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癌症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怎么办?看这 2 点就够了!

癌症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怎么办?看这 2 点就够了!

不要慌,看这里!

小D
癌症越来越普遍!但这些关于癌症的基础知识,您了解吗?

癌症越来越普遍!但这些关于癌症的基础知识,您了解吗?

每5名男性中有1名,或者每6名女性中有1名,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

小D
权威专家帮您解读肝肾功能化验单,太实用了!

权威专家帮您解读肝肾功能化验单,太实用了!

总有朋友在拿到肝功能和肾功能化验单时候一脸疑惑的来问我为什么这个指标高?高了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办?需要治吗?我已经帮你们问专家了,快来看看你高的那一项是怎么回事吧!

小D
7 个坏习惯,「吃」出癌细胞

7 个坏习惯,「吃」出癌细胞

今天就改!

小D
这个行动缓慢的癌症,及时发现它治愈率达到90%以上

这个行动缓慢的癌症,及时发现它治愈率达到90%以上

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小D
肺癌只有早期和晚期吗?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肺癌类型与分期很重要

肺癌只有早期和晚期吗?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肺癌类型与分期很重要

如今,“癌症”这个词已经不是我们身边的新鲜事儿了。根据最新癌症大数据调查显示,全国每天约1.2万人确诊癌症,7500人因癌症逝世,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而肺癌,恰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癌症。   所谓的“恶性”程度最高,指的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发病率高,近些年来,肺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中多年位居第一,同时也是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女性发病率第二位。   其二是肺癌的难治程度较高。众所周知,肺癌最大的特点是“起病隐袭”,当患者发觉有所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肺癌“中晚期”了。一旦进入这个阶段,癌症的治疗目标就会由治愈转向控制病情、带瘤生存。丧失治愈机会,无疑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因此,这里我们就引申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肺癌分期。对不熟悉肺癌的朋友来说,肺癌的分期就只有“早期”和“晚期”,实际上这并不是准确的。只有准确的掌握了肺癌的分类及分期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更加精准的对肺癌进行治疗,也能让我们更好的预防肺癌的侵袭。   1 肺癌的类型   首先,罹患肺癌,我们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肺癌的类型。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肺癌”,并不是同一类型的疾病,而是几十种病组合在一起的统称。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日常所说的感染,其实也是由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引发的。   就像治疗感染一样,针对每一种不同的肺癌,我们都有最佳的治疗方式,所产生的治疗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当患者确诊为肺癌后,第一个需要搞清楚的,就是搞清楚患者的肺癌到底是什么类型,这是精准治疗的基础。   在临床上,肺癌的类型规范的说法叫做病理信息。当医生要求患者进行病理检测时,其实就是需要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肺癌类型。   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特点,肺癌可以初步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这两种类型的肺癌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病情进展方式和治疗方案也都大不相同,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两种分类中,绝大多数患者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中的85%。非小细胞肺癌中,又能进一步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又以腺癌最多,约占非小细胞肺癌中的50%。尤其是当不吸烟的女性罹患肺癌时,出现非小细胞腺癌的概率更大。   这一期,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出现情况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具体分期。   2 非小细胞肺癌的具体分期   肺癌的分期,指的是临床中医生为了判断患者肺癌进展情况进行的一个科学评估,也叫作TNM分期。而判断标准,也不是以“晚期”、“中期”或是“早期”来进行判断的,这只是我们一种通俗的说法。   通过肺癌分期,医生便可直接了解到肿瘤的位置在哪儿、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对身体其他的器官功能有没有造成影响。而确定患者肺癌的分期结果,也需要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测甚至是手术中的切除过程来确定患者的实际分期。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它们的分期临床上我们用0-4期来描述(也就是罗马数字中的I、Ⅱ、Ⅲ、Ⅳ期)。下面几张关于肺癌分期的分期图,就是通过针对患者肺癌情况不同的进展标准,来判断实际分期的。     根据TNM来判断肿瘤,就能实际上判断出患者的肿瘤到底处于哪一期:     0期:0期我们又称其为原位癌,也就是说肿瘤仅仅局限在它刚刚“出生”的地方,还没有来得及侵犯人体周围组织,也没有肺外转移。当癌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现时,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切除手术,复发的概率可以说相对非常低   I期:这一阶段的肿瘤仍然比较小,虽然已经有一定侵犯周围的组织,但没有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可以完全切除。根据我们发现肿瘤大小,又可将I期分为IA期和IB期,肿瘤较小的为IA期,较大的为IB期。肿瘤在I期被发现,也是相对来说及时发现了,治愈率相对较高。   II期:在这一阶段,就要将II期直接分为IIA期和IIB期两个类型来了解了。IIA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肿瘤稍大,但周围没有淋巴结转移,二是虽然肿瘤较小,但存在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而IIB期是指患者存在较大的肿瘤,并伴有淋巴结转移。   虽然肿瘤情况不同,但总的来说0期、I期、II期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早期。在这个阶段,肿瘤是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及时的根治性切除的,这样患者的治愈率往往较高。   而来到III期,甚至是IV期,医生就面临到棘手的问题了:   III期:这一阶段,III期也要分为IIIA和IIIB期来判断,但综合起来而言,无论是IIIA期或是IIIB期,由于各种原因肿瘤都是很难或是根本无法手术切除。这样就只能通过辅助治疗+手术或是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来尽量争取患者的生存期;   IV期:这一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肺癌晚期”了。癌细胞从原发位置转移到另一侧肺部的多个部位,或是肺周围、心脏周围癌性积液,更糟糕的就是癌细胞经患者的血液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   癌细胞一旦进入血流,就像在水里漫无目的游荡的小船,可以转移至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更多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肝和肾上腺。总的来说,IIV期的肺癌患者医生一般不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而转而采取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

小D
关于癌症的22个误区,99%的人都不知道

关于癌症的22个误区,99%的人都不知道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小D
肿瘤免疫治疗为什么需要基因检测?

肿瘤免疫治疗为什么需要基因检测?

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将恶性肿瘤变为慢性病及追求根治不再是梦想

小D
家人不幸罹患癌症,家属应该这么做……

家人不幸罹患癌症,家属应该这么做……

这些小技巧可以安抚患者情绪

小D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成功治疗癌症,永久有效;维生素D可降低患癌风险;ESMO皮肤毒性预防和管理手册发布

世界首例!基因编辑成功治疗癌症,永久有效;维生素D可降低患癌风险;ESMO皮肤毒性预防和管理手册发布

【世界首例!CRISPR基因编辑在活体动物上成功治疗癌症,且永久有效】   2020年11月18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子刊 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关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癌症的相关论文。基因编辑技术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四川华西医院的卢轴教授也牵头开展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癌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在此次以色列研究人员发布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脂质纳米颗粒(LNP)的CIRSPR递送系统——CRISPR-LNP,并在两种侵袭性和不可治愈的癌症类型——胶质母细胞瘤和卵巢癌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可以在活体动物身上有效治疗癌症的研究,必须强调的是,这不是化疗,没有副作用,并且用这种方法治疗的癌细胞将永远不会再活跃起来。Cas9的分子剪刀切断癌细胞的DNA,从而去除它,永久阻止癌细胞复制。   【维生素D或可降低癌症杀伤力!临床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与诊断为晚期癌症风险降低38%相关】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各种营养素补充剂: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各种微量元素补剂以及白藜芦醇、辅酶Q10等一系列补剂。特别是作为癌症患者,更是容易被家人或是医生要求服用这些营养素补剂。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呢?   近期,著名医学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这项参与者超过2万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日补充2000IU维生素D,虽然无法降低癌症的总体发病率,但可以降低癌症发展为晚期的风险,总体风险降低达到17%。   特别是针对BMI<25的正常体重人群,风险降低可达38%。从这个回顾性研究来看,补充维生素D至少是有意义的。   【2020 ESMO抗癌药物皮肤毒性预防和管理指南发布】   近日,Annalsof Oncololgy杂志发表了ESMO临床实践指南,其中针对抗癌药物皮肤毒性反应,指南提出了管理和预防的临床处理建议。   皮肤毒性反应的内容涉及到痤疮样皮疹、手足综合征、脱发、皮肤瘙痒、甲沟炎、甲床剥离症等主要药物皮肤毒性反应。   论文截图   指南提出,针对痤疮样皮疹,建议患者避免过度阳光的直射,减少使用热水洗手等行为,避免使用刺激性皮肤擦剂等药物。   针对手足综合征,指南建议避免进行长途跋涉,增强对病患处皮肤的保护,避免无保护措施进行负重的运动等。   指南最后指出,皮肤毒性反应在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很常见,而且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与患者接受抗癌治疗的临床获益关系密切。因此,降低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维持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靶向治疗奇葩副作用:患者的睫毛变长了!】   可能很多患者,甚至是医生都不知道:毛发生长异常是非小细胞患者服用EGFR靶向药物后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毒性反应,与传统化疗药引起的脱发相反,EGFR靶向药物可引起毛发过度生长,具体表现为睫毛粗长症或多毛症。   千万不要认为睫毛变长对爱美的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睫毛粗长症除了可能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加重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也可以刺激角膜而导致结膜炎、感染或角膜糜烂、溃疡。   有研究提示,睫毛粗长症可能预示着EGFR靶向药物的用药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较短(3-7个月),并且患者在睫毛粗长症发病1-3个月后可能出现疾病进展。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最新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践指南来了,多类型靶向、免疫治疗指南得到更新】   11月25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官网发布了2021年第一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   在新版指南上,更新了许多肺癌新治疗理念,涉及到靶向、免疫等相关治疗都有了最新进展。咚咚肿瘤科近期将对该指南的更新进行解读。  

小D
警惕,这些基因突变,癌症术后易复发

警惕,这些基因突变,癌症术后易复发

警惕:抑癌基因之王TP53,影像早期肺癌手术后的生存时间

小D
癌症从1个癌细胞长成肿块,大概需要几年?肿瘤科医生给出答案

癌症从1个癌细胞长成肿块,大概需要几年?肿瘤科医生给出答案

从癌细胞到肿块,大概需要多久?

小D
Nature:难怪免疫疗法会失效!癌细胞中有182个基因可“触发”免疫逃避

Nature:难怪免疫疗法会失效!癌细胞中有182个基因可“触发”免疫逃避

找到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将促使免疫疗法的进一步普及,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

小D
身上的结节、息肉、囊肿……到底谁才是癌症的“定时炸弹”?

身上的结节、息肉、囊肿……到底谁才是癌症的“定时炸弹”?

正确看待,不过分担忧,也别掉以轻心

小D
有助癌症康复的饮食模式,你GET了吗?

有助癌症康复的饮食模式,你GET了吗?

癌症治疗康复期的饮食原则还是要以恢复营养状况为主,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所丢失的那些体力,让体质得到恢复,才能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小D
年轻人正在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丨临床大发现

年轻人正在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丨临床大发现

科学家发现,近十年15-39岁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升高,且很多风险因素不明

小D
患癌后幡然悔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患癌后幡然悔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不要患癌后再后悔!

小D
防治呕吐怎样做更优效?ASCO最新防呕吐指南手把手教你

防治呕吐怎样做更优效?ASCO最新防呕吐指南手把手教你

指南在手,应对有妙招!

小D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随着时代进步,癌症越来越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最新癌症大数据调查显示 ,全国每天约1.2万人确诊癌症,7500人因癌症逝世,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在中国,“癌症患者”这个群体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我们经常把癌症与“病痛折磨”划上等号,是因为对于癌症患者们而言,一旦罹患癌症,就相当于社会角色的彻底脱离,患者不仅要接受长期治疗,也确有一些并发症或治疗副作用会带来肉体折磨。更重要的是,精神也面临着打击与挫折。对整个家庭而言,患癌是一件痛心的大事。   这个时候,患者的家属们就成了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帮助患者的病情诊断、心理帮助,还是在治疗中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或是对患者的生活照料,都会非常大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对抗癌症,患者家属能做些什么?   1 确诊癌症,要告诉患者实情吗?   隐瞒病情,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一项约定俗成的习惯。   确诊癌症,医生们通常不会直接告诉患者。“你的家属在吗”已经成为医生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医院周边的打印店里,老板们对于修改病情报告已经非常熟练了,胃癌改成胃炎、肝癌改成肝炎。一系列操作下来,患者成功被蒙在了鼓里。   到底该不该隐瞒患者病情呢?隐瞒病情,到底是不是对患者好?我们的答案是:我们鼓励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但也需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为什么隐瞒病情?因为我们觉得一旦患者得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就会崩溃。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医学发达的美国及日本,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基本的知情权。医学上也进行过不少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超过90%的患者都希望得知自己的病情,同时将病情告诉患者并不会引起患者生存期下降,或出现相关精神疾病。   我们低估了患者对待病情的承受能力,高估了隐瞒病情带来的帮助。   事实上,隐瞒病情反而会带来很多危害: ○ 患者不知道自己的实际病情,从而导致很多希望完成的心愿不能完成,希望表达的情感无法表达,带来很多遗憾; ○ 隐瞒病情往往会带来更多的过度医疗,造成更多的花费,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 隐瞒病情,很难做到天衣无缝,这样患者可能长期处于怀疑焦虑的心态,反而更加容易崩溃; ○ 隐瞒病情,最后带来的往往是家属长期带有遗憾和负罪感。   当然,最后决定是否隐瞒病情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患者确实属于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接受这样噩耗的,还需要家属们更加全面的考虑。   2 家属们应该坚持的第一守则 相信正规治疗   “排毒疗法、以毒攻毒、酸碱调节、食疗抗癌”,这些五花八门的所谓抗癌“偏方”,相信每一位患者都不陌生。隔壁的老王吃了某位神医的秘方,癌症治愈了;某位民间“神医”宣称,自己能包治癌症,但前提是患者不能放化疗……   如此诸多所谓“偏方”,可以说包围了我们的患者和家属。确诊癌症后第一件要明确的事情,就是:相信正规治疗,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包治百病”欺骗,不仅浪费了钱财,还极大的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为什么说这些偏方都是骗人的?仔细回忆,你听到的这些偏方,从来都没有提到它们在癌症人群中的疗效大数据,而只听过它在“隔壁老张家有效”“亲戚的朋友家有效”,这样的个例,真的值得信任吗?我们永远看不到,在个例后面可能有成千上万无效被骗的人群。   坦率地说,所谓的“偏方”其实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它们有的可能是人传人之间一些善意的“误会”,有的则可能是涉及到经济利益,一些江湖“忽悠”们赚的黑心钱。罹患癌症,接受现代规范治疗是最正确的选择,各种土方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   欧美国家甚至做过大数据统计,相比于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单纯只接受各种土方(欧美国家称之为:替代疗法)死亡率明显增加。   3 确诊癌症,家属应该这样看医生   罹患癌症,无论是病人或是家属,可能处在心慌意乱之中,加上在初诊的情况下啥都不懂,很容易在向医生问诊时出现问诊时十万火急,但具体什么情况却完全说不上来。   作为家属,你应该准备一份医生问诊的备案录,每次问诊医生时。别忘了带上这些东西,或者提供这些信息。 ○ 去医院问诊记得带上:病历资料、病理结果、根据时间排好顺序的影像资料、近期的血液化验结果(包括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并准备好告知医生近期正在吃的药等。 […]

小D
如何正确看待肿瘤标志物?

如何正确看待肿瘤标志物?

癌症,可能是现代医学中最为难缠的一位“恶魔”。自然而然的,在我们日常的体检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就成了“我要如何筛查癌症?”   于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直观的检查项成了大家关注的目标:肿瘤标志物。不同于血常规等一系列反映身体的状态的血液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往往会带来一种预判病情的错觉。   于是,一旦肿瘤标志物超标,就往往会引起一阵恐慌: “医生,肿瘤标志物超标了0.5!我是不是已经患癌症了呀?” “医生,我的AFP(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超出正常值了,我这是患上肝癌了吗?”……   如此多的疑问,我们将在本篇科普中统统解释。   1 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   肿瘤标志物到底是啥?简单来说,就是人体产生的各类蛋白、糖类、酶类、激素类物质。事实上,肿瘤标志物确实可以作为癌症早期筛查的项目,但单次的,升高幅度较低的肿瘤标志物超标结果参考价值都相对有限。   临床上,感染、炎症、妊娠等一系列情况都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上升的情况,而更常见的是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等等情况)也会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   所以,在临床上,医生们通常对肿瘤标志物单次的小幅波动不会有太多注意,反而会更关注一段时间内检查人员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当然,如果某位体检人员某项肿瘤标志物特别高,例如CEA或AFP(肺癌及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达到几千或上万,那真的需要引起重视]   虽然肿瘤标志物不作为确诊癌症的实际证据,但在特定情况下,其纳入防癌体检中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少数肿瘤标志物相对而言比较敏感,如AFP(甲胚蛋白)对于肝癌,临床上通过影像、肝病病史及AFP数值异常升高作为诊断肝癌的证据。其他异常升高的肿瘤标志物同样存在检查者存在肿瘤的可能。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防癌体检都需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检测者是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生活习惯较好,没有癌症家族遗传史,在正常体检中抽出五、六管血液来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小伙子突然某项指标超出正常值,因此大为紧张并进行一系列额外的全身检查,最后发现仅仅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造成的。这样额外的检查是医生不希望看见的,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钱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让小伙子接受了原本不需要的精神紧张、辐射等等不良因素。   对体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我们更推荐高危人群进行: ○ 40岁以上,吸烟指数重度吸烟(吸烟年限x每天吸烟支数>400)的人群; ○ 40岁以上,有酗酒情况或肝部疾病(甲肝、乙肝、丙肝、肝硬化等)的人群; ○ 40岁以上,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慢性胃炎的人群; ○ 40岁以上,有癌症家族遗传史(直系血亲中超过一人患有同一种癌症)的人群。   除了进行癌症筛查外,肿瘤标志物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对疗效判断、预后评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辅助诊断的效用更为明显。   2 辅助抗癌?肿瘤标志物 可能是重要的工具之一   在癌症筛查中肿瘤标志物没有太大意义,但在患者抗癌的过程中,肿瘤标志物往往能较为方便的判断癌症治疗效果。利用好肿瘤标志物变化来判断治疗的疗效情况,对于医生及时调整抗癌策略、把握整体治疗流程的意义非常重大。   事实上,每位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是不同的,有的患者肿瘤标志物会出现完全正常,有的则会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它们变化。因此,确定患者自身特殊的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是通过“肿标”判断病情好坏的基础。   可靠的评估体系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特异性”与“敏感性”:   特异性意味着着肿瘤标志物变化是否符合病情。举个例子,检测中我们发现某位肝癌患者的AFP(甲胚蛋白,肝癌特异性肿标)高于正常值,那么他的肿瘤标志物是具有“特异性”的。相反,如某位肺癌患者的AFP超出正常值,或一位健康人的AFP超出正常值,他们的AFP超标就不具有特异性。   而敏感性,代表着这位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是否会随肿瘤的进展与否而发生变化。同样举个例如,动态检测中,如果我们发现某位肺癌患者的CEA(癌胚抗原,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肿标)在治疗中随着肿瘤大小的变化而升高或降低,并且符合治疗趋势,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的肿瘤标志物具备敏感性。   在确定了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同时具备特异性与敏感性)后,患者或医生就可以通过肿瘤标注物的具体变化,来详细判断患者病情的情况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医生及时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同时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动态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来及时判断某种药物是否耐药,避免耐药导致的病情进展。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通过肿瘤标志物来判断病情,只是一种医生们抗癌的辅助手段,绝不能代替随访病情的金标准——影像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等)。   […]

小D
肿瘤患者恶性肠梗阻怎么办?这 4 个内科处理要点须记牢

肿瘤患者恶性肠梗阻怎么办?这 4 个内科处理要点须记牢

恶性肠梗阻(MBO) 是晚期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通常是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

小D
做腹部CT扫描时为什么要喝那么多水?

做腹部CT扫描时为什么要喝那么多水?

喝,喝,继续喝!胃肠准备别想省!

小D
甲状腺结节 = 癌?这 8 个问题不可不知

甲状腺结节 = 癌?这 8 个问题不可不知

发现结节别担心

小D
肝功能指标异常意味着什么?一文读懂

肝功能指标异常意味着什么?一文读懂

常见肝功能指标有哪些?

小D
癌症会传染吗?

癌症会传染吗?

据报道,人类已经在野外动物界鉴定出了9种独立的具有可传播性癌症(犬类1种,塔斯马尼亚恶魔即袋獾2种,双壳类6种)。   图片来源:TheScientist网站截图   这不免令人担心,人类的癌症会传染吗?   一般而言,癌症是不会直接传染的: 健康人可以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饭、生活。 健康人接触了患者也不会被传染癌症。 健康人和癌症患者拥抱,呼吸相同空间的空气也不会被传染癌症。   因为,一个人的癌细胞,通常无法在另一个健康人的体内生存。   但某些情况下,我们却看到了癌症“传染”的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一下。   1 器官移植中的癌症“传染”   在某些情况下,来自癌症患者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个体中,容易引起癌症。这主要的原因是,被移植器官的患者,为了避免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异作用,需要服用削弱免疫系统的药物,这就给了癌细胞很好地生存机会。因此,器官捐献者都必须经过仔细检查以降低这种风险。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曾报道了一个捐献者将癌症传给4个人的案例。一名53岁无病史的女士,不幸去世。生前有捐献协议,因而,在进行详细检查之后,捐献者的器官(心脏、肺、肝、肾)分别被移植到了5位不同患者身上,其中1名心脏移植患者,因移植后出现问题,而宣告移植失败。另外的4位尽管移植成功,却先后在不同的时间里,发现移植器官里的肿瘤。经检查,竟是乳腺癌转移肿瘤,而这乳腺癌细胞正是来自那位捐献者。这是医生和患者都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但缺少了强大的免疫系统的患者,在癌细胞面前真的就变得很脆弱。   4例患者接受器官移植后的时间线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2 细菌和病毒 导致癌症的“蔓延”   某些细菌或者病毒会在某类癌症中发挥作用,这就给人一种癌症在“蔓延”的感觉。例如,幽门螺杆菌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细菌,本身具有传染性,有几率通过接触进行传播。长期感染这些细菌,会导致胃癌的患病风险增高。另外,人乳头瘤病毒(HPV)可以通过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HPV病毒与患子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等有关。还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长期感染,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这些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和母婴的方式也非常容易传播。   这些细菌和病毒,由于在生活中可以进行人与人的传播,因此很容易给人一种癌症会传染的错觉。其实是细菌和病毒容易传染给人,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得了某种癌种传染给另外一个人。并且,这些细菌和病毒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某种癌症,当免疫系统脆弱,或者是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才会更容易患某类癌症。   3 癌症从何而来   正常来说,人体的癌症是由自身的正常细胞癌变而来,并非是由某种传染源所导致的疾病。人体自身细胞之所以会癌变,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DNA发生了突变,突变主要是受内在因素(DNA复制出错)或者非内在的因素(紫外辐射、吸烟、炎症等)影响。   简而言之,癌症并不像其他传染病那样具有传染性,否则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患癌率很高才是,然而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医护人员患癌。而且医院的肿瘤科医护人员也没有像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那样,做各式的隔离防护措施。这也就说明了,癌症患者并不是可怕的传染源,面对他们,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该拥抱的拥抱,该一起吃饭的一起吃饭。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https://www.the-scientist.com/features/some-cancers-become-contagious-65617. [2]. Dujon A M, Gatenby R A, […]

小D
这六种癌症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不可不防!

这六种癌症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不可不防!

骨转移不但发生率高,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如在2-10级范围内逐渐加重或持续存在的骨痛,以及难以防范的病理性骨折等。因此,积极防治骨转移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小D
哪些肺癌患者可以用靶向药?

哪些肺癌患者可以用靶向药?

靶向治疗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关注,被很多肺癌患者和家属视为救命稻草,如今肺癌的靶向治疗手段更是日新月异,几乎每年都有新的靶向药物上市,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每一位肺癌患者有可用的靶向药。   本文,我们给大家梳理一下哪些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   1 病理类型   在肺癌中,靶向治疗主要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癌等。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并不少,但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并不理想。常见的靶向药物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均未能取得成功,即使是一些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状况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小细胞肺癌激酶基因突变频率低、遗传变异复杂、病理机制了解不够。当前尚有多款靶向药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很期待它们能填补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的空白。   至于肺鳞癌、大细胞癌、肺肉瘤样癌这些非小细胞肺癌,当前的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场景也很有限,但当基因检测出EGFR、MET、ALK等常见可靶基因的突变时,亦可使用靶向药治疗。   另一方面,对于正在使用靶向药的肺腺癌患者来说,在用药过程中也会发生组织类型改变,由肺腺癌变成肺鳞癌或小细胞肺癌,而这往往导致靶向药耐药的情况出现。   图1.肺癌分类   2 临床分期   靶向药的毒副作用虽然远小于化疗,但从根本上来说,两者都属于全身系统治疗。当前几乎所有已获批的靶向药都只能用于晚期癌症,肺癌中的靶向药亦是如此。早期的肺癌患者临床上仍以手术为主,少数情况下辅以化疗。早期肺癌患者切勿私自尝试服用靶向药,手术仍是当前唯一根治早期肿瘤的选择,即使是术后辅助治疗,靶向药的效果和化疗相比,也不具备明显优势。   肺癌靶向药在肿瘤早期的临床应用早有研究,但效果一般,除了个别研究的结果比较正向外,多数靶向药在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效果均不尽如人意。   3 分子特征   靶向药,顾名思义就是瞄准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基因是否突变的状态)对其进行打击的一类药物,靶向药的特性决定了大多数靶向药在用药前都需要基因检测,只有存在特定的分子特征,才能有临床获益。也有一些靶向药不依赖靶点突变,如一些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这类靶向药通常需要和化疗联合使用。   肺腺癌中常见的可使用靶向药的分子特征包括以下基因突变:EGFR、BRAF、MET、HER2、ALK、ROS1、RET、NTRK1/2/3等,不同的分子特征对应着不同的靶向药。中国肺腺癌人群中约65%存在可使用靶向药的基因突变,其中以EGFR突变为主。存在EGFR敏感突变就可以考虑吃针对EGFR突变的药物(EGFR-TKI),有效性可达70%~80%,如果不存在EGFR突变,使用EGFR-TKI治疗获益的可能性极低(低于10%),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使用化疗。   靶向药固然好,但有“靶”才能“靶向”,如果没有靶点,那么靶向药物将无用武之地。因此靶向药物的高效性是有条件的,只针对有相应靶点的患者。我们必须先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确定突变的靶点,根据靶点信息来选择相应的靶向药治疗,盲目的使用靶向药物反而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分子特征一方面可以决定患者适合用哪些靶向药,另一方面也决定着患者不能使用哪些靶向药。靶向药的机理和靶点密切相关,当靶点发生一些特殊突变,导致靶向药物不能结合靶点时,靶向药自然也就失去了功效。肺腺癌中由于靶点特殊突变导致靶向药耐药的情况较为常见,比较典型是EGFR和ALK靶向药,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生EGFR/ALK继发突变,导致药物对靶点的抑制失效,临床表现为药物不再能控制疾病进展。除了和靶点突变相关,靶向药的临床疗效还和靶点信号通路的下游及旁路基因的突变有关,靶向药虽然抑制了靶点,但当靶点旁路和靶点下游信号通路仍处于激活状态时,靶向药一样会失去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的效果。以EGFR突变为例,KRAS蛋白是EGFR的下游, MET是EGFR信号通路的旁路基因,晚期肺癌患者在检出EGFR-TKI敏感突变的同时,如同时检出KRAS或MET基因的激活突变,通常意味着患者对EGFR-TKI单药治疗不敏感。   总之,能否使用靶向药要听从肺癌专科医生的建议,家属和患者不可操之过急,在未做好各类检测的情况下,贸然使用所谓“效果好”的靶向药,应综合考虑选择对的治疗方式,权衡住院花费,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合理安排治疗项目。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胡鹏程, 耿僡临, 魏慎海,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20, 060(016):102-106. [2]. 刘文建, 孔祥旋. 肺癌驱动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价值[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038(005):71-72. […]

小D
肺癌靶向药常见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肺癌靶向药常见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最近几十年,肺癌靶向药的发展可谓是非常迅速,靶向治疗也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高的生存率,尤其是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来说,靶向药的出现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但是,尽管靶向药相对于化疗来说副作用已经很小了,基于个体差异,有些患者仍然遭受着靶向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及其处理办法。   1 皮疹   EGFR-TKI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EGFR-TKI所致的皮疹/痤疮样皮疹多在靶向药物治疗后l周.2周发生,常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严重时下肢亦可受累甚至遍及全身;多伴有瘙痒和皮肤干燥,常使患者心烦意乱,影响日常生活和夜间睡眠,还可能导致正常治疗无法继续,严重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其中又以皮疹/痤疮样皮疹和甲沟炎两类不良反应最为常见。     处理办法:1级患者可通过涂抹外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进行处理;2级患者需要在涂抹外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的基础上,口服抗感染药物;3级患者需调整TKI药物的剂量,并进行激素强化治疗,可同时外用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4级患者需停用靶向药物,其余处理与3级相同。无论处于哪一级别,患者都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避免用碱性洗液或肥皂清洗皮肤,以免造成更多的皮肤刺激。   2 腹泻   在目前已公布的不同EGFR-TKI的III期临床研究中,腹泻的总体发生率报道为9.5%-95.2%,≥3级的发生率为1%-14.4%。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通常,腹泻时的大便性状可表现为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严重腹泻时,患者可出现口渴、皮肤粘膜弹性变差等脱水症状,少数患者还会伴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表现。腹泻分级标准如下:     处理办法:1级和2级需给予密切观察,改变饮食(如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口服止泻药物,持续腹泻时间较长者需将TKI减量,直至恢复至1级;3级及以上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暂停口服TKI,并进行粪便检测,服用止泻药物,必要时需要静脉加用抗生素治疗。   3 口腔黏膜炎   EGFR-TKI药物引起的口腔粘膜炎,常在用药开始第13-19天出现。病人口腔粘膜出现红斑、水肿、糜烂,进一步形成点状、片状溃疡,可波及上下唇、双颊、舌、口底粘膜溃疡表面覆伪膜、渗血,引起疼痛、吞咽困难、味觉异常等。     处理办法:1级如溃疡疼痛影响进食,可在进食前使用麻醉类药物涂布于溃疡处,进食少渣、滑润食物,避免酸、热、辛辣食物,每天进餐后即刻口腔清洁,使用小头软毛牙刷,刺激性小的牙膏,餐后使用含漱液,每次10 mL,含漱3 -5分钟,之后可使用促进粘膜愈合药物涂抹于口腔内部,以促进粘膜愈合;2级,在1级治疗的基础上,如口腔粘膜干燥可使用人工睡液,口腔湿润凝胶,保持室内湿度适宜,保证每日水的摄入量;3级及以上者,需减量或停用TKI,如疼痛明显需全身给予吗啡类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除此以外,需要保持口腔清洁,保证每日均衡营养及水的摄人,禁烟酒,禁用含有酒精的含漱剂,唇部干燥可使用无刺激性油膏。   4 肝损伤   TKI药物引发的肝损伤其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因此对于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出现以上症状无法解释时需要考虑肝损伤的可能。     处理办法: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充分权衡停药引起原发病进展和继续用药导致肝损伤加重的风险;根据肝损伤的临床类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等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考虑紧急肝移植。由于在多数人群中机体对药物的肝毒性可产生适应性,ALT和AST的暂时性波动临床上很常见,真正进展为严重肝损伤和肝衰竭的情况相对少见,因此,多数情况下血清ALT或AST升高而无症状者并非是必须立即停药的指征。但出现TBil和(或)INR升高等肝脏明显受损的情况时,若继续用药则有诱发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的危险。   5 间质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肺间质为主要病变的众多异质性疾病的总称,以局灶或弥漫性肺间质的非感染性炎性改变和进行性纤维化,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为病变特点。EGFR—TKI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主要临床症状常见以咳嗽(以干咳为主)起病,伴或不伴有渐进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发热。     处理办法:对于患者来说,一旦在口服TKI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干咳,呼吸困难或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临床上一旦发生或怀疑间质性肺疾病时,应立即停止EGFR-TKI,尤其为2级以上者,需立刻停用;若有引起或加重间质性肺疾病的合并用药,可换用其他对间质性肺疾病无影响的药物;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EGFR—TKI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应立即开始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分级的不同使用不同程度和剂量的激素。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并注意补充钙及维生素D,监测血糖,预防消化道出血。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肺癌杂志,2019,22(2):57-81.   CN-66260

小D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