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肺癌

肺癌

未来已来!肺癌新药扎堆披露,两类新药横空出世,中位生存期最长达2年!

未来已来!肺癌新药扎堆披露,两类新药横空出世,中位生存期最长达2年!

抗癌不易,但我们值得坚信的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而癌症患者的春天,无疑就是一个个全新抗癌药物的陆续登场。   今天我们直奔主题,给大家介绍2款近期登场的肺癌新药,这些新药大多属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它们实际上可以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抗癌思路和进展,也让我们相信,癌症的未来一定是治愈。   当然,一部分有条件的病友可以积极留心,参与这些最前卫的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从而获得超出常规治疗的抗癌体验。   1 全新西米普利单抗(PD-1抑制剂) 一线用药,二线联合化疗均有惊艳表现   西米普利单抗(Cemiplimab)是一款PD-1抑制剂,在此次ESMO大会中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无论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联合化疗治疗,西米普利单抗对肺癌患者而言均有不小的疗效提升。   临床数据显示,通过将西米普利单抗用于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临床总生存期上实现了生存时间得大幅升高,即便在一线治疗耐药后继续使用化疗+西米普利单抗的方案,也仍然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收益。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西米普利单抗可能会是未来重磅的一个PD-1抑制剂,其他使用PD-1抑制剂耐药的患友们,或许也能在一线药物后继续使用化疗+西米普利单抗的方案,实现更好的治疗获益。   EMPOWER-Lung 1研究设计 此次报告的数据中,临床数据数据截止是2022年3月4日,中位随访为37.1个月。 接受西米普利单抗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而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期仅为为13.7个月。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及5.3个月,可以看出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存情况。 随机组的三年随访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数据对比 不仅如此,在3年的患者生存数据随访中,对于在PD-L1表达≥50%的患者中,西米普利治疗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D-L1≥50%患者中,西米普利单抗治疗的患者OS显著延长 在3年的随访中,与化疗相比,西米普利单抗出现了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更长的反应持续时间。无愧于它全新PD-1抑制剂的身份。 此外,还有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耐药情况,其中64例患者继续接受化疗+西米普利后续治疗。实现了客观反应率达31.3%、中位生存期15.1个月的临床数据。 2 双免疫药物MEDI5752迎喜报 CTLA-4/PD-1双特异抗体潜力无限! 大家都清楚,CTLA-4抑制剂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免疫治疗药物,而在既往也有着不少双免疫联合的例子,特别是在PD-L1阴性肿瘤中更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 那么,如果把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放在同一款药物中会怎样? MEDI5752就是这样一款PD-1/CTLA-4双免疫特异性抗体,在药物设计中可以优先结合PD-1+激活的T细胞中的CTLA-4,顶尖的药物机制也带来了更优异的患者治疗数据。 在此次ESMO会议中,MEDI5752的临床数据披露,吸引了不少关注。 截至2022年7月,该临床共105例未经治疗、非鳞、非小细胞癌患者入组。临床结果显示,接受MEDI5752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持续缓解时间(20.5个月vs9.9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5.1个月vs8.9个月)和总生存期均高于PD-1抑制剂组,又为肺癌患者们带来一个新的选择。   不仅是疗效数据上的优势,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的优势MEDI5752也远胜于PD-1抑制剂。MEDI5752诱发的“免疫卫士”T细胞增殖比PD-1更为显著。 这些药物目前都处于临床阶段,但实际上也无异于为患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优肺癌治疗的大门,我们无数的重磅药物都是一步步从临床阶段走过来的。期待这两款重磅药物能尽早走出临床阶段造福患者,也希望有更多新药在未来上市,帮助我们早日战胜癌症。  

小D
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策略和常见误区

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策略和常见误区

血清白蛋白下降在临床很常见,不仅是肿瘤患者,非常多的急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出现。本文主要介绍该指标降低的相关知识。 PART 01 什么是血清白蛋白? 当我们去医院抽血化验肝功时,化验结果中会看到总蛋白和白蛋白这两个指标,总蛋白指的是血清中所有的蛋白含量,白蛋白是人体循环血中最丰富的血清蛋白,占据了总蛋白的大约一半,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由肝脏的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液,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防止渗入血管外组织,还可以反应患者的营养状态和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携带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复合物、结合钙离子、维护酸碱平衡等作用(这些不理解没关系,知道肝脏合成,防止液体渗出到血管外,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即可)。 简单的解释:如果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全身水肿,双下肢严重,如下图所示,一例典型的血清白蛋白下降导致的下肢可凹性水肿。 其次,很多急慢性疾病,心脏病、肝病、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的患者都可以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并且,血清白蛋白下降越严重,经常反应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感染越重、肝病越重、肿瘤越严重,血清白蛋白降低的越明显。 所以,这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血清白蛋白越低,经常意味着患者的疾病越严重和营养状态越差,因此血清白蛋白降低的患者,经常合并伴有乏力、食欲差、消瘦、水肿等症状,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PART 02 血清白蛋白下降的严重程度分级 人体的绝大多数指标异常都可以通过CTCAE 分级(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这是目前最通用和权威的区分指标异常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血清白蛋白下降通常称为低白蛋白血症,也可以按照严重程度进行CTCAE分级,如下所示(来自CTCAE 5.0): 1级 2级 3级 4级 ALB (白蛋白) <正常下限-30g/L 30g/L-20g/L <20g/L 白蛋白显著下降导致出现威胁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治疗 注:成年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是35-50g/L(不同医院的结果可能不同)。 这样,当血清白蛋白下降时,医生和患者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严重程度。通常是,1级最轻;2级有些风险,需要干预,但风险很低;3级和4级风险明显升高,需要积极治疗。 PART 03 血清白蛋白下降的治疗策略 1、寻找和去除病因 找到导致白蛋白下降的根本原因并解决,才是最重要的方式。 血清白蛋白下降,无非是两种原因: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减少和丢失过多。例如,肾病综合征就可以导致从尿液丢失大量白蛋白引起严重下降,胃肠道感染或大手术后、烧伤等情况,都可导致丢失的明显增加。这些疾病都可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当原发病变好转后,白蛋白的下降也可以得到纠正。 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导致,因为长时间进食差,经受手术、放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带来的毒性,就会导致食欲差和摄入营养不足,有时合并感染更会加重。    临床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病因是无法去除的。比如接近终末期的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巨大,破坏肝脏引起肝脏衰竭,肝细胞的合成能力越来越差,那白蛋白下降就难以好转。 2、恢复血清白蛋白的措施 (1) 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常见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按照国家的报销标准来输注 国家制定的输人血白蛋白的报销指征有多种,不光是抢救和重症,在北京,恶性胸腹水患者在白蛋白<30g/L,或者普通患者白蛋白<25g/L,就可以报销使用3天的静脉白蛋白。这个指征进行干预其实完全来的及。也就是,低一些可以不用静脉白蛋白,低的多了,国家是会给患者报销使用,这就不会成为负担。  国家的报销指征是合理的,30-35g/L的白蛋白1级下降非常多见,通常并不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假如1级下降就要求输注和报销人血白蛋白,那给医保的压力实在太大,按照医学诊疗常规也不需要。 这种情况适合于大多数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 第二种:更积极的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有些患者经济条件好,白蛋白略下降就想自费输注提高,这当然也可以。 另外,就是有些特殊状态需要考虑积极输注白蛋白,比如接受大手术后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影响伤口愈合,就可以依据医生的建议尽早干预。 (2)充足的热量摄入、优质蛋白饮食和良好的睡眠 只依靠间断输人血白蛋白是不行的,这只是临时的应急。最终除了找到原发病进行治疗,还要积极的想办法让肝脏多合成白蛋白,从而让白蛋白上升,这是最重要的方法。 充足的热量摄入:肝细胞的工作需要能量,如果进食不好,强烈推荐肠内营养制剂,比如瑞能或安素等,这些在过去的饮食篇里写过。 优质蛋白饮食:优质蛋白消化后形成的氨基酸,是合成白蛋白的原料。 […]

玉米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我就是传说中的癌细胞 虽然你们都不喜欢我 一直想消灭我 但,我还是想说说 我是怎么进阶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角色的 本文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陈万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玉米
ADC药物:开启下一个十年肺癌治疗新篇章

ADC药物:开启下一个十年肺癌治疗新篇章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副反应严重,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患者耐受性差。ADC药物集特异性和高抗肿瘤活性于一身,像一颗“魔法子弹”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突破了化疗局限性,已经成为继化疗、靶向、免疫之后肿瘤治疗领域的第四大里程碑式事件。     从2000年全球首个ADC药物吉妥珠单抗(Mylotarg)获批上市后,近年来ADC药物研发层出不穷,它同时兼具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清除,因此逐渐引领肿瘤治疗迈入靶向新时代。   ADC是什么?     其全称为“Antibody-drug conjugate”,即抗体药物偶联物[1],是一类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及具有强效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payload)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子(linker)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药物,包含antibody、linker和payload三大结构。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  以明星药物T-DXd(DS-8201)为例,其基本组分为:①靶向HER2的人源化抗HER-2 IgG1抗体;②细胞毒药物(Payload),即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xatecan衍生物DXd,二者通过可被溶酶体蛋白裂解的连接子相连;③连接子(linker)为以四肽为基础的可裂解接头,在血浆中稳定存在。     T-DXd的每个单克隆抗体可结合八个DXd,那么,它是如何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呢[2]?     首先,T-DXd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与之结合并促使T-DXd通过细胞内吞进入胞内;     接着,T-DXd的连接子被肿瘤细胞内大量溶酶体蛋白酶降解而释放细胞毒药物Dxd;     最后,强效的细胞毒药物进入细胞核致DNA损伤和细胞死亡,这种细胞毒药物还可穿透细胞膜并杀死邻近的肿瘤细胞,相比不可裂解的连接子构成的ADC药物,这种由可裂解连接子构成的ADC药物能发挥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killing effect)从而具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如果把抗体比喻为“导弹体”,那么细胞毒药物就像是“装上炸药的导弹头”,对肿瘤细胞实性精准“爆破”,从而实现在提高化疗药物的高效同时还能降低既往全身化疗所带来的严重毒副作用。 肺癌领域的ADC药物 ADC药物的发展以HER2-ADC最为成熟,如T-DM1,维迪希妥单抗(RC48),T-DXd,ARX788等,聚焦在乳腺癌或者胃癌。在肺癌领域也有相关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     HER2突变的NSCLC患者占比约2%-4%,既往尚无用于HER2突变NSCLC患者的针对性疗法。   2022年8月,HER2-ADC T-DXd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激活性HER2突变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NSCLC[3]。     在2022 NCCN NSCLC V4版指南[4]中 ,T-DXd已被推荐用于HER2阳性、既往经系统性治疗进展后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治疗也由此迎来首款ADC药物和抗HER2疗法。 DESTINY-Lung02是一项探索T-DXd治疗HER2突变的转移性NSCLC的双臂(无对照组)、随机化、多中心、国际Ⅱ期临床研究(NCT04644237),入组的是既往接受过1线及以上治疗的HER2突变(HER2m)转移性NSCLC患者,探索其使用T-DXd 5.4mg/kg q3w和  6.4mg/kg q3w的疗效及安全性。 今年ESMO[5]披露(中位随访时间5.54m)的数据显示,T-DXd 5.4 mg/kg […]

玉米
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什么治疗(下)

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什么治疗(下)

介入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以介入疗法来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也被称为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方法。今天,我们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刘玉金教授来为大家深度解读肿瘤介入治疗。 什么样的肿瘤患者适合采用介入治疗呢?介入治疗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一般分为血管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针对不同种类肿瘤的不同分期及患者具体治疗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技术。下面,我们根据常见肿瘤的介入治疗来作简单的介绍。 肝癌 通常说的肝癌是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及它们的混合类型。根据国际、国内诊疗规范、指南、专家共识等经验积累,肝癌直径小于2cm可以优选射频、微波、冷冻等消融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是一样的,而微创可以充分保护肝功能,避免手术创伤及相关并发症。对肝癌直径3-5cm,不超过3个,也可以选择以上消融治疗,还可以联合介入经典技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更好地灭活肿瘤。对大于5cm或更多个肿瘤的情况,一般首选TACE治疗,根据后续复查情况,对残留的活性部分可以再联合消融治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因为我们国家的肝癌患者很多属于中晚期,TACE技术是使用最多、最基本的治疗技术。当然,TACE技术又派生出药物洗脱微球TACE即DEB-TACE,还有以放射性微球栓塞的RTACE。因为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以介入插管肝动脉留置导管持续灌注化疗的方法可以提高肝癌肿瘤区域的药物浓度,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我们称之为经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也是非常有效的肝癌介入治疗技术。 所有这些介入治疗技术同样适合外科手术后复发、再发的肝癌,或为外科手术切除、肝移植降期、控制发展,创造等待根治的机会。 肝脏转移瘤 肝脏血流营养丰富,是一个很容易被其它部位癌肿转移的目的地。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胆管癌、肺癌、肾癌等都会发生肝转移,肝癌自身也容易首先肝内播散或再发。理论上,任何部位的癌肿都可以沿着血行转移到肝脏,邻近的胆囊癌、胆管癌可以直接侵犯转移至肝脏。肝脏转移瘤除了传统的手术、静脉化疗外,介入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得到重视。类似原发性肝癌,对较小、较少的肝脏转移瘤可以采用消融治疗达到原位毁损肿瘤的目的。对较多较大的肝脏转移瘤可以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为主,必要时联合消融治疗。当然因为肝脏转移瘤已经属于四期,介入局部区域性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联合必要的系统治疗。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早诊率不高。介入消融治疗技术可以对肺结节、早期肺癌进行原位消融毁损肿瘤,一般适用于3个以内病灶,每个病灶直径小于5cm,避开危险解剖部位及可能的严重并发症。对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可以采用血管介入技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肿瘤,解除、缓解咯血、咳痰、呼吸困难等,尽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对肺癌压迫、侵犯导致支气管狭窄呼吸困难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支架技术解决问题,对肺癌压迫上腔静脉导致头面部和上肢浮肿、呼吸困难的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支架开通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肺转移瘤 肺毛细血管丰富,也是一个很容易被转移的肿瘤细胞安家落户的器官。常见肺转移瘤的原发肿瘤有骨肉瘤、食管癌、乳腺癌、胃肠癌、肝癌、肾癌及肺癌自身的肺内播散。肺转移瘤首先尊重原发肿瘤的治疗原则,对肺转移本身要考虑转移瘤的大小、多少及患者的全身情况具体施策。一般而言,介入消融可以原位消融毁损5个以内直径不超过5cm的转移瘤,对更多的转移瘤可以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以更好地控制肿瘤。这些办法往往可以提高局部疗效而全身副反应较小或无副反应,特别适合老年体弱及经过前期手术、放化疗、靶免治疗后体力较差的患者。 盆腔肿瘤 盆腔也是容易发生肿瘤的部位,因盆腔较深,有些肿瘤不能实施外科手术或术后容易复发,介入治疗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妇科肿瘤:良性的子宫肌瘤、肌腺症常常给孕期女性带来很大痛苦,介入栓塞术或消融、海扶术可以达到满意的控制肿瘤及缓解消除有关出血贫血、痛经、尿急尿频、便秘等困扰,而且可以保留子宫,“做完美女人”。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特别适合多发、术后复发、较大肌瘤、腺肌病的情况。 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癌症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可以对这些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复发、腹盆腔转移的情况实施区域性化疗栓塞、消融、海扶等治疗。对有顽固性出血的肿瘤可以通过介入栓塞术得到快捷有效的控制。 男性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等男性肿瘤及前列腺增生症在泌尿科专科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选用介入消融、粒子内放疗、介入动脉化疗栓塞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及其相关并发症。 骨盆肿瘤:如骶骨骨巨细胞瘤、脊索瘤、骨肉瘤等因肿瘤位置深,血供丰富,给外科手术带来很大困难,介入动脉栓塞术可以预先栓塞,使肿瘤缺血、缩小,为外科手术提供保障,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泌尿系肿瘤:肾癌、肾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输尿管上皮癌、膀胱癌都可以发生顽固性出血,对不能或不适合手术根治者介入栓塞术、消融术、引流术可以治疗肿瘤、控制出血、解除积水等。 脊柱肿瘤、转移瘤 脊柱原发骨血管瘤、肉瘤等肿瘤较少,因中轴骨属于松质骨,血供丰富,是骨转移瘤的多发部位,常见的胸腰椎转移瘤致椎体骨折塌陷变形等可致剧烈疼痛、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介入治疗骨水泥技术、栓塞术、消融术等可以控制肿瘤、强固骨骼、缓解疼痛等。 肿瘤相关并发症 肿瘤并发症很多,常见的肿瘤自身发展引起的症状如疼痛、梗阻、出血、积液等都可以通过相关介入治疗技术得到控制。比如,冷冻消融、动脉化疗栓塞、神经阻滞术,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可以解除疼痛;介入引流,可以引流胸腹腔积液,解除胸闷、呼吸困难、腹胀不适;支架技术可以解除食管胃肠道梗阻,解决进食、排便困难的痛苦;胆汁引流、支架技术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介入栓塞术可以解决顽固性咯血、消化道出血、血尿、肿瘤破裂出血、妇科出血等;介入血管支架技术可以解除上腔静脉综合征;介入溶栓取栓、支架置入可以解除肿瘤压迫造成的血栓、肿胀等。 肿瘤在诊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介入治疗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无可代替。如外科手术后、穿刺活检消融后出血,介入造影栓塞术可以很容易对责任血管进行栓塞止血;对TACE或消融后肿瘤坏死液化、感染脓肿,可以介入引流;对胆脂瘤、乳糜胸可以介入引流、栓塞术诊疗等。

半夏
多种PD1/PDL1抢占NSCLC适应症 肺癌战场战火升级!

多种PD1/PDL1抢占NSCLC适应症 肺癌战场战火升级!

9月16日,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新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标准一线化疗用于未经治疗、驱动基因(EGFR/ALK)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癌靶向治疗的出现让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大大延长,但亚洲病人中,仍然有40~5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为阴性,这类患者不适合靶向治疗,而传统含铂双药化疗的有效率约20-30%,患者总生存期(OS)仅一年左右。免疫治疗作为新一代治疗手段,显著延长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生存期。 业内有“得肺癌者得天下”的说法,开拓肺癌适应症是各大免疫药物积极努力的方向,目前已有多款PD1/PDL1纷纷拿下肺癌适应症。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批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度伐利尤单抗获批用于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纳武利尤单抗获批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战火升级,一起来看一下吧~ 鳞状NSCLC一线 目前,针对鳞状NSCLC一线治疗,数据如下: 非鳞NSCLC一线 在受众更广的非鳞NSCLC上,目前有六款免疫药物拿下适应症。 不区分组织分型 PDL1阳性患者可用免疫单药 大量研究证实,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使用免疫单药无需联合化疗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目前,中国获批晚期NSCLC一线单药治疗的PD1/PDL1包括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两种,NCCN指南推荐的免疫单药还包括cemiplimab。 NSCLC二线治疗 III期NSCLC的巩固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英飞凡,I药)早在2019年12月就被NMPA批准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巩固治疗. 免疫治疗正式进军早期NSCLC 随着研究发现,免疫治疗不但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而且在早期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中也有了全面发展!早期的NSCLC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复发转移,因此免疫治疗关口前移、应用于早期可手术患者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021 年 10 月 16 日,FDA 批准了 atezolizumab (阿替利珠单抗,T药) 用作切除术和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以及由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开发的 VENTANA PD-L1 (SP263) 检测设备,用作辅助诊断设备用作切除术和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用于 II 至 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用于 NSCLC 辅助治疗的癌症免疫疗药物,是肿瘤药物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该申请批准是根据IMpower010(NCT02486718) Ⅲ 期试验数据, 根据在2021年ASCO年会上更新的最新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32.2个月(范围,0.57-5),在PD-L1 TC≥1%的Ⅱ~ⅢA期患者中,虽然T药组尚未达到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但是T药相比对照组有显示的DFS获益,对照组中位DFS为35.3个月(HR=0.66,95%CI: 0.50~0.88,P=0.004),36个月DFS率60.0% vs 48.2%。 而CheckMate-159研究已证实,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和在纳武利尤单抗基础上联合含铂化疗,用于早期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疗效。2020年10月,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816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结果于2021年4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 年会上公布,证实O药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获益。该研究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 CheckMate-816结果显示,意向治疗人群(ITT人群)中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和化疗组的pCR率分别是24% VS 2.2%(比值比 [OR] 13.94,99%置信区间[CI]:3.49-55.75; […]

半夏
中位总生存率增加近90%!总生存期延长近1年!多项免疫联合疗法结果公布| 2022 ESMO

中位总生存率增加近90%!总生存期延长近1年!多项免疫联合疗法结果公布| 2022 ESMO

2022年9月9日~9月13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多项肿瘤领域治疗的研究结果公布。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药之后的新一代癌症治疗方式,有多项免疫治疗研究结果在2022 ESMO上进行报告,免疫联合疗法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治疗进展。 01 中位总生存率增加近90%!免疫联合疗法5年总生存期结果出炉 随着免疫疗法的进展,目前多种免疫疗法已经开始不断向一线迈进。因免疫疗法上市时间的延长,我们可以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段内观察免疫疗法的长期治疗效果。 ESMO大会上公布了免疫联合疗法(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总生存数据。 截至2022年2月23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达到了56.9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 和对照组相比,免疫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7.2个月,安慰剂+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6个月,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8.4%和9.7%。 和对照组相比,免疫联合治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增加了89.6%,显著增加了既往未经治疗的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总生存率。 另外,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未增加。 02 又一5年研究结果更新!免疫联合疗法延长总生存期近1年 2022年,很多研究的时间也来到了5年,除了上面提到的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同样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免疫联合疗法,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临床数据也于ESMO大会上公布。 该研究对象为没有EGFR/AKL基因突变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位随访时间来到64.6个月时。 研究结果显示: 和安慰剂+化疗组的10.6个月的中位生存期相比,免疫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11.4个月,接近1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同时,免疫联合治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达到了19.4%,相比较于安慰剂组的11.3%有大幅度的提升。 本次研究未对患者的PD-L1表达进行检测,这意味着不论PD-L1的表达高低,免疫联合治疗组都可以提升患者的总生存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尽管上市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改变了很多临床治疗格局。随着更多长期临床治疗数据的出炉,相信免疫治疗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03 免疫联合疗法牵手!患者12个月总生存率高达96%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免疫检查点药物除了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外,另一款免疫检查点药物LAG-3抑制剂也有着不俗的治疗效果。而在本次ESMO大会上公布了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联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II期NEOpredict-Lung临床试验,就LAG-3抑制剂Relatlimab联合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纳武尤利单抗和免疫联合治疗组(纳武尤利单抗+Relatlimab),主要评估这一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并评估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情况以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12个月的总生存率达到了96%,无病生存率达到了91%,而且接受治疗的患者安全性良好。 这项研究结果证实,在术前使用免疫联合治疗对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分组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ESMO大会上,免疫治疗药物也在肺癌、肝癌、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难治性卵巢透明细胞癌以及高级别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免疫治疗药物和化疗、靶向药以及免疫治疗药物彼此间联合使用,都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不论是客观缓解率高达100%的CAR-T细胞疗法,还是大幅度提升患者总生存期的免疫联合疗法,都再一次证实了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期待随着更长时间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免疫疗法将逐渐走向癌症治疗的中心,惠及更多癌症患者。

半夏
基因检测,肺癌患者该不该做?怎么做?

基因检测,肺癌患者该不该做?怎么做?

肿瘤治疗,已经从“千篇一律”的传统治疗,逐步发展到了“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治疗时代。而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诊治中的核心检测手段之一。在患者社区,经常看到有的病友纠结要不要做基因检测? 今天,我们就肺癌患者基因检测这个话题,进行以下深入科普。 1 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答案很简单,为了不化疗,为了使用靶向治疗,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更长的生存期。 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首选,但是想用靶向治疗,必须首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自身肿瘤的“靶标”,对“靶”用药。化疗,是一个让很多患者谈之色变的词,强烈的毒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对于体质偏差的患者,副作用会更明显。这是由于化疗本身特异性低的原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致身体中很多正常细胞也被杀死。 靶向治疗也被称精准治疗,是对癌细胞实施精确打击,不光毒副作用大大低于化疗,而且疗效通常也远好于化疗(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口服的给药方式更是让患者少受很多罪。在化疗和靶向治疗的选择上,无论医生和患者,毫无疑问首选可行的靶向治疗,但基因检测结果是判断能否使用和使用哪一种靶向治疗的前提。在没有经过基因检测的情况,擅自选用靶向治疗非常不可取。 表1.化疗的恐惧 2 被诊断为肺癌 就一定要基因检测吗? 被诊断为肺癌,不一定要进行基因检测。首先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小细胞肺癌,目前并没有需要基因检测指导使用的靶向药,临床上一般不会第一时间建议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只能选择放化疗。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由吸烟导致的肺鳞癌,通常存在可靶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较低,NCCN指南仅建议不吸烟、或鳞癌中混有腺癌成分的、或判定鳞癌使用的标本较小的肺鳞癌患者做基因检测。 肺癌中,靶向治疗临床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这和肺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得最为透彻有关,不同的分子分型对应着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分子分型从而指导靶向治疗方案选择已是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必做项目。当然对于确定为肺癌,但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考虑到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大多数,这类患者也可选择做基因检测。 图1 肺癌分类(图片来源:自做) 另一方面,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和肺癌分期也有关。一般来说,早期肺癌患者在手术切除病灶后,定期随访就好,或者做辅助化疗预防复发,因而基因检测并非必要要求。但是通常临床医生仍然会建议做基因检测,主要是因为如果若干年后,切除的病灶复发转移到了晚期,再次取组织活检可能一方面会受制于晚期患者虚弱身体的承受力,即使患者身体能承受也会存在因为病灶小而散导致取病理组织并不容易,只能使用灵敏度低的血液代替组织做基因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早期病灶的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参考指导服用靶向药(复发的肿瘤,大部分情况下和原发灶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相同)。再者,当前也有研究表明,个别靶向药物在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表现优于化疗,随着各类研究的推进和新药的问世,可以预见靶向药广泛用于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将在临床上成为可能。 3 基因检测是送组织好 还是送血液好? 优先送组织。目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较差,有出现假阴性的可能,肿瘤组织基因检测是金标准,在无法获得肿瘤组织或取组织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血液代替。在一些情况下,还可选择胸水、腹水、脑脊液、胸腔积液等代替组织做基因检测。 4 检测的基因越多越好吗? 越多越好,但综合考虑合适最好。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非小细胞肺癌用药相关常见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ALK、BRAF、ERBB2、MET、ROS1、RET、NTRK1/2/3等11个基因。中国肺癌人群中,EGFR突变比较常见,约占52%,其次为KRAS突变(18.9%),EGFR突变适用的靶向药较多,而KRAS基因突变往往意味着对各类靶向治疗耐药,当前国内尚未有靶向KRAS的药物获批上市。 因此,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应至少包含EGFR基因,最好包含指南提示的全部11个基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使用几百基因大套餐(大panel),大panel基因基因检测结果不光可以反映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指导靶向用药,还可以反映整个肿瘤基因组的突变状态(TMB)从而为免疫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图2.中国人群肺腺癌基因突变情况(PMID:29700208) 5 对于已经做过基因检测的患者来说 有必要再次做基因检测吗? 有必要。当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服用相应的靶向药一段时间后发生疾病进展,就有必要再次做基因检测,明确耐药的原因,并根据耐药的原因,改用靶向药。最常见的情况时,首次基因检测检出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一年左右出现进展,再次基因检测往往会出现的新的EGFR突变,或其它基因的突变(如MET、ERBB2等),在这种情况下需根据检测结果改用靶向药。也有研究表明,在晚期肺癌控制周期中,无论是否进展,定期做血液基因突变动态检测,在出现耐药突变但影像学尚未进展时就改用对应的靶向药能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总之,做好、用好基因检测是战胜肺癌的重要一步,当前可用的肺癌靶向药几乎每年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靶点可用靶向药物针对,也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靶向药获得生命的延续,基因检测在肺癌的治疗也将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Hou H ,Zhu H , Zhao H , et al.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YoungChinese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 Identified a Distinctive […]

半夏
64%的肿瘤患者仍继续吸烟!近13万人、7.6年随访研究,戒烟到底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

64%的肿瘤患者仍继续吸烟!近13万人、7.6年随访研究,戒烟到底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导致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烟草,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不论是吸烟、还是二手烟,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尽管如此,戒烟仍是十分艰难!很多癌症患者患癌后确实戒了一段时间的烟,但不久后又开始继续吸烟。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有64%的患者在诊断为癌症后仍旧会继续吸烟。 那么,戒烟到底会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从不吸烟、诊断后戒烟和诊断后继续吸烟患者的癌症死亡风险有着怎样的不同? 近期,研究人员对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23种癌症、多达128423名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带领我们全面地了解吸烟状况、吸烟强度、开始年龄、癌症诊断时戒烟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本次研究纳入的128423名癌症患者中,诊断前从不吸烟的患者人数为63649名(占比为49.6%),诊断前吸烟但已不吸烟的患者人数为50716名(占比为39.5%),而在诊断时仍旧吸烟的患者人数为14058名(10.9%)。 研究的平均中位随访时间为7.6年,在随访过程中有53817人离世(占比为41.9%)。 整体数据情况 不吸烟的人活得最长久 从研究的整体数据上来看,从不吸烟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最高,在确诊后仍旧吸烟的患者的生存率最差。 在经过变量调整之后,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既往吸烟的HR为1.09(95% CI = 1.06-1.11),当前吸烟的HR为1.19(95% CI = 1.16-1.23)。 从预期寿命的数据上来看,对比更明显: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既往吸烟但已戒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了3.7年;而仍旧吸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达到了5.9年! 从不吸烟、诊断时戒烟以及目前仍旧吸烟的患者总生存率和预期寿命缩短的数据比较 越早开始吸烟、吸得越多,死亡风险越大 和从不吸烟的人相比,每天吸烟量越多,死亡风险就越大。 每天吸≤10根烟、11~20根烟以及≥21根烟的人群,和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其HR分别为1.15(95% CI = 1.08-1.24)、1.27(95% CI = 1.20-1.34) 和1.32 (95% CI = 1.24-1.41)。 开始吸烟的年龄也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联,研究人员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17岁、18岁~25岁、≥26岁,其对应的死亡风险的HR分别为1.17 (95% CI = 1.05-1.30)、1.24 (95% CI = 1.16-1.32) 、 1.32 (95% CI = 1.24-1.41)。 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越早吸烟、吸烟时间越长同时确诊后仍旧吸烟的患者,死亡风险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 吸烟年龄和吸烟数量一样和癌症死亡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 吸烟数量和吸烟年龄对于死亡风险的影响 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可导致近20种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吸烟主要会导致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对吸烟和常见的2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进行了联系。 结果发现:吸烟和多达20种癌症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和9种癌症死亡风险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

半夏
肺癌治疗手册:做了那么多检查,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肺癌治疗手册:做了那么多检查,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大多数咚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检查!排队!检查!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总伴随着数量繁多,五花八门的各类检查:今天可能是抽血,明天换成了CT;到了后天,医生又需要一个核磁辅助判断病情……无休无尽的检查!   毫无疑问,癌症无论对医生或是患者而言都是一场“拉锯战”。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建立在对病情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各类检查则是了解病情的唯一手段。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相信各位咚友也接受过各类检查。但大家知道这些检查都代表着什么吗?它们能反映出身体的哪些状况呢?   今天,我们就用肺癌举例,给大家盘点一下,癌症治疗中做过的那些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   1   病史和体表检查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病史和体表检查是所有检查中最早经历的。   通常医生会花费一定时间详细询问你的病程(确诊肺癌多久了,现在有什么不舒服,持续时间等),也会对患者的日常习惯、生活状态做一个简单了解。询问过后,医生可能会对你进行一系列体表检查(包括听诊器确定你的呼吸音、触摸颈部或其它部位有没有异常淋巴结等),确定你的整体病情状况。   虽然花费时间不长,但病史和体表检查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步骤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案或治疗思路。同时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也可能预示着不同的肺癌分类(如男性长期吸烟,更容易诱发肺鳞癌)。   2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肺癌治疗中最常见的检查。   通过对血液状态的分析,医生可以进一步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血液检查中也能体现出很多与病情相关的信息。   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血液检查是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接下来一一给大家介绍。   1:血常规   血液分为细胞与血浆。血常规通过对患者血细胞数量的分析,来判断这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例如:通过白细胞数量的高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通过血红蛋白的数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通过血小板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出血风险……   由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PD-1治疗等肺癌常见的治疗手段都可能出现影响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如化疗、放疗最常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降低),因此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血常规检查都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血常规的详细解读,请阅读APP内文章:血常规不会看结果?看懂这3类数据就够了!   2:血生化   血生化目的在于检查存在于血液中的各类离子、糖类、脂肪、蛋白质及各类酶、激素等物质。   对肺癌患者而言,血生化有助于发现某些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肝脏或肾脏。例如,肝功能超标可能意味着药物对肝脏功能造成了一些损害,也有可能发生了肿瘤转移到肝脏的情况。乳酸脱氢酶(LDH)严重超标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肿瘤负荷较大。   关于血生化,还是建议阅读APP文章:一图教你看懂肝功能化验单     3: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也是肺癌治疗中常见的一个检查指标。虽然它不作为肺癌的诊断标准,但通过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病情的变化也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解读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阅读这篇肿瘤标志物解答指南,答案都在里面: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3 影像学检查 […]

半夏
放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放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与手术、药物治疗一起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放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内,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据统计,约65%~75%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放疗,所以正确使用放疗非常重要。 放疗不仅可以根治性治疗III期(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于出现脑转移或骨转移等寡转移或多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也可以使用。此外放疗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也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无论是广泛期还是局限期的SCLC患者,都可以使用放疗,特别是脑预防放疗的患者,研究发现接受预防性放疗的患者自然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放疗除了单独运用,也可以和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药物等联合应用。放疗在控制局部病灶的同时,可以释放肿瘤新抗原进入免疫系统,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可引起“远隔效应”,而单独放疗的免疫促进作用不足以抗衡其产生的抑制作用。 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放疗联合免疫可增强放疗诱导的免疫反应。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PD-1单抗治疗前,接受放疗的患者其PFS、OS均好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除了用在晚期肿瘤患者,对于局晚期肺癌患者,无论是中国CSCO指南还是国际NCCN指南都推荐同步放化疗为主,但是不乏国内很多III期肺癌患者使用序贯放化疗的方案。很多患者在放化疗后也未有较好的序贯方案,患者的生存率依然不尽满意,IIIA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6%,IIIB期为26%,IIIC期仅有13%。PACIFIC研究显示局晚期肺癌患者在放化疗之后使用PD-L1单抗Durvalumab巩固治疗,3年生存率为57%。所以如何有效的使用放疗,发挥其最大的抗肿瘤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挑战。 目录 一、肿瘤的放射治疗 1.什么是肿瘤的放射治疗? 2.放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3.放射治疗方式有哪些? 4.常用的放疗技术和设备有哪些? 5.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放疗? 二、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 1.放射治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2.肺癌放射治疗的流程是怎样的?

半夏
续写ALK靶向神话!阿来替尼真实世界数据出炉,疾病控制率高达91.3%,「肺癌神药」之名当之无愧

续写ALK靶向神话!阿来替尼真实世界数据出炉,疾病控制率高达91.3%,「肺癌神药」之名当之无愧

肺癌中的ALK突变,被人们称为“钻石突变”,因为它稀有但有效。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阿来替尼、克唑替尼等ALK靶向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都超过了60%,甚至比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5年生存率都要高,ALK抑制剂也因此被人称为“黄金靶向药”。(参考:史上最强抗癌药物诞生! 超60%癌症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见证癌症转为慢性病的历史性时刻来了!)   不过临床试验中,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经常会对入组的患者做出种种限制,太胖的不收,体能状况太差的不收等等。   但真实世界中的患者不会按照临床试验的入组要求生病,“黄金靶向药”在真实世界患者中的疗效还是如此优异吗?   近日,上海肺科医院的苏春霞教授和胸科医院的储天晴教授等人回顾性分析了在这两家医院就诊并使用阿来替尼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54.3%和91.3%,2年无进展生存率68.3%[1]。ALK抑制剂阿来替尼在中国的真实世界患者中一样有效。 ALK突变最早在淋巴瘤中被发现,2007年日本科学家Hiroyuki Mano等人首次证明ALK突变也是肺癌的一个驱动基因[2]。通常来说,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3%~7%携带ALK突变,其中较为年轻、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ALK突变的发生频率较高。   2011年,首个ALK靶向药克唑替尼被FDA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而后阿来替尼、布格替尼等二代ALK抑制剂又陆续诞生,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也已问世。   其中,阿来替尼于2018年8月正式登陆中国,到现在已有4年时间。阿来替尼在中国的真实患者中表现如何?研究人员对2018~2020年间,到上海胸科医院和肺科医院就诊并使用阿来替尼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了分析。 研究一共纳入了127名患者,中位年龄50岁,87%从不吸烟,34.6%有脑转移。相比一般的肺癌患者,这些ALK阳性的肺癌患者确实相对年轻,而且不吸烟的比例很高。在治疗上,54.3%的患者是一线直接使用阿来替尼,34.6%在之前使用过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11%接受过其它治疗。   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后,全部127位患者中53.5%的病情得到缓解,91.3%的患者病情被控制。44位脑转移患者中,6人颅内完全缓解,22人颅内部分缓解,还有11人的颅内疾病得到控制,颅内完全缓解率和颅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6%和88.6%。   到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20.2个月,共有35名患者的病情出现进展或死亡。阿来替尼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77.4%,2年无进展生存率6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尚未达到。阿来替尼无愧于“黄金靶向药”之名。 阿来替尼的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7.4%和68.3%   进一步的分析还显示,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诊断为腺癌、一线使用阿来替尼或者疾病局限于胸部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长,而有肝转移的患者、存在TP53共突变的患者和之前使用过克唑替尼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   尤其是使用过克唑替尼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只有17.2个月,疾病进展的风险是其它患者的3倍多,客观缓解率也只有20.5%,远低于其它患者的72.3%。 先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使用阿来替尼的效果较差   研究人员表示,阿来替尼在中国的真实患者中取得了与临床试验中相近的成绩,再次证明了阿来替尼治疗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另外,研究中发现的肝转移、TP53共突变和克唑替尼预处理三个阿来替尼治疗的不利因素,也为今后的阿来替尼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 Tian X, Wang Y, Xu W, et al. Special issue “The advance of solid tumor research in China”: Multi‐omics analysis based on 1311 clear cell […]

小D
「魔法子弹」ADC药物又迎新“神药”:Dato-DXd横空出世,冲刺乳腺癌治疗效果优异

「魔法子弹」ADC药物又迎新“神药”:Dato-DXd横空出世,冲刺乳腺癌治疗效果优异

不久前,法国Gustave Roussy研究所的D.Planchard在推特上公布了两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 ● 第一位是一个肺癌脑转移的4线治疗患者,他脑中的肿瘤在治疗后近乎消失,仅有很小的残留; ● 第二位说一个肺肉瘤样癌的3线治疗患者,他胸腔内的肿瘤也在治疗后大幅缩小。   而且,这两位患者所用的都是同一种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这是什么“神药”?   脑转移病灶在治疗后近乎消失   Dato-DXd是一种ADC药物,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戈沙妥珠单抗十分类似,都是靶向Trop-2分子,所携带的细胞毒性部分也都是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   Dato-DXd的前辈戈沙妥珠单抗可以说是颠覆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一举把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提高了6倍、2倍和近1倍,并已经在国内上市。而Dato-DXd也同样把三阴性乳腺癌作为首个要攻克的目标。   1 与PD-L1联用 一线治疗有效率74%   在不久前的ESMO乳腺癌大会上,伦敦女王大学的Peter Schmid公布了Dato-DXd与PD-L1抑制剂Durvalumab联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初步试验结果[1]。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29名患者,中位随访3.9个月后,27人已完成2次疗效评估,被纳入疗效分析。27名患者中,2人(7%)完全缓解,18人(67%)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74%。   研究中,93%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但大多较为轻微,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未观察到剂量限值毒性,但有4人因口腔炎临时减少了1次Dato-DXd的剂量,4人推迟了1次Dato-DXd剂量,4人推迟了1次Durvalumab剂量。试验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恶心和脱发。   2 单药治疗 三线治疗有效率34%   在与PD-L1联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之前,Dato-DXd也进行了一个多癌种的TROPION-PanTumor01研究。其中三阴性乳腺癌部分的结果已经在去年的SABCS会议上公布[2]。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44名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3岁,95%的患者都曾接受过至少2轮的先前治疗,44%的患者接受过免疫治疗,还有16%的患者接受过同为Trop-2靶向ADC药物的戈沙妥珠单抗治疗。   中位随访3.9个月后,15人部分缓解,17人病情稳定,8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34%,疾病控制率77%。   研究中,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3级以上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腔炎、脱发、呕吐和疲劳,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疲劳和呕吐。9名患者因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剂量,无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除了三阴性乳腺癌外,Dato-DXd在其它类型的乳腺癌和肺癌中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文章开头的两位患者就是肺癌研究中入组的患者。希望Dato-DXd的这些研究都能顺利,让广大患者多一种“神药”可选。     参考文献: [1].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breast-cancer-congress/datopotamab-deruxtecan-dato-dxd-durvalumab-d-as-first-line-1l-treatment-for-unresectable-locally-advanced-metastatic-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a-mtnbc-initial-results-from-begonia-a-phase-ib-ii-study [2]. Krop I, Juric D, Shimizu T, et al. […]

小D
《白茶有约》第16期 抗癌11年 地狱煎炼之后的起死回生

《白茶有约》第16期 抗癌11年 地狱煎炼之后的起死回生

CAMPUS READING DAY 白茶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 本 期 嘉 宾 01  快乐的发哥 02  男,肺CA,前列腺CA 03  抗癌12年,康复 《白茶有约》 16期  地狱煎炼后的起死回生 ❈ 发哥是咚友@大冰的父亲。下文是发哥个人真实经历。经咚友@小彭 推荐分享。这里我们仅仅对发哥的真实经历给大家分享,没有任何营销意图,目的仅仅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轻易放弃,奇迹就在你我身边。       ❈ 突发的病情 我是一位退休的公务员,2009年退休。 2011年,对我是流年不利的一年,发病前3个月反复出现干咳,无痰,经服用中药,有所缓解。并且,无胸痛,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和呕吐,无四肢疼痛。    2011年7月28日,单位组织在医院体检,B超发现右肺阴影,CT显示“双肺门结节影,建议增强CT扫描”,随后立即住院。 通过胸部、腹部CT平扫+增强CT显示:“1.双下叶多发结节影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瘤或肺泡Ca并纵隔淋巴肿大;2.右肾小囊肿;3.下腹部未见明显异常”。随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灌洗,肺功能显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经骨髓穿刺活检未见异常。住院后,突发的病情,使我精神高度紧张,睡眠欠佳。本准备再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被我拒绝,并随即出院。 坎坷的治疗经历 2011年8月9日,我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经右肺穿刺活检,最终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右肺、筛状癌、伴双肺、纵隔淋巴结转移T4N2M1 IⅤ期(右肺穿刺组织怀疑腺样囊性癌),并进行了第1周期化疗(奈达铂+多西紫杉醇)。   2011年9月1日,开始第2个周期化疗。但经评估化疗疗效不好,评价肿瘤进展,脱发、体重和食欲下降等化疗的副作用均开始发生。随着时间推移,清醒冷静下来后,通过对肺癌知识的学习了解,特别是了解到当时的肺癌化疗5年期成活率不到5%的情况后,便主动放弃化疗,听从主治医师的建议,改为靶向药治疗,口服易瑞沙。    随后听说热疗有效,又化疗联合热疗6次,复查肿瘤无明显缩小。治疗期间继续进行“易瑞沙”靶向药治疗,并服中草药。经影像学检查病情扩散到左肺。    2012年9月20日至2012年10月11日,转入北京某部队医院放射科开始放疗,以“肺恶性肿瘤,多系统继发恶性肿瘤”行双肺病灶及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放疗(TOMO治疗)。通过21天的放疗,同时继续”易瑞沙”靶向药治疗,咳嗽有所缓解。    2014年6月11日,因“间断性腰背部疼痛”又住进北京部队医院,经PETCT检查:双肺新发小结节,胸椎及腰椎多发转移。经专家讨论,开始行颈7椎体、胸2一4椎体、腰2一5椎体及骶骨多发骨转移放疗10次(TOMO),住院17天。疼痛明显缓解出院,改为第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2992)原料药治疗。    2015年10月,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症状,活动功能轻度受限,至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前颅窝脑膜瘤侵及左侧眼眶,双侧大脑多发小转移瘤;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转移瘤,并双肺多发纤维化病变,右下肺叶团状影,纵隔淋巴结增多、轻度增大。两侧少量胸腔积液,双侧多条肋骨、胸腰椎、胸骨、右侧肱骨多发转移瘤。    为保住左眼不失眠,2015年12月03日,又再一次住进北京部队医院,经PETCT检查及相关化验及检查,确诊颅内转移瘤,盆骨,腰、骶骨多发转移,前列腺结节,最终诊断肺癌多系统转移、前列腺恶性肿瘤。经全科室会诊,再行肺部穿刺,病理同前(原发性非小细胞腺型囊肿癌),肺穿刺的第三天出现气胸,病情加重,双下肢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完全不能自立。对前列腺癌因年老体弱,采用保守的内分泌治疗,进行导尿等治疗,医院根据病情向家属交代,目前无更好的治疗,劝其出院返乡。) 生的渴望 Anti Cancer Is Not The Whole Of Life 一天,部队医院的夏教授带领一众医生查房。在两人一间的病房里,他与邻床病人查询一会儿,走到我床前给我说:老王,要想通啊!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不要把钱往水里投啊。(因有人建议打PD1,当时国内没有上市,只能到香港购买,价格贵,夏教授不同意采用)。   […]

半夏
70岁肺癌晚期,临床试验分到安慰剂组,结果会峰回路转么?

70岁肺癌晚期,临床试验分到安慰剂组,结果会峰回路转么?

宁夏到广东有多远?吴大爷告诉你答案。   坐高铁需要12个小时,普通火车40个小时,开车2200km,这样远的行程,过去吴大爷想都没想过。   生活在宁夏偏远山村的吴大爷,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用家人的话说,快70岁的人了,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连县城都没去过。   “这里就是山沟沟,生活就是你想象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就是起早贪黑,下地干活”,家人如是说。   宁夏山村   1 病来如山倒 无法干活后,才去检查   然而,这一切宁静被突如其来的持续性干咳而打破。2019年10月,吴大爷开始出现干咳,活动后还会感觉到气促,一开始以为是感冒,没有重视,身边的家人也都没经历过,对此不敏感。   就这样吴大爷又熬了5个月,眼看症状越来越重,甚至无法再下地干活。   经不住家人的劝说,2020年3月,吴大爷来到当地医院做了详细的影像检查。   当时的CT报告显示:“左肺中央型肺癌,左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左肾上腺转移。支气管镜报告显示“左上叶开口可见新生物形成完全堵塞管口”。   随即医生建议做病理,结果显示(左肺上叶)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基因检测、PD-L1表达状况均为阴性,当地医院告知已是晚期。   2 态度坚决!我不想治!   对于这一诊断,家里人当时并没有隐瞒吴大爷,可以想象,【肺癌晚期】这个病对于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的吴大爷有多么震惊和残忍。   听到医生的结论后,吴大爷立马要求回家,不作任何治疗,尽管家人轮流劝说,可凭着对【肺癌】最原始和朴素的理解,既然疾病已是晚期,就顺其自然,不要再浪费钱了。   事情的转机是远在广州打工的儿子。   听闻此事后,吴大爷的儿子连忙赶回宁夏,硬生生把吴大爷带到广州,这个病必须治!   3 心态扭转,进入临床试验   2020年4月,经病友介绍,吴大爷和家人来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由王希成主任接诊。   王主任在接诊之后,详细了解了病情,并耐心与吴大爷及其家属讲解了目前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方式和方案,让吴大爷逐渐明白了晚期肺癌不但可以治,而且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很显著——即病灶缩小或消退,实现了长生存的可能,所以一定不要轻易放弃。   就这样,吴大爷逐渐“卸掉”了那层坚硬、倔强的铠甲,开始认真听取王主任的建议。   考虑吴大爷可能符合正在开展的“一项评估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 (JS001)或安慰剂,联合标准一线化疗在未经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 期临床研究”入组标准,王主任详细为吴大爷一家讲述了研究方案。(咚咚补充:特瑞普利单抗是一种新型的人源化IgG4抗PD-1单抗,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已在国内获得五项适应症获批 )   与家人商量后,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吴大爷决定参加该项临床研究,并通过了重重筛选,最终于2020年4月24日、5月18日、6月9日和7月1日进行了4疗程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或安慰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因为是双盲,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到底是在药物组或者对照组,但即使是对照组,也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   前2个治疗治疗后,吴大爷的疗效评价为SD(疾病稳定),4疗程后,评价为iuPD(免疫治疗不能确定的疾病进展)。这一次的评估结果,吴大爷再次焦虑起来,心里又燃起了放弃治疗的想法。   而此时的王主任,一边耐心与吴大爷分析免疫治疗存在假性进展可能,建议考虑继续用药,另一方面建议密切复查,如果进展持续,会准备其他方案。就这样,吴大爷同意继续用药,并在7月和8月继续使用治疗了2个疗程,6个疗程结束后,吴大爷的治疗结果显示为SD-疾病稳定。   4 […]

小D
肺癌术后发现新增结节、结节增大,要不要那么慌?

肺癌术后发现新增结节、结节增大,要不要那么慌?

经历根治性术后的朋友定期复查胸部CT的时候,很多人每次等CT报告都像是经历高考一般紧张,生怕出现新增肺部小结节或者原有的小结节增大,今天,我们就从最近几位非常紧张的朋友的问题入手,来分析一下发现新增肺部小结节或者原有的小结节增大这件事。 先来补个基础知识 肺部CT检查中,发现高于肺部本体密度的软组织影,大于3厘米的,一般叫做“肿物”或“占位(灶)”;小于3厘米的往往称作“结节”,“结节”中,小于1厘米的称作“小结节”,小于5毫米的则称作“微小结节”。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在体检或术后复查中,能够引起医生与患者重视却又存在判断和抉择困难的5毫米至1厘米的小结节。 这一类结节有什么共同点呢? 第一,性质不可确定,大家可能从医生那里听到怀疑什么但是极少会得到确认什么,其尺寸不适于活检,又因为已经手术过,尤其是经历过肺叶切除手术,不会轻易做手术的决定,因此,可能遇上尝试性治疗的安排。 第二,不存在通用治疗药物,小结节有可能的性质很多,在病友群里同一段时间遇上问题的朋友经常是收到截然不同的医嘱,观察(常规复查或密切观察)、抗感染,甚至尝试靶向治疗或化疗,但不会有适用所有患者的“消除结节的神药”,除非你能把三个长一样的结节挪到一排“消消乐”。 第三,制造紧张情绪,当然,不紧张的朋友可以忽略这条,不过,如果你去见医生的时候坐到桌子旁还说自己不紧张,我也帮你藏不住了…… 接下来我们逐一回答几个高频问题,其实都离不开以上三点。 1、一定是复发/转移吗? “原手术病灶未查到(驱动)基因突变(变异),只能化疗或者免疫?” 在这里,我不想摆出早期肺癌根治性术后发生肺内转移的数据,因为对于个体来说,低概率的花盆砸到自己也是百分百的倒霉,但是性质不确定的时候,先别急着去翻找手术记录(怀疑做干净没有)、病理报告(担心高恶性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高危复发)、基因检测报告(这是要自己直接尝试靶向治疗了),先听听医生看完CT片子怎么说,既然是性质还不确定,也就是不一定和原来手术切除的肿瘤有半毛钱关系,还可能是良性瘤、炎症,以及二次原发肿瘤。 是的,别先入为主,如果看起来像恶性的,还可能是二次原发,但这一点的验证更需要耐心,毕竟曾经做过手术,考虑到肺功能损失对将来生活的影响,现在绝不会急于第二次手术,很可能在经过尝试性抗炎、观察到短期内(3-6个月)明显增大再做手术的决定。当然,在这个过程,抗炎后明显缩小或消失认定为炎性结节,或者,后续观察中不再明显增大考虑良性可能更大,也就不要火急火燎地申请挨一刀。 2、什么样的像恶性的? “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哪个恶性程度高?” “钙化是完全好了吗?” 对恶性的判断,除了前文说道的复查对比增大速度这种“动态观察”,还有密度值、密度分布、边界状态三个“静态观察”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帮助判断再次原发肺癌的是边缘毛刺征的磨玻璃或混合磨玻璃密度的小结节,最可能倾向转移灶的是新增多发实性小结节,除了这两个极端,其他都是需要医生在CT上分析每一次的细节信息,更需要有平静接受“观察”的心态。 关于实性与磨玻璃的恶性程度,不同情况下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5毫米至1厘米的小结节在不知道性质的时候,磨玻璃结节有相对较高的炎性可能,实性结节则很少有经过两周抗生素消失或明显缩小的机会;术后确定病理的肺癌,术前磨玻璃样的又存在不进行术后辅助治疗仍可以获得极高的长期生存机会,而同一分期的实性的则相对数据要差一些。所以,在复查中发现新增肺部小结节或者原有的小结节增大,就别问哪种恶性度高了,还不知道长的是什么,长什么也没得选,索性把精力放在听清医生的建议。 对于肺上出现钙化原因,一般的理解是病变的组织好转之后留下的残影,有点类似珊瑚虫死后堆积成珊瑚,问题是,肺癌和很多特殊炎症好转之后都可能出现钙化,对于5毫米至1厘米的小结节,如果是二次原发恶性肿瘤,还可能是有低概率自愈的原位癌,也可能有钙化,这就存在一个描述上的差别,出现部分钙化也并不一定是完全好了,原有软组织结节完全变成钙化结节才是完全好了。 3、复查怎么安排? “密切复查不会因为放射性增加致癌机会或者刺激结节恶化吗?” 术后常规的复查规律是前紧后松,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胸部CT这一局部检查上,而全身排查则是基本上一开始就以半年为周期,当然,EGFR驱动突变的患者,根治性术后还要注意高频转移位置——脑部的检查——增强MRI。 电离辐射,作为致癌物,同样要说抛开剂量谈毒性就耍那啥来的。如果是在原本的3个月复查CT的节奏中出现新增肺部小结节或者原有的小结节增大,除了医生让使用抗生素14天后加一次复查,即使没消掉其他检查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时间改成2个月间隔本质上也不会增加太多的年度辐射剂量,只是注意肺部小结节的例行对比复查不需要增强CT,平扫即可,否则年度剂量就可能超标;如果医生要看纵膈淋巴结的情况,记住,一年的辐射剂量超过100mSv只是略微增加的患癌风险,相比于纵膈淋巴结转移治疗不及时的生存危险,还是严格遵医嘱就好,希望各位朋友在看到以上内容之后,能够和医生交流复查的目标来选择CT类型。如果是到了拉长胸部CT复查间隔为6个月(即使是术后5年以上,也不建议一年才1次复查,那是高危人群健康体检的节奏)的阶段,这个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医生的下次复查时间安排建议了,就CT上看到增大幅度、新增形态、密度变化等等信息,可能给出“抗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等不同的安排,同时注意尽量选择医生认可的同一家医院复查,这样既便于医生对比同一规格的片子,也容易让患者在拿到CT报告的第一时间做好接下来是否将要面对考验的心理建设。 4、能再做手术吗? “放疗/消融先把这个结节干掉行不行?” 对于绝大多疑诊肺癌的肺部结节,传统认为手术的根治机会是放疗、消融等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当结节较大的时候,放疗和消融都只能作为无法手术后的备选,并在获取病理后完善诊断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关注时候有后续全身治疗的安排。 随着放疗和消融技术的提升,我们今天的主角——5毫米至1厘米的小结节,这个尺寸范围的恶性肿瘤,放疗或消融确实存在将其完全杀灭的可能性,肉大了不容易烤透,小的还不行吗?可是,核心问题依旧是这个尺寸问题,前文说过,这个尺寸是不便于成功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的,那么,请问诊断信息里要写对什么做了放疗/消融?肺结节不是诊断的性质定论,而是影像中异常情况的客观描述,除非极端典型的个例,几乎不会出现医生顶着没有病理的临床诊断安排局部放疗或消融,不科学还承担职业风险。 二次手术又有什么要求呢?其实前文也已说了,总结一下:和首次手术的标准类似,“抗炎”无效的、“静态观察”有高危因素的、“动态观察”有增大的,这是二次手术的需求性要求,同等重要的是心、肺功能评估和患者的手术意愿,这是二次手术的可行性要求,需要做且可以做,作为即是诊断又是治疗的手术就可以成为追求二次根治的关键机会。 写在最后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朋友,根治性术后出现新增肺部小结节或者原有的小结节增大,应当优先就诊胸外科,尤其是找多次给自己安排复查甚至是手术主刀医生,当医生对结节性质不能给出确切定位的时候,不要因为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剑走偏锋”,没有病理的情况下说“不知道是什么”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哪种“神药”或者“偏方”可以替代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对网上所有主动向你介绍自己吃了什么就可以“消除结节”的人的目的一定要保持警惕。  

半夏
肺癌靶向药常见8大副作用处理措施都在这里,一定收藏!

肺癌靶向药常见8大副作用处理措施都在这里,一定收藏!

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如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等等。而靶向治疗又因其疗效好,副作用较低,成为了很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但与此同时,所谓“是药三分毒”,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着药物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1代靶向药经过肝脏代谢,因此肝损伤发生率更高,而2代靶向药常引起腹泻、皮疹、甲沟炎等副作用,3代靶向药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恶心等,对心脏有一定毒性。 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下EGFR靶向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常见的靶向药的副作用   一、皮疹 EGFR靶向药的最常见副作用就是皮疹,这是因为EGFR靶向药影响了上皮组织中的EGFR信号,导致皮肤代谢受阻,从而引发皮疹。 EGFR抑制剂出现的皮疹一般为丘疹脓包型,最常出现在头面部,但前胸、后背、躯干、四肢也可能发生。 参照WHO标准化疗药物血液学毒性反应分级标准以及CTCAE,我们将皮疹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轻度:覆盖<10%的体表面积,头面和上躯干部,伴随或不伴随症状出现(如瘙痒、灼烧、发紧),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中度:覆盖10%-30%的体表面积,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伴随或不伴随症状,限制社会型日常活动,无继发感染的征象,如红肿、发热等。 重度:覆盖>30%的体表面积,伴随或不伴随症状,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如红肿、发热等,限制自理型日常活动。 处理策略   对于轻度皮疹,一般不需要药物剂量的调整,可局部使用1%或2.5%氢化可的松软膏或1%克林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皮肤干燥伴瘙痒者,薄酚甘油洗剂或苯海拉明软膏涂瘙痒局部。 两周后对皮疹程度再次评估,若情况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应进一步处理。 而对于影响日常生活的重度皮疹,可以考虑减量或者推迟治疗。另外,也可以全身涂抹不含酒精的润肤乳进行预防,并减少日晒时间,采用物理防晒减少皮肤刺激。 二、腹泻 腹泻一般发生在用药两周后,也属于较常见的副作用,但大多数为轻中度(1-2级),只有6%的患者为重度(3级及以上): 1级:每日比平常增加<4次的排便; 2级:每日比平常增加4-6次的排便; 3级:每日超过7次排便或血便,失禁,需要考虑住院治疗,日常活动受限。 处理策略   对症处理,常用的治疗腹泻的药物有易蒙停和泄特灵。对于中重度腹泻患者,可以给予易蒙停首次剂量4 mg,维持剂量2mg,直到腹泻停止。 饮食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在日常饮食上加以注意。腹泻患者应该避免吃那些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 如果处理后仍不能缓解,可以减量或者停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龄患者(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腹泻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必要时可进行全身治疗。 三、腹痛 很多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的时候都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对疼痛的敏感性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处理策略   出现腹部胀痛不适时,可以服用一些香砂养胃丸或者珍珠养胃丸。 出现腹部隐痛并伴有打嗝时,可以在饭后服用一些保和丸来缓解症状。 出现腹部强力持久腹痛时,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服用一些益生菌,如培菲康等。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则应该及时就医。 四、口腔黏膜炎 使用EGFR靶向药,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高,会影响患者进食,带来较大痛苦,口腔黏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级别: 1级:几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2级:疼痛可耐受,不影响进食 3级:严重疼痛,影响进食 处理策略   1级:可以不用治疗或者每日局部使用氟羟泼尼松龙2-3次; 2级:可以每日局部使用氟羟泼尼松龙2-3次,每日口服红霉素250-350 mg或米诺环素50 mg,一般靶向药无需减量。 3级:应该停药2-4周,每日2-3次氟倍他索软膏。每日口服红霉素250-350 mg或米诺环素50mg。降至2级可继续用药,如无改善,则停药或者换药。 五、肝损伤 使用EGFR靶向药,肝损伤的发生率为5%-55.3%,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性肝炎、黄疸型肝萎缩,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有肝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易引起肝损伤的EGFR靶向药。肝损伤可发生于治疗后的一周至6个月内,在此期间,有肝脏基础疾病(例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 常规推荐   用药前,明确有肝肾功能状况,应合理选择药物。 […]

半夏
重磅!「神仙抗癌药」获批:DS-8201续写传奇,连续斩获肺癌乳腺癌适应症,开启全新抗癌时代

重磅!「神仙抗癌药」获批:DS-8201续写传奇,连续斩获肺癌乳腺癌适应症,开启全新抗癌时代

最近,“神仙抗癌药”DS-8201再次刷屏,接连拿下两个新的重磅适应症:   8月5日,FDA批准DS-8201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改写了乳腺癌的分类标准[1]。   8月11日,FDA又加速批准DS-8201用于HER2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为首个用于肺癌的HER2靶向疗法[2]。 1 改写乳腺癌分类标准   HER2突变是乳腺癌中常见的一个基因突变,针对HER2也诞生了曲妥珠单抗等不少HER2靶向药。但这些靶向药都有一个缺点,只在HER2免疫组化评分为3+的高表达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评分为1+和2+的低表达患者疗效不佳。   实际上,在乳腺癌中,HER2高表达患者只占15%~20%,而其余以往被认为是HER2阴性的患者中,其实有63.2%都是HER2低表达。只是这些患者HER2表达较低,癌细胞可能对HER2信号也没那么依赖,无法从传统的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   DS-8201是一个抗体偶联药物,与传统HER2靶向药通过抑制HER2功能杀死癌细胞不同,它的杀伤作用主要依赖抗体上搭载的细胞毒性载荷,对癌细胞是否依赖HER2信号没那么敏感。   在今年ASCO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04试验中,DS-8201相比化疗,让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5.4个月延长到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17.5个月延长到23.9个月[4]。数据一经公布就在会场引起了经久不断的掌声。     此次获批正式让HER2低表达乳腺癌成为一个新的乳腺癌分类,也让更多的患者可以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尤其是那些原本被认为是三阴乳腺癌的患者。   2 首个肺癌HER2靶向药物   HER2也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突变,发生率在2%~4%左右[5,6]。与乳腺癌中不同,肺癌的HER2突变以20外显子的插入突变HER2YVMA为主,这也使得现有的HER2靶向疗法在肺癌中疗效不佳,无一获批[7]。   而DS-8201改变了这一切。在DESTINY-Lung01研究中,接受DS-8201治疗的91位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人完全缓解,49人部分缓解,共有84人的肿瘤缩小,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55%和92%[8]。     随后的DESTINY-Lung02研究中,DS-8201又在目前的52名HER2阳性肺癌患者中,取得了58%的客观缓解率和8.7个月的中位疗效持续时间。   FDA也因此加速批准了DS-8201用于接受过全身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让它成为了首个用于肺癌的HER2靶向疗法。   目前,相关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期待“神仙抗癌药”能再次给我们惊喜。 参考文献: [1]. 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fam-trastuzumab-deruxtecan-nxki-her2-low-breast-cancer [2]. 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grants-accelerated-approval-fam-trastuzumab-deruxtecan-nxki-her2-mutant-non-small-cell-lung?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3]. Waks A G, Winer E P.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 review[J]. Jama, 2019, 321(3): 288-300. [4]. Modi […]

小D
《白茶有约》第15期 她说,我有信心记录10000天快乐日记!

《白茶有约》第15期 她说,我有信心记录10000天快乐日记!

CAMPUS READING DAY 白茶有约 说出你的故事 本 期 嘉 宾 01  咚友@快乐自立 02  女性,46岁,康复 03  爱好旅行、唱歌、跳舞、美食 《白茶有约》 16期 我要快乐记录10000天 ❈ 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功课,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是每个人此生都必须经历的功课,任何人都没办法替代你成长。每个人的生命功课不一样。生活的选择权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快乐自立 ❈ “见惯不惊”的肺CA造次“交锋”? 咚友们好~我叫雷自立。2019年5月我参加单位常规的体检,胸部CT报告显示肺上一处絮磨玻璃影,另一处毛糙结节影。成都华西医院再做CT检查,拿到结果是形态欠规则的结节影,还有小血管穿行,结论显示”肿瘤性病变不除外,或炎性灶?“华西的医生明确告诉我这个结节是肺癌,让我尽快手术!   当时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我的心快碎了,说不恐慌真是假话。随后又想,慌和怕有啥用呢,哪怕最坏的结果,也要以最好的心态去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我怎么能倒?我家属也见惯不惊——家里两个妈妈都做过肺癌手术。 我拿到华西医院的复查结果,医生建议我尽快手术,但我并不想做手术,也不能告诉父母,只能自己悄悄的寻医访药。我找到已为我妈和婆婆动过三次肺癌手术的自贡三医院的余楠彬主任,他建议我输10天消炎药,先排除炎症和结核的可能。住院十天后消炎再打CT,结果依然。 除了手术别无选择,可是不甘心啊! 我的好朋友推荐我特别喜欢的主持人梁冬在成都开办的正安中医,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刘尧钦大夫,朋友曾经就诊,也介绍她的朋友就诊,效果好特别。正安中医是会员制,首次需充值3000元,大夫问诊费300元/次,一副药只吃一天。算下来真不便宜,但为了保命,再多的钱也愿意花。于是我整个人就天天泡在药罐里煎熬,喝中药,连续喝了三个月的中药,复查并没效果。刘大夫让我停药或找西医,当时真有坐以待毙的感觉。(温馨提示:查出小结节,首先不必盲目惊慌,并非所有的小结都是恶性,建议先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评估,若未达到手术指征,可遵医嘱随诊观察,若医生高度怀疑是恶性,务必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而我在中药治疗调理期间家中不断出现事故,我已经做过两次肺癌手术的妈妈突然脑出血,开颅手术取出30多毫升的血。这边我妈妈还在康复中,那边我婆婆在左肺做了肺癌手术后第二年复查右肺上又发现肿瘤。她又做了肺癌第二次手术。我两个妈就做了四次肺癌手术。 我体检三个月后再次去医院复查,CT报告和血检结果出来,医生建议我尽快做手术。当时我和我老公在看着报告,听着医生的话面面相觑,心生戚戚,因为除了手术别无选择,但我确实不甘心,不放心。 姗姗来迟的手术 Anti Cancer Is Not The Whole Of Life 我以前悉芝老师知道了我的情况后,给我树立信心,先从心理上给我疏导,让我放下焦虑,指导我如何用营养素调理身体。我其实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试一试,没想到一个月下来惊喜就出现了,首先便秘的问题解决了,脱发问题也明显改善,睡眠也有了改善。   我坚持营养调理一年半后才做了手术。为什么最后我又选择做手术呢?因为2020年7月我一个办公室的同事突然久咳治不好,一打CT肺结节近四厘米了,已经是肺癌中晚期,他放化疗三个月后才做了手术。家人开始担心我,体内的肺结节总归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大家都劝我还是做手术切除了好。   我2013年买过重疾险,没有手术,没有病理报告理赔不了。我盘算做了手术还有一笔意外收入,又能让家人安心,最后我选择了做手术。 ❈ 2020年12月31日我进了手术室,病理报告和以前医生的诊断是一样的,浸润性肺腺癌,肿瘤最大径0.8厘米,比一年半前减小了0.3厘米。我的营养调理还是行之有效的?(知识链接:《2022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 康复日常 Anti Cancer Is Not […]

半夏
陆舜教授:细谈EGFR-TKIs用于不同分期NSCLC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陆舜教授:细谈EGFR-TKIs用于不同分期NSCLC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2005年,全球首个EGFR-TKI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上市,开启了肺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此后,EGFR-TKIs研究蓬勃发展,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克替尼、奥希替尼、阿美替尼等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s相继上市,为NSCLC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在第三届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上,陆舜教授为我们回顾了三代EGFR-TKIs的发展并讲解了EGFR-TKIs用于不同分期NSCLC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图1. 一代到四代EGFR-TKI的演进之路 一、三代EGFR-TKIs的发展之路   三代EGFR-TKIs的作用机制及特征均明显不同,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第一代EGFR-TKIs以喹唑啉环作为母环结构,可逆性的抑制EGFR敏感突变。第二代EGFR-TKIs通过添加迈克尔加成受体,与EGFR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发挥持久的抑制作用。第三代EGFR-TKI以嘧啶为母环,同时保留迈克尔加成受体—丙烯酰胺结构,与EGFR C797残基形成共价键结合达到不可逆结合的效果,成功的解决了T790M耐药问题。三代TKI均显示了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穿透性,并且毒副作用进一步降低。   此外,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在结构中创新性的引入了环丙基,使得药效和血脑屏障渗透率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2. 三代EGFR-TKIs的特征对比 EGFR-TKI的研究一直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多项临床研究都显示出了较好的PFS获益,奠定了EGFR-TKI为EGFR+的NSCLC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   图3. EGFR-TKI的多项研究PFS汇总 二、早期NSCLC治疗:三代TKI疗效可期 一代EGFR-TKI的ADJUVANT研究:评估吉非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4. ADJUVANT研究设计 ADJUVANT研究是一项探索吉非替尼在可切除的EGFR突变阳性 II-IIIA(N1-N2)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地位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与长春瑞滨+顺铂辅助化疗相比,吉非替尼辅助治疗获得了显著DFS获益。   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DFS生存优势并未转化为OS优势,吉非替尼较标准GP方案辅助治疗OS未得到改善(吉非替尼组和辅助化疗组的5年OS率:53.2% vs 51.2%)。   图5. 吉非替尼组vs标准GP组OS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三代EGFR-TKI的ADAURA研究:评价手术±辅助化疗后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较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图6. ADAURA研究设计 ADAURA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性III期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显示,三代TKI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较安慰剂显著延长II/IIIA患者的DFS,并且能显著降低CNS复发率,显示了三代TKI治疗早期NSCLC值得期待的应用前景。   图7.奥希替尼组vs安慰剂组DFS数据 三、局部晚期NSCLC治疗:EGFR-TKI 联合治疗,仍待探索 对于局部晚期的NSCLC患者, EGFR-TKI联合放化疗由于协同增效机制(如放疗破坏血脑屏障,增加TKI的入脑等),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带来了治愈的新方向。 RECEL研究:厄洛替尼同步放疗随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vs CRT   图8. RECEL研究设计 RECEL研究旨在评估同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对比同期EP方案联合放疗用于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厄洛替尼组mPFS明显增加(27.9 vs 6.4个月),TKI联合放疗显著延长了PFS,期待未来研究的继续探索。 […]

半夏
吸烟“有益”抗癌?吸烟对癌症患者唯一的帮助,就只有这一点

吸烟“有益”抗癌?吸烟对癌症患者唯一的帮助,就只有这一点

吸烟有害健康是大家公认的常识。吸烟会大大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但在肺癌患者中,吸烟史却会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加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吸烟悖论”。 近日,MD安德森癌症中心Vivek Subbiah发表的一组数据,为“吸烟悖论”再添一力证[1]。   他们分析了美国1166名接受K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数据,发现吸烟患者的生存期更长,中位生存期达到了12.8个月,接近不吸烟患者的2倍。 需要强调的是,吸烟给癌症治疗带来的好处,并不能抵消吸烟造成癌症风险增加的害处。吸烟的人死于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30倍[2]。 就中国而言,如果能完全禁烟,预计可以减少26%的男性癌症死亡和4%的女性癌症死亡[3]。该戒烟还是要戒烟。 在癌症的治疗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类反常的现象,某些增加癌症风险的癌症高危因素,在癌症患者中反倒成为预后较好的一个标志。比如说: ○ 胖子易患癌,但较胖的癌症患者生存期更长[4] ○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好[5]   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吸烟悖论”——吸烟大大增加肺癌风险,但吸烟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更好。 这一现象在免疫治疗刚进入肺癌领域时就被发现了[6,7],对它的解释也有不少,比如吸烟增加肿瘤TMB[8]、吸烟诱导肿瘤表达PD-L1[9]等等。 近日Subbiah等人的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中证明了“吸烟悖论”的存在。这一研究纳入了在美国280多家癌症诊所中接受一线K药治疗的1166名成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年龄72.9岁,男女各占一半。 这些患者中,91位患者从不吸烟,另外1075名患者均有吸烟史。相比于吸过烟的患者,不吸烟的患者整体上来说年龄更大,女性比例较高,肿瘤的组织学分型也更倾向于非鳞癌。 在排除以上干扰因素的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有吸烟史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2.8个月,而没有吸烟史的患者只有6.5个月,有吸烟史的患者的生存期几乎是没有吸烟史的患者的两倍。相比不吸烟的患者,有吸烟史的患者死亡风险低了31%。 有吸烟史的患者生存期更久 不过吸烟的肺癌患者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生存优势。 在对另外8375位接受一线铂类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吸烟史反倒和生存期较短相关。有吸烟史的患者,死亡风险比没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了20%。   另外,我们也介绍过,不吸烟的肺癌患者中,有靶向药可用的比例更高。没吸过烟的肺癌患者大可不必为此灰心丧气。 参考文献: [1].Popat S, Liu S V, Scheuer N,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moking History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Receiving Pembr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AMA […]

小D
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肺癌脑转移,吃着靶向药也能健康生育儿女双全

把癌症变成慢性病!肺癌脑转移,吃着靶向药也能健康生育儿女双全

近年来,由于公众健康和体检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的改变,肿瘤诊断同时呈现老龄化(主要是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和年轻化(年轻肿瘤患者的绝对数和比例也在缓慢提高)两种看似矛盾又真实存在的大趋势。 中青年肿瘤病友不断增多,也给肿瘤学界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生育功能保存。毕竟,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哪怕是晚期实体瘤患者,其生存期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一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长期生存。自然而然地,就有部分病友希望在“与癌共舞”的同时,能结婚生子,养育下一代。 事实上,不针对生殖系统和性激素分泌相关器官的手术、放疗,绝大多数时候是不影响生育功能的,而以化疗药为代表的全身药物治疗,大多数时候都具有潜在的生殖系统毒性。 目前已经比较明确的是,大剂量烷化剂和顺铂,其生殖系统的毒性尤其强烈。 然而一些新兴的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是否会对生育功能有影响,相关的研究非常少见。绝大多数时候,出于伦理和安全性考虑,没有哪个国家、哪个组织允许给正在备孕和怀孕的病友使用抗癌药,自然这方面的数据就出奇的少。 不过,近期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Travis Osterman教授报道了1例令人惊喜的案例:一个27岁的晚期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女病友,在接受靶向药阿来替尼治疗和脑部放疗的同时,不仅成功控制住了肿瘤进展,还健康生下了1儿1女。 该病友是由于多发脑转移导致的癫痫发作而去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晚期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一开始的肺部病灶和脑部病灶如下图:   主管医生安排了脑部放疗,同时给予了ALK抑制剂阿来替尼标准剂量治疗,肿瘤明显缩小,疾病控制稳定。   这本来是一个波澜不惊、普普通通的病例。戏剧性的故事发生在确诊后的16个月,这位病友竟然“意外怀孕”了(年轻人嘛,情不自禁的时候,总是难免的),这下可把主管医生难住了——因为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数据研究过阿来替尼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安全性。 因此,主管医生召集了妇产科、药理科等在内的相关科室组成一个专家团队,仔细评估了方方面面的风险,同时如实把相关情况告知了病友及其家人。 综合考虑后,病友及其家人决定冒险把孩子生下来。 做完这个决定之后,整个专家团队安排了密集的产检和规律的多学科讨论;好在有惊无险,该病友最终在怀孕的第39周顺产了1名健康的男孩,截止目前该小孩子已经3岁,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都和同龄小婴儿没有显著差异,正在茁壮成长。 这个故事本来已经充满了戏剧性,然而这个病友还“得寸进尺”,既然吃着阿来替尼,并不影响她生儿子,这位病友在小孩子1岁多的时候,又怀上了二胎,自然又折腾了一遍她的主管医生和多学科专家团队。 这一次,她又成功了,在怀孕39周零3天,顺产了1名女孩。截至目前,这名小姑娘已经1岁,生长发育等方面,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不过,或许和连续生2个娃有点关系,这个病友在生完2胎3个月后,发现脑部出现了寡进展,主管医生把阿来替尼的剂量翻倍,同时对新增的脑转移病灶做了精准放疗,目前该病友疾病稳定,忙着抚养1儿1女快乐成长。 不得不感叹,国外的病友真剽悍。甚至还有更剽悍的:近期一项针对腹腔化疗的荟萃分析,纳入了12项相关临床试验,发现有19名原发腹膜癌女患者,在接受过腹腔化疗一段时间(中位间隔期是38.4个月)之后,顺利怀孕生子——16人是自然受孕、正常分娩,另外3人是通过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协助,产下健康的胎儿。 不过,上述毕竟是小概率、小样本案例。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中青年肿瘤病友,在接受放化疗等潜在具有生殖毒性的治疗之前,还是强烈鼓励大家提前冷冻精子、卵子等生育保存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 Case report: two uncomplicated pregnancies on alectinib in a woman with metastatic ALK-rearrang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ttps://doi.org/10.1016/j.jtocrr.2022.100361 [2]. Fertility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with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J Obstet Gynaecol. 2022 May 25;1-9.  

小D
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二十年前,非小细胞肺癌仅分为腺癌、鳞癌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肺癌基因谱改变了肺癌的分型。 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在分子水平,包括AKT1,ALK,BRAF,EGFR,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和ROS1等突变进一步定义。 靶向治疗使驱动基因型肺癌逐渐成为临床可控的疾病!相比化疗时代,提升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个月,5年生存率从不到5%提升到14.6%,翻了将近3倍! 指导靶向治疗的基因检测也被赋予了重要意义,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标准动作! 一、肿瘤基因检测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癌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跟基因突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基因在某些程度上,也决定了癌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并且这种突变也可能会遗传。这时候就可以针对肿瘤的基因图谱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到底是发生了哪些突变,而这个过程就叫做基因检测。 肿瘤基因测试范围从简单到复杂。最简单的测试只检测一种基因中的一种类型的突变。比如仅在BRAF位置c.1799处寻找特定T到A置换突变的试验。 相反,最复杂的测试可以同时检测所有主要类型的基因改变,包括替换,重复,插入,缺失,插入,基因拷贝数变异和结构变体,包括倒位和易位。 从而导致了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失控,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发生。找出突变的基因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药物选择、辅助疾病复发监测、耐药及生存期评估。 二、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目前一些药物如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针对某种肿瘤基因突变达到精准杀伤的效果,而不同肿瘤患者肿瘤驱动基因突变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患者哪种基因发生突变,适合应用哪种药物,也就达到了“量体裁衣”的效果,做到了“精准医疗”。下面五个方面充分说明了基因检测在临床治疗中的必要性。 1. 指导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明确指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在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或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靶向药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精准打击发生特定基因突变的位点,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会杀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但靶向药物也会出现耐药现象。 此时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分析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了解敏感突变和耐药突变,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靶向用药治疗方案。 2. 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作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星疗法,在多个复发或难治性的恶性肿瘤中都展现了十分强劲的治疗效果。 据 2019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报道,第一批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Nivolumab 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传统疗法 5 年生存率提高了近 5 倍! 然而,PD-1 抑制剂价格较为昂贵高昂,针对大部分实体瘤,有效率约为 20%,也就是说,它不是对所有肿瘤都有效。如果盲目使用,万一是无效的,患者也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时候,就需要事先进行肿瘤基因检测,确定患者是否适用 PD-1 抑制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看看肿瘤是否有遗传风险 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的部分突变是会遗传的。 因此,肿瘤患者需要检测一下是否携带遗传易感的基因突变,分析自己的肿瘤是否与遗传相关,从而知道家属是不是也有遗传的风险。如果有,可以让家人尽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4. 评估肿瘤患者预后及复发风险 基因状态,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例如:HER2 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比 HER2 基因无扩增者要差。 进行基因检测,可实现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动态监测,更准确地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风险。 5. 提示临床入组,最大化治疗希望 目前已获批准的靶向药物只占少数,还有更多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分析患者是否携带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的相关基因,提供潜在的用药可能性,能够为肿瘤患者治疗带去最大化的希望。 国内不少患者“盲试”靶向药物,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基因突变和靶向药物必须匹配,患者才能获益,否则不仅无效,还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最后结果还不如化疗。因此,如果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应该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小细胞肺癌由于靶向药物较少,所以基因检测的价值相对较小。 三、哪些人需要做肿瘤基因检测? 1. 肿瘤患者 手术前考虑靶向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

半夏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今天曾医生来讲一讲女性防癌体检应该做哪些项目、怎样做,让你少走弯路,少花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第一,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所患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应该怎么筛查呢?对一般人来说,应该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推荐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射线摄影(俗称钼靶摄影),每年做一次彩超,一直筛查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你估计自己还能活10年以上,那么你还可以每年接着做筛查。如果你具有乳腺癌的相关高危因素,比如乳腺癌家族史(家族里有多人患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之类的癌症),那么你要听医生的话,可能要将筛查的年龄提前。 第二,肺癌。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患的癌症里排在第二位。对于肺癌的筛查,《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建议,筛查的年龄是50~74岁。 先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定要记住是低剂量螺旋CT,因为这个CT比普通CT的辐射剂量更低,更安全一些。实际上,因为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胸外科医生建议从40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考虑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再决定之后复查的频率。 第三,结直肠癌。对普通人来说,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也是从40岁左右开始做,一直做到74岁。筛查的方式首选做肠镜。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显示没有问题,那么以后可以每5~10年再做一次肠镜,因为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非常漫长。如果觉得做肠镜很不舒服,不想做肠镜,那么你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或者粪便DNA检测。这两种筛查方法也是《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推荐的,非常简单,只要留取一点大便即可。 如果这两个检查发现了问题,你就需要做肠镜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第四,甲状腺癌。虽然甲状腺癌高发,但是很可惜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筛查甲状腺癌的指南。在美国,医生也不建议对甲状腺癌进行筛查,他们发现虽然筛查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甲状腺癌,但这么多年来,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虽然你把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筛查出来了,但甲状腺癌可能发展得非常缓慢,可能几年、几十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使你做手术把早期甲状腺癌组织切掉,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没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早期切除甲状腺癌组织并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发现的意义不大。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非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美国医学界不建议做甲状腺癌的筛查。如果你想检查,每年做一次甲状腺彩超就可以了。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比如脖子肿大,脖子上出现会随着吞咽而活动的肿物,以及声音嘶哑、喉咙不舒服、颈前区不适、两侧颈部不对称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主要的检查就是做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彩超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准确率很高。 第五,胃癌。我们国家是胃癌高发国家,所以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胃镜检查。如果做胃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你下一次做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地拉长,比如每2~3年做一次;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有问题,那么短时间内你可能就要复查了。 第六,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它的筛查方法在《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建议做筛查的; 25~65岁的女性建议每5年做一次HPV病毒筛查(首选), 或者每5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的检测。如果不想做HPV病毒的检测,那么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的检查也可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前面的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且没有高危因素,那么可以不做筛查了。   第七,肝癌。我们国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比较多。对于肝癌,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主要看这两项筛查手段:一个是抽血查甲胎蛋白;另外一个是做肝脏彩超,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这两个检查都要做。如果你有慢性乙肝、丙肝,或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就要定期监测你的肝功能、乙肝DNA定量,这两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食管癌。食管癌也是我们国家高发的癌症,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筛查,筛查到75岁。食管癌的筛查方法和胃癌的筛查方法是一样的,首选也是做胃镜,因为做胃镜不仅可以看到胃,还可以看到食管,这个筛查方法是非常好的。同样,可以根据第一次筛查的结果来决定以后复查的频率。 第九,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也是女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同样很可惜的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非常明确的筛查指南,但是我看到一个草稿。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及以上,同时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等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或者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议这些人做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每年做一次。最推荐的方法是刮宫和细胞学检查,即从子宫内膜上取一些细胞,拿去化验,看看有没有问题。同时,女性还可以每年做一次阴式彩超,阴式彩超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以上就是女性中常见的9种恶性肿瘤及相关筛查方法,希望我讲明白了,大家也听清楚了,可以按照以上的说明做筛查,在体检时少走弯路,少花钱。

半夏
每种疾病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持之以恒的坏习惯!快看看你有没有

每种疾病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持之以恒的坏习惯!快看看你有没有

“医生,我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啊?平时我身体挺好的啊,从来没住过院。”    很多人去医院看病时,总会不自觉地问医生这样一句话。   其实,哪会有突然出现的病,很多疾病背后都藏着一个或者多个持之以恒的习惯而已。   1. 消化性溃疡——不规律吃饭   不按时吃饭,胃酸没有及时被食物中和,高酸状态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出现①。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肠胃最怕不守时、不规律的情况。若平时都是大概晚上6-7点吃晚饭,但某几天因为各种原因改到八九点才吃,过两天又提前到5点吃,没几天又变成了九点十点吃,这样就会造成胃的守时混乱。此时,胃液已经分泌了很多,但是胃里面却并没有食物,导致胃液会直接侵蚀胃黏膜,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胃溃疡。②   建议:早上7点-8点吃早餐最合适,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与中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晚餐时间最好放在晚上6点-8点,晚上9点后避免进餐。如果实在没办法按时吃,稍微晚一点,也还是要吃点容易消化的食物。   2. 心律不齐——熬夜晚睡   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分享了一个案例,女孩偶尔心脏感觉一抽一抽的,做24小时心电图抓到了几次发作。询问情况后发现近半年来她持续熬夜,从下午三点开始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五六点。工作压力也比较大。虽然白天也有时间补觉,但是怎么也缓不过来。   张健谈到,给女孩开了调节心率的药物,不过对她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这种夜以继日的工作节奏就像原地倒时差,我们能倒过来,心脏却倒不过来,最后就乱了、坏了。③   建议:有些心律不齐不是病,它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而是因为不适当的生活行为方式诱发了心律不齐,只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戒烟、咖啡,就能好转。④   3. 干眼——总看手机、过度用眼   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北京医院眼科副主任喻晓兵2018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毋庸置疑的是容易导致眼疲劳,诱发眼部疾病。手机屏比较小,手机离眼睛距离较近,使用时间过长,容易让眼睛产生疲劳,加上因为眨眼次数减少,导致泪液大量蒸发,容易导致干眼症。⑤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用眼习惯不好以外,睑板腺功能不良、激素分泌异常、瞬目减少、药物使用、结缔组织病、维生素A缺乏症、环境因素等都是引发干眼症的病因。   建议:一般看手机30分钟就需要远眺;日常可以选择多吃一些黄色蔬菜;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玩手机;提醒自己多眨眼睛,让眼球获得滋润;眼睛疲倦时可以按摩眼眶骨以帮助泪腺的分泌;或是用一条温毛巾热敷一下眼睛,大概5分钟就好。⑥ 李蔚海/摄 4. 高血压——吃得太咸重口味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减盐核心信息十条》中提到,大约50%的高血压和33%的脑卒中是高盐饮食导致的,高盐(钠)饮食可导致高血压、脑卒中、胃癌、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⑦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曾在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研讨会上指出,减少食盐摄入是最简单的降压方法。⑧   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除了家庭烹调用盐外,加工食品中的隐形盐要格外引起重视,挂面、薯片、薯条、豆制品等零食中的钠含量不容小觑,适当少吃。适当多吃富含钾的新鲜蔬菜水果。   5. 痔疮——久坐不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有利2020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两年,来我门诊看痔疮的多了很多白领年轻人,长时间久坐处于一个姿势,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回流减慢,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部位的静脉丛易发生扩张,血液淤积,形成痔疮。”⑨   久坐、熬夜、饮食不节制的人群是痔疮的高发人群。   建议:每半小时站起来活动下,运动是预防痔疮的最佳方法之一;不要憋便;便后及时清洗肛门,防止残存大便污染;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6. 肺癌——吸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2018年在一场活动上谈到,吸烟是导致肺癌高发的首要因素。吸烟造成的肺部问题或者其他慢性病,会在大量吸烟后的20、30年才显示出来。美国临床肿瘤年会强调,吸烟与小细胞肺癌、鳞癌关系密切,小细胞肺癌95%以上与吸烟有关。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0%以上由吸烟引起。⑩   当然,空气污染、精神因素、厨房油烟等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建议:戒烟,拒绝二手烟。   7. 肝癌——发霉食物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预防建议中,肝癌提到了防止发霉食物的摄入。⑪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赵建军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在我国肝炎是患肝癌的第一大原因,而第二大诱因黄曲霉毒素容易被忽视。⑫ […]

半夏
最新!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

最新!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

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1位。同时,由于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第一部分:肺癌的筛查 一、筛查人群的选择 1、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肺癌的危险因素 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建议吸烟量≥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鳞状细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生长,因此,重度吸烟人群可进一步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同时开展戒烟宣传教育。 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Meta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显著增加肺癌发生风险。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二、筛查技术 1、LDCT 目前全球发布的肺癌筛查指南均推荐采用LDCT用于肺癌筛查。国内外多项研究均显示,与胸部X线比较,LDCT可显著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并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指南推荐采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 2、其他技术 对于可疑的气道病变,建议采用支气管镜进一步检查。通过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肿瘤游离DNA、microRNA等手段进行肺癌筛查的方法仍在探索中。辅助检测手段和LDCT筛查的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 三、筛查频率 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不推荐间隔时间>2年的筛查模式。年度筛查结果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四、筛查结果管理 1、基线筛查结果管理建议 筛查发现气道病变者建议临床干预,行支气管镜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阴性,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为阳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或进入下年度高分辨率CT(HRCT)筛查。 无肺内非钙化性结节检出(阴性结果),或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 mm,或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5 mm,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 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直径≥8 mm,或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直径≥5 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抗炎治疗或随访后复查HRCT。如结节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结节部分吸收,3个月后复查HRCT;如继续吸收或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无变化或增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如抗炎治疗或随访后复查HRCT发现结节无吸收,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或进入下年度HRCT筛查。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建议进行临床诊疗。 2、年度筛查结果管理建议 筛查发现新发气道病变者建议临床干预,行支气管镜检查,如支气管镜结果为阴性,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为阳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或进入下年度HRCT筛查。 如筛查结果为阴性或上年度检出结节无变化,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 如上年度检出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建议进行临床诊疗。 检出新发非钙化结节,如结节平均直径<5 mm,建议6个月后复查HRCT,如结节未增大,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如增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或进入下年度筛查。如结节平均直径≥5 mm,建议抗炎治疗或随访,3个月后复查HRCT,如结节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如结节部分吸收,6个月后复查HRCT,如继续吸收或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筛查;如无变化或增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如抗炎治疗或随访3个月后复查胸部HRCT,发现结节无吸收,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 肺癌筛查的人群选择见图1 基线筛查出肺结节管理流程见图2 年度筛查肺结节管理流程见图3 第二部分:肺癌的诊断 一、肺癌的临床表现 中央型肺癌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喘鸣、胸闷、气急、胸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膈肌麻痹、胸腔和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等。远处转移可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周围型肺癌早期常无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或转移相关症状。少数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少见的并非由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又称副癌综合征,可出现于肺癌诊断前或诊断后,也可同时出现,常表现为胸部以外的脏器症状,如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库欣综合征、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等。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见表2。 二、肺癌的血清学实验室检查 目前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肺癌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虽然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但其升高有时可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检测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辅助诊断和早期鉴别诊断并预测肺癌病理类型。 1、SCLC NSE和ProGRP是诊断SCLC的首选指标。NSE由中枢或外周神经元以及神经外胚层性肿瘤分泌,当组织学结果无法确诊时,NSE可以辅助支持SCLC的诊断;溶血会显著影响NSE检测结果,应在60 min内与红细胞分离检测,防止假性升高。ProGRP作为单个标志物对SCLC诊断的特异度优于其他标志物,且与SCLC分期呈正相关,有助于鉴别SCLC和良性肺部疾病。ProGRP浓度升高也会出现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其水平与血清肌酐有关,因此,当ProGRP水平升高而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在患者的血清中,CEA、SCCA和CYFRA21-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诊断NSCLC。CEA在肺腺癌和大细胞肺癌中升高最为明显,且灵敏度较高。但需注意CEA增高还可见于消化道肿瘤和肺间质纤维化等。联合检测CYFRA21-1和CEA可以提高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长期吸烟人群CEA水平可能略高于健康人群。CYFRA21-1也是NSCLC的敏感指标之一,应注意外伤和唾液污染以及在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CYFRA21-1可能会出现假性升高。SCCA对鳞状上皮肿瘤如肺鳞状细胞癌有较高的特异度,可以辅助组织学诊断。然而,单一的标志物并不能鉴别SCLC和NSCLC。约10%的NSCLC对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中至少1种存在免疫反应。若联合检测NSE、ProGRP、CYFRA21-1、CEA和SCCA等指标,可提高鉴别准确率。 第三部分:肺癌的病理学评估 组织学分型采用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 1、组织标本诊断原则 (1)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是出现角化和(或)细胞间桥或表达鳞状细胞分化标志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分为鳞状细胞癌、非特指(包括角化型、非角化型和基底样鳞癌)和淋巴上皮癌。淋巴上皮癌为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伴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EB病毒常常阳性,需注意与鼻咽癌鉴别。鳞状非典型增生和原位鳞癌为鳞状前体病变。 […]

半夏
肺癌治疗药演绎「三国」

肺癌治疗药演绎「三国」

肺癌最常见的可治疗靶点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针对这个靶点的靶向药物,代表药物包括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以及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俗称9291)。 这些进口药在过去12年间已经彻底改变了伴有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显着提高了针对这部分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毫无疑问,他们为延长中国患者生存,提高生存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两年,我国创新药研发发展迅速,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在国内相继获批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而且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这两个“中国红”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上一点也不逊色于进口药物。 1 三代EGFR-TKI药的“三国演义” 先说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的临床研究AENEAS。这个研究比较了阿美替尼和进口药物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患者中位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达到19.3个月,对照组只有9.9个月,可以降低54%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AENEAS研究是由交通大学附属上海胸科医院肿瘤内科陆舜教授牵头开展的针对中国人群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刚刚于今年5月发表在全球顶尖的肿瘤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说明研究质量很高。 再说伏美替尼。这是第三个在我国获批的三代EGFR-TKI类药物,2021年3月获批用于使用EGFR-TKI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伴有EGFR T790M位点突变的晚期NSCLC。 今年3月欧洲肺癌大会(ELCC)揭晓了伏美替尼对比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一线治疗中国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研究的结果。结果显示伏美替尼的疗效优异,把PFS又延长到20.8个月(对照组11.1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幅为56%。 伏美替尼首次让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国患者的中位PFS突破20个月。 这个名为FURLONG的研究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牵头开展的,该研究结果也于今年6月初在全球呼吸医学领域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在线刊登,也说明了这个研究的质量很高,再次为中国原研肺癌治疗药在国际舞台上争光。 2 肺癌脑转移 兵家必争 随着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肺癌脑转移也越来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而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则治疗更困难,疾病进展迅速。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国著名的肺癌治疗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曾指出,当前,评价晚期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疗效,比如无疾病进展生存的时长,第二个是药物的安全性,而第三个维度就是控制甚至预防肺癌脑转移发生的效果。 第三代EGFR-TKI之所以比第一代EGFR-TKI疗效更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类药物可以更高效地“入脑”,因此,控制转移到脑部的肿瘤病灶的疗效优于第一代药物。而三代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成为评估三代药物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 进口三代药物对于转移到脑部的肿瘤病灶的疾病控制率很高(CNS控制率),达到95%,而且91%的患者的颅内转移肿瘤病灶有明显退缩(CNS有效率);伏美替尼的CNS控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1%,阿美替尼为93%和86%。国产和进口药的疗效相当。 FURLONG研究结果还显示,接受伏美替尼治疗的那些最初显示无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在研究的随访期间没有一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提示伏美替尼治疗或可预防或推迟CNS转移的出现。 3 幸运的中国肺癌患者 中国的肺癌治疗医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手握三个三代EGFR-TKI药物,而且有两个被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亚于进口药的中国原研药物。 中国的肺癌患者也是幸运的,因为医生可以给他们推荐三种不同的选择。 同是三代药物,有三个选择为什么就是好呢? 对于有些患者,虽然一个三代药物疗效很好,但不良反应可能无法忍受。这时,医生就可以选择另外一个不良反应较低的三代药。 伏美替尼的FURLONG研究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伏美替尼治疗组发生严重(≥3级)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1%,相比其它三代EGFR-TKI,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这是为什么伏美替尼经常被用于无法耐受其它三代药物的患者治疗。 再比如,医生治疗肺癌脑转移,往往要增加剂量以确保药物在脑脊液中有足够的浓度,但这对药物安全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增加了药物剂量,但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而且患者不能耐受,就可能会出现治疗中断、减量、停药等情况,这势必会影响疗效。这时选择一个安全性较好的药物就能为治疗带来价值。 为什么有两个被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中国患者疗效和安全性也很重要呢?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周彩存教授指出,东西方人群的药物代谢过程、人体大小和结构,以及饮食文化都很不同,而人种差异以及衍生文化的差异都可能会让同一个药物呈现不同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针对中国肺癌人群开展的高质量的药物临床研究所带来的可靠医学证据对于指导中国医生治疗中国患者自然会更有意义。  

半夏
3个抗癌明星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能带癌生存很多年

3个抗癌明星的故事,他们为什么能带癌生存很多年

患了癌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幸的。 癌症让患者发现自己距离死亡是如此之近,这种感觉对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是一道坎。是乐观面对,还是整天忧心忡忡,屈服于病魔? 今天将为大家分享3位抗癌明星的故事。 她舞动生命,在舞蹈中找到了自己 人物:廖阿姨 年龄:68岁 患病史:肺癌12年 励志语:我不能让疾病占据我的人生! 12年前,廖阿姨退休后的第二年检查出患肺癌,“当时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体检前两个月,廖阿姨刚从西藏回来,同去的几个朋友中只有她一个人走在最前边,“医生告诉我体检结果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弄错了,我连咳嗽都没有,怎么就得了肺癌”。 于是,她换了家医院复查,结果还是一样。即便在两张相同的CT结果面前,她还是认为哪里搞错了。“就连我在做术前准备时,医生拿着我的肺活量报告说,我的肺活量不亚于一个男性,”廖阿姨说。 直到拿到病理报告,证实确实为肺癌,Ⅱ期。她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整整3天没有说一句话,”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她慢慢想通了,生病了就接受治疗。在之后的半年里,她接受了化疗。当她的一头长发大把大把脱落时,她崩溃了。“嚎声大哭,砸东西,连后事都想好了,”廖阿姨说,但又能怎样,依然要面对现实。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约她到排练现场见面,看到翩翩起舞的朋友,她想起高中时自己在校宣传队的日子。她的朋友邀请她参加,但她拒绝了,“我是一名癌症病人我怎么能上台表演”。朋友并没有放弃,一直有意无意的邀请她参加艺术团的活动。 3个月后,廖阿姨终于鼓起勇气,站在舞蹈教练面前摆了几个舞蹈动作。 “当我在人前展示自己的瞬间,我忘记了疾病,忘记了病痛。”廖阿姨说,为了能赶上艺术团里的进度,她开始自己请舞蹈教练,天天压腿练功、练形体。 7年来,廖阿姨和伙伴们参加了无数次国内老年人舞蹈团体的比赛,甚至被韩国的文化交流团体邀请到韩国演出。 正是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廖阿姨还将10多名病友组织在一起,教她们跳舞,“我告诉她们,音乐一响起,你就不再是病人,你只是名舞者,你需要展示的只有自己的美!” 就这样,廖阿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癌症12年,用她的话来说,“我不能让疾病占据我的人生!” 她抗癌32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人物:郭女士 年龄:64岁 患病史:甲状腺癌35年 励志语: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相信医学,相信自己。 1982年,命运跟29岁的郭慧莹开了一个玩笑,她不幸患上了甲状腺恶性肿瘤。 接下来的多次手术、放疗化疗、癌细胞转移等经历,在最痛苦的时刻,她也一度想要放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丈夫发现了她厌世的苗头后,特意买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希望她能像文中的老人一样顽强拼博。 就这样,郭慧莹慢慢地也从那段绝望而痛苦的日子中走了出来,调整心态,继续踏上了漫长的抗癌之路。 郭慧莹从小就在邕江边长大,小时候就非常喜欢游泳。“冬泳最能锻炼身体,为什么不试试坚持看?”身体逐渐恢复后,郭慧莹开始经常到邕江游泳。夏天游、冬天也游,还曾经“游”到了台湾的日月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长期在邕江游泳,她还意外成了救人“明星”。因屡屡成功救起溺水者,她干脆去考了个国家的救生员资格证,成了邕江水上安全救护队的一员。 癌症患者一般都很忌讳谈自己患病,但郭慧莹说,愿意向他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希望给更多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以希望。 而她的手机甚至成了全国许多癌症患者的“热线”。“心态真的非常重要!”每当有患者打电话给她,郭慧莹都尽自己所能地这样开导对方。 “我觉得我活得很有价值,”郭慧莹想和病友们分享的是:“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相信医学,相信自己。” 他面对亲情,重新振作击退癌症 人物:周先生 年龄:66岁 患病史:结肠癌9年 励志语:不要远离自己的家人,这样你就有力量重新站起来。 9年前,周女士刚刚生下女儿两个月后,57岁的父亲被诊断出患了结肠癌。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女士的父亲周先生有些自责:“那时家里处在悲喜交加的情绪当中,那会儿外孙女刚出生,而我却病倒了。为了我,女儿天天往医院跑,看病、检查都陪在我身边,刚出生的孙女常常因为没有奶吃而哭个不停,女儿因为涨奶疼得都站不起来了。” 看着为他忙碌的一家人,周先生说,当时他怨恨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 “父亲好几次把我从医院骂走,甚至不允许我到医院看他。”周女士称,在将近1年的时间里,父亲接受了放疗、手术等治疗。“在那一年中,父亲变得异常的安静,很少与家人沟通,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望着窗外,”周女士和家人都认为,只有让父亲振作起来,才是战胜病魔的希望。 有一次,周女士将女儿交给父亲帮看几分钟,再回到房间时,周女士看到不满周岁的女儿正笑着摸着父亲的脸,而父亲已经哭得不行了。 “那是我生病后第一次有想好好活下去的想法,如果我能听孙女叫我一声外公该多好!”从那时起,周先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而是积极的面对,“心态变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周先生笑着说。 家人也发现了外孙女给周先生带来了战胜病魔的力量,为此周女士和丈夫商量后,一起搬回了父亲家,让女儿陪在父亲身边。“外孙女1岁半大的时候,突然对着我喊了一句‘公’,我顿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所有的病痛也不再会压垮我。”就这样,周先生重新振作了起来,天天锻炼身体,配合医生的治疗。 6年前,周先生的外孙女上幼儿园,他主动承担起接送的任务。 如今,外孙女已经上小学了,他依旧在校门外等待外孙女放学。“我身体好了,不仅不会拖累大家,甚至还能帮帮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更重要的是,我能天天看到外孙女的笑脸!” 周先生想对病友们说,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远离自己的家人,这样你就有力量重新站起来。 从他们的抗癌经历中,不管是健康人,还是癌症患者,都能找到一种力量,从而乐观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油!

半夏
肺癌转移了,可以根据转移灶所在位置选药吗?

肺癌转移了,可以根据转移灶所在位置选药吗?

病友 肺癌肝转移(原发灶活检基因EGFR 20ins),联合卡博替尼肺部病灶控制很好,但是肝转移灶进展,可以换成联合仑伐替尼吗? 最近碰见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啥老生常谈的还要再谈呢?因为不断有新患者上网求助,总不能要求刚刚接触肺癌治疗的朋友就直接具有极高的知识储备量,能够理清病因、病理、基因还有药理。所以,这次面对这个问题,今天来完整梳理一下:转移灶可以根据病灶所在位置选药吗?对此,我要说三句话:大部分不合规矩;少部分有点合理;每种情况要具体分析。 1 根据转移灶的位置选药,可能大部分不合规矩,为什么呢? 转移灶的病理性质源于原发灶,就如这位提出问题的朋友,肺癌肝转移,原发灶是肺癌,肝转移灶不是肝癌(习惯上说的“肝癌”是肝原发癌),而仑伐替尼批准适应症有肝原发癌,(暂时)没有批准用于肺癌,所以,如果肺癌无论是否转移到肝,用仑伐替尼都不合规矩。言及此处,熟悉笔者的朋友都知道我会说“但是”,因为我本来是个“不守规矩”的人,但是,我的“规(药)矩(理)”和上文说的“批准适应症”的规矩不一样,接下来,我们说一说从药物作用原理上,为什么根据转移灶位置选靶向药不合“规(药)矩(理)”。靶向药,顾名思义,针对细胞某个调控细胞生长发育的基因产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根据转移灶位置的原发癌适应症选择靶向药,首先就违背了靶向药的选择基本原理——根据变异的驱动基因选择靶向药。抛开这位朋友的极端特殊情况(EGFR 20ins),如果有针对性靶向药可选,是基因变异重要,还是病灶位置重要呢?大家在病友群交流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看到“脑转移的靶向药”这类字眼,这个不合理性我会在以后的文章详细介绍,当前我们要说这是基于某基因变异前提下、用药针对此基因产物范围内的局部可能存在适用性(例如EGFR敏感型突变,脑转移会有人推荐一款未上市的药物AZD3759),而没有这两个先决条件(下图),根据转移灶位置选择对于位置的原发癌获批的靶向药,绝大多数绝不合理。 2 遇上某些情况,又会出现少部分有点合理,这怎么理解呢? 其实,我们看到这位朋友之前选择的卡博替尼(国内还未上市,卡博替尼是中文暂译名,外文通用名Cabozantinib,编号XL184,大家习惯称184)也不合规矩,但是合理。目前EGFR 20ins的专用靶向药继发耐药之后没有完善的耐药机理研究结论,不可能根据高频继发耐药基因选择“押宝”某个针对性的靶向药,所以,此刻无论是原有药物不变或减量的基础上,选择联合专用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安罗替尼、阿帕替尼,还是选择多靶点含抗血管作用的靶向药卡博替尼、仑伐替尼,都是有肿瘤耐药机制和药物机理方面的合理性的。因此,抛开所谓的刻板的规矩,在和自己的主管医生达成默契的前提下,适时选择自用合理不合规的超范围用药,就从求生角度来说,绝不应该被过度限制。如果真心帮助这类朋友,要做的是提醒相关药物的禁忌、风险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以及不要在主管医生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冒险用药。 3 落实到个体情况,合理与不合理,怎么具体分析呢? (1)靶向药选药第一原则,靶点 前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只提醒大家,注意驱动基因的变异类型,不是所有驱动基因的变异类型都是可选靶向药的。 (2)分析耐药基因与异质性问题 就本文开头这位朋友的问题来说,耐药基因我们无从得知的情况下,只能说选择了卡博替尼是合理的,但是肺部病灶与肝转移灶产生了对同一个药物不同的疗效反应,即肿瘤异质性明显,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情况出现了——这点和之前说的根据原发灶性质选药不同,不要感觉互相矛盾,继承驱动基因是普遍现象,出现转移灶的异质性是个别现象——因此,积极选择调整方案,或许是出路,但是这个“卡博替尼换成仑伐替尼”的选择并不合理,原因在两个药物的靶点上。(下图) (3)比对基因位点 两个药物作为同等级别的强效小分子抗血管药,对调的意义不大,我们重点看其他靶点。卡博替尼拥有EGFR突变继发耐药后的常见靶点MET,是MET的II型抑制剂,而仑伐替尼只有肺癌的罕见靶点RET融合,FGFR和KIT能否作为肺癌的驱动基因尚有争议。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位朋友更换仑伐替尼不合规矩,可惜我们不在乎,换了之后有效率绝不为零,也没有争议。但是这个更换从药物机理上推算有效率并不高也是事实,甚至肺部病灶如果是因为MET靶点获益也可能因为换药失去,这个才是“选择不合理”的根源所在。 4 分享一些实用信息 以上是理论分析、推演的内容,如果对于一些朋友理解有些困难,下面总结几条相对实用的经验,大家在遇上类似情况的时候,可能在与医生讨论的时候派上用场,但是如果与医嘱意见不一致,切记不要轻易脱离医生的监护之下尝试。 如认同以下内容,确实想要尝试,又无法和主管医生达成一致,可以争取专家会诊,获得评判。 01 预防脑转移,可以在原发灶基因位点匹配的前提之下,适当考虑透过血脑屏障效应更好的药物,也是一些“不标准”、“易误导”说法中的所谓的“脑转移专用药”。 02 治疗脑膜转移,同上,在原发灶基因位点匹配的前提之下,适当考虑透过血脑屏障效应更好的药物,也可以在某些药物的安全范围内考虑加量,当然,有脑脊液基因检测针对性选药更好。 03 治疗较小的脑实质转移灶(<1cm),在排除禁忌之后可以尝试添加贝伐珠单抗,但是不适合选择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 04 其他位置进展较快且基因状况不明或基因检测结果没有查到耐药原因,可以尝试排除禁忌之后添加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 05 治疗中的骨转移进展,绝不是添加了双膦酸盐或者地舒单抗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还是需要调整抗肿瘤药物或射线的杀伤。 06 伴有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进展,可能因为血供问题造成口服、静脉药物难以在肿瘤环境里到达有效浓度,局部灌注药物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大家在调整治疗方案的时候,在掌握更多基因与药物知识的情况下,都能积极与医生多沟通,选择合理的方案,不要模仿极端个例。

半夏
全面总结!25种肺癌靶向药用法及副作用处理

全面总结!25种肺癌靶向药用法及副作用处理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随着近十几年肿瘤驱动基因的发现,靶向治疗药物大幅提高了肺癌尤其是NSCLC的治疗效果,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比较明确的针对NSCLC的治疗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另外还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等。 本文小编对肺癌靶向药物的用法做了全面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EGFR 二、ALK 三、ROS1 四、RET 五、BRAF V600E 六、MET 七、NTRK 八、HER2 九、抗血管生成药物 肺癌靶向药联合用药需警惕以下药物: CYP3A4 强抑制剂: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阿扎那韦,利托那韦,克拉霉素,葡萄柚等。 CYP3A4 诱导剂:利福平,利福喷丁,苯妥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或圣约翰草等。 CYP3A4 底物:苯二氮卓类,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那格列奈,麦角碱衍生物,激素避孕药等。 P-gp 抑制剂:利托那韦,奈非那韦,环孢素 A,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维拉帕米,奎尼丁,他克莫司,胺碘酮等。 P-gp 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苯巴比妥,贯叶连翘等。 CYP2D6 底物: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安定类药物等。 CYP2C8 底物:瑞格列奈等。 同时,在使用靶向药期间所产生的腹泻、腹胀、皮疹等不良反应也成为了患者的生活困扰之一。   常见的靶向药的副作用 一 皮疹 皮疹是靶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一般发生于服用靶向药后的两周内,但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多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皮肤脱屑、皮肤干燥瘙痒等。 轻度皮疹:局限于头面和上躯干部,几乎无主观症状,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无继发感染。 中度皮疹:范围比较广泛,主观症状轻,对日常生活有轻微的影响,无继发感染的征象。 重度皮疹:范围广泛,主观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有继发感染的可能。 二 腹泻   腹泻一般发生在服用靶向药的2-3周内,和皮疹一样,腹泻也属于靶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1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增加低于4次 2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增加4-6次 3级腹泻:每日大便次数增加7次以上,失禁,需住院治疗,日常活动受限。 三 腹痛 很多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的时候都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   处理策略   出现腹部胀痛不适时,可以服用一些香砂养胃丸或者珍珠养胃丸(广州白云山产)。 出现腹部隐痛并伴有打嗝时,可以在饭后服用一些保和丸来缓解症状。 出现腹部强力持久腹痛时,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服用一些益生菌,如培菲康等。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则应该及时就医。 四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