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肺癌
肺癌

长久以来,肺癌的5年生存率几乎没有变化但随着人类对肺癌病理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创新疗法逐渐浮出水面,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精准治疗。譬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5%的患者带有ALK基因重排变异他们体内,异常的ALK蛋白会导致细胞不断生长,诱发肺癌,面对这一突变,研发出ALK抑制剂。以最新得到FDA加速批准的Lorbrena为例,它不仅能治疗对其他ALK抑制剂产生耐药的患者,还可以穿透血脑屏障。总体来看,Lorbrena能带来48%的缓解率(ORR)。

革命性的全新抗癌疗法来了!临床试验疗效优异获缩减临床时间,多种癌症或将大幅受益!

革命性的全新抗癌疗法来了!临床试验疗效优异获缩减临床时间,多种癌症或将大幅受益!

在未来,人类治疗肿瘤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畅想的问题。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与肿瘤的斗争未曾停歇。为了对付肿瘤,我们创造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近几年来充满希望的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大大提升了患者们的生存期和治愈率。 但与此同时,肿瘤对人类的威胁同样在与日俱增。根据咚咚肿瘤科发布的癌症大数据深度调查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已经超过了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成为目前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势必还将持续下去,并且愈演愈烈。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攻克肿瘤?事实上,每一次新疗法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抗肿瘤治疗就会有一次飞跃性的提升。最近风头正劲的免疫治疗如此,过去的靶向治疗、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手段出现时同样如此。 如今,未来已来,一项全新的治疗方式即将在肿瘤治疗中崭露头角: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进军肺癌在望!肿瘤电场治疗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 肿瘤电场治疗已经不是抗肿瘤领域里的一件新鲜事了。早在去年5月,肿瘤电场治疗就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用于与替莫唑胺联用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以及作为单一疗法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 但今天,我们的好消息和脑胶质瘤无关。而是和中国第一大癌种——肺癌有关: 就在上周,再鼎医药与美国Novocure联合宣布了一项重磅临床研究LUNAR的最新进展。LUNAR研究是肿瘤电场治疗非常重磅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对比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或化疗药物多西他赛与联合使用电场治疗(TTFields)间的疗效对比。 最为重磅的内容是,经过权威机构“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DMC)”审核表示,LUNAR研究无需按原计划入组534名患者,这对于随机被分配到对照组的患者来说可能不符合医学伦理,建议研究样本减少至276名患者,并将随访时间由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 DMC的表态看似复杂,但是从我们的理解看来,其核心内容只有一个: 由于电场联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再按原计划继续这个临床试验,对于分到对照组的患者(即单用PD-1抑制剂或化疗的患者)而言并不合理。所以LUNAR研究可以缩小入组患者数量,降低随访时间,来帮助这个临床尽快完成获取数据。 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电场治疗的联合疗法(TTFields)能够显著提升二线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获益。 抗癌黑科技,电场治疗是如何改变肿瘤治疗模式的?   电场治疗向肺癌领域发起冲击,这可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临床试验。 过去,我们针对肺癌的治疗无论再怎样革新,始终绕不开手术和药物这两道关卡。特别是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我们最常用到的手段就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然而对于这些治疗中的几个弊端我们始终难以解决: 1 药物的有效性 药物的有效性和耐药性是我们攻克肿瘤的最大难题。首先是药物的有效性,众所周知,一款抗肿瘤药物不可能对所有肿瘤患者都产生效果,甚至同一款药物对不同肺癌患者的效果都未必一致。药物有效性,对患者来说就是治疗中最大的一场豪赌。 以免疫治疗为例,PD-1抑制剂能为肺癌患者带来非常优异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单独使用,它的有效率一般仅有20%左右。这就意味着高达80%的患者都无法受益于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同样如此。 2 药物的耐药性   与药物有效性一致,药物的耐药问题同样是我们实现攻克肿瘤的最大问题之一。即便我们找到了一款对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这款药物就会产生耐药问题,连被视为抗肿瘤治疗最大希望的免疫治疗也同样存在耐药性的问题。 而对于电场治疗这项全新的治疗方式而言,一切都变得不同了。目前,相关临床试验数据并未披露,肺癌患者的电场联合治疗到底能带来多少治疗获益我们还不清楚,但从它的治疗原理来说,我们过去面临的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通过便携式、无创的医疗器械实施的疗法,其原理是通过低强度、中频(100-300 kHz)交变电场,作用于增殖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使受影响的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简单说来,电场治疗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分裂的过程需要很多重要“零件”,包括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分子。这些零件不少是带电的,如果持续受到外界电场的干扰,这些零件就会乱跑,导致整个细胞分裂无法顺利进行。 癌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叫做微管。下图展示的就是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蓝色的染色体(DNA)排在中间,由绿色的微管牵引着,正准备一分为二。微管在细胞内的整齐排列,对细胞生长复制极其重要,癌细胞也不例外。对癌细胞持续用电场干扰,就会破坏微管蛋白的排列,从而导致微管无法顺利形成。 无论是在动物实验还是在之前获批的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电场治疗都表现出了确切的疗效。综上所述,肿瘤电场治疗不管是与PD-1还是和多西他赛联合,都可能在不增加系统毒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全新的治疗方式,带来的是肺癌里程碑式的治疗进展。 当然,如此全新的治疗手段不仅仅只在晚期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进行了探索,肿瘤电场治疗在肺癌一线治疗的适应症上也开展了探索性研究。2020年下半年,肿瘤电场治疗联合PD-1的K药一线治疗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启动,主要针对胸腔内晚期或转移性PD-L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评估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及安全性。 而除了肺癌患者以外,肿瘤电场治疗正在与化疗等标准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癌症疗法联合,探索用于晚期肺癌、卵巢癌、肺癌脑转移、胃癌、胰腺癌等一系列难治性癌种的治疗潜力。 这项革命性的全新疗法,国内患者有机会参与吗?   咚咚肿瘤科获悉,肿瘤电场联合疗法即将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相关研究,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经过含铂标准化疗失败的患者(年龄22岁以上),如对LUNAR临床研究感兴趣,可在后台留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关于LUNAR在国内的研究: 主要入选标准: 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为鳞状细胞或非鳞状细胞、不可手术、转移性NSCLC; 首次铂类药物全身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的晚期或转移性疾病影像学进展诊断; 根据标准治疗方案,由医生分配接受多西他赛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治疗: 符合标准的NSCLC患者将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28天内随机化至2个治疗组之一: 第1组:接受多西他赛或纳武利尤单抗+TTFields治疗的患者; 第2组:接受多西他赛或纳武利尤单抗治疗,但不接受TTFields治疗的患者。

小D
缓解率最高达85%!三项重磅研究,见证RET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巨大变革!

缓解率最高达85%!三项重磅研究,见证RET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巨大变革!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在开始讲解之前,小汇想和大家分享一项很有意思的临床试验项目。 这项试验的名称是IMMUNOTARGET,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以及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率。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癌症都是“基因病”,那么基因突变造成的影响,是否会贯穿癌症发病与治疗的始终呢? 不同突变类型,免疫治疗的缓解率差距可达数倍! 如今的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是“两条腿走路”,指南推荐一部分突变类型的患者优先选择靶向治疗,但在靶向治疗失败之后、或没有靶向方案可以选择的时候,患者也可以选择免疫治疗方案。 但相同的免疫治疗,对于不同突变类型的患者的效果也不一样。2019年公开结果的IMMUNOTARGET试验,就评估了各常见突变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响应率。 我们可以从结果中看出,BRAF、MET、KRAS突变的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率比较高,疾病控制率整体接近50%;HER2、EGFR、ALK、ROS1这些突变类型的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比较低,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因为这些突变类型的患者,靶向治疗的选择非常丰富。 唯独RET,这一类型的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响应率很低(整体缓解率在10%左右,可以说是非常低了),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显然也不如另外四种类型的患者那么多。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开时,首款RET抑制剂还未能获批上市。 RET抑制剂:改变RET突变患者治疗结局的转机 自2020年首款RET抑制剂塞尔帕替尼(Selpercatinib,BLU-667)获批之后,RET才正式成为了一种治疗性靶标。 01 塞尔帕替尼:整体缓解率64%~85% LIBRETTO-001试验评估了塞尔帕替尼(Selpercatinib,LOXO-292)治疗RET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试验中纳入的患者分为经治患者与初治患者,也包括了一部分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整体来说,疗效非常显著。 对于前期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64%,中位缓解持续17.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16.5个月。 对于未经前线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8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高达75%。 对于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11例),颅内病灶缓解率高达91%;仅有1例患者颅内病灶发生进展,且进展程度非常低,不足5%。这些患者中包括了一部分曾经接受过前线PD-1/PD-L1抑制剂或化疗的患者。 02 普雷西替尼:整体缓解率55%~66% ARROW试验评估了普雷西替尼(Pralsetinib,BLU-667)治疗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同样纳入了初治患者与经治患者,并包括了一部分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 对于未经前线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66%;对于前线接受过化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55%。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尚未达到,目前为止,在对于药物有响应的患者中,仍有超过60%的患者对于药物保持着临床响应,且有超过75%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 这款药物也有治疗其它类型的RET突变阳性实体瘤的潜力,整体缓解率50%。 在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9例)中,颅内病灶缓解率为56%,其中3例患者颅内病灶完全缓解。 RET抑制剂耐药后的研究 “有药可用”之后,患者们自然会考虑“能用多久”这个问题。两款药物的缓解持续时间都不错,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患者,在用药之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发生了耐药突变。 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RET抑制剂最常见的耐药突变,即关守突变(Gatekeeper,如T790M之于EGFR)V804L,此外还有SFM G810A/S等。目前已有的两款药物对这些耐药突变类型的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 查阅文献,研究者指出现在已经有一款“第二代”的RET抑制剂,对于耐药突变具有比较好的抑制效果。 来自著名的转折点公司的TPX-0046,是一款第二代RET/SRC抑制剂,已经在临床前研究中被证实,对于包括SFM在内的各类耐药突变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半夏
奥希替尼耐药同样有效!平均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可达到70%!

奥希替尼耐药同样有效!平均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可达到70%!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又被称为“生物导弹”,基于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而研发,是一类比靶向治疗更具靶向性的新型抗癌药物。目前,已经有多款靶向治疗药物获得批准上市,主要集中于HER2这一靶点。 除了已经上市的药物,目前临床上还有多款ADC药物,在其适应症的治疗中,较既往方案疗效显著提升。根据一项最新公开的研究结果,一款靶向HER3的ADC药物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在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接受过4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仍有70%! 在Ⅰ期剂量递增试验中,纳入了至少接受过1种EGFR抑制剂和1种铂类化疗的患者,中位治疗线数达4线。其中,86%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奥希替尼治疗,90%的患者接受过铂类化疗,40%的患者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47%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这是一部分非常接近末线的患者,已经尝试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在接受U3-1402治疗时,仍有25%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45%的患者疾病稳定,整体的疾病控制率达到了70%! 这些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同样比较稳定,达到了6.9个月。 多类机制耐药患者,同样有效! 根据研究者的分析,在这部分受试患者当中,存在多类耐药机制。包括对第一代EGFR耐药的T790M(53%)、MET扩增(8%)、HER2突变(4%)、BRAF融合、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C797S突变、PIK3CA突变等。  即使是对于第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同样有希望从U3-1402的治疗中获益! 我们都知道,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药物已经是EGFR突变患者目前最普遍应用的药物之一。而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则是下一代药物必须解决的难题。 除了备受期待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以外,各类其它靶点的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方案也受到了重视。在此次的临床试验当中,HER3靶点ADC药物U3-1402取得的疗效非常出色,有望成为EGFR突变患者后续治疗的良好选择。 除非小细胞肺癌以外,结直肠癌也是EGFR突变检出率较高且EGFR抑制剂有希望取得一些疗效的癌种。U3-1402的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4479436)预计验证这款药物治疗曾经接受过2项全身方案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主要针对已经接受过EGFR抑制剂或VEGF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耐药的患者。我们会密切关注研究的进展,并及时为大家带来最新信息。  

半夏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SCLC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和耐药,这些患者在接受进一步的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只有4~5个月,临床亟需新的治疗药物。 2019年4月9-11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主持的研究An exploratory phase 2 study of chiauranib mon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wo or more lines of previous therapy(西奥罗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II期研究)(摘要号CT157)入选大会壁报,受到了中外研究者广泛关注。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 SCLC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西奥罗尼(CS2164)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丝/苏氨酸激酶(Aurora 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c-Kit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I期研究表明,西奥罗尼50mg q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SCLC的探索性II期研究(NCT03216343)是一项单臂研究,自2017年11月21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中国的6个研究中心纳入了28例已接受过铂类药物化疗和至少一种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后进展的SCL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西奥罗尼50 mg q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在28例患者中,12例(42.9%)既往接受了两种全身治疗方案,16例(57.1%)接受了三种及以上治疗全身治疗方案。截至2020年1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6个月(19.5-不可评估)。2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27名患者至少进行了一次肿瘤评估,1名患者在首次评估前死亡。 研究者评估的ORR为17.9%(95%CI:6.06%-36.89%),DCR为64.3%(95%CI:44.07%-81.36%)。中位PFS、DOR和OS分别为3.6个月、8.2个月和8.4个月。 表2.研究结果 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10%)主要为1-2级,3-4级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5%)、低钠血症(14.3%)、疲劳(7.1%)、腹泻(3.6%)、高甘油三酯血症(3.6%),咳嗽(3.6%)和肢体疼痛(3.6%)。没有报道与治疗有关的死亡。2名患者由于3级疲劳中断了治疗。 结论: 由于缺乏明确的肿瘤驱动基因,SCL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缓慢。西奥罗尼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VEGFR1/2/3、PDGFRa/b、c-Kit)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和Aurora B介导的细胞周期两大类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本次大会公布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西奥罗尼在既往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SCLC患者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耐受性良好。研究者将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研究结果,期待为SCLC治疗带来新突破。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唐佳 责任编辑:Sharon  

半夏
看懂这张图,肺癌药物报销不犯愁!

看懂这张图,肺癌药物报销不犯愁!

今年全国肿瘤宣传周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 关爱生命科学防癌”。在抗癌的道路上,药价一直是广大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新医保政策实施后。   因此,小编第一时间针对肺癌患者所关心的诸如“报销适应症、报销材料以及流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医保报销过程中“少走弯路”。看完后,记得一键保存,让医保报销再也不被当作“麻烦事“! 温馨提示:一键保存至本地后,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半夏
肺癌第四大靶点迎来四类新药花式斗艳,铸剑MET新武器!

肺癌第四大靶点迎来四类新药花式斗艳,铸剑MET新武器!

文章来源:找药宝典 谈及肺癌的经典靶点,想必很多人脱口而出EGFR、ALK,确实对应的靶向药物不胜枚举。那今天小编就说点大家关注比较少但是又是时下肺癌圈里兴起的一大靶点MET,MET基因正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既EGFR/ALK之后又一个重要驱动基因! MET基因,既可以是原发驱动基因,也可作为继发的驱动基因,比如EGFR-TKI耐药后基因检测发现,MET的扩增±EGFR突变等。MET的突变形式主要有三种,MET扩增、MET蛋白过表达及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今天我们侧重聊一下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ex14)。近日,JCO子刊JCO Precision Oncology发表了一篇关于METex14的综述文章。 小靶点大潜力——MET 01 发生率既EGFR/ALK之后,但在PSC中发生率高达31.8%! METex14是一种能够独立致癌的驱动基因,如下图所示,在NSCLC中,其突变频率在KRAS、EGFR、ALK之后,位列第四,发生率为3%-4%,与其他驱动基因共存的情况较为罕见。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它在肺肉瘤样癌(PSC)中发生率高达31.8%;而PSC是肺癌中比较罕见的一类肿瘤,占NSCLC的0.1%~0.5%。 02 与其他已知的驱动基因突变一般相互排斥 研究发现MET基因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与其他已知的驱动基因突变一般相互排斥。此外,MET基因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NSCLC中有15-21%的患者同时具有MET基因扩增突变。 03 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的预后更差,行化疗,OS半年左右! 既往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肺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中位总生存时间(OS)只有6.7个月,而EGFR突变阴性肺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的中位OS为11.2个月,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的预后更差。 04 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行免疫治疗,中位PFS不足2个月! 2017年ASCO年会上一则报道显示,24例MET14跳跃突变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不佳,仅4例患者取得PR(ORR为17%),其中3例为单药治疗,1例为免疫联合治疗。中位PFS仅为1.9个月。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使具有高突变负荷(TMB-H)和/或PD-L1高表达,接受免疫治疗仍然疗效不佳。由于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在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的节节败退,靶向药物被寄予厚望。 四大靶向药物铸剑MET靶点新武器! 当前MET抑制剂主要分成四种,Ia型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Ib型小分子抑制剂(卡马替尼、特泊替尼和赛沃替尼),还有国内临床试验进行中的伯瑞替尼、谷美替尼等;II型小分子抑制剂(卡博替尼、Merestinib和Glesatinib)以及大分子MET抑制剂单抗或ADC型双抗等,如Sym015、Telisotuzumab vedotin和Amivantamab(JNJ-372)等,目前正在全球开展临床试验。 01 克唑替尼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心有余力不足! 克唑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很多人对它知道更多的是用于治疗ALK或ROS1重排的晚期NSCLC,但其实克唑替尼也是首个证明可以治疗METex14的靶向药物(Ia型)。NCCN指南指出,克唑替尼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转移性METex14 NSCLC患者的治疗。PROFILE 1001研究是第一个正式评估克唑替尼对METex14 NSCLC患者疗效的试验。该研究为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65例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初治和经治的NSCLC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整体ORR为32%,CR为5%,PR为27%;中位PFS和OS分别为7.3个月和20.5个月。亚组分析显示,初治患者(n = 24)的ORR为25%,经治患者(n = 41)的ORR为37%。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20%)为水肿,视力障碍,恶心,腹泻,呕吐,疲劳和便秘。 此外克唑替尼后续也开展了II期临床试验,治疗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但整体疗效都不是很理想,ORR基本不足30%。这可能与克唑替尼本身的药物属性相关,它是ATP竞争性多靶点的TKI(type Ia),其靶点包括ALK/ROS1/MET 等酪氨酸激酶区域,但选择性较低,可能存在一些脱靶效应导致的不良反应,且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02 卡马替尼:首个获批用于治疗METex14的靶向药物 卡马替尼(Capmatinib,INC280)是一种是一种口服的高度选择性的Ia型MET抑制剂,也是FDA批准的首个针对METex14转移性NSCLC的靶向治疗药物(2020.5),获批的适应症为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包括一线治疗(初治)患者和先前接受过治疗(经治)的患者。此次批准是基于II期的GEOMETRY mono-1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共招募94例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经双盲独立审查委员会(BIRC)评估卡马替尼一线治疗的总缓解率为68%,先前接受过一种治疗方案的患者ORR为48%,先前经历过两种以上方案的METex14患者ORR为41%。中位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12.6个月和9.7个月。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一线和后线),Capmatinib均能带来显著治疗效果。但是无进展生存(PFS)不是特别长,仅4个月左右,所以我们也期待该药后面更多的数据。 此外,卡马替尼还显示出很好的颅内反应。GEOMETRY mono-1试验中,有13位具有神经放射学数据的患者,有92%的患者合并颅内转移,54%的患者显示出很好的颅内反应(31%的患者显示出完全缓解)。在所有接受卡马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AE(任何原因;≥20%)为外周水肿,恶心,呕吐,血肌酐增加,呼吸困难,疲劳和食欲不振。 特泊替尼:第二款获批用于METex14的靶向药物 Tepotinib(特泊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高度选择性的IB型MET抑制剂,已在美国和日本获批。2021年2月3日,FDA加速批准Tepotinib上市,用于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MET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CCN V4版指南也将Tepotinib升级为晚期MET14突变NSCLC的一线优先推荐方案。同样作为一级优先推荐的还有卡马替尼。   该药物获批是基于II期VISION试验结果,该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的II期研究,共纳入了152例MET外显子14跳读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每天给予Tepotinib(500mg/d)。独立审查委员会(BIRC)确定的未接受过治疗的METex14NSCLC患者ORR为43%(95%CI,32-56),mDOR为10.8个月(95%CI,6.9个月-NE);经治的METex14NSCLC患者的ORR为43%(95%CI,33-55),mDOR11.1个月(95%CI,9.5-18.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任何原因;≥20%)是水肿,疲劳,恶心,腹泻,血肌酐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和呼吸困难。 2021 […]

半夏
收藏!不同类型肺结节的管理与诊治流程

收藏!不同类型肺结节的管理与诊治流程

肺癌是导致中国人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癌筛查是实现肺癌“早诊、早治”,提升肺癌患者生存、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牵头,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专家组在总结县域肺癌筛查、肺结节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指南共识后,特制定《中国县域肺癌筛查共识(2020年)》。   共识更新定义了我国肺癌风险人群,强调了不同分类下肺结节的管理流程,以及肺癌筛查多学科合作重点与分工等,以期为提高我国县域医院医生肺癌筛查与肺结节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一、肺癌筛查人群和筛查方法   (一)肺癌筛查人群   1. 肺癌高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且戒烟时间<15年;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对于肺癌高危人群,优先推荐进行肺癌筛查。   2. 肺癌中危人群:年龄40~8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被动吸烟≥20年; (2)接触烹饪油烟 ≥20年。对于肺癌中危人群,推荐进行肺癌筛查。   3. 肺癌低危人群:年龄<40岁或>80岁,或年龄40~80岁但不具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对于肺癌低危人群,不推荐进行肺癌筛查。   (二)肺癌筛查方法   肺癌评估手段包括影像学技术、肿瘤标志物、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呼吸内镜技术等。目前,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的常规肺癌筛查方法为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检查,与胸部X线片相比,胸部LDCT扫描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生存率,降低肺癌的病死率。   另外,支气管镜检查是重要的肺癌评估手段,新型呼吸内镜技术如自荧光支气管镜(AFB)、窄谱光成像支气管镜(NBI)、荧光共聚焦显微镜(FCF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细胞内镜(ECS)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肺癌早期诊断新方法。AFB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显著提高气管支气管黏膜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检出率;对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特别是CT难以显示的支气管腔内小病灶优势明显。NBI、FCFM特异性和敏感性足以发现早期肺癌,可以识别异常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 二、肺结节概述   (一)肺结节定义 影像学表现为长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二)肺结节分类 1. 按结节大小分类:肺结节中长径≤5 mm者为微小结节,5 mm<长径≤10 mm者为小结节,10 mm<长径≤30 mm 定义为结节。 2. 按结节密度分类: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亚实性肺结节又包含磨玻璃病灶内不含有实性成分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又称非实性结节),以及磨玻璃病灶内含有实性成分的混杂磨玻璃结节(mGGN,又称部分实性结节)。 3. 按结节分布分类:分为孤立性肺结节、多发性肺结节。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弥漫性肺结节一般不属于肺癌筛查管理的范畴。   (三)早筛肺结节的特征 肺癌筛查中发现的肺结节绝大多数为亚厘米结节(长径≤10 mm),呈孤立性或多发性。在早筛肺结节中,亚实性结节较实性结节肺癌风险率更高,随访新发肺结节较基线肺结节肺癌风险率更高。此外,早筛肺结节的自然病程也与既往有症状的肺结节自然病程存在不同。   三、实性肺结节的管理与诊治   […]

半夏
非小肺癌患者术后该不该上靶向药辅助

非小肺癌患者术后该不该上靶向药辅助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作者:小山丘的旅行 我国的肺癌新发患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比85%,其中IB-IIIA期的早中期患者大约占比1/3,适合于潜在的治疗性切除大约20-25%。针对不同群体,如何实行有效、合理、安全的治疗,是肺癌治疗领域的难点。 癌症的复发 通常被定义为肺癌在根治后再次发生,并且经过3个月以上的无病缓解期。如果根治治疗后≤3个月就出现了病灶,则视为病情进展而不是复发。意味着,只是当时检测没有发现,但病情仍处于活动期,分期也需要重新再评估。【12】 手术,被认为是最直接的可能治愈癌症的手段。但手术的治疗性切除,并不意味着病灶的完全清除。还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提示着各种复发转移的危险。Goldstraw等通过对19个国家46个研究中心的10万+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荟萃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接受完全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术后均存在复发转移的危险,患者的总生存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而下降。 为了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合理的进行辅助治疗成了抗肿瘤道路的关键一环。 1、NSCLC患者的术后化疗 在五个最大的化疗辅助试验中,NCIC JBR.10和ANITA试验显示总的生存获益是持久的。ANITA试验的7年随访,以及BLT、IALT和ALPI的3个试验,都证实了5年后的生存获益。NSCLC荟萃分析协作小组曾就手术+化疗vs单纯手术做过的荟萃分析(基于34项试验,8447例患者),以及2020ASCO大会披露的大型随机试验和meta分析结果,也都提示了早中期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的获益。不仅降低了16%的复发风险,5年的生存率也有绝对的提高。【1-4】 近期重要的临床ADJUVANT研究跟ADAURA研究,虽然都提示了靶向辅助的利好,但也没法否定化疗的辅助地位: ⅠA期,患者术后不需要辅助化疗,毫无争议! ⅠB期,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区分。CSCO指南认为,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一般不支持术后化疗。NCCN指南的术后指导为观察或对高危患者进行辅助化疗。高危因素:低分化肿瘤(不包括分化良好的内分泌肿瘤)、脉管侵犯、楔形切除、肿瘤>4cm,脏层胸膜受累、淋巴结状态不明Nx。由此综合,我们认为,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NSCLC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应该进行术后的标准化疗辅助。 Ⅱ-ⅢA期,可耐受化疗的情况下,术后化疗是有益的(1类证据支持)。 2、NSCLC患者术后的靶向辅助 (1) 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020年12月,FDA批准奥希替尼9291用于EGFR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NCCN指南也对应做了更新,如图: 即,在手术切除治疗后的IB-IIIA期肺癌患者,如果有检测到EGFR突变,推荐进行标准化疗(可耐受的情况下)+考虑奥希替尼9291进行辅助治疗。 ①癌种借鉴: 对有高危复发风险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通常采用化疗+靶向的辅助手段来降低复发。对中高危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也常使用靶向辅助,降低复发风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选择,应该也可以借鉴于此。 ②临床支持: 早中期IB-IIIA期患者,分期越晚,疾病复发风险越高。标准治疗之外,是否应该有更好的策略来进行控制呢? 术后标准治疗的5年复发率:IB期=45%,Ⅱ期=62%,IIIA期=76% 国际Ⅲ期ADAURA研究,IB~IIIA期的患者在使用奥希替尼辅助化疗后,中位的无病生存期得到显著获益,甚至压倒性优势。II-IIIA期患者减少了83%的疾病复发风险(HR 0.17),全部IB-IIIA期患者,减少了79%的疾病复发风险(HR 0.21)。其中的HR值0.17,算是目前NSCLC相关临床研究取得的最好值。依此,奥希替尼作为辅助治疗后OS获益可能非常大,特别让人期待。【13】 ③脑转移风险降低: ESMO2020年会报道了ADAURA研究的脑转移亚组分析结果,中位随访22个月,9291辅助治疗组的脑转移发生率1%,远低于安慰剂组的10%,脑转与死亡风险降低明显。 但也应该注意,奥希替尼停药后,靶向组的无脑转移率很快与安慰组重合。短期内的无脑转率并没有得到持续转化。 ④5年未复发的期待: 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委托的一项2019年的研究里,有5年持续缓解史(5年未复发)的肺癌幸存者,87%的人又过了5年无癌期【14-15】。提示了5未复发的改善,对生存期的延长可能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通过更合理的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实现5年未复发,真的让人很期待。 ⑤后续治疗的疑惑: ADAURA研究中,以9291作为术后的辅助手段,未复发率有压倒性优势。可能的疑虑在于:一下子把药物手段跟力气都使上,会不会造成后继无力? 这个疑问的本身可能有个假设性前提:患者都有足够的生存时间来用完这些药物。以往的临床显示,IB期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能只有73%,ⅢA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8.2%,33-53.8%和10-35.7%(随访期间,如果术后复发,可用靶向药及个性化治疗手段很少,现在的数据应该比这个好很多)【5-7】。总有些人没走多久就复发,需要面对随之而来的治疗问题,社会焦虑等问题。也总有些人没走多久就倒下。如下草图 以往数据:未区分的ⅢA期术后生存情况(土堆草图) 你是幸运的人么?能保证自己就不是复发的那个群体么?H1N1流感病毒在发病<2天的早期用药对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以及HIV的黄金72小时阻断时间,都提示着提前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对整体疾病治疗及症状的优势。 以上的担心和解释都很合理。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往研究中的局限:a.以往治疗手段远比现在少得多;b.人群也没有特别筛选。 我们简单就死亡发生情况做下对比,就很明显看到局限因素对整体预后的影响了。如下图示,筛选的egfr+阳性患者,随着辅助手段及后续多种治疗的帮助,术后3年发生的死亡率非常少(真实世界未临床筛选的患者死亡率可能更多一些)。 ADAURA研究:截止2020.01.17,ⅢA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土堆草图) 再来看下ADJUVANT研究。易瑞沙辅助治疗后,只有25%的患者在进展时有序贯靶向治疗,而化疗辅助的32%患者在进展后有序贯靶向的机会。抛开治疗中可能存在的社会影响因素,序贯治疗的有效率还是差别明显的。结果是,虽然明显提高了DFS无病生存期(未复发时间),但没有看到总生存时间OS的延长。 OPTIMAL临床试验中,术后进行特罗凯的靶向辅助,DFS的优势巨大,HR值0.16也超级优秀。但未用靶向辅助的患者69%在进展后的用了特罗凯,反而比术后直接特罗凯辅助的总生存期还要长。【18】 总之,减少复发和死亡风险,对于整体治疗可能有益。但后续的治疗,顾虑也多:复发后,靶向组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降低,会不会压缩靶向组的前期优势?后续耐药机制是什么?后续我们还可以选择哪些治疗手段? ⑥靶向辅助的最佳时间: 对于大多数可能治愈的肺癌患者来说,复发/进展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最初的12-24个月(有数据:平均无病间隔为14.1-19.8个月)【5】,此后逐渐降低(也适用于有限疾病的小细胞肺癌)。ADJUVANT研究的2年易瑞沙辅助,ADAURA研究的3年靶向辅助,可能也是基于该肺癌复发的高风险时间段来设定。 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分期差异【11】 结合上图及过往临床,我们看到ⅠB期高复发风险可能集中在12个月内【8-9】,Ⅱ-ⅢA期的高复发风险主要集中的24个月内,此后逐渐降低。我们是否能以此考虑靶向辅助的应用时间,对ⅠB期与Ⅱ-ⅢB期的患者进行区分建议呢?分期不同,面对的风险必然不同,所需要风险应对的代价应该也会不同。 ⑦不同分期的对待: ADAURA研究:术后2年未复发率 分期越早,化疗或靶向的辅助价值越低。而分期越晚,组间的差距就越大,化疗及靶向辅助的意义就越大。 2020WCLC:针对ADAURA研究的探索性亚组分析数据【16】 附:ⅢA期的风险患者数仅为0-7例和1-2例,存在很大波动,待后续 Ⅱ-ⅢA期:“风险峰值出现的时间有多早,复发风险的尾部消失的时间有多长,在很大程度上与潜在癌症的侵袭性有关。”特别是淋巴结N2阳性的患者,相比N0-1,复发率明显更高,而且增加了N3淋巴结阳性的可能,对评估、决策及预后有很大的影响【10 17】。ADAURA研究的探索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不管有没有化疗辅助,后续使用奥希替尼9291都有明显的DFS获益。能耐受的前提下,有化疗辅助的可能获益更多。 […]

半夏
不幸中的万幸,小细胞肺癌患者居然检测到ALK突变,靶向药物效果良好

不幸中的万幸,小细胞肺癌患者居然检测到ALK突变,靶向药物效果良好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发现时常常已经发生了转移和扩散,很少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所以目前针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的是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主。 虽然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很多,但很少会发生驱动基因突变,因此,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也不太可能使用到靶向药物。 至于ALK这种“钻石突变”,就更不可能出现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上。但是,凡事无绝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里居然检测到了ALK突变。 在了解这个案例前,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ALK被称为“钻石突变”?因为其发生的概率低(在非小细胞肺腺癌里仅为5-6%),不过,一旦发现ALK突变,就可以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给患者增加了治疗机会和生存希望。 凡事无绝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ALK基因融合突变 患者是一名38岁的年轻男性,曾经有过长达7年的吸烟史,且每天一包烟。他还经常饮酒,检查发现有脂肪肝。 2020年9月,患者因为胸痛和间歇性发烧而入院检查,入院时有轻度高烧、咳嗽和呼吸音减弱。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中央型肺癌,右肺门附件有高密度阴影,在身体的纵膈和肺门位置都发现了肿大的淋巴结。进行PET-CT检查发现有肺部、纵膈转移,同时还伴有恶性的右侧胸腔积液。综合而言,患者已经没有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为了进行后续的治疗,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取出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KI67这个指数高达80%,这预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病理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图1.免疫组化检查显示为小细胞肺癌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患者进行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ALK为阳性,为此专门进行了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ISH)检查,再次确定ALK基因发生了重排。为了避免出现误判,还进行了基因测序,再次证实是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 图2.多种检查技术确定ALK基因阳性突变   一个有吸烟史的年轻患者,确诊为ALK基因突变阳性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种不可思议的小概率事件,居然真的发生了。 ALK钻石突变,给患者带来靶向治疗良机 一般而言,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放化疗,在三线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安罗替尼,这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不是针对肿瘤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细胞肺癌是没有靶向药物的。 因为患者检查发现有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他开始在2020年9月口服ALK靶向药物克唑替尼,每天两次,每次250毫克。 两周后,患者的胸痛得到了缓解。但肝功能受损,很多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严重超标。不得已,患者再次入院检查治疗,医生确定是克唑替尼影响的肝功能异常,为此患者停用了克唑替尼;同时还服用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来保护肝脏。 在肝功能改善之后,患者开始重新使用克唑替尼。2周以后,进行的胸部CT显示原发病灶和转移的淋巴结均减小,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PR);同时,患者的胸痛和发烧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图3.病情确诊时和克唑替尼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 小细胞肺癌有做基因检测的必要吗? 肿瘤一般都是存在基因突变的,但是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烟草等致癌物引起的遍布整个基因组的突变,很少会出现非小细胞肺癌里的驱动基因突变,比如EGFR和ALK等。在小细胞肺癌里发现ALK基因突变的情况非常少,迄今为止有文献报道的仅有3例。其中一名小细胞肺癌发现PLEKHM2-ALK融合突变,在进行了标准化疗和克唑替尼联合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获得了持续的缓解。 所以,对于不吸烟或吸烟史有限的年轻小细胞肺癌患者,如经济条件准许,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来看看是否有驱动基因突变。如果不幸中的万幸,碰上“ALK钻石突变”或者其他驱动基因突变,那将会为后期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提醒大家,基因检测只需要做基本套餐即可,对少数有靶向药物的基因进行检测就行,价格大概在几千元左右。 ALK出现在小细胞肺癌里的确少见,但是凡事无绝对,万事皆无常。在不幸之中我们也要努力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我们也衷心希望:小细胞肺癌这个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有一天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靶向药。 参考文献: Qian Shen MD , et al., A case of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harboring an EML4-ALK fusion with partial response to crizotinib,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1)  

半夏
肺癌进化史:转移是怎么发生的?

肺癌进化史:转移是怎么发生的?

癌症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漫长的生物学过程。那么,能否对肿瘤寻踪溯源,找出肿瘤进化和转移的关键,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呢? 癌症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个刚刚确诊的肿瘤患者,家属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发生转移,是早期还是晚期。这在临床来讲,就是基于TNM的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评价的是体内恶性肿瘤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不同,生存差异也非常大。如果存在转移,特别是经血道的远处转移,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存。对肺癌来讲,一旦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即判定为临床IV期,其预后是所有患者中最差的(图1)[1]。 图1.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第八版IASLC分期标准)[1] 远处转移是影响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一直以来,科学家致力于肺癌远处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期望能从中找到肿瘤薄弱点,给予关键性措施,将肿瘤彻底击溃。 基因测序揭示肺癌转移轨迹 最近,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研究者就以肿瘤进化作为切入点,在国际肺癌联盟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发表了一篇探讨肺癌转移进化轨迹的研究论文[2]。今天,癌度小编将带大家看看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临床肺癌诊治有何意义。 研究人员对初治晚期肺癌患者(47例患者,共174个样本;其中40例患者具有配对的原发和转移样本)进行单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转移驱动基因、转移时序,和进化起源等(图1)。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他们利用国际著名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队列进行验证。 图2.研究设计概览 原发灶和转移灶:基因组差异大 研究人员在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中分别检测到6870种和10787种突变,提示转移肿瘤的基因突变更为复杂。TP53、EGFR、KEAP1、KRAS是较为频繁出现的突变基因,它们在原发灶、转移灶间的基因组一致性较高,提示在肿瘤进化过程中,这些基因相对保守。但异质性分析发现,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基因组异质性大,且不同转移部位和相应原发灶间的异质性差别大。 高度的异质性是肿瘤控制的难题,如何开发克服异质性的药物,或尽可能在早期控制肿瘤,是今后研究的一大努力方向。 图3.  原发灶-转移灶(P-M)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统计 肺癌转移机制复杂,多种基因变异共同作用 机体的防御精巧全面,肺癌是怎么发生转移的?其实,狡猾的肿瘤往往会利用关键的调控靶点,突变事件发生后,它们就能突破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逐渐形成转移灶。 通过测序数据,研究人员观察到,MYC扩增、NKX2-1扩增、RICTOR扩增、arm 20p-gain和arm 11p-loss是潜在的肺癌转移关键事件;此外,MYC扩增还与不良预后有关(图4),这些结果提示,肺癌发生转移,最有可能是由多种分子改变参与的复杂过程。针对这些过程的多靶点药物,或许能有效阻断肺癌转移,值得科学家后续探讨。 图4.常见的肺癌转移关键分子事件(左)及MYC扩增与预后的关系(右) 肺癌转移多为晚期播散,跳跃转移多见, 早筛早诊早治最重要 原发灶→转移灶的过程,需要历经多久?这对我们了解肺癌生物学行为和制定干预措施很重要。通过统计学模型,科学家发现多数肺癌转移为晚期播散(转移细胞在原发灶≥1cm时开始播散,占61.1%),而淋巴结转移多数为早期播散。此外,转移播散约在临床发现原发灶后2.7年内发生,其中淋巴结转移为4.26年内,而局部转移(胸膜)和远处转移约为2.11年(图5)。 图5.播散时原发灶大小估测(左)及转移确定前的肿瘤播散时间(右) 通过进一步构建进化树,研究人员发现多数转移灶并不经过淋巴结,而是直接由原发灶跳跃转移而来。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原发灶先出现淋巴结转移,再发生血道转移并不一致。这一结果虽然样本量少需要进一步验证,但值得我们关注。 以上结果提示我们,肺癌早筛早诊早治很重要,当体检胸部CT发现可疑的病灶时,要定期随访观察;怀疑恶性时及时手术;手术切除后,如存在高危因素,要进行规范的个体化干预以预防复发转移。 转移进化轨迹研究,将助力肺癌的个体化诊疗 发现肿瘤进化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将为今后肺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的线索。“转移”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和难题,一直在不断地被研究。滴水石穿,相信点滴的科学证据会逐步助力我们克服这一难题,为实现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

半夏
肺癌有哪些靶向药可用?

肺癌有哪些靶向药可用?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作者:许柯 自从2005年世界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易瑞沙(吉非替尼)在中国上市以来,十几年内,靶向药的市场格局有了质的改变,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百花齐放。靶向药物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了无需住院,只需在家服用药物就可达到癌症治疗的心愿。 但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推新与迭代,患者在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也往往会陷入困境。为帮助大家更加全面掌握肺癌靶向药的信息,在此梳理了常见的肺癌靶向药物信息,按照靶点进行分类,以便大家可以做出正确的用药选择。 Part 01 已成药靶点 按照2021最新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靶点包括:EGFR敏感突变阳性、ALK重排阳性、ROS1重排阳性、BRAF V600E突变阳性、NTRK融合阳性、MET外显子14跳跃阳性及RET重排阳性。下面我将对这些靶点逐一分析,整理出可以适用于该靶点的治疗药物。 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最早出现靶向药并且靶向药使用最为成熟的一种突变类型。约有40%的亚裔患者和10%-20%的非亚裔患者有此突变。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ex19del);21外显子点突变(21L858R)以及20外显子插入突变(ex20ins),它们占据了几乎90%的EGFR突变可能,依据突变类型的不同,EGFR突变治疗药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目前EGFR靶点的靶向药已更新至第三代并且大多已进入医保,患友们无论是在一线治疗还是多线治疗时都有较为丰富的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药物适用范围,参考医生的建议做出适合自己的用药选择。 温馨提示:图片内容较多,可放大观看 为解决奥希替尼的耐药问题,很多公司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第四代EGFR抑制剂的研发工作,包括EAI045、TQB3804、CH7233163等都给予了我们一种盼望。其中有些已经进入临床,具体消息如何,还要等待官方公布的信息,我们盼望着第四代EGFR抑制剂可以早日到来。 ALK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ALK重排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3%-5%,不同种族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虽然发生率不及EGFR突变,但因其靶向药副作用小,有效率高,并且耐药较为缓慢被称为“钻石突变”。 ALK靶向药经过多年发展也已有三代产品,三代药物同台竞技让本就闪亮的ALK靶点更加熠熠生辉。 EGFR靶点的四代抑制剂眼看就要有了结果,ALK靶点这边也不甘示弱,TPX-0131的研发先人一步,已经公布了部分实验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四代ALK抑制剂问世指日可待。 ROS1 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 ,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突变属于肺癌的罕见突变,仅有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此突变,多发于年轻不吸烟肺癌患者。 由于ALK 和 ROS1 在激酶结构域有 49% 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ATP 结合位点上有 77% 的同源性,因此除阿来替尼外的所有ALK抑制剂都可用于ROS1突变的治疗。 除了克唑替尼和塞瑞替尼,同为二代的布加替尼与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也都加入到ROS1靶点的探索中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它们可以通过临床试验的喜人结果来获得ROS1靶点的新适应症。 此外,被称为“万金油”的卡博替尼也在进行ROS1靶点的探索,新一代的ROS1抑制剂洛普替尼(TPX-005、Repotrectinib)也在已公布的实验结果中表现了较高的缓解率,具体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BRAF V600E BRAF是人类最重要的原癌基因之一,它最容易在密码子600(V600E)处发生突变。该突变多存在于黑色素瘤、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多毛细胞白血病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发生几率约为3%-5%,在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 对于BRAF V600E抑制剂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恶性黑色素瘤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肺癌领域的研究也不断涌现。目前达拉非尼与曲美替尼联用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BRAF V600E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TRK 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融合突变在各个癌症类型中均有发现。部分罕见癌症类型如先天性肾瘤、婴儿肉瘤、唾液腺癌和分泌型乳腺癌等癌种中有极高的突变率。而一些常见癌种,比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胰腺癌等,NTRK基因融合的发生率较低,大致为1% ~ 3%。 但针对NTRK的靶向药往往都具有可以快速起效,并且适用于广泛的实体肿瘤,即只针对靶点不针对癌症。目前恩曲替尼和拉罗替尼是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两款NTRK靶向药物。 MET MET是一种原癌基因,也是多种癌症的驱动基因之一。MET基因的突变类型有3种,分别是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1%-3%)、MET原发扩增(1-5%)以及罕见的MET融合突变(<1%)。MET靶向药主要是针对14外显子跳跃突变研发的。 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总发生率为3%-6%,在肺腺癌中的发生率为3%-4%。卡马替尼与特泊替尼是已上市的MET抑制剂,国产MET抑制剂沃立替尼也已获新药优先审批资格。 […]

半夏
不吸烟,同样会患肺癌!这些肺癌高危因素,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不吸烟,同样会患肺癌!这些肺癌高危因素,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红河、玉溪、黄鹤楼、中南海、电子烟、二手烟……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烟雾缭绕的世界。 关于吸烟,我们给大家的告诫太多: ○ 不管是夺走160万人生命的致命烟草(“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 还是我们从美国近40年来癌症死亡率下降吸取到的宝贵经验(美国2020年癌症报告出炉, 癌症死亡率出现史上最大幅下降, 背后原因值得中国深思); 这些经验都在告诉我们:吸烟,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害健康”,更醒目的宣传语应该是“吸烟带来死亡”。 与吸烟最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正是“癌中之王”——肺癌。根据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肺癌死亡180万例,远超其他癌症类型,继续蝉联了全球“死亡人数最高”癌症的宝座。 而在中国,2020年癌症死亡人数为300万人,其中肺癌死亡人数就高达71万,同样位列“癌症死亡人数”榜首。 面对如此严峻的肺癌形势,不管多么认真细致的预防措施都不为过。吸烟固然是诱发肺癌最主要的原因,但那些不吸烟的肺癌患者,真的就只是运气不好吗? 也不尽然。近期,一项来自台湾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除了烟草以外,还有肺癌家族史、烟雾暴露、甚至经受长期烹饪的油烟等多种肺癌“危险因素”,也会导致罹患肺癌的风险上升。这部分人群同样需要加强肺癌的筛查。 1 超过一万人的临床肺癌筛查研究 找出诱发肺癌的真凶 近日,一项来自台湾的大规模肺癌筛查临床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对非吸烟人群罹患肺癌问题的关注。在这项被称为TALEN的肺癌筛查研究中,研究者们对1.2万个参与临床的志愿者进行了肺癌筛查,这些志愿者们均满足以下条件: ○ 年龄在55-75岁之间; ○ 胸部X光检查结果未发现肺癌; ○ 具备除吸烟以外的高危特征,包括肺癌家族史、环境中的烟雾暴露;存在慢性肺疾病史(例如肺结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暴露在烹饪油烟下(鉴定标准为:无通风烹饪或每周油烟烹饪天数x烹饪年数x2/7≥110)。 肺癌筛查临床研究最终的结果证实了研究者们的猜想:在参与临床的1.2万位志愿者中,肺癌发生率为2.6%。这个数据远远高于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肺癌检出率1.1%,以及尼尔森实验中肺癌的检出率0.9%。 这个结果证实了除吸烟以外,仍有多个肺癌高危因素会导致不吸烟的人群罹患肺癌,肺癌发生率提升2-3倍。 2 肺癌高危因素 给我们带来的两个启示 对于这个结论,或许有的读者会觉得这个临床的结论有些多此一举:我当然知道不是所有肺癌都是吸烟导致的,也对这些诱发肺癌的高危因素了解的七七八八,这个结论对我没有太大意义。 恰恰相反,这个临床的结论实际上对我们非常有意义。 (1) 确定肺癌高危人群,精准制订肺癌筛查计划(或是帮助大家规避肺癌高危因素)   过去,大多数医生或者体检机构都会着重推荐45岁以后的吸烟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对于其他的非吸烟人群则不会重点关注。 现在,我们确认了除吸烟以外仍有不少肺癌的高危因素,在进行癌症筛查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对高危人群进行更加积极的肺癌筛查,以避免病情的扩散进展,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另外,这些肺癌高危因素,有部分是我们完全可以避免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提醒身边人不要吸烟以避免自己吸到“二手烟”; ○ 给没有抽油烟机的厨房装一台抽油烟机; ○ 又或是改变烹饪习惯,尽量减少爆炒、油炸等油烟较多的烹调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有意识的避免自己处于肺癌的“高风险区”,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生率。 (2) 肺癌筛查的方式非常重要! 在这个临床实验中,有一个细节需要大家认真关注。在参与临床的志愿者筛选中,入组标准是胸部X光片检查未发现问题的人群。在这部分人群中,仍然有2.6%的人罹患肺癌。 而他们是怎么筛查出肺癌的呢?低剂量螺旋CT。 临床试验中,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2094例存在肺部结节等异常情况,其中的392人(3.3%)接受了肺部手术并进行活检,311人(2.6%)被诊断为肺癌。更重要的是,在这311人中,有96.5%的人群均为肺癌早期,即肺癌I期,为治愈性切除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在这里,三个内容要划重点: 胸部X光检查:在我们的常规体检中,对于肺部的检查最常见的就是X光片了。但通过X光片检查通俗来讲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并不能十分清晰的反映出我们肺部的病灶情况,从而错失最佳的治疗良机。因此,我们不推荐肺癌高风险人群采用X光胸片进行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所谓低剂量螺旋CT,也是我们常说的CT的一种形式。通俗来说,低剂量螺旋CT是通过采取正常CT最小扫描范围,最低记录,最小辐射量的方式来清晰显示肺部情况。一般而言,它的辐射量只有CT的五分之一,但它对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胸片的4-10倍。因此,我们更推荐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手段。 96.5%的肺癌患者均为早期:这个数字,对于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肺癌的治疗而言,只要有治愈性切除手术的机会,是患者们无论如何都要争取的。癌细胞一旦产生远端转移进入四期,患者的治疗难度将大大提升,很难实现治愈肺癌的目标。我们常常说肺癌非常可怕,实际上说的就是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它,让病情进展从而产生严重后果。而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答案。 希望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读者,都要对肺癌的“造访”警惕起来,远离高危因素,加强肺癌筛查,从而远离病魔的袭扰。  

小D
第二款国产3代EGFR-TKI获批上市,患者究竟该如何选择?

第二款国产3代EGFR-TKI获批上市,患者究竟该如何选择?

文章来源:与爱共舞订阅号   文·许柯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由艾力斯医药生产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甲磺酸伏美替尼(商品名:艾弗沙,曾用名:艾氟替尼)已获批上市,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伏美替尼是国内上市的第3款三代EGFR-TKI也是第二款国产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的上市将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三代EGFR抑制剂总览 除了伏美替尼,在我国获批上市的三代EGFR抑制剂还有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和国产的阿美替尼(商品名:阿美乐)。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以便于大家做出选择。 都说结构决定性质,在比较这三款不同的药物前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种药物的结构式: 奥希替尼分子结构式 伏美替尼分子结构式 阿美替尼分子结构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伏美替尼的结构式与奥希替尼的特别相似。这是因为伏美替尼是基于奥希替尼进行了结构修饰,针对苯环上的甲氧基取代进行优化,使用2,2,2-三氟乙基替代甲基,同时引入N原子,涉及到同系物替换和电子等排体理论。也就是说,伏美替尼是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了氟原子修饰。 而阿美替尼的结构则与这二者差别大了不少,阿美替尼通过药物结构的创新设计,避免了非选择性代谢物的产生,同时更易突破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患者仍然有效。 当然,结构设计的改变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真要比较治疗效果还是要看大型的临床试验。 在疗效方面,奥希替尼的FLAURA研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二线使用奥希替尼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0个月,与化疗相比,疾病风险下降70%;一线使用中位OS超过3年(38.6月),中位PFS超过1年半(18.9月),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7.2月。 阿美替尼的Ⅱ期实验结果为:ORR为68.4%,DCR为93.4%,中位PFS为12.3个月。根据官方宣布的消息,阿美替尼片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具体数据会在后续的国际医学会议上进行公布,我们可以期待一下结果。 对于伏美替尼大家的了解可能要少一些,这里着重描述一下。在 2020 年 CSCO 会议中,艾力斯医药公布了伏美替尼的最新临床数据。 Ⅰ期剂量递增试验中,伏美替尼从 20 mg/d 递增至 240 mg/d 仍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获得最大耐受剂量,表现出非常良好的安全性。 Ⅱa期剂量扩展研究剂量达到80mg即可取得很好的疗效,纳入 116 例患者(40 mg/d 组 6 例、80 mg/d 组 45 例,160 mg/d 组 50 例,240 mg/d 组 15 例),Ⅱb 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纳入 220 例患者接受 80 mg/d 治疗,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均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PFS)、安全性等。 […]

半夏
正式执行!多款肺癌药物医保新政策落地,惠及更多患者

正式执行!多款肺癌药物医保新政策落地,惠及更多患者

号外!号外!肺癌药物医保新政策正式落地了!新医保正式实施! 时间回溯到2020年12月,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信息,162个独家品种进入2020年医保谈判(目录内24个),119个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谈成率达到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价格降幅达50.64%,累计为患者减负280亿。新的医保目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名列第一,肺癌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次医保目录更新,共有9种肺癌药物被纳入医保。 01 平均价格降幅达6成,多款肺癌药物纳入医保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要求,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3月1日起开始执行。 据小编了解,截止3月1日,31个省份已公布并确定2020版医保目录执行时间为2021年3月1日,分别是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重庆、四川、浙江、山东、广东、海南、湖南、江苏、内蒙古、宁夏、广西、天津、云南、湖北、西藏、上海、福建、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贵州、江西、河南、安徽。也就是说,从3月1日起,这31个省份的肺癌病友可以享受新的医保价格了。 与2020年药品价格相比,2021年医保谈判药品价格降低了约6成。尤其是首次进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降价幅度更大。 对广大肺癌病友来说,家庭负担得到了大幅度减轻,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切的现实问题。 本次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9种肺癌药物具体如表1所示。 1、卡瑞利珠单抗 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2020年6月,卡瑞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用于联合培美曲塞、卡铂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经过此次医保谈判之后,卡瑞利珠单抗正式列入医保,其医保支付范围为: 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 2、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2019年8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在国内获批,用于存在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奥希替尼2018年10月以二线治疗适应症被纳入国家乙类医保药品目录,经过此次医保谈判之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也正式列入医保,其医保支付范围为: 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 既往因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验确认存在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2017年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时,每盒(80 mg*30粒)单价为51300元。2020年医保谈判前,奥希替尼以二线治疗适应症被纳入国家乙类医保药品目录,每盒价格为15300元,降幅高达70%。 2020年医保谈判以后,奥希替尼一线适应症进入医保,报销范围从已纳入医保的二线治疗扩大到一线,所有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都能享受到医保价,即由医保前的15300元(80 mg*30粒)每盒,降至每盒价格为5580元,降幅63.5%。 更欣喜的是,据多位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病友反馈,他们已经开始享受医保价格。按70%的报销比例核算,奥希替尼治疗平均月治疗自付费用为1674元,年治疗费用仅需自费20088元,是目前最便宜的EGFR突变三代肺癌靶向药。 着实帮肺癌患者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无论从疗效还是治疗费用上,奥希替尼都是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佳选择。 研究表明,奥希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中位总生存期(OS)超过了3年,达到38.6个月,多个权威临床实践指南均强烈推荐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EGFR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药物。 以往患者二线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降低经济负担。以后,一线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医保报销,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 3、塞瑞替尼 赛瑞替尼,商品名“赞可达”, 2020年5月,塞瑞替尼在国内获批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塞瑞替尼2018年10月以二线治疗适应症被纳入国家乙类医保药品目录,支付标准为198元/150mg粒。 经过此次医保谈判之后,赛瑞替尼正式列入医保,其医保支付范围为: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以往患者二线使用赛瑞替尼治疗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降低经济负担。以后,一线使用赛瑞替尼的患者也可以进行医保报销。 4、阿美替尼 阿美替尼,商品名“阿美乐”,为国内研发的EGFR-TKI三代靶向药,其于2020年3月在国内获批EGFR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 经过此次医保谈判之后,阿美替尼二线治疗正式列入医保,其医保支付范围为:既往因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验确认存在EGFR T790M 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医保后价格降至3520元/盒,月治疗费用为10560元(3盒/月),按70%的报销比例核算,医保报销后阿美替尼二线治疗月治疗自费金额为7392元。 5、安罗替尼 安罗替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它于2018年5月在国内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2019年8月又获批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经过此次医保谈判之后,安罗替尼正式列入医保,其医保支付范围为: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新的支付标准为:306.88元/12mg粒,266.90元/10mg粒和224.99元/8mg粒。相比医保谈判前的支付标准,降幅达36.99%。 注:以上费用按照推荐剂量、不含赠药且报销比例为70%估算。各地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实际支付情况为准。 02 新医保,新希望 相比以往,2020版医保目录的惠民政策更加凸显:一方面降价的幅度再突破50%以上,抗癌药物价格再创历史新低,平均价格降幅达50.64%,累计为患者减负280亿。 另一方面适应症的广度也不断拓展,以肺癌为例,多款肺癌药物扩大了进入医保报销的适应症,从二线、三线扩大到一线,更多的病友能享受到医保的福利,减轻罹患肺癌所承受的沉重家庭经济负担。 2021年医保新政策实施后,肺癌药物价格的调整以及国家医保的准入大幅提升了药物的可及性,为生存期延长的患者与患者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也减少了患者因经济负担能力而不得不放弃或贻误药物治疗的可能。类似奥希替尼这类创新药物的逐渐普及,使患者对治疗具有更好的依从性,生存期显著延长,给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更长、更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在全民医保时代,医生与患者将能选择更好的优选靶向药。  

半夏
肺癌一线达克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公布,降低剂量疗效更好

肺癌一线达克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公布,降低剂量疗效更好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肺癌的EGFR靶向药物——PF-299804药物的传说。 PF-299804是第二代EGFR靶点药物达克替尼的代号,这个药物以入脑效果较好而为大家所知。 最近关于这个药物的报道比较少,在《Lung cancer》的一篇报道上关于该药在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这一研究由吴一龙教授牵头,《肿瘤药讯》为大家及时编译了这一研究,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先说重点:相比吉非替尼,达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肺癌的疗效更好,而且降低剂量使用达克替尼也不影响患者的获益情况。 一、相比一代药,达克替尼的优势极为明显 这是一项代号为ARCHER1050的III期临床研究,入选的都为EGFR基因阳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有中国、日本、韩国、波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多个国家参加。这些患者之前没使用过系统治疗,他们被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达克替尼和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 1. 达克替尼的用药剂量为:45毫克每天;如果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则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最多可以准许降低两次,如果每天15毫克达克替尼不能耐受则停止达克替尼的治疗。 2. 吉非替尼的用药剂量为:250毫克每天; 这一临床试验共计入组了346名患者,其中有170名患者分配至达克替尼用药组,176名患者分配至吉非替尼用药组。结果表明相比吉非替尼,达克替尼用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获得了明显改善。但两组患者对治疗的应答率类似分别为77.1%和72.7%,达克替尼略高一点但不明显。 图1 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EGFR阳性肺癌的治疗应答情况 达克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5个月,而吉非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3个月。在总生存期方面达克替尼也显著优于吉非替尼,达克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7.7个月,而吉非替尼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9.1个月。 图2 达克替尼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肺癌PFS数据 有一个问题是达克替尼具有比较强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每天45毫克的剂量,因此他们可能会调整剂量。临床研究表明在逐步减少达克替尼剂量的情况下(降低剂量至每天30毫克或15毫克)。患者仍然可以从治疗中获益。 图3 降低达克替尼的用药剂量不影响总生存期 根据用达克替尼的剂量来划分,一直使用45毫克达克替尼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2个月,如果患者后面调整剂量到每天30毫克则中位总生存期为37.7个月,如果患者最后调整剂量到15毫克每天,目前中位总生存期没有达到。也就是调整达克替尼用药剂量,反而患者总生存期更加长了。 使用达克替尼的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含腹泻(概率达到90.6%)、甲沟炎(64.7%),唑疮性皮肤炎(56.5%),口腔炎(51.2%)。在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的患者中,有9.4%和4.5%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二、启示 达克替尼是EGFR靶点的第二代靶向药物,对EGFR蛋白具有不可逆抑制的作用。从一定程度来讲,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达克替尼的疗效更优,比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更好这个还好理解。 但是因为不良反应,而将药物剂量降低,患者反而获益更好了。这个有点让人意外,不过这可能也给使用这个药物的患者一个定心丸,如果药物不良反应大,想降低剂量就降低吧。没有什么关系。 其次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达克替尼没有EGFR基因的T790M突变位点,因此不能将达克替尼用来替代三代靶向药物。 很高兴,我们能看到达克替尼一线治疗EGFR阳性肺癌的疗效数据,也很欣慰因剂量降低还能维持患者获益的情况,这样病友们就多了一种抗击肿瘤的利器。 关注我们,不错过防癌抗癌的最新资讯。 参考文献 Cheng Y,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rst-line dacomi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

半夏
只要做一件事,就能远离这种癌症

只要做一件事,就能远离这种癌症

这件事情便是远离烟草,不论是一手还是二手烟。   烟草里吸出的癌症:小细胞肺癌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吸烟会增加包括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风险,可谓是国民健康头号杀手。不过,在众多疾病里,和吸烟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肺癌,特别是其中一种亚型——小细胞肺癌,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吸烟史。   来源: Getty Images 烟草的致癌性甚至可以从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里的DNA上直接观察到。烟草会改变细胞的DNA——使得C:G碱基对突变成A:T——累计的大量突变最终促进了细胞的癌变。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率在各种癌症中是数一数二的。 极少数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没有吸烟史或二手烟暴露史,这种可能和空气污染或者吸入氡气(一种无色无味的存在于土壤和建筑材料里的放射性气体,在美国一些地区比较严重)有关。   小细胞肺癌: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 小细胞肺癌虽然只占肺癌的15%,但是它生长迅速、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是很凶险的肺癌类型。小细胞肺癌还可进一步分为两类:单纯型和复合型。顾名思义,复合型里不仅有小细胞肺癌,还混合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复合型约占小细胞肺癌的20%。复合型和单纯性的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反应和生存期差别不大。 超过9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是中晚期了,并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对侧肺部、脑、肝脏、肾上腺和骨头。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很常见。1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出现了脑转移,40-50%的患者里肿瘤在后期也会转移到脑部。小细胞肺癌细胞喜欢在体内游走,因此在血液里也能检出较多的循环肿瘤细胞。比较多的循环肿瘤细胞往往暗示着较差的预后。   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   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整体不太乐观。多数患者的生存期不到两年。比起非小细胞肺癌,同样的分期,小细胞肺癌的的预后要更糟糕。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小细胞肺癌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变异和重组很多,主要是抑癌基因TP53和RB1的突变。小细胞肺癌很少有致癌基因的突变。这就导致这种癌症没有什么靶向药能用——目前的靶向药大都是针对致癌基因突变的,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里的EGFR和ALK等突变,还没有针对抑癌基因的上市靶向药。   所以,一般来讲,小细胞肺癌做基因检测没什么用,不必浪费钱。其实不用基因检测我们就能知道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长什么样:密布整个基因组的、由烟草致癌物引起的C:G->A:T突变。   不过,有极少数的两种情况,做基因检测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复合型的小细胞肺癌如果混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分是腺癌的话,推荐做EGFR和ALK等相关基因检测。相关的靶向药至少能够对付其中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 如果患者没有抽烟史(极其罕见),也推荐做一下基因检测,因为这种情况下引起癌症的不是烟草,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如果能找到致癌突变,就能帮助后续的治疗。 治疗 少数的早期小细胞肺癌(T1-2N0-1M0, 一期),可以选择手术、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消融等。临床上是否选择手术目前仍有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研究不多。 已经转移到附近淋巴结的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T*N2-3M0,1-3期),放疗加化疗是标准治疗手段。 远端转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T*N*M1, 四期),通常采用铂类药物(顺铂或卡铂)和依托泊苷进行化疗。在化疗的同时加上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tezolizumab或Durvalumab)有可能提高病人生存期。同很多其他癌症一样,只有一部分病人能从免疫疗法里获益。另外可考虑用放疗巩固治疗。 复发小细胞肺癌。用于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新药研究可谓是出了名地缓慢。多年来只有拓扑替康(Topotecan)用于初始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过去三年终于有了三种新药:鲁比卡丁(Lurbinectedin)和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 小细胞肺癌的复发率很高。大约75%的局部晚期患者和超过90%的远端转移晚期患者在两年内会复发,因此定期的CT复查很有必要。   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治疗方案 遗憾的是,虽然很多人每年都去拍胸片和CT来做早期筛查,但这些早期诊断举措对于降低小细胞肺癌的总体死亡率似乎没什么用,大部分患者仍然在确诊时就是晚期了。原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长得太快,而一般人又不可能每隔两三个月就去拍个片子。要预防小细胞肺癌,远离烟草和及时戒烟才是要紧事! Reference Small-cell lung cancer, Rudin C et al,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volume 7, 2021  

半夏
升起丨免疫治疗的双子星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癌“报捷”

升起丨免疫治疗的双子星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癌“报捷”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拥挤着各种免疫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在这个拥挤的治疗药物市场,有这么一对双子星药物一直备受关注。那就是靶向PD-1的纳武利尤单抗、靶向CTLA-4的伊匹木单抗。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为发现这两个靶点的科学家所分享,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药物同时阻断这两个靶点是否效果会更好? 在经过很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之后,研究者逐渐摸索出了既能降低联合治疗不良反应概率,又能增加相应疗效的办法。发布在《柳叶刀·肿瘤》杂志的研究报道了这一组合用药的策略,在非小细胞肺腺癌一线治疗领域大获成功。癌度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一、能量互补的免疫双子星一线治疗肺癌喜获丰收 为何大家将欧狄沃和伊匹木单抗称之为免疫治疗双子星呢,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功能。 伊匹木单抗的靶点是CTLA-4,可诱导免疫T细胞增殖和激活,同时减弱调节T细胞的功能,伊匹木单抗还可以将激活的部分T细胞分化为记忆T细胞,帮助实现长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纳武利尤单抗(也称之为O药)靶点为PD-1,可通过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结合,恢复现有抗肿瘤T细胞的功能。 因此将这两个药物组合起来使用,逻辑上是比一个药物效果更好。由于不良反应比较大,所以临床科学家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办法,比如适当降低伊匹木单抗的剂量。此外为了最大化免疫治疗双子星的疗效,也将化疗联合上去。但是不是一直联合化疗,而是最开始联合2个疗程热热身即可。 CheckMate 9LA是一项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在19个国家的103家医院进行,入组的患者为未经治疗的IV期或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用药如下: 治疗组:每三周注射一次纳武利尤单抗(360毫克),每6周静脉注射一次伊匹木单抗(1mg/1kg体重)。含铂双药化疗两个疗程,每隔3周静脉注射一次。 对照组:单药化疗四个周期,每3周静脉注射。 CheckMate 9LA研究共纳入了1150例患者,预先计划的中期分析中随访时间为9.7个月。总体生存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肺癌改善患者总生存期 如上图所示,中期随访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2个疗程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4.1个月,显著比对照化疗的10.7个月要长。随着中位随访时间的延长,最后获得的实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5.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0.9个月,差异显著。总体上两条治疗曲线分的还是很开的。 二、亚组分析,免疫治疗双子星优势明显 很多时候,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药物的时候需要检测PD-L1,分析其他的一些指标,比如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等。 但是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有限疗程化疗似乎不需要考虑上面的几点。 图2 免疫治疗的双子星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癌的亚组分析 如上图所示,不管是否存在肝转移、骨转移、PD-L1表达量高或者是低,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化疗的治疗优势都是明显的。但是有两个例外,如果患者年龄大于75岁,或者是从未吸烟,那么单独使用化疗的效果会更好。 图3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肺癌的不同患者群分析 如上图所示,不管患者的PD-L1表达是阴性,还是表达阳性。 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2个疗程的化疗,都是显著优于标准化疗,总生存期曲线表现为两条分的很开的曲线。 其次,不管是什么肺癌亚型,鳞状细胞肺癌还是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双子星都可以增加治疗有效率,患者获益明确。 图4 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肺癌的应答情况 在治疗应答率上,免疫治疗双子星联合化疗可以达到38.2%的治疗应答率,而标准化疗可以获得24.9%的治疗应答率。在一年期间仍然存在治疗应答的概率分别是49%和24%,相差了一倍。 在不良反应方面,最为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腹泻、乏力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是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8%。总体风险可控。 三、启示、未来肺癌一线治疗的新策略 现在免疫治疗肺癌多数情况下需要将PD-1与化疗联合,不然有效率会偏低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宁愿受罪也不能接受治疗无效的结果。但是化疗给到患者的身体很大的伤害,因为选择了那个联合治疗就需要PD-1和化疗一直组合着用。但是今天的这个研究报道就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使用免疫治疗药物的双子星,最大化发挥阻断PD-1和CTLA-4的功效,在最开始仅仅使用2个疗程的化疗,然后就不再受化疗的罪了。而且O药的使用周期扩大到3周用一次,I药物伊匹木单抗的使用周期是6周一次,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非常不容易,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相信这一治疗措施也很快获得批准,成为肺癌一线治疗领域的一个优势治疗策略。 参考来源 Luis Paz-Ares,et al., Lancet Oncol. 2021 Jan 18;S1470-2045(20)30641-0.    

半夏
2020 WCLC:全新疗法大放异彩,高效低毒的抗体偶联药物成肺癌患者新选择

2020 WCLC:全新疗法大放异彩,高效低毒的抗体偶联药物成肺癌患者新选择

2020年有很多魔幻的事,比如原计划202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2020年奥运会”被推迟到了2021年(而且还不一定真的能办成),但是名号被保留了下来,即使这一届奥运会最终在2021年成功举行,那么它的名字也是:“2020年奥运会”。“2020年奥运会,于2021年X月X日,正式开幕”,想想都觉得搞笑。 不过,不仅是体育界这么搞,学术界也不例外,比如原定于2020年8月底召开的世界肺癌大会,因为疫情,被推迟到了2021年1月底,但是这一次召开的世界肺癌大会依然被称为“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因为2021年9月,还要召开正宗的“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 虽然迟到了几个月,不过这一届世界肺癌大会,干货还是不少,比如好几个抗体偶联药物,都公布了不俗的数据。 所谓抗体偶联药物,基本概念咚咚已经多次科普过,阅读下文之前,欢迎复习旧文:新希望: 具备无穷潜力的ADC抗癌药, 正在突破众多癌症“禁区”! 截止目前,全球市场上已经上市了诸如T-DM1、DS-8201、IMMU-132、Enfortumab Vedotin等多款抗体偶联新药,有的大幅度提高了抗癌有效率,有的能逆转PD-1抗体耐药,有的指向了全新的靶点——总之,都给之前认为已经极端难治、甚至无药可治的癌友,提供了全新的希望。 这一次,在世界肺癌大会上,不少抗体偶联药物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振奋人心。 1 靶向Trop2:IMMU-132已上市 挑战者DS-1062控制率79% 已经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上市的IMMU-132,是一款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新药,这个药物用于治疗TROP2阳性的肺癌,也有一定的小规模疗效数据,咚咚之前已经报道过。 既然这个靶点做得好,的确是有效的,自然就有其他药企也来开发类似的药物。DS-1062就是一款全新的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新药,这一次公布了该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 133名其他标准治疗失败(包括其他靶向药、PD-1抗体、传统化疗等)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DS-1062治疗: ○ 29人接受的是4mg/kg低剂量治疗; ○ 24人接受的是6mg/kg中剂量治疗; ○ 80人接受的是8mg/kg高剂量治疗。 入组前81%的患者已经尝试过免疫治疗、90%的患者已经尝试过化疗,基本是常用的治疗都失败了,非常难治的患者了。接受治疗后: 125名患者疗效可评价,1名患者肿瘤明显完全消失、32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抗癌控制率为79%;起效的患者绝大多数疗效维持时间已经超过半年。 药物不良反应尚可控制,不过间质性肺炎需要当心,有9%的患者发生了与治疗潜在相关的间质性肺炎。 2 靶向HER3 力图克服EGFR靶向药耐药 HER蛋白家族是一个非常牛逼的家族,有4兄弟:大哥HER1,就是大名鼎鼎的EGFR(谁说一个人不能有两个名字,周树人有多少个笔名,你知道么);二哥,HER2,有一大堆靶向药;三弟和四弟,HER3、HER4一直默默无闻。 眼看着靶向EGFR的靶向药,都已经开发到第四代,靶向HER2的靶向药上市的都已经超过5个。作为家族中的老三,HER3也不能一直都无人问津呀,人家好歹也是一个凶悍的癌基因啊。 因此,这一次公布的HER3的抗体偶联新药,多少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小名叫做:U3-1402,大名叫做:Patritumabderuxtecan。它的样子长下面这样: 57名患者入组,多数都是EGFR突变接受常规靶向药耐药、接受含有铂类的化疗后又进展的难治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atritumab deruxtecan治疗。56名患者疗效可评价: 1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13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还有3人初步评价也是肿瘤客观有效,但是有待进一步确认),25名患者肿瘤稳定,抗癌控制率为70%。 最令人激动的是,HER3的这款抗体偶联药物,对那些3代EGFR靶向药泰瑞沙(AZD9291)耐药后出现C797S、MET扩增、HER2突变、BRAF融合以及PIK3CA突变的病人均有一定的疗效——也就是说,从目前小规模数据看,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耐药,尝试一下HER3的抗体偶联新药,都有一定的概率起效。 3 DS-8201:近期研发成功的 最牛逼的HER2靶向药 DS-8201自从横空出世以来,就在不断刷新纪录:对HER2强阳性的乳腺癌有效,对HER2强阳性的胃癌有效,对HER2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HER2弱阳性的乳腺癌有效…… 只要是和HER2信号通路激活相关的癌症,尝试DS-8201似乎都有不俗的疗效,堪称这几年研发出来的,具有王者风范的神药。 此前,小规模数据显示:11个HER2基因变异的肺癌患者,接受DS-8201治疗,8个有效,有效率突破70%。 这样牛逼的数据,自然会扩大样本量来验证一下。 本次更新的是II期临床试验数据:42名HER基因变异的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其中42.5%的患者合并脑转移,属于预后很差的肺癌;绝大多数已经对PD-1抗体和化疗耐药。 入组接受DS-8201治疗后,有效率为61.9%,控制率突破90%,中位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超过1年,初步预测可以达到14个月。需要警惕的不良反应和DS-1062类似,那就是间质性肺炎,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轻微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即可。 参考文献: [1]. Therapy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an SN-38-Anti-Trop-2 DrugConjugate, Sacituzumab […]

小D
EGFR耐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创造惊艳疗效

EGFR耐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创造惊艳疗效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根据这项最新的统计显示,肺癌再次荣登国民健康“头号杀手”的宝座。2020年,肺癌蝉联了中国癌症发病人数最高、死亡人数最高的榜首:发病人数达82万人,远超第二名结直肠癌56万人;死亡人数71万人,更是大幅超出第二名肝癌的39万人。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带来的威胁,相信每一位肺癌患者深有体会。 01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肺癌患者最重要的两类抗癌武器   所幸,近几年来,我们的肺癌治疗有了划时代的进展。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来肺癌患者最重要的抗癌武器。     一方面是以EGFR等基因突变为代表的肺癌患者,在靶向研发日益成熟的今天,靶向药物已经拥有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等不同药物。通过科学的“排兵布阵”,患者生存超过5年,达到临床治愈的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是如今被誉为“抗癌神药”的PD-1/PD-L1免疫药物,临床数据研究表明,PD-1/PD-L1药物可以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由4%提升到16%,临床治愈率提高达4倍。   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以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如果它们先后组合在一位患者身上,是否能带来更加优异的治疗效果?过去,对于这类药物组合我们没有太多临床数据: ○ 绝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三期临床试验,EGFR突变的病友都被排除在外; ○ 国内外药监局批准的PD-1抗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几乎全都明确规定EGFR突变的病友不优先使用。 近期,一些全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更新,让我们更新了靶向治疗后进行免疫治疗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患者靶向药物耐药后使用PD-1抑制剂治疗,依然能获得非常优异的疗效! 两种王牌手段都能使用!意味着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将大幅延长,甚至轻松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而更重要的是,这个临床试验近日将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启,进行肺癌患者的临床招募。免费使用重磅药物的机会来了! 02 EGFR耐药后,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创造惊艳疗效,有临床招募!   2019年9月9日,在全球最顶尖的肿瘤学术会议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一项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关注: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医疗团队报告了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或复发伴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成果。   这个临床研究,正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EGFR靶向药物耐药后使用PD-1抑制剂进行治疗依然能获得非常优异的疗效。不同的是,研究者采取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方式,通过“强强联合”创造更多治疗获益。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患者接受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治疗4或6个周期(每3周一次),之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的维持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无临床获益。 研究共纳入了40例患者,截至2019年7月25日,所有患者整体客观缓解率达50.0%,疾病控制率为87.5%,20例部分缓解(PR)和15例疾病稳定(SD),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7.0个月,中位PFS达7.0个月。 无论在安全性还是有效性方面,对于EGFR耐药的肺癌患者而言,这个数据都堪称一个非常惊艳的数据。作为EGFR耐药患者的二线治疗,这个临床的结果可以说为这部分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线。 而更好的消息来了!如今,这个临床试验正在临床招募! 目前,咚咚招募平台已经上线了关于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突变且靶向药物耐药患者的临床试验招募,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患者,均有希望加入的临床实验组,免费使用药物,同时免费进行相关的治疗及检查。这是大大降低抗癌负担的好机会,也是咚咚招募平台希望带给各位的福利之一。 招募条件有哪些?请点击链接立即咨询>>>特瑞普利单抗(PD-1)联合培美曲塞/铂类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试验 请联系咚咚小红(咚咚号:676510),也可扫码微信立即咨询:  

小D
非小细胞肺癌“钻石突变”ALK靶向药物年终总结

非小细胞肺癌“钻石突变”ALK靶向药物年终总结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引领驱动基因发现和靶向药物研发的重要癌种。 大家耳熟能详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就是NSCLC的靶点之一。 作为“钻石突变”,ALK是罕见,同时靶向治疗的疗效又是非常可观的。 近年来,针对ALK靶向治疗的进展非常快,多代药物的研发,更是丰满了ALK靶向治疗的内涵(图1)。 图1 ALK抑制剂汇总 到了年底,各家单位都要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了,那么对于ALK靶向治疗,今年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总体来讲,二三代药物都在忙着抢占一线地位,为了获批一线指征,它们纷纷与经典的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进行头对头比较。 当然,新一代药物总体表现都非常不错。此外,脑转移在ALK突变NSCLC基线和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而新一代药物的颅内疾病控制情况较好。 下面,我们就开始ALK抑制剂2020年度的总结。 第一章 阿来替尼(Alectinib):首当其冲的二代ALK抑制剂 ALEX研究是首个ALK抑制剂头对头比较、用于评估对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而其主角,便是阿来替尼。 在今年ASCO会议上,ALEX研究最新的总生存(OS)数据公布。 克唑替尼的数据很不错,但阿来替尼却超过了它,两条曲线明显分开——阿来替尼的5年OS率高达62.5%(图2)! 这意味着,ALK阳性晚期NSCLC接受阿来替尼后,十个人中有六人可以活过5年!而OS曲线近于水平,呈现“拖尾”,进一步表明这些患者可能活过更长的时间,使ALK突变NSCLC的慢性化成为可能。 图2 2020年ASCO会议上报道的ALEX研究OS更新数据[1] 无论治疗前有没有脑转移,接受阿来替尼均较克唑替尼有明显获益。 基线存在脑转移人群接受阿来替尼,其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可较克唑替尼延长3倍多(25.4月 vs 7.4月)。 目前,阿来替尼已获批ALK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 第二章 布加替尼(Brigatinib):一线可以,阿来耐药也可以 布加替尼对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但现在它一线也可以了!布加替尼和克唑替尼的头对头比较在ALTA-1L研究中进行,在更新的中期分析中,布加替尼优于克唑替尼,其中位PFS为24个月(克唑替尼11个月),较克唑替尼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1%。 今年ASCO生物标记物分析表明,布加替尼治疗EML4-ALK融合基因变体V1、V2、V3亚型,疗效均优于克唑替尼(表1)。 NCCN已将布加替尼列入ALK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 表1 布加替尼vs克唑替尼治疗不同EML4-ALK亚型的效果[2] 不光一线可以,布加替尼对阿来替尼耐药也可以。同为二代药,布加替尼可治疗阿来替尼耐药,客观缓解率达30%、疾病控制率达70%以上(表2),这为临床提供耐药后治疗新选择。 表2 布加替尼针对阿来替尼耐药后ALK突变NSCLC的疗效[3] 第三章 塞瑞替尼(Ceritinib):全线覆盖,随餐口服减量增效 ASCEND-3研究针对既往化疗失败,但从未进行过AL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基线有4成患者存在脑转移。 中位PFS为19.4月,而最新的中位OS表现非常出色,为51.3个月(图3),充分显示塞瑞替尼对基线脑转移人群的潜在疗效。 图3 塞瑞替尼用于未接受过ALK抑制剂的OS曲线[4] 在最初临床研究中,部分患者接受750mg塞瑞替尼口服剂量后,胃肠反应大,ASCEND-8研究的开展即探讨塞瑞替尼新的给药方式。 科学家发现,450mg随餐口服,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疗效优于750mg ,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图4)。 目前,塞瑞替尼已获批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覆盖全线。 图4 塞瑞替尼450mg随餐PFS结果[5] 第四章 劳拉替尼(Lorlatinib):压轴的皇冠级药物 劳拉替尼可以说是一个“终极神药”,早先就有研究表明,其对一代、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突变均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已在国际上获批,作为接受前代ALK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选择。 当然,它并不满足后线治疗,要进军一线,当然也是和经典ALK-TKI克唑替尼进行PK。 今年9月份召开的ESMO会议,报道了CROWN研究的期中分析结果。 与克唑替尼相比,劳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达72%。 两条PFS曲线非常清晰的分开,接受劳拉替尼治疗的患者,1年时仍有近8成处于未进展状态。 劳拉替尼颅内客观缓解率高达82%,是克唑替尼的3倍多!基线时就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接受劳拉替尼后有7成颅内病灶几乎消失(CR),提示劳拉替尼具有很强的颅内病灶缓解效果。 这些结果均有助于劳拉替尼获批一线治疗指征。 […]

半夏
肺癌治疗新进展:免疫治疗带来的疗效革命

肺癌治疗新进展:免疫治疗带来的疗效革命

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教授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近三十年来,诺贝尔奖首次向癌症治疗性药物取得的进展抛出橄榄枝。免疫治疗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并没有出乎人们的意料,作为 21 世纪最要的科学进步之一,一座诺贝尔奖杯远无法概括它的重要地位。 在目前的癌症临床治疗领域,免疫治疗早已成为了患者们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的第五大治疗手段。癌症免疫治疗到底是怎样帮助人体战胜癌症的呢?还要从 100 多年前的癌症免疫治疗的探索说起。 1 百年免疫治疗探索史 打开癌症“治愈”的大门   癌症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 癌症在英文中叫做“Cancer”,Cancer 原本是拉丁语,意思是螃蟹。早在公元前 400 多年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把癌症用“螃蟹”这个单词进行了描述,并且还把它阐述为“发展期”和“溃疡期”,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癌症“早期”、“晚期”高度一致。 在人类与癌症漫长的治疗史中,我们曾采取过无数种或靠谱,或不靠谱的医疗方式:放血、火烧、药物敷贴等等……然而这些方式在癌症面前毫无用处,直到我们的医学进入现代医学时代,我们才真正掌握了癌症有效的治疗方式。 癌症免疫治疗,也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100 多年前,癌症免疫治疗的首位探索者威廉·科利发现:少部分癌症患者,在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后,他们身上的肿瘤会缩小甚至消失,经过漫长的研究,科利认为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起了作用。由此,他进行了最早的癌症免疫治疗——“科利毒素”。科利毒素是一些致病细菌的混合体,科利希望主动给癌症患者接种细菌,通过“主动感染”的方式治疗癌症。在他的治疗过程中,确实有部分患者因此受益,肿瘤所有减退,根据他的行医记录,可能有超过百位癌症患者确实受益于他的治疗。 但是,受限于一百多年前医学领域对人体免疫系统没有明确的概念,同时癌症的化疗、放疗这类更具有确切疗效的手段兴起,对于癌症免疫治疗探索没有能持续下去。尽管如此,我们确实在一百多年前就推开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大门,不断有免疫学家们开始探索“免疫系统和癌症”的奥秘。 时间往后推迟五十年,上世纪世纪 50 年代,医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体内的癌细胞做出反应,在患者的肿瘤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淋巴细胞存在,而在患者血液中也可分离出可以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然而令科学家困惑的是,尽管这些免疫反应能对癌细胞作出反应,但是大部分情况它们却下无法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这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明明我们体内的免疫警察能发现癌细胞这团犯罪份子,但就是消灭不了它们。这种现象被研究者们称为“肿瘤免疫逃逸”。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也证明,肿瘤免疫逃逸是绝大多数免疫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肿瘤免疫学的理论问题,还和临床肿瘤治疗密切相关。 随后,又是一段漫长时间的探索。直到 2010 年以后,癌症免疫治疗才真正实现了重大突破。 2 免疫治疗 破坏癌细胞伪装的“火眼金睛”   那么,如今在抗癌领域创造了历史性突破的癌症免疫治疗,到底是怎样实现对癌细胞的杀伤呢?这就要从上文中的肿瘤免疫逃逸问题说起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十分有效的识别一些“邪恶势力”对人体的侵犯,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一旦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就会立刻做出反应,对入侵者们赶尽杀绝。我们日常经常遭遇的发烧就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在生效的标志。 但癌症不同,兴风作浪的癌细胞们曾经也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只是在不断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因上的错误,导致它们的思想出现问题,成为了人体内的“坏分子”,不仅大肆破坏人体组织,还疯狂分裂自身,创造新的同伙。 虽然癌细胞已经成为邪恶势力了,但它本质上还是人体自身的细胞,这就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纠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幸,我们的免疫系统十分给力,不仅能区分外界入侵的敌人,自身的叛徒也能识别,于是,在癌细胞诞生初期,人体免疫是能十分迅速的杀灭癌细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癌细胞在不断的生成,其中有一小部分“坏分子”掌握了欺骗免疫系统这个人体警察的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大,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在逐渐减弱。于是,在某个时间段,这些掌握了欺骗技能的癌细胞们不断分裂,而人体免疫又不能做到有效的杀伤,癌症就这么诞生了。 如今免疫治疗最主要的药物叫做 PD-1 与 PD-L1 抑制剂,被称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破除癌细胞表面的这层伪装,从而让人体免疫能重新识别癌细胞,继续对它们进行杀伤,“免疫检查点”就是癌细胞进行的伪装。以 PD-1 抑制剂为例,癌细胞为逃避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叫做 PD-1 的蛋白,当这种蛋白和免疫细胞表面的 PD-L1 蛋白结合时,免疫细胞就会认为这是好同志,放弃对它的追杀。PD-1 抑制剂就是通过抑制肿瘤表面产生的 PD-1 蛋白,从而破除它的伪装,让免疫系统能对肿瘤进行有效杀灭。 3 飞速发展的癌症免疫疗法 让癌症治愈成为可能 到如今,,PD-1 以及 PD-L1 抑制剂不断提升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获益,“治愈癌症”真正成了可及的现实。 肺癌:5 年生存率提高了5倍 肺癌是对免疫治疗收益最多的癌症之一。在免疫治疗诞生之前,仅有约 3-5%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达成 5 年存活期的目标,而 PD-1 抑制剂可以帮助这个数据提高升至 15-23%。 2019 年 6 月,在美国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证明PD-1抑制剂对于不仅是晚期肺癌患者,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同样大幅收益于免疫治疗。 不仅是肺癌,还有肝癌、胃癌、肾癌、头颈癌、黑色素瘤等十余种癌症类型都收益于免疫治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治疗突破。 我们期待 PD-1 能够不断地改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希望免疫治疗这扇大门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Five-YearOverall Survival for Patients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KEYNOTE-001Study [2]. Bristol-MyersSquibb announces pooled five-year […]

小D
科学就医:肺癌患者常去的科室介绍

科学就医:肺癌患者常去的科室介绍

对很多家庭来说,癌症突然来袭,会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很多家庭也没有癌症治疗经验,到了医院看到这么多科室,到底应该去哪里就医?如何尽早就诊正确的科室进行针对性治疗,少走弯路? 跟据我们观察,大部分癌症家庭在确诊之后都存在盲目就医或者不知所措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肺癌患者可能进行就诊的科室,希望有助于大家科学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1 胸外科 胸外科属外科科室,对于早期可手术切除的肺癌病人通常在胸外科进行治疗,一般会根据肿瘤大小,侵犯的范围以及手术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袖式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手术是否能将肿瘤切除干净是能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方面。手术切除肿瘤后常常会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是否为肺癌或其他良性病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检查发现肺部占位的患者,在排除全身其他组织器官有转移后,可先前往胸外科明确是否可进行手术治疗,如早期患者推荐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将大大改善预后。有条件的患者可选择微创技术下(胸腔镜)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此外,部分IIA、IIB期适宜手术的患者也可选择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但对于IIB期患者推荐术后进行含铂双药方案辅助化疗,对于部分IIIA、IIIB期患者,也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前应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行辅助化疗。 2 肿瘤内科 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肺癌的内科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免疫治疗,另外还可包括一些辅助抗肿瘤治疗。肺癌的内科治疗占据了肺癌治疗的半壁江山,尽管手术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一些早期就有淋巴结转移或局部侵犯的肺癌患者来说,术后的全身内科治疗仍然非常重要。而对于晚期病人来说,内科治疗则构成了肺癌综合治疗的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一些不可手术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某些驱动基因突变阳性(如EGFR+、ALK+等)晚期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服用靶向药达到很好的生存获益。而如今兴起的免疫治疗则在一定程度上给不能耐受化疗,也不能进行靶向治疗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案。目前免疫治疗也在逐渐成熟,逐渐变得被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可用。总的来说,肿瘤内科是肺癌患者就诊最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的保障。 3 介入科 对于不能手术或常规放化疗效果不佳的肺癌,介入治疗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部分患者中可以达到还不错的治疗效果。对于中心型肺癌,其血供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因此可以通过介入插管,在支气管动脉内直接灌注化疗药物,这样肿瘤内的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而全身副反应较轻,也不需要长期住院输液。对于伴有咯血的肺癌患者,可在灌注药物的同时,采用微粒对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大多数的咯血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周围型的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效果欠佳,可以在CT定位下,采用射频电极针或冷冻探针直接穿刺进入肿瘤内,进行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通过100℃左右的高温或极低温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疗效确切直接,治疗时间仅需1~2小时,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很小。对于部分位置好、直径小于5cm的肿瘤,可以一次性杀灭,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对于邻近肺门大血管的肿瘤,介入治疗也可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减轻肿瘤负荷。对于肺癌、淋巴结转移等造成的气管支气管狭窄,放化疗常常不能很快解决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采用介入技术放入气管支气管支架,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胸膜和肋骨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都可以通过穿刺引流和射频消融等方法得到有效治疗。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介入科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肿瘤放疗科 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的放射治疗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内,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从而获得很好的肿瘤局控率。放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无法耐受手术或不能手术可以通过立体定向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局控率。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则是标准治疗方案,而对于Ⅳ期患者,姑息性放疗则可以作为局部治疗用于改善肺癌患者疼痛、咳嗽或咯血等症状,另外一些对于出现脑转移或骨转移等寡转移或多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放疗也能给出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肺癌的早期、局部晚期还是晚期都需要放射治疗来进行局部控制以及症状缓解,放疗除了单独运用,也可以和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药物等联合应用。放疗在控制局部病灶的同时,可以释放肿瘤新抗原进入免疫系统,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可引起“远隔效应”,而单独放疗的免疫促进作用不足以抗衡其产生的抑制作用。 除一些早期肿瘤和个别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外,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临床实践证明现阶段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只有通过多个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才能尽可能地延长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肺癌的治疗也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结果,也是多种治疗手段协同联合的结果。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CN-70822

小D
谈癌色变,肺癌如何预防?

谈癌色变,肺癌如何预防?

提起肺癌的预防,你可能会想到戒烟。是哒,戒烟是真的好,但也是真的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烟民对香烟的热爱那是炉火纯青,恐怕小编就算是磨破了嘴皮,对抽烟的人来说都是废话。所以,小编今儿不讲戒烟,来讲讲其它更容易操作的预防方法,用吃来预防肺癌。 那吃什么能预防肺癌呢? 1 好色可以预防肺癌 吃对颜色,预防肺癌。那要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呢?先看图猜猜吧: 没错,吃黄色和绿色的食物可以预防肺癌。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一般黄色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南瓜等)都富含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含有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可能会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其次,西蓝花和卷心菜都属于十字花科类蔬菜,研究表明,吃十字花科类的蔬菜能够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因为这类蔬菜富含异硫氰酸盐,而且西蓝花中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多吃黄绿色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肺癌的患病风险。 但是,抽烟的人,可别指望吃点保健品就能预防肺癌。研究表明,抽烟的人吃高剂量的β-胡萝卜素类的保健品,不但不能预防癌症,反而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因为这类保健品,会让吸烟者体内的细胞异常生长。也就是说,一个爱抽烟、天天面对电脑、眼睛还时常干涩模糊的人,不建议吃类胡萝卜素类的保健品,比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A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姜黄和生姜也能预防肺癌。因为姜黄中的姜黄素能够抑制与癌变有关的分子信号通路,从而逆转、抑制或预防癌症的发展。而且姜黄还能干扰肺癌细胞的周期、调控癌细胞的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降低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而生姜中也含有生姜酚和副酚等植物化合物。这些植物化合物不仅可以抗炎、抗氧化,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周期来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肿瘤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如果你不爱吃生姜,可以尝尝姜黄哦,比如姜黄炒饭、咖喱鸡等等,效果也是杠杠哒。 2 减少油烟、限制食盐   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咱们来探讨一下该怎么吃。 煎炒焖炸炝烩烤……我国的各种烹饪方式,造就了天南地北的美食。中国美食讲究火候和时间,但是为菜品注入了的灵魂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肺癌的概率。因为当我们用热锅热油、旺火快炒的时后,会产生油烟;当我们用油爆、葱爆、酱爆的时候,会产生油烟;当我们干炸、软炸、酥炸的时候,会产生油烟。这些油烟,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从而增加肺癌的患病率。 研究表明,烹调可在室内释放高浓度的各种空气污染物,比如颗粒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等等,尤其是使用燃气灶的家庭。这些空气污染物和吸烟类似,会逐渐损害肺细胞,从而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因此,不管吸不吸烟,烹调油烟都是“家庭煮妇”患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向各位煮妇们致敬呐。 那怎么办呢? 增加抽油烟机的运行时间、多开窗保持厨房空气流通、使用不易产生油烟的厨具、减少高温煎炸等不健康的烹调方式,比如炖、烧、蒸、氽、煮、烩、拌、卤。瞧,不用很多油烟,也可以做出很多美味呢。 除了烹饪方式的选择外,控制盐的摄入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吃过多的盐是急性肺部炎症和水肿的危险因素,所以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如果不知道怎么控制盐的量,可以在家里买个控盐勺。 3 喝酒莫贪杯、护肝也爱肺 回家吃饭可以自己控制油盐,还可以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出去吃可就不一样了,虽然喝酒撸串的季节已经过了,但还是抵挡不住大多数吃货的心,一盘串串、一瓶酒、再点一支烟,倍儿爽!你倒是爽了,可苦了任劳任怨的肝和肺呀。 每个喝酒的人都知道,喝酒伤肝;就像每个抽烟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但更可怕的是,当酒和烟这俩兄弟拉帮结派,这沉默的肝细胞受点委屈也就算了,还给本来就遭殃的肺细胞双重毒害。 虽然目前关于酒精和肺癌之间的关系还解释不太清楚,但有研究已证实,在不抽烟的情况下,喝酒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喝啤酒和白酒。有意思的是,就连喝含酒精的饮料也会增加风险,其致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由基的形成,肝损伤,性激素水平升高等;但是喝葡萄酒却成了预防癌症的保护因素,因为红酒有抗氧化的作用。 还有的研究者说,喝酒可能并不是导致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以提高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该研究的结果表明,酒精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来增强吸烟对肺组织的致癌作用,而细胞色素P450酶又可以激活酒精中存在的致癌物。所以,酒精虽然可能不是始作俑者,但好歹也是共犯,正可谓以毒加毒。 而且,因为酒精的热量高、还管饱,所以酒喝多了就没肚子吃水果、蔬菜和肉肉了,这样就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增加,从而增加肺癌的患病率。据报道,酒精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和饮食中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富含的蔬菜摄入过少的人群类似。所以,喝酒不仅伤肝,还伤肺。酒嘛,小酌怡情即可,可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哦。 小编虽然没讲戒烟的事儿,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想啰嗦一句。我国烟民人口超过3亿,但是有7.4亿的人受到二手烟的毒害,二手烟的暴露率为68.1%,每年因抽烟和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120万! 给抽烟的你们翻个白眼,自己体会,哼~ 其实,并没有某种单一的食物,就能预防癌症,想要健康,不仅需要我们有一个整体均衡的饮食习惯、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况等等。 其实,除了刚才提到的蔬菜水果外,只要是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合物的食材,都可以降低肺癌的风险。研究表明,水果和蔬菜的量每天增加100克,就能明显观察到患肺癌的概率在下降。如果每天蔬果的摄入量增加至400克,患肺癌的风险就会降低27%呢。所以,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推出了一个预防肺癌的饮食建议(表一),赶紧行动起来,预防肺癌吧!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Jia, P.L., Zhang, C., Yu, J.J., Xu, C., Tang, L. and Sun,X., 2018.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cooki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

小D
收藏!24 种肺癌靶向药,用法帮你总结好了

收藏!24 种肺癌靶向药,用法帮你总结好了

这些靶向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你都掌握了吗?

小D
40%肺癌会脑转移!香烟中的尼古丁可能起了推动作用

40%肺癌会脑转移!香烟中的尼古丁可能起了推动作用

脑转移发生率显著较高,而且无进展和总生存期更差

小D
肺癌晚期就没救了,真的吗?

肺癌晚期就没救了,真的吗?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这种转折桥段:主角之一得了癌症——得知消息的亲人,爱人,都痛哭流涕,崩溃倒地——接着没过多久,主角之一就吐血,离开了。   影视剧看似用了非常夸张的形式来表达,得了癌症,患者很快就会离开。但现实中,人们并不觉得这是在夸大,反而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即便是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得了癌症就是不久于人世,如果不幸得的癌症是晚期,那就可能只剩几个月或者三两天的日子了。而这样的观念,吓到了不少新确诊的患者,使得他们听到“晚期”二字就开始恐慌,出现剑走偏锋的情况,使用一些“奇葩抗癌”大法。 图片来源:腾讯网新闻截图 上述的新闻,看似难以置信,但在不少患者圈子里,可能并不缺少这种用了“极端办法”去治疗的人。有些患者甚至被骗子忽悠,走了很多弯路,最终延误了病情。 那么,患上晚期肺癌,在临床上真的就是无计可施了吗? 我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如今的医疗发展下,绝大多数患者不仅能被治疗,而且在经过验证的,可靠的治疗方式下,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 晚期肺癌并非宣判死亡 正规治疗下,患者仍然有许多治疗选择 很多人都知道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常年居于榜首,称为癌症中的第一大“杀手”也不足为过。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人类治疗癌症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和化疗这两种选择。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这个“可怕的杀手”,在新型治疗手段面前,开始缴枪弃械,束手就擒了。 ① 靶向疗法 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惊人发展是,发现了驱动基因,并且研制出了靶向药物,直接作用于驱动基因,使癌细胞特异性死亡。 图片来源:pinterest,靶向治疗 例如,有EGFR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药物治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而靶向疗法的飞速发展下,TKIs抑制剂药物已经开发到了第四代,每代TKI抑制剂都有多款靶向药能使用。当然,除了EGFR这个靶点,肺癌里还有ALK,ROS1等突变,这些靶点的靶向治疗效果也都非常的好。 而且靶向药物,通常情况下,安全性和耐受性都比较好。在多项大型随机临床研究中,靶向治疗与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相比,能提高患者的ORR,延长PFS,且老年亚组和年轻患者疗效获益相似[1-3]。 尽管目前靶向疗法仍然有它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但是,我们仍然不可否认,靶向药物的问世,已经显著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极大的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显而易见的。 ② 免疫疗法 而另一个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的治疗手段是,免疫疗法。尽管免疫疗法是近期兴起的疗法,但它惊人的治疗效果,给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图片来源:pinterest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疗法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肺癌的一线,二线,后线中积累了充分了循证医学证据。无论是单药使用,还是联合应用,ICIs治疗方案都有非常多不错的研究结果。 在一项复发转移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中,患者使用ICI单药治疗,对比铂类化疗组,结果发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存期OS都明显延长(PFS:10.3 个月和 6.0 个月;OS:26.3 月 vs 14.2 月),客观缓解率(ORR)也从化疗组的27.8%,提高到了44.8%[4][5]。 值得注意的是,ICIs在联合化疗和双免疫组合疗法中,也都有不错的临床结果。国内外也因此,开始纷纷改写晚期肺癌的指南推荐[6]。 相信,在更多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免疫疗法会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方案,患者也将有更长期更高质量的生存希望。 ③ 局部治疗 与化疗这种全身性治疗相对的是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可以包括手术,放射疗法等。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晚期肺癌不是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了吗?局部手术治疗还有意义吗? 其实,这是有意义的。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最大的难题是肿瘤转移到了机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引起患者许多严重的特定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比如,有肝转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和黄疸;有脑转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语言障碍,记忆力衰退等;有骨转移的患者可能出现骨折,骨痛等。 而手术和放疗如果能作为患者的局部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中,通过立体定向放射疗法(SBRT)给脑转移和肺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局部治疗。结果发现,患者获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并且延长了生存期[7]。 临床上,面对晚期肺癌患者,医生可能也会在全身化疗后,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程度,采取手术切除或者是放射疗法的方式控制病情。尽管这对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无法消除所有的癌细胞,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目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还没有突破10%[8],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在越来越多新型治疗手段的兴起中,晚期肺癌长期生存的人数在不断增长。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Inoue A,Kobayashi K, Maemondo M, et 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a […]

小D
注意:这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

注意:这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

众所周知,肺癌如果能早发现和早治疗,生存率能从个位数的百分比,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然而,国内一直不够重视肺癌早发现问题,所以很多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初次确诊的时候已经晚期,错失了早治疗早治愈的机会。   那么,国内患者究竟该如何做到早发现呢?   1 指南上的高危人群   我觉得重点之一就是要关注肺癌高危人群,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先了解一下,指南是如何定义肺癌高危人群的。   在2018 版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指南中指出,高危人群是指: ○ 50~74岁人群; ○ 吸烟20包/年,或戒烟5年[1]。   除此之外,2015年在《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发表的文章指出,以下人群也是主要的肺癌高危人群: ○ 因职业长期接触致癌因素或接触煤烟或油烟的人群; ○ 有肺癌家族史; ○ 长期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2]。   2 那些你忽略的高危人群   不过,要做到真正了解和识别肺癌高危人群,仅知道上述几个一般性的特征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片面的理解指南上的高危人群特点。而且只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很容易就忽略掉其他的高危人群。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高危人群可能会在生活中被我们忽略。   ① 不烟不酒的女性,也是需要提早预防的   过去男性肺癌发病率一直高于女性,例如,在美国,从2000年至2004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分别为81.2/10万人和52.3/10万人[3]。这和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是一致的,因为男性抽烟喝酒的人群更多。但实际上,在近几年里,我们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不烟不酒的女性人群正在成为肺癌高危人群。   一项在上海7个社区开展的调研结果发现:在1.13万例高危人群中,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68/10万 vs 358/10万;吸烟和不吸烟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9/10万 vs 337/10万[4]。女性得患肺癌的比率比男性的2倍还多,不抽烟人群患肺癌的比率也比抽烟人群多2倍多。所以,不烟不酒的女性,也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要更加重视提早预防。   ② 你的不良情绪,也可能导致肺癌   有不少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能够影响疾病的发生率和疾病发展过程。虽然这些研究都还还没有十足的证据来证明,情绪和肺癌之间的关联性。但是依然有不少研究发现,负面情绪和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5]。在愤怒,焦虑,沮丧,抑郁等情绪越多的人里,得肺癌发病进行手术的年龄越小,即肺癌较早发生。因此,很多时候,你看似不是肺癌高危人群,但却仍然患上了肺癌,这就有可能跟你的脾气有关。   另外,患上肺癌的人,也更容易情绪波动大,而抑郁和焦虑等情绪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这也许是影响了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了患病或者预后不佳。   尽管情绪和肺癌之间的联系很复杂,仍然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去探索原因,但是为了不让肺癌有机可乘,摆脱不良情绪,积极乐观的热爱生活永远是对的。   ③ 你的经济条件,生存环境,也在影响着肺癌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经济条件状况和肺癌风险成反比。研究发现,黑人患肺癌的几率最高,其次是白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亚裔/太平洋岛民和西班牙裔男子。因此,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较差的人群,是肺癌高风险群体[6]。一般来说,这部分人的可能面临更为集中的肺癌危险因素,比如,高焦油的环境,长期吃不健康的食物等。   ④ 除了家庭主厨,烧烤摊也藏着危机 […]

小D
都是晚期肺癌,生存期大不同

都是晚期肺癌,生存期大不同

每个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都会非常担忧一件事:究竟还能活多久?然而这件事情,对于不同的晚期癌症患者却有不同的答案。   有些时候,你可能会有些疑惑,同样是晚期肺癌,为什么有的人,没几个月就走了,有的人,却活过了五年,甚至有的人实现了长期生存。   其实,不同类型的晚期肺癌,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治疗策略,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下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患者预后生存期和生存率。   因此,了解清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晚期肺癌的治疗之路。   图片来源:pinterest 1 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 肺癌总生存率 美国癌症协会中给出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从数据中,我们发现: ○ 处于早期还未出现扩散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达到61%,而小细胞肺癌只有27%。 ○ 对于从肺扩散到附近和淋巴结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有35%,而小细胞肺癌只有16%。 ○ 而已经出现远端转移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只剩6%,而小细胞肺癌只有3% [1]。 统计结果中,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都远低于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说患上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患者,实现5年生存期的人数,远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患者。 当然,这个比例并不能直接代表了每个个体的实际存活时长,也没办法直接告诉患者他还能活多久。但是,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到,这类型的晚期肺癌治疗,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美国癌症协会也特别指出存活率只是个估计值,只有参考价值。这个估计值是基于先前已有的结果,得出的统计结果,并不能直接用于特定人的临床预测。 2 其他影响晚期肺癌生存的因素 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并不只有肺癌类型,还有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了解这些内容,有望帮助患者延长自己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① 体力状况(PS)评分 我们都知道晚期肺癌的预后极差,大部分人的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年。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患者的PS评分。 有项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整体预后生存期显著差于年轻患者[2]。但不幸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年龄≥65岁。不过,与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真正原因,真的只是单纯的年龄影响吗? 2012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 383 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病程。 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无病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而且PS差的患者出现的比例更高。这说明年龄对预后可能不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3]。 而另外与PS评分有关的多项研究中发现,PS评分差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据统计,有30%~50%的晚期非小细胞患者,在初诊时为PS差[4]。这提示了我们,患者的预后跟其体力情况,并发症,各器官功能等因素有关联。一般情况下,生理功能相对较弱者,很多治疗方案都可能不耐受,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更高。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② 不同的治疗策略 一项纳入了846名患有III或IV期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从1986年到2001年,存活了5年或更长时间的IIIA,IIIB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在治疗因素的影响下,积极接受多模式治疗的患者比只接受了单模式治疗的患者有更多的人活过了5年[5]。 在单治疗模式下,只接受放疗的患者,III期和IV期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0%。据报道,所有仅接受姑息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只有1.3%。可见,单一治疗模式,并不能满足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多模式治疗下,接受了手术和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7.2%,是单治疗模式患者的27倍!尽管这项研究因病例数偏少,而可能存在偏向性。但是从结果趋势来看,更积极地接受综合治疗是有希望带来更长生存期的。 ③ 生活习惯 抽烟这个习惯不仅仅是引起肺癌这么简单,抽烟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纳入了1370名患者的分析试验,分成了从不吸烟组,曾经吸烟组和吸烟组。结果发现,从不吸烟者对化疗的反应率更高(19% vs 8% vs 12%),进行性疾病的比率也更低((49% vs 65% vs 66%),可见,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其危险系数高于没有吸烟习惯的患者[6]。 另外,还有饮酒,饮食不均衡,睡眠不佳,等生活习惯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夜间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精神和身体状态下降明显,生活质量明显变差[7]。 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性别,种族,治疗反应等: ○ 女性似乎在各个阶段的预后情况比男性好; ○ 非洲裔美国人的存活率似乎比白人或亚洲人低; ○ 有些人对化疗不耐受,或者对某些药物不耐受。 […]

小D
临床必备 | 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不要忘记这些信息!

临床必备 | 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不要忘记这些信息!

孤立性结节是指直径≤3cm的离散的、边界清晰的、类圆形阴影,结节完全被肺实质包围。不触及肺门或纵膈,与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胸腔积液无关。大于3cm的病变被认为是肿块,除非有其他证据,否则被视为恶性肿瘤。

小D
肺癌患者应该如何合理运动

肺癌患者应该如何合理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身体是增强自身免疫力抵抗疾病的有效方法。然而,很多癌症患者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再运动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对于肺癌患者而言,适度的运动非常重要。临床上,肺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通常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虚弱,适度的运动对体力恢复甚至肺部功能的恢复都有不少益处,但运动不能太激烈,过度的运动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么哪些运动方式能对肺癌患有有实质性的帮助呢? 1 肺癌患者可以有哪些运动方式 散步:散步非常适合身体虚弱的患者,既安全又易行。长期卧床则容易导致身体机能的萎缩,肺癌患者保持每日一定的步数可以使得身体机能保持在活跃状态,促进自身从虚弱的状态中恢复,增强人的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增强肌肉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支配能力。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对患者产生好的心情也能有很大的助力,积极的心态在对抗病魔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散步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好处,但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多主张睡前、饭后散步,应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场所,尽量慢走,以舒适为度。在习惯后,根据自己体力恢复的程度,可以适度增加散步时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明显感受到体力的增长。在散步过程中如能配合有规律的呼吸技巧,对心肺功能的恢复会更好。散步多为自然呼吸,体力恢复后可做一些有规律的呼吸训练,保持呼气的时间长于吸气的时间,习惯后再使用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对心肺的功能的改善更好。 图片来源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254887202&di=c9acd264240e888cbc403518c845937f&imgtype=0&src=http%3A%2F%2Fp3.itc.cn%2Fq_70%2Fimages03%2F20201202%2F9b433e081f734215aa7f880b5be56407.jpeg) 慢跑:完全习惯散步,体力已有较大恢复后,可选择慢跑的方式。对于健康人来说,跑步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老少皆宜,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跑步切忌过快,一般建议选择慢跑,必须在自身的承受范围之内,快跑反而会导致身体机能的过度损耗。适度的慢跑好处多多,不仅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对身体其他机能的恢复也有很大助益,如活跃大脑思维、缓解高血压、缓解便秘等等。对于体力较弱的患者来说,慢跑前需要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减少运动损伤风险,有条件的话建议在慢跑过程中监控自己心率,控制心率不能过快。 图片来源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255028363&di=f7f86cfeb20cefd427d95c8652b2cb38&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codes51.com%2Farticle%2Fimage%2F20160528%2F20160528100459_2620.jpg) 太极拳:太极拳也是一个种非常适合肺癌患者的运动。打太极拳可以促使四肢、躯体经络畅通,一些病友经验表明,肺癌手术后,常练太极拳白血球明显提高,体力明显增强。对于肺癌患者来说,练太极拳更是可以显著改善呼吸功能,肺活量、最大吸氧量、总呼气时间均会显著提高,太极拳对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的研究可见于不少医学文献。但练习太极拳非常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偶尔练习往往没什么效果。还要保持动作上的标准,最好有专业的师傅教导。练习太极拳不仅有益身体,对心态的调节也很有帮助,常练太极拳,自然而然就能让人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变得更积极,心情也更愉悦。 图片来源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255073367&di=528bdaaf48d8ab286ab58accd8c89dc0&imgtype=0&src=http%3A%2F%2Fwww.bee-ppt.com%2FUpload%2F180807%2F2-1PPG21550601.jpg) 瑜伽:瑜伽和太极拳类似,也是一种非常适合肺癌患者的轻量级运动。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康复医学研究者发现,常练习瑜伽非常有助于肺癌患者综合体能、耐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瑜伽包含对肢体的锻炼和心灵的冥想,不仅可以增强患者身体的机能,还可以调整呼吸,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但肺癌患者做瑜伽时应尽量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动作,较难的动作应避开,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图片来源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255124948&di=78a22ada15658cb6c5b0e43f497e77cf&imgtype=0&src=http%3A%2F%2Fpic.qjimage.com%2Fbjisub006%2Fhigh%2Fbji04090290.jpg) 2 肺癌患者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运动的前提:肺癌患者如果想要每天运动,最好首先咨询下主治医生,征求医生的同意,只有主治医生才最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运动。并非所有的肺癌患者都适合运动,部分患者已经到了肺癌晚期,且已经过多线治疗,身体机能已经相当脆弱,此时再去运动,可能无法对身体起到好处。因此需要医生的评估判断,如果病情严重不宜锻炼,就应该遵循医嘱卧床静养。 控制运动量:肺癌患者每日运动需要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并非时间越长越好,要把握好“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因为肺癌患者本身肺部功能就较差,长时间的运动导致呼吸急促,反而不利于肺部功能的恢复。一般每日运动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即可,这样既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又不至于让身体过度劳累。 循序渐进:运动前热身对于身体较差的人来说至关重要。适当的热身可以减少关节或骨骼受损的几率,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意外损伤。适应一种运动方式后,不建议突然增加运动量,而是应该在自身耐受的前提下,逐渐提升运动量。 健康运动、科学锻炼,战胜癌症的机会就多一分。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刘迎春. 太极拳对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000(006):211-211. [2]. 盘瑞兰, 徐丽梅,姚晓华. 瑜伽呼吸法对肺癌病人围术期心理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021):2610-2611. [3]. 佚名. 肿瘤患者与运动[J]. 中国健康月刊, 2007(1):4-4.   CN-70643

小D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