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给爸爸端上带蛋白的饭菜,手都有点抖 —— 怕吃多了肝扛不住,又怕吃少了他更虚。直到医生点透那句 “补蛋白不是拼多少,是看怎么吃”,我们才慢慢摸到门道。
刚开始总瞎琢磨:肝功能差成这样,是不是该全吃素?结果没俩月,爸爸瘦得脱了形,治疗时连力气都没有。医生拿着检查单叹气:“肝癌本身就会让营养和肌肉偷偷跑掉,再不敢吃蛋白,人先垮了,治疗都没法继续。”
后来才明白,蛋白质是帮肝脏修复的 “建材”,关键在这四个 “安全原则”:
专挑好消化的蛋白
我们家现在的蛋白清单很简单:鸡蛋只吃蛋白,鳕鱼、鲈鱼清蒸了去刺,豆腐选嫩的,偶尔冲杯医用乳清蛋白粉。红肉和动物内脏早就停了,那些太油腻的奶酪也不碰,肝代谢起来费劲。
少量多次分着吃
医生说一顿塞太多,肝来不及处理反而麻烦。现在我们把蛋白拆成小份:早上半个蛋白,中午一勺豆腐碎,下午半杯无糖酸奶,晚上一小块鱼片。3 小时补一点,爸爸胃里不胀,肝也没负担。
看指标再调整
每次复查都盯着胆红素和白蛋白这两个数。之前胆红素超 3mg/dL 那阵,医生让先喝营养液,蛋白暂时减到最少;后来指标稳了,才慢慢加上乳清蛋白和豆腐。这就像开车看仪表盘,不能凭着感觉踩油门。
搭着碳水和脂肪吃
光吃蛋白不顶用,得有 “帮手”。我们给爸爸吃蛋白时,总会配点橄榄油拌的蔬菜,或者一小块红薯、半小碗藜麦。医生说这样蛋白才能被好好吸收,不会白补。
现在爸爸靠着这样吃,肌肉慢慢长回来些,治疗时也有力气了。打卡寻道长安,相信肝癌患者和家属都能体会到,肝癌患者饮食的重要性犹如走钢丝,既不能因怕出事就啥都不敢给吃,也不能瞎补。你们家有啥试错的经验?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