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了,今天就简单科普一下肠息肉的知识,因为我也才做的肠镜。
就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发现肠息肉就要切除?能不切吗?
息肉是指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其大小、形态不一,小到几毫米大到几厘米,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一些严重的患者整个肠道内都是息肉。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息肉可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以及错构瘤型四种,其中腺瘤性息肉的危险性最高,通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几乎所有的结直肠癌都起源于此。
临床研究发现,约有9成的结直肠癌发生是由正常黏膜——炎性细胞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这个过程而来的。当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出现损伤,没有及时干预会演变成息肉。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息肉的生成有很大相关性,如吸烟酗酒、饮食不了等,其中吸烟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一般认为带蒂、直径<2cm、表面光滑且活动度好的息肉为良性;而直径>2cm、黏膜下扁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恶变。
数据显示,息肉的恶变概率和大小有直接关系,<1cm的息肉恶变率仅有1%、1~2cm的约为10%、>2cm约有46%为恶性的。在腺瘤阶段及时将息肉切除,可有效预防肠癌发生,如若没及时切除的话,会让结直肠癌风险增加4倍左右。
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现肠息肉,医生都会建议你切掉。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通过肉眼难以辨别息肉的良恶性,只有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二是任何大小的息肉都不是100%安全,在小的时候切掉创伤会小一些;三是息肉演变成癌症需要5~10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无法明确,何不如在良性的时候直接扼杀在摇篮里,以绝后患。
建议群里的朋友,只要过了45岁,至少应该做一次胃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