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靶向药
靶向药

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指导靶向药的选择和进行个性化治疗必不可缺的步骤,基因检测时一定要包含这9种基因靶点:EGFR、ALK、RET、ROS1、MET、ERBB2、KRAS、BRAF、PI3KCA等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靶向药。

肿瘤细胞,转移之“道”在哪里?

肿瘤细胞,转移之“道”在哪里?

我们为何惧怕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和向远处组织转移的能力,即浸润和转移。这是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最重要的区别。转移的发生以浸润为前提,出现转移必定包含了浸润的过程。恶性肿瘤之所以不容易被控制,就是因为其具有浸润和转移的特征,能够侵犯破坏受累器官和组织,引起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 肿瘤细胞如何转移?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来的生长部位,通过血液、淋巴等渠道,到达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靶组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来肿瘤相同病理性质的肿瘤的过程。原有的肿瘤称原发瘤,新形成的肿瘤称转移瘤或继发瘤。肿瘤一旦在局部形成以后,就以其活跃的生长性能不断分裂增殖,瘤体增大,并向周围的正常组织浸润。当肿瘤细胞穿透邻近的管道或腔隙,脱落入血管或淋巴管时,便形成癌细胞栓;通过血管或淋巴管,癌细胞被带到身体的某一部位且停驻下来,少数肿瘤细胞能生存下来,并在新的环境中繁殖和增长,逐渐形成转移瘤。 恶性肿瘤细胞有多种转移方式,淋巴道和血道转移是常见的方式,种植性转移也是一种转移途径。此外,原发肿瘤浸润性生长,向周围侵犯蔓延,既是区域转移的方式,也为远处转移创造了条件。 肿瘤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体现了肿瘤的侵袭特性。转移的发生是以浸润为前提的,出现转移必定包含了一个浸润的过程,但出现浸润并不意味一定发生转移。肿瘤通过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突破屏障,蔓延到正常组织,除了能累及周围的脏器,也会侵犯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甚至直接突破浆膜层,为远处转移创造了条件。所以,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既是区域性转移的表现,也为远处转移提供了便利,常常是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或种植性转移的前奏。 淋巴道转移 恶性肿瘤尤其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一般上皮来源的肿瘤(癌)较易出现淋巴道的转移。人体有许多淋巴组织,淋巴管分布于全身各处,其主要作用是负责搜集全身组织间液形成的淋巴液,肿瘤细胞易于浸入;淋巴结起着滤过淋巴液,释放免疫细胞的作用,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浸润淋巴管内,在淋巴管内存活并被转运,到达淋巴结后停留并增生,形成转移灶。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后,可继续转移到远处的其他淋巴结,如乳腺癌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肺癌先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然后从这一组淋巴结再转移到下一组淋巴结,形成广泛的淋巴转移。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瘤时,多肿大变硬,体表的淋巴结可以通过体检就摸到。 血道转移 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的远隔脏器,常见于晚期癌症、以及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的肿瘤;肉瘤,含较多薄壁血管或血窦的肿瘤也多发生血路转移。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后会穿透基底膜和血管管壁,并进入血液循环。但这些入血的细胞大多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杀灭,只有少数存活下来并增殖形成转移灶。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可以是肿瘤细胞自身浸润、穿透血管内皮细胞而来,也可以由淋巴道转移发展而来。通过全身血液循环,肿瘤细胞常转移到肝、肺、骨、脑等部位,转移病灶多在被转移器官的边缘生长,形成许多体积大致相仿、近似球形的多发转移癌结节。 种植性转移 又称移植性转移,是除淋巴道、血道等以外的另一种恶性肿瘤常见转移途径,最常见于腹腔内的肿瘤。肿瘤细胞不断生长,突破其所在脏器的浆膜后,癌细胞便可以脱落到胸腔或者腹腔中,并播散到邻近脏器的表面,在那里附着、种植、生长,从而繁殖形成许多小的继发癌结节。浆膜面的种植性转移以腹膜为最常见,如突破其自身浆膜的胃癌细胞可脱落至卵巢表面引起的卵巢转移,另外肝癌和卵巢癌也经常引起腹膜表面的种植性转移。浆膜面种植性转移多可引起浆膜渗液与浆膜粘连,是形成癌性胸水、腹水的常见原因。 种植性转移还可由于外来因素而发生。如由于手术操作不轻柔,造成肿瘤破坏并引起癌细胞脱落,就可能造成种植性转移。这类转移称为医源性种植。医源性种植是肿瘤外科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叮咚
胃镜(四)你想知道胃镜下能看到什么吗?

胃镜(四)你想知道胃镜下能看到什么吗?

经常有人问胃镜能查哪些部位?能看到什么?胃镜是不是只能检查胃部?回答是胃镜检查除查胃外,还可以检查胃近端的口腔、咽喉、食管和胃远端的十二指肠,本期所示图片是胃镜能检查到的上消化道正常结构图片,让你了解一些胃镜检查的解剖常识。 口咽部 会厌 咽喉部 食管 食管(窄光谱图片) 贲门 贲门(窄光谱图片) 胃底 胃体(大弯侧) 胃体(小弯侧) 胃角 胃窦 幽门孔 十二指肠球部 十二指肠降部 十二指肠水平部

叮咚
杨秉辉教授:肿瘤筛查,也要“有的放矢”

杨秉辉教授:肿瘤筛查,也要“有的放矢”

医学上“筛查”——在尚未发现疾病的人群中,采用某种检测技术发现疑似某种疾病的举措。如在某些发热性传染病流行时,交通口岸皆会对入境者作体温检查,其目的即在发现可能患有此病的患者,此即筛查。与诊断不同,筛查的对象较为广泛,目的是发现其中可能已经患病的人。而诊断则是对已经显露病像的人确诊他所患的病。筛查常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检出可疑为某种传染病的患者,加以隔离,以防其病扩散;另一是用于检出一旦出现症状已经较难治愈的疾病患者,使其能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争取良好的疗效。这后者典型的例子便是癌症。 筛查,肿瘤得到早期诊断的“利器” 人尽皆知:癌症如今治疗的效果多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未能早期发现。而未能早期发现的原因则是早期并无典型症状、甚至毫无症状,患者不会就医检查,而一旦出现症状多数已非早期,治疗效果不佳。这一难题曾长期困扰肿瘤学界。但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了在大范围人群中筛查某种癌症的工作,结果确实也检出、并经进一步确诊为早期的癌症,经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甚至治愈的病例。 筛查,是“白查”吗? 筛查发现可疑病例,早诊、早治,取得良好疗效,甚至治愈癌症,此等好事如何还会有争议呢?原来问题出在:筛查是一种群体性的检查,接受检查的人本身并无不适,因此并无检查的主观意愿;再说癌症虽多,但终非如龋齿、足癬之普遍,而且某种检查方法一般皆只能用于筛查某一种癌,因此就有了经济学方面的考虑。假设某种癌症每年、每10万人口中发生40例,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年查了10万人,理论上可查出40例该种癌症患者,即使全部治愈,则得救者为40人,但也需注意到有99 960人是被“白查”了。从经济学上看“投入与产出”未必合理,而且大量的医学检查资源被浪费。而若此种检查有很低的、只1%的“假阳性”,即并非癌症而查出“阳性”被疑为癌症的人将达1 000人,这将造成多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关于癌症的筛查至今国际肿瘤学界认为可行的也只乳腺癌与宫颈癌的筛查两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民众科学知识的普及,通过筛查早期发现、早诊、早治有可能治愈某些癌症的事实还在不断地鼓舞着人们对此进行着不断的探索。 最近我国政府公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文件中提出要将重点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55%~60%,除了在高发现场的高危人群中进行癌症的筛查外,还应推行“机会性筛查”。 什么是“机会性筛查” “机会性筛查”又称“机遇性筛查”,即对癌症的高危对象(或称易患人群,如吸烟者为肺癌的高危对象;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为肝癌的高危对象;家族性腺瘤型大肠息肉症患者、克隆病患者为肠癌的高危对象;一级亲属中有患乳癌者的人为乳腺癌的高危对象等)因任何原因就诊时,在接诊医师劝导下进行的相关防癌检查或癌症高危对象本人,因感防癌的需要而定期到医院进行的相关防癌检查。此种“机会性筛查”的受检者对防癌检查有一定的主动性,有较高的应对可能“假阳性”的能力,又由于受检者皆为此种癌症的“高危对象”,他们发生此种癌症的可能性要较一般民众高出许多,因此检出癌症的概率也较一般人群高,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较为合理。 “机会性筛查”化整为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筛查”带来的经济学上的、社会学上的困境,而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早诊、早治,值得提倡。 在此次颁布的规划中甚至还提到对脑卒中、冠心病的“机会性筛查”,确实许多病都是以早发现、早诊早治为好,其理应该是相通的。 “机会性筛查”需要的是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需要医务界、传媒界以及全社会的合力推进。

叮咚
早诊早治食管癌:有面“镜子”功不可没

早诊早治食管癌:有面“镜子”功不可没

一面直径1cm左右的管状镜子从患者口腔进入到食管中,镜子所照射的画面将会投射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数倍的放大,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食管内部的情况,根据形状、颜色等形态的改变来发现食管的病灶,甚至能发现病变早期或一些癌前病变的病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食管内镜。 不仅“看到”病灶,还能“摘除”病灶 食管癌是我国极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最大的难点之一是难以早期发现,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患者往往在前来就诊时已发展到晚期,也因为无法进行外科根除手术,患者预后情况不甚理想。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 然而,内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种情况。通过常规的内镜检查,医生能够在病变很早期的阶段、甚至癌前病变的阶段发现病灶,这部分患者通过后续合适治疗手段的干预,可极大地提高生存率。 传统食管癌的根治方式通常为食管切除术,但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且术后易出现反酸等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令人望而生畏。而对于部分适合人群来说,内镜下治疗在达到同样的根治和生存效果的同时,有着创伤小、并发症率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的特点。 内镜下食管癌切除,次日便可进食 目前,内镜下治疗技术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内镜下粘膜消融、内镜下支架置入和扩张。内镜下切除术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利用专用的内镜下切割工具切除食管壁表面的病变而达到治疗效果。由于切除的只是病变的局部组织,而非整条食管,因此创伤较小,术后第二天即可进食,患者往往只感觉轻度的疼痛,待数日后创面愈合,即可恢复到与术前相同的状态了。除了直接切除病灶以外,还可使用消融技术,如冷冻消融术、氩离子血浆凝固术、射频消融术以及光动力治疗等。其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热量、冷冻或光学等物理能量将病变的粘膜组织损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不必对于术中的疼痛和不适有太多的担心。 这面食管镜,“身子小却内涵大” 内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一面能“看到”食管表面的镜子了,新的技术层出不清,如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超声内镜等已经普及临床。内镜下的病灶,可以放大百倍至千倍使得医生对于良恶性的辨别更加准确,同时更精准地划出病变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减少“误切”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超声内镜下,还可以“透过表象看本质”,直接显示出肿瘤侵犯的深浅程度,,“无创”下便可进行肿瘤的分期。当然,最终离不开病理诊断这一“金标准”,活检病灶的取样同样也可在内镜下进行。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可行根治   晚期食管癌:置入支架改善生活质量 食管是一根空心管道,其管壁结构类似于夹心饼干,最内层称为粘膜层,中间的夹心是粘膜下层,最外层是肌层和外膜。当病变局限在最表面,即粘膜层时,则尚未早期食管癌。这部分患者通过内镜下治疗能够达到根治效果。对于晚期,由于肿瘤长入管腔内造成阻塞而导致进食困难的患者,可通过内镜下支架置入和扩张等手段,即利用工具将阻塞的食管通道重新撑开而使得患者重新进口进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在此我们也提醒40岁以上,嗜烟酒喜烫食的人群,如果发现进食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哪怕症状轻微,都要及时到相关医院进行排查。

叮咚
突发“金鱼眼”,也许是眼眶遭遇肿瘤

突发“金鱼眼”,也许是眼眶遭遇肿瘤

30岁的青年刘某,近日发现自己的右眼球渐渐外凸,同时感觉轻微胀痛,周围人都以怪怪的眼光看他。不到半月时间,眼球竟如同“金鱼眼”一般严重突出。到医院检查发现其右眼眶眶尖部长有一个与眼球等大的肿瘤。专家表示,肿瘤压迫刘某眼眶眶底、视神经和眼球,视力为0.8,若不进行手术摘除,随着肿瘤压迫视神经的加剧,视力将会完全丧失。刘某很奇怪“怎么眼眶上也会长肿瘤?” 肿瘤为何“侵犯”眼眶 眼眶肿瘤由于发病率不高很容易被人忽视,它是一种不太常见却非常复杂的肿瘤,除了会导致视力下降,它最重要的症状是眼球明显凸出,这在80%以上的眼眶肿瘤患者中都有体现。 为什么会发生眼眶肿瘤?专家表示眼眶具有特殊性,其周围一些重要结构如鼻窦、鼻咽腔、颌面、颅腔等,这些部位病变可直接或通过血管蔓延至眶内导致肿瘤的发生;另外一些全身疾病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纤维瘤病、组织细胞病、造血系统疾病等常侵犯眼眶,引起眼眶肿瘤的发生,所以绝对不能忽视眼眶周围的系统检查。 哪些症状提示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有哪些表现?专家解释眼眶肿瘤有几个突出特点:①眼球突出:可突然发病,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既有明显眼球突出,且伴有急性眶压增高症状,如疼痛、呕吐、视力丧失等;也可数日内及数年后出现眼球突出。一般来说,两侧眼球突出度差值大于2 mm时,可能是病理性眼球突出,应引起注意。②疼痛:肿瘤压迫可以引起疼痛。一般来说,眶区锐疼多是急性炎症、眶深部出血和海绵窦区非特异性炎症;慢性钝疼则多因慢性炎症和肿瘤引起。③肿块:眼眶前部肿瘤可摸到明显肿块。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多为类圆形,表面光滑,无压疼感,可推动;炎症或恶性肿瘤多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有压疼,不能推动。④视力下降和视野改变:眶内良性肿瘤早期不影响视力,但位于眶尖和接触眼球壁的肿瘤会导致视力下降;若恶性病变或急性炎症常引起视力下降;视神经肿瘤或较大的眶内肿瘤常引起视野缩小。⑤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或萎缩,眼底静脉扩张及视神经睫状静脉。⑥眼球运动障碍:炎症、恶性肿瘤压迫或浸润眼外肌及运动神经,早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晚期出现眼球运动不全。 不可忽视的良性肿瘤 眼眶肿瘤分类很多,常见的良性眼眶肿瘤有血管瘤、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等,恶性眼眶肿瘤包括泪腺囊性癌、淋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眼眶肿瘤以良性居多,但因为眼眶的特殊结构导致即使是良性肿瘤也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如视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眼眶肿瘤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一定关系:例如毛细血管瘤、畸胎瘤、视神经胶质瘤多发生于婴幼儿;中青年则以甲状腺相关眼病、各种良性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多见;老年人多受炎性假瘤、上皮癌及鼻窦恶性肿瘤眶侵犯。同时眼眶疾病还有较强的性别倾向,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相关眼病,多发生于女性;而甲状腺机能正常的相关病变则多见于男性,另外静脉性血管瘤和脑膜瘤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总之,年龄与性别对于判断眼眶肿瘤的性质有一定的间接帮助。 哪些检查可以帮我们确定眼眶肿瘤?若怀疑眼眶肿瘤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眼眶CT、眼眶MRI、眼部B超检查,必要时作眼部彩超。这些检查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范围、位置,从而选择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

叮咚
乳腺癌,一定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吗?

乳腺癌,一定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吗?

对乳腺癌患者而言,手术后的痛苦之一一定是淋巴结被“清扫”后并发症 ——腋下术区出血、感染、肿胀积液、上臂皮肤感觉异常,上肢运动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等。 乳腺实质内的淋巴管网与乳晕皮下的淋巴管丛“交互相通”,在淋巴循环的过程中,乳腺内的淋巴大部分引流到腋窝的淋巴结,少部分引流到内乳淋巴结,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乳腺癌细胞转移的第一站为腋窝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而了解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至关重要。 乳腺癌,都要经过淋巴结请扫吗? 大约10年前,凡是要进行乳腺癌手术切除的患者,无论是否已经发生淋巴结的转移,都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大家普遍都认为,做手术时都认为将腋下的淋巴全部“清扫”才安全。随着对乳腺癌这个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会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肿瘤小于2cm的,淋巴结的转移率约为10%,肿瘤2~3cm的患者中,也只有30%的患者在疾病诊断的同时已经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并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 同时,淋巴结清扫术带来一些术后并发症,接受淋巴清扫后的患者往往会发生手臂的肿胀、粗大,手臂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不仅美观上会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也有所下降。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后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确定分期,看看淋巴结有没有转移、有几个转移,用来判断预后情况。对于某些患者而言,乳腺癌手术后并不需要进行腋下淋巴结的清扫。 什么样的乳腺癌,才要清扫? 那么如何判断一名乳腺癌患者是否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如果一名患者术前并没有检测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就不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了吗?这时,我们要提到一个新概念:前哨淋巴结活检,前哨淋巴结,就像一位哨兵一样,守着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是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关键步骤。前哨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如果没有发生转移,接下来的远处非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的概率就非常低,因此,可以用前哨淋巴结的情况来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有转移的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率可以超过95%。如果没有转移,只摘除前哨1~3个淋巴结,就可以使绝大部分患者免受腋窝淋巴结清扫带来的痛苦。 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方法有染料显色法和核素法,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检测结果,这一技术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并写入指南,对于术前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未发现肿大或可疑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如果前哨淋巴结也显示阴性,就可以避免淋巴结的清扫术。但是,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中,约有15%-20%将在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时发现淋巴结转移,就需要额外进行选择性腋窝局部治疗。腋窝局部治疗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腋窝放疗,这与患者选择了保乳手术还是全乳切除相关。如果是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剩余的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率(转移率)非常高,一般会建议紧接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但是对于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需要和医生充分讨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 美国外科肿瘤学学院的研究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不超过3个的保乳手术患者,也可以不进行腋窝清扫而通过全乳放疗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与腋窝清扫相同的治疗效果,前提是所有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需要一些全身辅助治疗,这样的治疗模式虽然已经被写入指南,但是该试验的中位随访时间(6.3年)较短,尚不足以显示总存活率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结果,所以仍需要患者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该术式的利与弊。

叮咚
讲讲那些年,我们看不懂的“乳腺病理报告单”

讲讲那些年,我们看不懂的“乳腺病理报告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已跃居我国女性癌症发病首位。而乳腺癌的最终确诊,离不开病理诊断这一“金标准”。但是很多患者看病理报告就像看“天书”一样,这些数值表明什么?我的病恶性程度高不高?这些基因有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乳腺癌病理报告中那些“高频词”,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病理检查有哪些方式 早期乳腺癌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是无痛性肿块,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疼痛性肿块,乳头溢血或溢液,乳头回缩或抬高,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等。乳腺癌的最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包括乳头溢液涂片,乳头刮片,细针穿刺涂片,空心针穿刺及手术切除标本行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等,其中常规石蜡病理学是诊断乳腺癌的金标准。 乳头刮片:采用玻璃片对乳头病变部分进行刮片,常用于乳头Paget’s病的诊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乳头乳晕皮肤瘙痒、糜烂、破溃、渗液、结痂、脱屑、伴疼痛等湿疹样改变,故又称为乳腺湿疹样癌,可伴有或不伴有乳腺内肿块)。 乳头溢液涂片:通过挤压乳房,将溢出的液体涂片,观察有无肿瘤细胞。由于溢液涂片所获取的细胞成分较少,且从乳管壁脱落的细胞因时间较长易发生变性,诊断灵敏度低诊断准确性较低,常常出现假阴性结果。临床上不能只根据一次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结果阴性就排除乳腺癌,应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由于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是无创检查,可重复进行。 细针穿刺细胞学:通常采用外径不超过0.7mm的不同长度的细针刺入肿块内,吸取细胞进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其简单快速安全性高,不需要特殊设备,价格低廉被临床广泛接受。此外,术前腋下淋巴结穿刺也会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细针穿刺广泛用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穿刺,如明确癌转移,术中多选择淋巴结清扫。如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中加做前哨淋巴结印片帮助选择是否需要腋下淋巴结清扫。虽然如此,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仍有局限性,与组织学相比,细针穿刺细胞学不能明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不能区分原位癌与浸润性癌。近年来,有逐渐被空芯针穿刺代替的趋势。 空芯针穿刺:是乳腺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该技术采用专用穿刺针,在影像引导下行乳腺肿物穿刺,抽吸微小组织,将此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因其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性高、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而受到关注与广泛应用,这基本与开放性切除活检相当。空芯针穿刺活检取材较多,可判断良性病变是否伴有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区分原位癌和浸润性癌。还可以做ER、PR等免疫组化检查,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依据。有研究报道空芯针穿刺活检的灵敏度最高可达99.20%,但也是存在一定假阴性率。近年来大有代替FNA及部分冷冻切片检查之势。在西方国家许多大型的医学中心,无论是对于可触及的还是影像学检测到的乳腺疾病,粗针穿刺活检已取代细针吸取细胞学,成为最常使用的诊断手段。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也是乳腺癌诊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外科医生将手术中切除的标本送往病理科,快速取材制成冰冻切片,病理医生对病变的性质、程度、切缘状况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外科医生将根据冰冻病理报告来决定进一步手术方案。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约为95%。 术后常规石蜡病理: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金标准。常规取材过程要观察乳腺肿块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重量、质地、包膜、切缘、切面有无出血坏死等。制成切片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组织结构,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增殖活性;有无脉管及神经等的侵犯。 病理报告中要包含切除标本的大小、肿块大小、肿瘤细胞病理类型及分期、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分子病理技术,可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Neu(CerbB-2)、细胞增殖指数等多项与患者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指标。乳腺癌从组织学上分为1-3级,级别越高表示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越高。 我们还会经常在乳腺癌病理报告上看到ER、PR、 HER-2、Ki-67 等指标的评价。这些字母有什么意义呢? ER表示雌激素受体,(+)表示阳性,一般分为强、中、弱阳,此外还会评估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肿瘤细胞阳性程度越强,表达比例越多,提示患者的雌激素水平越高,对内分泌治疗效果越好。 PR表示孕激素受体,阳性判断方法同ER,肿瘤细胞阳性程度越强,表达比例越多,对内分泌治疗效果越好。 HER-2 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般情况下HER-2(3+)表示阳性,提示患者可选择相应的靶向药治疗。而HER-2(2+)表示可疑阳性,这些患者需要进一步做FISH检测明确有无HER-2基因扩增。HER-2 (0) 和HER-2 (1+) 表示阴性。 Ki-67 即肿瘤增殖指数,Ki-67阳性百分比高提示肿瘤增殖活性高,Ki-67阳性百分比低提示肿瘤增殖活性低。 分子病理——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向导” 治疗指导:我们耳熟能详的FISH检测可以明确有无HER-2基因扩增,指导患者是否可用赫赛汀靶向治疗。此外通过对6种分子基因表达谱(即ER、PR、HER2、Ki-67、CK5/6与EGFR)的分析,将乳腺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腔面A型:即免疫组化ER阳性或PR阳性,HER-2 阴性,Ki-67低表达(≤14%),此型多选择单纯内分泌治疗。 腔面B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HER-2 阴性型,即免疫组化ER阳性或PR阳性,HER-2 阴性,Ki-67高表达(>14%),此型多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另一类是HER-2 阳性型,即免疫组化检测ER阳性或PR阳性,而Her-2阳性,多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抗HER-2治疗。 Her-2过表达型:免疫组化检测ER、PR阴性,Her-2阳性,Ki-67多为高表达,多采用化疗+抗HER-2治疗。 基底细胞型: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均阴性,常伴CK5/6与EGFR阳性,此型多选用化疗。 预后判断:如检测21基因评分,70基因DNA芯片等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化疗监测及内分泌治疗检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预防指导:BRCA1/2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家族性乳腺癌抑癌基因,该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可抑制癌细胞产生及扩增。因此BRCA1/2突变检测可受检者了解自身乳腺癌患病风险,进而采取针对性预防手段。

libin
介绍一个多才多艺的靶向药:Ramucirumab

介绍一个多才多艺的靶向药:Ramucirumab

  今天介绍一个多才多艺的靶向药,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靶点是VEGFR2。这个药,目前已经被批准,联合化疗一起,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肠癌等实体瘤,近期又一项重磅三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业内预计可能会被批准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主要是膀胱癌)。   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晚期胃癌 该方案被批准是依据一项被称为RAINBOW的三期临床试验,将雷莫芦单抗与紫杉醇联合,对比单独用紫杉醇治疗,既往含氟嘧啶或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 结果显示: 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可以提高2.1个月的生存期(9.6个月 VS 7.4个月),延长1.6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4.4个月 VS 2.8个月),有效率也更高(28% vs 16%)。 2014年11月5日,FDA批准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用于既往含氟嘧啶或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和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   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该方案被批准是基于一项国际多中心的三期临床试验,一共入组了1253名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分成两组,一组接受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一组单纯接受多西他赛治疗。 结果显示: 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3%、4.5个月、10.5个月;而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3.0个月、9.1个月。雷莫芦单抗的加入,能将生存期延长1.5个月左右,死亡风险下降14%。 2014年12月,美国FDA批准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方案;同时适用于肺腺癌和肺鳞癌。   雷莫芦单抗联合FOLFIRI:晚期肠癌 该方案基于一项入组了1072名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贝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患者,1:1接受雷莫芦单抗+FOLFIRI治疗,或安慰剂+FOLFIRI治疗。 结果显示: 增加雷莫芦单抗后,总生存期延长1.6个月(13.3个月 VS 11.7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延长1.2个月(5.7个月 VS 4.5个月)。 2015年4月24日,FDA批准雷莫芦单抗联合FOLFIRI(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用于贝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患者。   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晚期膀胱癌 今年欧洲肿瘤学大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一项对比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多西他赛,治疗铂类失败后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 结果显示: 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延长了1.31个月(4.07个月 vs 2.76个月);治疗的有效率近乎翻倍(24.5% vs 14.0%),其中完全缓解率改善更显著(4.2% vs 1.4%)。治疗1年后,两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是11.9%和4.5%,雷莫芦单抗的加入让进展风险下降超过60%。‍ PD-1/PD-L1抗体用于尿路上皮癌的有效率大约是15%-20%;而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的有效率是24.5%,因此业内预计,该方案或许将在近期获得批准上市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 参考文献: http://www.onclive.com/conference-coverage/esmo-2017/ramucirumab-improves-pfs-in-platinumrefractory-urothelial-carcinoma

小D
哪些身体变化预示癌症?这17个征兆,你应该知道!

哪些身体变化预示癌症?这17个征兆,你应该知道!

2017年2月3日,世卫组织(WHO)发布了《癌症早期诊断指南》,将19种常见癌症的早期症状整理了出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惕。 癌症的17个征兆,你应该知道   癌症,往往是在身体出了大毛病后,就医时才检查出来的。如果能对早期症状多一些了解,对特别的小病小痛”多一丝警惕,就不容易耽误治疗的时机。 当你的身体出现以上17种“小病小痛”时,千万别大意,要及时咨询医生,了解它出现的原因,才能放下心来! 3个容易混淆的症状 下面这3种症状比较容易混淆,要注意跟生活中常见的疾病鉴别: 1、咳嗽:感冒or肺癌 感冒的咳嗽一般不超过2周,而且痰中很少带血;肺癌引起的咳嗽持续时间比较久(>2周),有4种不同的特殊表现: ● 刺激性干咳:感觉气道有异物感,但什么也咳不出来,吃抗生素没有缓解; ● 偶尔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 ● 咳嗽时,喉咙处发出哮鸣音(像笛声一样),还有胸闷、气促的感觉; ● 偶尔咳出大量的粉红色的泡沫痰。 2、体重突然下降:糖尿病or消化道癌症 许多内分泌、感染疾病也会使体重突然下降,如:糖尿病、甲亢、结核病等,但它们都会伴随特殊的症状: ● 糖尿病:排尿次数增多、经常口渴; ● 甲亢:心悸; ● 结核病:咳嗽、咳痰带血。 另外,如果没有刻意节食、运动、减肥,而体重在 6 – 12 个月内,减轻了 4.5~5 kg( 或总体重下降了 5%),这样的情况属于比较反常了。 3、便秘:单纯便秘or大肠癌 便秘是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的症状,那怎么和大肠癌区别呢? 首先,看伴随症状。如果是大肠癌,会经常有腹泻、腹痛的症状出现;其次,看大便外观。大便中带有脓或者血……这可能是肿瘤的预兆。 但这会是一个长期、缓慢,逐渐变化的过程,所以每日排便后,不妨低头看那么一眼。

叮咚
一表读懂 | 冰箱里的食物能放多久?

一表读懂 | 冰箱里的食物能放多久?

在炎热的夏天,食物说坏就坏。 有的人以为把食物扔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等想起要吃的时候,却发现,食物在冰箱里搁坏了······ 日常食物的冷藏时间表 要知道,冰箱可不是“永久保鲜”的。它只是通过降低温度来“延缓食物变质”时间,如果超出保存期限,食物一样会坏掉。 你知道日常的食物能在冰箱里放多久吗?快看下面这张表—— 所以,食物放进了冰箱里,也要在保存期限内吃掉,否则超过了时限,也是会坏的! 各类食物的储存指南 除了储存时间,根据食物的种类、生熟,还有一些储存细节需要在意。 蔬菜 先说蔬菜,一样平常环境下蔬菜的相宜蕴藏温度在0℃- 10℃。黄瓜、苦瓜、豇豆和南瓜等喜温蔬菜,相宜存放在10℃阁下,不能低于8℃;绝大部分叶菜为喜凉蔬菜,其相宜温度为0℃-2℃,不能低于0℃。 需要留意的是,绿叶蔬菜必需包好放入冰箱,不要贴近冰箱内壁,防止冻伤,储存最好不要高出三天。 水果 其次是水果。有2点要注意的: (1)放冰箱前不需清洗:一般蔬果表面都有一层蜡质,保护它们不受微生物侵害。在清洗后(尤其是使用洗涤剂后),蜡质层会遭到破坏,细菌很容易进入内部,导致蔬果变质腐烂; (2)热带水果别放冰箱:如香蕉,菠萝,木瓜,芒果等,它们的保存温度比较高,只要室温阴凉储存就可以了。如果温度过低,反而会导致果皮凹陷或者产生斑点或褐变。 剩菜 最后说说剩菜,已经烹调过的熟食,按照食物品种的不同,储存条件也有差异。 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如果只是短时间储存,可以放进冰箱冷藏室。而如果存放时间超过三天,或者希望保持主食柔软的口感,最好放入冷冻室。 家庭烹饪的带肉菜,比如炒肉丝、炖肉等,放在冰箱的冷藏室,温度保持在4℃以下。 蔬菜,做好后不要留到下一顿。假如一次吃不完,又不舍得丢弃,应该在出锅时分留出一部分,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存放1天。 汤羹类,假如剩下的汤第二天就吃,可以加盖储存在冰箱冷藏室,置于4℃以下。假如要过两天后再吃,就要放入密封盒,放进冷冻室。

叮咚
为什么80%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原来是这个原因...

为什么80%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原来是这个原因…

最近一位年仅20多的女老师患癌去世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头条。大家在替她惋惜的同时,也再次对癌症产生各种疑惑,为什么患癌趋势越来越年轻?为什么多数人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那有办法减少自己的患癌的风险吗?其实面对癌症,我们还有很多办法去应对。今天微医君就和大家说说关于癌症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害怕看病,有病也不愿意去医院 这其实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讳疾忌医的心理。对于一些小病小痛,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医院,主要是害怕看病检查出什么大毛病,对疾病会产生恐惧。 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病了却不知道,小病不治会变大病,到时候再后悔就可能晚了。 ➤癌症的早期症状和很多普通疾病相似,容易忽视 癌症,往往是在身体出了大毛病后,就医时才检查出来的。但是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与很多普通疾病相似,很容易就被忽视,或者被当做别的病治疗。 2017年2月3日,世卫组织(WHO)发布了《癌症早期诊断指南》,将19种常见癌症的早期症状整理了出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惕。   看到这张表肯定有很多人会说: 天呐,看完感觉自己没得救了。 要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早就得绝症了…… 纯属吓人,胡编乱造。 微医君想提醒大家的是,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癌症,但当你的身体出现上述这些“小病小痛”时,要及时咨询医生,了解它出现的原因,才能放下心来! ➤不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一般都是由内因(先天的遗传体质)和外因(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如,大家都在一个工厂上班,吃同一菜场的菜,喝同一水源的水,生活环境几乎是相同的,而几十年下来,每个人患的病并不相同,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家庭遗传基因不同。 再比如说抽烟,有的抽到八、九十岁也没事,而有的老公抽烟,老婆反而患上了肺癌(吸了二手烟),因为他老婆天生有肺癌易感基因。 基因不同,导致了每个人对各种癌症的敏感不同。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知道自己的基因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癌症的高危人群,从而针对性地去预防,把患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基因检测:   帮助了解患癌风险、提前预防 1基因检测在欧美已经普及 基因检测是通过基因芯片等方法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了解患病风险,提前做好预防,达到因人而异,对症施方。 如今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大范围普及了基因检测,并且效果显著。比如美国,过去二十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5%,其中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下降了38%以上。 2基因检测到底准不准? 一直以来癌症是医学界攻克的主要目标,对癌症基因的研究已非常深入。如常见的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百个相关的致病基因。 例如当人有BRCA1基因突变时,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就会升高。 经典案例美国知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有BRCA1基因突变,医生认为她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分别高达87%和50%,因此她进行了预防性的乳腺和卵巢切除,避免了命中之癌。 (当然对于一般人,不建议很武断地通过切除来防癌)。 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已经比较成熟,已经达到可以普及程度了。 检测出高风险之后,我该怎么办? 1、根据风险来调整生活环境和习惯 当检测出某个癌症基因的高风险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个风险来调整生活环境和习惯,反过来可以降低患癌概率。 比如检测出有肺癌高风险,那么首先绝对要戒烟、远离二手烟、厨房油烟,家里购置空气净化器,遇到雾霾天出门做好防护,多吃可以清肺润肺的食物,做到这些患肺癌概率会降低。 2、针对性的定期体检 当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癌症的高风险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体检。肺癌高风险就需要定期进行胸部的CT、胃癌高风险就定期地做胃镜,这样,万一不幸患癌时,也可以早期发现,而早发现是癌症治疗的关键,治愈率很高。  

叮咚
颈部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或是肿瘤来袭

颈部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或是肿瘤来袭

如果给每个肿瘤赋予一个“角色”,那么其中“伪装者”的角色则非淋巴瘤莫属。这是因为淋巴瘤不仅早期发病隐匿,不易被人察觉,且其症状也往往与普通疾病相混淆,表现极“不起眼”:如发热、淋巴结无痛肿大、盗汗、消瘦等等。以至于很多患者被这个“伪装者”袭击以后浑然不知,等到确诊病情后才发现已经到了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如何才能识破淋巴瘤的“伪装”,并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呢?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日”,我们借此简要介绍淋巴瘤相关知识。此外,在9月15日当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还将联合“领康沙龙”淋巴瘤患者俱乐部开展科普公益活动,来自医院淋巴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的多位专家将与活动参与者面对面,共同抗击淋巴瘤。   “ 揭秘淋巴瘤的“伪装”—— 超过50%淋巴瘤患者首发症状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 淋巴瘤有哪些“伪装”症状呢?在临床上,淋巴瘤的首发症状多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且超过50%的淋巴结肿大首发部位在颈部。应当注意的是,一些炎症也可以引起淋巴结的肿大。但这类肿块与普通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有明显的区别:通常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块相对柔软、按压有痛感;而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肿大则表现为“不痛不痒”、表面光滑、质感坚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了这种“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肿大,切莫因为“无关痛痒”而放松警惕,应当及早到专科医院就诊,排除淋巴瘤的可能。 另外,“B症状”也是淋巴瘤的一个典型“伪装”特征。我们通常将淋巴瘤患者表现出来的发热、消瘦和盗汗等全身性的症状称作“B症状”,这类症状也容易给淋巴瘤戴上“伪装面纱”。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的淋巴瘤患者会伴随发热症状,有时温度会超过38℃,故而这一症状常会被误认为是感冒等疾病引发,导致贻误病情。但如果细细侦查,淋巴瘤引起的发热症状与普通感冒发热的区别也并非无迹可寻,由淋巴瘤引起的发热往往原因不详、持续时间久且经抗感染治疗后疗效不明显。因此,根据病人症状进行综合病情判断,对于识破淋巴瘤的“伪装”、确诊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 “ “金标准”验明淋巴瘤“真身”—— 活检病理学检查辨别淋巴瘤良恶 ” 如何才能彻底破除淋巴瘤的“伪装”,验明淋巴瘤的“真身”呢?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诸如B超、CT、MRI等可以发现“潜伏”在各个部位肿大的淋巴结,并能够“捕捉”淋巴瘤对其他部位的侵犯程度。但仅根据这些指标,无法精确判断淋巴结肿大到底是由炎症引起还是由淋巴瘤引起,更不容易判断其良恶性。就如同两个同样品种有伤疤的水果,单凭表面的疤痕,无法断定其由于磕碰损伤还是由于被蛀虫掏空。 病理活检可精确区分肿瘤的分型,因而也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通过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的活检(某些深部淋巴结的空芯针穿刺),获取肿块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病理医生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配合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进而确诊肿块“良恶”。并进一步确定淋巴瘤的具体类型,做到因病施治。 淋巴瘤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淋巴瘤各种类型、亚型多达60多种。这么多的成员该如何划分呢?传统方法将这么多的肿瘤类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又通常可以分成B细胞淋巴瘤和T或NK细胞淋巴瘤两大类。在数十种淋巴瘤亚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在我国人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三分之一。 “ 多学科综合治疗歼灭“伪装者”—— 6成以上淋巴瘤患者可获治愈 ” 不同于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多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或者是手术治疗后辅以化疗或者放射治疗,淋巴瘤的治疗有显著的不同。这是因为淋巴瘤属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最初起病时不一定局限在某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会累及到其他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外科手术就不能实现“一劳永逸”,必须经过全身性的系统治疗方能杀灭肿瘤。化疗是淋巴瘤治疗最常用的方式,此外还可以选择化疗与靶向治疗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对淋巴瘤的更好疗效。 正如上文所言,淋巴瘤庞大家族中拥有诸多“成员”,不同的“成员”其应对策略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淋巴瘤分型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自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外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等多科室的专家,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 应当提醒的是,当被诊断为淋巴瘤时,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莫因为“不痛不痒”的症状掉以轻心。数据表明,超过60%的淋巴瘤患者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可获得治愈效果。早期发现对于淋巴瘤的治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规范治疗与非规范治疗所带来的疗效也有显著的差异。例如对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而言,如果不治疗,其五年生存率不足5%,而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

叮咚
胃镜肠镜检查和治疗,选择无痛内镜,还是普通内镜?

胃镜肠镜检查和治疗,选择无痛内镜,还是普通内镜?

无痛内镜是指在胃肠镜诊疗时静脉注射丙泊酚为主的麻醉药,让你进入深睡眠状态,由医生完成胃镜和肠镜检查或治疗,诊疗结束停止用麻醉药数分数后麻醉作用消失,你的意识快速恢复到清醒状态。常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咽喉部局麻后进行的胃镜检查称为普通胃镜,术前肌注解痉和镇静剂后或不用药进行的肠镜检查称为普通肠镜。 近年来无痛内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让你在舒适的睡梦中完成了内镜,一点痛觉也没有,并不影响你的智商,特别是对做胃肠镜有恐惧心理、不耐受疼痛的人来说更是最佳选择,无痛内镜又称舒适内镜。丙泊酚药的颜色为乳白色,人们戏称它为“快乐牛奶”。 医生也喜欢你做无痛内镜,让你在安静的状态下没有了恶心呕吐反应,内镜的操作更为方便,食管上段、十二指肠角、结肠肝曲部等盲区以及微小病变的观察更为清晰,提高了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我院无痛内镜已有了10年多历史,已积累了6-7万例的成功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病员都能做无痛内镜,它仍然是有一定风险的,麻醉师术前要对你进行评估,告知你可能的副反应,同时还要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 什么情况下不宜做无痛内镜? 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哮喘的急性发作期、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本身就存在低氧血症,不宜做无痛内镜。 非呼吸系统疾病如心衰、心梗、中风、昏迷、肾衰、肝衰、贫血、肿瘤晚期、高龄衰弱等病员生命体征不稳定时,不宜做无痛内镜。张口障碍、颈项或下颌活动受限、矮胖体型者会影响气道开放,也不宜做无痛内镜。 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贲门、幽门和肠梗阻、呕吐或呕血者存在潴留液反流误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应在胃肠减压等预处理排出潴留液后才能进行无痛内镜。 对多种药物过敏的过敏体质者不宜无痛内镜。 无痛内镜术前后应注意哪些事情? 无痛内镜前4-6小时内应禁饮并有亲朋好友陪同时方可做无痛内镜。 无痛内镜后可能出现头昏、恶心、呕吐、咳嗽、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等副反应,大多数短时间观察后自行恢复,少数病员需要更长时间或1-2天才能完全恢复,需要适当静脉补液用药治疗,极少数会发生意外。无痛内镜清醒后在亲朋好友陪同下方可离开医院回家,并可进食少量清淡饮食,当日严禁驾车、襻高和剧烈运动等,建议好好在家休息一天。 如何选择无痛内镜和普通内镜? 仅做胃镜检查不做治疗、耐受性好的病员可以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咽喉局部用麻药后都能够很好地完成胃镜检查,同时也可节省开支,也没有丙泊酚等麻醉药的后反应,检查结束可立即离开或开车回单位上班;对仅做肠镜检查也可以选择普通肠镜,选择肠镜操作手法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也是能耐受的,但各种内镜治疗和对疼痛耐受性差者最好选择无痛内镜进行诊疗,对暂不宜行无痛内镜病员应积极治疗创造条件争取无痛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叮咚
胃镜(三)自拍视频让你了解胃镜检查全过程

胃镜(三)自拍视频让你了解胃镜检查全过程

你想知道胃镜是怎么做的吗?本期胃镜(三)让大家观摩近期我们团队制作的视频,让你了解胃镜检查的全过程,事先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和思想准备,以便能正确配合医生和护士做好胃镜的检查。 你想了解以往发布胃镜检查的相关科普知识吗? 观看普通胃镜检查过程视频后,期望你能对胃镜检查过程全面了解,消除紧张心理、更好配合医生和护士,完成好高质量的胃镜检查。 本视频由作者单位同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镜诊治中心叶小芳、孙建萍、秦艳、孙超等的医护人员自编、自导、自拍和自剪完成。肠镜检查过程视频将在近期制作完毕,敬请期待。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i0540jhhaum&auto=0

叮咚
永不言弃:“钻石突变”迎来第三代靶向药

永不言弃:“钻石突变”迎来第三代靶向药

  ALK突变常见于肺癌、间变大B淋巴瘤、胶质瘤等众多实体瘤中,但总体的发生率并不高。ALK融合突变阳性的肺癌,仅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3%,可谓是一个小众的突变。 但是这个突变,又被称为“钻石突变”,三层意思:首先,用以形容ALK融合突变是少见的突变;其次,拥有这个突变的患者,又是幸运的,因为目前已经上市的第二代靶向药,一个药就已经能把晚期ALK突变阳性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推高到近20个月,把总生存时间推高到三四年,直逼5年大关(而没有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即使用了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也就徘徊在1年左右,总生存时间徘徊在2年左右),真是羡煞旁人;最后,钻石是非常昂贵的,ALK突变的靶向药也非常昂贵,正版的第二代靶向药,动辄每月十几万……但是,有药总比没药好,国产的仿制药渐渐起来以后,价格总会下来的,实在不行,大家懂的…… 目前上市的ALK靶向药,主要分为两代:最先上市的克唑替尼,是第一代靶向药,平均十来个月就耐药了,耐药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由于ALK基因产生了新的耐药突变——耐药突变的种类非常多,非常杂,因此针对这些零零散散的耐药突变,开发了诸多的第二代靶向药:色瑞替尼、艾乐替尼(也有的人翻译成阿雷替尼)、brigatinib(也就是大名鼎鼎的AP26113)……这些第二代靶向药,均能部分克服对克唑替尼的耐药,但是没有一个是对所有的耐药突变通吃型的,因此选择之前,最好做一下基因检测,从而指导最佳的第二代靶向药。 此外,目前也有不少临床试验在探索将第二代靶向药直接用于未经治疗的ALK突变的晚期肺癌:第二代靶向药,比第一代好,干嘛一定要等第一代药用过以后耐药了再用,好东西要先用——4个轮子的轿车发明出来了,为何还要选择2个轮子的自行车——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艾乐替尼对比克唑替尼,用于未经治疗的ALK突变的晚期肺癌,生存期延长了2倍,生存曲线高低悬殊,还是让我们看到了第二代靶向药全面吊打第一代靶向药的史无前例的数据(将肿瘤变成慢性病,或许从它开始——Alectinib)。 那么,假如对第二代靶向药也耐药了,可怎么办呢?甚至有的病友已经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ALK靶向药全部尝试了一遍,均已经失败(这种病友其实生存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延长,一般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生存超过三五年的“钻石病人”),下一步怎么办?——或许,可以试一试“号称第三代靶向药”:劳拉替尼(lorlatinib),一张图说明问题: 对艾乐替尼耐药的病友,接受劳拉替尼治疗,有效率为27%,同时有脑转移的病友,对脑转移的有效率为50%;对色瑞替尼耐药的病友,接受劳拉替尼治疗,有效率为31%,同时有脑转移的病友,对脑转移的有效率为48%;对AP26113耐药的病友,接受劳拉替尼治疗,有效率为17%;对entrectinib或ensartinib耐药的病友,接受劳拉替尼治疗,有效率为40%,同时有脑转移的病友,对脑转移的有效率为50%——这系列数据说明三点: 劳拉替尼对脑转移的疗效是比较好的,有效率在50%左右; 劳拉替尼对色瑞替尼、艾乐替尼以及entrectinib 或ensartinib的交叉耐药,相对较少,有效率在30%左右; Brigatinib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二代靶向药,对brigatinib无效的病友,再尝试劳拉替尼有效率总体偏低,只有17%。

小D
有效率80%,肺癌神药AZD9291强势冲击一线治疗!

有效率80%,肺癌神药AZD9291强势冲击一线治疗!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经过基因检测,如果有EGFR突变,可以有很多的靶向药吃,比如一代药易瑞沙、特罗凯和凯美纳,二代药阿法替尼,三代药AZD9291,效果都很好,有效率高,副作用小,患者可以舒舒服服的度过好几年。 按照传统,EGFR突变的患者都是先吃一代药,耐药之后如果有EGFR T790M突变,接着吃三代药AZD9291,这已经是国内不少病友都熟知的“套路”了。 不过,传统都是用来被突破的,可不可以不吃一代药而是直接吃三代药呢? 正在召开的ESMO年会上,阿斯利康公司公布了重磅临床数据: EGFR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一线直接使用AZD9291比使用易瑞沙或者特罗凯效果好,无进展生存期18.9个月 VS 10.2个月,几乎翻倍!   临床设计 招募556位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直接使用AZD9291,每天80mg;另外一组是对照组,使用易瑞沙(250mg)或者特罗凯(150mg)。 临床结果 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使用9291的患者的PFS高达18.9个月,而对照组的PFS只有10.2个月,9291几乎翻倍。其中,对于有脑转移的患者来说,9291组的PFS高达15.2个月,而对照组只有9.6个月,9291还是更好。   总生存期来说,9291组的患者看起来总生存期会更长一些,减少了37%的死亡率。不过,目前的临床数据还不成熟,需要后续的跟踪。   有效率方面,9291组的有效率80%,对照组的是76%,都不错。 不良反应 使用9291的患者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腹泻(58%)、皮肤干燥(32%),易瑞沙特罗凯字的常见副作用是腹泻(57%)和皮炎痤疮(48%)。使用9291的患者中,33.7%的患者出现了3级以上的副作用,而对照组的比例高达44.8%。   所以,这些临床数据说明:EGFR敏感突变的肺癌患者,一线直接使用AZD9291的生存期更长,副作用也更小。 据了解,阿斯利康正在和药物监管机构递交各项临床数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套路”要变了,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可以直接使用9291了。 正在用易瑞沙或特罗凯的咚友也不要急,起码我们赶上了耐药即可参加临床免费用药的好时机。现在针对T790M突变的AST2818正在招募中,已经有不少咚友用药且肿瘤缩小了(了不起的国产抗癌药,两个月肿瘤缩小一半!),可以扫描下方海报的二维码填表报名~ 参考资料: http://www.onclive.com/conference-coverage/esmo-2017/frontline-osimertinib-doubles-pfs-for-egfr-nsclc 

小D
胃镜(二)检查前后应注意什么?

胃镜(二)检查前后应注意什么?

胃镜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消化专科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和是否能胃镜检查,如有检查指征医生将为你开据内镜申请单。一般胃镜检查是安全的,但术前医生仍将告知你可能出现的风险,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至少要空腹6小时以上,如上午检查者须前日晚10时后禁食禁水、当日早上禁食;如下午检查者,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质食物,中午禁食; 术前可服用高血压药,糖尿病药物术前可停服一次,阿斯匹林、华法令等药物至少停药3-5天以上才能做检查,其它药物并视病情而定由医生决定; 检查前请带好病历资料、原胃镜报告等,以方便检查医生了解和对比病情的变化;检查前请妥善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钱包、手机、钻戒、项链、假牙等; 选择无痛胃镜时须有家属或亲友陪同和接送;麻醉师评估符合无痛检查者须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检查的当日不要按排重要活动和应酬。女性病友尽可能避开月经期做胃镜; 准备好银行卡或现金,胃镜检查可能附加无痛麻醉、病理活检、幽门螺旋菌检查、小息肉摘除等诊治项目需另行记帐或缴费。   胃镜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检查前10-30分钟护士将给你口服祛泡剂二甲基硅油和咽喉部麻醉剂利多卡因胶浆等; 你要松解领口及裤带,取出活动假牙,左侧卧位躺于检查床上,头部略向前倾,身体放松,左腿伸直右腿环屈,两手自然放在胸前,放松心情做缓慢呼吸放松; 护士将为你口中放上牙垫,轻轻咬住,同时放上小弯盘以承接口腔流出的唾液; 当你选择普通胃镜检查胃镜插入到咽部时,一定要配合做好吞咽动作,千万不要屏住呼吸,以便让胃镜顺利进入食管,一旦胃镜进入食管后咽喉不适感觉就会好转,无痛内镜时无须上述配合; 术中医生可能会给你做幽门螺杆菌检查、病理活检和小息肉的摘除等操作,放心吧你是不会有疼痛感的。   胃镜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胃镜检查后半小时内咽部麻醉消失前不要喝水、进食,以免误吸呛咳,咽喉部无不适感后可进食流汁或半流质饮食,当日忌食生、冷、硬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胃镜检查术后可能可能会有咽部疼痛或异物感、上腹部胀痛等不适会自然好转。极少数下颌关节脱臼、.喉头痉挛和腮腺肿大等情况发生,医生会及时帮助处理。 无痛内镜后可出现头昏、乏力、恶心或呕吐等不适,应平卧休息、观察1-2小时好转后再离院。当日应注意休息,24小时内不得驾驶汽车、电动车、襻高、运动等。 如出现不能进食、上腹痛加重、呕血、黑便、心悸、胸闷、咳嗽、咯血等异常情况时,医生会让你留院观察和治疗,如在回家后发生请及时来院就诊。 通常胃镜检查报告单在检查结束时医生即时发出,病理检查报告单在术后1-3天才能发出,取到报告后可去看医生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叮咚
胃镜(一)是检查还是不检查,如何选择?

胃镜(一)是检查还是不检查,如何选择?

胃镜经过了30多年不断技术改进和完善现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诊治的常规武器,2012年统计全国共有6128家医院开展胃镜检查、26203位消化内镜医生、2250万病员接受了胃镜诊疗,可见胃镜的检查在我国各级医院已是相当的普及。胃镜检查通常是安全的,极少数发生意外,但它是介入性操作,按卫生部规定检查前医生要对你进行病情评估能否行胃镜检查,须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哪些情况下需要查胃镜? 当你有中上腹部不适症状如上腹胀、上腹痛、嗳气、反酸、灼热、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呕血、黑便、吞咽不适、哽噎、呃逆等症状之一,持续两周以上不好转,或短时间对症服药一周不好转时; 近期有不明原因乏力、疲劳、面色苍白、体重减轻、颈部淋巴结肿大、贫血血色素下降、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肿瘤报警症状时; 体检发现有血肿瘤指标如CEA等升高、CT或B超发现胃壁增厚、原因不明的肝占位、腹腔淋巴结肿大和腹水时;钡餐检查没有痛苦可进行初查,若钡餐检查发现有病变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 发现食管胃内异物、息肉、黏膜内病变或肿瘤、食管贲门狭窄等需要内镜下治疗时;已确诊为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肿瘤切除后等需要治疗后随访时; 40-45岁以上无任何消化道不适症状但有胃食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体检普查时;需要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选择胃镜检查或呼气试验。 哪些情况下不宜查胃镜? 发作期的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气喘不能平卧者; 严重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中风、昏迷、肾衰、肝功能不全、贫血、肿瘤晚期、高龄患者全身衰弱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时; 严重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不能合作者;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 不宜查胃镜或暂不想查胃镜时该怎么办? 如确有上述情况时一般不宜胃镜检查,但并非绝对不能检查,如果诊断治疗确有必要,经医生多学科联合会诊协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病情和生命体征,充分与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各种抢救预案情况下,亦是可以进行内镜检查的。 如果对胃镜检查确有恐惧心理、年龄又较轻、病情相对不重、病程不长、无报警症状时,亦可先选择X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先了解一下胃的大致形态,如正常可暂不胃镜检查;或可先做上腹部B超检查或上腹部CT检查排除胰腺、胆囊、肝脏等疾病,或可短时间内药物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亦可暂不胃镜检查。但临床症状无好转或有所加重时仍需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至今尚没有比胃镜更准确的检查手段替代胃镜检查。

叮咚
EGFR抗体耐药怎么办?新药横空出世!

EGFR抗体耐药怎么办?新药横空出世!

  EGFR抗体,常见的有爱必妥,帕尼单抗,以及国产的尼妥珠单抗(泰欣生)。这些EGFR抗体,常用于KRAS野生型的肠癌以及头颈部肿瘤中,配合化疗一起使用,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靶向药绝大多数时候,总是会耐药的。     EGFR抗体耐药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包括EGFR蛋白胞外段突变,导致EGFR抗体与之无法结合,自然无法发挥功能(当然还包括RAS基因突变、EGFR下游的信号通路“绕路行驶”等其他多种原因)。 下面的示意图就是EGFR。红色的、像两只手的部分就是EGFR胞外段。 EGFR抗体就是能和这两只手上的某个特定的区域结合,粘上去,然后就导致EGF不能和EGFR结合,最终引发癌细胞死亡。 但是,假如,恰好与EGFR抗体配合的那个部分变异了(癌细胞为了保命,当然是使出浑身解数啦),EGFR抗体就没有地方可粘了,就耐药了。 那怎么办呢,这个手不是很大的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设计一个新的抗体,能够结合到其他部位去不就好了么——sym004,其实是一个抗体混合物,是由两个能结合到EGFR胞外段另外两个全新的、互相不重叠的部分的抗体,按照1:1混合而来。 也就是说,sym004,这个新药,说白了就是两种更新更强的EGFR抗体的混合物——这个新药可以阻断癌细胞中的EGFR信号通路,还可以导致EGFR被转移到细胞内降解掉,从而导致癌细胞死亡。     那么,这个药治疗常规EGFR抗体耐药的肠癌,到底疗效如何呢? I期临床试验时,入组了39例对爱必妥、帕尼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耐药的晚期肠癌患者,发现其中44%的患者肿瘤有所缩小,13%的患者肿瘤缩小超过30%,总的疾病控制率为67%。副作用主要是皮疹、腹泻和低镁血症。 下图是每一个参与的患者,肿瘤缩小的情况以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 近期,一项对比sym004大剂量、中等剂量以及安慰剂治疗难治性肠癌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揭晓。 这项临床试验入组了254例患者,按1:1:1随机分为3组——A组:Sym004 12mg/kg 每周;B组:负荷剂量9mg/kg,序贯6mg/kg;C组:医生自己选择的最佳传统治疗(5-FU、卡培他滨或者安慰剂)。 结果显示,B组的安全性更好,疗效也不俗。 在那些血液基因检测提示RAS基因野生型比例大于20%、BRAF基因未突变的患者中,B组的生存期比C组延长了3.5个月;在那些血液基因检测提示RAS基因野生型比例大于20%、BRAF基因未突变、无EGFR胞外段突变的患者中,‍B组的生存期比C组延长了5.5个月。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新药三期临床试验早日启动,给大家带来更多正能量和好消息。   参考文献: [1]The First-in-class Anti-EGFR Antibody Mixture Sym004 Overcomes Cetuximab Resistance Mediated by EGFR Extracellular Domain Mut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Clin Cancer Res. 2016 Jul 1;22(13):3260-7 [2]Safety and Activity of the First-in-Class […]

小D
肿瘤 “大”等于分期“晚”?切莫“自我分期”误病情

肿瘤 “大”等于分期“晚”?切莫“自我分期”误病情

  肿块这么大,是不是已经晚期了? 为什么肿瘤只有几毫米,就已经转移了? …… 初诊的肿瘤患者,常常会对“肿瘤大小”产生不少疑问,很多时候还会将肿瘤尺寸和肿瘤分期联系起来,“浮想联翩”,对自己的病情忧心忡忡,唯恐分期“过晚”,影响疗效。 确实,在临床上,医生也是根据肿瘤的分期分型对症治疗,如果肿瘤分期不一样,其最终疗效也相差很大,对于同种肿瘤,分期早的肿瘤疗效要比分期晚的肿瘤疗效好得多。 在医学检查报告单上,关于肿瘤尺寸的数值是患者对肿瘤最直观的印象,因而肿瘤大小也往往成为很多病人“自我分期”的标准…… 那么肿瘤“分期”到底是怎么回事? 肿瘤“大”是不是就意味着“晚期”? 本期专题我们就来揭晓关于肿瘤“大小”的秘密。 小知识   恶性肿瘤的产生,源于自身细胞的“叛变”和不受控制的增殖。“脱缰”的癌细胞增殖、汇聚、长大,最终形成“叛变者”的“大本营”——肿块。这也是肿瘤之所以称为“肿”的原因。从单一的“叛变者”产生,到“大本营”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癌细胞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大本营”的规模也往往会有所不同。临床上所说的肿瘤分期,就是根据对癌细胞“大本营”情况分析,将“大本营”划分不同的层级,从而实现分层管理,进行针对性“剿灭”。   肿瘤分期需多因素综合   要划分癌细胞“大本营”的层级,需要综合考虑几方面的因素: 癌细胞“大本营”的规模、对其他人体组织的“侵略程度”、有没有在其他地方“安营扎寨”…… 临床上有很多种肿瘤分期方法,例如常用的肿瘤TNM分期系统,就兼顾了癌细胞“大本营”多重属性——它也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这套系统综合了肿瘤原发灶的情况(“大本营”的规模)、淋巴结侵犯情况(对其他人体组织的“侵略”情况)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无在其他部位“安营扎寨”)三方面因素,来对肿瘤进行分期判断。 肿瘤的TNM分期 TNM分期系统用T/N/M三个字母和几个数字来表示肿瘤的分期: 字母T:表示肿瘤原发灶的情况,根据“大本营”从小到大的变化和对周围组织影响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 字母N:指区域淋巴结侵犯情况,如果“叛变者”尚且“安分守己”,没有“侵略”周围淋巴结,则表示为N0,随着对淋巴结的“侵略”程度增加,分别用N1-N3来表示; 字母M:指远处转移情况,如果癌细胞只有一个“大本营”,用M0表示,如果在初始“大本营”外,“叛变者”又跑到其他脏器开辟“新战场”,则用M1来表示。 在这个分期系统中,当T/N/M三方面因素确定之后,就可以对“叛变者”聚集的“大本营”进行相应的分期,如I期、II期、III期、IV期等。I期、II期即为我们常说的早期,就相当于“叛变者”的势力尚且可控;而III期、IV期就意味着肿瘤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叛变者”已经在人体多处扎下“城寨”,此时病情已不容乐观。 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肿瘤而言,如果没有“侵略”其他脏器、没有在其他脏器“安营扎寨”,那么肿块的体积越大、浸润周围脏器越多,其分期就越晚。以乳腺癌为例,如果病灶直径不超过2厘米、区域淋巴结无转移,且没有远处转移,则可确定为I期乳腺癌(T1N0M0),对于这种早期的乳腺癌如果及时诊治,其5年生存率可达94%。但如果肿瘤体积“长大”,病灶直径超过5厘米,即便区域淋巴结无转移、无远端转移,其分期也将“升级”为II期(T2N0M0),其5年生存率也相应降至85%。 但是一旦肿瘤在其他地方“安营扎寨”,无论原始“大本营”规模有多小,都可以确定为晚期。例如部分肾细胞患者即便原发病灶不到1厘米,然而在肺部或脑等部位有一个转移灶,仍应被确定为IV期肾癌(T1N0M1),此时的治疗就只能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为主。相比之下,直径大于7厘米、淋巴结无转移、无远端转移,但肿瘤局限于肾脏的患者,可确定为II期肾癌(T2N0M0),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 肿瘤“良恶”取决于“叛变者”本性 癌细胞“大本营”的分期和癌细胞良恶性的判断,将为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上文所言,癌细胞“大本营”规模的大小与最终分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样,“大本营”的规模也并非判断肿瘤良恶的标准。 在临床上不乏“个头大”的良性肿瘤,例如一些软组织肿瘤的尺寸往往很大,甚至直径达到数十厘米,重量也以数十斤计,最终诊断却是良性的肿瘤,而一些“个头小”的微小癌反而由于病理特征具有高度恶性,这样的差异源于癌细胞本身的特性。就像有的“叛变者”,本身的侵略性很强,其数量虽少,“大本营”规模虽小,但是会四处“安营扎寨”,严重破坏人体组织并导致恶病质,往往这些“叛变者”都会被归为“恶性”;而另一些“叛变者”,由于自身“性情”相对“温顺”,安于在一个“大本营”生长,而不会去“侵略”其他脏器,故而除了规模变大对人体器官造成压迫或阻塞外,一般对人体的影响较小,这类“叛变者”往往会被归为“良性”或者“交界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肿瘤发展速度特别快、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另一些肿瘤却截然相反的原因。 根据癌细胞“大本营”的规模以及对其他脏器的侵犯情况分析,可以对肿瘤的分期和癌细胞的良恶进行初步的判断。但是,如何才能确认“叛变者”的“性情”,准确判断其“良恶”呢? 在临床上,精确判断肿瘤良恶性以及肿瘤分型,通常是由病理医生根据肿瘤组织来确定的。病理诊断也被称为肿瘤良恶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术前的穿刺检查或者通过手术后切除的肿块标本,结合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分析来判断其良恶,并对“叛变者”的身份进行鉴别,进而评判癌细胞“大本营”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精确依据。 综上所述,肿瘤的分期和良恶性需要参考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并不是依据单纯的“大小”给出结论。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看到检查报告单上的“尺寸”,切莫“自行分期”妄下结论,应当到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生并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对后续的治疗造成影响。  

叮咚
多吃黑芝麻、何首乌能让白发变黑吗?

多吃黑芝麻、何首乌能让白发变黑吗?

曾经年少时,微医君对白发是充满了好奇,看到别人头上长了一根白头发,总会忍不住想要动手去拔掉,这种拔头发的快感和挤痘痘差不多~ 然而,这种做法遭到了妈妈强烈的制止!因为她说白头发会“拔一根长十根”,这……   白发真的会「拔一根长十根」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白头发是怎么形成的: 头发是从毛囊中生长出来的,头发的颜色是由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决定的。黑色素颗粒数量多,密度大,头发则呈黑色,反之则浅淡。 随着人年龄的增加,一般在40岁以后,人体细胞逐渐出现衰老,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开始减少,使得头发从毛囊中长出来是白色的形态。 不同毛囊之间是独立的,拔掉一根白发,之后从这个毛囊里出现的依然是白发,但并不影响其他毛囊。所以,白头发其实是拔一根长一根。 虽然白头发不会越拔越多,但微医君也要提醒大家,过多地拔白头发还是很容易引起毛囊炎以及脱发等问题的,建议别拔。 食补可以让白发变黑吗? 说到白发变黑的食补配方,一定绕不开两样东西:何首乌和黑芝麻,不过微医君还是要说一句,这两样东西真的不管用……   1、何首乌:可能引起肝损伤 何首乌是一种中药,尽管一直被当做是治疗白发的一味“神药”,但早在2014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已指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而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也陆续收到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导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 因此,微医君不建议大家盲目口服何首乌及其制品来治疗白发。(尤其是在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   2、黑芝麻:只能作为营养补充 黑芝麻的问题微医君很早以前就说过了,它虽然也含有黑色素,但却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和人体内黑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不是同一个东西,即便进入人体也不能被吸收,更别说能使长出来的白发变黑了。而且,黑芝麻油量惊人,一天摄入量建议别超过20g。 其他黑色食物同理(比如黑豆、黑米等),尽管「以色补色」的传言不靠谱,但这些食物都营养丰富,还是可以继续吃的。 年纪不大,为什么也会长白发? 导致白发生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年龄增长、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都会影响黑色素分泌。那么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哪些原因会让你长白发? 1.少白头:家族遗传造成的先天性白发 生活中你大概也见过这样一类人,青少年时期头发便已花白,有的甚至20来岁头发就都白了。像这种先天性的白发,多是由家族遗传造成。 如果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异常表现,那么也是不需要治疗的。(还有一种后天性少白头,成因复杂多样,这里不作过多叙述。) 2.两个你意想不到的长白发原因——吸烟和减肥  吸烟 别以为吸烟只是对肺不好,其实它对白发也有影响。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尼古丁),以及吸烟时烟雾中的多种致癌物(尤其是酚类物质)都会对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这也是为什么吸烟会导致白癜风进一步扩散的原因之一。 另外,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曾对600多名30岁以上的吸烟人士进行分析,发现烟民出现早年白发的机会是非烟民的4倍。   减肥 微医君这里说的减肥,可不是那种“运动+控制饮食”的健康减肥方式,而是指那些通过断食或节食(不吃主食、不吃肉、只吃水果或喝水)来达到目的的不健康减肥方式! 本来因“营养不良造成头发色素减少,从而产生白发”的情况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了,毕竟现代人几乎不可能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 可是,过度的节食减肥却会使得人体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明显缺乏,从而导致脱发、发质变差、发色变浅,甚至可能造成白发滋生。   3.这些病理性原因,也会导致长白发 某些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如患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内分泌障碍,某些化疗药物后也会出现白发。 这是因为疾病或药物破坏或干扰了毛乳头、毛球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发育,使它失去制造黑色素的能力。 某些皮肤病(如白化病、白癜风) 前者会导致全身毛发变白,后者则是局部毛发变白。 对于这些病理性白发,需要经医生确诊后进行对症治疗。只要毛乳头里的毛母细胞正常存在,那么去除了这些致病因素,白发问题是可以改善的。 恼人的白发怎么解决? 除了病理性白发,很大程度上人们长白发的原因无非三点:吃不好、睡不好、想太多。因此,对于白发,微医君的建议是这样的: 白发没长之前,预防为主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掉熬夜的坏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不论是工作或学习,都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在空暇时间适当做些运动,比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 2、保证食物的多样性 尽管微医君前面说了,芝麻、黑豆等食物并不能帮助白发变黑,但是毛囊本就需要全面的营养才能长得好。因此这些黑色的食物还是可以继续吃,但也要保证其他食物的均衡摄入,尤其是蛋类、肉类、动物肝脏等食物。 白发长出之后,面对现实 对于已经长出来的白发,基本可以说是无力回天了,但还是可以通过染发这种方式从视觉上改变一下的。 不过由于染发容易导致过敏和头发受损,因此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证的染发剂,染发前先在耳后涂抹尝试是否有瘙痒、红斑等过敏情况,且一年染发不要超过3次。 (PS:如果白发不太多,还可以用剪刀贴着发根将白发剪掉~)

叮咚
“牛奶+鸡蛋”是最佳早餐搭配?这10大营养误区快认清!

“牛奶+鸡蛋”是最佳早餐搭配?这10大营养误区快认清!

今天微医君就和大家一起来揭秘这些“营养食物”~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10个营养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  误区   汤越白越有营养?   汤之所以发白,是因为脂肪…… 很多人在煮鱼汤时都会尽量把汤熬得“白”一点,认为这样的汤比较有营养。但其实奶白色的汤是“乳化脂肪”,没有脂肪的汤一般是不会呈现乳白色的。由于奶汤喝起来比清汤更有风味,所以会令人产生“更有营养”的错觉。 对于痛风病人以及“三高”患者来说,常喝奶汤会导致脂肪及热量超标,诱使血压、血脂、尿酸、血糖增高,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痛风的发作。因此,以上这些人最好少喝奶白色的汤水。 误区   黄壳鸡蛋比白壳鸡蛋更有营养?   蛋壳颜色和营养没多大关系,关键看鸡的品种。 去超市买鸡蛋的时候,你会发现每种鸡蛋的蛋壳颜色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买黄壳鸡蛋,认为比白壳鸡蛋营养好。但这种观点正确吗? 其实鸡蛋壳的颜色和鸡蛋的营养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和鸡的品种有关,所以大家在挑选鸡蛋时,可以不用太在意鸡蛋壳的颜色,都可以放心食用。      误区   多吃红枣能补血?   讲真,红枣远远不如猪肝。 说到补血,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红枣。有关红枣补铁补血的说法大概只是出于“红”的联想,实际没有医学、营养学依据。单纯从含铁量来说,红枣远远不如猪肝。每100克干红枣的含铁量平均只有2毫克,而猪肝则达到25毫克以上。 而如果是针对“造血原料”不足所致的贫血,下面这些食物的效果都比红枣好太多了。 1、含铁:动物肝脏、大豆、黑木耳、鸡鸭肉、瘦肉、红糖、鱼肉; 2、含维生素B12:肉类、动物内脏、禽肉、鱼肉; 3、含叶酸:动物肝肾、绿叶蔬菜、坚果、豆制品。   误区   吃银耳可以美容清肺?   煮出来粘稠的物质可不是胶原蛋白…… 银耳是很多女同胞特别喜欢的甜品,说是既能养颜美容,又能滋润清肺?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认为银耳富含“胶原蛋白”!不过很可惜,银耳煮出来的那个黏黏糊糊的物质并不是大家以为的胶原蛋白,而是“银耳多糖”,属于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至于清肺,银耳、梨、百合等所谓的“清肺食物”既不能阻隔空气中的颗粒物,也不能在体内分解这些颗粒物,顶多只能稍微缓解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银耳其实并不能真的“清肺”。 不过平时喝点银耳也是有所用处的,可以补充水分和身体需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误区   脱脂牛奶一定比没脱脂的好?   正常成年人还是建议喝全脂牛奶。 为保持窈窕身材,许多爱美女性都对脱脂牛奶青睐有加,认为这样可以过滤掉大部分脂肪。但其实一味地选择脱脂奶并不明智,因为牛奶脱脂也会带走乳制品中的营养和脂肪幼滑的口感。全脂牛奶只有3%至4%的脂肪成分,就算你正在减肥,这也够不上高脂肪食品哦。 如果每天只喝一杯牛奶或酸奶,健康成人和少年儿童并不需要选择脱脂产品,直接喝全脂产品即可,美味又营养。   误区   吃凤爪、猪蹄能补充胶原蛋白?   吃这些真的没什么效果,最有效地补充胶原蛋白的方法:注射!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若缺乏胶原蛋白,就会失去弹性和光泽。所以很多人热衷于补充胶原蛋白,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吃凤爪、猪蹄等食物。胶原蛋白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进入体内后,逐步被蛋白酶分解成多肽、三肽、二肽和氨基酸,然后被吸收进血液中。氨基酸随着血液被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参与各种生理过程,合成多种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当然,其中也包括胶原蛋白(量较少)。所以吃胶原蛋白,和吃别的蛋白质没有区别,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最终都是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被吸收。 “口服”没法将胶原蛋白输送到真皮层中,目前可参考的方式还是去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医生可以通过注射胶原蛋白的方法来改善面部皱纹或局部凹陷。   误区   “牛奶+鸡蛋”是最佳早餐搭配?   这种搭配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 说到早餐,很多人会认为早餐最完美的搭配就是“牛奶+鸡蛋”,但这是有一定误解的。早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早餐的食物量应相当于全天食物量的1/4~1/3。牛奶鸡蛋的搭配,虽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钙质,但是缺乏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所以早餐除了加牛奶鸡蛋,还可以加入麦片粥、果蔬、面包等食物。   误区   冷冻食品缺乏营养,要少吃?   冷冻不会冻掉大部分营养,主要影响口感。 现在各种速冻食品食用起来十分方便,例如饺子、包子、鱼、肉、虾等。那速冻会不会让食品的营养流失?放了这么长时间,还能放心吃吗? 一般来说,冷冻的蔬果并不会比新鲜蔬果损失更多营养。而肉类在温度极低的条件下,蛋白质和矿物质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冷冻肉类的营养价值也几乎不会有损失,主要是口感会有所影响。至于速冻饺子、贡丸、鱼丸之类的食品,这类味道一般都是比较鲜美的,但这种味道是用“高盐”、“高油”换来的,而且这种“加工馅料”类的食物更容易有微生物污染,建议不要长期吃。   误区   红肉比白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

叮咚
8年传奇经历揭示肿瘤治疗困境——异质性

8年传奇经历揭示肿瘤治疗困境——异质性

  这几年,有不少可以对抗肿瘤的新技术和新药物,比如大名鼎鼎的肺癌神药AZD9291和免疫治疗药物PD-1抗体,无数的肿瘤患者可以获益,部分幸运的患者可以痊愈。 不过,肿瘤依然是世界难题,不容易攻克。 在最近的权威科学杂志《Cell》上[1],英国剑桥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一个极端案例,说明了肿瘤难治的一个原因——异质性。   9种药物,谱写8年传奇抗癌经历 这位患者得了卵巢癌,属于晚期。一般来说,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7%。 不过,她很幸运。确诊后,先是通过手术切除了部分肿瘤,维持了大约1年。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先后使用了9种药物治疗,几乎都是化疗药:紫杉醇、顺铂、卡铂、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贝伐单抗、环磷酰胺、培美曲塞和拓扑替康。 这基本是市面上所有的化疗药都用过一遍了,颇有神农尝百草的意思。能够维持四年,扛过这么多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也真不容易了!   她用完最后一个化疗药——拓扑替康后,发现肿瘤在缓慢长大,肿瘤标志物CA125也在慢慢升高,这说明拓扑替康没有效果,只能停药了。 已经用了这么多药了,主治医生决定让她接受最佳支持治疗,同时定期检测CA125随访。 大概的意思就是:医生已经用完了所有能用的药物,没有太好的治疗手段了,接下来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重点来了,停止化疗之后的两年里,她的肿瘤标志物CA125一直在慢慢下降,患者的状态也还不错。 这让她的主治医生非常懵逼:一个4期卵巢癌患者,全身多处转移,用了9种化疗药维持了4年,停药之后又维持了两年,状态依然不错,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这位主治医生也是杠上了,马上安排患者进行了全身的CT检测。果然,比对2年前的CT结果,他第二次懵逼,患者全身出现了4处转移灶,表现都不一样: 右上腹部的转移灶,一直在持续缩小; 肝脏的转移灶,一直稳定,略有缩小; 脾脏的转移灶,一直缓慢增大; 阴道新发转移灶,持续快速增大。 所以,这位患者身上的4处转移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缩小,有的稳定,有的缓慢增大,有的快速增大。 同一位患者的肿瘤,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到底是为什么?   火力全开,全方位检测揭示肿瘤异质性   经历了这两次懵逼,这位主治医生也炸毛了,找到了他剑桥的朋友们,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原因。 他通过手术取到这些肿瘤组织,接下来,使用了目前最前沿的的检测技术,来分析这4个转移灶以及原发灶的差别:全基因组测序、mRNA定量、各种免疫组化检测以及原位的TCR测序。 经过一番折腾,他们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同转移灶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和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 右上腹部的转移灶,持续缩小,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 肝脏的转移灶,略有缩小,有中等的免疫细胞浸润; 脾脏的转移灶,缓慢增大,有少量的免疫细胞浸润; 阴道新发转移灶,快速增大,几乎没有免疫细胞浸润。 这或许在暗示:在这位患者停掉化疗药之后的两年时间了,她的免疫系统一直在压制着腹部和肝脏转移灶,不让它们长大;但是,免疫细胞根本进不去阴道的新发病灶,所以它一直野蛮生长。 同时,这位打鸡血的主治医生还分析了很多其它的一些指标,发现这些不同转移灶之差别很大,比如大名鼎鼎的P53基因在不同转移灶的突变频率很不一样,TCR测序的结果在不同转移灶之间也很不一样。 所以,这位患者的4个转移灶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或许,这些异质性导致了不同的肿瘤生长速度不一样。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她的治疗经历 第一:这是一个奇迹,但我们更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常态。在熟知患者身体状况和不同药物偏好的情况下,或许每位患者都能有机会通过化疗药实现八年控制。 第二:肿瘤异质性真的很可怕。即使杀死99%的肿瘤,剩下的1%依然可以卷土重来。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卷土重来之后,我们还会再去想办法寻找药物消灭他们。 第三: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很重要,吃好喝好睡好。 除此之外,我们之前还报道过一位类似的案例:一位肉瘤患者,在使用PD-1抗体治疗之后,全身的绝大部分肿瘤都消失了,只有一处转移灶在持续的长大,经过分析发现,这个不安分的转移灶出现了PTEN基因的缺失(PD-1抗体+局部处理=肿瘤完全消失!)。 肿瘤异质性固然可怕,但是,随着更多的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我们终将有机会战胜它! 参考文献: Jimenez-Sanchez, A., et al., Heterogeneous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s among Differentially Growing Metastases in […]

小D
今天介绍一个抗癌药:氟维司群

今天介绍一个抗癌药:氟维司群

  绝经后的激素受体呈阳性(雌激素受体和/或孕酮受体)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是内分泌治疗与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或依西美坦)或他莫昔芬。 氟维司群,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物,可通过诱导雌激素受体降解,阻断雌激素受体功能。 ‍2002年,氟维司群获FDA批准治疗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或辅助抗雌激素治疗期间或之后复发或疾病进展的ER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2016年2月,氟维司群获FDA批准联合帕博西林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近日,美国FDA又批准氟维司群一线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这一批准是基于一项名为FALCON研究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FALCON是一个随机双盲试验,一共招募了来自20个国家的113个学术医院和社区中心的,都是雌激素受体阳性或孕酮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462例)。 该研究显示,氟维司群比芳香化酶抑制剂(AI)阿那曲唑延长2.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16.6 个月 vs. 13.8 个月,HR=0.797, 95%CI 0.637~0.999,P=0.049)。 ‍无内脏转移的患者从氟维司群治疗获益尤为显著,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阿那曲唑组(22.3 个月 vs. 13.8 个月)。有内脏转移的患者中,两种治疗PFS无显著差异(13.8 个月 vs. 15.9 个月)。 氟维司群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与阿那曲哇相似,包括胃肠道症状、潮热、骨骼肌肉症状,以及不常见的血栓栓塞。 该研究提示,氟维司群可作为初治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之选,可延长至疾病进展和需要替代治疗时间。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推荐一线治疗包括AI或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 参考文献: Robertson J F R, Bondarenko I M, Trishkina E, et al. Fulvestrant 500 mg versus anastrozole 1 mg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FALCON):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sed, double-blind, […]

小D
睡前觉得饿,要不要吃东西?关于临睡前的5个纠结

睡前觉得饿,要不要吃东西?关于临睡前的5个纠结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一到晚上要入睡,就会出现各种状况: 准备要睡觉,突然觉得肚子有点饿。 吃点东西,又觉得口有点渴。 打算早点睡,一不小心就过了点。 好不容易躺下,突然觉得睡不着了。 …… 伴随着这些状况而来的,还有各种睡前小纠结。以下5个睡前常有的问题,看完你就不纠结了!  1、睡前觉得饿,要不要吃东西? 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大家先问问自己:胖吗?是在长身体吗?平时的运动量够吗? 如果本身身体瘦弱,平时有锻炼习惯,又或者是处在生长发育期,那么建议睡前可以补充一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类食物,比如全麦面包、脱脂牛奶、低糖酸奶、水煮鸡蛋白、水煮鸡胸肉,或者吃点水果。但注意别吃太饱,否则会影响消化,导致晚上睡不着,吃完后最好过一会儿再睡。 如果平时运动量较少,又体重超标(包括肥胖的小孩),那么微医君的建议是管住嘴,因为睡着后身体处于低代谢状态,真的会变月半!大家也不必担心会对胃不好,偶尔的一次饿肚子还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大碍。 当然,总是饿着肚子睡觉肯定是不好的,不仅容易引起胃病,也会影响睡眠。因此,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饥饿点”调整晚餐的时间和量,比如将晚餐拆分成两顿,每次量少一点,第二顿可在睡前2~3小时左右吃。 2、睡前喝牛奶,能助睡眠吗? 可能更有助于上厕所…… 牛奶中所含的「色氨酸」确实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是经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显示,牛奶中色氨酸的含量为323.9mg/kg,那么一杯250ml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还不到100毫克。(肉和豆腐中的色氨酸都比牛奶来得多……) 而且色氨酸要发挥作用,影响睡眠,还需要穿过“血脑屏障”(大脑与血液之间的一道屏障,可阻止某些有害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牛奶中除了色氨酸还有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存在,它们会争抢穿过血脑屏障,从而降低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由此可见,光靠摄入牛奶中的这点色氨酸要促进睡眠实在不太靠谱。但是,如果你一直就有睡前喝杯牛奶的习惯,那么喝点也无妨,因为这可能对你或多或少有点心理安慰剂的作用。   3、睡前喝水会导致水肿吗? 一般纠结这个问题的都是女孩纸有木有!晚上喝水吧,害怕第二天水肿;不喝吧,又觉得渴……其实微医君告诉大家,没必要如此纠结,睡前适度补充100~200毫升的水分是完全可以的。不然经过一整晚,身体反而可能会出现轻微脱水现象。 不过,喝水也是有讲究的,除了注意喝水量还要注意喝水的时间。建议不要非挨到睡前那几分钟才开始喝,可以在睡前1小时或半小时的时候喝。喝的时候也不要一口气喝太快,最好是慢慢喝,不然夜间频频上厕所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但是,还有些本身体质易水肿的人,由于在睡眠中代谢不好或者排水不利,那么即便只是喝了少量的水第二天也是有可能出现轻微水肿的。 4、晚上超过几点,才算熬夜? 每个人心里对熬夜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觉得超过晚上11点就叫熬夜,有的人觉得超过凌晨2点才算,还有的人觉得通宵不睡才算……总的来说,只要有固定的睡眠周期,相对稳定的睡眠时长,那就不算熬夜。 如果你长期晚上12点睡,但又能保持每天7~9个小时的良好睡眠,那说明你的身体适应这样的作息,这就不算熬夜。可如果你平时都是晚上10点入睡,那么突然有一天12点才睡,就算熬夜了。 有的人习惯早睡早起,有的人习惯晚睡晚起,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也有研究表明,晚睡的人相对来说睡眠质量更差,白天更容易感觉疲惫。 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微医君还是建议在11点前就开始进行睡前准备工作。因为人在夜间0点~4点之间容易获得深睡眠,而正常成年人一般在入睡60分钟后才会进入第一次深睡眠。 5、躺下了却睡不着,怎么办? 有时候明明早早就躺下了,可偏偏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这时候做点什么好呢:数绵羊?玩手机?闭上眼继续催眠自己快点睡?这些方法其实都!不!好! 数数或是数绵羊的方式只会让你越数越焦虑,越来越无法入睡;而玩手机、ipad、电脑等不仅容易让人沉迷,而且这些电子产品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会刺激人体视网膜,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使人变得难以入睡,另外对视力也不好。 微医君的建议是如果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睡不着,就起来找点事做,比如听听音乐、看会儿书。(但不要在床上进行!)等过个20分钟再上床尝试入睡,如果还是睡不着,就再次起来,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有困意。 总之,一定不要毫无困意地赖在床上!因为人通常会将睡觉与黑暗、床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但若是睡不着还赖在床上,就容易打破这种条件反射,人不自觉地就会将床与清醒联系起来。 提醒:因压力过大或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短期失眠」,一般在明确原因后做出相应调整即可逐渐缓解。 但若是失眠情况超过一两个月,且没有好转迹象,那就需要寻求医生帮助,辅以药物治疗或行为认知疗法。

叮咚
白开水隔夜还能喝吗?近期朋友圈的5大传言

白开水隔夜还能喝吗?近期朋友圈的5大传言

白开水隔夜还能喝吗?近期朋友圈的5大传言 今天,微医君要和大家聊聊近期出现频率较高的那些传言。 其实看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来自于网络的大多数谣言都是以“震惊”、“揭秘”之类的词语开头,然后会以“揭秘真相”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眼中,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大多数人面对这些杂乱的消息,可能也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 今天,微医君找了5条近几个月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传言,准备和大家一起来“剖析”一下这些传言的真假面。 传言一   隔夜白开水如毒药!   夏天不要喝太多! 好吧,隔夜水的谣言又来了,这是属于每年夏天必出现的谣言之一,就如X南卫视每年夏天必播《还珠格格》一样。按照网上的说法,隔夜白开水不仅细菌超标,还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喝太多的话,不仅容易肚子痛,还有致癌的风险。这是真的吗? 关于细菌超标说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放了15小时的凉开水中检测到了较多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而刚烧开的水中则没有检测到细菌。但根据食物卫生检测标准,通常是细菌总数加上主要致病细菌。上述实验中,并没有提到细菌总数;而且,国家标准规定要取至少5个样品数据来判定是否合格。所以这个实验本身经不起推敲。 亚硝酸盐过量说 隔夜水中确实有亚硝酸盐,但量非常少。饮用水硝酸盐的指标限值限定为10mg/L,考虑到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又特别规定在使用地下水等条件受限时可放宽至20mg/L。而达到这一标准的饮用水,即使被煮沸,又晾了一宿,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是微乎其微,不会致癌,也没有健康损害。 关于夏天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微医君也给大家提供几个小建议: 1、白开水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最好不超过2天; 2、开水不要反复烧开; 3、隔夜的水密封好; 4、喝完水把杯子刷干净。 传言二   一杯酸奶 = 两罐可乐?   喝酸奶减肥就是史上最大的坑! 说到传言,牛奶和酸奶可以说是重点躺枪对象。最近一则“喝酸奶减肥就是史上最大的坑!一杯酸奶=两罐可乐”的消息火遍了朋友圈,让多少怀抱减肥梦想的妹纸们心中一惊。 微医君特地去超市对比了一下各个品类的酸奶和可乐,对两者标注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可乐所含的能量为190千焦/100毫升,碳水化合物11.2克,而酸奶的能量为342千焦/100毫升,蛋白质2.6克,脂肪2.7克,碳水化合物11.0克。如果只是按照能量来计算,酸奶的能量确实是可乐的近两倍,但一杯酸奶≠两罐可乐!为什么这么说呢? 包装大小:我们在超市购买的酸奶大多为小包装,常见的大约在120~140毫升左右,而一听可乐为355毫升,那这么换算下来的话,一杯酸奶和一听可乐,还是可乐更会让你发胖啊! 成分对比:单纯用“=”表达是很不合适的,可乐能量少,是因为可乐中的营养成分也少。酸奶能量高,是因为酸奶中除了糖,还有蛋白质、钙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并不是所有酸奶的含糖量都那么高,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酸奶里,含糖量低于可乐或持平的,也有不少。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靠酸奶减肥并不是靠谱之举,因为酸奶本身并不具备减肥的功效,如果不注意控制量,可能还会起反作用。 传言三   当心寄生虫!螺肉不能再吃了!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姑娘爆出:因为自己吃了“福寿螺”,而感染了寄生虫,最后被迫进行了药物人流。至此,关于福寿螺和寄生虫的传言就越来越多,甚至波及了我们常吃的田螺等食物。 广州管圆线虫危害大,而且不止福寿螺里有! 福寿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是广州管圆线虫、卷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每只福寿螺内含广州管圆线幼虫多达3000-6000条!当然,这也不是福寿螺的专利,大部分的淡水螺如:田螺、螺蛳、褐云玛瑙螺……这些“螺”里面,都可能有“广州管圆线虫”。而福寿螺是这种寄生虫的主要借宿目标而已,所以不建议食用。 ➤市场上这些螺类贝壳类还能继续吃吗? 当然能吃,但是一定要完!全!煮!熟! 1、“爆炒”不一定能煮熟!蒸、煮比较靠谱。对于这些螺类,最好选择蒸、煮等方式比较靠谱,因为高温加热的时间比较久,而常见的爆炒,往往只是在热油中翻炒几下就上桌,并不能保证杀死寄生虫。 2、购买的时候最好选择人工养殖的螺类,一些野生的螺类建议还是少买。因为现在很多地方水质会受到污染,长期生存在这种环境里,感染寄生虫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3、去正规饭店食用。最好去三证齐全的正规饭店就餐,比较有保证。  传言四   “假食物论”   紫菜是塑料做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这其实是两个谣言,但是微医君想把他们放在一起说……毕竟它们都涉及到了我们经常说的“假食物论”。 紫菜是塑料做的?有韧性也不是紫菜的错啊! 网上的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将某个牌子的紫菜泡发后,用手用力撕扯,韧性非常大,据此她断定:这是塑料做的假紫菜,并录下品牌,呼吁大家声讨无良商家。 但是正常的紫菜展开后就是黑褐色半透明的膜状体,并且富含胶质,具有一定的韧性。再说塑料并不吸水,又怎么能遇水变软呢?所以你们这样冤枉它,真的可以嘛?而且用塑料来冒充紫菜,从成本上说,是真的划不来啊。 肉松是棉花做的?长得像也没办法啊,毕竟都是纤维! 还是来源于网上的视频,一名男子把肉松蛋糕的肉松取下,放在水里淘洗,最终捞出一团棉絮状的物质。据此断定:肉松是棉花做的。 这……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一种是植物纤维,一种是肌肉纤维,它们真的只是长的像啊,你吃了这么多年肉松,难道嘴巴会分辨不出来?!   传言五   疫苗不安全,   中国孩子应该远离疫苗 今年上半年,有公众号鼓吹说疫苗不安全,中国孩子不应该打疫苗,导致了很多新手妈妈误信谣言,这其实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疫苗要不要打?当然要打!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将免疫接种定义为目前公认的最成功、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预防接种每年能避免200万至300万人死亡。如果全球免疫覆盖率再进一步提高,还可再避免150万人死亡。 在我国,13种第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规定时间及时打,二类疫苗根据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而按“自愿、自费”原则选择接种。 ➤疫苗安不安全?异常反应发生率微乎其微 […]

叮咚
TAS-102: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抗癌药

TAS-102: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抗癌药

  经常遇到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肠癌的病友,前来咨询:听说过TAS-102这个药么?这个药怎么样? 今天,咚咚肿瘤科就来郑重地介绍一下这个日本人发明的新型化疗药。 注意:这其实就是一个化疗药。 这个化疗药其实由三氟胸苷和地匹福林盐酸盐两个部分组成,其核心的抗癌成分依然是氟尿嘧啶类衍生物;抗癌的原理和5-FU、卡培他滨(希罗达)、替吉奥(S-1)是类似的。     这个药当年之所以被批准上市,是基于一个著名的三期临床试验。这个临床试验入组了800名已经接受过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以及至少一种靶向治疗,均告失败的非常难治的晚期肠癌,2:1分组。入组的病人均接受过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贝伐珠单抗治疗,52%的患者接受过爱必妥等EGFR单抗治疗,20%的患者接受过瑞戈非尼。 TAS-102的给药方式是:35mg/m2,每天两次,每周吃5天休息2天,每个月吃2周休息2周。 结果显示:TAS-102和安慰剂对比,能将1年生存率从18%提高到27%;疾病控制率从16%提高到44%;而体感明显恶化的时间,从4个月延长到了5.7个月。 副作用方面,TAS-102最常见的3-4不良反应主要有:贫血(18%)、血小板减少(5%),以及恶心(2%)、呕吐(2%)和腹泻(3%)。     近期,日本的Kuboki教授又发布了TAS-102联合贝伐,用于其他治疗均失败的难治性肠癌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入组的全是对氟尿嘧啶、依立替康、奥沙利铂、贝伐/爱必妥不能耐受或者治疗失败的患者。 TAS-102的剂量是上面提到的剂量一样,贝伐5mg/kg,2周1次;一共入组了25名患者。 结果显示:8周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64%,24周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64%;而且疗效似乎与KRAS等常见基因的突变状态无关。 主要的副作用依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伴发热、血小板减少等常见的骨髓抑制反应。     因此,对于常见的化疗药、靶向药治疗失败,但身体条件还不错的病友,TAS-102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新型化疗药;而且,即使你之前已经多次用过氟尿嘧啶类的药物,如5-FU、卡培他滨(希罗达)、替吉奥(S-1),TAS-102依然是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不过,这个药物毕竟是一个化疗药,化疗药常见的骨髓抑制还是有的。   参考文献: [1]Randomized trial of TAS-102 for 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5 May 14;372(20):1909-19 [2]TAS-102 plus bevacizumab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refractory to standard therapies (C-TASK FORCE): an investigator-initiated, […]

小D
为了防癌,日本首相应该去做一下这项检测

为了防癌,日本首相应该去做一下这项检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这是公开的新闻,甚至,国内外时不时有一些只为博眼球的街头小报或者垃圾网站,经常恶意报道安倍晋三快不行了、快下台了,因为他的肠炎已经演变为肠癌了,如何如何,说的有板有眼;当然,很快就被权威媒体辟谣。 然而,这些谣言之所以吸引眼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期的、慢性的、几乎不可治愈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确有一定比例会癌变。 那么,如何从普遍的良性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更早地鉴别出肠癌尤其是早期肠癌患者呢?这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毕竟溃疡性结肠炎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五(以中国为例,全国每年的新发病人有数万人)。 上周,日本东京大学的Watanabe教授根据一项长达36年的随访研究,宣布了如下的数据:对289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36年,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发现确诊溃疡性结肠炎40年后,罹患非典型增生(一种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细胞的过渡状态)的概率为29.1%;罹患肠癌的概率为5.2%——也就是说,一个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一生当中,差不多有超过5%的概率发生癌变。安倍晋三首相,已经被这个肠炎折磨了快50年,的确是肠癌的高危人群。 那么,对于一个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反反复复做肠镜、取活检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温和一点的办法,可以协助判断是否已经癌变?答案是有的! 近日,日本三重大学和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开展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选取2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387份组织,这其中有152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完全良性的,17人是非典型增生,69人是明确的已经恶变为肠癌。 这群科学家检测了这些组织中若干miRNA的甲基化水平,他们发现miR137、miR1、miR9、miR124、miR34B/C等几个核心的miRNA的甲基化水平可以协助判断到底有没有癌变。 下图清楚地显示:相比于正常组织,癌前病变和癌中,这几个miR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更高;其中完全恶变为癌的标本中,一般甲基化水平最高! 他们同时又找了另外一个90人和61人的独立的患者标本群,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准确度高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1]Results of a 36-year surveillance program for 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neoplasia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Dig Endosc. 2017 Aug 24. doi: 10.1111/den.12955 [2]A Panel of Methylated MicroRNA Biomarkers for Identifyi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Gastroenterology. 2017 Aug 25. doi: 10.1053/j.gastro.2017.08.037.

小D
万众瞩目:PD-1联合IDO抑制剂,有效率60%!

万众瞩目:PD-1联合IDO抑制剂,有效率60%!

导读INTRO  IDO抑制剂Epacadostat联合PD-1抗体Keytruda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78% 从2014年上市起,PD-1抗体就被称为“抗癌神药”,创造了很多奇迹,造福了无数患者: PD-1抗体将晚期恶黑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7%提高到34%,直接翻倍;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提高到16%,翻了4倍。 PD-1抗体治好了罹患恶黑并且发生脑转移的美国总统卡特,成了名副其实的“总统药”,卡特也经常为它“代盐”…… 以上,我们称之为免疫治疗1.0:PD-1抗体单枪匹马,攻城略地,耍了三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恶黑、非小肺癌、膀胱癌、肾癌等实体肿瘤。 不过,很尴尬的是,经过三年摸索,大家发现:PD-1抗体单药对大部分肿瘤患者的有效率只有20%。作为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突破,这个有效率略低!所以,全世界的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探索:如何提高PD-1抗体的有效率! 可以先定个小目标,比如把有效率提高到50%,我们称之为免疫治疗2.0。根据目前的临床和研究动态,联合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抗癌就像打架,一个人干不过就多找几个帮手,PD-1单药不行,我们就联合化疗、靶向或者放疗等,简单而朴素的逻辑。 不少的临床数据已经证明:IDO抑制剂是一个不错的搭档, 跟PD-1一起使用,可以在多种肿瘤中提高有效率,副作用也不是很大,详情参考:ASCO前瞻!大幅提高PD-1抗体有效率,IDO抑制剂来帮忙 IDO,全称Indoleamine-2,3-Dioxygenase,翻译成中文:吲哚胺2,3-双加氧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酶,可以破坏掉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一个氨基酸——色氨酸(图中黄色的就是色氨酸)。所以,IDO的存在就会让T细胞吃不到足够的色氨酸,就像人缺盐一样,无精打采,没力气,就不能好好的攻击肿瘤细胞了。 阻断IDO,就像给T细胞补充营养,恢复活力;而PD-1抗体就像是给T细胞打兴奋剂:二者联合,可以提高T细胞的战斗力,促进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绝配! 昨天,Incyte公司更新了临床数据:IDO抑制剂Epacadostat联合PD-1抗体Keytruda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高达12.4个月。免疫治疗2.0的目标实现了!   临床设计 招募54位没有使用过PD-1和CTLA-4抗体的晚期恶黑患者,接受PD-1抗体Keytruda和IDO抑制剂Epacadostat的联合治疗。大部分患者的IDO抑制剂剂量是100mg,每天两次;Keytruda的剂量是200mg,3周一次。 临床结果 54位患者中,30位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其中8患者肿瘤完全消失),有效率高达56%;另外12位患者的肿瘤稳定不进展,疾病控制率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4个月。具体的临床数据: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一般副作用包括疲劳、皮疹、瘙痒和关节痛总。17%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副作用,包括皮疹、淀粉酶升高和脂肪酶升高。体来说,联合方案的副作用尚可,肯定比PD-1联合CTLA-4的副作用小。   其实,除了IDO抑制剂,还有很多其它的联合治疗手段值得期待,比如联合放疗、化疗和其它靶向药物的治疗,具体参考: 大幅提高有效率:PD-1联合治疗,到底联合啥! 迎接新时代:PD-1联合疗法冲击一线治疗,有效率41.6% 遇见奇迹:放疗联合PD-1,肿瘤消失了! 权威发布:PD-1“联合”放疗,生存期翻倍!   参考资料: http://phx.corporate-ir.net/phoenix.zhtml?c=69764&p=irol-newsArticle_print&ID=2297545 

小D
抗癌新药DS-8201: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

抗癌新药DS-8201: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

  近日,美国FDA授予抗癌新药DS-8201突破性疗法认定。 一般获得该奖状的新药,会获得美国FDA格外的关注,在后续审批和上市的过程中,开辟绿色通道,多有提携。 DS-8201,到底是个什么鬼?其实,这又是一个抗体耦联药物,这个概念,咚咚肿瘤科已经提过多次了——一端是一个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抗体,一端连着一个剧毒的化疗药。靠着抗体把化疗药精准地带到癌细胞的身边,然后毒死它。这类药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是最近几年抗癌药研发领域的明星。 DS-8201是一个靶向HER2的抗体,连着一个新型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点类似于伊立替康、依托泊苷等抗癌药)。这个药物,目前主要是在HER2阳性的乳腺癌以及其他实体瘤上做临床试验。 大家都知道,HER2阳性的乳腺癌,相对是比较幸运的,已经有不少靶向药了:赫赛汀、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提尼、来那替尼等。但依然有一部分病人,对上述药物统统耐药的,这部分病人还不在少数。 此外,HER2阳性的癌症,还见于胃癌、肺癌、胆管癌、胆囊癌、肠癌等其他多种肿瘤,因此还是有必要多多开发一些新药。 入组的患者可以分为四大类: T-DM1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的乳腺癌 赫赛汀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的胃癌 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 其他HER2阳性的实体瘤。 第一阶段入组了24名患者,第二阶段一共入组了65名患者(包括乳腺癌、胃癌、肠癌、唾液腺癌以及肺癌),基本都是4套方案以上治疗失败的,难治性的晚期癌症患者。 第一阶段是最佳剂量探索阶段,DS-8201从0.8mg/kg一直给到了8mg/kg。最终发现6.4mg/kg或者5.4mg/kg,3周一次,是比较有希望的合适的剂量。于是第二阶段,主要是用这两个剂量来做拓展。 第二阶段,比较大规模的试验中,乳腺癌的有效率是42.2%,疾病控制率是97.8%;那些对T-DM1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有效率是45.7%,疾病控制率是100%;那些对T-DM1和帕妥珠单抗均失败的乳腺癌,有效率是46.7%,疾病控制率是100%——言外之一,只要是HER2阳性的乳腺癌,不管之前用过T-DM1还是其他靶向药,似乎不影响这个药物的疗效,有效率均在45%左右,控制率接近10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是45.4周。 副作用方面: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3.6%,最常见的副作用:贫血(14.3%)、中性粒细胞减少(12.0%)、白细胞减少(9.0%)、血小板减少(8.3%)——主要还是那个化疗药导致的骨髓抑制,这些都是常见的副作用,医生们已经有成熟的办法控制了。 目前,DS-8201用于难治性HER2阳性的乳腺癌,二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让我们静候佳音。 参考文献: Doi T, Iwata H, Tsurutani J, et al. Single agent activity of DS-8201a, a HER2-target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heavily pretreated HER2 expressing solid tumors. J Clin Oncol 35, 2017 (suppl; abstr 108)

小D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