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吸烟

吸烟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周处除三害》里5个隐藏的医疗细节:医生看完会沉默!

开年以来最顶最疯的华语犯罪片,非正在热映的《周处除三害》莫属。     看完以后,网友的评论最多的是:够疯、够爽,打戏拳拳到肉,金马影帝阮经天全程该开枪开枪,该复仇复仇,绝不拖泥带水,帅得有棱有角的。 口碑这么好,自然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虽然临床上工作不少,但我还是找了个工作日的晚上,约了一位医生同伴共同观影去了。 全程沉浸,看完后劲还挺大:一是剧情真的很顶,不需要太多思考,全程跟着阮经天饰演的黑帮杀手陈桂林「突突突」就够了; 第二点就有些小尴尬了。作为医学工作者,多少都有点职业病习惯,一看到主角患上肺癌,顿时就不困了!全程开始窃窃私语,交流「观影学术心得」。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一直在被「啪啪打脸」。电影结束后,我们一致得出结论:看看就好,真要深究医学细节,那真是达到「令医沉默」的地步了。 虽然影片的核心在于「善恶」的主线,但是拜托,编辑们能不能稍稍请医学顾问们审核一下啊?趁着这两天有空,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一些「医生看了会沉默」的医学细节: 都2024年了 怎么还在用X光诊断肺癌啊? 《周处除三害》的剧情网上各类影评都剧透得差不多了,但还是给读者们提个醒:本篇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电影剧情大概是:黑帮杀手陈桂林(阮经天饰)隐姓埋名4年,忽然发现自己罹患肺癌,最长活不过半年。 如何让自己死得更有意义?陈桂林发现自己在全台逃犯通缉榜上只排行老三,他决定把榜一大哥「牛头」和榜二大哥「香港仔」都嘎了,让自己名留青史。 在电影的第12分钟,剧情进入了陈桂林确诊肺癌的桥段。一直为陈桂林提供帮助的「黑道医生」张贵卿拿出了一张X光片,开始与肿瘤医生交谈:“还有多久时间?”“顶多半年,快的话,3个月。” 一看这张X光片,我顿时不困了!好家伙,这多半就是肺癌啊,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可是继续听下去,让我直接沉默了。 张贵卿:“艾瑞莎或得舒坦,行不行?” 肿瘤医生:“现在用太晚了” 张贵卿:“妥复克,新的药,你们医院有没有?” 肿瘤医生:“你看这肺,都化白了,恐怕也来不及” 张贵卿:“换肺呢?” 肿瘤医生:“贵卿,你也是个医生,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很清楚……” 听完以后,不管张贵卿沉默没有,反正我是沉默了,这段对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槽点: 第一,两个医生,却对着X光片大谈特谈肺癌的治疗:X光只是影像学检查中非常非常基础的检查,要确诊肺癌,至少还需经过CT检查、胸腔镜病理检测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确诊肺癌。这两位医生的神操作,就好像腿部抽筋了去看医生,医生直接建议截肢一样离谱。 第二,艾瑞莎、得舒坦和妥复克:这三种药都是肺癌靶向药。其中艾瑞莎的药物名称是吉非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一代靶向药;妥复克的药物名称是阿法替尼,是肺癌EGFR突变二代靶向药。但无论是哪种靶向药,都需要手术取得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基因检测才能确认是否具备服用条件。而这位肿瘤医生却在关注X光里的肺都白了……只要具备EGFR突变,就算陈桂林的肺再白上一倍,服用靶向药都能快速起效。 第三,肺癌患者不需要换肺:如果是肺癌早期,直接切除肺部病灶辅以辅助治疗即可,如果是晚期,换了肺也阻挡不了远端转移的癌细胞。 可能也只有陈桂林这样的傻孩子,才会在张贵卿递给他一张X光片并宣布他活不过半年的时候,被忽悠瘸了吧。 吃了毒药「口吐黑水」 牛头尊者到底下了哪种药? 随着剧情继续推进,陈桂林堪称金刚狼一般嘎了榜二「香港仔」,又找到了澎湖列岛上的一个洗脑组织,榜一大哥「牛头」就在这里忽悠了一群信徒,当起了「尊者」。 不出所料,憨厚老实的陈桂林在被「黑道医生」张贵卿忽悠瘸了以后,又被「牛头尊者」忽悠瘸了。在这里,陈桂林在吃过岛上的斋饭以后,忽然吐出了一大滩黑水,不仅把信徒们吓坏了,把屏幕前的我们也吓坏了:     什么?肺癌患者为什么会吐这么多黑水,不合理啊??这看起来不像鲜血吧??我机智的小伙伴灵机一动,猜测到:这可能是胆汁!肺癌肝转移以后胆管堵塞,导致的大量陈旧胆汁的呕吐!这个猜测让我们俩非常骄傲,觉得掌握了剧情的走向。 谁知,剧情很快打脸了,原来是「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毒药,能让第一次上岛的「韭菜」们口吐黑水,相信自己体内充满了罪恶。我们俩再次沉默了……要知道,斋饭是这样的: 怎么才能让看起来无色透明的斋饭里下入某种毒药,让人口吐大滩的黑水呢?营养师顾中一猜测「牛头尊者」在斋饭里下了过量的铁剂,但依然有个巨大的BUG:铁剂是黑色的,这么大量的铁剂该怎么混在白粥、青菜、豆腐和笋丝这些食物中而不被人察觉呢?   我来提供一个清奇的思路,有没有可能把铁剂装进胶囊,包进豆腐里,再让这些饥肠辘辘的信徒们吃下去呢? 「罹患肺癌」后 陈桂林的身体状态变化 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注意到,影片前半段和后半段,陈桂林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刚刚被张贵卿误导,得知自己「患上」肺癌时,他是这样的: 时不时剧烈咳嗽,脸色蜡黄惨白,显出一副非常虚弱的样子,这也非常符合我们对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认知。 但当他来到澎湖列岛后,听信了「牛头尊者」的灵修忽悠,笃信癌症被「治愈」了的他腰不疼了,腿不痛了,一口气干活不咳嗽了,脸上的笑容也显得纯真了,大概是这个样子: 陈桂林前后的变化,一度让我们两个医学工作者大呼离谱。不过我们俩在小声商讨中,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在临床上确实有一些肺癌自然消退的病例,当然,这些病例非常少见。也许陈桂林真的是那个幸运儿。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老实的陈桂林被忽悠瘸了,我们两个小声嘀咕的医学工作者也被忽悠瘸了:张贵卿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牛头尊者」也拿了张假的X光片骗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一点基础的医学知识真的非常重要! 当然,回到陈桂林被忽悠前后的状态,也有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里面:安慰剂效应。电影看到最后,我们知道陈桂林从头到尾都没有患过癌症,但他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身体状态呢?在这其中,安慰剂带来的心理状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安慰剂效应非常常见。 往小了说,很多朋友感冒了都习惯去医院里“挂个水”,其实社区医院也就是给你输点维C、补液盐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对感冒没有半点作用),但输完液后大家就是会感觉全身舒适,感冒好了一半; 往大了说,大多数临床试验都会设置“对照组”,即研究者们把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正常服用治疗药物,另一组纯吃淀粉丸,来排除安慰剂作用对临床试验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安慰剂的实际运用。 安慰剂其实就是人体心理状态的映射,有时候真的很玄乎。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真的能为他带来很多改变,希望大家看到这个点,通过精神能为自己带来正向的影响。 陈桂林为啥堪比「金刚狼」 怎么杀都杀不死?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相信不少人也注意到了。在互联网上,观众们给陈桂林取了个外号叫做「金刚狼」。追杀榜二大哥「香港仔」时,陈桂林被一颗数寸长的铁钉直接戳进身体。 但转眼他又生龙活虎追杀榜一大哥「牛头」。而来到澎湖列岛上更是夸张,陈桂林被「牛头尊者」的信徒们狠狠捅了一刀,活埋进了棺材里,「金刚狼」硬是掀开棺材板团灭了这个洗脑组织。 这让我们两个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仔细研究后,我们只能感慨反派太无脑,总是朝着非要害处下手:「香港仔」的铁钉戳在了陈桂林侧腰部,只要下手时避开肾脏,那无非就是个深一点的皮外伤,做好防破伤风和感染的治疗就能无碍; 而「牛头尊者」的信徒更无脑一些,反派经验不足:不仅只用短匕刺中陈桂林的腹部(这里的肌肉、脂肪与骨骼都能为内脏提供最好的保护,一般不容易致命);而且在钉棺材板时还用了超薄材质(换了我应该也能踹开);埋的时候还只覆了薄薄的一层土。这样的反派遭遇反杀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

小D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抗癌没有终点,3大原因让癌症患者更易再次患癌

对每个人来说,患癌都是一件不幸的事,而多次患癌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不幸。然而,这样不幸中的不幸却并不少见: ●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会长史安利女士曾先后患左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右侧乳腺癌; ● 咚咚平台上曾有一位击退了3种癌症的咚友:抗癌意志能有多坚韧?这位咚友击退了三种原发肿瘤! ● 去年年底,一位“超级抗癌斗士”凭借身患12种肿瘤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亿里挑一! 科学家发现「超级抗癌斗士」: 身患12种肿瘤, 她进化出「抗癌超能力」, 或可帮助人类实现抗癌技术大突破! ● 甚至在日本一项早期肺癌的研究中,10年随访期内原先的肿瘤无一复发,但却有26人患上了新的癌症:这些肺癌患者实现10年0复发,生存率100%,其中的奥秘在于…… 癌症患者更容易患新的癌症吗?统计数据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据美国21世纪初一项统计,当时癌症患者大约占美国人口的3.5%,但在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有16%来自癌症患者的二次患癌[1]。 现在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癌症患者二次患癌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是什么让癌症患者更易患癌?癌症患者又有什么预防措施呢? 原因一:肿瘤本身 免疫系统是我们人体防御肿瘤的一道屏障,而肿瘤为了突破免疫系统的封锁也会使出浑身解数,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招募免疫抑制细胞等等。肿瘤为了自己生存对抗免疫系统的行为,也给了其它肿瘤机会,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头颈癌。 研究显示,头颈癌可以通过分泌VEGF、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募集Treg细胞等途径抑制免疫,大多数头颈癌患者在治疗后都存在多方面的免疫缺陷[2]。而在各癌种中,头颈癌患者也是最容易二次患癌的之一,很可能就跟头颈癌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食管癌细胞释放外泌体,压制全身免疫 原因二:共同的危险因素 癌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肥胖、某些病原体感染、吸烟、饮酒等等。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癌症。当这些危险因素导致了某种癌症时,其它的组织细胞可能也已接近癌变,只是被抢了先。 比如说,吸烟是肺癌的最大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肺癌患者都吸烟或有吸烟史。除肺癌外,烟草还与口腔癌、咽癌、膀胱癌等许多其它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肺癌患者中,也能观察到这些其它烟草相关癌症发病率的明显增加[3]。 与之相似,BRCA1/2突变是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BRCA1突变或BRCA2突变乳腺癌的女性,在之后10年内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高达12.7%和6.8%,其中I期患者25%的死亡是随后发生的卵巢癌造成的[4]。 另外,HPV感染是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阴道癌、阴茎癌、口咽癌等多种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研究也发现,发生了某种HPV相关癌症的患者,患其它HPV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升高0.75~12.69倍[5]。 原因三:治疗的副作用 除了共同的危险因素外,各种抗癌治疗的副作用也是导致癌症患者容易再次患癌的重要原因。 像传统的放化疗,放疗的电离辐射、化疗药中的烷基化类和铂类,都是直接损伤DNA来杀死癌细胞的。这些抗癌治疗都难免会让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增加患癌风险[6]。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7]。 相对来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抗癌疗法作用更加精准,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理论上造成二次癌症的风险也较低,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PARP抑制剂。 PARP抑制剂采用的是合成致死机制,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让本就存在BRCA1/2等DNA损伤修复基因缺陷的癌细胞突变致死,但这一机制也使它会广泛增加正常细胞的突变发生率。在接受PARP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中,可以观察到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升高[8]。 此外,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中,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需要使用“升白针”升白。但作为一类刺激白细胞增殖的药物,“升白针”的应用也会微弱增加癌症患者发生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几率[9]。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PARP抑制剂还是“升白针”,总体上看都是利大于弊的,没必要因为害怕二次患癌就拒绝这些治疗。 烷化剂类化疗药破坏DNA,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正常细胞基因突变 癌症患者怎么预防二次患癌? 说起癌症的预防,除了健康饮食多运动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定期体检,最好筛查。这也同样适用于癌症患者预防二次患癌,而由于癌症患者本就需要定期复查,往往能比普通人做的更好。而且,癌症患者二次患癌也有一些特定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预防。 在时间上,血液肿瘤往往来的更早,发病高峰在首次患癌后的5~10年,之后缓慢下降。在白血病之前,癌症患者往往还会先出现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而二次癌症中的实体瘤则要迟来很久,大多发生在首次患癌的10年以后[1]。 在癌种上,由于不同癌症的肿瘤性质、常用治疗等不同,之后容易发生的二次癌症也会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在极端情况下,比如BRCA1/2乳腺癌后卵巢癌风险极高,甚至可以进行预防性的卵巢切除。 加州大学曾经统计过美国癌症患者二次癌症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是最易发生二次癌症的癌种,而二次癌症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不同癌种后常见的二次癌症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近些年来癌症的治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免疫治疗的应用可能会对二次癌症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以上数据仅供参考。至于免疫治疗具体会怎样影响二次患癌,恐怕仍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ravis L B. The epidemiology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06, 15(11): 2020-2026. […]

小D
肺癌患者不戒烟,免疫治疗更高效?这个错误的「吸烟悖论」,早该停止了!

肺癌患者不戒烟,免疫治疗更高效?这个错误的「吸烟悖论」,早该停止了!

吸烟有害健康,增加癌症风险,这是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对癌症患者来说,在已经确诊癌症之后再戒烟,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还是已经错失良机,没有用了? 特别是在免疫治疗的时代,确实存在吸烟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好的现象。肺癌患者戒烟到底有益处吗? 有,而且不小。根据哈佛医学院的最新研究,已戒烟的肺癌患者,死亡风险要比从不吸烟的患者高26%,而仍吸烟的肺癌患者比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高68%[1]。在确诊前的戒烟时间每翻一倍,平均死亡风险就能降低4%。 在肺癌的免疫治疗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吸烟悖论”——吸烟会增加肺癌风险,但吸烟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较好。究其原因在于烟草作为一个致突变物,在导致癌症的同时,也会让肿瘤的突变负荷增高,产生更多的新抗原,利于免疫治疗。 基于“吸烟悖论”,有些人甚至想在确诊肺癌后开始吸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那在肺癌确诊后究竟是戒烟好还是吸烟好?研究人员对1992~2022年间,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 研究共纳入5594名患者,平均年龄65.6岁,男性占53.4%。其中,795名(14.2%)从不吸烟,3308名(59.1%)曾吸烟但已戒烟,1491名(26.7%)仍在吸烟。 可能因为更加注重肺癌筛查,曾吸烟者(68.9%)和现吸烟者(63.6%)中I~IIIA期患者多于不吸烟者(55.8%)。另外,不吸烟者中腺癌更多,而曾吸烟者和现吸烟者中鳞癌更多。 但即使发现的更早,曾吸烟者和现吸烟者的生存期还是不如不吸烟者: 研究中,不吸烟者在诊断后中位存活了58.9个月;曾吸烟者中位生存期51.2个月,死亡风险比不吸烟者高了26%;而现吸烟者中位生存期更短,只有34.0个月,死亡风险比不吸烟者高68%。 总生存期:不吸烟者>曾吸烟者>现吸烟者 进一步分析显示,累计吸烟量每翻一倍,与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7%相关。而吸烟者在诊断前的戒烟时间每翻一倍,则与死亡风险降低4%相关。 所以说肺癌的“吸烟悖论”,只能说是病魔玩了个先涨价再促销的把戏,绝不是什么治疗肺癌的灵丹妙药。各位肺癌患者还是要尽早戒烟。 参考文献: [1]. Wang X, Romero-Gutierrez C W, Kothari J, et al. Prediagnosis Smoking Cessat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AMA Network Open, 2023, 6(5): e2311966-e2311966.  

小D
不必恐慌!日本排放核污水、世卫组织更新辐射药物……关于辐射,你只需避开一件事!

不必恐慌!日本排放核污水、世卫组织更新辐射药物……关于辐射,你只需避开一件事!

最近,关于「辐射」的新闻忽然在社交媒体中频繁刷新“存在感”: 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更新了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建议储备的药物清单,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更新,其中包含了防止、减少辐射影响的药物,以及接触辐射后用于治疗损伤的药物。 清单中的药物包括: ● 碘化钾,用于阻止或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 普鲁士蓝,用于去除人体内部的放射性铯和铊; ● 螯合剂,对一些金属及放射性元素有促排作用; ● 细胞因子,在急性辐射综合征情况下,用于减轻骨髓损伤; ● 用于治疗呕吐、腹泻和感染的其他药物。   这个信息看起来颇有些耐人寻味,不少自媒体公众号开始带节奏,大肆宣传阴谋论。事实上,清单发布后世卫组织的发言人就已经做出澄清:清单的准备花了两年时间,本次清单的发布仅为例行报告更新。大家也不必因此感到紧张。 除了这个刷屏的新闻外,最近大家接触到关于辐射的信息还真不少: 前不久,日本宣布将于今年4月份将130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让不少朋友紧张起来:以后海鲜还能不能吃了? 最近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因太阳出现氦闪危机,辐射大幅增强,吴京扮演主角刘培强的爱人韩多多因患上“辐射病”而离世,又引发“辐射病”上了一波热搜。大家对辐射的担忧情绪再度浓厚起来,连带着所谓的“防辐射用品”都有了销量小幅上涨。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辐射”的那些事。   “谈辐色变”大可不必,世间万物皆有辐射 我们先说结论——“辐射恐慌”大可不必!需要注意的只有: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最大的可能有害的辐射来源是:电离辐射类医学影像、太阳光和吸烟。 首先说辐射的定义。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273.15℃)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方式就叫辐射。也就是说,万物皆有辐射,就连你身边可爱的猫猫狗狗,都在随时“辐射”你。 所以,一刀切的把辐射等同于恐怖事件毫无意义。我们要分清哪些是“好辐射”,哪些是“坏辐射”,才能做到对辐射的趋利避害,避免无谓的恐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一类致癌物有:电离辐射,紫外线,太阳辐射,天然放射元素,医用辐射X、γ射线等。 这些辐射的致癌风险明确,其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胞和DNA,产生基因突变而导致癌症。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常见的“手机辐射致癌”、“微波炉辐射致癌”、“高压电塔致癌”、 “Wi-Fi信号致癌”等等一系列谣言,则更多是博眼球耸人听闻的编造信息了。 哪些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 『阳光中的紫外线』 仔细分析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癌症数据差异,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 在欧美国家,皮肤癌(黑色素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类型,每年有几百万人被诊断为各种皮肤癌。而在中国,皮肤癌(黑色素癌)仅是一类罕见癌症,每年患病人数不足十万。 这个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欧美人群并不在意日晒,甚至有日光浴的习惯。事实上,紫外线属于电离辐射,长期暴晒,会显著增加皮肤癌风险。这一点中国人对防晒有着狂热的追求,这点值得我们继续发扬。 『天然放射元素』 自然环境中,第二类可能致癌的物质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镭-226、钍-232、氡气等,它们广泛存在于石头、土壤和空气中,家里如果装修用了天然石料,一定要看一下检测报告。 氡气无色无味但具有放射性,特别容易在密闭地下室聚集,同时也可能出现在各类天然温泉中(在一些地方,甚至将氡温泉作为一种健康宣传的噱头,无知害死人)。这些天然放射性元素是美国肺癌发病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吸烟。 『医用辐射』 X光、CT、PET、放疗等医学检查,都会产生电离辐射。当然,每一次的辐射量是不高的,一次X光的辐射量约为100微西弗,一次CT的辐射量约为7000微西弗。 有效控制医学影像检查的次数并不会致癌。如果生病了,需要确诊或治疗的时候,该用还得用,因为利大于弊。但健康人,尤其是儿童,做这类检查一定要谨慎,不要简单认为做CT的体检才是高大上。 『吸烟』 你能想象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最多辐射的物质其实是老烟枪口中的香烟。 烟草烟雾中存在放射性元素钋,随着烟雾进入肺部后,这些微小颗粒就成为了一个个吸烟者肺中的小型「放射源」。 一支烟中钋的含量并不算高,但对老烟枪来说,每吸一口烟积累的钋的辐射剂量都会相应增加。当吸烟者的肺部的放射量逐渐累积,肺癌的风险也就大大上升了。 一位物理学家曾对比过吸烟受到的辐射与其它日常生活中遭受的辐射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里,我们无法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辐射,辐射量约为0.1~0.2微西弗/小时(辐射剂量的单位)。 在这位物理学家的调研中,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日本广岛核爆炸处的辐射强度为每小时0.3微西弗。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目前当地仍有辐射量为5微西弗/小时。 拍一次胸部X片,会受到100微西弗辐射;做一次胸部CT大概是7000微西弗。 而对于的肺部平均每年会受到大约160000微西弗的辐射!相当于在一年里拍了将近1600次胸部X片!而遭受100000微西弗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因此,针对辐射来说,大可不必“谈辐色变”,做好危险辐射的防护工作,就能把所有风险挡在门外。  

小D
86%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揭秘5大影响因素

86%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揭秘5大影响因素

吸烟是公认的致癌因素。近年来,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国人群中,不吸烟女性肺癌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吸烟男性肺癌。”河南省肿瘤医院郭兰伟教授在2022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大会上公布的研究Lung Cancer Risk Prediction Nomogram in Chinese Female Non-smokers就揭示了这一现象,并构建了一项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预测模型。 “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郭兰伟教授对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现状以及预测模型进行分享。   在中国,86%女性肺癌不是因为吸烟! 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第一。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女性肺癌约53%不能归因于吸烟,而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为86%。 探索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和预测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筛选肺癌高危人群,为肺癌早筛、早诊、早治提供重要的参考、干预依据。 郭兰伟教授收集了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新诊断肺癌病例151834例,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该模型的评估高危因素、预测结果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如下: 该研究对患者的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绝经状态、乳腺良性疾病史进行评估。 A图:预测1、3、5年内发生肺癌风险的模型;B图:不同风险人群的肺癌发生率 郭兰伟教授表示:“基于这5个预测因素,我们绘制了1年、3年和5年肺癌风险预测列线图。训练集中1年、3年和5年肺癌风险的AUC分别为0.762、0.718和0.703,均大于0.7,该模型显示了良好的区分度。” 该模型在整体人群(A)、不吸烟人群(B)、吸烟人群(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Q1:在中国人群中,非吸烟女性肺癌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吸烟男性肺癌。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郭兰伟教授:非吸烟女性肺癌的疾病负担日益严重,与吸烟人群相比,其高风险因素的确定和干预更为重要。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被动吸烟,既往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室内辐射(比如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生活用水、天然气和煤的燃烧等产生的氡),油烟暴露和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等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存在相关性。 总的来说,虽然以上因素显示出弱到中度的相关性,但还没有发现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主要原因。 对于肺癌筛查的手段,《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这是因为国内外研究显示,LDCT能明显增加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的检出率,同时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虽然X线胸片对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因其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肺癌筛查。 Q2:您认为这一研究报告对于肺癌预防筛查和诊疗哪些重大意义呢?   郭兰伟教授: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女性肺癌约53%不能归因于吸烟,而对于中国女性这一比例为86%。此外,中国女性肺癌危险因素暴露及发病规律有自身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尽管女性吸烟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美国吸烟率分别为2.4%、23.6%),但肺癌发病率较为接近(中国和美国基于世界人口标化的肺癌发病率分别为22.8/10万、30.4/10万)。 这提示基于吸烟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际肺癌筛查高危人群标准可能不太适用于中国女性,尤其是非吸烟女性。对非吸烟女性进行肺癌筛查应避免筛查早诊中漏诊、误诊和过度诊疗,才能使筛查获得最大收益。 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癌症早期诊断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提供客观、有效、简单易行的分流管理工具,是协助提高基层医师诊断能力、提高基层癌症筛查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基层开展优质癌症筛查和早诊服务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大规模肺癌筛查项目,在非吸烟者女性中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内部人群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通过外部验证后,未来可作为一种工具对非吸烟女性进行高危人群浓缩,从而提高筛查收益。 Q3:基于研究结果,肺癌筛查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 郭兰伟教授:国家癌症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利用预测模型来判定肺癌的高风险人群。并且对于肺癌高风险人群的判定,除了现在的分类标准,建议以中国人群数据为基础,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肺癌风险评分,提高肺癌筛查人群范围的准确性。 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制定推广技术指南,有序扩大筛查范围,努力使居民少患癌、不患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进行肺癌风险的评估,了解自身是否具有肺癌风险因素,是否需要进行肺癌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家癌症中心去年开发了“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可实现为我国居民提供包括肺癌在内的癌症危险因素测评,并提供针对性处理意见。在完成癌症风险因素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居民可以预约国家免费公益筛查服务或者通过“绿通自费筛查”的方式预约自费筛查。

半夏
吸烟又喝酒,该如何降低癌症风险?

吸烟又喝酒,该如何降低癌症风险?

吸烟又喝酒,我们该如何降低癌症风险? 今天我们来讲讲膳食纤维+酸奶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从而降低肺癌风险。 近些年来,益生菌由于其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及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肠道益生菌也已被证明有利于对抗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类型的癌症。 近日,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舒晓鸥教授团队在益生菌助力癌症预防方面再添力证:酸奶和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肺癌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膳食纤维和酸奶的摄入与肺癌风险较低有关,摄入最高组肺癌风险相较最低组分别降低17%和19%,而两者摄入量最高的人群相较摄入量最少的人群肺癌风险降低了33%。 涉及144万余人、随访8.6年 研究团队对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10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包括上海男性健康研究(SMHS)、上海女性健康研究(SWHS)、欧洲癌症和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等。研究共纳入了1445850名参与者。在平均8.6年的随访时间内,共发现了18822例肺癌。   研究团队对参与者展开了酸奶和膳食纤维摄入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62.2%的受访者饮用酸奶,平均酸奶摄入量为23.3 g/天(5.7-73.4)。而对所有受访者而言,其平均膳食摄入量为18.4 g/天(14.1-23.1)。 参与者特征(局部) 那么,23.3 g/天和18.4 g/天是个什么概念呢? 以膳食纤维为例。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居民的食物纤维摄入量给出了如下建议: 低能量饮食1800 kcal为25 g/天; 中等能量饮食2400 kcal为30 g/天; 高能量饮食2800 kcal为35 g/天。   膳食纤维+酸奶,肺癌风险足足降低了33%! 研究表明: 与膳食纤维摄入量最低的参与者相比,摄入量最高的人群,其患肺癌的风险降低幅度最大,为17%(HR:0.83; 95% CI, 0.76-0.91; P < .001); 与不摄入酸奶的人群相比,即使是酸奶摄入量最少的一组人群,其患肺癌的风险也能够降低15%(HR, 0.85; 95% CI, 0.81-0.90)。 将两者摄入量最高的人群,与摄入量最少的人群相比较,肺癌风险足足降低了33%(HR:0.67;95%CI,:0.61-0.73)。   五分组风险比 抽烟又喝酒,现在补还来得及么? 当然来得及! 研究团队发现,对于57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益处比喝酸奶更大。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 与最低膳食纤维摄入组相比,最高摄入组的肺癌风险下降了25%(HR:0.75;95% CI:0.60-0.92)。 与最低酸奶摄入组相比,最高摄入组的肺癌风险下降了19%(HR:0.81;95% CI:0.74-0.90)。 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膳食纤维的摄入也能将肺癌风险降低23%(HR:0.77 ;95% CI:0.61-0.97)。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有30年或30年以下吸烟史的人,平时摄入一定量的酸奶,患肺癌的风险就能降低近30%(HR:0.73;95% […]

半夏
吸烟“有益”抗癌?吸烟对癌症患者唯一的帮助,就只有这一点

吸烟“有益”抗癌?吸烟对癌症患者唯一的帮助,就只有这一点

吸烟有害健康是大家公认的常识。吸烟会大大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但在肺癌患者中,吸烟史却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加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吸烟悖论”。 近日,MD安德森癌症中心Vivek Subbiah发表的一组数据,为“吸烟悖论”再添一力证[1]。   他们分析了美国1166名接受K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数据,发现吸烟患者的生存期更长,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2.8个月,接近不吸烟患者的2倍。 需要强调的是,吸烟给癌症治疗带来的好处,并不能抵消吸烟造成癌症风险增加的害处。吸烟的人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30倍[2]。 就中国而言,如果能完全禁烟,预计可以减少26%的男性癌症死亡和4%的女性癌症死亡[3]。该戒烟还是要戒烟。 在癌症的治疗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类反常的现象,某些增加癌症风险的癌症高危因素,在癌症患者中反倒成为预后较好的一个标志。比如说: ○ 胖子易患癌,但较胖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更长[4] ○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好[5]   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吸烟悖论”——吸烟大大增加肺癌风险,但吸烟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好。 这一现象在免疫治疗刚进入肺癌领域时就被发现了[6,7],对它的解释也有不少,比如吸烟增加肿瘤TMB[8]、吸烟诱导肿瘤表达PD-L1[9]等等。 近日Subbiah等人的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证明了“吸烟悖论”的存在。这一研究纳入了在美国280多家癌症诊所中接受一线K药治疗的1166名成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年龄72.9岁,男女各占一半。 这些患者中,91位患者从不吸烟,另外1075名患者均有吸烟史。相比于吸过烟的患者,不吸烟的患者整体上来说年龄更大,女性比例较高,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也更倾向于非鳞癌。 在排除以上干扰因素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有吸烟史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2.8个月,而没有吸烟史的患者只有6.5个月,有吸烟史的患者的生存期几乎是没有吸烟史的患者的两倍。相比不吸烟的患者,有吸烟史的患者死亡风险低了31%。 有吸烟史的患者生存期更久 不过吸烟的肺癌患者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生存优势。 在对另外8375位接受一线铂类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吸烟史反倒和生存期较短相关。有吸烟史的患者,死亡风险比没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了20%。   另外,我们也介绍过,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有靶向药可用的比例更高。没吸过烟的肺癌患者大可不必为此灰心丧气。 参考文献: [1].Popat S, Liu S V, Scheuer 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moking History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Pembr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AMA […]

小D
夫妻双双患肺癌,这个高危因素很多人身边都有!

夫妻双双患肺癌,这个高危因素很多人身边都有!

近日,河南一女子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肺癌,而她本人却并无吸烟史,经医生询问后发现,该女子的丈夫因抽烟而患有肺鳞癌,而该女子长期生活在吸二手烟、三手烟的环境下,也患上了肺癌。 图源微博 看到这则新闻,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深受身边烟民的荼毒,对于抽烟行为非常反感,但大多数情况都无可奈何。 图源微博 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电子烟有没有危害?如何预防肺癌呢? 越来越多不吸烟的女性患上了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真发教授表示,在不吸烟的中国女性中,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0%左右,这部分人大概占女性肺癌患者的1/4。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大多数女性不吸烟,但被动吸烟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越来越多不吸烟的女性患上了肺癌,而在一个家庭中,不吸烟的女人和孩子则是最大受害者。 2022年出版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吸烟已经被明确认为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也同样很大”。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绝不亚于一手烟。 所谓二手烟,即被动吸烟,指非自愿吸取其他吸烟者喷吐的烟雾。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附着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被动吸烟吸进的有害物质比主动吸烟更多。 张真发教授提到,与吸入的烟相比,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手烟致癌物质的含量更高,这些物质被不吸烟者经鼻吸入呼吸道后,一样可损害气管上皮细胞,诱发癌变。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已知会导致癌症。烟草烟雾可在空气中徘徊长达5个小时,使接触者面临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降低的风险[1]。 对于遭受二手烟暴露的不吸烟者来说,会被动吸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可能危害健康。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会影响婴幼儿发育、青少年成长,加重呼吸疾病患者病情,甚至会导致肺腺癌发病率上升,并且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2]。 而三手烟可谓是“无孔不入”,这些烟草残留物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被消散,即便是香烟熄灭后仍然如此,甚至可在室内停留200天。 三手烟同样会影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另外也可能加重本身有哮喘、慢阻肺或肺功能不好者的病情。而且相比一手烟和二手烟,三手烟的致癌率甚至更高。 下图为吸烟肺和正常肺的对比图,看完你手中的烟还香吗? 吸烟者的肺vs正常人的肺标本图 不吸卷烟,吸电子烟行吗? 很多人的烟龄长久,对香烟有所依赖造成戒烟困难。近年来,电子烟作为一种尼古丁替代品应运而生,火速占领市场。但电子烟就没有危害了吗? 电子烟中本应燃烧的是尼古丁替代品,但经检测发现,很多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都超标超量[3]。因此,电子烟同样对身体有害!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电子烟的口感,生产厂家还会在电子烟中添加巧克力、薄荷等香料,不仅没能帮助戒烟,反而增加了电子烟的成瘾性。 预防肺癌,防癌筛查必不可少 我们无法掌控身边所有可能导致自己患癌的因素,但我们必须心存警惕,预防癌症。 真正能够把肺癌“扼杀在摇篮里”的方法只有:早筛查,早治疗。 目前,肺癌可筛查性高,可以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低剂量螺旋CT比X光胸片看得清楚,比PET-CT辐射低,性价比高。推荐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至少筛查1次: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何时开始戒烟都不晚! 有的人觉得,我还年轻,再抽个十几年也没什么问题;有的人会举例标榜那些吸烟一辈子也没得肺癌的人;有的人觉得,我都抽了大半辈子了,说戒烟也为时已晚了。 然而,与年龄无关,你完全可以选择查出癌症之前选择戒烟。 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戒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戒烟才能更专业有效地进行。作为烟民的家人,也应当及时给予戒烟者的鼓励和支持。 “吸烟有害健康”,真的不是每包烟上的一行无意义的字罢了。希望还在抽烟的你,能让家人、身边的人尽早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 吸烟吞云吐雾的样子很酷,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戒烟的你会更酷。   参考文献: [1]董际鼎,邵安春,郑光群,杨焕宁,王钧.香烟的危害与二手烟的防治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0,34(05):619-625. [2]Matthew B.Schabath,Michele L.Cote.Cancer Progress and Priorities:Lung Cancer.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1 October 2019;28(10):1563–1579.https://doi.org/10.1158/1055-9965.EPI-19-0221 [3]Czogala J,Goniewicz M L.,Fidelus […]

半夏
年仅8岁的小天使, 竟患晚期肺癌!父爱何在?!

年仅8岁的小天使, 竟患晚期肺癌!父爱何在?!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父母的希望降临人间的,是备受呵护的小天使,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地出生,孕妈妈付出再多也觉得是值得的,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更是如履薄冰! 然而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小姑娘,化名安安,就在8岁这样一个花朵般的年纪竟天降噩耗,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右侧胸腔内都已经出现积水,肺上有肿块,肺、胸膜及纵隔淋巴结上皆有癌细胞转移,医生表示孩子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此刻犹如晴天霹雳,孩子妈妈当场晕厥。 “ 是上天注定,还是另有隐情? 原来孩子爸爸有十几年的吸烟史,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烟民”,每天能吸两包烟,在孩子面前烟不离手,当孩子尚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面对孕妇更是丝毫不避讳,从来没想过自己吸烟会对孩子造成任何影响。 如今孩子确诊为肺癌晚期,罪魁祸首就是孩子爸爸的二手烟。此时孩子爸爸崩溃不已,后悔万分,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烟瘾”竟“扼杀”了亲生女儿,即使花光全部积蓄,借来再多的钱,也无力回天了…… 有人会问 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不容小觑的二手烟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诱因,80%的肺癌是由吸烟导致的[1]。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每天吸入二手烟的时间超过15分钟,其患肺癌的几率与抽烟者是一样的。另外长期吸入二手烟还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咽炎等疾病的风险。 谈到肺癌,它还与遗传有关,所以国家提倡优生优育,做孕前检查,其中就包括遗传检查,夫妇两人需在备孕前3个月开始戒烟酒、服用叶酸片、适当锻炼、不熬夜、营养均衡摄入、增强体质,让未来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不知安安的父母在备孕时是否有注意到这些。 二手烟对女性及孕妇的危害更大,女性长期吸二手烟会对生殖功能、性功能、内分泌等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孕不育。二手烟暴露还是导致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症的重要危险因素。90%被动吸二手烟的孕妇子宫羊水中能够检测出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说明烟草烟雾对子宫内环境直接造成污染[2]。安安的爸爸有着十几年的吸烟史,可见安安妈妈在怀孕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就已经在饱受二手烟的煎熬了。 儿童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儿童天性好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他们最易受到二手烟的侵害,容易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哮喘、肺炎、肺功能降低、中耳炎等疾病。此外,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刺激大脑会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长期被动吸烟的孩子,其智力发育明显比在非烟雾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差[3]。 如果爸爸没有长期吸烟,如果安安和其他的同龄小朋友一样,还是可以每天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上学、为父母跳起新学的舞蹈、在公园骑着最喜欢的粉色滑板车、背诵慈母手中线……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吸电子烟是不是就可以降低二手烟的危害了? 研究表明,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电子烟的二手烟)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其中包括颗粒物质(包括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丙二醇、某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某些重金属和尼古丁。并非像很多营销宣传的那样,仅仅是“水蒸气”而已。 对比无烟的清新空气,二手气溶胶可以造成PM1.0值高出14倍~40倍,PM2.5值高出6倍~86倍。尼古丁含量高出10倍~115倍,乙醛含量高出2倍~8倍,甲醛含量高出20%。此外, 电子烟产生的某些金属含量,比如镍和铬,甚至比传统卷烟二手烟产生的含量还要高[2]。 所以,无论是传统卷烟产生的二手烟,还是电子烟产生的二手气溶胶,其危害都不容小觑。 那出去吸烟,远离孩子是不是就安全了? 三手烟是人们在吸烟时,附着在衣服、头发、皮肤、墙壁、窗帘、家具等物质上的烟草烟雾,即使在停止吸烟后,物体表面残留的烟雾化合物仍然可以与室内空气中化合物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这些残留的三手烟有着很强的附着力,能够留存几周甚至几个月,持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可想而知安安的家中每时每刻无不都是在被污染物吞噬着。更要注意,不要刚吸完烟,就过来逗孩子玩或者抱孩子!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还在心存侥幸吗?“健康的烟”是完全不存在的!因图一时之快,而摧毁孩子健康的未来,日夜陪伴的亲人,竟成为了“无情的杀手”。 屏幕前的你如果已然是一位烟民,请一定记得戒烟,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至少要着手尝试,哪怕少吸一些呢,请不要放弃! 让孩子们免受二手烟的侵害,不再让悲剧上演,是全社会刻不容缓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永惠.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探究[J].休闲,2019(06):280. [2] 刘前桂.伤人于无形的二手烟[J].大众健康,2021,(5):22-23.DOI:10.3969/j.issn.1002-574X.2021.05.005. [3]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50 Years of Progress: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 Department of […]

半夏
得了肺癌后,继续吸烟和戒烟,对人的影响有啥区别?

得了肺癌后,继续吸烟和戒烟,对人的影响有啥区别?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免不了要小聚一番,除了谈论一下近况,还少不了吃吃喝喝。如果亲朋中有人抽烟,那还免不了一起“喷云吐雾”,让房间里烟雾缭绕。 很多人都已经知晓,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吸烟的人,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的22倍,全球肺癌死亡的三分之二与吸烟有关。   除了肺癌外,吸烟还会增加17种不同类型癌症风险,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头颈部癌症、消化系统癌症,以及造血系统癌症。   但即使如此,对很多烟民来讲,仍是难以戒掉,即使在患肺癌后,还是对香烟念念不忘,甚至会躲避家人偷偷抽烟。   那患了肺癌,如果继续吸烟,对人有啥影响呢?近期,一项发表于国际肺癌领域权威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研究,可能为我们带来答案。   这项研究显示,患肺癌后,与继续吸烟的人相比,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戒烟的肺癌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降低,寿命得以延长。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21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共包含了10938名肺癌患者,其中5315名患有非小细胞肺癌,1133名患有小细胞肺癌,4490名患者的肺癌亚型不明确。   21项研究中,所有肺癌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在60-70岁之间,男性比例范围为40.2%-91.8%,随访时间为1-28年。   研究人员统计了所有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肿瘤分期等信息。在排除这些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肺癌,确诊肺癌后戒烟,都与更长的生存期相关。   具体来看: 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29%。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23%。 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25%。 在没有明确肺癌亚型的患者中,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19%。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确诊肺癌后越早戒烟,对生存期越有利。在所有肺癌患者中,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确诊肺癌后1-12个月内戒烟的人,总生存期提高了190%。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患肺癌后继续吸烟,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对患者生存期产生影响,如香烟和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会促进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降低放疗和全身治疗的疗效和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第二原发癌风险等。不过,相关机制还没有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   由于这项研究是荟萃分析,只是显示了患肺癌后戒烟对总生存期的影响,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吸烟状态是患者自行汇报的,可能存在偏差,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第一作者,意大利佛罗伦萨癌症研究、预防和临床网络研究所的Saverio Caini博士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尽管治疗方式(即免疫治疗、新的靶向治疗、放疗等)不断改进,但与其他身体部位的癌症相比,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   “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在确诊肺癌后,医生也应该告诉患者戒烟的好处,以及戒烟永远不会太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戒烟支持,促使患者尽快戒烟,提高自己生存的希望。”Saverio Caini说道。   图片来源:123RF   至于如何尽快戒烟,也有一些小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寻找应对压力的其他方法。有些人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因此如果想戒烟,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应对压力、焦虑或其他问题。人们发现,冥想和呼吸训练、规律运动、少喝酒、饮食均衡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焦虑。   获得家人和朋友支持。如果戒烟时能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那么戒烟将会更容易。如果与吸烟者在一起生活,则可能会更难以戒烟。所以,可以尝试让吸烟的家人或朋友一起戒烟;或者至少请他们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也不要将香烟、烟灰缸或打火机放在自己会见到的地方。   避免与吸烟有关的诱因。人的大脑对各种联系非常敏感,因此从家中清理掉所有烟草制品,可以减少对尼古丁的渴望。吸烟者习惯在某些情况下吸烟,如果能够确定触发吸烟欲望的因素或事物,并及时避免,则将提升戒烟成功的可能性。   为戒断症状做好准备。戒烟时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恶心、烦躁、焦虑、渴望吸烟、感到痛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嗜睡。多喝新鲜果汁或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减少饮食中的咖啡因和精制糖,对一些人来说有助于应对戒断症状。   尼古丁替代疗法和药物。尼古丁替代疗法、抗抑郁药和其他药物已被证明可以帮助没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吸烟者戒烟,它们也可能对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帮助。不过,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图片来源:123RF   […]

半夏
中国人一辈子的患癌概率竟高达1/4?来看看你是怎样一步步落入「癌症陷阱」的

中国人一辈子的患癌概率竟高达1/4?来看看你是怎样一步步落入「癌症陷阱」的

大学生魏则西,漫画家熊顿,歌手姚贝娜,演员徐婷…. 当癌症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猝不及防。但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癌症,似乎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权威数据,2013年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368万人,但仅仅两年过去(2015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429万人,平均每分钟新增癌症患者数量由7人增长至8人。按照中国家庭户均人口3.35人计算,每年就有超过1400万人直接或间接成为癌症的受害者。 “癌症人数越来越多,总不至于砸到我头上吧?” 每个人都会抱有这样的侥幸心理。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更糟糕。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算一算,自己或是家人罹患癌症的概率有多大。 1 癌症并不遥远 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上文中提到,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是中国肿瘤医学领域最新的权威癌症统计数据。 该数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顶尖医学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杂志上发表的《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统计而来,分析了中国72个地区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数据。 我们今天患癌概率的计算基础,就来自于这篇权威的数据统计文章。 按照201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岁来计算,同时参考了中国癌症流行病学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计算结果: 一个中国人在76岁前患上癌症的概率大约是1/4,死于癌症的概率大约是1/7。   而这个数据,还将随着中国人年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换句话说,在患癌这件事上,我们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要将癌症当做一种常见病。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并不是所有人群的患癌几率都一致,不同的人群可能面临不同的患癌风险。 2 患癌风险的差异各不相同 这些风险你难以避免 老年人是患癌的主力军   与心脑血管疾病类似,癌症也是一种“老年病”。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老年人群是患癌的最主要群体。在中国,6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癌症发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60%和71%。 根据计算,30岁之前患上癌症的概率只有约1/200,死于癌症的概率是1/600,随着年纪增大,癌症的风险将会成倍增加。 男性的患癌风险远远大于女性   在患癌这件事上,“大男子主义”吃了不少亏。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甚至是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率,中国男性都远远低于女性,特别是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率,男性比女性高出近40%。 男性75岁患上癌症的概率是3/10,女性只有1/5。男性75岁之前死于癌症的概率是1/5,女性只有约1/10。 除了年龄、性别以外,地域也是患癌风险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中国,有这么几大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 西南地区是我国的癌症「重灾区」   在我国七大地区中,西南可以堪称为癌症的“重灾区”,发病率、死亡率位居全国最高,而患癌后五年生存率位居全国最低。 太行山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显著升高   太行山系地区是我国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区域之一,其中河南林州市的的居民食管癌发病率甚至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饮食习惯(吸食滚烫的粥、喜喝滚烫的茶水等)可能是导致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我国还存在广东的肝癌、鼻咽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及EB病毒感染等因素)、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女性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等一系列癌症地域差距的情况。 3 这些癌症风险 是你可以主动避免的 如果说上面的患癌风险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那么一些致癌的危险因素,则是我们自己就可以主动避免的。 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烟草了。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每次提起吸烟致癌,他们总是振振有词:我的朋友XXX吸了一辈子的烟,不照样高寿健康。 实际上,这就是一场与概率赌博的生死游戏。在过往的临床研究与数据统计中,烟草和癌症的关系已经很明确了:长期吸烟者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50倍。 而不吸烟的人,75岁前死于肺癌的概率大约只有1/200;吸烟的人,75岁之前死于肺癌的概率是1/6;50岁之前就戒烟的话,风险将下降到大约1/15。详情可参考:“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对于中国当下的3亿吸烟者来说,每6个中就有1个,会在75岁前死于肺癌。所谓的「吸烟也长寿」,其实就是在赌那不幸的1/6,不是自己。 更可怕的是,1/6这个概率只算了肺癌,并没有包括与烟草有关的鼻咽癌、口腔癌、膀胱癌等其他多种癌症的风险。 如果你不仅抽烟还喝酒,那么患上癌症的风险将会进一步增加。详情可参考: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

小D
每天2包、吸烟40多年,会怎么样?

每天2包、吸烟40多年,会怎么样?

很多人需要眼见为实。我就通过一个PET/CT病例,通过血淋淋的图像,让大家目睹吸烟的巨大危害,刺激现在还在吸烟者,也许再吸下去,就可能成为这种悲惨的一员。 患者,男,58岁。病史非常简单,上腹部间断不适半月。但患者的吸烟史很长,吸烟40多年,每天2包烟,除此之外,患者无其他不良嗜好。患者父母其余兄弟姐妹4人均身体健康,无肿瘤病史。开始,我们也没有意识到,患者的病情居然这么重,临床开始也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 患者做了肿瘤标志物,有三项略增高,CA125明显增高,这与生殖系统肿瘤有关;CA125轻度增高,与炎症、积液有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NSE明显增高,神经内分泌肿瘤NSE也会明显升高,少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转移性精原细胞癌、黑色素瘤、胰腺内分泌瘤等也会明显升高,本例只略升高一点,不能根据这项结果就定成肿瘤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是NSCLC的首选标志物,一般比较高,本例只略升高一点,不能根据这项结果就定成肺癌患者。 患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 看到患者的腹部B超,我们开始担心起来,因为B超发现了肝脏多个占位病变,B超没有定性,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肝脏内病变可能是转移性病变。 患者腹部B超影像学意见 临床医生根据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指标,初步判断是肝脏多发转移,做PET/CT的目的是寻找原发肿瘤。 做完了PET/CT,我们先看看肝脏病变的情况(如下图):肝脏内和肝包膜区可见多个结节状、环状、条状葡萄糖代谢增高病灶(左侧列箭头),但CT图像上病变不明显(中间列),右侧列是PET/CT融合图像,不但能显示病灶的位置而且可以显示病灶的代谢情况。 从PET/CT图像上,我们判断为肝脏多发转移。除了肝脏,从图上我们还看到了多处骨头上有代谢增高,难道多个骨有转移? 患者肝脏病变的情况 我们又把CT调整到骨窗,看骨骼病变的情况,可以看到全身绝大部分骨骼都有转移,但骨质结构破坏不明显(中列),说明这种是早期的骨转移,如下图: 红色箭头:胸椎及附件转移;黄色:肋骨转移;绿色:肩胛骨转移;蓝色:锁骨胸骨端转移 红色箭头:胸椎转移;黄色:肋骨转移;蓝色:胸骨转移 红色箭头:股骨头转移;绿色:髋臼转移;黄色:耻骨转移 我们又发现了这么多的骨转移病变,那原发病灶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仔细寻找,在左肺上叶发现了一个空洞样病变,边缘见细毛刺及胸膜牵拉征,呈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我们考虑为恶性病变(肺癌?),如下图: 左肺上叶发现了一个空洞样病变(红色) 我们给出的结论:左肺上叶肺癌伴肝脏、骨广泛性转移。 如何验证我们的诊断?肺内的病变比较小,有空洞,位置也不好穿刺,临床选择了肝脏病变穿刺,病理结果如下: 【肝脏穿刺活检标本】(肝脏)查见异型细胞巢,考虑恶性可能,建议免疫组化协助诊断。 免疫组化结果: CD56(-),CgA(-),CK7(+),CK8/18(+),Ki-67(+70%),Syn(-),TTF-1(+),Hep(-),S-100(-),支持转移性低分化癌,表达腺癌标记物,考虑肺来源可能性大,建议临床首先查肺。 最后,再看一张震撼的全身PET/CT图像:除了黑色箭头所指的头、肾和膀胱外,全身其他部位的黑点都是肿瘤病变,全身90%以上骨头都有转移,而引起这么多转移的竟然是肺内一个1公分左右的小空洞病变。 全身PET/CT图上的除了头,肾,膀胱外,其余黑点基本上都是肿瘤病变 这个病例诊断没有特别疑难之处。但这个患者如何得的肺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再看看患者的吸烟情况:患者吸烟40多年,每天2包烟。如此大量的长期吸烟,终于酿下了如此惨烈的恶果。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烟民比较惨烈的PET/CT典型图像之一。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吸烟的危害而不戒烟呢?我觉得,很多人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吸烟产生疾病是一个概率问题,自己不会是那些倒霉蛋;而且认为那些都是医学科学家的谎言,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医生去吸烟呢?除非吸烟的危害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否则是难以让他们相信的。 我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烟草占世界总销额的1/3以上,吸烟者高达3.2亿。2018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烟草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15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10000.8亿元。税利1.15万亿元,相当于国有5大行+招商+平安的净利润总和(2017年数据);或者10个三桶油的总利润;或者20个华为的利润总额!不愧为第一的纳税大户!所以,烟民说自己为国家的税收做贡献,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从法律上禁止吸烟的主要原因,只会禁止在公众场合吸烟。 以前的烟草企业在包装上是不写“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字的,后来经过了科学家提供的大量事实,被迫写上了这几个字,只是提醒一下罢了,不可能写吸烟能产生某某疾病,要不然烟盒上写满了字也是写不完的。 香烟烟雾中内含尼古丁、多环芳香羟、苯并芘及β-萘胺等,已被证实的致癌物质约40余种,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尼古丁又有成瘾作用,这就是吸烟者依赖香烟不愿意接受吸烟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 我不讲吸烟的其他危害,只讲吸烟的致癌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对肿瘤细胞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功能,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吸烟者喉癌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十几倍。 ➤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 ➤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 ➤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民众要自己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要相信科学数据,不要心存侥幸,戒烟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孙后代。 为了你,更为了你的后代,请远离香烟,现在已经是烟民的朋友,请坚决戒烟吧!!!

半夏
哥伦布从美洲带回的「恶魔」,让中国每年38万人死于癌症

哥伦布从美洲带回的「恶魔」,让中国每年38万人死于癌症

日常生活中,烟草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致癌因素了。除了最常见的肺癌,烟草还跟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有关,是世界上最为主要的一个癌症危险因素。在中国,每年大约有34万名男性和4万名女性死于烟草造成的癌症[1]。自己不会走动的烟草,是如何毒害全球的?   公元1492年10月12日凌晨,已经在大海上向西航行了2个月的哥伦布终于发现了陆地。他把这里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哥伦布的这一发现确实拯救了当时的欧洲,无数在欧洲生活不下去的平民开始远渡重洋,殖民美洲。但同时,一个原本盘踞在美洲的恶魔也被哥伦布释放了出来。 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圣萨尔瓦多时,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岛屿上的人们,无论男男女女,很多人都一手拿着点燃的木棒,一手拿一根长管,嘴巴和鼻孔里喷出一缕缕青烟。其实,当地人吸的就是卷在玉米叶子里的烟草,哥伦布也把烟草连同在美洲发现的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带回来欧洲。 返航的路上,船员们发现烟草这个东西还真挺神的,吸一口神清气爽,航海的劳累一扫而空,让人吸了还想吸。有了海员们的代言,烟草很快就在欧洲流行开来,还被用于治疗牙痛、口腔异味等疾病,甚至有人相信烟草能治疗黑死病。当时的英国就有一个学校每天让学生吸烟防病。 烟草种植地图 随着烟草的流行,人们吸烟的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在18世纪,多数人吸鼻咽,而19世纪成为了雪茄的时代。20世纪时,人工卷烟兴起,吸烟人数也随之迎来大爆发[2]。 1828年,德国医生Wilhelm Heinrich Posselt和化学家Karl Ludwig Reinmann首次从烟草中提炼出了活性物质尼古丁[2],并发现这是一种有毒的化合物。这一发现让人们开始质疑,提神解乏的烟草会不会对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然而,真正确定烟草的危害,却到了100多年后。20世纪初,不少人注意到英国和美国的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是汽车和工厂增多的原因,没有人把肺癌和吸烟联系起来。 直到1950年,Richard Doll博士和Bradford Hill教授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伦敦20家医院的肺癌患者与未患癌症的对照组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肺癌患者相比对照组,一个显著的差异是他们吸烟更多更重[4]。 同年,美国的Ernst Wynder和Evarts Ambrose Graham调查684名肺癌患者也发现,烟草的使用,尤其是吸烟,会增加肺癌的风险[5]。两年后,Wynder发现将烟焦油涂到小鼠皮肤上会致癌,用动物实验证实了烟草的致癌性[6]。 这些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结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尤其是1952年,《读者文摘》刊发了一篇题为《纸盒癌症》的文章,把烟草导致癌症的研究介绍给了公众。一时间烟草销量暴跌,在烟草生意中赚的盆满钵满的烟草公司坐不住了。 1953年12月15日,在美国烟草公司负责人Paul Hahn的组织下,六大烟草公司齐聚纽约,会见了公关公司Hill & Knowlton,制定了一场庞大的公关计划。 1954年1月4日,烟草业出资在多家美国报纸上刊发了《对吸烟者的坦率声明》,声称公众健康是烟草业最关心的问题,并承诺与“以维护公众健康为己任的各方密切配合”,为此还成立了一个烟草业研究委员会。然而这些都是烟草业精心布置的陷阱。 《对吸烟者的坦率声明》 意识到简单地否认吸烟的健康风险不足以打消公众的疑虑,烟草业十分狡猾地搅起了浑水。利用烟草业研究委员会,他们选择性地放大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的声音,让公众产生一种错觉——吸烟是否会致癌是一个尚未确定,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 与此同时,烟草业也开始了对产品的“改良”,推出“健康香烟”。他们宣称自己的新产品对咽喉刺激更小,味道更温和,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更低,以此来让消费者以为新的烟就安全了。 然而研究证明,香烟中尼古丁含量的减少,让香烟烟雾更温和,刺激性更小,反倒会增加吸烟者将烟吸入肺部的能力,减少尼古丁并不能减轻吸烟的健康危害[7]。 不得不说,这样的公关工作是十分有效的。从1954年Hill & Knowlton制定公关计划起到1961年,美国卷烟的年销售量从3690亿支上升到了4880亿支,人均年消费量从3344支上升到了4025支[8]。 随着越来越多吸烟与癌症关系的证据出炉,烟草业研究委员会直到1999年才不得不承认吸烟会导致癌症,败下阵来。然而时至今日,烟草业依然是最为暴利的行业之一。更别说这几十年间,已经有多少人因为Hill & Knowlton的公关而吸烟患癌离世。 禁烟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Xia C, Zheng R,Zeng H, et al. Provincial-level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active andsecond-hand smoking in […]

小D
癌症是被“惯“出来的!6种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患癌风险

癌症是被“惯“出来的!6种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患癌风险

我有个李姓患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平时爱抽烟喝酒,整天大鱼大肉,而且不爱运动,出门总是坐车,之前就有10多年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前列腺炎等病史。后来在他52岁的时候,患上了肺癌。手术后他停了所有工作,专门在家休息,每日早上散步,饮食以蔬菜、水果和杂粮为主,到现在他的癌症控制得很好,同时原来的基础疾病也都好了很多,不需要吃降压和降脂药了。 李先生的癌症就属于典型的生活习惯癌。而事实上,很多类型的癌症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都是被“惯”出来的,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1,2]。根据这么多年来我对癌症的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最容易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 01 过量摄入甜食 吃糖太多容易患糖尿病,这个常识大家都了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甜食也是潜在的致癌因素。因为糖吃得太多,会引发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隐患,尤其对于肥胖儿童来说,将来患胃癌、膀胱癌、胰腺癌等的概率都远远大于体重正常的孩子。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曾对4000万人的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肥胖会增加高达18种癌症发生风险。BMI每增加5个单位,子宫内膜癌、食管癌等18种癌症发生风险相应会提高2%-48%[3]。 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每日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为宜。 02 过量摄入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叫做人造脂肪,与一般的植物油相比,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煎炸食品中,如面包、饼干、蛋糕、炸薯条等。研究表明,平时经常吃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不仅容易诱发癌症,而且还极易引发冠心病、哮喘等,且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阻碍作用。 如何避免反式脂肪的危害呢? 最主要的就是认清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这就需要我们在购买食物时,先仔细看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凡是里面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脂肪、人造黄油、人造奶油、转化脂肪、代可可脂、植脂末、起酥油等成分的,就说明该食物含有反式脂肪,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要少吃油饼、油条、炸糕等油炸食物,因为烹调这些食物时,由于油温过高,油中的部分顺式脂肪酸会转为反式脂肪酸。 03 经常久坐 久坐不仅容易损害我们的颈椎、腰椎,而且还容易引起癌症。因为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免疫细胞就大大减少了,这样就让癌症有机可乘。有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的风险高40% ~ 50%。而且,有研究显示久坐总时长每增加1小时,癌症死亡风险显著增加16%[4]。 因此我们应当改正久坐的坏习惯,每工作1小时就起身活动一会儿。 04 频繁染发烫发,使用化妆品不当 染发剂和烫发剂中都含有苯类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久而久之会在体内累积,对肝、肾、造血等系统造成损害,从而提高致癌的可能性。美国癌症学会曾经对1.3万名染发妇女进行调查,发现她们患白血病的概率是未染发妇女的3.8倍,患淋巴瘤的机会增加70%。 而化妆品中含有一种叫做羟基苯甲酸类的防腐剂,这类防腐剂会破坏女性体内的激素,从而提高罹患乳癌的风险。所以平时大家尽量减少染发烫发次数,购买化妆品要选择卫生部批准的优质产品,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并且要预防过敏。 05 口味太重,爱吃高盐食物 吃盐太多,不仅会损害肾脏,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而且还很可能导致胃癌。因为摄取过量盐会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进而引发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炒菜煮汤时要尽量少放盐,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包装说明上的盐分含量,同时少吃含盐量高的加工食品,如香肠、火腿、速食品等。 06 经常吸烟 吸烟导致的烟草危害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大量研究显示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20倍,吸烟者死亡率高4-10倍,而且,开始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被动吸烟也会升高肺癌的风险,二手烟也会和一手烟一样,危害人体细胞,启动致癌机制。 除此之外,吸烟还与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食管癌、喉癌、口腔癌、口咽癌、肾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和宫颈癌等。研究显示,5%的口腔癌与吸烟相关,30%-50%的膀胱癌与吸烟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吸烟直接导致了22%的癌症死亡[5]。   参考文献: [1]晓燕. 易得癌症的八种生活习惯[J]. 人人健康, 2010(5):1. [2]许良中. 生活习惯与癌症的预防[J]. 抗癌, 2006(3):2. [3]卫文.肥胖增加18种癌症风险[J].家庭医学,2018(07):32. [4]施滢楠.久坐与癌症也有关系?[J].东方养生,2021(10):18-19. [5]王志强,冀晓辉.吸烟,多种癌症的确切病因[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01):78-79.  

半夏
关于肺癌的4个真相,很多人以为的可能都是错的

关于肺癌的4个真相,很多人以为的可能都是错的

肺癌,是全球第2大常见新发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220万例;180万人因肺癌而死亡。肺癌导致的死亡占到了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 关于肺癌,人们有很多误区,在预防这条路上走了不少弯路,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存期。   我们根据已有研究,梳理了4个关于肺癌的常见误区,希望可以帮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个病。 图片来源:123RF 误区1:只有吸烟的人才会得肺癌 真相:任何人都可能得肺癌。   在导致肺癌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是最主要、也是大家最熟知的危险因素之一。   也正是因为吸烟与肺癌关系密切,导致很多人有了一种错觉,认为肺癌是吸烟者的“专属”疾病, “只有吸烟的人才会得肺癌”。   事实上,肺癌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从不吸烟的人也可能得肺癌。   2020年,一项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美国癌症协会(ACS)共同主导、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的研究显示:在确诊肺癌的美国患者中,超过12%的人从不吸烟。   除了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接触氡气、接触石棉和其他致癌物(如砷、铬和镍)、有肺癌家族史,还有携带某些类型的基因突变(如ALK基因突变等)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警惕。   图片来源:123RF 误区2:患肺癌后再戒烟没有意义 真相:即使得了肺癌后再戒烟,也会对癌症治疗、身体恢复和生存期有好处,有助于提高生存率、降低肺癌进展的风险。   如果肺癌病人还继续吸烟,烟草烟雾和香烟中含有的致癌物可能会促进肿瘤生长;增加细胞损伤、基因突变和免疫抑制;增加肿瘤对治疗的抵抗力;还可能引发并发症等,增加肿瘤进展和死亡的风险。   而戒烟,则有助于缓解副作用,让身体更容易从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中恢复。同时,戒烟还有助于降低再次患癌的风险,包括第二原发癌(也就是继肺癌后又患上另一种新的癌症,跟第一次的肺癌没有直接关系)和肺癌复发。   2021年,一项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发现,在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之后,和继续吸烟的人相比,戒烟的病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33%、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了25%,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30%,寿命延长了近2年。   图片来源:123RF 误区3:晚期肺癌没有办法治疗 真相:近年来,晚期肺癌的治疗既有“新武器”,也有“组合拳”,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在过去20年里,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肺癌治疗“百花齐放”的时代。靶向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断涌现,以及化疗方案的更新等,给晚期肺癌患者们带来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患者的生存率一直在提高。   尤其是免疫疗法的问世,更是明显提高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出,在免疫疗法问世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5.5%。而经免疫疗法治疗的患者,总生存率可以达到18%。   再加上肺癌手术和放射治疗的进步,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也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图片来源:123RF 误区4:没有办法早期发现肺癌 真相:肺癌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筛查。   很多患者是因为身体出现症状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患了肺癌,这些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或做以前常做的事情时气喘吁吁;长时间的咳嗽或声音嘶哑,咳嗽痰中带血;深呼吸、咳嗽或大笑时会伴有胸痛;虚弱、疲劳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不断复发或没有好转的胸部感染等。   实际上,肺癌是可以筛查的,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发现。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建议,50-74岁的肺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不推荐采取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

半夏
长期吸烟的人,大多是得什么病过世的?居然不是肺癌…

长期吸烟的人,大多是得什么病过世的?居然不是肺癌…

吸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随处可见,随时可见!   吸烟不仅可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导致寿命缩短。   长期吸烟的后果,就是“多病缠身”。那么,其中对生命威胁的最大“杀手”到底是谁呢?   今天这篇研究,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图片来源:123RF   这篇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他们发现吸烟的人最有可能的死因是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等致死性心血管疾病。   吸烟的人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时,就可能导致猝死;而且在死去之前,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得了病。   “大多数烟民都知道自己肺癌风险会升高。但很多烟民并不知道,自己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死于肺癌的风险更高。”研究第一作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学家Sadiya S.Khan博士说。   这项研究是把美国9项队列研究的数据综合起来分析的,一共有10.6万人。   他们的年龄在20-79岁之间,其中50.4%是女性,50.1%有吸烟的习惯,在参加研究前都没得过心血管疾病。   根据年龄分为3组:年轻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 图片来源:123RF   在调整肺癌导致的死亡等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吸烟的人不仅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因心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在男性中,和年轻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吸烟的人相比,同组吸烟的人,患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64%、29%和17%;患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升高了138%、79%、和38%。   在女性中,和年轻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吸烟的人相比,同组吸烟的人,患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58%、46%和35%;患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升高了101%、82%和30%。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中年组中:   吸烟会让男性和女性长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均升高10%左右。 吸烟还会让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提前(男性提前5.1年,女性提前3.8年)。 不吸烟的人整体寿命更长,吸烟会折寿。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缩短了5.5年和4.0年。 在年轻组和老年组中,也有类似的规律。而且吸烟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持续到80多岁。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年轻男性在吸烟大约10年时、年轻女性在吸烟大约20年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开始显著升高。   而且,性别不同,更容易得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也不一样。年轻男烟民的心梗长期风险最高,而年轻女烟民患中风、心力衰竭的长期风险最高。   图片来源:123RF 总结来讲,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都有),寿命也更短。   “我们的研究认为,预防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非常重要。有的人第一次发病就是致死性心血管疾病,这种情况很危急,尤其要注意预防。吸烟的人可能直到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时,才意识到烟草对身体的伤害。”Khan博士说道。    “研究结果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也希望吸烟的人都看看——当你被烟草夺去生命时,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心血管疾病。烟草确实是个无声的杀手。”   美国心脏协会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委员会成员Esa M. […]

半夏
100多年前很少见的肺癌,怎么就成了中国第一大癌症?

100多年前很少见的肺癌,怎么就成了中国第一大癌症?

目前肺癌,是全球公认的头号癌症杀手。 但其实,在大概150年前,肺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 1878年,德国的科学家发现,在所有的癌症中,肺癌只占1%;但到1927年,也就是大概30年后,肺癌的患病率上升到14%。 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确诊肺癌人数约78.7万,这意味着,中国每5个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就有1个是肺癌。 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小透明”,是怎么修炼成“大魔头”的? 图片来源:123RF 一切,还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 那时候,吸烟开始流行。将军们常说 :“打赢这场战争需要什么?烟草和子弹!” 1918年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气体和粉尘、汽车尾气和汽油、煤炭燃烧、焦油路面扬灰、吸烟等问题飞速增加。 1929年,德国科学家发了一篇论文,证明吸烟对肺癌的影响。然后,他还在德国开始了一场反吸烟的运动。 1930年,有科学家认为空气污染是肺癌的又一种可能诱因。 还有人认为,某些职业的人在工作中接触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肺癌。比如葡萄酒中的含砷化合物,石棉、矿山和冶炼厂中的镍和铬。 1940年,当人们意识到烟草的危害时,肺癌已经成了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癌症! 而那些喜欢吸烟的人早就成瘾了,就算相信吸烟有害健康,也不想戒烟。 甚至还有医生和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吸烟不是肺癌的病因”。所以,吸烟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后),美国和欧洲的吸烟率达到了顶峰。在某些烟草广告中,甚至还能看到医生提倡吸烟。 1950年,英国科学家发文指出,在短短的25年里,肺癌的死亡病例增长了14倍! 科学家还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肺癌的分型也发生了变化。 在早期,主要的肺癌分型是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上皮细胞;1961年首次发现了腺癌。 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香烟中的致癌物质,焦油、尼古丁、亚硝胺等走进大众的视线。 肺癌的死亡率这么高,我们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123RF 中国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居恶性肿瘤之首, 5年生存率只有19.7%(也就是,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能活过5年以上)。 怎么才能逃脱肺癌的魔爪?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和早期发现。 肺癌的筛查是从1950年开始的。1970年后,研究人员开始用胸部X光片和痰细胞学检查筛查肺癌。 20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首次提出肺癌筛查的新方法:低剂量螺旋CT(LDCT)。 1992年,美国早期肺癌行动计划(ELCAP)启动。研究人员找了1000名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每年给他们做胸部X线筛查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最后发现,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癌的灵敏度比胸部X线高,而且查出来大多是早期。 随后,美国肺癌筛查公布,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给早诊早治带来了希望,世界各国也开始考虑推荐用低剂量螺旋CT来做肺癌筛查。 中国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项目。 2009年,中国将肺癌纳入了“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启动了中国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里,肺癌也是筛查项目之一。 因为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所以《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建议: 50-74岁人群,应该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肺癌高风险人群应进行肺癌筛查。 肺癌高风险人群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群: (A)吸烟,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B)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C)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E)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除了早期筛查以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图片来源:123RF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中指出,规律的运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癌的风险。 多运动 和低运动量的人群相比,高运动量人群的肺癌风险降低了13%; 在高运动量人群里,如果曾经吸烟,或现在还在吸烟,肺癌风险可分别降低32%和20%。 多吃蔬菜水果 和水果和蔬菜吃得最少的人相比,食用量最高 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降低了14%。 其中,高蔬菜食用量者 ,肺癌风险降低了8.0%;高水果食用量者 ,肺癌风险降低了18%;每天增加100g蔬菜和水果食用量 […]

半夏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我?”“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找上门了?看完这些你就清醒了! 一、“吸”出来的癌症 01 吸—烟、二手烟 吸烟者,无疑已成为“癌症的候选人”! 随着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和几率也就越高。 吸烟,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02 吸—厨房油烟 厨房油烟对人的影响,从小了说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油烟的吸入还可以导致肺癌。 在一篇《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中谈到,上海市对女性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烹调时室内无除油烟设备的女性肺癌危险度比室内无或少油烟雾的女性高约60%。 03 吸—装修污染 2019年6月,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举办的主题为“室内污染防治”的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穆新林表示,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5倍。在室内空气中,大约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 特别是甲醛,被称为室内环境污染“第一杀手”,儿童作为敏感人群,轻则会出现轻微气喘,重则导致恶心、呕吐、水肿等病症。 04 吸—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及其衍生的化合物导致雾霾天气。 2014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雾霾会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恶性疾病。 二、“吃”出来的癌症 01 吃得过咸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孙浩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02 吃肉太多 吃肉太多,是肠癌的高危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孟鸿教授课题组经研究发现,肿瘤癌变过程的关键基因ILF3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大量摄取周围营养物质,从而恶性增殖。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 尤其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愈发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诱发癌变。 03 吃得过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相加庆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中国的食物很有特点,像火锅这类食物温度比较高,比较烫口,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修复,长期循环很容易导致癌症。 04 爱吃槟榔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对于致癌原因:首先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2018年4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曾调研湖南省群众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现状,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史。 05 饮酒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的文章。文章援引的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证实: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建模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较重的饮酒模式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三、“省”出来的癌症 01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高启龙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防范黄曲霉素,避免吃发霉的食物。一旦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特别是花生、红薯、甘蔗等,花生油同样不宜长时间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刻丢掉。 02 隔夜饭菜舍不得扔 老一辈很多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所以非常节约粮食,吃不了的饭菜,经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还在继续吃。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宋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 偶尔吃一顿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很多,从而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会致癌。 四、“懒”出来的癌症 01 懒得运动 有些人好像每天除了工作久坐,就是睡觉了;能坐车绝不走着,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一点儿也不舍得花点力气锻炼,长期这样缺乏锻炼,患癌风险真的会增加! […]

半夏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中国是全球吸烟者最多的国家,约有3亿多“烟民”,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高达26.6%,每年消费的烟草占到了全球的40%。 吸烟可增加十多种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包括肺癌、口腔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据一项发表于《烟草控制》(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推测,未来20年(2020-2040年),中国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死亡人数将上升近50%,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2019年版)、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2002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预测了2020-2040年中国35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死亡人数、超额死亡和寿命损失年数。 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主要包括10种:唇癌、口腔癌或咽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白血病。其中,4种主要癌症——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中国目前癌症死亡总人数的60%。 研究人员预测,未来20年中国吸烟率将有所下降,但与吸烟相关的死亡率将大幅增加。这是因为吸烟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有近40年的延迟。   2002-2018年间,中国男性吸烟率从57.4%降至50.5%,女性吸烟率从2.6%降至2.1%。如果吸烟率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40年,男性吸烟率将下降至41.3%;而女性吸烟率将为2.16%,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如果将人口老龄化考虑在内,未来20年,男性与吸烟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将增加44.0%,从337.2/10万上升到485.6/10万;女性将增加52.8%,从157.3/10万到240.4/10万。   图片来源:123RF 未来20年中,中国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癌症,造成1.173亿年的寿命损失。其中,几乎一半(46%)的寿命损失年数将来自35-64岁的成年人;94%(1.103亿)的寿命损失将发生在男性中。 到2040年,男性中超过五分之一(20.4%)的癌症死亡将归因于吸烟;特别是肺癌,将有超过三分之一(37.1%)的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而在女性中,由于吸烟率非常低,2020-2040年与吸烟相关的肺癌死亡人数占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6.8%-6.7%。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差异将明显增大,尤其是在≥70岁的人群中,男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23.2/10万和963.5/10万;女性中则分别为888.3/10万和558.2/10万。 在≥70岁人群中,4种主要癌症的死亡率,在男性吸烟者中为肺癌(855.9/10万)、胃癌(290.3/10万)、肝癌(242.9/10万)和食管癌(202.2/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9倍、1.4倍、1.6倍和1倍;在女性吸烟者中为肺癌(447.6/10万)、胃癌(120.8/10万)、肝癌(115.6/10万)和食管癌(66.9/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6倍、1.2倍、1.3倍和1.1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指出,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是导致中国人死亡、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协调努力,以遏制未来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的上升。 降低吸烟率,减少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需要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努力,不仅要帮助吸烟者戒烟,同时也应防止不吸烟者开始吸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目前吸烟者中,约有22%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研究最后强调,如果吸烟率能在2030年降低到20%,并将这一趋势保持到2040年,将避免数百万人死亡。   参考资料 [1] Ning Li, et al.,(2021). Smoking-related cancer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n ageing society (China 2020–20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 Tobacco Control, DOI: http://dx.doi.org/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444. [2] Surge in deaths from smoking-related cancers expected […]

半夏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到底喝什么干什么会得癌,在互联网上似乎一直是各国各路野生养生专家热爱的话题。然而众说纷纭,有没有点可靠的? 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Elsevier推荐了一个很好用的癌症身体交互图,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致癌物质和癌症的关系。这些信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专业协会发布的指南,有强证据支持,图片也简单易懂,有利于健康教育。 吃、喝和癌症的关系 01 酒精 酒精致癌,可是全面开花。如上图,从上到下哪哪都有。口咽、喉部、食道、乳腺、肝脏、结肠还有直肠,都不放过。 02 红肉 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类为红肉。WHO 将其列为II A类致癌物,主要导致结直肠癌。 03 加工肉 还是结直肠癌,WHO 将加工肉类列为 I 类致癌物,可导致结直肠癌。 04 高盐饮食 盐摄入量超标可导致胃癌。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均在8-10克左右,而爱吃咸菜的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达到了15克以上,远远超过需要量的标准。 此前,JAMA发表过文章,对中国人近10年来食盐摄入量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相当不容乐观。除了癌症之外,过量摄入盐对心脑血管和代谢类疾病有不弱于糖的贡献。看来除了控糖,控盐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05 水果摄入不足 没想到吧,进食水果太少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肺癌和胃癌。根据研究,每天进食水果100 g以下的人,比每天进食超过100 g的人胃癌发病率至少高两倍。而建议的水果摄入量是每天300 g以上。 06 纤维摄入不足 纤维摄入量低易导致结直肠癌。据统计,如果每日摄入纤维量低于6 g,其直结肠癌发病率比摄入高于6 g者至少高85%。高纤维食物中,芹菜、苹果、胡萝卜、白菜、笋等都是日常易取得的果蔬。 07 非淀粉类蔬菜摄入不足 看来不吃蔬菜和不吃水果一样严重。非淀粉类蔬菜的意思是说不能用糖尿病高风险因素土豆来充数哦。其摄入不足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和胃癌。推荐摄入量为每天超过375 g。 生活习惯哪些易患癌? 01 吸烟 吸烟致癌,更是全面开花,连酒都要自叹不如了。吸烟可以在全身各系统造成癌变,口咽、喉部、食道、肺、肾脏、胰腺、胃、膀胱、结肠、直肠都是吸烟致癌的靶器官,除此以外,血液系统中的癌症——白血病,也可由吸烟造成。如果女性吸烟,还会造成卵巢癌。 02 日照过多 许多皮肤科医生都不断的提醒公众和患者,要注意避免暴晒,尤其是阳光强烈的时候。并且防晒产品,包括遮阳伞、遮阳帽、遮阳的服装和防晒霜一直是不断的被医生们和各皮肤医学学会推荐的。 毕竟恶性黑色素瘤一旦转移,将难以治疗。据统计,90%以上的黑色素瘤都是因为晒太阳引起的。 好吧,我不晒行了嘛! 03 缺乏运动 没想到,缺乏运动还会生癌! 根据统计,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女性,她们患子宫内膜腺癌的几率比达不到这个运动量的女性要低两倍还多。 而对乳腺癌来说,如果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达不到90分钟,患癌几率是达到运动量者的两倍以上。 而最不爱动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每周连一个小时体育锻炼也达不到,那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至少翻倍。总而言之,越不爱运动,可能的患癌种类越多,风险越高。 什么致病因素会导致癌症? 01 肥胖 肥胖真是癌症的强大助力!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胖子们,患食道癌、乳腺癌、肾脏肿瘤、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的风险都不同程度的高于非肥胖人群。而女性肥胖者还会有患上卵巢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高风险。 […]

半夏
生存期有望延长近1年!患肺癌后,别忘了做这件事

生存期有望延长近1年!患肺癌后,别忘了做这件事

如果问哪种行为会增加癌症风险,很多人会说是吸烟。确实,吸烟是多种类型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肺癌。研究发现,吸烟者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2倍;全球肺癌死亡的2/3与吸烟有关。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也指出,每年大约20%的新发癌症病例与吸烟有关,除肺癌外,吸烟还会增加17种不同类型癌症的风险,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头颈部癌症、消化系统癌症,以及造血系统癌症。   但是你知道吗?吸烟不仅增加癌症发病风险,还会影响患者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师学会(ACCP)官方期刊Chest的研究显示,相比于继续吸烟的人,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及时戒烟的人,寿命延长了近1年。   图片来源:123RF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超过80%有吸烟史;约40%-50%在确诊时为当前吸烟者。   研究人员对7536名参与者进行了随访研究,他们绝大多数为男性;均患有1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67岁;在确诊时,5142名(68.2%)参与者为当前吸烟者,其余为既往吸烟者。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慢性疾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方式、吸烟史、饮酒量,以及肿瘤分期、治疗方式、治疗后肿瘤进展情况(局部复发或转移)和死亡等信息。此外,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参与者手术后发生合并症的情况。   图片来源:123RF 统计发现,相当大比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和手术后,仍存在吸烟行为。当前吸烟者中,有2907名(56.5%)在确诊后仍继续吸烟。手术治疗1年后,当前吸烟者中,有58%的人仍继续吸烟;既往吸烟者中,有20%的人又重新开始吸烟。   手术1年后存在吸烟行为的参与者,往往体重指数(BMI)较高,合并症较多且更严重,从确诊至手术的时间小于12周。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手术后吸烟与较差的中位总生存期相关。手术后不吸烟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84.7 个月;而吸烟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73.1个月,生存时间减少了11.6个月,近1年的时间。相比于不吸烟者,吸烟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28.8%。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指出,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后继续吸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生存期产生影响,如烟草烟雾及香烟中含有的致癌物,可能会促进肿瘤生长;增加细胞损伤、基因突变和免疫抑制;增加肿瘤对治疗的抵抗力;以及引发并发症等,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不过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虽然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后继续吸烟,与生存期缩短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吸烟量依赖于患者回忆,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但研究第一作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Brendan Heiden博士指出,该研究发现对于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来讲,无论何时戒烟都是有意义的,这有助于延长他们的生存期,降低死亡风险,应鼓励吸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后尽早戒烟。 图片来源:123RF   对于吸烟的肺癌患者来讲,该如何尽快戒烟呢?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戒烟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帮您尽快戒烟,对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寻找应对压力的其他方法。有些人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因此如果想戒烟,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应对压力、焦虑或其他问题。人们发现,冥想和呼吸训练、规律运动、少喝酒、饮食均衡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焦虑。   获得家人和朋友支持。如果戒烟时能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那么戒烟将会更容易。如果与吸烟者在一起生活,则可能会更难以戒烟。所以,可以尝试让吸烟的家人或朋友一起戒烟;或者至少请他们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也不要将香烟、烟灰缸或打火机放在自己会见到的地方。   避免与吸烟有关的诱因。人的大脑对各种联系非常敏感,因此从家中清理掉所有烟草制品,可以减少对尼古丁的渴望。吸烟者习惯于在某些情况下吸烟,如果能够确定触发吸烟欲望的因素或事物,并及时避免,则将提升戒烟成功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123RF   为戒断症状做好准备。戒烟时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恶心、烦躁、焦虑、渴望吸烟、感到痛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嗜睡。多喝新鲜果汁或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减少饮食中的咖啡因和精制糖,对一些人来说有助于应对戒断症状。   尼古丁替代疗法和药物。尼古丁替代疗法、抗抑郁药和其他药物已被证明可以帮助没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吸烟者戒烟,它们也可能对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帮助。不过,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总而言之,吸烟有害健康,不仅伤己,还会对家人、朋友以及社会产生危害;不仅增加患癌风险,还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生存期。而越早戒烟,则对健康越有益。   参考资料 [1] Brendan Heiden, et al.,(2021). ASSOCIATION […]

半夏
不吸烟的肺癌患者疗法更多!研究显示80%的不吸烟肺癌患者具有可靶向突变,更易走上“靶向”快车道

不吸烟的肺癌患者疗法更多!研究显示80%的不吸烟肺癌患者具有可靶向突变,更易走上“靶向”快车道

肺癌的免疫治疗中,存在一个“吸烟者悖论”——吸烟容易得肺癌,但吸烟的肺癌患者往往免疫治疗的效果更好。   这样下来,不吸烟的肺癌患者看起来就很惨。你想,吸烟者得肺癌多少是自己“作”出来的,而不吸烟的人得肺癌却很“无辜”。但免疫治疗里反倒是不吸烟的无辜患者疗效较差。   其实,不吸烟的肺癌患者并不惨,虽然他们免疫治疗效果较差,但却更适合靶向治疗。华盛顿大学的Ramaswamy Govindan分析160位不吸烟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发现,其中78%~92%都具有临床可操作的驱动突变,有靶向药可用[1]。相比之下,吸烟的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不到一半。     肺癌是跟吸烟关系很大的一类癌症,大多数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大多数的肺癌治疗方案也是根据吸烟的肺癌患者开发,在吸烟的肺癌患者身上进行试验的。   然而在不同地区,也会有10%~40%不等的肺癌患者从不吸烟[2]。相比于吸烟的肺癌患者,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更高,年龄也更为年轻,人口统计学特征明显不同。   那不吸烟的肺癌患者,病理特征是否也会和吸烟的肺癌患者不同?更关键的是,在吸烟的肺癌患者上试验出来的治疗方法,又是否适用于这些不吸烟的患者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Govindan等人分析了在自己医院就诊的84例,以及来自CPTAC队列和TCGA队列的36例和40例不吸烟肺癌患者肿瘤样本测序数据,并与299例吸烟肺癌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分析显示,吸烟的肺癌患者肿瘤中,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更高。不吸烟的肺癌患者肿瘤突变负荷以不同的数据来源大约在1.25~1.95/Mb之间,而吸烟的肺癌大约在10/Mb左右,显著高于不吸烟的患者。突变多了,产生的新抗原也会更多,这也是吸烟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好的原因。   在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51%具有EGFR突变,是不吸烟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驱动突变。另外,CTNNB1、SETD2、MET和RB1等驱动突变也多见于不吸烟的患者,而KRAS、TP53、STK11、NF1、BRAF和KEAP1则多见于吸烟的患者。   不吸烟肺癌患者中的突变比例   总体来说,在研究者自己医院、CPTAC队列和TCGA队列中的不吸烟肺癌患者,分别有81%、78%和92%具有临床可操作的突变,而在吸烟的肺癌患者中只有49.5%具有临床可操作的突变。   鉴于肺癌患者经常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进行测序,没有吸烟史的肺癌患者可能最好要换一种活检方法,获取更多的肿瘤样本,以便进行测序,确定靶向治疗方案。   论文作者Govindan也表示:“我们的研究强调为不吸烟的肺癌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活检和临床基因组测试,以确定他们的最佳靶向治疗方案。”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不吸烟肺癌患者患癌的可能原因: ● 6.9%不吸烟肺癌患者的正常组织具有癌症易感基因,可能在遗传上就是癌症高危人群; ● 5.9%显示出吸烟相关的突变特征,可能与二手烟等环境致癌物有关。     参考文献: [1]. Devarakonda S,Li Y, Martins Rodrigues F, et al. Genomic Profiling of Lung Adenocarcinoma inNever-Smokers[J]. Journal of Clinical […]

小D
基因突变也有『中国特色』:顶级期刊Nature发文,中国人群受有毒中药和吸烟影响最深,肝脏成最大受害者!

基因突变也有『中国特色』:顶级期刊Nature发文,中国人群受有毒中药和吸烟影响最深,肝脏成最大受害者!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步步积累,让细胞一点点获得生存优势,最终不受控制的增殖繁衍,变成了癌症。 这些致癌突变是怎么一步步积累的?不久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在顶级期刊Nature发表论文,描述了5位老年捐献者遗体中9个不同器官的组织突变情况——体细胞突变积累和克隆扩增十分常见,还有一种“中国特色”突变[1]。 5位捐献者中收集的样本 这5位捐献者(编号分别为PN1、PN2、PN7、PN8、PN9)年龄在85岁到93岁之间。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支气管、食道、贲门、胃、十二指肠、结肠、直肠、肝脏和胰腺中收集了一共1800个微活检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并以外周血细胞作为标准比较其中发生的体细胞基因变化。 最终,研究人员一共鉴定出了53592个单核苷酸变异和44个插入或缺失变异,还有零星的拷贝数改变。这些基因突变在不同组织间的分布差异明显,胰腺中的基因突变最少,每个外显子中位有12个突变,肝脏的突变最多,每个外显子中位有76个突变。而贲门、直肠和十二指肠的突变数量也较多,每个外显子中位分别有41个、54个和44个突变。 不过,这些突变大多集中在不表达或低表达的基因中,不同组织中的高表达基因虽然不同,但突变数量都较少。这其实反映了人体内的一种DNA修复机制——转录偶连修复,在一个基因表达的同时修复其中的错误。高表达基因转录得多,更容易被转录偶连修复。 不同组织中的突变数量 在这些基因突变中,研究人员发现了32个典型的癌症驱动突变,包括NOTCH1、TP53、ARID1A、ERBB2等。尤其是食道的样本,73.8%都至少含有一个癌症驱动突变,11%含有3个以上的癌症驱动突变。 另一方面,ARID1A、TP53、NOTCH1和FAT1的突变经常在同一器官的不同微活检中共享,它们可能已经驱动了组织细胞的克隆性扩增。 不同器官中癌症驱动突变数量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这5位捐献者基因突变的特征。人体内的基因突变,有些是因为年龄增长等内源性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外源性的致癌物造成的。这些不同因素导致的突变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比如,香烟中的苯并芘会引起CC→AA的突变,而马兜铃酸则会让A和T互相转化。 这5位捐献者年龄都在85岁以上,不出意外,研究人员在他们体内都发现了两种年龄相关的突变特征——SBS1和SBS5。这两种突变特征主要存在于肠道组织中,因为肠道组织更新迅速,更容易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两种外源性的突变特征——与吸烟有关的SBS4和与马兜铃酸有关的SBS22。 5位捐献者不同组织中不同的突变特征分布,红色和黄色分布为吸烟相关的和马兜铃酸相关的 在PN1和PN2两位捐献者的肝脏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与马兜铃酸有关的突变特征,这两位估计生前没少喝中药。在其他组织中,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较少,这也与马兜铃酸主要导致肝损伤和肝癌相一致。 不过和吸烟有关的SBS4突变特征的分布有些出人意料。在PN7、PN8和PN9三位捐献者中都出现了大量吸烟有关的突变特征,但这些突变特征也主要集中在肝脏,甚至比直接接触香烟烟雾的支气管还多。 大概肝脏作为人体中的解毒器官,不管是嘴吃进去的马兜铃酸,还是肺吸进去的尼古丁、苯并芘,到人体内后都要肝脏来处理。肝脏总归逃不掉这些有害物质的毒害。 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本期Nature还一同发布了另外3篇分析人体组织突变的文章[2-4],其中一些结果十分有趣: ● 在人胚胎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每次分裂大约会增加2.4个突变,之后突变的积累大幅减慢; ● 生殖细胞获得突变的速度异常的低,其中可能有特殊的DNA修复机制; ● 8细胞期的人类胚胎,大约只有其中3个细胞发育成了人体,其余5个发育成胎盘等胚外组织。 参考文献: [1]. Li R, Di L, Li J, et al. A body map of somatic mutagenesis in morphologically normal human tissues[J]. Nature, 2021: 1-6. [2]. Coorens T H H, Moore […]

小D
癌症是怎么来的?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可能正在“癌化”你的身体

癌症是怎么来的?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可能正在“癌化”你的身体

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癌症确诊人数呈持续增长趋势,在我国癌,症发病近十年来每年增加约 4%。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 1/4,位居死亡第一位[1]。 所以,提到“癌症”很多人都胆战心惊!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治疗的话,肿瘤细胞就会向全身扩散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即使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也需要终身与肿瘤战斗,所以,搞清楚癌症是怎么形成的,显得尤其重要! 吃出来的癌症 吃太多红加工肉 IARC发布的报告指出,有证据显示食用红肉会出现致癌效应,食用红肉致癌风险较高。与此相关的癌症主要是肠癌、胰腺癌与前列腺癌。同时,该机构指出有充足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导致结/直肠癌[2]。 因此,加工肉制品被列入1类致癌物,红肉则被列入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高(2A)类致癌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适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并无致癌风险。我们要合理搭配自己的膳食结构,不能长期偏食某一种肉类或者其他高脂肪的食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食用红肉的量应在280-525克内。 吃槟榔 槟榔中有一种活性物质叫槟榔碱,它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槟榔碱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3]。 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过度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长期咀嚼槟榔,槟榔中的纤维会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乃至口腔癌等多种疾病。 吃得太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经过评估后认为:温度超过65℃的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食管。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容易使食管黏膜上皮受损,诱发诸多病变,最重要的是,当黏膜上皮长期受到热食的刺激,便难以愈合,病情容易反复,最终可能造成癌变,易成为食管癌。 省出来的癌症 剩饭剩菜 亚硝酸胺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而且,亚硝酸胺可以在人体中合成,是一种很难完全避开的致癌物质。 很多人习惯今天吃不完饭菜留到明天吃,但随着存储时间延长,食物中产生的硝酸盐会与蔬菜中所含有的还原酶发生反应,转变为亚硝酸盐,增加患癌风险! 烂掉的水果 水果腐烂后,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特别是真菌的繁殖加快。有些真菌具有致癌作用,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所 以,尽管去除了腐烂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霉变的米、花生和玉米 其中含有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有人以为,多洗几次或高温消毒就能去除有毒物质,其实黄曲霉素一旦污染食物,是很难彻底清除的。 烧焦的鱼和肉 鱼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V- 氨甲基衍生物,这是一种强度超过了黄曲霉素的致癌物。因此,烹调鱼肉时应注意火候,一旦烧焦,千万别再吃。 吸出来的癌症 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其危害已广为人知。许多研究发现吸烟可以使肺癌、头颈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十几种癌症的危险性升高,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肺癌。 香烟在燃烧过程中,可形成将近 4000种新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物质对人有害,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氮、烟焦油,这些均是致癌的罪魁祸首。 吸甲醛 甲醛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的Ⅰ类致癌物。 甲醛用途十分广泛,参与生产制造许多化工产品,是大众日常居住与生活根本离不开的。而这些化工产品在日常使用中会慢慢挥发,如人造板等装修材料中含有的甲醛释放时间在 3~15年左右。长期吸入,会增加致癌风险! 吸雾霾 雾霾的成分复杂,其主要来源于重工业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燃料不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还有在生活中人们吸烟、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尘螨等。 当人体通过呼吸作用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时,雾霾可随吸气过程经呼吸道进入肺组织(肺泡) ,呼吸道黏膜作为第一道屏障最先接触雾霾等有害气体,也最容易受到雾霾等有害性气体的毒性作用。有害气体可与呼吸道黏膜及肺部直接接触,造成细颗粒物黏附,引起呼吸道黏膜及肺组织的毒性作用,就有可能会引发肺癌。 吸入炒菜的油烟 苯并芘是属于“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中最著名的一种,长期吸入易诱发肺癌、肝癌、肠胃道癌症等。 炒菜的油烟中携带大量的苯并芘,厨房空气中苯并芘的含量比普通房间会高好几倍。在我国,女性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可能就是厨房油烟。 参考文献 1、Torre LA,Bray F,Siegel RL,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

半夏
患癌后戒烟为时不晚!临床研究表明:确诊肺癌后及时戒烟,总生存期大幅提升近两年!

患癌后戒烟为时不晚!临床研究表明:确诊肺癌后及时戒烟,总生存期大幅提升近两年!

肺癌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球最为常见的癌症,加之治疗难度大,由于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占所有肺癌死亡的43%。而吸烟,将导致罹患肺癌的概率上升23倍。 肺癌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健康杀手。在中国,3.2亿烟民共消费了全世界44%近半的烟草。 其中中国男性医务工作者的吸烟率达到46%,而其他发达国家都在10%以下。如美国这一比例为9%、新西兰为5%,澳大利亚仅为3%。近半中国的医生都是资深烟民,这还需排除掉吸烟率相对较低的女性。 近日,对于癌症患者治疗中同样存在“吸烟有害健康”,又有了新的证据。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的研究团队,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戒烟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我们看数据说话: 肺癌患者样本中,戒烟者较持续吸烟者从确诊到死于肺癌的中位时间长22.8个月。戒烟者的总体死亡率较随访期间持续吸烟者降低了33%,肺癌特异性死亡率相对降低了25%。 研究截图 该研究来自研究团队在2007年至2016年间,从俄罗斯国家肿瘤医学研究中心招募了517名确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吸烟者,每年进行随访直至2020年。 在随访期间,研究人员记录了患者的健康状况、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是否戒烟(若戒烟,则记录戒烟时间)。如果研究对象在随访期内成功戒烟且不复吸,则他们被分至戒烟组。若戒烟的研究对象发生复吸的情况,则他们依旧被分至持续吸烟组。 随访期间,220名(42.5%)研究对象报告已经戒烟,其中157人(71.3%)在确诊肿瘤后不久和接受第一次治疗之前戒烟,33人(15%)在开始治疗后但在确诊的第一年戒烟,30例(13.7%)患者在确诊一年后戒烟。 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2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1%和50.9%。戒烟组与持续吸烟组的患者相比,中位总生存时间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增加了21.6个月。 戒烟的早期NSCLC患者与确诊后持续吸烟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 确诊早期NSCLC后戒烟可以对患者之后的死亡率和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产生重要影响。与随访期间持续吸烟的患者相比,戒烟者的总体死亡率降低了33%,肺癌特异性死亡率降低了25%。而且戒烟对早期和晚期肿瘤患者、轻中度和重度吸烟患者,以及接受和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的保护作用相似。 戒烟,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肺癌患者需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鼓励吸烟者戒烟,以及减慢肿瘤进展,获得更高几率的长生存期、低死亡率。   同时,我们更应该在还未患病前做到“防患于未然”。   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   不仅仅是肺癌,与吸烟直接相关的癌种包括:肺癌、肝癌、胃癌和食道癌。这些治疗难度极大的癌症都与吸烟有密切关系。这个长长的列表包括:食道癌(风险上升3.9倍),口腔癌(风险上升5.7倍),胃癌(风险上升1.9倍),直肠癌(风险上升1.4倍),肝癌(风险上升2.3倍),胰腺癌(风险上升1.6倍),膀胱癌(风险上升3.9倍)。   还有非癌症以外的疾病:冠状动脉性心血管疾病2-4倍,中风2倍,周围性血管疾病10倍。此外还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也与吸烟有密切关系……   而为了戒烟,不少烟民提出通过电子烟来代替传统香烟也并不可取,电子烟并非宣传所说那样健康完全无害。   电子烟是通过加热电子烟液,将液体雾化后传送到人体的呼吸系统。而电子烟液主要含尼古丁(部分产品称不含有)、溶剂(丙二醇、甘油等,约占烟液质量的90%)、香精(调配成各种口味)。   由于电子烟不产生传统烟草燃烧所生产的烟雾,基本不含焦油,这被人们认为比传统烟草更安全。但真正的现实是:烟液中大多都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是人们吸烟上瘾的根源。   尼古丁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级致癌物。使用电子烟的尼古丁摄入量与吸食方式有关,与传统烟草相比,可能吸收量更低,也可能更高。   而帮助戒烟?更是无稽之谈。美国的一项近1500人的队列研究显示电子烟对减少传统烟草使用或戒烟没有效果。不仅电子烟的戒烟作用未被确证,它还让吸烟者出现了传统烟草、电子烟双重使用的后果。   所以,对于烟草来说,无论是什么方式,对健康而言都是有百害无一益的。   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小D
一个伤害大脑的坏习惯,你可能天天都在重复!

一个伤害大脑的坏习惯,你可能天天都在重复!

  吸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随处可见,随时可见!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年龄人群吸烟率为26.6%;男性吸烟率高达50.5%,女性则为2.1%;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    很多人知道,吸烟会增加肺癌等多种类型癌症风险,还会损伤心血管健康,减少寿命。但吸烟对大脑健康的损害,却很少有人关注。吸烟会对每一个器官产生危害,大脑也不例外。   吸烟会对大脑造成什么伤害?戒烟能否逆转这种伤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图片来源:123RF 吸烟可能增加痴呆症风险 吸烟是多种类型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4%的痴呆症可能是由吸烟引起的。   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研究发现,吸烟与多种类型痴呆症风险升高相关。在这项研究中,共纳入了37项已发表的研究,涉及960280名受试者,随访时间从2年到40年不等。   研究结果显示,与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分别与痴呆症风险升高3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40%和血管性痴呆症风险升高38%相关。而且,吸烟越多,风险就越高,每天每抽20支烟,与痴呆症风险升高34%相关。   此外,曾经吸烟者痴呆症风险也会升高。相比于从不吸烟者,曾经吸烟分别与痴呆症风险升高13%、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12%和血管性痴呆症风险升高25%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尽早戒烟有助于降低痴呆症风险 戒烟有助于消除脑损伤,改善大脑健康。虽然任何时候戒烟都对健康有益,但戒烟越早,效果越好。 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的研究发现,吸烟者在戒烟后患痴呆症的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最终在戒烟9年后,达到与从不吸烟者相似的水平。   研究人员对13002名年龄在52-75岁的受试者进行了分析。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发现,相比于从不吸烟者,当前吸烟与痴呆症风险升高33%相关;戒烟时间短于9年的曾经吸烟者,与痴呆症风险升高24%相关。而戒烟时间为9年或以上的曾经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并未有显著差异。   图片来源:123RF   如何尽早戒烟 虽然很多人意识到了吸烟对健康和寿命的危害,但不幸的是,随着烟龄的增长,人们难以戒烟,这可能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如香烟的成瘾性、个人心理因素等。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戒烟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大家尽早戒烟。   寻找应对压力的其他方法。有些人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因此如果想戒烟,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应对压力、焦虑或其他问题。人们发现,冥想和呼吸训练、规律运动、少喝酒、饮食均衡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焦虑。   获得家人和朋友支持。如果戒烟时能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那么戒烟将会更容易。如果与吸烟者在一起生活,则可能会更难以戒烟。所以,可以尝试让吸烟的家人或朋友一起戒烟;或者至少请他们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也不要将香烟、烟灰缸或打火机放在自己会见到的地方。   避免与吸烟有关的诱因。人的大脑对各种联系非常敏感,因此从家中清理掉所有烟草制品,可以减少对尼古丁的渴望。吸烟者习惯于在某些情况下吸烟,如果能够确定触发吸烟欲望的因素或事物,并及时避免,则将提升戒烟成功的可能性。   为戒断症状做好准备。戒烟时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恶心、烦躁、焦虑、渴望吸烟、感到痛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增加、嗜睡。多喝新鲜果汁或水,多吃高纤维食物,减少饮食中的咖啡因和精制糖,对一些人来说有助于应对戒断症状。   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和药物。尼古丁替代疗法、抗抑郁药和其他药物已被证明可以帮助没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吸烟者戒烟,它们也可能对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帮助。不过,在服用药物时,应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图片来源:123RF   总而言之,吸烟有害大脑健康,越早戒烟,对健康越有益。让我们采取行动,减少烟草对健康的伤害。  

半夏
如果戒烟需要理由,100多个够不够?!丨世界无烟日

如果戒烟需要理由,100多个够不够?!丨世界无烟日

文章来源:e药环球   2021年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承诺戒烟”(Commit to quit)。 虽然很多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总是为自己吸烟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却不肯为戒烟找理由,就是不戒烟。   在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对为何要戒烟的理由进行了全面总结,如戒烟会带来多种健康获益;吸烟会增加肺、心脏、眼睛、耳朵等器官病变风险;吸烟增加20多种癌症风险,并与25%的癌症死亡相关;吸烟会减少10年预期寿命;吸烟还会对家人、朋友、孩子和胎儿带来伤害等等。   我们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认识吸烟的危害,并尽早戒烟。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01 戒烟的100多个理由 吸烟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疾病风险 1.研究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不仅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且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早戒烟、早受益 2.戒烟20分钟后,心率就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   3.戒烟12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会降至正常水平。   4.戒烟2天,尼古丁所致的不良反应消失。   5.戒烟2-12周内,血液循环改善,肺功能增强。   6.戒烟1-9个月内,咳嗽和呼吸急促减少。   7.戒烟1年,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50%。   8.戒烟5-15年内,中风风险降低到非吸烟者的水平。   9.戒烟10年内,肺癌的发生率降低,约为继续吸烟者的50%。   10.戒烟15年内,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与正常不吸烟者相似。   11.越早戒烟,“折寿”越少!30岁戒烟,与预期寿命延长10年相关;40岁戒烟,与预期寿命延长9年相关;50岁戒烟,与预期寿命延长6年相关;60岁戒烟,与预期寿命延长3年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吸烟几乎会立即影响外貌 12.吸烟者的皮肤、房间、衣服、手指,甚至呼吸,都带有令人厌恶的烟臭味。   13.吸烟会使牙齿变黄,并产生牙菌斑。   14.吸烟和使用无烟烟草,会引起口臭。   15.吸烟会使皮肤更早出现皱纹,使皮肤衰老更快。吸烟会损耗皮肤中的蛋白质、维生素A,限制血液流动,从而使皮肤过早老化。   16.吸烟对皮肤的伤害,在嘴唇和眼睛周围更明显;也会使皮肤变得干燥。   17.吸烟会增加牛皮癣(银屑病)风险。牛皮癣是一种非传染性、炎症性皮肤病,会导致全身发痒、出现红色斑块。 吸烟危害肺部健康 18.吸烟者一生中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2倍。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原因,全球肺癌死亡的三分之二与吸烟有关。   19.五分之一的吸烟者将在一生中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   20.吸烟可加剧成人哮喘风险,限制他们的活动能力,并导致残疾。 […]

半夏
贝壳董事长50岁因癌逝世,这种癌在我国发病率第一!

贝壳董事长50岁因癌逝世,这种癌在我国发病率第一!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昨天下午,贝壳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因疾病意外恶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据内部人士透露是肺癌! 据《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的流行情况》统计,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8.7万例和63万例,其中约70%为男性。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15%的肺癌患者在早期确诊,因此建议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重视肺癌筛查! 肺癌的高危因素 吸烟(包括二手烟) 职业性致癌物质的暴露(砷、铬、石棉、镍、镉、铍、二氧化硅、柴油废气、煤油烟等) 氡的暴露 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如肺癌、淋巴瘤、吸烟相关恶性肿瘤,如:膀胱癌及头颈部肿瘤等) 肺癌家族史 肺部相关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 激素替代治疗(女性) 肺癌筛查,请对号入座! 肺癌的早期筛查仅推荐给存在较高风险的成年人。早期筛查除了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还需要足够熟悉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长期的咳嗽或胸痛,请立刻到医院就诊。(正常人群体检发现肺结节点这里,肿瘤患者复查发现肺结节点这里) 低危人群:50岁以下;每年抽烟少于20包。不推荐低剂量 CT 筛查。 中危人群:50 岁以上;每年抽烟大于20包或以上;无其他高危因素。不推荐低剂量 CT 筛查。 高危人群1:55~77岁;每年抽烟大于30包或以上;具有吸烟史,而戒烟时间短于15年。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 高危人群2:50岁或者以上;每年抽烟大于20包或以上;有至少一条高危因素。推荐每年进行低剂量 CT 筛查。 低剂量 CT 筛查有何优点? 1 灵敏度高:能发现直径<5mm的微小病症。 2 显著降低肺癌死亡风险:应用低剂量螺旋CT 对胸部作筛查扫描,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您非(肺)常健康吗?

您非(肺)常健康吗?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肺癌是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证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 肺癌高危人群应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近年来,受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速上升,而肺癌,已经成为癌症的第一大杀手。 据统计,目前仅有15%肺癌病例在早期能确诊,病人出现症状就诊时多数是中晚期,大大延误了治疗和生存率,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发现早期肺癌是治疗的关键。 在以往的肺癌筛查中,往往选择用胸片X光的方式筛查。事实上,胸片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不少患者经胸部X光片检查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处于晚期了。  根据《中国肺癌杂志》2018年2月刊发布的《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专家们在系统评价了美国NLST和中国农村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及经验,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共同推荐了这个指南。 根据《指南》内容,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50岁-74岁;吸烟20包/年,或者戒烟5年。参与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前,需要获得筛查者的知情同意。 而最新发布的2018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肺癌筛查指南(第三版)》主要内容除了更新肺癌的风险评估、筛查中检出的肺结节的评价及随访原则外,还细化定义低剂量螺旋CT筛查扫描采集、存储、解释、结节报告以及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获益及风险等,并重新量化了高危人群的附加危险因素等。 NCCN原高危人群定义标准: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戒烟<15年(Ⅰ类证据)。 新指南对高危人群定义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年龄≥50岁,吸烟量≥20包/年,并且另需附加一项危险因素,包括:氡气暴露史,职业暴露史(砷、铬、石棉、镍、镉、铍、硅、柴油废气、煤烟和煤烟灰),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肺纤维化病史,被动吸烟史等。 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好处有哪些 我们知道,肺部和其他组织器官结构不同, 它是我们身体器官中唯一和空气相连接且充满空气的器官,而空气和实体的界限非常清楚。由于含气量多、密度较低,很低剂量的 X 线就能形成满意的图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低剂量螺旋 CT(low dose CT, LDCT)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应运而生。  由于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后再次成像,低剂量螺旋CT还克服了X线胸片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的缺点,能发现直径<5mm的微小病症。 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应用低剂量螺旋CT 对胸部作筛查扫描,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发现更多的早期可切除肺癌,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的另一个好处是,筛查时常常可以发现其他异常,如甲状腺、纵隔、冠状动脉、乳腺甚至腹部等的肿瘤病变。如将这部分肿瘤早期切除,或早期干预冠脉疾病,也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2011年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一般来说,低剂量螺旋CT检查辐射量也跟坐一次飞机差不多。低剂量螺旋CT检查照射剂量为普通螺旋CT的50%~60%,也低于普通的X线正侧位胸片和胸部透视的照射剂量。 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有大量中老年人定期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事实证明该检查对人体相当安全。 专家提示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医生 Dr. Peter Mazzone曾撰文指出:在权衡利弊之后,肺癌筛查的好处超过潜在的危害;一家高质量的医疗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并有效地管理患者检查结果;如果在肺癌早期就确诊并治疗,肺癌患者大约有 80% 的机会生存五年或更长;对于已经转移的肺癌,五年生存率仅有大约 4%;筛查就是为了在早期发现肺癌,及时干预。 肺癌的早期筛查,除了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还需要足够熟悉自己的身体。如果出现长期的咳嗽或胸痛,请立刻到医院就诊。如果有目前为吸烟者(或在过去15年中戒烟)、吸烟史(30年中每天吸一包烟,或15年中每天吸两包烟)的情况,需要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如果是以上两种情况之一,年龄又在55-80岁之间,那么需要每年进行低剂量计算机化断层显象(CT或CAT扫描)。 写在最后 总之,早期发现肺癌,跟肺癌中晚期对比,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要好很多。因此,通过对肺癌高危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检出常规胸部X线无法发现的早期肺癌,从而提高肺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治愈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不吸烟也会得肺癌?上哪说理去!

不吸烟也会得肺癌?上哪说理去!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遗憾的事实是,很多一生都不吸烟的人也会罹患肺癌。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每年有16000到24000不吸烟的人死于肺癌。事实上,如果将非吸烟者的肺癌单独分类,它将跻身美国十大致死癌症之列。 可见,不吸烟者是肺癌患者中较为庞大且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什么也和肺癌扯上了关系呢? 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非吸烟者患肺癌的原因,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一起来看看这些因素。 1、氡气 氡是导致肺癌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也是不吸烟的人患上肺癌的“头号杀手”。可惜的是,很多人对此并不知情。 现有数据显示,全球20%的肺癌与氡气有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把氡确定为19种环境致癌因素之一。 氡气属于一种放射性气体,它无色无味,比重是空气的7.5倍。污染的混凝土、水泥、大理石、花岗岩等,都是氡气的主要来源。氡气随大气进入室内,会沉降在窗户以下的空间,沉降的多了,浓度升高,就可能致肺癌。因此,若居住于地下室或地上一层,吸入氡气的概率会相对多一些。 专家表示,防氡可以通过开窗通风、紧堵室内各种管道接口等措施实现,在建筑施工时要对地基加以防氡处理,并选用防氡建筑材料。 2、二手烟 你可以不吸烟,但你不一定逃得过二手烟。 二手烟虽然比直接吸入气道的烟浓度要低,但也达到了致伤域值;吸二手烟者往往会遭受多个吸烟者的轮番轰炸,因此“吸烟”时间长,致伤性很突出;一个人吸烟会造成一屋子多个人的被动吸烟;香烟燃烧的烟雾会长时间残留在屋内不易消散——这些因素都导到了二手烟对人类健康的威助越来越大。 上世纪80年代,就有流行病学研究文献报道,暴露于二手烟可增加肺癌风险。1992年,称其导致了美国每年3000例肺癌死亡。 数据显示,丈夫吸烟、妻子不吸烟,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夫妻均不吸烟家庭中妻子的2倍。不吸烟而患肺癌者,有1/3是与吸烟者生活在一起。 3、职业因素 建筑业、石棉矿开采、绝缘材料加工、汽车刹车维修等职业需要接触石棉物质,如果吸入石棉纤维,这些纤维会刺激损伤肺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明显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此外,目前已公认的致癌性工业化学物质包括: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煤焦油、沥青、石油。 在这些工作场所工作,应该尽量减少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质中,例如带口罩、轮休等等。 4、空气污染 2013年,《Lancet Oncol》杂志上,Ole Raaschou-Nielsen和其同事发表了一项来在欧洲进行的17个队列研究的结果。 结果提示,富含微粒物质的空气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病风险,并且,即使这些微粒物质的浓度低于现行的欧盟空气污染限定值的下限(PM10为40μg/m3,PM2.5为25μg/m3),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该荟萃还发现,PM2.5污染每增加5微克每立方米,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8%;而PM10污染每增加5微克每立方米,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2%,并且上述污染对于腺癌的发病影响更大。 另外,空气污染不光包括大气污染,还包括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厨房油烟中含有苯并芘的致癌物,此类物质会使人体内的染色体发生损伤,长时间吸入油烟会使肺组织发生癌变。因此一定要在炒菜开火时就把抽油烟机打开。炒完菜后还要让抽油烟机再抽3~5分钟,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质。 5、基因突变 癌症的发生和基因突变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能有人出生的时候,染色体上就携带着易患肺癌的基因。还有的人的身体可能无法修复受损的DNA,这使其在接触到较高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时,身体不能承受风险,而导致肺癌的发生。 一篇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文章曾解释说,一种特殊类型的基因突变在非吸烟者肺癌中更常见。这种突变激活了一种能帮助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这种突变使基因不断地被激活,使肺癌细胞生长得更快。 综上所述,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原因,但从不是唯一原因。诸如环境污染、基因突变等因素会让不吸烟的人也背负上罹患肺癌的风险。对我们来说,戒烟、改变生活方式、积极趋利避害、早预防早发现是应对肺癌最有利的武器。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