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食管癌

食管癌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一人罹患3种癌症!65岁阿姨说:癌症,只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2024年3月27日上午, 北方一座小城的一处公园里,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草坪上,65岁的袁东霞领着2岁多的孙子嬉戏打闹。袁大妈健步如飞、笑声爽朗。您不会知道的是,这位老人患有肺癌、食管癌及口腔癌前病变。 “我年纪大了,得病就看病呗,配合医生治疗,到这个年纪,谁不给医院打交道?癌症,我就当它是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袁东霞说。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遇癌魔的侵袭,如果您正在为此而焦虑。袁东霞的抗癌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12年前,初识癌魔 退休前,袁东霞是一位工人,退休后,她忙着照看孙子、操持家务。性格开朗的她,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12年前,袁东霞的口腔溃疡迁延不愈,经常疼得她睡不着、吃不下。经过当地医院口腔科专家诊断,袁东霞可能患上了口腔扁平苔藓,并且症状严重,有癌变倾向,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袁东霞多方打听,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治疗口腔扁平苔藓非常专业,科室的周曾同教授更是治疗口腔粘膜病的权威。她通过网络,花费300元从黄牛手中挂到了号。袁东霞所在的城市离上海有800多公里,为了省钱,她和老伴坐上了普通客车,整整一夜,才抵达上海。 随即,袁东霞接受了左侧颊部的病理检查,结果比想象中的更坏:口腔扁平苔藓伴白斑,中度异常增生。 如果说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几率是1%的话,口腔白斑的癌变几率则高达30%,加上异常增生,后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 “癌变不癌变,那是后面的事,医生说,如果过度担心,只能使病情加重。医生让干啥就干啥呗,我只能积极配合。”袁东霞说。 为了不刺激口腔粘膜,医生要求袁东霞,酸、辣、苦、涩、甜的食物都不能沾,光是忌口的食物,打印了满满一张纸。袁东霞把这张纸贴在了家里,严格执行。 12年来,袁东霞严格遵照医嘱,从不乱吃东西,每3个月到半年定期到上海复诊。她的口腔病变,从中度异常增生降到了轻度异常增生,病情非常稳定。 跳广场舞、带孙子、做家务……袁东霞的生活恢复了正常。她还当起了口腔黏膜病的宣传员,听说谁口腔溃疡一段时间不好,她马上建议“到大医院口腔黏膜科看看。” “去上海看病,就当旅游了,周围景点都逛遍了。”袁东霞说。 3年前,遭遇肺癌 2021年夏天,因患腿部静脉曲张,袁东霞住进了宇宙第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准备接受手术。 这只是一个常规手术,袁东霞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术前的一张胸部CT检查报告,惊出了她一身冷汗:右肺下叶不规则实性结节、双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恶性待排,建议密切随访。 经胸外科专家会诊,右下肺结节癌变可能性大,建议立即手术。刚从血管外科接受了静脉曲张手术后,袁东霞立即转至胸外科,接受了右肺下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为肺腺癌、中分化、腺泡型为主。 术后,还带着引流管,医生就要求袁东霞主动咳嗽、吹气球,进行肺功能锻炼。虽然伤口疼得厉害,为了早日恢复,她还是主动锻炼。一周后出院,袁东霞回到家里,继续恢复。 一个月之后,袁东霞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有一次,她一口气爬上了3楼,连大气都没喘,她骄傲地对同行的朋友说:“你能看出来我切了一叶肺不?” 身患肺癌,袁东霞没有唉声叹气。反而,她还在感谢上天,让她发现在早期就发现了肺部肿瘤。 “要不是医生给做了个CT,啥时候才能发现肺结节,要是转移了可就坏了,谢天谢地!”袁东霞说。 长期跟医院打交道,袁东霞喜欢上研究医学。她买来中医书认真学习,还经常刷段短视频学习医疗知识。通过“咚咚肿瘤科”app软件,她结识了一帮病友,没事就在群里跟病友聊天,互相鼓励。 在亲戚朋友中,谁有不舒服,袁东霞就会建议对方挂什么科,甚至还会推荐医院。老伴都打趣她,“成了医疗专家”。 1年前,遭遇食管癌 可以说,喜欢学习的袁东霞,救了自己一命。 2023年下半年,袁东霞一段时间内,就琢磨着,抽空去做个胃肠镜。“几年前做过,肠道里的息肉也清除了,也该复查一下了。” 袁东霞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刚一醒来,护士关心地问:“大妈,你为啥来做胃肠镜啊?” 袁东霞心里咯噔一下。果然,胃镜结果显示:距门齿25—30cm食管左侧壁见片状粘膜改变,边界清晰,表面粘膜糜烂,上覆白苔,组织脆,易出血,表面腺管紊乱。病理结果:小灶区癌变、局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随后,袁东霞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由李晓芳主任主刀,接受了食管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术后大病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浸润黏膜固有层。   癌魔再一次侵袭了袁东霞,但却没有击倒她。术后几天不能喝水和吃饭,仅靠输液维持营养,袁东霞还跟病友打趣:“输液比去饭店还贵呢,不过能减肥,这也不错!” 稍好一点,她就成了病房里的“明星”,帮助护士拿个东西,推一下行动不便的病友,很快,她交到了不少朋友。 “医生说了,我这是早期,非常幸运。要是再晚几个月发现,估计就得切除食管了,到时候就算治好,生存质量也不行了,你说我的运气咋恁好啊!”袁东霞爽朗的笑声响彻了整个病房。 就当老天爷开了个玩笑 袁东霞的主治医生说,袁大妈患上的肺癌和食管癌,一个是腺癌、一个是鳞癌,属于双原发癌,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加上口腔癌前病变,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所以,袁大妈的病情复杂,体内很可能携带有癌症易感基因,也不敢保证以后不复查转移。 “但是,袁大妈乐观的精神和对医生的紧密配合,这两点非常难得,也对她的病情控制非常有利,我们有信心治好她,让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再活个二三十年。”医生说。 每三个月,袁东霞都要回到医院,复查、拿药。儿子要陪着她,都被她拒绝了。“我还没老得走不动,医院里熟门熟路,医生护士都是我的朋友,你担心啥?”袁东霞反问儿子。 在袁东霞家里,光是CT、磁共振片子就装满了一大袋,有好几公斤重。袁东霞经常开玩笑说,这些片子可是她看的“宝贝”,花了好几万块钱呢。 除了定期去医院,如今的袁东霞恢复了正常生活。满头黑发、声音洪亮、笑声爽朗,陌生人见到她,都会被她乐观的情绪感染。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身患多种癌症的病人。 袁东霞说,前两天刷手机短视频,才知道愚人节要到了,老年人也应该过过愚人节。其实,癌症就像是愚人节开的玩笑,坚持乐观的抗癌,就是应对玩笑最好的态度。 2岁多的小孙子,给袁东霞带来了许多快乐。在春意盎然的今天,她骑着老年三轮车,车上坐着老伴和孩子,就像平时幸福快乐的退休老人一样,穿梭于这个忙碌的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小D
重磅!替雷利珠单抗2024年医保价格落地,11大医保适应症持续领跑PD-1免疫治疗,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重磅!替雷利珠单抗2024年医保价格落地,11大医保适应症持续领跑PD-1免疫治疗,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耗时几个月,承载了众多期望的2023医保谈判,终于官宣了:   本次医保目录的更新依然保持了往年的给力政策,共121个药品竞价成功。 在医保领域,抗肿瘤药物无疑是大家关注的重点。特别是PD-1单抗的表现,牵动着所有患者的心。 所幸,它们并未辜负大家的期待,尤其是作为「医保明星」的替雷利珠单抗,延续了其医保领域高歌猛进的势头: ● 新增了2项一线治疗适应症(食管鳞状细胞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且价格也有下调,再次成为了今年PD-1单抗中的焦点; ● 同时,替雷利珠单抗也以11项医保适应症继续领跑PD-1单抗。这样的成绩,是药物本身实力的体现,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更多患者将受益于替雷利珠单抗。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替雷利珠单抗本次医保目录更新后给患者们带来的利好,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必知事项:   全新拓展2项消化道肿瘤适应症 持续领跑医保目录适应症 替雷利珠单抗新增的医保适应症为: 01 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 02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新适应症覆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均为中国人群高发癌症。根据《柳叶刀》最新公布的研究显示,中国的食管癌及胃癌发病率分列所有癌症种类的第六及第三,严重影响着中国人群的健康状况。   而替雷利珠单抗此次新增的医保适应症,不仅在药物价格上惠及了广大患者,疗效方面也颇为亮眼,均打破生存期纪录:   针对晚期一线食管癌治疗,替雷利珠单抗的临床研究RATIONALE-306带来了不俗的成绩: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期(mOS)达17.2个月,而单纯使用化疗方案仅能帮助患者实现10.6个月的总生存期,相比而言,联合治疗带来了6.6个月总生存期的提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34%。这一成绩打破了食管鳞癌一线治疗III期研究最长生存纪录,对晚期患者而言,这样的疗效提升可谓巨大。值得额外关注的是,该适应症在联合的化疗方案上限制最少,可以在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的同时,让更多患者享受医保报销!   而在晚期一线胃癌治疗方面,替雷利珠单抗表现依然不俗。RATIONALE-305研究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全球全人群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达15.0个月,显著降低死亡风险20%;而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这对组合也为患者带来了不小的获益,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2%。此外,特别需要中国患者关注的一点是:在亚洲人群中替雷利珠单抗表现更好,PD-L1阳性的亚洲亚组患者中位OS高达19.3个月!以上数字刷新晚期胃癌一线生存纪录!   疗效与价格的“双优”,是今年替雷利珠单抗为食管癌和胃癌患者送上最好的新年大礼。   又双叒叕降价了!医保后替雷利珠单抗每支仅370余元,年治疗费降至1.3万以下! 价格当然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即使是经历了多轮医保谈判的大幅降价,本次替雷利珠单抗仍然展现出了十足的诚意,再次对医保价格进行了下调。 经本轮医保谈判后,替雷利珠单抗的价格调整为1253.53元/支,若按照乙类医保目录报销比例70%计算(各地报销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在医保支付后,每支替雷利珠单抗仅376元,年治疗费用低于13000元,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降低。 作为我国使用范围最广、惠及最多患者的PD-1抑制剂,不管是适应症的拓展,还是价格的持续下降,替雷利珠单抗真正做到了践行更大的社会责任,让更多患者用上国际认证、亲民价格的药物。这一点我们还是要给替雷利珠单抗点一个大大的赞。 研发实力为疗效奠基,首个出海获国际认证,替雷利珠单抗为患者披荆斩棘 替雷利珠单抗之所以在PD-1单抗如此“内卷”的当下还能取得这么多优势成绩,与其独特的机制密不可分。作为全球首个经过Fc段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有效避免T细胞消耗,潜在抗肿瘤效果更好,其药物结构上的优化,为优异的疗效夯实了基础。 去年9月19日,替雷利珠单抗正式扬帆出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发布重磅消息,批准百济神州自主原研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在欧盟上市,让「中国原研」与「中国智造」的金字招牌,由此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熠熠生彩! 我们也期待,替雷利珠单抗更多的新适应症能够获批并进入医保,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医药创新和医保政策的福利! 新年已来,期待所有患者都能迎来治愈的光! 附:替雷利珠单抗本年度11项医保适应症目录(蓝色为今年新增适应症): 【1】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2】PD-L1 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3】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4】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5】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 【6】治疗EGFR和ALK阴性或未知的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二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7】治疗既往经治、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实体瘤患者:既往经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 【8】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 【9】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NPC)患者的一线治疗。 【10】联合紫杉醇和铂类药物或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和铂类药物用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11】联合氟尿嘧啶类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线治疗。    

小D
2年14万!O药援助项目新升级!适用于晚期一线胃癌/食管癌患者

2年14万!O药援助项目新升级!适用于晚期一线胃癌/食管癌患者

寒冬来临,咚咚为患者朋友们带来一则暖心消息啦!   近日,我们从中国癌症基金会官网获悉,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简化申请流程,提高患者获得O药治疗可及性,基金会将对“欧狄沃患者援助项目”中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食管腺癌适应症及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适应症[1]调整援助方案:患者完成原第一年度援助周期(两个阶段)进入第二年度援助周期时,能够继续从欧狄沃治疗中获益且未发生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即可获得第二年度内的药品援助。 中国癌症基金会官网截图 读起来有点绕口,先来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新方案:晚期一线胃癌/食管癌患者完成第一年度援助申请与治疗后,即可获得第二年度赠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参与项目满24个月。   粗略折算下来,原来的援助项目是1年14万左右,现在是2年14万左右,患友们的购药支出最多可再降50%。如果再叠加地方城市医疗保险,支出还可进一步减少!下图为根据以上信息所整理的直观展示,图片来自中国网。      不得不说,这两天对于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尤其是胃癌患者,应该是分外暖心的。11月29日,我们刚刚度过了第五个“胃癌关爱日”,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中,体会到抗癌不孤单;紧接着又收到了“欧狄沃患者援助计划更新”的消息,让抗癌减负担落到了实处。   下面让咚咚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升级后的患者援助项目以及各位最关心的“数学题”,一定要看完!   更长生存证据 更足用药信心   2021年,O药(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晚期胃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免疫治疗,并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后首度完成了对上消化道肿瘤一线治疗的全覆盖,是领域内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不过对患者来说,新药获批适应症只是第一步,能否坚持用药,用药后能否实现更长生存才是更重要的考虑。 在这一点上,O药也有大型Ⅲ期临床长期随访数据作为支撑。以CheckMate-649中国亚组两年随访结果为例[2]: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方案的患者中,有接近40%中国患者生存超过两年[3],超过40%的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第二年时疾病无进展,两年无进展生存率接近30%[3]。 在2021年,咚咚曾经分享过一位入组CheckMate-649的晚期胃癌患者。这位年过七旬的马奶奶,在经历了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不仅实现了临床治愈,而且身体愈发硬朗,每天还可以下地做农活。如今,马奶奶的总生存期目前已经迈向7年大关,她的故事给了无数晚期胃癌患者更加有血有肉的信心。点击查看马奶奶的故事👉晚期胃癌第四年,七旬奶奶身体硬朗,每天还能下地干农活 叠加城市普惠医保 费用还能再降低   接下来咚咚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最关心的事情:对于患友来说,新方案到底能省多少钱? 临床上使用纳武利尤单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因此相应的用药支出也略有不同,从上文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如果患者接受360mg/次、每3周一次方案进行治疗,只要自付4次,即可获得后续最多两年的赠药,相当于两年治疗只需14万元左右,相比原方案可以再省50%。有部分患友是在更新之前加入了项目,关于新旧桥接方案的疑问,可以直接拨打基金会欧狄沃患者援助项目热线400 669 0906进行咨询。 除了患者慈善项目的升级,现在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具有本地属性的补充医疗保险,像O药这样的创新特药早早就进入了报销范围。参加援助计划的患友们可以继续叠加补充医疗保险,用药支出再降低!以上海和广州为例,咚咚帮大家查好了相关政策。 上海 O药适用于“沪惠保”中“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赔付政策”。在参加患者援助项目的基础上,保险期内,非带病参保的患者可以再报销70%;即使是带病参保,也可以享30%的报销。具体报销理赔的流程可以查阅“沪惠保”微信公众号。 广州 O药适用于“穗岁康”中“待遇二,住院合规药品费用和检验检查费用补偿”以及“待遇三,门诊合规药品费用补偿”。在保险期内,扣除相应免赔额后患者的用药支出可以分别按照70%和50%进行报销。同样的,符合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参加患者援助项目之后,还能就自费的部分再进行报销。具体报销理赔的流程可以查阅“穗岁康”微信公众号。   写到这里,咚咚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好时代。一方面,不断涌现的治疗药物填补了过去肿瘤治疗在药物上的匮乏,尤其是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各方组成的合力,支持起了越来越多的患者援助项目和创新支付政策,让药物可及性持续提升。相信未来,患者可以用更低的费用获益于前沿药物,争取更长生存!     参考资料: [1].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氟嘧啶类和含铂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 [2]. Lin Shen, Yuxian Bai, Xiaoyan Lin, et al. First-line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v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

小D
聚焦历史性时刻: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破冰「出海」!中国智造与国际品质的高光时刻来临!

聚焦历史性时刻: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破冰「出海」!中国智造与国际品质的高光时刻来临!

  中国原研创新药出海,到底意味着什么?   回溯至2019年,同样出自百济神州的抗癌药物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正式开启了中国原研创新药的「出海之旅」。 打破旧的体系,踏出新的长空。对于中国医药行业而言,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以往,中国药企也向海外出口药品,但基本都是原料药或仿制药,原创性匮乏,经济回报也不高。而真正具备意义与价值的,还得是原研创新药。 此次替雷利珠单抗的“出海”同样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所属的PD-(L)1抑制剂品类是当下癌症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其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约387.64亿美元。 根据IQVIA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该品类全球市场的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5%,是抗肿瘤药整体增长率的3倍,可谓癌症治疗的大势所趋。而目前可供海外患者选择的相关产品却仅有个位数,清一色来自大名鼎鼎的大型跨国药企。该类药物的重要性和“坐上牌桌”的要求之严格可见一斑。 如今,这一局面即将被改写,随着替雷利珠的加入,国际患者增加了一个品质优异的PD-1抑制剂选项;而国内患者,也更加坚定了信心:国产原研免疫治疗药物,品质并不逊色于价格高高在上的进口药物!   首个出海的PD-1抑制剂,到底凭什么? 01 临床研究的国际化优势   说回本次“出海”的主角,替雷利珠单抗。作为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一款1类新药,替雷利珠单抗曾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资格,于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上市以后,替雷利珠单抗在后续适应症的获批过程中也是一路乘风破浪:截止目前,它已获批了11项适应症,不仅实现了肺癌免疫治疗的「大满贯」,同时在其他实体瘤适应症中斩获颇丰,是目前国内获批适应症最多的PD-1抑制剂。   在欧盟,替雷利珠单抗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食管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作为拥有“国际”基因的创新原研药物,替雷利珠单抗自研发之初即定位于全球市场,是最早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且目前拥有全球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国产PD-1单抗,因此,其临床数据才得到了海外审评机构的充分认可。   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也难怪能早早将海外获批收入囊中。   02 药物本身的品质优势   临床上的良好表现当然也不仅取决于试验设计,更重要的是药物本身的品质。作为全球首个经过Fc段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的结构优势使得它拥有更好的潜在抗肿瘤效果。     简单说来,免疫治疗的原理就是激活被肿瘤抑制的T细胞,使其恢复杀伤肿瘤的能力。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肿瘤组织中,除了“灭癌”特种兵T细胞以外,还存在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反应。   传统PD-1抑制剂因结构原因,治疗过程中会吸引巨噬细胞与PD-1单抗结合,导致本该吞噬敌人的巨噬细胞误伤了友军T细胞,从而削弱抗肿瘤效果,同时还会引发一些相关的副作用。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替雷利珠单抗通过结构优化,避免了上述过程的发生,在强化疗效的同时也避免了由此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是它在各治疗领域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品质,亲民价格!替雷利珠单抗惠及更多癌症患者!   优异的疗效,更多的获批适应症,再加上亲民的价格,具备这三项优势的替雷利珠单抗正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中国患者。据统计,替雷利珠单抗已成为我国使用患者最多的PD-(L)1抑制剂。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的医保范围详情如下:   【肺癌】 1、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以及EGFR和ALK阴性或未知的,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成人患者。 【肝癌】 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 【尿路上皮癌】 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食管癌】 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化疗后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 【MSI-H/dMMR实体瘤】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既往经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 【鼻咽癌】 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 【淋巴瘤】 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

小D
癌友TIPS|闯过食管癌生死关,如今重获新生!诊疗路上哪些选择很重要?

癌友TIPS|闯过食管癌生死关,如今重获新生!诊疗路上哪些选择很重要?

“民以食为天”,八大菜系,珍馐饕餮,中国人的口福总是羡煞旁人。然而,食管癌这个和“吃”分不开的癌症,也是中国的“特色”高发癌症,我国每年新增病例占全球新增病例一半以上[1]。   46岁的吴寒(化名)就在不知不觉中被食管癌盯上了。所幸,他积极配合治疗团队,如今已经重获新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定期随访复查,日常生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在过去的一年里,吴寒先后经历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方案、食管癌根治手术和免疫辅助治疗。在诊疗过程中,他做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决策,在这里分享给各位病友,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直到现在,吴寒还不明白为什么食管癌会落在自己头上。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吃烫食,性格开朗,似乎没有什么跟食管癌沾边的不良嗜好。不过他的体重有230斤,属于肥胖人群。   2022年4月,吴寒在刷牙时开始出现呕吐、反酸的症状。第一次去家附近的医院时,医生初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开了一些抑制胃酸的药。但吃了一个多月,他的症状并未改善。第二次去就诊时,接诊医生让吴寒做了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贲门至食管下段、胃体上部小弯侧有一个溃疡性肿物。医生说,这可能是食管癌,需要尽快到大医院就诊。   去哪里就医呢?在吴寒的印象中,虽然深圳市经济发达,但是当地市民遇到重大疾病还是会跑去广州。广州不算远,但毕竟要跨城奔波,不是长远之计。   经过多方咨询和打听,他了解到深圳本地就有一家高水平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考虑到肿瘤专科医院的实力过硬,就近治病可以减少来回奔波,吴寒最终选择了这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下文简称医肿深圳)。   病友TIPS: ● 美食诱惑要当心,控制体重别大意。肥胖不利身体健康。 ● 呕吐、反酸非小事,及时就诊排查很重要。 ● 去高水平肿瘤医院就诊,尽量就近诊疗。   经过进一步的CT、胃镜活检病理和超声检查,吴寒最终确诊为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cT3N0M0 III期)。医肿深圳胸外科主导的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经过初步讨论,认为针对他的病情,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证据和指南推荐,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能争取到最大的生存获益可能,是最佳的治疗决策。听到 “暂时不手术”的决定,吴寒没有惊惶,而是镇定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吴寒经过CT、胃镜等全面检查后,确诊食管下端低分化腺癌 cT3N0M0 III期   在许多肿瘤患者眼里,尽快手术是决定能否活下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在医肿深圳胸外科MDT团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为吴寒争取最大的治疗获益?肿瘤诊疗涉及的角度方方面面,单独科室思考问题难免重点倾斜,所以才需要依靠跨学科、跨专业的MDT团队排兵布阵,综合运用放化疗、手术、免疫治疗等多种武器。   胸外科病区主任郭晓彤教授解释:“比如食管癌早期没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病理分期偏晚的肿瘤和难治疗的肿瘤,可以制定一个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的综合方案,通过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努力,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手术机会和生存获益。”   针对吴寒的病例,放射治疗科姜威教授介绍,经过MDT诊疗团队的综合讨论,决定采用目前指南首选的治疗推荐,即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于食管和胃食管交界的腺癌患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数据,27%的患者治疗后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也就是肿瘤完全的消失,而对于食管鳞癌,这一比例甚至可高达49%。   基于MDT的治疗决策,吴寒接受了术前包括20次放疗、2个周期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成功让肿瘤病灶缩小,更有利于后续手术。   令姜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性格开朗的吴寒对于治疗非常理性,尽管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他的病情很关心,向他推荐不少来自民间的神医偏方与“灵丹妙药”,但吴寒始终保持冷静,坚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姜威教授提醒:“有不少病友因听信偏方谣言,反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后悔莫及。去正规医院,与医生多沟通,遵从医嘱,对于肿瘤治疗很重要。”   2022年9月26日,胸外科团队为吴寒实施了经左胸胃食管部分切除(贲门癌根治)手术。主刀医生郭晓彤教授说:“吴寒本身的肥胖情况对于麻醉和手术来说,有一定的挑战。经过谨慎评估,考虑他的内脏脂肪厚,器官组织之间的层次界限不够清晰,我们最终选择了开胸手术。那天下午我们一点多进入手术室,晚上8点手术才结束,好在手术过程挺顺利。”   术后大概一个多月,吴寒就顺利出院了,回忆这段经历,他有说不完的感动。“我是9月26号做的手术,国庆节放假时郭主任还常常抽时间过来看我,后面姜主任每次查房也会第一时间问候我的病情。我有什么不舒服,他们都会及时处理。我能这么快恢复过来,多亏遇到这些贵人和天使。”   病友TIPS: ● 不盲目追求“根治术”,与医生信任沟通,配合医嘱进行综合治疗。 ● 相信科学,正规就诊。不要迷信偏方,以免贻误治疗良机。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胸外科主任锐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于振涛教授指出:“吴先生的病情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再联合手术是基于经典研究的标准治疗模式。我们通过MDT团队的专业讨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从而转化为更有利于手术的情况,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获益。 依托总院共享医疗技术、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等优质资源,我们胸外科已逐步发展成为深圳市规模大、设备齐全的胸部肿瘤外科,并开展多项多例华南地区高难度胸部外科手术,在国际上也率先推广多项胸外手术技术和探索创新治疗模式。” 吴寒出院后,他的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姜威教授解释:“虽然经过标准治疗,但波折总会出现。吴寒的肿瘤并未达到完全消失。尽管新辅助治疗后30%-50%的患者可达肿瘤完全消失,但对于仍有残留的患者,术后50%以上仍会复发,主要以远处转移为主。针对这部分患者,免疫治疗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基于CheckMate-577研究的结果,目前食管癌辅助免疫治疗已在中国获批,并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推荐,成为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姜威教授向吴寒解释了免疫治疗是如何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询问其对治疗方案的意见。经过一晚上的考虑,吴寒就回复了治疗团队,接受了免疫治疗药物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随后他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方案,定期随访。幸运的是,吴寒之前还参加了深圳惠民保险“鹏城保”,超过80%的治疗费用均可报销。“这个补充医疗保险花的也就是一两顿饭钱,没想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帮了我这么多。真是买对了!” 从2022年10月22日至今,吴寒接受了9个周期的术后辅助免疫治疗,至今已经8个多月。如今,他的各项指征恢复正常,伴随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连体重也逐步降低。“我觉得重获新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更加感恩爱我的人,也珍惜我爱的人。家人始终辛苦地为我付出,我哪有什么理由放弃呢!”现在,吴寒期待度过随访两年的门槛,甩掉癌症的阴影,回归原本的生活。   病友TIPS: ● 与医生良性互动,相互信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小D
无需PD-L1表达,重磅药物司曲替尼逆转免疫治疗耐药!临床试验已全面开启

无需PD-L1表达,重磅药物司曲替尼逆转免疫治疗耐药!临床试验已全面开启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许多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疗效好、副作用少、长期获益的特点让免疫治疗备受欢迎,但对免疫治疗的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也不少见。 Sitravatinib(司曲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靶向消除免疫抑制细胞,增加树突状细胞(DC)的抗原呈递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效应,有望克服免疫治疗耐药。 目前Sitravatinib联合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PD-(L)1耐药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2期研究正在招募患者。 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在中国,食管癌是发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5年总生存率仅有30%左右。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有鳞癌和腺癌,中国90%以上的食管癌患者为食管鳞癌。 目前,免疫治疗是治疗食管鳞癌的一种主要方法。国产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中位OS达到17.2个月,相比化疗降低了34%的患者死亡风险,但依然有36.5%的患者出现原发性耐药。 Sitravatinib是一款小分子多靶点靶向药,靶点包括AXL、MER、VEGFR2、PDGFR、KIT、RET、MET、DDR2、TRKA等,可以靶向消除免疫抑制性的M2型巨噬细胞(M2 TAM)、调节性T细胞(Treg)、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增加树突状细胞(DC)的抗原呈递能力。 在Ib期研究BGB-900-103中,Sitravatinib+替雷利珠单抗的组合在NSCLC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截至2020年10月13日,入组了24例既往抗PD-(L)1治疗后进展的非鳞状NSCLC患者和23例鳞状NSCLC患者。 在全部47例患者中,6例患者部分缓解,ORR 12.8%(95% CI:5.17%~27.35%),中位DOR 6.90个月(95% CI:3.06个月至NE),中位OS和PFS分别为10.09个月(95% CI:6.05~18.14个月)和5.19个月(95% CI:4.07~5.85个月)。未发现PD-L1表达状态与临床缓解之间的明确相关性。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Sitravatinib,在非鳞状NSCLC(左)和鳞状NSCLC(右)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本次临床招募仅限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患有不适合根治性治疗的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ESCC; 【2】接受的既往治疗须包括含铂双药化疗和抗PD-(L)1抗体的治疗且在该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RECIST 1.1版定义的影像学进展; 【3】既往接受的针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不得超过2线; 【4】同意提供存档的肿瘤组织以评估PD-L1表达,如不可用或数量不足,您同意在筛选期进行新鲜肿瘤活检。 注:以上为部分主要入组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项目医生掌握,与临床试验有关的具体信息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为准。 患者符合条件入组后,将以2:1:2的比例随机接受Sitravatinib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A组),Sitravatinib单药(B组)或者单药化疗(C组)(多西他赛或者伊立替康)。   感兴趣的咚友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咨询:    

小D
一文了解: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药物(用药注意事项)

一文了解: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常用药物(用药注意事项)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全球肿瘤发病率、病死率的重要部分。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已超过200 万,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超160 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的首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笔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详细介绍一下目前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先看图:   一、索拉非尼 S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200mg   适应证: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腹泻、乏力、脱发、感染、皮疹。皮疹和手足皮肤反应通常多为NCI CTCAE 1~2级,且多于开始服用索拉非尼后的6周内出现。对皮肤毒性反应的处理包括局部用药以减轻症状,暂停用药或/和对索拉非尼进行剂量调整。对于皮肤毒性严重或反应持久的患者需要永久停用索拉非尼。 2.推荐剂量为400mg/次,每天两次,口服,空腹或伴低脂、中脂饮食服用,必须整片吞服。对疑似不良反应的处理包括暂停或减少用量,如需减少剂量,索拉非尼的剂量减为400mg/次,每天一次,口服。 3.与通过UGT1A1途径代谢/清除的药物(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时需谨慎。与华法林联合使用时应定期检测INR值。 4.育龄妇女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孕。应告知育龄妇女患者,药物对胎儿可能产生的危害,包括严重畸形(致畸性),发育障碍和胎儿死亡(胚胎毒性)。孕期应避免应用索拉非尼。只有治疗收益超过对胎儿产生的可能危害时,才能应用于妊娠妇女。 5.目前缺乏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尚不能明确本品相对介入治疗的优劣,也不能明确对既往接受过介入治疗后患者使用索拉非尼是否有益。 6.TACTICS研究(NCT01217034)首次证实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TACE组获益更佳。 7.尚未确定索拉非尼在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经医师评估使用本品预期获益大于风险,推荐剂量为从80~120mg/次开始,每天两次,口服。   二、瑞戈非尼 Regorafenib   制剂与规格:片剂:40mg   适应证: 1.既往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 2.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治疗的局部晚期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3.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VEGF治疗、抗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1.用药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2.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160mg/次,每天一次,口服,建议在低脂早餐(脂肪含量30%)后随水整片吞服,用药3周停药1周。基于个人的安全及耐受性考虑,可能需要中断或降低剂量,也可以考虑采用80~120mg/次起始剂量逐渐递增,每天一次,连续服药。必须整片吞服,如果漏服或呕吐同一天内不得补服。 3.亚洲人群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肝功能损伤(高胆红素血症、ALT升高、AST升高)和高血压,同时,还要注意疼痛、乏力、腹泻、食欲下降及进食减少等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重度肝功能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染。 4.对瑞戈非尼任一活性物质或辅料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5.避免联合使用CYP3A4强效诱导剂或抑制剂,瑞戈非尼及其活性代谢物为UGT1A1和UGT1A9抑制剂,联合使用伊立替康,可能增加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的全身暴露量。 6.建议在开始瑞戈非尼治疗之前进行肝功能检查(ALT、AST及胆红素),并在治疗开始的2月内严密监测肝功能(至少两周一次)。   三、仑伐替尼 Lenvatinib   制剂与规格:胶囊:4mg、10mg   适应证: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   合理用药要点:   […]

玉米
NCCN食管癌指南2023第一版出炉!喜迎更多靶向治疗选择

NCCN食管癌指南2023第一版出炉!喜迎更多靶向治疗选择

2023开年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陆续更新,为2023年全球临床实践提供基于最新循证证据的指导建议。2月28日,NCCN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指南2023年第一版[1]新鲜出炉,“医学界”特盘点总结其更新内容,供您参考。 ▶ 三大更新要点: 本次更新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晚期食管癌的系统治疗及随访监测。 根据肿瘤病理的差异,新版指南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系统治疗建议。 基于新的循证证据,随访监测建议大幅修改。 更新一:腺癌/鳞癌分列建议,新增BRAF-V600E突变/RET融合靶向治疗方案 2023版指南对晚期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系统治疗建议做了大幅修改,并针对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别列出不同的治疗建议,并新增了针对BRAF-V600E突变/RET融合阳性这两类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 相对上版,晚期食管癌一线系统治疗方案的修订内容包括: ①由于毒性较低,“奥沙利铂通常优于顺铂”,删除“通常”,对奥沙利铂的选择更为明确。 ②对HER2过表达阳性的患者,新版指南中“氟嘧啶类(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顺铂+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方案优先级上调,从“其他推荐方案”改为“优选方案”。 ③移除了“多西他赛+卡铂+氟尿嘧啶”这一方案。 二线及后续治疗方案的修订内容包括: ①针对BRAF V600E突变肿瘤,增加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用于“异病同治”BRAF突变实体瘤的疗效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NCI-MATCH试验的子方案H(EAY131-H)在携带BRAF V600突变的实体瘤、淋巴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研究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疗效,35例患者入组,29例纳入方案预先规定的主要疗效分析。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5.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4个月,中位OS为28.6个月[2]。此外,ROAR研究也证实了该组合在实体瘤中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②针对RET融合阳性肿瘤,增加了“塞普替尼”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该推荐主要基于LIBRETTO-001研究结果[3]。这是一项1/2期、单组、开放标签的篮子试验,旨在评估赛普替尼对RET融合阳性的非肺癌或甲状腺癌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1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43.9%,表明赛普替尼在RET融合阳性的实体肿瘤患者人群中显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有效性,其安全性与其他适应症中的观察结果一致。这表明包括RET融合在内的全面基因组检测对于识别可能受益于赛普替尼的患者至关重要。 修改后,治疗推荐如下: 表1 晚期腺癌系统治疗一线方案 表2 晚期鳞状细胞癌系统治疗一线方案 表3 晚期腺癌系统治疗二线或后续治疗 表4 晚期鳞状细胞癌系统治疗二线或后续治疗 更新二:随访/监测大幅修改,优化分期推荐,流程更为直观 对早期食管癌患者,新版指南指出,经初始治疗后,如无症状,建议在第1-2年每3-6个月做1次体检,第3-5年每6-12个月做1次体检,并删除了前一版指南中的“然后每年1次”。 在“监测原则”中,新版指南根据近期的循证证据对随访/监测流程进行了优化,内容如下: 表5 监测原则 更新三:顺铂方案优先级下调,术后治疗统一表述 新版指南将氟尿嘧啶+顺铂方案从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方案的“优选方案”转移至“其他推荐方案”。“术后化疗”、“术后放化疗”表与“术后治疗”表合并,其内容包括: 表6 术后治疗 参考文献: [1] NCCN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2023年V1. [2] Salama AKS, Li S, Macrae ER, et al. Dabrafenib and Trametinib in Patients With Tumors With BRAF(V600E) […]

玉米
权威大咖解读:10大癌种的2022年度进展!

权威大咖解读:10大癌种的2022年度进展!

菠萝说 新年快乐!在过去的一年,抗癌领域有哪些让人欣喜的好消息?我邀请了10位好朋友,也是国内各癌种领域顶尖的临床专家来分享他们眼中最值得患者关注的抗癌进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一起加油! 专家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儿童肿瘤NTRK靶向药和GD2免疫药 王焕民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儿童肿瘤与成人上皮性癌症不同,多是胚胎性肿瘤和间叶来源肉瘤,基因突变的负荷较低,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扩增、融合或缺失等较多。因此,在成人癌症领域应用广泛的基因药物、靶向药物等很少在儿童肿瘤中显示良好效果。然而,针对NTRK基因融合的靶向药物在儿童肿瘤也显示了良好效果,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拉罗替尼在儿童实体瘤如婴儿型纤维肉瘤等肿瘤的客观缓解率达84%,CR率达25%。拉罗替尼2022年在国内获批上市,给具有NTRK融合的各种儿童肿瘤患儿带来希望。靶向药物的这种突出表现,极大地促进了儿童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   神经母细胞瘤号称“儿童癌王”,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最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肿瘤细胞表面具有特征性的抗原-神经节苷脂GD2。因此,近几十年来GD2抗体的研究开发一直是神经母细胞瘤研究的热点。作为第一款引入国内的GD2抗体,凯泽百在2021年底获批上市,2022年在全国推广应用,给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提供了免疫治疗的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儿科领域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 胰腺癌辅助/新辅助治疗和放疗免疫组合 田艳涛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2年多项在胰腺癌综合治疗方面的最终结果公布,为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做出了巨大贡献。   PRODIGE24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在JAMA Oncology期刊正式发表,该研究将符合条件的胰腺导管癌患者随机分组,术后分别接受mFOLFIRINOX辅助治疗或传统标准的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发现mFOLFIRINOX与吉西他滨治疗相比显著延长了总生存,对胰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项来自荷兰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PREOPANC试验,评价了新辅助治疗与直接手术对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发现新辅助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为20.5%,直接手术组5年总生存率为6.5%,明确了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的价值。   一项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比较了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纳武利尤单抗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两种疗法对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发现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显示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和治疗选择。 食管癌更好的新辅助治疗 李勇 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2022年是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的一年,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方面ASCO-GI公布JCOG1109研究结果,对比新辅助化疗CF组,新辅助化疗DCF组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 vs.4.6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未达到 vs.2.7年)均显著延长,而新辅助化疗CF组和新辅助化疗CF联合放疗组在OS和PFS方面均无明显差别,这对目前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如何选择又给出了新的方案。 Ib期SCALE-1研究,采用PD-1单抗联合短周期新辅助放化疗(紫杉醇+卡铂)在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中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可达80%,完全病理缓解(pCR)率达55%;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报道了新药sotigalimab(CD40激动剂)联合放化疗(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食管癌的II期临床试验,pCR率为36%,其中腺癌pCR率30%,鳞癌pCR率60%,总MPR率64%,数据上不劣于或甚至高于联合PD-1单抗的pCR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新辅助免疫联合研究都为小样本,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还期待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新靶向疗法 朱丽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 甲状腺癌乳腺癌COC主任 王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已上升至所有女性肿瘤第三位。传统观念认为,甲状腺癌治疗疗效好,死亡率低,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2022年的研究显示了随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甲状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升高,并且,中国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84.3%)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98%)。   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占据了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93%)。目前,碘难治性DTC仍然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的难点。2022年甲状腺癌领域的重大进展莫过于COSMIC-311研究结果的公布。该研究纳入了二线及以上使用过包括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的碘难治性DTC患者,结果显示卡博替尼对于二线及以上患者仍然具有显著疗效。卡博替尼成为首个碘难治性DTC的二线治疗药物,对于改善DTC患者的生存将起到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一直致力于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建立甲状腺癌肿瘤综合诊治中心,依托多学科平台,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前列腺癌筛查的未来发展方向 朱耀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22年前列腺癌领域有许多重磅的研究,其中对我来说最具有临床价值的就是在NEJM杂志12月发表的GÖTEBORG-2临床试验。这项研究针对的是前列腺癌的筛查困境:筛查能够通过检出早期前列腺癌而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但是筛查同时发现许多惰性前列腺癌带来了不必要的过度诊断和治疗。如何把前列腺癌筛查这把“双刃剑”变为“利远远大于弊”的治疗利器是困扰前列腺癌邻域的难点问题。   GÖTEBORG-2研究将PSA筛查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序贯联合应用,证实基于血液检查和精准影像的组合能够显著降低惰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与此同时遗漏侵袭性前列腺癌的概率也比较低。在筛查检出前列腺癌后,研究团队又进一步根据穿刺病理将治疗细分为严密随访监测和积极局部治疗两组,进一步降低过度治疗。这项研究是设计严谨的三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男性受试者多达37887人,得出的结论可信。   这项研究结果指明了前列腺癌筛查的未来发展方向:以PSA为代表的血液诊断标志物是初步的筛选标准,随后需要通过精准的影像学手段以最小的代价确诊侵袭性前列腺癌,并根据穿刺结果做梯度化的治疗方案。这样的诊治方案能够提供匹配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最优治疗手段,并且未来的诊断标志物有必要再提升诊断特异性方面进一步优化,比如PSMA影像和磁共振的进一步整合。 卵巢癌的分子检测和靶向药物 […]

玉米
【科普】肺癌、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阳”了,口服化疗药可以吗?

【科普】肺癌、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阳”了,口服化疗药可以吗?

与普通人群相比 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 自身免疫力往往偏低 且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 导致新冠病毒在入侵时更易繁殖和扩散 随之增加重症发生的风险   如果胸部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肿瘤化疗是否需要中断? 何时又能重启化疗?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深入了解一下 胸部肿瘤患者最关心的这些问题 化疗期间如果感染新冠 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 虽然奥密克戎毒株毒力下降,但肿瘤患者还是要尽可能做好防护,避免过早感染和反复多次感染。感染新冠后需暂停放化疗、免疫治疗,待转阴后再重启,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靶向药物可以持续服用,无需停药。 虽然现在奥密克戎变体毒力大幅下降,但肿瘤患者仍有一定风险。肿瘤患者普遍免疫力较低,尤其在接受放化疗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治疗期间。与此同时,肿瘤患者免疫清除能力低,病灶入侵时就更容易繁殖和扩散,导致重症的发生。不管是治疗期还是康复期,肿瘤患者感染新冠后转重症的风险高于普通人。即使是早期肿瘤,接受手术后完全根治,创伤带来的免疫低下也会持续大约半年。 针对癌症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中国范围内监测COIVD-19病例,分析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90例病例。 分析指出,由于恶性肿瘤和化疗、手术等抗癌治疗,使癌症患者全身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癌症患者比未患癌症的个体更容易发生感染,且预后更差。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与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发生严重事件(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有创通气或死亡)的风险高出近五倍,前者为8%,而后者为39%。 化疗期间感染新冠 患者正确做法是什么? 是否可以过一段时间化疗?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国内外指南均建议推迟抗肿瘤治疗。推迟抗肿瘤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临床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即轻度、中度、重度、无症状)、恶性肿瘤的类型和状态、推迟治疗导致癌症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合并症、治疗的类型和强度、以及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但需注意,无论是何种程度感染,如果由于癌症无法控制而迫切需要进行抗癌治疗,则应根据肿瘤内科专家的判断施行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实体肿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推荐:新冠病毒感染的肿瘤患者在相关症状完全缓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连续 2 次,间隔 24h),可考虑重启抗肿瘤治疗。 综上所述,建议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讨论,充分评估抗肿瘤治疗指征、治疗目标以及治疗耐受性等因素,合理选择重启时机。 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新冠感染风险可能高于非癌症患者,且更易发生严重事件,病情恶化更快。此外,癌症患者在感染新冠后预后较差。这些都提示着临床医生,在快速恶化的情况下,更应密切地关注癌症患者的生存状况。 对此,研究者提出三大策略来管理疫情中的肺癌患者: 1、在新冠疫情流行区,应考虑推迟稳定癌症的辅助化疗或择期手术; 2、应对癌症患者或癌症幸存者做出更有力的个人防护规定; 3、当癌症患者感染新冠时,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强化监测或治疗。 新冠感染康复后 多久之后能够继续开展化疗? 相关研究显示,导致肿瘤患者自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治疗终止的最常见原因是体力状态恶化,其次是疾病快速进展和脏器功能异常。 所以,重启抗肿瘤治疗应根据患者状态、疾病分期、治疗目标调整治疗策略,旨在减少抗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降低治疗相关脏器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避免非预期住院。 调整治疗应注意减少免疫抑制、减少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避免静脉给药和避免其他不良反应。 在同等疗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靶向治疗、口服药物和周期较长的方案,并充分利用门诊方式、日间诊疗模式,减少患者在院停留时间及来院次数。接受减量和调整方案治疗的患者其总体预后与维持原治疗方案的患者相当。 因新冠错过了原本的化疗时间 会不会影响肿瘤治疗效果? 由于化疗会产生抑制免疫的效果,因此患者在感染新冠期间应先暂停化疗,同时注意监测血常规,避免白细胞低引起继发感染。免疫治疗涉及复杂的免疫过程,对新冠感染预后的影响暂未明确,加之免疫治疗半衰期长,1-3周的延后对疗效影响不会太大,因此,我们还是建议患者在新冠感染期内暂停化疗。 当然,如果肿瘤病情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话,则应寻求主管医生权衡利弊,必要时可以在严密监控下使用抗肿瘤治疗,或者换用低毒的药物进行过渡。  

玉米
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流行病学—   在整理有关消化系统的资料,想找一张汇总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搜索大半天,发现下图,美的不要不要的,遂增加了自己想为其窜一部幻灯的想法。但聚焦消化系统肿瘤,又因食管癌的免疫进展特别快,但战吗?战啊! 消化系统(维基共享资源) GLOBOCAN 2020 中国癌症数据 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数据 我国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处于高位,在排名前10的高发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了4个,分别为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 我国的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处于高位,在排名前10的死亡肿瘤中,消化道肿瘤占了4个,分别为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胃癌免疫治疗进展— 胃癌,一直都是化疗占据主导的治疗地位。随着ICIs在临床中诸多实体瘤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较于进展迅速的肺癌和食管癌,异质性强的又具有亚洲特色的胃癌,免疫治疗进展缓慢,失败者多,成功者少。但也在艰难摸索中实现了晚期胃癌一线的治疗突破。我们再来回溯下整个免疫推进的历程。 晚期胃癌免疫治疗进展 晚期胃癌三线 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方案,在ATTRACTION-02研究中展示出在不加筛分PD-L1的全人群的OS获益,获得日本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方案,在KEYNOTE-059研究中,能够显著延长DOR,并OS获益,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PD-L1 CPS ≥1的晚期胃癌三线治疗。 晚期胃癌二线 KEYNOTE-061研究,PD-L1阳性人群,胃癌二线,帕博利珠单抗对比紫杉醇,OS不获益,失败。 晚期胃癌一线 纳武利尤单抗 ATTRACTION-04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相比于化疗,PFS获益,而OS不获益,是个失利的试验。 CheckMate-649研究中,晚期胃腺癌(GC)、胃食管交界癌(GEJC)和食管癌(EC),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显著提高PD-L1阳性(PD-L1 CPS> 5人群为主要分析研究人群)患者的OS,并先后获得欧洲、美国的批准上市,也于 2021 年 8 月获得NMPA批准,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 GC/GEJ/EAC(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不限制 PD-L1 表达。 对于ATTRACTION-04和CheckMate-649研究之间的异同,整理如下: CM-649与ATTRACTION-04试验异同 O药算是在ATTRACTION-04失利以后,又通过人群筛分和中心选择,使得入组患者的免疫获益人群比例增加,出组患者后续治疗,特别是后续治疗中采用免疫治疗的患者比例大大降低。通过CheckMate-649研究,奠定了纳武利尤单抗胃免之王的美誉。而帕博利珠单抗的进展则要坎坷的多。 晚期Her2+胃癌一线 帕博利珠单抗 KEYNOTE-062研究,PD-L1阳性人群,胃癌一线线,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化疗,非劣效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OS不获益,整体是失败的结果。 帕博利珠单抗加曲妥珠单抗和化疗在Her2阳性胃癌人群中OS中显示出明显的益处,在美国被批准作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KEYNOTE-811,上述图片未展示)。 综上,纳武利尤单抗在胃癌领域,试验的布局还是稳扎稳打的。帕博利珠单抗,则是延续了大开大合的试验布局风格。基于胃癌三线的KEYNOTE-059的另外两个布局一线的队列试验,前移到胃癌一线,却出现了失败的结果,还是比较尴尬的,单药非劣效于化疗,单药联合化疗,PFS和OS都未显示出优效性的结果。好在在HER2阳性人群中,KEYNOTE-811研究有获益。整体而言,胃癌免疫探索还是非常艰难的,去除化疗,目前看是不可能的。而另辟蹊径的K药,在HER2阳性胃癌领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拭目以待。   —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相较于胃癌治疗的艰难拓展,在既往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时代,药物进展更加缓慢的高度异质性的肝癌,免疫却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T+A(度伐利尤单抗+贝伐珠单抗)依托IMBRAVE150研究的成功,打破了索拉非尼在肝癌领域的垄断统治地位,也改写了O药和K药在肝癌领域的命运。 肝癌领域,CM040、KN224为II期试验,基于当时的单臂研究加速批准,只在美国获批,在随后的 CM459和KN240,虽趋势向好,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的预设值,失败告终。 目前是保留了K药二线适应症,否决了O药的二线适应症。而更为诛心的是,IMBRAVE150的横空出世,也让FDA否决了可乐组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在晚期IL肝癌领域的加速审批通道,可乐组合的LEAP-002 III期研究蒙上阴影。这是对K药的重磅打击。 而O药走的更命运多舛,基于II期研究的漂亮数据(CheckMate 040中,在未经sorafenib治疗的患者,nivo组OS达到20个月以上),直接上III期试验硬刚索拉非尼,而且是优效性设计,虽然整体OS获益是向好的,但最终没达到预设结果。如果当初步子走的稳一些,按照先设计为非劣效试验,取得阳性结果后再循序渐进,看能否转换为有效检验?会否也早已批准了适应症?毕竟在CM459研究中,ORR和毒副反应等数据还是很棒的。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2021版的NCCN指南中已经完成新旧之王的交班,A+T成为唯一的肝癌一线治疗的优选方案,索拉非尼和仑伐替尼地位进一步下降,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成为新的霸主,那目前,中国真实的临床实践中,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因为起效快,也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案。但LEAP-002中LENVIMA单药治疗组的中位OS比先前报道的uHCC中评估LENVIMA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更长。KEYTRUDA plus LENVIMA的安全性曲线与之前报告的组合数据一致。 无疑对于目前上的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是鉴于此,后续开展的晚期HCC一线的研究,众多企业都是非常谨慎的状态。 […]

半夏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今天曾医生来讲一讲女性防癌体检应该做哪些项目、怎样做,让你少走弯路,少花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第一,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所患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应该怎么筛查呢?对一般人来说,应该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推荐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射线摄影(俗称钼靶摄影),每年做一次彩超,一直筛查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你估计自己还能活10年以上,那么你还可以每年接着做筛查。如果你具有乳腺癌的相关高危因素,比如乳腺癌家族史(家族里有多人患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之类的癌症),那么你要听医生的话,可能要将筛查的年龄提前。 第二,肺癌。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患的癌症里排在第二位。对于肺癌的筛查,《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建议,筛查的年龄是50~74岁。 先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定要记住是低剂量螺旋CT,因为这个CT比普通CT的辐射剂量更低,更安全一些。实际上,因为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胸外科医生建议从40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考虑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再决定之后复查的频率。 第三,结直肠癌。对普通人来说,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也是从40岁左右开始做,一直做到74岁。筛查的方式首选做肠镜。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显示没有问题,那么以后可以每5~10年再做一次肠镜,因为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非常漫长。如果觉得做肠镜很不舒服,不想做肠镜,那么你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或者粪便DNA检测。这两种筛查方法也是《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推荐的,非常简单,只要留取一点大便即可。 如果这两个检查发现了问题,你就需要做肠镜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第四,甲状腺癌。虽然甲状腺癌高发,但是很可惜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筛查甲状腺癌的指南。在美国,医生也不建议对甲状腺癌进行筛查,他们发现虽然筛查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甲状腺癌,但这么多年来,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虽然你把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筛查出来了,但甲状腺癌可能发展得非常缓慢,可能几年、几十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使你做手术把早期甲状腺癌组织切掉,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没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早期切除甲状腺癌组织并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发现的意义不大。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非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美国医学界不建议做甲状腺癌的筛查。如果你想检查,每年做一次甲状腺彩超就可以了。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比如脖子肿大,脖子上出现会随着吞咽而活动的肿物,以及声音嘶哑、喉咙不舒服、颈前区不适、两侧颈部不对称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主要的检查就是做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彩超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准确率很高。 第五,胃癌。我们国家是胃癌高发国家,所以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胃镜检查。如果做胃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你下一次做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地拉长,比如每2~3年做一次;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有问题,那么短时间内你可能就要复查了。 第六,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它的筛查方法在《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建议做筛查的; 25~65岁的女性建议每5年做一次HPV病毒筛查(首选), 或者每5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的检测。如果不想做HPV病毒的检测,那么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的检查也可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前面的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且没有高危因素,那么可以不做筛查了。   第七,肝癌。我们国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比较多。对于肝癌,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主要看这两项筛查手段:一个是抽血查甲胎蛋白;另外一个是做肝脏彩超,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这两个检查都要做。如果你有慢性乙肝、丙肝,或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就要定期监测你的肝功能、乙肝DNA定量,这两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食管癌。食管癌也是我们国家高发的癌症,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筛查,筛查到75岁。食管癌的筛查方法和胃癌的筛查方法是一样的,首选也是做胃镜,因为做胃镜不仅可以看到胃,还可以看到食管,这个筛查方法是非常好的。同样,可以根据第一次筛查的结果来决定以后复查的频率。 第九,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也是女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同样很可惜的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非常明确的筛查指南,但是我看到一个草稿。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及以上,同时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等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或者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议这些人做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每年做一次。最推荐的方法是刮宫和细胞学检查,即从子宫内膜上取一些细胞,拿去化验,看看有没有问题。同时,女性还可以每年做一次阴式彩超,阴式彩超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以上就是女性中常见的9种恶性肿瘤及相关筛查方法,希望我讲明白了,大家也听清楚了,可以按照以上的说明做筛查,在体检时少走弯路,少花钱。

半夏
食管癌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食管癌的生存数据和一些简单知识

食管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往上连于咽,往下和胃相连,全长约25厘米,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使食物进入胃中。(这就是为什么人倒立的时候也可以进食) 食管癌又叫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整体预后差,死亡率高。 以下数据资料来自美国的SEER数据库,2011年至2017年的纳入的食管癌患者(不区分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计算5年生存率。 注意,SEER数据库采用的肿瘤分类不是依据TNM分期,而是SEER分期,分为了Localized,Regional和Distant,基本等同于民众讲的癌症早期、中期和晚期。分期越晚,通常活过5年的机会就会进行性下降。 数据图形如下: 结果显示: 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46%。 中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26%。 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5%。 在美国,所有食管癌整体的5年生存率为20%,预后相当差,远远差于结直肠癌。 一些小知识和建议: 1. 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如下:年老、男性多见,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Barrett食管、肥胖、经常进食热饮或热的食物(65度以上)、缺乏运动锻炼、家族肿瘤史、HPV感染等。 2. 食管癌最主要的症状: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体重减轻、胸骨后疼痛、声音嘶哑和咳嗽、消化不良和烧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 3. 食管癌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近年来,免疫治疗也展示出不错的疗效。

半夏
两年前是炎症,两年后变癌症!医生提醒:从炎症到癌症,只有两三步!

两年前是炎症,两年后变癌症!医生提醒:从炎症到癌症,只有两三步!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微信公号公布了一个病例:2年时间,把炎症拖成“癌症”,后悔不已!   60多岁的方先生(化名)在2年多前总感觉恶心,于是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医生考虑到方先生已经60余岁,以前从未做过全面体检,建议他做了胃镜检查。   方先生的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中段充血灶,性质待病理。   资料图 金鹏摄 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部分解释了方先生为什么总是恶心。接诊的医生告诉方先生食管有糜烂和炎症,且伴“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其中有部分是早期食管肿瘤,有部分可能只是炎症,但无论哪一种都和他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是分不开的。然而对自己身体情况十分自信的方先生并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2022年的3月份,方先生因为日渐显著的吞咽不适症状才终于下定决心再次就诊打算复查。而这次方先生自己也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倔强”了。但令人惋惜的是,方先生的胃镜和病理结果提示病变已经进展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黏膜下层,已经错过了内镜下治疗的最佳时机。①   资料图 金鹏摄 从炎症到癌症,可能只有两三步!   2015年刊发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的一项刊文“饮食营养与炎症-癌症危险性的关系”研究中谈到,体内炎症环境是导致各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很多癌症是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比如:   吸烟→气管炎→矽肺与肺癌   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癌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   慢性肝炎-肝癌   除此之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细胞坏死、增生,给癌症可乘之机。日常中的一些饮食种类,或可诱发机体持续性的炎症,甚至加速癌症的发展。②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炎症,有时候是癌症的帮凶。研究显示,其实很多比较重大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形成往往都伴随有炎症的改变。”   刘彬医生解释,“当我们人体的局部器官和组织受到了某些损伤的时候,身体本身的免疫细胞可能会被激活释放,从而让炎症因子也得到了释放,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这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升高,也能够让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得到提升。但如果炎症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控制,反反复复发作,让局部组织反复受到损伤,那么损伤的这些细胞就有可能发生癌变,形成癌症。”③   浙江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伯军2021年7月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刊文指出,慢性炎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可以在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渐发展。一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体内反复或持续的低水平炎症,而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如结肠癌、肺癌、胃癌、食道癌等。④   医生提醒:这几种炎症需要特别警惕! 1. 乙型肝炎——肝癌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昕权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流行病学专家早已发现,凡是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大多数肝癌也高发。虽然并非所有的乙肝都必然演变成肝癌,但是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成为肝癌的。⑤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对于乙肝,一旦发现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急性期的乙肝患者,一定要积极抗病毒治疗,避免其进展成为慢性乙肝,因为慢性乙肝会反复损伤肝细胞,造成肝细胞纤维化,进而转化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又会继续进展,发展成为肝癌。在我国肝癌患者中,80%左右的人都有乙肝的病史,也就是说绝大部分肝癌都是由肝炎进展而形成的。所以对于肝炎,大家一定不要拖,否则很可能进展成为肝癌。③   2. 萎缩性胃炎——胃癌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李昕权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经过口到达胃黏膜后定居感染,数周或数月后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⑤   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引起萎缩性胃炎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胃癌的一个高危因素。所以虽然不能说患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进展成为胃癌,但是有萎缩性胃炎的人确实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一旦查出是萎缩性胃炎,大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本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防止萎缩性胃炎继续进展,发展成为胃癌。③   3. 慢性宫颈炎——宫颈癌   宫颈炎一般有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之分,与宫颈癌有一定关系的是慢性宫颈炎。   清华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于卓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慢性宫颈炎,大多是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子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的感染,它有多种表现方式,比如说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和宫颈外翻等。并不是说患有宫颈炎的患者一定会导致宫颈癌,如果慢性宫颈炎患者被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则是容易发生宫颈癌病变的,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是指HPV16和HPV18。⑤   4. 溃疡性结肠炎——肠癌   肠炎的分类也很多。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刘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首先要给大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肠炎都会发展成为癌症,但是如果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他们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是明显升高的。 […]

半夏
食管癌 TNM 分期,你真的掌握了吗?

食管癌 TNM 分期,你真的掌握了吗?

一 食管癌的分段 01 颈段食管:上自下咽,下达胸廓入口即胸骨上切迹水平。周围毗邻气管、颈血管鞘和脊椎。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15~20cm。 02 胸上段食管:上起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即肺门水平之上)。其前面被气管、主动脉弓的3个分支及头臂静脉包围,后面毗邻脊椎。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20~25cm。 03 胸中段食管:上起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下缘(即肺门水平之间)。其前方夹在两肺门之间,左侧与胸降主动脉为邻,后方毗邻脊椎,右侧游离直接与胸膜相贴。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25~30cm。 04 胸下段食管:上起自下肺静脉下缘,下至食管胃结合部(即肺门水平之下)。内镜下测量距上切牙30~40cm。 二 食管周围淋巴结分组 国际普遍采用的有AJCC(图A)和日本食管学会(图B)两种淋巴结分组系统: 三 食管癌的分期 食管癌的病理分期(pTNM 分期),临床分期(cTNM 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ypTNM 分期)。 食管腺癌 pTNM 分期 食管鳞状细胞癌 pTNM 分期 食管癌 ypTNM 分期 食管腺癌 cTNM 分期 食管鳞状细胞癌 cTNM 分期  

半夏
特瑞普利单抗第五项适应症获批 浅析国内PD1/L1适应症格局

特瑞普利单抗第五项适应症获批 浅析国内PD1/L1适应症格局

5月13日,药监局官网显示,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获批上市,联合含铂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这是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在国内获批的第5项适应症。同时,它也向FDA提交BLA。 1.     什么是PD1抑制剂? 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PD-L1抗体,是一类免疫治疗的新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会帮助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典型的“助纣为虐”。PD-1/PD-L1抗体,通过阻断这种“罪恶的连接”,促进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 2、目前国内上市的PD1抑制剂有哪些? 一路走来,目前国内已经上市了2款进口PD1、7款国产PD1,并且也斩获了多种的适应症: 1. O药一马先行,开疆扩土 (1)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O药)2018年在我国首上市,作为二线用药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是我国第一个免疫治疗药物; (2)2019年10月被批准用含铂类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肿瘤PD-L1阳性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鳞癌(SCCHN); (3)2020年3月,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 (4)2021年6月份,O药(纳武利尤单抗 )和Y 药(伊匹木单抗 )联合,用于一线不可手术切除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治疗; (5)2021年8月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 2. K药,七大适应症横扫六大癌种 提起免疫治疗,就不得不提起与O药并肩的元老级别人物-——K药。 (1)2018年7月,就被批准用于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2)2019年,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K药)联合培美曲塞、顺铂一线治疗EGFR和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NSCLC; (3)联合卡铂、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鳞状NSCLC; 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1%)的EGFR-、ALK-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4)2020年6月,被批准用于治疗PD-L1阳性(CPS≥10)、既往一线全身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 (5)2020年12月,PD-L1(CPS≥20)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复发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的一线单药治疗; (6)2021年6月,获批用于KRAS、NRAS和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MSI-H/dMMR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7)2021年9月,获批联合铂类和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3.医保内一线适应症最多的信迪利单抗 信迪利单抗(达伯舒)早在2019年11月,信迪利单抗就成功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抑制剂!截至目前,信迪利单抗现已在中国获批三大癌种一线以及霍奇金淋巴瘤二线适应症,包括: (1)2018年12月,信迪利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单药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2)2021年2月3日,信迪利单抗获NMPA批准,联合化疗用于EGFR/ALK阴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3)2021年6月3日,正式获NMPA的批准,联合化疗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的一线治疗; (4)2021年6月25日,NMPA正式批准创新PD-1信迪利单抗联合用药,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是全球目前唯一获批肝癌一线适应症的PD-1抑制剂。 另外,信迪利单抗用于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和用于胃癌一线治疗的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审评。 4.替雷利珠单抗五大适应症 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是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唯一对Fc段成功改造的创新型PD-1,于2019年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至今,已获批五大适应证: (1)2019年12月,被批准用于至少经二线系统化疗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2)2020年4月,用于治疗PD-L1 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 12 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 (3)2021年1月份,联合化疗用于治疗一线晚期鳞状NSCLC,填补了国内治疗此癌症的空白; (4)而后联合化疗一线晚期非鳞状NSCLC适应症获批; (5)2021年6月份,联合化疗治疗一线晚期非鳞状NSCLC,以及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 (6)2022年1月,获批用于接受铂类化疗后出现进展的二或三线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7)2022年3月11日,替雷利珠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经治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实体瘤成人患者! (8)2022年4月13日,获批用于二线食管鳞癌(ESCC). 5.卡瑞利珠单抗——国内疯狂获批8项适应症 6.特瑞普利单抗四大适应症 (1)2018年12月就被批准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2)2021年2月,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 (3)2021年4月,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 (4)被批准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用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7.派安普利单抗 2021年8月5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批准了由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共同申报的抗PD-1抗体药物派安普利单抗(AK105,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成为国内批准的第7款PD-1单抗,同时也成为国内批准的第五款国产PD-1单抗。 […]

半夏
食管癌不同阶段(治疗前、种、后)的营养支持

食管癌不同阶段(治疗前、种、后)的营养支持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和第四位。因此,食管癌一直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如出现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 一旦上述症状持续出现或吞咽食物有明显的吞咽哽咽感或困难时提示食管癌已为中晚期。 当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当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梗阻、明显消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呼吸困难时常提示为食管癌晚期。  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内镜治疗。 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食管癌的治疗应在分期后由外科、放射治疗科、化疗科和内镜科等多学科联合讨论会诊后提出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根据UICC/AJCC 分期(第8版),食管癌治疗的策略是: Ⅰ期(T1N0M0):Ⅰa 期病变如果病变适合内镜治疗,首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剥离术。 ⅠB 期、Ⅱ期和部分ⅢA 期(T1b~3N0M0、T1~2N1M0):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如心肺功能差或不愿手术者,可行根治性放化疗。 Ⅲ期(T3N1M0、T4N0~1M0):对于 T1~3N1~2M0 和部分 T4aN0- 1M0(侵及心包、膈肌和胸膜)可手术切除患者,推荐术前辅助放化疗或辅助放疗或辅助化疗后评估是否可手术治疗。 Ⅳ期(任何 T,任何 N,M1,N3 或 T4b):主要以化疗/放化疗/放疗为主。   食管癌患者养不良广泛存在,其发生率可达 60%-85%。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不仅损伤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且可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以及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限制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抗肿瘤治疗措施的有效应用,直接对患者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食管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 治疗前: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营养、改善机体状态,纠正治疗前营养不良,保证各项生命指征稳定,使患者机体有可能接受治疗。 如患者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无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不严重,经口能进普通饮食,应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给予细嫩的普通饮食或半流饮食,一般无需提供额外的营养治疗。  如患者无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有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严重,经口能进半流质,应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给予细嫩的半流饮食,一般无需提供额外的营养治疗。  如患者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无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不严重,经口能进普通饮食,应维持患者基本正常的饮食摄入,给予细嫩的普通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经口进食饮食依然不能满足患者营养需要,可予口服营养补充(ONS)。  如患者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有吞咽困难或吞咽梗咽感严重,经口仅能进流质,应给予高能量密度流质饮食和口服营养补充(ONS),如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患者营养需要,可予建立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经管予肠内营养。  不管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如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并存在进食后呕吐;经口进食量极少;或进食时存在呛咳和/或误吞;或患者有食管穿孔或瘘,应尽早积极建立营养支持途径,经管予肠内营养。 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若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6个月内体重丢失 10%~15% 或体质指数(BMI)<18.5kg/m2 或主观全面评定(SGA)达到 C 级 或无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白蛋白<30g/L   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这些患者应在术前给予肠内营养治疗 10~14 天,即使手术因此而推迟也是值得的。     2. 治疗中: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因经口摄入减少而导致的饥饿,使病人如期、按计划、最少的并发症地完成治疗,或在治疗期间尽管有某些严重并发症时仍能按计划完成治疗。    内镜治疗:一般按治疗后的医嘱执行,尽快恢复至治疗前的饮食。 外科手术:食管癌病人由于大多数在手术前已存有营养不良,而且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的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突出,外科术后的营养支持对于机体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半夏
证据确凿!《柳叶刀》: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证据确凿!《柳叶刀》: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享誉全球的学术期刊《柳叶刀》曾发表一篇文章,估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741300例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达到76.7%。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 研究发现,在74万癌症病例中: 适度饮酒(每天<20克)导致了13.9%的癌症病例; 高风险饮酒(每天20-60克)导致了39.4%的癌症病例; 酗酒(每天>60克)导致了46.7%的癌症病例。 也就是说,只要喝酒,就会到底患癌风险明显增加。 口腔、咽、喉、食道鳞状细胞癌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大量饮酒与口腔、咽、喉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对这些肿瘤会产生肿瘤效应,并且与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呈线性相关。 1961年首次报道了酒精独立于吸烟的致癌作用(即不吸烟者的致癌风险也会增加),并存在相当一致的剂量-反应关系。有证据表明,与酒精摄入最密切接触的解剖部位(如舌头的活动部分和下咽)尤其存在高风险。 食管腺癌 关于酒精与食道腺癌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确定。一些研究报道饮酒会使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增加1.5-4.0倍,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报告则显示饮酒与否与食管腺癌没有关联,也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总的来讲目前没有一致证据支持食管腺癌风险和饮酒之间的关系。 胃癌 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饮酒会影响胃癌的风险。一些研究认为饮酒与胃癌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一些研究报告了特定酒精饮料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包括俄罗斯的伏特加,意大利的葡萄酒,乌拉圭的烈性酒和啤酒。然而,胃癌与饮酒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结直肠癌 研究支持增加饮酒与大肠腺瘤和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的风险略有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饮食因素如低叶酸摄入被认为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2-5倍,酒精会对叶酸代谢产生不利影响,饮酒和低叶酸摄入可能会协同作用,或者酒精可以通过叶酸代谢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肝癌 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肝细胞癌的风险。荟萃分析显示饮酒量与肝细胞癌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据报道,饮酒量最大者(即每天100克)的肝癌风险增加1.8倍。 研究还表明,饮酒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每天喝100克酒肝硬化风险增加了27倍。酒精相关的肝致癌性最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肝硬化的发展,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胰腺癌 大多数评估酒精与胰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阴性的,也有一些研究记录了酒精与胰腺癌风险的增加。荟萃分析发现,虽然饮酒与胰腺癌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酗酒者的风险增加(每天喝四杯或更多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了3倍)。 由于吸烟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这些研究中不能排除残余的混杂因素。饮酒和胰腺癌之间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发展慢性胰腺炎作为饮酒的结果。 乳腺癌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一杯含酒精饮料乳腺癌的风险估计值为1.1,每天两杯含酒精饮料的风险估计值为1.2,每天三杯或更多含酒精饮料的风险估计值为1.4。每天额外增加10克酒精摄入,风险增加7.1%。 肺癌 饮酒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假定,但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一项关于饮酒与肺癌风险的荟萃分析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但不能排除大量饮酒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其他癌症 酒精似乎不会增加子宫内膜,膀胱,或前列腺癌。酒精对卵巢癌和肾癌风险的可能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饮酒者的风险降低。 饮酒是继吸烟、慢性感染和肥胖之后人类癌症最重要的已知病因之一。除了黄曲霉毒素,没有任何饮食因素是如此有力证据表明其致癌性。 有证据表明,酒精的影响是由编码乙醇代谢酶(如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细胞色素酶P450、叶酸代谢和DNA修复的基因多态性调节的。可能的事件包括:乙醇的主要代谢物乙醛的遗传毒性作用;雌激素浓度升高,这对乳腺癌的发生很重要;作为烟草致癌物溶剂的作用;活性氧和氮的产生;叶酸代谢的变化。 研究表明,人类在大量饮酒后会发生DNA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乙醛引起的。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减少摄入富含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损害肠道吸收,并改变代谢途径。 最相关的影响似乎是叶酸代谢,它改变DNA甲基化,从而控制基因与致癌的潜在作用。酒精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摄入、吸收和代谢,导致DNA甲基化途径的进一步变化。维生素A缺乏也被认为是酒精介导的致癌机制。大量饮酒的人血清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浓度较低,长期饮酒会改变维生素A的代谢。饮酒会减少免疫监视,从而有利于癌症的发展和转移潜能。 酒精饮料产生致癌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可能因靶器官不同而不同,其他致癌物质在许多部位也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纯乙醇不是致癌物,因此酒精饮料可能是致癌物通过上部空气消化器官粘膜渗透的溶剂。尽管这一机制可以解释吸烟和饮酒的协同效应,它不能解释从不吸烟者的风险增加。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279-5/fulltext    

半夏
证据确凿!《柳叶刀》: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证据确凿!《柳叶刀》:酒精与癌症的关系

享誉全球的学术期刊《柳叶刀》曾发表一篇文章,估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有741300例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达到76.7%。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的病例最多。 研究发现,在74万癌症病例中: 适度饮酒(每天<20克)导致了13.9%的癌症病例; 高风险饮酒(每天20-60克)导致了39.4%的癌症病例; 酗酒(每天>60克)导致了46.7%的癌症病例。 也就是说,只要喝酒,就会到底患癌风险明显增加。 口腔、咽、喉、食道鳞状细胞癌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大量饮酒与口腔、咽、喉和食道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对这些肿瘤会产生肿瘤效应,并且与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呈线性相关。 1961年首次报道了酒精独立于吸烟的致癌作用(即不吸烟者的致癌风险也会增加),并存在相当一致的剂量-反应关系。有证据表明,与酒精摄入最密切接触的解剖部位(如舌头的活动部分和下咽)尤其存在高风险。 食管腺癌 关于酒精与食道腺癌关系的研究一直没有确定。一些研究报道饮酒会使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风险增加1.5-4.0倍,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报告则显示饮酒与否与食管腺癌没有关联,也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总的来讲目前没有一致证据支持食管腺癌风险和饮酒之间的关系。 胃癌 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饮酒会影响胃癌的风险。一些研究认为饮酒与胃癌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一些研究报告了特定酒精饮料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包括俄罗斯的伏特加,意大利的葡萄酒,乌拉圭的烈性酒和啤酒。然而,胃癌与饮酒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结直肠癌 研究支持增加饮酒与大肠腺瘤和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的风险略有增加,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饮食因素如低叶酸摄入被认为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2-5倍,酒精会对叶酸代谢产生不利影响,饮酒和低叶酸摄入可能会协同作用,或者酒精可以通过叶酸代谢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肝癌 大量饮酒会增加患肝细胞癌的风险。荟萃分析显示饮酒量与肝细胞癌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据报道,饮酒量最大者(即每天100克)的肝癌风险增加1.8倍。 研究还表明,饮酒是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每天喝100克酒肝硬化风险增加了27倍。酒精相关的肝致癌性最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肝硬化的发展,酒精相关性肝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胰腺癌 大多数评估酒精与胰腺癌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阴性的,也有一些研究记录了酒精与胰腺癌风险的增加。荟萃分析发现,虽然饮酒与胰腺癌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酗酒者的风险增加(每天喝四杯或更多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了3倍)。 由于吸烟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这些研究中不能排除残余的混杂因素。饮酒和胰腺癌之间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发展慢性胰腺炎作为饮酒的结果。 乳腺癌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一杯含酒精饮料乳腺癌的风险估计值为1.1,每天两杯含酒精饮料的风险估计值为1.2,每天三杯或更多含酒精饮料的风险估计值为1.4。每天额外增加10克酒精摄入,风险增加7.1%。 肺癌 饮酒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假定,但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一项关于饮酒与肺癌风险的荟萃分析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但不能排除大量饮酒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其他癌症 酒精似乎不会增加子宫内膜,膀胱,或前列腺癌。酒精对卵巢癌和肾癌风险的可能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表明,饮酒者的风险降低。 饮酒是继吸烟、慢性感染和肥胖之后人类癌症最重要的已知病因之一。除了黄曲霉毒素,没有任何饮食因素是如此有力证据表明其致癌性。 有证据表明,酒精的影响是由编码乙醇代谢酶(如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和细胞色素酶P450、叶酸代谢和DNA修复的基因多态性调节的。可能的事件包括:乙醇的主要代谢物乙醛的遗传毒性作用;雌激素浓度升高,这对乳腺癌的发生很重要;作为烟草致癌物溶剂的作用;活性氧和氮的产生;叶酸代谢的变化。 研究表明,人类在大量饮酒后会发生DNA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乙醛引起的。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营养缺乏,减少摄入富含微量营养素的食物,损害肠道吸收,并改变代谢途径。 最相关的影响似乎是叶酸代谢,它改变DNA甲基化,从而控制基因与致癌的潜在作用。酒精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摄入、吸收和代谢,导致DNA甲基化途径的进一步变化。维生素A缺乏也被认为是酒精介导的致癌机制。大量饮酒的人血清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浓度较低,长期饮酒会改变维生素A的代谢。饮酒会减少免疫监视,从而有利于癌症的发展和转移潜能。 酒精饮料产生致癌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可能因靶器官不同而不同,其他致癌物质在许多部位也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纯乙醇不是致癌物,因此酒精饮料可能是致癌物通过上部空气消化器官粘膜渗透的溶剂。尽管这一机制可以解释吸烟和饮酒的协同效应,它不能解释从不吸烟者的风险增加。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279-5/fulltext    

半夏
全世界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国,规范诊疗要点来了!

全世界一半的食管癌在中国,规范诊疗要点来了!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癌症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全球的食管癌发病率位列前十,其中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在中国。 2022年4月23-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在食管癌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带来“2022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更新内科篇”的精彩报告,医学界肿瘤频道现将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 更新要点1:   在“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中“cT1b- cT2N+或cT3-cT4a any N(胸段食管癌)”的Ⅰ级推荐增加新辅助化疗(1A类)。 更新基于的研究: JCOG 1109NExT研究是一项探索两药化疗、三药化疗和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分为三个臂,以证实多西他赛+氟尿嘧啶+顺铂(DCF)方案及氟尿嘧啶+顺铂(CF)同步放疗方案(CF-RT)对比CF方案在总生存期(OS)方面具有优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OS方面,DCF组中位OS尚未达到,CF组中位OS达5.6年,CF-RT组中位OS达7年。CF组、DCF组和CF-RT组3年OS率分别为62.6%、72.1%和68.3%。 左:CF组 vs DCF组3年OS率 右:CF组 vs CF-RT组3年OS率 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DCF组中位PFS尚未达到,CF组中位PFS达2.7年,CF-RT组中位PFS达5.3年。CF组、DCF组和CF-RT组3年PFS率分别为47.7%、61.8%和58.5%。 左:CF组 vs DCF组中位PFS 右:CF组 vs CF-RT组中位PFS 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方面,CF组、DCF组和CF-RT组R0切除率分别为168例(90.3%)、173例(94.5%)和175例(98.9%)。三组pCR缓解率分别为4例(2.2%)、34例(18.6%)和65例(36.7%)。 这项研究表明,DCF三药三周期新辅助治疗方案,相比两周期CF方案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OS,安全性可控。CF-RT组相比CF组,OS无显著差异。DCF三药三周期方案可能成为ESCC患者新辅助治疗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更新要点2: 在“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中“cT1b- cT2N+或cT3-cT4a any N(胸段食管癌)”的Ⅲ级推荐增加“优先推荐参加临床研究”及“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食管癌切除术(3类)”。 转移性/复发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一线治疗 更新要点1: 在标题中增加“食管胃交界部癌”,已更准确地反映本指南所包含的肿瘤部位。 增加注释,阐释指南更新原则:多项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用于晚期食管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一线治疗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对于已报告阳性的结果,且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晚期食管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一线治疗的方案,列为Ⅰ级推荐;对于已在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报告了阳性结果,但未获NMPA批准的治疗方案,列为Ⅱ级推荐。 更新要点2: 在“HER2阳性腺癌”的Ⅱ级推荐中,增加“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1A类)”。 更新基于的研究: KEYNOTE-811研究是一项双盲Ⅲ期研究,旨在比较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案设定的首次中期分析在最初纳入的260例患者随访>8.5个月时进行,探索将帕博利珠单抗加入曲妥珠单抗+化疗中是否能显著改善客观缓解率(ORR)。分析结果显示,安慰剂+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ORR达51.9%,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ORR达74.4%. 两组患者自基线变化情况 该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是既往未经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一种潜在的新的治疗选择。 更新要点3: 在“HER2阴性腺癌”和“鳞癌”分层中: 将“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氟尿嘧啶类(5-FU或卡培他滨)(1A类)”由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并根据NMPA批准的适应证,删除了关于PD-L1表达的限制条件。 将“卡瑞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1A类)”由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 在Ⅱ级推荐中,增加了“纳武利尤单抗+顺铂+氟尿嘧啶(鳞癌)(1A类)”、“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适用于存在化疗禁忌或拒绝化疗,且PD-L1 CPS≥1的患者)(1A类)”、“特瑞普利单抗+顺铂+紫杉醇(鳞癌)(1A类)”和“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或5-FU(1A类)”。 更新基于的研究: 免疫联合化疗成为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KEYNOTE-590研究是一项对比顺铂和5-FU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意向治疗分析(ITT)人群、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人群、PD-L1 CPS≥10人群,还是CPS≥10的晚期ESCC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在OS、PFS、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数据上显示了相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显著的优越性,安全性数据则与标准化疗相当。 […]

半夏
肺癌、胃癌、肝癌……8大癌种免疫治疗崭新格局来了!| 2022 CSCO 指南会

肺癌、胃癌、肝癌……8大癌种免疫治疗崭新格局来了!| 2022 CSCO 指南会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使用率和有效率不断提高,ICIs在临床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多种癌症的临床预后。 2018年USA的数据表明,近50%的患者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应症,且ICIs对近15%的患者有效[1]。 4月24日,2022 CSCO指南会上,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王俊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更新要点: 新增“卡瑞利珠单抗或特瑞普利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列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替雷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列为Ⅲ级推荐。 将“卡瑞利珠单抗”升级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Ⅱ级推荐。 新增“派安普利单抗”列为二线或挽救治疗Ⅲ级推荐。 食管癌 更新要点: 新增“特瑞普利单抗+顺铂+紫杉醇、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5-FU、纳武利尤单抗+顺铂+5-FU、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卡瑞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 二线治疗新增“替雷利珠单抗”I级推荐。 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 03-1: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更新要点: 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类)、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升级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 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1A类)、舒格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升级为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I级推荐。 将“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使用舒格利单抗(1A类)”列为局部晚期非鳞NSCLC巩固治疗Ⅲ级推荐。 将“ⅡA-ⅢA期术后辅助化疗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PD-L1 TC≥1%)”列为非鳞NSCLC辅助治疗Ⅱ级推荐。 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1A类)”列为非鳞NSCLC新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03-2: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鳞状NSCLC 更新要点: 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类)、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1A类)、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升级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 将“舒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派安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升级为晚期鳞状NSCLC二线治疗I级推荐。 将“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使用舒格利单抗(1A类)”列为局部晚期鳞状NSCLC巩固治疗Ⅲ级推荐。 将“IA-IIA期术后辅助化疗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PD-L1 TC≥1%)”列为鳞状NSCLC辅助治疗Ⅱ级推荐。 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1A类)”列为鳞状NSCLC新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更新要点: 将“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调整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胸膜间皮瘤 更新要点: 一线治疗中,I级推荐不再区分非上皮型和上皮型MPM;Ⅱ级推荐增加“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Ⅲ级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 二线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由Ⅲ级推荐改为I级推荐;Ⅲ级推荐增加“帕博利珠单抗”;增加“三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Ⅲ级推荐增加“帕博利珠单抗”。 乳腺癌 更新要点: 仅更新/新增注释。 晚期胃癌 更新要点: 一线治疗中,新增“PD-L1 CPS≥5,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IA类证据)”为I级推荐;新增“PD-L1 CPS<5或检测不可及,FOLFOX/XELOX联合纳武利尤单抗(IB类)”、“PD-L1 CPS<5或检测不可及,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IB类)”Ⅱ级推荐。 一线治疗中,新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2B类,dMMR/MSI-H)、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联合顺铂/氟尿嘧啶(2B类,dMMR/MSI-H)、纳武利尤单抗联合FOLFOX/XELOX(2B类,dMMR/MSI-H)”为Ⅲ级推荐;新增“一线治疗(HER2阳性)”内容。 二线治疗,新增恩沃利单抗(2A类证据,dMMR/MSI-H)为I级推荐。 三线或后线治疗,删除“帕博利珠单抗”Ⅱ级推荐。 中晚期肝细胞癌 更新要点: […]

半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根据今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总死亡人数241.4万。   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位居癌症发病人数前5位,如下图: 癌症死亡人数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如下图:   4月15日,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江苏省癌症流行情况; 据江苏省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江苏省每年约有27.0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16.86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   平均每天约有740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460人因癌症死亡。   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占发病总数的59.32%。 死亡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死亡总数的70.80%。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占首位。 从性别角度看, 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23.56%,其次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男性癌症的70.16%。 女性也是肺癌最常见,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5.92%,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甲状腺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女性癌症的55.25%。 从年龄角度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白血病、脑瘤、淋巴瘤、骨癌以及肝癌是江苏省0-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5种致命癌症。   我国十大高发癌症筛查攻略   组图来源于央视新闻   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半夏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2016年)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相较于上一年的癌症数据,本次癌症数据覆盖面更广,累积覆盖人群达到3.8亿人(2015年覆盖人群为3亿人),更为详细地汇总了中国2016年的癌症发病及死亡数据。 图源:JNCC官网   接下来,我们邀请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李力人教授跟我们详细解读中国最新的癌情。     李力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 从事腹部肿瘤诊治22年,尤其擅长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 根据中国最新癌症数据,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和2015年相比,中国癌症发病率进一步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计算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通过2016年登记处观察到的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除以登记处覆盖的人群计算得出,这也是目前报道中比较常用的计算癌症发病率的方式。   采用这一公式计算,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的癌症总体发病率从186.39/10万人上升到186.46/10万人。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赫捷院士团队首次发现中国癌症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中国的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105.84/10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05.19/10万人。 图表数据源:《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   其中,对于总体死亡率下降贡献比较大的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   然而,有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的癌症值得警惕,那就是结直肠癌。和2015年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进一步上升,癌症新发病例数已经攀升至第二位,同时癌症死亡病例数攀升至第四位。   结直肠癌发病率自21世纪开始便不断上升 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人数达到40.8万,死亡病例人数达到19.4万。与其他癌症相比,自2000年开始,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都在不断上升。与死亡率下降的癌种相比,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 图表:2000年至2016年不同性别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癌症发病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癌症数据,在2000-2016年期间,女性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2.3%,同时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和死亡的总体新病例数也高于往年。这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就医条件的改善,使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   由于致癌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叠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也会不断增加。这在中国的癌症数据中得到了证实: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80~84岁以及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了峰值。 图表:2016年中国按性别分列的年龄别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除了发病率之外,还需要注意累积发病率的概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人一生中患癌的风险会超过30%这样的说法,这其实是累积发病风险的概念。简单来说,随着年龄增加,细胞突变不断累积,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外在致癌因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时期癌症发病风险不断升高。如果在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候人群数量不变,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累积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累计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计算公式:累积发病率=同期新发病例数/某一期间全部监测人群总数×100%  举例说明:若随访队列350人,发生事件19人,累积发病率:(19/350)×100% = 5.43% 正因如此,每个年龄段的癌症新发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罹患癌症种类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各年龄段癌症发病死亡不同,60岁以上好发肺癌、结直肠癌 考虑到年龄对于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各年龄段癌症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对于男性而言,45岁以上人群最容易患的癌症是肺癌,其次是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

半夏
抢先FDA批准!食管癌首款一线“无化”方案落地欧洲

抢先FDA批准!食管癌首款一线“无化”方案落地欧洲

免疫治疗可谓是当下癌症治疗最有“流量”的治疗方式!从2018至今,从O药开疆扩土到国内原研,这种被誉为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治疗方式,经时间的沉淀与研究人员呕心沥血的“锤炼”,可谓是遍地开花!如今,更是突破重重关卡在各个癌种上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一项实验、同个癌种,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食管癌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肿瘤,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90%为食管鳞癌ESCC)。不但如此,我国7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便是晚期!就在去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默沙东PD-1抑制剂可瑞达®新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或胃食管连接部(GEJ)腺癌患者。成为中国首个应用于一线晚期食管癌全人群治疗的PD-1抑制剂,填补了我国食管癌治疗空白!O药也奋起直追,2021年9月29日,FDA 正式受理纳武利尤单抗 (Opdivo) +伊匹木单抗 (Yervoy) 和纳武单抗+化疗药物用于不可切除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人患者一线治疗适应症的申请。 令人惊喜的是,近日,欧盟委员会(EMA)抢先批准了 nivolumab(O药)和 ipilimumab(Y药)的双重免疫治疗组合用于一线治疗 PD-L1 表达为 1% 或更高的无法切除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人患者。 同天,欧盟委员会还批准了 nivolumab(O药)+化疗(氟嘧啶和铂)联合疗法用于治疗肿瘤细胞 PD-L1 表达为 1% 或更高的不可切除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批准都是基于一项名为 CheckMate-648 试验 (NCT03143153)研究数据,试验纳入了患有不可切除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 ESCC 且疾病可测量且 ECOG 体能状态为 0 或 1 的患者。且不允许患者之前接受过针对晚期疾病的全身治疗。 共有 970 名患者以 1:1:1 的比例随机分配至: (1)每 2 周240 mg的O药和每 4 周一次的化疗(n = 321); (2)每 2 周 3 mg/kg 的O药和每 6 周 1 mg/kg […]

半夏
一文盘点|中国顶级指南、共识对安罗替尼&amp;派安普利单抗的治疗推荐

一文盘点|中国顶级指南、共识对安罗替尼&amp;派安普利单抗的治疗推荐

指南、共识基于诊疗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可及性以及专家组的意见给出对应治疗建议,因此,向来都是中国临床肿瘤医生实践当中的重要指导和参考,并能进一步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正大天晴1.1类新药安罗替尼目前已经斩获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等多个癌种的适应证,而同为一类新药的派安普利单抗目前也已经获批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成人患者的适应证。安罗替尼以及派安普利单抗也受到多个中国顶级诊疗指南、共识的“青睐”,本文就带您盘一盘。 NSCLC 1.驱动基因阳性Ⅳ期NSCLC治疗: 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NSCLC诊疗指南[1]中指出:IV期EGFR敏感突变NSCLC靶向及含铂双药失败后治疗,安罗替尼II级推荐(2A类证据)(表1);IV期ALK融合NSCLC靶向及含铂双药失败后治疗,安罗替尼III级推荐(2A类证据)(表2)。 表1 EGFR突变的NSCLC治疗 表2 ALK融合阳性NSCLC的治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2]中也指出驱动基因阳性Ⅳ期非鳞NSCLC患者:对于EGFR阳性、ALK融合基因阳性、ROS1基因重排阳性患者的三线治疗,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安罗替尼(2A类证据);对于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Ⅳ期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三线治疗,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安罗替尼(2A类证据)。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发布的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3]指出:驱动基因阳性Ⅳ期NSCLC患者:对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ALK融合基因阳性或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如果接受过相应标准靶向药物治疗且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三线治疗推荐应用安罗替尼。 2.驱动基因阴性Ⅳ期NSCLC治疗: 2021版CSCO NSCLC诊疗指南[1]中指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癌NSCLC三线治疗,安罗替尼I级推荐(限2个化疗方案失败后)(1A类证据);IV期无驱动基因鳞癌NSCLC三线治疗,安罗替尼II级推荐(限外周型鳞癌)(1B类证据)。 表3 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癌NSCLC三线治疗 表4 IV期无驱动基因鳞癌NSCLC三线治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2]中指出:驱动基因阴性IV期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安罗替尼(2A类证据)。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3]提到:驱动基因阴性IV期NSCLC患者:对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阴性、ALK融合基因阴性及ROS1融合基因阴性,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患者,三线治疗推荐安罗替尼。 三大指南推荐意见基本相同,可见安罗替尼三线治疗地位已经夯实,不管是驱动基因阴性还是阳性的患者皆可从中获益。以上诊疗推荐基于安罗替尼的Ⅲ期临床研究(ALTER0303)的结果,ALTER0303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安慰剂,安罗替尼能够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OS延长3.3个月(中位9.6个月 vs. 6.3个月,P=0.002),死亡风险下降32%;PFS延长4.0个月(中位5.4个月 vs. 1.4个月,P<0.001)[16]。 除此之外,第一版重症肺癌国际共识(2021版)[4]共识3:重度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益处中提到:在伴有慢性疾病的肺癌患者中,潜在疾病的复发或恶化可能导致PS评分的波动。在一项研究中,在70名PS评分为2-3分的肺癌患者中,40%的人有潜在的肺部疾病,在安罗替尼联合S-1治疗后,PS评分下降,并出现分期波动。 2018年5月,安罗替尼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存在EGFR突变或ALK融合阳性的患者,在开始安罗替尼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SCLC 2021版CSCO SCLC诊疗指南[5]中指出:SCLC的三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安罗替尼(2A类证据)。 表5 SCLC的三线及以上治疗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2]中指出广泛期SCLC的三线治疗,推荐安罗替尼(1类证据);Ⅳ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1年版)[3]也提到对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患者,三线治疗建议选择安罗替尼。 我国研究者开展的安罗替尼对比安慰剂三线及以上治疗SCLC的II期研究(ALTER1202)结果显示[17],安罗替尼将SCLC患者的PFS延长了3.4个月(4.1个月 vs 0.7个月,P<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OS亦有显著获益,安罗替尼组为7.3个月,安慰剂组为4.9个月(HR 0.53,P=0.0029)。 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易于管理,并且具有口服用药的便利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2019年9月NMPA批准了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SCLC的适应证,因此三大指南一致推荐安罗替尼作为SCLC三线及以上的治疗选择。 甲状腺癌 2021版CSCO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6]中指出:安罗替尼获分期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复发转移性Ⅱ级推荐(1B类证据)。 表6 RAIR-DTC复发转移性治疗 安罗替尼在2020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上报道了一项II期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AIR-DTC(其中80.5%的患者在入组前12个月内疾病进展),安罗替尼组ORR达到59.2%,在PFS上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并且在调整了交叉治疗的影响后获得了OS的获益。 此外,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甲状腺髓样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7]中指出:推荐安罗替尼用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治疗。2021年2月2日,安罗替尼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具有临床症状或明确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填补了国内MTC的治疗空白,打破了国际壁垒。 软组织肉瘤 2021版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8]中指出:安罗替尼获晚期/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二线靶向治疗唯一I级推荐(1A类证据);安罗替尼获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唯一I级推荐。 表7 晚期或不可切除软组织肉瘤的二线靶向治疗 表8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布的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9]中提及安罗替尼作为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某些特定类型软组织肉瘤的治疗。 肝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中[10]正在进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关的研究提到:一项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1b/II期研究共入组31例患者,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29例患者疗效可评估,根据RECISTI.1标准评估的ORR为31.0%,DCR为82.8%。中位PFS为8.8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93.2%和69.0%(证据等级4,推荐C)[18]。目前派安普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Ⅲ期研究(ALTN-AK105-Ⅲ-02)正在进行中。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转化治疗协作组发布的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11]中也提到该Ib/II期研究的结果,可见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的治疗模式潜力无限。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布的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12]中提到:“T+A”联合方案可作为不可切除HCC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安罗替尼+PD-1/PD-L1的疗法可作为替代方案。 […]

半夏
餐桌上的致癌物:这些你眼中的「饕餮美食」,正在悄悄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餐桌上的致癌物:这些你眼中的「饕餮美食」,正在悄悄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吃什么?如何吃?” 这是“好吃”的中国人每天面临的终极问题。日子越来越好,人们的追求也慢慢从吃饱过渡到了吃好,甚至变着花样追求食物的新鲜刺激。这样子固然是满足了口腹之欲,但患癌的风险,也从这些特殊的食物中被吃下腹中,“癌从口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餐桌上最容易致癌的食物。 一、炭火烧烤,滋滋冒出的除了诱人的香味,还有急剧升高的患癌风险   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 确实如此,烧烤的精髓之处就在于炭火翻转时食材的油脂与炭火接触时迸发出的诱人香味,这是让我们欲罢不能的味道,也是烤箱或电烤炉无法实现的美味。 从科学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同样说得通:当我们用木炭进行烧烤时,一系列复杂的化合作用会给食物带来丰富的风味物质,例如烤鸭中的果木香、火腿中的烟熏味,都是同样的原理。 这些特殊的风味物质,就是烧烤吸引我们的核心所在。殊不知,与这些风味物质同时诞生的,还有大量的致癌物! 苯并芘(ben bing bi) 苯并芘是一种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级致癌物的物质,而在进行炭火烧烤时,肉类中的油脂滴到炭火上就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苯并芘,并随着烧烤烟附着在食物上。 苯并芘的多少与烧烤时产生烟气的多少直接相关,烤的温度越高、食物离火源越近、肉类的脂肪含量越高,苯并芘就越多。 当我们肆意享受五花肉和肥牛烧烤的畅快时,殊不知大量的苯并芘也随之进入了我们的身体,为日后的患癌“打下基础”。 杂环胺   除了苯并芘以外,杂环胺也是烧烤中存在的主要致癌物之一。当肉类烧烤时,高温形成的热反应会让食物中的氨基酸与葡萄糖产生反应,形成杂环胺。 烧烤温度越高,杂环胺的产生量越大。有研究表明,温度达到200度以上时,烤肉中杂环胺的含量会比温度在150度时产量高10倍,而碳火烧烤的平均温度大概在200-250度之间。之所以说烧烤是最不健康的烹饪方式,是非常有道理的。 当然,在医学界有一句俗话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少量的一顿两顿烧烤并不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当我们真正实践了东北哥们口中“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话,那这些致癌物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到我们可以预见的。 二、 自制、土榨花生油,你以为的“纯天然”,其实可能暗含患癌风险!   当人们对食物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纯天然”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饮食目标。一些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家庭作坊由此应运而生,正好契合了部分人群盲目追求“土法制造”的心理(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的长辈中)。 打开购物软件APP,搜索“土榨花生油”或“自制花生油”,各种产自家庭作坊,号称绿色天然的土榨花生油多不胜举,销量竟然并不算差。 殊不知,你以为你买到了“健康”和“醇香”,实质是你可能买回了一桶致癌的毒药! 花生、谷物等农作物在储藏时由于大量堆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部分发霉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小作坊中尤其常见。而这类谷物在发霉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的强致癌物,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食品安全领域,所谓的“自制花生油”通常都是黄曲霉素的重灾区,家庭小作坊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预防和处置花生油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素。 而与之相反的是,大型生产企业有着足够科学的储存方式与先进的黄曲霉素检测与处理方式,能确保出厂的花生油中不含有这类强致癌物。 事实上,目前的大型食物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完全能确保出厂食材的营养卫生,远比所谓的“土制”安全健康的多,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大多数食材。 三、再有人让你“趁热吃”,你可以义正严词的拒绝,这样大幅增加癌症风险   严格来说,我们要拒绝的“趁热吃”,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陋习。 中国是全球食管癌最高发国家之一,发病率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根据权威数据《中国癌症统计》显示,仅在2015年,中国就有48万人被新诊断为食管癌,38万人因此而去世。食管作为每天承载了我们那么多食物进入胃肠道的通道,就因为“趁热吃”这三个字的陋习,受到了太多不应该受到的伤害。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的河南、河北及太行山区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癌症发病现象:这个区域的食管癌发病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00倍左右;而除了中国以外,伊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这几个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食滚食。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研究者们发现这个地区的居民更喜欢食用滚烫的食物,例如滚烫的粥、滚烫的茶等。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把65℃以上的饮品,统统定义为2A类致癌物。 太烫的东西与食管癌有什么关系呢?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滚烫的食物或水会反复造成食管的损伤和修复。 滚烫的东西经过我们的皮肤,我们一定会被烫伤。在这过程在我们的食道同样会发生,只是喜食滚食的我们没有感受到而已。细胞们一旦损伤,就需要修复,实际上就是细胞的重新分裂生长。懂得生物学原理的朋友们一定了解,细胞的生长模式就是不断分裂,从1到2,从2到4······而每一次细胞分裂,都需要DNA全部复制一遍。 在微观层面的无数次分裂,不可能每一次都是完美无缺的。非常小概率的情况下,细胞在分裂中会出现基因突变。这类突变是随机的,绝大多数时候并不致癌,只有很少机会造成重要致癌基因突变。 但如果长期吃烫的东西,导致食管上皮细胞反复被伤害,反复修复,反复细胞分裂,反复突变,那导致癌细胞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亦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 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我们要注意的是,理论上是任何65℃以上的饮品,不管是咖啡,茶,还是妈妈煲的汤,均是如此。咖啡和茶里都含有一些有益的化合物,有研究甚至表明喝咖啡或喝茶或许能防癌。大家爱喝就喝点儿,但请放凉点再喝。 四、餐桌上的致癌物五花八门,还有这些需要注意   事实上,以上三点只是餐桌上的致癌物中非常小的一个部分,容易引起癌症风险上升的食材还包括了: ● 未进冰箱的隔夜饭菜(亚硝酸盐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更危险的是其中大量繁殖的细菌); ● 槟榔(口腔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生肉(例如生腌海鲜、生鱼片等,其中的寄生虫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导致癌症); ● 大量腌制食品; ● 未焯水处理的龙爪菜、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是诱发肝癌的原因之一); […]

小D
2021食管癌诊疗年度盘点:免疫时代的治疗选择| 消傲江湖 第一弹

2021食管癌诊疗年度盘点:免疫时代的治疗选择| 消傲江湖 第一弹

2021年12月18日,由医学界传媒携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带来的“消傲江湖”——2021消化道肿瘤年度盘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带领团队齐聚线上,共同回顾盘点了2021年度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及新药研发领域最新进展。医学界整理本期食管癌诊疗年度盘点精彩内容,让我们先睹为快。 2021食管癌治疗新进展——免疫治疗大放异彩 2021食管癌诊疗年度盘点专场,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主持下进行。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对2021年度食管癌领域最新进展进行精彩盘点。 01 多项III期临床研究,确立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疗效优势 曹彦硕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与发展,食管癌已经全线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而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发挥作用也是从末线不断向前线探索推进的过程。” 曹彦硕教授分享了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逐步发展的历程。她表示,2019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公布了KEYNOTE-181[1]的研究数据,与标准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PD-L1阳性晚期/转移性食管癌或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在后续的ESCORT研究[2]、ATTRACTION-03研究[3]以及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RATIONALE-302[4]研究中都看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自此,免疫治疗成为食管鳞癌患者标准二线治疗方案。《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也将免疫治疗作为食管癌二线治疗首选推荐方案。 图1 免疫治疗用于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相关研究汇总 02 多项重磅研究数据公布,免疫治疗跻身食管癌一线治疗 基于在临床研究中的优秀表现,免疫治疗成为食管癌二线治疗标准方案。而如何能将免疫治疗带来的治疗优势前移,进一步扩大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成为近年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今年五项晚期食管癌一线药物治疗重磅研究数据公布,免疫治疗也已经跻身食管癌一线治疗领域。曹彦硕教授表示,今年公布数据的五个食管癌一线治疗研究中,均可以看到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以为食管癌一线治疗患者带来非常明确的生存获益。尽管在不同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药物存在差异,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也有所不同,但全部五项研究中,免疫联合化疗相较单纯化疗,均带来了生存获益。与此同时,客观缓解率(ORR)也从单纯化疗组的27%-45%,增加到加入免疫治疗后的45%-72.1%。免疫联合化疗运用于食管癌患者一线治疗,无疑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获益。 图2 免疫治疗用于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相关研究汇总 除对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探索外,曹彦硕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牵头开展的,评估晚期食管癌患者早期开展营养与心理干预对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尽早介入实施营养与心理干预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生存获益。亚组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治疗组,生存获益更为明确。 03 免疫治疗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新辅助、辅助治疗中的探索 曹彦硕教授表示,对于局部晚期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药物治疗对改善生存至关重要。今年,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阶段也看到很多相关研究数据呈现,结果令人振奋。 PALACE-1研究[5]:帕博利珠单抗+CROSS方案,作为新辅助治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患者。尽管研究入组病例数量较少,但研究数据显示,入组人群中超过一半(55.6%)的原发肿瘤病灶及淋巴结均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相较于单纯CROSS方案治疗,免疫联合为患者带来明显获益。 NICE研究[6]:卡瑞利珠单抗+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可切除胸段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用以观察患者肿瘤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入组并最终完成治疗接受手术的47位患者,pCR率高达42.5%。期待进一步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公布。 图3 免疫治疗用于可切除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相关研究汇总 曹彦硕教授讲道,除上述两项研究,还有很多关于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探索。不论是同步放化疗+免疫或是化疗+免疫的新辅助治疗策略,研究结果都值得期待。在未来,新辅助治疗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将成为热点。 对于那些已进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R0切除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如何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学界一直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今年4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CheckMate-577研究[7]为该类型患者的辅助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研究结论显示,在术后给予上述患者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后,相较于安慰剂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无转移生存时间(DMFS)、PFS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33%。 图4 CheckMate-577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中免疫治疗表现出的优秀疗效与安全性,《2021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已将免疫治疗纳入食管癌辅助治疗。期待更多相关研究数据的公布,为食管癌患者辅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讨论环节——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抉择与探索 曹彦硕教授精彩盘点结束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文扬教授就免疫治疗时代,食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与探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鲁智豪教授表示,今年食管癌诊疗领域最令人兴奋的进展,莫过于五大食管癌一线治疗临床研究获得突破,将食管癌带入全线免疫治疗时代。而食管癌临床诊疗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争议,亟待解决。 01 食管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策略中,化疗方案如何选择? 王峰教授表示,KEYNOTE-590研究[8]和CHECKMATE-648研究[9]中,对照组化疗方案均选择了顺铂+5-FU(FP)方案,患者整体ORR率尚不足30%。而在ESCORT-1研究、ORIENT-15研究、JUPITER-06研究中,所选择的紫杉醇+顺铂(TP)方案, ORR率达到45%。尽管并非头对头临床研究,但仍能看出FP方案与TP方案巨大的有效性差异。 有相关研究证实,在食管癌患者的同步放化疗中,选择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而在化疗联合免疫后,不同的化疗方案,带来的疗效差异巨大。王峰教授讲道,这可能与免疫联合化疗后,机制协同效应相关。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化疗方案对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也有所差异。TP方案联合免疫较FP方案联合免疫的治疗策略,体现出明显的疗效优势,也为化疗方案选择提供了依据。 刘文扬教授表示,对采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而言,PF方案与TP方案的选择问题由来已久。目前,我国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在同步放化疗中,不同化疗方案的选择对疗效影响并不明显。建议只需根据患者情况及药物毒性特征进行选择。但在化疗联合免疫策略中,化疗方案则需要参考相关临床研究谨慎选择。 02 在未来,PD-L1或其他的生物标记物,还能否被用来甄别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优势人群? 王峰教授表示,在今年晚期食管癌一线药物治疗的五大临床研究中,PD-L1仍是甄别免疫获益人群的可靠标志物。在KEYNOTE-590研究和CHECKMATE-648研究中,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更为明显。而PD-L1表达阴性患者亚组,死亡风险降低并不明显,该类患者均无法从联合治疗中获益。 在我国专家主导进行的ESCORT-1研究、ORIENT-15研究、JUPITER-06研究中,采用免疫联合化疗策略后,似乎PD-L1表达情况对最终患者获益影响较小。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患者普遍采用的TP、FP化疗方案较西方国家相关研究中的化疗方案疗效更强,导致整体人群获益更高。此外,东西方人种差异导致食管鳞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同,疗效也存在差异。因此,PD-L1表达的检测依旧很有必要,是目前最好的疗效预测指标。但仍需考虑人种及化疗方案不同带来的相关影响,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他相关标志物,才能更加准确的甄别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刘文扬教授讲道,在食管鳞癌治疗领域,生物标志物的探索非常重要。生物标志物还需要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特征相结合。同时,受制于食管癌活检取样组织较小,因此PD-L1表达结果的代表性仍较局限。未来,探索更具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是重要的研究趋势。 03 对于前线治疗已经使用免疫或免疫联合方案,并出现了耐药或疾病进展后,应当如何进行治疗药物选择? “关于免疫治疗耐药,自免疫治疗运用于食管癌治疗之初就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关注。毕竟,肿瘤耐药后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王峰教授表示:“我们看到免疫单药在食管癌二线治疗中作用有限。根据目前的小样本研究,我想未来‘联合’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王峰教授表示,对于一线免疫耐药后的二线治疗选择,以及免疫治疗跨线应用的问题。目前认为免疫治疗跨线应用很有必要,但在治疗组合上免疫治疗需要“换伙伴”或者“加帮手”,探索更多联合方案。免疫联合抗血管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及局部放疗都可能成为未来解决继发性耐药的重要策略。 刘文扬教授表示,放疗科医生治疗的一线耐药食管癌患者,大都接受了较长时间的内科治疗。食管癌原发病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障碍也将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入。因而,对于原发灶局部进展,放疗可以达到缩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目前多项研究正在进行,试图了解放疗如何与免疫治疗机制协同,相互促进更好发挥抗肿瘤效果。 04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辅助及新辅助治疗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如何排兵布阵? 王峰教授表示,食管癌在新辅助领域引入免疫治疗后,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联合治疗策略是否仍需加入放疗。根据今年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相关研究数据,放疗+化疗+免疫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pCR率达到55%以上。化疗+免疫进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pCR率也能达到40%以上。加入放疗仅提升约10%的pCR率。考虑到放疗+化疗+免疫对患者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同时化疗+免疫新辅助治疗不仅带来了较高的pCR率,而且手术难度也不会因免疫治疗引入而增加。化疗+免疫可能成为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新宠”。 同时,新辅助治疗周期也是讨论的热点。王峰教授讲道,大量研究显示,pCR率与患者生存时间正相关。但为达到较高的pCR率,长时间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治疗周期的确定至关重要,尚需相关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未来,随着各类临床辅助评价手段的发展,如果能够在术前准确预测患者能否达到pCR,部分患者可以随访观察甚至避免手术,值得期待。免疫治疗加入后,新辅助治疗得到了更好的肿瘤退缩效果,期待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R0切除率,同时更多的不可切除食管癌患者也有望通过新辅助治疗转化为可手术患者,改善预后。 刘文扬教授表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初,依靠化疗进行新辅助治疗,患者的pCR率仅5%,与同步放化疗的效果无法比拟。而新辅助领域引入免疫治疗后,仅依靠化疗+免疫,pCR率就达到40%以上,与同步放化疗非常接近。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食管癌患者接受治疗差别较大。希望免疫治疗能够进一步丰富肿瘤治疗的“工具箱”,使得每位患者均能够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时代,食管癌患者“活得长,更要活得好” 结束了精彩的讨论,王峰教授和刘文扬教授对食管癌领域未来发展做了简短的预测。王峰教授表示:“近年来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选择愈发丰富,不论是新辅助治疗或是辅助治疗,医生都有了更多的选择。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选择愈发丰富,我们不仅能使患者活的更长,还要让他们活的更好。”刘文扬教授表示:“伴随着近年来肿瘤诊疗领域的迅猛发展,未来在食管癌治疗领域,我想不论是围手术期,还是一线、二线治疗都将全面开花,期待更多更好的治疗药物惠及患者。” […]

半夏
速读社丨先声药业申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恒瑞PD-1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速读社丨先声药业申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恒瑞PD-1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政策简报 卫健委发文 大规模巡查医院 日前,福建省卫健委发布《关于2021-2022年福建省公立医院巡查公告》。根据《福建省公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1—2022年度)》,本轮巡查范围包括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其中省卫健委负责省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巡查;设区市卫健委负责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巡查。每所医院巡查天数原则上不少于7天,其中实地巡查不少于3天。(福建省卫健委) 国家医保局曝光台公布2021年第六期典型案件 14日,国家医保局曝光台公布2021年第六期典型案件,共曝光9起医疗机构违规结算医保基金案,其中一卫生院5项违规行为涉嫌欺诈骗保。(国家医保局曝光台) NMPA:阿姆斯特朗医疗对二氧化碳吸收剂主动召回 15日,NMPA发布公告,通报阿姆斯特朗医疗对其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主动召回情况。(NMPA) 产经观察 117亿美元收购Vifor!CSL扩展血液学、肾病和心肾疾病管线 14日,CSL宣布将斥资约117亿美元收购Vifor Pharma。通过这一收购,CSL将获得Vifor旗下多款在研和获批产品,补充CSL现有的治疗重点领域产品管线,包括心血管代谢、肾病、血液学疾病和移植技术。(药明康德) 百济神州在科创板上市 15日,百济神州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为192.60元/股,公开发行股份总数为普通股1.1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221.60亿元。开盘价报176.96元,跌破发行价。截至今日收盘,百济神州报160.98元,跌幅16.42%,振幅11.39%,换手率34.24%,总市值1769.67亿元。(新浪医药新闻) 药闻医讯 减少90%住院或死亡风险 辉瑞公布口服抗新冠疗法最新数据 15日,辉瑞公布了其口服抗新冠病毒在研疗法Paxlovid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在治疗有高风险发展为重症的COVID-19患者的2/3期临床试验中,最终分析结果显示,Paxlovid能够将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接近90%。而且另一项2/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发展为重症风险较低的人群中,Paxlovid也能将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70%。此外,在体外生化实验显示,Paxlovid具有对包括Omicron在内的新冠病毒变种仍然保持强力抗病毒活性的潜力。在有高风险发展为重症的COVID-19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的最终分析显示,在出现症状后3天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Paxlovid组0.7%的患者需要住院,没有患者死亡。安慰剂组6.5%的患者需要住院,9名患者后来去世。Paxlovid将这一患者群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9%。在出现症状后5天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Paxlovid组0.8%的患者需要住院,没有患者死亡。安慰剂组6.3%的患者需要住院,12名患者后来去世。Paxlovid将这一患者群体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88%。(药明康德) 罗氏mosunetuzumab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完全缓解率达60% 近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在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公布了CD20xCD3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mosunetuzumab新的关键数据。结果继续显示,mosunetuzumab在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具有良好的受益风险状况。FL是一种生长缓慢或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2期GO29781研究的关键结果表明,在先前接受过2次或2次以上治疗的R/R FL患者中,mosunetuzumab诱导了持续至少18个月的持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9个月。在病情缓解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22.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一般为低级别。(生物谷)  有望改变一线淋巴瘤治疗模式 罗氏ADC组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27% 14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first-in-class”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Polivy与名为R-CHP的治疗方案联用,在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与目前的标准治疗R-CHOP相比,Polivy联合R-CHP可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7%。试验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28.2个月时,与R-CHOP相比,Polivy+R-CHP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因为PFS是DLBCL患者一线治疗的目标,因此该结果具有临床意义。安全性上,Polivy+R-CHP与R-CHOP的安全性特征一致。(药明康德) RNAi疗法Oxlumo美欧申请扩大标签 降低晚期患者血浆草酸水平  近日,Alnylam宣布,已向FDA提交了一份补充新药申请、向欧洲药品管理局提交了一份II类变更申请:扩大Oxlumo标签,用于治疗晚期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患者,降低血浆草酸水平。(生物谷) 逆转抗血小板作用!1类新药获CDE拟突破性疗法认定 15日,CDE官网显示,PB2452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应症是在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后出现失控大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出血的成人患者中或在紧急手术或干预前需要逆转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CDE) 索元生物授权新药在美获批临床并获孤儿药资格  14日,索元生物宣布,其License-out合作伙伴Aytu Biopharma收到FDA关于索元生物在研产品DB102用于治疗血管性埃勒斯-当洛综合征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的IND批准,同时FDA授予DB102用于治疗VEDS的孤儿药资格。(医药观澜) 云顶新耀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在韩上市申请获受理 15日,云顶新耀宣布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部已受理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美通社) 恒瑞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15日,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卡瑞利珠单抗是由恒瑞自主研发的一款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可与人PD-1受体结合并阻断 PD-1/PD-L1通路,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形成癌症免疫治疗基础。(CDE) 山东新时代药业提交了注射用阿扎胞苷的4类仿制上市申请并获得承办 14日,山东新时代药业提交了注射用阿扎胞苷的4类仿制上市申请并获得承办,注射用阿扎胞苷是一种核苷代谢抑制剂,可用于治疗中危-2/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20-30%骨髓原始细胞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米内网) 先声药业引进Avilex的创新PSD-95抑制剂 15日,先声药业发布公告,称已与Avilex Pharma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引进AVLX-144在大中华地区对所有适应症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权益。AVLX-144是一款PSD-95二聚肽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企业公告) 华润双鹤全资子公司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5日,华润双鹤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双鹤利民收到了NMPA颁发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公告) 科伦/和铂共同申报TSLP抗体 国内第2款 14日,CDE官网显示,和铂医药和科伦博泰申报了HBM9378注射液。这是一款TSLP抗体,用于治疗哮喘。(CDE) 海思科环泊酚注射液获批新适应症 14日,海思科宣布,该公司的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已获得NMPA批准一项新适应症,用于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镇静。(医药观澜) 先声药业申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14日,CDE官网显示,先声药业/Vivoryon Therapeutics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PQ912在国内首次申报临床。(CDE) 食管癌一线免疫治疗!默沙东Keytruda+化疗方案在日本获批 近日,默沙东宣布,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署已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食管癌患者。(生物谷) […]

半夏
又一位知名演员患癌去世:40岁后,这5类人都要注意防范

又一位知名演员患癌去世:40岁后,这5类人都要注意防范

近日,著名演员、导演,“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涂们先生逝世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据了解,涂们先生在2021年11月确诊为食道癌(即食管癌)晚期,最后医治无效遗憾去世,享年61岁。   截图来源:四川日报微博 在哀悼涂们先生的同时,我们也不免反思,从确诊食管癌到去世,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食管癌一发现大多是晚期?中国食管癌高发,哪些因素在影响?食管癌这么凶险,有没有办法预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关于食管癌的知识。  为什么食管癌一发现大多是晚期? 食管癌是一种隐蔽而又来势汹汹的癌症,可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主要亚型。中国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5%以上;而美国和欧洲则以食管腺癌为主,占70%左右。    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显示,中国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生存率很低。    食管癌一发现大多是晚期,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有很大关系;而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晚期。    日常生活中,如果在吞咽食物时出现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者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是患了食管癌,要及时做进一步检查和鉴别诊断。    如果上面的症状持续出现,或者出现食物反流,咽下疼痛(进热食或酸性食物后明显加重,可涉及颈、肩胛、前胸及后背等部位),声音嘶哑,头痛,恶心,体重明显下降,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呼吸困难时,意味着食管癌可能已是中晚期。    图片来源:123RF 中国食管癌高发,哪些因素在影响?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新发和死亡人数占到了全球一半以上。    202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新发食管癌60.4万例,导致54.4万人死亡。其中,32.4万(53.6%)新发食管癌、30.1万(55.3%)食管癌死亡都发生在中国。    食管癌在中国还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安徽、江苏苏北区域),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都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地区。    中国食管癌高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等。    1.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有着明显家族倾向。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患者,25%-50%有食管癌家族史。    2.吃太烫。IARC曾明确指出,饮用超过65℃的过烫饮品,是潜在的致癌因素。长期吃太烫的食物、喝太烫的热水,容易反复灼伤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此外,吃太烫还有可能增加口腔癌、舌癌风险。    3.爱吃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物;生活在容易长霉菌的潮湿环境。科学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地区,粮食和饮用水中亚硝胺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食物中的黄曲霉素、镰刀菌等真菌,不仅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还能促进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合成。亚硝酸盐在腌制类食品中含量较高,黄曲霉菌通常存在于发霉变质的食物中。另外,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本身也是一种强致癌物。    4.营养元素缺乏。维生素(A、B2、C、E、叶酸等),锌,硒,钼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5.慢性刺激和炎症。对食管的慢性刺激可能会引发食管癌,如长期吸烟和饮酒;胃食管反流病、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等慢性食管疾病引起的炎症,也可导致食管癌发病风险升高。有研究发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吸烟的人发病风险增加3-8倍,而饮酒的人增加7-50倍。    此外,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较少、肥胖、胸部或上腹部进行过放射治疗,也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在预防食管癌方面,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将会有效减少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避免温度过烫的食物,最好是等到温度低于50℃之后再进食、饮用。  去除亚硝胺,避免吃太多腌制类的食物,坚决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如酸菜、玉米、馒头等。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C,这样将有效阻断体内亚硝胺的合成。    饮食多样化,不吃粗糙过硬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以确保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不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吸烟的人要尽早戒烟;不吸烟的人,为了避免吸入二手烟,要远离环境中吸烟的人和吸烟场所。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