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人人学懂ADC第一期:ADC全景概况、抗体及linker选择

人人学懂ADC第一期:ADC全景概况、抗体及linker选择

ADC药物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从“魔法子弹”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将近100年的历史,但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DS8201重新定义了ADC,但它不是ADC药物的的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 全面认识ADC及相关技术,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不限于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更可以从全局了解ADC竞争格局。从而实现ADC药物产业的新发展、新突破。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由linker、payload、单克隆抗体 (mAb) 组成。它结合了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的优势,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 自第一个 ADC 药物Mylotarg ®于2000年获得FDA批准以来,截至2021 年 12 月全球共有 14 款 ADC 药物获批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此外,目前还有100多个ADC候选者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 ADC药物研发的重要事件时间表 早在 20 世纪初,Paul Ehrlich 就首先提出了“魔法子弹”的概念,并假设某些化合物可以通过某些靶点直接进入肿瘤细胞,从而治愈疾病。从理论上讲,这些化合物应该能有效杀死癌细胞,但对正常细胞无害。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ADC药物Mylotarg® (gemtuzumab ozogamicin)用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志着ADC靶向治疗癌症时代的开始。图1描绘了过去百年ADC药物从婴儿阶段到成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随着靶点和适应症的不断扩大,ADC正在引领癌症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未来有望替代传统化疗药物。 ADC 的概念最初是由 Paul Ehrlich 在 1900 年代初期描述的,他将其描述为“魔法⼦弹”。它们的发展并⾮⼀帆⻛顺,直到 1950 年代初才取得重⼤进展。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初期 ADC 也⾯临许多挑战。 靶抗原选择不佳是早期 ADC 失败的最可能原因,例如⽤于⾮⼩细胞肺癌的 KS1/4 抗体-甲氨蝶呤偶联物和⽤于转移性乳腺癌的 BR96 抗体-多柔⽐星偶联物。这两种ADC均进入了临床,但⼏乎没有提供治疗益处。 可能限制这些早期 ADC 成功的其他因素是它们使⽤引发免疫原性反应的嵌合或⿏类抗体,以及使⽤具有低细胞毒性效力的Payload。 ADC 研究领域在过去⼏年中发展迅速,⾃ 1970 年以来发表的研究论⽂ 数量说明了这⼀点。 […]

半夏
肿瘤患者必备的18道食谱

肿瘤患者必备的18道食谱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肿瘤患者术后、治疗期、康复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该怎么吃? 为大家准备了18款食谱介绍!提升免疫力、升白细胞、升血小板、升红细胞、改善贫血…总有一款,你可以用得上! 提高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的五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膳食纤维,在日常的饮食中,患友们可以选用含此类营养素丰富的食物进行搭配,做到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1.养生豆腐菌菇汤 食材:蟹味菇50克、白玉菇50克、嫩豆腐200克、黑木耳40克,油、盐、葱花适量。 步骤: 1、嫩豆腐切成小方块。水发黑木耳撕成小朵,去蒂洗净;蟹味菇、白玉菇分别去根,洗净; 2、锅中倒入橄榄油烧热,下蟹味菇、白玉菇、黑木耳煸炒几下,加入适量水煮沸; 3、放入嫩豆腐用大火煮沸,转中火续煮5分钟,加入盐,撒葱花煮开即可。 菌菇类的食物含有膳食纤维、多糖且富含B族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冬瓜肉丸汤 食材:猪里脊肉200克、冬瓜400克、鸡蛋1个、盐、香油、淀粉各适量。 步骤: 1、将猪里脊肉剁成肉糜,加入鸡蛋清、盐、淀粉,按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 2、冬瓜刨皮去瓤洗净切片;锅中烧水,待水有小气泡时,将肉糜用手挤成肉丸放入水中; 3、待肉丸漂起之后,捞出放入清水碗中备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冬瓜片; 4、水烧开后,放入汆好的肉丸,大火煮开,加入盐、香油调味即可盛出。 冬瓜中含有蛋白质和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升白细胞 1.黄豆炖猪蹄 食材:猪手、黄豆、油、盐、黄豆酱、干辣椒、花椒、葱、姜、八角、料酒、酱油。 步骤: 1、提前将黄豆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2、猪手放入开水焯烫至变色后捞出沥干,锅中加入略多的油烧至3成热,保持中小火放入干辣椒、花椒炸出香味,再放入冰糖;将冰糖炒至溶化,再倒入洗净的猪手翻炒均匀; 3、猪手上色后,放入葱、姜、八角;加入料酒和酱油,继续保持中小火翻炒; 4、炒至猪手变成棕红色,放入黄豆;倒入开水没过猪手2/3处,用大火将汤汁烧开; 5、撇去表层浮沫,加入黄豆酱,加盖用中火焖半小时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盐即可。 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老人、妇女和手术、失血者的食疗佳品。具有补气养血,强筋骨、益肾的作用。 温馨提示:胃肠消化功能减弱的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应少吃。 2.泥鳅汤 食材:泥鳅、姜片、油、料酒或白醋、黄瓜。 步骤: 1、处理好泥鳅,黄瓜洗净切块。 2、锅里放油,油热后放入姜片,再将洗净的泥鳅倒入锅中干炸; 3、几分钟后加入料酒或白醋翻动,再倒入准备好的热水,盖上锅盖煮沸十分钟; 4、再倒入切好的黄瓜继续煮,直至汤呈现米汤色,鱼肉醇烂,加盐即可出锅。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 3.黄芪牛骨汤 食材:牛骨500克、适量黄芪、党参、当归、姜片、盐、料酒、葱花、香菜。 步骤: 1、将牛骨的冷水入锅,等水开后捞出; 2、将牛骨、适量黄芪、党参、当归、姜片以及没过牛骨的冷水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煮开; 3、水开后转小火,放适量盐和一勺料酒,慢炖两个小时后放葱,出锅时撒入香菜即可。 黄芪有补中益气治虚的作用,牛髓可以补肾益髓,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4.海参清汤 食材:海参、春笋或冬笋、冬菇、油、鲜汤、料酒、味精、盐。 步骤: 1、将泡了水的海参、春笋或冬笋和冬菇切成片后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捞出,控净水; 2、将油烧至六七成热后加入鲜汤、料酒、味精和盐,烧开后撇去浮沫; 3、将少许汤盛入碗内,烫一下海参片后再将汤倒回锅内,烧开后将锅内的汤倒入碗中即可。 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5.党参乌鸡汤 食材:乌鸡、党参、红枣、枸杞、黄芪、盐、味精。 步骤: […]

半夏
患者刚明确诊断入院,第二天就打包行李要出院?究竟是怎么回事

患者刚明确诊断入院,第二天就打包行李要出院?究竟是怎么回事

肿瘤患者既不能过度治疗,但是也要尽量避免治疗不足,有时甚至刚诊断的肿瘤患者就直接放弃治疗,非常可惜。 很多人放弃治疗的原因是害怕治疗带来的毒性和花费,实际上,这种害怕经常被过度夸大。经验丰富的医生经常可以识别出哪些肿瘤患者化疗后容易呕吐、便秘和风险更大,花费其实就像我以前所写的(晚期肿瘤患者到底要花多少钱?),也可以有多种可选择的方案,至少常规的标准治疗有性价比很高的方案。 患者和家属不要只顾自己闷头想,可以多和医生沟通。请相信医生,通常称职的医生会想办法减轻患者的不适、风险及考虑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但是,前提是需要多和医生进行沟通。 今天讲一个我工作时碰到的真实事件。这是一件让当时的我哭笑不得的事情,但类似的事件不止一起,其实值得警惕。 大约十年前,当时我在病房工作,收治了一位小细胞肺癌的广泛期患者(也就是晚期患者),老年男性,长期大量吸烟史,入院前做了气管镜取病理和PET-CT,入院后咳嗽比较明显,给了止咳药物对症,简单完善常规检查,之后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交代治疗风险、花费和获益,然后开始治疗。 结果第二天查房的时候,我到了这位患者的床前,非常惊讶,发现患者和家属都已经打包好了行李,患者的病号服也脱了,穿着普通的衣服,坐在病房床边沉闷地不说话,家属则在边上沉默不语,眼睛也有些红红的。 我当时心想: 这是出啥事了?我并没开出院医嘱啊,怎么出现了这种情况?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于是我疑惑地问家属这是怎么回事。 家属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声音有点嘶哑地回答: 张大夫,请给开今天出院吧,我们买了今天的车票,要回老家了。 我懵了,心里在想: 刚诊断明确住上院,怎么就不治了呢?如果不治疗,小细胞肺癌发展速度快,恶性程度高,很大概率活不过3个月。 家属带着有点哭腔地继续说道: 我们家庭不富裕,借钱看病,本来想着怎么着也要给我爸好好治疗,能活多久算多久,他辛苦一辈子了。我们入院前的检查就花了1万五,现在想想治疗肯定更贵的多。老人以前不知道看病多贵,昨天知道花了这么多钱,就坚决不治了,要回家。昨天晚上我们打电话和老家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不治了,想回家,这也没有办法啊。 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所在,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那时候还没有免疫治疗,其实小细胞肺癌的常规化疗花费不高。) 我向患者和家属解释道: 你们想多了,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花费很低,你们经济条件即使差也能负担。 首先,患者血管条件不错,不需要PICC置管的花费,辅助的药能少输就尽量少输,化疗采用的是VP-16联合顺铂,就是最好的方案,加对症处理的药物、甚至升白针,一个周期报销后都不会超过1500元甚至是1000元。但前提是化疗后不出现严重合并症,比如感染或者出血等,如果出现,治疗的花费会高,当然,严重合并症的可能性通常比较低。 其次,小细胞肺癌初始化疗的疗效很好,经常可以达到70%,放弃太可惜,当然,最终还是不能治愈。 最后,如果实在不想静脉化疗,也可以口服单药VP-16化疗,有效率也可能达到30%,联合1盒止吐的枢丹片和护胃的高舒达,所有的报销后200元都用不了,副反应比静脉化疗低,这也是可行的方案。 患者和家属听完后,满脸疑惑地说道: 这不可能,这比老家同样的病治疗花费低太多了。而且你们检查都这么贵,治疗怎么会这么便宜? 我继续解释道: 检查花费高是因为你们做了自费1万多的PET-CT,如果不做,只用普通的CT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PET-CT看的相对更清楚准确一些。如果你们经济条件比较差,入院前和门诊医生沟通,医生就可以不开PET-CT,把钱节省用于治疗上更好。 你们老家花费高,很有可能是因为输各种辅助药、中药和口服药,很多药物用和不用都可以。你们经济条件差当然可以不用,使用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简单的辅助用药即可。 患者和家属明白了,也选择相信了我。后续接受了标准的双药输液化疗,很庆幸没有严重副反应,我印象中这位患者应该是活了1年略多一些,有大约8-9个月时间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 所以,这个真实的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患者或家属要多和医生沟通,不要自己想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即使经济条件有限,也有合理的治疗选择,和医生多沟通,可以避免误会和错误的选择。 这里,还想提醒大家一点: 化疗期间有标准的辅助用药,加口服药一般3-5种足够,很多医院光输液就可以输十几种,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很可能输越多的辅助药,反而副反应越大和影响进食。越简洁有效的治疗比起越人为复杂的治疗,后者经常是劣势。这不仅是癌症治疗,其它的疾病类型经常道理类似。 治疗理念和奥卡姆剃刀原理是相通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半夏
患者进入“肿瘤康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

患者进入“肿瘤康复期”,需要做哪些准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从每年的癌症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癌症患者逐年增加,但是癌症幸存者比例越来越高,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患者成功走出癌症治疗期,进入“康复期”。 “肿瘤康复期”这个用语在临床中并不存在,通常被患者们用来表示“治疗期”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尤其是治疗结束后的5年内。 这个时期患者们处于肿瘤治疗后身体缓慢恢复的阶段,同时还要接受癌症治疗后自身身体变化和社会交往角色的转变,更要面对定期复查、避免肿瘤复发以及其他各种未知情况。 治疗后的身体状况 在治疗期间,患者都会遇到治疗副作用,有的轻有的重。结束治疗后,有些副作用并不会立马消失,还需经历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有些副作用在治疗结束后会伴随患者很长的时间,称为长期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是结束治疗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的,称为晚期副作用。因此,即使不需要继续接受治疗,副作用的管理仍然是康复期患者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 1.消化系统功能 放化疗、手术等治疗会让患者出现食欲不佳、吞咽困难、消化功能下降等问题,在治疗结束后需要缓慢恢复。这个阶段除了要注意饮食易消化,还需做到膳食营养的全面补充,也可通过适当运动来加速消化功能的恢复。 2.骨关节 某些化疗和内分泌药物的使用容易让患者面临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康复期的患者仍然需要充分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跌倒和骨损伤的危险。 3.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 妇科肿瘤、乳腺癌的一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抑制药物,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可能会导致女性出现月经失调或完全停止。所以治疗结束后,一些年轻女性能够恢复,而一些女性会面临更年期提前的问题,需要患者们适应这个阶段身体的变化。 4.淋巴水肿 许多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淋巴水肿,主要是血液回流受阻、淋巴结清扫引起淋巴管道不顺畅导致组织液集中在组织间隙。随着血液和淋巴循环的恢复,淋巴水肿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同时患者要注意不挤压患者肢体、不提重物,推荐参考功能恢复操《简单易学!对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这些方法强烈推荐!》 5.周围神经病变 这种神经病变会让患者产生麻木、刺痛、疼痛、肌无力等症状。有些人会在治疗结束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内康复,但有的人很难完全治愈,需要长期的管理。 另外,有些曾经就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在经过癌症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加重的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康复期的心理变化 总体来说,治疗结束后,患者就开启了充满希望的生命新篇章。这个时期的患者充满了喜悦又复杂的情绪,有欢乐、有解脱感,还有焦虑和恐惧。以下这些常见的不良情绪需要患者学会积极调整。 1.担心癌症复发产生的焦虑 这种情绪可能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或许微小的身体改变就会引起他们好几天的焦虑。这种敏感性并不代表他们内心脆弱,反而说明了对自己身体的爱惜。但是这种情绪长时间存在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应该积极调整,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做好定期的复查。 2.副作用长期护理带来的疲惫 与生病之前相比,康复期的患者需要应对长期的上述副作用护理,这个工作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额外增加的。所以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这时候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排解,毕竟这些副作用会一天比一天轻。 3.频繁就医的心理压力 康复期最大的压力应该出现在定期复查前和到医院就医时,而且这种就医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定期进行。患者仿佛在独自面对,其实不然,他们的家属、医生、病友们也不希望看到疾病复发,因此,找到一个心理支撑再去就医就会好很多。 4.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自我否定 癌症康复后,一些人回归工作,但很多人远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甚至有很大一个群体没有固定收入。这些社会角色的转变会让他们感到迷茫,没有社会归属感,甚至自我否定。这种情绪比较危险,必要时可求助专业人士做心理干预。 5.受到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影响 患者在康复期的交友圈似乎发了一些变化,与病友们交流密切了,或许与曾经的朋友沟通变少了。这与他人对癌症患者的看法有关,但这些并不都是恶意的,也有很多善意的关爱。无论如何,有倾诉、交流的对象就是能量正循环的表现。 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应对遇到的各种情绪,也请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多给他们耐心,因为调整需要时间。

半夏
它是一种“富贵病”,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它是一种“富贵病”,却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期综艺节目中,明星郭麒麟因痛风发作而苦不堪言,录制节目只能坐轮椅勉强出行。 披荆斩棘、战功赫赫的元世祖忽必烈因长期的暴饮暴食,使他日益肥胖,晚年饱受着痛风的折磨。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征服了整个欧洲,却征服不了痛风。 …… 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领袖都被痛风所困。 “   让人闻风丧胆的痛风究竟是怎么找上你的?它和肿瘤有何相关?如何预防?——一文解惑。 痛风是什么“风”?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肾脏排出尿酸减少或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性慢性关节炎、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等关节疾病。患者大部分处于40岁以上,且高发人群为男性,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由于其痛感往往令人难以预测,来去如风,故称其为“痛风”。 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14多亿人口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人数约1.77亿,痛风患病人数约1466万。其中近60%的人群是18~35岁患者,年轻人已经为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的主力军。 “   有肿瘤患者问:不饮酒、限制饮食我还会得痛风吗? 要提防!可能会! 痛风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饮食因素只占 20%,诱发痛风的因素大部分都是由于尿酸过高,能够引起尿酸增高的原因有: 01 偏爱肉食  人体一次突然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例如动物的内脏、海鲜、牛羊肉等,都会使体内的尿酸快速升高,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范围,导致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而食物的加工方法也会影响嘌呤的摄入量,肉汤中嘌呤含量就会高于肉本身的嘌呤含量,例如羊杂汤、火锅汤等肉汤类都是属于高嘌呤类食物。 02 饮水不足  体内水分不足时,会引起排尿少,尿酸排出受阻,导致体内尿酸沉积过多而诱发痛风。 03 经常饮酒  特别是啤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嘌呤,饮酒过多,能够增加体内嘌呤的含量。酒里面含有的乙醇能够刺激人体中乳酸的增加,乳酸可以阻滞肾脏排泄尿酸的功能,从而增加人体内尿酸含量;乙醇还能够增加人体内嘌呤的合成速度和产量。 04 爱喝高糖饮料  高糖饮料中的果糖和代谢产生的乳酸都严重影响尿酸排泄,会大大增加痛风发病几率。 05 肥胖  肥胖不仅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 06 运动少或运动过度  长期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尿酸的排泄速度被降低,因此导致痛风发病率增高;而高强度的运动也会使尿酸增加。 07 睡眠不足、压力大  长期熬夜、压力大会使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体表、肾脏和其他内脏的血管收缩,引起尿酸排泄减少,体内过多的尿酸可以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诱发痛风的发作。 08 处于低温环境  寒冷时血管容易收缩,如果不注意保暖,人的体表温度低,尤其在四肢末端关节,尿酸盐结晶很容易沉积。 09 药物  服用利尿剂、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以及大部分的化疗药物,会影响尿酸从肾脏中排泄,进而导致身体内尿酸突然升高, 还有一些药物会导致组织细胞大量被破坏,使体内嘌呤大量释放,也会导致体内尿酸突然升高,导致诱发痛风,这些药物一般包含大部分的化疗药物。 10 家族遗传和其他疾病等诱发  所有能够大量破坏人体内细胞的疾病,例如白血病、代谢性酸中毒、肿瘤放疗等,都会引起人体内尿酸突然的增高。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走出了“不喝酒、限制饮食就不会得痛风”的误区。 一项关于痛风与癌症风险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痛风患者的口腔癌、咽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有证据表明,血清尿酸盐在肿瘤生物学中发挥作用,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尿酸水平升高均与癌症相关的过早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2]。然而,本无高尿酸血症的癌症患者,又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因此,对于非癌症患者,改善、纠正体内高尿酸环境对降低癌症发生几率相当重要;而对于已有原发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癌症患者,需定期检测并及时纠正尿酸,尽可能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 肿瘤患者怎样做才能预防痛风? ①每天至少喝八杯白开水,保持每天的尿量为2000毫升以上。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可以维持机体日常运转,还可帮助我们改善新陈代谢。 ②忌酒,尽量不喝高糖饮料。 ③鼓励食用水果、谷类、坚果、蛋类、海藻等低嘌呤食物;肉类、水产、豆制品为中等嘌呤食物,建议适当食用;肝、肾等动物内脏、贝壳类海产品、浓汤为高嘌呤食物,建议避免食用。 ④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 ⑤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心态,减轻压力。 ⑥尽量避免服用使尿酸水平增高的药物,如因病情需要已经服用此类药物,需定期复查并及时纠正尿酸。

半夏
免化疗之苦!马骏教授牵头的鼻咽癌研究传达了这些信息……|2022 ASCO中国之声

免化疗之苦!马骏教授牵头的鼻咽癌研究传达了这些信息……|2022 ASCO中国之声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已于当地时间6月3日-7日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中,在头颈部肿瘤领域,多项国内研究均被纳入ASCO口头报道,可谓“中国之光”。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围绕其牵头开展的一项旨在评估单独放疗对比同步放化疗在低危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Ⅲ期非劣效性研究(摘要号:6000)分享相关见解并展望鼻咽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筛选转移风险极低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根治治疗手段,Ⅰ期患者采用单纯放疗,Ⅱ期及Ⅲ期中T3N0的患者建议放疗联合同期化疗,Ⅲ-Ⅳa(除外T3N0)采用同期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诱导化疗、辅助化疗或维持治疗等。 谈及目前临床上鼻咽癌的诊疗有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马骏教授表示:“如何进一步在分期的基础上结合预后指标,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既往NCCN指南推荐Ⅱ期患者进行放疗联合同期化疗,主要的证据来源于二维常规放疗年代。同期化疗的主要作用有增加放疗敏感性,提高局部控制率,杀灭微小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随着调强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Ⅱ期及T3N0患者局部控制率可到达90%以上。 但马骏教授也坦言:“增加放化疗敏感性的同时,同期化疗也明显增加了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引起患者体重下降,而且体重下降是鼻咽癌的预后不良因素。” 马骏教授谈道:“显然,化疗在此基础上再增敏难以实现,那么如果我们筛选出转移风险极低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就是可行的。因此这项研究首先选择了Ⅱ期及Ⅲ期的T3N0亚组,这个分期的患者肿瘤负荷小,局部控制率很高,同时将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予以排除:包膜外侵犯、淋巴结>3cm,淋巴结部位到达IV/V区,EBV-DNA>4000,这样将筛选出复发及转移风险均低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 单纯调强放射治疗作为首选治疗策略 在这个研究中,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90.6%,同期放化疗组为91.9%,两组的生存率在统计学上并无差异。在毒副反应方面,同期放化疗组有明显升高的毒性反应,调强放射治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3-4级的毒性对比,3-4级白细胞下降为2例患者(1%)vs 17例(10%),中性粒细胞下降3例(2%)vs 11例(7%),恶心1例(1%)vs 22例(13%),呕吐2例(1%)vs 25例(15%),食欲下降8例(5%)vs 49例(29%),体重下降1例(1%)vs 8例(5%),黏膜炎16例(10%)vs 32例(19%)。 马骏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危的患者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并不差于同期放化疗,而毒副反应明显减轻,可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全身化疗可能起到放疗增敏及消灭微小转移病灶的作用。对于有转移或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还是需要考虑同期使用化疗。” 闪闪发光的鼻咽癌“中国之声” 另外,在本次ASCO年会,麦海强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低危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降低放疗剂量的Ⅱ期单臂临床研究。该研究筛选治疗前EBV DNA<4000 copies/ml的Ⅲ期鼻咽癌患者,根据诱导化疗后疗效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以及化疗后EBV DNA是否降至0,筛选化疗敏感的患者。 对这部分患者,在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阶段的放疗剂量强度从70Gy降低到60Gy,该研究入组了116位患者,现中位随访时间超过2年,2年无瘤生存率达到95%,2年无复发生存率97%。患者预后良好,治疗期间的白细胞减少、贫血、低钠血症,以及远期的后遗症(口干、颈部皮肤纤维化等)急慢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本次ASCO年会中张力教授的RATIONALE-309更新随访的生存数据及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结果已在全体会议系列项目(ASCO Plenary series program)报告。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艳教授牵头的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vs安慰剂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也值得我们期待。

半夏
息肉真是癌的“近亲”!这些部位容易长息肉

息肉真是癌的“近亲”!这些部位容易长息肉

两年前结肠镜检查发现的一小块“增生性息肉”,在两年之后复查竟然增大了近两倍!切除后的病理结果显示,这种息肉属于无蒂锯齿状病变(SSL),而且局部存在细胞异形增生。这样的结肠息肉正是结肠癌的“前身”! 为什么息肉会“癌变”?息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体检报告中的这位“不速之客”——息肉。 息肉可以理解为人体某些空腔脏器的黏膜上多出来的一块“肉”。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都是息肉“安家”的地方。 形成息肉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生活方式等有关。 大多数息肉都是良性增生,生长速度比较慢,往往没什么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不过有的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应果断切除,并且针对引起息肉的病因积极治疗,以防切除后再次长出新的息肉。   息肉趣话 有一种息肉,能够拥有它竟然是“人生之幸”,这种神奇的息肉叫做胃底腺息肉。 研究人员对10万份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发现,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0.1%;而没有检出胃底腺息肉的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可达13%。可以说,发现胃底腺息肉,则预示此人基本不会得胃癌,而且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比没有胃底腺息肉的人明显更低。   并非所有息肉都像胃底腺息肉那样“友好”。 “危险”的息肉有如下特点: 短期内迅速生长; 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 多发性息肉(息肉数量大于两个); 病理学检测为腺瘤性息肉而非炎症性息肉。 不同部位的息肉,症状表现不同,癌变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声带息肉 最容易“暴露”自己 即使声带息肉小如芝麻或绿豆,也会让人声音嘶哑,相对容易被发现而得以治疗。声带息肉多与用嗓过度或咽部慢性炎症有关。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有的声带息肉切除后又长出来,甚至反复手术多次,这种情况要警惕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这个病根不除,就会反复刺激声带,息肉也就“层出不穷”。 肠息肉 潜伏最深的“定时炸弹” 结直肠癌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因此肠息肉尤其要引起重视。有数据显示,临床上做肠镜的人群中约1/4发现有息肉。 普通息肉的形状像蘑菇,通过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最可怕的是那种外形平坦、“趴”在肠壁上的息肉,不仅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会在更短时间内演变成肠癌。 肠息肉最擅“潜伏”,平时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不适,而一旦出现便血、黏液便等大便异常的症状,往往病情也不轻了……因此,强烈建议至少在50岁前开始定期做肠镜检查,及早阻断肠息肉癌变之路。 胆囊息肉、胃息肉、子宫内膜息肉  “最安分”的息肉 这几种息肉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属于良性,其癌变风险通常与大小和息肉性质相关。 大多数胆囊息肉既无症状也不影响胆囊功能,发生癌变的几率也很小;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胆囊单发息肉,建议手术治疗。 胃息肉一般属于炎性或者增生性息肉,大约两成为腺瘤性息肉,后者有一定的癌变可能,应定期随访,及时治疗。 长在宫颈管内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而导致不孕;如果息肉长在宫腔内,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引发胚胎停育、流产等。不过,子宫内膜息肉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如果息肉超过黄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 可见,预防息肉“生事”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检查。因此,请一定不要拒绝肠镜、胃镜,我们呼吁每个人至少在50岁以前完成一次检查。

半夏
健康时评|健康码不能再无限滥用

健康时评|健康码不能再无限滥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应该是常识。如果非要同一把钥匙去打开多把锁的时候,锁的功效和钥匙的信用就丧失殆尽了。   近日,多家媒体揭露多位到河南村镇银行讨债的储户,既非来自也未到访过中高地区、也未与风险人群接触,且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却被无辜赋“红”,甚至被带去隔离。更荒唐的是,还有远在北京、深圳、沈阳等地的健康绿码群众“人未动,码先红”,竟也被河南远程赋“红码”。   这是继“入豫即赋黄码”叫停之后,河南任性赋码又一次冲上网络热搜。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半月谈等主流媒体,纷纷以《决不能开滥用健康码之先例》《随意赋红码应被严肃追责》的热评发声,公众焦虑的舆情谴责一片哗然。   市民查看健康码。李蔚海 摄   作为疫情防控的利器,健康码为流调筛查、甄别阻隔病毒扩散发挥了巨大功效的同时,对公民个体的管束意义不言而喻。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流程、对什么人赋予什么颜色的健康码。   2020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公告发布了《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其中,《个人健康信息码参考模型》规定了健康码的组成和展现形式,提出了健康码应用系统的参考标准和跨地区互认的技术机制,不仅为打通个人健康属地管理限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各地出行人员跨地区流动提供了便利。   为防止赋码权力任性滥用,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这是国家层面为切实防止“一码多用”设定的权责边界。   健康码是疫情防控专用工具,技术标准明确,使用规制清晰。从“入豫即赋黄码”到“讨债即赋红码”,任何罔顾公民健康状况和数据基础的随意任性赋码,不仅是典型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公权滥用,也是对疫情防控大局和社会治理自作聪明式的投机取巧。在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社会经济运行依然吃力前行的背景下,这不能不引起警惕和反思。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健康码随意任性赋码在一些地方已多次上演。民意的焦虑、舆情的汹涌,终归会被另一个热点所平息。舆情过后,随意任性赋码会不会故伎重演,恐怕要看这次乱来会不会受到追究。   如何让健康码不再被滥用,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奔波,也关乎国家政令能否行通。如果没有对公权滥用越界赋码的追责问责,前车后辙的变相效仿难免再现。

半夏
长效升白针VS短效升白针,到底有什么区别?

长效升白针VS短效升白针,到底有什么区别?

化疗期间,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白细胞的降低。白细胞的降低到一定程度,会有很多危害:   引发全身感染,比如肺炎、心肌炎、肠炎等,如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出现感染性死亡。 白细胞降低,影响癌症化疗节奏。白细胞低,就不能化疗,只能“等”白细胞升上去,达到安全范围,才能化疗。所以,白细胞低到一定程度,出现红色警戒报线,就要打升白针!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细胞毒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根据NCI-CTCAE5.0标准,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分为4级: 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严重影响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与既定周期,导致临床上不得不降低药物剂量、延迟治疗时间或更改方案,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预防或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保证足剂量化疗或剂量密集化疗的根本。 一、“升白针”的分类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促进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激活的细胞因子,主要用于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rhG-CSF主要有两种:   每日使用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每个化疗周期仅使用一次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 PEG-rhG-CSF是rhG-CSF的长效剂型,是在rhG-CSF的氨基酸序列N末端共价结合聚乙二醇(PEG)而形成的一种蛋白质,由于分子量大,药物的生物稳定性增强,不易被酶解,其免疫原性与抗原性降低,不易产生中和性抗体。临床研究表明其药效学特性及防治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与短效rhG-CSF基本一致。 二、“升白针”的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G-CSF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或减轻化疗后粒细胞下降的程度,或缩短粒细胞下降的时间,从而减少FN、严重感染和死亡的发生风险。 预防性使用G-CSF可用于首程化疗后、预期可能出现严重粒细胞下降的患者(一级预防),或者用于既往化疗后出现FN或虽无发热但出现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化疗相关粒细胞下降的患者再次接受相同方案的化疗后(二级预防)。除此以外,预防性使用G-CSF还被推荐用于接受根治性剂量密集方案化疗的患者,为保障化疗的剂量强度或密度而在化疗后进行G-CSF的支持治疗。   建议以下情况用预防长效升白针: 在临床中,建议先看患者第一个疗程后,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如果第一个疗程,患者白细胞下降的很厉害,一般建议第二个疗程开始使用。 还有一些,年龄大的病人,比如65岁以上的;体质很差的;化疗方案是三个英文字母的超强度化疗方案,如TEC或二周强度化疗方案的。 以上这些病人,建议尽早使用。 不是说一定要用预防长效升白针,而是不用预防长效升白针,发生白细胞降低或因白细胞降低后续的感染等危害的概率会升高,干扰癌症的治疗。 三、“升白针”的治疗性使用   治疗性使用G-CSF是指对已经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使用G-CSF治疗。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中,治疗性使用rhG-CSF的指征为: 脓毒症 年龄>65岁 ANC<1.0×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预计>10d 感染性肺炎或临床上有记载的其他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住院期间发热 既往发生过FN 总结 短效/长效升白针的主要区别

半夏
院内市场最畅销的20个抗肿瘤药

院内市场最畅销的20个抗肿瘤药

按以往趋势,药品院内市场的销售数据会在每年四季度回落,然后在第二年的一季度有较大幅度回升,不过受2022年年初疫情影响,医院就诊人数和频率明显下降,药品销售额回升承压。   尽管如此,根据PDB综合数据库近期更新的样本医院2022年Q1数据,仍有24个抗肿瘤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反映了这些药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潜力。其中的TOP20抗肿瘤药品如表1所示: 表1:2022年Q1的TOP20抗肿瘤药 专利悬崖,虽远必至 销售额排名前三的产品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6.79亿元)、注射用曲妥珠单抗(4.9亿元)和利妥昔单抗(3.85亿元),这三个单抗恰是罗氏的“三驾马车”,也是拥有较多生物类似药的单抗,反映了罗氏这家跨国药企在抗肿瘤领域的实力,同时随着更多生物类似药企业参与其中,也有望带来更多患者可及性和临床获益。 贝伐珠单抗是首个血管靶向单抗药物,能特异性地结合VEGF分子并阻断其作用。美国FDA于2004年首次批准贝伐珠单抗上市,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2007年批准其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10年进入中国。 从市场占比和同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各家药企各具特色的竞争特点。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占比最高,超过60%,增速第二快,为45%,后续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增。最强黑马为信达生物,占比仅12%,增速却达到了接近300%,若继续保持此增速,信达生物的市场份额有望快速突破20%。反观原研药企罗氏,是当前5家竞争企业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为-35.85%,专利悬崖,虽远必至,让医药人感到欣慰。 图1:贝伐珠单抗2022年Q1各企业销售占比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20主要表达在pre-B到完全分化的B淋巴细胞,但最终分化的浆细胞不表现此分子,因此利妥昔单抗主要用于治疗B淋巴细胞过多所造成的疾病,包括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某些自体免疫疾病。 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单抗,20多年后,利妥昔又成为首个纳入集采的生物类似药。3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开展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第一批拟中选/备选结果,信达生物获得利妥昔单抗拟中选资格,罗氏和复宏汉霖获得拟备选资格。 利妥昔单抗2022年Q1的市场数据也非常有代表意义,最无法忽视的就是信达生物的突飞猛进,同比增长高达17526.95%,接近200倍!这个数据再次说明集采对“光脚”企业的拔苗助长(褒义),另一方面也表明,尽管利妥昔单抗参加的仅是广东11省联盟,包括广东、河南、山西、江西、广西等,但市场份额也相当大,而且很可能对其它未参与集采省份有业绩拉动作用。 再反观罗氏,市场占比47.9%,同比下降16.55%,后续有望进一步降低。另一生物类似药企业复宏汉霖仍在保持稳健增长,市场占比47%,同比增长59%,按此增速,复宏汉霖的市场份额将很快超越原研罗氏,利妥昔单抗的院内市场也将重新洗牌。 图2:利妥昔单抗2022年Q1各企业销售占比   抗肿瘤领域百花齐放 单抗类大分子生物药由于体积大,相较小分子不容易发生脱靶效应,同时可有效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在近年的药物研发中逐渐占据优势。 除了TOP3抗肿瘤药均为单抗类药物,TOP20抗肿瘤药中仍出现了不少单抗的身影,如第8名帕妥珠单抗(2.56亿元),第13名西妥昔单抗(1.62亿元),第16名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1.44亿元),说明抗肿瘤单抗的临床价值也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帕妥珠单抗是第一个被称作“HER2二聚化抑制剂”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HER2,阻滞了HER2与其他HER受体的杂二聚,从而减缓肿瘤生长。帕妥珠单抗在2012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2018年在中国上市。目前帕妥珠单抗国内没有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只有罗氏一家原研企业,2022年Q1销售额为2.56亿元,同比增长19.23%。 除了大分子生物药,另一个主要抗癌药类型就是小分子化学药,这其中又以替尼类为典型代表。 替尼类药物作为多种激酶类抑制剂,主要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KI是ATP与酪氨酸激酶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可阻断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至凋亡。 目前在我国院内市场,第一代至最新的第三代替尼类药物都已广泛使用在临床中,TOP20抗肿瘤药中,TOP6奥希替尼(3.13亿元),TOP9仑伐替尼(2.56亿元),TOP12安罗替尼(2.14亿元),TOP14阿来替尼(1.54亿元)和TOP20埃克替尼(1.24亿元)均为替尼类药物,占据了20个抗肿瘤药1/4的数量。 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替尼类药物,是非常有效的抗癌“神药”,也是美国FDA有史以来上市最快的抗癌药,从临床到上市仅用了2年。奥希替尼的神奇之处在于临床价值,相较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奥希替尼显著延长了八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18.9VS10.2个月)! 另外,奥希替尼被设计成可以突破血脑屏障的结构,可以有效预防EGFR突变患者脑转移进展风险,在副作用方面也很温和,以上这些优势都让奥希替尼“封神”。不过2022年Q1季度,奥希替尼同比增长-17%,或由于替尼类激烈的竞争以及生物药对化学抗肿瘤药的市场挤压。   小结 恶性肿瘤在国内发病率逐渐提高,而且肿瘤单项治疗花费高,癌症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诊疗压力,2022年Q1抗肿瘤治疗大类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为各治疗大类中最高。   随着国内药企在癌症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更多的抗肿瘤仿制药、生物类似药乃至创新药上市,随着集采和国谈有效压低药品水分,患者有望用上可承受范围内的治疗药物,延长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造福更多患者!

半夏
君实PI3K-α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临床!国内首款,全球仅上市5款的PI3K抑制剂值得期待么?

君实PI3K-α抑制剂在中国获批临床!国内首款,全球仅上市5款的PI3K抑制剂值得期待么?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s) 途径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之一,几乎介导5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目前为止,全球仅上市5款PI3K抑制剂,因为副作用与毒性较大,使得它们的临床进展缓慢。 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由君实润佳申报的1类新药RP903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默示许可,拟用于PIK3CA突变的晚期恶性实体肿瘤。 PI3K全称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根据不同的结构和特定的底物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其中就包括PI3K-α。 PI3K能够介导磷酸化过程并且能调控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等一系列过程。相关研究表明,PI3K信号异常与很多癌症(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癌、肝癌、结肠癌等)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中也可见。 因此,PI3K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而鉴于其在癌症和免疫中的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年间,PI3K一直被视为药物开发的重点。 此前,JS105已在携带PIK3CA突变的乳腺癌细胞系中,显示出抑制PI3K通路的潜力,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该产品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体现出药效高、毒性低的特点。此外,在临床前研究中,JS105显示对宫颈癌、肾癌,结直肠癌、食道癌等其它实体瘤也具有较好的药效。同时,JS105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此次JS105在中国获批临床,意味着该产品将很快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希望它在后续开发中进展顺利,早日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全球仅上市5款PI3K抑制剂 1 艾德拉尼(Idelalisib) PI3K作为一个新星靶点,直到2014年吉利德的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上市,行业才迎来首个获批的PI3K抑制剂。 艾德拉尼(Idelalisib)是第一代口服PI3Kδ抑制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一项2014年进行的多中心III期试验,研究了idelalisib与安慰剂分别联合美罗华治疗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CLL)效果。数据显示,idelalisib的ORR为81%(安慰剂组为13%),PFS未达到中位时间(安慰剂组为5.5月),没有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一出色表现,令其在同年先后被批准用于R-CLL、至少二线以上的R/R FL以及SLL。 2 库潘尼西(Copanlisib) 2017年9月14日,拜耳的Copanlisib正式获得美国FDA批准治疗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且已经接受了至少两次系统疗法的成人患者。 这款药的疗效在一项单臂的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这项临床试验招募了104名患者,他们都已经接受了至少两次治疗,但病情依然出现了复发。在试验中,接受Copanlisib治疗的患者其客观缓解率达到了59%,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显著改善。基于这项临床试验的出色数据,美国FDA曾授予这款新药优先审评资格。 3 度维利塞(Duvelisib) 一年后,Secura Bio的PI3Kδ/PI3Kγ双重抑制剂duvelisib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至少两次既往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和至少两次既往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 在一项3期临床试验中,纳入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duvelisib进行单药治疗、使用奥法木单抗治疗。结果显示:接受duvelisib治疗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3个月,奥法木单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9个月,患者疾病出现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8%。通过该项试验数据可知,duvelisib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疾病出现进展或死亡的风险,它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病情有积极作用。 2022年3月1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度维利塞胶囊(曾用名:度恩西布胶囊)已获批上市,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经过两次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这是国内首款获批的 PI3K 抑制剂,此次石药集团引进的度维利塞在中国获批,有望为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4 阿培利司(Alpelisib) 诺华的PI3Kα抑制剂alpelisib在2019年正式获得FDA批准,联合氟维司群用于男性/绝经后女性 HR+/HER2-且携带PI3K突变的晚期乳腺癌。alpelisib是首个口服的PI3K选择性抑制p110α亚单位的抑制剂,对携带PI3K基因突变的患者来说,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能够显著延长其PFS。 该获批是基于一项Ⅲ期试验SOLAR-1的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572例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41例患者存在PIK3CA突变,169例PIK3CA阳性的患者接受alpelisib(剂量为每日300 mg)+氟维司群(在第1周期的第1日和第15日以及随后各28日周期的第1日给药,剂量500 mg),172例PIK3CA+患者使用安慰剂+氟维司群。 在PIK3CA突变癌症患者队列中,Alpelisib+氟维司群组和安慰剂+氟维司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0月vs5.7月(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0.65;P<0.001)。12个月PFS率为46.3%vs32.9%。 Alpelisib+氟维司群组的有效率也是高于安慰剂+氟维司群组:26.6%vs12.8%。,对于有可测量病变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5.7%vs16.2%。针对未携带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Alpelisib未显示出治疗效果。 中位随访30.8个月(0.4-53.4个月),最终OS数据显示,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和氟维司群单药组的中位OS分别为39.3月 vs 31.4个月, Alpelisib+氟维司群治疗较单药氟维司群组的mOS延长了7.9个月,但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HR:0.86,0.64-1.15;P=0.15)。 血浆ctDNA检测到PIK3CA突变的患者中,alpelisib加氟维司群组的中位OS为34.4个月(95%CI,28.7-44.9),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为25.2个月(95%CI,20.7-29.6) ,HR = 0.74; 95%CI,0.51-1.08),死亡风险降低26%。 Alpelisib目前在大陆尚未获批,香港有售。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属可以联系找药宝典小助手进行对接。 5 厄布利塞(umbralisib) 2021年2月6日,美国FDA加速批准了厄布利塞(umbralisib,商品名:Ukoniq)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基于抗CD20疗法的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以及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全身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厄布利塞(umbralisib)由TGTherapeutics(中文名:TG治疗公司)研发,是全球上市的第一款PI3Kδ和CK1ε抑制剂。 该加速批准是基于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的UTX-TGR-205研究(NCT02793583),UTX-TGR-205研究纳入69例MZL患者(既往接受至少1种含抗CD20的治疗方案)和117例FL患者(既往接受至少2种全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使用Ukoniq治疗的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9%,包括16%的完全缓解率。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3%,中位DOR为11.1个月。

半夏
不放化疗、不手术,14名晚期癌症患者100%治愈!

不放化疗、不手术,14名晚期癌症患者100%治愈!

6月5日,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一款名为多塔利单抗(dostarlimab)的免疫治疗药物,让14名带有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全部痊愈。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州38岁的Sascha Roth是第一位入组试验的癌症患者。 2019年,她出现直肠出血,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II/III期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直肠癌。 Sascha Roth原准备接受常规化疗,但经朋友推荐,她接触了本次临床试验的医生,对方告诉她,dMMR直肠癌可能对化疗并不敏感。 由于此次试验正是为了验证多塔利单抗可否让dMMR直肠癌患者免于放、化疗及后续的手术,Sascha Roth得以入组。 按照原先的计划,Sascha Roth准备在试验结束后前往纽约继续接受常规治疗。而为了避免放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她甚至已经做了卵巢移位术,将卵巢切除并放回肋骨下。 但最终研究人员告诉她,“你已经完全没有肿瘤,无需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也延续至今,2年来没有任何复发迹象。 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外科肿瘤专家、该临床试验研究人员之一的杰西·约书亚·史密斯(Jesse Joshua Smith)表示,“在后续的内窥镜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断层扫描以及活检都未看到癌症的踪影。”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免疫疗法治愈了直肠癌,没有任何一名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放化疗、放疗或手术。   多塔利单抗是是一种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在试验中表现出如此高的治愈率,是否意味着这种药物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都有效?   并不是,该试验证实了PD-1药物抑制dMMR结直肠癌的高水平活性。但这类药物,只对一小撮人是有效的。   这次参与试验的14个患者均为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型,而直肠癌患者中有5%到10%的为该类型。这类患者对化疗不敏感,但其体内会产生更多新抗原,从而更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   四名患者和两名试验研究人员    100%临床治愈!   这项试验于2019年获批,计划招募30名患者,面向的是携带“错配修复缺陷(dMMR)肿瘤”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每3周给予PD-1抑制剂dostarlimab(500mg)新辅助治疗,持续6个月。 原本计划是完成dostarlimab治疗后,再接受放化疗和手术;但如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则可以不进行放化疗和手术。 本次试验设计了两个主要终点:   在未手术人群中,评估完成dostarlimab治疗后12个月的持续临床完全缓解(定义为在直肠指检、内窥镜检查和直肠MRI检查中均无残留肿瘤病灶,MRI检查T2加权成像无限制性扩散);在手术人群中(无论是否进行新辅助放化疗),评估完成dostarlimab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定义为手术标本中没有残留癌症)。 dostarlimab治疗的总体缓解率(无论后续是否放化疗)。 论文摘要显示:在已完成6个月治疗的12名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的百分比为100%,在12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没有患者接受过放化疗,也没有患者接受过手术切除,没有患者出现疾病恶化或复发。   在dostarlimab治疗6个月后临床完全缓解且组织可评估的患者在内镜活检中也没有肿瘤组织学证据。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项试验现在需要在一项更大的研究中复制,并指出这项小型研究只关注肿瘤中具有罕见遗传特征的患者。“这是第一次有癌症临床试验让每位患者都进入缓解期”,试验负责人之一Luis A. Diaz, Jr博士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早期信号。   2名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内窥镜、MRI和FDG-PET评估结果 关于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   最先发现dostarlimab(多塔利单抗)的是一家名为AnaptysBio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2014年,肿瘤药研发公司TESARO获得了该药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2018年,重返肿瘤药业务的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宣布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ESARO公司,同时也把这款药物收入囊中。 2021年8月17日,GSK宣布旗下PD-1单抗dostarlimab获FDA批准末线治疗复发错配修复缺陷(dMMR)晚期实体瘤成人患者。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该药物每剂成本约为 11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3 万元)。每 […]

半夏
谣言粉碎器:穿刺活检很可能造成肿瘤扩散?错!你可能恰好错过癌症治疗最佳机会

谣言粉碎器:穿刺活检很可能造成肿瘤扩散?错!你可能恰好错过癌症治疗最佳机会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癌症患者做各种穿刺活检,不管是经皮穿刺,还是经支气管镜、胃肠镜活检,到底会不会人为造成肿瘤的种植转移,风险有多高,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万一发生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   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穿刺活检,主要是如下几大类: ● 一类是B超或者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比如穿肺部、肝部肿块,穿浅表肿块或者淋巴结; ● 第二类是通过各种内镜技术,对空腔脏器内表面的肿瘤进行活检,比如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下活检; ● 第三类是经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的引导,穿透支气管壁、胃壁、肠壁,进行临近的肿块或者淋巴结的穿刺等。   一般而言,第一类和第二类穿刺活检的风险和难度小于第三类,其造成肿瘤种植的概率也小于第三类。   近日,日本胰腺疾病临床研究小组公布了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探讨经胃镜引导穿刺针穿透胃壁或者十二指肠壁对胰腺肿块进行穿刺的安全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现的时候绝大多数患者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这类病人为了确诊以及更准确的病理分型(胰腺癌还分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好多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腺癌,乔布斯就不是)只能进行高难度的胃镜引导下细针穿透胃壁或者十二指肠壁、然后再穿入胰腺肿块进行活检。   这个操作一听就难度比较大,而且给人感觉有一定概率能造成种植转移——毕竟细针一路从嘴巴到达胃/十二指肠,然而还要扎破过去,扎到胰腺肿块里面去,然后一步步退出来,把肿瘤组织取出来。那么,这么一个复杂的操作,到底会有多大概率造成针道种植呢?   拥有4000多名会员的日本胰腺疾病研究协会,一共汇总了从2010年4月到2018年3月八年时间里一共12109名接受胃镜引导下胰腺肿块穿刺的患者资料,结果显示: 一万两千多名患者接受穿刺活检,发生针道种植转移的概率是0.330%(千分之三),其中术后病理证实是腺癌的患者,发生针道种植转移的风险明显更高,达到了0.409%(千分之四),而最终确诊其他恶性程度更低的癌症患者的针道种植概率明显更低,只有0.071%(万分之七)。   此外,细针穿透胃壁进行胰腺肿块穿刺的患者,针道转移的概率更高,达到了0.857%(近千分之九);而4736名接受了胃镜引导下穿透十二指肠壁进行穿刺活检的患者,无1人出现针道转移,概率是0%。因此,假如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胃镜引导下穿刺十二指肠壁的穿刺活检技术,能大幅度降低针道转移的概率。   更进一步分析那些确诊为胰腺癌且出现针道转移的患者,从穿刺活检到出现针道种植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9.3个月,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后续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一起切除了在胃壁上的针道转移灶。下图展示了一个手术切下来的胃壁上的腺癌针道种植转移病灶: 总体发生率只有千分之几,且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种植转移灶,从而基本不影响生存期,也就是说即使是经胃镜引导下穿透胃壁去做胰腺肿块的穿刺活检总体而言还是安全可靠的——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事,出门还有一定概率发生车祸呢;千分之几的概率,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治疗癌症所要冒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是B超或者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肺或者肝脏,相关的针道种植风险同样是非常低的。2008年发表于胃肠病学领域最高杂志《Gut》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340名确诊为肝癌的患者,接受经皮肝脏肿块穿刺活检,导致针道种植转移的概率每年的累积风险大约是千分之9;而且可以通过同时性的介入栓塞或者射频消融治疗,大幅度降低。 穿刺活检,是获得可靠的病理诊断,同时获得足够的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等分子分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几十年的相关研究均显示,穿刺活检导致针道种植转移的概率低于百分之一,不必成为大家恐慌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Needle tract seeding after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tissue acquisition of pancreatic tumors: A nationwide survey in Japan. Dig Endosc. 2022 May 3. doi: 10.1111/den.14346 [2]. Needle track […]

小D
空气炸锅致癌?我们为你还原一台炸锅的工作原理

空气炸锅致癌?我们为你还原一台炸锅的工作原理

“——如何独自完成一锅看起来很厉害的食物? ——把食材放进去,按键,结束。” 这个关于空气炸锅的段子,充分证明了美食圈的新晋网红有多好用。炸牛奶、炸薯片、烤蛋糕、烤豆腐……拥有一口空气炸锅,它能为你“炸”出一条小吃街。 据最新发布的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空气炸锅成了懒人必备,此前某购物平台数据也显示,从今年3月至5月15日,空气炸锅成交额同比增长200%。 空气炸锅成为厨房新宠,有人认为它是减油神器,也有说法称其会伤肝致癌,事实究竟如何?   不放一滴油的空气炸锅 是怎样工作的? 空气炸锅其实是一个带风扇的小烤箱,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通过电流加热后,风扇让锅中的空气变成急速循环的热流,从而使食物脱水、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类似煎炸的效果。 空气炸锅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油的使用,相对传统油炸更健康一些。 比如,肉类、半成品薯条等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可以不用额外放油就直接烹饪;几乎不含脂肪的蔬菜等食材,可以刷一层薄薄的油烹饪。 空气炸锅能“省”多少油脂和热量? 以炸薯条为例,空气炸锅在脂肪含量上优势明显,在整体热量上差距并不是很大。 另外,空气炸锅体积小、容易操作,属于实用便捷的厨房小家电。   空气炸锅的研发初衷是做少油或无油的油炸食品,但目前空气炸锅烹饪的食物口感还是无法完全复刻传统油炸,可以说介于油炸与烘烤之间。 空气炸锅致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空气炸锅的缺点在于,其属于高温烹饪,相比蒸煮等低温烹调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也是“空气炸锅伤肝致癌”说法的来源。 丙烯酰胺属于2A级致癌物(即可能对人致癌),但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酰胺并非空气炸锅特有的产物。 只要食物经过高温烹调处理(爆炒、油炸、红烧等),丙烯酰胺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比如薯条、薯片、红烧肉、面包、油条等。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可能有损神经系统、婴儿早期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但前提是短时间内大量摄入。 我们正常接触、食用,远达不到其危险摄入量水平。当然,这类物质摄入的越少越好。 做好4件事,科学使用空气炸锅 如何尽量避开有害物质的干扰,科学健康地使用空气炸锅?营养专家给出建议。 控制时长和温度 使用空气炸锅时尽量将温度调低一些(最好不超过168℃),并控制烹饪时长。这个建议也同样适用于空气炸锅以外的烹饪方式。 少炸淀粉类食物 空气炸锅是不是更健康,要看具体烹饪什么。想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建议少炸淀粉类的食物,比如土豆、面包、油条等。 空气炸锅适合烹调本身脂肪多一些或水分多一些的食物,如肉类、蔬菜。 多样化饮食 保持多样化的饮食习惯,多吃果蔬,均衡多样的饮食有助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不作为主要烹饪方式 虽然空气炸锅使用方便,网络上相关食谱也很多,但不建议把空气炸锅作为最主要的烹饪方式。 日常生活中尽量以蒸、煮、炖和汆等烹调方式为主,尽量最大程度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半夏
上海男大学生向女同学杯中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是什么?

上海男大学生向女同学杯中投放的“牛磺酸泡腾片”是什么?

6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男大学生向女同学的咖啡杯中投放异物的事件,引发大家关注。   6月13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通报调查结果:   经初步调查,6月12日中午12时许,该校学生尹某某(男,21岁)在学校图书馆内趁该女生离开座位之际,向其咖啡杯中投放异物。该女生喝了一口后,察觉咖啡异样,将剩余咖啡倒掉,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   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该女生身体异常。   警方随后找到尹某某,其承认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该泡腾片系从网上购买。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通报称,目前分局已将相关物证送市局专业技术部门检验,相关调查工作在进一步开展中。     不少网友发出疑问:该男生投放的异物“牛磺酸泡腾片”到底是什么?   牛磺酸泡腾片,到底是什么?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此前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牛磺酸”关键词,平台出现有泡腾片、压片糖果、复合维生素片、固体饮料等多种牛磺酸相关产品,其中部分牛磺酸以及同类氨基酸产品宣传带有性暗示,画面充斥低俗色情内容。   不过,截至6月14日12时,搜索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可查询到的牛磺酸类产品,多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运动营养产品等,属于保健食品范畴。   那么,牛磺酸是一种什么成分,牛磺酸泡腾片又是干什么的呢?   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药师刘治军2022年6月14日在科普中国刊文谈到,牛磺酸原本是中药牛黄的成分之一,也是一种体内正常的含硫氨基酸,能调节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也能调节体温,临床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风湿、抗惊厥等作用。此外,也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目前唯一的药用牛磺酸包括:(1)牛磺酸颗粒剂,(2)牛磺酸片,可以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或成年人缓解感冒初期的发热,仅限用于发热初期、热度不高的患者。①   牛磺酸泡腾片不是药品。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药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牛磺酸泡腾片包含牛磺酸、咖啡因、烟酰胺、肌醇、维生素B1/B2等,有缓解疲劳、镇痛、解热等作用,但不是催情药物。②   咖啡里加入牛磺酸,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药师刘治军2022年在科普中国刊文谈到,事件中投入的“半片”泡腾片,按照100毫克计算,不到药用牛磺酸日剂量的2%,所以这个剂量的牛磺酸对人体不会造成影响。目前来看,牛磺酸和咖啡相遇不会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形成毒药,也不会变成性药。①   放入异物的咖啡。图自vista看天下   杯中投放异物事件,带给我们2点提醒!   1. 防人之心不可无:杯子最好不离开视线   对于独处的年轻女孩,离开视线后的饮料最好不要再喝。比如在酒吧,中途去洗手间,回来后的饮品不宜继续喝。   如果无意中喝了有异味、变味的饮料,或者醒悟过来怀疑“投毒”,应立即寻求安全保护,比如迅速告知店员,电话告知亲人,或者直接报警。同时最好让店员保存残余饮料以便取证。   2. 害人之心不可有:触犯法律后果很严重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丽天6月13日在接受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放置危害他人身体及生命健康的药物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涉嫌犯罪。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毒品犯罪辩护与研究部副主任李贺超6月13日在接受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时表示,此事要根据投放的物质属性以及行为人积极追求的后果来定罪。   如果投放的物质引起人体的伤害,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则涉嫌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投放行为作为这两个罪名的实行手段。   如果投放的物质有网传的“性药”的作用,则可能涉嫌强奸罪,“这也分情况而定”。   如果男生的主观意愿不是为了强奸,而是为了让这个女生当众出丑,损害她的名誉,那就涉及到强制猥亵、侮辱罪。   […]

半夏
常见几种用药方式,哪种起效最快,多数人猜错了

常见几种用药方式,哪种起效最快,多数人猜错了

药物的制剂种类多种多样,有药片、胶囊、气雾剂,甚至还有舌下含片等等,但是你知道哪种起效最快吗?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心脏病患者发病时,立即含服一粒,一会就缓解了,认为舌下含服是最快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名:气雾剂   气雾剂当之无愧是最快的,比如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可以看到,哮喘患者发作后,会掏出一个小瓶,然后吸几口之后,就控制住了,这个药通常是复方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或者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没有多余的流程要走。 第二名:舌下含服   比如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他们只能区居第二,因为舌下含服的药物需要舌下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静脉,从静脉进入肺循环,再从肺循环进入冠状动脉,显然要走的流程要多得多。但是好在这一块路径比较短,所以,起效还是比较快的。 第三名: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也很快,但是操作繁琐,条件受限,而且溶液配备也比较耗时,所以,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已经实属不易。 第四名: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要经过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有了这个吸收过程,自然要慢很多了。   第五名:直肠给药   最常见的就是退热栓,孩子发烧时经常会用到,直肠内也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相比口服,路径短,起效还是会快一些的。   例如痔疮用药——痔疮栓,就是直肠给药。打开这个药物直接把它塞入肛门里面,往里塞入2-3cm则可进入直肠,它会自己溶化产生作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第六名:口服制剂   口服药经过消化道,路径非常漫长,速度当然也就慢了很多。但口服药物也有差异,比如口服液、颗粒剂更好吸收,通常起效就比较快,药片比较慢,药片中,分散片进入胃中会迅速崩解,能更快的吸收,速度就快一些,普通药片次之,肠溶片要到小肠溶解掉才吸收,就更慢了,至于缓释片和控释片,就更不用说了。 第七名:皮肤给药   其实皮肤给药不一定是最慢的,如果直接作用到伤口,那他可能是最快的,而我们常用的乳膏、搽剂,它们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也不一定慢,但是有一种给药方式,是贴到皮肤上,经过皮肤吸收之后,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发挥作用,相比其他给药方式,这种真的要等到天荒地老了。   药物的剂型,虽然起效速度差异很大,但不一定越快越好,有些药物需要长时间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就不适合太快的吸收速度,例如心绞痛的长期治疗,使用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需要在消化道内缓慢崩解释放。因此,每种方式各有所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半夏
2022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公布!艾伯维等率先降价,PD-(L)1、CAR-T…上新(附名单)

2022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公布!艾伯维等率先降价,PD-(L)1、CAR-T…上新(附名单)

目前符合医保文件的药品接近170个。 文 | Linan 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开启,一年一度的医保谈判也将再一次出现。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在规则上较去年又了一些细微变化,又一批新药、已上市药品新适应症有望被纳入医保目录,具体涉及有PD-(L)1、CAR-T疗法、ALK-TKI、JAK1抑制剂等。 而在每年医保目录调整开启前,一批药企也“闻风先动”主动下调旗下药品价格,为进入目录、拿到入场券铺路…… 1 儿童药、罕见病用药放宽条件  续约、竞价规则单独明确 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关文件。 同去年对比,医保谈判流程与关键政策基本一致。不一样的是地方是进一步利好儿童药物和罕见病药物放宽条件,申报条件中包括今年6月30号之前获批的儿童药品和罕见病药品,但并不要求在2017年之后获批。 还新增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其他申报条件和去年一致,包括新上市药品、新增适应症药品、新冠药品、基药目录药品、目录内协议到期药品、目录内适应症变化药品等。 此次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方案中时间安排是:5-6月准备,7-8月申报,8月专家评审,9-10月谈判,11月公布结果。若按照此时间线,会比去年稍微早一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整方案明确了今年医保调整时间安排及品种范围,重点是首次单独明确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以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国家医保局公布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常规目录、简易续约和重新谈判三大规则,核心规则为简易续约。 A=医保基金实际支出/预算影响预估值 B=新增医保支付范围的预算增加值/两年前预估值和前两年实际支出值中的高者 具体来看: 规则一、纳入常规目录管理:非独家产品及2018年谈判进入目录且连续两个协议周期均未调整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的独家药品可以纳入常规目录管理,不再进行定期续约谈判; 规则二、简易续约:对于独家产品、且协议期医保基金实际支出未超过预估值200%、且预计未来的预算增幅合理的产品,进行简易续约,根据实际支出超过预估值的比例进行梯度价格下调; 来源:国金证券 规则三、重新谈判:对于不符合纳入常规目录及简易续约的独家产品,进行重新谈判。 国金证券指出,这一规则利好医保稳定品种,长期来看利好所有品种在达到稳定状态后,维持稳定的医保价格。 此外,新增非独家药品采用竞价规则,取最低报价为医保支付价。本次医保局出台《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对于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非独家产品,采用与独家产品不同的竞价规则。 符合申报条件的通用名药品获批企业均可提交报价,并与医保测算专家提出的医保支付意愿价格比较,低于医保支付意愿价格的最低价即为该通用名药品的最终医保支付价,若企业报价均高于医保支付意愿价格,则不纳入医保。 2 PD-(L)1、JAK1抑制剂… 一批新药有望进入医保目录 按照文件要求,此次医保目录调整的范围里包括在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以及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 根据风云药谈整理,目前符合医保文件的药品接近170个,其中2017年1月1日以后获批符合相应条件产品有62个,2021年申报未进入医保目录产品达100个。 2017年1月1日以后获批符合相应条件产品(部分) 参考来源:风云药谈 2021年医保谈判调整的范围要求是在2021年6月30前获批上市的新药,此后近一年来国内也有多款新药上市,值得关注的重磅产品如有PD-(L)1单抗——PD-1: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誉衡生物/药明生物的赛帕利单抗、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PD-L1:康宁杰瑞/先声药业/思路迪的恩沃利单抗、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CAR-T产品——药明巨诺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ALK-TKI——武田新一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布格替尼(Brigatinib);JAK1抑制剂——艾伯维的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辉瑞的阿布昔替尼;罗氏的托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 此外,还有一批去年未能谈判成功的药物,例如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和BMS的纳武利尤单抗(O药),以及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和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辉瑞的哌柏西利(商品名:爱博新®)、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罗氏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罕见病药物利司扑兰、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信立泰的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等。 新一轮医保谈判里,今年新上市的PD-(L)1单抗,以及已进入医保目录的PD-(L)1单抗新增适应症之间的较量,预计又将成为新一轮看点;去年百万CAR-T疗法无缘医保目录,今年国产CAR-T产品已有两款,不知是否能够进入医保目录;去年国内已上市的ADC药物里,只有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谈判成功,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入围但谈判失败,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没过初审名单,今年ADC药物的谈判结果也引人关注。 3 为进医保目录铺路 罗氏、艾伯维主动降价 闻风先动,在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公布之前,已有一批药物通过降价来寻求进入医保目录的机会,公开降价的有罗氏的HER2-ADC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和SMA治疗药物利司扑兰、艾伯维的AML靶向新药维奈克拉片。 2022年3月,辽宁省、江苏省、陕西省等地都先后宣布,将罗氏的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100mg和/160mg两个剂量的挂网价分别调整为从原来的19282元调整至9200元、从原来的27632.04调整至13184.05元,降幅均为52.3%。 这是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自2020年在国内上市后的首次降价。 2022年6月,罗氏制药中国近日再次调整赫赛莱®价格。价格调整后,100mg赫赛莱®价格为8340元,160mg赫赛莱®价格为11,951.63元,今年累计降幅达56.7%。罗氏中国此次降价的目标就是争取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机会。 6月9日,山东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的一项公告显示,罗氏旗下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利司扑兰主动申请降价,调整后价格为每瓶1.45万元。利司扑兰需按患者体重给药,按调整后的价格计算,最大使用剂量患者(2岁及以上且体重20公斤以上)年治疗费用将低于45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利司扑兰此前在中国的零售价为6.38万元/瓶,患者参与赠药后,年治疗负担在65万元左右。 业内纷纷推测罗氏的利司扑兰主动下调挂网价格,或为医保谈判做准备。2021年,另一款SMA治疗药物,渤健的诺西那生纳注射液进入新版医保目录,单价从最初的69.97万元降至约3.3万元。 此外,近日艾伯维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靶向新药维奈克拉片也宣布再次降价。其100mg 14片装的主规格,已经从每盒4860元降至3835元,继去年降价18.3%后再次下降21%,想进医保目录的诚意满满。 根据此前的医保谈判规则,年治疗费用在50万元以内的药品才能够获得谈判资格,按照目前药品限定支付范围,预计年治疗费用不超过30万元的药品才能最终进入。 另外,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国将在2023年1月1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今年6月30日也是省级药品目录原自行增补品种清退的截止日期。目前,多地医保部门正在进行原省级药品目录增补品种最后的清退工作。 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开启,后续我们将持续报道,欢迎关注。

半夏
【科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到底有什么区别?

【科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到底有什么区别?

正常细胞 只有在接收到机体的“复制命令” (即增殖信号)时才会进行复制 在这些信号消失后,它们就会停下来 癌细胞 却可以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疯狂增殖 就好像它们的增殖开关 一直卡在“开启”的位置 正常细胞 在被叫停时会立刻停止增殖 防止细胞之间过度拥挤 乃至发生堆积 从而避免破坏组织和身体的美感 癌细胞 却直接无视“停止”信号 把“不要”和“停下” 曲解成“不要停下” 它们我行我素地继续复制 最终导致细胞相互堆叠、拥挤不堪 正常细胞 在分裂一定次数后就会“逐渐疲倦” 大多数细胞都停止分裂 只有少数细胞继续分裂 总之正常细胞复制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 癌细胞 可以在分裂复制的道路上 以一种不知疲倦的疯狂一往无前 当正常细胞 “脑子”受伤时 它们会选择自我毁灭(细胞凋亡) 完美主义不允许它们苟且偷生 癌细胞 却不愿意自杀 充分发挥着即使“脑子有病” 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乐观主义精神 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它们经常需要重新铺设和修理维护 这个过程通常是协调而高效的 典型的例子就如伤口愈合和月经周期 肿瘤也需要血管才能生存 但是肿瘤血管构筑异常 常常扭曲 到处渗漏 这导致了 肿瘤的抗药性以及癌细胞的扩散转移 正常细胞 大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位置上 (除了在血液中的细胞及免疫细胞) 它们固守本分、从不越雷池一步   癌细胞 却会不甘寂寞 到处溜达、转移扩散 (即癌细胞从肿瘤位置转移到身体的远处) 癌细胞 可以利用肿瘤中有缺陷的血管 搭着血流的顺风车转移到 离原来的部位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落地安家”   当正常细胞的基因(DNA)产生损伤时 它会努力加以修复 结果就是基本所有正常细胞的基因都是一样的 如果损伤过分严重 它们难以修复 它们就会选择 […]

半夏
每天都用的这种东西,真会致癌吗?

每天都用的这种东西,真会致癌吗?

塑料瓶几乎家家都有 除了攒起来卖钱 这些塑料瓶 还会经常被拿来进行“废物利用” 比如说用来分装食用油、五谷杂粮等等   但大家知道吗 如果塑料瓶保存不当、使用时间过长 很有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损害健康 塑料瓶使用不当会致癌吗 很多朋友说塑料瓶底部标有“1” 的瓶子是一次性的,如果重复使用,其中所含的塑化剂容易析出,导致身体中的DNA发生突变,甚至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其实,“三角+数字”的标志 是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制定的使用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可以让塑料的品种容易识别,回收的成本也会大幅度削减。 一般透明的矿泉水瓶底部会标有“1”的字样,它的材质主要是“PET”,全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质一般能耐热至70℃左右,使用条件一般在-20℃至70℃左右,这种塑料瓶不建议过度反复使用,最好用一两次就不要再用了,但很多家庭喜欢拿它来盛放食用油、调味料等等,并把它放置于灶台边,温度较高,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 而塑化剂,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增塑剂,把它加到硬塑料中主要是为了增加弹性和耐用性。在塑化剂中使用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EHP)”。 对于塑化剂来说,只要符合世界各国对于塑化剂的使用量、残留量以及迁移量的规定,它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的。 塑化剂是否致癌呢?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中心将“DEHP”列为2B类致癌物质,“2B类致癌物”主要是指“对人可能致癌,但证据有限或不足的物质”。 虽然以DEHP为代表的塑化剂,的确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会从一些塑料制品中迁移到食物中而最终进入人体,但DEHP在食品包装中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定的,其迁移量并不会达到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剂量,另外其对人体的致癌性本身证据不足。   所以,“塑化剂致癌”还需要科学看待。 一张表了解塑料制品 目前常用的塑料有七类,分别存在于下列物品中,其中标有1、2、4、5的塑料制品安全性较好。 塑料制品安全使用法则 1.矿泉水瓶:可以装油,但不宜长期使用 不少人把矿泉水瓶当做百搭容器,用来装酒、油等。    塑料瓶用来装油不会有太大危险,但不能放在过热的地方,比如灶台边,且需要定期更换。可暂时性存放食用油,调料等,但不宜长期使用,且不可频繁地使用。 2.塑料容器:选无异味、无黑点的 购买塑料容器等制品时,闻闻是否有焦味,看看是否有焦黑点。如果有,基本可确认是用回收废料做的,尤其是食品包装等接触食品或人体的,尽量少用。尽量选择较大品牌。 3.塑料袋:选表面光滑、声音脆的   日常用的塑料袋有两种材质最常见,分别是PVC(3号)和PE(4号)材质。   ● PVC(3号):摸起来发黏发涩,用手抖动声音小而闷,尽量不要接触食品。 ● PE(4号):摸起来较润滑,有韧性,抖动时声音发脆,接触各类食品的安全性较高,但不适合高温加热,比如热水、微波炉。 4. 餐盒、打包盒尽量避免加热   打包盒、餐盒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主要材质有两大类。   ● 发泡聚苯乙烯(6号):耐热性差,不能加热。 ● 聚丙烯(5号):餐盒较薄、透明,允许用微波炉加热。 但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这两类餐盒,建议都不要微波加热。 「有用就转发吧」      

半夏
一文掌握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的70个细节

一文掌握贝伐珠单抗临床应用的70个细节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生长和增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等多个相关因子,而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最重要的是VEGF-A因子,它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并与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受体相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最终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截至2022年6月,国内可及的贝伐单抗有9个,包括:安维汀(罗氏)、安可达(齐鲁)、达攸同(信达)、贝安汀(贝达)、艾瑞妥(恒瑞)、汉贝泰、扑欣汀、普贝希、博优诺。 并且已进入四大医保适应症,六大说明书适应症。 贝伐单抗知识点汇总 1.贝伐单抗是与VEGF结合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与VEGF-A结合,阻止其与VEGF受体的相互作用,起到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肺癌(医保) 2.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细胞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3.贝伐珠单抗不适用于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4.有严重出血或者近期曾有咯血、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患者不应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 5.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最多 6 个周期,随后给予贝伐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或与可用于维持治疗的化疗药物如培美曲塞联合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6.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15mg/kg,每 3 周给药一次。也可以使用 7.5mg/kg,每 3 周给药一次。 7. 出现以下情况,停止使用贝伐珠单抗:①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道穿孔、胃肠道瘘形成、腹腔脓肿),内脏瘘形成;②需要干预治疗的伤口裂开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③重度出血(例如需要干预治疗);④重度动脉血栓事件;⑤危及生命(4 级)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⑥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⑦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⑧肾病综合征。 8.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①择期手术前 4~6 周,手术后至少 28 天及伤口完全恢复之前;②药物控制不良的重度高血压;③中度到重度的蛋白尿需要进一步评估;④重度输液反应。 9.在欧盟,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获批用于 EGFR 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状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目前国内尚未获批此适应证,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使用(超适应症)。 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肝癌) 医保 10.联合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11.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 12. 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 13.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二线治疗,可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14. 一线接受含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疾病控制后,随后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直至疾病进展。 15. 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疾病进展的患者,二线转换化疗方案后可继续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直至疾病再次进展(结直肠癌可跨线)。 16.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联合化疗方案时, 5mg/kg 体重,Q2w,或 7.5mg/kg体重,Q3w。不推荐降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剂量。 17.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Mbrave150 研究):推荐剂量为 15mg/kg 静脉注射,在同一天静脉注射阿替利珠单抗 1200mg 给药后进行,Q3w,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阿替利珠单抗 1200mg D1+贝伐单抗15mg/kg […]

半夏
体检查出结节离癌症还有多远?肿瘤医生提醒:这3种结节要特别重视!

体检查出结节离癌症还有多远?肿瘤医生提醒:这3种结节要特别重视!

许多人在体检时检查出“结节”,比如淋巴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     大多数人对于结节的担忧主要有两种:担心结节是癌症?担心结节会变成癌症?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2021年10月在其微信公号刊文分享了一个案例:“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四个月前,他说自己洗澡的时候无意中摸到左颈部一个淋巴结,可以活动、滚来滚去,也不疼。他听说不疼的淋巴结反而要当心,有可能是淋巴瘤或者其他癌症转移,于是吓得打电话向我咨询,我建议他及时去医院做颈部淋巴结彩超。” 健康时报资料图 曹子豪摄 去检查后,彩超结果异常。医生建议他淋巴结穿刺,最终穿刺活检证实是“转移性鳞癌”。经过近半个月的检查,包括胃肠镜、胸腹部CT、鼻咽部磁共振等等,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发病——鼻咽癌。① 结节离癌症还有多远?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结节到底是什么? 结节到底是什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医师毕晓峰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结节只是影像学上描述的一个名词,指在超声、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看到的异常信号影,而不是病灶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说,结节是一种体积比较小的肿物,稍微大的就叫包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我们身体常见的结节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② 结节一定会癌变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邓立力2020年12月在有来医生回答解释,一少部分良性的结节是有癌变机会的,良性的结节出现癌变的概率在1%-3%左右,一般不超过5%,比如一少部分发生在甲状腺的结节就可以发生癌变。尤其是发展得比较快,质地也比较硬的单发结节,或者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大,应该尽早手术。 此外,还有一些发生在乳腺的结节,也有一定的癌变的概率。当发现了乳腺的结节,尤其是结节在短期内有大小或形态的变化,应该及早进行手术的切除。③ 结节发展成癌要多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化疗科副主任医师朱希山2022年3月在回复患者提问时介绍,目前临床上无法明确结节发展成癌症的具体时间,主要因为结节和癌症是不同性质的疾病,绝大多数的结节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对于良性的腺瘤样甲状腺结节,部分患者可能在几年的时间内发展成甲状腺癌,时间因人而异。④ 王其超 摄 身上的这3种结节要特别重视! 那到底哪些结节有一定概率会癌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2022年5月在肿瘤专科医生公号刊文介绍,以下3种特点的结节、肿块要特别重视,尽早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⑤ 1、超过1公分的结节 越小的结节从概率上越倾向良性,既然概率,当然也就不是绝对的,所以不等于说小结节就可以不管它,也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厘米则更要重视,不好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除了大小本身,结节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增大迅速的结节倾向恶性可能,要特别重视,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2、质地很硬的结节 通常来说,质软或囊性的肿块,更倾向于良性,而质硬、固定或实性肿块,更倾向恶性可能,但你不能仅以这个就下结论。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质韧。 3、边界不清的结节 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晰,活动度也较好;而恶性肿瘤多数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往往粘连或融合,活动度较差。⑤ 综合上面这3点,你就能对结节、肿块有个大致的判断,引起你的重视。但千万不能就此下结论,而应该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半夏
多了解指南,关键时刻可能救命!详解指南的意义和相关问题

多了解指南,关键时刻可能救命!详解指南的意义和相关问题

任何医生都没有随心所欲的治疗患者的权力,只能在已有医疗条件下,依据最好的诊疗方案给患者实施治疗。公认的最好的诊疗方案来自哪里,就是来自权威指南,其理念就是要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我想这也是每位患者所希望的)。普通民众了解和学部分相关的指南其实很重要,至少能让自己遇到的最重要的治疗不会被换成更昂贵而疗效差的治疗。 关注和了解我的网友都知道我一直在呼吁和提倡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加强行业监督,抵制过度治疗和不良医疗行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遵循权威的治疗指南。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经常会提到指南,但是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医生对指南其实是存在一些误解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指南,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科普指南的相关知识,并详细解答和指南相关的疑惑。(文章有点长,一定要读到最后,会有收获的。)   1. 什么是医学的指南? 指南(guideline),简而言之,就是帮助医生了解诊断、治疗甚至预防疾病的最佳方法。指南的建议是基于最有力的科学证据而制定,就是把经科学证实的、最可行的预防和治疗的建议集合在一起。 每种重要的疾病都有指南,比如癌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都有各自的一本指南。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指南,当然,比如癌症的指南,最具有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是中国的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美国的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和欧洲的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这些指南分别包括多种癌症类型,但目前最全面和相对最权威的癌症指南,是美国的NCCN指南,涵盖了数十种癌症类型,每种癌症都有分别的治疗推荐。   2. 谁制定了指南?   指南通常由专门的医学委员会制定,委员会一般由某种疾病的最顶尖的多个专家成员组成,他们依据现有的可靠的医学证据,经过仔细讨论、综合意见后制定。这是一个严格的过程,因为仔细审核科学研究证据是每项指南的核心。(注意,没有任何一位专家有权利想怎么改指南就怎么改,指南的每一条建议的制定和更改,都需要足够有说服力的医学证据,最常见的是通过III期临床试验,从不会依据个人意见来定,没有证据支持的个人意见从来不纳入指南) 大白话说,指南就是针对不同疾病的顶尖医学专家们聚在一起,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医学证据讨论出的最佳建议,代表着目前已证实有效的最高的医学水平。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再类比一下:指南有点类似于行业规范,但是效力会相对弱一些,但内容更为复杂,并且随着医学发展不断改进。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医学委员会成员,制定的指南基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但主旨相同,就是追寻最好的治疗方式。   3. 什么情况下更需要严格遵守指南?   遵守指南的重要性其实是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疾病越严重,越需要尽量遵守指南,比如癌症就是严重的疾病,因为违反指南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死亡率可能明显升高。而疾病越轻,指南效力相对低,比如感冒这种自愈性疾病也有指南推荐,但即使医生采取的诊疗和指南不同,基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严重的疾病,现在越来越强调规范化治疗,而不是医生随心所欲的制定方案,尤其是癌症,因为临床已经发现治疗越不规范,癌症的死亡率越高。 新版《医师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已经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需要遵循临床诊疗指南,遵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等。这一条其实是为了保护患者的权益,防止患者被过度治疗和错误治疗。如果每个医生都遵循最好的治疗方式,医疗质量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4. 医生能否超指南给予更好的治疗么?   超指南是指突破指南限制,给予患者可能更好的治疗,这是可以的。但是,超指南治疗绝对不是医生想出一个新方案,不详细告知患者就直接应用,而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并不是医生说是就是,一般是通过最新的药物或先进疗法来追求更好的疗效,首先就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且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医生的治疗为什么和指南不一致,依据的是什么才超指南,取得同意后方可实施。 另外,对于癌症的指南,能够有水平突破的专家非常少(绝大多数患者都碰不到),所以患者碰见医生更改指南一定要提高警惕,经常是错误的选择。临床上确实会见到有医生随意更改癌症患者的指南推荐标准方案,并且不交代患者就直接实施,而这个方案同行业专家一看就知道改的不对,显然是错误的行为。   5. 临床上还有很多专家共识,指南和专家共识是一样的么?   不是。指南的权威性远远超过专家共识,制定指南的医生水平也通常明显超出制定专家共识的医生水平。专家共识可以找数个普通医学专家讨论后就汇集意见,只是作为参考,权威性明显低于指南。 注意:指南是有法律效应的,医疗官司来判断医生的医疗行为是否正确,经常用指南作为法律依据,但专家共识的价值就很小。   6. 指南是非常教条,不能变通的么?   有的人认为指南非常教条和不能变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因为很多人不懂指南罢了,甚至部分医生也是如此。其实,指南核心就一条:寻找和总结最好的方案来治疗患者,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和知情权。 指南从来没有规定某种疾病必须怎么治疗,而是给出了多种选择,建议医生从患者实际出发进行。 不同的患者类型在指南中有不同的推荐治疗方式,并且,指南所纳入的治疗方式就是目前证实最有效的,而不是某些民众和医生想的那样机械和死板。 比如有的癌症的药物治疗,依据不同情况,指南推荐了5-10种可行的方案供医生选择,用哪一种看医生依据实际情况出发,这显然不属于教条。   7. 有人指责指南落后,不适合医疗现状,这是真的么?   这样的人应该没有仔细读过指南。指南的绝大多数推荐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并且还在不断更新,比如NCCN指南,每隔数个月就及时更新,纳入最新的研究结果。只要有证明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指南就会纳入其中,绝不固步自封,甚至有的太先进,国内的患者甚至接触不到。 简单举一个例子:NCCN指南里,推荐的有些最先进的治疗药物和方式,很遗憾,国内甚至都没有。这怎么能说明指南落后呢? 如果有些人要指责指南哪点落后,要拿出真凭实据,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实际上,有些医生不断指责指南的各种问题,但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不想指南限制自己的诊疗行为,因为他们就是想怎么治疗患者就怎么治疗患者。 我很能理解,每个人工作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不受到制约,各个行业都一样,那工作起来就非常舒心。但医学和法律等就应该有约束,比如法官,如果可以不靠法律条文来判案,想怎么判怎么判,别人如果质疑,也可以说:这个案件很复杂需要个体化判案。大家想想,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是权力不受制约?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医疗也是如此,所以必须要有规范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指南。   8. 遵循指南意味着医学停止进步么?   有的人可能会有这种错误观念和疑问:总遵循指南,不允许医生用新技术新疗法?那医学怎么进步? […]

半夏
冰火两重天!CDK4/6抑制剂「领军」OS再爆阴,「新秀」崛起开辟新领地! | ASCO 2022

冰火两重天!CDK4/6抑制剂「领军」OS再爆阴,「新秀」崛起开辟新领地! | ASCO 2022

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是转移性乳腺癌最常见的亚型,目前仍然无法治愈。除维持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外,延长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主要目标。近年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6(CDK4/6)抑制剂成为冉冉升起的抗癌新星,迅速改变H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CDK4/6抑制剂领域战况激烈, 三巨头—— “全球首创”的哌柏西利、唯一纳入医保的阿贝西利以及中国原研达尔西利在国内陆续上市,而已在国外获批的瑞博西利、曲拉西利也紧随其后。CDK4/6抑制剂在ASCO 2022的表现也可谓“冰火两重天”,今天我们就来看两个重磅研究~ 哌柏西利PALOMA-2: 再遭挫败!最终OS竟爆阴 临床前研究显示,哌柏西利(PAL)能够显著地抑制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细胞生长,与抗雌激素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并能逆转内分泌耐药。基于随机II期PALOMA-1研究,哌柏西利被批准成为首个用于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CDK4/6抑制剂。PALOMA-2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相较安慰剂(PBO)+来曲唑(LET),PAL+LET一线治疗ER+/HER2-晚期乳腺癌能显著改善PFS (中位PFS:27.6个月vs 14.5个月;HR=0.56 ,95%CI:0.46-0.69;P<0.0001)。在最终PFS分析时,OS数据还不成熟。 PALOMA-2研究纳入666例绝经后既往未接受针对晚期系统性治疗的E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至PAL组(PAL+LET)或PBO组(PBO+LET)。研究主要终点是由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终点包括OS、ORR、CBR、患者报告结局及安全性。此次分析报告了OS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90个月后(数据截止2021年11月15日),分别共有43例 (10%) 和5例(2%)患者仍在PAL组和PBO组。 总生存事件数为405(全体的60.8%),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法进行随访(撤回同意或失访)导致其数据删失:PBO组删失患者比例为21%,PAL组为13%。405例死亡中,PAL组和PBO组的中位OS分别为53.9个月(95%CI:49.8-60.8)和51.2个月 (95%CI:43.7-58.9)(HR=0.956,95%CI:0.777-1.177;分层单侧P=0.3378)。哌柏西利对比安慰剂,数值上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总生存延长,但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排除两组无法随访患者后的敏感度分析显示,PAL组的中位OS为51.6个月(95%CI:46.9-57.1),PBO+LET组的中位OS为44.6个月(95%CI:37.0-52.3)(HR=0.869,95%CI:0.706-1.069)。 PALOMA-2作为PALOMA-1的验证III期研究,将两个研究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无病间隔(DFI)>12个月的患者中,PAL组(n=179)和PBO组(n=93)的中位OS分别为66.3 (95%CI:52.1-79.7)和47.4个月(95%CI:37.7-57.0)(HR=0.728,95%CI:0.528-1.005)。 在停止研究治疗的患者中,PAL组和PBO组分别有81%和88%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抗肿瘤治疗。其中分别有12%和27%的停药患者接受了后线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瑞博西利)治疗。 在安全性方面,哌柏西利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疲乏感、恶心和脱发。最常见的3或4级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与之前报道的一致。 综上,在绝经后E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哌柏西利+来曲唑与安慰剂+来曲唑相比,主要研究终点PFS延长超过12个月,次要研究终点OS在数值上有一定程度延长,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此次挫折也使哌柏西利成为唯一一款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没有获得成功OS结果的CDK4/6抑制剂。此前,哌柏西利已在PALOMA-3、PALLAS和PENELOPE-B等 III期试验中屡屡受挫。 瑞博西利MAINTAIN: “屡败屡战”!PFS可获益 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ET)已被证明可改善HR+/HER2- MBC患者的PFS和OS。虽然观察性数据表明在进展期持续CDK4/6i和转换ET治疗有潜在获益,但目前尚未有前瞻性试验进行评估。为此, MAINTAIN研究旨在评估氟维司群或依西美坦±ribociclib对既往在任何CDK4/6i+任何ET治疗中进展的HR+/HER2- MBC患者的疗效。 MAINTAIN研究是一项Ⅱ期、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纳入患有可测量或不可测量病灶的HR+/HER2- MBC且在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患者,并按1:1随机分配到氟维司群或依西美坦± ribociclib两组。以往接受过氟维司群治疗的患者转换接受依西美坦作为ET,以往接受过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则接受氟维司群治疗,如果患者以往没有接受过两者治疗,则由研究者决定患者接受氟维司群或依西美坦治疗,以氟维司群为主。主要终点为PFS。  在120名随机评估的患者中,1例患者因未同时进行ET和ribociclib /安慰剂而被剔除。除1例外,其余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0岁。在ET治疗中,99例(83%)患者接受了氟维司群,20例(17%)患者接受了依西美坦治疗。在前线CDK4/6i治疗方面,100例(84%)患者既往接受过哌柏西利,13例(11%)接受过pribociclib,2例(2%)接受过abemaciclib, 4例(3%)接受过哌柏西利加另一种CDK4/6i治疗。 与安慰剂组(中位PFS:2.76个月,95%CI:2.66-3.25)相比,氟维司群或依西美坦+ribociclib组患者PFS显著改善(中位PFS:5.33个月,95%CI:3.25-8.12)(HR=0.56,95%CI:0.37-0.83, p=0.004)。 接受氟维司群治疗的患者中也出现了类似结果,随机分配到ribociclib和安慰剂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5.29个月和2.76个月(HR=0.59,95%CI:0.38-0.91,p=0.02)。 在6个月时,ribociclib组有41.2%患者无进展,而安慰剂组仅为23.9%。12个月时,ribociclib组有24.6%患者无进展,安慰剂组仅为7.4%。其他研究终点,如缓解率和安全性将在未来被报告。 MAINTAIN结果表明,对于CDK4/6i治疗后失败的HR+/HER2- MBC患者,跨线再挑战Ribociclib联合内分泌治疗(前线近90%为哌柏西利),可再次获得5.29个月的中位PFS,将对照组单纯内分泌治疗的2.76个月中位PFS显著延长近2.5个月。这也是首个证实在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中CDK4/6抑制剂失败后对CKD4/6抑制剂Ribociclib进行跨线再挑战仍能使患者获益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结 内分泌治疗是Luminal型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内分泌治疗的原发和继发性耐药常常导致治疗失败,多年来这类患者的治疗进展相对缓慢,直至CDK4/6抑制剂出现。 从2013年到2022年间,包括PALOMA系列研究、MONARCH系列研究、MONALEESA系列研究,国产原研的DAWNA系列,都在不断地研发和取得进展。虽然“老大哥”此番遭遇挫败,但我们相信随着CDK4/6抑制剂“混战升级”,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会获益于CDK4/6抑制剂,活得更久、更好!

半夏
中国医院排行榜。

中国医院排行榜。

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医院综合排名) 中国医院排行榜 (全国专科声誉排名) 病理科 医院名 平均声誉值 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9.977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9.674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8.465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5.523 5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744 传染感染 医院名 平均声誉值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0.217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8.457 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6.565 4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6.511 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4.196 耳鼻喉 医院名 平均声誉值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10.798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9.079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8.719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6.067 5 […]

半夏
漂白液+洁厕剂=剧毒!家家都有,3岁娃“玩”进了ICU

漂白液+洁厕剂=剧毒!家家都有,3岁娃“玩”进了ICU

图源:@他只是个孩子啊 娃还在你视线范围内吗? 如果不在 赶紧跑厕所里去看一眼 TA可能正拿着上面这些东西 做一场夺命“实验” 3娃浴室里“做实验” 瞬间脸煞白、嘴发紫,被送进ICU “医生,快来!我小孩喘不上气,嘴巴都紫了!” 一个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冲进了急诊大厅。小男孩脑袋耷拉着,脸色苍白,口唇发绀,还不停干咳。 急诊值班医生赖金伦才看了一眼,就知道大事不妙: 孩子的胸廓随着呼吸快速起伏,每次吸气都形成很深的“大坑”。 这意味着,他的呼吸已经十分困难了。 “上心电监护!立即面罩吸氧!” 医生抓紧询问病史。小男孩名叫栋栋(化名),3岁半,上午突然开始剧烈咳嗽,咳了半小时都没停下。看着孩子越来越蔫,妈妈慌了,赶紧带来看急诊。 当听诊器往孩子胸口一放,赖医生愣住了: 肺里面都是湿啰音。 这种声音听起来像有很多水泡破裂,一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这是重症肺炎的表现。难道是重症肺炎? “他吃东西有呛到吗?” “没有。” “有哮喘病史吗?” “没有。长这么大,肺炎都没得过。” “……?” 这下,医生被难住了—— 咳嗽这么短时间就出现肺部湿啰音,没有吸入异物,也没有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这是为什么? 这时,栋妈突然想起一件事: “他早上在洗手盆里玩水,还把漂白液和洁厕剂倒在水里。我闻到很刺鼻的气味。” 漂白液?洁厕剂?难道…… 医生查看了栋妈拍下的现场照片后,找到了病因: 氯气中毒 栋栋“做实验”时用的漂白液和洁厕剂 很快,栋栋被转入重症监护室(PICU)。 经过治疗,栋栋的性命算是保住了。后来,他被转到了普通病房治疗。 几天后,他恢复良好,办理了出院手续。 漂白液 + 洁厕剂为啥这么“毒”? 这道题,高考化学肯定有考! 漂白液里含有次氯酸钠(NaClO),而洁厕剂里含有无机酸(主要是盐酸HCl )。 这俩混在一起后,就发生了化学反应: 2HCl+ NaClO = NaCl + Cl2↑ + H2O  就产生了氯气(Cl2)。 而吸入了大量氯气后,人就会中毒。 氯气中毒 会怎么样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有剧毒,易溶于水。 急性氯气中毒,病情进展非常迅速。 […]

半夏
肿瘤的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有什么区别

肿瘤的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有什么区别

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其实指的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应用顺序。 一线治疗: 指的是诊断以后的首轮治疗,这种情况下所选的治疗方案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方案。对于敏感肿瘤,争取通过一线治疗方案达到完全缓解。 比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EP方案,这就是经典的一线治疗方案,近30年没有变过,这组治疗,可以使大部分的小细胞肺癌得到控制,甚至是使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二线治疗: 指的是一线治疗后,患者再次出现肿瘤进展后的治疗,这时的肿瘤已经对一线治疗方案耐药,所以会换另一组抗癌机理不同的方案,这就是二线治疗。 和一线相比,二线治疗方案或者是疗效劣于一线,或者是副作用偏大,或者是价格偏高等。还以小细胞肺癌为例:一线EP方案治疗失败后,二线推荐的治疗方案是拓扑替康,这也是经典的二线推荐。 三线治疗: 指的是二线治疗失败后,再次换用其它方案的治疗。一般到三线时,可选择的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就越来越少了。 总之,一线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也直接决定着患者的生存预后,因为随着肿瘤对一线治疗的耐药,后线治疗的效果会越来越差,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会大不如前。至于怎么选择一线二线药物,小编只能告知您参考诊疗指南进行选择。 以结直肠癌为例看一下一二线方案 结直肠癌确诊后,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每位患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疾病中的亚组,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预测治疗预后。 需要进行检测的基因有: MSI,BRAF,KRAS,NRAS,RAS,HER2,NTRK 看见这么多种类的药物,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搭配联合使用效果最好呢? 一线治疗 在用药前,医生一定会看一下基因检测结果。如果基因检测报告显示:没有RAS 或者BRAF基因突变的话,则推荐选用化疗联合抗EGFR靶向药治疗。一般建议抗EGFR靶向药一定要在一线使用,因为后线使用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个治疗效果如果不佳,则换一个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常用的是贝伐单抗。 若患者不适合用抗EGFR靶向药,那就直接使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以上方案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则换另一个化疗方案,同时换另一个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结直肠癌的化学通常选择多药联合,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搭配,一般常用的有: 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或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推荐用于KRAS-/NRAS-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 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FOLFOX或FOLFIRI,或联合贝伐珠单抗 FOLFIRIN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二线治疗 在二线治疗中,我们有不同的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选择。 在一线时,我们就会选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如果治疗无效的话,可以换一个化疗方案,继续选用贝伐单抗。当然,也可以在换一个化疗方案的同时换另一个靶向药,换成阿柏西普,或者是雷莫芦单抗。 三线及后线治疗 结直肠癌一线和二线的药物方案选择,通常是一些比较标准的化疗药和靶向药。 从三线治疗开始是属于后线治疗。后线治疗方案可以使用一些刚刚问世的口服化疗药,包括TAS-102,还有S-1(替吉奥)、瑞格菲尼或者一些免疫疗法,如派姆单抗(MSI-H)。 TAS-102 TAS-102这个口服的化疗药,是trifluridine(一种核苷代谢抑制剂)和tipiracil(一种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的组合产品。 替吉奥 S-1(替吉奥)也是一种口服化疗药,属于氟尿嘧啶衍生物类; 瑞戈非尼 瑞格菲尼是一种口服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瑞戈非尼对于治疗肠癌的效果很好,能够明显的延长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免疫治疗 如果患者经基因检测发现MSI-H的话,可以考虑使用免疫疗法。只想用单药就可以考虑使用派姆单抗,对于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派姆单抗有50%的机会率缩小肿瘤。 除了单药免疫治疗外,也可以考虑结合不同的免疫疗法,例如使用Nivolumab(纳武单抗)和Ipilimumab(伊匹单抗)联合,缩小肿瘤的机会是55%。 单用派姆单抗、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均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数据是比较成熟的。 拉罗替尼 拉罗替尼是一种强效、口服、选择性原肌球蛋白激酶抑制剂,作用于TRKB、TRKB、和 TRKC 激酶,2018年11月获批于多达17种癌症,其中就包括结直肠癌,但需要检测出NTRK1/2/3基因融合突变,所以拉罗替尼也是后续治疗的一种选择。 后线的治疗效果通常没有一线和二线治疗那么明显,但是也可以延长存活期。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后线治疗方案,不同的药物轮换着使用,也可以延长寿命。 不耐受化疗肿么办? 另外,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必须要考虑,就是会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有:癌细胞远端转移、原发灶的位置、基因突变特征、之前用药的反应及时间间隔、患者的虚弱程度,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及药物方案的选择。 特别是身体比较虚弱,无法承担化疗副作用的患者,用药方案该怎么选择? 一般建议如下: ①单一靶向药治疗,如无RAS基因突变,可选择西妥昔单抗或者帕尼单抗 ②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不可以单一使用,必须要结合化疗一起使用,因此可以选择副作用小的化疗药联合靶向治疗,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 ③单药免疫治疗,如MSI-H,选择派姆单抗 通过以上的讲解以及案例,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对于肿瘤病人来说,通常会根据病人病期、状态、承受能力等进行一线二线三线治疗方案的选择,这个还是要跟自己的主治医生多沟通。

半夏
手术后复发率最高的癌症是什么?有甲状腺癌吗?

手术后复发率最高的癌症是什么?有甲状腺癌吗?

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第一个,那就是复发和转移,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复发一般指的是局部复发,比如说,肝癌,手术切除肿瘤后,周边的肝脏再次长出新的肿瘤。而转移不一样,指的是肿瘤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例如乳腺癌术后出现肝脏和肺转移。 第二个概念,那就是复发率高,不代表恶性程度高。因为不仅是恶性肿瘤会复发,良性肿瘤同样可以复发。有些肿瘤以浸润性生长和易于局部复发为特征,但不转移,例如韧带样纤维瘤病。对于恶性肿瘤,比较容易复发的肿瘤有肝癌,胰腺癌,胆管癌,卵巢癌,阑尾粘液性肿瘤等等。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  很多癌症患者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已经可以出院了,然而终还是没有敌过癌症,原因是因为癌症又复发了,那么癌症为什么会复发呢?癌症复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癌细胞的扩散。但不是所有的癌细胞都会扩散,一般来说,良性肿瘤是不会扩散和复发的。 另一方面,癌细胞很微小,很多时候没法在现有的技术下被检测出来,这也是医生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后仍然要求进行化疗的原因。但即使经过化疗,依然不能够保证所有的癌细胞都被清除了,可能就会有漏网之鱼潜伏在某个角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癌细胞为什么会发生转移  癌细胞的增殖速度非常快且没有限制,增殖必然需要营养和空间,因此在一处增长达到一定数量之和,癌细胞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营养继续增长,就会发生转移。 手术复发率最高的癌症   手术复发率最高的癌症是那些低度分化并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例如:低分的胆囊腺癌,胰腺癌,肝癌,肺癌,肝癌、脑胶质瘤,生殖系统起源的肉瘤等。 所以,手术后,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和转移率,术后还需要放疗和化疗,希望放疗和化疗能够杀灭散在的肿瘤细胞。 但是,有些肿瘤的细胞非常的狡猾,平时处于装死的状态,放疗和化疗都杀不死他们,等到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复制和繁殖了,这些细胞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对于肿瘤干细胞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是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增强抵抗力,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

半夏
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

这张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表,让我们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大部分恶性肿瘤并非是不治之症,现在医学的发展使部分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高达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7.4%。 一些高发的恶性肿瘤,如肝癌和肺癌,近年来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有的国家5年生存率已超过30%,但在发展中国家5年生存率还是较低的。由于各国的国力和科技水平不同,医疗保健服务存在差异,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差距还是较大的,另外,在一些国家有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20年以上也不是个例,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还有部分恶性肿瘤依然不太好治疗,如胰腺癌,它的5年生存率最好的国家也只有11.5%。     对于恶性肿瘤这个恶魔,我们除了要依靠现代医疗科技和手段,积极配合治疗,还要放松心情,才能战胜肿瘤。  

半夏
贝伐珠单抗8大癌种的用法用量,你都知道吗?

贝伐珠单抗8大癌种的用法用量,你都知道吗?

贝伐珠单抗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通过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抑制VEGF与其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药物之一,贝伐珠单抗被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贝伐珠单抗在中国已进入四大医保适应症,六大说明书适应症,十大全球适应症时代。我们归纳整理贝伐珠单抗国内医保适应证、国内/国际说明书以及超说明书使用时,不同情况的用法用量,以期对临床有些许帮助。 ▎剂量调整: 1.不推荐降低贝伐珠单抗的使用剂量,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暂停或永久停止使用。 2.胃肠道并发症:如出现胃肠道穿孔(包括胃肠道瘘形成、腹腔脓肿)、内脏瘘、气管食管瘘、4级非胃肠道瘘 3.需医疗干预的伤口愈合并发症:在重大手术至少28天内不使用贝伐珠单抗直流,或者应该等到手术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再开始使用;择期手术前至少4周,需暂停使用贝伐珠单抗。 4.出血、血栓事件:出现3-4级出血、重度动脉血栓事件、危及生命(4级)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应永久停药。 5.继发高血压事件:如出现高血压,可给予适当的抗高血压治疗;如出现无法控制的高血压,应暂停用药;如出现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应永久停药 6.蛋白尿:如出现24小时尿蛋白≥2 g,应暂停用药;如24小时尿蛋白<2 g,可恢复用药。出现4级蛋白尿的患者,永久停用。 7.其他并发症事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肾病综合征、坏死性筋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应永久停药 8.超敏反应、输液反应:如出现轻度输液反应,应减慢滴注速度;如出现临床显著的输液反应,应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以较慢的滴注速度重新给药。如出现重度输液反应,应停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如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静脉给予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药和(或)供氧]。   参考文献: [1]《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1年版)》 [2]贝伐珠单抗说明书 [3]唐欣颖,匡泽民.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卵巢癌和宫颈癌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英国专家建议解读.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11-15. [4]陈意,王鑫,孙冰,孟茂斌,王恩敏,袁智勇,庄洪卿.抗血管药物治疗放射性脑坏死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22,25(05):291-294. [5]崔淼,刘双.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1):195-198.

半夏
“姜子牙”扮演者蓝天野去世!他曾对养生有自己的心得!

“姜子牙”扮演者蓝天野去世!他曾对养生有自己的心得!

6月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于2022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图片源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他是《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蓝天野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影视角色。特别是他饰演的姜子牙,令几代观众印象深刻。   同时,蓝天野在话剧舞台也留下不少经典角色,《茶馆》中的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家》中的冯乐山。他还是导演,《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都是他的作品。 2021年,94岁高龄的蓝天野不仅参演了北京人艺话剧《家》的演出,同时还导演复排了另一部北京人艺经典作品《吴王金戈越王剑》。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94 岁高龄、满头银发的他,作为戏剧界唯一代表荣获“七一勋章”。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蓝天野对养生有自己的心得! 对于如何保持充沛的精力,蓝天野有自己的养生心得! 他在2016年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曾说,“我有一个很明确的主张‘人不要养生’。当然我这还得附加一点,我这个话不科学,该注意科学的锻炼,饮食平衡。有病该检查的检查,该治疗的治疗。各方面都有一个科学的安排。”① 1. 心态要好 绝大多数人一般到了耄耋之年,都会在家安享晚年。蓝天野则不然,90岁以后还经常奔波在话剧舞台和排练场内,他91岁高龄出任北京人艺话剧《大讼师》的导演,更让人惊叹的是,94岁的他还担任了人艺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导演。 忘记年龄,是蓝天野的养生之道之一。蓝天野在接受《现代养生》采访时表示,养生主要是心态。他认为,老年人不要总想“人老了,不中用了”,这只会徒增烦恼。老年人如能忘掉年龄,多想自己还“年轻”,这对延缓心理衰老大有益处。② 2. 适量锻炼 养生离不开运动,但蓝天野认为运动有时候不能超负荷。 他在2013年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比如我现在一天到晚忙,我可能调剂一下,分开几天做,尽量别超负荷。” 所以,他提倡适度的锻炼,“我从小学武术,年轻时各种球都打,就是为了锻炼,后来还学打太极拳,我游泳游得不错。我什么球都打,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年轻时候的锻炼,现在对我起作用了,所以现在在台上还比较灵活。”③ 3. 吃饭八分饱 蓝天野2016年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说,因为自己几十年睡眠不好,影响胃肠功能不好,所以吃得不多。自己主张吃饭不要过饱,八分饱就行了,便于吸收。吃得营养够,保证能够吸收得好才是有效的。① 4. 有兴趣爱好 据文汇报2021年报道,蓝天野有两大爱好:一是绘画,二是收集奇石。 20世纪60年代,他在上海结识书画大师李苦禅和许麟庐,跟随他们潜心学画。离休后,蓝天野几乎天天挥毫泼墨,沉醉于山水画和花鸟画之中。2011年9月,在中央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百余幅画作。 蓝天野还是一位奇石收藏家。凡是去过蓝天野家的人,都会发现,他的多宝格里陈列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桌上、茶几和地上,也放满石头。这些石头是蓝天野去各地拍戏或旅游时搜罗来的。空闲时,蓝天野会拿出一块块未经雕琢的奇石,细细把玩。 他说:“每块石头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别看它小,却能反映当地的风貌。看着这些石头,我不由得感叹祖国的地大物博。”④   本文综合自: ①2016-04-07法制晚报《颐养天年 我不会》 ②张光茫.91岁“姜子牙”的养生秘笈[J].现代养生,2018(19):41. ③2013-11-14人民网《探访86岁蓝天野:读书全凭兴趣 最爱看《红楼梦》》 ④2021-09-22文汇报《94岁获“七一勋章” 蓝天野“五忘”养生》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