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

癌友必知的十大名词

癌友必知的十大名词

最全总结,必看收藏

小D
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新篇章,靶向治疗显著推迟复发转移

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新篇章,靶向治疗显著推迟复发转移

优于化疗,尤其是控制颅外转移方面

小D
预测:未来,肝癌药物治疗将呈现哪些治疗模式?

预测:未来,肝癌药物治疗将呈现哪些治疗模式?

最新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仑伐替尼或将成为HBV阳性肝癌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小D
干货分享丨一文盘点各实体瘤已上市靶向治疗及相应基因检测

干货分享丨一文盘点各实体瘤已上市靶向治疗及相应基因检测

分享一下当前已上市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案及部分相关的基因检测项目

小D
70载峥嵘岁月,铸就肺癌诊疗发展光辉历程

70载峥嵘岁月,铸就肺癌诊疗发展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肺癌治疗发展70周年,同样精彩纷呈

小D
奥希替尼PFS、OS、CNS三重获益,奠定霸主地位

奥希替尼PFS、OS、CNS三重获益,奠定霸主地位

2020年初,FLAURA研究最终OS数据出炉,这是一个真正具有统计学意义的OS数据,显示了一线奥希替尼很好的临床获益。基于这项研究的重磅意义,FLAURA 研究再次被新英格兰杂志收录。如今,奥希替尼进入中国已经 3 年,已有超过 7 万中国患者因奥希替尼重获新生。从 AURA 研究到 AURA 3 研究,再到 FLAURA 研究,奥希替尼共 4 次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刊出,多次给 EGFR 敏感突变晚期 NSCLC 患者带来突破和希望。未来奥希替尼仍将以循证为基石,为 NSCLC 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FLAUR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对比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用于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获益。研究中入组了556位患者,症状稳定的CNS转移患者也被纳入,所有患者均携带EGFR 19del或L858R突变,其中279位接受一线奥希替尼治疗,277位接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每6周进行评估直至进展。两个主要分层因素为突变类型(EGFR 19del vs L858R)和患者种族(亚裔 vs 非亚裔),研究终点包括:PFS、OS、ORR、DCR等。 三大优势奠定奥希替尼“重磅炸弹”地位 第一优势:PFS优势 从FLAURA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到,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比,奥希替尼组显著延长了PFS(18.9个月vs 10.2个月),降低了54%的疾病进展风险(HR=0.46)。从亚组(性别、年龄、种族、吸烟史、脑转、EGFR突变类型)分类来看,所有亚组使用奥希替尼均有获益,相对来说,女性患者和非亚裔人群获益更加明显。 第二优势:OS优势 FLAURA研究的最终OS数据出炉,进一步彰显了奥希替尼相对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优势。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奥希替尼的OS高达38.6个月。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在T790M进展后改用奥希替尼的情况下,其OS仍只有只有31.8个月。从下图中可以看到,首次进展后,奥希替尼组有32.6%的患者使用化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组有30.6%(65%×47%)的患者因T790M进展改用奥希替尼,14.3%(65%×22%)的患者改用化疗。两组中均有22%的患者在尚未接受二线治疗的情况下死亡。后线治疗方式和种类很贴近真实世界中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FLAURA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从亚组数据分析来看,EGFR 19del、非亚裔人群从奥希替尼的治疗中OS获益更为明显。 第三优势:CNS优势 FLAURA研究中入组了116位CNS转移(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其中53位接受奥希替尼治疗,63位接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不光PFS获益(15.2个月 vs 9.6个月),OS也获益明显,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至47%。 PFS、OS、CNS三重获益,着实不易   奥希替尼自上市以来,从加速获批用于二线治疗T790M阳性,到和一/二代TKI同列一线,再如今一线数据碾压一/二代TKI,一路高歌猛进,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一次又一次福音。 目前NCCN、CSCO、ESMO等权威指南均直接推荐奥希替尼作为EGFR阳性晚期肺癌患者一线治疗选择,NCCN指南更是直接把奥希替尼作为优先推荐。2020年5月23日,2020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发布,新指南中奥希替尼的一线治疗推荐级别升级为I级推荐,这是我国广大一线医学专家对奥希替尼临床数据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奥希替尼中国人群临床获益高度肯定。期盼奥希替尼能走得更远,在更多领域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 Soria J C , Ohe Y , Vansteenkiste J […]

木兰
一文读懂: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机制

一文读懂: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机制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认可。

小D
告别化疗!靶向+免疫强势联手横扫10大癌种,肿瘤治疗新时代来了!

告别化疗!靶向+免疫强势联手横扫10大癌种,肿瘤治疗新时代来了!

给大家汇总靶向+免疫疗法应用在十大肿瘤达到疗效新高的研究

小D
头颈癌治疗手册:靶向免疫新突破,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头颈癌治疗手册:靶向免疫新突破,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靶向与免疫治疗的相继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越来越高

小D
做错这 3 点,靶向治疗「失效」了?

做错这 3 点,靶向治疗「失效」了?

我都有药了,还看医生有啥用?

小D
医生敢想, 患者敢用: PD-1+双靶向, 三杀癌细胞, 结果出乎意外!

医生敢想, 患者敢用: PD-1+双靶向, 三杀癌细胞, 结果出乎意外!

PD-1联合双靶向,早期临床数据出炉,十分惊艳!

小D
2019CCO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阴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2019CCO | 邵志敏教授:攻克三阴性乳腺癌,路在何方?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和未来方向的分析和总结

小D
EGFR靶向之争即将定论?奥希替尼携5年生存率翻倍强势发声!

EGFR靶向之争即将定论?奥希替尼携5年生存率翻倍强势发声!

FLAURA研究(奥希替尼一线研究)的总生存数据即将出炉

小D
2019肺癌九大基因靶向进展及耐药处理,再添多个新药新方案

2019肺癌九大基因靶向进展及耐药处理,再添多个新药新方案

汇总肺癌九大基因靶向治疗及临床用药序贯选择,供初治及耐药的患者参考

小D
EGFR突变耐药进展三种模式,生存期最低的竟然是...

EGFR突变耐药进展三种模式,生存期最低的竟然是…

癌细胞的逃脱之路

小D
同是BRAF突变,V600E和V600K突变靶向免疫治疗疗效均不同

同是BRAF突变,V600E和V600K突变靶向免疫治疗疗效均不同

BRAF V600突变,靶向?免疫?

小D
做错这 3 点,靶向治疗「失效」了?

做错这 3 点,靶向治疗「失效」了?

本文结合典型病例谈谈随访对靶向治疗患者有多重要

小D
HER2传奇:死磕二十年,他们终于改变了乳腺癌治疗的历史

HER2传奇:死磕二十年,他们终于改变了乳腺癌治疗的历史

总有人能改变潮水的方向

小D
胖子也有专属福利?PD1、靶向药疗效更好!

胖子也有专属福利?PD1、靶向药疗效更好!

最新研究:肥胖癌友,接受PD1/靶向治疗,疗效更好

小D
“肺”腾中国 全球顶级肺癌专家齐聚羊城共绘蓝图

“肺”腾中国 全球顶级肺癌专家齐聚羊城共绘蓝图

专家: 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小D
小细胞肺癌靶向免疫时代开启!

小细胞肺癌靶向免疫时代开启!

为大家带来2018小细胞肺癌靶向免疫研究进展的汇总报告

小D
吴一龙教授全面解析肺癌治疗康复关键

吴一龙教授全面解析肺癌治疗康复关键

治愈肺癌,希望正在前方

小D
HER2 阳性乳腺癌 | 靶向治疗 4 大进展别错过

HER2 阳性乳腺癌 | 靶向治疗 4 大进展别错过

最新最实用的临床指导

小D
一文读懂靶向治疗那些事儿

一文读懂靶向治疗那些事儿

肺癌靶向治疗总结

小D
癌友必知的十大名词:基础手册,一网打尽

癌友必知的十大名词:基础手册,一网打尽

最近文章留言中,常常出现一些基本概念和“似曾相识”的老问题。 肿标升高了不少,是不是耐药了呀?什么时候换药? PET那么贵,是不是比CT好,要不要每次复查都做一个PET? 基因检测,这么多公司,这么多套餐,选哪个好? 贝伐单抗(或者索拉非尼/安罗替尼等)也是靶向药,是不是也要先做一个基因检测呀,测哪个基因? 基因检测没有组织了,用血液代替靠谱么? 这种时候,还是推荐咚友从最基础的文章开始看起:诊断癌症的第一天,就该知道的十件事 然后再扩展到基础但是更有针对性的文章: 破95%的抗癌骗局:就看这5句话 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癌症基因检测,你最该了解的十大问题! 肺癌治疗手册:做了那么多检查,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今天,我们再来做个汇总,针对咚友常问的问题,来个关键词对应回复。建议收藏本文,方便需要时快速搜索关键信息。 一、肿瘤标志物:数值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除了长在身体表面的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癌症都看不见、普通病友也摸不着,那么怎么知道疾病的发展情况呢?总不能天天跑医院去做CT吧,而且CT还有辐射。 因此,几十年来,医学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肿瘤标志物(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代表肿瘤的东西),大多是血液里的蛋白质,比如CEA、CA125、CA199、AFP、CA153、SCC、NSE等。这些蛋白质,一般都是癌细胞分泌到血液里的,普通的细胞一般不分泌,因此可以通过血液中这些蛋白质的含量的高低,来判断肿瘤的大小和多少。 但是,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1: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分泌这些蛋白质。因此,存在一部分患者肿瘤已经很大,很晚期了,但是肿瘤标志物一直都是正常的。甚至,有的肿瘤,比如肉瘤等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志物。 2:正常的细胞,并不是一定不分泌这些蛋白质。也就是说,正常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感染、炎症、剧烈运动等情形下,部分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这就造成了一大批健康人,体检的时候,发现一个肿瘤标志物,仅高出一点点(比如CEA正常值上限是5,某人是5.25之类),然后四处就医,反复检查的闹剧。 3: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技术活。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不同的医院、仪器、方法,正常值范围可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地方,同一份标本,连续测两次,可能的误差也是很大的。言外之意,CEA正常值是5,你才5.25,很可能只是测量误差,紧张个锤子! 综上所述,对肿瘤标志物的建议是:数值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同时也要留意特殊情况。 健康人:体检发现单独一个肿瘤标志物升高,升高的幅度很小(比如在1-2倍以内),又没有什么症状——这种情况可以当做没看见,或者过一阵再复查。 举例说明:患者是多年的乙肝携带者,AFP升高了一点点(40多,正常值是25),查腹部B超没有发现问题;三个月后复查,AFP又升高了一点点(60多),B超、MRI没有问题;又过了三个月复查,AFP达到了90多,B超、MRI还是没有问题——最后,患者接受了一种有创的、略贵的检查:动脉造影!果然,在肝脏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个5毫米左右的小结节,手术切除以后病理证实是非常早期的肝癌。 肺癌患者:其他癌症的指标升高,动态变化,有时候或许也有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 二、PET: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过度医疗 常规的影像学,比如B超、CT、MRI等,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静态参数,但是不知道肿瘤到底是死是活,以及肿瘤的生长繁殖能力如何。这就会给一部分患者造成困扰,比如做了介入栓塞、射频消融的病友,2个月后复查,肿瘤几乎还是那么大,之前的治疗有没有疗效呢?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特别焦虑的患者,肺部发现了癌症,那么脑子里、肚子里、骨头上有没有病灶呢? 要想全身上下都查一查有没有肿瘤,同时还想知道肿瘤的战斗力、活性如何?光靠传统的影像学,是不够的。PET就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手段,通过同位素标记葡萄糖。因为癌细胞要是活着,而且还在活蹦乱跳、生儿育女的话,它就一定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需要吃进去很多葡萄糖,从而会被标记上同位素。PET就是通过观察和计算,一定时间里身体某个部位摄取带有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的多少,来反应这个部位是不是癌变了,如果是的话,肿瘤的活性如何。 这么好的东西,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是不是应该每个月都做一个? 且慢,PET的确是挺好,但有三个弊端: 1:贵。普通的CT/MRI,一般千把块钱就搞定了,PET动辄七八千,近万的人民币就花出去了。 2:有辐射。PET-CT的辐射,大约是CT的4-5倍;核辐射,是会致癌的。 3:有的肿瘤,PET看不见,也是会漏掉的。比如消化道的较小的肿瘤,PET有可能漏诊。 综上所述,建议结合病情需要,科学理性地选择影像学检查,必要的时候,再考虑PET: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要过度医疗!   三、基因检测:为什么做,怎么做 基因检测的问题,其实之前的科普文章里已经反复提及,但是架不住需求大,所以我们再统一回答出现率最高的5个问题。   1: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基因检测,主要的作用有如下几个: 指导靶向药选择:EGFR突变的肺癌,用易瑞沙、特罗凯;HER2扩增的乳腺癌、胃癌,用赫赛汀;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用维莫非尼;KIT基因突变的白血病、胃肠间质瘤,用格列卫等等。 提示化疗的敏感性 TMB分析是否适合PD-1治疗:10万病例:深度解析TMB,PD1与长期生存 用于疾病的复发和耐药的监测: 提前几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耐药:什么东西这么神?! 筛查遗传性癌症:比如部分肠癌、子宫内膜癌(林奇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 2:基因检测,测多少个基因合适? 一般情况下,只要做特定癌种指南推荐的若干个基因就行了,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各种肿瘤,到底需要测哪几个基因,各大指南都有详细的规定,咚咚肿瘤科APP上也准备了相应的套餐。 部分经济有余力的病友,想寻求更多跨癌种用药或者PD-1治疗,基于自愿的原则,一定要把人类已知的数百个癌症相关的基因都测一遍,做TMB分析,也是有道理的。   3:靶向药,是不是都要先做基因检测? 不是。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贝伐单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安罗替尼、olaratumab等新药,并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现在并不知道,哪个或者哪几个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   4:血液基因检测是否靠谱? ASCO2016 | […]

小D
免疫治疗能否勇闯胃癌一线?

免疫治疗能否勇闯胃癌一线?

听听专家怎么说

小D
6个靶向,2个免疫:今年将在国内上市的抗癌新药

6个靶向,2个免疫:今年将在国内上市的抗癌新药

对于晚期患者的而言,都存在一个担忧,耐药了怎么办?无论是常规的化疗,还是精准治疗下的靶向治疗,亦或是目前最前沿的免疫治疗,都会存在耐药的缺陷。找到可替代的治疗方案,是晚期癌症患者延长生存期的最好方式。 近几年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突破,涌现出了非常多的新药,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也大大增加。小编整理了2018年即将上市的8个抗癌新药,涵盖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癌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新药的上市,首先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新药上市的审批流程,无他,审批流程决定着新药上市的等待时间。 国内的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申请审批流程大致要经过下面这个流程: 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 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 注:CDE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批中心,新药上市都要到这里审批。 CDE从去年开始加快了重大新药的上市审批速度,从新药上市申请受理到药品正式上市大约需要1年左右,或者更短的时间。通过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公开信息,我们预测2018年以下这些抗癌药极可能在中国上市。 唠叨了这么多,回到正题,下面正式说说2018年即将上市的抗癌新药。 靶向治疗药物 呋喹替尼 2017年6月30日,呋喹替尼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2017年9月4日以“具有明显临床价值;重大专项”的理由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还是以化疗为主,多使用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以二线化疗为主,但当前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仍然匮乏。 呋喹替尼(Fruquin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的VEGFR长效抑制剂,适应症包括结直肠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晚期结直肠癌化疗为主的局面,可能给晚期结直肠癌的生存期带来新的获益。 呋喹替尼III期临床研究FRESCO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关键性临床研究,研究完全达到了试验预设的所有研究终点,呋喹替尼组患者的中位OS为9.30个月,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2.73个月(P<0.001),降低死亡风险35%(风险比HR=0.65)。呋喹替尼组较安慰剂组同样显著延长了患者PFS(3.71个月对1.84个月,P<0.001),降低疾病进展风险74%(HR=.26)。 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抗VEGF或抗EGFR治疗,呋喹替尼组均能显著获益。同时,呋喹替尼的安全性良好。总之,呋喹替尼可以成为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之一。 仑伐替尼 2017年11月3日,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肝细胞癌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2017年12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卫材株式会社自主研发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受体-1,2,3;FGF受体-1,2,3,4;PDGFRα;RET和KIT),已于2015年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 并于2016年FDA和EMA相继批准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在今年ASCO年会上,重磅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仑伐替尼组总生存期非劣效于索拉非尼(13.6个月 vs. 12.3个月),达到研究的主要终点。 安罗替尼 2017年3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的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盐酸安罗替尼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走特殊审批通道,并于4月27日被CDE纳入优先审评,预计将在2018年获批上市。 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可强效抑制VEGFR、PDGFR、FGFR和c-Kit 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安罗替尼三线治疗NSCL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研究成功达到主要终点。安罗替尼组患者的O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3.33个月(9.63 个月对 6.30 个月,P<0.05,图1)。其中,6个月时安罗替尼组有70.62%的患者仍生存,生存率较安慰剂组高17.8%。 肺癌治疗领域大神,上海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表示,其团队在开展基础研究时已经发现,安罗替尼对于T790M突变也显示出了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对于一线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耐药后的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果由于费用而无法使用奥希替尼,安罗替尼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对于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安罗替尼应该也可以发挥作用。 对于一线、二线治疗失败的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洛替尼的面世,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治疗带来突破。 奥拉帕尼 2017年12月1日,全球首个卵巢癌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在中国递交的上市申请正式获得CDE承办受理。 PARP抑制剂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概念获得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它的原理是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来杀死肿瘤细胞。 奥拉帕尼对于卵巢癌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奥拉帕尼片剂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好于使用安慰剂对照组。奥拉帕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9.1个月(16.3—25.7),而安慰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5.5个月(5.2—5.8个月)。 吡咯替尼 2017年8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EGFR/HER2抑制剂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2017年9月26日,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马来酸吡咯替尼是一种口服、不可逆、泛-ErbB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同时具有抗EGFR/HER1、HER2 以及HER4 活性。吡咯替尼的适应症主要为乳腺癌。 该药申报之路可谓神速,从2011年研发申报到2017年获得上市审评,耗时仅仅6年时间。 在针对治疗经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且复发/转移后化疗不超过2线的乳腺癌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中,吡咯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为78.5%,对照组拉帕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7.1%,吡咯替尼组提升了约21%;吡咯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1个月,拉帕替尼组的PFS为7.0个月,吡咯替尼组PFS比拉帕替尼组显著延长。 帕妥珠单抗 2018年1月2日,重磅乳腺癌药物帕妥珠单抗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并且已经获得CFDA优先审批的资格。 帕妥珠单抗最早于2012年6月,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成为HER2扩增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全疗程的用药选择(术前新辅助可以用,术后辅助治疗可以用,晚期治疗也可以用)。 帕妥珠单抗联合赫赛汀联合化疗,相比于赫赛汀联合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延长生存期。这个药在欧美已经上市5年多,终于在国内提交了上市申请,如果一切顺利,或许有望在2018年结束之前,与国内的患者朋友见面。 一项帕妥珠单抗+赫赛汀+多西他赛治疗的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位总生存期,帕妥珠组是56.5个月,而对照组只有40.8个月,相差15.7个月——晚期乳腺癌,一个药物的加入,让总生存期平均延长了1年多,堪称划时代的“奇迹”。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已被全球超过75个国家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免疫治疗药物 Opdivo 2017年11月1日,PD-1单抗Opdivo的上市销售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这使得Opdivo成为第一款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的PD-1/PD-L1类药物。2017年12月被CDE纳入优先审评。 Opdivo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来解除肿瘤细胞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达到清楚肿瘤细胞的作用。由于免疫治疗的强大疗效,首款PD-1单抗在中国的上市也备受期待,尤其是人数众多的肺癌患者尤为关注它。    […]

木兰
关于肿瘤靶向治疗,你必须知道这些

关于肿瘤靶向治疗,你必须知道这些

精准医疗时代,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不少肿瘤患者都将靶向药作为“救命稻草”,却不知靶向药虽然“神奇”,可以让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但并非每个肿瘤患者都能使用。而且,无论是哪种靶向药,都达不到治愈的效果。   以肺癌为例,在中国,大约一半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阳性,这个突变就是“靶点”。也就是说,肺癌患者中,只有“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用靶向药才能获益。相反,没有靶点,即便放出去的是生物导弹也没有靶子可打。 靶向治疗或会优于化疗 以往,许多早中期肺癌患者手术后,医生通常会采取化疗进行辅助治疗,相当于割完草后再撒一遍除草剂,以期能延长复发和转移的时间。但化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大,许多患者无法耐受,并且术后复发或转移仍然是绕不过去的坎。而大部分偏晚期的肺癌患者,由于无法接受手术,是靶向治疗的目标患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的研究指出,早中期肺癌患者(II-III A期),如果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术后使用靶向药物(易瑞沙)辅助治疗,疗效会显著优于化疗,副作用也会变小。 该实验一共对200多名患者进行了3年的观察,他们都是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分为两组,一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化疗,另一组则采用靶向药易瑞沙治疗。 结果很明显,易瑞沙组胜出: 1)至再次复发的时间延长为两年半左右(28.7个月),而化疗组只有一年半(18个月); 2)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靶向药12%)远低于化疗组(48%),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很多。 所以,在效果提高和副作用减少方面,靶向药都显示出了更大的优势。 靶向药使用的三大误区 1.靶向药越晚用越好? 有不少患者认为靶向药会耐药,能不用就先不用,等到最后没办法了再说。其实,并非只有靶向药才会出现耐药反应,任何方法都存在耐药的情况,化疗的耐药性比靶向药物出现得更快。 因为肿瘤细胞很聪明,治疗了一段时间,一些敏感的肿瘤细胞被杀死了,耐药的细胞就成为了主体,治疗就会失控,这时候就要调整方案。 临床的治疗原则是要把最好的、最有效的放在最前面,而不是等到后面产生耐药后再用。因为,一开始就把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杀死,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耐药细胞的产生。如果一开始先用普通的药,就等于是给细胞时间培养耐药性,整体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受影响。 2.靶向药混着吃减缓耐药?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推荐或者进入指南,都需要有循证医学依据。这个循证医学证据需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得出结论,而不是患者之间的经验之谈或者口口相传。 面对耐药反应,老百姓能想到的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联合治疗。抗击癌细胞就像打架,一个人打不过多找几个帮手就好了,人多力量大,团战总比单枪匹马的胜率要高得多。 目前,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还在进行中。在使用联合治疗之前也需要经过多方面评估,包括副反应。 3.肺癌术后吃靶向药能预防复发? 晚期肺癌不开刀,早、中期肺癌可以开刀,但术后也要根据不同的分期采取不同的措施。Ⅰ期的患者,无论是ⅠA还是Ⅰ-B,术后都不主张任何其它治疗。既然肿瘤已经开干净了,治疗只会带来毒副反应和安全隐患,同时还降低生活质量,使免疫功能下降。 当然ⅢA期,也就是肺癌中期患者术后理论上的确还有肿瘤负荷,可能还会有一些没有清除干净的肿瘤细胞。如果检测出患者的确是EGFR基因阳性,符合靶向治疗,那么,服用靶向药物是否可以预防肿瘤复发?这是还在研究的课题,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改变临床实践,也就是说,临床上并没有术后服用靶向药物预防肿瘤复发的做法。 肿瘤治疗的终极目标 面对纷繁复杂的肿瘤治疗选择,患者及家属其实最需要的是治疗选择策略的专业指导。 过去,大部分的治疗思路是对肿瘤赶尽杀绝,希望永绝后患。但是癌细胞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隔一段时间“春风吹又生”,患者只得跟着遭遇一轮又一轮的治疗,身心俱疲。 但是从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来看,大家已经慢慢转变观念,认为带瘤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才是最符合实际的,并希望“将癌症变为慢性病”。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与疾病共存的。也许短期内不会出现人们所期望的治愈方法,但是把癌症的危害缩减到人们能够容忍的一种慢性病的状态,可能更有现实意义。  

木兰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