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登上了热搜,值得大家警惕起来:
近日,一位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问诊,看到了河北石家庄一家叫做「普泽中医院」的医疗机构正在销售一款针对失眠的「中药液」。
受到其天花乱坠宣传的影响,这位患者便购入了这款「中药液」并开始服用。号称可以解决失眠的「中药液」果然疗效非常好,服用后快速就出现了嗜睡反应。
然而,嗜睡反应出现的太快,反而引起了患者的警惕:这真的是来自中药的效果吗?
有所怀疑的患者将剩余的中药液送至检测机构进行分析。经两家检测机构的复核,该「中药液」中检出了受到严格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地西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眠药“安定”)。
根据检测报告显示,在送检的「中药液」中,单袋200g的药液地西泮的总量约5.4毫克,这个剂量非常夸张,相当于正常两粒地西泮的剂量,甚至超过了地西泮正常的用量(正常用量仅为一次一粒)。
5月19日,石家庄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情况通报,对涉事的医院进行立案调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这样一则新闻一经发布,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安定作为严格管制的精神类药品,虽然对于失眠患者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它过量服用,会导致GABA受体适应性下调,需更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效果,最终形成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揭露出了所谓的「黑中医」罪恶行径的冰山一角。对于癌症来说,尤其需要警惕起来:
基于癌症的复杂性与难治性,很多江湖片子开始打着「游方神医」的名头,收着高额的诊费,销售一些含有非法添加的所谓「中药」。过往,我们曾接到过很多咚友的反馈:
-
有往中药里违法添加激素的,借助激素抗炎与免疫抑制作用,癌症患者服用以后,体感能够快速镇痛,产生药物疗效的错觉;然而长期服用激素会导致人体免疫的崩溃,癌细胞大幅进展
-
有往中药里违法添加止痛药的,给患者的反馈也同样如此,但药物依赖及其他的胃肠道副作用同样可怕。
这类「黑中医」,通常有着这些特征:
-
不敢在正规医院中坐诊,通常在一个小门面,甚至是居民楼里出诊
-
把「饥饿营销」的套路玩得炉火纯青,往往排队都要到几个月后才能问诊。当然,加钱另说
-
医托遍地,常见的口吻是:我有一个朋友,吃了某某神医开出来的「中药」,癌症直接治好了!
-
最重要的一点,这类所谓的神医,多半会有一个坚持:如果你要去看西医,那就不要来我这就诊开药了。一方面,营造出的神秘感可能让大家更为信服,另一方面,一旦患者去看西医,他的伎俩可能就兜不住要曝光了!
过往,咚咚也曾揭露过多起类似的骗局:
为了更好地识破五花八门的肿瘤领域的骗术,更好地保护癌友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也小结了五句箴言提供给大家:
一、人体很强大,不少情况自动会好转
经常听到病友说自己尝试了某某偏方,乏力好转了/睡眠好转了/疼痛缓解了/体感改善了,因此认定该偏方真实有效。
某疾病、某症状、某化验异常,用了某方案,好转了,不能证明一定是该方案起了作用:因为世界上存在太多的疾病/症状/化验异常,是无需治疗、随着时间推移自动会好转的,用不用药没有区别。
比如,绝大多数的普通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吃不吃药都是一周左右,自己会好转的,医学上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自限性疾病“。
比如,病人做完手术后的疼痛,病人用完唑来磷酸后的发热,病人做完放化疗一两周内的乏力,都是常见的身体反应,即使不接受任何药物或医学的干预,绝大多数病人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自动缓解。
甚至,极罕见的情况下,晚期癌症患者身上的肿瘤,也是会“自动消失”(spontaneous regression)的。随手在医学论文库里检索,就能发现几百上千篇医学论文报道晚期癌症病友,未经任何治疗,自动消失的案例,几乎囊括所有的肿瘤类型:肺癌、肝癌、乳腺癌、肠癌、胆管癌、黑色素瘤、淋巴瘤……
二、团体比赛功劳不能归于一人
联合用药,是病友治病过程中的常态:化疗、放疗、靶向药、PD-1、中药、偏方等……因此,某疾病、某症状、某化验异常,用了某方案,的确好了,不能证明一定是这个方案的功劳。
比如,病友同时吃着靶向药和中药,那么到底是谁起效,很难界定。
比如,病友3月份刚刚接受了化疗,4月份又吃了某偏方;因为3月份打的化疗,疗效本来就要在4月份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如果病情好转,不一定是那个偏方的功劳。
三、小样本数据有时候迷惑性很大
小样本的、回顾性的、没有独立第三方核查的临床数据、经验总结、广告宣传,有时候迷惑性很大、欺骗性最强。
某某抗癌新药,某某抗癌神器,某某抗癌方案,由某某大学、某某医院、某某大师总结了XXX例,有效率高达XX%,这类宣传,欺骗性极强。
某新药、新技术、新方案,可能治疗了1000例,就成功了20例,但是主办方可以把这20例挑出来,重点宣传,图文并茂、现身说法、声泪俱下,吸引不明真相的其他病友蠢蠢欲动、迫不及待。
四、大型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才是检验新药的“金标准”
由于存在上述三种情况,目前医学界、各国的政府部门、各大知名企业间,公认的检验一种新药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值得商业推广的金标准,是开展大型的、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组的、接受政府监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核查的临床试验。
要证明A药有效,要招募几百甚至上千名患者,随机分成若干组,一组接受A药,一组接受安慰剂或者目前广泛使用的B药,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吃的什么样,疗效和副作用由独立的第三方来统计和分析,最终数据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分析报告接受国内外同行的点评和监督——这样做,才是检验有效性的金标准。
五、卖药和行医是需要通过审批和考核的
虽然,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少的缺憾,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不容挑战的。
一个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偏方,是不允许出售、不允许用于病人的——所有在中国市场合法上市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治病用的东西,在国家相关网站上都是可以查询的。网址如右:http://www.sda.gov.cn/WS01/CL0412/
不仅西药可以查,合法审批上市的中药、草药都可以查;比如,给大家演示一下,抗感冒的神药:板蓝根,也是可以查到的。一共批准了多少种不同的剂型,哪些公司生产的,成分是什么,规格如何,一目了然。
那些搞得神神秘秘的偏方,基本是内心有鬼。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