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超5万中国人数据:碘盐吃多了,真的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风险!

超5万中国人数据:碘盐吃多了,真的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风险!

健康人群在体检时经常会发现甲状腺结节。体检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7%,而通过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可高达20%-76%。根据病理特征,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恶性结节的概率只有约5%,但少量良性结节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恶性病变。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碘营养状态和甲状腺疾病有着紧密联系。此外,孕妇缺碘会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导致新生儿智力迟钝。 我国曾是全球碘缺乏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所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实施了食盐加碘计划(USI)。10年后,中国7-14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由20.4%降至5%以下,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相关疾病也大大减少。 但在同一时期,一些学者观察到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前尿碘检查显示,全国范围内成年人碘缺乏的占比仅为17.82%,却出现了碘过量(18.74%)和碘超足量(23.23%)的情况;同时,我国各类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50.96%。不过目前,每天过量碘盐是否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仍有争议。 我国成年人碘营养状态分布图源:医脉通 为了探究每日碘盐摄入量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之间的相关性,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王耀辉等多个学者回顾性地分析湖南地区超5万人的数据,为日后每日碘盐摄入量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本研究纳入的受试者均为湖南地区长期居民,普遍食用碘盐,且湖南属于内陆,海鲜摄入量较低,所以碘的摄入量几乎全部来自碘盐。 引起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研究共覆盖51,637位受试者,筛选出20,784位有甲状腺结节,患甲状腺结节的受试者占总数的40.25%,可见在受试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与无甲状腺结节的受试者相比,年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CH)、低密度脂蛋白(LDL)、性别、接触有害物质史、吸烟和饮酒史、估计碘盐摄入量、BMI、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间和工作时间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碘盐摄入量、年龄、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20,784名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有390人最终被诊断为甲状腺癌(1.88%),患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占全部受试者的0.76%。 对比非癌结节受试者和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受试者发现,后者比前者年龄更低,空腹血糖水平更低。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每日碘盐摄入量、性别、吸烟、身体活动、BMI、教育水平和工作时间;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碘盐摄入量和年龄。 在上述危险因素分析中有两个关键词——“每日碘盐摄入量”和“年龄”。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与每日碘盐摄入量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应<5克,但在本项研究纳入的5万多名受试者中,仅有3.59%的受试者符合这一标准。 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每日碘盐摄入量>5g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每日过量碘盐的摄入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风险。研究发现,与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受试者相比,>5g的受试者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增加约2倍(OR=2.072),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约5倍。 既然每日碘盐摄入量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风险有密切联系,那么将每日碘盐摄入量作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新指标是否可行呢? 经过进一步探究,研究学者发现每日碘盐摄入量可作为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ROC曲线(AUCs)下的区域分别为0.600和0.693。 每日碘盐摄入对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A:甲状腺结节。B: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与每日碘盐摄入量以及年龄、身体活动、受教育水平的综合关系 此外,研究学者在结合年龄、身体活动情况、受教育水平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 与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60岁以下受试者相比,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60岁以上的受试者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是其4.88倍,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60岁以下的受试者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近3倍。在与甲状腺癌的综合分析中,只有当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 5 克(OR=3.84,95% CI:1.95-15.46,p = 0.042)时,才会观察到癌症风险显著增加。 也就是说,年龄的增长(>60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风险,但更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每日碘盐摄入量。 但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受试者而言,即使每日碘盐摄入量>5g,患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风险也不会显著提高(OR:1.12,95% CI:0.97-1.28,p = 0.111);也就是说,运动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碘盐摄入过量的风险。 研究还发现,无论每日碘盐摄入量是否>5g,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群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更低。数据显示,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研究生以上学历受试者患甲状腺结节风险甚至比每日碘盐摄入量<5g的高中或初中学历受试者低21%(OR:0.79,95% CI:0.66+0.93, p = 0.005)。但此研究中未观察到受教育程度对甲状腺癌有保护作用。 每日碘盐摄入量和年龄、身体活动和教育水平 对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风险的综合影响 综上,目前中国内陆丘陵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每天摄入过量的碘盐(>5g),过量摄入碘盐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 那么碘盐还要继续吃吗?由于我国碘元素的天然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对于绝大部分碘缺乏的地区,想从水和食物中获得足够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碘盐还是要继续吃的。 但限制盐也是势在必行的。控制每日碘盐摄入量<5g,于控制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还是健康的大方向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比如适度运动、获取健康知识等,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Wa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

半夏
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只有这类癌症,医生才会劝你『放弃治疗』

作为一位肿瘤科医生,每年我都会在门诊中给数不清的癌症初诊患者出具相似的治疗建议: “很幸运,你的癌症还只是早期(指TNM分期中的I期或II期、或局限期等等,以不同的癌症类型决定),尽快找时间进行根治性手术吧,我们争取实现临床治愈。” 有时候,遇上迷信所谓“中医”,而拒绝接受手术的患者,我还会偶尔跟他们“红红脸”。相信读者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对于非晚期,可以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癌症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措施,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癌症带给患者们的死亡。 然而,在所有癌症中,有一类癌症不管在发病率还是治疗上都完全不同。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甚至有时会担心他们盲目接受治疗,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在业内,这类癌症有个特殊的称呼:不死的癌症。是的,我所说的这类癌症指的就是甲状腺癌。 一、过度诊断!癌症中的另外“奇葩”,医生担心你筛查太过头   提起甲状腺癌,很容易让人想起最近的一则新闻:就在今年2月,应该有不少读者的朋友圈都被保险人的推广信息刷屏了:商业重疾险改革,将I期以内甲状腺癌踢出重疾名单,改为按轻症赔偿。   这则新闻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人都在吐槽保险行业又在偷偷降低赔付标准。但对于行内人来说,我们反而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这应该是一种降低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及治疗的积极手段,引导大家尽可能规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及治疗。   既然是癌症,何来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之说?我们就来说说甲状腺癌的诊治现状。   前一阵子,我国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关于甲状腺癌过度诊治的文章。通过发病率的回顾,作者发现2003~2011年间,中国新发甲状腺癌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说,被诊断出甲状腺癌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作者基于这一现象,根据数据分析认为中国的甲状腺癌存在严重的过度诊断情况。   何为过度诊断?作者对此的解释为:终生都不会引发症状或危及生命的癌症诊断。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发现了某个部位存在病灶,但这个病灶终生都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大幅提升,但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越来越多这样不会引发任何症状的甲状腺“病灶”被发现,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却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通过数据分析,作者认为国内城市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约为女性83.1%、男性77.3%,乡镇过度诊断比例则是女性60.4%和男性59.2%。上海、杭州、嘉兴等几个地区荣登甲状腺癌过度治疗地区榜首,而广州、武汉、北京等一线城市均超过80%。   甲状腺癌的高过度诊断率与高发病率息息相关。近些年来,中国新发甲状腺癌病例保持着高达20%的年增幅。而其中经济因素导致的地域差距非常明显: 在这次调查中,21家城市医疗机构提供的发病率(女性十万分之19.0、男性十万分之6.1)明显较农村医疗机构高(女性十万分之4.9、男性十万分之1.4)。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健康意识更高密切相关——简单来说,越是经济发达,越是健康意识明确的人群,越乐意接受癌症体检,超声的普及变相导致了甲状腺癌被检出率的升高。 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人均GDP每增加1万元,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近1倍——女性增加0.93倍,男性增加0.90倍。 不仅是在中国,过去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呈快速升高态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同样明显上升。今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研究的25国数据报告中提出,全球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迅速攀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度诊断所致。 二、高过度诊断率,带来了高过度治疗率,以及伴生的后遗症深渊   过度诊断,也就代表着过度治疗问题的出现。   对于癌症治疗而言,最佳的治疗方式莫过于手术治疗。但由于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性,甲状腺癌手术并不是一刀切掉的问题。任何手术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和后遗症,甲状腺手术同样如此。它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声音嘶哑、呛咳、抽搐、低钙等,严重的出血或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此外,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人人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是:终生服用甲状腺激素。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甚至是经济负担上,都是不小的一个负担。     纵然手术后遗症只是较小概率的事件,但由此伴生的社会问题,则成为了癌症康复者们面临的共性困扰:社会的有色眼镜对待。   癌症患者的社会歧视现象在不少媒体中都有报道过,它们集中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个“癌症康复者”的头衔,就足以让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连简历都不看就将面试者拒之门外;而在感情生活中,“癌症康复者”的名头也成了考验一段感情是否牢固的试金石,不少悲剧由此发生。就如同一位甲状腺癌康复者在自述中提到的:   “我们在经历短短不到一周的治疗后,就又像个正常人一样回归了生活,可只有自己知道,这种回归,是破碎的,是不完全的,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未婚未育的女性而言。病友群里偶尔也会传来喜报,她们遇到了值得托付一生的人。可更多的人,她们是青年教师,是大学生,甚至就是外科医生,她们和我一样,面对喜欢的人,不敢坦诚,更不敢不坦诚。” 三、甲状腺癌应该怎样对待?医学中有一个“万金油”绝招——随访观察   既然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我们正在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对甲状腺超声筛查与甲状腺癌治疗的矛盾呢?   首先,不可因噎废食。甲状腺超声的筛查仍是必须要做的防癌筛查之一。只有面对病情,我们才可正确的处理病情。有了筛查,就会有甲状腺癌的确诊,针对一纸甲状腺癌的诊断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或可能成为甲状腺结节的“诊疗宝典”。对于存在这些高危因素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均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手术适应症): ● 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 ● 甲状腺癌家族史; ● 已确定或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甚至远端转移 ● 病灶有腺外侵犯(如侵犯喉返神经、气管、食管等) ● 病理学高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弥漫硬化型、实体/岛状型、嗜酸细胞亚型) ● […]

小D
《柳叶刀》子刊发表O药又一进展;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失败?你可能需要“三管齐下”!丨肿瘤情报

《柳叶刀》子刊发表O药又一进展;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失败?你可能需要“三管齐下”!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恶性间皮瘤一线化疗后进展怎么办?免疫治疗可能是答案! JCO:晚期胆道癌化疗,三联好还是二联好?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供你参考! III期研究:“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三联治疗对EGFR-TKI治疗失败NSCLC患者有效! 新药:多纳非尼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治疗甲状腺癌 01 Lancet Oncol:恶性间皮瘤一线化疗后进展怎么办?免疫治疗可能是答案! 目前尚无III期研究在铂类药物化疗后进展的胸膜或腹膜恶性间皮瘤(MM)患者中取得阳性结果。近日,一项评估纳武利尤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可以使一线治疗后进展的MM患者获益。   期刊官网截图 在此英国、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III期试验入组了332例ECOG为0或1、组织学确诊为MM、既往接受过一线铂类化疗且有疾病进展的放射学证据的成年患者,随机(2:1)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211,固定剂量240 mg,每2周1次,30 min静脉注射)或安慰剂治疗(n=111)。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中位随访时间为11.6个月。 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组的中位PFS为3.0个月(95%CI,2.8–4.1),安慰剂组为1.8个月(95%CI,1.4–2.6)(校正后HR,0.67;95%CI,0.53-0.85;p=0.0012)。纳武利尤单抗组的中位OS为10.2个月(95%CI,8.5–12.1),安慰剂组为6.9个月(95%CI,5.0–8.0)(校正后HR,0.69;95%CI,0.52–0.91;p=0.0090)。 最常报告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腹泻和输液相关反应。纳武利尤单抗组90例(41%)患者和安慰剂组49例(44%)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 02 JCO:晚期胆道癌化疗,三联好还是二联好?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供你参考! 就晚期胆道癌(BTC)的化疗方案而言,三联化疗是否优于二联化疗尚不清楚。近日,一项对比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输注用氟尿嘧啶(mFOLFIRINOX方案)和顺铂和吉西他滨(CISGEM方案)对BTC患者疗效的研究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CISGEM二联化疗方案更佳,仍应作为晚期BTC的一线治疗标准。    期刊官网截图 在此开放标签、随机II-III期研究中,185例ECOG为0或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mFOLFIRINOX(n=92)或CISGEM(n=93)治疗最长6个月。II期部分的主要终点是接受至少一剂治疗患者的6个月PFS。 中位随访21个月后,mFOLFIRINOX组患者6个月PFS率为44.6%(90%CI,35.7-53.7),CISGEM组为47.3%(90%CI,38.4-56.3)。mFOLFIRINOX组的中位PFS为6.2个月(95%CI,5.5-7.8),CISGEM组为7.4个月(95%CI,5.6-8.7);mFOLFIRINOX组的中位OS为11.7个月(95%CI,9.5-14.2),CISGEM组为13.8个月(95%CI,10.9-16.1)。 mFOLFIRINOX组72.8%的患者和CISGEM组72.0%的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由于相关毒性死亡:mFOLFIRINOX组,2例;CISGEM组,1例)。 03 III期研究:“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三联治疗对EGFR-TKI治疗失败NSCLC患者有效! 10月18日,信达生物宣布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培美曲塞+顺铂)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研究代号:ORIENT-31)在第一次期中分析中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对比化疗获得了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PFS延长,达到了预设的优效性标准。虽然数据尚未成熟,但研究数据已展现PFS获益趋势。 04 多纳非尼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治疗甲状腺癌 近日,泽璟制药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多纳非尼)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RAIR-DTC)适应证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受理通知书》已下发。 多纳非尼是泽璟制药开发的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此前多纳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适应证已于2021年6月获批上市。   参考文献: [1].Fennell DA, et al. Lancet Oncol. 2021 Oct 14:S1470-2045(21)00471-X.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471-X/fulltext [2].Phelip JM, et al. J […]

半夏
那些活过5年、10年、20年的患者,都有哪些特点?

那些活过5年、10年、20年的患者,都有哪些特点?

今年春节前,老妈带我去拜访了一位未曾谋面的姥姥,姥姥是爸妈当年的证婚人,面容慈祥、为人和善,已近耄耋之年,但仍然容光焕发、精气神倍棒。 只是,看姥姥面部发红,询问是否过敏,可事实竟是——姥姥最近在化疗,她已经与肺癌抗争超10年了。抛开疾病因素不谈,单看年纪也觉得她在同龄人中身体状态优秀。 她们在交谈中,还聊到了有同事患肝癌活过10年,有人患甲状腺癌活过20年的。我不由感叹,虽然身边患癌的人感觉变多了,但活得久的肿瘤患者也并不少见。 更多肿瘤患者,正在活得更久! 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正在延长,这不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癌症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件事: 基于美国癌症监测点的统计数据显示[1]: 至2019年1月1日,美国有1690万有癌症病史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到2030年1月1日,这一数字预计将增加到2210万以上。 大多数患者(68%)的生存时间超过5年,18%的患者已经生存20年以上。 近三分之二(64%)的患者年龄在65岁或以上,但这也因癌症类型而异。 基于中国癌症监测点的统计数据显示[2]: 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从30.9%(2003-2005年)提升到40.5%(2012-2015年)。每个统计周期5年生存率的平均增幅为3%。甲状腺癌(84.3%)、乳腺癌(82%)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80%。 “如何能活更久?”每个患者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答案。可答案在哪里?也许就在那些活过10年、20年患者的共同特点里。 特点1:分期早的患者更容易长期生存 肿瘤分期与生存期的长短存在一定关联,从大数据看,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晚期要好。美国统计报告显示[1]: 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接近100%,IV期5年相对生存率只有26%。 I期或II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IV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下降至12%。 I期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57%,IV期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4%。 那晚期患者就不能长期生存吗?   当然不是!从数据来看,晚期患者虽然活过5年的比例低,但不是没有。我们看到过不少晚期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 2015年美国前副总统吉米·卡特被确诊晚期黑色素瘤且已发生脑转移,在接受了PD-1抑制剂和放射治疗后,脑部肿瘤完全消失,治疗8个月后他宣布停药。 IT界风云人物、创新工场CEO李开复2013年罹患Ⅳ期淋巴癌,经靶向治疗和化疗,17个月后他的检查结果已无肿瘤迹象。 不是每个长期生存的患者都是早期肿瘤, 分期早也并不是长期生存患者的唯一特点。 特点2:注重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晴天霹雳”,这是大部分人确诊癌症的第一反应,恐惧、无助、绝望……一股脑袭来,怎么办? 有人选择回避:“癌症是绝症,就不治了吧,好好待在家” 有人“自作聪明”:“癌症越治走得越快,放化疗有毒,得去找找秘方” 有人四处求方:“哎,你也是肺癌,用的什么药?” 长期生存的人,一定不是这样的。他们从确诊开始,就选择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方案,第一诊疗意见、第二诊疗意见、多学科会诊……都是他们寻求更好治疗方案的途径。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与主管医生沟通,配合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有不适随时就诊,不拖延,不懈怠。 特点3: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武装抗癌 很多长期生存的患者,会主动学习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看指南,了解有哪些治疗方案,看科普文章,学习如何应对治疗中的副作用、如何看懂检查报告、康复期生活如何安排;进入患者群交流,分享知识给群友,也从群友那里学习自己未知的知识点。 会主动了解前沿进展,有哪些新药上市了?有哪些药取得了好的实验结果?有没有新技术出炉?这些新进展能给自己带来哪些益处?有心学习的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快了解到抗癌的新技术,也更快使用到它们。 特点4: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除了治疗,大部分时间,患者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对于患者也至关重要。 心情愉悦能够提高机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有助于癌症的治疗;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与癌症进展相关的侵袭性基因的表达(动物实验结果)[3];必要时,寻求医学治疗。 回归社会,让生活重回正轨。工作、学习、出游、聚会……将癌症当做慢性病,不害怕恐惧、也不掉以轻心。 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是肿瘤患者的禁忌。 保持正常的免疫力。容易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时多注意。 健康饮食。蔬菜每天1斤,水果每天半斤,红肉每周1斤,加工肉类不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少吃,每天都吃点鱼、蛋、豆类。 注重运动。散步、打羽毛球、瑜伽、太极、气功……都可以选择,每天运动半小时,按照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写在最后 抗癌不易,未知很多,每一个奋力活着的人都很酷! 欢迎分享你身边的抗癌故事。     参考文献   [1]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9[J]. […]

半夏
碘盐吃太多,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吗?超5万中国人数据添加新证据

碘盐吃太多,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吗?超5万中国人数据添加新证据

碘是维持甲状腺功能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微量元素,长期摄入不足和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碘过量也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甲减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近年来,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现较为普遍,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而每日过量摄入碘盐是否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近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团队通过回顾该机构超过5万人数据,为此增添了新的证据。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超过5 g碘盐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而增加身体活动量和受教育程度有助于降低风险。 研究论文发表在BMC Cancer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人群数据。这些人都是湖南地区的长期居民。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湖南居民普遍食用碘盐,大多偏爱咸口,日常盐摄入量较高;同时,湖南地处中国内陆,海鲜的摄入量相对较低,碘的摄入几乎完全来自加碘盐。 研究最终共纳入了数据完整的51637人,这些参与者都接受了包括甲状腺超声以及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在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统计显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40.25%,甲状腺癌患病率为0.76%。 图片来源:123RF 参与者的每日碘盐摄入量则是根据24小时尿钠排泄量来估算的,所有5万多人中,只有3.59%的人每日碘盐摄入量低于5 g——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 g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标准。 研究人员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参与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信息、肿瘤家族史和毒性物质暴露史。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统计结果显示,每天摄入超过5 g碘盐是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风险翻倍(OR:2.08),甲状腺癌风险升高近5倍(OR:5.81)。 ▲甲状腺结节(A-绿色)或甲状腺癌(D-绿色)人群,估算的碘盐摄入量都更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考虑到年龄、身体活动量和教育水平也是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因素,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这些因素展开分析。 与每日碘盐摄入量不超过5 g的60岁以下人群(作为对照)相比,碘盐摄入量更高或年龄更大,甲状腺结节风险都会升高。其中,>60岁且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人群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更为明显,是对照人群的近5倍(OR:4.88)。 甲状腺癌风险则只有在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的人群中明显升高,这一点在60岁以下人群中尤为明显。在60岁以下人群中,相较于每日碘盐摄入量不超过5 g,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人群的甲状腺癌风险是前者近4倍(OR:3.84)。 在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的人群中,如果身体活动量大,那么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风险并未明显升高。 无论每日碘盐摄入量是否超过5 g,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群,甲状腺结节风险都越低。比如,与高中及以下学历且每日碘盐摄入量不超过5 g的人群相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即使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甲状腺结节的风险仍然低21%(OR:0.79)。但没有观察到受教育程度对甲状腺癌的保护作用。研究作者指出,较高的文化程度有利于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控制盐分摄入。 图片来源:123RF   论文中指出,研究仍有局限,研究中观察到的甲状腺癌病例数较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单中心研究也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适性。但这项研究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仍然可以得出结论,每日碘盐摄入量超过5 g时,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这一结果支持了世卫组织限盐建议的科学有效性。研究结果也从不同的角度表明,控制盐的摄入量,除了可以减少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发生之外,也有益于甲状腺结节的预防。 研究团队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饮食、适度运动和获取健康知识,有助于降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风险。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2018)》建议适碘饮食: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如果不特殊增加富碘食物,一般人群从食物中和饮水中获得的碘难以满足人体需求。基于中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和烹调损失率,每天摄入5 g加碘食盐相当于约摄入碘100μg,加上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碘,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每天120 μg)。 除了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不食用加碘食盐外(中国已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供应未加碘食盐),其他居民仍应食用加碘食盐。 沿海地区生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如食用未加碘食盐,大部分居民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如果是甲状腺结节有自主功能,导致了甲亢,要限制碘的摄入。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正常碘饮食。如果手术后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疗,治疗前需要低碘饮食。 甲状腺疾病复杂多样,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补碘,应尽量遵循医生建议。 参考资料 [1] Wang, Y., Wang, J., Chen, Z. et al. (2021). Analysis of the […]

半夏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到来,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为提高大家警惕及预防癌症发生…… 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涉及的肿瘤扩展至14个,包括了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那么,哪些人群是14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什么样的方法去检查呢? 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年包(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半夏
一位医生患癌的记录

一位医生患癌的记录

今天分享的是一位著名三甲医院医生同道的经历,作为一名普外科医生,当自己患癌之后内心经历了各种煎熬和纠结,从得知检查结果,确认自己得了甲状腺癌,到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辅助同位素放疗,这一系列过程中当时的一些心情和想法。同道作为病人把这个经历写出来既是一个记录,也是为了自己以后遇到困难想想此事,能更坦然去面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当医生自己得病之后,会和众多病人一样压力也很大,一样有各种纠结,所以,我也希望读到此文的众多病人和家属都能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治疗,好好生活。 以下是记录原文: 又到了单位体检的时候了,我们医院给40岁以下职工两年免费体检一次。上次体检我被查出来肺结节,性质不明,做了一个胸腔镜手术,手术不算大,最后证实是良性的。但愿今年别有大问题。 这天早上7点多上班前我去查B超。扫描到甲状腺的时候,B超大夫忽然郑重的和助手说:“你记录一下,甲状腺左叶一实性结节,直径约0.8cm,纵横比大于1,内可见点状钙化。” 作为普外科大夫,我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是经典的甲状腺癌的B超描述。 当时就在想,哎呦妈呀,中招了?! 还好是甲状腺的肿瘤,不是别的腺的肿瘤,要是胰腺啥的就惨到家了。所以检查结束,我还是故作镇静地和B超大夫说了谢谢。 上班后我和几位同事说起我甲状腺查出来东西了,B超显示像癌,大家都说,不至于吧,应该没事吧。我的博士导师,返聘的老主任也说,甭听那个。其实,大家都是发自内心地安慰我,至今想起来都非常感动。 我不是心眼儿太小的人,但一天上班都心不在焉。我知道否认事实是没有用的,但接受起来哪有那么容易。确实绝大多数甲状腺癌能治愈,不致命,但再怎么说也有个“癌”字。 我又找了一位年纪比较大的B超大夫给我看了一次,她出的报告更直接:“大小0.8*1.1cm,形态不规则,呈多角形,内多发点状钙化,并可见血管伸入,内侧紧邻气管,结节的深处达甲状腺后被膜。” 好吧,看来我得了癌症了。 但我还是多少有点不甘心,B超总归是影像学诊断。我又做了细针穿刺活检,两天后拿到了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没有什么可以再幻想的了。 那段时间我挺郁闷的。我抽空在手机上把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看了一遍,以前没看过。我以为是励志片,没想到这么虐心,看的我这个三十大几岁的男人在卫生间对着镜子偷偷痛哭。谁不怕死啊!我舍不下亲人、朋友和这个世界。 家里其他人都不是大夫,那时候妻子正怀着二宝,事情非常多。我把坏消息告诉家里人之后,我还得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安慰大家。我告诉他们,甲状腺癌恶性程度非常低,十年生存率100%,二十年生存率90%以上。但我妻子刚听了之后似乎没抓住重点,她瞪大眼睛问我:“你就剩二十年啦?!”我…… 事情就算再糟心,关键还是要积极治疗。 我开始自己查文献,查指南,就像大夫一般比较不喜欢的那些患者一样。我咨询了我们医院擅长甲状腺的大夫,也咨询了别的医院的一位师兄。那位师兄说了很多治疗上的建议,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的一句话是:“你从来没听说过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上的吧。” 手术是就在我们医院我们科做。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其实是有一些争议的,有的认为应该甲状腺全切,多清扫淋巴结,有的认为恶性度这么低的肿瘤不用做那么大。两方面的道理我都懂,但病长在自己身上,我愿意除恶务尽。我和主刀大夫术前商定,大方向是切除双侧甲状腺,清扫患侧颈部淋巴结,损伤一点神经或者甲状旁腺啥的都无所谓,都能恢复;如果术中看结节没有侵犯被膜,快速冰冻病理看中央组淋巴结也没有转移,也可以仅切除患侧甲状腺,不清扫淋巴结。由于我是瘢痕体质,我还联系了熟悉的整形外科大夫,准备给我的切口做美容缝合。 手术当天早上我父母来到北京,准备照顾我。即将手术的患者一般都是躺在床上推进手术室,我觉得别扭,因为和手术室很熟,就自己走进去的。说实话,进了手术室之后一点都不紧张,一方面知道这是个有成熟定式的手术,另一方面我和麻醉大夫和手术室护士都认识。一切都是按照流程,躺在手术床上,接上心电监护,扎好输液,我能记起来的手术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麻醉大夫说先给点咪唑安定(镇静药),然后就睡过去了。这时候大约是早上8点半左右。 再然后迷迷糊糊听见让我张嘴,要拔气管插管。拔完之后嗓子里好多痰,我使劲咳嗽了几口痰出来,有人帮我擦掉,让我别太用力。咳完痰我觉得我能说话了,我赶紧感谢大家。这时候我似乎又睡了一小觉,因为没有印象从手术室推出来上电梯直到病房里的过程。进病房之后我彻底清醒了,可以在帮助下自己从转运床慢慢移到病床上。我问我爸现在几点了,他说下午5点。我立刻就明白了一定切除了所有甲状腺,并且清扫了不少淋巴结,再加上给我做手术格外细致,最后美容缝合伤口,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切的彻底一些是我要求的,但其实多少希望肿瘤发现的早,不用切那么多。 术后恢复比较顺利,两天就出院了。有点小并发症,很快就好了。嗓子不舒服了一段时间,吃饭说话受些影响,趁着夏天多吃吃冰棍就挺过来了。每天早上要吃二片优甲乐,这个药要伴随终生了。 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辅助同位素放疗。 因为有淋巴结转移,大多数大夫建议要做放疗。不过同位素放疗之前要停三到四周优甲乐;放疗之后我身体是带放射性的,要一个月左右才能衰减到正常本底水平,这段时间不能接触小孩。做完手术离二宝的预产期不到两个月了,所以最后决定等妻子出了月子再去放疗。 放疗的医院在北京市房山区。放疗期间是住在防辐射病房隔离的,不能探视,要住三天。出院后两周内也要尽量避免和人群接触。那时候正是冬天,我提前订好了去野三坡、百里峡的火车票,还有当地的农家院,打算趁旅游淡季躲山里去。 临近放疗的时候,由于停了优甲乐,每天处于甲减的状态,不知道是因为甲减导致的困倦,还是因为伺候月子和照顾小孩缺觉。去住院放疗当天早上,和家里人说了一声“我去疗养了”,就独自一人出发奔赴医院。 放疗多少还是有些副作用的。比如嗓子哑,食欲差,乏力,但比起手术受的罪,都不算什么。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接两次大夫和护士的电话,觉得近几十年都不会有这么悠闲的时光了。 出院后山里散辐射的日子也很不错,就是农家院住宿条件差一些,冬天分户采暖,靠烧煤块炉供应家里的地暖,没有热水器,洗澡要到村里的公共澡堂。旅游的人也很少,一个5A级景区里每天顶多三五个爬山的。 出院后两周回来上班了,但和同事保持距离,晚上单独住自己家,妻子带着孩子们住在娘家。 出院后五周,我彻底结束隔离回到家庭的怀抱。 现在已经手术后五年了,生活工作一切如常,只是每天多吃几片药。偶尔摸着脖子上的手术瘢痕,告诉自己,活着,并且对周围的人好,比什么都重要。

半夏
​国产第3家仑伐替尼仿制药获批上市;迪妥昔单抗上市申请已审批完毕 丨 肿瘤情报

​国产第3家仑伐替尼仿制药获批上市;迪妥昔单抗上市申请已审批完毕 丨 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新药:百济神州引进的「达妥昔单抗β」上市申请已审批完毕 新药:国产第3家「仑伐替尼」获批上市 前沿: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 新药:FAK抑制剂获FDA快速通道资格,针对卵巢癌 01 新药:百济神州引进的「达妥昔单抗β」上市申请已审批完毕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公示,百济神州引进的达妥昔单抗β(又称:迪妥昔单抗)上市申请办理状态已更新为:审批完毕–待制证。如果正式获批,该药将惠及中国多种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公开信息显示,达妥昔单抗β是引进的GD2靶向单克隆抗体Qarziba(dinutuximab beta),曾被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 截图来源:NMPA官网   神经母细胞瘤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它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肿瘤,具有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通常经历多轮复杂而密集的治疗,包括化疗、手术、干细胞移植及放疗等。然而,数据显示,即使采用高度强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仍低于50%。因为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它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   公开资料显示,达妥昔单抗β可以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过度表达的特定靶标GD2结合。它可以诱导双重免疫机制,使免疫系统破坏神经母细胞瘤的癌细胞。2017年,达妥昔单抗β已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12月龄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诱导化疗且至少获得部分缓解(PR),并且随后进行过清髓性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也适用于治疗伴或不伴有残留病灶的复发性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 02 新药:国产第3家仑伐替尼仿制药获批上市 8 月 16 日,NMPA官网显示,南京正大天晴的仑伐替尼获批上市,成为该品种国产第 3 家仿制药。7月23日,仑伐替尼才刚有首仿获批,仑伐替尼的激烈竞争雏形已现。   NMPA官网截图   仑伐替尼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RET 及 KIT 抑制剂,是中国第二个上市的肝癌一线靶向治疗药物。 03 前沿: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 近日,泽璟制药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以下简称“多纳非尼”)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代号:ZGDD3)进行了预设的期中分析,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对结果审核后判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符合预期。经与CDE沟通,公司已获CDE同意提前结束ZGDD3试验,在完成数据揭盲和分析后,将于今年提交该适应证的上市申请。 ZGDD3Ⅲ期临床试验达到期中分析的终点后提前结束试验,将加速多纳非尼局部晚期/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应症的上市进程。 04 新药:FAK抑制剂获FDA快速通道资格,针对卵巢癌 8月16日,应世生物宣布,公司在研产品IN10018治疗铂耐药卵巢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这是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ATP竞争性黏着斑激酶(FAK)抑制剂,目前在美国和中国均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早期临床数据显示,IN10018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对多种肿瘤类型的有效性。无论是在疾病分子生物学机制层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临床前研究数据均表明,除了单药有效性之外,IN10018有望克服肿瘤基质纤维化屏障,提高局部免疫功能,从而提高靶向治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疗效,成为现有诸多治疗方案的联合用药新选择。 参考信息: [1]https://mp.weixin.qq.com/s/_7u9ePfRArntiXS3mEJQig [2]https://mp.weixin.qq.com/s/4kRJ-q0YcEC0HBdfqgCUWw [3]https://mp.weixin.qq.com/s/cH8GmU55thqQFJ0-4pQazQ [4]https://mp.weixin.qq.com/s/aQjEknMCpM3FluqclG0mYw  

半夏
​Cell子刊发布吴一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丨 肿瘤情报

​Cell子刊发布吴一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丨 肿瘤情报

Cancer Cell:吴一龙教授团队发表ARTEMIS-CTONG1509最新研究成果 Ann Surg:没有侵袭性特征的侵袭性变异组织学是否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总生存期? Cancer Discov:正常人脑中克隆性致癌突变的速率和模式 前沿:一线治疗胃癌,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01 Cancer Cell:吴一龙教授团队发表ARTEMIS-CTONG1509最新研究成果 ARTEMIS-CTONG1509 研究是首个在中国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研究,研究对比了贝伐珠单抗(A)联合厄洛替尼(T)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了两组获得性耐药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价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结果表明,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相比,A+T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PFS,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 17.9 个月和11.2 个月(HR = 0.55;95% CI:0.41-0.73;p < 0.001),意味着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研究者评估PFS结果与IRC结果一致。   亚组分析也显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患者和脑转移患者能够从A+T方案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联合治疗的毒性可管理、可耐受,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ARTEMIS-CTONG1509研究证实了A+T方案在EGFR敏感突变的中国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而一些特定类型的患者,如21外显子L858R和脑转移患者可能从A+T治疗中获益更多。A+T方案可作为晚期、转移性或复发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02 Ann Surg:没有侵袭性特征的侵袭性变异组织学是否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总生存期? 日前,Annals of Surger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侵袭性组织学是否影响总生存期(OS)。 文章发表截图   该研究从国家癌症数据库中识别出2004年-2015年因经典型PTC(cPTC)或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AVPTC)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至少一种侵袭性特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甲状腺外扩展、多灶性、淋巴血管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比较了人口统计学、疗效和OS。   这项研究共纳入170778例患者,其中162827例cPTC和7951例AVPTC。与cPTC相比,AVPTC病变的侵袭性特征更普遍(70.7% vs 59.7%,P<0.001)。AVPTC病变包括高细胞/柱状细胞变异(89.5%)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10.5%)。无论组织学如何,具有侵袭性特征的患者的OS均较差。此外,当控制非侵袭性病变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肿瘤大小和治疗变量时,与cPTC相比,单纯AVPTC组织学与较差的OS无关(P=0.209)。相反,在具有至少1个侵袭性特征的患者中,AVPTC组织学可独立预测较差的OS(P<0.05)(高细胞/柱状细胞变异:HR=1.2;95%CI :1.1-1.3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HR=1.3;95%CI:1.0-1.7)。除多灶性外,所有侵袭性特征均与较差的OS相关,其中转移最具预测性(HR=2.9;95%CI:2.6-3.2;P<0.001)。   该研究表明,在没有侵袭性特征的情况下,AVPTC组织学与cPTC具有相似的OS。相反,当存在侵袭性特征时,高细胞/柱状变体变异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与较差的OS相关。 03 Cancer Discov:正常人脑中克隆性致癌突变的速率和模式 虽然致癌基因突变已在非病变、增殖性非神经组织中发现,但其在人脑中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日前,Cancer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脑肿瘤的起源和早期演变。   研究发表截图   这项研究在来自110名不同年龄、未经肿瘤诊断的418份样本中,对与脑肿瘤有关的基因进行靶向测序。在5.4%的大脑中检测到致癌的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SNVs),包括IDH1 R132H。这些突变主要存在于皮质下的白质里,并富集于神经胶质细胞中,但在老年个体中较少见。   通过分析1816份从胎儿到老年的未患病大脑样本的大量RNAseq数据,研究人员复制了随年龄增长宏观克隆的高等位基因频率sSNVs。此外,还描述了大量克隆拷贝数变异,sSNVs表现出与胶质瘤相似的突变特征,表明正常大脑的突变过程驱动早期胶质细胞肿瘤发生。 04 前沿:一线治疗胃癌,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

半夏
近年来甲状腺癌增长迅猛,你属于高危人群吗

近年来甲状腺癌增长迅猛,你属于高危人群吗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全球化升高趋势,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之一。在我国也是如此,尤其一些沿海地区更是高发。比如2015年杭州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城市甲状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已排在了首位。   甲状腺癌的高发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与检查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大直径为1.0 cm的甲状腺微小癌在以往常规的甲状腺体检中很难发现,而先进的彩超技术却可以让其无处遁形),另一方面也与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   一般来讲,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1、家族史 约5%的甲状腺癌患者有同种类型甲状腺癌家族史。通常在乳头状癌中,家族性非髓性甲状腺癌最常见,约占所有乳头状癌发病的6.2%~10.5%。家族性的甲状腺癌通常比散在发生的甲状腺癌预后差。 2、放射线辐射 放射线辐射是目前唯一确定的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如原子弹爆炸、核泄漏事故等。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期接触诊断性放射线检查与成年后甲状腺癌发病存在一定关联,既往头颈部放射性接触史与甲状腺癌的发病也存在关联。 3、碘摄入过量或不足 碘摄入过量与不足均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过量的碘摄入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长有关,碘缺乏可能与甲状腺滤泡性癌的高发有关。 4、肥胖 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支持超重或肥胖可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2008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检索了截至2007年11月的221个数据库,共计141篇文章,研究涉及全身15个部位的20种肿瘤,系统地分析了肥胖与多器官肿瘤的关系。通过对其中五项有关体重指数与甲状腺癌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2,男性和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33(95% CI:1.04-1.70)、1.14(95% CI:1.06-1.23)。 5、女性 有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患甲状腺癌。因为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发生。20~40岁女性处于体内激素水平旺盛期,因此此阶段的女性更容易患甲状腺癌。 以上五个因素是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 应予以重视和警惕。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甲状腺癌涨势猛增,是时候揭开碘-131的神秘面纱了!

甲状腺癌涨势猛增,是时候揭开碘-131的神秘面纱了!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走高,其治疗成为大众关注热点,特别是碘-131治疗,不少人都对它感到陌生而充满兴趣。   ‘医学界’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立波教授。陈教授对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放射性核素诊断及治疗颇有研究,相信通过他的讲述,大家会对碘-131治疗有更深刻的理解。   甲状腺癌入门101 陈立波教授表示,近3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持续快速上涨态势。全球每年新发病例高达近60万,中国约占其中1/6,女性和男性比例约3:1。   尽管甲癌在大家看来是一种恶性度相当低的恶性肿瘤,甚至有人称其为“懒癌”,近年来其临床治疗也在不断进步,但目前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84%,比起美国患者的98%还有不小差距。   病理学上,甲癌通常分为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以及来源于滤泡旁细胞的髓样癌。   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通常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这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未分化甲状腺癌预后较差,通常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治疗困难,患者生存时间仅6个月左右。髓样癌则相对惰性,生物学进展比未分化癌慢,但易发生远处转移。   甲癌治疗有“三驾马车”,碘-131很重要! 目前,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碘-131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抑制治疗,称为治疗“三驾马车”。消融、外照射、介入、抗血管生成、免疫等其他治疗手段是常规治疗方式之外的必要和有益补充。   在经典的“三驾马车”中,碘-131治疗是一种相对陌生而神秘的疗法。陈立波教授介绍,碘-131是稳定性碘-127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可通过口服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定位于甲癌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或复发病灶。   碘-131通过发射β射线产生辐射生物学效应,破坏甲状腺及癌组织,以达到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降低甲癌复发风险及破坏残留、复发和转移灶的目的。同时,它还可以发射能量为364keV的γ射线,通过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成像,实现对癌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疾病的再分期和预后评估。   不难看出,碘-131作为一种诊治一体化放射性药物,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义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可细化为碘-131消融、碘-131辅助治疗和碘-131治疗这3种。目前认为,单纯碘-131消融适用于低危患者,推荐剂量为30~150毫居里;碘-131辅助治疗适用于中高危患者,合适剂量为100~150毫居里;碘-131治疗则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完全的原发和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推荐剂量范围为150~250毫居里。   碘-131治疗的价值何在呢?陈立波教授举例,接受过残甲碘-131消融的患者,若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后续随访期间通常只要监测血清甲功、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即可,不必频繁进行影像学检查,让随访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判断治愈有了客观依据,这会给医患双方最终战胜病魔带去极大的信心。   再比如,高功能性甲状腺癌病灶在接受碘-131治疗后,不仅肿瘤会缩小减少,甲状腺毒症也会获得良好控制,患者一般状况可得到根本性改善,这是目前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可见,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进行碘-131治疗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当然,碘-131治疗也有无能为力之处。有些甲癌病灶不能摄取碘-131;或虽能摄取,但病情仍呈现进展;或是反复治疗,剂量已经较大(超过600毫居里),但病情无好转。此类病灶可称为碘-131难治性甲状腺癌。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碘-131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相关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案的创新正在持续进行中,值得期待。 治疗前后需要做好这几件事儿! 做碘-131治疗前,医患双方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以保证疗效:   患者1个月内避免服用含碘食物或药物,2个月内避免接受增强CT检查,以免因稳定性碘占据治疗靶点而降低碘-131的疗效;   通过停服左甲状腺素钠片(LT4)4周左右或注射人重组促甲状腺激素(rh-TSH)来提高血清TSH水平,以保证碘-131被充分利用;   经治医生会为患者做好动态危险度分层,以客观评价病情并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式。   碘-131治疗完成后,也不能高枕无忧,还需要做好4件事才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适当隔离防护,以保护家人和公众免受辐射危害;   进行碘-131治疗后显像,以便预测疗效和制订后续处置计划;   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LT4,以尽快纠正甲减状态;   定期随访复诊,以评价疗效并优化LT4的用量。   […]

半夏
甲状腺结节会发展成甲状腺癌吗?这些预防措施你需要知道

甲状腺结节会发展成甲状腺癌吗?这些预防措施你需要知道

中国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普遍较高,周围有不少小伙伴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中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攀升,难免会让患有甲状腺结节的人担心。 那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有什么关系?得了甲状腺结节该怎么办?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123RF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关系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异常生长,在甲状腺内形成肿块。据美国甲状腺学会估计,大约有一半的人存在甲状腺结节,且很多人都是在做健康体检时发现的。   这些没有症状的甲状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会癌变,对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少数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约5%),即使是恶性,大多数的治疗效果也很好。所以发现甲状腺结节,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清楚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具有不同的独特分子特征。也就是说,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完全是两回事,如果确诊为良性结节,不要过分担心其演变成甲状腺癌,只要适度随访观察即可。   图片来源:123RF 一般有四种类型的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乳头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90%,几乎所有的乳头状癌都可以治愈。 滤泡状癌: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 10%,滤泡状癌较乳头状癌更具侵蚀性,易于通过血液转移,向全身多处播散癌细胞。 髓样癌:约 4% 的甲状腺癌是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通常会家族性遗传,因此患者需接受基因检测,以明确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 未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 2%,最常见于老年女性。这种肿瘤生长迅速,通常在颈部形成巨大的疼痛性包块。它也易于全身转移。即使治疗,约 80% 的未分化癌患者也会在1年内死亡。 甲状腺疾病可能和过度诊断有关 很多研究团队认为,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诊断技术越来越发达,超声、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甲状腺疾病。但是,发病率的增加反映了诊断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过度诊断的担忧。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1998-2012年间,中国87%的甲状腺癌都与过度诊断有关。过去十年来,医学界已经做出大量努力来减少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过度诊断,并尽量避免过度治疗:   主流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指南已经更新指出,无需对<1 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活检以评估癌症;对于小体积肿瘤,推荐甲状腺半切而非全切手术。 放射科相关指南也提出,对于横截面成像检测到的甲状腺偶发结节,减少过度检查;建议根据外观以及尺寸对结节进行分类以指导是否需要后续活检。 妙佑诊所(原梅奥诊所)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Center)在内的全球多家顶级医院,以及不少指南目前已经建议,不要在无症状的个体中筛查甲状腺癌,并提倡对微小肿瘤进行积极监测而非立即治疗。 根据中国卫健委《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建议,只有高危人群需要监测筛查甲状腺癌。   图片来源:123RF   综上,目前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度诊断,目前医学界也做出了努力以减少过度诊断。就算检查出有甲状腺疾病也无须太担心,因为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会癌变;就算是得了甲状腺癌,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也会不错。 但毕竟没人想动刀子,该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呢?   甲状腺癌的预防 定期筛查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1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1. 甲状腺癌筛查要同时进行甲状腺的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 一般人群: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见下图):颈部超声检查,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4.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检查。 […]

半夏
不到30年,全球患这种癌症的人数增加了近2倍,中国增加了近3倍

不到30年,全球患这种癌症的人数增加了近2倍,中国增加了近3倍

发病、死亡人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一直在增加。

小D
年轻人正在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丨临床大发现

年轻人正在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丨临床大发现

科学家发现,近十年15-39岁年轻人的癌症发病率升高,且很多风险因素不明

小D
甲状腺结节 = 癌?这 8 个问题不可不知

甲状腺结节 = 癌?这 8 个问题不可不知

发现结节别担心

小D
这六种癌症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不可不防!

这六种癌症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不可不防!

骨转移不但发生率高,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如在2-10级范围内逐渐加重或持续存在的骨痛,以及难以防范的病理性骨折等。因此,积极防治骨转移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小D
应对骨转移:有迹可循、有计可施

应对骨转移:有迹可循、有计可施

骨转移不但发生率高,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

小D
2020医保谈判正式开始;抗癌“王炸组合”又有好消息传来;一批新药即将获批上市,中国患者有福啦

2020医保谈判正式开始;抗癌“王炸组合”又有好消息传来;一批新药即将获批上市,中国患者有福啦

抗癌大事件     【医保谈判正式开始!2020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进入最终阶段】 2020年11月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根据《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近期我局组织专家对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进行了多轮评审。目前,专家评审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工作程序组织开展谈判等相关工作。 这则公告代表着我国全新一轮医保谈判正式开始,据悉,此次医保谈判中多种抗癌药物拟纳入谈判范围。我国医保局的专家能否继续“灵魂砍价”?让我们拭目以待(分角必争, 寸步不让: 国家医保谈判视频曝光, 感谢你们为患者所做的一切) 【抗癌“王炸组合”又有新的好消息!】 近日,由默沙东公司和卫材公司联合宣布,由PD-1抑制剂K药和靶向药物仑伐替尼组成的“王炸”组合疗法,在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和关键性次要终点。与活性对照组相比,“王炸组合”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这一试验的详细结果将在未来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王炸组合可以说是抗癌领域近期的“当红组合”,如今又有全新数据登场,期待更多患者可以因此受益。 【又一批新药即将获批上市,中国患者有福啦】 11月9日,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批件发布通知显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仑伐替尼获得新的批准文号,仑伐替尼用于治疗甲状腺癌正式在中国获批! 11月12日,基石药业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受理舒格利单抗(CS1001,抗PD-L1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和非鳞状NSCLC患者。 11月1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最新公示,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以“符合附条件批准的药品”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结直肠癌一线治疗。 癌讯新前沿 【雪上加霜!神经元为饥饿的胰腺癌癌细胞输送丝氨酸补充营养】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之王”,5年生存率低于5%。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最致命的类型,它的肿瘤微环境具有营养缺乏、结缔组织增生、高度神经分布的特点。11月2日发表在《细胞》杂志的研究发现,神经元细胞竟然“助纣为虐”,通过分泌丝氨酸来为癌细胞提供代谢支持。 饥饿的胰腺癌细胞分泌一种叫做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指引神经细胞的轴突延伸进入肿瘤,而轴突分泌的丝氨酸可使胰腺癌细胞免于饥饿并恢复生长。用不含丝氨酸的食物喂养携带PDAC肿瘤的小鼠能够将肿瘤的生长速度降低50%。如果将一款可以抑制神经向肿瘤内部生长的抑制剂Vitrakvi(又称larotrectinib)与不含丝氨酸的食物联用,能够将小鼠中肿瘤生长的速度再降低50%。这一疗法令人惊喜,但有待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癌不宜迟!癌症治疗延迟与患者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尽早诊断癌症和尽快接受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癌症疗效的两个关键环节。近日,刊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重磅论文对英国百万患者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该项目对2000年-2020年期间的34项医学研究,总计1272681名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的肿瘤类型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子宫颈癌和头颈部癌症等;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全身治疗、放射治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 手术每延迟4周,患者死亡的风险比为1.06-1.08;全身系统性治疗每延迟4周,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为1.01-1.28;头颈癌患者的放疗每延迟4周患者死亡风险比为1.09;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放疗每延迟4周患者死亡风险比为0.98,而对宫颈癌则为1.23。几乎所有癌症,仅延迟治疗四周对患者的生存率即有显著负面影响,增加了死亡率。研究者同时指出肿瘤治疗延迟应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提请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加以重视和解决。 【iPSC来源的NK细胞细胞毒性高,与T细胞和抗PD-1治疗协同抗肿瘤】 PD-1或PD-L1靶向单抗治疗的开发为肿瘤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突破。自然杀伤细胞(NK)既直接介导肿瘤溶解,也介导T细胞活化和招募,有望增强检查点抑制治疗。然而,寻找供者来源的NK细胞用于过继细胞治疗受到细胞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因此,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稳健、高效的细胞生产系统,用于分化和扩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高质量NK细胞,这些细胞能够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且能够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产生很强的细胞毒性。此外,研究显示iNK细胞能够募集T细胞,并增强PD-1抗体疗效。由于iPSC来源的iNK细胞的衍生过程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并且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iNK细胞可作为免疫治疗的“现成”细胞来源。 【IF=223的神刊《CA Cancer J Clin》:应当评估实体瘤新辅助治疗前后的癌症分期】 新辅助治疗主要是指在术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主要有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现如今的免疫治疗等等。目前的数据仅仅收集到肿瘤得到诊断时的临床分期以及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分期,新辅助治疗(NAT)后的分期情况如何却仍处于空白阶段。 新辅助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区分新辅助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病理评估显得非常重要。该分期能够评估新辅助治疗反应性和有效性。目前,美国外科医生协会癌症委员会的癌症登记处仅获得部分新辅助治疗后数据和临床反应数据,且尚未进行标准化的收集记录。他们以乳腺癌、直肠癌和食道癌为例,从原发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的病理结果和PET-CT进行评估,用来验证合适的分期。未来研究者们还将进一步从循环肿瘤细胞、分子应答、循环无细胞肿瘤核酸,甚至体液、细胞和/或组织免疫应答等进行全方位平衡,为收集到的新辅助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Banh, Robert S et al. “NeuronsRelease Serine to Support mRNA Translat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S0092-8674(20)31322-2. 28 Oct. 2020,doi:10.1016/j.cell.2020.10.016 [2]. Hanna, Timothy P […]

小D
常见八大肿瘤转移途径,1张图了解

常见八大肿瘤转移途径,1张图了解

肿瘤都转移去哪儿了?

小D
抗癌21年喜获千金,这5句话常对自己说,你也可以和她一样

抗癌21年喜获千金,这5句话常对自己说,你也可以和她一样

不放弃的人生,处处有希望

小D
新一代标靶药成扩散性甲状腺癌新救星

新一代标靶药成扩散性甲状腺癌新救星

靶向药给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小D
中国甲状腺癌人数突然飙升,到底为什么?

中国甲状腺癌人数突然飙升,到底为什么?

切还是不切?

小D
首个单靶点RET抑制剂LOXO-292上市, 有效率超60%!

首个单靶点RET抑制剂LOXO-292上市, 有效率超60%!

又到了一年,蛙鸣蝉噪之时,犹如气温上升,肿瘤药的获批新闻也多了起来

小D
癌症患者的新药革命:控制率屡超90%,新药BLU-667继续驰骋

癌症患者的新药革命:控制率屡超90%,新药BLU-667继续驰骋

针对RET突变或者融合的肿瘤患者,BLU-667的有效率高达46%,控制率超过90%

小D
癌症患者怎么吃?卫健委发布膳食指导

癌症患者怎么吃?卫健委发布膳食指导

有哪些东西需要忌口?保健品可不可以吃……

小D
新药来了:临床招募平台更新,16个全新抗癌药入库,免费入组不容错过!

新药来了:临床招募平台更新,16个全新抗癌药入库,免费入组不容错过!

再次看到“临床招募”这块咚咚肿瘤科的金字招牌,想必大家都能明白今天的主题:推荐优秀临床药物,帮助咚友免费入组临床试验。 不熟悉的癌友可以点击下面文章链接: 这些病友,都通过咚咚成功入组临床试验,神药免费用! 对明确了获益机会的患者而言,临床实验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抗肿瘤新药不断更新的今天,很多情况下使用试验用药已经等同于用上最新药物的机会,成为了癌友们的打败病魔的制胜绝招。 目前,通过咚咚肿瘤科临床招募平台,我们正在开展符合条件的患者免费参与下述各个药物的临床试验组,符合相应条件报名后即可入组,免费使用相关临床药物。 对于帮助患者入组临床用上新药,咚咚肿瘤科不会收取任何费用。根据下方临床招募信息,各位咚友可以添加文章下方咚咚临床招募助手进行咨询,了解入组条件及进行临床报名。   肺癌   第三代EGFR抑制剂艾氟替尼:也就是我们称呼的AST2818,它对易瑞沙/特罗凯/凯美纳耐药后T790M突变的肺癌患者疗效优越,被称为“国产版9291”(国产新药艾氟替尼:中国骄傲,惊艳世界舞台,控制率95%创新高!)。 VEGF单抗IBI305(抗肿瘤内血管异常生成)、国产PD-1抗体BGB-A317、MET抑制剂等药物都是本次咚咚招募平台储备的肺癌临床项目,可针对不同的肺癌突变情况选择。   NK/T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NK/T淋巴瘤侵袭性高、预后极差。一直以来,NK/T淋巴瘤的治疗特别是晚期复发病例是淋巴瘤领域的难点及挑战之一,到目前都没有解决。NCCN指南对于这一类治疗的推荐,都是以基于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酰胺酶的多样联合的治疗策略,但两年生存率在40~50%,效果并不理想。从目前短期疗效上看,PD-1抗体是复发难治的NK/T淋巴瘤非常有希望的一个药物,只不过病例太少,缺乏数据支持,是偶然还是必然,仍需大规模人群的临床试验和长期观察。 霍奇金淋巴瘤刚刚被发现的时候,是使用手术治疗,治愈率是0,因为淋巴瘤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是没法切干净的。2016年5月17日,FDA加速批准了PD-1抗体Opdivo用于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用了Adcetris (brentuximab vedotin)但出现疾病进展的cHL患者。此次加速批准是基于两个临床试验的合并分析:在95名cHL患者中,有效率(ORR)高达65%,包括7人肿瘤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7%;55人肿瘤大部分消失,部分缓解率58%。 淋巴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程度高于其他癌种,对于没有明确治疗方案的淋巴瘤患者而言,可以考虑参与临床试验使用PD-L1抑制剂(PD-1再开新天地,下一站罕见淋巴瘤!)。 SKY抑制剂:存在SKY特定突变的淋巴瘤患者可以参与该临床试验,服用对应靶点的临床药物。 肺癌、淋巴瘤、肉瘤等患者在首页“伙伴”中联系“小青”。       肝癌 PD-1抑制剂Keyturda:大名鼎鼎的“抗癌神药”PD-1抑制剂Keytruda同样对肝癌有非常优越的疗效,是肝癌近年来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除Keyturda外,国产PD-1抑制剂同样在临床数据中对肝癌有优异表现,在本次更新的临床药物中纳入了针对肝癌患者的国产PD-1抑制剂。患者可根据入组条件,选择不同的PD-1抑制剂实验组进行免疫治疗; VEGF抑制剂雷莫芦单抗:雷莫芦单抗是近年来除贝伐单抗外最成功的血管抑制剂,血管抑制剂对肝癌的治疗作用非常重要,对于肝癌而言,雷莫芦单抗的临床数据更优于贝伐单抗。 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患者在首页“伙伴”中联系“小红”。   甲状腺癌 索凡替尼:VEGFR/FGFR抑制剂,这部分靶点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靶点之一,而索凡替尼也是近年来甲状腺癌领域最重要的靶向药物之一。   食管癌、胃食管交界癌,胃癌   PD-1/PD-L1抑制剂:作为广谱抗癌药,PD-1/PD-L1抑制剂对食管癌、胃癌均具有优越的疗效。在PD-1/PD-L1抑制剂对食管癌、胃癌的临床试验中,特定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大幅提升。可根据不同的入组条件确定参与临床项目。 VEGFR抑制剂:血管抑制剂是食管癌、胃癌重要的治疗方式。雷莫芦单抗是近年来除贝伐单抗外最成功的血管抑制剂,对于食管癌及胃癌而言,雷莫芦单抗的临床数据更优于贝伐单抗。 PARP抑制剂:PARP也是食管癌、胃癌的重要靶点,可用于维持治疗及防止病情复发。   头颈鳞癌   PD-L1抑制剂:BAVENCIO(Avelumab)是辉瑞和德国默克联合研发的PD-L1抗体药物。既往没有接受针对晚期SCCHN的治疗,适合接受以根治为目的的CRT治疗。     乳腺癌 HER2抑制剂:HER2/PR/ER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三个指标,而其中又以HER2靶点最为常见与重要。对于存在HER2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抑制剂能大幅延长疾病进展,增高生存期。 CDK4/6抑制剂:CDK4/6突变是近年来乳腺癌靶向治疗取得的最重要突变,此项目针对早期复发风险高的乳腺癌。     卵巢癌   PARP抑制剂:BRCA是卵巢癌最重要的突变靶点,而针对它的靶向药也成为了治疗卵巢癌的“抗癌神药”。对国内BRCA突变患者而言,上市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经济负担较重,参与临床试验是较好的选择(BRCA突变:解决癌症“定时炸弹”,国产新药正当时!)。   膀胱癌   MetAP2抑制剂:可以用于灌注后防止膀胱癌的复发。 […]

小D
ASCO新药快讯丨两个精准抗癌新药,有效率超过80%!

ASCO新药快讯丨两个精准抗癌新药,有效率超过80%!

6月1号到5号,美国芝加哥,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议(简称ASCO)开始了。这是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会议,各大制药公司和临床医生在这里“华山论剑”,畅谈肿瘤治疗的新进展。 可以认为,ASCO公布的临床数据,基本代表了这一年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两个重磅抗癌药——LOXO292和DS8201。它俩都还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代号,却已在全世界刷屏。   LOXO292:RET基因终结者,有效率77%   对癌症患者来说,理想的抗癌药具备两个特点:有效率高,副作用小,LOXO292全部符合。 先来看看有效率,高达77%,疾病控制率100%。 下面这张图中:每个柱子代表一位患者,一共36位患者,包括27位非小细胞肺癌(蓝色)、7位甲状腺癌(红色)和2位胰腺癌(黄色),都有RET基因融合;柱子向下代表肿瘤缩小,可以看到除了第一根柱子,其余35根都是朝下的,代表着几乎所有的肿瘤都在缩小。 下面是LXOX292有效率的统计结果:在78位RET基因融合的患者中,有效率是77%;在22位RET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有效率也高达45%。 再来看看副作用。 下面是82位患者的副作用统计结果:几乎所有的副作用都是1-2级,基本不太需要药物处理,唯一的三级副作用是呼吸困难,发生的比例只有1%,非常的安全。 最后,来看一位患者的治疗实例。 52岁的肺癌患者,化疗耐药之后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具有KIF5B-RET基因融合,使用LOXO292 4周之后肿瘤明显缩小,看红色箭头标注的位置。 LOXO292堪称今年肿瘤治疗最大的黑马,是由著名的LOXO Onco公司开发,看到如此惊艳的临床数据,LOXO292上市指日可待。顺便说一下,LOXO还有一款靶向-LOXO101,针对NTRK融合的17种肿瘤,有效率高达75%,已经提交了上市申请,应该很快获批。 权威发布:全新抗癌药Larotrectinib即将上市,针对17种肿瘤,有效率75%!   DS8201:86.3%的患者肿瘤都有缩小   DS8201是一个新型抗肿瘤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简称ADC。它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HER2靶点的抗体,可以精准的识别并且结合HER2高表达甚至低表达的肿瘤细胞;第二部分是剧毒的化疗药。这种设计会使抗体带着化疗药去找肿瘤细胞,然后精准的给肿瘤细胞下毒,毒死它们。 2017年9月,美国FDA授予DS8201突破性药物地位,针对的是多种HER2靶向药都耐药的乳腺癌患者。 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DS8201更新了临床数据:针对HER2高表达/低表达的乳腺癌、HER2阳性的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86.3%患者的肿瘤细胞都有缩小。具体数据如下:   咚咚提醒   1:LOXO29目前没有上市,只是在临床阶段,只有通过去国外参加临床试验才能用到。据了解,在非小肺癌里面,大约1%-2%的患者有RET基因融合,在甲状腺髓样癌中超过60%的患者有RET基因突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10%的患者有RET基因融合。所以,做过多基因检测的患者,看看是否有这个RET基因突变或者融合。详情参考:在生命的重要关口,你会做何选择? 2:DS-8201也没有上市,同样也得去国外才能参加临床试验。   参考资料: [1] http://abstracts.asco.org/214/AbstView_214_219841.html [2] ASCO PPT

小D
有效率69%,重磅抗癌药LOXO-292背后的“治愈”故事

有效率69%,重磅抗癌药LOXO-292背后的“治愈”故事

抗癌新药LOXO-292公布重磅临床数据,针对RET基因突变/融合,有效率高达69%——这应该是今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黑马,已吸引全世界的关注 有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有效率高,副作用小,大家亲切的称之为“抗癌神药”,让我们看到了“把肿瘤当做慢性病治疗”的希望。比如下面这5种药物,疗效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PD-1抗体,使16%的晚期肺癌患者活过5年,堪称癌症治疗史上最大的突破; 奥希替尼AZD9291,针对EGFR突变,有效率70%,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Alectinib,针对ALK融合,有效率超80%,无进展生存期接近3年,; Larotrectinib,针对NTRK融合的17种肿瘤,有效率高达75%; Niraparib,用于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了4倍(国内有临床试验)…… 详情参考: 权威发布: PD-1使16%的肺癌患者活过5年,实现了临床“治愈” 肺癌患者一线使用9291?没错!这些原因让它“一步到位” 十年积淀,抗癌新药Alectinib将部分肺癌变成慢性病,即将上市 权威发布:全新抗癌药Larotrectinib即将上市,针对17种肿瘤,有效率75%! 重磅靶向药Niraparib临床开启,显著延长癌症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个重磅新药——LOXO-292,虽然它只是一个代号,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却早已名声在外。临床数据显示:LOXO-292针对RET基因融合或者突变的癌症患者,有效率高达69%。详细的临床数据将会于6月初在芝加哥举行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议(ASCO)中公布。 顺便说一下,LOXO-292是由大名鼎鼎的LOXO公司研发,上文提到的针对NTRK基因融合的神药Larotrectinib(代号LOXO-101)就是他们开发的,有效率75%,快被FDA批准上市了。这是一家牛逼的公司,希望他们多开发针对其它靶点的药物,当然,这是美国的公司。   奇迹:两大神药无效后,LOXO-292力挽狂澜,脑部病灶消失   这位患者40岁左右确诊肺癌,无抽烟史,女性。确诊后经过基因检测没有EGFR/ALK/ROS1问题,只能进行化疗,效果不错,肿瘤明显缩小;大概20个月之后,化疗耐药,接下来吃了4个月特罗凯,也耐药了,之后使用了大概8个月的PD-1抗体Opdivo,效果并不好,还发生了脑转移,进行了全脑放疗。 这位患者并不甘心,又重新拿肿瘤组织进行了全世界最先进的Foundation One的基因检测,发现了KIF5B-RET基因融合,于是服用了Alectinib(也有RET靶点活性),从标准的600mg增加到900mg,最后脑部肿瘤依然进展,患者的状态很差,经常说胡话,也走不了路,只能躺在床上。具体过程如下: 按照传统的治疗手段,这位患者几乎没救了,只能等着。 幸运的是,她参加了LOXO-292的临床试验,从每天20mg吃到100mg,用药两个月之后全身的肿瘤缩小,意识逐渐清醒,也可以下床走路了。更重要的是脑部的6个肿瘤就消失了,具体如下: (图片来自,IASLC 2017)   LOXO-292针对四种肿瘤,有效率69%   这是在ASCO年会的摘要中公布的临床数据,更具体的数据会在6月初公布。   临床设计: 招募57位RET基因融合或者突变的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甲状腺癌和胰腺癌患者。这些患者都经过基因检测,确定有RET基因‍融合或者RET基因突变。   临床效果: 在32位可评估的患者中,有22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总得有效率高达69%。其中,26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7位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有效率65%;6位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5位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有效率83%。   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16%)、腹泻(16%)和呼吸困难(12%),大部分都是轻微的副作用。总的来说,LOXO-292的副作用不大,安全可控。   咚咚提醒: 1:LOXO-292目前没有上市,只是在临床阶段,只有通过去国外参加临床试验才能用到,而且患者必须得有RET基因融合或者突变。据了解在非小肺癌里面,大约1%-2%的患者具有RET基因融合,在甲状腺髓样癌中有超过60%的患者基友RET基因突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有10%的患者具有RET基因融合。所以,做过基因检测套餐的患者,看看是否有这个RET基因突变或者融合。 2:除了LOXO-292,还有一个针对RET基因的靶向药-BLU-667,有效率也高达45%,详情参考:癌症患者的新药革命!控制率超90%,新药BLU-667横空出世     参考文献: [1] V. Subbiah, et al., Selective RET Kinase […]

小D
带癌生存数十载,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带癌生存数十载,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癌症不是生活的全部,身上有癌心中无癌才是最高境界。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