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子宫癌正文

2002—2016年上海市子宫颈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趋势

|2022年09月29日| 浏览:3150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整体情况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MV)比例为92.60%,DCO的比例为0.20%,死亡发病数比(mortality/incidence ratio,M/I)为0.27。

注:非病理学诊断包括临床、手术、影像学、实验室诊断以及只有死亡证明(death certificate only,DCO)。

2016年上海市共有宫颈癌新发病例987例,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78%,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9位。粗发病率为13.53/10万,标化发病率为8.26/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21.69/10万,0~64岁累积发病率为0.71%,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83%,0~84岁累积发病率为0.91%。

2016年上海市共有267人死于宫颈癌,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87%,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谱的第12位。粗死亡率为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7/10万。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4.81/10万,0~64岁累积死亡率为0.15%,0~74 岁累积死亡率为0.18%,0~84岁累积死亡率为0.27%。

年龄特征
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的发病中位年龄为50岁,发病平均年龄为(51.81±13.74)岁。
年龄别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上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多后减少。新发病例从20岁起开始出现,在55~59岁组最多,为173例;死亡人数从25岁起开始出现,在50~54岁组最多,为41人。
年龄别发病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从20~24岁组的0.36/10万上升至45~49岁组的26.87/10万达到顶峰。
年龄别死亡率从25~29岁组的0.22/10万上升至50~54岁组的7.16/10万,之后下降,到65~69岁组后又上升,在80~84岁组的12.69/10万时达到顶峰(图1)。
图片
图1: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年龄别情况 
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3.18/10万增长至8.25/10万,在2010年存在一个Joinpoint转折点,其中2002—2010年的标化发病率以年均12.51%的增速上升(APC=12.51,t=10.22,P<0.001),2010—2016年则以年均3.12%的增速上升(APC=3.12,t =2.36,P=0.040)。

2002—2016年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4.52%的增速上升(APC=4.52,t=8.52,P <0.001),没有出现Joinpoint转折点(图2)。

图片
图2: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标化率变化趋势
年龄特征

2002—2016年15年间以每5年为一阶段统计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发病年龄变化情况。2002—2006年发病中位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52.48±16.48)岁;2007—2011年中位年龄仍为48岁,平均年龄提前到(50.32±13.31)岁;2012—2016年中位年龄推迟到50岁,平均年龄又推迟到(52.61±12.67)岁。
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2002—2016年3个阶段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年龄别率的变化趋势。

图片图3: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年龄别率变化趋势
图片
图4:2002—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死亡年龄别率变化趋势
诊断特征

表1展示了2002—2016年15年间每5年为一阶段统计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明确病理学诊断、组织学类型和诊断时期别的分布,考虑到不详类型的数量占有较大比例,在此仅作数据描述,不进行比较检验。

上海市宫颈癌新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比例从2002—2006年的85.68%持续上升至2012—2016年的93.19%,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占比从2002—2006年的60.49%上升到2007—2016年67%的水平),其次是腺癌,其与其他特指类型的占比在数值上未呈现一致性变化,不详比例持续减少。Ⅰ期比例从2002—2006年的28.47%持续上升至2012—2016年的33.64%,Ⅲ期比例在数值上也略有下降,其他分期比例未呈现一致性变化。
图片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多项指标。对照IARC的GLOBOCAN 2020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36类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的最新估算,2016年上海市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为8.26/10万,低于2020年世界平均水平(13.3/10万)和中国平均水平(10.7/10万),在全球处于发病的较低水平;标化死亡率为1.87/10万,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3/10万) 和中国平均水平(5.3/10万),在全球处于死亡的最低水平。

上海市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的低水平流行,可能得益于上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妇科普查行动,通过子宫颈刮片检查来筛查宫颈癌,并取得显著成效。

结合上海市2007、2010和2013年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显示,宫颈癌常见症状知晓率从2010年的54.29%上升到2013年的55.88%,宫颈涂片检查知晓率从2010年的34.88%上升到2013年的38.51%,年轻人群的率值均高于老年人群。知晓率的提升可能加强了年轻女性的自我防护,从而减少了HPV感染和致癌的风险。但是监测资料也显示上海市宫颈涂片检查的比例从2007年的38.88%持续下降至2013年的24.61%,2013年HPV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比例分别为4.14%和2.67%,表明上海市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措施依然薄弱,也为标化死亡率在15年间的持续上升提示了原因。年龄别死亡率的升高和降低与年龄别发病率的特征基本一致,提示发病率下降带来的直接效应可能更大。

WHO认为高效的一级(HPV疫苗)和二级(筛查)预防措施,可以完全预防宫颈癌,然而这些措施还没有在全球得到充分的实施。2018年,鉴于宫颈癌的巨大全球负担,WHO总干事呼吁采取全球行动消除宫颈癌(标化发病率≤4/10万),主要通过三重干预策略:
① 在15 岁之前为90%的女孩接种疫苗;
② 在35~45岁对70%的妇女进行两次筛查;
③ 至少治疗筛查期间发现的所有癌前病变的90%。

图片

2016年HPV疫苗在中国批准上市,通过疫苗预防HPV的感染仍然是目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较为经济有效的关键策略,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真正起到效果不仅要看宣传发动后实际接种的覆盖比例,而且至少要在二、三十年后才能看出效果。因此尽快开展筛查,尽早发现并及时有效地治疗宫颈癌及其癌期病变,既能迅速降低死亡率,也可能因提前阻断癌变而降低发病率。

自2009年中国便启动了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女性主要依赖于机会性筛查。上海已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为“上海市退休妇女和困难妇女‘两病筛查’项目”,其目标人群主要是中老年女性,年轻女性筛查参与率低。当前宫颈癌筛查项目仍存在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发展不平衡,妇女缺乏相关知识、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我们应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尽快推进筛查的实施和扩大覆盖比例,同时也要加强癌前期病变的监测。这些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地评估和策略的调整。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本文来源: 医世象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国庆假期,肿瘤化疗能否提前或推迟?一文详解化疗周期来告诉你答案
上一篇

国庆假期,肿瘤化疗能否提前或推迟?一文详解化疗周期来告诉你答案

抗癌治疗新指标:DRD阳性带来抗癌新希望,靶向免疫均敏感!快看看你有这类基因吗?
下一篇

抗癌治疗新指标:DRD阳性带来抗癌新希望,靶向免疫均敏感!快看看你有这类基因吗?

阅读相关文章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