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靶向药
靶向药

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指导靶向药的选择和进行个性化治疗必不可缺的步骤,基因检测时一定要包含这9种基因靶点:EGFR、ALK、RET、ROS1、MET、ERBB2、KRAS、BRAF、PI3KCA等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靶向药。

所有的淋巴瘤,都能在PET-CT中“无所遁形”吗?

所有的淋巴瘤,都能在PET-CT中“无所遁形”吗?

从电影硬汉高仓健到央视名嘴罗京,从《情深深雨濛濛》中的演员李钰到《滚蛋吧,肿瘤君》中的原型熊顿,恶性淋巴瘤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而从淋巴瘤的“名人效应”中,我们也能看到,这双魔爪伸向了更多人。 我们知道,淋巴系统遍布人体全身,淋巴瘤的病灶或许就隐匿在其中某一处,局部性的诊断难免会有疏漏,此时,我们想到了一项能“从头到脚”对人体“侦察”一遍的诊断设备——PET-CT,被誉为“人体雷达”,它能够结合代谢情况全面反映各器官的生理病理状况、病变部位。那是不是无论哪里或是什么类型的淋巴瘤,都能在PET-CT中“原形毕露”呢? PET-CT,何以“捕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有一个共性,它是人体内的“土匪”,掠夺性地摄取能量。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恶性肿瘤与正常细胞对于葡萄糖的“争夺战”中,恶性肿瘤往往大获全胜。我们抓住这一特性,将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这一葡萄糖显像剂注入静脉内,之后,凶猛摄取着这一特殊葡萄糖的恶性肿瘤就在PET-CT下无所遁形。根据对于18F-FDG的代谢情况,PET-CT还可判别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代谢活性。 我们再回到淋巴瘤,PET-CT对于淋巴瘤的诊治,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判断分期         “医生,我的病情是早期还是晚期?”这是笔者常被患者问到的一个问题。淋巴瘤分期主要基于肿瘤的侵犯部位、范围、大小、数目等指标。PET-CT在淋巴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相对于传统CT/MRI,能更准确地进行分期,PET-CT的检查敏感性和全面性均优于传统影像学。很多时候更准确的分期又奠定了更精准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基础。 评估疗效         “医生,我治疗的效果到底好不好?”这是笔者常被患者问到的另一个问题。PET-CT在淋巴瘤中最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疗效评价方面。PET-CT由于能够显示病灶代谢活性,因此具有比普通CT 更佳的分辨能力。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从下面这个例子入手:现在有两枚鸡蛋,一枚是煮熟的,但颜色没变,不再具有孵化成小鸡的能力;另一枚没煮,适当条件下仍有变成小鸡的可能。你有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吗? 显然,从颜色、形状、大小、质地、轻重等方面无法将它们区分开,但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煮过的鸡蛋是没有活性的,而没煮的鸡蛋是有生物活性。PET-CT就具备这样的能力:把影像学外观相似的组织进行鉴别,以辨别是否还有肿瘤组织或细胞存活。 治疗方案调整         “医生,我治疗当中如何及时调整方案?”这是笔者常被患者问到的又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肿瘤也是如此,治疗前的静态因素并不总能反映最终的疾病转归。而治疗一半时行中期PET-CT检查则体现了患者个体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方案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是一种动态监测,可能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的方案和剂量强度具有价值。打比方说,请10个人到家里吃饭,每个人饭量不同。时间吃到一半时,问上一句吃的够不够,评估每个人当时的进食情况,够的人可能多余的饭要拿走;不够的人则需要及时加上一些饭。 那对于PET-CT,您是否曾走进这些误区?   从程度上某种来说,PET-CT在淋巴瘤的诊疗中的确如报道中的那么有用。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有用需加一定的限制性条件,下面我们将通过笔者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几个案例来帮助理解和澄清PET-CT在淋巴瘤应用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 PET-CT无所不能,无论患了何种类型的淋巴瘤,无论在什么部位的淋巴瘤,分期时都适合用PET-CT 一名诊断为惰性的胃部粘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男性,69岁,确诊非常紧张,迫切需要了解疾病的分期,于是他开始了解淋巴瘤的分期办法,极力要求我们为他开具PET-CT检查,但医生却并不予以赞同。他的问题是:为何诊断为侵袭性的颈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友在初次诊断分期评价时,医生强烈建议PET-CT检查,而我却不是?网上搜索说淋巴瘤就该做PET-CT,为什么我不能做? 这是因为,PET-CT对淋巴瘤的具体亚型和具体部位都有一定要求范围。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PET-CT的成像原理中依赖于对葡萄糖的摄取,那么一些代谢低下、性格比较懒散的惰性淋巴瘤就不太适合此种检查了。下面的一张表格(表1)列出了常见淋巴瘤亚型对18F-FDG的摄取比例,通常而言摄取比例越高,那么越推荐采用PET-CT作为分期工具。 此外,PET-CT对淋巴瘤发生的部位也是有“讲究”的,因为靠着显像剂将肿瘤“点亮”而识别肿瘤,淋巴结、脾、肺和骨骼等“黑暗”区域的淋巴瘤能够被明确识别,但对于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胃部、肾脏、膀胱等“明亮”区域,辨别起来就有些困难,这时需要补充检查,例如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头颅磁共振/脑脊液检查、胃镜检查等。 误区二 淋巴瘤在治疗后行疗效评价时,无论何种亚型、无论何时、无论合并用药情况都可以用PET-CT一扫了之,到时直接读相应的SUV绝对数字即可判断。 一位孩子的母亲,患有惰性的滤泡性淋巴瘤2级,在接受了6个疗程的苯达莫斯汀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距离末次化疗时间10天,正接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升白针G-CSF治疗。她想反正要来医院打针,顺便可以看下治疗后的效果,来到门诊后要求行PET-CT检查,却遭到了门诊医师的婉拒。当时,她是比较困惑的。为何像她这种情况不适合PET-CT检查呢?这个检查目前未进入医保,自己愿意出钱还不行吗?经过医师的解释,她才明白了个中原由。 事实上,PET-CT在评价淋巴瘤治疗后的疗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例如:需要考虑淋巴瘤的具体病理亚型。一些惰性的淋巴瘤由于抢夺葡萄糖不积极,用PET-CT进行疗效评价并不合适。进一步说,通常情况而言,这些惰性淋巴瘤的治疗目的并不是为了把肿瘤全部清除,对肿瘤进行减负,为后续的长期带瘤生存创造有利条件即可。所以,用比传统CT敏感度高的PET-CT用来了解惰性淋巴瘤治疗后有无肿瘤细胞残余,意义较小。表2列出了PET-CT在一些常见淋巴瘤亚型疗效评估中的适用情况。 升白针,有可能会发出“假信号” PET-CT作淋巴瘤的疗效评估时,还需要考虑时效问题。一般要求化疗后6-8周(至少3周)、放疗后8-12周进行PET检查以避免化疗/放疗后的坏死/炎症反应干扰。过早的检查,会带来假阳性问题,给医生的判断带来困扰。 一些合并用药的问题,也是在行PET-CT作疗效评估时医生常常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使用升白针,常导致骨髓增生,增加了假阳性率发生。化疗所有疗程结束后,有白细胞低的患者来门诊打升白针,笔者常会多问一句“PET-CT什么时候做的?”,避免对检查准确性造成干扰。 在考虑了诸多因素,行PET-CT检查后,常有淋巴瘤患者拿着报告问笔者,其SUV值是3.0,到底肿瘤细胞还有活性吗?实际上,PET-CT的疗效评价标准也经过了逐步地完善,目前多采用2014年lugano共识达成的5分法。其中关键一点是,设立了肝和纵隔大血管2个参照物。每个人的基础代谢有所不同,所以反映到SUV数值上也会有个体差异。有了参照物,那么相对可以减少这种个体差异的影响。目前对于低于纵隔大血管SUV的数值,可以认为没有活性;高于肝脏SUV的数值,则认为还有肿瘤活性。必要时,还需求助于再次活检病理。 误区三 每个淋巴瘤患者在治疗一半时都考虑做中期PET-CT评估 患者小王,男,29岁,金融学博士毕业,喜欢上网了解各种信息。不幸患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后,开始做起相关功课。在治疗过半后,自主要求行PET-CT而非CT检查,并振振有词,说是来自网上的攻略,还可能用于后续方案作调整。 诚然,淋巴瘤是一组差异性很大的疾病。如何早期筛选出难治性或容易复发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疗效,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治疗到一半时,PET-CT的评估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中期的PET-CT评估只适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其它亚型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对于缺乏依据的淋巴瘤亚型使用中期PET-CT评估,不仅起不到指导后续治疗的作用,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多接受了一次的核医学放射。 正确合理在淋巴瘤诊疗过程中应用PET-CT是关键   总体而言,PET-CT在国内淋巴瘤领域总体是一种较新的检查方式,肯定其在淋巴瘤诊疗中的作用,并千万不能过分夸大。任何一种检查方式也都有其局限性,理性地认识,才能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对于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1)作为常规分期手段,PET-CT主要推荐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对于其他侵袭性淋巴瘤类型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某些惰性淋巴瘤的价值有限。理论上,葡萄糖抢的凶的淋巴瘤,分期时比较适合该检查。 (2)作为疗效评价手段,PET-CT主要推荐用于以根治性治疗为主要目的的淋巴瘤亚型,例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对于惰性淋巴瘤,常规增强CT检查/MRI足矣。 (3)对于霍奇金淋巴瘤,中期PET-CT有提示预后和指导后续治疗的价值,建议采用5分法标准,纵隔大血管和肝脏可以作为代谢参照物;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中期PET-CT结果更改治疗方案需慎重。 (4)一些新型示踪剂将在未来进一步提高PET-CT检查的精准性。 再回到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些名人案例,在惋惜这些生命逝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好地掌握PET-CT这件武器,从而更好地指导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更多地创造生命的奇迹。科学告诉我们,采取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专业的医院和医生,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是战胜淋巴瘤的重要前提。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为适应当代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理念,成立了以肿瘤内科洪小南教授为首席专家,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头颈外科相关成员组成的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由多个学科成员组成的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为创建完善的淋巴瘤诊疗规程不懈努力,并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多项初治和复发/难治淋巴瘤开展中,可来淋巴瘤专病/专家门诊进一步筛选。

叮咚
IL-1β抑制剂:斩断炎症和癌症的邪恶联系

IL-1β抑制剂:斩断炎症和癌症的邪恶联系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通过众多的基础实验、动物模型,已经充分证实了身体内由于慢性感染(比如EB病毒、HPV病毒、乙肝或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等原因长期存在着慢性炎症,那么这类人群患癌症的风险大大提高。 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缺乏一个直接的正向的证据来证实:采用某种办法,降低这种慢性炎症,是不是能降低患癌的风险。直到1周前,《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IL-1β抑制剂,canakinumab,能大幅度降低身体内存在慢性炎症的“亚健康人群”的肺癌风险。 这个IL-1β抑制剂,canakinumab,其实原本是设计用来预防冠心病、预防脑中风的。所以这个药在做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的时候,入组了10061名志愿者(一万多人的临床试验,一般也只有搞心脑血管病的大药企,这么豪气了!),而且基本都是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的“亚健康人群”,因为这个指标高,意味着身体里存在着持续的慢性炎症,这一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不利的。 这个大型临床试验的初衷,就是为了看一看,这批存在慢性炎症的病人,吃canakinumab能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很幸运的是,这个药临床试验是成功的,结果已经发布在NEJM杂志上。 只是,当初这个研究心脑血管病的团队里,有几名非常牛的肿瘤科医生,他们在试验开始前就给公司提意见(这个意见,笔者认为价值几十亿美金),说既然都花了上百亿美金招募了一万多人来免费参与这个超级豪华的临床试验,那么顺带可以看看,吃药和吃安慰剂的两群人,是不是得癌的风险也不一样——万一,真是如此,这个药的市场就更大了,甚至能大出一倍来;世界上有一堆人不怕心梗、不怕脑中风、但是怕得癌的呀! 公司采纳了这个意见,专门聘请了有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定期随访这批入组的志愿者,独立双盲地分析和记录这些志愿者患癌的情况。 结果发现:在每天接受150mg canakinumab治疗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39%;而在每天接受300mg canakinumab治疗的人群,罹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67%。 于此同时,在每天接受300mg canakinumab治疗的人群,肺癌的死亡率降低了77%;将接受canakinumab 300mg、150mg以及50mg的人群捆在一起,对比接受安慰剂治疗的人群,肺癌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了,达到了统计学差异。 不过,长期接受canakinumab治疗的人群,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有所提高。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感染或败血症的发生率,从安慰剂组的0.18%升高到了0.31%,升高了千分之1.3——也就是说,每一万个服用这个新药的人里边,会多出13个病人死于感染性疾病。 这个利弊如何权衡,当然是各位读者自己的价值判断啦。但是,这个新药在一个一万多人的大型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首次证实可以大幅度降低肺癌的发生率、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堪称奇迹! 参考文献: Effect of interleukin-1β inhibition with canakinumab on incident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exploratory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小D
中药针灸等替代疗法:大幅度提高癌友死亡风险

中药针灸等替代疗法:大幅度提高癌友死亡风险

  在欧美国家,有一类治疗,被称为“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icine),指的是未经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其疗效、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权威部门认可、但在一定人群中流行的治病方法。 替代疗法,主要包括如下类型:冥想疗法、催眠疗法、顺势疗法、按摩疗法、香味疗法、维生素疗法以及传统中医疗法(中草药、针灸等)。 所谓冥想疗法,就是运用意识的想像力,调节身体的阴阳,增强体质,祛除疾病;所谓催眠疗法,就是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所谓顺势疗法,就是在健康人中能产生某种症状或反应的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这类疾病(比如辣椒可以使人发汗,那么这个理论认为辣椒也可以用来治疗多汗症等);所谓按摩疗法,就是按摩;所谓维生素疗法,就是补充各种维生素;中草药和针灸,是中医中药的组成部分。 在欧美国家中,信仰替代疗法的人,其实不再少数,不过大多数人是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信仰和喜欢,同时加一点替代疗法。在所有替代疗法中,中草药和针灸,还算蛮受欢迎的方式,大约会有15%-20%的欧美民众在选择替代疗法时,首肯中草药和针灸。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欧美社会就存在一种极端的替代疗法狂热分子,即使得了癌症这样的顽疾,也不愿意接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正规治疗,而单独接受某种或某几种替代疗法。 那么,这些单纯接受替代疗法的肿瘤病友,到底疗效如何? 近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方杂志JNCI发布了一项大型对照研究的结果: 研究者从国家癌症研究数据库中找到了280份单纯接受替代疗法治疗的早期和局部晚期癌症患者详细的病历资料;同时,再根据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基础病、人种、是否有医疗保险等可能会影响生存期的因素进行匹配,找到了560例接受了手术、放化疗等常规治疗的癌友。 生存分析显示:接受常规治疗的癌友,5年生存率是78.3%;仅接受替代疗法的病友,5年生存率是54.7%——相差23.6%;而接受替代疗法的癌友,死亡风险是接受常规治疗病友的2.5倍。 如果分癌种分析:仅接受替代疗法治疗的病友,相比于接受常规治疗的病友,死亡风险,在乳腺癌中是5.68倍;在肺癌中,是2.17倍;在肠癌中,是4.57倍。 接受替代疗法的病友,5年生存率低了近25%——也就是每100个接受治疗的病友,随访5年,接受替代疗法组,要多死25个人……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呀!   参考文献: Us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fo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Survival. JNCI J Natl Cancer Inst (2018) 110(1): djx145

小D
到底什么患者适合来(雷)那(利)度胺?

到底什么患者适合来(雷)那(利)度胺?

  来那度胺,也称雷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的新药,目前主要是用于淋巴瘤等血液肿瘤。 不过,一直以来,有不少肝癌、肾癌甚至肠癌的病友,在尝试用这个药来治疗实体瘤。事实上来那度胺单用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肝癌,的确是有不少早期数据的,有效率大约在10%-20%之间。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病人适合用这个来那度胺呢?毕竟大部分人用了也是白用,如果能有什么指标,将这些可能用了有效的病人挑选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近期,台湾大学的C. Hsu教授发布了一项来那度胺用于晚期肝癌的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同时公布了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成果。 一共入组了55名多吉美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45名男性,10名女性,平均年龄是59.8岁,36人是乙肝携带者,10人是丙肝携带者,41人有肝硬化,49人合并肝脏以外的转移灶。 在入组该临床试验前,35人接受过手术治疗,12人接受过射频治疗,40人接受过介入栓塞治疗,所有人都已经尝试过多吉美治疗,宣告失败。 接受来那度胺25mg每天,连续吃3周,休息1周。客观有效率是13%,疾病控制率53%,6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是9.1%,中位生存时间为8.9个月。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监测了患者血液中AFP的变化,他们把用药4周后AFP下降超过20%的病人,称之为“AFP有反应”病人——进一步的随访发现,APF有反应的病人,比没有反应的病人,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 AFP有反应的患者疾病控制率是76%,无反应的患者控制率只有22%;客观有效率分别是29%和4%;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5.4个月和0.9个月——因此,作者提出,或许可以通过这项指标,尽早地筛选出更可能从来那度胺中获益的病人:那些服药1个月出现AFP明显下降的病人! 此外,他们还发现治疗开始前B细胞比例较高的患者,似乎有效率和生存期也更好:控制率分别是70%和36%,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3.6个月和0.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是9.5个月和7.1个月。 参考文献: Lenalidomide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xploration of biomarkers for treatment efficacy. DOI: 10.1111/apt.14270

小D
癌友必看的“救命良方”:治愈必备,一看就懂!

癌友必看的“救命良方”:治愈必备,一看就懂!

  前段时间,咚咚肿瘤科公众号曾撰文和大家聊过关于中美之间肿瘤医疗差距的问题。 中美肿瘤医疗的差距到底在哪? 在文中,我们谈到了咚咚用户文先生的故事。文先生不是第一个参与海外医疗的咚咚用户,但他的经历却是所有赴美就医的肿瘤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 在没有丝毫准备的前提下,盲目动身前往美国进行癌症治疗。 文先生在访谈中聊到了这个问题:赴美医疗有种种麻烦,但回国后发现治疗方案与国内相似,赴美的经历只让文先生感觉“更踏实”。   在文章末尾的留言也有咚咚用户评论:曾想赴美知名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后来发现国内的方案和美国给出的方案是相同的。 那么,患者们趋之若鹜的“医疗圣地”美国,真的只是一场镜花水月吗?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如果真正把美国的医疗资源灵活运用起来,获得的建议与治疗很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治疗陷入僵局时,海外问诊可能带来意外惊喜。 事实上,我国的肿瘤医疗水平在近二三十年间已经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肿瘤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上,我国与美国等医疗水平领先的国家几乎没有差距。 甚至由于人口基数大,面对的肿瘤患者数量也远超其他国家:在某些方面(如普通外科手术等),我们国家的医生甚至拥有更多经验。因此,盲目出国进行肿瘤治疗是我们非常不推荐的。 但以上情况仅限于常见的癌症病情。与中国相比,美国的肿瘤医疗水平更多优势体现在对前沿医学的探索上,面对以下这些病情棘手、治疗方案两难的肿瘤案例,海外医疗可能带来意外惊喜: 当您的肿瘤病理比较罕见,国内医生勉强给出没有把握的治疗方案时。 当医生给出了肿瘤的手术方案,但由于手术复杂,可能有较大风险或后遗症时。 当进行肿瘤基因检测后,有肿瘤相关大量基因突变,国内医生却找不到可以服用的靶向药时。 当您面对疑难病情,国内医生对此模棱两可时…… 面对这些情况,在国内进行治疗可能会出现治疗失败的结局。这个时候,通过海外问诊,国外的顶尖医生可能会给出更优的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确定这个方案在国内是否可能实现,或是必须前往国外进行治疗。 这样才是海外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   国外上市的抗癌新药,60%国内买不到! 其实,最近二三十年,肿瘤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世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已经累计上市了100多个抗癌的新药,有的能大幅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的甚至能让一部分患者治愈。 然而,这些在欧美上市的新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60%在国内无法使用,详细的列表可查看文章:2017年上市的抗癌新药大汇总 因此,对于部分身体情况尚可,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通过海外问诊,找一找是否可以使用国外已上市的这些新药: 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赫赛汀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二代的靶向药:帕妥珠单抗,平均生存期可以延长1年。 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在接受完常规的化疗之后,用新型的PARP抑制剂:niraparib维持,平均生存期可以翻3倍。 PD-1抗体的出现,让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翻了一倍;同时让诸多实体瘤患者,有一线生机能达到临床治愈,长期生存(5年、10年、甚至更久)。 甚至,连软组织肉瘤这样的少见肿瘤,10月中旬,美国上市了一个新药,olaratumab,和传统的阿霉素连用,总生存期延长近1年。   在国外,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个免费的临床试验 所有的新药,要上市,都需要先开展临床试验;证实有效以后,才能获得批准上市。 临床试验的药物,基本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上市的新药大全。 临床试验的药物,即使是公认的神药,也是免费提供的。 因此,国内外几乎所有的专家,对于目前治疗失败的患者,或者没有标准治疗的患者, 都会积极推荐参加临床试验。 那么,去哪里找这些免费的、可能包含目前正在开展研究的最好的药物的临床试验呢。请大家记住这个网站:https://clinicaltrials.gov/ 。 这是全球最大的临床试验登记平台,所有大型的在全球各地开展的临床试验,都会在这个网站上,以英文的形式,清清楚楚地呈现出来,会提供试验的内容、新药的名字、入组和排除的标准、联系方式等等。 输入肺癌这个单词,lung cancer,检索出来的临床试验是7041个。 7041个临床试验,就是7041次可能的生机! 事实上,由于美国在全球领先的医疗水平,这些临床试验大部分开展在美国。因此,那些被国内的公立医院或明或暗的告知“无药可治”的患者(“病这么久,该用的也都上了”,“我们已经尽力了”,“患者一般情况不太好,要不先回家调理一下,等情况好转,再来接受治疗”),还有最后一个“救命良方”: 通过海外问诊,确定美国是否有适合自己的临床试验,并与医生进行沟通后确定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 一旦得到肯定答复,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最新的药物很有可能救你一命! 说了那么多,哪里有靠谱的海外问诊及海外就医服务呢? 咚咚肿瘤科为大家准备了更多选择! 除了提供国内排名前十的肿瘤医院的专业医生线上问诊外,咚咚近期又为大家争取到了全球排名前十的优秀国际医院资源,邀请到包括麻省总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世界知名医院的权威专家医生,开设特色远程视频会诊业务。此服务在全球范围内二次诊断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大家提供最佳专业意见,快速指导。 在咚咚肿瘤科APP上选择“服务”菜单栏,点击“海外会诊”项目即可。我们将提前收集并整理好病历资料,准备好中美各方专业人员的对接,并妥善预约会诊时间。仅约5~8个工作日,咚咚肿瘤科就将为您安排一次安全、符合美国病人隐私法案的视频会诊,并配备专业中文翻译同步在线。近期海外会诊的团购活动正在启动,详情请咨询咚咚客服。   P.S.咚咚直播邀请了美国麻省总医院的Azzoli教授,错过朋友们点击此处观看回放:美国的治愈秘籍:明晚8点,肺癌泰斗Azzoli教授相约咚咚直播间! 如果你拿到了一份将改变你人生轨迹的诊断报告,无从抉择的时候,问问最顶级的专业肿瘤医生的意见,胜算或许能更大一些!

小D
吓尿了:长期补充维生素可能致癌!

吓尿了:长期补充维生素可能致癌!

  国内外都有一大帮钟情于食补的人(是的,国外也有的),其中各种维生素和所谓的微量元素,是最大的热门。 在INS上大火的枸杞   维生素,顾名思义,维系生命所需的元素——这名字翻译的真是太“信达雅”了,因此长期有事没事补充维生素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不断有研究提示因为维生素能抗氧化,因此就被联想和宣传为“维生素能延缓衰老”、“维生素能抗癌”、“维生素能排毒”……维生素这么厉害,严肃的科学家很不服。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鲍林为VC背书:认为大剂量可预防感冒,后被证实无效   于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干”的中外科学家联手搞了一个大规模研究。台湾大学的Chi-Ling Chen教授、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2015年彭丽媛参观过这个美国白血病和癌症研究非常著名的研究中心)的Emily White教授、以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的Theodore M.Brasky教授,从2000年10月开始到2002年12月,通过中美两地的前瞻性注册系统,入组了77118(近8万人)名志愿者,定期采访他们关于是否补充维生素、补充维生素的剂量和种类的问题;同时定期随访他们是否罹患各种类型的癌症,尤其是肺癌。 就这样,对这近8万人的前瞻性队列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观察和随访。几位教授累计发现了808名肺癌患者,然后仔细分析罹患肺癌和没有罹患肺癌的志愿者日常补充维生素的情况。 他们发现了如下几个结论: 在女性志愿者中,长期补充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和肺癌的风险无关。 在男性志愿者中,长期单独补充维生素B6或维生素B12,会增加30%到40%肺癌风险。 对于那些平均每天补充维生素B6超过20mg的男性志愿者,肺癌的发生率提高了82%;对那些平均每天补充维生素B12超过55微克的男性志愿者,肺癌的风险提高了98%。 那些一边长期补充维生素B,一边吸烟的男性志愿者,肺癌风险提高的更多。 长期补充维生素B,主要提高的是非腺癌的发生率,对腺癌的发生率似乎影响不大。 长期补充维生素B,肺癌的发病风险居然还提高了接近2倍,这实在是破天荒的震撼弹!因此,这项研究被火线发表在肿瘤学顶尖杂志《JCO》上。 虽然,关于为何长期补充维生素B会增加肺癌风险,目前尚不得而知,不过这项研究还是提醒大家:如果没有维生素缺乏症,没事或许不要瞎补充。   参考文献: Long-Term, Supplemental, One-Carbon Metabolism–Related Vitamin B Use in Relation to Lung Cancer Risk in the Vitamins and Lifestyle (VITAL) Cohort.

小D
新型靶向药强强联手:迎战KRAS突变

新型靶向药强强联手:迎战KRAS突变

  KRAS突变,被称为史上最难对付、最恶性的癌性突变;在胰腺癌、肺癌、肠癌等多种高度致死性的实体瘤中,广泛存在。 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尝试能攻克这个癌突变;期间有一些零星的好消息,比如: 挑战最难癌基因KRAS:靶向+免疫齐上阵 降服KRAS突变:免疫治疗出奇招 无药可治的KRAS突变有了免疫治疗:权威杂志发布重磅成果 然而,上述这些零星的战斗胜利,并不能掩饰人类对付KRAS突变整体战略上的苍白无力。至今为止,尚无一个真正能抑制KRAS激活突变的靶向药上市:曾经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曲美替尼、司美替尼、卡比替尼、易瑞沙、特罗凯、爱必妥、维罗非尼等,接连败下阵来。 但是,科学就是要不断挑战极限,人类就是要不断战胜自我。 上周五上线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报道了一个全新的靶向药组合:WEE1抑制剂AZD1775+mTOR抑制剂AZD2014,正尝试挑战KRAS突变。 AZD1775,这个药不少病友已经比较熟悉了,这个药联合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已经完成了2期临床试验,数据还不错的(放一个大招:千年难题,P53突变的肿瘤,有药了!!!)。 AZD2014,是一个最近几年内研发出来的全新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是已经上市的mTOR抑制剂)。2015年的公布过这个新药用于晚期肿瘤的一期临床试验的数据:当时入组了56名患者,其中1名胰腺癌和1名乳腺癌患者,疗效非常好。 本次研究表明,AZD1775联合AZD2014可以对KRAS突变的肺癌,发挥疗效。作者团队从癌细胞试验、动物实验以及病人的肿瘤移植物试验等多个角度证实了这个联合方案的有效性。机制层面,AZD1775+AZD2014联合,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使得肿瘤缓解。 更重要的是,KRAS突变的肺癌可以分为三种: KRAS和P53同时突变的,这类病人一般PD-L1高表达,或许已经可以从PD-1抗体单药或者PD-1抗体联合治疗从获益。 KRAS和LKB1同时突变的,这类病人是对PD-1抗体等免疫治疗天然耐药的。可喜的是,这次发现的AZD1775+AZD2014,恰好对这类病人最有效。 除外上述两种情况,目前研究较少。 当然,上述双靶向药联合的方案,目前尚未有正式的临床试验,咚咚建议各位病友切勿随意模仿。让我们一起等临床试验的数据。   参考文献: [1]Synergy of WEE1 and mTOR inhibition in mutant KRAS-driven lung cancers. Clin Cancer Res. 2017 Aug 18. doi: 10.1158/1078-0432.CCR-17-1098 [2]Phase II Study of WEE1 Inhibitor AZD1775 Plus Carboplatin in Patients With TP53-Mutated Ovarian Cancer […]

小D
中国癌症数据深度调查:1400万人的集体呐喊与彷徨

中国癌症数据深度调查:1400万人的集体呐喊与彷徨

大学生魏则西,漫画家熊顿,歌手姚贝娜,演员徐婷…. 当癌症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猝不及防。对他们而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确实有些残忍。但越来越多的癌症正在侵袭,面对汹涌癌情,我们能做些什么? 过去三个月,腾讯公益、腾讯新闻联合咚咚肿瘤科,进行了一次中国癌症数据的深度调查。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癌症的流行病学文献,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的癌症大数据。 最终,由腾讯公益、腾讯新闻联合出品,咚咚肿瘤科医学支持的癌症大数据报告《被癌症困扰的中国家庭》与大家见面了。 调查结果颇为触目惊心。下方视频是本次调查的部分内容,点击立即观看,时长4分钟。 被癌症影响的,不仅是四百多万癌症患者,还有他们身后的家庭成员。 咚咚用户小A(化名) 26岁,无业,现居北京 早晨四点整,当城市还在沉睡的时候,小A的手机闹钟就响了。 她要准备的事儿很多: 冰箱里的海参早就泡发好了,把海参和小米一块熬了粥,就可以当作父亲起床后的早餐; 病例资料还需要整理一下,特别是最近一次的CT报告:病情又进展了,一定要和医生好好商量一下治疗方案; 6点准时出发,8点前必须赶到北京肿瘤医院。只有在排队加号的队伍里尽量靠前,才有可能见得到今天出门诊的专家。 小A说:“挂号的名额半个月前就没了,只有这样碰碰运气。” 到了下午,她还准备去301医院看看,能不能碰运气加号见到今天出诊的肿瘤科主任。 …… 图片来源:网络 小A是个典型的北京姑娘,大大咧咧又有点“侠气”。大学毕业4年了,用她的话说就是“一事无成,还是无业青年一个!” 1年前,小A的父亲在体检中查出肺癌。一下就打破了全家人的生活。 “他(指小A爸爸)刚刚确诊的时候,(我)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惊慌的情绪。就只是心里咯噔一下,想着可能要给他做个手术。那个时候对癌症一点概念没有,完全没想到生活会变成现在这样。” 小A的父亲最终确诊为肺癌晚期,没有机会进行手术,只有通过靶向药、化疗来尽量控制病情。确诊病情后两个月,小A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爸爸。 “没办法呀,抗癌真的挺花钱的,我妈还得工作,很难照顾好我爸。反正工作没干多久,我来照顾我爸好了。” “照顾病人没想象得那么累,每天准备好增加营养的三餐(治疗让小A爸爸瘦了很多),陪他聊会天,陪他出门散散心。但是(我们)心理压力特大: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治疗效果评估,CT结果出来前那段时间最恐慌,当年高考我都没那么紧张过。” 现在,小A是咚咚肿瘤科的核心会员。也是抗癌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抗癌达人”。辞职后,不仅悉心照料父亲的生活,小A的重心更是放在了给父亲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上。 “照顾我爸其实空闲时间蛮多的,无聊了就在网上瞎百度,想了解一下肺癌的治疗。最开始也被各种虚假信息给骗过,也尝试过一些‘民间偏方’,最后遇到了咚咚肿瘤科,才算是真正摸清了门路。癌症不像感冒似的,医生也没时间听你说那么多。最后的方案可能五花八门,只有自己搞明白了,才能跟医生说的清楚。也能选出最适合的方案。” 在小A的精心照顾下,小A父亲的病情到目前为止基本保持稳定,对癌症患者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谈起未来,小A有些矛盾: “说真的,确实挺迷茫。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但总的还是充满希望的,现在新药开发那么快,说不准赶明儿癌症就被攻克了呢?”   1400万人的集体迷茫与希望 2015年,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429.2万人。这个数据或许过于抽象,综合2015年我国户均成员3.35人,仅2015年一年,受到癌症影响的中国人口数量至少可达1400万。 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中国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就在我们周围,可没有切身体会,我们永远不可能感知他们的世界。当我们生活、娱乐、工作、休闲的时候,他们正在为生存这个基本权利努力斗争。 我们都在漫不经心地生活,而他们却在用尽全力地生存。 与小A一样,1400万人面临着迷茫与希望,小A只是他们中的一个缩影。迷茫来源于无休止的治疗,与癌症的抗争是一个漫长的拉锯战。在中国,由于癌症起病隐袭,加之体检意识尚未全面普及,约5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无法通过治疗手段将癌细胞赶尽杀绝。 对于晚期患者,医生们只能与癌细胞达成“共处”协议。过去二十年间,癌症的治疗技术突飞猛进,在“共处”这个目的上,人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部分癌症的生存期由几个月上升到了一年甚至几年。 但这个成绩的代价都由患者们承担了:肿瘤细胞的不断进展会带来五花八门的并发症,而控制病情的细胞毒治疗则会带来普通人难以忍受的副作用。 在大家对癌症的认知里,放化疗扮演的角色想必不太光彩。 1400万人,在病情进展与治疗之间不断徘徊,满是迷茫。 但迷茫的同时也有希望。就像小A期盼的那样。随着生物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医学禁区正被研究者们打开。进入2010年后,医学在人体免疫的突破正在给肿瘤治疗带来全新的活力。 第一款针对癌症的免疫治疗药物在2014年上市了。它的面世为部分肿瘤患者带来了病情的长期缓解,甚至少部分幸运儿因此得到了临床治愈。部分科研者甚至断言:人体免疫是挡在我们攻克癌症面前的最后一道大门。 这是他们的希望。我们也希望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以及他们的希望上。 每一个为治愈而萌生的念头,都是最重要的种子。 当然,这个调查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醒更多健康人:癌症就在我们身边,万不可大意。 就像我们的视频结尾说的那样:勤筛查,早治疗,积极干预生活习惯,避免成为癌症大数据的那个分子。 面对癌症,没人能轻言治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腾讯新闻99公益日特别策划“众病之王——癌症”,帮助大家学习癌症知识,远离癌症风险。相关互动游戏、短视频和图文报道,由腾讯公益与腾讯新闻联合出品,咚咚肿瘤科提供医学支持,所有视频内容产品由“益视频工作室”独家首发。 戳右边《看后可救命:被癌症困扰的中国家庭 | 益视频》 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了解更多癌症大数据知识。

小D
最新研究:降糖药+抗癫痫药=抗癌药?

最新研究:降糖药+抗癫痫药=抗癌药?

  二甲双胍是全球最畅销的降糖药,也是全世界公认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首选降糖药;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示这个药,或许还可以预防衰老,甚至对抗癌症。 丙戊酸是非常常用的抗癫痫发作的药物,尤其适合失神发作和强直-阵挛发作。此外,这个药物其实还是一个牛逼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很早以前就用人把这个药用来治疗白血病了。 上周,《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杂志发布了一个重磅的研究成果:二甲双胍+丙戊酸,或许能抗癌,能抗前列腺癌。 首先,科学家发现在P53信号通路完整的前列腺癌细胞中,二甲双胍+丙戊酸两个药联合可以更好地诱导癌细胞凋亡,也就是说这两个药一起用可以杀死更多的癌细胞。 下面这张图中,纵坐标代表的就是癌细胞的多少,横坐标是时间(单位是小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两药联用的时候,曲线是朝下的,意味着癌细胞越来越少了,被两药联合的方案杀死了。 同样道理,如果直接去计数经过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以后,凋亡的癌细胞的比例,依然可以看出双药联合方案可以诱导更多的癌细胞死亡。 下图左右两边是不同浓度的两组试验,一组浓度是1毫摩尔,右边一组浓度是2.5毫摩尔。每一组4根柱子,从左到右分别是:什么药都不加、单独加二甲双胍、单独加丙戊酸、同时加二甲双胍和丙戊酸。纵坐标是一段时间后死亡的癌细胞的比例,可以看出,2.5毫摩尔的二甲双胍和丙戊酸同时用,可以杀死最多的癌细胞,柱子更高。 最后,他们还能来自于真实病人的肿瘤组织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用双药进行处理,来观察在人体的肿瘤组织中,这两个药物是不是能杀死癌组织。 下图是用代表细胞生长程度的抗体来染色的(用Ki67染色),从上下对比可以看出来,原来有染色的生长和繁殖旺盛的肿瘤区域,在接受了二甲双胍和丙戊酸处理后,基本都变成了阴性的了。 下图是用代表细胞死亡程度的抗体来染色的(用CC3染色),从上下可以看出,原本没有多少凋亡信号的组织,在接受两药处理以后,在图片的正中间出现了不少凋亡信号,意味着这部分癌组织已经死亡。 综合上面的结果,作者提出可以尝试可以尝试利用上述两个药物来治疗P53信号完整的前列腺癌。当然上述只是体外试验,并不能直接指导疾病的诊治,病友切勿私自模仿。   参考文献: [1]The combination of metformin and valproic acid induces synergistic apoptosis in the presence of p53 and androgen signaling in prostate cancer. Mol Cancer Ther. 2017 Aug 11. pii: molcanther.0074.2017 [2]Valproic acid in combination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intensive […]

小D
放个大招!一图搞定肿瘤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

放个大招!一图搞定肿瘤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开发的、能够识别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变异,通过药物的特异性阻断肿瘤中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体上是可预期和可控的,然而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的本质有所不同,这些毒副作用需要被理解、识别,尽可能地管理。 图1 信号传导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1、皮肤相关不良反应 皮肤上显示的副作用主要是因为抑制EGFR、RAS/RAF/ERK、PI3K/AKT/mTOR或VEGFR的靶点疗法引起。 这些和剂量有关的副作用会导致皮肤发炎,皮肤破裂,皮肤附加物病变(如甲沟炎)等等。 皮肤毒性是EGFR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为79%~88%,多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或甲沟炎。 皮肤毒性同样发生于V靶点药物上,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多表现为皮肤脱屑、斑丘疹或水疱疹,还会导致皮肤或头发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色素改变。主要分布于躯干或四肢,发生率为19%~40%。 处理方法: 推荐治疗包括皮质激素、四环素、甲硝唑和皮肤保湿剂等。 表1 皮肤副作用和处理   2、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 出血/血栓栓塞的事故发生的危险与VEGF通路上靶点的多少成正比。 处理方法: 所有接受VEGF抑制剂的病人都应监测凝血功能以尽早发现出血倾向;使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可能能减少贝伐单抗相关的血栓事件,但是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对有较低血栓栓塞危险的病人有一定的效果。 表2 血栓副作用和处理 3、高血压 高血压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比如阿瓦斯丁、阿柏西普、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 各项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高血压发生率约为30%。比较少见但较严重的问题包括可逆性后脑病综合症(现象为出现头痛,视觉出现变化,血压超高,或出现癫痫发作等)。 另一个出现的与高血压相关的问题是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为肾功能退化、蛋白尿、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这些问题都在停药后消失。  处理方法: 定期监测血压情况、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配合服用降压药。如果上述方法都失效,应终止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使用。 4、心脏毒性 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等。 处理方法: 治疗时监测心电图、LVEF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必要时给予营养心肌药物。 表3 心脏毒性副作用和处理   5、胃肠道不良反应 腹泻和黏膜炎是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口腔黏膜炎的症状包括疼痛、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胃肠道黏膜炎常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腹泻等症状。 处理方法: 使用洛哌丁胺(易蒙停)、苯乙哌啶/阿托品,监控电解质。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地塞米松。 表4 胃肠道副作用和处理   6、手足综合症 手足综合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皮肤病变,手较足更易受累,手掌和足底皮肤瘙痒,手掌、指尖和足底充血,指/趾末端疼痛感,手/足皮肤红斑、紧张感,感觉迟钝、麻木,皮肤粗糙、皲裂并可能继发感染。患者可因剧烈疼痛而无法行走,可导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处理方法: 应尽量减少对手足皮肤的刺激和摩擦,一旦出现手足综合征,减量或停药是目前惟一被证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一些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的支持治疗同样十分重要,比如过度角化或脱皮的部位可以外用尿素软膏和5%水杨酸制剂。 表5 手足综合症和处理   6、肺部疾病 与药相关的肺感染性肺炎/间质性肺病,毒副作用通常为咳嗽,呼吸困难,有或没有发烧。肺炎通常发生在治疗后的前6个月,而且可以在得肺炎2月后用影像检测出。 处理方法: 每隔6-8周进行CT检查,副作用加重时需停药,进行激素治疗。换药治疗是更可行的方案。当出现间质性肺炎(ILD)等威胁生命的副作用时,永久停药。 表6 肺部疾病和处理 我们总结了靶向治疗中几种常见和重要的副作用。及早的观察和管理病情,包括适当的防御措施,避免严重副作用和减少停药的必要。这些做法不仅仅能保持药的有效性,而且可以避免在停药时症状性的病情复发。 此外,弄清每一个药的药理和药代动力学非常重要。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更好的技术来控制和管理靶向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病友们的生活质量。  

叮咚
2017年上市的抗癌新药大汇总

2017年上市的抗癌新药大汇总

  2017年是PD-1/PDL1药物竞争尤为激烈的一年,Pembrolizumab(默沙东)还在继续开拓市场,Durvalumab(阿斯利康)和Avelumab(默克与辉瑞)参与争夺。 2017年截至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肿瘤新药中,除了肺癌的Brigatinib、肝癌的Regorafenib、卵巢癌的Niraparib以及乳腺癌的两个CDK4/6抑制剂(Ribociclib和Palbociclib)外,实体瘤领域的药物进展几乎全是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以Pembrolizumab表现最为突出:获批淋巴瘤适应证之外,在肺癌和尿路上皮癌获批为一线治疗。 可以看出,2017年截止至今,一共获批14种抗肿瘤药物,其中免疫治疗药物独占鳌头。平均每个月就有2种新药获批,也许明天就有新药获批,所以病友们在抗癌的道路上不要放弃,要有信心,相信医学。

小D
老树新枝:特罗凯竟还可以用于这种癌症

老树新枝:特罗凯竟还可以用于这种癌症

  特罗凯,是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之一,是第一代EGFR抑制剂;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靶向药。特罗凯用于EGFR突变的肺癌,有效率高,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可达10-12个月;副作用相对轻微,最主要的就是皮疹和腹泻。除了肺癌,特罗凯还被批准用于晚期胰腺癌的二线治疗,效果尚可。 近期,一项新的研究尝试将特罗凯用于晚期头颈部鳞癌。 这是一项二期临床试验,招募12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特罗凯组或安慰剂组:特罗凯组接受顺铂+紫杉醇+特罗凯治疗,其中顺铂+紫杉醇是头颈部鳞癌首先的化疗方案,这套化疗方案最多做6个疗程,如果患者情况不错,特罗凯是一直维持治疗的;安慰剂组接受顺铂+紫杉醇+安慰剂治疗。 在入组该项临床试验前,两组均有27名患者已经接受过其他EGFR抑制剂治疗,有82名患者接受过其他方案的化疗,有99名患者已经接受过放疗。 随机分组试验后,随访数年,结果显示:特罗凯组的有效率是56%,安慰剂组是44%;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特罗凯组更长(6.1个月 VS 4.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也是特罗凯组更长(17.0个月 VS 13.7个月)。2年的无疾病进展率(11% vs 4%)和2年生存率(39% vs 21%),依然还是特罗凯组更好。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其一,特罗凯组第一次用药后就出现2级以上皮疹的患者,生存期更长,疾病进展降低60%(有皮疹或许代表特罗凯起效了,生存期当然更长)。其二,相比于鼻咽和喉部肿瘤,口咽癌患者更能从特罗凯中获益,原因目前不详。 副作用方面,特罗凯组副作用稍高一些。主要是皮疹、乏力、恶心以及腹泻。 目前探索将特罗凯联合化疗用于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三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让我们静待最终结果的宣布。 参考文献: William NW, Feng L, Kies MS,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 trial of first-line platinum/docetaxel with or without erlotinib (E) in patients (pts) with recurrent and/or metastatic (R/M)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HNSCCs). […]

小D
中美肿瘤医疗的差距到底在哪?

中美肿瘤医疗的差距到底在哪?

“中美癌症生存率的逆天差距!” “从绝望到新生!我的癌症海外求医之路!” ……   微信上随手查询,出现的关于“中美医疗”相关文章颇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麻烦多多,如今选择出国就医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了。 “要说国外的肿瘤医疗到底好在哪里,具体的我也说不明白。只是觉得美国的医疗水平怎么也得比中国强吧?” 聊起赴美治疗的初衷,咚咚肿瘤科用户文先生是这么说的。 2016年初,文先生确诊罹患肺癌,选择了赴美接受癌症治疗。2个月后,文先生选择了回国,在国内继续治疗。目前病情保持稳定。文先生是咚咚肿瘤科的忠实用户,也是包月医生咨询的长期“回头客”。 聊起在美国治疗的经历,文先生非常坦然: “真的挺麻烦的,签证、长途飞行、语言不通等等,总之衣食住行都会遇到问题。” “做了很多检查,穿刺,做了基因检测,然后吃了一个月的靶向药。回国后发现好像国内也是这么治的。” “也谈不上后悔,这样(指赴美治疗)更放心一些。” 文先生的经历可能是大部分赴美医疗癌症患者的共同经历,那么,中美肿瘤医疗的差距到底在哪?外国的月亮真的更圆么? 中美之间的肿瘤医疗水平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在最新药物与前沿医疗技术方面,美国确实存在很大优势;在医疗服务上也更人性化一些。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赴美医疗最合适的时机呢?美国的医疗经验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咚友借鉴呢?   前方高能预警 8月23日(周三)晚8点,咚咚肿瘤科非常荣幸,邀请到全球顶尖肺癌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的Azzoli教授,空降咚咚肿瘤科的直播间,与大家聊聊肿瘤治疗中的这些事: 美国顶尖医生是怎么治疗肺癌的? 相比国内,美国的肿瘤治疗究竟强在哪里? 同样是癌症治疗,国内外医疗理念有何差异? 近年来PD-1又有哪些新进展? …… Azzoli教授专程留出了一个小时的聊天档期。任何一位咚友都不能错过这次全球顶级的医疗直播(Azzoli教授准备了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科普内容)。 Azzoli教授是肺癌研究方面的绝对全球权威。医疗履历华丽的不像实力派: 1996 年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并在该院完成了住院医师培训,之后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完成医学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并于2002 -2012 年间多次获得专科医师教学奖。 2012 年加入美国麻省总医院胸部癌症中心,现任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主管制定实践指南供临床肿瘤专家使用。同时他也是自2003年起出版的ASCO肺癌指南的第一作者,并出版有肺癌专著《Dx/Rx: Lung Cancer》。 拥有20年的肿瘤临床治疗经验,擅长胸部肿瘤、胸腺癌、间皮瘤、食管癌、肺癌等,包括为各个阶段的肺癌患者研发新型药物,尤其侧重于将药物疗法和手术或者放疗相结合以便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愈率。 再来看看Azzoli教授所在的蜚声国际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到底有多牛! 机构资质:全美公认的权威癌症治疗中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指定综合性癌症中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肿瘤门诊。 全癌种覆盖:包含23个完整的治疗专科,几乎涵盖目前所有种类癌症的治疗与康复。每年有近400项临床试验。 学术水平:主导全美规模最大的以医院为基础的研究项目,年研究经费超6亿美金,产生过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肺癌治疗首屈一指:麻省总院全美综合排名前三,对肺癌的研究投入非常大,在肺癌的治疗上有比其他医院更多的靶向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注意事项 直播手册: 直播中,会配备一位医学专业中文翻译,确保大家理解、沟通无障碍。 除教授科普时间外,为大家预留了一些互动时间,请教授答疑解惑。 好钢用在刀刃上,考虑到现场翻译大家的提问比较耗时,我们将提前搜集大家的问题,届时Azzoli教授将在直播中抽选6-8个进行回答。 请有需要的患友准备好问题,在8月20日前发给咚咚客服或直接在本文评论区留言(我们将整理好发给医生)。机会难得,请大家好好把握。 将本文分享到其他非咚咚官方的病友群中(群人数需>50人),并将截图发给咚咚肿瘤科客服,可以优先抢Azzoli教授答疑机会哦!转发5个群还可获赠30元充值话费,转发8个群可获赠50元充值话费,转发≥10个群,即可获得100元的现金红包哦!   温馨提示: 简明扼要的资料和条理清晰的问题更受欢迎哦。 由于直播结束后教授需赶往异地会诊,直播将于9点准时结束,如因时间不充裕,未能全部回答患友的问题,请见谅。 直播时最好使用WIFI确保网络稳定,观看更流畅。 观看直播时接听电话会导致直播中断,重新登录即可继续观看。   参与方式: […]

小D
治疗效果不好?你抗癌的姿势不对!

治疗效果不好?你抗癌的姿势不对!

  经常在门诊或病房被人问起,如何治疗肿瘤效果好。在此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在抗肿瘤的治疗中避开常见误区,避免少走弯路。 找对合适的医生 一旦诊断这个病,可能好多人一开始就走弯路,盲目相信只有大医院看得好,看大医院无可厚非,甚至千里迢迢来到北上广各个大医院,但问题的核心不是看不看大医院,而是到大医院看哪个专家更重要。 大医院分科往往很细。除了肿瘤科之外,介入科、粒子治疗科等也治疗肿瘤,甚至是在肿瘤科,不同专家、术业有专攻,有的擅长肺癌、有的擅长乳腺癌等。如果一个肺癌患者,看了一个专注胃癌的专家,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看病的核心是看医生,一定要在去之前,事先做功课,了解不同专家擅长的病种,才能真正看上大专家。 合理预期,有效沟通 现在科技发达,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治疗效果及预期往往较高,这个也是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新药的应用、新技术发展,的确给肿瘤治疗带来了今非昔比的进步。但作为患者及家属在客观认识医学进步的同时,同时也要认识到医学的不足,要理解医学有所能,又有所不能。在对疾病充分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尽量与医生在优选治疗方案方面等多沟通、多配合,避免泛泛问一些能活多长时间等无效问题。 医患默契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疗效果,双方期望治疗效果好的目标和步伐是一致的。另外希望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多一份信任与理解,医生也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多一份治疗或者说冒险的勇气,也就是说要学会做正确的患者及家属,才能配合默契,做到真正的有效沟通。 切忌病急乱投医 这个误区在很多时候的确的会存在,医生也不例外,比如对于一个肺癌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做术后辅助化疗,但有的患者认为,靶向、甚至免疫治疗是比较前沿的,要求化疗联合靶向、或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如果对于一个晚期肺癌患者,这个可能是多多益善。但是对于一个只需化疗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疾病而言,加上反而成了画蛇添足,而且增加了治疗毒性及费用等,所以一定要区分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的区别。 此外,一些患者过度依赖一些补品,比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等一起吃。虽然现在是食药同源,来源可靠,是可以用一些;但这些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本身并不能抗癌,同一作用的中药建议用一种即可。 因此,肿瘤治疗的核心,在合适的时间、看合适的医生、做合适的治疗,才能避免在肿瘤治疗中少走弯路。

小D
34条最常见的癌症谣言,专家集体辟谣!

34条最常见的癌症谣言,专家集体辟谣!

你是不是总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关于癌症的信息,你是否怀疑过这些信息的真假呢?其实这中间许多都是谣言! 谣言1:喝麦苗汁能治癌 麦苗汁风靡欧美,喝麦苗汁三个月可以有效降低三高,还可以治愈癌症。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心理暗示作用而已 这条谣言被举报了将近8万次。杭州市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钱新宇介绍,小麦苗也算是绿色蔬果,榨成麦苗汁或许对患者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但千万不能盲目沉迷其中,更不能因此放弃正确的治疗。 谣言2:剩菜剩饭、隔夜菜致癌 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硝酸盐便会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不会致癌但少吃为好 亚硝酸盐不致癌,分解成亚硝胺才致癌,但亚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饭菜致癌说”不成立。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罗荣城教授建议: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青菜,不仅营养价值低,还易变质,最好少吃或别吃,尽量多吃新鲜蔬菜。 谣言3:海绵、钢圈文胸会致癌 海绵文胸本来吸附性就很强,而且是用石油的废料做成的,以此得出结果: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而钢圈文胸致癌,主要是因为压迫乳房中的淋巴腺,使得毒素不易排出,日积月累就会癌变了。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不致癌但要记得白天戴晚上摘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主任马宏民教授指出,尽管海绵生产的原料是有毒的,但只要经过正规厂家出厂的合格产品,均安全无毒,也不会致癌。而文胸中的钢圈本是起支撑、承托乳房的作用,如果正确佩戴,不会压到腋窝,更谈不上压迫淋巴排毒系统。女性朋友选购钢圈松紧度适中的文胸,按照“白天佩戴晚上取出”这种常规做法,不会对乳房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4:微波食物可能致癌 曾有一篇名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指出,微波炉加热会让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人体不能识别的新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具有毒性,甚至可能致癌。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安心用,不致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质量合格的微波炉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和反复实验,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不会通过其加热的食品带来危害。 谣言5:蒸锅水易致癌 蒸馒头等剩下的锅里的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对人体无害,但久存易生菌 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的。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所含的硝酸盐含量就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但久存易滋生细菌。 谣言6:自来水中的氯可致癌 “用锅蒸煮东西时,一定要用开水,或是过滤后的水。因为如果直接用自来水,自来水里有氯,加热后,由于盖着锅盖,氯全部包覆在食物上,而氯有致癌的危险。”这则署名齐教授的谣言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没异味就不用担心且不致癌 加氯是目前最常用且安全性很高的自来水灭菌手段。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致癌分类”中,氯与咖啡因同级,也就是说“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水中氯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时,多数人就能闻到。而世卫组织标准为每升5毫克,因此只要没有闻到或尝出自来水中的氯味就不用担心。 谣言7:五行蔬菜汤防癌又治癌 该汤精选的五种蔬菜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中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服汤后便能达到平衡五脏,有效抑制癌症。为生命注入活力和元气,甚至达到“癌细胞的活动三天停止,一个月内机能恢复”的神奇疗效。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没有药用价值,治癌乃无稽之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表示,从营养来看,五行蔬菜汤所选用的材料的确都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有益处。但是从药用价值来看基本上没有,只能算是普通养生汤水,说它能治癌是无稽之谈。 谣言8:味精超过100℃会致癌 味精,曾是中国人青睐有加的调味品,近年来却频因“有毒、致癌”被人们质疑。最近朋友圈热传的《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的文章,就称“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不会产生危害 至今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吃适量的味精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味精致癌”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味精的溶解温度在70℃—90℃左右,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在滚沸的锅中加入,即将出锅时加入适量的味精即可。而在做凉拌菜时,建议先溶解后再加入。 谣言9:方便面致癌 关于方便面有害的种种传言从未间断:有说方便面含防腐剂、抗氧化剂,吃多了会变成“木乃伊”;方便面碗壁上有蜡层,被吃下后会堆积在人体内导致癌症等。    欺骗指数:★★★★★ 危害指数:★★★★★ 真相:方便面不是健康食品,但不会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表示,方便面虽然算不上什么健康食品,但关于它“有害”传言也并不靠谱。方便面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都是常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是经过科学评估的,只要合法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

叮咚
癌症长期生存:只要相信,就有奇迹

癌症长期生存:只要相信,就有奇迹

  不少病友都会加入病友组织,比如微信群、QQ群、论坛以及各种抗癌的app等,大家互相取暖、互相帮助,分享最新的抗癌资讯和抗癌心得。 这本身挺好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无可避免的:病友组织里,时不时会有人“离开”,这对部分”玻璃心“的病友和病友家属,是极大的打击。 为了对抗这种不可避免的悲情时刻和忧伤情绪,咚咚肿瘤科总是不间断地发布一些正能量的抗癌故事——今天要讲的是,两位晚期乳腺癌病友,经过积极得当的治疗,肿瘤完全消失,并且已经分别维持了6年和9年,至今依然健康地生活着——晚期肿瘤,达到完全缓解,5年不复发,基本可以宣布“临床治愈“了。   81岁高龄,赫赛汀维持治疗,健康生活超6年 这是一位确诊乳腺癌时已经81岁高龄的老太太,确诊的时候已经有肝转移,肝脏上有两个均为3.3cm的转移灶。以下是腹部B超看到的肝脏转移灶: 81岁也不怕,老太太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医生给她做了全面的手术,腋窝淋巴结以及肝脏病灶,大部分都做了切除。术后的病理证实,老太太是ER和PR均为阴性,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术后老太太又坚强地接受了4个疗程的紫杉醇化疗,同时接受每周1次的赫赛汀靶向治疗。治疗持续21个月后,全面的身体检查提示,肿瘤完全缓解。 为了预防和延缓疾病复发,医生推荐老太太继续接受赫赛汀维持治疗,至今已经超过6年。 目前老太太除了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静脉血栓等老年病(毕竟已经是87岁高龄了),其他方面依然健康。 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我们发现至少还有6例类似的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大多只有单纯的肝脏转移,接受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后达到肿瘤完全缓解;同时继续接受抗HER2的靶向药维持治疗,疗效维持时间超过5年以上,最长的已经达到了8.5年。 跌宕二十七年,一段传奇的抗癌史 1988年,一位37岁的阿姨被确诊为右侧早期乳腺癌,接受了保乳手术治疗,手术后又接受了放疗,她的肿瘤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但是这位阿姨拒绝了医生推荐的内分泌治疗。 1991年和1994年,患者右侧分别出现了1次复发,每次都做手术把肿瘤切掉就算了,继续拒绝内分泌治疗。 1998年,乳腺癌再次复发,并且出现了腋窝淋巴结和皮肤的转移,这次是晚期肿瘤了。病人接受了姑息性的手术,同时做了放疗,然后这一次乖乖地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当时的药物,还是他莫昔芬;患者一吃就是8年,定期规律复查,每次都没有发现肿瘤复发的痕迹。 2006年,病人出现了脑和脑膜转移,情况又变得非常凶险。医生给予了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没打几次药,就发生了严重药物副作用;于是只能停药。无可奈何的病人,只能又重新开始接受内分泌治疗,这回吃上了高级一点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来曲唑。下图正中央巨大的蓝色团块,就是在病人脑脊液中找到的癌细胞。 吃上来曲唑半年后,病人脑子里的肿瘤居然又神奇般的消失了。之后病人又换着吃过另外一个内分泌治疗药物:依西美坦;中途出现过一次脊膜的转移,做了放疗,控制的不错。 就这样一直到了2014年中旬,患者出现了骨转移和肝转移,病人开始吃甲地孕酮,疾病依然保持基本稳定。 2015年中旬,病人突然一次消化道大出血,因为抢救不及时去世。而这一次夺命的消化道大出血,无法搞清楚到底和肿瘤有没有关系。 从1988年确诊乳腺癌,到2015年去世,这位病友的27年的抗癌历史,堪称传奇! 参考文献: [1]Prolonged complete remission of metastatic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fter continuous trastuzumab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arget Oncol. 2015 Jun;10(2):297-301. doi: 10.1007/s11523-014-0350-9. [2]Complete response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 […]

小D
邀请新伙伴,免费畅听刷到爆屏的抗癌FM,想试试吗?

邀请新伙伴,免费畅听刷到爆屏的抗癌FM,想试试吗?

  打开咚咚肿瘤科APP,花几分钟浏览每日更新的抗癌科普,在问诊里和萝卜医生聊聊对病情的想法;顺便再看看头条,最近有没有举办福利活动? 作为一个咚咚粉丝,大家表示这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日常。(说还没下载APP的小伙伴,放学别走!) 只有细心的咚友才能发现:不久以前,在咚咚肿瘤科APP的一次小更新中,我们在APP首页悄悄上线了一个全新栏目。(没错!新栏目被我们藏在了首页上,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默默测试一个月后,我们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也就是今天),正式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新成员,抗癌战线的重要伙伴——咚咚FM。 咚咚FM是一个由平台入驻医生、咚咚认证的抗癌领袖、科研机构的前沿学者共同组成的语音分享平台。 在这里,海量抗癌知识都以语音的方式为您量化呈现。每条分享者的语音长度仅为1-3分钟,包含了以下内容: 专科医生分享的治疗意见 抗癌领袖分享的治疗经验与抗癌窍门 前沿学者分享的抗癌新技术/药物资讯 #咚咚FM,认真倾听是抗癌最好的修炼# 从咚咚FM上线开始,我们一直在进行开放性的测试与FM的发布。相信部分咚友已经抢先感受到了。当然,没有及时听到的咚友也不需遗憾。随着咚咚FM的正式上线,我们策划了一场咚咚肿瘤科APP内盛大的【FM狂欢节】! 接下来的一个月,所有咚咚肿瘤科用户都有机会免费畅听咚咚FM,成为抗癌高手!   FM狂欢一:首次收听FM,我们送您5张免费畅听券! 8月15日-9月1日,【FM狂欢节】正式开启! 活动期间,咚咚肿瘤科注册用户首次付费收听FM,即可参与咚咚肿瘤科【FM狂欢节】,同时还可获得5张FM畅听券。 活动贴士:参与FM狂欢,需要活动期间在咚咚FM专区完成至少一次付费收听。我们特意为活动开辟了特价“0.1元语音”,各位咚友不要错过机会哟~   FM狂欢二:邀请新伙伴,FM畅听券拿到手软! 8月15日-9月1日,【FM狂欢节】正式开启! 活动期间,咚咚肿瘤科注册用户每邀请一位新伙伴下载并注册APP,就可获得5张FM畅听券。(最高可获赠55张畅听券,抗癌知识听到耳软!)在邀请的同时,您的小伙伴也将获得5张畅听券。 累计邀请小伙伴达到10位,您将获赠一张100元的APP产品代金券。可用于平台中的所有服务。 邀请新伙伴方式:活动期间,在咚咚FM专区完成首次付费收听后,关闭APP再次打开即可获得邀请链接,发送邀请链接可直接邀约好友,完成下载注册! 期待在咚咚FM中与你及你的小伙伴相遇!   FM狂欢三:想见抗癌偶像?我们全都请来,FM见! 8月15日-9月1日,【FM狂欢节】活动期间,我们将不定期邀请神秘抗癌大咖,在咚咚FM中与大家相见!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敬请关注咚咚肿瘤科APP及公众号后续发布彩蛋!   FM狂欢四:在FM下方评论您的抗癌困惑,医生为你定制的专属FM解答疑惑! 8月15日-9月1日,【FM狂欢节】活动期间,可以将您在抗癌中遇到的问题评论在已发布的FM中,就有机会得到发布者通过FM的方式为你定制的专属解答! 其它咚友提出的问题可能恰巧也会是你心中所惑,来看看大家都在问什么!   咚咚肿瘤科【FM狂欢节】,你的专属抗癌知识盛宴!

小D
脑转移的EGFR肺癌应推迟靶向治疗?

脑转移的EGFR肺癌应推迟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中脑转移灶的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麻烦,癌度专门最近为大家编译几篇文献,来看一下如果存在脑转移灶且EGFR突变的情况下,究竟使用何种治疗手段来处理。伽马刀、全脑放疗和靶向药物的顺序。 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腺癌中常见的驱动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 一项汇总研究显示,相比单独使用厄洛替尼(特罗凯),在厄洛替尼治疗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WBR),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都可以获得改善。 现在问题来了,对于一个存在脑转移灶的患者而言,假设脑转移灶是多发的,不能进行伽马刀治疗,只能在全脑放疗和入脑效果好的靶向药物之间选择。那么患者该如何选择,多数情况下,患者会选择特罗凯等治疗。 图:因担心全脑放疗的副作用,患者使用特罗凯治疗后,多发的病灶消退,治疗效果较好。 埃克替尼是中国浙江贝达药业的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与厄洛替尼的分子结构是很相近的,最近一篇文献中报道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研究,入组的病人都是EGFR突变的脑转移肺腺癌患者。以脑补病灶进展来评估,数据如下。 一组患者使用埃克替尼治疗,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10个月。 另外一组患者使用全脑放疗联合化疗,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4.8个月。 尽管颅内无进展生存期较好,但是总生存期没有明显区别,相比全脑放疗,埃克替尼是EGFR突变脑转移肺腺癌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基于这一问题,癌度与大家一起探讨下肺癌脑转移的处理方式和之前的研究数据。研究数据来自癌度引用的几篇参考文献,大家可以下载来研读。 研究一 全脑放疗或伽马刀后,使用靶向药物颅内无进展期更长。 56个患者接受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后面简称伽马刀),然后再使用埃克替尼治疗,患者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是22.4个月。 41名患者接受单药埃克替尼,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3.9个月。 研究二 先进行伽马刀或全脑放疗,再使用TKI治疗好 100名患者经过伽马刀治疗,然后进行EGFR TKI(厄洛替尼)治疗,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23个月,患者总生存时间为47个月。 120名患者经过全脑放疗,然后进行EGFR TKI(厄洛替尼)治疗,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24个月,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 131名患者先使用EGFR TKI(厄洛替尼)治疗,然后再进行伽马刀,或者全脑放疗,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17个月,总生存期为25个月。 这一研究表明,对于存在EGFR突变,且已经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先进行伽马刀治疗再使用EGFR TKI(研究用的是厄洛替尼,特罗凯),则患者有更好的预后,排在第二位的是先进行全脑放疗再使用EGFR的靶向药物,最差的是先进行EGFR靶向治疗,再使用伽马刀或全脑放疗。 不过注意的是,这个研究是已经确诊脑转移的患者,对于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应该还是先使用EGFR靶点药物治疗。这一点癌度着重提请大家注意。 EGFR的第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AZD9291)在临床使用的计量,就相比吉非替尼、阿法替尼有更好的血脑渗透率,在猴子试验中可以导致脑转移灶的消退。 一项临床研究表明,144名存在脑转移、且一线EGFR靶向药物治疗耐药进展的患者,奥希替尼相比化疗具有更好的无进展生存期。另外一种药物AZD3759也处于临床阶段中。   奥希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是8.5个月。 化疗(铂和培美曲塞)组的无进展期为4.2个月。 尽管有很不错的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对于存在脑病灶的情况下,优先使用靶向药物,还是伽马刀或全脑放疗呢? 本篇文献也就是癌度这篇文章的第一篇参考文献,认为埃克替尼相比全脑放疗,有更好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但是对于存在脑转移病灶的EGFR突变患者,先使用埃克替尼,再使用伽马刀或全脑放疗的生存获益处于劣势,最优的选择是先使用伽马刀,如无法伽马刀则全脑放疗,再次使用EGFR的靶向药物,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是最好的。 对于全脑放疗和伽马刀这两种选择,一项研究表明伽马刀可避免全脑放疗导致的神经认知后遗症。一项包含1000个患者的研究表明,伽马刀单独治疗,存在5-10个脑转移灶的患者,与存在2-4个脑转移灶的患者,二类患者的总生存期没有区别。 因此对于存在脑转移灶的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埃克替尼靶向治疗是必要的,但是如考虑患者的最大化获益,应该是优选伽马刀,然后再使用EGFR靶向药物。

叮咚
胸腺肽、胸腺五肽、日达仙有啥不一样?副作用大吗?

胸腺肽、胸腺五肽、日达仙有啥不一样?副作用大吗?

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 胸腺不仅是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是机体的重要中枢免疫器官,而且还可分泌多种肽类激素,也是重要内分泌器官。胸腺激素在胸腺内以旁分泌的方式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胸腺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胸腺肽 胸腺肽是胸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和多肽激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在临床上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复制、抗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胸腺肽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成分为健康小牛等动物的胸腺组织提取物。但由于各种制剂的生产工艺,标准不同,产品质量及临床疗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胸腺肽产品名称及剂型 剂型:冻干粉针剂、注射液肠溶片、肠溶胶囊、氯化钠注射液。 产品名称:迪赛针胸腺肽注射液、奇莫欣、康司艾、安珐布胸腺肽、泰普生迪赛片、新状泰注射用胸腺肽。 胸腺肽的副作用有哪些? 胸腺肽是动物胸腺提取物,含有各种胸腺激素,病人可能有过敏反应,一般要求先作皮试。 胸腺肽耐受性良好,个别可见恶心、发热、头晕、胸闷、无力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偶有嗜睡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时可能ALT(谷丙转氨酶)水平短暂上升,如无肝衰竭预兆出现,仍可继续使用本品。 严重不良反应主要涉及: 全身性损害(93.74%),包括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高热等; 呼吸系统损害(5.13%),包括呼吸困难、喉水肿、哮喘、胸闷、窒息;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0.45%),主要为严重皮疹。 上述严重不良反应均与过敏反应相关。所以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有可能导致过敏,有过敏反应者或器官移植者禁用。长期应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胸腺五肽 胸腺五肽(TP-5)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是胸腺分泌物的一种胸腺生成素Ⅱ的有效部分。 胸腺生成素Ⅱ是从胸腺激素中分离出来的单一多肽化合物,由49个氨基酸组成,而其中由5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片段,却有着与胸腺生成素II相同的全部生理功能,所以就把这个五肽片段称为胸腺五肽。 目前我国的胸腺五肽制剂是以氨基酸为原料,通过高科技手段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结构明确,纯度高。 胸腺五肽使用方面面临以下几种问题: Q 胸腺五肽皮下注射和静脉滴注有什么区别? 答: 目前,胸腺五肽治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剂量从1mg至50mg不等。胸腺五肽可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滴注)。 胸腺五肽的具体给药途径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CD4+T细胞对胸腺五肽敏感,所以皮下注射适用于CD4+T细胞功能低下者。 然而,刺激CD8+Ts细胞,则须有较高浓度的胸腺五肽,皮下注射难以达到刺激CD8+Ts细胞的浓度。因此,用胸腺五肽治疗Ts细胞功能受抑制的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时,主张缓慢静脉给药,该给药途径的药物强度是皮下注射的10倍。 Q 不同规格的胸腺五肽注射液用法不同? 目前临床常用的胸腺五肽有1mg/支、10mg/支二种规格。 答: 切记:规格为10mg/支的胸腺五肽不能静脉给药,只能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用于静脉给药的制剂,pH值、渗透压、微粒都有严格的标准。例如,如果配制后的溶液微粒不符合要求,注入人体后,较大的可堵塞毛细血管形成血栓,若侵入肺、脑、肾、眼等组织也可形成栓塞,并由于巨噬细胞的包围和增值,形成肉芽肿等危害。 Q 不同厂家的胸腺五肽用法不一样? 答: 不同厂家胸腺五肽的生产工艺、辅料等有所不同,虽然规格都是1mg/支,但给药途径不同。在该处方中,胸腺五肽注射剂为海南中和药业(和信),只能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能皮下注射。 胸腺五肽的副作用有哪些? 临床使用中,胸腺五肽的副作用比较少,个别患者会出现恶心、发热、头晕、胸闷、无力等副作用,少数患者偶有嗜睡感; 如果是乙肝患者使用时则可能导致ALT水平短暂上升,如无肝衰竭预兆出现,仍可继续使用该药。 因此,胸腺五肽是一个安全性比较高的免疫调节药物。患者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胸腺五肽的副作用是比较少的。 胸腺法新:胸腺肽α1 胸腺肽α1(Tα1)是胸腺肽中的高端产品,该药物是由胸腺素组分5(TF-5)中分离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由28种氨基酸排列而成,分子量3108.37,其含量约占TF-5的0.6%,旨在增强人体免疫力,零售价格昂贵。 胸腺肽α1与胸腺生成素Ⅱ是目前人类了解得最清楚的两种胸腺激素组分,因此,市面上的胸腺肽α1与胸腺五肽一样,都具有明确的结构,纯度高达99%以上。 日达仙 迈普新 和日   Tα1 作为一个免疫辅助药,在国内肿瘤治疗中的使用量逐年增长,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与 安全性一直未能得到确证。 中国消费者应当警惕胸腺肽α1,倒不是质疑它是否有效,而是因为免疫学者在中国的不谨慎,导致了此类药品的效用被夸大,患者普遍迷信免疫增强剂。 胸腺肽α1被研究的临床作用包括胸腺替代疗法、免疫佐剂、癌症辅助免疫增强作用、乙肝辅助治疗、丙肝辅助治疗等。但胸腺肽绝不像一些人所宣称的那样是神奇药物。从日达仙1970年代在发源地进入临床试验,在美国仍只有孤儿药认证。 这些基本的事实说明:日达仙绝不是救命仙丹,它即使有一定作用,也是非常有限!作为孤儿药,其适用范围很窄,临床研究不易找到合理的适用对象。其推广应用于抗肿瘤、防感冒等领域的有效性,也难以证实。 […]

叮咚
盘点肾癌的基因突变和治疗药物

盘点肾癌的基因突变和治疗药物

很多病友咨询肾癌的系统梳理,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个错误的认识,即肾癌的靶向药物可能没有多少,关于肾癌的靶向药物为什么有效?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预测和判断疗效?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PD-1药物在肾癌的治疗上效果如何?这些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当肾癌的患者或家属咨询时,不知道怎么去解答。这篇迟来的肾癌系统梳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肾癌概述 肾癌,学术名称为肾细胞癌。大约有85%的肾细胞癌是腺癌,并且大多数是近端管状起源的,其余的多数是肾盂移行细胞癌。 肾腺癌还可以分为透明细胞癌和颗粒细胞癌,有时可在同一病灶同时发现这两种肿瘤细胞类型,一些研究认为肾颗粒细胞癌的预后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一观点。如果肾腺癌的分化良好,则与肾腺瘤就难以区分。因此如果基于病灶大小进行诊疗和治疗就显得比较武断,因为肿瘤病灶大小并不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有时在病灶仅有0.5厘米大小时,肿瘤的转移就已经发生了。25%-3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20%-30%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如果仅仅是局限在肾脏或邻近的组织,是比较容易治愈的。治愈的成功率与肿瘤分期和转移的程度直接相关。即使是附近的淋巴结或血管被侵犯,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有治愈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远端转移,则疾病的治疗就非常难了。这个阶段的治疗一般是使用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 肾癌存在某些特殊的病例,在没有进行任何治疗的时候,病灶自发地消退,但是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而是没有证据表明是完全治愈且有较长的生存获益。 肾癌的突变基因 肾癌的突变基因有其自己的特殊性,这与常了解的肺腺癌有很大差异,所以在靶向药物方面一定不要照搬。 下图是Cosmic数据库里肾癌的常见的突变基因: 图:肾细胞癌的基因突变 肾癌的治疗 肾细胞癌的总体治疗原则是,对于未发生转移的早期,或者只是局部进展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晚期的转移性肾癌没有手术机会,应该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I期、II期、III期和IV期肾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2%、86%、64%和23%。 内科治疗方面,由于肾细胞癌对放疗、化疗天然不敏感,因此20世纪90年代主要使用细胞因子治疗(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但是客观反应率仅为5%-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3-5个月,且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肾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是2006年出现的,总生存期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延长。 根据最新的2015版EAU和NCCN指南: 对于低、中危患者,可以给予的一线治疗药物有舒尼替尼、帕唑帕尼、贝伐单抗+干扰素α。 对于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给予二线靶向药物依维莫司、索拉菲尼或阿西替尼,其中依维莫司为首选。 接受贝伐单抗+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患者,可给予二线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帕唑帕尼或阿西替尼。 对于二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择三线靶向药物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 对于二线mTOR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给予三线靶向药物索拉菲尼。 对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高危患者,一线靶向药物为替西罗莫司,治疗失败后可以选用其他任何靶向药物。 对于肾非透明细胞癌患者,可以选择的一线靶向药物有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或依维莫司,治疗失败后可以选用任何其他靶向药物。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肾癌的靶向药物就是两类,一种是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一种是mTOR抑制剂,治疗的序贯其实就是这两类药物的轮换。至于轮换时用哪一种更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而且也没有什么预测疗效的标志物,癌度提醒各位病友可根据经济条件,患者耐受情况进行选择。 肾癌的靶向药物 靶向治疗是特异性地靶向某些突变基因,或者异常蛋白,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 目前FDA已批准9种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晚期肾细胞癌,分别是: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帕唑帕尼、阿西替尼、索拉非尼、卡博替尼、依维莫司、乐伐替尼和贝伐珠单抗。 序贯靶向治疗是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通过多种靶向药物轮换使用,患者的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可达到30个月左右。治疗用的靶向药物主要是通过VHL/HIF/VEGF和PI3K/AKT/mTOR两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1、抗血管生成类的靶向药物 透明细胞肾癌具有VHL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达36%),这导致肿瘤细胞产生很多的VEGF蛋白,VEGF过多使得血管生成增加。一些TKI类药物通过阻断VEGF来控制肿瘤新血管的形成。这类药物有帕唑帕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由于抗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交叉性,多靶点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比贝伐单抗的效果要好。另一种TKI药物阿西替尼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TKI类药物的副作用包含腹泻、高血压等。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也存在耐药的问题,包含原发性耐药(报道说概率有26%,对所有小分子靶向药物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使用一线小分子TKI治疗6-12个月的耐药,但会对二线小分子靶向药物敏感,耐药原因很复杂,包含代偿性上调,微环境改变、信号通路交叉替代等等)。 2、mTOR抑制剂 mTOR是细胞内的一种激酶,调节细胞生长、存活及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及代谢。依维莫司、替西罗莫司是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剂。但是mTOR抑制剂的耐药原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目前批准的靶向药物及常见的副作用: 图:肾细胞癌获批的靶向药物 肾癌对PD-1药物的疗效 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药物PD-1,癌度也给大家汇总了一下目前的数据,PD-1抗体单药有效率不是很高,但有效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1、纳武单抗 Nivolumab(纳武单抗),是一个完全的人类单克隆抗体,基于一项随机III期临床试验,纳武单抗在二线治疗疗效显著优于依维莫司,有效率分别为25%对5%,纳武单抗的中位生存时间也比依维莫司高出5个多月。美国FDA于2015年11月批准纳武单抗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二线治疗。 2016年ASCO会议上有两项针对纳武单抗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临床试验。编号NCT00730639的临床试验入组34例晚期肾癌者,总有效率为29%,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达到41%和34%。编号NCT01354431的临床试验入组168例患者,中位随访38个月,3年生存率达到35%,5年生存尚未达到。 尽管数据不错,但是也有泼冷水的,2016年6月英国临床规范研究院(NICE)认为纳武单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证据不足,纳武单抗治疗晚期肾癌的性价比不高,即在一线治疗上,暂时还没有完全替代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证据。 2、派姆单抗 Keytruda(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正在开展临床试验,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疲劳、皮肤瘙痒和呼吸困难。 3、预测疗效的标志物 理论上,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水平越高,PD-1的药物疗效越好,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表达较高的患者疗效较好。 也有研究显示,PD-L1高表达的肾癌患者,纳武单抗反应率较好。但是CheckMate025试验中,PD-L表达量低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反而更高,因此目前的研究数据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肿瘤细胞PD-L1的表达水平,不能预测PD-1/PD-L1抗体在肾癌方面的疗效。 4、PD-1/PD-L1抗体联合治疗有效率更高 纳武单抗单药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I/II期临床试验有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和其他治疗药物联合,如纳武单抗和易普利姆玛(靶向CTLA-4的抗体)联合则可以达到40%的有效率,中位PFS可以高达33-47周。如果纳武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有效果也高达45%-52%。因此推测未来多种治疗措施搭配,可能是治疗肾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叮咚
你没有听错!肺肉瘤样癌的靶向治疗

你没有听错!肺肉瘤样癌的靶向治疗

什么是肉瘤样肺癌? 肉瘤样肺癌(SARC)包括一组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肿瘤,肿瘤中需有肉瘤样分化成分或肉瘤成分。该病占所有恶性肺肿瘤 0.1%–1.3%,男性易感,吸烟者易感,诊断时平均年龄 60 岁,特征是快速生长、侵袭、复发与转移。早期 WHO 分类中 SARC 属于非小细胞肺癌,2004 年起 WHO 分类中 SARC 包括 5 个亚型:多形性癌、纺锤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 根据 2004 年 WHO 发布肺癌病理分类标准,肺肉瘤样癌为伴有肉瘤或肉瘤样组分的低分化癌,需根据特殊的形态学诊断。而部分病例,则需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测肉瘤成分中角蛋白(Keratin)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否阳性,以确定该肿瘤为上皮分化。 肺肉瘤样癌的特征 无论诊断早晚,或转移与否,预后都很差; 三分之二 的患者对传统化疗不敏感。因此,需要提高对肺肉瘤样癌的认识,以及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肺肉瘤样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肺肉瘤样癌的基因突变 经过在Cosmic数据检索肺肉瘤样癌的基因突变情况,发现Cosmic数据库中该癌种的相关样本数据有48个,基因突变主要是KRAS(占比24%)、PIK3CA(8%)和EGFR(4%),如下图所示: 来自法国的 Marie Wislez 医生等回顾性分析了外科手术切除的肺肉瘤样癌患者生存资料,并对以下相关病理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TTF1,P63,c-MET和ALK 的表达,PAS染色,FISH技术检测ALK基因重排,PCR检测EGFR,KRAS,HER2,BRAF,PIK3CA和MET等基因突变情况。 该研究共纳入77例肺肉瘤掩盖患者,中位年龄为61岁(53-69 岁)。组织学类型分别为多形性癌(78%),癌肉瘤(12%),巨细胞和 / 或梭型细胞癌(10%)。90%的患者出现血管浸润。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显示41.5% 的肿瘤为腺癌来源,17%为鳞癌来源,11.5%为腺鳞癌来源,另 30%则无法确定来源。 Marie Wislez 医生的研究结果显示:31% 的患者 KRAS突变,8% 的患者 PIK3CA 突变,3% 的患者EGFR突变,3% 的患者MET突变,未发现HER2,BRAF突变,以及 ALK 重排患者。另外免疫组化显示34%的患者c-MET表达阳性,且与血管浸润相关。77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9%,其中 I 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7%,II 期患者为15%,III […]

叮咚
权威发布:“滴血”验癌真的来了,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权威发布:“滴血”验癌真的来了,中国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癌症越来越猖狂。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新增癌症患者430万。这几乎意味着,全国有430万个大个家庭卷入了这场抗癌战争,可能直接影响近4000万人的生活。 PS:大部分癌症患者超过50岁。 一个更悲伤的现实是:早期癌症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癌症患者确诊就是晚期,没有手术机会,无法根治,不少患者需要承受化疗之苦,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的负担。当然,现在也有不少的抗癌新药,但是药的效果再好,也很难根治,而且抗癌新药价格昂贵,很多患者根本用不起。 如果,有一种针对健康人的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癌症,可以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该多好。 几十年来,全世界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 最近,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成果:只要抽取健康人的10ml血液,就可以提前发现是否罹患鼻咽癌,灵敏度高达97.1%! 先来看看这个研究成果。   鼻咽癌早筛:灵敏度97.1% 临床设计:在香港招募了20174位,年龄在40-62间的健康男性,抽取10ml的血液,进行EB病毒感染检测,一旦发现EB病毒阳性,会在4周之后再次抽血复检,如果还是阳性,就会建议感染者进行核磁共振和内镜检查,确定是否患有鼻咽癌。 临床结果:在2万多位受试者中,有309位经过复检确定有EB病毒感染: 其中300位感染者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进行了鼻咽癌的检查,34位确定罹患鼻咽癌。 9位患者拒绝进行检查,其中一位在32个月之后确诊晚期鼻咽癌,两个月之后就去世了。 其余19865位没有EBV感染的患者中,经过一年的随访,只有一位患者得了鼻咽癌。 所以,通过这个早期筛查,只需要10ml血液,就可以将35位鼻咽癌患者中的34位挑出来,灵敏度高达97.1%(一年的随访数据)。具体数据如下: 注意:鼻咽癌是一种地方病,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南方,尤其是广东,又被称为“广东瘤”;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都有EB病毒感染,所以,鼻咽癌的早筛也集中在了EB病毒感染的检测。   筛选的患者70%是早期,预后更好 更重要的是,这34位筛选出来的鼻咽癌患者,70%都是早期患者,基本可以通过局部放疗根治,经过三年随访,只有一位患者出现了进展,三年无进展的比例高达97%。 而根据香港鼻咽癌的历史数据,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中,只有20%是早期患者,三年无进展的比例只有70%。 所以,针对健康人的筛查能发现更多的早期鼻咽癌患者,根治之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治疗也会明显的提高。   揭秘早筛技术,可能只需200块 这个早筛的原理也不复杂,就是一直很流行的液体活检,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ctDNA就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里面的DNA,可以通过高灵敏的检测手段检测到它们的存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发现,ctDNA的数量可能和肿瘤的进展有关系。 一般来说,患者的肿瘤负荷越重,也就是肿瘤越大,转移的病灶越多,血液中的ctDNA也就越多,越容易检测,就像鱼缸里面捞鱼,不难的;而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来说,肿瘤病灶非常小,有的甚至常规的影像检测都发现不了,血液中的ctDNA很少,很难检测,就好比大海捞针,这时候就需要开发更灵敏的检测手段,才能捕捉到信号。 所以,这个临床研究中,科学家检测的正是——鼻咽癌细胞(正常人也会有癌细胞,但是量很少)释放的EB病毒的DNA,游离于血液中,很短,小于180个核苷酸。 这篇临床研究的作者Allen Chan教授在文章中写到,这个检测的价格只有30刀,也就是大概200人民币。 其实,我们更期待,癌症早筛可以在更多其它肿瘤上实现,比如肺癌、肝癌和胃癌。   参考文献: Allen Cha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小D
《柳叶刀》快讯:老药新用大幅延长生存期

《柳叶刀》快讯:老药新用大幅延长生存期

  现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癌新药真是层出不穷:EGFR抑制剂、PARP抑制剂、CDK4/6抑制剂、IDH2抑制剂、PD-1抗体、mTOR抑制剂、IDO抑制剂、STING激动剂……实在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每一款新药的上市,都或多或少地延长了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肿瘤的生存期,提高了有效率、降低了副作用,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推高了抗癌药的价格。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年底要正式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用于血液肿瘤,单次的定价或将高达300万人民币左右……My God,十亩地的萝卜全卖了也买不起哪怕百分之一次的CAR-T! 因此,医学界和相关部门,现在越来越推崇老药新用:如果已经上市多年,安全性经得起检验、价格也已经趋于理性的老药,经适当的排列组合和严谨地科学实验,发现可以用来治疗一种新的疾病,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上周,医学界顶尖学术杂志《柳叶刀》(Lancet)在线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相比于单纯化疗,化疗联合贝伐用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大幅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这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三期随机对照试验,从2009年4月到2012年1月,一共入组了452名患者,均为复发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这个大型的临床试验一共分成了4个小组: A组:铂类+紫杉醇化疗,114人。 B组:拓扑替康+紫杉醇化疗,111人。 C组:贝伐+铂类+紫杉醇化疗,115人。 D组:贝伐+拓扑替康+紫杉醇化疗,112人。 试验结果显示:C组生存期为17.5个月,A组的生存期是15.0个月;D组的生存期是16.2个月,B组的生存期是12.0个月。有效率方面,贝伐联合化疗是49%,单纯化疗是36%:A组的有效率是46%,B组是25%,C组是48%,D组是50%。 如果把A和B合并,C和D合并统计;那么,贝伐+化疗组的生存期是16.8个月,单纯化疗组是13.3个月,死亡风险下降了23%! 很多谣言说,用过贝伐进展以后如果停药会爆发进展,生存期反而更短。这一次的数据,再一次打脸了这个谣言。用过贝伐的病人,在上述方案进展后的平均生存期是8.4个月;而单纯化疗的病人,在化疗进展后的生存时间是7.1个月——8.4-7.1=1.3个月,用过贝伐的病人,停药后,比没有用过贝伐的病人,生存期依然是长的! 副作用方面:贝伐联合化疗组,有13位病友,在入组前均接受过放疗,用了贝伐联合化疗后出现了瘘道。此外,贝伐组的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栓等更常见。 参考文献: [1]Tewari KS, Sill MW, Penson RT, et al. Bevacizumab for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d adverse event analysi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24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7, 2017]. Lancet doi: […]

小D
美国科学院:小剂量化疗或媲美靶向药

美国科学院:小剂量化疗或媲美靶向药

  靶向治疗,是最近一二十年内肿瘤治疗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从1997年开始,已经累计有五六十个靶向药上市,用于肿瘤患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了肿瘤生存期的延长和肿瘤死亡率的下降。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比如贝伐单抗、索拉菲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帕唑帕尼、西地尼布、阿帕替尼、卡博替尼、凡德替尼、乐伐替尼、阿西替尼、安罗替尼、呋喹替尼等,也是靶向药中的一大类。这类靶向药之所以能抗癌的核心环节,就是能阻断供应肿瘤的血管,肿瘤组织失去了血液供应,没有了营养物质,自然会消亡。 日前,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小剂量化疗药(卡培他滨),连续使用,也可以模拟抗血管生成药物,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剂的功能,起到良好的抗癌效果。而且,低剂量卡培他滨,副作用很小、价格低廉(根据论文所测算的剂量,大约每天的费用在30-40元,人民币!)。 研究人员首先检测了9种最常用的化疗药(5-Fu、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顺铂、培美曲塞、紫杉醇、多西他赛、阿霉素、长春瑞滨)对癌细胞以及构成血管的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他们发现:只有5-FU具有一种“特异功能”——这个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能力远大于癌细胞。 下图的红色柱子就代表的是血管内皮细胞,其他颜色的柱子分别代表的是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柱子越高代表让一半的细胞死亡所需的某种药物的剂量。 9个药物里,5-Fu杀灭一半血管内皮细胞所需的剂量远远低于杀灭癌细胞所需要的剂量。 随后,该研究团队又测试了口服型的氟尿嘧啶类药物,也就是卡培他滨(商品名:希罗达)对癌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能力。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卡培他滨可以很好地杀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阻断肿瘤血管的生成,最终遏制住肿瘤的生长。 接下来,他们又探索了卡培他滨不同的剂量,对肿瘤血管的影响;从31mg/kg一直用到500mg/kg(这个剂量大约相当于人体内使用的常规剂量,1000-1250mg/kg)。结果提示:其实小剂量(31mg/kg)已经可以达到和500mg/kg类似的效果了。 也就是说如果利用卡培他滨来抗血管生成,用常规剂量的1/16就够了,副作用肯定小很多,甚至可以达到几乎没啥副作用,而经济压力小十几倍。 最后,他们还探索了卡培他滨和真正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一起配合的最佳策略:先接受传统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治疗,让肿瘤血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疾病获得缓解;然后使用极低剂量的卡培他滨,连续口服,一直维持。这个策略,在动物试验中,疗效显著。 让我们拭目以待,相关的临床试验已经启动。看看在病人身上,上述策略是否能同样奏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晚期肠癌患者中,一线治疗选择贝伐联合化疗,客观有效以后,选择口服卡培他滨进行维持治疗,已经是目前临床中常规的策略。只是本次论文中提出,可以大幅度降低卡培他滨的剂量,然后每天服药,不间断,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Maintenance of antiangiogenic and antitumor effects by orally active low-dose capecitabine for long-term cancer therap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7 Jun 27;114(26):E5226-E5235

小D
一锤定音:奥拉帕尼延长5倍生存期

一锤定音:奥拉帕尼延长5倍生存期

  目前已经有3种PARP抑制剂,其中奥拉帕尼是最早上市的一种,主要用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实体瘤,尤其是卵巢癌。   去年,咚咚肿瘤科曾经发表过一个重磅消息,尼拉帕尼(niraparib)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能将生存期延长3倍(史无前例:卵巢癌新药生存期延长3倍)。 在尼拉帕尼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具体数据是这样的: 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中,尼拉帕尼治疗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相比安慰剂对照组延长了15.5个月(21个月 VS 5.5个月)。 在没有BRCA基因突变但有同源重组缺陷(HRD)的患者中,尼拉帕尼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相比安慰剂对照组延长了9.1个月(12.9个月 vs 3.8个月)。 在没有BRCA突变的患者中,尼拉帕尼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是9.3个月,而安慰剂对照组是3.9个月,延长了5.4个月。 尼拉帕尼的成功,是巨大的——因为它针对的是全部的人群,不管有没有BRCA突变的卵巢癌,都可以用,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生存期延长。   上周,顶尖医学杂志《lancet oncology》发表了奥拉帕尼的数据(大有踢馆的意思):入组的全是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的复发转移的卵巢癌,这群病人对铂类敏感,携带BRCA突变。 从2013年9月到2014年11月,一组入组了295名患者,2:1分组到奥拉帕尼(196名)和安慰剂(99名)组。结果显示: 研究者评估的生存期,奥拉帕尼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而安慰剂组是5.5个月,进展风险降低了70%。 而独立第三方评估的生存期,奥拉帕尼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0.2个月,而安慰剂组是5.5个月,进展风险降低了75%,生存期延长了5倍多。 1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与2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与15%,大约是3倍。 副作用:3-4级不良反应在奥拉帕尼组主要是:贫血(19%)、乏力(4%)、中性粒细胞减少(5%)。下图列出了两组各种副作用的详细情况: 参考文献: Olaparib tablets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1/2 mutation (SOLO2/ENGOT-Ov21):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Jul 25. pii: S1470-2045(17)30469-2.

小D
间隔化疗:两次成功逆转特罗凯获得性耐药!

间隔化疗:两次成功逆转特罗凯获得性耐药!

肺腺癌患者中如果存在EGFR基因突变,这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第一代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但是这些靶向药物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约10-14个月)。耐药的原因有T790M突变,MET基因扩增,HGF高表达,IGF的上调表达等。 针对这些耐药原因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针对T790M突变使用不可逆抑制剂阿法替尼,但未能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最终解决T790M问题的是泰瑞沙(AZD9291),该药已经获批。针对其他耐药原因可以想到的办法是联合靶向用药,如联合MET抑制剂、HGF抑制剂等,但由于这里涉及到多种药物的组合,耐药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另外是副作用和耐受性,经济条件等,前景不是很乐观。 图:EGFR靶向药物获得性耐药的机制   本期的文章中,癌度和大家来看一个案例:经过厄洛替尼(特罗凯)治疗获得性耐药之后,经过了化疗,两次成功逆转,重新再次使用特罗凯有效,这无疑非常让人振奋,不仅仅是为后续靶向用药争取了时间,而且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这种逆转,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能越是简单一些,也不至于像后面几种靶向药物联合使用耐药后,肿瘤的异质性和突变谱复杂的不可收拾。 01、 2005年11月,一名64岁的女性患者被诊断为肺腺癌,患者不吸烟,诊断时的分期为T1N0M0,由于是早期,患者进行了肺右中叶切除术,淋巴结进行清扫。 02、 2007年11月,发现椎骨中有转移灶,同时肺部多发转移灶。当时患者没有进行基因检测,由于经济原因拒绝使用培美曲塞。患者每三个星期进行一次化疗,化疗方案是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使用了6个疗程的化疗。同时进行了放射治疗,影像学评估为病情稳定(SD)。 03、 2009年7月,患者感到右胸痛,CT显示右侧胸膜转移。基因检测判断为EGFR基因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于是开始每天服用标准计量的厄洛替尼150mg。病灶缩小明显(见下图红色圆圈处),但是11个月后出现耐药。于是停止特罗凯的治疗。 04、 由于患者的不可耐受性,化疗方案中放弃了多西他赛,患者进行了2个循环的吉西他滨的化疗,化疗方案间隔3个星期。CT显示化疗后肿瘤病灶减小,CT影像见下图。 05、 6个月后肿瘤重新进展,患者开始再次使用特罗凯,3个月以后CT显示患者治疗有效,见下图红色圆圈处,特罗凯的二次使用使得胸膜病灶缩小。重新启用特罗凯8个月后,病情重新进展,特罗凯也就暂停使用了。 06、 患者重新使用吉西他滨化疗,每3个星期一个周期。但是患者由于副作用拒绝继续化疗。不得已化疗在1个月后重新进展。重新再次使用标准计量的特罗凯(每天150mg),令人惊奇的是2个月后肿瘤病灶再次缩小。见下图,胸膜病灶在第三次使用特罗凯时几乎完全消失。 这名患者使用厄洛替尼(特罗凯)初期已经生存了5年,而且两次耐药,都通过吉西他滨化疗给逆转了,重新用回特罗凯。 “ 研究者回顾了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重新使用有效的案例,发现有一些先决条件。 ” 女性患者,非吸烟,病理最好是肺腺癌。 最初的治疗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部分应答(PR)或者病情稳定(SD)超过4-5个月。 从最初的EGFR靶向药物治疗结束后,有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 厄洛替尼的使用计量以及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与靶向药物复敏的相关性不大。 文章读到这里,癌度和您都一样,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靶向治疗时进展了,给靶向药物放个假,暂停使用,使用下化疗或放疗缓冲一下。过了一段时间之前耐药的靶向药物又有效了,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几种解释。 1、 肿瘤的异质性,最开始可能只有部分癌细胞是EGFR突变,对厄洛替尼敏感,化疗和放疗改变了对靶向药物敏感和耐药细胞的分布。 T790M突变是第一代靶向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但是相比没有T790M的癌细胞,携带T790M突变的癌细胞具有相对缓慢的生长率。因此在移走靶向药物选择压力之后,对靶向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生长更快,但这样导致了过了一段时间重新使用靶向药物复敏有效。 即使转化成小细胞亚型,也发现有小部分癌细胞仍然对EGFR靶向药物敏感。将靶向药物撤掉后,敏感的癌细胞会快速生长,也会导致一些患者体征不适,因此有时候即使是耐药了,也是同时使用靶向药物和化疗,然后逐步地撤掉靶向药物。 2、 基因突变改变。如出现了T790M突变,但是如果靶向药物停止以后,那些携带T790M突变的癌细胞逐渐地丢失T790M。再次治疗时出现较好的疗效。 3、 化疗攻击了肿瘤的干细胞。EGFR靶向治疗时肿瘤干细胞增多,化疗或放疗可以清除部分肿瘤干细胞,使用靶向药物的时候可以重新有效。 4、 低氧环境使得EGFR突变的患者对吉非替尼耐药,化疗和放疗可以改善这些低氧环境,有助于增强靶向药物的有效率。   这些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能现实情况是这几种原因都是可能的。但是总之而言,这个案例给了大家一份鼓励,也就是第一代靶向药物耐药后,间隔化疗和放疗,使得两次厄洛替尼都重新复敏有效。 本次案例,由于患者不想进行二次穿刺,因此组织样本的缺乏使得不能及时地获取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因此我们不能获得治疗不同阶段,患者病灶的基因突变分子水平是怎么变化的。 目前来说,如果病友要是进行这个间隔化疗、再次启用靶向复敏的尝试,最好在这个过程使用基因检测的手段,如可以只使用血液样本,用数字PCR的方式单独检测T790M的突变情况,这将有助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方案的决策。

叮咚
基因检测大揭秘?连线直播有惊喜!

基因检测大揭秘?连线直播有惊喜!

  我们都曾在【基因检测】的问题上花过许多心血,比如焦头烂额的对比各种复杂的检测套餐,千挑万选找出有实力的检测公司等等……但万一决策失误,浪费了金钱和精力事小,耽误治疗时机或偏离正确治疗方向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套餐? 切片、胸水、血液检测,哪个更准确呢? 原发部位与转移部位哪个准确度高? 如何区分世面上“李逵”与“李鬼”基因检测? 哪些癌种可能会有家族遗传性风险? 怎么才能少花冤枉钱,检测用在刀刃上? 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检测套餐,如何才能做到“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想解开复杂的基因密码,我们可以站在专业人士的肩膀上,高效的找到最匹配的精准方案! 8月10日(本周四)19:30,咚咚肿瘤科将邀请专业遗传咨询师【一樹君】,为大家揭开基因检测的神秘面纱! 这位专业素质一流的基因研究人员,擅长: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解读、遗传分析等。 现场我们将针对大家关心的基因检测方面的问题与【一樹君】深度交流,系统性的解决大家在基因检测方面的顾虑和疑惑。同时互动环节中,大家也可以畅所欲言,让我们相约直播间,拭目以待这场探秘之旅吧! 所以,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NO! 咚咚这次还为大家准备了贴心礼包:直播结束后,大家只需登录咚咚肿瘤科APP,在评论区写下您的直播观后感、或您的疑问、建议均可!我们将从大家的留言中选出六位幸运咚友送出我们的礼包(三选一)! 直播结束后三天内均可参与,8月14日12:00我们将在评论区公布获奖名单,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咚咚肿瘤科所有。   直播时间 8月10日(周四) 19:30 – 20:30   参与方式 1:如已下载映客直播APP,可搜索“咚咚肿瘤科”,届时进入主页即可; 2:如您未下载映客直播软件,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观看: 3:咚咚患友交流群中也将会分享直播链接,届时可点击观看(未入群的用户可添加小助手微信:dongdongkfxc)。   紧急插播 规模最大、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医院之一,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 来自这所医院的世界级肿瘤专家, 将加入咚咚直播,近期与大家见面, 千万不要错过哦! 温馨提示 1:直播时最好使用WIFI确保网络稳定,观看更流畅; 2:接听电话会中断直播,需再次登录方可继续观看; 3:直播内容在一天后可观看回放,但回放时无法互动评论。

小D
将肿瘤变成慢性病,或许从它开始——Alectinib

将肿瘤变成慢性病,或许从它开始——Alectinib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得了肿瘤意味着: 经常跑医院,家属累,患者更累; 要化疗,患者上吐下泻还会掉头发; 天天吃药,家里有个大药箱,都是药瓶子; 要花很多钱; ……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得了慢性病往往是这样: 隔壁老王高血压,楼下老张媳妇糖尿病,天天吃点药或者打个针就行,花不了很多钱,很少去医院,还能天天打牌+跳广场舞,跟正常人没啥不一样。   如果能把肿瘤也变成慢性病该多好:患者每天吃一片药,就能控制住肿瘤! 事实上,已经有一小部分患者有机会把肿瘤按照慢性病来治,一天吃一次药,就能很好的控制病情,而且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 他们有一个叫做ALK的基因出了问题。这个ALK基因不安分,鬼使神差的跟另外一个叫做EML-4的基因交织到了一起,我们称之为ALK基因重排(简称ALK+),这些患者大约占肺腺癌患者的5%,更多的出现在年轻不抽烟的肺腺癌患者身上。 ALK+的肺癌患很幸运,确诊之后可以不化疗,直接使用靶向药,比如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有效率大概60%,每天吃两颗药就行,副作用也不大。不过,克唑替尼也有缺点,入脑能力不行,不少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脑子里长肿瘤可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克服克唑替尼的不足,很多药厂在研发新一代的ALK抑制剂,比如今天重点介绍的Alectinib(中文名:艾乐替尼)。 临床数据显示:ALK+的肺癌患者,确诊之后直接使用艾乐替尼比克唑替尼好很多,有效率高达80%-90%,78%的患者可以活过3年,部分患者可以轻松活过8年。 基于两个大型三期临床试验ALEX 和J-ALEX的数据,美国FDA于2017年8月3号接受了艾乐替尼一线用于晚期ALK+肺癌患者的补充新药申请,并且授予优先审批资格,FDA会在11月30日之前给出最终决定。   ALEX试验:艾乐替尼有效率82.2% ALEX是一个全球多中心的三期临床试验,从2014年开始招募患者。 临床设计:招募303位初诊的ALK+非小肺癌患者:152位使用艾乐替尼,口服600mg,每天两次;151位使用克唑替尼,口服250mg,每天两次。 临床数据:艾乐替尼组的总体有效率是82.9%,克唑替尼组的有效率75.5%。如果只看有明确脑部病灶的患者,艾乐替尼的有效率81%(21位患者里面17位有效),克唑替尼组的有效率只有50%(22位患者里面11位有效)。另外,艾乐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历史性的达到了25.7个月,克唑替尼组只有10.4个月,艾乐替尼完爆克唑替尼。具体PFS数据如下: 副作用:艾乐替尼组的患者发3-5级副作用的比例是41%,而克唑替尼组的比例是50%。所以,艾乐替尼的副作用更小。   J-ALEX试验:艾乐替尼有效率92% J-ALEX也是一个大型的三期临床试验,不过只在日本进行,从2013年11月份就开始招募患者,对国内患者更有参考意义。 临床设计:招募207位3B-4期的初诊的ALK+非小肺癌患者:103位使用艾乐替尼,口服300mg,每天两次;104位使用克唑替尼,口服250mg,每天两次。 临床数据:艾乐替尼组的患者的有效率是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至少20.3个月,而使用克唑替尼的只有79%,无进展生存期10.2个月。很明显,艾乐替尼的有效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FS的数据如下: 副作用:艾乐替尼组的患者发3-4级副作用的比例是26%,而克唑替尼组的比例是54%。所以,艾乐替尼的副作用更小。   AF-001JP临床试验:78%的患者活过3年 AF-001JP是在日本进行的小规模二期临床试验,2011年就开始招募患者了。 临床设计:招募46位初诊的3B-4期的ALK+的非小肺癌患者,直接口服300mg 艾乐替尼,每天两次。46位患者里面有14名脑转移的患者。 临床数据:经过三年的随访,46位患者中,还有28位患者肿瘤没有进展,其中25位还在吃Alectinib;对于14位脑转移的高危患者,还有6位患者依然健在,脑部和全身的肿瘤没有进展的迹象。三年的生存率高达78%。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异常,味觉障碍,便秘等,三级副作用的比例27.6%,没有发生致命的副作用。   小数据:部分ALK+肺癌患者活8年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两位来自日本的临床医生公布了两组来自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很震撼:ALK+的晚期肺癌患者经过多线治疗之后,一半的患者可以活至少8年。 第一组数据来自于日本九州癌症中心。医生们仔细分析了60位ALK+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经历,其中67%的患者一线治疗方案是化疗,33%的患者的一线方案是ALK抑制剂。经过分析: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186周,也就是说一半的患者可以活三年半。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一线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艾乐替尼或者色瑞替尼)的患者,中位生存期高达416周,整整八年! 第二组数据来自于静冈癌症中心,一共统计了14位ALK+的肺癌患者,一线用药包括艾克唑替尼或者乐替尼。经过分析,这14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是36.8个月,其中一线治疗使用克唑替尼的患者,五年生存率30%;而一线治疗使用艾乐替尼的患者,5年生存率75%。 注意,以上两组数据都是来自临床医生的总结,规模较小,会存在一些误差,毕竟人数太少了。 其实,FDA已经在今年七月初批准了另外一个ALK抑制剂——色瑞替尼一线用于ALK+的肺癌患者,三期临床数据显示:色瑞替尼的无进展生存期也高达16.6个月,比克唑替尼好。另外,目前还有好几个其它的ALK抑制剂(Brigatinib、Lorlatinib和Ensartinib)一线PK克唑替尼的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在接下来的2-3年里,可能会有效果更好的药物出现。 再次祝福ALK+的肺癌患者,或许,肿瘤成为慢性病,会先从这里开始! 参考文献: [1]Tamura, T., et al., Three-Year Follow-Up of an Alectinib […]

小D
新老靶向药组合:抗癌有惊喜

新老靶向药组合:抗癌有惊喜

今天要介绍一个神奇的新药,HGF单抗(能阻断MET信号通路),rilotumumab(江湖代号AMG102),这个药和已经上市的老的靶向药联合,治疗多种晚期癌症,似乎都有一定的疗效,后续的表现值得期待。 Rilotumumab联合特罗凯治疗晚期肺癌:控制率60% 入组了45名其他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13名是肺鳞癌,32名是肺腺癌,2人有EGFR突变,33人明确是EGFR野生型,8人有KRAS突变。 接受rilotumumab联合特罗凯治疗,疾病控制率为60%,中位生存期为6.6个月: 其中EGFR野生型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也有60.6%,中位生存期为7.0个月。 8名KRAS突变的患者,1人肿瘤缩小超过30%,6人疾病稳定,明确进展的只有1名患者,疾病控制率达87.5%。 Rilotumumab联合帕尼单抗治疗难治性肠癌:控制率71% 48名其他治疗失败的KRAS野生型肠癌患者接受Rilotumumab联合帕尼单抗治疗,另外48名患者接受单独的帕尼单抗治疗。 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31%,单药组是2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和56%;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是5.2个月和3.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是13.8个月和11.6个月。 Rilotumumab联合化疗用于胃癌 全球43家医院招募未接受过系统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的患者。分成两个部分进行临床研究: Ib期临床试验: rilotumumab(第一天静滴,起始剂量为15 mg/kg)+ECX(第一天静滴表柔比星50 mg/m2 ,第一天静滴顺铂60 mg/m2,在第1-21天每天两次口服卡培他滨625 mg/m2),每3周一疗程。 9位患者中有7位应用了剂量为15 mg/kg的rilotumumab至少1次,只有2位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手足综合征、脑缺血和深静脉血栓。 因此,后续扩大规模的II期临床试验,就选用了15mg/kg和7.5mg/kg两个实验组。 II期双盲试验: 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rilotumumab 15 mg/kg+ ECX组 (40人)、rilotumumab 7.5mg/kg+ ECX组(42人)、安慰剂+ ECX组(39人)。 rilotumumab 15 mg/kg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数为5.1个月,rilotumumab 7.5 mg/kg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数为6.8个月,以上两组联合计算时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数为5.7个月;安慰剂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数为4.2个月——Rilotumumab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独使用化疗,降低了40%的进展风险,平均延长了1.5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参考文献: [1]Tarhini AA, Rafique I, Floros T, et al. Phase 1/2 study of rilotumumab (AMG 102), a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

小D
靶向药耐药就联一个280/184,管用么?

靶向药耐药就联一个280/184,管用么?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芸芸众生对迎接明天太阳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说到底,没有人愿意离开;所有人,都希望健康快乐地继续活下去。 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们见识了太多的民间抗癌方案,有的很靠谱,有的十分愚昧,有的非常昂贵,有的价廉物美。我们也特别佩服这些坚持不懈、勇敢执着的病友,以及不离不弃、拼尽全力的家属——抗癌之路,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咚咚所能做的,其实很少很少,大抵只能给一些安慰,同时给一些有科学背书的理性的数据;但愿能帮助病友少走一些弯路。 近年来,有个现象,EGFR突变的病友用靶向药耐药以后,经常喜欢联用一个INC280或者XL184——有第一代靶向药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耐药以后的病友,选择联用280/184的,也有第三代靶向药AZD9291耐药以后联用280/184的——但事实上,这样的用法并没有得到国内外任何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或者指南的推荐。 这样的联合,到底有效率多少,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病人,今天我们郑重科普一次。   INC280和XL184,到底是什么药 XL184,江湖简称184,大名:卡博替尼,是一个多靶点(MET、VEGFR1/2/3、ROS1、RET、AXL、NTRK、KIT)和多江湖传说的以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目前主要用于晚期肾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在肝癌、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肠癌也有初步的数据。关于这个药,咚咚肿瘤科介绍过好多遍了,详见: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广谱抗癌药:卡博替尼 INC280,江湖简称280,大名:Capmatinib,是一个MET抑制剂,一直在肺癌和胃癌等实体瘤中做临床试验,数据差强人意,目前尚未上市。   XL184和INC280用于肺癌,疗效如何 1 所有关于INC280和EGFR抑制剂联合使用,试图克服EGFR靶向药耐药的临床数据,都来自于吴一龙教授主导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在2016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上公布过。 这项研究入组的是83名对第一代、第二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MET扩增阳性(免疫组化3个加号,或者免疫组化2个加号基因检测证实)的晚期肺癌患者,给予易瑞沙+INC280治疗,有效率为18%,疾病控制率为80%。副作用主要是:低白蛋白血症、水肿、没有食欲以及淀粉酶升高。 注意:这项研究入组的是MET扩增的病人,而且即便是精选了这样一批携带MET靶点的病人,有效率依然只有18%;因此,对于靶向药耐药以后,又没有做过基因分析,不知道是不是携带MET扩增的病人,盲目尝试靶向药联用280,其有效率或许是不容乐观的。 2 而将XL184用于对EGFR靶向药耐药的肺癌的临床数据,目前主要是一项Ib/II期临床研究。 入组了64名对特罗凯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卡博替尼联合特罗凯治疗,最终发现卡博替尼100mg+特罗凯50mg或者卡博替尼40mg+特罗凯150mg,是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剂量探索阶段,64名病人的有效率是8.2%。随后,研究人员又招募了14名患者接受卡博替尼100mg或者卡博替尼100mg+特罗凯50mg治疗,结果有效率仅为6.7%。 3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EGFR靶向药耐药以后的病人,如果不加选择盲目联用280或者184,其实有效率都不高(10%-20%)——究其根本原因,280和184都是靶向药,患者必须恰好携带一个适合的靶点,才能对这样的药物有效,否则白白花了钱、又承受了副作用、还大概率是无效的。 目前,学术界逐步认识到,MET基因有真正有意义的突变,或许并不是MET基因扩增,而是MET基因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而对184敏感的肺癌,或许是那群有RET基因融合突变的病人;至于其他病友,用了大概率是“炮灰”。   参考文献: [1]http://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14.32.15_suppl.8017 [2]http://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16.34.15_suppl.9067 [3]http://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16.34.15_suppl.9020 [4]Wakelee HA, Gettinger S, Engelman J, et al. A phase Ib/II study of cabozantinib (XL184) with or without er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

小D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