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肿瘤资讯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诊疗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诊疗的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临床上,医生只具备医者仁心或者说是好心,是远远不够的。好心可能办坏事,医生没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水准(也就是医术),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有时医生自以为是在尽力治病救人,却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这就是医疗的复杂性之一,很多医生都曾经因为水平不够出现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包括我在内的几乎任何一位医生,因为每位医生的成长都是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一位外科医生手术后患者死亡了?就一定是差的医生么?显然不是的,这和患者本身的病情相关,有可能是极其复杂、难度和死亡率很高的手术,普通医生都没有勇气去做,而这位外科医生可能是既往手术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医生,以前有救治过类似患者的经验并成功了,只是这位患者不幸失败了。 医疗无非是诊断和治疗,那么医术最重要的场景就是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诊断反而是最为复杂的情形,经常可能错误诊断或者漏诊。 医生的医术高超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诊断水平高 01 疑难杂症的诊断 有些患者的病情很疑难,通过症状、检验和检查的异常都无法确诊到底是什么疾病,甚至多个医院就诊都无法确诊,但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见过类似疾病,一下子就诊断明确,这就是医术高超。 再比如:放射科医生的医术高超在于能够更准确地诊断CT或核磁的报告,比如有位患者肝内占位,形态特殊,无法判断是什么疾病,但有的放射科医生就能够仔细辨别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02 判断病情更准确 事实上,医生诊断疾病时不仅要诊断出具体是什么疾病,还得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这非常重要。同一种疾病,经常存在不同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就可以完全不同。 以癌症为例,这一点尤其重要。在确诊癌症之后,比如诊断胃腺癌,CT同时发现肝脏和肺上各有1个小结节。这就很考验医生的医术。 假如这些结节是转移,那么这是晚期胃癌,以药物治疗为主,假如不是转移,就需要争取手术来治愈。所以,判断清楚结节性质,对患者非常重要。 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是判断的比普通医生更准确。 03 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临床上常见的一个情况就是漏诊,漏诊可能带来轻重不一的后果,有时漏诊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这体现在方方面面。 临床上的漏诊其实并不少见,指的是医生水平不够,忽略了临床的异常征象,认为没什么事。 打个比方:一位胃癌患者腹部增强CT,一位外科医生判断是II期,说建议直接手术,另一位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看完片子,指出盆底腹膜存在多个小结节合并少量积液,考虑为腹膜转移,属于晚期胃癌,手术难以获益,应按照指南进行药物治疗。这就是漏诊腹膜转移,而实际上医术高超的医生原本应该准确判断。 误诊也经常存在,举例来说:胃镜筛查胃癌就需要医生一定的水平,因为有的早期胃癌隐匿性很强,就表现为一些黏膜的红斑,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医生误认为是轻微的胃炎。 所以,水平差的医生真的可能把早期胃癌误诊为胃炎,这种误诊经常导致严重后果。我在临床就见过胃癌患者抱怨体检医生,说体检做了胃镜没事,4个月后胃部明显疼痛,再做胃镜就出现大溃疡,病理确诊为胃癌。 所以,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除了能够更好的诊断疑难杂症,判断病情更准确,还可以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二 治疗水平高 01 在有指南时,可以把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做到很好。 很多医学的操作,难度等级不同,从常规的穿刺到非常复杂的手术。但是每个操作都有相应的要求,医生没有经验时是不可能做好的,要反复磨炼、积累经验才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把指南的推荐的治疗做好。 比如一位直肠癌患者,指南推荐做TME手术,要把全部直肠系膜切除的非常干净,这样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其实不少医生达不到这个要求,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可以做的很好,达到要求,并可以做到并发症很少。 比如一位胃癌患者,指南推荐做D2手术,最好清扫30枚以上淋巴结。不少普外科医生做不到D2,清扫淋巴结经常低于20枚。而医术高超的医生就可以做的很好,并且经常清扫50枚以上淋巴结,这样术后的生存率明显升高。 02 在没有指南指导时,可以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通常制定的是大原则和重要的治疗方案,针对的是常见的重要疾病,并不涵盖临床所有情况,只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胃癌、肠癌、乳腺癌,都有指南,但是罕见疾病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没有指南,那医术高超的医生也可以依据查询的文献和诊治的经验,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比如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种异常,即使指南没有告知治疗方案,医术高超的医生也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   小结 临床经验很重要,但需要是好的、正确的临床经验,违背指南原则的临床经验,其实都是差的、应该被淘汰的临床经验,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没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没诊治过很多病人的医生,几乎不可能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但是,医生的临床经验必须在反复磨炼之后,经过指南的指导而升华成为医术,继而成为医术高超的医生。 请记住,医术和权威指南其实是统一且互补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而不是国内很多医生宣传给患者的错误知识:我的医术胜过指南,所以要听我的而不是指南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玉米
肿瘤标志物升高=肿瘤或复发?别慌,拿着你的化验单来对号入座

肿瘤标志物升高=肿瘤或复发?别慌,拿着你的化验单来对号入座

肿瘤及肿瘤复发的早、中期常缺乏明显的特征性症状,不易通过常规病理学、影像学等方法检测,往往待发现已发展为中晚期转移型、难治型、不可逆型病灶。 如何更早的发现、制止肿瘤的发展是所有医疗界人士乃至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肿瘤标志物成为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及肿瘤转移复发线索的指标。 肿瘤标志物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能不能依此判定得了某一种癌呢?本篇我将为大家讲述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增殖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细胞所没有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人体自身对癌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质和量上与正常时或良性疾病时相比有显著差异。 不同的肿瘤对应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临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已有100多种。它们有的可能与多种肿瘤相关,有的仅与1种肿瘤相关。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什么意义? 筛查: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早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阳性发现。一些肿瘤标志物对某些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我国,AFP (甲胎蛋白)就是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并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诊断:目前除肝细胞性肝癌可用 AFP 和影像学检测确诊外,病理诊断仍是恶性肿瘤诊断主要方式,但肿瘤标志物在组织分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预后及监测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进展有良好的相关性,评估病情和监测疗效是其最重要的临床应用。如在术后、放疗或化疗后,相应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迅速降低至正常并维持在此范围内,表示预后良好;若浓度下降缓慢或不能降至正常往往提示治疗无效、预后不良;若标志物水平下降后又持续升高,则强烈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1]。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等于患癌吗? 并不是! 单纯的肿瘤标志物升高,是没有办法确诊癌症的,因为它不仅在人体的肿瘤细胞中存在,而且还存在于一些良性肿瘤以及正常的机体组织中。 另外,吸烟、 酗酒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服用某些药物、 进食补品等,都会致使某些肿瘤标志物的一过性升高。 以下为常见的9种肿瘤标志物,及其升高时的癌症原因和非癌症原因: 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该怎么办? 如果肿瘤标志物只是单项轻度升高,可定期复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例如,某肝炎患者甲胎蛋白高达每升1500微克,结合增强核磁共振后并没有发现肿瘤,随着肝功能逐渐恢复,甲胎蛋白也会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 如果肿瘤标志物指标超出正常值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或有多项肿瘤标志物超标,就需要引起重视了。需要立即就医,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排除肿瘤。 另外,还可以加入我们的患者群,将检查结果发给群里的医生助理,也能很快得到专业的回复! 参考文献 [1] 肿瘤标志物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玉米
89%「最恶」乳腺癌患者2年内无复发!效果媲美K药?溶瘤病毒新疗法惊艳登场!

89%「最恶」乳腺癌患者2年内无复发!效果媲美K药?溶瘤病毒新疗法惊艳登场!

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5%,顾名思义,TNBC患者缺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以及缺乏或只有低水平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TNBC不仅更容易扩散转移和复发,而且缺乏治疗靶点,因此患者预后较差,名副其实的“最恶”乳腺癌。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疗法是化疗,近年来免疫疗法,如PD-(L)1抑制剂等,进展让人寄予厚望,但离攻克TNBC仍任重道远。 上周,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的一项溶瘤病毒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手术前接受溶瘤病毒与化疗的组合治疗后,更多TNBC患者手术切除组织中的癌细胞消失,且近90%患者在手术进行后的两年没有疾病复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一起来看~ 01 89%患者2年未复发! 今日的主人公——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是首个获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疗法,该疗法于2015年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为什么会大步跨界TNBC呢? 既往试验发现,当TNBC患者肿瘤内含有较多浸润的淋巴细胞时,患者对于化疗作为新辅助疗法的应答性较好。由于溶瘤病毒具有募集免疫细胞至肿瘤的能力,因此研究人员便思考是否化疗与溶瘤病毒疗法组合可以改善TNBC患者的治疗。 这项试验中最终纳入37位II、III期的TNBC患者,在接受手术移除肿瘤之前,他们皆进行长达12周的化疗,并在同时接受了数次T-VEC病毒注射至其肿瘤内。研究人员在第6周时采集病患肿瘤活检组织并在手术后取下其肿瘤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持续接受标准疗法治疗。 当研究人员对活检组织进行分析时发现,有许多杀伤T细胞浸润至肿瘤内,这是T-VEC病毒作用的标志。此外,有45.9%接受T-VEC与化疗组合疗法的患者在完成治疗时,其肿瘤中没有发现活的癌细胞。这项数值在过去仅接受化疗的患者身上仅约15-30%。而有达89%接受组合疗法的患者,在两年后没有疾病复发。而以往仅接受化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这一数值只有60%。现今TNBC的标准疗法是化疗与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药)构成的组合疗法,接受此疗法TNBC患者的三年无复发率约为84%。 换言之,如果试验中患者的无复发率能够维持的话,这项溶瘤病毒组合疗法将可媲美现今的帕博利珠单抗标准疗法! 另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免疫生物标志物与患者疗效的联系。结果显示,在治疗的前6周,大多数肿瘤样本具有更高水平的抗肿瘤T细胞和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对治疗反应更好的患者在第6周的CD8 T细胞水平高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这些观察结果表明,更早地激活免疫反应可能会为TNBC患者带来更好的结果。 这项试验展现了溶瘤病毒疗法在TNBC治疗上的巨大潜力。且这项试验启动于在K药尚未成为TNBC标准疗法之时,因此研究人员并未K药纳入试验设计。由于溶瘤病毒激发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制与K药迥异,因此这两类免疫疗法的合并将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进而更有效地治疗患者。 受限于实验设计,因此结果仍需通过大型的随机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这个但免疫疗法新方向显然令人期待~ 02 “以毒攻毒”?关于溶瘤病毒疗法 溶瘤病毒疗法打击肿瘤的直接手段,便是通过感染癌细胞后在里面进行大量复制,导致癌细胞破裂死亡。这种抗肿瘤方式对于健康细胞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健康细胞具有正常的抗病毒抵御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启动干扰素(IFN)反应来对抗病毒。癌细胞通常缺乏这种机制,因此病毒能够在其中无限制地繁殖。而科学家也刻意对构成T-VEC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进行修饰,使其对干扰素的作用更为敏感,以此来降低对健康细胞的影响。 除了直接攻击癌细胞外,T-VEC病毒也能刺激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当T-VEC病毒在癌细胞内复制时,会同时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这种蛋白会随着癌细胞最终的破裂而被释放至肿瘤微环境中,进而刺激临近的免疫细胞聚集并活化攻击癌细胞。而随着癌细胞的破裂,各种肿瘤蛋白也随之被释放,免疫系统也因此能够辨认许多肿瘤相关抗原并对其产生记忆,从而可能避免未来癌症的复发。 参考文献: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2-oncolytic-virus-treatment-results-patients.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3-02210-0  

玉米
NEJM:一次注入162亿免疫细胞,肿瘤病灶消失72%,TCR-T疗法引起轰动!

NEJM:一次注入162亿免疫细胞,肿瘤病灶消失72%,TCR-T疗法引起轰动!

近日,NEJM上发表的一种新型免疫疗法TCR-T疗法引起轰动!原文题目为“Neoantigen T-Cell Receptor Gene 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 一位转移性胰腺癌晚期患者(KRAS G12D突变)在接受一次性注入162亿免疫细胞后一个月,患者体内的转移灶开始消退;6个月后,经过评估,患者的病灶竟消失了72%!似乎成功地阻止了患者晚期胰腺癌的进展。 这项研究之所以在医学界引起轰动,是因为目前大约90%的胰腺癌存在KRAS突变,其中最常见的亚型就是KRAS G12D,占到了41%!而针对这一具有特异性靶点的庞大患者群体,目前没有任何靶向药物获批! 现在,研究人员专门研发了靶向KRAS G12D的TCR-T疗法,将对胰腺癌大部分患者群体带来治愈的新希望。 –01– 全球首位获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这是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CRI-4483),也是全球首位获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2018年,这位67岁女性患者被诊断为胰腺癌,随后先是进行了四个周期的 FOLFIRINOX 新辅助治疗(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随后接受了保留幽门的开放性Whipple切除术,切除了一个边缘阴性且有2个淋巴受累的低分化腺癌(最大尺寸为4.5厘米)。 治疗后的疾病分期为IIB,接下来,该患者接受了另外四个周期的 FOLFIRINOX辅助治疗,随后接受剂量为50.4Gy的辅助放化疗,同时进行卡培他滨治疗。 治疗完成后,她得到了缓解,没有显示肿瘤再转移。 到了2019年,癌症就开始再次扩散,医生通过肺右下叶扩大结节的细针穿刺证实存在肺转移。 2020年,该患者参加了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3935893),申请参加了这种全新的免疫细胞疗法-TILs治疗,但在6个月内观察到肺转移瘤的生长,宣告失败。 在走投无路,等待死亡的时候,这位患者看到了FDA在2021年5月批准的一项单一患者新型免疫疗法的临床实验-TCR-T研究性新药申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位女患者参加了。 在2021年6月,该患者正式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先提取出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制备出数量巨大的能够特异性识别患者体内的KRAS G12D突变癌细胞的TCR-T细胞,再将这支能够精准杀伤癌细胞的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 在细胞输注前5天开始对患者使用托珠单抗(600 mg,静脉内给药)和环磷酰胺(每天每千克体重30 mg,静脉内给药,持续2天)的预处理方案。细胞输注后18小时,患者开始接受大剂量白细胞介素(600,000 IU/kg,每8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共5剂)。 在接受治疗1个月后,该患者体内的转移灶开始消退;6个月后,经过评估,患者的病灶竟然消失了72%! 图1:针对付肠癌患者的 KRAS G12D 工程T细细胞制备,以及输注前以及输注后 85 天和176天时患者胸部的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结果 不仅如此,2023年1月《自然·医学》期刊上,全球知名的癌症中心-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公布的新型过继性T细胞疗法,afami-cel的1期试验最新数据。原文题目为“Autologous T cell therapy for MAGE-A4+ solid cancers in HLA-A*02+ patients: a phase 1 trial” […]

玉米
GNS561被授予肝细胞癌孤儿药,新型自噬抑制剂能否为肝细胞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GNS561被授予肝细胞癌孤儿药,新型自噬抑制剂能否为肝细胞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根据Genoscience Pharma的一份公告,FDA已授予ezurpimtrostat(GNS561)孤儿药物称号(ODD),这是一种PPT-1抑制剂,用于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该药物已在去年9月被FDA授予用于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称号。 GNS561是一种诱导溶酶体细胞死亡的新型自噬抑制剂,具有源自PPT-1抑制的抗癌活性。通过与PPT-1相互作用抑制晚期自噬和扩大溶酶体的剂量依赖性积聚。在HCC和人类癌症细胞系的体内模型中,该药物作为单一药物和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显示出高度的向肝性和有效的抗肿瘤活性。这与当前研究数据一致,在检查点抑制剂中添加自噬抑制剂可能会提高疗效,从而阻断癌细胞增殖。 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非常差,治疗的有效性主要受到称为癌症干细胞(CSC)的高度致瘤性癌细胞亚群的阻碍。由于CSC对化疗和放疗有抵抗力,并且可以再生肿瘤组织。因此,对大量肿瘤细胞和CSC有效的创新药物可能会改善癌症治疗。GNS561作为一种诱导溶酶体细胞死亡的新型自噬抑制剂,已在临床前研究中证明了其对整个肿瘤群体,以及HCC和肝脏mCRC细胞系中显示CSC特征的亚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活性。因此,GNS561通过消灭肿瘤和CSC亚群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希望。 关于1b期试验 当前GNS561已完成了1b期试验(NCT03316222),该研究探索了GNS561的两种给药方案。对于晚期肝细胞癌、胆管癌和伴有肝转移的胰腺癌或结直肠腺癌患者,每周3次口服一次(Q3W),每日2次(BID)连续口服。主要目标是确定GNS561 II期推荐剂量(RP2D)和后续试验的时间表。次要目标包括评估GNS561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抗肿瘤活性。 试验招募了26名患者,由于早期停止治疗,6名患者无法完全评估。结果,共有20名患者被认为可充分评估抗肿瘤活性。 剂量递增 在300mg BID的剂量下,没有观察到DLT,但轻至中度恶心和呕吐的频繁发生难以控制,这使得不推荐以该剂量进行II期试验。此外,GNS561在300mg BID剂量下的高血浆暴露被认为超出了预期,可能会危及对更高剂量水平的探索。虽然最大耐受剂量(MTD)没有达到,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将300mg BID作为接近MTD的剂量。并探索200mg BID作为潜在推荐剂量。因此,另外3名患者以200mg BID的剂量水平入组。 安全性 在试验中,剂量递增范围为每3周50 mg至400 mg,每天两次200 mg至300 mg。在26名可评估安全性的患者中,没有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不良反应(AE)包括1/2级胃肠道事件,主要是恶心和呕吐,分别发生在13名(50%)和14名(54%)患者中,11名(42%)患者出现腹泻。报告了7例腹泻、食欲下降、疲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3级AE。 PK分析 每日两次服用200 mg的GNS561,血浆和肝脏浓度与动物模型的活性剂量相似。肝脏最低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位给药时间为28天,平均肝浆比为9559(范围,149-25759)。 PPT1表达 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在使用GNS561治疗后,肝脏癌症组织中PPT1的表达降低。 抗肿瘤活性 在20例可评估抗肿瘤活性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客观缓解,5例稳定疾病,15例进展疾病。5例病情稳定的患者中,3例患者接受索拉非尼预处理治疗晚期HCC,并经历5-16个月的肿瘤稳定。其余2例患者曾接受过吉西他滨-顺铂(GEMCIS)化疗。1例患者在GEMCIS治疗12个月期间病情稳定,1例患者在GEMCIS治疗5个月期间部分缓解。根据RECIST1.1,最后一位患者病情稳定,肿瘤缩小了23%,被认为是“轻微反应”。 正在进行的研究 该药物目前正在ABE肝脏2b期试验(NCT05448677)中与抗PD-L1和抗血管生成剂联合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进行测试。研究人员计划招募多达196名患者。 “FDA孤儿药指定是基因科学和我们的产品ezurpimtrostat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认识到我们的治疗有可能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基因科学制药首席执行官Philippe Halfon,医学博士,博士在新闻稿中说。“我们最近启动了我们的2b期临床试验,使用ezurpimtrostat联合标准atezolizumab/bevacizumab治疗。我们期待在2024年分享中间结果。”

玉米
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期间疾病快速进展,应警惕小细胞肺癌转化

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期间疾病快速进展,应警惕小细胞肺癌转化

  EGFR在癌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突变,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证实,采用EGFR-TKI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患者带来显着获益。然而,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小细胞转化的发生是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此,我们报道一例肺腺癌EGFR-TKIs治疗后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的病例【1】,并探讨其特点及相关机制。   案例展示 75岁男性,无吸烟史,因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旁软组织肿块,考虑为是中央型肺癌。2020 年 7 月,肺活检病理显示左肺腺癌 (cT3N3M1 IVA)(图 1A)。由于 ECOG 体能状态 (ECOG PS) 2,他使用培美曲塞加贝伐珠单抗实现了 1 个周期的化疗,没有铂方案。两周后,活检组织的下一代序列 (NGS) 结果显示,患者携带EGFR L858 突变。通过吉非替尼的治疗,他获得了大约 8 个月的临床显着反应。 图1。 进展后,第二次NGS检测显示EGFR L858R T790M突变和PIK3CA E545K突变。然后给予奥西替尼。但仅2个月后出现腹痛,CEA(254.38 ng/mL)较前降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7.32 ng/mL)较前升高,左肺病理支气管镜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图1B), 2021年7月EGFR L858R突变,RICTOR拷贝数增加,PD-L1 < 1%。患者接受依托泊苷+奈他铂2周期化疗,部分缓解。CEA (209.57 ng/mL) 和 NSE (15.25 ng/mL) 均低于之前。然而,由于副作用,他拒绝继续化疗。然后患者接受埃克替尼和安罗替尼治疗。 5 个月后,疾病广泛进展,出现骨、肝和多发淋巴结转移。2022年1月20日全血NGS检测EGFR L858R和T790M突变,PIK3CA e545K突变,ERBB2拷贝数增加。CEA (1142.66 ng/mL) 比之前高 5 倍,NSE (32.59 ng/mL) 比之前高 1 […]

玉米
全球第15款ADC药物,Elahere(IMGN853)有望改写FRα阳性患者命运

全球第15款ADC药物,Elahere(IMGN853)有望改写FRα阳性患者命运

如果把抗癌药物比喻成肿瘤患者的“战斗伙伴”,靶向药物是大概是个拿着地图又能打的武者——不但能识别肿瘤特异产生的抗原、结构,还能通过与之高亲和性结合、调节其激活状态,从而干预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癌症发生发展。但是,能看懂地图的“靶向分子”不少,同时会武功(即能调控而成为药物)的却屈指可数。如何解决它们的战斗力问题?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应运而生——将细胞毒性药物安装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定向杀伤肿瘤细胞。 “魔法子弹”ADC ADC药物的组成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高稳定性的连接头、高效的小分子细胞毒药物。理想的 ADC 药物应该能够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准确地达到治疗靶点,并最终在靶点(如癌细胞)附近释放细胞毒性药物起到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因此ADC药物的设计理念虽然由来已久,但因其要求能够“定点定时”、见到“敌人”时才开枪,第一个药物的上市一直到2000年才得以实现。目前,全球共上市了15款ADC药物,涉及多个病种,最近一款也是2022年唯一一款ADC药物是针对叶酸受体α(Folate receptor alpha, FRα)阳性患者的Elahere。 一波三折的Elahere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商品名:Elahere,研究代号IMGN853)是细胞毒性药物DM4与人源化的抗FRα单克隆抗体,通过可切割linker连接而构成的ADC药物。,FRα高表达于实体瘤,比如间皮瘤(72%-100%),三阴性乳腺癌(35%-68%),卵巢癌(76%-89%),非小细胞肺癌(14%-74%),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进展,成为肿瘤治疗有吸引力的靶点。 2015年,美国FDA授予Elahere用于卵巢癌患者治疗的孤儿药物资格。2018年6月,FDA授予该ADC药物快速通道。但故事发生了转折,Elahere的第一个III期临床FORWARD I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由于显示出了有效性,和FDA协商后,两项新III期临床研究被批准开展,即SORAYA研究和MIRASOL 研究,主要针对铂抵抗、高表达FRα的卵巢癌患者。 Elahere获批情况 2022年11月1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Elahere的上市,用于治疗FRα阳性且既往接受过1-3线全身治疗方案的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原发腹膜癌的成年患者。与之同时获批的还有其伴随诊断试剂盒。 Elahere的获批正是基于SORAYA研究(也被称为Study 0417)。该研究是一项单臂研究,入组106名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患者入选标准是FRα高表达、先前已接受过1-3线治疗方案且至少接受过一线含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铂耐药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腹膜癌患者。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1.7%,包括5例完全缓解(C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9个月。几乎所有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最终都会产生铂耐药,但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尚未有最佳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差。自2014年以来美国FDA没有批准用于该适应症的新疗法,因此Elahere的表现算得上是卵巢癌治疗领域的巨大突破,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患者使用Elahere的缓解情况。图片来自Matulonis UA, Lorusso D,, Oaknin A, Pignata S, Dean A, Denys H, Colombo N, Van Gorp T, Konner JA, Marin MR, Harter P, Murphy CG, Wang J, Noble E, Esteves B, Method M, Coleman RL. […]

玉米
2种常见廉价药,可大幅降低肿瘤患者术后转移风险!

2种常见廉价药,可大幅降低肿瘤患者术后转移风险!

近日,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有一种非常简单且安全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的术后转移扩散风险。这项研究是对在Sheba Tel Hashomer医疗中心手术的34名结肠癌患者进行的。 该研究由TAU萨戈尔神经科学学院和心理科学学院的Shamgar Ben-Eliyahu教授以及TAU萨克勒医学院的Oded Zamora教授共同领导,其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欧洲肿瘤学杂志》上。与此同时,该研究的理论和原理概述,发表在了《Nature Reviews Cancer上》。 在所有癌症(实体瘤)中,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原发肿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同时结肠癌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转移扩散的风险估计约为35%,如果到达晚期,则风险更高。 Ben-Eliyahu教授解释说:“手术等待期间的压力、患者面对手术以及术后恢复期的压力,还有随访期间患者对复发的恐惧与焦虑,都会对人体抗肿瘤转移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压力应激反应与癌症的相互作用 这些精神和生理状况带来的压力,会产生压力应激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人体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家族大量释放激素。而这些激素会抑制人体免疫力,促进转移的发展。此外,这些激素还会直接帮助手术后仍残留在人体的癌组织,让它们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好消息是,我们已经知道该如何使用现成的一些药物治疗压力和炎症,对症下药。” 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为34名结肠癌患者提供了2款常见且廉价的安全药物,它们在药房很容易被找到,分别是用来降低血压和减少焦虑的普萘洛尔(Darlin)以及用来消炎镇痛的依托度酸(Etopan)。 试验中,Sheba医疗中心随机选出16名患者自术前5天到术后2周内服用药物,其他1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安慰剂。 5年后,安慰剂组的18名患者中,有9人出现转移,比例为50%; 试验组的16人中,只有2人发生了转移,比例为12.5%。 Ben-Eliyahu教授补充说道:“虽然此研究在患者术后五年,产生了有明确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但我们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夯实研究。我们通过治疗减少了癌症复发风险,且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廉价的药物治疗,还没有明显副作用。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为肿瘤患者找到蕞安全、便宜的药物,来降低患者的压力应激炎症反应,以挽救更多生命。” 另外根据教授的说法,部分医疗机构并不信任这种“压力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特别是患者等待手术、担心复发转移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因此仍需更大型研究来支持。 注: 1. 普萘洛尔(Darlin)为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心肌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用于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急性心梗、高血压等;对慢性心房颤动和扑动,如果用洋地黄疗效不佳,加用本品常可减慢心室率,对二尖辨脱垂综合症有关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普萘洛尔(Darlin)常作为第一线药物使用;对肥大性心肌病患者,可降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 依托度酸(Etopan)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轻、中度疼痛。   文章综合自:盛诺一家、医世象、百度医学等。 声明:本文仅作为医学资讯传播,不能作为医疗建议,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编译自Medical Xpress官网2022年12月6日发表的《Drugs to prevent anxiety, stress reactions and inflammation found to reduce risk of metastases after tumor surgery》,原文链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12-drugs-anxiety-stress-reactions-inflammation.html

玉米
手术切除后肝细胞癌怎么办?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后肝细胞癌怎么办?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和肝移植都被认为是潜在的治愈选择。然而,高复发率会影响预后,这取决于主要的HCC病理特征或复发的类型和时间。虽然人们通常非常关注第一次的治疗流程,但缺乏对复发性HCC(rHCC)治疗流程的认识。 在这些情况下,手术仍然是重做肝切除术和挽救性肝移植的治愈选择。此外手术治愈并非总是可行的,在当前个性化医疗时代,新兴全身靶向免疫化疗也应被优先考虑。 NO.01 复发模式及预后意义 第一次治疗后,HCC的5年复发率高达70%,复发与几个不同的因素有关。就病理学外观而言,世界卫生组织第五分类根据组织病理形态学定义了八种HCC亚型:脂肪性肝炎、透明细胞、大梁肉瘤、硬肿性、嫌色症、纤维板层癌、中性粒细胞丰富型和淋巴细胞丰富型。根据基因表达谱,已经区分了六个不同的亚类(G1–G6)。结合这些特征,可以描绘出与肿瘤侵袭性相关的特定风险概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详细的。在这些危险因素中,血管侵袭性(如大骨小梁亚型)、TP53富集(G1–G3亚类)、肉瘤改变(如粘膜炎样肉瘤亚型)与预后不良相关。另一方面,染色体稳定性(G4–G6亚型)和淋巴细胞过度中性粒细胞浸润(如脂肪性肝炎)与良好预后相关。 此外,考虑到复发时间(早期与晚期)或接受的治疗类型(PLR与PLT),复发可能以不同的复发模式为特征。HCC可能在肝内复发(IHR)或肝外部位复发(EHR)。肝内复发通常是PLR之后的主要挑战。相反,肝外复发主要由肺结节组成,虽然不那么频繁,但与肝内复发相比预后较差。 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肝内复发模式的两种不同事件。第一种是肝内转移(IM)事件,而第二种是多中心发生(MO)事件。Sakon等人进一步将IM事件分类为局部IM,其中rHCC沿着肿瘤血流(TBF)或静脉引流发展;以及全身IM,其考虑了残余肝脏再生过程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引起的复发。 IM肝内转移 相比之下,MO似乎更可能与新发肿瘤形成有关,并通常包括多发性结节性疾病。 MO多中心发生 就复发时间而言,早期复发与IM事件相关,而晚期复发与MO事件相关。Imamura等人确定了PLR后复发的两个高峰:早期1年(基本遵循IM机制)和晚期4年(归类为MO病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没有指南将组织病理学、遗传和IM/MO模式作为rHCC治疗模式的一部分。 NO.02 复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选择 再次肝切除术 肝切除术被认为是肝细胞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非肝硬化患者的首选选择。另一方面,肝硬化的HCC切除术需要仔细选择患者和足够的手术技能,需要通过对Child-Pugh或MELD评分等对肝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此外,可通过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或肝硬度间接排除临床相关门静脉高压的存在,以降低术后失代偿的风险。 目前,尚无关于rHCC最佳治疗方案的指南或临床流程。在可行的情况下,多数专家同意再切除术是rHCC的最佳治疗选择。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再切除术5年总生存率(OS)从30%到60%不等。 肝移植 许多移植中心推荐将肝移植(LT)作为rHCC的挽救方法。补救性肝移植(SLT)被提议作为满足米兰标准的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同时治疗癌症和潜在的肝硬化。然而,许多专家质疑是否可以用RH代替LT。一项Meta分析将SLT与RH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LT在手术和术后短期结果方面不如RH,但在总体OS和PFS方面有更好的结果。事实上,在SLT中,必须考虑更复杂的手术,特别是对于被认为患有更晚期肝硬化的患者。Lim等人最近的一项研究。特别是表明,与RH组相比,SLT组的90天死亡率显着更高。然而,尽管围手术期风险较高,但与 RH 相比,SLT 仍可能实现更好的DFS。 采取任何一种策略的决定显然受到机构实践的偏见,因此,SLT和RH之间的任何比较可能都不完全可靠。目前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患者因为肝功能恶化或任何其他疾病影响不耐受第二次肝切除术,应将患者列入肝移植名单。 局部区域治疗 射频消融术(RFA)在直径达3 cm的小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与手术切除术一样有效,可实现长期生存。与手术治疗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出血量可忽略不计,且邻近正常肝实质不受损伤。此外,对于因肝功能不全、多灶结节、肿瘤位置或术后粘连而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RFA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rHCC的另一种治疗方法是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尽管其并非出于治愈目的。据报道,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位OS为30个月,3年生存率为29%;rHCC报告的结果可能较差。该介入治疗应提供给不适合手术切除、SLT或RFA的患者。尽管一项研究报告,TACE在微血管受累的情况下优于RH和RFA,但大多数文献认为TACE是姑息性的,因此它被广泛用于治疗无法用RH或RFA治疗的结节较大或数量较多的肿瘤。 全身性治疗 当复发出现在移植标准的范围之外并且不适合局部治疗时,存活率很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以考虑全身治疗。近年来,针对HCC的有效全身治疗才得以实现——自从索拉非尼问世,全身治疗已成为晚期HCC的治疗标准。此后,已有数种药物在这一环境中进行了试验均显示出对晚期HCC的治疗效果,瑞戈非尼被批准作为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疾病进展患者的二线治疗;而仑伐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表现出非劣效性;之后多纳非尼在与索拉非尼的一线治疗治疗中优于索拉非尼而被批准。 虽然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不可切除HCC,对比索拉非尼未能显著改善主要研究终点,但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的RCT获得阳性结果,该联合治疗方案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晚期HCC的一线治疗。目前,较多有关PD-1抗体单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用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HCC治疗的研究也正在开展。

玉米
4年总生存率89.8%!这类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治疗方式,显著改善生存情况

4年总生存率89.8%!这类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治疗方式,显著改善生存情况

2013年5月,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专栏文章《我的医疗选择》(My medical choice),震惊了世界。由于母亲患乳腺癌、外婆患卵巢癌的家族病史,安吉丽娜·朱莉决定对自己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她带有BRCA1基因突变,患乳腺癌的概率为87%。由此,安吉丽娜做出了一个非常勇敢的决定——进行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患癌风险。安吉丽娜·朱莉后续还进行了卵巢切除术,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在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性的根治手术对寻常人来说未免过于激进,对此,安吉丽娜朱莉说:“如果我比其他一些人对死亡有更多的思考,那可能是因为我比他们更热爱生活。”安吉丽娜·朱莉的另一个勇敢决定是把自己的医疗过程公开。她说:“我将这些写下来,是因为我希望其他女性可以从我的经历中有所获益……我希望他们也能够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发现自己罹患癌症的风险很高,那么便可以做出有利的选择。”(在安吉丽娜专栏文章发表后的几周里,她母亲的妹妹也因患乳腺癌去世。) 由BRAC1/2基因表达产生的BRAC1/2蛋白参与同源重组在双链断裂的DNA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携带BRAC1/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AC1/2 PVs)人群其体内相应蛋白表达或者功能缺失从而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促进肿瘤发生。 携带BRAC1/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AC1/2 PVs)人群罹患的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往往较高——很多携带BRCA1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1 PVs)的乳腺癌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乳腺癌亚型),而携带BRCA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2 PVs)的乳腺癌患者也显示预后较差。 针对这一类型的高危乳腺癌患者,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呢?近期Annals of Oncology杂志上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团队领导发表的文章就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突破:具有高风险性的携带BRAC1/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AC1/2 PVs)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奥拉帕尼辅助治疗后,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有了显著改善,达到了89.8%。 本次随机、双盲的 三期OlympiA临床试验,在2014年6月到2019年5月期间,一共招募了1836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奥拉帕尼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意向治疗(ITT)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5年,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年,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队列中,大多数患者(82.2%)的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大约有一半患者接受了辅助治疗(ACT),一半接受了新辅助治疗(NACT)。 其中,携带BRCA1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1 PVs)的患者72.2%,携带BRCA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2 PVs)的患者27.1%,7名患者同时携带BRAC1/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AC1/2 PVs)。 接受治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疾病基线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和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奥拉帕尼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有了显著改善。通过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奥拉帕尼组患者的4年总生存率达到了89.8%! 奥拉帕尼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Kaplan-Meier 生存数据分析图 在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研究后显示:不论患者是携带BRCA1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1 PVs)或 携带BRCA2胚系致病性变异(gBRCA2 PVs)组、激素受体状态以及以往接受的治疗情况如何,都可以观察到奥拉帕尼治疗组相比于安慰剂组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优的生存期。 在进一步分层后的不同组别中,仍旧可以观察到奥拉帕尼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数据要更好。 在安全性分析中,所有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已经完成了方案规定的所有治疗方案。其中奥拉帕尼组有10.8%的患者出现了因为不良反应事件(AE)而永久停药的案例,安慰剂组为4.6%。奥拉帕尼组导致停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恶心(2.2%)、贫血(1.8%)、疲劳(1.6%)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 接受治疗患者所有安全性分析中的不良事件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表示,和安慰剂组相比,此次新阶段3.5年的随访数据不仅表明奥拉帕尼治疗可以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同时在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远处无病生存率上也有着绝对的临床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患者的激素受体状态、此前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如何,奥拉帕尼治疗都可以带来显著的生存数据改善。 这一结果显示了对于新诊断的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gBRAC1/2 PVs检测的重要性。相信随着对癌症患者更加精准的分类和治疗,将会有更多患者获得更长久的生存期。 参考资料: Geyer CE Jr, Garber JE, Gelber RD, et al. Overall survival in the OlympiA phase III trial of adjuvant […]

玉米
奥希替尼耐药不用怕,七大处理方案全梳理!

奥希替尼耐药不用怕,七大处理方案全梳理!

在过去的十年中,肺癌治疗领域的进展令人震惊,而EGFR突变型肺癌人群更是晚期肺癌中最幸运的一类患者。随着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奥希替尼等等新药的研发上市,已经让无数EGFR+患者靠着一代代的靶向药活过了五年,十年。虽然三道EGFR-TKI奥希替尼让很多肺癌患者成功“续命”,但是也难逃“耐药”的宿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治疗。   一、缓慢进展,可以继续用奥希替尼,         配合局部治疗 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初次耐药患者大多数为孤立性进展,这些患者继续服用9291,配合上局部治疗,还能获益。因此,对于无症状、影像学进展缓慢的耐药患者,可以先不着急换药。NCCN指南推荐以下三种情况患者可以考虑根治性局部治疗(如立体定向放疗或手术),同时继续使用奥希替尼: ①无症状进展; ②有症状的脑转移(配合脑转移处理,如全脑放疗、培美曲赛、替莫唑胺、鞘内注射等);③有症状的全身性(颅外)孤立性病灶(转移灶<3-5个)。   二、基因检测,找出耐药突变,         针对性给予靶向联合治疗 如果奥希替尼使用后,机体出现快速进展的情况,请迅速进行基因检测,根据突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1. C797S单发突变,使用一代EGFR靶向药物   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耐药后一般不会出现T790M的突变,但会发现C797S的单发突变,因为奥希替尼尽早使用是能够抑制T790M突变产生的,也会避开T790M与其他突变的共存。这一位点的突变对一代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都比较敏感,临床处理相对容易。 2. C797S与T790M的顺式突变,目前仍在研   T790M和C797S同时出现,且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治疗,有国内案例报道。一肺腺癌女性62岁患者,先后进行了化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用奥希替尼治疗。8个月后再次进展,发现T790M-C797S顺式突变,使用布加替尼(90mg/日)和西妥昔单抗(600mg/月),稳定控制。 3. C797S与T790M的反式突变,1代+3代EGFR靶向药物   T790M突变和C797S突变同时出现,位于相对面的染色体上,治疗方法上采用1代TKI联合3代药治疗。真实案例介绍: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在JTO杂志上发表了反式突变治疗国内个案,一42岁女性肺腺癌19Del患者在多线耐药后(厄洛替尼、化疗),T790M阳性用奥希替尼治疗。3年后耐药出现C797S及T790M共突变,反式结构,用1代+3代治疗,同时联合贝伐单抗,维持了8个月。 4. 继发MET扩增,EGFR抑制剂+MET抑制剂   无论是一线还是后线使用奥希替尼,MET扩增的比例大致相同,15%-20%。处理上我们可以采用目前的MET抑制剂控制。比如沃利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一项1b期研究中,对于奥希替尼进展后MET扩增阳性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沃利替尼治疗。ORR(客观缓解率)为25%,DCR(疾病控制率)为69%,中位DOR(缓解持续时间)为9.7个月。 此外,还有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克唑替尼的成功个案报道。 5. 其他靶点的继发性突变   除了C797S及MET扩增,奥希替尼耐药后出现其他旁路激活,可以用相应的联合治疗方案,有部分的文献报道,都有一定的疗效。 6. 继发EGFR点突变:可用回1/2代EGFR靶向药   奥希替尼耐药后可以继发EGFR靶点上的点突变。除了C797S是常见的点突变外(解决方案以上提过),还会出现EGFR L718V、G724S等位点突变,这些患者其实还可以用1/2代EGFR-TKI克服耐药。既往也有不少案例报道。   三、基因检测后,无可针对的耐药靶点出现,         可选用新联合方案或安罗替尼 1. 先转归化疗,灵活用药,可穿插或尝试再挑战奥希替尼   在无可用靶药的情况下,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理论上都应积极转归化疗。既往研究显示化疗对于经治的T790M阳性患者有效率可达31%,中位PFS有4.4个月。除了常规化疗,研究显示间插治疗及再挑战(TKI耐药后穿插了其他方案后进展,再次用回之前用过的TKI)靶药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2. 安罗替尼   安罗替尼是国产小分子多靶点TKI(靶向药)。在ALTER0303研究中,用安罗替尼三线及以后治疗晚期NSCLC患者。总人群中,相比安慰剂,安罗替尼延长了3.33个月的总生存时间(OS),9.63个月 vs 6.30个月。安罗替尼延长了3.67个月的PFS,5.37个月 […]

玉米
靶向免疫时代,胃食管癌如何精准治疗?ASCO指南解读

靶向免疫时代,胃食管癌如何精准治疗?ASCO指南解读

胃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胃癌、食管癌以及胃食管交界处 (GEJ) 癌。据统计,2020 年新增胃癌病例超过 100 万,并有约 76.9 万人死于胃癌。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东亚人的胃癌发病率更高,增长更快。其中,中国是食管癌多发的国家,患者数量和因食管癌去世的人数均接近全球总数的一半。 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为晚期胃食管癌患者敞开大门,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指南推荐免疫疗法或靶向疗法联合化疗可作为晚期胃食管的一线治疗,明确免疫疗法或靶向疗法,在晚期胃食管的二线或三线治疗中扮演的角色。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委员专家小组,检索2010年1月日至2023年3月4日期间进行的II期或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了系列综述,并对其中最新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最终分析18项2014-2022年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结论整理成晚期胃食管癌的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指南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在线发表。该指南为晚期胃食管癌患者制定了免疫及靶向治疗的建议。医学界肿瘤频道特整理要点如下,以供参考。   一线治疗,5个精准治疗方案供参考 许多食管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近年来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这都得益于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 不过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药物众多,在临床上如何选用,成了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在本指南中,ASCO 推荐5条一线治疗方案,分别应用于各种分类分级的期胃食管癌患者。 推荐1.1:HER2阴性且PD-L1 CPS≥5的胃腺癌患者 推荐一线治疗应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类型:基于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 但如果是HER2阴性且PD-L1 CPS 1-5的胃腺癌患者,可视情况而定,考虑应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一线治疗;HER2阴性且PD-L1 CPS 0的胃腺癌患者,推荐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无需加用纳武利尤单抗。 推荐1.2:HER2阴性的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 推荐一线治疗应用纳武利尤单抗(PD-L1 CPS≥5)或者帕博利珠单抗(对于PD-L1 CPS ≥ 10)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类型:基于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 但如果HER2阴性的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可视情况而定,或可推荐应用纳武利尤单抗(对于PD-L1 CPS 1-5者)或者帕博利珠单抗(对于PD-L1 CPS 1-10者)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一线治疗。对于HER2阴性且PD-L1 CPS 0或PD-L1 TPS 0%的胃腺癌患者,推荐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无需加用PD-1抑制剂。 推荐1.3:HER2阴性且PD-L1 CPS≥1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 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类型:基于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 推荐1.4:对于HER2阴性且PD-L1 TPS≥1的ESCC患者 推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氟嘧啶类和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或者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类型:基于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 ▶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推荐中,PD-L1界值是基于所纳入研究中提出的亚组分析。所有可能的界值都没有被评估;因此,最佳的PD-L1界值是未知的。其他几项研究也显示了使用PD-1抑制剂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比于安慰剂联合化疗的疗效,但这些治疗方案还未获得FDA批准。 推荐1.5:既往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 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以及氟嘧啶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类型:基于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   二线或三线治疗,免疫、靶向药选择依据 尽管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药物为食管癌患者延长了生存获益,但在治疗一定时间后,多数患者会产生耐药,影响疗效,二线或三线治疗手段则更需更考虑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耐药性。 推荐2.1: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胃食管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 […]

玉米
抗氧化剂对肺癌究竟是敌是友?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抗氧化剂对肺癌究竟是敌是友?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说到抗氧化,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在许多保健品广告中都在宣扬有抗氧化功效,“抗氧化”也常常与抗衰老、美白、抗癌等名词关联到一起。抗氧化剂被认为可以抗癌,是因为它可以改善身体的氧化压力,消除自由基。先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与某些癌症风险降低有关,包括肺癌。根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CRF) 的最新更新,有适度的证据表明,摄入抗氧化剂、蔬菜和水果等膳食来源可能是预防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视黄醇或类胡萝卜素也是如此。然而,抗氧化营养素对肺癌风险的个体作用仍无定论…… 抗氧化剂摄入的个体影响, 对肺癌是敌是友? 1 \ 膳食维生素 A 和 β-胡萝卜素 1/ 维生素 A 和 β-胡萝卜素可能参与抗氧化活性、诱导解毒酶和抑制细胞增殖。这可能对预防肺癌有重要作用。此外,维生素 A 和 β-胡萝卜素参与 DNA 甲基化和 DNA 损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 (WCRF/AICR) 在 2007 年报告说,来自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膳食维生素 A 和 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降低肺癌风险有关。然而,补充β-胡萝卜素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在涉及11项研究,包括 6139 例肺癌病例,报告了饮食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得出结论为:膳食维生素 A 摄入量可以降低肺癌风险(汇总 RR = 0.855,95% CI = 0.739–0.989,I 2 = 60.5%),尤其在亚洲人群中效果显著。 涉及 9372 例肺癌病例的 18 项研究报告了膳食 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其中 6 项研究发现饮食中的 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肺癌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 12 项研究发现负相关。汇总结果表明,摄入最高类别的 β-胡萝卜素可降低肺癌风险(汇总 RR […]

玉米
2023 肝癌面面观:强烈推荐!

2023 肝癌面面观:强烈推荐!

中国是一个肝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数约41.0万人,死亡病例数约39.1万人,可占全球的一半[1-3]。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4位,病死率居肿瘤致死病因的第2位[4]。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接近于发病率,患者5年生存率仅12.1%[2],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肝细胞癌占85%~90%,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肝细胞癌。 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CNLC)将肝癌分为: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 肝癌起病隐匿,早诊率低,约7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为中晚期[5]。因此,提高进展期肝癌患者的治疗获益,是改善肝癌预后的关键。 图1.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与治疗路线图[6] 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和TACE为主。 在2017年之前,药物治疗只有索拉非尼和化疗。近年来,随着多种新的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晚期肝癌药物治疗也迎来了不断突破,但依旧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晚期患者基数庞大,药物治疗的选择仍较为有限;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全身情况差、肝功能差、肿瘤负荷重等多种原因,不适合或无法耐受现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随着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免疫调节剂淫羊藿素软胶囊的问世,将有效填补这部分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延长其生存获益。 图2.  近年批准的HCC内科药物   1 进展期肝细胞癌的介入治疗   █   单纯TACE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在此背景下,TACTICS研究探索了TACE联合索拉非尼用于无法手术切除HCC患者的有效性,联合治疗组的mOS较单纯TACE组延长了5.4个月(36.2个月 vs 30.8个月),mPFS 获显著改善,为22.8个月 vs 13.5个月[7]。 █   仑伐替尼联合TACE一线治疗晚期HCC的Ⅲ期研究LAUNCH的中期分析也取得了阳性结果,mOS 17.8个月 vs 11.5个月,mPFS 10.6个月 vs 6.4个月,ORR 54.1% vs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   由于TACE在具有较大肿瘤负荷的患者中疗效较差,一项Ⅲ期研究纳入最大肿瘤直径≥7cm的晚期HCC患者,对比了FOLFOX-HAIC与TACE的疗效,结果发现FOLFOX-HAIC组的mOS(23.1个月 vs 16.1个月)与mPFS(9.6个月 vs 5.4个月)均显著优于TACE组[9]。另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显示,在伴有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中,FOLFOX-HAIC辅助治疗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mDFS (20.3个月 vs 10.0个月)[10]。 █   对于TACE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HCC患者,来自法国的SARAH Ⅲ期研究探索了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疗(SIRT) vs 索拉非尼对这部分患者的疗效,但结果显示,SIRT与索拉非尼组间的总体生存期无显著差异,mOS 8.0个月 vs 9.9个月[11]。 […]

玉米
胆管癌宣传月|守护健康,科学抗癌,全面了解胆管癌

胆管癌宣传月|守护健康,科学抗癌,全面了解胆管癌

胆管癌(CCA)是一种原发性肝癌,始于肝内小胆管和胆总管的下端;包括肝内小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管末端。虽然胆管癌被认为是罕见癌种,但在世界范围内,它仍然是第二大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很难进行准确和早期诊断。 1 什么是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总胆管组成的网状或树形结构。 在肝脏内,类似于毛细血管的较小的导管将胆汁从肝脏细胞引流到越来越大的分支中。肝内左右肝胆管汇集胆汁,并在肝外汇合形成胆总管(肝外胆管),将胆汁从肝脏运送到胆囊,再下至小肠。 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以备食物进入小肠。它由一个叫做囊性管的小管连接到总胆管,从肝脏往下约三分之一的地方。 根据CCA在胆管的发展部位,它分为三种类型之一:肝内CCA起源于肝脏内的胆管;肝门或肝门周围CCA起源于肝外,在左右肝管连接的地方;肝外或远端CCA起源于胆总管的任何地方,从肝脏到小肠。其中腺癌是胆管内部黏液腺产生的癌症,是胆管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病例的95%。 2 胆管癌的病因是什么? 胆管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这种癌症很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包括对肝脏或胆管慢性损害性疾病、某些毒素和可能遗传性易感因素,尽管它不是直接遗传疾病。 虽然大多数胆管癌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但它似乎在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年龄人群中都在增加。造成这种持续上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近几十年来,几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可能是导致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3 公认的危险因素: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SC是胆管慢性炎症的一种情况,是已知的胆管癌最常见的易感原因。 (2)胆总管的囊肿:胆总管囊肿与胆管相连,充满胆汁。 (3)胆管结石:结石可在感染后或由于胆管内胆汁流动缓慢而在总胆管或肝胆管内形成。这些结石会刺激胆管衬里并引起炎症,这可能会略微增加胆管癌的风险。 (4)肝吸虫:在东南亚,胆管癌相对常见,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肝吸虫和慢性伤寒。 (5)其他风险因素: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胆结石长期滞留胆管;以及接触某些毒素。(一种已知的毒素是二氧化钍,这是几十年前使用的x射线造影剂。) 4 可能的危险因素: 任何原因造成的长期肝损伤,如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酒精也可能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新发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还有其他一些新出现的CCA风险因素,如石棉、代谢综合征,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全球发病率的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被怀疑是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但还没有明确证明,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然而,不少人被诊断为胆管癌的人没有上述的危险因素,他们的胆管癌是偶发的(即,未知的原因)。 5 胆管癌症状 胆管癌早期症状很少。任何症状都很模糊,比如恶心和食欲不振。胆管癌可能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想吐、疲劳、高温和寒颤以及消瘦。 胆管癌通常很少有特定的症状,直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明显的黄疸。 胆管癌出现的症状可能是由癌症以外的许多原因引起的,但任何这些症状都应始终重视,并应进行肝功能检查。 与胆管癌一样,早期胆囊癌通常没有症状。大多数肿瘤只有在晚期才被发现。它们会引起多种症状,包括疾病、高温、体重减轻和腹部疼痛。如果癌症阻塞了胆管,它可能会阻止胆汁从胆囊流入小肠。这会导致胆汁回流到血液和身体组织中,导致黄疸。 6 如何诊断胆管癌? 除了包括检查肝功能外的常规检查,以下测试可用于诊断胆管癌:超声波扫描、 CT扫描、磁共振成像、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US(内窥镜超声扫描)、PTC(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活检以及腹腔镜检查。 但是即使使用最新的扫描技术,通常也无法仅凭外观明确诊断CCA。开发新技术以获得CC的准确和早期诊断是正在进行的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在CC患者的血液和胆汁中寻找新的和特异性的癌症标志物,以及新型的扫描和内窥镜检查。 7 如何治疗胆管癌? 胆管癌的治疗通常由癌症多学科小组会议(MDT)通过审查具体病例,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唯一可能治愈癌症的方法是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癌症。如果不能选择手术,还有几种其他类型的治疗方法,虽然不能治愈,但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延缓癌症的进展和/或其对身体的影响。这些方法包括在胆管中放置“支架”以保持胆管畅通,缓解胆汁流动的阻塞,以及化疗药物。 目前的科学进步意味着癌症治疗正朝着更具体地针对肿瘤“驱动因素”以及抑制这些驱动因素的方法的方向发展。在了解胆管癌方面开始取得进展,正在进行研究以寻找靶剂以及基因组或分子分析,以寻求更好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玉米
癌细胞最怕你做这件事,特别是在这个时间段!

癌细胞最怕你做这件事,特别是在这个时间段!

人人都怕癌,但是癌细胞也怕你,尤其最怕你做这件事——运动! 运动是预防癌症、抑制癌细胞最经济、简单的方法。 健康时报 曹子豪 摄 癌细胞最“怕”运动 1、普通人群:运动会增加血液中“抗癌”成分 2022年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个体长时间坚持每周多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对抗癌有作用的分子,比如白介素-6(IL-6),这些分子能对异常细胞发挥作用,促进DNA修复,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这项研究招募了16名50~80岁的男性志愿者,他们都伴有一些肠癌生活方式风险因素,例如超重或肥胖。 他们在研究初始阶段接受了一次血液样本收集。随后进行了中等强度的室内自行车运动,骑行时间花费了30分钟。运动结束后,研究者收集了第二份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的是第二天没有运动的时候,静息状态下的样本。 研究者分析比较样本后确认,运动后的血液中IL-6会出现明显上升。他们将样本进行处理后添加到了实验室所培养的肠癌细胞中,与静息期样本相比,运动后的样本可以使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肉眼可见地减缓。① 2、癌症患者:运动是一剂良方,利于癌症康复 2020年,刊登在《运动与健康科学》(JSHS)英文版上,由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和淮南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专家共同发表的《26种人类疾病的运动干预指导方案》指出,运动处方确实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② 乳腺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及有氧结合抗阻运动,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长期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更有利于康复 结肠癌:有氧运动和有氧结合抗阻运动 前列腺癌:长期中、高强度有氧结合抗阻运动 肺癌:长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或抗阻运动 如何定义长期和短期?本次研究的方案指出,将6周定义为短期和长期运动的临界点;短期运动持续时间少于6周,而长期运动则持续6周或更长时间。而强度高低则需由专业人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② 早上8~10点,运动抗癌效果最好! 看到运动能抗癌,很多人可能已经跃跃欲试了。可不同时间段运动,收获的效果也会有不同。 2020年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在每天早上8~10点锻炼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保护作用,导致这两种癌症患病风险降低26%~27%。可见,8~10点还真是锻炼的黄金时间! 研究者按照不同的运动时间将全部的参与者分为六大类:不运动、清晨锻炼(8~10点)、早上锻炼(10~12点)、下午锻炼(12~19点)、晚上锻炼(19~23点)、其他。 调查中将1200多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与1500多名生活习惯相似的健康人群进行对照,通过统计他们的运动时间发现,每天早上8~10点内运动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下降26%,乳腺癌发病风险下降27%有关,缺乏运动能将乳腺癌的风险提高1.34倍。 研究表明,中午和/或下午的锻炼会延迟褪黑激素节律的起始期和峰值,而褪黑素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因此,相比起中午与下午锻炼,早上锻炼的抗癌效果更好。③ 这几种运动方式尤其值得推荐 1、步行:最简单的运动方式 走路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了!和其他的运动相比,走路也是比较安全的运动方式。如果年龄和身体允许,快走的效果会更好。 同时要清楚,坚持走路给人带来的好处,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的。而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才得到的。所以,从今天开始,迈开双腿,每天坚持一段时间行走,保持身心健康。 2、游泳:保护关节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游泳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减肥,有助于颈腰椎健康,而且游泳时关节不承受过度的力,又能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适合多个年龄层。 3、挥拍运动:降低死亡风险 2018年,医学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120多万人的运动数据发现,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挥拍类运动可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排在其后的是游泳和有氧运动,分别可降低28%和27%的全因死亡率。④ 4、团体类运动:缓解精神压力 想延长寿命,除了研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还要研究运动对精神状态的益处。上述研究指出,团体运动可以使心情提升22%,是缓解精神压力的最佳运动,其次为骑自行车和有氧体操或舞蹈,分别可使心情提升21%和20%。④ 团体运动指像足球、篮球、排球等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它帮助人集中注意力,有助于融入集体,缓解不良情绪。团队运动建议每次45分钟~1小时,每周3~5次为最佳。   本文综合自: ①Samuel T. Orange et al, Acute aerobic exercise‐conditioned serum reduces colon cancer […]

玉米
出现“癌痛”怎么办?科学管理,让癌无痛

出现“癌痛”怎么办?科学管理,让癌无痛

  < 据统计,癌症病人中有超过一半经历疼痛,转移或终末期病人癌痛发生率更高,有38.0% 的癌痛病人正在经历中重度疼痛 。 癌痛是癌症相关疼痛的简称,是指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或是癌症相关的特殊治疗带来的疼痛。 对癌症患者来说,癌痛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疼痛,更是身心的打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癌痛患者的自我管理。  > < > 癌痛的原因 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1)肿瘤导致组织毁坏,如骨转移、骨肿瘤所致的骨痛、肺尖部肿瘤侵及臂丛可出现肩臂疼痛等。(2)肿瘤细胞增殖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脑肿瘤可引起头痛及脑神经痛、鼻咽癌颈部转移可压迫臂神经丛或颈神经丛,引起颈、肩、臂痛等。(3)阻塞空腔脏器: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可压迫腋淋巴及血管引起患肢手臂肿胀疼痛。(4)肿瘤快速增长导致的张力:如肝转移肿瘤生长迅速时,肝包膜被过度伸展、绷紧便可出现右上腹剧烈胀痛。(5)肿瘤溃烂,经久不愈,发生感染可引起剧痛。2.肿瘤治疗中引起的疼痛,此种疼痛是癌症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如放射性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等。 3.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衰竭病人的褥疮,如机体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 < 疼痛的有效评估 > 由于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医生的判断是基于患者的主观描述。掌握了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患者才能及时准确的反馈给医护人员,保证了用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此外,睡眠也能评价疼痛等级。 无痛:睡眠良好。 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 中度:持续的疼痛,睡眠受到干扰,患者要求使用镇痛药。 重度:持续的剧烈疼痛,睡眠严重受到干扰,患者必须使用镇痛药。 < 癌痛的治疗方法 > 1.三级阶梯止疼用药绝大多数的癌性疼痛可以通过止痛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癌痛的治疗目前主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来进行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常用的止痛药物有以下几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消炎痛、萘普生、吲哚美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于缓解轻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联合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 中枢镇痛药:曲马多。 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包括曲马多、可待因等,可用于治疗中度疼痛。 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贴剂等,用于治疗中强度疼痛。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辅助镇痛用药 辅助镇痛药物,能够辅助性增强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或直接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包括抗惊厥类药物、抗抑郁类药物、皮质激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拮抗剂和局部麻醉药等。辅助镇痛药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骨痛和内脏痛。 2.常见的非药物疗法: <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 预防措施 > 《 》 1.便秘 :发生率近90%。  预防措施: △预防性用药:治疗便秘药物。 △灌肠。 △增加液体摄入,多喝水(盐开水、蜂蜜水)。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 △乳酸菌,双歧杆菌,多酶片,大豆低聚糖等有助消化及排便。 △如果条件允许,适当参加锻炼。 2.嗜睡 :表现为瞌睡、嗜睡。  预防措施: 初次用药量不宜过高,规范地进行剂量调整。 3.恶心呕吐:发生率近30%,一般发生在用药早期,症状多在4-7天缓解,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先排除其他原因,如脑转移、放疗、化疗或高钙血症。  预防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片类药物,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服用胃复安、吗丁啉、非那根等止吐药,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油腻、油炸及多脂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反应。 […]

玉米
重磅ADC获批新适应症!「最常见」乳腺癌患者有福了!大热赛道谁将称王?| FDA速递

重磅ADC获批新适应症!「最常见」乳腺癌患者有福了!大热赛道谁将称王?| FDA速递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分型而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国内外的研发日渐火热,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注入活力。其中,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由于在乳腺癌细胞的广泛高表达,为靶向治疗全面覆盖乳腺癌提供了可能。全球首个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SG)作为实体肿瘤治疗“新星”也备受关注。 2月3日,吉利德宣布,FDA已批准SG用于治疗HR+/HER2-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内分泌疗法与额外至少2线系统性治疗。继三阴性乳腺癌和尿路上皮癌,SG获批适应症再+1~ 然而,这个结果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到让小编“毫无波澜”。皆因此次获批的基石——III期TROPiCS-02研究,在上一年的连放大招,实在是让人印(更)象(到)深(头)刻(秃)……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本次获批研究数据有多强悍,以及还有哪些TROP2 ADC值得我们关注吧~ 1 闪耀ASCO: 进展死亡风险降34%! HR+/HER2-是最常见的转移性乳腺癌(MBC)亚型。序贯内分泌治疗(ET)联合靶向药物是转移性HR+/HER2-乳腺癌的标准治疗,国际指南推荐HR+/HER2-乳腺癌一线使用ET联合CDK4/6抑制剂,但对于ET + 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最佳方案尚未明确,晚期HR+/HER2-后线治疗仍存在巨大缺口。 TROPiCS-02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543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接受SG(第1、8天静脉注射,10mg/kg,周期为21天)或医生选择治疗(TPC,艾立布林、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这些HR+/HER2- MBC患者曾接受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和2-4线化疗的方案。 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安全性、耐受性等。 在2022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PFS结果显示,SG较TPC显著延长PFS,两组中位PFS为5.5 vs 4.0个月(HR=0.66,P=0.0003)。在所有标志性时间点存活且无进展的患者比例均较高,SG治疗组1年无进展的患者比例是TPC治疗组的3倍(21% vs 7%)。 2 乘胜ESMO: 生存延长3.2个月! 而在2022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OS的第二次期中分析显示,相比于TPC(11.2个月),SG组的中位OS为14.4个月(HR=0.79,P=0.02)。这意味着SG将生存期提高了3.2个月,而死亡风险相对降低了21%! SG在大多数亚组的OS改善基本一致,包括接受过3个或以上晚期化疗方案,以及接受晚期内分泌治疗至少6个月的患者。 与TPC相比,SG组的ORR、CBR以及DOR均更高:两组的ORR 分别为21% 和14%(OR=1.63;P=0.035),CBR分别为34%和22%(OR=1.8;P=0.003),中位DOR分别为8.1个月和5.6个月。 与TPC相比,SG对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两组的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至恶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3个月(HR=0.75;P=0.006),疲劳至恶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1.4个月(HR=0.73;P=0.002)。 在安全性方面,与过去数据一致。此外,导致停药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普遍较低, SG组和TPC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4%。 目前在HR+/HER2-MBC治疗领域,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方案已逐渐成为一、二线治疗的重要选择,但是CDK4/6抑制剂治疗后仍会面临疾病进展。 总体而言,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策略目前有几类选择:包括针对靶点的治疗;ADC药物;化疗;CDK4/6抑制剂再挑战。然而,最佳治疗策略的顺序尚不明确。TROPiCS-02研究数据强力地支持SG作为经治HR +/HER2- MBC患者的新疗法。 3 TROP2靶向ADC: 前浪抢滩,后浪已至… SG通过ASCENT研究开创了ADC药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先河,TROPiCS-02拓宽了其在乳腺癌的应用前景,但作为TROP2靶向ADC的First-in-Class,其宿命就是要面对后浪的冲击。 “神药后裔”:第一三共Dato-DXd Dato-DXd(datopotamab deruxtecan,DS-1062)是一款TROP2靶向在研ADC,是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肿瘤领域管线中的三款核心ADC之一,也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ADC科学平台中最先进的项目。 在2022年SABCS大会上,其已显露优秀的单兵和协同作战能力: 在Dato-DXd治疗标准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或无标准治疗可用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TROPION-PanTumor01首次人体I期试验中,Dato-DXd在TNBC患者队列中达成32%的ORR,包含1位患者CR,13位PR和18位SD。总体患者的中位DoR为16.8个月。此外,在包含其他肿瘤类型总体患者队列中,中位PFS和OS分别为4.4个月和13.5个月。 而在探索Dato-DXd联合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I药)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的Ⅰb/Ⅱ期BEGONIA试验中,带来了高达73.6%的ORR。在其中53位可评估患者中,有4位完全缓解(CR),35位部分缓解(PR);且无论患者PD-L1表达如何,82%的患者获得缓解。 国产首款:科伦博泰 SKB264 科伦博泰在2022年SABCS上公布了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ROP2-ADC SKB264(MK-2870),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的II期拓展研究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此前,CDE已授予SKB264单药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突破性疗法认定。 最新结果显示,入组的59例经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接受SKB264单药治疗,每两周给药一次。经过中位随访12.8个月,在55例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4mg/kg组21例,5mg/kg组34例)中,确认的ORR为40%,DCR为80%,其中TROP2高表达患者确认的ORR为55.2%,TROP2高表达5mg/kg剂量组确认的ORR高达62.5%。中位DoR为11.5个月,中位PFS为5.7个月,中位OS为14.6个月,12个月OS率为66.4%。研究数据表明,在经过多线治疗的转移性TNBC患者中,SKB264治疗展示出卓有前景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小 爱 说 […]

玉米
入组临床两年,病灶缩小三分之二,我的肝癌有救了

入组临床两年,病灶缩小三分之二,我的肝癌有救了

我的工作主要是做重体力劳动,有时候轻微疲倦,食欲不振,总认为是做事太累了并没有重视,17年6月20日体检的时候,B超发现肝占位,28号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核磁共振确诊为肝癌。 医生说病因都是乙肝惹的祸,没有得到重视,建议手术治疗,正好我的表哥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让我多做个检查,CT检查后,发现肺部有转移,所以不能手术。在表哥的建议下,给出介入治疗的方案。 【基本信息】男,41岁确诊 【疾病类型】肝癌 【确诊时间】2017年6月28日 【治疗医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 【治疗方案】4次介入+临床试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 【治疗效果】病灶缩小三分之二 【治疗过程】 7月10日开始介入治疗,每月一次,三次后,效果非常好,在我自己的要求下,又做了一次,总共4次介入,然后是中药辅助调理,介入手术后一般肝痛,恶心、食欲不振,一般2-3天左右就会正常,这期间检查病灶都很稳定。 到2020年8月复查,发现肺部病灶继续增大,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我在网上大面积搜索,了解到临床试验可以免费用药,还能接触到先进的治疗,通过和李经理交流,发现临床试验也没有传中那么可怕,还会得很多好处,也是为了搏一个治疗机会,就到广州参加了临床试验项目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 进组前有做了胃镜,CT,核磁共振,骨扫描,验血,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这些检查,拿着过往的检报告,片子,病理结果等待专家会诊。 项目标准需要: 病毒量500以下 有一个可测量转移病灶 病理结果,晚期,有自理能力,无癌栓 没有用免疫靶向治疗 75岁以下 最后结果这几个标准我都符合,成功入组,检查免费。项目组专家助理也特别好,热情,耐心、用药过程中多次探视,询问,非常到位。进组以后是二十一天用一次药,每次到时间,项目组都会电话通知,期间使用的护肝药、抗病毒药都是自费的。 用药以后,病灶缩小了三分之二,副作用少,基本不用处理,每次注射4小时,打了2年,项目组说直接用到耐药。 【给大家建议】 临床试验与其他治疗一样,也有各种副作用,出现副作用,要与项目组沟通,项目组会帮助指导患者处理副作用,不可自行乱用药处理。 食物方面也有忌口,比如油腻,油炸,烧烤,烟酒是必须要忌的。 入组成功用药后,不允许患者服用其他抗肿瘤药物,要配合。 总之,我入组两年多来,非常好,病友在治疗方法有限的情况下,临床试验,是一个不错选择。 患者受益:参与临床可以获得专业医生的诊疗意见与关怀,同时可以免费使用临床研究药物与全面的身体检查。

玉米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OS近16个月,在华上市近三年,助力ES-SCLC患者生存延长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OS近16个月,在华上市近三年,助力ES-SCLC患者生存延长

2018年随着IMpower133研究结果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功发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迎来了近30年来的首个重大突破[1]。基于IMpower133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于2019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并于2020年2月13日在中国获批用于ES-SCLC一线治疗。自上市以来,作为国际标准药物,阿替利珠单抗惠及了数以万计的ES-SCLC患者,持续引领着ES-SCLC一线标准治疗。 时值阿替利珠单抗国内上市即将三周年之际,本文特盘点阿替利珠单抗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分享中国患者真实世界疗效,并阐述权威指南推荐,以期为ES-SCLC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人群, OS获益长达近16个月 IMpower133研究对比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序贯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与安慰剂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用于ES-SCLC一线治疗。IMpower133研究采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终点的设计,在统计学上的要求更高,但凭借阿替利珠单抗的出色疗效,两个终点均获得阳性结果,成为ES-SCLC领域免疫治疗首个成功的全球多中心研究[1]。 2022年,一项IMpower133研究探索性分析[2]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杂志,评估了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位随访13.9个月时,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7%(n=154/201)和81%(n=164/202)的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 疗效分析显示,从随机分组开始计算,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5.7个月和11.3个月(HR=0.67;95%CI:0.49-0.90);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和4.5个月(HR=0.73;95%CI:0.57-0.92)。这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用于ES-SCLC一线治疗可获得将近16个月的OS。 从维持治疗开始计算,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5个月和8.4个月(多变量HR=0.59;95%CI:0.43-0.80),中位PFS分别为2.6个月和1.8个月(多变量HR=0.63;95%CI:0.49-0.80)。未分层Cox模型表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能够改善OS和PFS[OS:HR=0.67(95%CI:0.49-0.91);PFS:HR=0.66(95%CI:0.52-0.84)]。 图1.IMpower133研究中从维持治疗开始的OS(A)和PFS(B)获益 此外,阿替利珠单抗延续了一贯的良好安全性,本次分析中没有发现新的或非预期的安全性信号。 ▎该研究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以及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都是OS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了IMpower133方案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地位。 中国ES-SCLC患者,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带来更长PFS获益 作为首个获批的ES-SCLC免疫治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自上市以来积累了大量了临床应用经验,并且已有多项欧美及亚洲真实世界研究证实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在中国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的表现同样优秀,且PFS获益更大。 1.中国真实世界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PFS达7.1个月,一线维持PFS约14个月 2022年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依托铂苷铂和卡铂或顺铂一线治疗ES-SCLC的多中心、回顾性、对照真实世界研究[3]。该研究纳入来自5家医疗机构(6个肿瘤中心)的225例ES-SCLC患者,其中133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92例接受单纯化疗。 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PFS从6.5个月延长至7.1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1%(HR=0.69;95%CI:0.49-0.97;P=0.029)。 对于化疗敏感患者(接受≥4个周期化疗),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相比化疗组延长2.8个月(9.3个月vs 6.5个月;HR=0.54,95%CI:0.36-0.80)。 值得关注的是,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患者的PFS获益更大: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PFS达13.83个月,相比化疗组延长7.3个月(HR=0.33,95%CI:0.20–0.56)。 图2.所有患者(A)、化疗敏感患者(B)和免疫维持治疗患者(C)中研究者评估的PFS aHR:经年龄、性别、吸烟情况、SCLC类型、放疗情况和局限期化疗情况校正的HR 安全性方面,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均为骨髓抑制,且两组发生率相当,分别为58.6%和51.1%(p=0.26)。阿替利珠单抗组有19例(14.3%)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但多为1-2级。 该研究结果证实了IMpower133模式对中国ES-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在中国真实世界中,IMpower133模式可带来更长的PFS获益:ES-SCLC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带来超过7个月的PFS,而接受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患者的PFS更是长达近14个月。该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支持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中国ES-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2.中国ES-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胸部巩固放疗一线PFS达12.8个月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发表的一项中国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序贯胸部巩固放疗(CTRT)一线治疗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4]。 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免疫联合化疗后未进展并接受CTRT的36例ES-SCLC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78%的免疫治疗药物为阿替利珠单抗。CTRT的生物有效剂量为52Gy-113Gy。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2.6个月时,中位PFS为12.8个月(95%CI:7.1-18.1),估算的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97.3%、53.4%和17.9%。中位OS尚未达到(范围:3.9-24.8个月),估算的6个月、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97.1%、80.2%和53.3%。 图3.PFS(左)和OS(右)结果 安全性方面,仅2例(6%)患者发生3级血小板减少症,没有患者出现4级或5级毒性。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阶段发生irAE,但成功完成了后续CRRT。放射相关肺炎发生率为8%,均为1-2级,患者耐受良好。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ES-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胸部巩固放疗一线治疗不仅安全性良好,并且可带来令人惊艳的PFS获益,中位PFS长达12.8个月,为该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3.中国EGFR-TKI耐药后SCLC转化患者,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治疗PFS达5.1个月,OS达20.2个月 2022年中国学者在Lung Cancer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转化性小细胞肺癌(T-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5]。研究共纳入47例发生T-SCLC的EGFR突变患者,所有患者在活检确认T-SCLC前至少接受过一线EGFR-TKI治疗。其中11例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组),36例患者未使用免疫治疗(化疗组)。 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3%(n=8)。阿替利珠单抗组T-SCLC患者转化后治疗的中位PFS为5.1个月,相比化疗组的4.1个月更长;中位OS长达20.2个月,显著长于化疗组的7.9个月(P<0.01)。 图4.PFS(左)和OS(右)结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可能是EGFR突变NSCLC患者EGFR-TKI治疗耐药发生SCLC转换后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不仅在数值上延长中位PFS,且可以显著改善中位OS。 获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最高级别 推荐,阿替利珠单抗惠及更多 中国ES-SCLC患者 凭借着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阿替利珠单抗成为首个获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最高级别推荐的ES-SCLC一线治疗方案。同样,在最新版国内外指南中阿替利珠单抗也获得了一贯的一线治疗优选推荐[6-8]。 阿替利珠单抗在IMpower133研究中取得的成功,使其成为ES-SCLC一线治疗的领跑者。在阿替利珠单抗中国上市3周年之际,回望这项里程碑式研究仍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这3年来,阿替利珠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惠及了大量患者,同时中国患者真实世界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获益。当前ES-SCLC治疗仍道阻且长,未来希望阿替利珠单抗研究的步履不停,相信随着更多免疫治疗方案的不断探索,将使更多患者实现更长、更好的生存。   参考文献: [1]Horn L,Mansfield AS,Szczęsna […]

玉米
BRAF V600E突变晚期左肺腺癌患者,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二线治疗PFS超20个月

BRAF V600E突变晚期左肺腺癌患者,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二线治疗PFS超20个月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肺癌少见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各项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当前已经有BRAF、MET等多种少见靶点迎来高选择性靶向治疗药物,因此推动肺癌少见靶点规范化诊疗至关重要。为此,“医学界”特发起“少靶实战荟”项目,收集真实世界临床诊疗病例,并邀请肺癌领域专家进行点评,以期为临床实战提供借鉴。 本文为一例BRAF V600E突变的左肺腺癌(cT2aN3M1c,ⅣB期)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一线治疗获得部分缓解(PR),但在6.5个月后发生胸膜转移。随后患者使用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二线治疗,并再次获得PR,至今无进展生存期(PFS)已超过20个月。该病例由山东省肿瘤医院唐晓勇教授提供,并邀请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进行点评。 病例简介 ▌一、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女性,70岁。 主诉:2020年5月因“胸闷3月余”入院。 既往史/家族史: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吸烟史、无肿瘤相关家族史。 CT检查:1.左肺上叶占位,考虑肺癌;2.双肺门、纵隔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3.右肺类结节灶,建议观察;双侧叶间胸膜增厚;4.左侧胸腔及心包少量积液;5.肝内低密度结节灶,大部分考虑囊肿;6.膈脚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图1.2020年5月22日CT检查结果 活检:2020年5月22日行CT引导下肺肿物穿刺活检,穿刺后患者出现气胸、咳血。细胞学:未查见癌细胞。组织学:经深切后,为少许肺组织。 本院多学科诊疗(MDT):建议再次活检,送检基因检测和PD-L1检测,若无基因突变予全身化疗或联合免疫。 患者自动出院。 ▌二、症状加重,再次就诊 影像学检查: 因症状加重,2020年6月17日复查CT:1.左肺上叶占位,考虑肺癌,较前(2020.5.22)变化不著;2.双肺门、纵隔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较前变化不著;3.左肺上叶纵隔旁结节,较前无著变;右肺类结节灶,无著变;双侧叶间胸膜增厚;4.左侧胸腔及心包少量积液,较前增多;左肺下叶膨胀不全;5.膈脚后淋巴结肿大,变化不著。 2020年6月19日脑MRI:脑多发缺血变性灶。 2020年6月28日PET-CT:1.考虑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双锁上、纵隔、双肺门、腹腔、膈脚后、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伴FDG高代谢;考虑双肺癌性淋巴管炎;2.左肺上叶磨玻璃密度结节,未见确切高代谢,考虑为早期肺癌;3.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图2.2020年6月28日PET-CT检查结果 活检: 2020年6月18日支气管镜下各段支气管开口未见肿物。 病理补充诊断:纵隔淋巴结EBUS穿刺活检转移性腺癌。 免疫组化:CKpan+、CK7+、TTF-1+、CK5/6-、P40-、P63-、Ki-67+70%。 基因检测:2020年6月29日肺癌基因检测(血检)发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频率0.4%。 诊断:1.左肺腺癌(cT2aN3M1c,ⅣB期),双锁上、纵隔、双肺门、腹腔、膈脚后、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癌性淋巴管炎,BRAF V600E突变(频率0.4%);2.左肺上叶早期肺癌。 ▌三、一线治疗 治疗方案:2020年6月29日至2020年10月30日,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6周期。 疗效评价:PR。 图3.初诊(2020年5月22日)和6周期治疗后(2020年11月24日)CT检查结果 方案调整:2020年11月25日、2020年12月26日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2周期。 复查超声:2020年12月21日因“胸闷、胸背部疼痛不适”复查超声发现,左侧胸腔中量积液。 处理措施:行左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 细胞学检查:胸水,查到癌细胞(考虑腺癌)。 处理措施:胸腔灌注顺铂40mg 2次。 疗效评价:原发病灶增大,总体疗效评价疾病进展(PD)。 PFS1:6.5个月。 图4.2021年1月14日CT检查结果 ▌四、二线治疗 治疗方案:2021年1月23日开始达拉非尼+曲美替尼靶向治疗。 安全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疗效评价:PR。 PFS2:>20个月。 图5.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二线治疗期间CT检查结果 ★ 病例点评 王哲海教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为BRAF V600突变肺癌患者带来长生存获益 当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进入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晚期NSCLC选择用药前应先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以精准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在NSCLC中,BRAF突变率为2%~4%[1-4],其中最常见类型为BRAF V600突变。由于我国NSCLC患者基数庞大,因此BRAF突变率虽低,但患者总量可观。 BRAF V600突变与NSCLC患者更差的生存预后相关。而且,以化疗为主的方案和免疫治疗在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中疗效欠佳。在2012-2013年法国人群晚期NSCLC分子筛查项目(n=17,664)中,BRAF […]

玉米
HER2-TKI来那替尼再获NCCN乳腺癌指南新推荐!针对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

HER2-TKI来那替尼再获NCCN乳腺癌指南新推荐!针对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

在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指南2023年V1版中,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来那替尼(neratinib,Nerlynx)成功拓展能力圈:用于治疗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无论雌激素受体(ER)状态如何,通过肿瘤组织或循环肿瘤DNA的下一代测序检测到HER2基因激活突变。 NCCN指南推荐来那替尼联合或不联合氟维司群(Faslodex),联合或不联合氟维司群/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使用。NCCN指定TKI在ER阴性人群的某些情况下有用,以及在已经接受CDK4/6抑制剂的ER阳性/HER2阴性疾病患者的某些情况中有用。这次推荐是基于2期临床试验SUMMIT (NCT01953926)和MutHER (NCT01670877)的数据。 强强联合 来那替尼联合氟维司群 临床获益显著! HER2扩增/过表达是乳腺癌的治疗靶点。然而,大多数乳腺癌无HER2 扩增/过表达,因此不适合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随着肿瘤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可识别复发性HER2突变 ,突变概率在原发性乳腺癌约为2%,转移性乳腺癌突变概率约3%-5%。临床前研究中,内分泌治疗联合来那替尼产生了协同抗肿瘤作用。 在2022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SUMMIT研究,纳入了先前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n=45), 其中接受来那替尼+氟维司坦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38%,包括1例完全缓解(CR;2%)和16例部分缓解(PR;36%)。临床获益率为47% (95% CI,32% ~ 6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4.4个月(95% CI,6.4-不可评估[NE]),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个月(95% CI,4.2-15.1)。 基于来那替尼和氟维司群联合使用疗效更好的假设,研究人员在ER+/HER2突变、非扩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开展了单臂、多队列2期MutHER研究,其结果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的官方杂志Clin Cancer Res。 40例ER阳性/HER2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了来那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转移情况下既往接受过的中位治疗线为3线。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4.0周(95% CI, 15.7-31.0)。研究人员观察到3例部分缓解,1例在加用曲妥珠单抗24周或更长时间后病情稳定。 该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之前是否使用 CDK4/6 抑制剂治疗,来那替尼与氟维司群联用对转移性ER阳性和HER2突变的非扩增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数据支持进一步评估双重HER2阻断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关于来那替尼 来那替尼是一种口服的不可逆的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乳癌其他HER2的小分子药物类似,可作用于HER1/HER2/HER4三个靶点。通过阻止泛HER家族(HER1,HER2和HER4)及下游信号通路转导,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随着 2020年4月28日来那替尼(来那替尼)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2021年来那替尼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 参考文献 1. https://www.onclive.com/view/nccn-adds-Neratinib-to-new-metastatic-breast-cancer-guidelines 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anuary 27, 2023. Accessed February 1, 2023. https://bit.ly/3HqLZ9t 3.Puma Biotechnology’s NERLYNX® included in NCCN Clinical Practice […]

玉米
癌细胞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值得收藏!

癌细胞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值得收藏!

转移性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局部癌症患者,而超过90%的癌症相关死亡是由癌症转移引起的。 癌症转移是一个动态的、多方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细胞会因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等影响转变为癌细胞,这些细胞会不受控制地增殖、逃避免疫系统追杀、对程序性死亡产生抵抗能力、刺激血管生成,同时获得侵袭能力并可以通过血液流动在远端器官建立新的根据地从而形成远端转移。 我们先看几张图,了解一下癌症转移的方式。 图片来源:医学美图 癌细胞最喜欢转移到哪些部位呢? 肿瘤容易转移的部位通常来源于这些原发灶。 图片来源:医学美图 看了以上的图揭,再让我们通过一篇深度综述一起了解癌症转移背后的奥秘。 从原发性肿瘤形成发展到转移性肿瘤各进展阶段示意图. 缘起:原发性肿瘤的发生 原发性肿瘤的发生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包括化学致癌、病毒感染、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体细胞突变等。目前有2种假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发性肿瘤为什么发生。 确定性模型假说(deterministic Model) 确定性模型假说认为:体细胞通过突变可以转化为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形成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独特肿瘤细胞亚群,这些细胞是我们常听到的癌症干细胞(CSC),癌症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有限的致瘤和转移潜能,进而形成原发性肿瘤。 克隆进化模型假说(Clonal Evolution Model) 克隆进化模型假说则认为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使得突变的细胞(癌细胞)有着更强的选择性繁殖优势,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在此假说中,肿瘤生长不同阶段的选择会导致遗传和表观遗传的修饰增加,使得肿瘤发展抑制减少。 不过这两种假说都没有解释原发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问题,于是后续提出了两种假说模型的混合模型,即细胞可塑性模型(Cellular Plasticity Model),该模型认为正常细胞本质上是可塑性的,在内部和外部刺激下使得正常细胞发生变化并促使其转变为癌症干细胞;外部刺激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内产生多种突变,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原发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 三种不同的假说模型揭示原发性肿瘤的生成. 进展:血管生成 目前尚不清楚原发性肿瘤会在哪个发展阶段出现转移,但是公认的是:癌细胞从原发性肿瘤传播到其他部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血管生成路径实现,癌症组织新形成的血管畸形、增生、分支产生的高渗透性使得癌细胞从原发部位逃逸。 原发性肿瘤血管系统的畸形主要是由血管生成调节剂失衡引起的;原发性肿瘤中由于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给不足,会形成缺氧和酸性环境从而产生高间质压力,促使癌细胞转移。 血管生成这一过程可以在原发性肿瘤生成的数月乃至数年内被激活,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加速、持续复制并扩散到其他部位。因此表面上处于缓解状态(休眠)的癌症组织可能只是在等待血管生成然后进行下一步转移。 肿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过程. 除此之外,癌细胞还可以通过淋巴或者神经周围途径传播以及上皮间质转化进行传播。在淋巴传播过程中,癌细胞会播散至淋巴结,并传播至远处器官;而在神经周围转移中,癌细胞可以在神经轴突和周围神经层之间扩散;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并非所有癌细胞都有能力进入脉管系统并存活,因此为了可以成功转移,肿瘤细胞必须获得侵袭性和干细胞样特性,癌细胞通过劫持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发育程序来完成这一过程,EMT的激活使得癌细胞具有侵袭和迁移能力。 上皮到间充质转变的两个极端的谱系 入侵:开始转移 原发性肿瘤细胞在侵入血管后可以通过单细胞或者集体迁移从而转移到新的部位,参与侵袭的癌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两种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并不同。 单细胞传播 单细胞传播主要有5个步骤。 首先是细胞骨架的极化形成一个前导突起; 第二步是将前导突起与细胞外基质 (ECM) 结合,在细胞表面形成簇,从而将细胞外黏附与细胞内机械信号传导和力产生结合起来; 第三步是激活前缘后部的细胞表面蛋白酶,导致ECM成分的裂解; 在第四步中,通过肌动球蛋白细胞骨架产生的张力导致细胞收缩; 最后,黏附键在后缘分离,推动癌细胞向前运动完成入侵。 单细胞传播的核心是一个强大的细胞骨架,可以应对迁移相关的压力避免癌细胞死亡。 癌症进展侵袭类型,单细胞传播(左)和集体迁移(右) 集体迁移 集体迁移被认为是癌症转移和入侵的主要类型。在集体迁移过程中,传播细胞通过黏附分子相互连接,和单细胞传播相比,癌细胞集体迁移有更高的侵袭和转移潜力。 不过,不论是单细胞转移还是集体迁移,侵袭都会导致原发性肿瘤运动并使癌细胞进入到循环中,最终导致癌症出现远端转移。 逃脱:躲避免疫系统追杀 癌细胞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并非就此可以一帆风顺形成继发肿瘤,这些癌细胞通常会被血管中的物理作用(剪切应力)以及免疫监视杀死,只有不到0.01%的癌细胞会在到达继发部位后成功存活。 在循环中,癌细胞会通过多种形式抵抗血液循环中的剪切力,比如和血小板结合。另外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癌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释放可溶性因子如 VEGF、IL-10、TGF-β、前列腺素E和Fas等形成免疫抑制环境,下调抗原表达躲避免疫监视以及将血小板细胞涂层转移到自身从而欺骗免疫系统等,这些行为都可以帮助癌细胞躲避免疫系统追杀并最终成功突围形成远端转移。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图 改变:更好适应环境 在原发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一直都在不断改变自身新陈代谢以实现自身的目标:满足细胞不断增殖的需求。当癌细胞转移到继发位置后,癌细胞新陈代谢也会改变,大部分癌细胞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这就是Warburg现象,这种机制可以导致细胞产生的ATP减少,转而产生细胞生长所需的大量亚基,从而满足癌细胞增殖需求。 癌细胞具有代谢可塑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将周围环境因素分解从而使其适应环境并提供自身所需的营养供应。 癌细胞的代谢依赖性取决于营养供应和能量需求,在不同的阶段,癌细胞均表现出了强大的代谢可塑性. 成型:肿瘤大转移 当微小的癌症转移灶在经历过休眠、生长并从免疫抑制中逃脱后,癌细胞就会形成大转移,生成可见的直径大于2毫米的肿瘤。在肿瘤大转移的过程中,由Stephan Paget提出的癌症“种子与土壤”假说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癌症转移。每个癌细胞可以被视为能够形成整个肿瘤的有机体,当癌细胞脱离原发性肿瘤部位之后,在转移到其可以生长的环境时,也会跟随环境变化,生成适应环境的独特特征,这种异质解释了为什么源自不同原发肿瘤部位的癌细胞可以转移到其他的继发部位,并在继发部位“生根”并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微环境。 […]

玉米
医保谈判结果:有爱但不多

医保谈判结果:有爱但不多

医保谈判对创新是否有边际改善,仅需看一个数据。 历年新增品种医保谈判平均降幅:2016年59%,2017年44%,2018年57%,2019年61%,2020年51%,2021年62%,2022年60%。 本次医保谈判堪称史上最低调最保密,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今日终于揭晓。24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参与谈判,最终20个药品谈判成功。23个药品是2022年刚刚获批的,本次即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 今年央视再次播出灵魂砍价画面,不过气氛更偏商务。 从谈判和竞价情况看,147 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含原目录内药品续约谈判),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 82.3%,创历年新高。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调整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过900亿元。与原市场价相比,通过谈判纳入的108个目录外药品价格降幅达60.1%,最大降幅超过90%。 本次调整取消目录内原有部分药品的支付限定,提升药品可及性和用药公平性,扩大获益人群。 全国医保累计结余持续扩大,2019~2021年分别为27696.7亿元、31500.0亿元及36178.3亿元,维持15%~16%的增速。而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防疫对资金面的挤占结束。医保局已有充裕的支付能力来鼓励创新。 在省钱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医保谈判才是成功的。   2022 年首次参与医保谈判的国产创新药(含引进产品)  01  金字塔式分层 医保谈判架构,根据产品创新含量、竞争程度首次出现金字塔式分层设计,给予不同的竞价压力。。 一是金字塔尖的首次谈判国产创新药,本次有22个,代表着国内医药产业最高创新水准。 二是创新药新增适应症可通过简易续约规则直接纳入医保,价格降幅在0%~44%之间,相对比重新谈判50%~60%的可能平均降幅,其降幅范围有所收窄,可视为预期管理的进步。 三是金字塔底的非独家产品,实现小集采,上有封顶下不保底。符合申报条件的通用名药品获批企业均可提交报价,并与医保测算专家提出的医保支付意愿价格比较,低于医保支付意愿价格的最低价即为该通用名药品的最终医保支付价,若企业报价均高于医保支付意愿价格,则不纳入医保。    02 PD-1领头羊 PD-1单抗作为肿瘤免疫疗法基石药物,在综合型药企的商业化布局中仍是重要棋子。8款国产PD-1获批上市,其中康方生物/正大天晴的派安普利单抗、誉衡药业/药明生物的赛帕利单抗放弃医保谈判,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获批时间晚于6月30日,无资格参与本次医保谈判。 2款进口PD-1 默沙东K药、百时美施贵宝O药继续放弃医保谈判,其中K药年治疗费用约为32万元,是部分国产PD-1的10倍。K药走自费路线,2021年销售额增长至30亿元,2022年超过30亿元,这给中国小弟走夜路的胆量,不靠医保靠疗效也能放量。 本次医保谈判共有5款国产 PD-1参与,包括传统四强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信迪利单抗(信达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以及今年首次参加谈判的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 据合作方礼来制药宣布,信迪利单抗在原基础上新增胃癌和食管癌适应症,成为唯一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胃癌的免疫治疗药物,也是唯一将五大高发瘤种(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一线治疗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目前,信迪利单抗已惠及150多万患者。 替雷利珠单抗2021销售额16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 21.8 亿元,市场份额跃居国内第一,至今共有9项适应症获批。 未来国产PD-1领头羊将是百济和信达。    03  创新药标杆 作为国产重大创新药的代表,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被纳入医保,并在医保局官宣文件中被重点提及。 奥雷巴替尼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也是伴T315I突变慢粒的唯一治疗药物。电影《我不是药神》让慢粒走进了公众视野。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慢粒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比西方患者年轻近20岁,正是家庭中流砥柱的年纪。慢粒患者的疾病特点是治疗时间周期很长,需要多年用药。奥雷巴替尼进入医保目录可降低慢粒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 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博士表示:“尽可能地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医保,不仅能够满足患者需求,也将支持研发企业的发展,达到患者、医保、药企三方共赢的新局面。我想,这次奥雷巴替尼医保谈判的结果是超预期的,也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对中国创新药行业充满信心,有底气在未来去做更多九死一生的研发。” 奥雷巴替尼还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能有效克服ponatinib或asciminib耐药的新一代BCR-ABL抑制剂,有潜力进一步解决全球CML患者急需、改变全球CML治疗格局。    04  傲慢的辉瑞 对于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Paxlovid,国家医保局对此回应,不会再和辉瑞就Paxlovid举行专门的谈判。医保部门的考虑是“按照说明书,大部分患者都可以使用Paxlovid,我国人口基数大,用药量会非常庞大,医保部门必须考虑资金的承受力和社会承受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没有出现所谓的报价低至600多元的情况,实际报价要比这高许多。谈判最终未成功,原因就是辉瑞报价过高,距离底价过远,且在谈判过程中基本未降价。“当天包括Paxlovid在内,辉瑞共有6个药品进入医保谈判。前面5个都是他们的副总裁谈的,到谈Paxlovid的时候,副总裁等高管已经离场。” 在辉瑞傲慢的背后,更应思考如何缩短国产临床急需药物与跨国药企的时间差? PD-1的经验证明,高性价比国产创新药的崛起,是满足未满足临床需求、提高药物可及性的最好办法。 阿兹夫定3mg规格降价约35%,以11.58元/片的价格谈判成功。阿兹夫定治疗新冠以1mg规格为主,而根据药物差比价规则,3mg规格降价后,1mg规格的价格也将相应下调至4.99元/片,意味着原先一瓶35片(1mg规格)的阿兹夫定将从270元/瓶的医保支付价格降至175元/瓶左右。    05  灵魂砍价又一刀 19款罕见病药物通过形式审查,其中大部分年治疗费用在30万元以上,注射用阿加糖酶β、注射用阿糖苷酶α更是超过150万元。最终仅有7个罕见病用药被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上一次灵魂砍价的主角是渤健治疗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70万/针降至3.3万/针。本次央视播出的灵魂砍价对象仍是SMA药物,罗氏的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从63800元/支降至3780元/支。 武田制药用于罕见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拉那利尤单抗注射液年治疗费用上百万,也通过降价进入医保。 跨国巨头放下身段,积极进攻医保。武田制药维布妥昔单抗被纳入医保,50mg规格原价18680元,2021年降至15620元,但医保谈判失败,今年再战成功。维布妥昔单抗是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 CD30 […]

玉米
II-III期肺癌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ORR达76.0%,R0切除率100%!

II-III期肺癌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ORR达76.0%,R0切除率100%!

我国是一个“肺癌大国”,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60余万。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目前仍然较差。而且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价值有限,仅能轻微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检查点抑制剂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已在可切除的IB-IIIA NSCLC中得到证实,病理反应显著改善。新辅助治疗也可以降低最初不可切除的NSCLC,转化为可切除的疾病(RD),并显著提高接受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 辅助治疗是指在根治术后进行的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治疗切缘残余肿瘤病灶、残余的阳性淋巴结以及微小转移灶,从而控制疾病进展,避免术后出现复发,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新辅助治疗是在根治治疗前进行的治疗,其治疗目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即降低患者分期、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等有利于根治手术进行的目标。也使部分肿瘤局部进展、本来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 目前,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2年3月批准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与含铂双药化疗联用,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论患者PD-L1表达情况如何。同时,NSCLC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推荐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每3周一疗程,最多3个疗程)作为NSCLC的新辅助治疗策略。 近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张鹏教授团队开展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LungMate 002研究在BMC Med杂志发表,标题为:“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eoadjuvant PD-1 inhibitor (toripali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stage II-III NSCLC (LungMate 002): an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 研究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II-III期NSCLC客观缓解率(ORR)为76.0%,其中完全缓解(CR) 8例(16.0%);R0切除率100%,主要病理缓解(MPR)为55.6%。 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临床II-III期、EGFR/ALK野生型NSCLC。患者接受2~4个周期特瑞普利单抗(240mg,3周1次)联合以卡铂为基础的化疗。在第2个治疗周期后,所有患者由多学科团队重新评估。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接受手术;否则,患者接受其余治疗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和主要病理缓解(MPR)。次要研究终点为R0切除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结果显示: 50例患者中,12例(24.0%)为可切除性病变(RD),38例(76.0%)为潜在可切除性病变(PRD)。 客观缓解率(ORR)为76.0%,其中完全缓解(CR)8例(16.0%),部分缓解(PR)30例(60.0%),稳定(SD)10例(20.0%),进展(PD)2例(4.0%)。 12例(100%)RD患者可手术,25例(65.8%)PRD患者可手术,1例(2.0%)PRD患者拒绝手术。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达到R0切除(100%);20例(55.6%)获得MPR,其中10例(27.8%)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 入组患者与样本流程图 安全性方面,48例(96.0%)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例(6.0%)发生严重TRAE,包括骨髓抑制、药物性肝损伤和咯血相关死亡。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另外,研究发现基线肿瘤样本的CHI3L1表达可预测治疗反应(AUC=0.732)、OS (P=0.017)和PFS (P=0.001),比PD-L1表现出更好的预测能力。 基线肿瘤样本差异表达分析。a在基线肿瘤样本中,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之间的差异表达。b基线肿瘤样本中CHI3L1的表达比PD-L1表现出更好的治疗反应预测能力。cd基线肿瘤样本中CHI3L1 IHC评分高和低之间的OS差异和PFS差异。e无应答组和应答组在基线肿瘤样本中CHI3L1免疫组化表达的比较。f不同反应组CHI3L1的代表性IHC图像 与基线相比,治疗有效组(CR+PR)的PD-1表达、T细胞丰度和免疫相关通路富集均增加,而无应答组(SD+PD)的PD-1表达、T细胞丰度和免疫相关通路富集均无增加。 基线和处理后样品的差异表达分析。a无反应组中基线和治疗后肿瘤样本之间的表达差异。b无反应组基线和治疗后肿瘤样本中PD-1的表达和免疫评分。c反应组中基线和治疗后肿瘤样本的表达差异。d反应组中基线和治疗后肿瘤样本中PD-1的表达和免疫评分。 在术后辅助治疗领域,PD-1抗体的应用也获批了相应适应症: 在国内,阿替利珠单抗获中国NMPA批准单药用于检测评估为≥1%肿瘤细胞(TC)PD-L1染色阳性、经手术切除、以铂类为基础化疗之后的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在美国,阿替利珠单抗获美国FDA:作为手术和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用于治疗肿瘤表达PD-L1≥1%的成人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仍然是可切除NSCL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局部晚期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的概率较高可能与术前已经出现微转移病灶有关。术前新辅助治疗可缩小瘤体,使肿瘤降期后达到R0切除,并清除患者机体内的微转移病灶,推迟复发或转移的时间,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PD-1/L1抑制剂联合化疗则有望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资料: DOI: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696-4

玉米
2023年1月FDA肿瘤领域审批月报

2023年1月FDA肿瘤领域审批月报

2023年1月,FDA批准了多款肿瘤治疗方法与药物,包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tucatinib (Tukysa)、zanubrutinib (Brukinsa)、pembrolizumab (Keytruda)、pirtobrutinib (Jaypirca)和elacestrant (Orserdu)。 fda还批准了3种孤儿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皮肤癌和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此外,FDA授予了3个快速通道称号和2个突破性称号。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FDA自2023年1月以来的审批。 1.FDA授予OverC™MCDBT用于检测早期癌症的突破性称号 2023年1月3日,fda授予了OverC™MCDBT突破性设备认证,用于早期检测年龄在50-75岁成年患者的食管癌、肝癌、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的检测。THUNDER (NCT04820868)对照研究结果显示,MCDBT的特异性为98.9%,敏感性为69.1%。 2.BT8009获得晚期尿路上皮癌快速通道指定 2023年1月4日,FDA还授予了BT8009 (BTC)快速通道指定,作为先前治疗过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成人单药治疗。 3.FDA授予JBI-802孤儿药称号,用于SCLC和AML 2023年1月5日,双重表观遗传调节剂JBI-802被授予孤儿药称号,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该药物的作用是实现对转录调节因子CoREST的最佳抑制,CoREST调节负责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细胞谱系的发展。 4.FDA接受BLA并授予Glofitamab在R/R LBCL中的优先审查 2023年1月6日,FDA接受了另一项BLA,并批准了研究性CD20xCD3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 (RG6026)用于治疗二线或以上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的优先审查。该决定基于关键的1/2期NP30179研究(NCT03075696)的结果,该研究显示glofitamab达到了40%的完全缓解。 5.FDA授予Azeliragon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孤儿药称号 FDA于2023年1月9日批准了另一种孤儿药,即用于GBM患者的azeliragon(原TTP488),这是一种每天一次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受体的小分子拮抗剂,可抑制RAGE与GBM环境中某些配体的相互作用。通过阻止这种相互作用,azeliragon可以抑制GBM并克服对有效治疗的耐药性。 6.FDA授予新型TKK1治疗ER+/HER2-晚期乳腺癌快速通道称号 2023年1月10日,FDA授予HPK1抑制剂CFI-402257快速通道,用于治疗既往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成年患者。CFI-402257既可作为单药治疗,也可与氟维司坦联合使用,目前正作为一期剂量确认研究(NCT05251714)进行评估。 7.FDA批准HBM1020用于晚期实体瘤的IND申请 2023年1月12日,FDA批准了HBM1020临床试验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作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选择。这是首款针对B7H7的全人单克隆抗体,B7H7是一种新发现的新型免疫调节分子,属于B7家族,可调节t细胞反应。 8.FDA批准Tucatinib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RAS野生型HER2+ mCRC FDA于2023年1月19日批准tucatinib (Tukysa)联合曲妥珠单抗(Herceptin)用于RAS野生型、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在氟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化疗后进展。此次批准来基于2期MOUNTAINEER研究(NCT03043313)的结果,该疗法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38.1% (95% CI, 27.7%-49.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2.4个月(95% CI, 8.5-20.5)。 9.FDA批准Zanubrutinib用于成年CLL/SLL患者 同样在2023年1月19日,FDA批准了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zanubrutinib (Brukinsa)用于成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白血病(SLL)患者。这是基于2期3期随机研究的数据,这些研究分别比较了ALPINE研究(NCT03734016)和SEQUOIA研究(NCT03336333)中treatment-naïve CLL患者的zanubrutinib vs ibrutinib (Imbruvica)和zanubrutinib vs苯达莫司汀和rituximab。 10.FDA授予LNS8801用于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的孤儿药称号 LNS8801于2023年1月19日被授予孤儿药称号,用于治疗转移性皮肤黑色素瘤患者。临床前模型已经表明,该药物可以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引发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快速缩小肿瘤,并诱导免疫记忆。 11.FDA授予DB-1303用于晚期her2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的快速通道称号 2023年1月20日,FDA授予DB-1303快速通道称号,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标准全身治疗或在接受标准全身治疗后进展。 12.FDA批准新型CAR – t细胞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FDA于2023年1月24日批准了另一项双特异性自体CAR – t细胞疗法IMPT-314的研究,用于治疗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该疗法是2023年初开始的1/2期研究,靶向b细胞抗原CD19和CD20,。 […]

玉米
早用早获益!免疫治疗成为胃癌一线治疗金标准

早用早获益!免疫治疗成为胃癌一线治疗金标准

2014年,PD-1抑制剂横空出世,以“免疫治疗”之名给肿瘤治疗带来划时代的改变,被誉为第三次肿瘤治疗的“革命”。 时至今日,免疫治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成为多个癌种一线标准治疗的首选,给无数癌症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最常见的癌种之一——胃癌。 胃癌的曙光:免疫治疗 中国是“胃癌大国”,全球近一半的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中国。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胃癌以39.7万的新发患者数高居第三位1。 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胃癌通常发现即是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在被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直接进入晚期一线治疗。中国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接受传统化疗方案(以铂类药物或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双药或三药化疗方案)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2个月左右2,生存期较短,且治疗方案毒性较大,患者疾病负担较重。 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是胃癌患者获得生命延续乃至长期生存的关键。而免疫治疗的出现,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打破胃癌一线治疗目前的困境。 胃癌一线使用免疫治疗 生存获益更多 免疫疗法本身极具创新性,其原理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患者身体状况越好,越早使用免疫疗法,免疫系统能被激发的力量就越强。倘若已经接受过化疗或其他治疗,免疫系统遭到了消耗,再使用免疫疗法效果可能就会减弱。 同时,早期应用免疫疗法还有机会产生更大的“拖尾”效应。 在癌症的治疗中,“拖尾效应”是免疫治疗独有的特点,其是指那些对免疫治疗应答的患者,在一定时间长度的免疫治疗结束后,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依然持续存在。免疫治疗的“拖尾效应”可以给患者带来持久的免疫应答和长期的生存获益。 此外,有研究表明3,若一线使用过PD-1抑制剂的患者,在二线使用雷莫西尤单抗治疗晚期胃癌二线的患者时,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点提示,在早期使用PD-1抑制剂可能对后线治疗产生额外获益。 唯一获批胃癌一线治疗的 中国PD-1抑制剂 在免疫疗法的晚期胃癌一线应用中,最大的突破来自于信迪利单抗。信迪利单抗是目前唯一一个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全人群均可显著获益的中国PD-1抑制剂,也是目前胃癌治疗中疗效较好的PD-1抑制剂。 在信迪利单抗的ORIENT-16研究里,不局限于PD-L1表达,使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延长全人群OS至15.2个月,降低23%的死亡风险4。可显著延长PD-L1 CPS≥5人群OS(总生存期)至18.4个月,降低34%的死亡风险。这是其他免疫治疗方案从未达到的疗效5。ORIENT-16研究专为中国人群设计,可以说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是更适合中国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2022年6月,信迪利单抗成为唯一获批胃癌一线治疗的中国PD-1抑制剂。此外,信迪利单抗还是唯一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胃癌一线治疗全人群推荐的中国PD-1抑制剂。 信迪利单抗胃癌适应症纳入医保 惠及更多胃癌患者 在2023年1月18日,信迪利单抗胃癌适应症正式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版)》,成为胃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被纳入医保的免疫治疗药物。这一消息对于许多胃癌患者及其背后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重大利好6。 信迪利单抗作为信达生物和美国礼来联合开发的PD-1药物,使用的门槛价本就不高,此次进入医保后患者可以使用国家医保报销,其性价比再次提高,极大程度降低胃癌患者治疗支出,让免疫治疗成为每个患者都能负担得起的选择。 我国胃癌大多高发于农村地区,患者经济状况在既往可能无法承担“前沿的治疗手段”所带来的高昂治疗费用,信迪利单抗被纳入医保后,将为晚期胃癌患者一线使用免疫治疗除去了最后的障碍。不仅减轻了用药患者的疾病负担,也减轻了他们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对于胃癌患者来说,以经济实惠的价格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将成为一件可以轻松做到的事。 尽早使用免疫治疗是每一个胃癌患者都应考虑的选择,早用早获益! 参考文献 1.Rongshou Zheng, Jie He,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6,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Volume 2, Issue 1, 2022, Pages 1-9. 2. Elizabeth C. […]

玉米
多地首张处方单陆续落地,曲拉西利为ES-SCLC临床治疗提供新武器!

多地首张处方单陆续落地,曲拉西利为ES-SCLC临床治疗提供新武器!

曲拉西利落地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江西、河南等25个省市。 化疗与手术治疗、放疗并称为抗肿瘤治疗“三驾马车”,随着近些年肿瘤药物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让肿瘤患者可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即便如此,化疗仍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往往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便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可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从而出现贫血、出血、免疫机制下降等临床表现[1]。曲拉西利是一款短效的、选择性、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可将人体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暂时阻滞在G1期,从而保护其免受化疗药物的误伤,为患者提供骨髓保护的作用。 此前,国外学者所进行的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卡铂联合依托泊苷或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与依托泊苷治疗,以及二、三线接受拓扑替康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在患者治疗前使用曲拉西利,可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DSN)以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SN)的发生率[2-4]。由我国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牵头进行的TRACES研究亦已证明,曲拉西利可在中国ES-SCLC患者中产生与国外患者相似的骨髓保护作用[5,6]。 目前,曲拉西利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化疗的ES-SCLC患者,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前预防性给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此外,《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亦推荐曲拉西利在ES-SCLC患者接受一、二线化疗前应用[7]。   多地开出首张处方单,曲拉西利获国内多位专家一致认可! 1月28日,吉林省肿瘤医院开出了曲拉西利全国首张处方,标志着这款全球创新药物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随后,曲拉西利落地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江西、河南等25个省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袁芃教授介绍,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重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呼吸短促、易疲劳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及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不仅如此,骨髓抑制还可导致肿瘤患者化疗剂量降低、延误甚至治疗中断,对患者抗肿瘤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化疗前4小时内,给予患者稀释后的曲拉西利溶液静脉滴注30分钟,就如同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穿上一层“防弹衣”,从而减少患者受到骨髓抑制的影响。 图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袁芃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指出,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数瘤种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ES-SCLC治疗而言,国内多部指南均将化疗列为标准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80%以上的化疗药物可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但临床上针对骨髓抑制的传统治疗方案不仅无法为患者提供前置性骨髓保护,治疗效果也可能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而有所降低。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可在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的同时,不影响患者化疗的正常进行的解决方案,曲拉西利恰恰满足了临床这一需求。 图2 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谢聪颖教授表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及《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等国内多部权威指南均将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方案推荐为ES-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级推荐)。曲拉西利用于保护ES-SCLC患者免受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可实现降低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保护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治疗目的,这将有助于提升化疗的抗肿瘤疗效。 图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谢聪颖教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理明教授指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年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的20.4%。SCLC虽仅占全部肺癌的15%-20%,但具有恶性程度高、增殖速度快和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化疗目前仍是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基石。曲拉西利是一种CDK4/6抑制剂,能够在化疗期间保护患者全系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抵御化疗药物的伤害,并保障治疗效果。 图4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理明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张小涛教授强调,骨髓抑制可导致患者化疗剂量减少或化疗延迟,不仅会降低化疗预期的抗肿瘤疗效,还可能会导致疾病早期复发。针对骨髓抑制传统的处理方案,通常是在骨髓抑制发生后通过成分输血或集落刺激因子促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定向增殖分化来进行治疗,但这类疗法长期使用效果将逐渐减弱。曲拉西利可为患者提供前置性骨髓保护,弥补了临床这一空白,让化疗减毒增效。 图5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张小涛教授 期待曲拉西利未来为更多肿瘤化疗患者造福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980万例肿瘤患者的首个抗肿瘤治疗方案中采用化疗,而204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500万[8]。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疗仍将是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之一,这也体现出了曲拉西利的临床价值。不仅如此,曲拉西利在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等更多瘤种相关临床研究亦以全面展开,相信未来曲拉西利也可为ES-SCLC外的多种肿瘤患者带来很好的骨髓保护作用。 对此,袁芃教授、邬麟教授、谢聪颖教授、陈理明教授以及张小涛教授一致表达出了对对曲拉西利的期待,“目前,肿瘤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曲拉西利的临床应用,为对抗肿瘤提供了新的利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期待曲拉西利未来能够有更多适应证获批,惠及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 范奎, 代良敏, 伍振峰,等. 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1):5. [2] Weiss JM, Csoszi T, Maglakelidze M, et al. Myelopreservation with the CDK4/6 inhibitor trilaciclib in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

玉米
查出得了癌症怎么办?别慌!肿瘤医生教你如何能活得更久

查出得了癌症怎么办?别慌!肿瘤医生教你如何能活得更久

刚查出肿瘤时,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接受,对听到的消息既怀疑又恐惧。这些情绪的产生都是正常现象,但除了害怕和担心,在这个阶段更应该弄清楚以下这些问题,才能让自己活得更长、活得更有质量。 1、确诊了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后续一切治疗有没有必要的源头,至关重要。 是增生还是癌症? 是结节还是肿瘤? 是良性还是恶性? 恶性肿瘤确诊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检查,最为准确可靠。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所有组织都能够成功取到,而需要结合病史、化验结果、影像检查(CT、B超、核磁共振等)综合分析。因此,经常会听到“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结论。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 是不是恶性肿瘤? 01 症状:怀疑肿瘤前提下,合并有对应部位肿瘤的相关症状者(如肺癌-咳嗽咯血),基本上可以确诊肿瘤,且有可能进入晚期。 0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往往需要根据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以及多次检查结果显示的生长速度来判断,特别是某些疾病在特定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非常高,如90%的乳腺癌可通过钼靶检查确诊。 03 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然特异性和准确性并不是很高,但是可作为诊断时的参考。 04 内镜检查:对于食管、胃、肠等消化系统的肿瘤,通过相应的内镜检查可以得到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内镜检查通常可以取到病变组织,进而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什么是肿瘤分期与分型? 确定肿瘤分期与分型是后续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的前提,不可或缺。 肿瘤分期 分期一般是描述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肿瘤早期、中期和晚期。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TNM分期系统。 T分期:原发肿瘤大小和范围 1. TX表示原发肿瘤情况无法评估 2. T0表示没有证据说明存在原发肿瘤 3. Tis表示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4. T1-4表示肿瘤大小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T1期肿瘤最小,T4期肿瘤最大;T1和T2后面有时还有小写字母abc,也表示肿瘤大小,a最小,c最大 N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 1. NX表示区域淋巴结情况无法评估 2. N0表示没有区域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未发现肿瘤细胞) 3. N1-3表示淋巴结受影响的程度及范围;数值越大,局部淋巴结转移越严重 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 1. MX表示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2.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 3. M1表示有远处转移 另外,临床分期常用I-IV期来表示,通常I期为早期,II、III期为中期,IV期为晚期。 临床分期与TNM分期的关系如下: 肿瘤分型 同样的癌症和分期,有的人可能只能活1年,有的人却可以活10年或更长。这与肿瘤分型密切相关。 肿瘤的分型是反应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形态学特征,不同分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小细胞肺癌比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淋巴转移,治疗难度更大。 而从肿瘤细胞分化角度看,低分化的肿瘤比高分化的肿瘤更容易转移、恶性程度更高。 3、选择治愈率高的医院和医生,积极治疗 明确了肿瘤的分型、分期后,就进入治疗阶段。针对同一病人的情况,不同的医疗团队给出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能够取得何种治疗效果。因此,医院和医生的选择就非常关键。 医生 与大众想法相同,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是首选。因为临床经验的累积让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全面的考虑患者的基础情况,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方案。 另外,能够经常接收到国内外最新治疗理念、治疗方案的医生可能做到有更好的病情的评估,制定更优的治疗方案。 […]

玉米
肿瘤治愈,为何5年是个坎儿?

肿瘤治愈,为何5年是个坎儿?

你知道肿瘤治疗为什么有“5年”这个概念吗? 5年,对于肿瘤患者来讲是一道坎,如果能跨过5年就被称为“临床治愈”。 提起“五年生存率”,不少患者并不了解,还有人问“难道得了病,只能活5年?”。   其实,五年生存率是临床上用来反映某种癌症严重程度、进展快慢或凶险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医学上,也用这个指标来评价癌症治疗效果。   五年生存率是个统计学概念,通俗地来说,癌症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为:某种癌症经过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诊癌症后,活到五年以上的人随处可见,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超过95%,五年生存率已不再是一个令人惊恐的指标。     一、为什么选择5年作为标准,而不是1年或3年?   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在于它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据五年生存率统计,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大多并非手术或治疗不成功,而是在治疗前已经转移或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经过一段潜伏时间,又重新增殖,或通过淋巴、血管在别处形成新病灶。   临床上通常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估肿瘤治疗的长期疗效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转移或者耐药进展甚至死亡。对于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肿瘤,约80%的复发或转移事件发生在根治性手术后3年内,另有约10%左右发生在根治术后5年内,如果根治术后5年都没有出现复发转移,再次复发的风险和几率就很低了,可以认为是临床治愈(但不代表完全没有复发风险)。   因此,常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也便于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治疗疗效差异。实际上,这里的5年生存率包括了5年内不管是否复发转移但生存期均超过5年的患者人群(无瘤生存或带瘤生存)。此外,临床上也常用3年无病生存率来评估治疗疗效,是指术后3年内没有出现复发转移且仍生存的患者比例,因为大多数的复发转移是在3年内发生。   越早期发现的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越高。例如结直肠癌,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是90%左右,I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70%,II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约50%。而对于晚期肿瘤,部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的肿瘤,可能5年生存率为0,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疗效评估,经常采用的指标是中位生存期,是指累积生存率为50%时所对应的生存时间,表示有且只有50%的患者可以存活过这个时间。例如晚期肺癌在单纯化疗年代的中位生存期仅1年左右,意思是只有50%的患者能活过1年时间,5年生存率也不到5%。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晚期肺癌的治疗水平大大提高,在免疫治疗时代,晚期现癌的5年生存率也提高了3-4倍,达到20%左右。5年生存率越高,意味着治疗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二、别拿概率的事往自己头上套   “哎呀,我只有30%的5年生存率,完了……”,这种是不对的想。   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概念,并不指某个患者的生死结局。五年生存率是一个对总体人群的预估、预期,对于个体而言,不必将总体的预估概率往自己头上套。   虽然是同一种肿瘤,但每个人还是有个体差异,即使五年生存率仅有5%的胰腺癌,也有可能术后生存五年以上(临床治愈),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那5%。   因此,面对肿瘤,不要盲目恐慌或者轻易放弃治疗。 三、确诊后的5年内,疾病是如何发展的?   确诊肿瘤后,不同的分期,治疗手段和后续疾病的发展不同。   对于最早期(I期)的肿瘤,例如肺癌或肠癌,大多是无明显症状,而且往往是体检发现的,这种情况下手术是首先治疗手段,I期的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均不需要后续化疗,术后定期复查。对于II-III期的肿瘤 ,在确诊后,有些可以直接手术,术后行药物辅助治疗,有些遇需要先进行手术前的药物治疗或者放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术后再行巩固治疗。   不论是哪种情况,同样需要在5年之内,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即使出现复发转移也能早发现早治疗。而对于初诊即为晚期不可手术的肿瘤,有部分患者是可以通过药物转化治疗,达到可手术的标准,同样有机会达到根治,例如肠癌肝转移,目前5年生存率达到30%-40%。另有一些患者则进入到药物长期的维持控制中,在兼顾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存时间。     四、“5年生存率”或“5年内不复发”有怎样的临床意义?患者应该如何看待?   “5年生存率”包括了确诊肿瘤后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无瘤生存患者和带瘤生存患者;   “5年内不复发”或者叫5年无病生存率是指术后5年内没有出现复发且仍存活患者的比例,这部分患者很大程度上是达到了临床治愈。 在临床中,医生提到5年生存率,并不是指得了这个病只能活5年,而是生存时间能超过5年的概率,5年生存率越高,说明该疾病治疗效果越好;而5年内不复发既体现了治疗的效果,也反映了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恶性度并不是那么高,治愈率较高。 五、活过5年就高枕无忧了吗?   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只是一个统计指标,并不代表每个癌症患者的预后,而且,并不是5年之后,百分百保证不会复发或者转移。   因此,五年之后依然不能放纵自己,需根据医生要求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这样即使发现复发转移,也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控制,从而延长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文章整理自:医世象、生命时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玉米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