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才过了几十年,吃肉这事儿除了吐槽“涨得快”,还平添几分健康疑虑。猪肺灰尘多?猪肉吃多会致癌?猪肝有重金属?人造肉能吃吗?野生鱼更健康?……吃个肉,难不成还得拼胆识?
关于吃肉,令人担心的事还真不少,但很多是误解。为了让大家放心打牙祭,我们准备普及下哪些肉吃得,哪些吃不得。

过虑了。
如果人在粉尘多的环境里工作,久了确实会导致尘肺病。但这种疾病目前只在人身上出现,大多是需要跟粉尘接触的特殊职业人群,猪虽然爱拱土,但不会把土这样吸进去。所以,猪肺并不会有很多灰尘。
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布报告指出:红肉(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属于 2A 类致癌物;如果加工肉(火腿肠、培根等)则属于风险更明确的 1 类致癌物。意思是说,根据现有研究证据,认为吃红肉可能是对人有致癌风险的。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我们现在一般认为鸡鸭鱼这些白肉会更健康一些,所以,喜欢吃肉的你,也不要总盯着“二师兄”,换换鸡鸭鱼更好。
猪肝是猪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和毒物中转站,进入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都是在肝脏中经过代谢、转化、解毒并排出体外。当肝脏功能下降或有毒有害物质摄入较多时,肝脏中就会蓄积这些有害物质。我国多地对当地市场销售的猪肝等肝脏食品进行调查发现,猪肝等动物肝脏中的重金属、兽药残留量通常都较高,多吃对健康真没有什么好处。
不过,猪肝中重金属含量“比较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超标。可酌情食用,因猪肝中也含有有益健康的铁、维生素等营养素,偶尔吃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这些人造肉汉堡从脂肪和卡路里含量上来说,和一个真正的牛肉汉堡没什么两样。研究者称,人造肉不仅可以避免肉类自带的细菌,而且还能杜绝疯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甚至还可以自主加入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当然也有不少人担心,人造肉跟超市其他产品一样,存在使用添加剂的可能。从食品卫生角度看,食品添加剂对避免食物变质,保留营养,改善口味和补充有益物质会有帮助,适当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反而,有些纯天然的食材因为容易腐败变质,需要更小心。
足见人们潜意识还是觉得猪大肠是有点脏的。这并非全无道理。由于需要排泄食物残渣,大肠里的微生物的确可能更多,也可能存在寄生虫、致病菌,但只要经过彻底清洗,洗去食物残渣,吃的时候加热熟透,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猪大肠脂肪含量高吗?查阅中国食物成分表,猪大肠的脂肪含量只有18.7%,这跟猪其他部位的肉来比只能算一般。比如,猪后肘肉的脂肪含量是28%,后臀是30.8%。当然,如果肠壁上的油不清除,脂肪量也不低。
鸡脖、鸭脖上有一些非常明显的淋巴结,而在超市购买的肉食鸡鸭,基本上已经在出售之前就把淋巴结去掉了,可放心使用。如果购买现杀现卖的鸡鸭时,有时候要请师傅帮忙处理干净。
曾有台湾媒体报道,台环保部门委托学界对全台30条河川监测,不仅发现河中塑化剂有逐年增加趋势;学者甚至发现,部分河川鱼体中,可测到几十到几百ppm不等的高浓度塑化剂。
可见,野生鱼的生存环境存在着更大的污染风险,所以野生鱼当中更容易富集一些根本想不到的有毒物质。而且野生鱼的生长环境很复杂,更难保证它的食物来源更干净。
鱼头中脂肪含量充足,所以吃起来口感丰腴鲜美。但是“吃鱼脑补脑”的理论没有科学原理,虽说鱼脑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只是鱼脑的量不大,再营养经过消化、吸收后,对改善脑功能很难起到作用。所以鱼头可以吃,但需要挑选着食用,像含有重金属汞比较高的鲨鱼、旗鱼、金枪鱼以及剑鱼来说,鱼头要尽量避免食用。
其实,吃肉也没必要抱着“试毒” 的恐惧,最重要还是防脂肪。吃肉只要记住4个基本原则:尽量吃瘦肉少吃肥肉;尽量吃白肉少吃红肉;白肉中,鱼肉、禽肉为首选;红肉中,多吃瘦肉,少吃内脏。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