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直肠癌

直肠癌

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去世,结束长达9年的抗癌之路

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去世,结束长达9年的抗癌之路

4月2日晚,坂本龙一事务所发布声明,证实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已于3月28日在日本东京都内的医院离世,结束了他长达9年的抗癌之路,享年71岁。 青年时代的坂本龙一凭借《末代皇帝》电影配乐拿下了奥斯卡金像奖,成为世界级音乐大师。同时,他也因为在这部中国历史题材电影中出演角色,而走进国民大众视野。 人到暮年,坂本龙一不幸罹患癌症,但仍旧将心血投入音乐,带着孩童般的纯真,发誓要做出“100年后,人们还会听的音乐”。 2014年7月,坂本龙一患上咽喉癌,在此后的六年里病情有所缓解,并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2021年1月,又被确诊为直肠癌,顺利完成手术,接受治疗,并在微博发文:“我将与癌共生”。 2022年6月,坂本龙一在《新潮》杂志发表连载文章《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讲诉自己“与癌共生”的经历,以及自己对生命和死亡不断变化的态度与看法。同时提到,他的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转移到肺部,并于去年10月、12月接受切除手术。 2023年3月28日在日本东京都内的医院离世,结束了他长达9年的抗癌之路,享年71岁。 如果我们活的足够久 最终都将患上癌症 国际知名记者、科普作家乔治·约翰逊 在他的著作《细胞叛变记》说 “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 使癌症正逐渐追上我们” 为什么? 科学家认为:癌症的发生机制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免疫逃逸,但两者的实现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细胞变成真正的癌细胞,平均为20年以上。正因为此,人活得时间越长,整体患癌的风险越大。 当前全世界1/6的死亡是癌症造成的。根据WHO发布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在未来的20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数可能会增加60%。癌症的发现时期,决定着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后续的金钱投入。如果幸运的在早期发现,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愈,此时往往金钱投入也最小,患者的生活质量最高。 但癌症发展隐匿,有多少幸运儿可以在早期发现呢? 我国主要的五大癌症(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52.8%的患者首次确诊已处于晚期阶段(III-IV期),早期(I期)比例平均只有不到20%。 五种癌症男女性别首诊分期情况 (2016-2017) 图: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21)00157-2/fulltext 不同期别的肿瘤,预后差异巨大。以美国2009-2015年不同肿瘤分期的5年生存率数据来看(下图), 大部分癌症在Distant(即出现远处转移,以III-IV期为主)时期的5年生存率在40%以下。像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这几种难治的肿瘤,晚期的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10%。 美国不同癌症分期五年生存率情况 (2009-2015) 图源:美国癌症协会(ACS), 国元证券研究所 注:根据癌症扩散位置可以分为Local (局部),Regional (区域) 和Distant (远发) 因此,在早期发现,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肿瘤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患者的生活质量最高。 占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80%的 10大癌症筛查 图源:cellplus 对抗癌症 早期的筛查和监测十分重要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癌症 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作者:医世象 夏雨

玉米
为什么结直肠癌发现即晚期?出现“三多、两痛”要警惕

为什么结直肠癌发现即晚期?出现“三多、两痛”要警惕

本文专家: 李进 同济大学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结直肠癌是困扰我国患者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五,每年新发病例约55万①,且患者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出现“三多、两痛”症状要警惕 据《内科学年鉴2022》(Ann Transl Med 2022)最新数据,我国76.9%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就已处于中晚期②。“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比如消化不良、腹部不适感、大便潜血阳性等,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掉。因此,做好肠癌早筛非常重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提示道,出现“三多、两痛”的症状要警惕: “三多”症状: 1. 排便次数的异常增加:大便异常频繁,且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者是大便发生了细条状、扁条状等改变等; 2. 放屁次数异常增多:如果最近放屁异常频繁,并且伴随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了; 3. 便血次数突然增多:肠癌和痔疮导致的鲜红血液不同,肠癌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侧带血为主,而且还会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 “两痛”症状: 4. 腹部疼痛:如果肿瘤引发肠道梗阻,就会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疼痛部位往往在中下腹,腹痛会越来越明显,从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 5. 肛门处疼痛:如果肿瘤的位置靠近肠道末端,会导致肛门有坠胀、疼痛的感觉,同时还会伴随大便习惯改变,异常消瘦等症状。 “现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比如粪便基因检测、大便隐血试验等普查的方法进行早筛。对于高危的人群,如:家族里面有多个结直肠癌病人或者原来就有结肠的炎症,还有MMR(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病人等,我们建议早一点做筛查。这样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五年生存率也会相应提高。”李进教授表示。 未做靶点检测,不要盲目使用靶向药物 据《内科学年鉴2022》(Ann Transl Med 2022)最新数据,当前RAS基因检测率仅为41.4%②,随之带来的,便是精准治疗的低应用率——《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的使用率不超过40%③。 李进教授称,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以及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跨越了5年生存期,实现了更长的生存获益。而实现精准诊疗的前提是通过基因检测精准捕捉到患者癌症靶点信息。想用靶向治疗,必须首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自身肿瘤的“靶标”,对“靶”用药。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的原则,不得在未做相关检查的情况下盲目用药。 据李进教授介绍,在中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52.98%的RAS基因状态都是野生型,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已有临床研究证明能够通过特定的靶向药物(如抗EGFR单抗)治疗实现生存获益,改善预后②。 “肿瘤诊治强调‘精准治疗’,而基因检测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根据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及用药方案,从而给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规范化的基因检测过程和报告至关重要。”李进教授说道。 “我们在TAILOR研究中,通过RAS检测把能够从中获益的病人挑选出来再进行治疗,观察到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再一次佐证了患者分层和疗效的关系。”李进教授表示。“由此可见,基因检测反而可以减少浪费,因为有些病人可能本身就不适合某类靶向药物。通过基因检测,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让适合的病人用上该用的药,才能够让更多人获益。” 11月25日,第二届默克精准联盟峰会举办,默克与8家基因测序和伴随诊断公司基于TAILOR研究达成深度合作,持续拓展这一全球首个由中国研究者开展的、使用NGS进行患者筛选入组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大型、多中心III期抗EGFR研究的潜力,助力全球首批全RAS(NRAS+KRAS)西妥昔单抗伴随诊断试剂盒的诞生。 “精准诊疗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生态圈,需要有行业各方的努力,需要大家一起朝前走。各方都打通,整个行业才能进入良性的进步。心有所持,方能笃定前行。”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袁泽之表示,“2020年精准联盟峰会成立至今,默克不断加深与基因检测上下游、医院、学协会多方的合作。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结直肠癌精准诊疗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这也将为患者带去实质性的获益。” 参考资料:①https://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populations/160-china-fact-sheets.pdf②Zhang X, et al.Utilization of genetic biomarkers testing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 China: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

玉米
直肠癌“保肛还是保命”?真的只能二选一?

直肠癌“保肛还是保命”?真的只能二选一?

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最新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大肠癌已成为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已达到53/10万人,已经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我国,直肠癌发生率略高于结肠癌,且多数为靠近肛门的低位直肠癌,年轻人比例高。同时,由于往往被“便血是痔疮”等观念所误导,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很多患者没有接受合理规范的治疗,导致术后早期复发。另外一部分直肠癌患者由于没有得到精准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导致肛门改道,造成了永久性生理和心理创伤,非常令人惋惜。 “保肛还是不保”?如何选择 在门诊,有很多患者都会问一个问题: “医生,我这个直肠癌切了之后还可以保住肛门吗?” 保肛,对于大多数直肠癌的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与患者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切除了肛门,身上挂着粪便袋,会导致术后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这是很多患者难以接受的。 因此,在和患者进行术前谈话的时候,患者往往都会在保肛问题上非常纠结痛苦。那么,保还是不保,应该如何选择呢? 在临床上,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01.肿瘤本身的临床病期 通过CT,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来判断肿瘤的大小,侵犯深度、有无转移外侵等,即肿瘤本身的临床病期是否适合进行保肛手术。 02.通过生物学特点评估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需要进行评估,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有目的的通过了解肿瘤的基因特点,精准的选择治疗方案从而个体化的制定保肛策略。 03.患者自身情况 还需要考虑患者自身的肛门功能情况。 根据这些因素,准确分期,目标导向,全程管理,制定一个精准科学的保肛策略,才能够真的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获益。 微创手术带来更多保肛希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包括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术成为肠癌外科治疗的重要方式。 微创手术能够在放大视野下操作,精细程度高,可以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 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更微创的把保肛手术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 比如我们近些年来开展的内括约肌切除手术,是一种极限保肛手术术式,通过把内括约肌切除——把直肠肛管内最远端的一段肠管切掉,就能够使远切缘延长一两公分,从而使肿瘤距肛门2-5cm的患者能够完成保肛。 在腹腔镜放大视野下,能够在盆腔狭小的空间里进行这些精细操作,提高了保肛手术的把握和质量。当看到患者在保肛手术后迅速康复,欢欣鼓舞的重返生活和工作岗位,每一个医生心里都是感同身受的。 精准医学让“保肛与保命”兼得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十几年,甚至终生没有复发,过上了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肠癌也是一样。随着新的药物和肿瘤研究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通过精准的基因分型,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就可能取得肿瘤的完全退缩,甚至达到不手术的效果。比如一小部分患者通过单纯免疫治疗就可以达到临床完全病灶消失,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通过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也可以达到很高的病灶缓解。 当然,这些需要在专业的医学中心和医生精准的选择和评估下才能实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作为国内一流的肠癌诊治中心,开展了大量高水平临床研究,具备国际水平的诊疗经验和技术水平,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完全媲美国际顶尖医学中心水平,能够为患者提供最科学合理的诊疗规划和理想的疗效预后。 总之,得了直肠癌并不可怕。通过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相信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重新获得良好的功能和预后。保肛和保命,一定可以两全其美。我们医生和患者携手,大家一起向未来。

半夏
结直肠癌为什么需要基因检测?

结直肠癌为什么需要基因检测?

结直肠癌,为什么需要基因检测? PART1 结直肠癌概述 ● 定义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01.定义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结肠癌是指回盲部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癌。以横结肠的脾曲为界,将结肠分为左、右半结肠。据统计,2/3的结直肠癌发生于左半结肠,另外1/3则发生于右半结肠。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 02.发病机制   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疾病因素、家族遗传因素及年龄等。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素的摄入;维生素缺乏;肠道菌群失调;亚硝酸盐类化合物的摄入 2.  疾病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和腺瘤等疾病均与CRC有关,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家族性多发息肉病等是CRC的癌前病变 3.  家族遗传因素:遗传相关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占CRC的20%,主要包括Lnych综合症、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锯齿形息肉病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李-弗美尼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 MUTYH相关性息肉病 4. 年龄因素:既往认为CRC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03.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l腹痛或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 肠梗阻相关症状  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PART2 病理分型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依据,根据WHO分型系统,结直肠癌可分为: 普通类型腺癌 特殊类型腺癌:筛状粉刺型腺癌、髓样癌、微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锯齿状腺癌、印戒细胞癌 少见类型癌:腺鳞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其他类型癌 其中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 PART3 临床分期及预后 01.临床分期 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系统 最常用来对结直肠癌进行分期的系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TNM分期系统。在TNM分期系统中,医生使用体格检查、活检和影像检查等的结果来回答TNM分期中的3个关键问题: 肿瘤(T):原发肿瘤在哪里,扩散到肠壁和临近器官有多深? 淋巴结(N):肿瘤是否扩散到淋巴结?如果有的话,扩散到了哪里的淋巴结和影响到了多少淋巴结? 转移(M):癌症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吗? 原发肿瘤 (T) 描述了癌症在肠壁5层浸润的程度: 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   肿瘤侵犯黏膜 T2   […]

半夏
“肠”路漫漫,步步为营|一例mCRC经多线治疗经典病例回顾,OS已超39个月

“肠”路漫漫,步步为营|一例mCRC经多线治疗经典病例回顾,OS已超39个月

截至目前,结直肠癌(CRC)已经成为发病率居于全球第三位,死亡率居于全球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面对CRC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我国也着力创建CRC的规范化诊疗与全程化管理模式,力求为CRC患者带来更长时间的生存获益。落实CRC的一线到后线的规范化、全程化治疗,也给一线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为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委会与和黄医药携手举办2022年“优YOUNG好医声——晚期结直肠癌全程管理病例演讲”,邀请多位临床医生为我们分享临床一线经典诊疗案例,并邀请多位领域大咖参与点评,会议内容丰富详实。在8月6日的华北站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肿瘤中心程瑜蓉医生带来的“‘肠路漫漫’一例“直肠癌的病例思考”引发众多大咖点评肯定,在此我们共同回顾精彩。 病例回顾 ▎基本情况 女性患者,40岁; 现病史:2019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后鲜血”,为进一步求诊,入院治疗。 个人史及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肠镜检查提示:至距肛门约12cm直肠可见一环全周生长菜花样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质脆,易出血,肠腔狭窄,镜身不易通过。完善病理检查提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 入院全腹CT提示:直肠近段局限肠壁增厚,局部肠腔变窄,肠壁异常强化及周围增大淋巴结, 考虑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2019年5月19日行“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提示:(直肠)溃疡型腺癌,中分化,部分为粘液腺癌(占比5%),肿瘤大小为5cm*4cm*7cm,癌组织局灶侵犯浆膜层,可见神经侵犯,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余肠粘膜见高级别管状腺瘤一枚。 远端、近端及环周切缘均未见癌。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性癌(1/16),及癌结节一枚; 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 HER2(1+),Ki67(60%+); 基因检测:KRAS 2号外显子突变,NRAS/BRAF/PIK3CA未突变; ▎疾病诊断 直肠(高位)中分化腺癌(pT3N1cM0,IIIB期),pMMR,HER-2(1+),KRAS 2号外显子突变;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 术后辅助化疗:XELOX8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19年11月20日,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达15个月; ▎病情变化 2020年7月,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腹胀; 实验室检查:CA125:975.6 U/ml;CEA:34.95 ng/ml;CA199:112.08 ng/ml; 全腹CT:直肠癌吻合口旁异常强化结节,下腹部及盆腔囊实性肿块伴异常强化,腹膜及大网膜增厚,考虑转移,腹盆腔积液; 免疫组化:Calretinin(间皮细胞+),MC(少数间皮细胞+),D2-40(散在间皮细胞+), WT-1(间皮细胞+),TTF-1(-),CK7(间皮细胞++), NapsinA(-),CK5/6(间皮细胞+),CK20(散在+),Ki67(约3%+),CD68(组织细胞+),Vimentin(-), CDX-2(散在个别+),Villin(散在+),SATB2(-); 胸水细胞学:可见散在少量肿瘤细胞, 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肠道来源可能; 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10cm直肠粘膜充血、水肿;镜下诊断:直肠炎可能;病理提示粘膜慢性炎; 图1 2020年7月全腹部CT ▎一线治疗(2020年7月——2020年10月) 患者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高位)术后IVB期,伴肺转移、胸膜转移、腹膜转移、卵巢转移,同时有癌性胸腔积液和中量腹盆腔积液。该患者目前年龄为41岁,ECOG 0分,器官功能好,无合并症,治疗态度积极。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DT)讨论,给予患者胸腔灌注贝伐珠单抗以及4周期贝伐珠单抗+FOLFIRI一线治疗方案。 疗效评估 患者腹膜转移灶、胸腹腔积液达到部分缓解(PR),肺转移病灶疾病稳定(SD),卵巢转移病灶体积显著增大。 ▎二线治疗(2020年12月——2021年7月) 基于患者卵巢转移病灶明显增大,有肿瘤破裂风险,且卵巢转移灶对化疗不敏感。同时患者前期治疗耐受程度较好,治疗态度积极,经MDT讨论安排患者行:腹腔肿瘤减灭术(CRS+HIPEC),患者于2020年11月25日行双侧输卵管-卵巢肿瘤切除术+盆腔病损切除术+腹膜病损切除术+肠系膜病损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子宫肌瘤切除术;行腹腔热灌注治疗(DDP)1次,后继续全身治疗。 手术病理:卵巢肿物右、卵巢肿物左(送检肿物)为中分化腺癌,部分呈粘液腺癌,伴大片肿瘤性坏死,肿瘤大小26*21*4.5cm、11*8*4.5cm。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考虑为直肠来源;(盆底腹膜)送检纤维脂肪结缔组织内可见少量中分化腺癌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及病史考虑为直肠来源; 基因检测:KRAS基因p.G12C突变,MSS,PD-L1(-); 围手术期2020年12月-2021年4月,患者行8个周期的贝伐珠单抗+FOLFIRI联合治疗,2021年4月-2021年7月再行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治疗。 疗效评估 疾病控制SD,随访期间患者肺部出现新发结节。 ▎三线治疗(2021年8月——病例汇报截止时间) 2021年8月30日影像学评估提示:患者肺部出现新发结节,且原先稳定结节出现增大,提示肺部出现疾病进展(PD),经MDT讨论,为患者更换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方案。起始呋喹替尼剂量为5mg,期间患者出现少许蛋白尿及轻度高血压,后调整为4mg后耐受性较好;2022年4月行胸部CT后发现 右肺上叶空洞性病变伴邻近斑片影,余未见明显变化。 图2 […]

半夏
88%的直肠癌曾被当成“痔疮”——这种悲剧仍在天天上演!

88%的直肠癌曾被当成“痔疮”——这种悲剧仍在天天上演!

“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非常高,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黄口小儿,都可能患上。我国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发病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可见“十有九痔”名不虚传! 痔疮的滋味,想必大家都知道: 首先是疼,如坐针毡; 第二个还是疼,拉粑粑的时候,简直是拉玻璃渣子; 第三个是瘙痒,大庭广众之下,一直不自主地摸菊花,那不是一般的尴尬; 还有一个症状,那就是便血。疮不仅会带来疼痛,通常还会伴随滴血,有时甚至喷血、流脓。 然而,还有的痔疮,并不疼、不痒,只是默默地带血,这就和一种要命的疾病——直肠癌的症状非常相似! 出现便血,轻易地认为是痔疮,也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误了卿卿性命! 几乎每一个消化内科医生,都会遇到过数例、甚至几十例,把直肠癌当做痔疮而延误了病情的,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昨天,我们就又遇到一例。 这是一位不到40岁的王姓男子,患上“痔疮”有1年多了,隔三差五地就大便带血。 每当犯了的时候,就去药房买一些痔疮膏药、槐角丸什么的,有时吃了也管用。 由于怕疼、怕花钱,一直没有看过医生,就这样一直拖拉了2年之久。 直到不久前的6月份,他感觉“痔疮”严重了,一天要拉十几次,到最后几乎都是血水,这才感到事态严重,不治疗不行了,才来到我们消化内科求治。 果不其然,肠镜发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环周样巨大病灶,这哪里是痔疮啊,分明是进展期肠癌! 该患者在这次来诊前,出现便血已经2年多了,反复多次以“痔”诊疗,痔疮膏涂抹过,中西药都吃过,就是没想到去医院看看。 直到现在,他还以为是痔疮。 像这种情况,至少是进展期,只有外科手术了,具体分期还需要等待病理和免疫组化,预后也难以预料。 最近也分享了几例类似病例: 病例1: 马某,女, 52岁,近半年偶有大便带血 ,2020- 03-31 行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不规则隆起型病灶”,病理示“腺癌”。 病例2: 陈某,女,54岁, 反复大便难解10年、偶有大便带血2年,2020-06-02 于我院行肠镜检查示“直肠隆起浸润型病灶”,病理示“腺癌”。 以上2个病例,无一例外在出现便血症状时候,当成了痔疮,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疗。 病例3: 同样是便血,也有及时检查的病例,从而及早发现避免了悲剧发生: 某男,57岁,间断大便带血2月,2020-03-09于我院行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息肉样隆起”,病理示“腺瘤性息肉”。 这种情况就是癌前病变,算是发现的非常及时,在内镜下切除,就能避免发展成癌。 如果当痔疮拖延几个月,甚至一年,那就不好说了。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高、88%的病例曾被当成痔疮! 20 年以前,中国的大肠癌的发病率是 10/10 万左右,到了2020年,已经到了 20/10 万,增加了一倍,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达到了 30-35/10 万。 每年约有40万人被诊肠癌,近20万人死于肠癌,其中85%发现时候已经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30%。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在结肠癌当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这种类型的大肠癌早期多半是以便血为主。 可是我们总是认为“十人九痔、十女十痔”,总会把便血误认为是痔疮,或者是因为担心肠镜检查有些痛苦,抱着侥幸心理而不愿意进行肠镜检查。 因此,人们遇到便便带血,超过90%的人会当成痔疮处理,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买点痔疮药。 实际上,这就是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直肠癌病例,在获得确诊和治疗前,都曾经被不同程度地误诊误治过,70%-88.57%的病例曾经被当做痔疮治疗。 造成便血的原因有多种 其实,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痔疮、肛裂和肠癌,还有很多种疾病也会出现不同颜色、不同性质的便血; 比如溃结、克罗恩病、胃癌、肠套叠、大的肠息肉、小肠出血、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某些口服药物,也会引起便血等也能引起便血。 便血的量、颜色、伴随症状也不相同。 因此一旦出现便血,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当成痔疮。 […]

半夏
直肠癌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直肠癌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结肠癌的生存数据,今天接着介绍下直肠癌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直肠癌向上连接乙状结肠癌,向下延续到肛门。直肠癌分为上中下段,越靠上段接近乙状结肠,更容易切除干净,局部复发的可能性就越低。 直肠癌和结肠癌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局部复发率更高的多,所以更需要手术前后的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这和直肠癌的解剖学特点相关。 直肠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和黏液腺癌。 以下资料还是来自美国的SEER数据库资料,2011年至2017年的纳入的直肠癌患者,计算5年生存率。 注意:SEER数据库采用的肿瘤分类不是依据TNM分期,而是SEER分期,分为了Localized,Regional和Distant,基本等同于民众讲的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分期越晚,通常活过5年的机会就会进行性下降。 数据图形如下: 结果显示: 早期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90%。 中期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73%。 晚期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17%。 所有直肠癌整体的5年生存率为67%,目前已经是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目前中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类似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且,目前随着药物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进步,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仍在升高之中。 最后,写点一些小知识和建议: 1. 很多相关信息,可以参考书籍《解惑结肠癌治疗》,除了放疗的知识,这本书的知识对直肠癌也通用,除了放疗以外的治疗直肠癌和结肠癌基本一致。 2. 直肠癌的手术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保肛、一种不保肛。距离肛门越近,保肛越为困难,有时需要永久造瘘,也就是终生携带腹壁的造瘘袋,对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尊严也是很大的打击。因此,患者要尽可能的避免永久造瘘。当直接的保肛手术困难时,可以按照TNT理念,也就是全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理解为在手术前把放疗和化疗都做了,尽可能的把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从而进行保肛手术甚至无需手术。当然,这个理念不一定成功,如果不成功,后续仍然需要永久造瘘。

半夏
不放化疗、不手术,14名晚期癌症患者100%治愈!

不放化疗、不手术,14名晚期癌症患者100%治愈!

6月5日,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一款名为多塔利单抗(dostarlimab)的免疫治疗药物,让14名带有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全部痊愈。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州38岁的Sascha Roth是第一位入组试验的癌症患者。 2019年,她出现直肠出血,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II/III期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直肠癌。 Sascha Roth原准备接受常规化疗,但经朋友推荐,她接触了本次临床试验的医生,对方告诉她,dMMR直肠癌可能对化疗并不敏感。 由于此次试验正是为了验证多塔利单抗可否让dMMR直肠癌患者免于放、化疗及后续的手术,Sascha Roth得以入组。 按照原先的计划,Sascha Roth准备在试验结束后前往纽约继续接受常规治疗。而为了避免放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她甚至已经做了卵巢移位术,将卵巢切除并放回肋骨下。 但最终研究人员告诉她,“你已经完全没有肿瘤,无需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也延续至今,2年来没有任何复发迹象。 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外科肿瘤专家、该临床试验研究人员之一的杰西·约书亚·史密斯(Jesse Joshua Smith)表示,“在后续的内窥镜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断层扫描以及活检都未看到癌症的踪影。”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免疫疗法治愈了直肠癌,没有任何一名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放化疗、放疗或手术。   多塔利单抗是是一种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在试验中表现出如此高的治愈率,是否意味着这种药物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都有效?   并不是,该试验证实了PD-1药物抑制dMMR结直肠癌的高水平活性。但这类药物,只对一小撮人是有效的。   这次参与试验的14个患者均为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型,而直肠癌患者中有5%到10%的为该类型。这类患者对化疗不敏感,但其体内会产生更多新抗原,从而更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四名患者和两名试验研究人员    100%临床治愈!   这项试验于2019年获批,计划招募30名患者,面向的是携带“错配修复缺陷(dMMR)肿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每3周给予PD-1抑制剂dostarlimab(500mg)新辅助治疗,持续6个月。 原本计划是完成dostarlimab治疗后,再接受放化疗和手术;但如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则可以不进行放化疗和手术。 本次试验设计了两个主要终点:   在未手术人群中,评估完成dostarlimab治疗后12个月的持续临床完全缓解(定义为在直肠指检、内窥镜检查和直肠MRI检查中均无残留肿瘤病灶,MRI检查T2加权成像无限制性扩散);在手术人群中(无论是否进行新辅助放化疗),评估完成dostarlimab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定义为手术标本中没有残留癌症)。 dostarlimab治疗的总体缓解率(无论后续是否放化疗)。 论文摘要显示:在已完成6个月治疗的12名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的百分比为100%,在12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没有患者接受过放化疗,也没有患者接受过手术切除,没有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复发。   在dostarlimab治疗6个月后临床完全缓解且组织可评估的患者在内镜活检中也没有肿瘤组织学证据。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项试验现在需要在一项更大的研究中复制,并指出这项小型研究只关注肿瘤中具有罕见遗传特征的患者。“这是第一次有癌症临床试验让每位患者都进入缓解期”,试验负责人之一Luis A. Diaz, Jr博士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早期信号。   2名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内窥镜、MRI和FDG-PET评估结果 关于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   最先发现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的是一家名为AnaptysBio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2014年,肿瘤药研发公司TESARO获得了该药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2018年,重返肿瘤药业务的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宣布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ESARO公司,同时也把这款药物收入囊中。 2021年8月17日,GSK宣布旗下PD-1单抗dostarlimab获FDA批准末线治疗复发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实体瘤成人患者。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药物每剂成本约为 11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万元)。每 […]

半夏
关于“自媒体报道的新药首次全部治愈直肠癌”的真相

关于“自媒体报道的新药首次全部治愈直肠癌”的真相

我一直认为医学的报导应该非常客观,尊重事实,需要非常谨慎。自媒体报道医学相关的文章应该是有门槛的,不懂医学的媒体记者其实很容易出错。但是,国内有些自媒体宣传的医学知识,经常是断章取义的报导,并且竭力夸大其辞来博取关注,这就可能会给普通民众带来错误的观点和知识,这种错误的认知有的甚至流传非常广泛。 最近,经常关注网络新闻的人,尤其是患者或家属,可能都会留意到这样一条振奋人心的新闻,新闻标题各异,但内容一致,都在宣称有最新的药物可以治愈直肠癌。而且很多不明真相的媒体也争相转发和报道,引来很大的关注。 内容大致就如下图所示,宣称11000美元每次的免疫治疗药物可以不手术就能治愈直肠癌,而且是全部治愈,为癌症史首次,“服用后”效果很好。导致不明真相的民众想去国外购药,还有个别人大肆吹嘘国外医疗多么先进而国内水平不行。 这些自媒体写文章确实太不严谨,让人无话可说,实际上,这些关于“有最新的药物可以治愈直肠癌”的报道是断章取义,严重歪曲了事实,导致很多不明所以的民众就会被灌输错误的理念,被诱导去相信这些错误的宣传。   为什么说这些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 我们来看一下,下图就是国外发布的原文全文,仔细阅读完,就会发现国内这些媒体报道的内容根本就是掐头去尾加更改重要词语的输出,严重歪曲了事实。要知道,宣传医学知识可不是炒菜,想怎么炒就能怎么炒。 这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药物叫dostarlimab,2019年首次发现对子宫内膜癌可能有效,2021年4月被FDA批准用于dmmr的复发或晚期dmmr子宫内膜癌,2021年8月17日被FDA批准用于dmmr的复发或转移性的成人实体瘤患者。虽然展示出可能更好的疗效,但远没有国内这些报道中写的这么好,效果被夸大了太多。   那么,事实真相是什么? 1. 这个药物的机制并不特殊,就是PD-1抑制剂,和进口的keytruda,国产的信迪利单抗是完全一类的药物,虽然有所更新,但目前只能说疗效可能更好,但没有和别的PD-1抑制剂直接对比过。 2. 这些自媒体的报道让读者觉得这药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的直肠癌,这是不对的。国外原文是用于治疗dmmr的直肠癌,并且还是II-III期的直肠癌,并非所有直肠癌。dmmr的直肠癌只占到5-10%罢了,所以这药物的使用范围是有限的。注意,除了dmmr的直肠癌,大部分是pmmr的直肠癌,对该药明确无效。 3. 这些自媒体的报道让读者觉得可以治愈直肠癌,但实际也是错的。国外原文从未写过治愈,而是写的达到很好的疗效,也就是CCR,CCR的意思就是肿瘤经治疗后临床消失,但这不是治愈,差别非常大,通常来说治疗后5年不复发才考虑是治愈。原文清楚写了这些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才6.8月,也就是说,14例患者观察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在这段时间还没有复发,但完全不能叫治愈。因为大多数药物治疗后CCR的患者如果不手术,在一段时间,比如1-3年后会重新出现,治愈的可能性有,通常很低。而国内的自媒体,拼命鼓吹完全治愈,传达的其实是错误的观点。 4. 这药是静脉输液的,3周一次,每次500mg。不是有些自媒体写的服用,有的自媒体写的18例患者治愈,也是错的,只是入组18例,发现CCR的是14例。确实是太不严谨。 5. 例数仍然比较少,说服力不够。临床常有新药的临床研究,发现初始的少部分患者效果非常好,在扩大样本量后疗效急剧下降。dostarlimab也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在14例dMMR的II-III期直肠癌效果非常好,在更多的dmmr直肠癌不一定达到一样的疗效。因为这药有更详实的数据(见下图): 这组数据是来自GARNET研究,dostarlimab用于dmmr的实体瘤,209例患者,不分瘤种但都是dmmr,有效率41.6%,优势不大,因为别的pd-1抑制剂也可以达到类似的疗效。另外,最常见的副反应是乏力、贫血、腹泻和恶心,严重的3-4级的副反应(≥2%)是贫血、乏力、转氨酶升高、脓毒血症和急性肾衰竭。和其它PD-1抑制剂一样,也有免疫性肺炎、免疫性结肠炎、免疫性肝炎等副反应。 综上所述,这药物的疗效其实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好,更没有这些报道里吹嘘的神奇效果。有些性急的有钱读者也不用想尽办法打听如何从国外购药。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正确对待新药,秉持客观和严谨的态度,即使新药更好更有优势,也需要正确得告知读者准确的数据和应用对象,而不是一味地胡吹,错误的宣传太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读者。

半夏
抗癌新范式:打半年PD-1,癌细胞消失,有效率100%,手术都省了

抗癌新范式:打半年PD-1,癌细胞消失,有效率100%,手术都省了

以前,我们认为手术是治疗肿瘤的最好方式,刀起瘤落,彻底治愈,挨一刀也值了。   现在,这个观念可能要变了:有些药物的效果可能不亚于手术,连刀都不需要开了。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MSKCC的Andrea Cercek博士分享的一项研究[1],无需手术,也不用放化疗,单凭免疫治疗药物dostarlimab就让全部12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完全缓解。 数据截止时,这12位患者均没有复发或进展,其中4人已持续临床完全缓解超过1年,最长一人已持续25个月。该研究同期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2]。 该研究的另一位领导者Luis A. Diaz也表示:“这是癌症史上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Cercek博士(左) 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一直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生存率并不低,3年无病生存率可以达到77%[3]。但直肠癌的手术对患者日后的生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常常要切除肛门,以后只能依靠腹壁造口排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些年来,对局部晚期直肠癌非手术治疗的探索逐步增多,仅使用新辅助放化疗就可以达到77%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58%的三年器官保留率[4]。但在直肠癌中,大约有5%~10%存在错配修复缺陷,对标准化疗反应不佳,而对免疫治疗较为敏感。这些患者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否有更好的效果?     Cercek博士等人一共招募了16位错配修复缺陷的II期或III期直肠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4岁,62%是女性,15人有局部的淋巴结转移。按照计划,这些患者要先接受6个月共9个周期的dostarlimab治疗,而后进行标准的放化疗和手术。 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了12个月。其中12位患者已完成6个月的dostarlimab治疗,全部获得临床完全缓解,无论是核磁、PET、肠镜、指检还是活检,各种检查方法都无法发现残余的肿瘤。目前,已有4位患者在dostarlimab治疗后持续完全缓解超过1年,最长一位已持续完全缓解25个月。   一位患者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的内镜、MRI和PET图像 由于疗效过好,医生认为他们无需接受进一步的治疗,12位患者中无人进行试验计划中的放化疗和手术,也因此无法获得病理缓解率的数据。 安全性上,dostarlimab的表现也十分优秀。全部16位患者中无人发生3级或以上的不良反应。常见的1级或2级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或皮炎(31%)、瘙痒(25%)、疲劳(25%)和恶心(19%),1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Dana-Farber癌症中心的Kimmie Ng博士对这一研究评论道:“6个月的dostarlimab新辅助治疗对于II/III期错配修复缺陷的直肠癌患者来说是一种有前途的新疗法。我们还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获得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数据,并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如今,PD-1药物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的常用药,价格也屡屡下调,不再高不可攀。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癌症无需开刀,仅用免疫治疗就可治愈。     参考文献: [1].https://meetings.asco.org/abstracts-presentations/213772 [2].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201445 [3].Bahadoer R R, Dijkstra E A, van Etten B, et al.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befor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versus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

小D
亚洲222万人研究数据:血压高的人,可能更易患直肠癌

亚洲222万人研究数据:血压高的人,可能更易患直肠癌

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影响了中国2.45亿人。在一些人看来,高血压只要没有症状,就不会有啥大问题;也有人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一些了解,如增加心梗、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痴呆症风险。 但您知道吗?高血压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可能还会增加某些类型癌症风险。   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研究显示,较高的血压,包括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尤其是男性。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日本JMDC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2220112名平均年龄为44岁的参与者,58.4%为男性。在加入研究时,所有参与者均未服用降压药物。   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等基本健康信息;吸烟状态、饮酒量、身体活动、饮食等生活方式信息;高血压和结直肠疾病(如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病史、家族史和治疗史;测量了参与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并统计了随访期间结直肠癌的发病信息。   根据血压水平,研究人员将所有参与者分为4组:   血压正常: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为120 mmHg-129 mmHg和舒张压<80 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30 mmHg-139 mmHg或舒张压为80 mmHg-89 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统计发现,所有参与者中,52.5%的人血压正常,15.4%的人为正常高值血压,21%的人为1级高血压,11.1%的人为2级高血压。   与血压正常的参与者相比,正常高值血压、1级和2级高血压参与者,往往是年龄更大者、男性、当前吸烟者和习惯性饮酒者,而且他们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   图片来源:123RF 在平均3年的随访期间,共新发结直肠癌6899例。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1级和2级高血压,与参与者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正常高值血压则并未有显著关联。   相比于血压正常的参与者,1级和2级高血压,分别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7%和17%相关。   收缩压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分别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4%和6%相关。即使在没有肥胖、高腰围、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参与者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了相似的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1级和2级高血压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在男性中更显著。   在男性参与者中,相比于血压正常的参与者,1级和2级高血压,分别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0%和24%相关。而在女性参与者中,相关风险分别升高3%和4%。   收缩压和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分别与男性参与者结直肠癌风险升高6%和7%相关;而在女性中则分别为1%和4%,几乎没有关联。   图片来源:123RF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高血压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参与者平均年龄较年轻、部分数据依赖于参与者回忆、未分析服用降压药物对结直肠风险的影响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

半夏
“我肠癌肺转移,晚期,但我现在度过5年生存期了!”

“我肠癌肺转移,晚期,但我现在度过5年生存期了!”

6年前,金大爷是个酿酒师,他酿造的米酒,可供方圆10里的街坊邻居饮用;当时66岁的金大爷,还承包了100多亩地,雇佣了几个小工,种出的蔬菜销往多地。   那时的金大爷,大概想不到自己即将查出来直肠癌且出现肺转移,晚期。街坊邻居们都以为他将不久于人世,但他挺过来了! 经过几番治疗,他走过了5年生存期,治愈了!目前71岁的金大爷,面色红润,告诉患友他是怎么一步步坚强抗癌,最后奇迹般地治愈,并鼓励各位患友,一定别放弃,只要努力配合医生,就有治愈希望! (稿件征得金大爷的同意发布,他希望每一位肿瘤患者跟他一样度过5年生存期。他说,“前方就是海阔天空”!) 01 “咳出一团血丝“,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肺转移! 2016年的农历年刚过,金大爷就下农田,受了一点凉,总咳嗽不停。有一天,金大爷发现咳出了一团血丝,女儿建议到县医院检查,她觉得应该不是风寒这么简单。 到县医院,一位30多岁的瘦高个医生说做个CT看看肺部情况。CT结果出来时,医生只通知女儿去拿结果。后来金大爷才知道医生怀疑是肺部恶性肿瘤,建议到更高一级医院确诊。他解释说县医院的CT仅是16排的,担心看不清。 金大爷把手头的活安排好,就在女儿陪同下,踏上了开往省会的列车。64排CT检查完,过了几天,女儿拿到报告单,上面赫然写着“恶性肿瘤肺转移”。 女儿一时慌了! 02 转上海,行术前新辅助治疗! 金大爷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发现是大事,赶紧跟儿子联系,说明了详细情况。儿子赶忙四处打听,儿子公司的经理说他的父亲前几年患了癌,也是其他器官转移,但在上海治疗后痊愈了,目前控制得很好。 于是,儿子跟女儿商量让金大爷到上海检查和治疗。女儿就带着金大爷从老家奔赴上海。 到了上海,医生马上安排金大爷做个肺肿瘤穿刺检查,肺穿刺病理示:转移性腺癌;又做了基因检测,发现KRAS检测突变;接着做了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新生物;最后一项检查是PET-CT,PET-CT示:直肠恶性肿瘤,FDG高代谢,骶前转移结节,双肺转移(左肺下叶结节,大小2.1*2.4cm,右肺上叶胸膜下0.8cm)。 医生认真翻看了一堆检查报告后,建议先行新辅助治疗,然后再考虑行手术切除直肠肿瘤。2016年5月,先做了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4个疗程的化疗,头发掉了,皮肤也出现很多皮疹,所幸在医生精心治疗和鼓励下,金大爷扛过来了。化疗结束后,咳嗽、胸闷症状缓解,检查发现肿瘤有所缩小。2016-9-21复查PET-CT示:直肠癌化疗后,仅残留直肠偏上方病灶,FDG代谢较前减低,骶前转移结节消退;两肺转移较前缩小,FDG代谢未见异常增高。 2016年10月,直肠化疗后切除标本送检病理报告显示:直肠癌化疗后肿瘤缩小 03 做了直肠癌切除术,行术后放化疗! 各项报告均显示新辅助治疗起了较好的疗效。2016年10月,医院里飘着桂花香的时候,金大爷做了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后分期为pT2N1M1-肺 IV期。 因担心镜下残留,医生量身定制了巩固化疗、放疗方案:2017年9月,医生安排行右上肺及左下肺病灶放疗。放疗完毕后影像检查,肺转移灶明显缩小,肺部放疗无任何不适,现疗效PR(部分缓解)。 治疗结束后,医生交代定期检查。 最近的一次随访,CT报告显示原病灶稳定,只要继续随访即可。 从2016年发现肿瘤,到2018年底治疗完毕,抗癌持续了2年。也曾想过放弃,但在医生的鼓励之下,金大爷扛过来了。谈到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挣扎,金大爷这么说:“病情出现波折,内心就有一头狂躁的野猪,闯进菜地,把整片菜地糟蹋得一片狼藉;病情好转的时候,我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心情就如当菜农时小心而勤劳地照料自己的土地。” 04 治愈后,是否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从2019年起,金大爷每天早上5:20起床,走路锻炼5公里,持续2小时;晚饭后,也是走路锻炼5公里,从村口走到大马路,往返8次。刚开始,常有呼吸透不过气的感觉,但今年身体越来越好,面色红润,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也消失了。 现在,金大爷将烟酒都戒了!金大爷抽烟从年轻时候起,每天4包,中间也曾戒烟几次,但均未没成功。直到发现肠癌肺转移,常有咳嗽,咽喉堵痰的症状,金大爷下定决心彻底戒烟。喝酒也是年轻时候延续到老年的习惯,只要家中来客人,金大爷就是7~8瓶啤酒、7~8两烧酒喝起,现在痛定思痛,觉得过度烟酒与癌密切相关,前几年也戒了酒,现在是滴酒不沾。 金大爷说:“患癌痊愈后,我的人生彻底改变。就如你使用手机,当电量还剩90%的时候,你根本不在于它往下掉1%、2%;但当手机电量只有3%的时候,你还会不在乎么?——不过只有3%的电量,只要及时充,还是可以继续使用下去……相信科学,积极配合医生,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半夏
预防结直肠癌,服用阿司匹林,越早越好!

预防结直肠癌,服用阿司匹林,越早越好!

文章来源:医世象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1898年上市以来,阿司匹林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 1988年澳大利亚学者第一次提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作为一枚解热镇痛药物的阿司匹林正式被卷入“抗癌大潮”。 此后,关于阿司匹林与癌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其抗癌、防癌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 目前,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指南。 指南推荐:50~69岁人群,如果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应考虑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天)预防心血管病或结直肠癌。 但是,《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y)近日刊登了一项涉及约9.5万名70岁以上参与人员的研究数据。 数据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需从70岁之前开始,70岁之后才开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防癌无效! 该研究汇总分析了美国的护士健康研究(NHS,1980-2014)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1986-2014)的70岁以上人群,其中排除了已被诊断癌症的人群。 研究结果表明: 70岁之前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并坚持服用至70岁以后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显著降低,较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显著降低20%。 70岁之后才开始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与未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结直肠癌风险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防癌无效! 另外,研究人员将70岁之前就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的人群进一步分组,发现结直肠癌风险降低只在那些服用阿司匹林5年或以上的参与者身上显现出来,服用没到5年,也是没有相关性。 不同年龄段服用阿司匹林年限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越早越好,同时要坚持5年以上才有效果!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谨慎,遵医嘱 阿司匹林不管是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长期服用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而这些风险中最大的就是胃出血的风险。 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直接刺激性,同时在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过程中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影响。 阿司匹林又是抵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对于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服用阿司匹林需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能充分考虑个人风险,包括性别、年龄、一级亲属的家族病史和其他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775175  

半夏
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更有效,生存率在提升丨权威发布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

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更有效,生存率在提升丨权威发布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

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严重损害健康和寿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约56万例,导致近29万人死亡。 此外,在过去几十年中,结直肠癌相关的伤残调整寿命年(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和伤残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也在增加。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癌症协会旗下知名期刊《癌症》(Cancer)的研究,对2005-2014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人口特征(发病年龄、男女占比),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位置、类型)和医疗服务使用(诊断技术、治疗方案)等。研究通讯作者为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代敏教授和陈万青教授。 今天,我们将和读者分享研究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认识结直肠癌。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8465名受试者进行了分析,他们在2005-2014年期间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分别来自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13家三级医院,具有全国代表性。 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完整的临床信息,包括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筛查史、疾病史,以及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分期、位置、治疗方案等。 在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对2005-2014年受试者的人口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医疗服务使用进行了分析。 人口特征 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保持稳定。在所有受试者中,超过一半(57.2%)为男性,男女之比为1.34:1;确诊结直肠癌时的平均年龄为59.3岁,低于全球68.8岁的平均确诊年龄,且在2005-2014年间保持稳定。 45岁以下患者比例减少。确诊结直肠癌时,年龄在45岁以下受试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下降至2014年的10.7%;相比之下,45至59岁时确诊的比例,从2005年的44.5%上升至2014年的52.8%。 此外,所有受试者中,37.3%的人为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24.0 kg/m2。 图片来源:123RF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肠癌患者比例增加,直肠癌患者比例减少。结肠癌患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37.6%增加至2014年的42.4%;相应地,诊断为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62.4%下降至2014年的57.6% 结肠癌发病部位,左侧和右侧结肠各占一半,且比例稳定。在所有结肠癌受试者中,49.2%为右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右侧,37.8%在结肠,11.4%在横结肠;49.4%为左半结肠癌,发病部位在左侧,10.3%在降结肠,39.1%在乙状结肠。在2005-2014年间,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比例未发生显著差异。 早期确诊的患者比例减少,晚期确诊的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确诊为Ⅱ期结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36.5%降至2014年的29.0%;确诊为Ⅳ期结直肠癌的比例从2005年的13.5%增加至2014年的20.5%。而确诊Ⅰ期和Ⅲ期结直肠癌的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 此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类型,在所有受试者中,91.2%为腺癌。 图片来源:123RF 医疗服务使用 2005-2014年间,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对结直肠癌更全面的了解,相关诊断技术的使用发生了实质性变化,CT的使用翻了一番,而X线的使用逐渐减少。每名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的诊断技术总数增加,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从而为实施更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平均而言,在结直肠癌诊疗过程中,X线是最常用的技术(81.6%),其次是阴道镜(74.2%)、经腹超声(71.1%)和CT扫描(70.4%);MRI(磁共振成像,8.8%)和经直肠超声(6.1%)较少见;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0.2%)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2%)则更罕见。 在治疗方案上,结直肠癌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多样。2005-2014年,更多的患者接受了手术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而不是单纯手术治疗。在此期间,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比例,从2005年的51.3%下降至2014年的39.8%。 有效的联合治疗,提高了结直肠癌手术的成功率,并增加了5年生存率。整体而言,患者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47.2%改善至2012-2015年的56.9%。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指出,“该分析是中国结直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第一份综述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了有利的趋势,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使用了更有效的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但与此同时,晚期诊断比例的增加,也对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控提出了挑战。 研究最后强调,从长远来看,仍需要加强健康倡议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大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应采取措施,包括宣传教育、避免危险因素、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参与筛查,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等,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促进健康提升。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一位30多年患癌3次的传奇女性,分享3条抗癌经验

一位30多年患癌3次的传奇女性,分享3条抗癌经验

珍惜生命,面对现实,要有信心

小D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曾经致癌的降压药,如今竟可以预防癌症?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曾经致癌的降压药,如今竟可以预防癌症?

近19万人的研究发现,这种药在降压的同时居然还能预防结直肠癌!

小D
重磅!三药联合显著提高BRAF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

重磅!三药联合显著提高BRAF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

令人振奋的Ⅲ期BEACON临床研究

小D
2020年至今,FDA批准的抗肿瘤药物(实体瘤)一览

2020年至今,FDA批准的抗肿瘤药物(实体瘤)一览

2020年已悄然进入第5个月,尽管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但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查工作丝毫没有慢下脚步。

小D
这种食物堪比抗癌药!?

这种食物堪比抗癌药!?

真的!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