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今日,两款重磅药物获批上市!来自安进、百济神州

今日,两款重磅药物获批上市!来自安进、百济神州

今日(8月16日),NMPA发布两则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百济神州的达妥昔单抗β和安进的阿普米司特片在中国获批上市,适应症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和银屑病。 国内获批的首个高危神经母细胞瘤 免疫疗法达妥昔单抗β 8月16日,NMPA官网显示,百济神州的达妥昔单抗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达妥昔单抗β最初由EUSA Pharma研发的一款GD2单抗,2015年3月,该药物获得FDA批准,2017年又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12月龄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这些患者既往接受过诱导化疗且至少获得部分缓解,并且随后进行过清髓性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也适用于治疗伴或不伴有残留病灶的复发性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达妥昔单抗β成为欧洲药品管理局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靶向肿瘤免疫疗法。2020年1月13日,百济神州从EUSA Pharma获得在中国大陆独家开发和商业化达妥昔单抗β的权利。2020年11月,百济神州在中国递交了达妥昔单抗β的上市申请。同年11月,百济递交了达妥昔单抗β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2021年1月,百济又递交了司妥昔单抗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据了解,全球范围内靶向GD2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单抗产品仅有3款获批,其中两款为EUSA Pharma的Dinutuximab和Dinutuximab beta。2020年11月25日,FDA通过加速批准途径批准了Y-mabs的那昔妥单抗,赛生药业引进并于7月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 近15年来首个获批 银屑病药物阿普米司特片 8月16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安进阿普米司特片(又称阿普斯特,apremilast)正式在华获批,适应症为银屑病。阿普米司特片曾被纳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2月20日,CDE将该药物拟纳入优先审评。 阿普米司特是最早由百时美施贵宝旗下新基研发的一种新型PDE4抑制剂,通过剂量依赖性抑制人类滑膜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而发挥作用。2014年3月,阿普米司特在美国获批上市,适应症为成人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商品名为Otezla。此后又将适应症扩大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和贝赫切特综合征相关的口腔溃疡。2019年8月,安进宣布以134亿美元的价格通过收购获得了阿普米司特的全球权益。2020年,阿普米司特在全球的销售额高达近20亿美元,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在国内,各家企业也争相布局相关仿制药领域。去年,石药集团和先声药业提交了阿普斯特片的3类仿制上市申请,并于3月17日和5月15日获批临床。此外,华润双鹤、兆科药业、齐鲁药业等企业的上市申请正处于审评审批中。  

半夏
假如我得了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怎么办?

假如我得了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怎么办?

有位晚期肠癌患者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很想治愈肿瘤,但是仍然可能无法治愈,我很想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而肿瘤治疗给我带来了很多不适,什么时候该放弃治疗?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以我只能基于自己的认知来尝试回答问题。 我曾设想过自己身患恶性肿瘤,因为平均每个中国人的终身患癌率超过了1/5,自己虽然是肿瘤科医生,不吸烟不饮酒无不良嗜好,但是仍然有不小的概率罹患恶性肿瘤,通常以肺癌和消化道肿瘤为主,如果是可治愈的肿瘤,我肯定会按照指南和平生所学尽可能给自己制定一个好的治疗方案,找一个靠谱的外科医生非常重要(中国好的的外科医生价值可能被明显低估)。但假如我真的患有不可治愈的癌症,比如肠癌或者胃癌合并多发肝肺转移甚至骨转移,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想的很明白,我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以及有自由的时间支配(而不是在病房或床上),用以陪伴家人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 1.我一定不会轻易地放弃化疗,因为哪怕化疗有毒副作用,这也是转移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很可能延长我的生命。因为如果足够走运,单靠化疗就可能让晚期肿瘤活过5年,尽管概率低于5%甚至3%,但总比中奖的概率高得多。当然,如果运气不好,化疗后肿瘤会继续生长,这也并不少见。 2.在标准方案的一线化疗和二线化疗失败后,我知道继续化疗能获得的疗效非常有限,且那时候我的体力可能明显下降,化疗带来副作用也会增大。所以,如果采用两种化疗方案都失败,我极有可能不会尝试第三种新的化疗方案,因为我知道继续化疗的有效率不会超过5%。除非特殊情况下,比如一线和二线化疗失败之后,我的体力状态还非常良好,也许会尝试。 3.如果我刚诊断晚期恶性肿瘤时,我的体力状态已经明显下降或者年龄很大,我会选择尽可能损伤小的方案,比如选择化疗时会首选单药。 4.我会找靠谱的基因公司,如华大基因和泛生子、燃石或思路迪之类,进行NGS测序,寻找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机会。因为此类的治疗相对副作用小,如果我属于合适的人群,效果可能很不错。 5.我的生命很可能只有1-3年,因此我不想遭受太多痛苦,在我看来,生活质量甚至比活的更长还要重要,好好的活3个月比痛苦的活6个月更好。所以如果化疗或其它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很大,我会果断的减量,如果减量还不好转,我会直接停止。因为我认为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 6.我会非常注意自己的体重,每3-5天就要检测一次,并很注意营养补充和体力状态,因为我想有足够体力做事情,比如和我的家人一起开车去各地景区游玩,有很多美丽的地方我还没有去过。 7.我是个怕疼的人,如果出现任何肿瘤相关疼痛,我会很乐意使用各种不同强度的止痛药包括毒麻类止痛药来控制疼痛,肯定不会像某些病人习惯性的拒绝服药并愿意忍受疼痛。 8.刚诊断后,开始的一线化疗是最可能起效的化疗,如果起效,经常会有一个还算比较长的疾病控制时间,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过1年,这个时光是最宝贵的时间,我会好好规划,尽量不留遗憾。 9.当我有乏力等症状时,我可能会考虑服用中药或西药改善食欲和体力。但是不会花很多钱在这些药物上。实际上有很多价格昂贵的食品一直舍不得品尝,很多非常舒适的酒店没有住过,我宁愿把钱花在这些上面。 10.我会尽量摆正自己的心态,要好好的睡觉,不会天天抱怨自己为什么得晚期肿瘤,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甚至焦虑的睡不着觉。原因很简单,这些抱怨和焦虑一点用都没有,反而影响我的体力和生活质量。如果我确实焦虑无法好转,我会服用抗焦虑药物。   最后,假如真的到了终末期,已经病入膏肓,难以进食和活动,我其实希望这段时间尽快过去,虽然我是无神主义者,但那时候也会希望真有天堂,并希望我的所作所为有资格能够进入。  

半夏
​警惕!不吃早餐,死亡风险可能会升高

​警惕!不吃早餐,死亡风险可能会升高

日常三餐,不仅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还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饮食不规律,搭配不合理,是影响癌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近期,一项发表于《癌症成因和控制》(Cancer Causes & Control)的研究为不吃早餐危害健康添加了新证据。该研究发现,相比于每天吃早餐的人,不吃早餐与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癌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得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1988-1994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7007 名平均年龄为55.4岁的受试者,54.4%为女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婚姻状况、饮酒量、吸烟状况和体力活动等信息,并测量了受试者身高、腰围、体重、血压、血糖,以及胆固醇水平等。   同时,还统计了受试者的饮食信息,包括不同食物的食用量、总能量摄入和吃早餐的频率等,并对受试者的饮食质量进行了评分,评分越高表明饮食越健康。   根据吃早餐的频率,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3组:每天吃早餐组、有时吃早餐组(仅某些天或周末吃早餐)、很少或从不吃早餐组。   统计发现,61%的受试者每天吃早餐;23%的受试者有时吃早餐;16%的受试者很少或从不吃早餐。与每天吃早餐的受试者相比,很少或从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往往是年轻、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和总胆固醇水平更高的人群。   每天吃早餐的受试者和很少或从不吃早餐的受试者,总能量的摄入量相似,但后者饮食中,来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更低,来自单饱和脂肪、饱和脂肪和总脂肪的能量占比更高。总的来讲,很少或从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其饮食质量得分低于每天吃早餐的受试者,也就是说他们的饮食相对不健康。   图片来源:123RF   在平均长达2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3573例死亡,其中795例与癌症有关。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有时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的受试者,全因死亡和癌症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   相比于每天吃早餐的受试者,没有每天吃早餐(包括有时吃早餐和很少或从不吃早餐),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60%、癌症死亡风险升高59%相关。   具体来看,相比于每天吃早餐的受试者,有时吃早餐与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升高52%和65%相关;很少或从不吃早餐,与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分别升高69%和52%相关。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是吃早餐的不同频率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饮食信息依赖于受试者回忆、未考虑午餐或晚餐习惯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对于吃早餐的不同频率,是通过哪种生物学机制对死亡风险产生影响,目前也仍未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研究最后指出,不吃早餐与全因和癌症相关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这项研究为定期吃早餐,对降低全因和癌症死亡风险有益提供了证据。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通讯作者之一、得克萨斯理工大学Duke Appiah博士指出:“既往一些研究发现称,短期禁食可提高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短期不吃早餐也被纳入各种形式的间歇性禁食方案。因此,有必要了解各种饮食方案和饮食习惯,如何对癌症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加强针对癌症预防的干预措施。”   美国癌症协会(ACS)流行病学研究主任Marji McCullough博士评论指出,人们对进餐时间的潜在作用非常感兴趣,包括不吃早餐对代谢、体重增加和健康结局的影响等。对于该研究的结果,应谨慎解读,在得出吃早餐会降低癌症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这一结论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因为不吃早餐的人更有可能伴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关于进餐时间、频率和禁食,对癌症等健康结果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在我们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之前,没有癌症的人群和有癌症史的人群,都应尽其所能遵循美国癌症协会的饮食和身体活动指南,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和死亡。这些指南建议食用各种蔬菜、水果、全谷物,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并限制含糖饮料和超加工食品。而吃健康的早餐有助于满足这些准则。” McCullough 博士补充道。  

半夏
​Cell子刊发布吴一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丨 肿瘤情报

​Cell子刊发布吴一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丨 肿瘤情报

Cancer Cell:吴一龙教授团队发表ARTEMIS-CTONG1509最新研究成果 Ann Surg:没有侵袭性特征的侵袭性变异组织学是否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总生存期? Cancer Discov:正常人脑中克隆性致癌突变的速率和模式 前沿:一线治疗胃癌,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01 Cancer Cell:吴一龙教授团队发表ARTEMIS-CTONG1509最新研究成果 ARTEMIS-CTONG1509 研究是首个在中国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研究,研究对比了贝伐珠单抗(A)联合厄洛替尼(T)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了两组获得性耐药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价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结果表明,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相比,A+T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PFS,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中位PFS分别为 17.9 个月和11.2 个月(HR = 0.55;95% CI:0.41-0.73;p < 0.001),意味着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研究者评估PFS结果与IRC结果一致。   亚组分析也显示,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患者和脑转移患者能够从A+T方案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联合治疗的毒性可管理、可耐受,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ARTEMIS-CTONG1509研究证实了A+T方案在EGFR敏感突变的中国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而一些特定类型的患者,如21外显子L858R和脑转移患者可能从A+T治疗中获益更多。A+T方案可作为晚期、转移性或复发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02 Ann Surg:没有侵袭性特征的侵袭性变异组织学是否可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总生存期? 日前,Annals of Surger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阐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侵袭性组织学是否影响总生存期(OS)。 文章发表截图   该研究从国家癌症数据库中识别出2004年-2015年因经典型PTC(cPTC)或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AVPTC)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至少一种侵袭性特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甲状腺外扩展、多灶性、淋巴血管浸润、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比较了人口统计学、疗效和OS。   这项研究共纳入170778例患者,其中162827例cPTC和7951例AVPTC。与cPTC相比,AVPTC病变的侵袭性特征更普遍(70.7% vs 59.7%,P<0.001)。AVPTC病变包括高细胞/柱状细胞变异(89.5%)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10.5%)。无论组织学如何,具有侵袭性特征的患者的OS均较差。此外,当控制非侵袭性病变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肿瘤大小和治疗变量时,与cPTC相比,单纯AVPTC组织学与较差的OS无关(P=0.209)。相反,在具有至少1个侵袭性特征的患者中,AVPTC组织学可独立预测较差的OS(P<0.05)(高细胞/柱状细胞变异:HR=1.2;95%CI :1.1-1.3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HR=1.3;95%CI:1.0-1.7)。除多灶性外,所有侵袭性特征均与较差的OS相关,其中转移最具预测性(HR=2.9;95%CI:2.6-3.2;P<0.001)。   该研究表明,在没有侵袭性特征的情况下,AVPTC组织学与cPTC具有相似的OS。相反,当存在侵袭性特征时,高细胞/柱状变体变异和弥漫性硬化性变异与较差的OS相关。 03 Cancer Discov:正常人脑中克隆性致癌突变的速率和模式 虽然致癌基因突变已在非病变、增殖性非神经组织中发现,但其在人脑中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日前,Cancer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脑肿瘤的起源和早期演变。   研究发表截图   这项研究在来自110名不同年龄、未经肿瘤诊断的418份样本中,对与脑肿瘤有关的基因进行靶向测序。在5.4%的大脑中检测到致癌的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SNVs),包括IDH1 R132H。这些突变主要存在于皮质下的白质里,并富集于神经胶质细胞中,但在老年个体中较少见。   通过分析1816份从胎儿到老年的未患病大脑样本的大量RNAseq数据,研究人员复制了随年龄增长宏观克隆的高等位基因频率sSNVs。此外,还描述了大量克隆拷贝数变异,sSNVs表现出与胶质瘤相似的突变特征,表明正常大脑的突变过程驱动早期胶质细胞肿瘤发生。 04 前沿:一线治疗胃癌,信迪利单抗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

半夏
ORR达77.4%!这次是鼻咽癌被扼住了命门

ORR达77.4%!这次是鼻咽癌被扼住了命门

相比于肺癌、肝癌等常见癌症,很多人可能都不太听说过鼻咽癌这种疾病。鼻咽癌(NPC)是指来自鼻咽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放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单单放疗不能满足患者所需要的治疗效果。 近日,FDA授予了特瑞普利单抗突破性疗法认定,其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本次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JUPITER-02研究,根据在2021ASCO大会上公布的最新该研究数据,该研究入选289例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146,特瑞普利单抗240mg[每三周给药一次]+吉西他滨+顺铂)和安慰剂组(n=143),完成6个周期联合治疗,后进入特瑞普利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 中期分析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组显著改善PFS,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中位PFS:特瑞普利单抗组 vs 安慰剂组为11.7 vs.8.0个月(HR=0.52,95%CI:0.36-0.74;p=0.0003);1年PFS率:特瑞普利单抗组 vs 安慰剂组为49.4% vs 27.9%,近一半患者在一年内没有出现疾病进展,在研究者评估结果中,更是显示降低疾病进展及死亡风险为59%(95%CI:0.28-0.59,p < 0.0001)。 截至2021年2月18日,试验中两组的OS均尚未成熟,但可观察到特瑞普利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出现了OS的获益趋势(hr=0.603,95%CI 0.364-0.997,P=0.0462)。 特瑞普利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ORR为77.4% vs 66.4%(P=0.033),中位DoR为10.0 vs 5.7个月(HR = 0.50,95%CI:0.33-0.78,P=0.014)。 而在安全性方面,特瑞普利单抗组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安全性:≥3级TEAE:89.0% vs 89.5%;导致停药:7.5% vs 4.9%;致死性:2.7% vs 2.8%;然而,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和3级irAE事件的概率在特瑞普利联合治疗组中更大:irAEs :39.7% vs 18.9%;≥3级irAEs:7.5% vs. 0.7%。 鼻咽癌治疗更新迭代 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疾病,通常分为初诊转移性、局部区域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伴全身转移三种类型。 在2021年版更新的鼻咽癌指南中,对于鼻咽癌晚期一线治疗新增了顺铂+5-FU 后局部放疗巩固作为I级推荐,1A类证据、新增顺铂+吉西他滨+恩度为III级推荐,2B类证据;对于其晚期二线治疗来说,新增了两个推荐、三个化疗应用条件。分别特瑞普利单抗被列为I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限 PD-L1 TPS ≥ 1%)被列为III级推荐,2B类证据。患者只能在一线未接受同一药物治疗、在免疫治疗中患者一线未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 特瑞普利单抗是我国批准上市的首个国产PD-1抑制剂药物。2020年12月,特瑞普利单抗已成功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2020新版目录。并且,也纳入了今年的医保初审名单中。用于(1)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2)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3)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的患者。 针对我国特色肿瘤, 研究从未停止。 鼻咽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癌种,每年新发患者达6万多例,占全球新发鼻咽癌患者的40%以上。以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60%左右。PD-1的介入为这类患者晚期带来更佳选择。 1.特瑞普利二线治疗NPC 2021年2月1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注册分类:2.2)已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NPC)。 获批是基于POLARIS-02研究是特瑞普利单抗针对一线治疗失败(未接受过PD-1/PD-L1单抗治疗)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研究表明,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客观缓解率(ORR)为20.5%,中位总生存期(OS)达17.4个月,中位DoR为12.9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9个月。有将近一般的患者肿瘤出现退缩。 更为可喜的是,该研究结果已于前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也充分体现了该研究结果的突破性价值。 2.竞争激烈 卡瑞利珠也不甘示弱 […]

半夏
土耳其认定是毒品的一级致癌物,我国广告说它“提神”

土耳其认定是毒品的一级致癌物,我国广告说它“提神”

被称为“台湾口香糖”的槟榔,在土耳其因致幻性而被认定为毒品。   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12日发布通知,提示“中国同胞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并称近期已有多名中国公民因此被捕。   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 图片来源: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   据统计,我国约有6000万槟榔消费人群,集中在台湾、湖南、海南等地。近年来,因嚼食槟榔患口腔癌,进而“切脸”保命的病例屡见不鲜。 在给广州市两会的提案中,政协委员张三宝提出,槟榔广告严重影响“槟榔致癌”的科普效果,呼吁尽快停止槟榔企业的广告宣传。“参考香烟的制作方法,在槟榔产品的包装上明确标注‘吃多了会影响健康’的警告标志。” 对此,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今年广州开展对槟榔广告的清理工作,全市媒体和室外广告都停止槟榔的广告发布,广州市还将加强对槟榔广告的日常监测,从源头上管控槟榔的广告活动。 戒不掉的槟榔与割掉的半边脸 槟榔走红离不开“药食同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记载:“槟榔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中医普遍认为,槟榔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等多种功效,后来,槟榔成为中国四大南药(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产的地道药材,约计1500种)之一。其他三种为益智、砂仁、巴戟,目前,种植槟榔的主要地为海南、广东、中国台湾等,主要食用的是海南、湖南和中国台湾。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吕飞杰等人发表的《槟榔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槟榔果中富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槟榔碱和槟榔次碱,槟榔碱既具有拟交感神经的作用,又有拟胆碱作用,让人产生愉悦感。“嚼食槟榔能使人产生舒服感,欣快感……槟榔还能使人心率上升,血压升高,出现身体发热,面部红润,微微出汗等现象。” 2018年JAMA Psychiatry发布中国台湾研究称,习惯性嚼食槟榔具有成瘾特质,约86%的亚洲槟榔嚼食者有不同程度的槟榔依赖。 槟榔果,图源网络 在生产加工槟榔果的过程中,加工商为了让槟榔产生更大的“劲儿”,会添加一些“调料”。《南方周末》此前报道: “其中最常见的添加物是细辛、麻黄、薄荷、甘草以及生石灰5种物质,使得槟榔对人的神经刺激更大,也让人更上瘾。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麻黄中的麻黄素,是一种作用较大的兴奋剂,能明显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等,而且食用后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因而麻黄素也成为制作冰毒的原料之一。”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特别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该方案指出,槟榔果早在2017年,就被我国列为“一级致癌物”。 传播一时的《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描述了槟榔痴迷者们患上口腔癌的结局:“他们被割掉舌头,他们被切去牙床,狰狞的手术伤疤撕裂了他们的脸庞,癌变的噩耗宣布着他们的死亡……” 其中,有患者因长期食用槟榔,致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相继被切除,大部分左脸被“割掉”。“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术后又造成左眼神经被压迫,如今已彻底瞎了。 “割脸”患者,图源网络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从嚼食槟榔到患上舌癌,甚至不超过一年。8月13日,据《广州日报》消息,广东省惠州市一名35岁的男子,有抽烟习惯,一年前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嚼食槟榔。今年春,该男子右舌出现溃疡,被医院诊断为“舌癌”,医生为他进行半舌切除手术,同时用一侧大腿上的穿支皮瓣来修复右侧舌缺损,并重建出舌头的形状。 还有的槟榔嚼食者遭遇了更加实际的麻烦。“39岁的邵阳人许先生,打中学开始嚼槟榔,2011年接受口腔癌手术,切除右颌,脸上多了一道恐怖的疤痕,随便走到一个地方,警察都要查他身份证。” 曾有人总结出爱吃槟榔人的容貌特点:嘴角为深乌色,脸呈泛方形,吃得越久越趋向几何意义上的方正,笑的时候,一排白色牙齿中间漏出根根黑线,像“皿”字。 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前往湖南省开展现场调研工作。调研发现,在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46 病室, 50 位住院患者有 45 人患口腔癌,其中 44 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比例十分惊人。 槟榔致癌是医学界共识 在医学界,槟榔致癌早已成为共识。早在2003年8月,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将其与烟草、酒精等致癌物列为同一类。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刘宏伟曾公开表示,槟榔嚼物一般由槟榔果、老花藤和煅石灰组成,有的地区还在其中掺加一些烤烟和香料。其中的添加剂如石灰、丁香、烟叶和槟榔籽中含有一些致癌因子,口腔癌的发生与嚼槟榔的时间和槟榔在口腔内滞留的时间呈正比。 湖南是槟榔消费大省,在当地依然流传着“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这样的俗语,槟榔几乎是当地人生活的必需品。在湘潭,槟榔甚至被当做婚丧嫁娶的回礼。 《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曾指出,仅在湖南省长沙市5家医院,口腔癌发病人数从2005年的305例增加到2016年的2108例。在2016年的2108个口腔癌患者中,有1803人长期嚼槟榔。 2018年,湖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也曾发布相关数据,口腔癌占全省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相对其他省份口腔癌的十几位排名,口腔癌已成为湖南的“特色肿瘤。”《中国牙科研究杂志》(Chin J Dent Res)发文称,2005-2016年间,槟榔诱发的口腔癌在湖南连续12年逐年上升,2016年口腔癌发病例数是2005年的7倍。 《中国肿瘤》在 2019 年曾发表题为《2009~2015 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口腔癌发病与死亡分析》的学术论文。 论文原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指出,口腔癌死亡顺位男性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 11 位,女性居第 20 […]

半夏
速读社丨扬州市卫健委主任政务降级 默沙东VHL综合征疗法获FDA批准

速读社丨扬州市卫健委主任政务降级 默沙东VHL综合征疗法获FDA批准

政策简报 扬州市卫健委主任政务降级 多人遭处分 14日,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经扬州市委批准,扬州市和相关区纪检监察机关对疫情防控不力问题进行调查,对有关党员、干部失职失责问题进行处理。扬州市卫健委主任赵国祥政务降级,丁明哲、叶浩等11人受到处分。(扬州市纪委监委) 扬州:支持定点医院疫情期间适当增加慢性病开药量 15日财联社获悉,在上午扬州市举行第17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医保局副局长李晓钟表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要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适当增加门诊慢性病开药量,将取药量放宽至三个月,减少这一人群到医院就诊、配药次数。(扬州市医保局) 新疆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类别沟通交流工作程序的公告 13日,为加强我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规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与当地药监局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类别的沟通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监局发布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类别沟通交流工作程序(试行)》的公告。内容涉及适用范围、工作程序、结果运用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监局) 产经观察 华北制药:提名董事候选人并聘任多名高级管理人员 14日,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刘新彦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聘任刘新彦先生为总经理;王立忱先生、高健先生为副总经理;李建军先生为总会计师兼财务负责人。(企业公告) “美国对华反垄断第一案”华北制药重审胜诉 在13日华北制药举办的“美国对华反垄断第一案最新判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历时近17年,在美国对华发起的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案中,华北制药集团重审胜诉。(新闻发布会) EQrx与Relay达成合作 开发确证靶点抗肿瘤新药 14日,Relay在公布第二季度报告时宣布将与EQrx达成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确证靶点的抗肿瘤新药。Relay将负责临床批件前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工作,EQrx将负责临床开发、新药报批、和商业化。二者共同担负研发费用、利润也平分。(美中药源) 药闻医讯 治疗睡眠障碍 Jazz创新疗法斩获第二项适应症 近日Jazz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批准Xywav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睡眠过度症。(药明康德) 卫材抗癫痫药获得NMPA两项额外批准 卫材近日宣布,其内部发现并开发的抗癫痫药物Fycompa已获得NMPA的2项额外批准:1.作为一种单药疗法,治疗部分发作性癫痫;2.儿科适应症:作为辅助疗法/单药疗法,用于≥4岁儿科癫痫患者,治疗部分发作性癫痫。(生物谷) FDA拒绝批准Sensen膀胱癌ADC疗法上市 13日,Sensen Bio宣布收到FDA关于其创新ADC药物Vicineum治疗对卡介苗无应答的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上市申请的完全回复信。FDA在信中指出了最近批准前检查发现的以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CMC问题,并要求Sensen Bio补充额外的临床和统计数据。(医药魔方) 默沙东VHL综合征疗法获FDA批准 13日,美国FDA批准默沙东开发的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Welireg(belzutifan)上市,用于治疗VHL疾病相关癌症,如肾细胞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些患者无需立即接受手术治疗。(药明康德) 辉瑞蜱传脑炎疫苗在美获批 用于≥1岁人群主动免疫接种 辉瑞近日宣布,美国FDA已批准蜱传脑炎疫苗TICOVAC用于≥1岁个体主动免疫接种。TICOVAC是FDA批准的唯一一种疫苗,用于帮助美国成年人和儿童在访问或生活在TBE流行地区时抵御TBE病毒。(生物谷) 美国FDA授予Vivet/辉瑞VTX-801快速通道资格 辉瑞与Vivet Therapeutics近日联合宣布,美国FDA已授予Vivet基因疗法VTX-801治疗威尔逊病的快速通道资格。(生物谷) 豪森药业恩扎卢胺软胶囊进入行政审批 13日,NMPA官网显示,豪森药业的恩扎卢胺软胶囊的仿制药上市申请进入行政审批阶段,有望在近日获批。该药物用于治疗晚期去势抵抗前列腺癌。(NMPA)  

半夏
这4种癌症最容易遗传!身边有人患这些癌的,一定要看看!

这4种癌症最容易遗传!身边有人患这些癌的,一定要看看!

生活中,我们常能听说看到“一家几口同时患癌”的消息。 那么癌症真的会遗传吗?跟你讲实话:会的! 事实上,有些癌症确实存有家族遗传聚集现象。如果你亲人中有人患癌,那么这篇文章你就绝对不能错过! 癌症确实存有家族遗传聚集现象! 在揭晓究竟哪些癌症会遗传之前,我们先来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1 国际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2013年得知自己的家族中有三位女性因乳腺癌去世时,选择了做乳腺癌遗传性易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87%!她毅然决定采取预防性措施,切除双侧乳房。 2 国外一个家庭中,兄弟姐妹们共同的母亲Pearl Khan在16年前去世时仅49岁,确诊胃癌后仅生存了6个月。而他们32岁的妹妹Yasmin Khan在六年前也因胃癌去世了。因此,最小的妹妹Sophia咨询了英国癌症研究所,并接受了基因检测的建议,并且全部检测出致癌基因阳性!再咨询医生后得知,他们有很高的患癌风险,获得医生的赞同后全部切除了整个胃! 切除整个胃部的三兄妹 这样疯狂的举动,上了英国的新闻网站BBC,但肯定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兄弟姐妹三人说:这个举动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并将“消除”他们患胃癌的风险。 3 前两天,国内的新闻也爆出:一家中7年间,五兄弟中四人陆续得胃癌,这四人中老大、老二已经去世,老三王富生和老五去年刚做了手术。‍主治医生说:“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4 Jill Chang预言总有一天自己会得癌症,因为这似乎是她整个家族的魔咒。她的祖母、母亲和叔叔都曾罹患癌症,包括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和黑色素瘤。 2001年,Chang被诊断为结肠癌,这个诊断震惊了她的兄弟姐妹,他们都立即接受了检查。结果她的妹妹没事,但她的哥哥,35岁,也被检出结肠癌。 Chang和她的家人开始咨询基因检测并接受了检测。她、她的母亲和她的兄弟都为Lynch综合症阳性。而她的妹妹是阴性的。这可能是由父母遗传给孩子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类人群癌症的风险更高,包括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胰腺癌、肾癌、脑癌和胆管癌。 现实中,家族性癌症的案例屡见不鲜,究竟哪些癌症与遗传相关呢? 如果亲人患有这四种癌一定要注意! 如果亲人患这4种癌,你一定要注意! 01 肝癌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是一级预防对象。 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更何况我国85%~90%的肝癌患者都来自乙肝。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右侧肋下疼痛、眼周围发黑、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肝癌。 最佳筛查方式:甲胎蛋白+B超 02 乳腺癌 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 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这主要是与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有关,当一位患者具备这样的家族史并且发病年龄较轻,比如三十岁以前就患病,尤其是双乳癌,这种情况应高度怀疑为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判断自己是不是属于遗传倾向的乳腺癌,教大家一个方法:如果您的母亲或姐妹在停经前得了两侧乳腺癌,那么您得乳腺癌几率较大。如果您母亲患乳腺癌时年龄较大,并且家族中只有她1人得乳腺癌,则不必过度担忧。 最佳筛查方式:乳腺钼靶 03 胃癌 部分胃癌确实有遗传倾向! 很少有人注意到胃癌的遗传特质,但部分胃癌是有遗传倾向的。胃癌当中有5%~10%属于遗传性胃癌,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一代或两代人中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考虑遗传性胃癌。如果生于这样家庭,那就千万要小心了。 最佳筛查方式:胃镜检查 04 肠癌 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YH相关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综合征这些遗传性疾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大约50%的患者在10~15岁大肠内开始长息肉,若不及时干预,100%会衍变为结直肠癌。因此要想避免“遗传”肠癌,先要查查家族中有没有亲人得了结肠息肉病。 林奇综合征又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它是由MLH1、MSH2、MSH6、PMS2基因突变导致的。虽然全部肠癌病例中,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的比例很小(只有约3%),但是有70-90%的林奇综合征患者会发展出肠癌。 如果家中有血缘亲近的亲属曾患有肠癌或子宫癌,可以咨询医生。基因咨询和基因检测也能帮助确认是否有较高的癌症遗传风险。如果经检查,确实属于肠癌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最佳筛查方式:肠镜检查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遗传癌症风险?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遗传性致癌突变呢?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评估,下面的列表包括一些可用于基因检测的最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每种综合征中突变的基因,以及最常与这些综合征相关的癌症类型。 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突变,也不一定意味着每个遗传突变的人都会患上癌症。 哪些人群最应该接受癌症遗传基因检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强烈建议咨询遗传专家考虑接受遗传易感基因检测,以明确自己可能患遗传性癌症的风险: 在异常年轻的时候被诊断出的癌症 在同一个人中独立发生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癌症 在一组成对器官中发生的癌症,例如肾脏或两个乳房 几个患有相同类型癌症的近亲(例如,母亲,女儿和患有乳腺癌的姐妹) […]

半夏
喝咖啡护肝防肝癌!研究显示,喝咖啡或能降低慢性肝病和肝癌风险

喝咖啡护肝防肝癌!研究显示,喝咖啡或能降低慢性肝病和肝癌风险

咖啡是很多人喜欢的一种饮料。尤其是要熬夜“肝”工作的时候,咖啡更是提神醒脑的必备饮品。 在提神醒脑之外,咖啡还可以保护一下因熬夜而受伤的肝。最近,南安普段大学的OliverJ. Kennedy等人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中近50万人的数据就发现,喝咖啡可以护肝[1]。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患上慢性肝病的风险低了21%,肝癌风险也低了20%。 咖啡原产于非洲。据传当地牧民放羊时,发现羊在吃了一种植物的种子后变得异常兴奋,由此发现了咖啡。如今,咖啡已成了一种风靡世界的饮料,与茶和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在咖啡中,除了让人兴奋的咖啡因,还含有绿原酸、咖啡豆醇、咖啡醇等多种活性物质[2]。这些活性物质的含量会因咖啡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比如脱咖啡因咖啡中不含咖啡因,过滤咖啡和速溶咖啡中咖啡豆醇和咖啡醇含量较低等。 此前已有研究发现,饮用咖啡对慢性肝病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肝硬化和肝细胞癌[3,4]。那不同种类的咖啡,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对肝病的保护作用是否会有不同呢? 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参与者们每天喝多少咖啡、喝哪种咖啡,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 最终,共有494585名基线时没有慢性肝病的参与者被纳入了研究。其中,384818名参与者喝咖啡,每天中位喝两杯,109767名参与者不喝咖啡。喝咖啡的人中,19%主要和脱咖啡因咖啡,55%喝速溶咖啡,23%喝研磨或者浓缩咖啡。 中位10.7年的随访中,参与者中一共有3600人患上了慢性肝病,2439人患上了脂肪肝,184人患上了肝细胞癌,301人因慢性肝病死亡。 相比不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患上慢性肝病的风险低了21%,患上慢性肝病或脂肪肝的风险低了20%,因慢性肝病死亡的风险低了49%。喝咖啡还与肝癌风险降低20%相关,但由于肝癌患者人数过少,这一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性要求。 按咖啡种类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不管是脱咖啡因咖啡,还是速溶咖啡,亦或研磨咖啡和浓缩咖啡,都与慢性肝病发病风险、慢性肝病死亡风险负相关。体重正常或超重、是否患有糖尿病,也都不影响咖啡对慢性肝病的保护作用。 不同种类的咖啡都显著降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或脂肪肝、因慢性肝病死亡的风险,不显著地降低肝细胞癌风险   不过要喝咖啡来护肝,有人可能担心,我喝多了咖啡,心脏会不会出问题?这个担心倒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中就提出,咖啡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患者症状加重,应避免大量摄入[5]。 但最近,有一项研究却给出了相反的意见。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regory M.Marcus等人分析英国生物银行中386258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喝咖啡与心律失常风险升高无关,每天每多喝一杯咖啡反倒与心律失常风险降低3%,房颤风险降低3%,室上性心动过速风险降低4%相关。 不光护肝还能护心,看来可以每天喝几杯咖啡了。不过最好别晚上喝,不然夜里睡不着,被迫熬夜可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 Kennedy O J,Fallowfield J A, Poole R, et al. All coffee types decrease the risk of adverseclinical outcom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a UK Biobank study[J]. BMC PublicHealth, 2021, 21(1): 1-14. [2]. Ludwig I A,Clifford M […]

小D
一周药闻丨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两款国产新冠疫苗混打模式“加强针”获批临床

一周药闻丨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两款国产新冠疫苗混打模式“加强针”获批临床

药品研发 1、罗氏宣布,其“first-in-class”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Polivy联合化疗方案R-CHP在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POLARIX中达到主要终点。与标准治疗R-CHOP相比,观察到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改善。2、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宣布,共同开发的靶向HER2抗体偶联药物Enhertu,在3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3中达到主要终点。中期分析表明,在接受过一线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与获批活性对照组相比,Enhertu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产生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此外,与活性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的总生存期关键次要终点也观察到改善趋势。3、Novavax公布了其采用Matrix-M佐剂的重组纳米颗粒蛋白新冠疫苗NVX-CoV2373在最初两剂接种方案完成6个月后,接种单剂加强针的初步试验数据。数据显示,针对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Delta变种,第三剂疫苗接种可使抑制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的能力比接种第二针后提高6倍以上。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Moderna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1273用于青少年接种的重要临床试验结果。这项覆盖超过3700人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显示,12-17岁青少年接种两剂mRNA-1273疫苗安全性可接受,接种后反应与其他年龄组相似;免疫反应与年轻成人(18-25岁)相似,产生了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两剂mRNA-1273疫苗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疾病。5、Medivir宣布,其外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remetinostat,在辅助治疗基底细胞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在最终分析的33个肿瘤中,ORR为69.7%,定义为从基线到第8周最长直径减小超过30%的肿瘤比例。6、Fulcrum Therapeutics宣布,其在研疗法FTX-6058在健康成人志愿者中进行的单次和多次剂量递增1期临床试验获得积极中期结果。结果表明,在临床试验的最高剂量下,HBG mRNA和含有HbF的网织红细胞分别增加4.5倍和4.2倍。7、CohBar宣布其线粒体衍生肽药物CB421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肥胖症患者中进行的1a/1b期临床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CB4211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未报告严重的不良事件。8、WHO宣布,其全球性临床试验Solidarity将进入下一阶段——Solidarity PLUS试验。该试验将在住院的COVID-19患者中测试三种获批药物:青蒿琥酯、伊马替尼和英夫利昔单抗的效果。它们在之前的研究中显示出降低住院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潜力。9、Ultimovacs宣布,其癌症疫苗UV1与抗PD-1疗法Keytruda联用,在1期临床试验中的第二个患者队列获得积极顶线结果。试验达到了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主要终点,并显示出较强的临床应答。6/10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ORR为60%。其中3例患者的肿瘤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CRR为30%。10、优时比公布了3期BE BRIGHT研究新的中期数据。这是一项开放标签扩展试验,在中度至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中开展,正在评估IL-17A/IL-17F抑制剂bimekizumab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在第16周,87.5%的患者达到IGA 0/1,74.9%的患者达到BSA≤1%、62.7%的患者达到PASI 100。11、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布了国内3岁以上人群接种第三剂新冠灭活疫苗的1/2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显示,3岁以上人群接种3剂疫苗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并能够诱导较强的抗体反应。12、信达生物宣布其PCSK-9单抗体IBI-306治疗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分析显示,在接受他汀和/或依折麦布治疗的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使用IBI-306连续治疗12週后,与安慰剂相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准获得显著改善。13、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再鼎医药引进的efgartigimod注射液已启动一项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进行的3期、多中心、开放性、长期研究。14、嘉和生物的CDK4/6抑制剂启动III期临床,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15、天境生物宣布,旗下plonmarlimab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伴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2/3期研究取得良好的中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plonmarlimab治疗30天后患者死亡率更低、达到康复的时间和住院期更短。16、康宁杰瑞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HER2双特异性抗体KN026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II期临床研究近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17、凌科药业宣布其三靶点激酶抑制剂LNK01002临床I期研究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LNK01002是一款创新三靶点激酶抑制剂,可以同时有效地靶向三个驱动激酶靶点,潜在地用于治疗对于传统治疗方案无效或者耐药的病人群体。 药品审批 FDA   1、默沙东宣布,FDA已授予其PD-1抗体疗法Keytruda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优先审评资格,作为在接受部分或整个肾脏切除手术后,具有中高/高复发风险肾细胞癌患者的辅助治疗。2、默沙东和卫材宣布,FDA已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与口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envima联用,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成人患者。3、FibroGen宣布收到FDA关于罗沙司他用于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新药申请的完整回复函。信中表示,FDA目前不会批准罗沙司他的NDA申请,并要求FibroGen在再次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对罗沙司他进行额外的临床研究。4、美国FDA宣布,扩展辉瑞/BioNTech联合开发的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和Moderna开发的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允许对特定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接种第三剂增强疫苗,他们包括接受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和因为疾病导致同样水平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5、外媒报道称,益普生在与美国FDA讨论后宣布,撤销RARγ激动剂palovarotene的新药申请。益普生和FDA一致认为,不可能在当前的NDA审查周期内完成该药物III期MOVE临床试验。因此,在讨论后益普生计划在完成额外数据分析后重新提交新药申请给FDA。6、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宣布,repotrectinib(洛普替尼)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以及未接受过铂类化疗的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7、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宣布,FDA已授予其潜在“first-in-class”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拮抗剂avexitide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8、Altoida宣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预测诊断的人工智能软件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它面向55岁以上的患者,以确定一个具有轻微认知障碍的病例是否会在12个月内升级为阿尔茨海默病,进而在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干预。9、美国FD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弥补最近因安全问题引起的辉瑞Chantix供应短缺,FDA已经批准了Par Pharmaceuticals的仿制药版本varenicline。10、Dermavant Sciences宣布,FDA已接受其在研疗法tapinarof外用乳膏的新药申请,用于治疗成人斑块状银屑病。11、Immune-Onc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已批准IO-108的IND申请。IO-108是一款靶向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2的潜在“first-in-class”新型抗体,用于治疗实体瘤。12、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13、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收到FDA关于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的批准文号。14、埃格林医药宣布,其创新性候选药物EG-007已获FDA同意开展与靶向药物以及抗PD-1抗体类药物联用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III期关键性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与EG-007联用,来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有效率。15、亦诺微医药宣布,针对恶性脑胶质瘤的自主研发产品MVR-C5252已获得美国FDA许可进行临床研究。此前公司产品疱疹溶瘤病毒静脉给药产品MVR-T3011 IV也获得NMPA批准进入临床阶段。16、相达生物科技宣布其INDICAID™妥析™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为大中华区首个快速抗原检测产品获得此授权。 NMPA 1、CDE最新公示,葛兰素史克1类新药GSK3228836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2、诺诚健华宣布,其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已经通过NMPA的临床研究用新药审评,获批在中国开展临床2期研究。3、韩国GC绿十字宣布,NMPA已正式批准了由其研发生产的绿茵芷上市申请,用于血友病A患者的出血预防和控制治疗。4、PhaseBio Pharmaceuticals和SFJ Pharmaceuticals共同宣布,PB2452注射液bentracimab已在中国获批临床。Bentracimab是一种新型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片段,已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的立即和持续逆转。5、扬子江海尼药业以仿制3类报产的阿齐沙坦片进入行政审批阶段,有望获批并视同过评。阿齐沙坦是一款抗高血压药。6、NMPA官网显示,南京正大天晴以仿制3类报产的甲磺酸沙非胺片进入行政审批阶段,用于治疗帕金森病。7、CDE官网显示,复星凯特阿基仑赛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该药拟定适应症为:治疗接受过二线或以上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8、NMPA官网发布药品通知件待领取信息,通告显示,华北制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的一项申请未获得批准,该受理号对应的规格是500IU/瓶。此外,200IU/瓶规格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正在审批中。9、CDE官网显示,泰格医药维托拉生注射液的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肌营养蛋白的基因缺失经验明可通过53号外显子跳跃治疗的杜氏肌营养不良。10、奥赛康药业的注射用右兰索拉唑2.2类新药上市申请进入“在审批”状态。右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程度的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症状的维持治疗。11、九典制药以仿制4类报产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进入行政审批阶段,氟比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以用于减轻或者缓解骨关节炎、肩周炎、肌腱炎及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及外伤导致的肿胀疼痛。12、福安药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庆余堂收到NMPA签发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同时全资子公司广安凯特与庆余堂该品种关联申报的原料药同步通过了CDE审评审批。13、NMPA经审查,批准了春立正达医疗器械生产的创新产品“单髁膝关节假体”注册。该产品适用于膝关节单侧髁置换,用于治疗膝关节单侧间室疾病,并能够恢复膝关节下肢力线。14、康泰医学发布公告称,公司取得了运动负荷心电检测仪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实时检测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15、美诺华药业发布公告称,其合资公司科尔康美诺华药业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药品注册证书》。瑞舒伐他汀钙片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和其它非药物治疗仍不能适当控制血脂异常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症。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防治。16、达安基因发布公告称已取得NMPA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两个,分别为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17、开立生物发布公告称,超声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已获NMPA批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临床用途为:在医疗机构中与本公司生产的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和超声诊断仪配合使用,用于通过视频显示器提供影像供上消化道观察、诊断和治疗用,同时可对上消化道粘膜下层和周边器官进行超声检查和诊断。18、NMPA官网显示,齐鲁制药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为超短效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降压,也可用于降低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19、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阿奇霉素片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0、NMPA官网显示,远大医药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以补充申请获批过评,成为该产品首家过评企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低血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等症。21、艾棣维欣新冠DNA疫苗已获准与北京科兴克尔来福灭活疫苗开展探索序贯免疫策略的临床试验。试验采用新冠DNA疫苗与新冠灭活疫苗进行相互交叉的异源初免-加强序贯免疫接种方案,探索受试者在各接种方案下的安全性、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等临床指标。22、CDE官网显示,博生吉CD7 CAR-T细胞注射液的一项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成人复发/难治性CD7阳性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者。23、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盛迪医药收到NMPA核准签发关于注射用HRS9432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注射用HRS9432拟用于念珠菌血症和/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24、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到NMPA关于同意其参与研制的FH-2001胶囊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25、歌礼制药宣布NMPA已批准开展ASC40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26、安科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参股公司博生吉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治疗成人复发/难治性CD7阳性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27、CDE官网显示,百奥泰的PD-L1/CD47双抗BAT7104申报临床。28、信念医药全资子公司信致医药自主研发的BBM-H9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批准,适用于预防血友病B的成年男性患者出血。29、迈威生物宣布9MW2821已向NMPA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受理。9MW2821是迈威生物一款靶向Nectin-4的创新ADC,Nectin-4是在多种实体瘤表面表达的细胞粘附分子,尤其在尿路上皮癌中高度表达。30、CDE官网显示,东阳光药1类新药HEC93077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31、百利药业BL-B01D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根据百利药业官网信息,从研发代码来看,BL-B01D1应为ADC药物,具体靶点尚未公开。32、四环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轩竹生物在研1类创新药吡罗西尼II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获得NMPA的批准。具体为:吡罗西尼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既往曾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HR+/HER2-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33、天演药业在国内申报新型抗CTLA-4全人源IgG1抗体前药ADG126,该产品目前已在全球开展I期临床研究。 其它 1、阿斯利康SGLT2抑制剂Forxiga已被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伴或不伴2型糖尿病的新发或恶化慢性肾病成人患者,该药也成为了欧盟批准治疗慢性肾病的第一款SGLT2抑制剂。2、英国MHRA批准强生Ponvory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具体为:根据临床或影像学特征定义,患有活动性疾病的RMS成人患者。3、NICE指南草案已推荐礼来每日口服2次的Verzenios(abemaciclib)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且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乳腺癌成人患者。4、天士力在美国临床网登记一项T89(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III期临床研究。5、依生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皮卡重组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局批准开展一期临床试验。6、广东省药监局正式公布了《广东省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批准产品名单》,华为拿到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7、正海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山东省药监局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信息。产品名称:高膨止血海绵;临床用途:适用于鼻腔、中耳与外耳术后的暂时压迫止血和支撑;产品类别:第二类医疗器械。  

半夏
少坐多动,睡得更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有望减少50%以上!

少坐多动,睡得更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有望减少50%以上!

睡眠是健康的基础,但睡个好觉却不容易,多种不利因素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比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估计全球30-69 岁成年人中,约有10亿人受到轻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发作的打鼾、低通气甚至暂时性呼吸暂停而憋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仅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导致过度疲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中风、心梗、心律不齐和2型糖尿病等。   近日,一项由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在《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为人们如何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提供了方法。该研究发现,增加运动,减少久坐时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显著降低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137917名受试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受试者的年龄为30-75岁,86%为女性。   研究开始时,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饮食、运动量,以及坐着的时间等信息。   在10-18年的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每2-4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并统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情况。   研究结束时,共有8733名受试者被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久坐不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升高相关,而增加运动则与风险降低相关。   相比于坐着看电视时间少于4小时/周的受试者,坐着看电视时间超过28小时/周,也就是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小时,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升高78%相关。久坐工作的人,比坐着时间少的人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高49%。   相比于每周走路少于2小时的受试者,每周跑步3小时,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降低54%相关。   研究还发现,对于每天必须长时间坐着的人,如办公室工作的人,在闲暇时间增加运动也可以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此外,对于身体限制而无法进行中等强度或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讲,也可以通过减少久坐时间、增加站立时间,或更频繁地进行低强度运动来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增加运动、减少久坐时间,可能通过减少肥胖、炎症、胰岛素抵抗和体液潴留等机制,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不过相关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而对于久坐看电视和久坐工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增加的不同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与这两者相关的其他行为有关。例如,与久坐工作相比,久坐看电视时更可能吃零食或喝含糖饮料,从而增加肥胖风险,进一步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减少久坐时间,增加运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运动时间依赖于受试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Tianyi Huang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行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现行的身体活动指南,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并且每天坐着看电视的时间少于4小时,将大大降低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主席Anita Simonds教授评论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且普遍存在的疾病,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虽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疗法进行管理,但只有少数研究侧重于预防。”   “这项研究为保持积极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肺部疾病增加了证据,令人鼓舞的是,即使是体力活动的小幅增加或久坐时间的减少也可以获得潜在的益处。” Anita Simonds教授补充道。  

半夏
磨刀不误砍柴工!临床研究显示:癌症治疗前做好万全准备,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4个月!

磨刀不误砍柴工!临床研究显示:癌症治疗前做好万全准备,患者生存期大幅延长4个月!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 ● 肿瘤的分期(I期、II期、III期、IV期); ● 病理类型(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等); ● 基因突变(EGFR、HER2、ALK、ROS-1、KRAS、MET等); ● 分子亚型(PD-L1高表达、LuminalA型、TMB高、MSI阳性等); 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治疗决策。 为了搞清楚一个具体的病人到底属于什么分期、什么病理亚型、是否有基因突变、属于哪一种分子亚型,往往需要做众多的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骨扫描、B超等)、病理活检(穿刺、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甚至外科手术取活检)和基因检测(PCR法、FISH、免疫组化等)。每一项检查,可能都需要排队等待,有的需要完善其他检查才能预约。 因此,从一个病人有疑似的肿瘤相关症状或者体检偶然发现疑似的肿瘤征兆,到癌症确诊,在国内顶尖三甲医院以及欧美的绝大多数医院,平均需要2-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确诊癌症,到启动相应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又需要1周甚至数周。 这是国内外肿瘤患者普遍面临的常态,当然罹患肿瘤的病人及其家属通常情况下又十分焦虑,经常发生的一幕是:病人和家属急不可耐地催促甚至逼迫主管医生,尽快给予相关的治疗。 在世界绝大多数的顶尖医院,这样的要求会被主管医生委婉地拒绝,并且提醒癌友耐心等待相关的结果出炉,然后再根据详细的检查结果和检测报道,有时候还要召开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折腾一圈”以后再安排治疗。 不过,国内外一些小诊所由于担心病人流失以及的确排队等待的病人较少等原因,可能会缩短这个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 癌症病人,从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到正式确诊癌症,到最终开始治疗,中间的时间间隔过长,是否会影响疗效?抑或时间间隔过短,是否会影响疗效?   针对这个问题,还真有专家进行过严谨的研究。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来自梅奥诊所的Abdel-Ghani Azzouqa教授团队,对2000年到2016年来,美国各地连锁的梅奥诊所收治的10010名肺癌病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中53%是男性病人,47%是女性病人,中位年龄是70岁。从确诊癌症到开始治疗,不同分期的肺癌耗时不同,I期平均是12天,II-IV期平均是20天(注意:这是从确诊癌症开始计时,到真正开始治疗的时间;从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到确诊癌症普遍还需要2-4周左右)。   既然从确诊癌症到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是20天,那就以20天为界,小于20天的病人算作是早期治疗组,超过20天的病人算作是晚期治疗组。结果显示: ● 对于I-II期的肺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既然已经确诊是肺癌,早开刀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早期治疗组相比于晚期治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39.1月vs 28.6月); ● III期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病人是直接手术,有的病人是放化疗,有的是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治疗间隔对不同病人可能影响并不相同,互相抵消了,因此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生存期并无差异; ● IV期,也就是晚期病人,病情最为危重,往往又合并各种症状,处理手段多样,最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多学科讨论以及相关准备工作,这部分人群,晚治疗组反而生存期明显更长(12.8月 vs 8.3月),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磨刀不误砍柴工,确诊以后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并完善各项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I-II期的肺癌,确诊后,最佳治疗方式反正就是手术,或许的确是3周内安排上,效果更好。 不过,事情或许也不是这么绝对。对于部分早期肺癌患者,或许也未必需要火急火燎,今天确诊,明天就手术。 近日,美国外科学最权威杂志《外科学年鉴》发表了一项基于8万多肺癌患者的汇总分析。结果提示:对于IA期(肿瘤小于3cm)的肺癌患者,手术时间推迟哪怕3-4个月,也不会影响疗效、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不过,对于肿瘤大于3cm的IB期肺癌,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导致手术时间推迟3个月以后,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居民,由于体检的普及,相当一部分肺癌病人,确诊的时候是IA期,甚至是其中最最早期的、肿瘤大小小于1cm的IA1患者,这部分病人手术时间哪怕因故推迟3个月,都不影响疗效;有时候,实在没必要“争分夺秒”、“寝食难安”。 参考文献: [1]. Estimatingthe Impact of Extended Delay to Surgery for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on Survival.Ann Surg […]

小D
再下一城 “可乐组合”拿下一线肾癌适应症 覆盖十大癌种尽显“王炸本色”!

再下一城 “可乐组合”拿下一线肾癌适应症 覆盖十大癌种尽显“王炸本色”!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1日,FDA正式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可乐组合)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适应症。作为肿瘤治疗中王炸组合,可乐组合在肾癌、肝癌和子宫内膜癌、肺癌、胃癌、肠癌等十大癌种中展现非凡的实力。 01 肾细胞癌(RCC): 稳拿一线 全线出击 2018年,FDA就已授予“可乐”组合在肾癌领域的突破性疗法认定!2020ASCO会议上公布了可乐组合后线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共入组了104名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58%的患者先前已经接受过2种以上疗法,包括PD-1/PD-L1疗法、PD-1/PD-L1联合其他抗血管药治疗,属于PD-1/PD-L1耐药患者。结果显示,总体ORR为55%,PR为55%;mDOR为12个月(95%CI:9-18),mPFS达到11.7个月(95%CI:9.4-17.7),12个月PFS率为45%(95%CI:32-57);mOS尚未达到(95%CI:16.7-NR),12个月OS率为77%(95%CI:67-85)。 而此次RCC一线适应症的申请是基于CLEAR 3期试验(KEYNOTE-581 / Study 307)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舒尼替尼相比,可乐组合可获得更长的PFS,中位数分别为23.9个月和9.2个月(HR,0.39;95%CI,0.32-0.49;P <.00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1%。OS也显著延长(HR,0.66;95%CI,0.49-0.88;P = .005),ORR分别为71.0%和36.1%。 02 子宫内膜癌 : 首个获批的适应症  有望再下一城 2019年9月,“可乐”组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不适合手术或放疗的且不伴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该批准是基于单臂II期KEYNOTE-146/Study 111的临床试验结果。纳入94例非MSI-H或dMMR子宫内膜癌肿瘤患者,ORR:38.3%,其中10例(10.6%)患者达到CR,26例(27.7%)患者达到PR,中位PFS为7.4个月。 而本次新适应的申请是为铂类化疗后的晚期子宫内膜癌,不论是否是MSI-H或dMMR患者。基于KEYNOTE-775 /309研究,在2021年SGO年会上的数据显示,经铂类化疗的患者,二线使用可乐组合相较于化疗,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18.3个月vs 11.4个月(HR,0.62;95%CI,0.51-0.75;P <.0001)。可乐组合组合化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数分别为7.2个月和3.8个月(HR,0.56;95%CI,0.47-0.66;P <.0001)。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1.9%何14.7%(P <.0001)。 错配修复完整(pMMR)患者和所有患者的OS 03 NSCLC: 后线治疗NSCLC,ORR为33% 2020WCLC会议公布可乐组合后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仑伐替尼单药治疗25例RET融合的NSCLC患者,ORR为16%,PFS为7.3个月。K药联合仑伐替尼后线治疗晚期NSCLC的一项1b/2期临床试验,显示ORR为33%。一项用帕博利珠单抗+铂双联化疗± 仑伐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的随机、双盲、III期临床试验(LEAP-006)。K药±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 3 期随机双盲试验(LEAP-007)也在开展中。 04 胃癌:后线治疗胃癌, DCR近50%,疗效坚挺! 2021 ASCO-GI会议中报道了K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31例既往接受过2种治疗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ORR为10% ,其中1例有CR(3%), 2例有PR(6%)。SD 12例(39%)。中位DOR未达到(2.1+ ~ 2.3+个月),DCR为48% (95% CI, 30-67)。中位PFS为2.5个月(95% CI, 1.8-4.2)。中位OS为5.9个月(95% CI, 2.6-8.7)。整体来说,在接受过2种既往治疗方案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可乐组合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基于这些数据,胃癌队列的登记人数已经扩大到100例患者。 05 胆道癌:二线治疗胆道肿瘤, DCR达68%! 2021 ASCO-GI会议中也报道了LEAP-005研究中胆道肿瘤队列的研究结果,共纳入31例经治的胆道肿瘤患者,接受仑伐替尼20 […]

半夏
​FDA批准“王炸组合”一线治疗晚期肾癌;JCO发表张力教授鼻咽癌研究丨肿瘤情报

​FDA批准“王炸组合”一线治疗晚期肾癌;JCO发表张力教授鼻咽癌研究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吉西他滨+顺铂应为晚期鼻咽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Gut:不同锯齿状息肉的CRC风险有差异,这些亚型需密切内镜监测! CCR:哪些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来那替尼+卡培他滨治疗PFS获益最大?生物标志物来了 新药: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FDA批准“王炸组合”疗法 01 JCO:吉西他滨+顺铂应为晚期鼻咽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8月1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等开展的III期GEM20110714研究最终总生存(OS)分析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未经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相比氟尿嘧啶+顺铂(FP)方案可延长OS。GP方案应被视为此类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选择。   官网截图   GEM20110714(NCT01528618)是首个针对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NPC)全身化疗的随机III期研究。从2012年2月至2015年10月,362例患者随机接受GP(第1天和第8天吉西他滨1 g/m2,每日一次;第1天顺铂80 mg/m2,每日一次;n=181)或FP(氟尿嘧啶4 g/m2,持续静脉输注96小时;第1天顺铂80 mg/m2,每日一次;n=181),每21天一次。   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之前已报道的数据显示,GP相比FP显著改善PFS(HR 0.55;95%CI 0.44-0.68;P<0.001);OS是次要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GP组和FP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9.5个月和69.7个月,期间GP组和FP组分别发生148例(81.8%)和166例(91.7%)死亡。OS的估计HR为0.72(95%CI 0.58-0.90;双侧P=0.004)。GP组的中位OS为22.1个月(95%CI 19.2-25.0个月),FP组为18.6个月(95%CI 15.4-21.7个月)。GP组和FP组的1年、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79.9% vs 71.8%、31.0% vs 20.4%和19.2% vs 7.8%。GP组和FP组分别有51.9%和55.2%的患者接受研究后治疗。 02 Gut:不同锯齿状息肉的CRC风险有差异,这些亚型需密切内镜监测! 近日,Gu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不同锯齿状息肉(SP)亚型的结直肠癌(CRC)风险进行了探索,并发现无蒂锯齿状病变(SSL),特别是大的近端SSL或伴异型增生的SSL,与CRC风险增加相关,该结果支持对此类患者进行密切的内镜监测。另外,诊断未明确的近端SP也与CRC风险增加相关,应作为SSL进行管理。   官网截图   这项基于社区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317178例在2006-2016年期间接受首次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在该人群中,研究人员确定了695例CRC病例和3475例无CRC对照者(根据年龄、性别和结肠镜检查年份,按5:1匹配)。两名病理学家审查了首次结肠镜检查确定的所有SP的组织切片,并将其重新分类为SSL、增生性息肉(HP)和传统锯齿状腺瘤。具有SSL临界特征但不足以做出明确诊断的SP归类为未明确的SP。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评估与CRC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与无息肉者相比,单纯SSL或合并同时性腺瘤者的CRC风险增加,调整后OR值(aOR)分别为2.9(95%CI 1.8-4.8)和4.4(95%CI 2.7-7.2)。SSL伴异型增生、大近端SSL和小近端SSL的aOR分别为10.3(95%CI 2.1-50.3)、12.8(95%CI 3.5-46.9)和1.9(95%CI 0.8-4.7)。未明确近端SP也使风险增加(aOR 5.8,95%CI 2.2-15.2)。女性SSL患者的风险(aOR 4.4;95%CI 2.3-8.2)高于男性(aOR 1.7;95%CI 0.8-3.8)。 03 […]

半夏
速读社丨热景生物监事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FDA拒绝批准罗沙司他上市

速读社丨热景生物监事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FDA拒绝批准罗沙司他上市

政策简报 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意见 1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首先权力会持续上收,但会在保证基本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其次,加深保障并提高保障层次,这将推动现有医疗服务和药品耗材市场的加速转型。(国家医保局) 产经观察 济民医疗:半年度净利1.05亿元 同比增28倍 12日,济民医疗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55.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282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47.07万元,同比增长427.50%;基本每股收益0.32元。(企业公告) 鱼跃医疗发布2021半年报:营收35.93亿 净利润9.63亿 11日,鱼跃医疗发布2021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鱼跃医疗实现营收收入35.93亿元,同比增长5%;毛利率50.48%;净利润9.63亿元。(企业公告) 蓝帆医疗:75亿支丁腈手套生产线已达到满产 公司近期有收到部分转移订单 12日,蓝帆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75亿支丁腈手套生产线已达到满产,100亿支丁腈手套生产线已部分建成投产,公司目前丁腈手套的产能利用率处在较高水平;随着国外疫情的反复,公司近期有收到部分转移订单。(财联社) Steven Galson加入英矽智能担任独立董事 11日,英矽智能宣布任命Steven Galson博士担任公司独立董事。Steven Galson曾任职于加州生物制药,担任高级研发主管十多年,期间领导了全球药政事务及药物安全,并于近期从该公司退休。(美通社) 卫光生物董事陈勇辞职 12日,卫光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董事陈勇先生提交的辞职申请书。因其工作变动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的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企业公告) 热景生物监事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12日,热景生物公告显示,公司监事韩伟因涉嫌短线交易,在8月10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目前其涉嫌短线交易的具体数额还未认定,以证监会调查结果为准。(企业公告) 步长制药控股子公司上海合璞完成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变更登记 12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合璞于近日取得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企业公告) 药闻医讯 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鼻咽癌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12日,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企业公告) 华北制药1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获批 12日,NMPA发布药品通知件待领取信息,通告显示,华北制药研发的1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获批,其作用机制及适应症是与人用狂犬病疫苗联用,用以补充人用狂犬病疫苗主动免疫过程中的抗体空白,可直接中和体内狂犬病毒,起到被动免疫作用,用于被狂犬或其它狂犬病毒易感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NMPA)   恒瑞医药:长效抗真菌药注射用HRS9432获批临床 12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福建盛迪医药于近日收到NMPA核准签发关于注射用HRS9432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注射用HRS9432拟用于念珠菌血症和/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企业公告) 信达PCSK9单抗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期研究成功 12日,信达生物宣布其PCSK-9单抗体IBI-306治疗中国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医药魔方) 天境生物公布重症COVID-19治疗药2/3期临床中期结果 11日,天境生物宣布,旗下plonmarlimab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伴发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2/3期研究取得良好的中期结果。Plonmarlimab是一款抗GM-CSF的中和抗体,能够高效中和GM-CSF,从炎症细胞因子网络通路的上游阻断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减轻新冠患者的肺部及其它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生物探索) 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FDA批准Keytruda/Lenvima组合疗法 12日,默沙东和卫材宣布,FDA已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与口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envima联用,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成人患者。(即刻药闻) FDA拒绝批准罗沙司他上市 11日,FibroGen宣布收到FDA关于罗沙司他用于治疗慢性肾性贫血新药申请的完整回复函。信中表示,FDA目前不会批准罗沙司他的NDA申请,并要求FibroGen在再次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对罗沙司他进行额外的临床研究。(医药魔方) 百利药业申报首个ADC新药 10日,百利药业BL-B01D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根据百利药业官网信息,从研发代码来看,BL-B01D1应为ADC药物,具体靶点尚未公开。(NMPA) 奥赛康PPI新药即将获批 近日,奥赛康药业的注射用右兰索拉唑2.2类新药上市申请进入“在审批”状态。右兰索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为兰索拉唑的R-异构体。(NMPA) 辽宁省69个耗材主动降价 11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执行PTA球囊导管等的通知》。《通知》称,辽宁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收到史赛克医疗器械、悦峰达医疗和费森尤斯医药用品投标的69个耗材产品在辽宁省主动降价的申请,同意上述产品挂网采购价格进行调整,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于8月14日0时起执行新的挂网采购价格。(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 单髁膝关节假体获批上市 10日,NMPA经审查,批准了北京春立正达医疗器械生产的创新产品“单髁膝关节假体”注册。该产品适用于膝关节单侧髁置换,能够有效的治疗膝关节单侧间室疾病,并能够很好的恢复膝关节下肢力线。(NMPA) 凌科药业三靶点激酶抑制剂LNK01002一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2日,凌科药业宣布其三靶点激酶抑制剂LNK01002临床I期研究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LNK01002是凌科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三靶点激酶抑制剂,可以同时有效地靶向三个驱动激酶靶点,可潜在地用于治疗对于传统治疗方案无效或者耐药的病人群体。(美通社) 康宁杰瑞KN026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II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2日,康宁杰瑞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HER2双特异性抗体KN026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II期临床研究近日完成首例患者给药。(美通社) INDICAID™妥析™获得美国FDA紧急授权使用 11日,相达生物科技宣布其INDICAID™妥析™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于2021年7月29日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为大中华区首个快速抗原检测产品获得此授权。(美通社) […]

半夏
全民收藏!中国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出炉!20类癌症全覆盖!

全民收藏!中国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出炉!20类癌症全覆盖!

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面对如此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防癌筛查,希望能在早期发现,及时诊治。世界范围内,关于癌症筛查的研究有很多,有的已经达成较广泛的共识,也有相应的筛查指南或专家共识。 自2018年起,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都会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最新版的《筛查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6个瘤种,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信息,每个癌种科普信息包括: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建议全民收藏! 癌症高风险人群最佳筛查时间表 癌症种类 肺癌 乳腺癌 肝癌 食管癌 胃癌 结直肠癌 宫颈癌 体检年龄 50~75 35~69 40~69 40~69 40~69 40~69 21~65 1 肺癌 高危对象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LD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注:LDCT:低剂量螺旋CT 预防建议: 1.不吸烟或戒烟; 2.对于有职业最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2 胃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者; 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

半夏
打破肿瘤的“保护伞”,将耐药和转移一网打尽

打破肿瘤的“保护伞”,将耐药和转移一网打尽

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75%左右。 内分泌治疗在这类乳腺癌患者中早期治疗效果显著,且服用便捷,不良反应小,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还是会有转移和复发情况,尤其是使用氟维司群的患者,且一旦出现转移后,预后很差。 因此,耐药问题是目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难点,也是这类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差、出现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最近一个新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彻底打败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希望!   半分钟读全文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内分泌治疗后期出现耐药,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突变有关,也与激活的预期未折叠蛋白反应 (a-UPR)有关。 新发现的小分子化合物ErSO,具有选择性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且只对雌激素受体(ERα)阳性的乳腺癌有效。 ErSO对初治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ERα阳性乳腺癌均有效。 ErSO对原位和转移的ERα阳性乳腺癌均有效,包括脑转移的乳腺癌。 这篇研究发表在医学顶级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1],研究中的小分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效果中表现非常优秀! 1 普遍耐药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大都与雌激素水平高有关。这类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比较敏感,主要手段是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芳香化酶抑制剂、他莫昔芬等)、降低雌激素受体水平(氟维司群)、阻碍雌激素与受体结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详细内容点击蓝字即可复习。但从临床治疗效果看,内分泌治疗存在普遍耐药情况、免疫治疗效果也不好,且无替代治疗方法。 耐药机制倾向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突变[2],即突变后的受体巧妙躲避了本应作用于雌激素受体的药物,从而不能阻止雌激素对乳腺等组织的刺激和伤害。 此外,研究还发现,雌激素受体激活的预期未折叠蛋白反应 (a-UPR)是肿瘤细胞的“保护伞”,使肿瘤出现药物抵抗,这也与肿瘤复发有关。 2 把肿瘤“保护伞”改造成杀癌通路 研究人员在寻找可以导致乳腺癌细胞死亡的药物时,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ErSO,它能杀死乳腺癌细胞,且只对雌激素受体(ERα)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有效果。这一发现令人振奋。 ErSO杀死乳腺癌细胞的方式并不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是过度激活a-UPR,并在体外诱导 ERα 阳性乳腺癌细胞系的快速坏死,将肿瘤保护途径转化为有效的抗癌反应[3]。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出现了雌激素受体α基因突变,也不影响ErSO的抗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ErSO对野生型Erα和基因突变Erα的乳腺癌细胞系均有效; ErSO 对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耐药的乳腺癌细胞系均有效。 体内实验表明,ErSO治疗可诱导ERα 阳性小鼠肿瘤的消退,而且停止治疗后6个月内,没有一只小鼠出现肿瘤复发; 与标准的他莫昔芬和氟维司群治疗相比,口服14天ErSO的小鼠肿瘤明显消退。 ERα 大量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中使用ErSO,6小时内即可观察到癌细胞死亡;而ERα不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对ErSO基本上不敏感。 从左至右分别是: 治疗前、治疗7天、停止治疗后4个月的情况 3 治疗效果比预期更优异 抗转移 研究结果表明,在原位乳腺癌肿瘤的小鼠模型中,口服或腹膜内给予ErSO 治疗14至21天,可诱导肿瘤消退且没有复发。 在已经有肿瘤转移的小鼠中,ErSO治疗还可以有效诱导大多数肺、骨和肝转移的消退。 在乳腺癌细胞脑转移的小鼠中,ErSO 治疗后脑转移几乎完全消退,这是因为ErSO这个小分子可以进入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部肿瘤组织。 抗耐药 ErSO对已经发生氟维司群耐药的ERα阳性乳腺癌有效。此外,研究发现,在经过ErSO 治疗后未完全消退和重新生长的肿瘤中,用ErSO再治疗仍然敏感。 耐受性 目前,将ErSO用于小鼠、大鼠和狗中均表现为良好的耐受性,即使剂量高于治疗反应所需、ERα表达正常的小鼠组织也几乎没有影响。 ErSO 在人、鼠、犬、大鼠和猴血浆以及模拟胃液中稳定,对子宫组织生长和肾周脂肪没有显着影响。 参考文献 [1]A small-molecule activator of […]

半夏
P53的好搭档MDM2,一个潜在的重磅靶点?

P53的好搭档MDM2,一个潜在的重磅靶点?

P53,于肿瘤领域的热度,绝对处于第一梯队,虽仍未有药物上市,但并不影响研究者对它的热情。在很难攻破P53这个靶点的基础上,研究者逐渐将力量分散于其周边靶点以及整个信号通路,其中,与之形成复合物的MDM2,自然吸引了大量研究,且当前最高已处于临床III期。   那么,作为P53的好搭档,MDM2会成为一个潜在的重磅靶点吗?国内外都投入了哪些力量于其中?请看本稿件。    不得不说的抑癌基因“P53”   P53,可以说是肿瘤领域一个极热的靶点,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靶点。之所以热,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肿瘤中均存在P53信号通路的异常,近50%的恶性肿瘤中存在P53的突变,被广泛的定义为抑癌基因。而极具争议,是因为历经40年的开发,仍无上市药物。 生理状态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很低,且呈动态;细胞受刺激后,磷酸化的P53与MDM2/MDMX复合物解离,蛋白水平升高,激活;P53的持续高水平,又导致了PUMA、BAX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引发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图1.1  P53信号通路(与MDM2相关度极大) (图片源:BBA – Reviews on Cancer 1876 (2021) 188556)  MDM2靶点特点   在P53诸多负反馈调节机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由MDM2及其同源异聚复合蛋白MDMX实现;MDM2可以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和稳定性,同时MDM2是P53的靶基因,表达水平受到P53的调控。另,MDM2具有可以抑制P53诱导凋亡的能力,但MDMX可能具有抑制P53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的能力。故,MDM2被认为是与P53关联最为紧密的功能靶标。 结构上,MDM2的N端P53结合结构域可以结合到P53的转录激活结构域,阻碍P53与其共转录激活因子的结合,抑制P53靶基因的激活;另一方面,MDM2的C端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结构域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以泛素化降解P53和MDMX,同时其自身也可被泛素化。   图2.1  MDM2/MDMX多维度控制P53稳定性 (图片源:FEBS Letters 586 (2012) 1390–1396) 全球临床在研药物   Nutlins3a,是首个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P53与MDM2间的相互作用的小分子MDM2抑制剂,基本结构是多取代的二氢咪唑,二氢咪唑环上的疏水性取代基可模拟P53N端与MDM2结合的关键疏水性残基。为了提升活性,有研究者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又合成了众多活性更优的化合物,如RG7112 (RO5045337)和RG7388(RO5503781,III期);其他公司或机构也开发了MDM2抑制剂,具体见下图。   图3.1 临床试验中靶向P53和/或MDM2的代表性小分子 (图片源: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P53-MDM2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为罗氏制药开发,RG7112。而目前进展最快的,同为罗氏制药公司开发的2代MDM2小分子抑制剂,即RG7388,现已进入临床III期;而早在2011年,即开展了3项临床针对I期,分别用于评估RG7388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单独或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以及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实体瘤时的药物相互作用。 其他品种:如AMG-232,是由安进公司开发,是从头设计的新型骨架;而DS-3032b是由第一三共公司开发,现已进入II期。  国内专利申请   针对于MDM2这个靶点,我国申请相关专利的申请人类型是以企业占比最多,大于80%,其次为高校,再为研究机构和个人。 企业方面,国外对MDM2抑制剂进行布局的企业主要有诺华股份、豪夫迈·罗氏、霍夫曼-拉罗奇、美国安进、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等。 而国内,当前对于该靶点进行布局的药企并不多,主要有江苏申琅生物、亚盛医药、南京明德新药、上海长森药业等。   […]

半夏
维C真能抗癌吗?

维C真能抗癌吗?

维生素C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了,存在于很多水果蔬菜中。市面上也有不少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宣称补充维C能美白肌肤、提高免疫力,甚至能抗癌。 维C抗癌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一位诺奖得主Linus Carl Pauling,他因其对化学键和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而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他还首次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发现了镰刀型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所导致的[2]。 晚年,Pauling沉迷于维C的各种“神奇功效”。1970年时,Pauling出版了《维C与感冒》一书,认为每天吃1g维C就能预防感冒[3]。1979年他又与Ewan Cameron出版了《癌症与维C》,建议每个癌症患者每天服用10g以上的维C[4]。他本人也是坚持每天服用大剂量维C,并活到了93岁高龄。 Linus Carl Pauling Pauling建议癌症患者吃维C,其实也是做过一定研究的。他曾经招募了1100位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试验,其中100人每天服用10g维C,其余1000人作为对照,从患者被认为无法治愈时起计算存活时间。最后,服用维C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比对照组长了300天[5]。 不过医学界很快就有人质疑了Pauling的结果。 梅奥诊所立马就做了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打脸Pauling,证明每天服用10g维C对晚期癌症患者没什么用[6]。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DeWys博士随后也指出,Pauling的试验中,试验组患者平均随访106天后就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并开始计算存活时间,而对照组患者平均随访283天后才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两组患者根本不具可比性[7]。 争议巨大的《癌症与维C》   那维C真就对癌症没用吗?也不尽然,有人就认为每天口服10g维C的剂量太小了。对维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即使口服最大耐受剂量的维C(约18g/天),血液中的维C浓度也不会超过220μmol/L[8]。而如果通过静脉注射达到更高的血液维C浓度,是有可能对癌症起治疗效果的: ● 有研究发现,1000μmol/L以上的维C在体外对一些癌细胞有毒性,而不会影响正常细胞[9]。 ● 2017年时,德克萨斯大学的SeanJ. Morrison等人发现,维C可以通过TET酶影响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从而抑制白血病的发生[10]。 ● 2020年初,爱因斯坦医学院和都灵大学的两组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每天注射高剂量维C,可以在小鼠中激活肿瘤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表达,促进抗肿瘤免疫,增强免疫治疗效果[11,12]。 维C通过TET酶抑制白血病   而在临床上,也还真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大剂量使用维C后缓解的案例[13]: 1、一位术后复发肺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拒绝传统治疗,接受每周2次65g维C静脉注射,同时还使用胸腺蛋白提取物、N-乙酰半胱氨酸、烟酰胺和甲状腺提取物,10个月后肺部的肿瘤完全缓解。但4年后她又因吸烟患上了非小细胞肺癌,再次选择静脉注射维C治疗。不过这次,维C没能拯救她的性命。 2、一位49岁男性膀胱癌患者,也是拒绝放化疗。患者在确诊后3个月内每周两次注射30g维C,之后改为1~2个月注射一次,持续了4年。同时,患者还服用了植物提取物、硫酸软骨素等多种补充剂。截止确诊后9年时,患者身体健康,无复发转移迹象。 3、一位66岁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局部放疗但拒绝化疗,改为每周2次注射15g维C,2个月后逐渐减少维C注射频率,直至2年后停止注射。患者在确诊后10年仍保持健康。这位患者也使用过N-乙酰半胱氨酸、植物提取物等多种补充剂。 不过这些案例,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这些患者同时也都使用了很多其他的补充剂,不能确定维C就是他们保持健康的关键。 而且,他们使用的维C剂量都十分的高。尤其是第一个患者,一次注射65g维C,差不多相当于1500个橙子的维C含量。这样高剂量的维C摄入,不一定能保证安全。维C在体内会代谢成草酸,摄入过多也容易造成结石。 另外,最近还有研究发现,维C激活TET酶的功能,也能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14]。癌症患者使用维C究竟会促进抗癌免疫还是抑制抗癌免疫,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1954/summary/ [2]. Pauling L, ItanoH A, Singer S J, et al. Sickle cell anemia, a molecular disease[J]. Science,1949, 110(2865): 543-548. [3]. Pauling L.Vitamin C and […]

小D
​哈佛大学8万人研究:让大脑年轻3-4岁,这类食物可能有帮助

​哈佛大学8万人研究:让大脑年轻3-4岁,这类食物可能有帮助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步入老年后,人的认知功能会下降,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会危害健康甚至生命。这种下降,既可能是大脑的正常老化,也可能是由于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病变、一些药物的相互作用、代谢性疾病、持续感染,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 在可改变的、影响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中,饮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黄酮类化合物。这是一组天然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包括多种亚型,如黄酮醇、黄酮、黄烷酮类、花青素等。   科学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抗氧化剂减少,可能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因此食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性食物,被认为是减缓大脑老化,预防认知功能下降的潜在方法。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神经病学》(Neurology)的研究为此增加了证据。该研究发现,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促进大脑健康,特别是黄酮、黄烷酮类和花青素,降低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更显著。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77335名受试者,其中女性49493名(64%),平均年龄为48岁;男性27842名(36%),平均年龄为51岁。   研究开始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种族、吸烟状态、饮酒量、教育程度、血压、胆固醇、血糖、痴呆症家族史、APOE4等位基因(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携带状态等信息;并统计了过去1年中,不同食物的食用频率,以计算受试者总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6种亚型的摄入量,包括黄酮醇、黄酮、黄烷酮类、黄烷-3-醇、花青素和聚合物类黄酮。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专业量表评估了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视觉空间技能等。   在平均长达20多年的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每2-4年对受试者进行1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123RF   统计发现,所有受试者总的黄酮类化合物平均摄入量约为345mg/天;认知功能好的人,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量高也高,日常饮食中橙子、辣椒、芹菜、葡萄柚、蓝莓、草莓、苹果和梨的食用量较多。此外,在黄酮类化合物亚型中,所有受试者聚合物类黄酮的平均摄入量最高,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最低。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饮食中摄入更多黄酮类化合物的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低。与总的黄酮类化合物摄入量最低(149mg/天-153mg/天)的1/5受试者相比,摄入量最高(601mg/天-618mg/天)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降低了19%。   黄酮类化合物的亚型和摄入量不同,对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其中黄酮、黄烷酮类和花青素对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影响最显著。   黄酮摄入量最高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38%,相当于大脑年轻了3-4岁;黄烷酮类摄入量最高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36%;花青素摄入量最高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34%;黄烷-3-醇摄入量最高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11%;黄酮醇和聚合物类黄酮摄入量最高的1/5受试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均降低9%。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影响,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更显著。如相比于黄酮摄入量最低的1/5受试者,摄入量最高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降低33%和43%相关。这意味着,越早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用量,对认知功能下降风险的影响越好。     研究人员分析,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改善大脑健康,降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特性具有潜在的保护神经作用;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亚型还能抑制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改善健康成人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量;破坏β-淀粉样纤维的聚集和抑制神经炎症;阻止神经元凋亡等。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能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防止内皮功能障碍,以及促进突触强度等改善大脑功能,降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黄酮类化合物对认知功能的有益影响,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食物食用量依赖于受试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最后强调,黄酮类化合物在日常植物性食物中很常见,如100g草莓中含有约180mg黄酮类化合物,而100g苹果则含有约113mg;100g辣椒中含有约5mg黄酮;100g蓝莓含有约164mg花青素。日常生活中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食用量,将有助于摄入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促进大脑健康,降低认知功能下降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也建议,餐餐有蔬菜,每天至少300g-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新鲜水果,而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alter Willett博士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降低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令人兴奋,因为对饮食进行简单的改变,就可以有助于防止认知功能下降。”   “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性食物,特别是富含黄酮、黄烷酮类和和花青素的食物,似乎是促进大脑长期健康的选择。而且不论何时开始这种饮食都不会太晚,因为无论人们是20年前在饮食中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还是最近才开始摄入,我们都看到了它们对大脑健康的有益影响。” Walter Willett博士补充道。    

半夏
肺癌“黄金突变”新药迭出,EGFR癌症疫苗横空出世,实现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近三倍!

肺癌“黄金突变”新药迭出,EGFR癌症疫苗横空出世,实现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近三倍!

EGFR,又名HER1,是最常见的致癌基因大家族,这个家族还有HER2、HER3、HER4。近年来,针对HER家族研发的各种各样的靶向药,已经接近20个,广泛用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等多种高发的实体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比如EGFR突变的肺癌,目前已经有3个一代靶向药、2个二代靶向药、2个三代靶向药在中国上市;HER2扩增的乳腺癌,目前已经有2个单抗、2个抗体偶联药物、3个小分子靶向药在国内外上市,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不过,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靶向药,用的时间久了,大多数病人都会耐药。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那些免疫治疗(包括PD-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免疫细胞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起效的病人,才有一定的机会可以获得长期生存、临床治愈。 因此,这些年,医药界也一直在研发针对HER家族的肿瘤疫苗。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HER2靶点的乳腺癌疫苗GP2,详见:突发!新型肿瘤疫苗GP2实现癌症患者5年无一例复发,乳腺癌迎来治愈新曙光 除了针对HER2的疫苗,自然也有针对HER1(也就是EGFR)的疫苗。在一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在研发针对EGF/EGFR这条通路的疫苗,而且做了3期临床试验。 CIMAvax-EGF就是这样一款靶向EGFR信号通路的癌症疫苗,且于2016年就完成了3期临床试验,405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2:1分组,在标准的一线化疗结束后,一组接受癌症疫苗注射,一组接受安慰剂对照。 结果显示:CIMAvax-EGF这款癌症疫苗注射,从数字上延长了中位生存时间(8.86个月延长到10.83个月)、提高了5年生存率(从7.9%提高到了14.4%),但是在总人群中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因此这个临床试验并判定为失败。 不过,由于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未接受足量的疫苗,有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一针都没打,有的没有打够最基本的4针(新冠疫苗还要至少打2针,抗癌的疫苗原则上是要打满1年甚至2年),这些人虽然名义上归类到了实验组,但是其实是拖了实验组的后腿的。 如果把那些至少打了4针的病人挑出来和安慰剂组对比,结果显示:疫苗注射,显著地延长了生存期,从9.43个月延长到了12.43个月,5年生存率从6.2%提高到了16.62%(这个5年生存率数字,已经可以媲美PD-1抗体治疗的人群了)。 当然,上述疫苗还只是泛泛地针对EGFR这个信号通路而设计的。近年来,随着新生抗原概念的兴起,设计专门针对基因突变的疫苗,成为了最前沿的抗癌技术之一。EGFR突变在亚洲不吸烟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率超过50%,是潜在受众最广的致癌突变。针对这个突变,要是能研发成功疫苗,每年可以覆盖的人群可达几十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不,近期就有美国的科学家宣布针对EGFR突变研发的特异性疫苗,安全性良好,初步疗效喜人。 24名EGFR突变的、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针对EGFR突变的疫苗,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乏力和发热,出现在3名患者中,没有其他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达到8.9个月。接受治疗后,7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其中1人肿瘤完全消失。以下是一些疫苗注射后,肿瘤退缩、缓解的典型成功案例: 期待这些靶向HER家族的疫苗,进一步改良和优化,早日上市,造福更多的中晚期癌症病友。 参考文献: [1]. Neoantigenvaccination induces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responses in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patients harboring EGFR mutations. J Immunother Cancer. 2021Jul;9(7):e002531. [2]. A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Vaccine CIMAvax-EGF asSwitch Maintenance 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Clin […]

小D
动起来!不仅降低患癌风险,还可能使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8%!

动起来!不仅降低患癌风险,还可能使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8%!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新的促进成年人身体健康的运动建议,包括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或两者的等量组合;以及每周进行2次肌肉力量训练,如下蹲、划船、平板支撑、重量训练等。 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或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组成,增强平衡力,以及提升肌肉耐力,对健康有着诸多益处。据WHO相关信息显示,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   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科学家发现肌肉力量训练带来的健康益处远不止于此。据一项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的研究显示,肌肉力量训练与多种类型癌症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相关;而且还会与有氧运动产生协同效应,癌症死亡风险降低的幅度更大。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12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共涉及1297620名受试者,随访时间为6-25年。   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健康信息,饮酒、吸烟状况、饮食、有氧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等生活方式信息,以及随访期间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病和死亡信息。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新发癌症32196例,31939例与癌症相关死亡。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降低多种类型癌症发病风险。   相比于肌肉力量训练低水平(<2次/周或<60分钟/周)的受试者,高水平(≥2次/周或≥60分钟/周)的肌肉力量训练,与膀胱癌发病风险降低20%、肾癌发病风险降低26%、肺癌风险降低10%,以及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2%相关。   肌肉力量训练还与癌症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相比于肌肉力量训练低水平的受试者,高水平的肌肉力量训练与整体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3%相关。   此外,肌肉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相结合,对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的降低幅度更大。相比于肌肉力量训练低水平且有氧运动未达到WHO推荐量的受试者,肌肉力量训练高水平且有氧运动达到WHO推荐量,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20%相关;与癌症死亡风险降低28%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肌肉力量训练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对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产生影响。   肌肉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身体成分,降低体脂水平。有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体脂可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进而增加敏感细胞的增殖并减少细胞凋亡;还可能增加促炎因子和一些激素的产生;以及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不利影响等。   此外,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质量,进而增强血糖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抗肿瘤反应等。不过,相关机制仍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肌肉力量训练对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的影响,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运动量主要依赖于受试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通讯作者之一、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医学院(EPM-UNIFESP)Leandro F. M. Rezende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成年人健康的运动建议。肌肉力量训练在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方面具有益处,当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时,其益处可以被放大。”    研究最后也建议,不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癌症患者,运动都是促进健康、降低死亡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应鼓励人们培养规律运动的生活方式。但鉴于癌症患者所患癌症的类型、程度、治疗方法和健康状况不同,因此在开始运动之前,有必要同医生沟通,询问自身健康状况,能不能进行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多少为宜,应该选择哪种运动。不可盲目运动,否则不仅起不到有益康复的效果,反而造成身体的损伤,影响康复进程。  

半夏
您的健康状态就在这,可对号入座,勿笑勿喷,同感点赞!

您的健康状态就在这,可对号入座,勿笑勿喷,同感点赞!

本文有感于现代人的亚健康方式,以此警示。 现代人的快节奏状态造就了目前无论蓝领白领的亚健康模式,这样的情况在欧美国家也是司空见惯。 中年油腻男、死不起的中年危机、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健身房广告、码农宝贵的头发等数不清的梗充斥网络。 不能说现代人懒,通勤时间就得挤占很多时间,中午休息又没法自己做饭,一天至少两顿外卖度过。 一周五天上班,晚上回家带孩子辅导学习,周末还是带孩子,不要说挣钱养家,抽不出时间的人连锻炼的心情都没有。 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睁眼就背着房贷车贷娃贷配偶贷,踏实睡得香的那才是成功人士。 吃的不好,睡的不好,忧心忡忡,无法自由挥洒汗水,很快人老珠黄、秃头油腻,你说捉急吗?   说到“吃” 都说小孩爱吃糖,没想到大人也爱吃糖,都愿意在蜜罐子里生长,每天吃2顿外卖,癌症死亡风险升高67%!近8年、超3万5千人数据揭开真相。 少糖少盐少油腻,准时吃饭少喝酒,要想活得好,那先吃的好,所谓的吃可不是胡吃海喝而是健康饮食,以后说说如何健康饮食。 说到“运动” 不得不说中国人除了退休的大妈能在户外广场舞,很多年轻人都愿意户内娱乐,其实哪怕是逛逛商场和公园也是锻炼阿,接近半数的被调查人连1周1次的运动频率都达不到。 我们的妇女半边天估计是由于孩子或家务拖累,锻炼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性。 其实这个调研也真心苦了健身房公司,潜在的客户都去哪了,没人愿意对自己狠一点去健身房挥洒汗水,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挥洒泪水。 说到“睡眠” 少年不知愁滋味,没想到从少到老都睡不好,睡得好估计也是成功人士了。 仅16.58%的人能够达到理想睡眠,随着年龄增长,睡得不好的人比例越高,也许是诸多烦心事,无以解忧阿,晚上睡不香,早上撂挑子,精神身体双折磨。 若是借酒消愁或是宅男生涯,一切不好的生活习惯更是加重了恶性循环。   说到“亚健康” 一组疾病数字,没法求证,但想来也不会差距多少,身边很多例子,超重肥胖超过50%,什么叫超重,自己可以百度查查BMI,标准很容易满足。2.5亿人掉发,男性占2/3,这里是掉发,不是秃头,尤其是未老先掉发,中国男人究竟每天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扛着多少压力阿。 每天打扫屋子,扫出来的头发都怀疑自己养了长毛宠物,幸好生发速度还没退化,要不离秃不远。 青少年近视率超过半数,大学生超过9成,这是真的因为学习而近视吗?看A股市场但凡和眼睛相关的股票青云直上,我就想到做眼睛的生意真好。 说到“压力” 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我呸,这种话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阿。 那种压力叫做能解决的“力”,万一不能解决了,好工作找对象升职加薪学区房,哪个不是压力,你看看70后或者60后,这些前辈们年少吃过的苦自然享受到了国家高速发展的红利,而对于80,90,00后,大家独木桥上厮杀勇者胜。   说到“疾病” 中国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生活方式较几十年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住上电梯小楼房了,开上小汽车了,吃惯精粮了,但是随着而来的就是令人窒息的中年危机,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以及接踵而至的富贵病。 保险公司数据显示重疾理赔占比最高人群集中在41-50岁,三高富贵病及肿瘤是主要预防对象,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健康,适度锻炼,佛系心态,才能延年益寿。 一定有人会说,那如果有钱能不能续命,那么看下图。   说到“寿命” 中国人均平均寿命从建国以来快速提升,目前已经达到77岁,北京上海大都市因为其出色的医疗条件人均寿命甚至可达到80岁以上,尽管如此,是否生活质量足够高的,谁也不愿意全身上下插着七八根管子的卧床不起吧。 数据显示中国人在69岁时身体机能就已经不健康了,所以我们提倡不是活得长,而是活得好,要想长和好,自律和心态最重要!  

半夏
速读社丨又一款血友病A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 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将退出医保目录

速读社丨又一款血友病A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 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将退出医保目录

政策简报 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进入集采 9日,国家医保局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26号建议时明确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完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坚持质量优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科学稳妥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集中采购改革。(国家医保局) 国家医保局:持续推进全国耗材集采 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374号建议的答复》,公布高值医用耗材政府集采进度和耗材降价情况,表示将持续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国家医保局) 北京市医保局:明确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明确临床研究与医保支付之间的关系。通知强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持试验用药和临床试验相关的医学检查费用,除上述费用之外,参保患者因病就诊产生的其他医疗费用中,符合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北京市医保局) 湖北省药监局出台26条新举措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9日,湖北省药监局印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发挥监管职能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支持药品研发创新、支持中药守正创新、提速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8方面着手,出台26条具体措施,助推湖北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药监局) 济川药业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将退出山东省医保目录 10日,济川药业发布公告称,根据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省增补药品2021年调出工作的通知》,其全资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品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将于2021年11月1日退出《山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企业公告) NMPA发布通告 1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 10日,NMPA发布关于1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经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7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陕西利君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生产的止咳桃花散等18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NMPA) 产经观察 贝达药业2021H1净利润同比增近50% 凯美纳十年累计销售超100亿 9日晚,贝达药业公布了2021年半年报,总营收11.55亿元,同比增长21.35%;净利润2.15亿元,同比暴涨49.57%。公司利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产品凯美纳持续放量,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企业公告) 通策医疗2021H1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激增141% 9日,通策医疗公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2021H1通策医疗业务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77万元,同比增长141.16%,基本每股收益1.09元/股,同比增长142.22%。(企业公告) 再鼎医药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净收入3690万美元 10日,再鼎医药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产品净收入为3,690万美元,2020年同期收入为1,100万美元。(企业公告) 26亿美元联手开发创新ADC 荣昌生物与Seagen达成合作 8日,荣昌生物与Seagen联合宣布,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共同开发和推广荣昌生物自主开发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药明康德) BioNTech最新财报:4项临床试验针对Delta变种 BioNTech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其与辉瑞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BNT162b2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有4项临床试验针对Delta变种。目前在肿瘤学领域有15款抗癌疗法在18个临床试验中接受评估。(企业公告) 艾伯维放弃眼科资产abicipar pegol 日前,艾伯维宣布已终止与Molecular Partners在眼科药物abicipar pegol领域的许可和合作协议,并表示将把abicipar pegol所有权利归还给Molecular。(新浪医药新闻) 夏菊香将出任科霸生物首席运营官 新浪医药新闻10日获悉,科霸生物宣布夏菊香女士将出任科霸生物首席运营官。此前,夏菊香女士曾在政府部门、复星集团工作,是地产、大家居领域资深投资人。(新浪医药新闻) 睿智医药副总经理杨新球辞职 10日,睿智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副总经理杨新球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申请报告,杨新球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 InterVenn C轮融资2.01亿美元  近日,InterVenn Biosciences宣布完成2.01亿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表示,融资所得将加速开发和商业化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预测的液体活检技术Dawn,以及扩大机器算法驱动的糖蛋白质组学平台上的合作伙伴网络,从而加速新临床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商业化,拓宽对新型生物标志物和疗法的见解。(创鉴汇) 引领全球血管介入精准诊疗 博动医学完成超亿美元C轮融资 近日,博动医学宣布完成超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公司产品的商业化加速、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进一步完善血管介入诊疗的全球化布局。(创鉴汇) 泰格医药聘任吴灏为联席总裁 10日,泰格医药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经董事长叶小平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董事会同意聘任吴灏为公司联席总裁,任期自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企业公告) 科睿唯安收购Bioinfogate 科睿唯安近日宣布,公司已经收购Bioinfogate。此次收购将满足客户在药物研发各阶段对药物毒性数据和转化安全情报的关键需求。(科睿唯安) 药闻医讯 GLP-1受体拮抗剂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治疗儿童遗传性低血糖 日前,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宣布,FDA已授予其潜在“first-in-class”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拮抗剂avexitide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药明康德) AI软件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可用于预测阿尔茨海默病 日前,Altoida宣布,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预测诊断的人工智能软件获得了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它面向55岁以上的患者,以确定一个具有轻微认知障碍的病例是否会在12个月内升级为阿尔茨海默病,进而在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干预。(药明康德) 20年来首次优于一线标准疗法 […]

半夏
吃什么对心脏好?《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两项研究发现,这类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吃什么对心脏好?《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两项研究发现,这类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心脏称为人体的“发动机”,这是因为身体各个组织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   心脏通过不断的收缩、舒张,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并推动血液循环,为大脑以及身体其他组织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从而完成身体代谢的需求;同时,血液在各组织完成代谢、并通过血管回流进入心脏时,也会带走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输送到肺部和肾脏,排出体外。在此循环系统中,心脏就像“发动机”一样提供动力,维持人体各组织的正常运转。   当心脏出现问题时,就会对全身的各个组织产生影响,危害健康和生命。既然心脏对人体如此重要,又该如何促进心脏健康呢?   近日,两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参考。这两项研究都发现,饮食中富含植物性食物对心脏健康有益。   图片来源:123RF 年轻时吃植物性食物对中年时心脏健康有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CARDIA(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4946名年龄在18-30岁的受试者, 54.9%为女性。   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状态、饮酒量、运动量、血压,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家族史等信息,并统计了受试者日常饮食中46类食物的食用量。   根据已知的食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联,研究人员将46类食物分为3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有益组,无益组,以及中性组。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有益组食物包括水果、鳄梨、豆类、绿色蔬菜、黄色蔬菜、西红柿、其他蔬菜、坚果和种子、豆制品、全谷物、植物油、肥鱼、瘦鱼、家禽、咖啡、茶和低脂牛奶等。   无益组食物包括炸土豆、谷物甜点、咸味小吃、糕点、糖果、高脂肪红肉、加工肉类、内脏、炸鱼或家禽、酱汁、软饮料、全脂牛奶和黄油。   中性组食物包括土豆、精制谷物、人造黄油、巧克力、代餐、腌制食品、糖替代品、瘦肉、贝类、鸡蛋、汤、减肥饮料和果汁。 图片来源:123RF   在平均长达32年的随访期间,研究人员对受试者进行了8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在此期间,共新发心血管疾病289例,包括心梗、中风、心力衰竭、与心脏相关的胸痛或身体任何部位的动脉阻塞等。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饮食中长期富含植物性食物;或改变原有饮食方式,采用富含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   相比于有益组食物食用最低的1/5人群,食用最高的1/5人群,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52%相关。此外,从第7-20年开始,转变为饮食中有益组食物食用达到最高1/5的人群,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61%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促进绝经后女性心血管健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美国妇女健康倡议(WHI)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123330名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2岁)的绝经后女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受试者的基本健康信息、生活方式以及多种慢性疾病家族史和患病史等信息。此外,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受试者对“组合饮食”(Dietary Portfolio)的遵守程度。   “组合饮食”是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饮食模式,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主要食物包括坚果;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豆类或豆腐;富含粘性可溶性纤维的燕麦、大麦、秋葵、茄子、橙子、苹果和浆果;富含单不饱和脂肪的橄榄、菜籽油和鳄梨;以及限制含有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食物。   在平均长达15.3年的随访期间,研究人员每6-1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一次随访,以更新相关信息,并统计受试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图片来源:123RF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13365例心血管疾病,包括5640例冠心病和1907例心力衰竭等。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遵循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组合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相关。   相比于对“组合饮食”遵守程度最低的1/4受试者,遵守程度最高的1/4受试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1%、冠心病风险降低14%,以及心力衰竭风险降低17%相关。而对于中风和房颤,则并未发现这种关联。   图片来源:123RF   由于这两项研究均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植物性食物对心血管健康的有益影响,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饮食依赖于受试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而对于植物性食物促进心血管健康的相关生物学机制,目前仍在探索中。之前有研究发现,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促进心脏健康。   […]

半夏
新药新技术崛起!病灶完全消失!困扰60%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的克星终于来了!

新药新技术崛起!病灶完全消失!困扰60%肺癌患者的脑转移的克星终于来了!

头晕、视力模糊不仅仅是脑病,症结竟在肺! 小编先给大家讲一则在临床上遇到的真实病例。患者A某,8个月前于医院就诊后确诊为左侧肺部ALK阳性肺腺癌,在遵医嘱服用克唑替尼后基本控制住肿瘤的生长发展。 但就在前不久,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晕、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脾气也比以前更加暴躁,妻子并没有多加在意,后来又增加了咳嗽、憋喘及声音嘶哑等症状。这才来院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没想到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竟然是颅内多发脑转移病灶! 拿到结果的时候,二老都非常懊悔,如果能够早早发现症状来院检查,兴许就不会任由肿瘤细胞肆意生长!甚至发展为脑转移! 这则典型病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仅要了解肺癌脑转移的相关知识、发现早期症状,还要明白如何采用精准治疗的“武器”来对抗险恶的肺癌脑转移! 高达60%的发生率,肺癌治疗的“拦路虎” 脑转移一直都是肺癌患者萦绕的梦魇,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一旦癌细胞扩散至脑部,会破坏脑组织,引起炎症和肿胀,从而压迫脑组织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更可怖的是,约有30%的脑转移患者在发现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一旦被发现,预后极差,生存期仅有1~3个月。 偏偏凶险的脑转,在所有的肺癌患者的病程中,又有着高达60%的发生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而且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公认的难点。 步入精准医疗时代,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据专家介绍,肺癌发展到晚期,出现脑转移,仍然不能放弃治疗,这种治疗并不是为了治愈肺癌,其目的无非两个,一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二是提高生存质量。 如今的肺癌脑转移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针对脑转移的精准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治疗。这种个性化的精准治疗使得肺癌脑转移的中位生存期得以翻倍延长。今天小编主要从新药物和新技术方面来给各位癌友们详细介绍。 老牌靶向药:恩曲替尼 横跨十大癌种!高效抗脑转靶向药恩曲替尼势不可挡   2019年8月,FDA加速批准了全球第三款广谱“治愈系”抗癌药Entrectinib(Rozlytrek,恩曲替尼,RXDX-101)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神经营养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融合阳性、初始治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进展或无标准治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以及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临床数据显示:对于携带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ROS1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的儿童肿瘤类型对治疗的响应率高达100%(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包括难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肿瘤!这个数字是史无前例的,相信给儿童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希望之门。 1)在NTRK融合阳性实体瘤患者中,entrectinib(恩曲替尼,RXDX-101)的客观缓解率ORR(肿瘤缩小)为57.4%,并且在横跨10种不同类型肿瘤中均观察到了客观缓解(肿瘤缩小)。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entrectinib的颅内客观缓解率ORR为54.5%,其中超过1/4实现完全缓解(病灶全部消失)。 2)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51名ROS1阳性NSCLC患者中,总缓解率达到78%,完全缓解率达到5.9%。 最新亚洲数据出炉:颅内病灶缓解率高达100%!   2020年ESMO亚洲大会上,研究者最新公开了恩曲替尼治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患者的疗效数据分析结果,证实恩曲替尼对于亚洲患者取得了更令人振奋的积极结果。 这些患者都是NTRK和ROS1阳性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或其他实体肿瘤患者,有或无基线脑转移病灶。 NTRK NTRK阳性的患者共13例(17.6%),包括乳腺癌(1例)、结直肠癌(2例)、非小细胞肺癌(4例)、乳腺样分泌腺癌(4例)、肉瘤(2例)。 其中,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整体缓解率75.0%(3/4),其中颅内病灶缓解率100%(3/3),这意味着炉内病灶全部缩小了。 基线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整体缓解率66.7%(6/9);取得了临床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10.4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4.9个月。 ROS1 ROS1阳性的患者中共41例(43.6%),其中,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整体缓解率75.0%(15/20),其中颅内病灶缓解率41.2%(7/17),基线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整体缓解率81.0%(17/21);取得了临床缓解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14.9个月,所有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3.6个月。 因此,这项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传奇抗癌药恩曲替尼对于亚洲患者的疗效同样出众。 二代新药:瑞波替尼 在2019年6月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一款横扫ALK/ROS1/NTRK三靶点的靶向新药Repotrectinib(瑞波替尼,TPX-0005)的数据惊艳四座。 Repotrectinib是美国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了一种新一代口服多靶点靶向药,对ALK、ROS1和NTRK都有抑制作用,能够克服多种对其他TKI产生抗性的基因突变,杀死携带ROS1、NTRK和ALK阳性的实体瘤。 在2019年ASCO大会上,研究者发表了其他ROS1抑制剂(TKI)与Repotrectinib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最新数据。 11例可评估的ROS1阳性NSCLC 患者的总体缓解率为82%,令人兴奋的是,颅内反应率为100%,临床受益率为100%,超越目前所有的靶向药。有望成为超越上市明星产品Larotrectinib (拉罗替尼,LOXO-101)、Entrectinib (恩曲替尼, RXDX-101)的新一代广谱抗癌新星。 克服脑转:一线有效率100%,二线有效率75%   在先前接受过一种靶向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脑转移患者,其中3例脑转移患者病灶客观缓解,有效率达75%。而在未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中,有3位脑转移患者,3例患者的脑转移病灶全部客观缓解,有效率高达100%! 图为脑转移患者疗效对比 下面这个表详细地对比了克唑替尼、色瑞替尼、恩曲替尼、劳拉替尼、Repotrectinib一线治疗ROS1+患者的疗效,Repotrectinib的PFS和OS暂未达到,而在其他方面,均优于另外几种ROS1抑制剂。 此外,Repotrectinib在其他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中,多为1~2级,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疲劳、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等,但Repotrectinib的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其他靶向药物。但要注意的是,服用Repotrectinib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靶向药物。 创新药:Taletrectinib Taletrectinib(DS-6051b,国内代号AB-106)是一款由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研发、我国葆元生物引进国内并开始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物。在此前美、日中心的Ⅰ期临床试验中,AB-106已经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 在2018年5月的Oncotarget上公开了日本中心研究的结果,在可评估的3例克唑替尼耐药患者中1例达到部分缓解,2例患者疾病稳定,整体缓解率33.3%;9例非克唑替尼耐药患者中,1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达到部分缓解,整体缓解率66.7%,疾病控制率100%。研究中共纳入了5例脑转移患者,其中1例患者的颅内病灶达到了临床完全缓解。 目前,AB-106治疗NTRK1、NTRK2、NTRK3融合突变阳性实体瘤患者的中国中心临床试验也已经开启。  

半夏
权威报告:时间就是一切!减少四分之一肺癌死亡,早筛是重要机遇

权威报告:时间就是一切!减少四分之一肺癌死亡,早筛是重要机遇

近期,肺雄心联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发表了一份名为《肺癌筛查:不作为的代价》(Lung cancer screening: the cost of inaction)的报告,强调了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性。该报告获得了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的认可。 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超过220万人被诊断为肺癌,并导致180万人死亡,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和第一大致死癌症,肺癌死亡人数约占癌症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18%)。与此同时,在2010-2014年间,大多数国家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这份报告详细介绍了肺癌早期诊断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肺癌早期诊断:减轻肺癌负担的关键 肺癌的生存率低于其他常见癌症,近年来的生存率改善幅度也更小,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20%,这可能与肺癌诊断时多为晚期有关。 比如,英格兰2018年数据显示,一半(50%)的肺癌在确诊时处于IV期,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在确诊时的IV期占比仅分别为5%和25%。尽管具体数值因国家/地区而异,但整体趋势相似。   ▲肺癌的晚期5年相对生存率比其他常见癌症低。虽然各地区的具体数值有所差异,但整体趋势相似。(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肺癌的高死亡率与确诊时大多数为晚期有很大关联,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快速获得高质量的诊疗、减少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数据显示,约有24%的肺癌患者在Ⅰ期时被发现, 此时5年生存率在68%-92%之间;约有11%的患者在Ⅱ期时被发现,其5年生存率为53%-60%;约有24%的患者在Ⅲ期被发现,其5年生存率为26%-36%;有41%的患者在Ⅳ期时被发现,5年生存率低于10%。因此,报告指出,肺癌早期诊断是降低癌症负担的较好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85%,约65%的NSCLC在Ⅲ期和Ⅳ期时被诊断(左图),通常诊断为晚期与5年生存率降低相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肺癌的预后高度依赖于疾病确诊时的分期,肺癌早期诊断可能将肺癌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治疗的疾病。处于Ⅰ期的患者可接受治愈率较高的手术以及其他治疗,避免了后续侵入性更强、效果更差的干预治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显著降低肺癌对其家属的生活影响。此外,新冠病毒大流行也紧迫加剧了肺癌早期诊断的需要,因为受疫情影响,全球多个地区癌症的晚期诊断情况有所恶化。 更早发现肺癌将为人口健康带来重大好处,鉴于肺癌患病率高、晚期患者尤其多,肺癌早期诊断每年将挽救无数肺癌患者的生命,并对癌症死亡总人数产生巨大影响。 ▲肺癌早期诊断对健康的显著益处。圆圈的大小显示了每种癌症类型的相对权重,即其在晚期癌症总人数的占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此外,肺癌早期诊断将显著降低肺癌诊治的总成本。由于管理晚期肺癌患者相对更复杂,其治疗费用会高于早期患者。而且通过早期诊断,能使更多的人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并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大大降低了生活成本、对家庭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此外,还能减少医疗资源的长期压力。 LDCT筛查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靶向筛查是肺癌早期诊断的核心,肺癌筛查结合一级预防是减少癌症负担的有效方法。目前的肺癌筛查方法有人工智能(AI)辅助的胸部X线检查、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等。 报告中指出,通过LDCT筛查,可以发现更多早期肺癌患者。与此同时,LDCT筛查还可显著降低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使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死亡减少四分之一。 一项名为NELSON的试验显示,在当前和既往重度吸烟者中进行LDCT筛查可使肺癌的早期诊断发生显著的转变。在长达10年的随访期间,筛查组新发肺癌患者中,59%为早期,而对照组中未提供筛查的人群中仅有14%在确诊时处于早期。此外,筛查组868例死亡中有18.4%死于肺癌,而对照组860例死亡中有24.4%死于肺癌。这相当于,通过LDCT筛查,10年内,男性肺癌累积死亡率降低了24%,女性肺癌累积死亡率降低了33%。 此外,临床证据表明,LDCT筛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辐射)可忽略不计。而且如果在高质量的标准下进行筛查,也不会出现大量假阳性结果(误诊)或产生不必要的操作或治疗。 建议接受筛查的目标人群 报告指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肺癌筛查指南有着区别,包括开始年龄、高危人群等,在进行肺癌筛查时,应遵循当地指南。根据由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建议,50-74岁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尤其是现在或过去有重度吸烟的人。指南建议,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年度LDCT筛查,不推荐采取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吸烟史不足以识别所有肺癌高危人群,有不少肺癌患者发生在不吸烟人群中。例如,在中国台湾,有53%的肺癌死亡发生在从不吸烟的人群中,家族史、烹饪烟雾和环境致癌物等风险因素也与肺癌相关。因此建议将特定非吸烟者也纳入肺癌筛查的目标人群。 根据《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是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 (A)吸烟,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B)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C)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D)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E)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肺癌筛查影响大,而且获益的不仅是肺癌 与其他癌症筛查策略相比,LDCT筛查的成本效益更好效率更高,且可能在可接受的经济范围内。有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常见癌症筛查手段,预防1例肺癌死亡所需的筛查次数更少,每进行320例LDCT扫描,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而对于结直肠癌来讲,每拯救一条生命,需要864例结肠镜检查;乳腺癌则需要645例乳腺X线检查。 ▲与常规检查(左)相比,针对性的筛查方案(右)可以在早期发现更多肺癌患者(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全球范围内,LDCT筛查对肺癌死亡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有望比现有其他癌症筛查项目更有效。一些专家建议,如果能够筛查到高风险人群,与现有的宫颈癌或乳腺癌筛查项目相比,肺癌筛查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可能更大。 报告强调,鉴于这些证据,肺癌筛查应被视为癌症筛查的下一个重大机遇,建议开展大规模肺癌靶向筛查。 肺癌筛查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肺癌。LDCT筛查除了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巨大外,还有助于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血管疾病等。由于肺癌症状出现的较晚,而年龄和吸烟史是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强预测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可以确定多种疾病筛查和检测的共同目标人群,提高整体生存率。此外,肺癌筛查还有助于促进戒烟、创造无烟环境;还可通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 图片来源:123RF 报告总结指出,肺癌早期诊断是将肺癌从致命性疾病转变为可治疗疾病的可靠方法,还能减少癌症对全球数百万人生活的不良影响。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用LDCT扫描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具有潜在成本效益的工具。除了可显著降低肺癌死亡率外,LDCT还可以早期发现与吸烟相关的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有助于解决健康问题。 报告最后呼吁,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早期检测、时间就是一切!  

半夏
奥运会中防疫表现糟糕的日本,怎样把癌症5年生存率做到全球第一的?

奥运会中防疫表现糟糕的日本,怎样把癌症5年生存率做到全球第一的?

两天前,受疫情影响而姗姗来迟一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终于落幕了。 除了“亚洲飞人”苏炳添突破极限、00后小将杨倩射落奥运首金这些振奋的讯息外,日本关于奥运的其他新闻在热搜上却令人哭笑不得:被网友吐槽为“阴间”的东京奥运开幕式,防疫管理混乱的日本奥运村等等。 这样一些负面的新闻,实在是不得不让人对日本的医疗水平产生怀疑。就这,也可以被号称是亚洲的医疗强国? 但当我们带着探究的心思对日本的癌症医疗进行分析,却又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日本:在癌症的预防和诊治上下了苦功的国家,把癌症的5年、10年生存率提升到了一个夸张的程度。 2021年4月27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癌症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数据。延续了日本一贯让人咋舌的癌症生存数据,这次日本癌症患者的5年及10年生存率,相较过去又大幅提升了。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 为什么日本患者的癌症生存率能有如此惊人的水平?其中的奥秘就藏在的癌症生存数据之中。本次统计是针对2012年-2013年新确诊的癌症患者的大规模调查,包含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大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多个癌种。 结果显示:2012-13年癌症患者的相对5年生存率为67.3%,与此前相比,生存率数据显著提升。 63.7%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是什么水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了美国等医疗水平顶尖的欧美国家,把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远远甩在了身后。 能与日本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做对比的,只有他们自己过去的数据。本次日本公布的2012-2013年癌症患者生存数据与2009-2010年的数据相比,各大常见癌种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提升: 食管癌5年生存率从45.1%提升至47.5%; 非小细胞肺癌从41%提升至46.8%; 肝细胞癌从40.7%提升至47.5%。 本次日本公布的具体各类癌症5年生存率详见下图: 在这张日本各类癌症5年生存率统计图中,一些癌症的五年生存率非常让人震惊: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癌,日本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92.1%,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类型,患者整体生存率也达到了72.1%和46.8%。 如果这样的癌症生存数据普及,我们完全可以把癌症称为一种慢性病。这样的5年生存率甚至比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更高,例如我们熟知的心脑血管疾病。 这样的数据强不强,它可以说非常强悍了,远远甩开了世界其他国家。但这样的癌症生存数据容易做到吗?其实说难也并不算难。它仅仅只有一个诀窍: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以日本最典型的癌症胃癌举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因为特殊的饮食习惯(喜食腌制、生冷食物)而导致胃癌在全国范围内肆虐,胃癌成为日本那个时间段最主要的癌症。为彻底解决胃癌的侵扰,饱受胃癌折磨的日本人民痛定思痛,想出了一个对付胃癌的绝招:全民胃癌筛查。 恐慌胃癌的日本人民,在那个时代迸发出了抗击胃癌最大的热情。上至日本政府,下至日本人民,都将胃癌筛查上升到了一个“国家战略”的程度来严格执行。那个年代,日本抗击胃癌的口号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国家每年都会给予每个家庭一定的免费胃癌筛查名额,同时如果某个家庭有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并且没有进行胃癌筛查的话,社区工作人员会直接上门,强行“绑架”老人去进行胃癌筛查。 在这样的全民筛查背景下,1964年,日本有40万人进行了胃癌检查,到1970年就有400万人,1990年后每年都有约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这个数据到现在都还在不断上升。 于是,在“疯狂”的国家策略下,日本的胃癌5年生存率开始出现了疯涨的势头,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其他国家“高不可攀”的存在: 癌症早期筛查,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绝不简单。在日本,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可以达到70%,而在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不足10%。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张日本最新公布的癌症数据中,他们胃癌四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晚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6.3%,但全体5年生存率却有72.1%的原因——因为绝大多数的日本的胃癌患者在胃癌的早期阶段就会被发现,通过手术等方式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处在早期状态的胃癌,对我们是没有太大杀伤力的。 日本的癌症数据其实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抗癌启示。 目前全球每年在抗癌药物研发上的花费预估会高达上千亿美元,而开发出的药物大多是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治疗上的怪圈: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癌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癌症,药企们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更多的研发经费意味着更好的药物,人类更长的预期寿命,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人罹患上癌症…… 这就是我们目前走的一条与癌症角力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我相信癌症和人类都不会轻易决出胜负,只能陷入长久的拉锯当中。 此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把日本作为一个最好的案例来学习:通过强化全民癌症筛查的意识,把癌症直接斩断在早期萌芽阶段。通过这样截然不同的抗癌方式,患者们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一两个革命性的抗癌新药的诞生。 事实上,针对癌症“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口号不仅是咚咚肿瘤科这样的医学媒体每天都恨不得举个大喇叭在大家耳边循环播放,国家也一直在倡导这样的抗癌方式。但全民的早筛意识依然算不上高,绝大多数癌症患者一经发现就是晚期。 针对癌症的“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早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防癌意识的问题,更是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健康战略的层面了。希望在未来的防癌抗癌过程中,我们能有更多的人能觉醒早期筛查意识,把癌症扼杀在萌芽阶段。  

小D
速读社丨南京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 FDA批准赛诺菲酶替代疗法上市

速读社丨南京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 FDA批准赛诺菲酶替代疗法上市

政策简报 飞利浦金科威一批次心电图机正在召回 6日,NMPA发布公告,因产品配套使用的锂电池在超过使用年限后可能会发生过热或燃烧情况,飞利浦金科威对其生产的心电图机主动召回,召回级别为二级。(NMPA) 低分子量肝素类仿制药免疫原性研究指导原则发布 6日,CDE官网发布《低分子量肝素类仿制药免疫原性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内容涉及活性成分对比研究、杂质和免疫原性的评估、药物警戒计划等。(CDE) 重庆市药监局拟注销酉美医药药品经营许可证 6日,酉美医药因终止药品经营,经企业申请,重庆市药监局拟注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重庆市药监局) 国中医药药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 6日,重庆市药监局官网显示,国中医药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重庆市药监局) 南京市卫健委主任被免职 多人被处理 7日,经江苏省委批准,江苏省纪委监委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不力问题进行调查。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方中友,因对疫情防控履行管理监督职责不力,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职务。并对东部机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兼机场涉外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汪超,应急救援部主任尹运文,地面服务部主任许永杰,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南京市江宁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严应骏进行处理。(江苏省纪委监委) 产经观察 思派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6日晚间,思派健康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及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动脉网) Moderna 2021 Q2财报:总收入44亿美元 新冠疫苗显示93%保护效力 6日,Moderna公布了2021 Q2财报,第二季度总收入为44亿美元,净收入28亿美元。此外还更新了其COVID-19疫苗的临床数据,在对COVE 3期研究数据的最终分析中,Moderna COVID-19疫苗显示出93%的保护效力,同时,在第二次接种后的六个月内,其有效性仍然持久。(医药魔方) 约11亿美元!美敦力收购Intersect ENT 6日,美敦力宣布已与Intersect ENT达成最终协议,美敦力将以每股28.25美元的价格收购Intersect ENT的所有已发行股票。(药明康德) 圣湘生物终止收购科华生物18.63%股权 6日获悉,圣湘生物发布公告称,决定终止通过协议方式购买科华生物9586.3万股股份。对于终止收购的原因,圣湘生物表示,因至今未完成股权转让过户事宜,无法达到交易各方的预期,依据协议交易双方约定于本阶段终止股份转让事宜。(企业公告) 嘉葆药银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 8日,嘉葆药银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管线药物的临床开发,完善研发团队及在全球扩大产品管线。(动脉网) 药闻医讯 早期乳腺癌复发和死亡减少1/3 曲妥珠单抗“救命”价值被证实 日前,《柳叶刀-肿瘤学》最新发表一项研究为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的长期益处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强有力证据。研究表明,对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在化疗基础上联用曲妥珠单抗可将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三分之一,而且无论患者个人和肿瘤特征如何,都具有可观的获益-风险比。(医学新视点) PLoS Biol:揭示自然杀伤细胞免受自身释放的穿孔素破坏机制 在PLoS Biol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一种新发现的阻止自然杀伤细胞被其自身的致命生物武器摧毁的脂肪“盾牌”,也使一些癌细胞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开发出针对侵袭性癌症的新疗法。(生物谷) 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有望为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带来新疗法 《科学》的最新一期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可以直接调节苯丙氨酸代谢酶。这一发现意味着,有望为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开发新的RNA疗法。(学术经纬) FDA批准赛诺菲酶替代疗法上市 6日,美国FDA宣布批准赛诺菲的酶替代疗法Nexviazyme上市,用于治疗1岁及以上的晚发性庞贝病患者。(药明康德) 云南白药回应不合格口罩被罚系熔喷布局部不均所致 近日,云南白药收到云南省药监局的行政处罚,没收不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一次性医用口罩35095只,并对其处货值金额22045.83元五倍罚款,罚款110299.15元。7日,云南白药在其官网发布公告,解释口罩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口罩原料熔喷布材质局部不均匀所导致。(企业公告)  

半夏
《Nature》揭秘:关于“隐形”的肠道微生物,肿瘤医生和患者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

《Nature》揭秘:关于“隐形”的肠道微生物,肿瘤医生和患者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

如果有人问你,肠道菌群的功能是什么?你会不会和90%的人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促进消化? 的确,英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Mel Greaves教授说,“几年前,当我被问到肠道菌群的功能是什么时,我说最主要是消化食物。” 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强大功能已经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认知。研究人员发现,庞大的细菌群存在于我们的肠道中,无声地控制我们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人体“隐形器官”。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到,但这种古老的进化共生关系,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出现癌症。近五年,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全球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近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上的一篇题为“The gut microbiome: what the oncologist ought to know”的重磅文章也再次引起肿瘤专家们的重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中究竟揭示了哪些连肿瘤医生都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一,肠道微生物究竟是什么? 肠道微生物组 (GM) 是指人类胃肠道内存在的所有微生物的基因组成,包括噬菌体,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蠕虫和真菌。据不完整的审核,这些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有2,000种不同的细菌菌株或物种。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约为100 万亿,这些微生物编码超过 300 万个基因,产生数千种代谢物,共同调节人类宿主的许多功能 ,比如营养代谢、异生物质和药物代谢、维持肠道粘膜屏障的结构完整性、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等等,可以说功能非常强大! 图片:人类微生物组。图片来源: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 Flickr,  CY BY-NC 2.0 二,肠道微生物起源于哪? 这些体外的生物都来自哪里? 早期微生物接触的证据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是在子宫内最初形成的,这意味着我们的母体是第一个微生物群接种体。接着从出生开始,通过三个途径获得: 1.大部分是在出生时通过阴道产道获得的; 2.还有一些是通过母乳获得的; 3.有些则是婴儿期通过外界接触获得的。 三,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各种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定植,包括分娩方式,孕期是否服用过抗生素,是否母乳喂养及饮食等。到三岁时,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就已经建立并且在整个成年期都相对稳定。但是在整个生命中它都会被改变,比如细菌感染,吸烟,疾病等等,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饮食和抗生素,比如膳食纤维会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而抗生素则会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稳定,引发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的发育和各年龄阶段的影响因素 四,揭秘!肠道微生物如何导致癌症的发生? 那么,肠道菌群究竟跟癌症的发生和治疗有什么关联呢?研究的结果超出想象! 据估计,多达三分之一的人类癌症与慢性炎症有关。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细胞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相互作用网,肠道菌群一旦失衡,在种类、数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 例如,当体内的具核梭杆菌过多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参与到 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受体中,从而阻断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毒作用,形成恶性肿瘤;类杆菌在肠内的增加具有致癌作用,研究证明大肠癌患者类杆菌、梭菌和梭杆菌等较正常人高;肠道的细菌可以经胰腺导管进入胰腺,胰腺癌的胰腺细菌数量是正常人的1000倍,这些细菌让胰腺癌的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失去疗效。 五,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有哪些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增加治疗性微生物群,可以产生以下有益影响: (1) 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2) 免疫调节。治疗性的微生物群可以激活树突细胞 (DC)、巨噬细胞、肿瘤 CXCR4 和 MHC-1、全身性 Th7/T-reg 免疫反应和调节氧化应激以减少结肠炎症和增加免疫介导的抗肿瘤活性; (3) 促进有利的肠道微环境,抑制致病细菌定植; (4)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活性。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结直肠癌的机制及通过治疗性微生物介入对结直肠癌影响。 图片来源:英国癌症杂志(Br […]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