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低的6个原因及8个增加血小板数量的食物!

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低的6个原因及8个增加血小板数量的食物!

当您患有癌症或接受癌症治疗时,某些血细胞的水平可能会低于正常水平。血小板是这些类型的血细胞之一。血小板水平低的医学术语是“血小板计数低”或“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癌症患者的常见问题。除了出血风险外,血小板减少还限制了化疗的剂量和频率。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会有哪些症状,以及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呢? 血小板计数低的表现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在您发现任何变化之前,简单的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如果您有以下任何迹象,请立即去医院或者联系您的主治医师: 比平时更多的瘀伤或更坏的瘀伤 皮肤下的紫色或红色小点 流鼻血或牙龈出血 黑色或血腥肠蠕动 红色或粉红色尿液 吐血 经期异常沉重 严重头痛 肌肉或关节痛 感到虚弱或头晕 当血小板计数低时,您的身体可能难以阻止流鼻血或割伤引起的出血。 导致血小板计数低的6个原因? 化学疗法。 某些类型的抗癌药物,例如化学疗法,会损害骨髓。这是骨骼内部的组织,人体在其中制造血小板。化疗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通常是暂时的。化疗很少会永久破坏骨髓细胞。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通常不会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但是,如果您对骨盆进行大量放射治疗,或者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那么您的血小板水平可能会下降。 抗体。 您的身体制造称为抗体的蛋白质。它们会破坏可能危害您的物质,例如细菌和病毒。但有时人体会产生破坏健康血小板的抗体。 特定类型的癌症。 某些癌症(例如白血病或淋巴瘤)可以降低血小板数量。这些癌症中的异常细胞会挤出制造血小板的骨髓中的健康细胞。 癌症扩散到骨骼。 一些扩散到骨骼的癌症可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骼中的癌细胞会使骨骼内部的骨髓难以制造血小板。 脾脏癌。 脾脏是您体内的器官。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存储额外的血小板。癌症会使脾脏变大,因此它可能比平时容纳更多的血小板。这意味着您需要的血液中的血小板更少。 增加血小板数量的8种食物 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帮助您的身体制造和维持血液中的血小板。尽管这些营养素有许多以补充剂形式提供,但最好尝试从食物中获取。饮食健康对恢复健康至关重要。 1、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有助于保持您的血细胞健康。缺乏B-12联系受信任的来源血小板计数低。维生素B-12的最佳来源往往是动物性食品,例如: 牛肝 蛤蜊 蛋 尽管在牛奶和奶酪等乳制品中也发现了维生素B-12,但一些研究表明,牛奶会干扰血小板的生成。 2、叶酸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包括血细胞。它在许多食物中自然出现,并以叶酸的形式添加到其他食物中。天然叶酸的来源包括: 花生 黑眼豆豆 芸豆 橘子 橙汁 3、铁 铁对人体产生健康血细胞的能力至关重要。一种2012年研究还发现它增加了缺铁性贫血参与者的血小板计数。您会在某些食物中发现高铁含量,包括: 青口贝 南瓜子 扁豆 牛肉 4、维生素C 维生素C 帮助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并有效发挥作用。它还可以帮助您吸收铁,这也可能有助于增加血小板数量。《维生素C:其化学和生物化学》一书报道了一小部分接受维生素C补充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上升。 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包括: 芒果 菠萝 […]

半夏
男性感染HPV也会患癌!不知道这些知识就晚了

男性感染HPV也会患癌!不知道这些知识就晚了

近几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我们知道HPV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目前中国也正普及女性接种HPV疫苗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但其实,男女都会因HPV患病,且不止宫颈癌一种,今天就分享相关内容。   图片来源:123RF   HPV是什么? HPV是一大类相关双链DNA病毒,可引起人体皮肤黏膜上皮增生,每种HPV都有一个编号,即HPV型。 目前已确定的HPV型有200余种,根据有无致癌性,可分为两类: 低危型:约90%的生殖器疣由HPV 6/11感染引起。因为这类HPV会在生殖器和肛门上/周围引起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很少引起癌症。 高危型:中国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义为高危型,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人们罹患癌症。其中最常见的高危HPV类型包括HPV16和18。 为什么会感染HPV? HPV可通过皮肤接触,主要传播方式是性。只要有过性行为就可能会感染HPV,大多数人一生中都至少会感染一次HPV。 男性和女性均可感染HPV并可能致病,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即使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传播HPV。   HPV可以在分娩时传染给婴儿,但风险相对较低。   以下途径不会受到HPV感染: 共用马桶 拥抱或牵手 分享食物或器皿 游泳池或热水浴缸   图片来源:123RF HPV感染的后果是什么? 低危型HPV感染后可能会患疣,如尖锐湿疣、普通疣、足底疣和扁平疣。可通过药物、冷冻疗法、电灼、激光或光疗、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 大多数HPV感染的人不会患癌症,但感染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中。当高危HPV感染持续多年时,会导致细胞变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成癌症。如: 宫颈癌:宫颈癌是与HPV相关的最常见癌症。几乎所有宫颈癌都由HPV引起的。 外阴癌:这种癌症比宫颈癌少得多,43%的外阴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 阴茎癌:50%的阴茎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尤其是感染艾滋病的男同性恋。 肛门癌:88%的肛门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有关,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口咽癌:在美国,有70%的口咽癌由HPV引起,咽后壁和扁桃体都与HPV感染相关,是男性中与HPV相关的最常见癌症。 在美国,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症占女性所有癌症的3%,占男性所有癌症的2%。 HPV感染后怎么办? HPV感染很常见,虽然有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但90%以上的HPV感染可在2年内自然清除,仅不足1%的患者发展至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但是有时候,感染并不会消失。慢性或长期感染,尤其是由某些高危型HPV类型引起的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导致癌症。   对于慢性感染者,癌前病变会发展为宫颈癌。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女性,患上宫颈癌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女性(如未经治疗的HIV感染的女性),仅需5到10年的时间。   由于癌前病变的发展需要多年的时间,因此建议对30岁以上的每位女性进行筛查,并定期复查。当筛查发现HPV感染或癌前病变时,可以及时治疗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   但是目前,尚无男性HPV检测方法,也没有针对HPV感染的特定治疗方法,但可以治疗因HPV感染引起的健康问题。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预防HPV感染? 接种疫苗: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有效、安全方法。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4种HPV疫苗:国产2价HPV疫苗(大肠杆菌)、2价HPV吸附疫苗、4价和9价HPV疫苗。对于一般人群,中国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   避孕套:不能完全防止HPV感染。   限制性伴侣的数量:限制数量并避免与有许多其他性伴侣的人发生性关系,有助与降低HPV感染的风险。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

半夏
肝功能异常时,如何调整抗肿瘤药物?

肝功能异常时,如何调整抗肿瘤药物?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肝脏是抗肿瘤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抗肿瘤药物毒性的靶器官,抗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药物本身、药物代谢产物、患者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那么在化疗过程中当肝脏功能出现异常时,该怎么办?停药or减量?关于剂量调整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仅限于一些文献报道及个别药品说明书,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以下任何1项者 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1、ALT或AST>8×ULN; 2、ALT或AST>5×ULN,持续2周以上; 3、ALT或AST>3×ULN,并且TB或INR升高至1.5~2×ULN; 4、ALT或AST>3×ULN,并有进行性加重的乏力、恶心、呕吐、右上腹痛征象,或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 需减量用药或停药: 备注: AST:Aspartate transaminase, 谷草转氨酶 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谷丙转氨酶 ULN:Upper Limit Of Normal, 正常上限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国际标准化比率 TB:Total bilirubin, 总胆红素 BIL:Bilirubin, 胆红素 Child-Pugh分级: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 Child-Pugh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记分与分级 当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除了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外,仍需要配合多种保肝治疗恢复肝功能。具体治疗方案,需要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助力癌症治疗?这七种方式快收藏

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助力癌症治疗?这七种方式快收藏

文章来源:环宇达国际医讯   90%的人大概只知道肠道菌群对于消化食物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的。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深刻的意识到,肠道菌群的复杂性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除了消化食物,它们还在无声无息,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比如免疫系统(肠道菌群会训练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知道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要清除的外来的有害物质),情绪,心理健康,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皮肤状况以及癌症等等。一旦肠道菌群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甚至还会影响癌症对治疗的响应。 因此,调节好肠道的菌群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抑郁症状,帮助对抗肥胖及改善癌症治疗。 注意!肠道菌群失常的七大最常见标志 现代生活的许多因素,例如压力高,睡眠不足,吃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以及服用抗生素,都可能损害我们的肠道菌群。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影响我们健康的其他方面,例如大脑,心脏,免疫系统,皮肤,体重,激素水平,吸收营养的能力,甚至导致癌症的发展。 当肠道菌群异常时,身体会发出多种异常信号,以下是七个最常见的标志: 1.胃部不适 胃部不适,例如腹胀,便秘,腹泻和胃灼热,都可能是肠道不健康的迹象。正常的肠道菌群会减少肠道对食物的消化难度。 2.高糖饮食摄入增加 富含加工食品和糖分的饮食可以减少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这种不平衡同时会增加身体对糖的渴望,而这会进一步损伤损害肠道,造成恶性循环。大量的精制糖,特别是高果糖玉米糖浆,与体内炎症增加有关。炎症可导致各类疾病甚至癌症。 3.体重变化 在不改变饮食或运动习惯的情况下,体重增加或降低都是肠道菌群异常的表现。肠道菌群失衡会损害人体吸收营养,调节血糖和储存脂肪的能力。体重减轻可能是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引起的,而体重增加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由于营养吸收减少而导致饮食过量。 4.睡眠障碍或持续疲倦 不健康的肠道可能会导致失眠或失眠等睡眠障碍,从而导致慢性疲劳。人体的大部分5-羟色胺(一种影响情绪和睡眠的激素)都在肠道产生。因此,肠道受损会损害您的良好睡眠能力。一些睡眠障碍也与纤维肌痛的风险有关。 5.皮肤异常 诸如湿疹之类的皮肤状况可能与肠道受损有关。不良的饮食或食物过敏引起的肠道炎症可能导致某些蛋白质“泄漏”到体内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刺激皮肤并引起湿疹等病症。 6.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研究人员不断发现  肠道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新证据受信任的来源 。人们认为不健康的肠道可能会增加全身性炎症并改变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会自我攻击,而不是有害的入侵者。 7.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是某些食物难以消化的结果(这与食物过敏不同,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的反应所引起的)。而研究认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由于肠道细菌质量低下引起的。这可能导致对食物消化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腹胀,腹泻,腹泻,腹痛和恶心。 调节肠道菌群的七种方式快收藏 研究人员发现,每个人体内的菌群数量,种类都是完全不同的。而正常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和癌症患者体内的菌群更是天壤之别。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疗法(例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科学家正在研究益生菌是否可以帮助接受癌症治疗的人重新平衡菌群。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和接受结肠癌手术的人的腹泻。 那么癌症患者究竟该如何调节肠道菌群呢? 1.降低压力 长期高强度压力对您的整个身体(包括肠道)都有不利影响。减轻压力的一些方法可能包括冥想,散步,做按摩,与朋友或家人共度时光,精油按摩,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练瑜伽或养宠物。 2.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或质量不足可能严重影响肠道健康,进而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尝试优先安排每晚至少7–8小时不间断的睡眠。 3.细嚼慢咽 彻底咀嚼食物并减慢进餐速度,有助于促进营养的充分消化和吸收。这可以帮助您减少消化不适并保持健康的肠道。 4.充足的水分 摄入充足的水分已被证明对肠粘膜和肠内益生菌的平衡具有有益的作用。摄入水分是促进健康肠道的一种简单方法。 5.服用益生元或益生菌 在饮食中添加益生元或益生菌补品可能是改善肠道健康的好方法。 食用富含纤维的营养食品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帮助增强肠道内已经存在的有益细菌或“好细菌”。这些食物被称为益生元食品。 2017年的研究表明,益生元可能有助于益生菌对某些环境条件(包括pH值和温度变化)更加耐受。这些益生元食物能够增强肠道的健康: 芦笋 香蕉 菊苣 大蒜 洋姜 洋葱 全谷类 益生菌是指有利于肠道健康的菌群。一些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可以支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并且可以预防肠道炎症和其他肠道问题。 为了增强肠道中的有益菌群,有些人选择服用益生菌补品。这些在保健食品商店,药店和网上都能购买到。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的具体菌株千差万别,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有些可以协同增强治疗效果,有些则会阻碍药效发挥。 除此之外,一些发酵食品是益生菌的天然来源,是大家平时要在饮食中添加的: 发酵蔬菜 开菲尔酸奶 韩国泡菜 康普茶(红茶菌) 味噌 6.检查食物不耐症 […]

半夏
喝酒会致癌,啥酒都一样,中国人尤其危险

喝酒会致癌,啥酒都一样,中国人尤其危险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喝酒会致癌,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198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宣布酒精是致癌物。 近日,这一观点得到进一步确认。2018年发表于顶尖杂志《自然》上的一篇最新论文表示,剑桥大学科学家通过动物模型发现酒精和其代谢产物乙醛会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显著影响,破坏其功能进而致癌。 而更触目惊心的是,研究表明,中国人尤其危险! 喝酒为啥会致癌 其实酒精(乙醇)本身并不是致癌物,不会引起基因突变。真正可怕的是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 我们知道,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乙醇分解为乙醛,而乙醛脱氢酶能把乙醛代谢为乙酸。 乙醇和乙酸都是相对安全的,但处于中间环节的乙醛不是善茬。它能直接结合DNA,诱发基因突变,进而致癌! 之所以说中国人更容易受到乙醛的伤害是因为中国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携带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缺陷(显著表现就是喝酒上脸)或者基因修复能力有缺陷,他们格外容易受到酒精和乙醛的伤害。 喝啥酒会致癌 答案是:啥酒都致癌。没有例外。因为是酒就不可避免的含有乙醇,含有乙醇就不可避免地会代谢为乙醛。 不少女性迷信喝红酒养颜,还有一种说法——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因此红酒在酒界一直以一种不与白酒“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的形象存在。 而事实上,欧美早做过大规模研究,女性即使每两天喝一杯红酒,得乳腺癌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为了美容养颜,为了保护血管健康,却将自己推向更为险恶的境地,实在得不偿失。再者,美容养颜、维护血管健康的方法有千万种,真的不必纠结在红酒这一条道上。 喝酒会致哪些癌 研究表明,饮酒和很多种癌症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 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发展为癌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头颈部癌症。 事实上,全世界5.5%的癌症发生和5.8%的癌症死亡是酒精引起的,也就是说每18个癌症里,就有一个是喝酒喝出来的。 戒酒可以降低癌症风险吗 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证实,停止饮酒后,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症风险可降低,而且可降至非饮酒者癌症风险水平。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仍缺乏停止饮酒与其他癌症风险是否降低的相关性证据。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了健康,是不是从今天起就要和酒挥手告别了;饮酒有没有安全剂量可以推荐;偶尔饮酒是不是并不要紧? 其实这些问题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证实,但对我们来说,至少应该做到能不喝尽量不喝;如果一定要喝,请慢饮、少饮;喝酒上脸的人,尤其要少喝。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改变一小步,生存延长一大步∣化疗期间的这些改变,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改变一小步,生存延长一大步∣化疗期间的这些改变,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除了治疗方案本身外,化疗期间的种种其他变量,对最终的化疗效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段时间,一项“早晨化疗可增加6个月生存时间”的文献就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该研究纳入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治疗的166例新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这些患者都经历过手术治疗,然后进行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在放化疗方案完成后,患者继续服用替莫唑胺维持治疗。研究人员依据化疗的时间不同,将他们分为了早晨组(AM)与夜晚组(PM)。 之后,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07年),结果显示[1]:所有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为15个月。其中早晨组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17个月,而夜晚组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13.5月,两组生存期相差3.5个月。 图1A 整体患者OS曲线;图1B 整体患者早晨和晚上OS对比曲线 另外,在56名MGMT基因甲基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早晨服用药物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期约为25个月,晚上服用药物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期约为19个月,也就是说,早晨进行化疗的患者比晚上进行化疗的患者,总生存期多了足足6个月。 图2A MGMT甲基化患者早晨和晚上化疗生存曲线对比 图2B MGMT非甲基化患者早晨和晚上化疗生存曲线对比 从这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用药时间的转变,就能将药物的疗效显著提升,切实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 那么,与之类似的,还有哪些转变能够影响最终的化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呢?下面我们来说四个,靠患者自身改变就能从中获益的方面:饮食、运动、对副反应的应对,以及服药依从性。  营养到位,疗效才能到位 化疗会让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无法正常进食,造成营养不良,而这又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存质量,甚至影响预后[2]。所以,化疗期间的饮食营养需要尤其重视! 化疗前 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为原则进行日常营养的补充,为即将进行的化疗做好营养储备。 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包括:鱼类、禽类、肉类、鸡蛋、豆制品、坚果类、牛奶及奶制品等; 高维生素食物包括:各种水果和蔬菜,每天搭配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食物,以保证摄入种类的丰富,获取均衡的营养; 低脂肪:也就是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减少大豆油、花生油的使用,改用橄榄油、亚麻籽油、山茶油等植物油进行烹饪,从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化疗期间 化疗当天,提前早餐、推后晚餐的进餐时间,并尽可能保持日常饮食摄入量,推荐食用口味清淡、口感细腻、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各种粥品(小米粥、红豆粥、肉末粥、鱼片粥等)、紫菜汤、杂面汤、果泥、豆浆、豆腐脑、蔬菜汤等。 同时,补足2000~3000毫升的水分,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加速毒素快速代谢及排出。 化疗间歇期 依旧遵循化疗前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的进食原则,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如果一时调整不过来,也可以以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以炖、煮、蒸为主的烹饪方式慢慢进行过度。 动起来,让化疗药物更有效地进入实体肿瘤 运动是增加血流量的最佳方法之一,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癌症治疗领域多年排名第一)的小鼠模型实验,预通过改变运动这一变量,观察其对化疗疗效和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患有胰腺癌、黑色素瘤和尤文氏肉瘤的小鼠在接受运动疗法后,对低剂量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和反应。而这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提高疗效的好办法。 无独有偶,最近一项由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和淮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专家共同发表的《26种人类疾病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也同样证实了运动对于癌症预防和康复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研究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和细胞溶解活性,减缓疲劳,增强患者活力;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长期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更有利于康复。 这里将6周定义为短期和长期运动的临界点;短期运动持续时间少于6周,长期运动则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而强度高低则需由专业人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 对于即将、正在,或者已经接受了化疗的患者来说,应该如何运动呢? 1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适度运动或75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 2 每周进行2~3次中等强度的阻力训练,即力量训练,如俯卧撑、平板撑、深蹲等。 3 运动原则以循序渐进(让身体逐渐适应),适度(周身发热、微微出汗即可),适量(避免过度劳累、损伤)为宜。 早做准备,别让化疗副反应打断了您的治疗计划 化疗期间,最常见的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溃疡、便秘、腹泻,以及造血系统的反应,如贫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针对这些副反应,患者不仅要有心理准备,还要从行动上有所准备,并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 针对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少食多餐、穴位按揉、药物止吐 一是避免恶心、呕吐,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6-8次加餐或小份餐),减缓进食的速度,避免空腹而引起的恶心加剧; 二是缓解恶心、呕吐,可以尝试按揉足三里穴、天枢穴、巨阙穴、百会穴、合谷穴等,每个穴位分别按揉2-3分钟; 三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止吐的药物,例如中枢止吐药物昂丹司琼,还有甲氧氯普胺等。 口腔溃疡——重视口腔护理 由于唾液大量减少,口腔黏膜变得干燥,化疗后的患者极易出现口腔炎、黏膜溃疡等,严重影响正常进食,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冷冻疗法,如口含冰块,使口腔黏膜局部血管收缩;或者是通过涂抹蜂蜜促进口腔溃疡愈合。蜂蜜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人体所需的酶类,涂抹于创面,能够起到营养表皮、真皮,进而促进黏膜、皮肤新陈代谢,达到消炎、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便秘腹泻,截然相反的处理策略 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除了要在饮食上注意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如萝卜、白菜、芹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促进排便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能够帮助大便通畅的药物或是软化大便药物。此外,适量增加运动以及按摩腹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便的排出。 而对于出现腹泻的患者,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止血药物如蒙脱石散、易蒙停等。 针对造血系统的反应 一个是通过食物进行铁、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蛋白质的补充。其中,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因此要保证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瘦肉、鱼类、蛋类、奶类、豆类则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因此要保证每天摄入鱼肉类30~50克,豆类50克左右,牛奶250毫升,再加一个鸡蛋;而动物肝脏富含铁元素,建议您每周吃两到三次,一次30-50克(一个乒乓球大小)即可。 另一个则是通过药物进行营养素的补充,具体补充方案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使用。 […]

半夏
累了就要休息吗?肿瘤专家提醒:千万别

累了就要休息吗?肿瘤专家提醒:千万别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张大爷上个月刚做完肺癌化疗,近几天一直全身乏力、睡不醒、不想动,身心俱疲……家里人以为多休息、多睡能够让张大爷的身体得到很好地恢复,可半个月过去了,张大爷看起来更“累”了…… 这种疲劳感相信很多肿瘤患者都经历过,医学上叫作“癌因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研究表明:约 65% ~100% 的化疗患者、82%~96% 的放疗患者、70% ~100% 接受干扰素治疗的肿瘤患者,均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劳。 传统观念认为,累了就要多休息,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也是如此吗? 癌性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肿瘤直接影响 肿瘤会增加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削弱肌肉的力量,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疲劳感就会逐渐加重。  肿瘤治疗 放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及好的细胞,当身体试图修复治疗对于健康细胞和组织的损害时,患者会感觉疲劳。此外,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情绪低落等,均会影响患者的能量摄入,进而导致乏力。 手术本身的伤害、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卧床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体能,产生疲乏感。 心理因素 受到病情、治疗、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压力、抑郁或焦虑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最终导致疲劳乏力。 营养不良 癌症患者可能需要比平时更多的营养,或者因为患病无法充分吸收营养。此外,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变化、胃灼热或腹泻等癌症治疗的副作用也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劳。 普通疲劳 or 癌因性疲劳,傻傻分不清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将癌因性疲劳定义为: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本身病理、生理或癌症治疗有关。 主要表现 虚弱或肢体沉重;  不能集中注意力;  缺乏激情、情绪低落、精力不足; 失眠或嗜睡,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 活动困难; 出现悲伤、挫折感或易激惹等情绪反应;  不能完成原先能胜任的日常活动; 短期记忆力减退; 活动后经过休息,疲劳症状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 与普通疲劳相比,它具有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可预知、不能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 癌因性疲劳,如何应对?   常见的一线治疗选择为药物干预,但是数据显示,与目前研究涉及的药物干预相比,运动/心理干预的效果更好[3]。 心理干预 很大一部分的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劳,是受抑郁、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如行为认知疗法,主要通过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来减少负面情绪和行为。 另外,患者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唱歌、朗诵、绘画、书法、摄影等,这样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情绪,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摆脱疲劳感。 运动干预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癌症病人“能运动就要动起来”,很多患者会自认体力不济,无法应付运动所需;但研究已经证实,癌因性疲惫不会因为多休息就缓解,但持续运动,提升肌力和体力,有助缓解疲劳感。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林柏汝(PO-JU LIN),2017年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口头发表研究计划,证实轻中强度瑜伽有助缓解癌因性疲惫,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自我催眠或深呼吸的放松技巧等。

半夏
哪些患者有机会接受“治愈系神药”的治疗?

哪些患者有机会接受“治愈系神药”的治疗?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2018年年底,一款被誉为“治愈系神药”的新药拉罗替尼(Larotrectinib,Vitrakvi)的问世,仿佛是在整个医疗界中落下的一道惊雷。“首款广谱抗癌药”、“缓解率75%”等众多的光环,让拉罗替尼和它背后的靶点NTRK走上了抗癌的舞台。 此后的恩曲替尼(Entrectinib,Etreso)、瑞波替尼(Repotrectinib,TPX-0005)等多款药物的成功,更是将NTRK抑制剂在患者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NTRK这一驱动基因,几乎成为了 但NTRK融合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驱动基因,在全部实体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发生率)仅约0.2%,绝大多数患者并不符合接受NTRK抑制剂治疗的标准。 那么,哪些患者应当检测NTRK融合,又有哪些患者最可能从NTR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呢? 哪些类型的癌症可能因NTRK融合突变引起? NTRK是一类泛癌种的驱动基因,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各类癌症,都可能因为这一基因的融合突变导致。 但同时,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NTRK融合突变的检出率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部分癌症中NTRK融合突变的检出率非常低,但也有少部分癌症中这一驱动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图中所示的各类癌症中,黑色字体示该类型的癌症发生率较高,但NTRK融合的检出率低;红色字体示该类型的癌症发生率较低,但NTRK融合的检出率高。 从比例来说,NTRK融合突变在分泌性乳腺癌、唾液腺癌成年患者以及分泌性乳腺癌、婴儿纤维肉瘤、先天性肾癌儿童患者中检出率在75%以上;在甲状腺癌、胃肠道间质瘤、神经胶质瘤及部分黑色素瘤患者中检出率约为5%~25%;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肺癌、肉瘤、脑瘤等癌种中也有检出,但检出率低于5%。 按照这种分布规律,许多原本治疗方案非常匮乏的罕见癌症患者(或患儿),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基因检测列表中添加上NTRK,并有希望从各类NTRK抑制剂的治疗中获益。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即使是相同类型的癌症,小儿患者存在NTRK融合突变的比例也比成人患者更高。 哪些患者应该检测NTRK融合突变? 事实上,所有可能因NTRK融合突变导致的癌症,都可以将NTRK的检测纳入基因检测的列表中。尤其是其中检出率较高的癌症类型患者,只要检出存在NTRK融合突变,就有希望从治疗中长期获益。 除此以外,以拉罗替尼为代表的NTRK抑制剂,在各类型的癌症的治疗中,均展现出了非常出色的效果。 哪些检测方案能用于NTRK融合突变的检测? NTRK融合突变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非每一种检测手段都能将其准确识别出来。 参考拉罗替尼的研发公司之一,德国拜耳公司(Bayer)专门为NTRK融合突变基因检测构建的网站,能够用于NTRK检测的基因检测项目类型其实很多,包括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IHC检测、FISH检测、RT-PCR检测以及近年兴起的二代测序技术(NGS)等。 这些检测方案分别在不同的分子水平识别NTRK融合突变的存在,各有优劣。但就整体来说,基于RNA的监测方案,尤其是二代测序NGS方案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NTRK抑制剂的疗效如何? 根据获批时数据,拉罗替尼治疗各类实体瘤患者均有疗效,整体缓解率达到75%。且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非常长,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到了35.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5.8个月。 除此以外,部分NTRK抑制剂还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恩曲替尼的入脑活性格外强大,治疗存在脑转移的患者,颅内病灶缓解率最高可以达到100%! 目前尚未完成患者入组,只有少部分数据公开的TPX-0005,当前缓解率也完全不输上述两款经典药物。可以说,NTRK抑制剂这整个“大家族”,能够获批上市的药物都是疗效非常出色的。 目前有哪些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NTRK抑制剂? 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两款药物均有中国中心的实体瘤临床试验项目。不过目前,这两款药物的患者招募基本完成,剩余名额极少,但患者们仍可选择参与其它NTRK抑制剂的项目,享受同类药物的治疗。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或正在筹备临床试验项目的NTRK抑制剂,包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NTRK抑制剂AB-106、TL118,以及能用于治疗第一代NTRK抑制剂耐药患者的第二代NTRK抑制剂中进口药物TPX-0005、我国自主研发药物ICP-723、SIM-1803、HG030等。  

半夏
为什么贝壳创始人左晖“从不吸烟”还能得肺癌?

为什么贝壳创始人左晖“从不吸烟”还能得肺癌?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5月20日,贝壳找房发布消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先生因疾病意外恶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据武汉晨报消息,贝壳找房内部人士说,“(左晖患上)肺癌,应该有段时间了。” 有消息说,左晖此前从不吸烟,为什么“从不吸烟”还能得肺癌? 为什么“从不吸烟”得肺癌? 从未吸烟的女性比从未吸烟的男性更容易患肺癌。 米兰·马尔科维奇/ iStock 如果您以前从未抽过烟,那么您可能会认为自己可以避免罹患肺癌。但是,根据最近的统计,您错了! 尽管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大危险因素,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从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正在稳步上升。 2017年一月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肺癌的发病率中10%到15%的是不吸烟的人,并且,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NSCLC;最常见的类型)从不吸烟者的比例在上升,1990年至1995年间增长了8%,2011年至2013年间增长了14%。 实际上,据美国癌症协会称,每年死于肺癌的人中有多达20%是从未吸烟或使用过任何形式的烟草的人。 据统计,从不吸烟的女性比吸二手烟的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从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实际上,一项于2020年9月发表在《肺癌管理》上的研究表明,全球被诊断患有肺癌的女性中有近一半是从不吸烟者,而男性中只有约15%至20%。 从不吸烟者的病例激增背后是什么? 从不吸烟者中,最有可能导致肺癌病例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遗传突变 从未吸烟的人更有可能发生遗传突变,即构成基因的DNA发生变化,这有助于癌症的发展。考夫曼说:“许多从不吸烟的肺癌都具有被称为’驱动突变’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健康的肺细胞癌变。” “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突变发生。” 在永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常见的突变包括EGFR,ALK,ROS1等的毛刺。好消息是,有针对这些突变的药物和疗法可供选择。 2 家族史 家族里有患肺癌的人患癌症本身的风险更大。如果您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孩子)在50岁之前患上肺癌,则尤其如此。 3 暴露 Rad是自然产生的放射性气体,会从地面滴入房屋。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估计,每年接触ra气的人约有21,000例肺癌死亡。普罗维登斯健康组织(Providence Health)称,ra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诱因,但也是非吸烟者最常见的肺癌诱因。最近的一些研究,例如2019年9月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研究的研究表明,现代建筑施工方法导致房屋中concentration浓度的增加。在环境保护署(EPA)估计 有一成在美国,每15家中有氡气的不安全的水平。 4 二手烟 根据耶鲁大学医学杂志(Yale Medicine),二手烟是从他人的香烟或烟草产品中吸入的烟雾,每年在美国造成约7000例肺癌死亡。研究人员也在研究“二手烟”的影响。这是可能会留在墙壁,家具,衣物和其他表面上的尼古丁和化学物质的薄膜。 5 其他环境污染物 其他环境因素,例如暴露于空气污染,柴油机废气,石棉和砷,可能会导致不吸烟者患上肺癌。  

半夏
免疫治疗里程碑!第三款全新免疫药物正式亮相ASCO大会,疗效大幅革新患者生存期翻倍!

免疫治疗里程碑!第三款全新免疫药物正式亮相ASCO大会,疗效大幅革新患者生存期翻倍!

2011.3 美国批准CTLA-4抗体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上市。 2014.7 日本批准PD-1抗体O药(nivolumab)上市;随后美国连续批准PD-1抗体O药、K药上市。 2018.8 中国批准首款PD-1抗体O药上市,正式揭开了中国内地肿瘤学界的免疫治疗时代。 2018.10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PD-1和CTLA-4的发现者。 ……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式大规模推广,一晃之间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过去的十年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围绕CTLA-4和PD-1/PD-L1这两个最主要的靶点,其中最成功的是PD-1/PD-L1。 除了上述两个靶点,这几年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业内最热门的话题,全球创新企业都卯足了劲,寻找下一个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毒性的全新靶点:TIM-3、LAG-3、TIGIT、IL-2、IL-15、TLR9、STING、CD47、CD39、CD40……几十个全新靶点,上百个新药,千帆竞发、跃跃欲试。 终于,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正式官宣了第3个成功的免疫检查点新靶点,没错,它就是熟面孔:LAG-3——PD-1抗体O药的生产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LAG-3抗体Relatlimab,率先冲刺成功,完成了第一个阳性的国际3期临床试验,证明了相比于O药单药,O药联合Relatlimab,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同时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可控(远低于O药联合CTLA-4抗体)。 关于Relatlimab,咚咚之前已经做过报道:诺奖遗珠再发力:免疫药物LAG-3抗癌,救星还是鸡肋? 这一次正式公布的国际3期临床试验,一共招募了714名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1分组,实验组接受O药联合Relatlimab,对照组接受O药单药治疗,中位随访13.2个月,结果显示: LAG-3单抗Relatimab的加入,可以明显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从4.6个月延长到了10.1个月,1年的无疾病进展率从36.0%提高到了47.7%,而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轻微的增加,从9.7%增高到了18.9%(O药+Y药,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在40%-50%)。 基于这样的结果,业界相信,Relatimab预期会在未来的6-12个月内上市。 除了Relatimab,这一次的大会还公布了5个其他LAG-3单抗/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   比如eftilagimodalpha,这是一个水溶性LAG-3蛋白,该药物联合PD-L1抗体avelumab治疗了12名晚期实体瘤患者,5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肠癌、胸膜间皮瘤、胃癌、肛门癌、宫颈癌各1个)。 此外,该药物联合K药治疗38名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35名患者疗效可评价,4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7名患者肿瘤大部分缩小,3人肿瘤稳定。抗癌的客观有效率31%,疾病控制率为40%,中位总生存期12.6个月。   比如LBL-007,只是一个LAG-3单抗,该药物治疗了17名晚期实体瘤患者,8名患者疾病稳定,没有病人肿瘤明显缩小(单药治疗,疗效还是打折扣)。   比如IBI110,这是信达生物公司国产的LAG-3单抗,单药治疗组有1名宫颈癌患者出现肿瘤明显缩小,5名患者肿瘤稳定;而IBI110联合PD-1抗体信迪利单抗,12名患者,2人出现肿瘤明显缩小,6人肿瘤稳定。   比如MK4280,这是PD-1抗体K药生产厂家默沙东公司研发的LAG-3单抗,该药物联合K药,挑战最难治的其他治疗均失败的、微卫星稳定型晚期肠癌患者,80名患者中有4人肿瘤明显缩小、1人肿瘤完全消失;尤其是PD-L1阳性的36名患者中,有效率为11.1%,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2.7个月。   比如fianlimab,这是再生元公司原发的LAG-3单抗,联合该公司自己生产的PD-1抗体cemiplimab,治疗了33名未经PD-1抗体治疗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和15位其他PD-1/PD-L1抗体治疗失败的患者,结果显示:未经PD-1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63.6%;而既往已经接受过PD-1类免疫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13.3%。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病友是最终的获益者。 参考文献: [1]. 2021ASCO#9503# [2]. LAG-3Blockade with Relatlimab (BMS-986016) Restores Anti-Leukemic Responses in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ancers(Basel).2021 Apr 27;13(9):2112. [3]. Nextgeneration of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in cancer: new […]

小D
切莫忽视!十四种常见癌症的早期信号

切莫忽视!十四种常见癌症的早期信号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癌症固然可怕,但让我们稍感安慰的是,所有的癌症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可收拾,而且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露出一些马脚。如果我们能关注这些蛛丝马迹,并做好癌症的预防筛查,就能成功将这一健康杀手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下面我们分病种向大家介绍一下癌症的常见症状,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警惕。 鼻咽癌——鼻衄 鼻衄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鼻涕中带血或表现为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又称为回吸性涕中带血。鼻衄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为鼻咽癌早期的常见症状。此外,鼻咽癌还可伴随鼻塞、头痛等症状。 口腔癌——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喉癌——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癌的最早期也是最常见的信号。大多数喉癌案例始发于声带,即使非常小的声带肿瘤也会使声带震动异常并引起声音嘶哑。患者若发现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症状持续三周以上并且没有逐渐好转的迹象,应到医院及时就医并由耳鼻喉专家做仔细的喉部内窥镜检查。 淋巴瘤——淋巴结肿块 淋巴结肿大是很多感染常见的体征,这时不用特别紧张,但这也是淋巴瘤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颈部或者是锁骨,以及腋下和腹股沟等部位。早期或者肿瘤低度恶性时,摸到的淋巴结一般可活动、无黏连,质地软,当然,也可能是良性肿瘤。晚期或者肿瘤呈高度侵袭性时,淋巴结肿大进展迅速,手指摸上去不易推动,粘连并融合成块,质地较韧。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不是淋巴瘤。 食管癌——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绝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却也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浸及时,才出现咽下困难。随着癌块破坏肌壁、侵犯食管周径、堵塞管腔,病变段食管失去弹性且形成不规则狭窄通道,咽下困难日趋严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 肺癌——顽固的刺激性干咳 很多特殊表现的咳嗽,要高度怀疑早期肺癌。比如顽固的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黏痰,经常规抗生素治疗不能减轻,尤其对于40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者如果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干咳持续2-3周,治疗无效,或原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需提高警惕。 乳腺癌——乳房异常 乳腺癌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不对称、乳房皮肤改变、乳房外形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若有以上表现,且年龄为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 胃癌——胃部不适 早期胃癌患者可以没有临床症状 ,或仅有轻度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食欲不振、泛酸、疼痛、恶心、嗳气等 ,当然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也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随着病情的进展,胃癌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黑便或上腹部包块、呕吐等症状。 肝癌——消瘦、发烧等 肝癌常见的症状包括消瘦、乏力;发烧(肝癌所致发热一般在37.5’C~38℃左右,偶可达39℃以上);饭后上腹饱胀,甚或恶心、呕吐或腹泻;疼痛等。 结直肠癌——便血等 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 当然,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但性状、颜色不同,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听从医生指导即可。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出血 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患者的主要症状。 另外,生育年龄段的女性出现月经紊乱与阴道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还要特别警惕,这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信号。 膀胱癌——血尿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全程(排尿开始到结束)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几乎每个膀胱癌病人都会出现,且多为间歇性出现。血尿又分为两种,一是肉眼血尿,二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眼睛可直视的带血色的尿,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尿里有红细胞。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如忽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为膀胱癌的最早信号。  前列腺癌——尿频尿急、尿不尽等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当前列腺肿瘤进展,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则会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比如排尿等待、排尿费力、尿时延长、尿流中断、尿不尽、尿频尿急等等(当然,要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相区别),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 以上为您介绍了十四种常见肿瘤可能出现的早期信号,但并不意味着出现这些症状就一定是肿瘤,大家不必恐慌,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祝大家健康!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肿瘤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家属一定要做的5件事

肿瘤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家属一定要做的5件事

当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肺无法吸入足够的氧气,或机体无法通过肺泡气体交换而摄取足够的氧气)时,会出现呼吸困难。   许多病因可以诱发呼吸困难,包括慢性肺病、呼吸道阻塞、肺炎、呼吸肌无力。   其他病因还有疼痛、营养不良、压力或焦虑、手术、贫血、化疗或放疗不良反应、肿瘤、胸腔积液、肺积水或其他问题。   患者症状   休息时或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胸痛; 呼吸频率加快; 心跳加快; 皮肤苍白或呈淡蓝色; 指甲床的颜色变紫黑; 皮肤变冷、黏湿; 吸气时鼻翼扇动; 哮鸣。     患者应采取的行动 保持情绪冷静; 坐直或使用软垫使上身呈45°角; 按处方服药,或用其他方式辅助治疗(例如吸氧、使用缓解气管痉挛的药物或喷雾剂等); 检测体温和脉搏; 加深鼻腔吸气和缩唇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时间的两倍; 如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在床边慢慢坐起来,双脚放在凳子上,臂靠在床上桌或床边桌上(在桌上放置软垫),头部微微向前倾斜。如果咳嗽或吐痰,则注意痰量及其外观和气味; 就呼吸问题与主治医生进行咨询,特别是如果为了预防呼吸不畅而停止了某些日常活动时; 肌肉放松,减轻焦虑感,焦虑会加重呼吸困难; 如果持续呼吸困难,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以缓解症状。     看护人员应采取的行动   检测患者脉搏,记录每分钟心跳次数。在计算每分钟呼吸次数时,不要告诉患者或当面计数。如果患者知道正在计数,会不自觉地减慢或加快呼吸。检测患者体温,观察是否发热。 如果呼吸急促,应去除或松开胸罩等紧身衣物。让患者保持坐姿,选择让患者感觉舒适的休息。 发热时,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高热会加重呼吸困难。 留意当患者从事重体力活动、正常活动或休息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在站、坐或卧姿时是否出现呼吸不畅。 将患者移至通风的窗户前,或用扇子使微风轻吹患者面部,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   应向医生救助的情况   呼吸困难或胸痛; 脓痰、黄痰、绿痰和(或)血痰; 皮肤苍白或呈淡蓝色,或皮肤湿冷; 口腔测温达到37℃以上; 听见呼吸时有明显的哮鸣音。   希望通过让肿瘤患者及其家人了解当前常用的抗肿瘤手段、措施、过程、不良事件的处理等相关知识,帮助肿瘤病友及其家人:   减少恐慌心理,直面肿瘤和肿瘤复发; 更好地配合抗肿瘤治疗; 缓解肿瘤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让广大肿瘤患者获得更长时间的高质量生存。   文章来源: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 […]

半夏
贝壳董事长50岁因癌逝世,这种癌在我国发病率第一!

贝壳董事长50岁因癌逝世,这种癌在我国发病率第一!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昨天下午,贝壳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据内部人士透露是肺癌! 据《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的流行情况》统计,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8.7万例和63万例,其中约70%为男性。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15%的肺癌患者在早期确诊,因此建议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重视肺癌筛查! 肺癌的高危因素 吸烟(包括二手烟) 职业性致癌物质的暴露(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废气、煤油烟等) 氡的暴露 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如肺癌、淋巴瘤、吸烟相关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及头颈部肿瘤等) 肺癌家族史 肺部相关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激素替代治疗(女性) 肺癌筛查,请对号入座! 肺癌的早期筛查仅推荐给存在较高风险的成年人。早期筛查除了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还需要足够熟悉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长期的咳嗽或胸痛,请立刻到医院就诊。(正常人群体检发现肺结节点这里,肿瘤患者复查发现肺结节点这里) 低危人群:50岁以下;每年抽烟少于20包。不推荐低剂量 CT 筛查。 中危人群:50 岁以上;每年抽烟大于20包或以上;无其他高危因素。不推荐低剂量 CT 筛查。 高危人群1:55~77岁;每年抽烟大于30包或以上;具有吸烟史,而戒烟时间短于15年。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 高危人群2:50岁或者以上;每年抽烟大于20包或以上;有至少一条高危因素。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 低剂量 CT 筛查有何优点? 1 灵敏度高:能发现直径<5mm的微小病症。 2 显著降低肺癌死亡风险:应用低剂量螺旋CT 对胸部作筛查扫描,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夏日来临,不注意防晒?小心皮肤癌

夏日来临,不注意防晒?小心皮肤癌

夏日将来,气温升高!但炎炎夏日,也难以阻挡人们去户外放松、游玩的心情。不过在出门前,想问下大家,您做好防晒了吗?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防晒有什么可做的?不做防嗮,不就是会晒黑嘛,这样看起来更健康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做防晒、过度晒太阳,不仅会造成晒伤、眼睛损伤和皮肤过早衰老、出现皱纹,还会增加皮肤癌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皮肤癌与防晒的那些事儿,以及如何做好防晒,预防皮肤癌。 图片来源:123RF 什么是皮肤癌? 皮肤癌是一种由于皮肤细胞异常生长而导致的一类癌症,主要发生在经常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的皮肤区域,包括头皮、脸部、嘴唇、耳朵、脖子、胸部、手臂和手以及女性的腿部等。此外也可能会发生在很少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的皮肤区域,如手掌、指甲、脚趾、脚底,以及生殖器区域等。 皮肤癌有哪些类型? 皮肤癌可分为两大类: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 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他类型的非黑色素瘤则比较少见,如卡波济肉瘤、默克尔细胞癌和皮脂腺癌。 皮肤癌有哪些症状? 皮肤癌的类型不同,其症状也有很大差别。 黑色素瘤最常见于男性脸部或躯干;而在女性中,则多见于小腿。患黑色素瘤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有:皮肤出现较大的、棕褐色斑点;出现颜色、大小改变,或者出血的痣;出现边界不规则(有切迹、锯齿等),且呈棕色、红色、粉红色、白色、蓝色或蓝黑色的痣;痣有瘙痒或灼伤的疼痛感;手掌、脚掌、指尖、脚趾上等皮肤,或口腔、鼻子、阴道或肛门周围的粘膜上出现深色病变。 图片来源:123RF 基底细胞癌通常发生在脖子或脸部等皮肤区域,可能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出现珍珠色或蜡状凸起;出现扁平、肉色或褐色疤痕样病变;出现流血的疮等。 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在脸部、耳朵和手部等,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出现较硬的红色结节;出现扁平病灶,表面有鳞片状、结痂的疮等。 卡波济肉瘤主要发生在皮肤血管中,并在皮肤或粘膜上引起红色或紫色斑块。 默克尔细胞癌主要发生在皮肤或毛囊区域,最常见于头部、颈部和躯干,可出现坚硬、发亮的结节。 皮脂腺癌多发生在眼睑区域,可出现坚硬、无痛的结节。 皮肤癌与阳光照射 暴露于紫外线(UV)是皮肤癌的主要原因。日光中的紫外线,根据波长可以分为UVA、UVB、UVC、UVD4个波段,其中UVA和UVB可以穿过大气臭氧层,到达皮肤。而未经保护的皮肤,可能会在短短15分钟之内就受到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和UVB都能诱导皮肤癌的发生,如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UVA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皮肤癌的形成。 图片来源:123RF 做好防晒预防皮肤癌   做好防晒措施,是预防皮肤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通过以下防晒措施,降低皮肤癌风险: 避免中午晒太阳 减少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特别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个时候紫外线最强,哪怕是在冬天或多云(云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很小)的天气,也是如此。避开最强烈的阳光,有助于预防皮肤癌。 涂抹广谱防晒霜 在选择防晒霜时,应先阅读标签,选择具有“广谱”保护及防晒系数(SPF)至少为30的防晒霜。广谱防晒霜是指同时有UVA和UVB双防能力。此外,即使在多云的天气下,去户外时也应涂抹防晒霜。 所有裸露的皮肤,包括嘴唇、耳朵、手和颈部上都应涂抹防晒霜,并且至少每2小时重新涂抹一次。如果游泳或出汗,应增加涂抹的频率。此外,在用毛巾擦水或汗时,防晒霜通常会擦掉,也需要再涂一些。 穿好防晒服 防晒霜并不能提供完全的紫外线防护,因此外出时可以用深色且紧密编织的衣服,覆盖手臂和腿部,并戴一顶宽边帽,以尽可能多地保护皮肤。 还有不要忘记戴太阳镜,应使用能阻挡UVA和UVB两种类型紫外线的环绕式太阳镜,以保护眼睛。 图片来源:123RF 做好以上几点防晒措施,基本上就可以有效的保护皮肤了。如果想要更好地预防皮肤癌,还要定期检查皮肤,包括头皮、脸、嘴唇、耳朵、脖子、胸部、手臂、手部、腿部、脚部以及生殖器区域,对于新出现的凸起、结节、痣、疮、雀斑以及瘤等,应引起注意,及时就医治疗,以排除皮肤癌的可能或尽早治疗,以取得更好的预后。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喝出来的癌症!这种常见饮食习惯,很多人都有!

喝出来的癌症!这种常见饮食习惯,很多人都有!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生活好累,想喝杯奶茶!   甚至外科医生最爱的就是——手术后来杯肥宅快乐水!   现代人的生活中,肥宅快乐水、奶茶、果茶、果汁等已经成为了快乐的源泉。   尽管多项研究都证实,摄入过多的糖类会增加包括超重、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但是人们对含糖饮料的热爱依然不减。   图片来源 soogif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肥胖或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一项观察性研究发表于Gut杂志上,该研究发现饮用含糖饮料与50岁以下女性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相关。 女性年轻时多喝一杯奶茶, 便多一份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大规模人口研究“护士健康研究II”的数据,追踪了1991年至2015年中近116500名护士的健康状况。参与者每四年进行一次调查,使用有效的食物频率调查表(FFQs)评估成年时期的饮料摄入量。在全部参与者中,还要求超过41000名参与者回忆了他们青春期的饮食习惯。   在近116500名参与者中,确诊了109例早发性大肠癌。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成年后饮用一杯8盎司(即236.56ml)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饮用≥2杯的妇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一倍以上,每增加一杯/天,风险提高16%。   13~18岁时,每增加一杯/天的含糖饮料摄入量,50岁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32%。用人工甜味饮料、咖啡、减脂牛奶或全脂牛奶取代成年后每杯/天的含糖饮料摄入,结直肠癌风险可降低17%~3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00%纯果汁也属于研究中含糖饮料的范畴,同样会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含糖饮料增加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 含糖饮料不仅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此前的几项研究数据表明,含糖饮料在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中也献了一份力。   2019年7月10日,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ELoi Chazelas等人在BMJ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1],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即使纯果汁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2021年3月9日,布法罗大学在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杂志上发表论文[2]表明经常喝含糖饮料的癌症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尤其是乳腺癌患者。与不喝或很少喝苏打水的妇女相比,那些每周喝五次以上的女性死亡风险要高62%,尤其是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85%。   2021年5月4日,美国癌症学会CANCER期刊在线发表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大学的前瞻性研究报告[3],分析了乳腺癌确诊后含糖饮料或添加人造甜味剂饮料摄入量与乳腺癌女性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乳腺癌确诊后,与不喝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每周喝2~3瓶含糖饮料(每瓶约355ml)的女性,乳腺癌所致死亡率高31%(校正后HR:1.31,95%CI 1.09~1.58)每周喝3瓶以上含糖饮料的女性乳腺癌所致死亡率高35%(校正后HR:1.35,95%CI 1.12~1.62,P=0.001)。   常见甜饮料都含多少糖?   界妹贴心滴为大家搬运来了CNN健康网总结的常见饮料含糖量指南,请对号入座:     可X可乐:一瓶20oz(590ml)的可X可乐含糖65g,相当于5个小瑞士卷中的含糖量。     百X可乐:比它的好基友还要甜,20oz装含糖69g。     美X源100%纯苹果汁:你以为纯果汁就安全了?呵呵,天真~450ml装就是49g糖,与可乐所差无几,相当于10块奥X奥。     某顿柠檬冰茶:20oz含糖32g,也就是12块某时巧克力。   某牛:作为颇受欢迎的一款能量饮料,某牛一直被认为能够补充体力,甚至在学生中形成了能“提高体育成绩”的迷信。可是你也不想想能量从哪补充?16oz(473ml)就是52g糖,而右面那一大堆差不多体积的加糖玉米片才含11g糖。   […]

半夏
捣毁癌细胞的“发电站”——管好这一步,或是扭转肿瘤治疗逆境的关键!

捣毁癌细胞的“发电站”——管好这一步,或是扭转肿瘤治疗逆境的关键!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癌症是个恶魔,威胁生命,还要让人经历非人之痛。其中一种痛——骨痛,大多来源于肿瘤骨转移,被患者和家属描述为“爆发痛”、“惨烈的痛”、“难以入睡的痛”、“让人心疼的痛”。这还没完,肿瘤骨转移还容易发生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让人行动不便。 据统计,骨转移的发病率占全身转移癌的15~20%,仅次于肺和肝转移。也就是说,每5个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中就有1个是骨转移。 所有肿瘤病人都要“提防”骨转移 癌细胞转移总是倾向于骨骼。在肿瘤研究中,有一种学说叫做“种子与土壤”[1],形象的描述了肿瘤与骨微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也表明,骨骼中的微环境与其他组织相比,更适合肿瘤细胞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美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中,超过一半都被发现存在骨骼受累的现象。 恶性肿瘤骨转移发生率如下: 因此,所有的肿瘤病人都应警惕骨转移的发生,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患者。 警惕骨转移信号,做到有效提防 骨转移早期的症状主要是疼痛,而且通常比较轻微。许多人可能认为身体酸痛是正常现象,甚至有人误认为是劳损或骨质疏松,试图通过休息和补钙来缓解。 其实,骨转移的疼痛有特点:没有诱因,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夜间入睡期间疼痛更为严重。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椎,其次为骨盆、四肢骨、肋骨等。因此,背部、腰部、髋关节、屁股等部位出现上述骨痛需格外警惕骨转移的发生。 肿瘤患者治疗后应每年做一次骨扫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骨转移被遏制,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步 最新的一项关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骨微环境的研究显示[3]:骨微环境就像是癌细胞的“发电站”,能增强癌细胞进一步转移到别的器官的能力。 如何看待这个结果? “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而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 或许,你看到的是一旦发生了骨转移,便会很容易转移到其他部位,一发不可收拾;但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想:遏制住骨转移,便很大程度上遏制住肿瘤向更多部位扩散。 其实,出现骨转移并不意味无药可救。目前,肿瘤治疗药物在不断问世,许多恶性肿瘤在正确治疗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便出现了骨转移,通过抑制原发灶发展以及骨转移部位的局部治疗也能将病情控制,延长患者生存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以下简称《共识》)中指出,单纯骨转移的患者,在尚未累及重要生命器官时,治疗后可能会有较长的生存期。其中的关键在于诊断及时、态度积极、处理适度。 骨转移到底应该如何治疗? 《共识》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治疗目的为以下四项: 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 减轻疼痛; 保留和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具体的治疗流程总结为下图: 可以看出,除了针对原发部位肿瘤的基础治疗以外,骨转移特别强调止痛治疗、双膦酸盐(骨改良药物)和放射治疗。具体实施方案,请信赖专业医生的指导意见。 ⚠️ 注意: 由于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盐等在患者服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肾脏、消化道副作用、低钙血症等风险,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情况,纠正低血钙及补充维生素D等。 另外,2020年6月在国内上市的新药地舒单抗,是一种骨调节药物,能够抑制骨破坏进程,是一旦发现骨转移,应立马使用。   双膦酸盐与地舒单抗同为骨吸收抑制剂,适应症不尽相同,不建议联合使用。 再次强调 骨转移不是治疗终点,正确预防和治疗可挽救肿瘤患者于水火之中!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免疫治疗最特征性的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应当如何应对?

免疫治疗最特征性的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应当如何应对?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方案被列入各大指南推荐,作为各类癌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乃至前线治疗方案应用。在我国,最新的医保目录中已经纳入了四款PD-1抑制剂,免疫治疗的应用势必会更加普及。 但随着新方案在患者当中的普及,因免疫药物而导致的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了必须重视的要点。与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化疗、靶向治疗相比,免疫治疗会导致一些独特的不良反应,其应对方式与既往方案自然存在一些差异。 小汇参考国外专家的汇报,以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O+Y)的双免疫方案为主要范例,为大家总结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知识以及应对方案,希望能够为正在接受免疫治疗或有意向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提供帮助。 什么是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是一类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而导致的独特的不良事件。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直接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因此所有免疫细胞能够到达的位置,都可能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可能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类型也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都是因免疫细胞攻击正常人体细胞而导致的。 最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正是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免疫因子风暴”。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哪些特点? ①大部分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会发生在治疗的前12周; ②类固醇可以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但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 ③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可能在得到控制之后的一段时间再次复发,尤其是免疫相关的结肠炎和肝炎; ④即使在治疗的前期没有任何相关事件发生,在治疗的后期,仍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⑤不同部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不同的起始动力学;比如:皮肤首先出现,紧接着是消化道、肝脏、肺脏、内分泌系统和肾脏等。 基于纳武单抗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规律研究 在一项基于纳武单抗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 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于皮肤部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最早出现,且发生率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消化道部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次,其最高发生率能够超过皮肤部位;内分泌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较晚,大约在治疗十周左右发生,但在治疗的后期,仍维持着较高的发生率。 研究者指出,如果接受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大多数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都是可逆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降低这些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导致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部位与肿瘤的原发部位无关;但也有一些例外,如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更易发生免疫相关肺炎,黑色素瘤患者更易发生白癜风。 O+Y vs O,3级或以上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对比 在纳武单抗+伊匹木单抗(O+Y)双免疫联合方案与纳武单抗(O)单药方案治疗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同时分析了接受治疗的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时间与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接受O+Y方案治疗的患者,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时间更早,更倾向于发生在接受治疗的10周左右。而相对来说,接受O单药治疗的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时间更晚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有少数患者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在接受治疗50周之后。这也提醒了我们,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密切关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征兆,绝对不能因为治疗早期未发生不良事件,就想当然地认为患者不会发生任何意外。 双免疫方案的不良事件,应对起来会更加困难吗? 专家指出,从发生率来说,接受O+Y方案治疗的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而且其发生率会随着用药剂量的提升而上升。 在发生率更高的同时,接受O+Y方案治疗的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更加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 总得来说,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尤其是发生在消化道、肝脏、肺脏及肾脏的事件都能够通过对症治疗缓解。但发生在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缓解率比较低,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事件,仅有约60%的患者通过对症治疗缓解。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一般治疗方案 包括类固醇在内的各类免疫抑制剂是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对于不同级别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药物的应用以及对于免疫治疗方案的调整也有不同的规范。 等级 类固醇治疗 免疫治疗 若症状持续 1 对症治疗; 不需要使用全身类固醇治疗 可以继续治疗 _ 2 特定类型及复发的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可以使用类固醇治疗 可以继续治疗; 特定类型事件可能需要停药 全身类固醇治疗; 若事件持续≥12周,则停药 3 全身类固醇治疗,长时间维持治疗、缓慢停药 暂停治疗,或停药 全身类固醇治疗,停药 4 大剂量全身类固醇质量,长时间维持治疗、缓慢停药 停药 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

半夏
“复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晚期癌症病灶全部消失!新疗法有望上市

“复活”免疫系统清除肿瘤!晚期癌症病灶全部消失!新疗法有望上市

文章来源:环宇达国际医讯   十年前,如果你患上了一种存活率不足15%的癌症,相当于被判了死刑。如今,通过“复活”免疫系统的新型免疫疗法,已经让很多晚期癌症患者重新回到了正常生活。 2012年,克里斯·波普(Chris Pope)被确诊为晚期黑色素瘤,5年存活率只有14%,如今已经9年过去,他的肿瘤已经被一种实验性的免疫疗法完全“治愈”,你永远都不会想到,他的血液中隐藏着力量强大的免疫细胞,体内早已没了癌细胞的影子,与妻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这款疗法因为卓越的临床数据在国际上备受瞩目,有望在2022年上市。 出生胎记竟悄悄变为恶性肿瘤   2012年7月,52岁的Chris左脚边缘的一块胎记因为工作碰伤了开始流血,为了安全起见,他去看了医生。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种恶性肿瘤–黑色素瘤,更糟糕的是,医生发现他的癌症已经开始扩散。 医生马上进行了手术切除了肿瘤和周围的淋巴结,并且手术后Chris还参加了当时一款非常火爆的实验性免疫药物(现已上市,药品名称Yervoy)的治疗。 但不幸的是,最初的治疗似乎有效,但三个月后,Chris的体内发现了更多的肿瘤,手术也无法阻止癌症在他体内的疯狂蔓延,最终的扫描结果显示,肿瘤已经转移到了骨盆,并且临床上已经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了。 新型免疫疗法“复活”免疫系统,肿瘤全部消退! 对待自己的黑色素瘤,他就像几十年前作为海军新兵所经历的长期训练一样,他从来不是最快那个,但他一直都是少数坚持到终点的人,他知道,这一次,他也会坚持到最后。 他开始寻找各种能拯救他的方法,最终,他参加了一项临床试验,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TILs。 研究人员首先从Chris的腹股沟处的淋巴结肿瘤中分离出能破坏肿瘤的宝贵的免疫细胞。(那些战斗细胞,称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即TIL,这是体内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症最具潜能的细胞,研究能人将这些宝贵的细胞筛选出来,在实验室中扩增数亿级别后,成为一支免疫“大军”被注入患者体内。)这种治疗方法重新“复活”了免疫系统,可以大规模的攻击肿瘤。 接着,Chris和妻子以及医生们都在等待着。 在第三次扫描的时候,大家惊呆了,Chris的癌症已经完全消失了。 在参加TIL临床试验的9位参与者中,Chris和另一位患者出现了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并且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黑色素瘤患者的完全缓解可能是持久的,甚至有可能是终生的。 现在,Chris已经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与家人在一起运动,旅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疾病控制率高达80.3%!TILs疗法率先宣战实体瘤,有望上市! 相信看完上面的案例,大家都会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免疫疗法。   TIL疗法是从肿瘤附近组织中分离出TIL细胞,加入生长因子IL-2进行体外大量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扩大免疫应答,治疗原发或继发肿瘤的方法。这种疗法利用能够识别并靶向患者肿瘤的T细胞作为攻克癌症的免疫大军回输到体内,是根据每个癌症患者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抗癌疗法,具有多克隆化,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新生抗原,个体化,高度特异性,持久性,输注后可形成免疫记忆等特点。 实际上,这种疗法早在十年前就建立了,它的开创者是免疫界泰斗-美国癌研究院外科主任Rosenberg及其团队。 已发表的数据显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缓解率在50%至70%之间。此外,超过20%的患者使用该疗法可长期生存。20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在这些完全反应者中,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3%。   “经过长达8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表明,如果患者获得CR,这是一种极其持久的反应,而且很有可能治愈其转移性黑色素瘤。”–Inge Marie Svane博士 数据仍在不断更新。 在今年的AACR会议上,基于TILS细胞的创新型疗法LN-144(Lifileucel)更新了黑色素瘤的临床结果,再次引起了轰动。 C-144-01是一项2期临床试验,招募66名已被诊断患有IIIc期或IV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特点是至少接受了3~4种全身性治疗都失败后的患者,所有人都接受过PD-1抑制剂治疗,80%接受过CTLA-4抑制剂 ,23%的患者接受过BRAF / MEK抑制剂,可以说是临床上用尽了治疗方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晚期患者。还有44%的患者存在肝或脑转移。 这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将肿瘤组织中的TIL细胞进行培养后回输,平均注入的TIL细胞:28 x 10^9;IL-2剂量:6次。 实验结果 不负众望!在最新报道的66例接受过PD-1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试验中,结果显示: 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0.3%; 客观缓解率达到36.4%(完全缓解为4.5%,部分缓解为31.8%); 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未达到中位反应持续时间。   更引人注目的是,患有PD-L1阴性的患者也有响应,这说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仍能获益于TIL疗法。 对于PD-1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几乎没有其他治疗选择,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几乎无与伦比。LN-144(Lifileucel)预计会在2021年向FDA提交上市申请。 新型免疫疗法TILs针对多种实体瘤有效 好消息是,近年来,TILs疗法在国际上发表了众多重磅研究数据,距离上市的脚步越来越近: 宫颈癌最新的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44%,完全缓解率(CR)11%,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5%。基于这项优异的临床数据,2019年FDA授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方法LN-145为突破性的治疗指定,预计将于2021年提交上市申请。 肺癌最新的临床数据(2020AACR)显示,TIL疗法对于晚期肺癌可达到25%的总缓解率。 肉瘤首次公布的截止到2020年6月1日的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3.3%。 卵巢癌的初步数据显示,6例晚期转移性高级别浆液性OC的患者接受了ipilimumab后进行手术,接受TIL疗法,再接受低剂量IL-2和nivolumab。结果显示,一名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其他五名患者经历了长达12个月的疾病稳定期。 头颈癌:客观缓解率44.4%,87.5的患者肿瘤缩小。 除此之外,TILs疗法在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也显示出巨大潜力,请查看文末相关链接。已经发展的各项研究表明,TIL治疗将有待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将成为人类抗癌的新武器。 国外TILs疗法有望上市!国内临床试验紧急招募中 目前,TILs疗法预计2022年提交上市申请,一旦FDA批准,这将是首款用于实体瘤的细胞免疫疗法,将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存获益。关于这款疗法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已经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 国内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包括cart细胞,树突细胞疫苗,NK细胞,TILs细胞,TCR […]

半夏
科学家公布酸奶和癌的关系!后悔没早点知道

科学家公布酸奶和癌的关系!后悔没早点知道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邓振华教授团队在研究190多万人的研究数据后,发现喝酸奶与总体患癌风险降低相关性非常显著,高达19%。 研究指出,喝酸奶的人群食道癌(36%)、膀胱癌(21%)和结直肠癌(12%)降低最多。 为什么喝酸奶能防癌? 1、 酸奶中富含的钙质可减少细胞增生,降低肠癌风险。 2、 酸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有益增强饱腹感,避免暴饮暴食。  3、 酸奶中的乳清蛋白有助减缓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速度,对控制血糖有益。多项研究发现,控制血糖也有助预防癌症。   4、 酸奶中的益生菌、酪酸和共轭亚油酸等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除了四川大学科学家的研究外,来源于2018年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也曾指出——与不食用乳制品的人相比,只喝牛奶或是酸奶的人,死亡风险也分别会下降10%和14%。 喝酸奶还有这些好处? 预防糖尿病 《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2016)》中,我国营养学者通过对国外2002~2014年有关奶类与健康的文献研究表明,酸奶对预防糖尿病效果较明显。与完全不喝酸奶相比,每天喝80克酸奶(1小杯超市塑料杯酸奶为100克),2型糖尿病风险可下降28%。 控制血压 奶类对控制血压也有好处。有研究表明,增加奶类摄入,特别是低脂奶,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奶类中的钙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因子”等有利于血压控制。 预防中风 高血压是中风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喝酸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中风。 该怎么选择酸奶呢? 看点 01 看名字 凡是包装上有“乳饮料”三个字的,都不是酸奶! 很多乳饮料奶味很浓,让人觉得就是牛奶、酸奶,而且味道更好。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乳饮料营养不及牛奶、酸奶。 以某款乳饮料为例,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水(说明成分中最多的是水),其次是白砂糖、乳粉以及近20种食品添加剂。喝这样的一瓶乳饮料,孩子会摄入13克糖,且常喝对牙齿健康不利。乳饮料含钙量也远远不及牛奶、酸奶。 看点 02 看保质期 保质期不到一个月的低温酸奶,含有活的乳酸菌。而保质期长达几个月的常温酸奶,几乎不含活菌。 喝酸奶本是为了获得活的益生菌,而且低乳糖,很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然而,常温酸奶并不满足这两个条件,而且含糖量也很高。 虽然在穿行消化道的过程中,低温酸奶中的乳酸菌和各种其它类别的益生菌会被胃酸消灭一大半多,但毕竟有很多研究证实:来自酸奶的益生菌还是可以存活下来一小撮“兵力”,并短时给予人体肠道一些健康支援。 看点 03 看益生菌种类 酸奶和纯奶相比,加入了对人体有益的乳酸菌,其中有两种菌是酸奶发酵所必需的。还有一些酸奶加了更多菌种,其实,不必非得追究酸奶中那么多种类的菌,有这两种基本的就够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看点 04 看蛋白质含量 通常酸奶的蛋白质含量≥2.3%,且质地比较黏稠。而蛋白质含量标注≥1%,且呈液体状的,那大多只是乳酸饮料而已。 比如某款100克的酸奶,含蛋白质2.8克,就比较推荐。 看点 05 看碳水化合物 买酸奶最好选择碳水化合物在10%~12%之间的,超过这个量,不利于减肥。比如某款100克的酸奶,含碳水化合物11.4克,就比较好。 糖尿病患者、婴幼儿及儿童、减肥的人,请慎重选择常温酸奶,原因很“单纯”——含大量添加糖。一份来自《消费者报道》的第三方对比测试数据显示,送检的14款常温酸奶糖分统一偏高。 温馨提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一般人群每天摄入300克奶及奶制品,相当于一包牛奶加一盒酸奶的量,日常适当通过饮用奶制品来降低肉类的摄入或替代黄油、冰淇淋之类高脂肪奶类零食等,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半夏
“魔法子弹”ADC药物100亿黄金赛道竞争加剧!国产追赶加速,2款已申报上市,云顶新耀、荣昌生物....

“魔法子弹”ADC药物100亿黄金赛道竞争加剧!国产追赶加速,2款已申报上市,云顶新耀、荣昌生物….

文章来源:药智网   近日,国内关于ADC药物研发动态佳讯刷屏 5月18日,新码生物引进的创新ADC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5月17日,云顶新耀Trodelvy(注射用戈沙妥组单抗)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该药为云顶新耀向Trop-2 ADC药物,于5月12日刚申报上市,为国内首款申请上市的Trop-2 ADC药物; 5月13日,上海诗健生物Trop 2 ADC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受理,为国内第6家申报临床的Trop 2 ADC新药; 4月21日,复旦张江的Trop2–ADC药物FDA018临床申请获得NMPA受理…… 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s)即抗体偶联药物,由单克隆抗体、偶联链(linker)和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三部分组成,精准定位肿瘤细胞释放高效细胞毒性。因ADC药物不仅能准确识别靶点,而且不对非癌细胞造成影响,相较于其他化疗药物,ADC 药物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药效并减少了毒副作用,填补了抗体药物和传统化疗药物之间的空白,备受医药研发领域人员的关注。 图片来源:乐普生物招募股书 全球12款ADC药物获批上市 两款已成超10亿美元大品种 ADC药物共经历了三代技术变革,第一代ADC 药物以辉瑞制药的Mylotarg为代表,但抗原特异性低、毒性载荷不够强、接头不稳定,;第二代ADC药物则以Seattle的Adcetris和罗氏制药的曲妥珠单抗(Kadcyla)为代表,具有抗原特异性强,是基于随机耦合策略的DAR,有异质性、接头更稳定等特点;第三代 ADC 药物则采用位点特异性偶联,拥有均质单一性ADC,细胞毒性分子分子更有效,如在研的IMGN779和ARX788。 经过多年发展ADC药物已逐步进入收获期,据药智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目前全球已有12款ADC药物获批上市,7款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5款用于治疗实体瘤。 全球已获批上市ADC 药物概况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其中辉瑞的Mylotarg为全球首款上市的ADC药物,于2000年5月被FDA批准上市,但该药物上市后却一波三折,由于其在上市后的临床研究中联用化疗未能延长生存期且增加了毒性,在2010年被企业主动撤市;但辉瑞并没有放弃Mylotarg。在调整了剂量,并补充了更多临床数据后,2017年再次获得FDA获批上市,涅槃重生、荣耀回归。 第二款上市的ADC药物为罗氏制药的武田制药和Seattle Genetics联合开发的Adcetris,于2011年加速获批上市,由于罗氏制药Mylotarg的撤市,Adcetris的获批不仅提升了ADC药物研发的信心,同时弯道超车,迅速获得该领域药物市场,2019年,Adcetris全球销售额达11.21亿美元,成长为了年营收超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而罗氏制药的Kadcyla为全球第三款上市的ADC药物,于2013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并于2020年年初在中国获批上市,为国内首个批准上市的ADC诞生。 Kadcyla自上市后,后来居上,迅速扩宽市场,据药智全球畅销药数据库,2020年其销售额达129.14亿元,成为ADC领域目前最火爆的产品,年营收最高。 图片来源:药智全球畅销药数据库 据预测,全球已上市ADC药物的市场规模到2026年预计将超过164亿美元,巨大的市场与研发前景使得制药界对 ADC 药物的开发热情空前高涨,大量 ADC 药物适应症在向前推进。2015 年后全球 ADC 在研适应症数量迅猛增加,2019 年更是创历史新高,200项 ADC 药物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在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ADC药物研发,全球ADC药物研发如火如荼开展。 近20年ADC 在研适应症的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研究报告   此外,据药智全球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08条关于ADC药物适应症临床研究信息,大量的ADC 药物研发处于临床 1-2 期,其中有30余条处于临床三期研究,未来几年将不断有新的ADC 药物上市。 ADC药物研发从血液瘤转向实体瘤转移 新兴靶点成研发热点,国内已多家在研 […]

半夏
预防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五大“聪明”饮食建议先收藏

预防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五大“聪明”饮食建议先收藏

文章来源:环宇达国际医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患者数量接近1930万,死亡患者数量接近1000万;乳腺癌已经超越了肺癌,成为了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癌症!面对这种越来越常见的“红颜杀手”,我们如何才能远离它呢?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具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一些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遗传学和性别,这些因素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我们可以控制,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比如吸烟,运动,体重和饮食。其中,研究人员发现,饮食因素可能占所有癌症的30-40%,因此,大家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聪明”的饮食 各种水果和蔬菜对健康饮食很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预防乳腺癌。以下食物一般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可能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展或进展: 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水果和蔬菜 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麦,豆类 低脂牛奶和乳制品 大豆制品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一些具有抗炎特性的调料 含有抗氧化剂的食品(主要是植物性食品) 水果和蔬菜 一项对 91,000 多名女性进行的研究发现,以植物为主的饮食可以降低 15% 患乳腺癌的风险。国际癌症协会和约瑟夫朋友癌症中心推荐每天摄入 8 -10 份水果和蔬菜。 具体来说,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这些物质与许多医学益处有关。研究发现以下水果和蔬菜对于预防乳腺癌是有益的: 暗色、绿色,叶菜类蔬菜 辣椒 西红柿 茄子 柑橘类水果 胡萝卜 西兰花 羽衣甘蓝 洋葱 苹果 梨 桃子 草莓 膳食纤维和氧化剂 虽然关于膳食纤维及其对乳腺癌影响的研究目前尚无定论,但一些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乳腺癌。由于膳食纤维支持消化系统定期清除废物,有助于身体排除毒素,限制其可能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全谷物和豆类也含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预防许多疾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豆类(如扁豆)也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国际癌症协会和约瑟夫朋友癌症中心建议每天摄入 30-45 克膳食纤维。 好脂肪 脂肪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会成为对预防乳腺癌有益的食物清单其中的一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好脂肪”,它们天然存在于橄榄油、鳄梨、坚果和种子中。 此外,在鲑鱼、鲱鱼等冷水鱼中发现的ω- 3 脂肪酸与降低患乳腺癌风险有关。许多专家建议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当中 20-30% 来自脂肪,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比不要多于 8%。 大豆 过去 25 年里,大量研究发现大豆是一种极其健康的食物来源,它富含蛋白质、健康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低。除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之外,大豆还被认为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富含大豆的食物包括: […]

半夏
速读社丨渤健携手Capsigen合作开发基因疗法 首个阿昔替尼仿制药即将获批上市

速读社丨渤健携手Capsigen合作开发基因疗法 首个阿昔替尼仿制药即将获批上市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政策简报 国家药监局关于医疗器械主动召回最新通知 涉及3家企业 5月1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医疗器械主动召回最新通知,梅里埃诊断产品的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强生视力健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加栢医疗器械的一次性使用高压注射器等产品由于涉及特定型号、特定批次产品存在包装不规范等问题而选择将产品主动召回,召回级别均为二级。(国家药监局) 营口14例阳性患者均在隔离人员检测中发现 今天,辽宁营口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营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显斌在发布会上通报,营口市第一时间隔离相关人员,全市共集中隔离1788人,排查发现的14例阳性患者,均是在对隔离人员的检测中发现。(财联社) 产经观察 诺威健康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5月16日,根据港交所官网显示,诺威健康递交IPO申请,联席保荐人为高盛和UBS。根据招股书显示,诺威健康综合服务包括:核心临床试验服务,包括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及药效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咨询服务;及相关临床试验服务 ,包括实验室、SMO、FLEX和I期临床试验单位。(港交所) 康希诺生物等向上药康希诺增资约11亿元 5月17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称,康希诺生物和上药三维生物同意分别向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增资人民币5.55亿元以及5.4989亿元,将上药康希诺的注册资本从人民币1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2.0489亿元。康希诺生物拟将上药康希诺作为其在上海的生产基地,用于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的生产和供应,该基地年产能不少于2亿剂。(康希诺生物公告) 渤健携手Capsigen合作开发基因疗法 渤健和Capsigen近日宣布,两家公司已签订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将设计具有递送转化基因疗法潜力的新型腺相关病毒衣壳,以解决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潜在遗传学病因。(新浪医药新闻) 赛隆药业转让全资子公司湖南胜隆100%股权 5月18日,赛隆药业发布公告称,经过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同意公司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湖南胜隆100%的股权转让给受让方吴固林,转让价格为1023.88万元,董事会授权公司经营层办理与本次股权转让相关的事宜。公司将与吴固林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赛隆药业公告) 药闻医讯 外用JAK抑制剂达到3期临床终点 5月17日,Incyte宣布,其外用JAK抑制剂芦可替尼乳膏在两项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与关键次要终点,显著改善了白癜风患者面部与全身的皮肤症状。(药明康德) 赛诺菲/GSK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即将进入3期临床试验 5月17日,赛诺菲和葛兰素史克联合宣布,其联合研发的基于重组蛋白的新冠候选疫苗,在共入组722名志愿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在所有成人年龄组中均获得了较强的中和抗体应答,中和抗体水平与COVID-19康复患者水平相当。该疫苗的全球关键性3期临床试验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开始。(药明康德) 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Esbriet治疗HFpEF患者二期临床结果积极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第70届年度科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发现,一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法——罗氏Esbriet,在一项由研究者赞助的2期PIROUETTE研究中显示出了希望。参与研究的患者治疗52周后的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Esbriet治疗组在这一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降低。(新浪医药新闻) 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医疗器械获得欧盟CE认证 5月18日,华东医药发公告称,英国全资子公司获得了关于无菌、一次性使用、可吸收、含利多卡因的真皮填充剂(HA玻尿酸)的欧盟CE认证证书。据悉,该器械此次认证是在原 Perfectha®系列产品基础上添加了利多卡因成分。(华东医药公告) 雅培最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系统获CE认证 5月17日,雅培宣布其最新一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系统Navitor获得CE认证,TAVI也称为TAVR或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创鉴汇) 中国自主研发创新生物药上市申请首次被FDA受理并进入审批 5月17日,FDA正式受理了由信达生物和美国礼来制药联合开发的创新药物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新药上市申请,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的完整上市申请首次被美国FDA受理并进入正式审评阶段。(新浪医药新闻) 人福医药氯化钾缓释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5月18日,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氯化钾缓释片的《药品注册证书》。据悉,氯化钾缓释片是临床应用广泛的电解质平衡调节剂,用于治疗和预防伴或不伴代谢性碱中毒的低钾血症。(人福医药公告) 首个「阿昔替尼」仿制药即将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山东新时代按4类提交的阿昔替尼仿制药上市申请已处于“在审批”阶段,即将获得NMPA批准上市,据了解,该药上市后将会是该产品的首仿。据悉,阿昔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新浪医药新闻) 上海医药:辛伐他汀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5月18日,上海医药公告,近日,公司控股子公司信谊万象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关于辛伐他汀片(规格10mg、20mg)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上海医药) 友芝友生物PD-L1/TGF-β双抗Y101D获批临床 5月17日,友芝友生物PD-L/TGF-β双抗Y101D获临床默示许可, 适应症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据了解,这是友芝友生物继M802、M701和Y150之后,开发的第四个双特异抗体新药。(CDE官网) 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TYK2抑制剂ICP-332获批临床 诺诚健华今天宣布,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其自主研发的新型酪氨酸激酶2抑制剂ICP-332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ICP-332是新型口服TYK2抑制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选择性TYK2抑制剂类药物获批上市。(诺诚健华公告) 恒瑞医药:SHR-1905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5月18日,恒瑞医药公告,子公司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关于SHR-1905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据悉,该注射液一般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恒瑞医药公告) 新码生物引进的创新ADC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5月1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最新公示,由浙江医药和其子公司新码生物申报的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AS269偶联物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医药观澜) 箕星药业超1亿美元引进心动过速鼻腔给药疗法 5月17日,创新心血管药物研发公司Milestone Pharmaceuticals宣布与箕星药业达成一项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将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etripamil,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新浪医药新闻) 辉瑞/BMS的Eliquis未能在瓣膜置换术后难治患者中显示益处 近日,外网媒体报道,辉瑞和BMS的非华法林血液稀释剂Eliquis已经成为市场上同类药物中处方最多的药物,甚至超过了华法林长期以来的领先地位。但是一项研究显示,Eliquis未能在瓣膜置换术后难以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益处,并在手术外不需要血液稀释剂的非CV死亡率较高的一部分人群子集中,与“无法解释的信号”有关。(新浪医药新闻)  

半夏
癌症早期发现,却因“善意隐瞒”贻误治疗时机……谁之过?

癌症早期发现,却因“善意隐瞒”贻误治疗时机……谁之过?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隐瞒病情,是不是“善意的谎言” 小时候读过许多“心灵鸡汤”,看到过许多“善意的谎言”的故事,老师的“善意的谎言”让学生成才,军师的“善意的谎言”让军队打胜仗,老画家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让人重拾生的信念。后来学过《医学伦理学》,医生的“善意的谎言”让患者树立信心……可是真的是每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起正作用吗?看看下面这些例子,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临床医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遇到新诊断肿瘤的患者,往往不会直接告诉患者本人,而是最先告诉他们的家属,然后家属再决定是否告知患者本人。   多数情况下,家属会隐瞒患者患恶性疾病的事实,但是对于医生的治疗建议,还是会接受。比如对于胃癌患者,家属往往会说,“医生说你胃里有个大溃疡,很深了,需要手术了,再不手术胃就破个洞了”。   但凡事无绝对,就像上图所述的例子,家属用“善意的谎言”隐瞒了病情,却延误了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不良预后,这算不算“好心办坏事”?对于癌症患者,医生是否应直接告知癌症患者的真实病情?带着疑问,医学界肿瘤频道与张晓东教授进行了交流,希望能得出答案。   张晓东教授:90%家属选择隐瞒病情 张晓东教授说,在中国,不光是肿瘤科,隐瞒患者病情的家属大约占90%以上,剩下的10%是部分告知。90%这个数字确实比大家想象中要高很多,临床上家属允许医生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寥寥无几。   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患者的病情谁也隐瞒不住,除非患者不识字。隐瞒病情这种做法对患者本人来说,会带来很多伤害,很多患者是属于可治愈的肿瘤,但是却因为家属的误解,认为该肿瘤是不可治愈的。本来是一个早癌,是一个分期很早、治愈机会很高的肿瘤,但是因为隐瞒,致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延误治疗。给许多可治愈的肿瘤增添了不少曲折的弯路,最终可能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患癌,其实家属比患者更难接受 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相反,大多数是患者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很难搞清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每次当家属对医生说,希望医生向患者“善意”隐瞒真实病情时,医生可能会觉得这有些可笑,感觉家属比患者本人还要焦虑。   一般的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以后,会有一星期左右的心理接受时期,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去做治疗,但是大多数的家属自始至终还是会比较焦虑和抑郁。换句话讲,不是患者不接受,而是家属不接受。     任何一种疾病,特别是令人生畏的肿瘤,患病之后患者的求生欲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所以说患者的接受程度比家属要好。   临床上常见的,大多数都是家属比较焦虑,而患者的情况却没有那么糟糕,与患者的沟通也没有那么复杂。   临床上最令人感到难以应对的还是患者家属,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的国情下,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对医生的信任度不高,所以必须要把患者家属的工作做好,这就导致了临床医生大部分的沟通,其实是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假如没有患者家属,只和患者沟通,这样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到最后产生医疗纠纷的也往往是患者的家属,这就给临床医生增加了很多的负担,对医生的信任度欠佳,导致医患沟通时难度加大。   而且,国人喜欢走两个极端。第一种就是对治疗毫无信心,认为癌症不可治愈,必然会走向死亡,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身患癌症,不惜一切代价寻求治愈,不能客观的、科学地去看待这个医学问题。这是一个整体的通病。   许多研究均表明,如果癌症患者对自己的真实病情没有充分知悉,在治疗期间因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引起不良反应时,很容易对其病情产生高度怀疑,从而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同时患者也会因无法得到准确病情信息而产生焦虑心态。   隐瞒病情,一个死亡,一个复发,谁之过? 有很多家属要求医生隐瞒患者的病情,导致了后面的延误治疗致使病情恶化的例子:   比如说有一个早期食管癌的患者,即使手术后复发转移,再进行放疗,也基本能保证患者获得3~5年的生存期。家属却选择了隐瞒,拒绝继续在肿瘤医院治疗,而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一年以后出现淋巴结转移。这时医生告知可以考虑使用放疗,也有延长生存期的可能,但是家属仍然不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反而寻求一些民间偏方,对医生提出的放疗建议犹豫不决。最终悲剧产生——患者死亡。其实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听从医生的建议,他的治愈率会达到70%~80%。   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胃癌患者,手术之后,家属告知患者是“良性”的,本该应该进行的化疗也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复发。患者再次住院治疗时询问医生,欲了解真实情况,医生告知真实情况后,患者怒斥自己的妻子,为何不告知自己真实病情,延误治疗导致复发。   一个死亡,一个复发,究竟是谁之过呢?     “良言一句三春暖”——告知病情的沟通艺术 张教授说,在告知患者病情时,有很多的沟通技巧。如果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可以充分向患者交代他的病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知道自己的肿瘤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是可以被治愈的。所以说早期的肿瘤和有治愈希望的肿瘤一定要跟患者实话实说,让患者积极配合。   对于一些中晚期的癌,治愈率并不高的,建议也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患者。但不要直白地告诉患者该恶性肿瘤“无法治愈、生存期很短”,要选择部分告知,告知他“虽然是肿瘤,但是配合医生的治疗,很有可能会治愈”。其中要运用很多语言的技巧和沟通的艺术。   临床中不乏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患者,特别是一些更年期、心理素质差的女性。张教授曾经见到一个女性患者,医生在跟她的丈夫交代病情时,她自己却躲在远处,害怕听到什么绝望的消息。但是实际上该患者的肿瘤并非晚期,经过术前化疗,是有治愈希望的,而她的丈夫却并没有把这些“治愈希望”告知他的妻子。导致他的妻子误以为自己的肿瘤已经不可治愈,每日焦虑抑郁、寝食难安。医生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把患者的病情和治愈的希望告诉了患者,希望取得患者的信任,希望患者配合治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抵触和放弃治疗。医生一席温暖的话语之后,患者终于豁然开朗,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极大改善,饮食与睡眠质量极大好转。目前该患者生存期已超过四年。   所以说,医生提倡不隐瞒患者,告知患者病情,但是如何去告知,这里面却有很多的学问,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沟通技巧。对于一些家属积极而患者自己不积极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善意”的谎言让患者对自己充满希望。 […]

半夏
癌症生存者容易抑郁?耶鲁研究发现,这样做可降低风险

癌症生存者容易抑郁?耶鲁研究发现,这样做可降低风险

癌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带来精神、心理上的负担,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这种负担可能在癌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甚至持续数年之久。有研究发现,癌症生存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对于癌症生存者而言,若不能及时改善情绪,减少抑郁症状,将会对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以及生存期等都会产生危害。 近日,一项发表于《妇科肿瘤学》(Gynecologic Oncology)的研究发现,运动与卵巢癌生存者抑郁症状减少有关。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耶鲁大学(Yale School)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4名卵巢癌生存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7.3岁,确诊卵巢癌的平均时间为1.7年;55%为Ⅲ期或Ⅳ期卵巢癌。 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为期6个月的、不同的缓解抑郁症状的措施。运动组为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以每周150分钟运动为目标,进行规律的运动;对照组则接受注意力控制(AC)干预。 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评估了所有受试者的抑郁症状,并测量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抑郁症状通过CES-D抑郁测量表评估,总得分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60,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多。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调节大脑神经元再生、突触可塑性和树突生长的重要作用,广泛参与情感和认知加工。多项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其中与抑郁症发病及其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备受关注。 图片来源:123RF 在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干预对卵巢癌生存者的抑郁症状产生了显著影响。 研究开始时,运动组中有31%的受试者报告了抑郁症状,研究结束时(6个月后),这一比例降到了17%;而对照组中,报告抑郁症状受试者的比例,并未有显著变化。 同时,在6个月的研究期间,运动组受试者的CES-D抑郁测量表得分,平均减少了2.7分;而对照组仅减少了0.3分。 不过,对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两组之间并未有显著差异。 研究最后强调,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卵巢癌多达31万例,并导致20多万女性死亡。虽然目前卵巢癌的治疗取得了积极进展,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此时预后、生活质量较差。该研究“首次”评估了运动对卵巢癌生存者情绪、精神的改善作用,为运动有助于减少癌症生存者抑郁症状添加了证据,支持了运动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的观点。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卵巢癌生存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动干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对改善抑郁症状也有显著效果,” 论文第一作者、耶鲁大学Brenda Cartmel博士说道。 “鉴于缺乏有效筛查,大多数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抑郁症。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卵巢癌生存者能够按照推荐的水平进行运动,将有效减少抑郁症状,”研究作者之一、耶鲁大学 Melinda L.Irwin博士补充道。 图片来源:123RF 除运动可以改善癌症生存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减少抑郁症状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缓解、减少抑郁症状。 • 深呼吸和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专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放松,从脚趾开始,直到头顶。放松时,试着想到一个宜人的地方,例如早晨的海滩或春季的晴天; • 冥想,祈祷或其他类型的精神支持。这是一种集中注意力的做法,目的是在当下实现幸福感并减轻压力; • 通过使用文字和声音,来帮助想象积极的环境,经历和感觉; • 与有相同经历的人进行交流,分享感受和感悟; • 心理治疗,向心理学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 •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物。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坚持每年去医院做HPV筛查,医生建议说“没必要”

坚持每年去医院做HPV筛查,医生建议说“没必要”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最近几年,前往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越来越多,但是过度筛查可能反而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负担。很多女性也很苦恼: 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做筛查? 应该多久进行一次筛查? 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在最近举行的202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年会上,来自美国的Rebecca Perkins医生给出了解答: HPV、细胞学检查到底是咋回事? 明确了检查频率后,也有不少人会关注筛查的项目。目前,随访的患者主要需要做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这两种检测。 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采集阴道或宫颈分泌物后获得脱落细胞,染色之后观察细胞形态,可以用于判断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 HPV检测则主要是通过DNA的方法,直接测出是否有HPV病毒。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目前临床医生更青睐HPV检测,这是因为细胞学检查检出CIN3级病变的敏感性要比HPV筛查低很多(50%-70% vs 90%)。因此,在随访的过程中,医生往往优先采用HPV检测,只有当HPV检测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单独采用细胞学检查来监控癌前病变。 图1:只进行细胞学检查,对CIN3级病变没有长期保护作用,这意味着时间一长,很多漏诊病人将会发展成宫颈癌 ACOG最新的指南表明: 当HPV结果阳性时,应当考虑联合细胞学检查。 如果无法进行细胞学检查,但是又检测出了HPV 16型或18型阳性,这时候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如果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并且发现了HPV 16/18型感染,需要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且取活检。 筛查应该多久做一次?哪些人需要做? 宫颈癌筛查主要筛查的是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多数都是由HPV,尤其是像16型和18型这样的高危型HPV感染引起。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CIN1、CIN2、CIN3三个等级,级别越高,越接近发展成为宫颈癌。 图2:大多数HPV感染在1-3年以内会消失,而持续感染的话则可能引起CIN3级病变。(红色:进展为癌症或癌前病变;黄色:持续感染;绿色:检测不到病毒) 大多数感染HPV的病人,在1-3年左右病毒基本检测不到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完全消失,但是只要宫颈没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表现,那么转变为癌前病变或癌症的概率降低。对于这些病人,过度筛查反而会造成很多损伤。 因此,科学筛查是很重要的[1]: 对于25-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筛查; 30-64岁的女性,推荐每3-5年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 那么,哪些群体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呢?一般来说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用进行筛查的,如果是65岁及以上的女性,满足以下条件[1]: 没有感染艾滋病; 没有宫颈癌病史; 过去25年没有癌前病变的记录; 至少3次宫颈涂片检查或者2次HPV检测显示为阴性,就不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 HPV管理模式的变革 Rebecca Perkins医生分享到,目前关于HPV的管理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医生们从单纯的只看筛查结果,变为基于风险来全面评估病人。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果只靠检查结果来筛选HPV,是很容易漏掉一些高危的患者的。 图3:不同病史病人发展成为CIN3级或癌症的风险 除了检查结果,病史对于HPV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CIN2级及以上的治疗历史,变成宫颈癌的风险会显著升高,这时候就应该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这就像纸质地图和GPS导航的区别一样,只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的指南更像是一个地图,当你有问题的时候,翻阅地图即可。而基于风险的指南更像是一个GPS,根据不同的路况,哪怕是相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可能都会根据不同的实时和既往数据提示你走不同的路线。 简单来说,基于风险的决策流程主要是,医生根据患者HPV检测结果以及既往病史,将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等风险等级,然后按照轻重缓急依次处理。如下表: 如极高危患者,基本都是阴道镜检查发现高级别的癌前病变,她们需要立即做手术。而对于低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减少她们的筛查次数,免得造成过度的检查。 那么,基于风险的HPV管理有哪些优点呢? 能够快速评估病人,并将他们分为不同的优先等级进行相应治疗; 可以快速诊断和治疗高危的患者,避免她们发展成癌症。 对于低危的患者来说,有创伤的检查大大减少,避免了过度医疗。 相信经历了这么一场变革,医生能够更快速地区分轻重缓急,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诊疗。   参考文献: [1]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us preventive […]

半夏
DS8201专治HER2过表达!肺乳胃肠四大瘤种彰显神药本色!

DS8201专治HER2过表达!肺乳胃肠四大瘤种彰显神药本色!

文章来源:找药宝典 近25%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为转移性疾病,其中大约2%~3%的患者会出现HER2扩增,与乳腺癌和胃癌不同,目前尚无已获批的HER2靶向治疗。近期,DS-8201凭借后线治疗HER2扩增的晚期CRC患者的优秀数据再次荣登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除此之外,DS-8201在肺癌,胃癌以及乳腺癌领域也是表现亮眼,值得关注。 DESTINY-CRC01 ORR为45.3%  结直肠癌HER2过表达有效 DESTINY-CRC01研究是一项DS-8201后线治疗HER2表达,接受过≥2线治疗并进展(可包括曲妥珠单抗之外的HER2靶向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II期,开放标签的多中心研究。入组后随机分为3个队列,A(n=53例): HER2 IHC 3+( or IHC 2+/ISH+;  B(n=7例): IHC 2+/ISH2;  C(n=18例): IHC 1+。患者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trastuzumab deruxtecan 6.4 mg/k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不的良事件或撤销同意或死亡。主要终点是ORR和安全性, 截至2019年7月3日,确认的ORR在队列A(HER2阳性)为45.3%,既往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8%,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者,ORR为45.9%;队列B或C未观察到反应。 A组的患者中位PFS为6.9个月; 中位OS未达到。 DESTINY-Lung01 HER2过表达、突变双管齐下 DESTINY-Lung01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II期研究,评估了DS-8201用于HER2过表达和突变晚期NSCLC两个队列的研究结果。患者中位治疗线数为2(1-6线)。 2020WCLC公布的更新的结果显示:HER2过度表达队列:共49例,总体的cORR为24.5%,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s)为11例;在IHC2+患者中,ORR为25.6%;IHC3+患者中的ORR为20.0%。中位DOR为6.0个月;DCR为69.4%,中位PFS为5.4个月。 HER2突变队列:共42例,cORR为61.9%,中位DOR未达到,26名应答者中有16人仍在接受治疗。DCR为90.5%,中位PFS为14.0个月。 DS-8201在HER2过表达及HER2激活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均初步显示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证据,该药安全性总体上是可控的。 DESTINY-Gastric01 死亡风险降低41% 胃癌适应症正式获批 获批是基于开放、随机、II期DESTINY-Gastric01研究,评估了DS-8201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纳入接受过至少两次治疗的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DS-8201(6.4mg/kg,q3w)或化疗。 结果显示 DS-8201 组和化疗组ORR分别为51% vs 14%,CR为9% vs 0%,PR为42% vs 14%。确定的ORR为43% vs12%,确定的CR为8% vs 0%; mOS:12.5 vs 8.4个月[HR:0.59,95%CI,0.39~0.88,P=0.01],降低了41%的死亡风险; mPFS:5.6 vs 3.5个月[HR:0.47,95%CI,0.31~0.71],降低了53%的进展风险; 安全性: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51% vs 24%)、贫血(38% […]

半夏
50亿美元背后,如何开发出更好的CDK抑制剂?

50亿美元背后,如何开发出更好的CDK抑制剂?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持续的增殖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便成为了控制肿瘤发展的重要手段。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作为参与细胞周期调节的关键激酶,围绕该家族的抑制剂开发,已成为近年来肿瘤领域药物开发的重要分支,如较为成熟的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2020年全球销量就已>50亿美元。那么,围绕整个CDK家族抑制剂的开发,自然成为了药物研发的大热门。本文将综述CDK抑制剂的最新药物开发进展。 01  CDK家族简介 CDK,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目前已报道有20个不同的家族亚型,均含有一段PSTAIRE的同源序列,并通过该序列与相应的调节亚基-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异源二聚体,参与转录、代谢、神经分化和发育等生理过程。 依据功能分类: 一类CDK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主要包括CDK1、CDK2、CDK4、CDK6等; 一类CDK参与转录调节,主要包括CDK7、CDK8、CDK9、CDK10、CDK11等。  图片来源:《药学进展》 在肿瘤细胞中,cyclin过表达或过度活化、CDKI活性被抑制、上游分裂信号持续激活等都会引起CDK的活性改变,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由于CDK活性为细胞分裂所必需,而在肿瘤细胞中又常有CDK活性增强,因此长期以来,CDK一直被认为是抗肿瘤及其他增殖失调疾病药物研发的较好靶点。当前,已获批上市的CDK抑制剂主要为CDK4/6抑制剂,其他亚型已有众多进入到临床开发。(PS:全球近1/3的CDK抑制剂临床试验是关于CDK4/6开展的,详见下图) 图片源: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参考:doi.org/10.1016/j.bmcl.2019.126637 02 CDK家族抑制剂开发策略 过去的10年,CDK抑制剂的开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该领域药物的发现,除了可逆ATP竞争/非竞争抑制剂,还发展了共价结合形式的不可逆ATP竞争抑制剂、可逆/不可逆的变构抑制剂、CDK降解等多种途径的药物开发,为该领域的药物发现提供了众多进展性的思路。 最早开发的CDK抑制剂为泛CDK抑制剂,如flavopiridol、seliciclib。但由于多靶点活性导致了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了矛盾,从而大大限制了临床开发,后也因此逐渐发展为更具选择性的抑制剂,如milciclib、dinaciclib、CYC-065、AT751978。 标准ATP口袋外部半胱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的存在,将研究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共价抑制剂的开发,2017年首个CDK共价抑制剂SY-136585进入了临床研究。而对于非竞争性ATP抑制剂,虽有部分报道,但该领域的进展相对还是缓慢。另一类药物,拟肽类近年来略开始发力,如MM-D37K已进入临床试验,关注度相对较高。再一类就是CDK靶向蛋白降解,如近年来逐渐被验证的PROTAC或ADC药物,也正在逐渐显示优势,如针对CDK11开发的的ADC。 图2.1  CDK抑制剂作用模式 图片源: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https://doi.org/10.1016/j.bmcl.2019.126637 03 变构&共价&降解&可逆 ☆ 变构抑制剂 当前主要还是处于临床前阶段。通常,在充满ATP竞争性可逆或不可逆抑制剂的领域中,需要提高药效来提升品种竞争力;很少有通过CDK的靶向变构位点来进行上述提效工作。acrylamide-1,可以共价变构键合野生型CDK2的半胱氨酸位点,但不能作用突变型CDK2(Cys177A);且晶体学证明acrylamide-1共价于半胱氨酸177,而配体结合到与CDK结合界面相邻的浅口袋中,与色氨酸和蛋氨酸相互作用。 ☆ 共价抑制剂 共价结合的CDK抑制剂,绝对为近年来开发的热点,通常可实现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导致更持久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减轻严重的副作用。2014年,THZ1被开发为CDK家族的第1个共价抑制剂,其具有CDK7/12/13的抑制效果,在体外和体内均抑制了依赖于致癌SEs的肿瘤类型,例如骨肉瘤,食道鳞状细胞癌,成人T细胞白血病,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或小细胞肺癌;当然,作用位点仍然为丙烯酰胺与半胱氨酸。通过进一步的SAR优化,得到了化合物THZ531,也由此显著提升了对CDK12/13的活性和选择性。 ☆ 靶向降解 通过增强CDK蛋白的泛素化作用,诱导其介导的蛋白酶体产生降解作用,从而抑制蛋白功能。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许多蛋白质的降解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进行,泛素通过共价于目标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发挥降解作用。PROTAC技术近些年的成熟,更是进一步催化了这种抑制作用的广泛实施,当然,基于成药性的问题,PROTACS技术对于大分子往往需要较高的血药浓度,而对于小分子往往也需要更高的全身暴露,从而实现抑制的作用。总的来说,CDK降解途径,当前整体还处于临床前阶段,真正的品种上市之路,还需要一段时间。(注:该方向在研的热门CDK亚型为靶点CDK9) ☆ 可逆竞争性抑制剂 通常是采用HTS的手段来获取CDK可逆竞争性抑制剂,尤其是亚型最为火热的CDK4/6抑制剂,且开发的重点仍然为活性、选择性和脑渗透性。而除了CDK4/6抑制剂外,开发较为火热的还有CDK2、CDK8、CDK9、CDK12等;尤其是针对于CDK8的开发,结构多样性极为丰富;而针对CDK12的开发,已经有很多大公司介入,如武田和阿斯利康2018年报道的首批CDK12抑制剂。 04 结论与展望 过去的十几年,CDK抑制剂领域的药物发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选择性双重CDK4/6抑制剂已显示出强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他们改变了CDK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观念,并将CDK研究集中在选择性抑制剂上。尤其是针对变构口袋、非活性构象、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共价配体、PROTACS或ADC的替代药物等策略,将进一步为克服选择性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从而允许开发出可以探究与CDK相关的新作用机制的新型CDK抑制剂。且由于细胞周期对于恶性肿瘤的特殊作用,该循环也势必大概率产出类似于CDK4/6抑制剂的重磅品种,值得深入研究与期待。   参考: 1. CDK抑制剂在抗肿瘤领域的研发进展.《药学进展》 2.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doi.org/10.1016/j.ejmech.2019.01.003 3. Bioorganic & Medicinal […]

半夏
慌!一“炎”不合癌转移,快给身体“消消炎”!

慌!一“炎”不合癌转移,快给身体“消消炎”!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大家仅知道,炎症久拖不治,会引发癌变!比如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相关,肝癌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但“既来之则安之”,已经患了癌,还要跟炎症较真吗? 是的,必须较真!科研实锤,炎症竟然能促进癌转移!如何给身体“消消炎”? 实锤!炎症竟会导致癌症转移! 慢性炎症是癌症转移的帮凶!2020年1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白介素-1-β(IL-1-β)在癌症转移中起关键作用的详细表观遗传机制。IL-1-β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顾名思义,具有促进炎症发生的作用。这个研究意味着对于“慢性炎症帮助癌细胞转移”这一问题,被科研实锤了!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慢性炎症是癌症转移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炎症诱导生成的血管,不仅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而且为肿瘤的逃逸提供了一条“高速公路”,帮助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开始远端转移。除血管生成外,炎症帮助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还可能包括:细胞外基质重塑、免疫抑制、侵袭和灌注等。 看来在癌症转移的各个环节,炎症一路“为虎作伥”。炎症还参与营造利于肿瘤细胞将来定居与生长的“土壤”,即形成一个利于肿瘤转移的炎性微环境。 佐证:术前炎症阻断可消除肿瘤微转移   2019年Panigrahy D等人在《J Clin Invest》杂志发表了题为《Preoperative stimulation of resolution and inflammation blockade eradicates micrometastases》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酮咯酸和/或消退素(resolvins,体内特化促消退介质家族)能够抑制多种肿瘤切除模型的微转移,延长生存时间。 “抗炎药”不仅防癌,还能降低癌症死亡率! 抗炎药竟能防癌!强有力的流行病学证据来自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大量数据表明,使用这些抗炎药物可降低40%-50%的结肠癌风险,并可能预防肺癌、食道癌和胃癌。 抗炎药还能降低癌症死亡率!2017年肿瘤研究领域最神奇的意外发现之一,是一种名为“Canakinumab(卡那奴单抗)”的新型“消炎药”。卡那奴单抗原本是一种被开发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临床试验结束,在统计数据时,研究人员意外发现该药大幅降低了癌症死亡风险。 科学家科形象地将癌症称作“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癌细胞疯狂地增殖,使劲地长,像不像伤口上的组织修复?癌症这个“无法愈合的伤口”,持续地进行细胞更新和增殖,并伴随着慢性炎症。 所以癌症患者需要消炎,但又不能随便吃消炎药。建议使用之前,必须有医生的指导,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否则也可导致二重感染、严重耐药、正常菌群紊乱等。 癌症患者如何给身体“消消炎”? 均衡营养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鲁·威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论。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摄入4~5份蔬菜,每份约80克; 粗粮、面食、豆类每天要搭配食用; 有机菜籽油、坚果、亚麻籽等健康脂肪每天摄入5~7份(每份相当于一茶匙); 鱼和海鲜每周可摄入2~6份(一份约113克) 多喝水 多喝水可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灭活,降低炎症状态,维持免疫系统稳定。每天的喝水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为宜。 勤运动 人体吸氧量增多,呼吸频率加快,能强化免疫力,防止炎症因子“任意肆虐”。 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肿瘤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平和心态 压力、倒班工作、恐惧复发等都会增加体内的炎症水平。应减少心理的“营养不良”,减少愤怒、忧愁、悲伤,保持平和的心态,用乐观积极来“平衡”免疫系统的活性。 保证睡眠 保证每天8个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切断感染途径 除了上述方法,还应该从切断感染途径入手,预防炎症: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平时应注意用餐环境和餐具的卫生,尽量在家中吃饭,少吃路边摊和外卖,聚餐时使用公筷,不和家人共用牙刷。 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日常注意多饮水,勤排尿,不憋尿。每天更换内裤,注意外阴卫生,不让污垢积聚,以免细菌从尿道口侵入。此外,游泳、旅行时,应选择卫生条件好的场所。 结膜炎:预防结膜炎,要勤洗手、洗脸、千万不要用手和衣袖揉擦眼睛。 写在最后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   如果过去是个错误,但愿未来,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一起“消消炎”!动动手指,将此文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

半夏
“汇”抗癌 | “治愈”还是“有效”,或者“临床缓解”?

“汇”抗癌 | “治愈”还是“有效”,或者“临床缓解”?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相信很多患者在阅读介绍抗癌药物的文章的过程中,都曾经看到过这些词汇:“治愈率”、“有效率”和“临床缓解率”。 “治愈率”这个词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毕竟是“治愈”嘛,彻底摆脱癌症困扰、恢复健康生活是每位癌症患者最大的愿望;“有效率”听起来也不错,毕竟大家吃药(或者注射药物)的目的就是治病,药物“有效”,那肯定是“药到病除”;而这个“临床缓解率”听起来就有些文绉绉的,好像不那么有效似的,说服力似乎欠了那么一些——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晚期癌症治疗,真的能谈“治愈”吗? 医学界对于“治愈”的定义是永久地终止某一特定的疾病。而“不可治愈”则表示不论该疾病已经缓解了多久,却总是存在着复发的机会,显然这才符合晚期癌症的特点。 而我们所说的“临床治愈”,其实也和大家期望中的“治愈”有着巨大的差别。癌症的临床治愈指患者接受治疗后体内检测不到肿瘤病灶,相关的标志物也降到正常,且最终没有死于这种癌症。但实际上,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很可能并没有完全被消除,长期未复发也只是癌细胞的增殖或造成的损伤并未超过患者自身机体免疫能力的调节极限。患者本质上很可能仍是“荷瘤生存”,只是目前的技术水平检查不出来,而且复发率在随缓解时间降低而已。 从目前的临床共识来说,手术是唯一一种有可能根治癌症的治疗方案,且基本只有部分早期或中期的患者有希望通过手术及其它方案的配合来获得治愈。细胞免疫治疗是另一种被寄以希望的治愈性手段,但目前来说,癌症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满足这一期望的标准。 事实上,世界上超过90%的疾病都无法被治愈,且仅有的那5%~10%的可以治愈的疾病,大都是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克服”的。这也是细胞免疫治疗之所以被寄以厚望的原因,感兴趣的患者可以特别关注一下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项目报道。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篆刻了一句被医学界引为经典的话:“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疾病是常态,但治愈并不是。绝大多数患者只能在漫长的治疗中学会与疾病共存,将它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至于一部分文章中使用的“治愈率”这一数值,从规范的角度来说需要通过接受治疗的患者存活率与未患病的对照组来对比取得。显然,各类抗癌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并不会去专门设置对照组来计算这个指标,因此这种说法在抗癌药物的报道中是不够规范的(也是监管局不允许的),大家需要更深一层地理解作者希望传递的意思。 “有效率”和“临床缓解率”,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我们通常说的“有效”,其实最标准的称呼方式是“临床缓解”。我们可以从词汇的意思上来理解一下,“有效”是从药物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评价,而“缓解”则是基于患者角度做出的评估。 “临床缓解率”又包含了两种状态,即临床完全缓解和临床部分缓解。那么这些不同程度的“缓解”,究竟有什么差别呢? 用药物治疗癌症,患者怎样才算是“缓解”? 医学界对于癌症治疗的“缓解”,有数套比较完备的判定标准。打个比方,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为RECIST标准,使用肿瘤病灶的最长径来替代面基评估病灶的一维体积,并根据治疗后目标病灶的最大经之和变化来评估疗效。 一般情况下所有可精确测量的病灶都被归为靶病灶,而一些不好测量的病灶,如最大经小于可测量大小(常规技术< 20 mm,螺旋CT< 10 mm)以及位于一些特殊部位、特殊状态的病灶,则属于不可测量的病灶,或称非靶病灶。 临床缓解包含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换句话说,患者所有靶病灶最大经之和缩小比例在30%或以上、甚至完全消失,且非靶病灶消失或维持稳定,也没有新的病灶产生,则可以被视为临床缓解,即“有效”。 这种“临床缓解”,意味着患者的癌症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控制,因癌症而降低生活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甚至可以在缓解期内摆脱疾病的困扰,比较健康地生活。 一朝“缓解”,就能一直“缓解”了吗? 临床缓解虽好,但比较让人遗憾的一点是,癌细胞太过“狡诈”,非常容易对各类药物产生耐药。 即使是一种曾经效果显著、让病灶体积显著缩小甚至消失不见的药物,在患者发生耐药之后,也会迅速地失去效果,肿瘤病灶再次开始生长。因此,如何应对癌细胞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成为了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重点之一。 “缓解持续时间”指从患者第一次评估为临床缓解到第一次评估为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这一指标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患者从某一治疗方案持续获益的时间,通常取其中位数,即按照数值从大到小排列的情况下,位于50%处的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 有些药物的缓解持续时间非常长,比如拉罗替尼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能够超过35个月;但绝大多数的癌症治疗药物很难能够达到那么长的缓解持续时间,患者仍然需要依靠下一线的治疗方案再次获得临床缓解,从而维持较好的生存质量或生命。 当然,新药的研发一直是癌症研究的重中之重,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文章,获取最新药物研发资讯,了解正在招募患者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通过一代又一代新药的治疗延长生存期。  

半夏
喝咖啡可以提高这个癌症的治后存活率,很多人都不知道!

喝咖啡可以提高这个癌症的治后存活率,很多人都不知道!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近期发表在《英国癌症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治疗后喝咖啡可以提高存活率。 在癌症研究方面,咖啡爱好者近年来有很多好消息。美国癌症研究所对全球研究的评估发现,咖啡可以预防肝癌和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延长生存时间。 但很少有研究关注这种流行的饮料如何影响乳腺癌的存活。这些研究规模相对较小,结果不一致。 每日咖啡与乳腺癌生存率 这项研究包括8900名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在经历了将近十二年的中位数之后,在2501名总死亡人数中,有1054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在研究过程中,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三杯咖啡的人死于乳腺癌的风险要低25%。每天喝两杯咖啡与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较低。使用妇女在被诊断之前完成的最后一个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咖啡摄入量的诊断与生存率无关。 诊断后每天喝三杯茶,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死于任何原因的患病风险降低26%。在考虑了乳腺癌的治疗,BMI,身体活动和其他可能影响生存的因素之后,显示了这些联系。 这项研究显示了一种相关性,并且咖啡和茶可以促进健康饮食,但并不意味着仅喝饮料就能增加生存率。该论文的结论是,这些发现增加了证据,显示了咖啡的好处,同时可以使那些有喝咖啡习惯的乳腺癌幸存者放心。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和其他植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实验室研究中已被广泛研究以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该论文认为,咖啡中的化合物可通过减少高水平的胰岛素和炎症来影响生存。 通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量的咖啡被认为是安全的。(咖啡因确实是一种兴奋剂,出于某些原因,某些人可能需要避免使用。) 乳腺癌和营养:保持健康饮食的秘诀 恶心,呕吐和口疮都是乳腺癌治疗的常见副作用。当您患有乳腺癌时,均衡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营养可帮助您的身体从治疗中获益。正确饮食可以使您保持健康的体重,并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一文了解乳腺癌治疗期间、治疗后的饮食秘诀,缓解副作用小妙招! 乳腺癌患者该如何饮食呢,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以下具体说明。 01 乳腺癌患者吃的食物 对于乳腺癌患者,某些食物选择比其他食物更好。这是一个快速指南。 水果和蔬菜 颜色鲜艳的水果和蔬菜富含植物营养素,称为植物化学物质。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西兰花,花椰菜,羽衣甘蓝和球芽甘蓝)可能是特别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抗雌激素特性。浆果,苹果,大蒜,西红柿和胡萝卜也是有益的选择。尝试每天至少吃五份水果和蔬菜。西兰花中的萝卜硫素可能有助于抗癌,你知道吗? 全谷类 全麦面包,燕麦片,藜麦和其他全谷物的纤维含量很高。多吃一些纤维可以帮助您避免某些癌症药物可能引起的便秘。尝试每天至少吃25到30克纤维。 小扁豆和豆类 这些豆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 蛋白质 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这将有助于保持身体强壮。例如:包括去皮的鸡胸脯和火鸡胸脯肉,以及诸如金枪鱼和鲑鱼的脂肪鱼。您还可以从非动物来源(例如豆腐和坚果)中获取蛋白质。 02 乳腺癌患者避免食用的食物 另一方面,您应该考虑限制或完全避免某些类型的食物。这包括: 高脂肉类和奶制品 这些食物富含不健康的饱和脂肪。限制脂肪红肉(汉堡,内脏肉),全脂牛奶,黄油和奶油。 酒精 啤酒,葡萄酒和白酒可能会与您服用的抗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喝酒也是乳腺癌发展的风险因素。 甜食 饼干,蛋糕,糖果,苏打水和其他含糖食品会导致体重增加。他们还将在您的饮食中为健康食品留出更少的空间。 未煮熟的食物 癌症治疗会使白细胞数量下降。如果没有足够的这些免疫战斗细胞,您的身体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治疗期间,避免食用寿司和牡蛎等生食。在进食前,将所有肉类,鱼类和家禽煮至安全温度。 03 乳腺癌患者的植物性饮食 植物性饮食意味着您主要吃水果,蔬菜,谷物,坚果和种子等食物。这类似于素食或纯素食,但许多遵循植物性饮食的人仍吃动物产品。但是,它们限制了摄入量。 美国癌症研究所建议遵循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以预防癌症。他们的研究表明,癌症幸存者也可以从这种饮食中受益。这种饮食可以让您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同时还可以从动物产品中获取蛋白质和营养。 力求用植物性食品填充三分之二的盘子,并用鱼,禽肉或肉类或奶制品填充三分之一。尽量避免或限制红肉和加工肉。 04 乳腺癌患者酮饮食 某些类型的饮食计划-例如 地中海或低脂饮食-可能有助于改善某些癌症患者的视力。 一项研究诊断出乳腺癌后,将低脂饮食与更好的生存率联系起来。 相比之下,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计划,最近得到了普及。您会大量削减碳水化合物,使身体进入酮症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碳水化合物被迫燃烧储存的脂肪以获取能量。     参考资料: https://www.aicr.org/news/study-suggests-coffee-may-improve-survival-after-breast-cancer/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etastatic-breast-cancer/nutrition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