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肿瘤资讯
用魔法打败魔法!溶瘤病毒治疗万癌之王胰腺癌ORR高达70%

用魔法打败魔法!溶瘤病毒治疗万癌之王胰腺癌ORR高达70%

溶瘤生物科技公司(TSX:ONC)于近日发布了1/2期GOBLET研究的晚期/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PDAC)一线队列的中期结果。数据表明,在晚期/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中,pelareorep(一种新开发的溶瘤病毒)与PD-(L)1抑制剂和标准化疗具有协同作用。Pelareorep联合治疗具有70%的客观缓解率(ORR;n=10),几乎是历史对照试验中报告的平均ORR(25%)的三倍!该公司计划向监管机构提交胰腺癌数据,以确定获得批准的快捷途径。 1.胰腺癌治疗上的重重困境 胰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胰腺导管腺癌(PDAC)不表达新抗原,因此限制了t细胞的启动和整体免疫反应。此外,胰腺肿瘤微环境富含免疫抑制因子,如Tregs、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IL-10、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等。此外,胰腺肿瘤主要由纤维化组织和星状细胞组成,它们共同发挥着天然的物理屏障作用,使细胞外基质难以穿透。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限制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一些化疗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PDAC,如吉西他滨、folfirinox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但所有这些药物均有严重的副作用,且生存率较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其他类型的癌症(如黑色素瘤)显示出显著疗效。这些药物的疗效仍在研究中,针对胰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是,大多数患者仍表现为晚期疾病,尽管最近的治疗取得了进展,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死于他们的疾病。 2.何为溶瘤病毒免疫疗法           ——对pelareorep的介绍 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新的选择是溶瘤病毒免疫疗法,它使用野生型或基因修饰的病毒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并促进针对肿瘤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溶瘤呼肠孤病毒pelareorep是呼肠孤病毒3型Dearing株的专利分离物。癌细胞中病毒的选择性复制和溶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RAS和PKR信号通路的上游和下游介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几种化疗药物(包括紫杉烷类、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联合治疗可增强pelareorep的复制和溶解。 3. 溶瘤病毒免疫疗法的机制 抗病毒免疫反应有助于触发抗肿瘤免疫。对pelareorep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是通过检测dsRNA(通过toll样受体和模式识别受体)来介导的,dsRNA刺激干扰素(ifn)、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上调固有免疫应答基因如PD-L1和抗原处理基因如TAP1/2和hla。此外,固有激活导致T细胞和nk细胞浸润到肿瘤微环境(TME),启动TME,作为ici的辅助手段。在pelareorep联合吉西他滨的2期研究中,治疗中的原发性胰腺肿瘤活检显示,在癌细胞中,病毒复制、PD-L1上调和凋亡。 由于慢性病毒感染后,为了最小化免疫系统诱导的损伤,PD-L1在非肿瘤组织中上调,因此溶瘤病毒治疗后PDAC中PD-L1的上调可作为一种可诱导的防御机制,可用于ICI治疗。此外,可能的假设是PDAC中活跃的病毒复制可以促进良好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并为ICI治疗“启动”PDAC(众所周知的免疫冷肿瘤)。 4. GOBLET1/2期研究的结果显示出 良好的ORR 溶瘤腺病毒已被开发并在临床前胰腺模型中进行了研究。GOBLET PDAC队列评估了pelareorep联合罗氏抗pd – l1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以及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该队列中10例可评估患者中有7例达到了部分缓解(截至截止日期,3例已确认,4例未确认)。另外2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ORR和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0%和90%。本研究未观察到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信号。既往在SITC摘要中报告的ORR是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历史对照试验中平均ORR(仅为25%)的近三倍。 此外,PD-(L)1抑制剂仅对低于1%的高微卫星不稳定的胰腺癌患者有益。因此,GOBLET的中期结果强烈提示,当与检查点抑制和化疗联合使用时,pelareorep逆转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肿瘤微环境的能力产生了协同作用,从而大大改善了应答。 GOBLET的中期结果代表了一个关键的临床里程碑,为难以治疗的适应症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验证。除了这个潜在的PDAC机会外,溶瘤剂继续推进pelareorep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注册研究。该公司针对 HR+/HER2- 转移性乳腺癌 BRACELET-1 的随机 2 期试验仍有望在 2023 年上半年得出总体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不断发展的总生存期数据。 5.胰腺癌及其他晚期肿瘤将迎来新的黎明 现在说溶瘤病毒疗法已成为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并不为时过早。在溶瘤过程中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共同特点,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溶瘤病毒治疗的疗效。通过赋予溶瘤病毒功能性转基因,未来将可获得一系列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的溶瘤病毒,并根据癌症的类型和分期选择合适的病毒组合。癌症患者可以自由选择溶瘤病毒疗法作为治疗方案的癌症治疗新时代即将到来。  

玉米
科普:肿瘤患者疫情期间焦虑、失眠如何破解?这几个方法试一试

科普:肿瘤患者疫情期间焦虑、失眠如何破解?这几个方法试一试

疫情之下,肿瘤患者长期居家,面对肿瘤疾病与严防新冠感染的双重压力,他们可能会出现焦虑、失眠等诸多不良情绪。 如何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冯威教授给大家熬制了一碗“心灵鸡汤”。 疫情之下,引起肿瘤患者额外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很多: 1. 心情不佳,自身免疫下降,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担忧; 2. 海量疫情相关信息,致情绪出现焦躁和不安; 3. 社区隔离,缺乏联络与心理支持。 多个方法   保持良好心态   01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作息规律 肿瘤患者免疫力可能较弱,外出时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尽量保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及合理的膳食结构,白天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容易兴奋的饮品,晚间不要吃得过饱,临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可在睡前听一些助眠的音频来改善睡眠。如果不方便出门,可以在家里简单地散步或做健身操等。 02 接纳自我情绪,学会简单调节 疫情来袭,恐惧、焦虑是我们的本能,当恐惧、焦虑情绪出现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时,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正视这种情绪,进行自我沟通,经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怎么样”,承认正在经历的所有感觉;留出“自我时间”,做一些既能舒缓情绪又对健康没有危害的事情,比如重拾爱好、听音乐、阅读书籍、写日记等,可以让忙碌的头脑平静下来,重获理性思维,寻得内心平和。 03 理性对待信息,减少负面摄取 评估自己周围的疫情风险程度,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进展,不对未经证实的负面信息过度关注,不做过度或不必要的担忧,活在当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把思想从过去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此时此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或者尝试一些简单的呼吸放松或肌肉放松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04 维持适当社交,保持兴趣爱好 疫情期间尽量与家人、朋友等保持一定的电话或视频联络沟通,可以聊聊兴趣爱好,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同时,内心的不良情绪也会得到缓解。原来的兴趣爱好可以继续保持,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电影、听音乐、观看云演出等方式,缓解自己的不安情绪,增加愉悦感。 05 心理出现不适,及时寻求帮助 长期居家期间,如出现难以自我调节的情绪,可以拨打复旦肿瘤医院“帮帮热线021-64171885”寻求心理援助,如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可到医院心理医学科就诊。 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季,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让我们共克时艰,共待花开! 附注 呼吸放松法与肌肉放松法 呼吸放松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躺下来,选择一个让自己舒适的姿势,闭上/睁开眼睛进行腹式呼吸,可以将一只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用鼻子深吸气,吸气时默数“一二三”,此时腹部鼓起,用嘴巴呼气,呼气时默数“一二三四五”,此时腹部收回。 肌肉渐进放松 闭上眼睛,皱紧你的眉头,用力,再用力,持续几秒钟,然后放松,再放松,可以依次从头到脚地去“紧张-放松”自己全身的肌肉。 以上方法每次可练习5分钟,每天2-3次

玉米
带来惨痛后果的口腔癌该如何预防?NEJM:WHO发布口腔癌预防策略

带来惨痛后果的口腔癌该如何预防?NEJM:WHO发布口腔癌预防策略

口腔癌,由于槟榔广告被禁止屡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南亚、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口腔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尤其是近些年来槟榔、烟草制品的流行,口腔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罹患口腔癌的患者不得不接受大面积的手术治疗(割脸、口腔缝合等),饱受痛苦。 那么,针对带来严重后果的口腔癌我们该如何预防?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召集了来自14个国家的25名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研究和癌症预防手册建立了口腔癌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证据体系,并于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EJM》杂志上,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预防口腔癌。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病因进行预防,从而预防、控制乃至于消灭疾病的预防方式;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二级预防是在疾病潜伏期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发展危害而采取的措施。 二级预防:口腔癌的诊断 临床口腔检查是常规用于监测口腔癌和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和触诊口腔粘膜及面部和颈部区域。 目前,临床口腔检查口腔癌和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的敏感性为50%~99%,特异性为75%~99%,训练有素的医疗保健工作者可以较好地发现和诊断口腔癌并分辨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病。 最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病及其定义 根据印度一项随访时间长达15年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临床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口腔癌从而降低21~22%的晚期口腔癌发病率,同时可以降低24%~26%的相关临床死亡率。这证明了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那么,又有哪些一级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口腔癌的发病率呢? 一级预防:降低口腔癌风险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在口腔癌发病率较高的东南亚等地区,口腔癌的发病主要和烟草、无烟烟草、槟榔产品以及酒精制品等使用有关。 除此之外,大约有2%的口腔癌发病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占口腔癌发病病例的2%,而导致口腔癌发生的高危HPV亚型为HPV16。 2020年世界范围内口腔癌所有年龄段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风险因素:吸烟 早在2007年,IARC发现戒烟者与当前仍在吸烟的人群相比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并且戒烟时间越长这种获益越大。一项大型的荟萃研究显示,和那些烟龄在20年以上的吸烟人群相比,戒烟4年可以大幅度降低口腔癌风险(减少约35%);戒烟也可以降低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风险因素:无烟烟草产品和槟榔 除了吸烟之外,无烟烟草产品和槟榔消费也被证实和口腔癌发病风险上升有关。一项在台湾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当不吸烟和停止咀嚼槟榔之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大幅度降低。长期戒烟(≥10年)后患者的口腔癌发病风险降低最高可达51%。 一项主要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干预(停止槟榔和烟草)后,患者的白斑发病率显著下降,男性降低了49%,女性降低了81%。 已有多项研究都证实:戒烟和停止使用槟榔可以降低口腔癌以及口腔潜在恶性疾病的风险。 目前使用的口腔癌的主要干预措施以及对应的评价,充分证据表明干预有效;有限证据表明具有合理的因果预防关系;不充分证据则表明预防未有对应的因果关系。 风险因素:酒精摄入 烟酒往往是捆绑在一起进行消费。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显示:戒酒可以获得和戒烟类似的效果。戒烟戒酒可以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而且戒烟戒酒时间越长,患者的口腔癌的发病风险降低也越明显。 癌症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通过早期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癌风险。针对口腔癌,IARC给出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戒烟戒酒以及停止槟榔消费。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更健康的人生。 参考资料: Véronique Bouvard, ,Suzanne T. Nethan, Deependra Singh, et al.IARC Perspective on Oral Cancer Prevention.DOI: 10.1056/NEJMsr2210097

玉米
如何正确发挥贝伐珠单抗疗效,你我都需知道

如何正确发挥贝伐珠单抗疗效,你我都需知道

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至今被证实与化疗、靶向、免疫等治疗手段联合用药,调整剂量均有出色抑制肿瘤效果!贝伐珠单抗本身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其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贝伐珠单抗8大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2004年,罗氏安维汀于在美国首次获批,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使其成为首个广泛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抗血管生成疗法。 目前贝伐珠单抗(安维汀)在国内获批了8大适应证,分别为 #宫颈癌:贝伐珠单抗已被批准与紫杉醇和顺铂或托泊替康联合治疗复发性、持续性或转移性宫颈癌。 推荐剂量为15 mg/kg,q3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联合基于氟尿嘧啶(FU)的化疗方案。 推荐剂量为联合化疗方案时,5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5 mg/kg/q2w)或7.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7.5mg/kg/q3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 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贝伐珠单抗已获准作为既往治疗后进行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单药治疗。 贝伐珠单抗静脉输注推荐剂量为10mg/kg体重,每两周给药一次(10mg/kg/q2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贝伐珠单抗是卡铂和紫杉醇联合用于复发性、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组合。 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15mg/kg体重,每3周给药一次(15 mg/kg/q3w);贝伐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最多6个周期,随后给予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 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贝伐珠单抗已批准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联合卡铂铂化疗方案,或与紫杉醇、多柔比星或拓扑替康联合治疗铂类耐药性疾病。 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IV期疾病: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一次15 mg/kg,每3周1次(15mg/kg/q3w),与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合用最多6周期,随后单独使用贝伐珠单抗15mg/kg/q3w;本药的总用药时间最多22周期或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以先发生者为准; 铂耐药者 A. 贝伐珠单抗推荐剂量为一次10mg/kg q2w,与以下任一化疗药物合用:紫杉醇、聚乙二醇化多柔比星脂质体、托泊替康(q1w); B. 贝伐珠单抗一次15mg/kg q3w,与托泊替康(q3w)合用 铂敏感者 A. 贝伐珠单抗一次15mg/kg q3w,与卡铂+紫杉醇联用6-8个周期,随后单药治疗,一次15mg/kg q3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 B. 贝伐珠单抗一次15mg/kg q3w,与卡铂+吉西他滨联用6-10个周期,随后单药治疗,一次15mg/kg q3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 # 肝细胞癌(HCC):贝伐珠单抗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 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使用1200mg后,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15 mg/kg,q3w;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 关于贝伐珠单抗的小问题 问 贝伐珠单抗是否进入国家医保政策? 答 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实施。根据条文规定,贝伐珠单抗由国家直谈品种变更为基本医保乙类品种。除去既往的一线NSCLC、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适应症,贝伐珠单抗还新增了一线肝癌和脑胶质瘤的适应症,为医保可报销适应症。 问 高血压患者如何使用贝伐珠单抗? 答 建议发生高血压或高血压基线显著升高的患者开始抗高血压治疗,早期开始抗高血压治疗已被证明可以减少并发症,即使是在危及生命的脑病病例中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也可以预防或降低高血压。但是在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中应暂停使用,例如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性脑病患者。停用贝伐珠单抗后,血压通常会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问 使用过程中出现尿蛋白应如何处理? 答 除高血压外,蛋白尿也是一种与贝伐珠单抗作用机制相关的副作用。实际上,只有3%的患者会因为蛋白尿永久停药,因此出现蛋白尿的现象多为可控的。 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蛋白尿,需根据等级的不同调整用药。尿蛋白1+到3+或24小时尿蛋白<2g,按照预定方案继续给予抗血管生成药;尿蛋白4+或24小时尿蛋白≥2g,暂停本次给药计划,推迟给药直到24小时尿蛋白<2g;4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则要永久性停药。

玉米
多纳非尼联合数据亮相CSCO口头报告,为肝癌治疗带来新方案

多纳非尼联合数据亮相CSCO口头报告,为肝癌治疗带来新方案

  11月9日,靶向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多纳非尼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亮相2022 CSCO学术年会,受到了广泛关注。口头报告分别基于两项临床研究数据(NCT04418401、NCT04605185 )。结果显示多纳非尼分别在HCC术后高危复发患者以及不可切除HCC(uHCC)患者中产生了令人鼓舞的反应和良好的安全性。 【口头报告题目】 多纳非尼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辅助治疗肝细胞癌术后高危复发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更新 【汇报专家】 陈怡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该报告基于一项单中心、开放、单臂、探索性研究(NCT04418401)。研究旨在评价多纳非尼联合抗PD-1单抗辅助治疗HCC术后高危复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CSCO会议上发表的结果,多纳非尼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PD-1单抗)辅助治疗HCC术后高危复发患者,有着较高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较好的安全性。 ”多纳非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术后高危复发HCC的辅助治疗,有较高的1年无复发生存率。并且多纳非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一致“。研究者在会议报告中指出。 当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细胞癌(HCC)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高危复发患者术后第1年是复发最集中的高峰期:若未采取干预手段,术后第1年的累积复发率约为50%。目前仍然缺乏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多种治疗手段的应用策略均在积极探索中,总体效果尚未十分令人满意。 试验方法 本次探索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着手评估多纳非尼联合抗PD-1单克隆抗体(PD-1单抗)辅助治疗HCC术后高危复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要符合入组资格,患者必须符合以下高危复发因素:微血管侵犯(MVI),卫星灶,病灶>3个,癌栓侵犯肝段门静脉分支或门静脉左或右分支。并且患者需要入组前4~8周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4周的影像学检查确认无复发转移,Child-Pugh A级,ECOG PS 0~1分等。 研究参与者将接受最长6个月的多纳非尼联合PD-1单抗辅助治疗。本次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RFSR);次要终点包括: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等。 患者基线特征 从2020年6月12日至2022年6月10日,共入组19例患者。患者基线特征如图所示。肝癌根治术至入组的中位时长为1.3月(IQR,1.2-1.4)。17例(89.5%)患者为BCLC A期, 2例(10.5%)为BCLC B期。最常见的高危复发因素是MVI(17例[89.5%];M1-14例,M2-3例),其次是卫星灶(4例)和病灶>3个(2例,病灶数均为4;其余患者的病灶数均为1)。肿瘤最大直径中位值为3.5 cm(IQR,2.6-6.2),11例(57.9%)肿瘤直径<5 cm,7例(36.8%)肿瘤直径为5~10 cm,1例(5.3%)肿瘤直径≥10 cm。 结果 截止数据收集时,7例(36.8%)完成辅助治疗,4例(21.1%)仍在辅助治疗阶段,8例(42.1%)提前终止治疗,提前终止的原因包括HCC复发和不良事件等。中位随访时间为5.7个月(IQR,2.7-14),中位治疗时间为3.3个月(IOR,2.9-5.9)。 在19例患者中,ITT人群的1年RFSR为80%(90%CI,56.1%-91.7%),FAS人群的1年RFSR为83.3%(90%CI,55.7%-94.5%)。ITT和FAS人群的中位RFS均未达到。无患者死亡报道。18例(94.7%)患者发生与联合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其中10例(52.6%)发生3级TRAE,无4级或5级TRAE。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各8例,42.1%),白细胞计数降低(7例,36.8%),皮疹、掌跖红肿综合征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各6例,31.6%)。 【口头报告题目】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抗PD-1单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 【汇报专家】 古善智 湖南省肿瘤医院 这是一项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NCT04605185),旨在考察多纳非尼、PD-1单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疗效。根据CSC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多纳非尼与抗PD-1单抗联合TACE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且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研究者称:”这是一项阳性的临床研究,报告了小分子TKI药物多纳非尼与免疫药物联合TACE对不可切除的HCC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与单用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并未提示新的安全性风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试验方法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符合条件的患者受试人群为年龄18-75岁,Child-Pugh评分A级,无大血管侵犯(VP3-4)且无肝外转移的uHCC患者。探索3个剂量多纳非尼(100 mg Qd;150 mg Qd;100 mg Bid)+固定剂量的PD-1单抗,联合TACE用于治疗uHCC。 研究分为剂量递增阶段和扩展阶段。主要终点为联合用药的耐受性;次要终点为mRECIST标准评价的客观肿瘤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等。 患者基线特征 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共31例受试者入组本项研究。患者基线特征如图所示。 中位年龄58岁(41-74);男性28例,女性3例;BCLC A期7例, B期20例, C期4例;合并HBV病史27例(87%)。基线靶病灶总径中位数80.8 mm(范围 22.5-171.9 […]

玉米
2022年21款抗癌创新药盘点 推荐收藏

2022年21款抗癌创新药盘点 推荐收藏

2022年21款抗肿瘤创新药国内获批上市!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11月5-12日在北京召开。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10月,有21个抗肿瘤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涵盖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不同癌种。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针对21款获批上市的抗肿瘤药进行了梳理。   远大医药:钇[90Y]微球注射液 适应症:结直肠癌肝转移     2022年2月,远大医药宣布钇[90Y]微球注射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钇[90Y]微球注射液液是一款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靶向内放射核素产品。   基石药业/施维雅:艾伏尼布片 适应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今年2月,基石药业宣布艾伏尼布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艾伏尼布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口服的“first-in-class”IDH1抑制剂,该药最初由Agios Pharmaceuticals开发,施维雅(SERVIER)通过收购Agios公司肿瘤业务获得了该产品的权益。   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 适应症:MSI-H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   2022年3月,复宏汉霖宣布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成人晚期实体瘤经治患者。今年10月,该药在中国获批第二项适应症,联合卡铂和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一线治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武田:布格替尼片 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   2022年3月,武田(Takeda)宣布布格替尼片在中国获批,单药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NSCLC患者。布格替尼片是一款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的设计有针对性地靶向和抑制ALK融合蛋白。     礼来/信达生物:雷莫西尤单抗 适应症:胃癌,肝细胞癌   2022年3月,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宣布雷莫西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治疗。10月8日,该药又在中国获批肝细胞癌新适应症。雷莫西尤单抗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特异性结合,高效阻断VEGF-A与VEGFR-2的结合,亦能够抑制VEGF-C及VEGF-D与VEGFR-2的结合。   石药集团/Verastem Oncology:度维利塞胶囊 适应症:滤泡性淋巴瘤(r/rFL) 2022年3月,石药集团宣布,其抗癌新药度维利塞胶囊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以往至少经过两次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年患者。度维利塞是Verastem Oncology开发的一款创新PI3K-δ和PI3K-γ口服双重抑制剂,石药集团拥有其在中国的独家权益。   辉瑞:洛拉替尼片 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   2022年4月,辉瑞(Pfizer)宣布洛拉替尼片在中国获批上市,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洛拉替尼是一款第三代ALK抑制剂。   施维雅: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 适应症:胰腺癌   2022年4月,施维雅公司宣布其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与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LV)联合用于治疗接受吉西他滨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是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信达生物/Incyte公司:佩米替尼 适应症:胆管癌   2022年4月,由Incyte公司和信达生物共同开发的创新药佩米替尼片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FGFR2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佩米替尼是一种针对FGFR亚型1/2/3的强效选择性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中FGFR介导的信号通路来阻止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

玉米
肿瘤患者血液中DNA可能发生这些变化……

肿瘤患者血液中DNA可能发生这些变化……

  内容提要 2022年9月8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多参数方法可以发现肿瘤患者中DNA和蛋白的变化。 研究截图 现状 本文通讯作者、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免疫学与再生生物学系的Efrat Shema博士表示: 目前临床上用于检测和诊断癌症的许多传统方法都是侵入性的,过程比较痛苦,有时甚至有风险; 而成像方法,如核磁共振(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需要昂贵且笨重的设备,而这些设备并不普遍适用。用于癌症筛查或诊断的有效血液测试可能提供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一些细胞破坏的副产物,包括癌症的DNA和蛋白,被释放在血液中,而我们知道如何收集和分析它们; 一些针对癌症的血液测试已处于高级开发阶段,但大多数具有可能限制其使用的缺点。当第一批此类测试被开发出来时,它们寻找的是癌症的基因迹象,即突变,但这可能很难确定,因为突变的片段只占自由漂浮的DNA的一小部分。此外,这些突变并不总会导致癌症,也可能存在于健康人身上; 可以对血液中发现的数百万个核小体进行分析以检测癌症。 第一作者Vadim Fedyuk博士表示: 消除不适感意味着人们可能接受测试,这样有利于他们更早地发现癌症; 利用液体活检诊断癌症的想法源于血液中含有自由漂浮的DNA和蛋白,这些DNA和蛋白是由健康人的死亡血细胞和癌症患者的死亡肿瘤细胞脱落的。 结论 通过对63例结直肠癌、10例胰腺癌和33种健康血浆样本的队列进行分析后发现: 结合的DNA分子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甲基化位点。 与未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相比,切除后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浆表现出癌胚抗原(CEA)/无菌样激酶(MST1)比值的改变,并且与健康个体的血浆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早期癌症患者和健康个体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CEA和CEA/MST1比率存在显着差异。TIMP1的水平在健康个体队列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之间没有变化。 在早期结直肠癌中已经发生了各种表观遗传改变。 血浆分离核小体表观遗传学的技术(EPINUC)在为癌症诊断提供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表观遗传修饰及其组合的多重单分子测量方面的能力。 展望 第一作者Vadim Fedyuk博士表示: 健康人群和患结直肠癌患者的核小体具有截然不同的表观遗传标记模式。这项分析涵盖了与癌症相关的六种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及各种其他癌症指标,包括来自死亡肿瘤的蛋白质片段,这是传统技术无法检测到的; 我们所揭示的关于癌症的分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将机器学习应用于从这两组人获得的大型数据集。这一分析不仅是针对所有这些癌症标志物,而且还针对它们的组合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确保我们的发现不限于结直肠癌,我们还应用自己的技术来比较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核小体和胰腺癌患者的核小体。 通讯作者Efrat Shema博士表示: 我们的算法可以在这类研究中以创纪录的确定性水平区分健康组和患者组之间的差异,准确率高达92%; 如果有更多患者参与此项研究,这些发现可能会通过少于1毫升血液进行多参数血液检测和诊断癌症。在未来,由于分析中揭示的细节水平,这项血液测试的结果也可能通过建议每个患者的适配治疗方法来推进个性化医疗; 在未来,我们的多参数方法不仅可以诊断各种癌症,还可以诊断其他在血液中留下痕迹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心脏病。

玉米
肿瘤治疗之皮肤不良反应处理小贴士

肿瘤治疗之皮肤不良反应处理小贴士

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影响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往往首当其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等,都难免引起一些皮肤不良反应,如皮疹、干燥症、瘙痒症和手足综合征。有调查显示:8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出现皮肤不良反应, 尽管绝大多数皮肤问题都不足以致命,但它的存在及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肿瘤治疗的中断或终止。 PART 01 常见皮肤不良反应? PART 02 如何应对皮肤不良反应? 常规护理: 药物治疗: 由于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显效迅速,常用预防、缓解皮肤不良反应。但临床上患者对于皮肤外用药的具体使用方法、用量往往并不熟悉。为便于理解记忆,简单把外用药分为药膏、药水两类。 药膏: 膏类药物的涂药量,推荐采用指尖单位法。一个指尖单位,是指挤出的药膏能覆盖食指指尖到第一节关节(长度2.5~3厘米),约合0.5克的药量,可涂2个手掌大小的皮疹面积。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所以涂药量应适宜,并非越多越好。 用法:涂抹药膏时,可先将药膏挤在手指的指腹上,再将药膏在皮损区域抹开,然后轻轻打圈按摩,扩展到皮损以外3毫米到5毫米的区域即可,把药物揉入皮损,直至皮疹表面看不见药膏,便于尽快吸收起作用。由于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 一般不建议用棉签涂抹药膏,一是棉签会沾附药膏,易使实际用量不足,疗效下降;二是难以起到吸收增效作用。 药水: 使用药水前,应先将液体摇匀,用小药刷或清洁手掌蘸取适量药液,轻轻涂在病损皮肤上。若用于头部治疗,可先洗净头发,再蘸取适量药液,涂抹于头皮上,按摩至吸收。 由于液体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药水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些,一般每3h涂抹1次。 药水和药膏同时使用时,一般药水后药膏。 用药注意事项: 1. 用药物前皮肤准备:对脓性分泌物多或创面较大的皮损患处,应先用生理盐水或聚维酮碘棉球清洗后再涂药;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上药。 2. 两次间隔用药中,乳膏、软膏交替时不需要清洗皮肤;洗剂、酊剂、粉剂交替时可用温水清洗皮肤;泥膏、油膏交替用药时,可用植物油或液状石蜡浸泡后再轻轻揩去。 3. 当需要在同一皮损部位涂抹2种以上外用药时,建议涂完一种药膏后,间隔约2小时,再涂另一种药膏。如果药水与药膏都需要涂抹,应先涂药液,待药液干后,再抹药膏。涂完药膏后,最好让药膏停留2小时以上,最少不能少于半小时。 4. 不宜用热水和肥皂清洗,更不可强行剥离药物层。 5. 建议过敏体质患友在用药前进行皮肤过敏测试。 6. 软膏不用于糜烂、渗出或有水疱的皮肤处,否则会造成皮损炎症加重。 7. 皮质激素类外用药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所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般只需每日1次涂患处即可,且不可长期连续使用。 8. 过期的外用药或者开启后已经超过4周的外用制剂应停止使用。 9. 外用药贮存条件应适当,谨遵说明书。其中:生物制剂如贝复济(主要成分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贮存在2~8℃环境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药物疗效大幅度降低甚至失效。含凡士林的软膏、乳膏受温度影响较大,存放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室温较高时会发生成分迁移,室温较低时涂展性差。经常有患友冬天会问我们20%尿素,为什么你们的药那么硬啊?原因是存放温度过低导致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用温水适当泡一下药膏,避免热水。此外,注意不能将冷藏药品放到冷冻环境中存放。低温会造成膏体乳化不均匀,甚至发生化学变化(有时会增加有害杂质)而失效。含有机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身密闭性,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否则溶剂会很容易挥发,影响药效。   参考文献 [1]万梦婕,唐梅娟,杨晓阳.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表现[J].实用肿瘤杂志,2021,36(01):94-97.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02):73-7 [3]杨艳利,宁亮,宋宝美.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相关性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6):137-139.

玉米
弱化疗、双免疫、大联合,将成肿瘤一线治疗主趋势

弱化疗、双免疫、大联合,将成肿瘤一线治疗主趋势

“弱化疗、双免疫、大联合,将成为肿瘤领域一线治疗的发展趋势。”11月6日,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免疫治疗综合专场上,多位与会专家提及,以PD-1/PD-L1抑制剂为核心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免疫单药治疗。会议聚焦了肺癌、黑色素瘤等多个癌种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联合治疗显著优于免疫单药治疗,黑色素瘤领域引领免疫治疗大方向   “免疫治疗起于黑色素瘤,可以说,黑色素瘤为所有肿瘤领域的免疫治疗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介绍,全球黑色素瘤每年新发病例23.2万例,2020年中国发病率为0.36/10万,在我国虽然是少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高,预后差,其中75%为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亚型,难治程度大。   通常情况下,PD-1单抗单药在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率能达到60%左右,而肢端、粘膜黑色素瘤由于PD-1原发耐药高于皮肤亚型,免疫单药治疗有效率不到15%。郭军指出,目前正在探索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中国黑色素瘤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肢端黑色素瘤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对比PD-1抑制剂单药可使有效率提高近一倍,并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阿昔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可达48.3%。此外,我国对于肢端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创造性地提出“化疗+靶向+PD-1免疫治疗”三药联合方案,这使得肢端黑色素瘤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至近70%。   50%NSCLC患者不适合靶向治疗,联合用药有望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肺癌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第一位,处于IV期阶段的肺癌患者约占40%,5年生存率仅5%。其中接近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适合靶向治疗,治疗手段有限,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中发展迅速,然而在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上还未获得指南推荐。”张力在会上分享了ORIENT-31研究的积极结果,相比传统化疗方案,中位PFS均能获得显著生存获益。据了解,ORIENT-31研究是全球首个证实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相比当前标准治疗,能够给TKI耐药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获益的前瞻性、双盲、3期临床研究,目前该项研究正在接受CDE审评。   将免疫治疗前移至胃癌一线治疗,或将使胃癌患者生存利益最大化   “将免疫治疗前移至胃癌的一线治疗,甚至用于新辅助或辅助治疗存在着极大的可行性。”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在会上介绍,CheckMate-649研究与ORIENT-16两项研究均已证实,在胃癌一线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的有效率超过一半,即50%以上的患者都能得到疾病的有效控制,胃癌免疫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联合免疫治疗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晚期胃癌患者基数大、现有治疗方式有限、预后不佳,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需求。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胃癌三线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充分证实,将有效、安全的药物前移,甚至应用于一线治疗,或将使胃癌患者生存利益最大化。   李进进一步指出,ORIENT-16是中国首个证实免疫一线治疗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总生存的3期临床研究,该研究为中国晚期胃癌免疫联合化疗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临床提供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这一一线标准治疗选择。他表示,晚期胃癌免疫治疗未来可期,而生物标志物导向与免疫治疗的结合将进一步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助推胃癌免疫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玉米
K药又双叒有新适应症获批!中国患者正式迎来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

K药又双叒有新适应症获批!中国患者正式迎来早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法

TNBC(三阴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比例有 15%-20%,由于缺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以及缺乏或只有低水平的HER2表达,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化疗一直是主要治疗手段。相比较于其他类型乳腺癌90%以上的5年生存率,早期TNBC的5年生存率仅77%,晚期患者仅14%。 11月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K药)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推测适应症为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20)的早期高危TNBC患者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均批准了K药联合化疗应用于高危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及后续辅助治疗;而美国肿瘤临床学会(ASCO)和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指南均已将K药列入治疗推荐;K药也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早期TNBC的免疫药物。 36月EFS率84.5%!死亡风险降37%! 此次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522研究的积极数据。2022年1月,该研究的最新无事件生存率(EFS)相关结果发表于顶刊NEJM。 KEYNOTE-522是首个评估K药联合治疗用于早期TNBC新辅助/辅助治疗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了1174名患者,按 2:1 的比例随机接受每 3 周 200 mg的K药(n = 784)或安慰剂(n = 390)。所有患者都接受了 4 个周期的卡铂+紫杉醇治疗,以及 4 个周期的阿霉素或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并且手术后治疗组的患者继续辅助K药治疗 9 个周期或直至疾病复发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EFS和病理完全缓解 (pCR) 是该研究的双重主要终点。 结果截至2021年3月23日按计划进行第四次中期分析时,中位随访39.1个月,K药联合化疗组36个月时的EFS为84.5%(95% CI,81.7-86.9),相比之下,安慰剂加化疗组为76.8%(95%CI,72.2-80.7),绝对获益7.7%! K药联合化疗组共123例患者(15.7%)和安慰剂加化疗组共93例患者(23.8%)发生事件或死亡,36个月事件或死亡风险比:0.63(95%CI:0.48~0.82,P<0.001)。根据预先规定的统计标准(α水平为0.01034),与安慰剂加化疗组相比,K药联合化疗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改善。 无事件生存期分析中最常见的事件为远处复发,发生在K药联合化疗组的60例患者(7.7%)和安慰剂加化疗组的51例患者(13.1%)中。根据亚组分析,无论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卡铂疗程、PD-L1状态、年龄、体力状态评分如何,K药联合化疗组的事件或死亡发生风险都低于安慰剂加化疗组。 总 结 免疫治疗,可以称得上是肿瘤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它与靶向、放疗、化疗不同的是,可以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KEYNOTE-522研究为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开创了新局面——作为乳癌中预后最差的亚型,三阴成为最早获益于免疫治疗的乳癌类型。 如今,作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能大展身手,更好地造福我国患者!也期待其他PD1/PDL1未来可以让乳癌的治疗更上一层楼~

玉米
哪些国家癌症最少?多数人都猜错了!

哪些国家癌症最少?多数人都猜错了!

  癌症最少的国家 大家猜猜,癌症发病率最低的是哪个国家呢?   我现场讲座的时候做过调研,大家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些人会选择新西兰、瑞士、丹麦这些环境好、福利好的国家,也有些人会选择我们的邻国日本,认为他们饮食健康,日本人也以长寿著称。   那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其实癌症发病率低的国家,基本都是比较贫穷的国家,主要都在非洲。而反过来,癌症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国家正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他排在前列的也几乎全是发达国家,包括北美,西欧,澳洲,还有亚洲的日本和韩国。   数据来源:http://gco.iarc.fr/today/home 大家都觉得中国癌症发病率高,其实我们还排在50名开外。排在前面的国家或许的确是自然环境好,食品安全,生活压力小,但并不代表去了就能摆脱癌症。 最大的风险   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   这不是幻觉。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一直在持续增加,现在每年有400多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8位新的癌症患者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归结于环境污染,有人归结于不健康饮食,有人归结于生活压力大……这些和癌症都有一些关系,但是新西兰和丹麦的故事告诉我们,还有更重要的致癌因素。   这个因素是什么呢?   是活得太久!   癌症最大的一个风险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年龄。 科普圈有一句名言:人只要活得足够久,早晚会得癌症。   从下面这个癌症发病率的图就可以看出,无论男女,从45岁左右开始,患癌概率就逐步提高,到了60以后,更是直线上升。     发达国家医疗条件好,平均寿命长,因此癌症多,一点都不奇怪。说白了,当其它疾病都杀不死我们的时候,癌症就跑出来了。   古代的皇帝从来没听说得癌症的,为什么?   不是御医好,全靠死得早!   从秦始皇到光绪皇帝,中国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9.8岁。在没有疫苗和抗生素的年代,一个简单的伤口,简单的感染,就能要了人的命。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活到得癌症的年纪。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迷信什么古代秘方,古代神医,很多都不过是坊间传说罢了。   如果真的这么厉害,有御医保护的皇帝至于这么惨么?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比古代皇帝好得多的医疗。 大家应该都知道唐代杜甫的一句名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70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很少见。但在2020年的中国,70岁以上老人已经快一个亿了!一点也不稀少。杜甫活到现在的话,只能说“人生一百古来稀”。 统计显示,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人均寿命达到40岁以上都是现代医学发展以后才实现的,是最近100来年的事情。   数据来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life-expectancy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现代医学和科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老百姓才普遍享受到了清洁饮用水,疫苗,抗生素等资源,人均寿命才随之大幅增加。   短短几十年,中国人的寿命从40多岁一下子提高到了76岁,很多大城市更是突破了80岁,上海居民已经超过了83岁!   而伴随着中国寿命爆发型增长,癌症发病率也就开始迅速提高。北京和上海,既是人均寿命最高的城市之二,也是癌症最高发的城市之二,这绝不是偶然。如果未来大家真能活到120岁,甚至150岁,得癌症都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请注意:这不等于会死于癌症)。   不仅是人,很多动物老了以后也容易得癌症。猫狗这类宠物,如果照顾得好,是可以很长寿的。我刚去美国的时候,遇到过一只23岁的老猫,比我年龄还大,结果它24岁的时候也被查出恶性肿瘤。 […]

玉米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怎么办?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怎么办?

增加食欲      病房里查房时,经常会看到有患者无精打采,仔细询问以后才知道他们是由于化疗后食欲下降,有的一整天不想进食,还有的甚至几天都不能正常进食。       可别以为食欲下降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食欲下降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和恶液质,可使肿瘤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及疗效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研究显示,有10%–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 食欲下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由于肿瘤本身及放化疗等治疗因素影响,导致肿瘤患者出现的食欲下降。   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一些正常细胞,有多种化疗药物会引起消化系统的损伤从而出现恶心、呕吐、味觉改变、腹泻、胃肠道黏膜损伤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导致患者食欲下降。  此外,上消化道肿瘤及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也常出现口腔溃疡、疼痛、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干,同时伴随着食欲下降或者无食欲。 针对引起食欲下降的原因具体有哪些饮食“小妙招“呢?   恶心呕吐 ① 可食用少许开胃食物、饮料(如酸梅汤、果汁) ②使用偏酸味、咸味的食物以减轻症状,避免过甜或油腻辛辣的食物 ③少食多餐,避免饥饿与过饱,注意水分与电解质补充 ④在接受放疗或化疗前 2h内应避免进食,以防止呕吐 味觉改变 ① 餐前先以白开水漱口,去除口腔内的异味,提高味觉的敏感度 ② 对苦味敏感增加,应避免苦味强的食物。如患者觉得肉类有苦味,可将肉类以糖醋、果汁、香料先浸泡提味,或增加鱼虾类、蛋、奶制品、豆制品等,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③ 常变换食物菜色的搭配及烹调方法,多用味道浓的食品,例如以香菇、洋葱、果醋、咖喱、茄汁增强嗅觉、视觉上的刺激,弥补味觉的不足。 口 干 ① 含冰块、咀嚼口香糖、饮用柠檬汁可减少口干的感觉。 ②食物应制成细软、有助于吞咽的形态,如果冻、肉泥冻、布丁等,或和肉汤、饮料等一起进食。 口腔黏膜溃疡 ① 用质软、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酸味强或粗糙生硬的食物,细嚼慢咽。 ② 用吸管吸吮液体食物。 ③ 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谷氨酰胺。 ④如经口摄入无法达到目标需要量,建议使用管饲肠内营养。 【倍瑞博-手术放化疗康复期专用营养补充】 快速赋能 容易吸收 德国进口 原价:528元 咚咚粉丝优惠价:410元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购买- 吞咽困难 ①选择质软、细碎且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如水蒸蛋、肉糜、豆腐、或以肉汁、肉汤勾芡烹调可帮助吞咽,果蔬需打碎成匀浆饮用。 ① 助摄入能量达标,建议补充给予口服营养补充或管饲肠内营养。 ② 酌情使用增稠剂,改善食物形状以帮助吞咽。 腹 胀 ①免食用易胀气、粗糙多纤维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瓜类、牛奶、碳酸饮料等。 ① 食多餐,正餐时不要喝太多汤汁及饮料,最好在餐前 30~60min 饮用,进餐时勿讲话以免吸入过多的空气。 ③吃甜食,且勿食用口香糖。 腹 泻 […]

玉米
进博新品 | 实时追踪肿瘤变化的放疗设备

进博新品 | 实时追踪肿瘤变化的放疗设备

产品名称:Elekta Unity 医科达放疗设备。图自医科达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Elekta Unity突破性的将1.5T高场磁共振成像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进行完美融合,让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利用磁共振呈现的高清影像,对肿瘤和周围组织进行观察,实时追踪肿瘤运动和变化,并根据肿瘤变化实时调整治疗实施,在治疗后可对当次治疗效果进行生物学评估。自2020年4月治疗肿瘤患者以来,Elekta Unity至今累计治疗超1000位中国肿瘤患者。 点评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李晔雄:磁共振加速器是一个创新性的里程碑式的放射治疗设备,实现精准治疗同时也可以实现自适应治疗。特别是对软组织肿瘤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对恶性肿瘤如肝癌、前列腺癌等做精准放射治疗。

玉米
最新研究发现:感受到肿瘤复发的恐惧!不妨适当的玩玩手机

最新研究发现:感受到肿瘤复发的恐惧!不妨适当的玩玩手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个癌种的5年生存率越来越高。 癌友们有大把的美好生活等着去享受。 之前,美国癌症协会公布了最新的《2022年全国年度报告:总体癌症统计》,报告显示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其中,早期乳腺癌(0期和1期)5年生存率:99%-100%! 在国内,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综合全国17个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处的生存数据首次发布我国最大人群的癌症生存率,乳腺癌患者I期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95.45%。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研究显示约有83%的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恐惧。因为无论是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复发是癌症患者的一块心头巨石。 恐惧不仅会增加焦虑、抑郁情绪,还可能引起一系列躯体症状,如疲劳、睡眠紊乱和注意力下降等,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恐惧其实也有专业的名词叫做对癌症复发或进展的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or Progression,FCR)。 这时候,病友们会不断从手机上搜索相关信息,看着看着,会继续刷短视频、微博、朋友圈、看电视剧…… 一拿起就难放下,眼睛明明已经告诉你可以睡觉了,但是大脑却舍不得告诉自己再看十分钟,然而还有好多个十分钟。 上厕所要带着手机,吃饭要刷一下手机。 这是不是你玩手机的日常,玩手机时常还带有深深的“罪恶感”。 日本的最近一项研究结果则可以帮助降低这样的罪恶感,玩手机是在帮助降低肿瘤复发恐惧。 这个研究纳入了447位无病乳腺癌患者,其中包括了0-III期患者。这些人群包括接受手术治疗后1-5年不等,其中也有接受放化疗治疗,大约有一半的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其中超过一半(65%)的患者对肿瘤复发或进展带有较大的恐惧。这些人群被随机分配到玩手机组和不玩手机组。 结果当然就是玩手机的这组到24周抑郁评分显著进一步降低了! 如下图所示,蓝色线就是玩手机的人群。 与基线相比总体恐惧得分的变化 大多数无病乳腺癌需要应对繁忙的日常生活(例如,工作)。 当一名社畜的同时还需要应对肿瘤复发的风险。 这个时候,不妨玩一会手机来降低一下焦虑。 同时有另外的一项研究显示:睡前适当刷手机并且看一些积极方面的内容可能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研究记录了815名年轻人(大学生,平均年龄:21.6岁,男性:77%)在16个工作日睡眠期间,共超过250000次的智能手机活动,包括接听电话、发消息、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或点赞等。 经过4个月后的随访数据对比发现:与晚上不刷手机的参与者相比,一些晚上刷手机者的抑郁症状甚至出现小幅下降。研究者认为智能手机的使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心理健康也有好处。 不过,长时间玩手机也会带来多种危害,可以适当的玩一下手机,比如20分钟看一些积极放松的内容。长时间,尤其是睡前长时间玩手机可能弊大于利。 例如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0全民宅家期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国人睡眠时间整体延迟2-3小时,61%的人会在睡前玩手机。 手机的光线包括房间内的亮光会抑制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睡前玩两小时手机,褪黑素分泌水平会下降22%,从而引发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 睡前玩手机,还会导致晚睡,睡眠时间缩短,易出现睡眠不足问题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 玩手机也有正确姿势,收藏起来啊! 第一:选择夜间模式,调低亮度。避免手机屏幕正对眼睛,避免蓝光直射眼睛,降低伤害。 第二:开灯玩手机。处于黑暗的环境下,人的瞳孔会散大,这样更容易使眼睛疲劳。 第三:不要侧躺着玩手机。避免压迫眼睛。 针对肿瘤复发恐惧,香港大学赛马会癌症综合关护中心临床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康复者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拒绝被癌症复发的恐惧拖垮,可留意以下3点。 第一:康复者对复发的机会率要有合理的认知,这方面可以向医生查询。 第二:需要有系统地监察自己的健康,改善生活习惯,并可向癌症支援组织寻求协助。 第三:要学习和恐惧相处。当担心自己的健康时,我们会对身体任何的不适分外在意,但这样未必可以改善健康,反而会加重焦虑。 参考资料: 1.https://journals.lww.com/cancernursingonline/Abstract/2022/09000/Factors_Correlated_With_Fear_of_Cancer_Recurrence.10.aspx 2.https://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2.00699 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70230/ 4.https://www.med.hku.hk/en/about-hkumed/knowledge-exchange/newspaper-columns/2022/apr/managing-anxiety-after-recovery-from-cancer 

玉米
AASLD大会看点:y90联合免疫治疗晚期人群显示益处,ICIs术后辅助疗法遭遇挫折

AASLD大会看点:y90联合免疫治疗晚期人群显示益处,ICIs术后辅助疗法遭遇挫折

  根据AASLD会议期间两篇关于肝细胞癌的LBA报告显示,y90放射栓塞联合免疫疗法局部晚期患者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然而,对于治愈性肝切除术后肝癌复发高危患者,ICIs疗法的有效性有待证实。 2022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于11月4日至8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本次会议的使命是推进和传播肝脏病学的科学和实践,并促进肝脏健康和高质量的患者护理。LBA即Late Breaking Abstract,为延迟公布的摘要,因被冠以LBA编号的摘要均为较为重磅的研究,所以事先要进行保密,具体内容直到会议前夕才正式公布。 1 y90放射栓塞+度伐利尤单治疗晚期HCC显示益处 这是一项1/2a期研究,旨在评估钇-90玻璃微球放射栓塞(y90放射栓塞)+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NCT04124991)。主要终点为mRECIST评估的进展时间(TTP)。次要终点包括mRECIST评估的OS和客观缓解率ORR,以及意向治疗人群中的安全性。 在入选的24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接受y90放射栓塞治疗,23例患者接受至少一剂度伐利尤单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0个月(IQR为5.8-22.5个月)。TTP中位数为15.2个月。未达到中位OS, 12个月OS率为60.9% (95% CI, 38.3-77.4)。7例(30.4%)患者完全缓解,13例(56.5%)患者部分缓解;ORR为87.0% (95% CI为66.4 ~ 97.2)。11例(47.8%)患者所有靶病变动脉强化消失。24例患者中有8例(33%)发生了不同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任何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高钾血症(8%)。1例(4%)患者出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无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本研究入组患者需要符合Child-Pugh A的局部晚期HCC患者,且BCLC B期或无肝外转移的BCLC C期。患者接受y90放射栓塞后,在y90放射栓塞后7-14天静脉注射度伐利尤单抗 1500 mg,此后每4周静脉注射一次。在入选的24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接受y90放射栓塞治疗,23例患者接受至少一剂度伐利尤单抗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9.0个月(IQR为5.8-22.5个月)。 2 切除术后ICIs辅助治疗效果有待证实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或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术后复发高危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NCT05221398)。主要终点为无复发生存期(RFS)。 在可评估的患者中,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的中位RFS比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长(21.2个月 vs. 14.5个月)。辅助ICIs患者的RFS趋势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SM前(P=0.135)和PSM后(P=0.054)。亚组分析显示,有或无TKIs的辅助ICIs患者有相似的RFS。 该研究纳入肝切除术后肝癌复发高危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治愈性肝切除术两个月后无复发。 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82例(15.8%)患者接受了辅助ICIs (n= 32)或不接受TKIs (n= 50),而其他436例(84.2%)患者未接受辅助治疗。中位年龄分别为50岁(29 – 74岁)和54岁(23 – 82岁)。ICIs包括卡瑞利珠单抗 (n= 20),替雷利珠单抗(n= 24), 特瑞普利单抗 (n= 17)和信迪利单抗 (n= 21)。TKIs包括仑伐替尼 (n= 13), 索拉非尼(n= 7)和阿帕替尼 (n= 12)。中位随访24.2个月(范围2.78至43.46个月),281例(54.2%)复发事件发生(ICIs单药治疗组21例(42.0%),ICIs + […]

玉米
睡眠长短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睡多睡少都有危害!

睡眠长短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睡多睡少都有危害!

都知道睡眠不足、熬夜危害大,那多睡会儿是不是对身体好呢? 真相是,并非如此!睡多、睡少都不好! 研究发现:睡眠长短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 10月18日,发表在权威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短或过长,都与更高的慢性病和共患病风险有关。① 本研究用睡眠时间和长达25年的慢性病持续状态评估来观察50、60和70岁人群的睡眠时间与多发病之间的关联。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员考虑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病、肝病、抑郁症、痴呆症、关节炎等。 研究结果发现:睡眠长短与多种疾病风险有关! 睡眠时间≤5小时的人,首次患慢性病的风险升高了20%,死亡风险升高了25%; 睡眠时间为6小时的人,死亡风险升高了17%; 睡眠时间≥9小时的人,首次患慢性病的风险升高了10%。 在患有1种慢性病的参与者中,与每天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参与者相比: 睡眠时间≤5小时的人,共患病的风险升高了20%; 睡眠时间≥9小时的人,共患病的风险升高了36%。 在50岁时,和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参与者相比: 睡眠时间≤5小时、6小时和≥9小时的人,共患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30%、8%和39%; 在60岁时,共患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32%、14%和54%; 在70岁时,共患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40%、12%和51%。 总之,当睡眠时间过短或者过长时,都会增加各种基础性疾病的风险。 健康时报资料图片。毛圆圆 摄 我们每晚到底该睡多久? 我们究竟每晚“应该”睡多久?2020年,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给出不同建议。② 想要睡好,做好这几点! 前英国睡眠协会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曾经在他写的书籍《睡眠革命》中建议: 1. 遵循昼夜节律 所谓昼夜节律就是到了某个特定时间段我们会自然而然想做什么东西。身体在晚上9点开始分泌褪黑素让我们产生睡眠冲动,凌晨1-2点的时候我们睡的最深。我们就会有三个睡眠需求高峰:下午1-3点,傍晚5-7点,以及晚上11点以后。 2. 睡前洗澡或调暗灯光 睡觉时可以模拟自然环境。睡前洗个温水澡,让身体提高一两度再睡,模拟从温暖到凉爽过程。或者让卧室的灯比客厅暗一些,模拟从光亮到昏暗过程,同时关掉大部分有干扰的蓝光电子设备。 3. 采用婴儿睡姿 身体侧卧,躺向自己非惯用手一侧(惯用右手,躺左边,惯用左手躺右边),双膝微微弯曲,手臂置于胸前,轻轻交叠一起,颈部、头部和臀部形成一条平滑的直线。这种睡姿会让你更有安全感,同时也能够改善打鼾的情况。 4. 周末也不要睡太久 很多人平时工作忙碌,会用周末的时间来补觉。但其实周末睡太久来补觉可能即无法让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还会更加的疲乏。不如按照正常的作息,按照固定时间起床,吃早餐,如果觉得困倦,可以用打盹来补充睡眠。③ 本文综合自: ①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t age 50, 60, and 70 years with risk of multimorbidity in the UK: […]

玉米
80.4%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最便捷且便宜的营养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80.4%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最便捷且便宜的营养治疗方法你知道吗?

声 明 本篇文章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营养科普知识,绝无广告宣传和产品推广。肿瘤患者朋友们可参考本篇文章或《肿瘤营养学》、《肿瘤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指南》、《肿瘤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专家共识》,针对自身营养状况挑选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剂。 处于经济发展,食物富足、种类繁多的当代社会,当谈到营养不良时,恐怕大家都会觉得遥不可及。然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深受营养不良的困扰,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他们就是肿瘤患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INSCOC)常见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临床预后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我国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80.4%,其中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比例分别为22.2%、32.1%和26.1%。 营养不良除能直接导致约22%的肿瘤患者死亡外,还能通过影响机体对抗肿瘤治疗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明显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导致药物毒性作用增加、机体耐受性下降、抗肿瘤治疗效果降低及患者整体生存时间缩短。 日常饮食是人类营养的最佳来源。但是,在疾病情况如肿瘤条件下,由于疾病本身、治疗干扰等多种原因,日常饮食常常难以满足生理及疾病康复的营养需求。此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就自然而然成为日常饮食的补充或替代。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食品必须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其对于维持、保障疾病状态人群生理功能、身体康复具有重要作用。FSMP作为有效的营养治疗手段,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增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TIPS 肿瘤患者在购买特医食品时,注意先看注册号,经国家批准的产品方可标注。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TY代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与日常饮食相比,特医食品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能量密度及营养配比可以根据需求而人工调节。以特医食品口服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在医学上称为口服营养补充。研究证明,口服营养补充是最便捷、最便宜的营养治疗方法,具有促进疾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的显著作用[2]。 ·肿瘤特异性FSMP的配方制定与选择· 由于肿瘤本身和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导致或加重了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为体重丢失、厌食、骨骼肌丢失、无力、疲乏、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在设计肿瘤患者特异性FSMP时,首先要考虑肿瘤患者代谢特点,调节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恢复患者的正常代谢、靶向或精准进行营养干预、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因素。 1 充足能量 某些肿瘤,特别是肺、胰腺、肝脏及卵巢肿瘤患者体重丢失前,静息能量消耗(REE)升高,而且肿瘤患者常常难以充分利用微量及宏量营养素。为改善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一个主要目标是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高能量密度配方可减少摄入容量,从而保证较好的依从性。 2 优质蛋白 为补偿糖异生和骨骼肌水解的增加,为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建议肿瘤患者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推荐其蛋白质摄入量为1.2~2.0g/(kg·d)。 3 调整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 肿瘤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来满足能量需求,而对脂肪酸和酮体的利用率很低。基于这样的原理,为适应肿瘤患者的代谢改变,可以调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Bozetti F等报告:脂肪供能30%~50%的营养方案是可以接受的。适当高脂饮食可维持体重及细胞质量。 4 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 酸(DHA)]可能会影响很多恶液质的调节递质,能够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阻止肿瘤患者恶液质进程,减缓体重丢失并增加瘦体重(瘦体重是指去除脂肪以外,身体其他成分的重量),改善生活质量。此外,ω-3脂肪酸还可以改善不同肿瘤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毒性,调节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 5 足量的抗氧化剂 对于肿瘤患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抗氧化剂的补充非常重要,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改善肿瘤相关厌食、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因此,在肿瘤治疗前、中、后阶段推荐每日使用高达1~3倍摄入量的充足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等)。 6 补充膳食纤维 由于放化疗对肠道功能的影响,肿瘤患者使用含有膳食纤维的肿瘤特定全营养配方可以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从而获益。 7 免疫营养素 面对严重营养不良和明显恶液质时,机体很难实现蛋白质合成,标准营养方案也不能扭转代谢异常或满足机体需要,因此,肿瘤营养新策略也要针对参与肿瘤恶液质过程的介质。 添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营养素如精氨酸、谷氨酰胺、核苷酸、亮氨酸等,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减缓体重丢失、增加瘦体重、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节约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优势。 精氨酸在人体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时可适量添加;临床研究表明,0.5g/100kcal精氨酸即能起到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术后感染的作用。 谷氨酰胺是合成核酸、类脂和其他氨基酸的前体,研究显示。每天使用4包(每包662mg)谷氨酰胺即可提高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核苷酸有益于全身免疫系统,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增加巨噬细胞的活力、促进生成一系列其他的免疫调节因子。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低于2.7g/100kcal。 亮氨酸则能够促进肌肉合成,缓解肿瘤患者瘦体重的丢失,WHO/FAO推荐每天膳食中摄取的亮氨酸应为39mg/d。 写在最后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使用FSMP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延长生存时间。希望肿瘤患者们可以提高营养补充的认识,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数据证实各营养物质的合理应用及肿瘤特异性FSMP的长期价值。

玉米
肺癌、乳腺癌等5大癌种创新疗法临床结果公布

肺癌、乳腺癌等5大癌种创新疗法临床结果公布

11月5日下午,2022年“CSCO学术年会-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召开,与会专家针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具有较大医疗需求缺口但缺乏创新治疗方案的肿瘤领域,带来多项优秀原创性临床研究。研究指出,多款新型靶向疗法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初步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肺癌中的“棘手亚型”,非小细胞肺癌多款创新疗法初步疗效显著   肺癌是全球第二高发肿瘤,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亚型,其中NSCLC约占85%。国内多位专家牵头开展了新型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并在会上汇报了初步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中国NSCLC患者EGFR 20ins突变约占NSCLC的0.3-0.9%,国内尚无靶向药物获批,预后很差,临床存在未满足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在汇报中指出,YK-029A是一款口服不可逆第三代EGFR-TKI,基于1b期20ins初治队列数据结果已获NMPA突破性疗法认证。在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中,YK-O29A片可以显著提高初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8.4%),大部分受试者在接受YK-029A片治疗后具有良好的获益,且不受是否存在脑转移、突变类型、突变插入位置的限制。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王孟昭教授在会上公布“舒沃替尼(DZD9008)在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2期关键性研究初步结果”。他指出,舒沃替尼(DZD9008)是一种口服、高效、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正在全球进行临床开发。研究结果显示,92%受试者给药后出现靶病灶体积显著缩小,舒沃替尼针对不同EGFR Exon20ins突变亚型均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起效时间快,多数受试者首次肿瘤评估即出现客观缓解。   北京协和医院王孟昭教授   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比例高达50%,创新药物显示初步抗肿瘤活性   HER2阳性乳腺癌因其恶性度高、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一直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且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比例高达50%,预后极差,而现有大部分化疗或大分子靶向药物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在会上发布DZD1516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1期临床研究初步数据,数据显示,DZD1516是一种口服、高效、可逆的高选择性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备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并显示初步抗肿瘤活性。   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将近3倍,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再迎新选择   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但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PRIME研究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晚期卵巢癌一线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其试验结果既填补了PARP抑制剂在中国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的空白,同时也再次验证,无论生物标记物状态如何,尼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都是一线含铂化疗后的优选治疗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在PRIME研究汇报中表示,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ITT(意向治疗分析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4.8个月vs 8.3个月)。与安慰剂相比,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作为新诊断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PFS获益。

玉米
肺癌ALK+晚期=无能为力?她历经5年抗癌击退病魔,如今带癌生活与平常人无异

肺癌ALK+晚期=无能为力?她历经5年抗癌击退病魔,如今带癌生活与平常人无异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无法被满足,渴望更多的财富,觊觎更高的权力,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渴望的仅仅是活着……   “癌症”是大部分人不愿触及的字眼,人们害怕它,并设法远离它。但是真的有一天,当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猝不及防的猛烈一击,似乎将自己拉入了阴阳两隔的边缘。有人会在此与家人诀别,带着对世间的眷恋,一步步走向无尽的深渊;有人会奋力挣扎,无畏周围爪牙的撕扯,凭借强大生的信念重返光明之路。   来自江苏的杨女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用行动完美诠释了“女强人”的含义。今日愿在此与众多抗癌患者同勉,将抗癌的心得传播给更多需要的人群。   晴天霹雳,为什么会是我? 40多岁对女性来说似乎已不再年轻,但却正是事业、家庭正稳步向前的时候,谁也不会意识到身体内的危机四伏。   2016年的10月是一个难忘的开端。往往这个季节正是迎接寒冷的时候,因保暖措施没跟上会出现一大批患上风寒的人。而这时杨女士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呛咳,开始并没有过度留意,毕竟一年当中总有几场小感冒。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往常那样发展,反而愈演愈烈。仅仅半年的时间,开始出现胸闷、腹胀的症状。杨女士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涌上心头。17年5月前去鼓楼医院做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小结节,为明确病情又进行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腺癌。自己那么年轻,怎么可能与癌症挂钩呢?但8月份江苏省肿瘤医院会诊,给出的答复是腺癌。     “肺腺癌”,一个离自己既遥远又相近的词汇呈递在眼前。之前从未涉及过这个词汇,突然间自己命运都交付到了它的手上。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自己该何去何从?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些仿佛都无法交由自己掌管了。躺在床上,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而无可奈何。加之食欲不振,弱小的自己怎能抵挡得住“死亡判决书”的威力,难道生命真的就止步于此了吗? 同步放化疗,无法想象的痛苦 家里人在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后并没有被打倒,尽量将沮丧痛苦的时期压缩到最短,替杨女士扛起了生活的大旗。天塌下来还有家里人在撑着,他们在积极寻找治疗方法的同时也在鼓舞着杨女士对未来的向往。艰难的日子无法用逃避渡过,只有主动寻求治疗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由于之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LK和EGFR基因均呈阴性,也就意味没有靶向药可以用。所以2017年8月杨女士开始接受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的是“PP”方案4周期(培美曲塞800mg d1+顺铂40mgd1-3 q4w)。 但是同步放化疗的痛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杨女士诉说到,在这几个月中一开始是无法进食普食的,后来改为流食,但是五脏六腑的抗拒使得流食也难以承受,到最后就算是水都无法下咽。无奈之下只能行胃造瘘术,经造瘘管补充日常所需。由于体外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身体极度虚弱,从开始极其困难的维持行走到后来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 就算是这样的状态,杨女士还是没有向癌症低头,治疗就还有生还的希望! 好消息、坏消息接踵而至,转折点由此开启 在住院期间寻求了各种治疗方式,但是似乎都没有什么起色,在医生的建议下杨女士开始回家修养。在家度过几个月之后,出现了强烈的头痛、腹部脏器痛,复查发现癌细胞出现了转移。2018年10月出现颅内、肝脏转移:颅内多发转移灶最大约1.33X1.26cm,肝内新增转移病灶3.5X4.2cm。 进一步活检检查,肝脏穿刺显示腺癌,结合病史符合肺腺癌转移。 噩耗步步紧逼,治疗手段尝试后都无法奏效,主治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也是焦急万分。于是肿瘤医院的专家再次会诊,给出重新做基因检测的建议。杨女士考虑之后,接受了专家们的建议。而这时不幸中的惊喜诞生了,ventana D5F3免疫组化显示CK7+,TTF-1+;NapsinA+; CK8+;ALK(V)+,AIK突变阳性就意味着有对应的靶向药可以用了。 阿来替尼服用至今,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当时很多ALK突变阳性肺癌患者首选的靶向药是一代的克唑替尼,但是克唑替尼对颅内转移效果不太理想,恰逢当年8月,新型靶向药阿来替尼在国内上市,其优秀的穿透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给杨女士带来了希望。2018年10月杨女士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阿来替尼,治疗方案是阿来替尼600mg bid po。解除了放化疗的痛苦,只是单纯的口服,在身体上减轻了不小的负担。在服用阿来替尼一个月后,颅内病灶基本完全消失,肝转移肿瘤也从3.46cm*4.23cm缩小到2.02cm*2.72cm。 值得注意的是,阿来替尼推荐剂量为600mg。对于ALESIA研究中的中国患者(n=85),600毫克bid剂量被证明可以使超过95%的中国患者超过Caverage_6周阈值,而300mg bid剂量只能允许大约50%达到阈值,通俗的讲,600mg bid po口服疗效要高于300mg bid po,这也为什么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获批的剂量是600mg bid 。并且服用阿来替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切勿自行增量或减量,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才会最大限度遏制住肿瘤细胞的生长。 饱受化疗之苦的杨女士,在服用阿来替尼50多月的时间里,并没有因药物的服用而引起任何不良反应。回首相顾,这条抗癌之路似乎比自己预想的要更加顺利。随着身体的恢复,她实现了令许多病友们想都不敢想的梦,可以独自处理生活中的杂事,甚至可以像往常一样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噩耗度过,幸运降临。服用阿来替尼也不是轻易就可以下定决心做出的选择,当初刚上市的价格是每月49800元,当时对杨女士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在经过心理斗争之后还是以疗效和生活质量为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癌症人群愈发关注,为减轻治病难的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协商下将阿来替尼纳入了医保。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幅度减轻,现在杨女士用药费用降到了每月1000元左右,这也意味着更多普通家庭可以负担的起像阿来替尼这样的救命药。 回顾病史,ALK突变阳性 NSCLC患者的选择方向 ● 2016年8月,第一次外院血检NGS未测出ALK突变; ●  2017年9月-12月,为期4个月的同步放化疗,培美曲塞800mg d1+顺铂40mgd1-3 q4w 4周期; ● 2018年10月,多处进展:颅内,肝脏转移。肝脏转移穿刺:肺腺癌转移,ventana D5F3免疫组化提示ALK(V)+,后使用阿来替尼600mg bid […]

玉米
梅开二度?二线免疫治疗失败后再次使用仑伐替尼实现完全缓解

梅开二度?二线免疫治疗失败后再次使用仑伐替尼实现完全缓解

最近一篇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了一例罕见病例,一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其一线仑伐替尼(LEN)和二线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tezo-Bev)治疗均失败,之后却成功地通过LEN再次治疗和TACE实现了完全缓解。   研究者称:“据我们所知,尚无关于同一患者在Atezo-Bev失败后进行LEN治疗并且再次产生反应的报告。该患者在免疫治疗和引入分子靶向药物之前对TACE的反应较差,但在LEN再激发后对选择性TACE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免疫治疗的进步,有必要重新考虑分子靶向药物和TACE的使用。” 患者治疗经过 治疗进度表   患者为68岁女性,有HCC肝切除术史,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有持续的病毒学应答。术后观察到HCC复发,患者对重复TACE难治。因此,开始给与LEN 8 mg。开始给药后1个月后,由于包括手足综合征和蛋白尿在内的副作用,LEN被停用随后由于这些症状随后得到改善,LEN在大约1个月后重新开始使用,并且剂量减少到4mg。减少剂量后,患者病情进展,无任何不良症状。 在随访开始的16个月后,动态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HCC增加,并通过mRECIST确定治疗反应为进展性疾病(PD)。因此,停止了LEN的给药(图。1b).在本病例中,肿瘤在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上显示为肝胆期的低信号。一个月后,给与Atezo-Bev治疗,共进行6个周期。但CT显示HCC持续增长,根据mRECIST诊断为PD,Atezo-Bev被停用。 在随访开始后的21个月时,再次挑战LEN 8 mg。在其开始后,与以前一样,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的;因此,剂量减少到4mg克。再给药LEN4周后,CT显示HCC收缩,mRECIST评估对治疗部分反应。 随访23个月后,腹部血管造影显示双肝叶均有HCC。考虑到肾功能和肝储备,采用顺铂(CDDP)进行TACE治疗。在随访开始后的27个月时,患者再次接受了腹部血管造影术。在进行TACE的部位有良好的碘油积累和肿瘤减少;然而,在S5处有复发。在既往腹部血管造影中发现的肝左叶HCC的大小保持不变。对S5复发处和未治疗的左叶HCC进行TACE治疗。 根据mTRECIST,第二次TACE手术后2个月和随访开始后29个月,CT显示肝脏中有良好的碘油积累,没有新的病变和完全缓解(CR)继续进行LEN治疗,她的肝脏储备保持在Child Pugh A级。我们停用了LEN,因为患者在29个月后6个月CT上保持CR。之后一直对患者进行定期CT检查,停药后CR持续了10个月。 CT进展: a. 患者对TACE和LEN是难治性的。治疗开始时的动态CT显示5例hcc,最大直径为8 mm。 b.LEN治疗16个月后动态CT显示hcc扩大。 c.6个疗程阿替立珠单抗加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后的动态CT显示hcc持续增加。 d.LEN再次治疗一个月后的动态CT显示,与之前的CT图像相比,hcc体积缩小,对比效果减弱,根据mRECIST评估提示有部分反应。 e.LEN再次治疗后8个月和第二次TACE术后的动态CT显示肝脏无存活病变,mRECIST评估提示完全缓解。 病例分析 这是一例晚期HCC患者,在LEN和Atezo-Bev无效后,尽管之前对LEN再次治疗和TACE序贯治疗后成功达到CR。Atezo-Bev治疗后LEN的疗效在过去曾有报道(4)。这一作用的机制涉及到在一段时间内,PD-L1在肿瘤细胞上持续与PD-L1结合。LEN给药后,虽然这种效应在停用Atezo-Bev后仍然有效,并诱导协同反应,改善肿瘤微环境。这意味着,即使晚期HCC患者使用Atezo-Bev免疫治疗失败,这种机制可能允许在停止免疫治疗后的早期引入LEN,对HCC有较高的疗效。因此,该患者对LEN再次治疗产生良好的反应。 参考文献: Kosaka Y, Kawaoka T, Kosaka M, et al. A Case of Successful Lenvatinib Re-challenge following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Combination Therapy Failure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ublished online […]

玉米
陆舜教授口头报告:PD-1/VEGF双抗一线治疗ES-SCLC | 2022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

陆舜教授口头报告:PD-1/VEGF双抗一线治疗ES-SCLC | 2022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

近日,在2022年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以口头报告形式汇报了康方生物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AK112)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Ib期临床研究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ES-SCLC的一线治疗中,依沃西联合化疗展现了优秀的抗肿瘤疗效和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   截止到2022年6月1日,在7.2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9个月,6个月PFS率为52.1%;中位总生存期(mOS)数据尚未成熟。 客观缓解率(ORR)为87.5%,疾病控制率(DCR)为96.9%; 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安全可耐受,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进行口头报告     肺癌在全球和中国都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肺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肺癌可初步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5%,SCLC约占15%。   SCLC的癌细胞较小,生长快速,且易通过淋巴细胞和血液转移到肝、脑器官。SCLC对于初始的化疗或放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很快出现耐药,一旦耐药,后续治疗较困难。   SCLC分为局限期及广泛期,其中多达三分之二的SCLC患者初诊时即为ES-SCLC,过去30余年里,依托泊苷+铂类一直是ES-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目前已有两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ES-SCLC获批上市,但患者生存获益仍十分有限。 目前,依沃西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CLC的III期头对头研究,以及依沃西联合化疗在EGFR-TKI耐药的EGFR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的III期研究均在高效开展中。2022年9月和10月,上述两项适应症已先后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相关研究参考:   阿替利珠单抗(PD-L1)+依托泊苷/卡铂(IMpower133)一线治疗ES-SCLC,mPFS为5.2个月,中位OS为12.3个月,ORR为60.2%。【1】【2】 度伐利尤单抗(PD-L1)+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CASPIAN)一线治疗ES-SCLC,该疗法mPFS为5.1个月,ORR为68%,中位OS为13个月。【3】 声明:上述相关研究仅供参考,不代表该产品/疗法的最新研究结果。 文章来源:康方生物Akeso,文章内容略有调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与注释: 1. HORN L,MANSFIELD AS,SZCZeSNA A,et al.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2018,379(23):2220-2229. 2. LIU SV,RECK M,MANSFIELD AS,et 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d PD-L1 subgroup […]

玉米
这款「老国货」:比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经典一线mPFS长6个月...

这款「老国货」:比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经典一线mPFS长6个月…

11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吡咯替尼片拟纳入突破性疗法,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阶段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HER1/HER2/HER4靶向药物,吡咯替尼从I期临床走向II期,再向III期迈进,并且从晚期二线进军一线,还布局了早期新辅助治疗,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 2018年,凭借II期临床数据获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 ● 2019年,被纳入国家医保; ● 2020年,凭借两项重要III期研究结果获得药监局完全批准上市,联合卡培他滨用于HER2阳性、接受过曲妥珠单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 2022年5月,获批第二个适应症,与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合,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而本次新适应症则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这款国产新星到底有多强?我们今天一起来看III期PHILA研究的“突破性数据”!  闪耀ESMO  冲击HER2经典一线地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牵头开展的PHILA研究是一项评价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对比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根据在今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公布的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突破2年,刷新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最长mPFS,有望改写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格局。 PHILA研究于2019年4月启动,全国共40家中心入组59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初治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曲妥珠单抗经治患者分别为46/297和42/293)。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INV)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 从本次ESMO公布的研究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5月25日,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5.8个月和14.9个月,吡咯替尼组中,INV评估的mPFS长达24.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0.4个月(HR=0.41,95%CI 0.32-0.53;P < 0.0001)。并且IRC评估的mPFS,吡咯替尼组更是长达33.3个月,而对照组仅为10.4个月(HR=0.35,95%CI 0.27-0.46)。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曲妥珠单抗是否经治,吡咯替尼都能提高无进展生存获益,在数据上似乎经治组的疗效更加出色。吡咯替尼组与对照组相比:NA vs 9.3个月(HR=0.23, 95% CI 0.12-0.46);未经治患者:21.9个月 vs 10.4个月(HR=0.45, 95% CI 0.34-0.54)。 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62.6% vs 65.2%)、白细胞计数降低 (53.2% vs 50.9%) 和腹泻 (46.5% vs 3.1%)。严重 TRAE 的发生率分别为24.9%和6.1%,治疗相关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0.3%。 总的来说,吡咯替尼组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了INV评估的mPFS长达1年以上,其中曲妥珠单抗经治亚组患者也取得了显著获益,并且IRC评估的mPFS甚至延长接近2年。虽然目前尚无头对头对比研究,但间接比较小分子联合大分子的新双靶策略(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相对于既往的曲帕双靶策略(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新双靶策略将mPFS从18个月延长到了24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的显著的提升,数据令人十分鼓舞! 关于  HER2与乳腺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超过肺癌的220万例,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我国,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9.1%(41.64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目前国内患者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已经位列女性肿瘤发病谱首位,并且近50%患者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和转移,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20%-25%。 以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HER2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为无数的HER2阳性乳癌患者带来生存延长。曲妥珠+帕妥珠的曲帕双靶组合更是凭借在CLEOPATRA研究中的强劲表现,占据HER2乳癌晚期一线头把交椅多年,至今屹立不倒! 关于  今日主角:吡咯替尼 吡咯替尼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且具有知识产权的口服HER1/HER2/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HER1/HER2/HER4靶向药物。 作为一种小分子、不可逆、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吡咯替尼通过阻止肿瘤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HER2的同质和异质二聚体形成,抑制其自身的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与上一代抗HER2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相比,吡咯替尼可直接作用于HER2通路的酪氨酸激酶区,全面阻断包括曲妥珠单抗无法阻断的HER2异源二聚体在内的所有二聚体下游通路;与其他小分子抗HER2药物如拉帕替尼相比,吡咯替尼靶点更全面,且对靶点造成不可逆抑制,更强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另一小分子抗HER2药物来那替尼相比,吡咯替尼生物利用度更高,因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强度更高,且安全性更好。同时口服剂型也为患者带来便利性。

玉米
「抗癌新星」ADC的8大常见不良反应怎么破?都帮你总结好了!

「抗癌新星」ADC的8大常见不良反应怎么破?都帮你总结好了!

随着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和戈沙妥珠单抗在国内的接连获批,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 DS-8201)的审核稳步推进,抗体偶联药物(ADC)全面造福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未来已来”。 ADC实现了对肿瘤的“精确制导”,被称为“魔法子弹”(Magic Bullet),改变了HER2阳性以及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格局。虽疗效喜人,但不良反应是任何药物不可避免的“另一面”。处理不当不仅拖治疗进度的“后腿”,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作为“头号观察者”的患者,了解不良反应才能及时反馈就医,甚至“扭转战局”。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乳腺癌ADC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列出了针对需特别关注的以及常见的一般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管理共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指引~ 常见不良反应大盘点 1 中性粒细胞减少 ADC含有化疗药物成分,因此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以戈沙妥珠单抗最为明显。戈沙妥珠单抗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发生重度甚至危及生命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任何级别、≥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至首次发生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和17天,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8.5和8天。 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或存在重复性感染的患者必须立即开始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风险程度选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高危患者应进行抗真菌预防。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规用药。接受戈沙妥珠单抗的患者可考虑G-CSF作为二级预防治疗。 2 贫血 化疗药物通过直接破坏包括红细胞前体细胞合成在内的造血功能而诱导贫血。红细胞计数下降常出现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之后。 处理:对于贫血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恶性肿瘤病程、治疗反应、共病状态或潜在病因以及患者意愿来衡量输血的获益与风险,以选择恰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药物或红细胞输注等。 3 心脏不良反应 心脏不良反应一般临床表现包括因呼吸困难或劳累而导致运动耐量下降以及体液潴留,如下肢或腹部肿胀、躺平困难、体重增加等,也可能无症状或伴其他心脏或非心脏症状。T-DM1和T-DXd研究报道的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T-DXd报告了2例(0.9%)无症状性LVEF降低,无心衰事件;T-DM1相关的LVEF降低发生率<2%,有严重心衰事件,无死亡患者。 处理:LVEF降低是曲妥珠单抗的一个已知风险,分别列在T-DM1说明书的黑框警告以及T-DXd说明书的警告和注意事项中。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常规心脏功能检查,并在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LVEF。LVEF基线值较低的患者须在仔细评估获益风险后再决定是否给予治疗。 LVEF降低与预后不良有关,LVEF降低的最佳管理模式为跨专业多学科合作。 4 肝胆系统不良反应 Meta分析显示,T-DM1治疗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风险增加有关。T-DM1说明书黑框警告提示,接受T-DM1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过肝不良反应、肝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 处理:在开始T-DM1治疗以及每次给药之前应监测肝功能,并警惕患者是否存在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和(或)CT是否显示肝硬化样病变。 对于早期与晚期乳腺癌患者,T-DM1剂量调整方案有所不同;早期或晚期乳腺癌患者若出现任何级别的肝脏结节再生性增生,均应终止T-DM1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若出现药物诱导肝损伤,在排除了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应永久性终止治疗。 5 消化道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独立诱导一系列胃肠道不良反应,当与传统化疗药物合用时,可增强后者诱导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戈沙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和严重。戈沙妥珠单抗相关的任何等级腹泻至发生与持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0和8.0天,≥3级腹泻分别为15和6天。T-DXd和T-DM1也有胃肠道不良反应报告,严重程度相对较轻。 处理:戈沙妥珠单抗说明书黑框警告提示严重腹泻的可能性,应监测并根据需要给予液体和电解质。开始治疗前推荐预先使用止吐剂。若无禁忌证,可以使用阿托品对任何严重程度的早发型腹泻进行预处理和控制。在出现迟发型腹泻时,应评估感染原因,若未发现其他诱因,立即使用洛哌丁胺,首次使用剂量为4mg,以后每次腹泻发作使用2mg,每天最多使用剂量为16mg。腹泻缓解12h后停用洛哌丁胺。对于腹泻不缓解的患者,如前述洛哌丁胺4mg+2mg,每2h给予1次;24h若无好转,改用奥曲肽100~150mg,3次/d。重度腹泻应考虑住院。 6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周围神经病变并不都是可逆的,常见的症状包括麻木(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还可伴有疼痛、虚弱和深部肌腱反射的丧失。有研究显示,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多在第3周期出现。 维迪西妥单抗在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和胃癌研究中均报告了高发生率的神经不良反应,以感觉迟钝最为突出(在乳腺癌和尿路上皮癌中所有级别约为60%)。戈沙妥珠单抗相关的神经不良反应均为1~2级。 处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治疗化疗引起的神经病变,度洛西汀为唯一有循证依据用于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但疗效有限。基于临床经验,地塞米松预处理可能有助于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 ADC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处理可参考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管理指南,对于无法耐受的神经病变和(或)功能损害,可考虑剂量延迟、减量、转换方案或终止ADC治疗。 7 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T-DM1和戈沙妥组单抗均报告了不同类别与程度的骨骼肌肉疼痛、关节痛等,目前报告均为1~2级,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罕见的重症情况,可进行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治疗。 8 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常表现为潮红、寒战、发热、呼吸困难、低血压、喘息、支气管痉挛以及心动过速等。T-DM1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为1.4%~1.6%,T-DXd为2.6%。 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发生输液反应,尤其在第1次输注时。T-DM1和T-DXd首次输注时长应>90min;若耐受良好,后续输注时长可>30 min。戈沙妥珠单抗首次输注时长应>3h;若耐受良好,后续可保持在1~2h。戈沙妥珠单抗输注期间以及结束后至少30min应观察患者症状或体征。若出现输液反应,应减缓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若出现重度甚至危及生命的输液反应,应永久性停止治疗。已知对ADC任一药物成分发生过严重输液相关反应或超敏反应的患者,不应使用此药。 戈沙妥珠单抗每次输注前可预先使用退热药物、H1和H2受体阻断剂,有输液反应既往史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另外,可采取两联(如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或NK1受体拮抗剂)或三联(在两联基础上,第3种药物可根据指征来选择)预处理方案。 小结 大多数ADC治疗的严重或剂量限制不良反应是由细胞毒性药物和(或)其代谢物介导的,常见不良反应也和我们在常规化疗所见重合较多。 但作为“部件”较多、技术较新的ADC,它也具有独特甚至机制未明、不熟悉的话往往会被它们打个措手不及甚至致死的不良反应,需要我们给予特殊关注。 作者 | 翳安医学部 来源 […]

玉米
OS超59月!肺癌脑转移3度复发,免疫治疗带来惊人疗效

OS超59月!肺癌脑转移3度复发,免疫治疗带来惊人疗效

四线治疗后仍达完全缓解! 脑转移(BM)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非常普遍,并且预后相当差,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NSCLC合并BM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术切除和放疗(RT)(2A类推荐证据),但发生神经毒性的风险高达35%[1]。 免疫疗法(或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治疗NSCLC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已经有许多PD-1单抗治疗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临床试验,但大多数都排除了这些未经治疗的BM患者。 对于未治疗BM的NSCLC患者,该怎么选择治疗呢?本期肿瘤频道带来一例经四线治疗后完全缓解的NSCLC合并BM奇迹病例。   病历资料 患者,男,60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数月余 心肺体格检查正常,吸烟40包年。 CT:右侧肺中叶肿块(2.7 cm×2.1 cm),右侧下肺门转移(5.0 cm×6.2 cm),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纵隔淋巴结活检:肺腺癌,CK7(+)、TTF1(+)和Napsin A(+) MRI:额顶叶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损伤 免疫组化:PD-L1>95%, 基因检测:EGFR(-)、ROS1(-)、ALK(-)、BRAF(-)、C-MET(-) 临床诊断:NSCLC IIIB期(T4N2M0) ECOG评分:1分 诊疗经过 一线治疗: 在仔细考虑同步放化疗的风险和益处后,患者拒绝接受放疗。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经过4个周期的联合化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PR)。与放射肿瘤学家进行讨论,以确定是否应立即开始胸部放射治疗。由于肺功能差且肿瘤负荷增加,我们考虑了另外2种化疗方案。不幸的是,在第五个周期的化疗后,放射学评估显示为PD。 二线治疗: PP方案疗效不佳,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但在1个周期后,患者出现咯血,影像学资料显示PD(图1A)。   (图1A影像学资料显示PD) 三线治疗: 随着顺铂联合抗叶酸类(PP)、嘧啶类抗肿瘤(GP)药物接连失败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2个周期后,通过胸部CT检查迅速证实右侧下肺门肿块的大小减小(图1B)。 (图1B肿块缩小) 2017年9月的脑部MRI显示,左额叶和小脑多处转移灶,最大直径为2.1 cm×1.5 cm(图1C,1D)。 (图1C,1D左额叶和小脑多处转移灶) 四线治疗: 2017年10月,患者咯血明显缓解、脑转移无明显症状。 你会怎么选择治疗方案呢?   经过1周期治疗替莫唑胺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颅脑转移病变左额叶和小脑继续缩小(图2,2b),但脑MRI现右枕叶新发转移灶,最大直径为1.3厘米×1.0厘米(图2)。 (图2 替莫唑胺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一个周期后,发现右枕叶新转移。) 替莫唑胺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方案疗效显著,肺部病变和BM的持续缩小,(图3A-3D)。2018年1月,肺原发灶和脑转移灶均达到了CR(图3E-3H)。 (图3A-3D肺部病变和BM的持续缩小) 巩固治疗: 2018年2月到8月,帕博利珠单抗减少到每月100 mg,替莫唑胺 250 mg。维持24个月。 […]

玉米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味觉紊乱及干预措施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味觉紊乱及干预措施

人体口腔味觉来自舌表面味蕾的味觉细胞,味道的刺激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   人们已经生活习惯酸、甜、苦、辣、咸等,只是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味觉习惯罢了。 味觉紊乱的表现 味觉紊乱则是指正常人或包括平时已经形成的味觉感觉发生异常,可以表现为:1. 口苦即是自感口中有苦味。可兼有头痛,面部红赤,烦躁易怒,大便干结;2. 口部干涩运卷不灵,说话不流利,通常见于说话过多的人,或者严重脱水患者。通过适当休息和饮水、补液等处理后会纠正的。癌症恶病质患者在病危期间也会出现口涩;3. 酸、甜、香、辣异常当人在不进任何食物就感觉到有酸味时,或说口酸过多,就注意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甜味,口中发甜,说明在口腔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有很多淀粉类转变成糖。口辣,自觉有辛辣味;4. 口淡、口咸口淡,是指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味觉异常感觉,在实际上食盐数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的一种自我感受。因为有了炎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症,经常有人出现口淡,觉得只有多吃些盐,食物才有滋味。口咸,是指不比平时多吃盐而感到口咸,这可能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形成有关。味觉紊乱是抗肿瘤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对与肿瘤患者来说,绝非是小事,需要有一些应对措施。化疗后味觉改变发生率在38%~84%。一项国际系统综述指出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的发生率在38%~84%,国内发生率约为73.96%。味觉紊乱又称味觉障碍,是指味觉异常或味觉受损,或是一种不愉快的味觉变化,或是一种味觉失真或味觉反常。 味觉紊乱通常包括以下5种类型 味觉紊乱,通常包括以下5种类型:   1. 幻味觉,通常是苦味或金属味; 2. 味觉缺失,部分或全部味觉功能; 3. 味觉减退,即辨别味道的灵敏度减退; 4. 进食食物时产生不愉快的味道; 5. 反常的味觉,如将甜味判断为苦味。 产生的原因与体内肿瘤细胞在迅速增殖和化疗药物诸如体内等有关。快速增殖的肿瘤组织会分泌氨基酸物质,和消耗大量蛋白质(氮源),致使体内出现负氮平衡,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这就会使患者对苦味的感知比普通人敏感得多。 另外,化疗药物损伤唾液腺细胞,致患者出现口腔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一些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后在通过唾液导入口腔导致味觉紊乱发生。引起味觉紊乱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紫杉醇、长春新碱等。 由于味觉紊乱,造成肿瘤患者的热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后续的抗肿瘤治疗计划的实施,和患者的情绪更沮丧低落。 味觉紊乱对肿瘤患者的伤害 1. 困扰进食,严重时甚至导致胃容纳很差,和心理障碍; 2. 整体味觉改变; 3. 幻味觉。某些化疗药物通过唾液分泌或从毛细血管网渗出到口腔,直接接触味觉感受器从而产生苦味或金属味口; 4. 舌体麻木。味觉紊乱一般呈暂时性,在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味觉逐渐恢复正常。 化疗药物抑制所有快速增殖的细胞,因味觉细胞平均寿命为10 天,化疗后5~7 天内是味觉变化最显著的时期,在下一次化疗前味觉将会得到改善。 味觉紊乱的干预 进食前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包括进食前后刷牙,使用盐水、碳酸氢钠溶液或抗菌的漱口水漱口; 1. 少食多餐,注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食物的口感,补充维生素C、E; 2. 清淡饮食,可食用水煮水蒸食物。苦味者,避免吃牛肉、茶、巧克力等食物,建议吃禽肉、乳制品、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及土豆、面包片等清淡的食物; 3. 多饮水,增加流食摄入。咀嚼酸味食材刺激唾液分泌,进而刺激更多的味觉细胞; 4. 在做饭时多加些调味料来提味; 5.  化疗时和化疗后3小时内避免进食; 6. 当口中有金属味时:避免接触金属餐具,使用塑料餐具; 7. 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 8. 避免牛肉,用鸡肉、鸡蛋或乳制品替代; […]

玉米
第一个用于肝癌患者的新型可编程mRNA疗法,FDA授予OTX-2002孤儿药资格

第一个用于肝癌患者的新型可编程mRNA疗法,FDA授予OTX-2002孤儿药资格

2022年11月2日,Omega Therapeutics宣布FDA授予旗下OTX-2002孤儿药称号,OTX-2002是一类首个表观基因组控制药物,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   OTX-2002是一种通过脂质纳米颗粒给予患者的mRNA治疗。该因子通过表观遗传调节在转录前下调MYC表达,同时克服MYC的自动调节。MYC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主要转录因子。此外,MYC在超过50%的人类癌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OTX-2002正在进行1/2期MYCHELANGELO I试验(NCT05497453)中作为单一药物和与TKI或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的评估,该试验针对复发或难治性HCC和其他已知与MYC癌基因相关的实体肿瘤类型。   “目前对肝细胞癌的标准护理疗法产生容易产生耐药性。FDA批准OTX-2002孤儿药命名的决定强调了对治疗HCC的新疗法的需求,以及表观遗传规划改变治疗前景的潜力,”Omega Therapeut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hesh Karande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最近,该公司宣布在试验中首例患者给药成功。在这项研究中,筛选转移性、晚期或复发性的成年实体瘤患者。在进展、复发后复发、对标准护理治疗变得难治性或产生不耐受的患者将纳入研究。患者还必须有0或1的ECOG表现状态,BCLC B期或C期,Child-Pugh A型HCC,不适应局部区域治疗,局部区域治疗难治性,或不适应根治性治疗方法,进展,复发,对至少一种先前全身治疗难治性或不耐受,并无可用的后续护理治疗标准,才能纳入试验。此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接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抗病毒治疗12周或以上。这些患者也必须在第一剂研究药物前HBV病毒载量低于500iu /mL。   入选的患者将在4个队列中的1个接受治疗,OTX-2002将每2周通过静脉输注80 – 120分钟进行治疗。试验的第一部分将包括OTX-2002单药治疗,第二部分将评估OTX-2002联合HCC患者的护理标准。   试验第1部分的设计是剂量增加和扩大,第2部分的设计是安全磨合和扩大。本研究调查的主要终点是确定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剂量限制毒性、治疗-紧急不良事件发生率、总有效率和反应持续时间。   Karande总结道:“我们期待继续与临床研究人员、患者和FDA合作,推进我们的MYCHELANGELO临床项目,并评估OTX-2002为肝癌患者社区带来新的治疗选择的潜力。” 关于MYC基因 原癌基因MYC家族成员是所有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失调基因。MYC蛋白驱动细胞增殖的增加,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多个方面,从而控制癌症的所有特征。MYC驱动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导致生物量积累和细胞增殖的能力是这些癌基因研究最多的功能。MYC还调节肿瘤进展,并且通常与化疗耐药和转移有关。MYC的大多数致癌功能归因于其作为转录因子的作用,MYC不仅可以促进细胞转化和癌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迁移和转移。MYC的表达通过两种机制驱动迁移:1.full-length MYC引起E-cadherin的抑制并诱导EMT;2.MYC缺口驱动Cdc42的激活和筋膜蛋白的表达,促进丝状体的形成和集体侵袭。因此,针对MYC的疗法有可能成为肝癌的高效治疗方法。然而,现有的疗法缺少直接灭活MYC癌基因的能力,确定对MYC维持肿瘤状态至关重要的关键下游基因产物可以帮助我们间接靶向MYC。因此在源头上对MYC失调进行转录前作用是一类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方法。 -END-

玉米
三阴性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100%的秘密是……

三阴性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100%的秘密是……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以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缺失为特征的乳腺癌亚型。迄今为止,由于靶向治疗效果的不肯定性,经典化疗一直占据TNBC治疗的主导地位。相比较于其他类型乳腺癌90%以上的5年生存率,早期TNBC 5年生存率仅为77%,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然而近年来的大量研究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在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的安全性和临床获益提供了大量证据。2021年7月,继帕博利珠单抗(K药)获批用于晚期TNBC后,FDA批准K药与化疗联用,在手术前作为新辅助疗法,并在手术后单药作为辅助疗法,治疗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开启了早期三阴乳癌的免疫之路。 36月EFS率84.5%!死亡风险降37%! 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药物,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KEYNOTE-522研究,公布了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K药的无事件生存率。 KEYNOTE-522是首个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用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治疗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了1174名患者,按2:1比例分为两组,随机分配两组接受4个周期K药(每三周)+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或4个周期安慰剂+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同时两组均接受阿霉素/环磷酰胺或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确定手术后,两组再分别接受9个周期的辅助K药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无事件生存,事件的定义为疾病进展妨碍根治手术、局部或远处复发、第二原发癌症、任何原因所致死亡,并对安全性进行评定。 结果,截至2021年3月23日按计划进行第四次中期分析时,中位随访39.1个月,K药联合化疗组36个月时的估计无事件生存率为84.5%(95% CI,81.7-86.9),相比之下,安慰剂加化疗组为76.8%(95%CI,72.2-80.7)。 K药联合化疗组共123例患者(15.7%)和安慰剂加化疗组共93例患者(23.8%)发生事件或死亡,36个月事件或死亡风险比:0.63(95%置信区间:0.48~0.82,P<0.001)(图1)。根据预先规定的统计标准(α水平为0.01034),与安慰剂加化疗组相比,K药联合化疗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改善。 无事件生存期分析中最常见的事件为远处复发,发生在K药联合化疗组的60例患者(7.7%)和安慰剂加化疗组的51例患者(13.1%)中(表1)。根据亚组分析,无论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卡铂疗程、PD-L1状态、年龄、体力状态评分如何,K药联合化疗组的事件或死亡发生风险都低于安慰剂加化疗组。 I药治疗早期TNBC 5年的总生存100% 近日,国际顶级组织ESMO旗下的《Annals of Oncology》杂志就刊登了一项新的研究,NACT中加入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PD-L1抑制剂)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年的总生存率高达95.2%,接受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达到100%。 本次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 期试验(GeparNuevo试验,NCT02685059)。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该研究纳入174名TNBC患者,其中I药组88例,化疗组86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病理学完全缓解(pCR),次要终点目标包括侵袭性无病生存期(iDFS)、远处无病生存期(DDFS)和总生存期(OS)。中位随访时间达到了43.7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 (1)3年无侵袭性疾病生存(iDFS) :度伐利尤单抗组为85.6%,安慰剂组为77.2%; (2)3年远处无病生存率(DDFS):度伐利尤单抗组为91.7%,安慰剂组为78.4%; (3)3年总生存率(OS):度伐利尤单抗组为95.2%,安慰剂组为83.5%。 即使没有出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后,不论是侵袭性无病生存率、远处无病生存率都有所改善。 截至研究随访结束,度伐利尤单抗组出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中没有任何一例患者出现远端转移或死亡。和治疗后没有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相比,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总的生存率提高了约70%。随访60个月的存活率为100%,没有患者死于乳腺癌或其复发。 作为乳癌中预后最差的亚型,三阴成为最早获益于免疫治疗的乳癌类型,如今,K药、I药在早期TNBC领域大展身手,使得TNBC长生存成为可能,期待其他PD1/PDL1未来可以让乳癌的治疗更上一层楼! 参考来源: [1]Peter Schmid, et al. Event-free Survival with Pembrolizumab in Early Triple-Negative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22; 386:556-567DOI:10.1056/NEJMoa2112651 [2]Loibl S, Schneeweiss A, Huober J, et al. Neoadjuvant durvalumab improves […]

玉米
溶瘤病毒联合PD-1/L1抗体,最佳拍档或是打破瓶颈的法宝!

溶瘤病毒联合PD-1/L1抗体,最佳拍档或是打破瓶颈的法宝!

“ 肿瘤免疫治疗因其安全性和显著疗效而备受关注。溶瘤病毒(OVs)作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OVs是一类天然或经基因工程改造的病毒,可以选择性地感染和杀死肿瘤细胞。OVs具有精准的溶瘤作用,能激活免疫反应,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H101(安柯瑞®)是唯一在中国上市的OVs产品。 ” 2022年,《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Advances in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oncolytic viruses的研究,主要阐述溶瘤病毒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评估溶瘤疗法对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杂志作为肿瘤学专业期刊,在医学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本文整理了OVs的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详细资料,总结了OVs的临床进展,并对肿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综合分析。 OVs临床分期 截至2021年10月1日,已开展的OVs的临床研究共408项。表1列出了大约31种OVs产品的临床分期。在所有关于OVs的抗肿瘤临床研究中,I期和II期约占全部临床研究的80%;III期约占全部临床研究的6%,且大部分仍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在研的OVs中,DNA病毒占总体的81.4%,包括腺病毒(41.86%)、单纯疱疹病毒(25.58%)和牛痘病毒(13.95%),RNA病毒占9.3%(图1)。 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V, oncolytic virus. 表1.目前31款OVs产品的基本信息 图1.临床研究中OVs类型   OVs的治疗策略 在登记的临床试验中,OVs的治疗策略为OVs单一治疗 (36.77%) 、溶瘤病毒治疗联合化疗 (18.63%) 、免疫治疗 (20.83%) 、放射治疗(3.43%)或靶向治疗 (0.74%) 。如图2所示,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是最常用的联合治疗策略。 图2.OVs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肿瘤   OVs给药途径 在全球OVs研究的各种给药途径中,肿瘤内注射占58.6%,其次是静脉注射(23.03%)。根据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给药途径分布的统计,肿瘤内注射占全部III期研究的46.88%,静脉注射占28.13%。 图3.临床研究中OVs类型的比例   OVs的抗肿瘤疗效 截至2021年10月1日,目前已完成的OVs临床研究共132项。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OVs,如H101、T-VEC、G47Δ、一氧化二氢、T3011和G47Δ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表2)。 MPE,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HSV-1,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

玉米
乳腺癌患者迎重磅新药!或破解长期耐药难题,无进展生存期直接翻倍!

乳腺癌患者迎重磅新药!或破解长期耐药难题,无进展生存期直接翻倍!

乳腺癌又有新药了,或将打破HR阳性患者CDK4/6抑制剂耐药后无药可用的困局! 近日,阿斯利康宣布,旗下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的III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1]。Capivasertib联合氟维司群显著改善了二线治疗中,晚期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数据还在随访之中,但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具体的临床数据将在不久后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凭借此项研究,capivasertib也有望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AKT抑制剂。 乳腺癌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癌症,而HR阳性乳腺癌又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占全部乳腺癌的70%左右。但同时,HR阳性乳腺癌也是治疗较为成熟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哪怕是晚期患者,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也能有2年以上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 不过,在一线的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耐药后,可供HR阳性乳腺癌患者选择的治疗就十分有限了,通常只有化疗一条路。 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膀胱癌等诸多实体瘤中常见的致癌原因。特别是在HR阳性乳腺癌中,PIK3CA、AKT1等基因突变造成的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正是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AKT抑制剂或许能成为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希望。 在此前的II期研究中,AKT抑制剂capivasertib联合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相比单独使用氟维司群,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4.8个月延长到了10.3个月,效果十分明显[3]。 本次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708名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虽然具体的试验结果还未公布,但阿斯利康公司已经表示,无论是在具有PI3K/AKT通路相关突变的患者中,还是未经筛选的整体患者中,capivasertib的无进展生存期获益都得到改善,总生存期数据虽未成熟,但也令人鼓舞。 除HR阳性乳腺癌外,capivasertib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三阴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脑膜瘤等其它癌种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我们也将持续追踪。 参考文献: [1]. 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2/capivasertib-phase-iii-trial-met-primary-endpoints.html [2]. Finn R S, Martin M, Rugo H S, et al. Palbociclib and letrozole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375(20): 1925-1936. [3]. Jones R H, Carucci M, Casbard A C, et al. Capivasertib (AZD5363) plus fulvestrant versus placebo […]

小D
肝细胞癌临床案例分享,免疫治疗期间出现结肠炎能否恢复用药?

肝细胞癌临床案例分享,免疫治疗期间出现结肠炎能否恢复用药?

  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之一是由于胃肠道毒性;胃肠道不良事件也是停止免疫治疗的最常见原因。在IMbrave150试验中,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OS与中位PFS明显长于索拉非尼组,无疑成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组合。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衡,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ICI介导的结肠炎(IMC)是停止ICI治疗的最常见原因。尽管所有学会都同意,一旦发现改善,可考虑在II级腹泻中恢复ICI。然而,对于III级不良反应,建议各不相同,ESMO没有就3级腹泻/结肠炎恢复ICI提出明确的建议。 近期,一篇发表在Onco Targets Ther上的病例报告了一例罕见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的3级腹泻和2级结肠炎。这些不良事件用泼尼松龙(prednisolone)成功治疗,并重新开始阿替利珠单抗加贝伐珠单抗治疗,没有复发性IMC。 病例报告 2018年,一名无相关既往病史的89岁男性因CT检查意外发现肝内结节而转诊。CECT显示动脉期有直径140mm的肝内血管增生结节。后来,在门静脉阶段也检测到造影剂的冲洗。根据CT影像学检查的血管模式,肝内结节被诊断为肝细胞癌,无远处转移。 血液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低(11.8×104/μL),AST水平略有升高(54IU/L),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PIVKA-II)(1057.2mAU/mL)引起的蛋白质升高,加他蛋白正常。HbA1c水平为5.7%,HBV表面抗原和抗HCV抗体阴性。由于ALBI分级为2a,没有任何远处转移,因此根据AASLD指南将其归类为早期肝细胞癌。 TACE+仑伐替尼未能阻止癌症进展 对肝细胞癌进行了4个周期的TACE,无明显不良事件,根据mRECIST标准。PIVKA-II水平降至低于正常上限,在第4-TACE术后的随访中,CECT显示双叶出现多个肝内高血管结节。当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尚未获批,HCC被归类为中期,ALBI分级不变。 考虑到患者年龄给与每天仑伐替尼4mg治疗。未发生显著不良事件,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完全缓解在2个月内达到。然而,在开始使用仑伐替尼后1年零4个月,检测到多个高血管结节。TACE进行了两次未能阻止肝细胞癌进展。 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 由于ALBI分级为1,因此每3周开始第二轮治疗,使用阿替利珠单抗1200mg和贝伐珠单抗15mg/kg体重。虽然实现了完全响应,胆在第六个周期后,患者抱怨大便频率增加到每天十次以上。粪便中有粘液,但没有血液或腹痛。由于3级腹泻和2级结肠炎而停止治疗。根据粪便培养、CECT和结肠镜检查结果,诊断为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相关性结肠炎。粪便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艰难梭菌毒素阴性。没有提示腹膜炎的发现,例如腹水、结肠壁肿胀或结肠周围的脏脂肪征。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阴性,未检出巨细胞病毒抗原。结肠镜检查显示从直肠到盲肠的血管模式脆性丧失。此外,结肠标本病理结果显示轻度隐窝炎,但无弥漫性单核细胞浸润或基底浆细胞增多。 不良反应缓解,恢复免疫用药 口服泼尼松龙剂量为20mg/天(0.5mg/kg/天)后,腹泻得到及时控制。一周后,将其减少到10mg/天,再过2周,改为5mg/天,之后在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谨慎地重新开始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他每天服用5mg泼尼松龙治疗6周,泼尼松龙剂量逐渐减少1mg,每3周一次至1mg/d。幸运的是,1200mg的阿替利珠单抗和15mg/kg体重的贝伐珠单抗持续到14个疗程,同时每天继续口服1mg泼尼松龙,没有腹泻或结肠炎复发。在治疗期间,使用ELISA试剂盒多次测量患者的IL-17水平。基线血清IL-17水平非常低,在全身治疗期间没有升高。 总结 ICI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显著改变了肝细胞癌的预后,然而,包括IMC在内的频繁不良事通常会导致ICI治疗的停止。该例患者经历了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相关的3级腹泻和2级结肠炎,其中不良事件用皮质类固醇控制后,ICI可以恢复。出现2级或更高级持续性腹泻或腹痛的患者应接受检查以排除感染,并进行结肠镜活检。 通常,对于发生不太严重的 1 级结肠炎的患者,建议继续相同的 ICI。在大多数治疗方案中,发现 IMC 复发的风险接近 30%,但在从 PD-1/PD-L1 抑制剂切换到CTLA-4抑制剂的患者中,这种风险更高。在抗CTLA-4-相关3级毒性的情况下,建议立即永久停药。一旦 irAE 消退,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抗 PD-1/PD-L1 药物治疗。 随着ICI联合曲美木单抗加度伐利尤单抗的获准,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更仔细的IMC监测。IL-17 是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已知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上调。因此,IMC 患者对 IL-17 的评估是合理的。在本次案例中,基线血清IL-17水平非常低,并且在随访期间没有增加。但由于这是单例报告,患者未接受抗CTLA-4抗体,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血清IL-17水平与IMC之间的相关性。 患者出现腹泻后,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轻度结肠炎,并且治疗猴完全缓解,因此恢复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泼尼松龙的剂量逐渐减少至1mg/d,而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全身化疗仍安全地继续进行,没有胃肠道症状复发。2020年NCCN 指南建议,对于与 PD-1/PD-L1 抑制剂相关的 3 级腹泻或结肠炎患者,应暂停治疗,并在症状改善至 1 级以下后恢复治疗。 参考文献: Fuji T, Arai J, Otoyama Y, et al. A Case of […]

玉米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