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癌细胞

癌细胞

癌细胞人体「流浪记」:“打不死的小强”怎样在患者体内四处流浪落脚的?

癌细胞人体「流浪记」:“打不死的小强”怎样在患者体内四处流浪落脚的?

如果,此时我们设置这样一个评比:你的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相信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答案一定会是:确诊癌症的那一刻。 如果我们还要给这个答案加一个定语,那答案可能会是:确诊癌症,并且得知它是晚期的时候。 确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笼统的将“癌症”视作一个类型的疾病,但往往忽略了它的复杂性。 事实上,不同的癌症类型(例如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以及不同的分期(I、II、III、IV期,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早期、晚期”),最终我们的治疗方式可能完全不同。 其中区别最大的,莫过于癌症的“早期”以及“晚期”了。 在临床上,我们有一套“TNM分期”来界定癌症的分期情况,在这套划分体系中: ● “T”代表的是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情况; ● “N”代表的是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M”代表的是癌细胞血液远端转移的情况。 而我们判断一位患者是否属于晚期,重点就在于癌细胞是否出现了远端的淋巴结转移,或是更干脆出现的血液的远端转移。 这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可谓生死攸关的问题。 那么,一个野心勃勃的癌细胞,是怎样狡猾的逃过人体限制,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出现在人体其他部位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以一个癌细胞的视角,从出生到转移全过程给大家讲讲它的“人体历险记”。 癌细胞的出生 我们姑且把这个癌细胞称作“小帅”。 小帅原本是一个人体的正常体细胞。 我们知道,我们体内的细胞在微观层面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分裂、复制,来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小帅同样也在尽忠职守的不断工作、分裂复制着,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然而,尽管小帅十分努力,但它所属的主人却并没有珍惜细胞们的努力结果: 他抽烟、喝酒、熬夜,把所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体验了个遍 于是,小帅所处的工作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时刻处在断电、缺水缺粮、天灾人祸的状态中。 偏偏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以小帅为首的细胞们还得不断工作,分裂和复制,来保持躯体的正常运转。 即便是机器,在高强度的重复工作中偶尔也会出现错误,更何况是人体这样复杂又脆弱的精密组织。 于是,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在小帅不断复制与分裂的过程中,它开始不断的积累一些“基因错误”。 这些基因错误刚刚出现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就发现小帅已经“黑化”,及时将这些“内鬼”消灭的; 但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已经让这具躯体的免疫系统不堪重负了。 于是,不断积累基因突变,第一个逃避免疫系统追杀的“黑化小帅”出现了。 它穿上了伪装的外衣,让虚弱不堪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自己人”,从而逃避了追杀。 “黑化”的小帅,已经不将正常的工作与秩序作为己任,转而开始疯狂的复制与繁殖,争夺人体养分,彻底陷入疯狂。 癌症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生长与转移 从癌症的雏形,生长到肿瘤体积大于1毫米(可以被CT等影像学发现的大小),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具躯体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没有定期癌症筛查体检的习惯,他错失了很多个消灭疯狂繁殖的“小帅”的最佳的时机了。 最后,当小帅因为侵犯人体组织,产生疼痛或是其他症状,彻底暴露在CT或是PET-CT等影像中的时候,已经露出它的阴险面目,转移得遍布全身,彻底在这具躯体中四处安家了。 那么,小帅是怎么生长与转移的? 首先,上文提到了小帅学会了伪装,让免疫系统认为“这是自己人”; 其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帅开始表达一种叫做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诱”人体的血管生长至它的身上,从而汲取血液中的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 最后,小帅开始从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向外拓展,最终占领整个人体。 转移第一站,人体淋巴组织 淋巴结是人体的过滤器,它会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小帅的第一步行动,就是想办法脱离它原本生长的地方,随即附在淋巴管的外壁上,经由淋巴系统一起流动到新的淋巴结上。 当然,作为负担过滤器职责的淋巴结,小帅妄图通过它来转移可谓九死一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杀死,但时间一久,仍有“漏网之鱼”逃脱。小部分在淋巴结中落地生根,扩大规模;甚至逐渐向远端淋巴结扩散。 因此,小帅的淋巴结转移路线,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当肿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他也有可能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 当扩散仅限于附近的(区域)淋巴结时,癌症被定义为局部晚期;如果已经扩散到区域淋巴结之外,并且在远处的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发现,此时就认定为癌症的晚期。 转移的终极目标:血液转移 通过淋巴结转移,毕竟还是有很多限制:一是淋巴结过于危险,小帅的转移“九死一生”,二是淋巴结无法到达身体的每一处地点。 于是,“黑化”的小帅选择了它的第二个转移途径:血液。 正常情况下,小帅一旦离开它赖以生存的地点(附着物),如果在一两个小时内没有找到新的附着物,就会发生“失巢凋亡”,直接死亡。 但是小帅也有着不少应对的策略:为了避免失巢凋亡,小帅选择和兄弟们抱团取暖、互相依附,从而实现血液远端转移;有时会选择用血小板把自己包裹起来,也能产生远端转移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携带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一起“出走”,实现远端转移。 最近,研究者们甚至发现小帅可以利用人体细胞表面的“圆泡”来苟且偷生,促成自己的转移。总之,道路千万条,对小帅来说转移第一条。通过血液转移,小帅可以来到人体的每一个地方,并随之“安家落户”。   勤筛查、早治疗是应对癌症的最佳方式 […]

小D
抗癌治疗新概念:癌细胞也可以很「节俭」,全力关注癌细胞增殖

抗癌治疗新概念:癌细胞也可以很「节俭」,全力关注癌细胞增殖

不知道大家对癌细胞有什么样的印象?是不是觉得癌细胞都很疯狂?一边从人体中贪婪地抢夺营养,一边又不好好利用抢到的营养,造成极大的浪费。 不过,最近《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癌细胞其实相当的节俭[1]。它们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没有必要的细胞活动,还把省下来的每一分能量都用到了自己的增殖上。 Warburg效应 上世纪2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Otto Heinrich Warburg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也会优先使用糖酵解供能。这一现象后来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Warburg效应。 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不少Warburg效应的意义。比如: ● 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可以为肿瘤产生一个酸性的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监视; ● 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丰富有机物也能为癌细胞的增殖提供充足的材料。 Otto Heinrich Warburg 但是,在供能的角度上,糖酵解是一种相当低效的供能方式。要知道,一分子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只能产生2分子的ATP,但如果在糖酵解后面续接上三羧酸循环(TCA)和氧化磷酸化,一分子葡萄糖平均可以产生29分子ATP,足足是糖酵解的14.5倍。 传统观点中高代谢的癌细胞,真能依靠糖酵解满足自己的能量需求吗? 为此,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使用同位素示踪法详细测得了各种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代谢水平。 研究显示,在健康无肿瘤的小鼠中,心肌、膈肌和比目鱼肌是TCA水平最高的3种组织。毕竟肌肉收缩是消耗ATP最多的生理活动之一。而且,心脏每时每刻都要跳动,负责呼吸的膈肌也要定期收缩。 几种正常组织的TCA水平 而在几种实体瘤中,TCA水平相比正常组织都有明显下降: ● KRAS突变型和TP53突变型的胰腺肿瘤,TCA水平均只有正常一线组织的1/6; ● 自发性和植入的肺肿瘤,TCA水平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2/3和1/3左右; ● 植入的结肠肿瘤,TCA水平大约为正常结肠的1/9。 不过,肿瘤组织有更高的糖酵解活动,糖酵解能否弥补TCA减少导致的能量缺口呢?研究人员根据各种肿瘤组织的TCA水平和葡萄糖摄取量,估算了肿瘤中ATP的产生速率。各种实体瘤的ATP产生速率,均比相应的正常组织更低。 肿瘤的代谢水平,其实要比相应的正常组织更低! 实体瘤中的ATP产生速率低于相应正常组织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癌细胞代谢水平更低,其实是减少了正常生理功能的能耗。比如说胰腺的生理功能是合成并分泌胰酶等消化液,这需要高水平的蛋白质合成活动,消耗大量ATP。而在胰腺肿瘤中,蛋白质合成活动大约只有正常胰腺的1/4。 不过研究中还发现,转移瘤的情况有些不同。相比于原发肿瘤,转移瘤有着更高的TCA水平。这可能与肿瘤转移需要更强的代谢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微环境有关。 论文作者Caroline R. Bartman对自己的研究评论道:“我认为对于这个领域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随着过去50年的进步,现在是时候回顾并重新审视所有这些旧概念,并利用它们更好地理解疾病。”  

小D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我就是传说中的癌细胞 虽然你们都不喜欢我 一直想消灭我 但,我还是想说说 我是怎么进阶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角色的 本文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陈万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玉米
【科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到底有什么区别?

【科普】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到底有什么区别?

正常细胞 只有在接收到机体的“复制命令” (即增殖信号)时才会进行复制 在这些信号消失后,它们就会停下来 癌细胞 却可以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疯狂增殖 就好像它们的增殖开关 一直卡在“开启”的位置 正常细胞 在被叫停时会立刻停止增殖 防止细胞之间过度拥挤 乃至发生堆积 从而避免破坏组织和身体的美感 癌细胞 却直接无视“停止”信号 把“不要”和“停下” 曲解成“不要停下” 它们我行我素地继续复制 最终导致细胞相互堆叠、拥挤不堪 正常细胞 在分裂一定次数后就会“逐渐疲倦” 大多数细胞都停止分裂 只有少数细胞继续分裂 总之正常细胞复制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 癌细胞 可以在分裂复制的道路上 以一种不知疲倦的疯狂一往无前 当正常细胞 “脑子”受伤时 它们会选择自我毁灭(细胞凋亡) 完美主义不允许它们苟且偷生 癌细胞 却不愿意自杀 充分发挥着即使“脑子有病” 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乐观主义精神 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它们经常需要重新铺设和修理维护 这个过程通常是协调而高效的 典型的例子就如伤口愈合和月经周期 肿瘤也需要血管才能生存 但是肿瘤血管构筑异常 常常扭曲 到处渗漏 这导致了 肿瘤的抗药性以及癌细胞的扩散转移 正常细胞 大都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位置上 (除了在血液中的细胞及免疫细胞) 它们固守本分、从不越雷池一步   癌细胞 却会不甘寂寞 到处溜达、转移扩散 (即癌细胞从肿瘤位置转移到身体的远处) 癌细胞 可以利用肿瘤中有缺陷的血管 搭着血流的顺风车转移到 离原来的部位很远很远的地方 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落地安家”   当正常细胞的基因(DNA)产生损伤时 它会努力加以修复 结果就是基本所有正常细胞的基因都是一样的 如果损伤过分严重 它们难以修复 它们就会选择 […]

半夏
癌细胞的自述: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癌细胞的自述: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我就是传说中的癌细胞 虽然你们都不喜欢我 一直想消灭我 但,我还是想说说 我是怎么进阶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角色的    

半夏
1.5万字深度长文!人类癌症与免疫治疗发展史(下)

1.5万字深度长文!人类癌症与免疫治疗发展史(下)

六、ICIs耐药现象的解释 为何有些肿瘤抵抗PD-1/PD-L1治疗,陈列平教授将耐药性肿瘤分为3类:  1. Target-missingresistance:这些肿瘤不表达PD-L1,或者有PD-L1但没有T淋巴细胞(缺乏PD-1),因此属于靶子缺失型。这种肿瘤对PD-1/PD-L1抗体治疗不可能有效果。明显有其他逃逸机制在起作用。  2. Primaryresistance:肿瘤微环境中有PD-L1,也有T细胞,但病人对PD-1/PD-L1抗体治疗没有反应。 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 3. Acquiredresistance:肿瘤微环境中有PD-L1,也有T细胞。病人对PD-1/PD-L1抗体治疗最初也有反应,但是后来肿瘤复发,用PD-1/PD-L1抗体再治疗也无效。这一种才是真正的耐药。 MD安德森的Padmanee Sharma发表文章《Primary, Adaptive, andAcquired Resistance to Cancer Immunotherapy》讨论ICIs的耐药机制。 肿瘤免疫疗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肿瘤响应的时间长,但是在使用anti-CTLA-4或anti-PD-1治疗黑色素瘤的患者中,大约有1/4-1/3的患者在经历初始响应后出现了肿瘤进展,即获得性耐药。获得性耐药的产生的主要是肿瘤细胞上特定基因或通路的表达或上调,从而导致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以及功能受到抑制。例如,T细胞功能的丧失,肿瘤抗原提呈出现缺陷以及其他一些新突变的产生。例如,在一类较晚获得anti-PD-1耐药性的病人中,发现了B2M的突变,从而导致抗原提呈机制缺陷。在另两例获得性耐药肿瘤中,发现了IFNγ通路中JAK1或JAK2发生了突变。PD-1抗体只是解除了“T细胞枷锁”,疾病的控制最终还是要通过T细胞实现,因此,凡是影响T细胞招募、激活等功能的,均能够最终影响PD-1抗体的临床收益。 导致免疫疗法耐药的肿瘤内在原因: 1. MAPK通路的激活与或PTEN表达的缺失而引起的PI3K通路的增强: 癌基因信号通过MAPK通路导致VEGF与IL-8的产生,从而抑制T细胞的招募与功能。肿瘤抑制基因PTEN表达缺失从而PI3K通路增强,这与IFNγ,颗粒酶B的基因表达量降低以及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数目减少是高度相关的。 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持续表达: 癌基因信号通过稳定β-catenin导致WN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从而将T细胞排除在肿瘤之外。在人Non-T-cell-inflamed的黑色素瘤中,肿瘤内在的β-catenin信号基因高度表达,且在肿瘤微环境中缺少T细胞与CD103+DC细胞。 3. 肿瘤上PD-L1的高表达: 肿瘤上高表达的某些配体如PD-L1,会抑制抗肿瘤T细胞的应答。多种机制可能导致PD-L1高表达,包括PTEN的缺失或PI3K/AKT的突变,EGFR突变,MYC过表达,CDK5基因破坏以及PD-L1基因3’-UTR的截短。目前还不知道PD-L1的高表达是否会对anti-PD-1/PD-L1的响应有影响,但是它会影响其他的肿瘤免疫疗法。 IFNγ信号通路的缺失:由肿瘤特异的T细胞产生的IFNγ,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或抗原递呈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从而发挥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响应。IFNγ能够增强MHC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抗原提呈作用。IFNγ也能够招募其他的免疫细胞,或者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因此肿瘤细胞上IFNγ通路相关蛋白,如IFNγ受体IFNGR1与IFNGR2,IFNγ受体链JAK1与JAK2,STATs,IRF1等突变与缺失,都会导致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 4. 缺少肿瘤抗原: 免疫疗法依赖于肿瘤抗原特异的T细胞。在人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中,DNA突变频率高,肿瘤免疫原性更强,因而对anti-PD-1疗法响应更好。而在胰腺癌以及前列腺癌中,DNA突变频率低,肿瘤免疫原性低,对anti-PD-1疗法响应差。 5. 抗原提呈机制存在缺陷: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抗原加工过程中的蛋白酶体成员,转运蛋白,MHC本身以及beta-2-微球蛋白(B2M)的功能缺陷,会导致抗原提呈机制不能有效地将肿瘤抗原提呈到细胞表面。B2M在HLAI家族的折叠与转运到细胞膜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若其丧失功能,则CD8+T细胞失去了识别功能。 6. 存在一系列特定基因的表达: 在对PD-1疗法没有响应的肿瘤中,有一些基因表达被富集,被称为innate anti-PD-1 resistance signature,或IPRES。这些基因与间叶细胞的转化,全能型以及伤口愈合相关,且更倾向于表达在胰腺癌等对PD-1不响应的肿瘤中。 导致原发性/继发性耐药的肿瘤外部原因: 这些原因是由于肿瘤微环境中一些成员发挥抗癌免疫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T细胞Tregs,髓样抑制细胞MDSCs,M2巨噬细胞,其他的抑制性免疫检查点与抑制性细胞因子等。 1. Tregs: Tregs能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或者通过直接的细胞接触来抑制效应T细胞Teffs的响应。许多人肿瘤中发现了浸润的Tregs,且鼠模型中去除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s能够显著提高免疫响应。由于CTLA-4在Tregs上高表达,anti-CTLA-4能够显著提高Teffs/Tregs的比例,从而提高肿瘤对免疫疗法的响应。 2. Myeloid-derivedsuppressor cells (MDSCs): MDSCs在多种病理条件包括肿瘤,发挥着免疫响应调节因子的作用。人MDSCs表达CD11b+与CD33+,但是不表达HLA-DR以及系种特异的抗原CD3,CD19与CD57。MDSCs能够促进血管生长,肿瘤侵袭与转移。肿瘤微环境中MDSCs的存在与降低的生存率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响应率相关。目前实验中使用PI3Kγ抑制剂来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在老鼠模型中,PI3Kγ抑制剂与anti-PD-1联用表现出了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3. M2macrophages: 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也能够影响免疫治疗的响应。TAMs包括M1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M2巨噬细胞占TAMs的大多数。其中M1巨噬细胞能够高表达IL-12,IL-23,MHC以及B7家族分子来促进抗原提呈与Th1细胞的激活,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而M2巨噬细胞能够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与TGF-β,从而抑制免疫响应与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临床上TAMs的数目越多,肿瘤预后就越差。临床前实验使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受体1(CSF-1R)的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TAMs数目,抑制肿瘤生长。CSF-1R抑制剂与anti-CTLA4或anti-PD1再加上吉西他滨联用,能够有效缓解单独anti-CTLA-4或anti-PD1不响应的鼠胰腺癌模型。 4. […]

半夏
癌症转移,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癌症转移,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癌症病人不会死于原发肿瘤,除非肿瘤过大,压迫到重要脏器,例如脑瘤,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都是那么凶险。否则也就是身体里多了个难看的家伙,活得不舒服。 然而,癌细胞的转移则让事情变得不简单,它会让肿瘤出现在一些重要器官,比如脑、肝、肺、骨等,这个时候就不是活得不舒服的事了。所以研究癌细胞的转移,对控制和治疗肿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基于目前科学家对于癌症转移的研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做个科普,以期帮助病友增加此方面的了解。 癌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癌细胞是正常的细胞由于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导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转变而成的。 原癌基因通常是帮助细胞生长的基因。当一个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改变)或它有太多份拷贝,使得其毫无必要的永久打开或永久激活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坏”的基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细胞生长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发生。这个坏基因被称为致癌基因。抑癌基因是延缓细胞分裂、修复DNA错误或告诉细胞何时死亡(即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的正常基因。当抑癌基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细胞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 一般情况下,身体的正常机制和免疫系统会力保身体的正常运行,将想要癌变的叛乱分子清除出去,因此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持续的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例如吸烟、辐射、饮酒和年龄老化,正常细胞的基因会发生突变,多次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有什么特性? 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转移和扩散,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相比于正常细胞,它具有如下特征: 1. 无限增殖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的永生细胞。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数,如人的细胞一生只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细胞的分裂次数却没有上限。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则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即停止生长。癌细胞则不同,其分裂和增殖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故癌细胞接触对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癌细胞与其同源正常组织相比,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在正常细胞外被中的纤粘连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粘着糖蛋白,它增强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着。癌细胞的纤连粘蛋白显著减少或缺失,钙粘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了细胞与基质之间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因此癌细胞具有易于侵润组织和转移的属性。 此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属性,鉴于此文写作目的,只列举相关的特性。 癌细胞是如何转移的? 癌细胞喜欢转移向哪个部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基础医学研究员章静波发现,癌细胞的转移一般都会转移到特定的目的地,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也被称为“器官亲和性”。比如乳腺癌会容易转移到所属的淋巴结或肺和肝,前列腺癌会转移到骨、脊柱等;胃癌会转移到所属淋巴结,对胃壁造成侵犯,肺癌细胞还会转移到脑部。 常见的癌症转移主要有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等,不少癌症患者是因为转移行为才发现原发灶的,而且还有一部分检查也无法确认原发灶。 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通常来源于这些原发灶: 1. 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头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颈段食管癌、支气管肺癌等。 2.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源于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食道癌和宫颈癌。 3. 腋窝淋巴结转移排除淋巴瘤的情况下,主要是乳腺癌转移,其次是肺癌、胃肠道癌转移。 4.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源自肛门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外阴部癌和男性睾丸癌。 5. 脑转移源自肺癌、乳腺癌、肾癌以及少见的甲状腺和头部肿瘤。 6. 肺转移源自乳腺癌、卵巢癌、肾癌、胃肠道癌、骨癌及肺癌。 7. 肝转移源自胃肠道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肺癌等。 8. 皮肤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及胃肠道癌。 9. 骨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多见。 10. 恶性腹腔积液源自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及结肠癌。

半夏
免疫细胞为啥杀不死癌细胞?一篇文章告诉你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免疫细胞为啥杀不死癌细胞?一篇文章告诉你癌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我们的皮肤在被割伤、划伤后,会自然愈合;得了普通感冒,即使不吃药,过一段时间也能痊愈。   这些都离不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但是,面对癌症,为啥我们的免疫系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免疫系统与癌症的关系。   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什么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构成,有助于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伤害,从而保持健康。   组成免疫系统的细胞,大多数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免疫细胞由骨髓中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会随血液到达身体的不同器官和组织,哪里需要它们,就会去哪里。 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 免疫系统可通过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识别并清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外来入侵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和人体自身产生的有害物质(如癌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等),从而发挥免疫作用。   人体内出现的新物质,如果不能被免疫系统识别,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警报”。例如,病菌含有某些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在人体健康组织中通常不会存在。免疫系统会将这些蛋白质视为“外来物”,从而对它们进行攻击、清除。   图片来源:123RF 什么是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虽然是免疫系统发挥功能的两个不同途径,但它们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合作、协同发挥免疫功能。   先天免疫是人出生后就具有的,是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提供了一个广泛和不具体的防线,并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物质;而且,针对人体内出现的有害物质,先天免疫会率先出现反应,将它们清除,不过作用相对较弱。此外,先天免疫对于抵抗身体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有害物质的侵袭至关重要。   获得性免疫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带来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两种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T细胞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感染,杀死癌细胞。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有害物质的抗原相结合,从而使它被中和,防止对人体产生伤害。而且,这获得性免疫在将有害物质清除后,还会对它们产生记忆,一旦体内再次出现,就会迅速识别并进行有效的攻击,再次将其清除。 免疫系统为什么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既然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有害物质,那为什么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预防癌症的发生呢?   癌细胞可以在人体内生存、生长,形成肿瘤,而且到了晚期还可以脱离原发位置,转移到其它器官和组织。由此可见,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是有限的。   尽管目前还不能明确其中的原因,但科学家认为,这既可能与癌细胞的特点有关,也与免疫系统有关。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形成的,在免疫系统看来,它们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可能不是很大,并不认为它们是有害的,从而不太容易去攻击、清除它们。   免疫系统有时候能识别出癌细胞,但是癌细胞太强大,免疫系统难以将它们清除。   癌细胞本身可能会释放一些物质,来“迷惑”“躲避”免疫系统,阻止免疫系统识别、攻击它们。   另外,免疫细胞也可能会发生癌变,比如淋巴瘤和白血病(血液系统癌症),都是免疫细胞发生癌变导致的,前者是淋巴细胞(T细胞或B细胞)癌变了,后者是白细胞癌变了。   图片来源:123RF 癌症治疗对免疫系统有什么影响?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比如化疗和放疗,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化疗和放疗会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化疗通过“追杀”体内快速增殖的癌细胞来治疗癌症。   但是在人体内,T细胞和B细胞会迅速分裂来填补自己的“兵力”。因此,使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放疗也会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减少。不过,在治疗停止后,免疫系统功能也会恢复。   同时,化疗和放疗虽然直接杀死了一些癌细胞,但也有一些癌细胞可能并没有被完全杀死。不过,经历了化疗和放疗,这些濒临死亡的癌细胞会释放某种产物、引起免疫系统的警报,从而将它们进一步清除。 怎样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等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免疫疗法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类型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免疫疗法主要有两类,都离不开T细胞的作用。   第一类是CAR-T疗法,从患者体内抽取T细胞、在体外加以改造,表达出特异的肿瘤抗原受体,也就是让T细胞“认识”肿瘤,输回患者体内后,这些T细胞就可以攻击有相应抗原的癌细胞。   第二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比如CTLA-4、PD-1、PD-L1),从而让免疫系统恢复正常,攻击癌细胞。 […]

半夏
癌细胞的自述

癌细胞的自述

半夏
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癌症病人不会死于原发肿瘤,除非肿瘤过大,压迫到重要脏器,例如脑瘤,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都是那么凶险。否则也就是身体里多了个难看的家伙,活得不舒服。 然而,癌细胞的转移则让事情变得不简单,它会让肿瘤出现在一些重要器官,比如脑、肝、肺、骨等,这个时候就不是活得不舒服的事了。所以研究癌细胞的转移,对控制和治疗肿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基于目前科学家对于癌症转移的研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做个科普,以期帮助病友增加此方面的了解。 癌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癌细胞是正常的细胞由于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导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转变而成的。 原癌基因通常是帮助细胞生长的基因。当一个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改变)或它有太多份拷贝,使得其毫无必要的永久打开或永久激活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坏”的基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细胞生长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发生。这个坏基因被称为致癌基因。抑癌基因是延缓细胞分裂、修复DNA错误或告诉细胞何时死亡(即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的正常基因。当抑癌基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细胞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 一般情况下,身体的正常机制和免疫系统会力保身体的正常运行,将想要癌变的叛乱分子清除出去,因此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持续的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例如吸烟、辐射、饮酒和年龄老化,正常细胞的基因会发生突变,多次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有什么特性? 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转移和扩散,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相比于正常细胞,它具有如下特征: 1. 无限增殖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的永生细胞。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数,如人的细胞一生只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细胞的分裂次数却没有上限。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则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即停止生长。癌细胞则不同,其分裂和增殖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故癌细胞接触对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癌细胞与其同源正常组织相比,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在正常细胞外被中的纤粘连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粘着糖蛋白,它增强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着。癌细胞的纤连粘蛋白显著减少或缺失,钙粘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了细胞与基质之间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因此癌细胞具有易于侵润组织和转移的属性。 此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属性,鉴于此文写作目的,只列举相关的特性。 癌细胞是如何转移的? 癌细胞喜欢转移向哪个部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基础医学研究员章静波发现,癌细胞的转移一般都会转移到特定的目的地,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也被称为“器官亲和性”。比如乳腺癌会容易转移到所属的淋巴结或肺和肝,前列腺癌会转移到骨、脊柱等;胃癌会转移到所属淋巴结,对胃壁造成侵犯,肺癌细胞还会转移到脑部。 常见的癌症转移主要有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等,不少癌症患者是因为转移行为才发现原发灶的,而且还有一部分检查也无法确认原发灶。 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通常来源于这些原发灶: 1. 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头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颈段食管癌、支气管肺癌等。 2.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源于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食道癌和宫颈癌。 3. 腋窝淋巴结转移排除淋巴瘤的情况下,主要是乳腺癌转移,其次是肺癌、胃肠道癌转移。 4.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源自肛门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外阴部癌和男性睾丸癌。 5. 脑转移源自肺癌、乳腺癌、肾癌以及少见的甲状腺和头部肿瘤。 6. 肺转移源自乳腺癌、卵巢癌、肾癌、胃肠道癌、骨癌及肺癌。 7. 肝转移源自胃肠道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肺癌等。 8. 皮肤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及胃肠道癌。 9. 骨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多见。 10. 恶性腹腔积液源自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及结肠癌。

半夏
“饿死”癌细胞?别犯傻!20%的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这些问题你注意过吗?

“饿死”癌细胞?别犯傻!20%的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这些问题你注意过吗?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医生,我在治疗期间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食物需要忌口?”    “保健品可以吃吗?吃哪些比较好呢?”    “网上传的抗癌食物可信吗?能够擅自吃吗?”    “牛羊肉、海鲜能吃吗?吃什么样的水果和蔬菜比较好?”    “我每天少吃点,或者只吃素,是不是就能阻止癌细胞的继续生长?” 肿瘤科医生经常会听到这些问题,这也是癌症患者最为关心的,有些问题其实反映出患者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少吃点,或者不吃营养类的食物,是否就能够将癌细胞“饿死”?其实不然!说不定癌细胞还没饿死,患者先“饿死”了! 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曾经发布了基于6000多名肿瘤患者大样本数据调查结果,其显示多数患者在肿瘤治疗及居家期间进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但未受到营养专业指导。 归根结底,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很严峻。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知识治疗专委会一项3万多人的调查研究表示,我国发现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40%~8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约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 而死于癌症的患者,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达到了100%!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我国67%的住院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有71%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营养问题应该引起癌症患者本人、家庭及临床医生的额外重视,甚至等同于治疗的重要性,有些晚期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能够增强自身对抗癌症的能力,从而达到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的目的! 你了解营养不良吗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对营养不良的定义为:由于缺乏营养物质的摄入或摄取所导致的身体成分(非脂肪组织下降)以及机体细胞质量改变的一种状态,常引发生理和心理功能下降,以及疾病的不良预后。丛教授解释道,营养不良简单说就是人体由于吃的少或者吸收不好,或者人体消耗太多,导致肌肉和脂肪丢失,从而造成体重下降。其中,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是营养不良最主要的表现。 营养不良危害多 合理饮食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不良是癌症患者常见的营养问题。抗肿瘤治疗过程本身就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营养代谢损伤,导致消化和吸收能力的下降。这些营养代谢损伤最终会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者影响进一步的治疗,甚至降低生存率。丛教授介绍道,癌症患者营养不良会在细胞水平、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带来消极影响。 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癌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的患者胃肠道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差,术后伤口的愈合也会延迟。 由于营养不良,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都会有所下降,接受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更大,还更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等表现,而对于放疗患者,营养不良更容易导致重度黏膜炎。同时,这些问题或多或少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心理问题,从而出现疲乏、冷漠、焦虑、抑郁等表现。 所以,肿瘤的治疗影响了营养的摄入,同时患者还需要消耗比一般状态更多的能量。如此高的营养不良比例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外,有研究表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比营养状况良好或轻微营养不良患者的死亡风险甚至高出2~5倍! 营养不良对癌症患者的危害 肿瘤患者经常陷入的4大误区 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比例之高,与患者存在的误区有关系,也能够看出科普力度还不够! 误区1:少吃营养的东西,希望饿死肿瘤! 有些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太营养的食物会促进肿瘤生长,因此不吃肉,甚至只吃素,有些医生有时也会要求患者限制饮食。 但事实上,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跟患者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肿瘤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的养分,即使患者阻断营养摄入,癌细胞也会增长,而且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恶化。 肉类、鱼类、蛋类、奶类、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是组织细胞修复的重要原料。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在对治疗的耐受性和预后方面都明显要优于营养状况差、消瘦的患者。癌细胞可以“饿死”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2:盲目依赖抗癌食品和保健品 癌症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维持营养均衡,才能持续与肿瘤战斗。通俗点说就是应该正常吃饭! 许多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会盲从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事实上,不要过分追求某一种食物的免疫功效,更不能本末倒置,过度依赖这些“大补之物”。均衡饮食,全面的营养补充才是整体提高免疫力的好办法。 误区3:认为自己没有营养问题 每个人活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更何况是患者呢?疾病的本身会增加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食欲减弱、体重下降等各种各样营养不良的症状表现。加上肿瘤细胞在分化增殖要比正常细胞快很多,这也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肿瘤治疗的同时对身体正常细胞产生损害,引起恶心、呕吐、乏力、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身体营养状况。鉴于营养不良的高发生率,患者需要进行个性换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或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误区4:喝汤能补充营养!  “喝汤养生,喝汤能补充营养!”这是较为流行的说法,尤其是两广地区很喜欢煲靓汤,但是实际上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单纯喝汤补充营养往往并不够,科学研究发现,肉汤所含蛋白质不足肉的10%,此外,多为脂肪及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部分营养素,特别是蛋白质仍在肉里。所以,专家建议要想多补充营养,应将汤和肉一起吃。 无癌家园营养专家推荐,由于肿瘤患者的体质虚弱,在吃肉的时候可以把肉处理的碎一些,便于患者的消化吸收,比如做成瘦肉粥,丸子汤等。 肿瘤患者如何自测营养状况 做出营养不良的判断,首先需要医生给患者做一个标准的营养筛查。这方面因为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标准不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采取的治疗手段进行综合评估给出结论。其次,癌症患者可以自己通过以下4个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简单自评后,如果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可寻求主管医师或临床营养师的帮助,由专业营养师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根据评f结果进行营养诊断,从而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或/及营养治疗方案。 能量 对于卧床患者,每天能量需要在20kcal/kg~25kcal/kg之间; 对于能下床的患者而言,每天可摄入25kcal/kg~35kcal/kg 蛋白质 一般可按照1g/(kg · d)~1.2g/(kg · […]

半夏
如果癌细胞杀不完,就让它永久休眠吧!

如果癌细胞杀不完,就让它永久休眠吧!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肿瘤切除了,也放化疗了,度过了最大的难关!   恭喜你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你需要预防的是一些躲过各种治疗和免疫细胞,而进入休眠期的癌细胞,可能在日后不合时宜的“苏醒”……   既然这些肿瘤细胞这么难消灭,那不如就让它永久的休眠!永远不要醒过来!       半分钟读全文 肿瘤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维持休眠状态,持久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是未来转移的种子。 休眠状态维持离不开NK细胞的大量增殖。 肝损伤等组织稳态的破坏干扰NK细胞扩增,促进转移发生。 阻止肿瘤转移可通过维持肿瘤细胞的长久休眠来实现。 最近,巴塞尔大学的科研团队有一个新发现:肿瘤在体内生长一段时间后,即使切除了原发肿瘤,远处的组织中也会存在一种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ur cells,DTC),而这些持久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是未来转移的种子。 细胞从休眠状态变成转移状态的机制是这次研究的最大成果,也有望将肿瘤永久维持在休眠状态。这一研究已发表在《Nature》顶尖杂志上。 休眠,如何变成转移? 提到癌细胞休眠,很多肿瘤患者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是有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肿瘤休眠的话,洋葱课堂就带你研究。 1 NK细胞把癌细胞维持在休眠状态   研究人员通过乳腺癌肝转移的肝脏样本中发现,休眠与转移并存。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NK细胞,我们把它比喻成人体的“小卫士”。   实验发现,休眠环境中的NK细胞数量比肿瘤转移灶中多得多。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休眠环境中NK丰度增加的原因。   通过对乳腺癌小鼠的肝脏研究发现,白介素-15(IL-15)就像“粮草”一样,能帮助“小卫士”NK细胞的大量分裂,变成庞大的队伍,这个队伍有一种特殊的“安抚剂”——细胞因子干扰素INF-γ,可以把播散肿瘤细胞这个“恶魔”维持在休眠状态。 2 肝星状细胞破坏休眠状态,导致转移   准确的说是,激活状态的肝星状细胞会破坏休眠状态。   休眠状态时的肝星状细胞是“静止”的,并不会导致转移的发生。当出现慢性炎症或持续感染时,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分泌一种“干扰素”CXCL12分子,挤走了“粮草”IL-15的位置,打断“小卫士”NK细胞的分裂,队伍集散了,因而肿瘤细胞这个“恶魔”的休眠结束,开始大量增殖,即转移的发生。 休眠状态(左)vs转移状态(右) 让肿瘤一直休眠、“长睡不起” 明晰了肿瘤休眠的必要条件,从休眠到转移状态的干扰因素,那么我们的目标是将肿瘤的休眠状态一直维持下去,让肿瘤这座“火山”休眠。 1 保持NK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理论上来说,NK细胞越多,肿瘤细胞的休眠状态越稳定。NK细胞的维持在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与CXCL12分子与IL-15有关,两者是竞争关系。CXCL12分子限制了NK细胞分裂和增殖,而IL-15能促进NK细胞进行大量增殖。   是否可以利用IL-15的人为干预限制CXCL12分子与NK细胞结合,进而保持NK细胞的活性和增值能力,这是解开转移难题的一个突破口。 2 预防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另外一个维持肿瘤细胞休眠的重要因素是组织稳态,它的破坏给休眠的肿瘤细胞提供了激活的机会。由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介导的慢性肝损伤是组织稳态的长期破坏者,它不仅能释放因子阻止肝脏中肿瘤细胞的休眠,还能重新激活肺的休眠细胞。是十足的危害之一。   科学家试图从微观分子层面来维持组织稳态,而肿瘤患者也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努力。   作者在文章中说道,“在患者中,衰老等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生活方式相关的伤害(包括酒精刺激、肥胖、吸烟等)都有可能触发组织稳态的破坏。” 洋葱总结 火山喷发,威力巨大; 若在休眠期,则美丽而富饶。 […]

半夏
​癌症可以被治愈吗?哪些因素在影响治疗的效果?

​癌症可以被治愈吗?哪些因素在影响治疗的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进步,人的寿命延长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疾病也越来越多见了,比如癌症。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30万例,死亡近1000万例;而到2040年,预计新发病例将达到2840万,比2020年增加47%。 不同于感冒咳嗽这些常见病,癌症是一种比较重大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就全球而言,癌症导致的死亡,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 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讲,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治愈癌症,不再遭受痛苦与折磨。那癌症能治愈吗?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下。 图片来源:123RF 怎样才算治愈? 在回答“癌症能否治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明白什么是治愈。 治愈是一个医学概念,在癌症治疗领域,使用“治愈”这两个字是非常谨慎的。严格来讲,癌症治愈意味着治疗后体内检测不到癌细胞,癌症的痕迹完全消失,而且不会复发。 不过,由于癌细胞非常狡猾,即使经过治疗,一些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也可能会潜伏下来、躲过检测,并在治疗停止之后卷土重来。因此,在癌症治疗方面,人们一般不太用“治愈”来评价治疗效果,而是用“缓解”。 什么是缓解? 缓解一般是指肿瘤病灶消失,或明显缩小,或癌症标志物恢复至正常水平,癌症体征和症状减轻,但仍有可能复发。 缓解可以是部分缓解,也可以是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时,癌细胞减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还会被检测到。通常,可测量到的癌细胞至少减少50%,可称为部分缓解。 而完全缓解时,癌症的所有症状和体征都会消失,癌细胞水平处于目前可用的癌症检测方法检测不到的水平。   图片来源:123RF 治愈和缓解有什么区别? 癌症经过治疗达到缓解后,仍有可能复发。而“治愈”,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两字之差,效果完全不一样。 通常,缓解期可以持续几周到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如果保持完全缓解5年或更长时间,一些医生可能会说癌症已经治愈。不过,尽管此时称为“治愈”,但一些癌细胞仍可能存在于患者体内多年,并在某一天导致癌症复发。 癌症复发大多数发生在治疗后的5年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完全缓解达到5年以上可以算治愈。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不会肯定地说癌症患者已经治愈了,更多的是说目前没有癌症的迹象、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 哪些因素会影响癌症治疗效果? 癌症的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癌症的类型、分期(在体内扩散的程度)、治疗方式、癌细胞特性以及治疗后的生活方式等。   图片来源:123RF 癌症类型 癌症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疾病,是上百种不同疾病的总称。这些疾病的基本特征是细胞生长失去控制,但是每种类型的癌症和每个人具体所患的癌症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有其自身的一系列问题。 有些类型癌症经过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90%或更高。而有些癌症仍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其生存率仍然较低。 癌症分期 通常,癌症发现越早、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相比于同一类型的晚期癌症,早期癌症的缓解率更高。如早期的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等,经过手术,或者手术配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其缓解的可能性要高于同一类型的晚期癌症。 治疗方式 虽然随着医学进步,癌症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癌症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耐受性、反应不同,癌症的治疗效果也会有很大区别。 耐受性指人体对药物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和结果。如果癌症患者对有效的治疗方式缺乏耐受性,或者是整体健康状况较差,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比治疗效果更多,也会导致治疗效果较差。 此外,对于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胰腺癌,仍面临着手术难度大、缺乏有效辅助治疗的困境。   图片来源:123RF 癌细胞特性 同一类型癌症患者的癌细胞特性,也会有很大区别,包括癌细胞生长速度、侵袭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癌细胞特性不同,癌症的治疗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生活方式 科学家认为,能够增加癌症风险的因素,也可能促进治疗后的癌症复发。如果在治疗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等,将有助于预防癌症复发,延长缓解期,提高生存率。 小结 虽然目前癌症还难以被完全治愈,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癌症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癌症不再是令人色变的疾病,人们能够在治疗后获得更好地生存。   参考资料 [1] Science Surgery: ‘Will cancer ever be cured?’ . Retrieved Jun 15 ,2021,from https://news.cancerresearchuk.org/2017/09/21/science-surgery-will-cancer-ever-be-cured/ [2] […]

半夏
癌细胞化身“绑架狂徒”!劫持人体肝脏提供更多葡萄糖“赎金”

癌细胞化身“绑架狂徒”!劫持人体肝脏提供更多葡萄糖“赎金”

癌细胞有个特点,特别能吃糖。毕竟它长得快耗能多,对葡萄糖的摄取消耗都远超正常组织。人们也利用癌细胞的这个特点,开发出了PET-CT来检查癌症。 不过癌细胞这么能吃糖,它吃的那么多糖是哪来的?会不会把血糖吃光?这么大的葡萄糖消耗,又会对别的器官产生什么影响? 华盛顿大学的Gary J.Patti就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了患黑色素瘤后,斑马鱼体内的代谢变化[1]。他们发现,癌细胞会劫持肝脏,利用丙氨酸循环给自己提供更多的葡萄糖。而一种在肝功能检测中经常出现的酶,或许能成为治疗肿瘤的关键。 为了研究肿瘤状态下机体的代谢变化,研究人员使用了携带BRAFV600E突变和p53突变的黑色素瘤斑马鱼模型,向其腹腔中注射了C-13标记的葡萄糖。 同位素示踪显示,肿瘤消耗的葡萄糖确实很多,葡萄糖摄取量比肝脏高了16倍,比肌肉高了14倍。不过,得了黑色素瘤的斑马鱼,血糖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肌肉组织也能正常的摄取葡萄糖,葡萄糖摄取量与未患肿瘤的斑马鱼相似。 机体一定通过某种途径补充了被肿瘤额外消耗的葡萄糖。 通过对“患鱼”全身组织代谢的评估,研究人员发现,患黑色素瘤后,斑马鱼全身大多数组织中都出现了明显的代谢失调,黑色素瘤广泛地影响了机体的葡萄糖代谢。其中,尤以对代谢中枢——肝脏的影响最为明显。 肝脏是我们身体代谢的一个中枢器官,对葡萄糖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血糖升高时,肝脏可以摄取多余的血糖,将其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而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又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补充血糖。 而等肝糖原消耗光后,肝脏还可以通过糖异生作用,将乳酸、丙氨酸等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在我们剧烈运动之后,肌肉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丙氨酸,就会通过这一途径被肝脏废物利用,合成葡萄糖,也就是乳酸循环和丙氨酸循环。 正常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之间的丙氨酸循环(左)和乳酸循环(右) 研究发现,在患有黑色素瘤的斑马鱼肝脏中,被同位素标记的丙氨酸明显增多。肿瘤劫持了再生葡萄糖的丙氨酸循环。 癌细胞从血液中摄取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利用其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发生转氨基反应产生丙氨酸,经血液运输到肝脏后进入糖异生,用来合成葡萄糖,同时产生氨氮废弃物。研究也确实发现,携带黑色素瘤的斑马鱼,氨氮排泄量是正常斑马鱼的两倍。这可能也是许多肿瘤患者出现负氮平衡甚至恶液质的原因之一。 ALT抑制剂使肿瘤体积减小一半 丙氨酸循环,不管是肿瘤中合成丙氨酸的过程,还是肝脏中用丙氨酸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都需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参与。这个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是肝功能检查中常见的ALT。那抑制了ALT是否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呢? 研究人员使用ALT抑制剂β-氯丙氨酸阻断了丙氨酸循环,导致肿瘤中支链氨基酸的积累,血糖水平降低,肿瘤体积也在治疗10天后缩小了一半。抑制ALT可能真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Naser F J,Jackstadt M M, Fowle-Grider R, et al. Isotope tracing in adult zebrafishreveals alanine cycling between melanoma and liver[J]. Cell Metabolism, 2021.  

小D
“甜蜜陷阱”: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调味料,可能把人拖入癌症的深渊

“甜蜜陷阱”: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调味料,可能把人拖入癌症的深渊

糖,大家都很熟悉,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甜蜜的来源,是美味的秘籍,是人们活动最主要的燃料,也是人们长胖的罪魁祸首。 在肿瘤中,糖的作用也很复杂,它既是诱发肿瘤的疑犯,又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能源,它有时能激活抗肿瘤免疫,有时又保护了肿瘤细胞。 1 糖吃多了易得癌 糖这个东西,在古代可是稀缺品,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中国糖价是半个银币能买1.7公斤糖,还感慨十分便宜。但随着制糖工业的发展,现在,糖已经是一种廉价调味品了。而上世纪80年代可乐等含糖饮料的流行,更是让全世界的糖摄入量大为提升。 与此同时,世界上的肥胖率也开始大增,多少跟糖吃多了有关。肥胖可是多种癌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都跟肥胖有关,也观察到了这些癌症风险与糖摄入量的关系[1]。 除了肥胖造成的癌症风险升高,糖的摄入还可能额外增加结肠癌的风险,尤其广泛使用的玉米糖浆。 2019年,康奈尔医学院的Jihye Yun等就发现,每天给小鼠喝400μL的25%玉米糖浆,就可以促进结肠肿瘤的生长,小鼠肠道中的高级别腺瘤数量明显增加。这一剂量大概也就相当于每天喝一罐可乐,远不足以引起肥胖[2]。 玉米糖浆让小鼠肠道腺瘤达到更高级别 这是因为,玉米糖浆里接近一半的糖是果糖。这些果糖直接被被肠道里的腺瘤截留利用,还促进了腺瘤的糖酵解,为肿瘤提供了极为依赖的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2 肿瘤爱糖,却消化不良 癌细胞跟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就是它长得快,还不受控制。长得快,能量消耗就多,就要吃掉大量的葡萄糖。人们也根据癌细胞这一特性开发出一种检查癌症的特效方法——PET,使用带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显示全身的肿瘤病灶。 PET/CT显示全身肿瘤 不过癌细胞吃糖虽多,却有点消化不良,被癌细胞吃掉的糖,大部分都没有被充分利用,只经过简单的糖酵解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这被称作Warburg效应。 Warburg效应倒不是癌细胞浪费,它这么做可没安好心,糖酵解对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可是有大大的好处。比如刚才就提到了,糖酵解可以给癌细胞提供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原料。 此外,转向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还会激活癌细胞的PI3K通路,刺激癌细胞分裂增殖[3],促进肿瘤转移[4]。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也能调节肿瘤中的巨噬细胞和Treg细胞,抑制抗肿瘤免疫[5,6]。 针对癌细胞这一代谢变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Jonathan D. Powell团队开发了一个小分子代谢检查点抑制剂JHU083,它能阻断肿瘤的谷氨酰胺代谢,让癌细胞的Warburg效应瘫痪,使肿瘤微环境中的葡萄糖含量大幅上升[7]。 在小鼠试验中,JHU083联合PD-1抑制剂,让一种原本对PD-1抑制剂不敏感的结肠癌完全消退,10只小鼠里有9只存活了80天以上。单独使用JHU083也能在20天内让肿瘤完全消退,但之后会复发。 JHU083+PD-1抑制剂使小鼠肿瘤完全消退,存活80天以上 3 免疫细胞也吃糖,但让谁去吃有讲究 不久前,我们介绍了肿瘤大肆抢糖会让肿瘤里的Treg细胞没糖吃,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能力,保护癌细胞。如果抑制住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让Treg吃到糖,就能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这一方法还跟CTLA-4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参考:“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理论: 癌细胞抢糖吃, 导致免疫疗效减弱) 但是,其它一些免疫细胞吃糖的结果可能完全相反,比如肿瘤里常常被忽视的中性粒细胞。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Etienne Meylan团队就发现,肺癌里的中性粒细胞,会表达更多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摄取葡萄糖的能力相比健康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大为增强[8]。 而且,在小鼠中选择性敲除中性粒细胞的Glut1,不让中性粒细胞吃糖,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还会让肿瘤对放疗更为敏感。 敲除中性粒细胞的Glut1使肿瘤对放疗更为敏感 也就是说,中性粒细胞摄取葡萄糖和Treg摄取葡萄糖,对肿瘤的治疗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影响,要想通过阻止葡萄糖摄取来治疗肿瘤,还真得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各个组分好好的区分。 参考文献: [1]. Hodge A M,Bassett J K, Milne R L, et al.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sweetened soft drinks and risk […]

小D
癌症转移,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癌症转移,癌细胞最容易转移至哪些部位?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癌症病人不会死于原发肿瘤,除非肿瘤过大,压迫到重要脏器,例如脑瘤,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都是那么凶险。否则也就是身体里多了个难看的家伙,活得不舒服。 然而,癌细胞的转移则让事情变得不简单,它会让肿瘤出现在一些重要器官,比如脑、肝、肺、骨等,这个时候就不是活得不舒服的事了。所以研究癌细胞的转移,对控制和治疗肿瘤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基于目前科学家对于癌症转移的研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做个科普,以期帮助病友增加此方面的了解。 癌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癌细胞是正常的细胞由于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子导致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所转变而成的。 原癌基因通常是帮助细胞生长的基因。当一个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改变)或它有太多份拷贝,使得其毫无必要的永久打开或永久激活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坏”的基因。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细胞生长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发生。这个坏基因被称为致癌基因。抑癌基因是延缓细胞分裂、修复DNA错误或告诉细胞何时死亡(即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的正常基因。当抑癌基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细胞就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癌症。 一般情况下,身体的正常机制和免疫系统会力保身体的正常运行,将想要癌变的叛乱分子清除出去,因此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持续的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例如吸烟、辐射、饮酒和年龄老化,正常细胞的基因会发生突变,多次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有什么特性? 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转移和扩散,与其自身特性有关,相比于正常细胞,它具有如下特征: 1. 无限增殖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的永生细胞。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数,如人的细胞一生只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细胞的分裂次数却没有上限。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正常细胞生长相互接触后,其运动和分裂活动都要停顿下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则表现为细胞贴壁生长汇合成单层后即停止生长。癌细胞则不同,其分裂和增殖并不因细胞相互接触而终止,在体外培养时细胞可堆累成立体细胞群,故癌细胞接触对癌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癌细胞与其同源正常组织相比,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在正常细胞外被中的纤粘连蛋白是一种细胞外粘着糖蛋白,它增强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着。癌细胞的纤连粘蛋白显著减少或缺失,钙粘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从而破坏了细胞与基质之间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因此癌细胞具有易于侵润组织和转移的属性。 此外,癌细胞还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属性,鉴于此文写作目的,只列举相关的特性。 癌细胞是如何转移的?   癌细胞喜欢转移向哪个部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基础医学研究员章静波发现,癌细胞的转移一般都会转移到特定的目的地,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器官,也被称为“器官亲和性”。比如乳腺癌会容易转移到所属的淋巴结或肺和肝,前列腺癌会转移到骨、脊柱等;胃癌会转移到所属淋巴结,对胃壁造成侵犯,肺癌细胞还会转移到脑部。 常见的癌症转移主要有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肺转移、淋巴结转移、恶性胸水、恶性腹水等,不少癌症患者是因为转移行为才发现原发灶的,而且还有一部分检查也无法确认原发灶。 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通常来源于这些原发灶: 1. 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头颈部肿瘤、甲状腺肿瘤、颈段食管癌、支气管肺癌等。 2.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源于乳腺癌、肺癌、胃肠道癌、食道癌和宫颈癌。 3. 腋窝淋巴结转移排除淋巴瘤的情况下,主要是乳腺癌转移,其次是肺癌、胃肠道癌转移。 4.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源自肛门癌、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外阴部癌和男性睾丸癌。 5. 脑转移源自肺癌、乳腺癌、肾癌以及少见的甲状腺和头部肿瘤。 6. 肺转移源自乳腺癌、卵巢癌、肾癌、胃肠道癌、骨癌及肺癌。 7. 肝转移源自胃肠道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肺癌等。 8. 皮肤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及胃肠道癌。 9. 骨转移源自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多见。 10. 恶性腹腔积液源自卵巢癌、胰腺癌、胃癌及结肠癌。    

半夏
当你只有9岁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癌症的祸根

当你只有9岁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癌症的祸根

癌症是一种老年病,虽然近年来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但癌症患者依然是以老年人为主。 不过,到老才发病的癌症,它的病根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了。 不久前,哈佛大学医学院的Sahand Hormoz团队重建了2位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谱系[1]。其中一位34岁的患者,他体内的癌细胞大约是在25年前,也就是9岁时,获得的关键突变。另一位63岁的患者,则是在19岁前后就获得了关键突变。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辐射、致癌的化学物质,包括DNA自发的脱碱基脱氨基,都会让我们的DNA发生损伤。虽说人体有DNA的损伤修复机制,但也总会有漏网之鱼。 威康桑格研究所就曾经检测过9位未患癌症的捐献者的食道组织[2]。在20岁左右的捐献者的食道中,平均每个细胞携带300个突变左右,到了七八十岁的捐献者中,每个细胞中则有超2000个突变,吸烟者细胞中的突变数更是远超同龄人。 这些突变大多其实是中性突变,没什么危害。但有一些突变,会赋予细胞一些生存优势,让携带这一突变的细胞越来越多,这其实就是癌变的第一步。等这些细胞逐步获得更多的突变,最终细胞增殖彻底失控,也就成为了癌。 3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食道中的突变情况 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大部分费城染色体阴性的MPN都是从JAK2基因617位的缬氨酸突变成苯丙氨酸(JAK2-V617F突变)开始的。 这一突变赋予部分造血干细胞生存优势,导致成熟的髓系血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MPN,表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 此次,Sahand Hormoz团队对7位新诊断未经治疗的MPN患者和7位健康对照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单细胞转录谱分析。7位患者中有3人表现为PV,4人为ET。 所有的14位参与者的造血干细胞中,5%~62%都存在基因突变。7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5%~15%都检测到了JAK2基因的突变,其中6人的突变都是JAK2-V617F。尤其是在巨核细胞-红细胞祖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前体细胞)中,JAK2突变的频率更高,在PV个体中,79%~95%以上的红细胞都来自JAK2突变细胞。 接下来,研究人员根据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单细胞转录谱,重建了两位患者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的谱系树。这两个患者都表现为ET,被编号为ET1和ET2。 患者ET1较为年轻,诊断时年龄是34岁。他的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平均每个细胞携带713±45个体细胞点突变。根据这一结果,研究人员推断,他的JAK2突变发生在25年前,也就是9岁的时候。 患者ET2年龄就比较大了,诊断时63岁。他的造血干细胞中的突变也更多,平均每个细胞有1185±75个点突变。研究人员估计,他的JAK2基因突变发生在40多年前,大约19岁的时候。 ET1(左)和ET2(右)的造血干细胞谱系 这两位患者的JAK2突变造血干细胞谱系分布都很集中,研究人员估计,在他们刚获得JAK2突变的头十年里,JAK2突变细胞的数量不会超过100个。而后JAK2突变的细胞数量开始指数增长,最终发展成恶性肿瘤。 ET1(左)和ET2(右)体内突变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变化 对于这一结果,Hormoz表示:“对我来说,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检测到这些癌症?如果患者在突变发生40年后才发展成癌症,我们能更早发现吗?我们能否在病人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之前阻止癌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an Egeren D,Escabi J, Nguyen M, et al. Reconstructing the lineage histories anddifferentiation trajectories of individual cancer cells in 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s[J]. Cell stem cell, 2021. [2]. Martincorena I,Fowler J C, Wabik A, et al. […]

小D
“超级食物”、碱性食物可防癌?关于食物与癌症的谣言,你信了多少?

“超级食物”、碱性食物可防癌?关于食物与癌症的谣言,你信了多少?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近十几年来,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癌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危害,也让人们尤为关注它的预防方式。 癌症的发生,不仅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而饮食作为与癌症发生相关的因素之一,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与饮食相关的、五花八门的“防癌”方式流传开来。不过,在这些“防癌”方式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半对半错;还有的则纯属谣言,完全照做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 我们对部分饮食“防癌”的谣言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预防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1.吃糖有利于癌细胞生长 由于糖为细胞提供能量,而癌细胞通常生长迅速、繁殖速度快,这意味着癌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为其提供能量。因此,在很多人认为,吃糖等于“喂养”癌细胞,使癌症恶化。 实际上,所有的健康细胞也都需要葡萄糖,我们没办法告诉身体,仅让健康细胞使用葡萄糖,不让癌细胞使用葡萄糖,也就是没法做到只切断癌细胞需要的糖供应途径。 此外,虽然目前有研究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但并没有研究显示吃糖会使癌症恶化,也没有研究显示不吃糖就能使肿瘤萎缩或消失。相反,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影响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水平,进而损害长期健康。不过,含糖饮料、甜食等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可以防止肥胖的发生,进而降低多种与肥胖相关癌症发生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2.吃碱性食物有助于防癌 首先应明确一点,判断食物酸碱性,并不是说某种食物的口感是酸的,它就是酸性食物;不酸就是碱性食物。实际上,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来划分的,常见的酸性食物有猪肉、牛肉、鸡肉、鱼类、各种蛋及蛋制品、大米、面粉等;常见的碱性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等。 曾经,“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是癌症的吸铁石”,这个说法非常流行,现在也时常可以看到。因此很多人认为,多吃碱性食物有助于改变身体酸碱度,保持身体健康和功能正常,预防和对抗癌症。 虽然有研究显示,癌细胞会在酸性(低pH)环境中快速生长,在碱性(高pH)环境中无法存活,但这些研究结果仅适用于隔离实验室环境中的癌细胞。 此外,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饮食可以改变人体酸碱度。人体酸碱平衡受到体内多种机制调节,只会在一个极窄范围内波动。要想改变人体的细胞环境,来创建一个酸性较低、较不适宜癌细胞生存的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预防癌症而言,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都需要食用,以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促进整体健康水平。 图片来源:123RF 3.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有致癌风险 微波炉里有一根叫做磁控管的电子管,用来产生微波。微波会在微波炉的金属内部反射,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来烹饪食物。这就是为什么富含水分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比其他食物加热得更快。 微波能量会被食物吸收而转变为热量,而不会使食物“具有放射性”或“被污染”,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增加致癌风险。 微波烹饪比传统烹饪更节能,因为食物烹饪速度更快,并且能量仅加热食物,而不加热整个烤箱。用微波炉烹饪的食物可能会保留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微波炉可以在不加水的情况下快速烹饪。 此外,相比于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高温烧烤或油炸肉类(包括红肉以及家禽和鱼类)等烹饪方式,可引起食物中氨基酸、糖、肌酸或肌酐的化学反应,形成致癌性杂环胺,增加患癌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4.有机食品能降低患癌风险 有机食品通常用来指不添加人工化学品的食品。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法规,标为有机的动物食品,是指饲料中未添加激素或抗生素;植物性食品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大多数传统的杀虫剂或除草剂、化学肥料或污水污泥作为肥料。 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可能有益健康、预防癌症。然而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有机农产品的营养高于常规方法种植的农产品。而且食用有机食品与癌症风险相关性的研究也很少,并没有明确结论。 对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农药或其它人工化学品残留,在食用前应进行清洁,包括清洗、去皮、焯水等。 图片来源:123RF 5.“超级食物”可预防癌症 蓝莓、西兰花、大蒜、绿茶等食物,因富含抗氧化剂而被人们称为“超级食物”,被寄予厚望,认为只吃这几种食物就能远离癌症。 但实际上,虽然有研究发现,某些食物或某些营养成分的确与癌症发生风险降低有关,但指望吃某种特定的食物,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要预防癌症的发生,需要营养的均衡和多样,减少动物性食物食用量,增加植物性食物食用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粗粮、豆类,让这些食物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降低多种癌症风险。 小结 总而言之,饮食是癌症的一个影响因素。对于饮食防癌,最主要的就是减少对健康有害食物的食用,增加对健康有益食物的食用,同时还要做到膳食均衡、营养充足。唯有如此,才能通过饮食更好地预防癌症发生。   参考资料 [1] Cheryl L. Rock, et al.,(2020).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 CA: A Cancer Journal […]

半夏
癌细胞竟可在体内潜伏40年之久

癌细胞竟可在体内潜伏40年之久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本文作者:许柯 癌症的发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确诊前不久才开始的吗?显然不是。我们都知道癌症的发生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形成癌细胞,而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渐渐形成了结节,再至成为肿块,形成恶性肿瘤。肿瘤占据我们体内的空间,压迫到我们的脏器,使我们感到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癌症早期症状。此时,去医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直到确诊。 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是从第一个基因突变形成的癌细胞开始的,是远远要早于确诊的。那从第一个癌细胞出现到癌症确诊可以间隔多久呢? 我们先以一张肺癌进展的影像学图片来进行推断。一位70多岁老人,在2016年11月份检查基本正常,17、18年开始出现结节并增大,直到2020年4月结节增大到1.5cm,并出现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 肺癌进展影像学资料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也就是说第一个癌细胞的形成到发展成为1.5cm的结节大约需要3年半。当然,这几乎是进展最快的情况了,绝大部分肺结节的增长速度,要慢于这个速度。那慢能慢到什么程度呢? 01 藏匿40年的癌症细胞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 Stem Cell》刊登了一篇文章,记载了两位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癌症发展史。根据他们的骨髓干细胞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中一位患者在63岁时确诊,他在19岁时出现了导致其癌症的JAK2基因突变,另一名癌症患者在34岁时确诊,而他在9岁时出现了JAK2基因突变。也就是说,对于那位63岁的患者而言,癌细胞已经在他体内潜伏了44年之久。 研究者们还依据细胞间的关系估算出这个时间段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数量变化。据推算,在最初的十年时间里,癌细胞的数量不超过100个,而之后的时间里癌细胞开始呈指数递增,很快便增至成千上万个。 当然,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经过如此缓慢的发展历程,癌细胞的进展与癌症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骨髓增殖性肿瘤是由一种生长非常缓慢的干细胞中的单一突变所驱动的。而某些癌症则可能是由多种突变或生长较快的细胞类型引发的,这些癌细胞在体内的发展速度显然是要远超于此的。诸如我们上面说的肺癌,癌细胞在体内的发展时间通常要短的多。 02 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癌症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癌症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较为漫长的发育过程。癌症的进展就如同攻城略地一般,首先在有利地形中安营扎寨,囤积粮食,扩充兵马,直到兵强马壮之时才会发动进攻。如果我们能在它们准备的时候将其围剿,势必可以一绝后患。 然而我们目前还很难在癌症发生初期就明确其存在。狡猾的癌细胞会很好地隐藏自己的行踪,通过一些暴露出的蛛丝马迹也很难认定其确为癌细胞。癌症早筛技术中无论是依靠CTC、外泌体还是ctDNA都无法做到完全精准的判定。同时这也是液体活检准确率偏低的原因。但相信通过检验技术的不断提升,检测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癌症早筛以及液体活检的准确率势必会有大幅的提升。 当然除了早筛之外,癌症的预防以及定期的检查都是将癌症阻拦在半路的有效手段。例如在50岁之前就进行肠胃镜的检查可将结肠癌的风险降低50%。通过运动,均衡膳食,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都可以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同时可以检测癌症指标,高危人群进行一些肠镜、胃镜的检测都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像食管癌、乳腺癌等,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触诊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因此,定期体检真的非常必要。 癌症可能发生的很早,但我们也同样可以发现的很早。 参考文献: [1] Debra Van Egeren,et al., Reconstructing the Lineage Histories and Differentiation Trajectories of Individual Cancer Cells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Cell Stem Cell. 2021 Mar 4;28(3):514-523.  

半夏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理论:癌细胞抢糖吃,导致免疫疗效减弱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理论:癌细胞抢糖吃,导致免疫疗效减弱

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这种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哪怕自己吃不下,也要把菜都夹到自己碗里,不让别人吃。 癌细胞也是这样,葡萄糖摄取得很多,却不好好利用,大多都拿去进行供能效率很低的糖酵解去了。按产生ATP的量来算,利用率不到1/10。癌细胞这么贪,其实是有它的目的的。 不久前,研究发现,癌细胞的大肆抢糖会让肿瘤中的免疫细胞没糖吃,其中起调节作用的Treg细胞会转向利用乳酸,导致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1]。肿瘤中的免疫细胞缺糖还会影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2]。 人体细胞的呼吸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也称糖酵解)。 有氧呼吸是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葡萄糖被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1分子葡萄糖大约能产生30余个ATP。而糖酵解的效率就低多了,葡萄糖只能部分分解成乳酸,一分子葡萄糖只能产生2个ATP。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的都是高效的有氧呼吸,糖酵解只在氧供应跟不上时起到应急的作用。比如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的能量需求激增,氧供应跟不上,只能通过糖酵解来供应能量,而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也是我们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罪魁祸首。 不过,癌细胞是个例外。1924年,德国生理学家Otto Warburg发现,即使在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癌细胞也偏好使用低效的糖酵解产生能量[3],这一现象也被后人称为Warburg效应。 Otto Warburg 癌细胞代谢旺盛,能量需求很高,为何要放着高效的有氧呼吸不用,偏偏选择了效率很低的糖酵解? 其实Warburg效应对癌细胞的好处不少,研究已经证实,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可以让巨噬细胞向促进癌症的M2表型转变[4],还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好处[5]。 对于抗肿瘤免疫中最重要的T细胞,Warburg效应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Treg细胞是一种抑制作用的T细胞,在肿瘤中常被癌细胞利用来抑制抗癌免疫。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的Greg Delgoffe团队发现,肿瘤中的Treg细胞与正常组织里的Treg细胞不大一样,葡萄糖的摄取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织里的Treg细胞。 Treg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多少,会不会对它的功能产生影响?果然,研究人员发现,摄取葡萄糖较多的Treg细胞,免疫抑制作用较弱,而摄取葡萄球较少的Treg细胞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摄取葡萄糖较少的Treg细胞,主要利用乳酸产生能量,而乳酸正是癌细胞糖酵解的产物。此外,乳酸也是肿瘤相关Treg细胞维持免疫抑制状态所必需的,如果把抑制肿瘤相关Treg细胞摄取乳酸的能力,免疫抑制作用就大幅下降了。 缺乏乳酸摄取能力的Treg(红色),肿瘤中的免疫抑制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的Treg(黑色) Warburg效应对肿瘤免疫有这么多影响,对免疫治疗会不会也有影响? 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分析接受CTLA-4抗体ipilimumab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RNA测序数据时发现,CTLA-4抗体的治疗,部分缓解了肿瘤中免疫细胞缺糖的状况。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敲出降低了一种乳腺癌细胞的糖酵解能力,将其植入小鼠,再用CTLA-4抗体治疗。结果显示,CTLA-4抗体对低糖酵解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高糖酵解肿瘤。而且治疗后,低糖酵解肿瘤可以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高糖酵解肿瘤则不行。 抑制肿瘤糖酵解与CTLA-4抗体可产生协同作用 进一步研究显示,低糖酵解肿瘤在CTLA-4抗体治疗后,Treg细胞出现了很大的变化,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大幅增加,免疫抑制作用大幅降低。 抑制癌细胞的糖酵解大大增强了CTLA-4抗体的治疗效果。 抑制肿瘤的糖酵解,帮肿瘤里的免疫细胞抢糖吃,或许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Watson M L J,Vignali P D A, Mullett S J, et al. Metabolic support of tumour-infiltratingregulatory T cells by lactic acid[J]. Nature, 2021: 1-7. [2]. Zappasodi R,Serganova I, Cohen […]

小D
【科普】吃素真的能“饿死癌细胞”吗?

【科普】吃素真的能“饿死癌细胞”吗?

癌症治疗要遵循科学原则,未经证实的方法不要轻易尝试

小D
耐药后,有些癌细胞居然表示:药别停!

耐药后,有些癌细胞居然表示:药别停!

耐药的癌细胞,并不是无懈可击。听说过“抗癌成瘾”么?

小D
良性?恶性?只认它!揭秘病理报告出炉全过程!

良性?恶性?只认它!揭秘病理报告出炉全过程!

看完这一篇,咱也能看懂病理报告!

小D
难怪癌症转移能力强!《自然》新研究揭开癌细胞的特殊保护膜

难怪癌症转移能力强!《自然》新研究揭开癌细胞的特殊保护膜

为开发抑制癌症转移的疗法提供新目标

小D
癌症从1个癌细胞长成肿块,大概需要几年?肿瘤科医生给出答案

癌症从1个癌细胞长成肿块,大概需要几年?肿瘤科医生给出答案

从癌细胞到肿块,大概需要多久?

小D
来自癌细胞的坦白:我真不是一下子变“坏”的

来自癌细胞的坦白:我真不是一下子变“坏”的

我是怎么进阶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角色的

小D
牛奶、大豆、草莓、WiFi都致癌?

牛奶、大豆、草莓、WiFi都致癌?

癌症谣言那么多,听专家一一破除

小D
CAR-T为什么在血液瘤中疗效更好?

CAR-T为什么在血液瘤中疗效更好?

漫画解读,一看就懂

小D
烟、盐、糖……历数癌细胞的十大帮凶!

烟、盐、糖……历数癌细胞的十大帮凶!

我们嘴上说着怕癌细胞,行动却在“喂养”它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