研发的抗癌药,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的患者或能够从中获益。   卵巢癌患者一线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束后,采用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提高肿瘤缓解率,延长PFS以及部分高危亚组的OS;SOLO-1研究则显示,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含铂化疗后,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采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PFS明显获益。   PAOLA-1研究则进一步扩大了获益人群,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贝伐珠单抗相比,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卵巢癌能够显著改善生存;尤其对于HRD显示阳性患者,无论是否存在BRCA突变,均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而且,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该联合方案已获得国内外多个指南的推荐,《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建议,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仅限于BRCA突变的患者;而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适用范围更大,可用于存在BRCA突变或HRD的患者。   PARP抑制剂的出现为卵巢癌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ARP抑制剂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ARP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好搭档”,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最后,吴小华教授谈道:“我希望在未来中国临床妇瘤医生能够充分认识贝伐珠单抗新获批适应证的临床价值,将其应用于临床当中,为更多患者带去获益。我也希望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贝伐珠单抗的适应证能够进一步扩宽,同时从药物经济学上看,我也希望这两项新适应证能够尽快纳入国家医保,从而保障三方获益。” 专家简介   吴小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妇瘤科主任 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半夏
每年威胁10万以上中国人的疾病,需要依靠什么来消除?

每年威胁10万以上中国人的疾病,需要依靠什么来消除?

“消除宫颈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每10万例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低于4例。为了达到这个指标,我们需要通过三个关键措施,即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做到“90-70-90”的防控目标[1]: 90%的15岁以下女孩接种HPV疫苗; 70%的35~45岁女性做到高质量宫颈癌筛查; 90%确诊宫颈癌前病变(CIN3+)女性得到治疗。 距离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宫颈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不可小觑。2018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0.6万例,死亡病例近4.8万例[2]。而且在15~44岁中国女性中,宫颈癌是排名第2位的恶性肿瘤[3]。因此,要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 然而,这个目标是可实现的。因为宫颈癌在所有癌症中是唯一病因明确、可早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 HPV与宫颈癌 ? 感染HPV一定患宫颈癌吗?     不是。HPV感染极为常见,高达80%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感染过HPV,但大多数人可通过自身免疫消灭病毒。HPV病毒有200多种分型,只有高危型与恶性肿瘤相关,HPV16/18是最主要的致癌亚型,约70%的宫颈癌病例与其相关。 ? 得了宫颈癌一定与HPV感染有关吗?     几乎是,超过95%的宫颈癌患者患病与HPV持续感染有关。但是,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到癌症浸润是个漫长的过程,或长达20年。 宫颈癌的治疗现状 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筛查和预防性疫苗接种不断普及,其发病率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仍然有75%的宫颈癌患者在初治治疗后2年内复发[4]。 一项研究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IB~IIA期宫颈癌复发率为11~22%,IIB~IVA期为28~64%。 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容易对一线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手术和放疗相关并发症会较多,治疗效果并不好,也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HPV疫苗——消除宫颈癌的必经之路 曾经致死率高达30%的天花病毒,在古代被认为是死神的代名词;即使死里逃生的患者也会留下全身疤痕。 随着18世纪“牛痘苗”的发明,天花疫苗的诞生和推广,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目前,天花病毒也已经消失在自然界中。 而宫颈癌被认为会成为下一个“天花”。当然,消除这种疾病也必须借鉴天花的成功经验——疫苗。 目前,共有3种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分别针对不同HPV亚型设计,对接种人群的年龄要求也各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二价 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18,可以预防与这两个HPV亚型相关的70%左右宫颈癌的发生。 在未感染HPV的女性中,二价疫苗对CIN II(宫颈癌前病变)及更严重病变的保护效力约为93%[5]。 接种对象:9~45岁女性 四价 四价疫苗可预防HPV6/11/16/18的感染,针对HPV16/18相关的约70%的宫颈癌和低危型 HPV6/11引起的90%的生殖器疣。 四价疫苗对年轻女性的CINII/ III保护效力为100%[6]。 接种对象:20~45岁女性 九价 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种新HPV亚型,包括HPV31/33/45/52/58,可以预防宫颈癌、外阴癌、肛门癌及阴道癌等癌症和生殖器疣等疾病,其额外增加的亚型将宫颈 癌的保护效力从大约70%增加到90%[7]。 接种对象:16~26岁女性 我国HPV疫苗接种情况 在HPV疫苗向大众推广的几年里,因教育普及程度地、疫苗资源短缺、疫苗自费价格较高等限制,我国9~45岁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率不足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疫苗资源和自费价格正在进行改善,能够获得HPV疫苗的接种点也逐渐增加。建议正在等待HPV疫苗的人了解更多HPV相关知识,不要一味盲目地追求“高价”疫苗。大家在等待疫苗的同时,也要做好宫颈癌的筛查! 参考文献 [1] WHO. Global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s a […]

半夏
官宣!适龄儿童注射HPV疫苗补助600元!这个抢手的「网红」疫苗,将帮助人类彻底灭绝宫颈癌!

官宣!适龄儿童注射HPV疫苗补助600元!这个抢手的「网红」疫苗,将帮助人类彻底灭绝宫颈癌!

11月15日,成都市卫建委联合市教育局和财政局,正式下发了《成都市宫颈癌综合防控HPV疫苗接种实施方案》,从2021年起启动全市在校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工作。除成都以外,厦门、济南、鄂尔多斯、广东等多省市也已经开始HPV疫苗的接种工作。 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一种疫苗,它的效果究竟如何呢?2008年9月1日,英国开始为适龄女生普遍接种二价HPV疫苗。十多年后的今天,盖伊癌症中心的Peter Sasieni等人对这一免疫接种计划的效果进行了分析[1]。 对比历史数据,Sasieni等人发现,适龄接种HPV疫苗的女生中,宫颈癌的发生率降低了87%,宫颈癌的癌前病变——3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的发生率降低了97%。宫颈癌几乎在英国199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女性中绝迹。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全球每年大约有2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2]。中国一年大约有10万人患上宫颈癌,3万人因宫颈癌死亡[2]。 宫颈癌这种疾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高度相关,99%以上的宫颈癌中都发现了HPV病毒的感染。HPV病毒有致癌型和非致癌型,它们都通过性行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感染后通常没什么症状,病毒也会逐步被免疫系统清除,但并不能形成持久的免疫力,患者以后还会再感染HPV病毒。 在致癌型HPV的持续感染下,患者的宫颈上皮会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从1级逐步发展到3级,最终发展成宫颈癌,这一过程可能要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4]。而接种HPV疫苗,就可以从头斩断宫颈癌的发展过程。 为了防治宫颈癌,英国从2008年9月起开始为12~13岁的适龄女生普遍接种二价HPV疫苗,并从10月起开始为14~18岁的女生补种。 根据这一疫苗接种计划,Sasieni等人从国家癌症登记处获取了英国宫颈癌数据,并按出生时间不同分成了7个队列,分析了她们在20岁~30岁间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癌发病率和CIN3发病率。 7个队列中,前4个都因为出生较早,没有接种过HPV疫苗,但她们开始宫颈癌筛查的时间有所不同。而队列5、队列6和队列7分别对映了在16~18岁、14~16岁和12~13岁接种HPV疫苗的人群。 数据显示,HPV疫苗显著降低了宫颈癌和CIN3的发生率,而且接种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相比没接种过HPV疫苗的人群,在12~13岁、14~16岁和16~18岁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宫颈癌发生率分别降低了87%、62%和34%,CIN3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97%、75%和39%。 队列4、5、6、7(分别对映未接种、16~18岁接种、14~16岁接种和12~13岁接种)的宫颈癌和CIN3发病率。24.5岁左右的发病率陡增主要是因为宫颈癌筛查在这一年龄开始 尤其是1995年9月1日后出生,12~13岁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宫颈癌和CIN3的发病率降幅分别达到87%和97%,可以说宫颈癌几乎在这一人群中绝迹。当然,这些人目前还没有到宫颈癌的高发年龄段,届时的差距可能会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Falcaro M,Castañon A, Ndlela B, et al. The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HPV vaccinationprogramme in England, UK, on cervical cancer and grade 3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incidence: a register-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 The Lancet, 2021. [2].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World Health […]

小D
早打HPV疫苗,减少87%宫颈癌!《柳叶刀》研究交出成绩单!

早打HPV疫苗,减少87%宫颈癌!《柳叶刀》研究交出成绩单!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筛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宫颈癌预防的重要手段,得益于此,宫颈癌的发病率已经缓慢稳步下降,其中年轻女性获益尤为明显。   不过,尽管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提示,HPV疫苗能够预防普通人群不同HPV亚型感染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但HPV疫苗对于宫颈癌发生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相对缺乏实际的直接证据。这是因为,癌症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更长期的数据积累来说明问题。   2021年11月3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重磅刊登了来自英国全国层面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数据。该研究基于英国“12-13岁”、“14-16岁”、“16-18岁”3个不同年龄队列女孩的数据,证实了接种HPV疫苗可减少多达87%的宫颈癌以及多达97%的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在1995年9月1日之后出生的女性中,HPV接种已经几乎消除当地女性的宫颈癌!   论文指出,“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HPV疫苗在宫颈癌预防中的直接作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截图来源:The Lancet   HPV是导致宫颈癌、生殖器疣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接种HPV疫苗为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手段。2006年,HPV疫苗首次被批准用于9-26岁女性用以预防HPV感染以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2020年11月,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策略》,到2030年目标实现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的接种,从而大幅度预防宫颈癌以及其他HPV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   截至目前,学界极少有接种HPV疫苗对浸润性宫颈癌发病率实际影响的研究报告发表。若能够证实HPV疫苗对宫颈癌的直接预防作用,将有效提高广大人群对于HPV疫苗接种的接受度以及疫苗接种推广的效率。   英国自2008年启动HPV疫苗接种计划,考虑到在HPV病毒暴露前(如性行为开始前)进行HPV疫苗接种可能最为有效,因此对年龄为12-13岁女童即实施HPV二价疫苗的常规接种。   当前这项观察性研究采用了英国人群癌症登记数据,通过建模控制混杂因素和偏倚,对接种二价疫苗的3个年龄队列(接种时分别为12-13岁、14-16岁以及16-18岁)女孩以及英国启动HPV疫苗接种计划前女性(4个队列组)的发病率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期间(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共有27946例患者被确诊为宫颈癌,318058例患者被确诊为CIN3。在“12-13岁”、“14-16岁”、“16-18岁”三个疫苗接种队列中,研究随访时间共长达1370万-年。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队列疫苗接种率不同,“12-13岁”队列组完成HPV疫苗3针接种的比例为84.9%;“14-16岁”队列组为73.2%;“16-18岁”队列组则为44.8%,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HPV暴露史的人群宫颈癌的相对发病风险不断升高。   值得关注的是,在“12-13岁”、“14-16岁”、“16-18岁”三个疫苗接种队列中,宫颈癌和CIN3病变的发生率均发生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对于12-13岁就完成接种的女孩,下降的幅度尤为明显。具体而言,16-18岁接种HPV疫苗的女孩,宫颈癌的发病率相对降低34%,CIN3发生率相对降低39%;14-16岁接种,宫颈癌风险相对降低62%,CIN3风险相对降低39%;12-13岁接种,宫颈癌风险相对降低87%,CIN3风险更是相对降低97%!   ▲不同队列发病风险差异:Model 1、Model 2、Model 3分别为基于不同混杂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文报告内容为Model 3分析结果,可简单直观反映差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总体而言,HPV疫苗接种计划显著减少年轻女性宫颈癌以及CIN3发病率。据此估计,截至2019年6月,在全英国女性中开展的HPV疫苗接种计划减少了448例宫颈癌新增病例以及17235例CIN3新增病例。 考虑到高危HPV感染发展至浸润性癌症需经历漫长疾病进程,这阻碍了疫苗有效性的早期评估,因此替代标志物如HPV感染率、宫颈细胞学结果异常、CIN发生率等也已经成为了评估疫苗保护效果的有力工具。   2018年发表的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对26项(其中18项研究涉及二价HPV疫苗)疫苗接种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了总结回顾。结果显示,试验入组时为高危型HPV阴性的年轻女性(≤26岁),通过接种疫苗使宫颈癌前病变(包括CIN和CGIN)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此同时,无论入组时HPV状态如何,HPV疫苗接种者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均发生显著下降。当前这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的观察性结果进一步充分证实HPV疫苗接种计划使宫颈癌的发生率相对减少,提供了疫苗有效性的坚实证据。   《柳叶刀》同期发表评论指出,免疫接种计划的实际效果取决于疫苗的数量以及疫苗的接种率。即使在英国这样全面实施HPV疫苗免疫计划的国家,HPV疫苗接种率也还没有达到WHO设定的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的接种”。   结合当前这项研究的结果,我们未来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众健康教育,鼓励有机会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在任何年龄接种疫苗,从而确保疫苗接种计划进一步使年轻一代受益。   参考资料 [1] MilenaFalcaro, et al.,(2021). The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HPV vaccination programmein England, UK, on […]

半夏
一线肺癌疾病控制率达100%,KRAS/PD-1组合Ⅰb期结果出炉|肿瘤情报

一线肺癌疾病控制率达100%,KRAS/PD-1组合Ⅰb期结果出炉|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NEJM: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 JCO:氟嘧啶和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早发性结直肠癌3个月和6个月的依从性、毒性和疗效 前沿:KRAS/PD-1组合一线治疗肺癌Ⅰb期研究DCR达100% 新药:国内首家ROR1抗体偶联药物申报 01 NEJM: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 帕博利珠单抗对化疗期间进展的PD-L1阳性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宫颈癌有效。日前,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在伴有或不伴有贝伐珠单抗的化疗方案中加入帕博利珠单抗的相对益处。 研究发表截图 在这项双盲Ⅲ期研究中,研究人员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患有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患者,每3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 mg)或安慰剂治疗,最多35个周期铂类药物化疗。该研究的双重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在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为1分或更高的患者、意向治疗人群和PD-L1 CPS≥10分的患者中依次进行。所有结果均来自方案指定的第一次中期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548名PD-L1 CPS为1分或更高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为10.4个月,安慰剂组为8.2个月(HR=为0.62;95%CI:0.50-0.77;P<0.001)。在意向治疗人群的617名患者中,PFS分别为10.4个月和8.2个月(HR=0.65;95%CI:0.53-0.79;P<0.001)。 在317名PD-L1 CPS为≥10分的患者中,PFS分别为10.4个月和8.1个月(HR=0.58;95%CI:0.44-0.77;P<0.001)。帕博利珠单抗组24个月时的OS率为53.0%,安慰剂组为41.7%(HR=0.64;95%CI:0.50-0.81;P<0.001)。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最常见的3至5级不良事件为贫血(30.3%vs 26.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2.4%vs 9.7%)。 由此可见,在同时接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PFS和OS显著长于安慰剂组。 02 JCO:氟嘧啶和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早发性结直肠癌3个月和6个月的依从性、毒性和疗效 早发性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正持续升高。在预期寿命长于晚发性结直肠癌的人群中,制定最佳辅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和预期结果。日前,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两者治疗的依从性、毒性和疗效。 研究发表截图 该项研究对比了II期或III期早发性结直肠癌和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治疗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了减少因年龄或合并症的非癌症相关死亡导致的混杂因素,将复发时间(3年复发率)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5年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纳入考虑。 研究结果显示,在16349位患者中,有1564位(9.6%)是早发性结直肠癌。与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相比,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有更好的体能状态(86%vs 80%,p<0.01)、相似的T分期、更高的N2疾病率(24%vs 22%,p<0.01),且更可能完成预定的治疗计划(83.2%vs 78.2%,p<0.01),还可以接受更高的治疗剂量,特别是6个月治疗方案。 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更常发生胃肠道毒性;晚发性患者更常发生血液学毒性。与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相比,早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症特异性预后明显更差,特别是高危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低(54%vs 65%,95%CI:1.14-1.55,p<0.001),5年癌症特异性死亡率更高(24%vs 20%,95%CI:1.00-1.47,p<0.06)。在该亚组中,3个月或6个月治疗之间的预后无差异,PFS率相似(57% vs 56%,HR=0.97,95%CI:0.73-1.29,p=0.85)。 该研究表明,年轻是高风险Ⅲ期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与极高的复发率相关,即便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能耐受更高强度的治疗。 03 前沿:KRAS/PD-1组合一线治疗肺癌Ⅰb期研究DCR达100% 近日,Mirati公布了KRAS G12C抑制剂Adagrasib(MRTX849)与默沙东K药(帕博利珠单抗)联用,一线治疗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Ib期临床试验(KRYSTAL-1)数据。7位接受评估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100%,肿瘤缩小幅度为37%-92%。 MRTX849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有效口服小分子KRAS G12C抑制剂,通过优化可以维持长久的靶向抑制,这一特性对于治疗每24–48小时再生一次的KRAS G12C突变癌症非常重要。早期研究表明,该药半衰期长,组织分布广泛,耐受性好,在NSCLC、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其他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中显示出单药疗效。 KRYSTAL-1部分研究结果显示,MRTX849联合帕博利珠单抗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4/5级不良事件或治疗相关停药。7名可评估的患者的DCR为100%,肿瘤缩小幅度达37%-92%。其中4名患者观察到部分缓解(PR),还有一名患者肿瘤缩小49%,在未确认PR之前接受手术切除肿瘤。中位随访时间为9.9个月时,7名患者中有5名仍在接受治疗,治疗时间已经有8-11个月。 04 新药:国内首家ROR1抗体偶联药物申报 11月10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默沙东靶向ROR1(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的抗体偶联药物(ADC)Zilovertamab vedotin(MK-2140)临床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这是国内首款申报临床的ROR1 ADC。 CDE官网截图 ROR1是一种跨膜受体,在发育过程中表达受到严格控制。它存在于多种肿瘤类型中,但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中。ROR1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呈阳性,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鉴于其独特的表达模式,ROR1成为了肿瘤特异性治疗靶标。 MK-2140是一款靶向ROR1的ADC。由靶向ROR1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mAb),linker以及毒性载荷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三部分构成。 […]

半夏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一周药闻|肿瘤药讯新鲜速递

读者朋友们,又是一周的肿瘤新闻时间!这周肿瘤资讯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首先来看乳腺癌方面,其首个CDK4/6抑制剂阿贝西利联合内分泌获批上市;一线宫颈癌也迎来新的免疫联合方案……速来和小编一起围观吧! 1 NMPA受理FcγRIIB单抗BI-1206临床申报 2021年10月8日,NMPA受理凯信远达(CASI Pharmaceuticals)从BioInvent International AB引进的FcγRIIB单抗BI-1206临床申报。 BI-1206通过阻断FcγRIIB (CD32B)蛋白有望能恢复并提高利妥昔单抗或其它CD20单抗在治疗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的活性。2019年1月,该药被FDA授予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资格。 2 NMPA批准ALK-1单抗GT90001C临床试验,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2021年10月9日,CDE官网显示,开拓药业的ALK-1单抗GT90001C获批临床,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用于未经系统性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RLY-4008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不可逆的、口服的FGFR2小分子抑制剂,目前在一项正在进行的剂量递增的首次人试验中进行评估,该试验在FGFR2改变肿瘤患者中进行,无论之前是否接受过FGFR抑制剂治疗。该研究旨在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和推荐的II期剂量,并评估初始安全性和耐受性。 截止到2021年9月9日,纳入的49例患者中有48例原发性FGFR2改变,其中大多数为FGFR2融合胆管癌。大多数患者既往接受过包括泛FGFR抑制剂在内的多种治疗,疾病负担高,一些患者基线时ctDNA检测到FGFR2耐药突变。患者接受不同的每日1次(QD)或每日2次(BID)剂量,范围从20mg/d至70mg/d和20 mg/d至100 mg/d。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QD剂量中,只有16%的患者(均为1级或2级)经历了高磷血症,这一不良反应在其他研究中已被证明限制了泛FGFR抑制剂的剂量强度。这些数据表明,在检测的剂量水平上,RLY-4008几乎或没有FGFR1抑制。此外,在RLY-4008治疗组中,几乎或没有观察到腹泻,这表明迄今为止,在不同剂量水平的治疗患者中,FGFR4抑制作用很小或没有。总之,中期数据表明RLY-4008在人类中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FGFR2抑制剂。迄今为止,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QD剂量探索正在进行中,以确定推荐的2期剂量(RP2D)。 RLY-4008在未接受过FGFR抑制剂治疗的胆管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活性,6名患者中3名患者获得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6%至83%。在70%的获得性耐药突变(N=10)患者中,显示出肿瘤缩小和循环肿瘤DNA (ctDNA)完全清除,这表明RLY-4008有望治疗或预防获得性耐药。在FGFR2融合阳性的胆管癌以外观察到早期活性迹象:8例可评估的FGFR激活突变患者中有6例肿瘤减少(1例确诊PR,1例未确诊PR,4例SD);3例FGFR扩增患者中有3例肿瘤减少(均为SD)。 3 FDA授予Alpha DaRT 突破性设备指定,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2021年10月10日,Alpha Tau Medical公司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α射线癌症疗法Alpha DaRT(扩散性α射线疗法)突破性设备称号,用于治疗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 4 NMPA将环磷酰胺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治疗多个癌肿 2021年10 月 13 日,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显示,恒瑞医药环磷酰胺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包括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等多个瘤种。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临床上常用的细胞毒药物之一,其抗癌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且能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5 NMPA批准EGFR/HER3双抗两项临床试验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显示,百利药业申报的1类新药SI-B001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获得两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1)联合FOLFOX/FOLFIRI或伊立替康或氟尿嘧啶治疗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RAS野生型BRAF野生型MSS/pMMR结直肠癌;2)联合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治疗有EGFR突变的对第三代EGFR TKI不敏感或对第三代EGFR TKI敏感但治疗后耐药或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6 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化疗±贝伐单抗,一线治疗宫颈癌 2021年10月13日,FDA 已批准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 与化疗联合,无论是否联合贝伐单抗 (Avastin),还是其肿瘤 PD-L1 联合阳性评分 (CPS) 为 1 或更高的表达,用于治疗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早在2018 年 6 月,FDA […]

半夏
妇瘤--面面观及数据卡

妇瘤–面面观及数据卡

 1   宫颈癌–面面观及数据卡   晚期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单药治疗已被FDA 批准用于二线PD-L1 阳性患者;初步的联合治疗疗效数据良好,二线双免方案将OS 由贝伐珠单抗单药的7.3 个月提升至25 个月。尽管一线治疗数据未成熟,但可预期OS 将大大超过目前标准治疗。 我国宫颈癌患病人数多,亟需临床研究填补我国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数据空白。    2   卵巢癌–面面观及数据卡 治疗 ◆ 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为主 。 ◆ 上皮性卵巢癌占所有卵巢癌病理类型的 90% 以上,下述卵巢癌均指上皮性卵巢癌。 ◆ PD-1/PD-L1 抑制剂在国内外尚未获批卵巢癌适应症,初步数据显示疗效有限。 ◆ 截止 2021 年 1 月,已发表的 PD-(L)1 抑制剂临床研究中入组铂耐药复发患者居多,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疗效较好。    

半夏
未来50年,哪些癌“横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这几种癌增多明显,3点防控非常重要

未来50年,哪些癌“横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这几种癌增多明显,3点防控非常重要

未来50年,哪些癌易高发?   今年7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未来50年的全球癌症负担,进行了预测:   如无其他有效措施来遏制癌症,到2070年,全球每年将新增3400万癌症病例,相比2020年数据翻一倍。   这项预测于2021年7月发表在《自然》旗下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 通过推测6种癌症2018年至2070年发病率的演变发现,预计增幅最大的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其次是肺癌和前列腺癌,紧随其后就是胃癌和宫颈癌。   结直肠癌:从每年新发180万例增加到每年470万例 乳腺癌:从每年新发210万例增加到每年440万例 肺癌:从每年新发210万例增加到380万例 前列腺癌:从每年新发130万增加到290万例 胃癌:从每年新发100万增加到130万例 宫颈癌:从每年新发57万增加到63万例 面对不断高发的癌症,我们该怎么预防?   这3点非常重要! 1、戒烟戒酒:烟酒与14种以上癌症有关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就提到,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而其中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与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有密切联系。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二手烟和三手烟中同样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三手烟中,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中,因父亲吸烟,孩子查出肺癌的新闻确有存在。 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同样饮酒对健康也没任何好处! 2021年7月,《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有74万例新发癌症可归因于饮酒。同时研究证明了与酒精有因果关系的癌症,包括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咽、喉和食管)癌症以及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以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以外的所有癌症。这些癌的发生与酒精有很大关系。 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戒烟戒酒了! 2、控制体重:肥胖至少与13种以上癌症有关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至少13种癌的发病风险,包括:   食道腺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肝癌、胃癌、胆囊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脑膜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尤其是胖在肚子(比如苹果型身材),健康风险更大! 2021年1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C医学》 杂志上,刊登了研究了350万人的研究后发现:“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风险更高,而且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 由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正常男性腰围≥85厘米,正常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如果发现自己超标了,建议这样调整: (1)运动不能少 工作忙碌,也要学会用小时间换大健康。哪怕是快步走,每天走上半个小时,积少成多,也能很好地来预防肥胖。或者平时不坐电梯爬楼梯,少坐一会儿车多走一会路等。 像慢跑、游泳、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都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也要注意增加一些抗阻增肌运动,肌肉多了,才能更好的燃脂。 (2)不良饮食习惯要改正 想要改善腹型肥胖,饮食改变非常重要,比如喝酒、糖饮料就免了吧,烧烤、油炸要少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师杨蕊萍2020年在其医院公众号上建议,饮食原则为:低能量、低脂、适量蛋白饮食,应限制热量摄入、长期平衡膳食。推荐“地中海式饮食”方式。 ● “地中海式饮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 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地中海式饮食是以自然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包括橄榄油、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加上适量的大蒜,再辅以独特调料的烹饪方式,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方式。 (3)别再熬夜 熬夜不止会让人长胖,还会增加癌风险!缺乏睡眠会影响我们正常代谢和身体修复,减低我们的抗病力,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个小时比较合适。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