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放化疗科普
放化疗科普
咚咚肿瘤科,肿瘤科普资讯门户网站,发布通俗易懂的肿瘤治疗科普文章,为肿瘤患者、医生、科研人员无缝衔接国内外 最新抗癌医药信息。
纠结该不该化疗?肿瘤专家这样建议

纠结该不该化疗?肿瘤专家这样建议

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关于化疗有太多可怕的传言; 比如“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很大”、“化疗让病人死得更快”……这些都让病人及家属“谈化疗而色变”! 事实真的如此吗?得了肿瘤,要不要做化疗?听听专家怎么说。 术后不久,无转移灶需要化疗吗? 肿瘤的特点是生长快,转移早,发现晚。临床上没有转移是指没有发现远处淋巴结和器官的转移,但其实癌细胞已经早早经血液流至全身,能否在其它位置长成新的癌还得看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癌症是否需要化疗要看癌症的分期,例如:肺癌Ⅰ期患者是不需要化疗;肺癌Ⅱ期患者部分需要化疗;一部分特别早期乳腺癌患者、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或导管内癌患者也可以不行化疗。   此外,如果有化疗禁忌症的患者如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异常、年龄较大、体质很差的患者也不宜接受化疗。   术后延迟化疗有影响吗? 化疗是癌症患者术后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大多数需要化疗辅助治疗的患者会在手术后的30-40天内开始化疗;   但有些患者身体当前状况不允许化疗,或有患者内心惧怕化疗的情况不得不延迟化疗,该怎么办?   有确切可信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1-90天内开始化疗的患者的总生存率与术后30天内开始化疗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与术后30天内开始化疗的患者相比,术后90天后才开始化疗的患者总生存率有所降低,因此,延迟辅助化疗太久是可能会影响预后的。      肺癌术后化疗应用 肺癌术后根据患者的分期来决定是否化疗: ①1a期肺癌手术后是不建议化疗。1b期患者身体状况适合可以建议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②2期后,3a期的患者术后都建议患者化疗,因为通过化疗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增加生存率。   ③3b期或4期患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在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耐受的前提条件下,医生会主张晚期肺癌患者做化疗。 乳腺癌术后化疗应用 一般认为乳腺癌中的原位癌,例如导管内癌和小管原位癌,以及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癌,在进行单纯手术之后,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化疗。 除此之外,对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原发肿瘤直径小于2cm,并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这种情况也考虑可以不进行化疗。 需要进行化疗的情况: 肿瘤最大径达到或超过5cm。 肿瘤侵犯皮肤,如浸润性乳腺癌或者炎性乳癌。 肿瘤侵犯到血管或者淋巴管。 乳腺切除的边缘能找到癌细胞。   肠癌术后化疗应用 ①直肠癌可切除的情况下,Ⅰ期病人根治性切除后基本上无需化疗,局部切除或一些保肛病人需要考虑辅助放疗、化疗; Ⅱ期、Ⅲ期直肠癌术前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 ②结肠癌Ⅰ期,肿瘤浸润深度在结肠肌层以内、没有淋巴结转移、也没有远处转移的情况下,根治性切除后进行术后观察,不需要加强治疗、巩固化疗; 结肠癌Ⅱ期术后化疗根据复发风险分为低危、普危、高危三种情况。 复发高风险的Ⅱ期结肠癌术后需要化疗,推荐双药联合化疗,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单药化疗;低危Ⅱ期肠癌术后不需要化疗; Ⅲ期结肠癌术后推荐双药联合化疗,一般化疗6个月。T1-3N1M0复发风险比较低的Ⅲ期结肠癌,也可以考虑3个月的辅助化疗。 肝癌术后化疗应用   当存在以下情况,肝癌患者术后需要化疗。 ①肝脏肿瘤比较大的患者。 ②患者术后检查甲胎蛋白数值(AFP)很高。 ③病理结果显示肿瘤侵犯血管的患者,不论是二级门静脉右支、左支,还是肿瘤边缘的小血管,或者在小的脉管里面看到癌栓(显微镜下能看到),只要病理科在标本血管中发现癌栓,或者术前影像检查报告怀疑有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都需要化疗。 ④年轻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的新陈代谢比较快,所以肿瘤生长的速度也会很快,肿瘤恶性程度会相对较高,一般建议40岁以下患者要坚持化疗。 ⑤做完手术以后,复查发现肝里面有转移(手术切除后剩余的肝脏又长出肿瘤)的患者。 ⑥术后很快复发,不能马上开刀再切的患者,只能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或者化疗。 ⑦病理报告显示切缘阳性,说明肿瘤没切干净,这种情况很少,但发现了也需要进行化疗。 ⑧病理报告显示肝癌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胃癌术后化疗应用 […]

半夏
不要过于担心化疗引起脱发,有办法!

不要过于担心化疗引起脱发,有办法!

很多接受化疗的女性患者很注重脱发的副反应,经常会询问化疗引起脱发出现的比例和严重程度。我作为医生却经常不太在意,原先的观念是脱发没什么关系,对身体没有危险,所以不需要担心,反正脱发之后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再长出头发,即使长不出也没关系,还有各种款式的假发,也挺漂亮的。 但事实证明我作为男人对脱发对女性患者带来的心理创伤预估不足。确实很多女性患者非常在意,无论是消化道、肺癌患者和乳腺癌患者。所以今天介绍一些相关的小知识和一种明确的可以减少脱发的方法,希望大家有所了解,不要过度担心化疗造成的脱发,甚至因此拒绝化疗。 为什么化疗会引起脱发 化疗后脱发常见,但严重脱发并不多见,一般都是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肉瘤患者出现严重脱发,你们在电视或媒体中见到的完全脱发的恶性肿瘤患者,想一想,是不是基本都是以上的几种类型。因为这些肿瘤的化疗方案强度高或者使用的紫杉类药物容易脱发。 绝大多数脱发患者脱发后,都会在化疗停止后顺利长出头发,甚至更好。我见过数位肿瘤患者原本白色或者灰白色的头发完全脱发后,新长出了黑色的不错的头发。患者很开心,但我目前无法解释原因。   化疗引起脱发的预防措施 脱发是有很好的预防措施的,如下图所示,这是一款冰帽(有多种款式,这是我觉得最好看的一款),顾名思义,就是用冰制作的帽子戴在头上。这是一种明确的可以减少脱发的方法,价格也很低廉。 简单的事实如下: 1. 2015年ASCO的文献报导,冰帽缓解脱发的有效率在60-80%以上。 2. 冰帽的原理是低温使得头皮血管收缩,减少头皮血流量,于是降低了到达头皮的化疗药物总量,并且低温使得头皮的毛囊细胞代谢水平减低,降低了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3. 使用很方便,化疗前20-30分钟佩戴,化疗期间全程,化疗后继续佩戴20分钟。当然如果中间有不舒服,可以随时摘下。 4. 价格不贵,几百元就行,且可以重复使用,不过有时需要准备两顶。但是可以用完转手给需要的病友,或者也可以多人共用。 最后,要注意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不能使用冰帽,不过奥沙利铂引起脱发的风险很低,也不太需要。 此外,这个冰帽适用于化疗引起的脱发,日常脱发的治疗不适用。  

半夏
放疗基础一点通

放疗基础一点通

临床上根据治疗目的可分为根治性、辅助性和姑息性放疗。   放疗为首选根治治疗:肿瘤生长在重要器官或邻近重要器官,手术切除将严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或无法彻底切除,同时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放疗能有效控制或消灭肿瘤。例如头面部皮肤癌、鼻咽癌、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扁桃体癌,口腔癌,口咽癌等)。还包括不可手术的早期肺癌,SBRT立体定向放疗能达到和手术一样的效果 放疗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外科手术是大多数常见肿瘤的首选局部肿瘤治疗方法,然而目前外科发展的趋势是对早期肿瘤缩小手术范围,目的是保留病人器官的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于是放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可以在手术前和手术后使用,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对局部晚期的肿瘤,在技术上无法切除,使用放疗使肿瘤缩小,使这些病人有接受手术切除的可能,或单独进行放疗或放疗加化疗。虽然这些晚期病人的疗效不够好,然而总有一部分肿瘤能被放疗控制,使病人的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改善。这包括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头颈部肿瘤、精原细胞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等。 放疗也可能是姑息性的。姑息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癌症,而是缓解症状,减轻癌症带来的痛苦。当各局部肿瘤的存在引起严重症状和体征时才可考虑使用放疗,目前在于缓解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方便治疗,一般采用大分割放疗,即每天大剂量3~5Gy,甚至更高,少数几次照射在1~2周内完成。

半夏
拒绝手术开刀!这些癌症不用“挨刀”也能实现治愈

拒绝手术开刀!这些癌症不用“挨刀”也能实现治愈

对绝大多数实体瘤而言,要实现彻底治愈,最大的机会就是早期发现,然后手术切除。早期的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甚至胰腺癌,手术彻底切除以后,临床治愈率都可以达到50%-70%以上,甚至更高。 不过,手术毕竟是有创伤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比如术中出血、感染、麻醉意外等,同时一些重要脏器的手术也可能导致重要的生理功能的缺失,比如语言功能、排尿排便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味觉嗅觉等。 因此,对于早期实体瘤患者,在不降低治愈率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保住重要的生理功能,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经过多年的改良和优化,以放疗为主的其他局部治疗手段,配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他药物治疗,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证实,可以取得和手术切除类似的疗效。 上周,国际权威的《胃肠病学》杂志发布了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对于I期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疗效不逊色于手术切除。 我们都知道食管一旦切除,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食管癌根治术本身难度较大,短期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其实并不算太低。同步放化疗虽然也有不良反应(主要是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但毕竟可以保住食管,等急性期不利反应度过以后,后续长期生存以后,生活质量有望提高。 这项临床试验一共有368名患者入组,一组209人接受手术切除,另一组159人接受放化疗,接受手术这一组年龄更轻一些(中位年龄62岁对比65岁),其它基线特征都是类似且均衡的。 结果显示: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86.5%和85.5%,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有2人死于手术并发症,放化疗组没有病人死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其实除了食管癌,其他癌种里也有大量类似的研究:比如I期的肺癌,手术和单纯的立体定向放疗,疗效和生存期也相差无几。这方面的数据,咚咚科普过不少了,欢迎复习:早期癌症不用开刀,也能治愈:方法还不少 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I期这种非常早期的癌症,对于II期、III期这种中期甚至中晚期的病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案例呢。当然是有的,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患者。 目前的研究显示,通过合理的放化疗,可以让大约20%-30%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实现临床意义上的完全缓解,也就是通过各种影像学(CT、B超、PET-CT、MRI等)以及胃肠镜均无法发现明确的癌细胞存在。对于这些实现了临床完全缓解的病人,经过精心挑选,其中一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手术,保住肛门等重要器官,实现生理功能完好前提下的长期生存。 2021年年初,《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就公布过一项由欧洲多国科学家一起主导的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数据:15个国家47所顶尖癌症中心,一共汇总了739名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选择所谓的“观察等待”、不着急手术的战略之后的长期疗效数据。 中位随访55.2个月,结果发现:5年后依然有72.1%的患者保持无瘤生存,真正出现疾病反弹复发的病人不足30%;而那些出现疾病复发的病人,多数是局部复发,依然有手术机会。5年内出现远处转移,从而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其实只有11.1%。此外: ○ 那些观察等待1年,还没有出现肿瘤反弹的病人,未来2年后依然会有88.1%的病人保持无瘤状态; ○ 那些观察等待3年,还没有出现肿瘤反弹的病人,未来2年后依然会有97.3%的病人保持无瘤状态; ○ 那些观察等待5年,还没有出现肿瘤反弹的病人,未来2年后依然会有98.6%的病人保持无瘤状态。 综上所述,近年来由于放疗、药物治疗等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中期实体瘤患者,有机会在手术治疗之外,找到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从而保留重要器官功能,而且保持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KenKato, Yoshinori Ito, Isao Nozaki , et al. Parallel-group controlled trial ofsurgery versus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Gastroenterology. 2021 Aug 10;S0016-5085(21)03352-7. [2]. RobertD Timmerman, Rebecca Paulus, Harvey I Pass, […]

小D
​肥胖患者化疗药物剂量如何调整?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

​肥胖患者化疗药物剂量如何调整?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

肥胖患者化疗药物剂量或许影响生存率。 今天早上查房,我自动站在队伍最后面,以防主任突然灵魂发问。   “患者,女,62岁,身高160cm,体重90kg,因乳腺癌术后住院,需要采用化疗EC方案,给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师兄在汇报病历。   突然之间——   “来,站最后面那个,这个患者的化疗药物剂量,怎么算?”     在肿瘤科,化疗药物剂量计算相当于基本功。但是,如果碰上肥胖患者,化疗药物是否要调整?如何调整?   肥胖或影响化疗的疗效, BMI上升,有效暴露量降低 2021年ESMO世界胃肠癌大会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肿瘤患者生存率偏低,可能与肥胖化疗累积剂量偏低有关[1]。    研究纳入4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7269个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观察其体重指数(BMI)、化疗剂量和生存的关系。研究使用平均累积相对剂量(ACRD)和平均相对剂量强度(ARDI)评估化疗剂量。结果发现,ACRD每增加5%,无病生存期(DFS)都显著增加(HR=0.953,95%CI 0.926-0.980,P=0.001)。总生存期(OS)的增加也与ACRD显著相关。然而,DFS、OS却与ACRD、ARDI无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BMI每增加5kg/m2,第一周期的化疗相对剂量减少2%,而ACRD和ARDI均减少1%。这表示BMI为37.5kg/m2的肿瘤患者的ACRD、ARDI比BMI为22.5kg/m2的患者减少3%。   肥胖可以影响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且使区域的血流量发生改变,影响药物的分布、清除,从而影响患者的药物暴露量。化疗剂量强度不够,不仅不能杀灭肿瘤细胞,反而会造成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摄取减少,产生耐药性,而化疗间隔时间的延长则可能导致肿瘤细胞重新增殖,使治疗效果不理想[2]。 多项研究结果揭示,肥胖肿瘤患者化疗剂量或许应当增加累积相对剂量。但这与临床实践相悖。   肥胖患者用实际体重制定化疗方案, 会增加化疗毒性吗? 临床医生常常使用理想体重(IBW)或剂量上限来制定肥胖患者的化疗方案。原因不外乎担心大剂量化疗导致患者不耐受,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肥胖肿瘤患者全剂量,治疗效果如何?化疗毒性也会增加吗?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发布的指南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接受完全体质量剂量化疗药物的肥胖患者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增加。   有证据也显示肥胖肿瘤患者的全剂量使用不会导致化疗毒性增加[3]。一项比较肥胖肿瘤患者(BMI≥30 kg/m2)接受限制化疗剂量和非肥胖患者(BMI<25kg/m2)治疗的持续时间及血液系统毒性的研究结果显示[4],肥胖患者尽管接受了更多的化疗周期,但血液系统的毒性较低。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医学中心的三个结肠癌试验[5],发现在给予足量化疗剂量患者中没有证据显示肥胖患者承受更多的化疗不良反应,或减少化疗剂量会降低不良反应,且发现减少剂量的肥胖肿瘤患者较足量患者生存率略有下降。临床多项回顾性研究也表明[6,7],肥胖患者接受了基于实际体重(ABW)的全剂量化疗后,短期或长期毒性不会明显增加。   总之,对于肥胖肿瘤患者,仅是为避免出现毒性反应而减少化疗剂量或按照IBW计算剂量是不被建议的,甚至会对化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化疗药物剂量如何计算?   为获得最佳药物剂量强度和最大治疗效果,对于肥胖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剂量,建议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综合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合适的剂量。如应根据肥胖患者实际体重,而不是理想体重来调整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剂量,实现全剂量治疗。   以下是抗肿瘤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肥胖患者:   1.基于体表面积(BSA) 的剂量:目前大多数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剂量都采用BSA 法进行计算,如紫杉醇、顺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目前常用的是Stevenson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 身高(cm)+0.0128× 体重(kg)-0.1529。 2.固定剂量:基于对神经毒性方面的考虑,选择毒性药物时可以按照固定剂量用药。如长春新碱在被用作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者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方案中,其最大剂量限定为2.0 mg。 3.基于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的剂量: […]

半夏
化疗后便秘怎么办?光喝水没用,管用的是这11招!

化疗后便秘怎么办?光喝水没用,管用的是这11招!

老太太看到老爷子站不稳,问“刚才干啥了,怎么腿都在发抖?”,老爷子很尴尬地回答:“化疗后有点便秘,刚才太用力,感觉身体被掏空”。 小孙子在旁边听到,萌哒哒地问一句:“爷爷,拉屎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是又大又硬么?”爷爷痛苦地笑一笑,还是得满足小孙子的求知欲,回答道:“便便还是得及时拉的,否则肠道有吸收能力,会将水分吸收回去。本来就又干又硬,再脱水,成了浓缩精华版便便,更难拉出了。” 肿瘤专家说,便秘后的大便,如果“强行突围”,轻则肛裂,又疼又出血,重则脱肛,如果不好好治疗改善,持续排便太用力,还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1]。不开玩笑,拉屎真可能出现猝死的意外。 肿瘤患者中,有80%左右的人需要接受化疗。其中,化疗后出现便秘的概率在16%-48%,若是化疗时服用止吐药,便秘的可能性高达90%[2]。很多肿瘤患者因为便秘,每次上厕所,都担心太用力会把自己憋出问题。肿瘤患者们并非一个人在战斗,现在权威总结来了,11招帮您解决化疗后便秘问题。 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原因 01 治疗因素 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这主要和化疗药物有关,常见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顺铂等,容易诱发便秘。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的阿片类受体会削弱肠道运动,从而延长肠内容物通过时间。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与剂量有关,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靶向药也容易导致患者便秘。 02 代谢因素 肿瘤患者常合并有代谢方面的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镁血症、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均可引起便秘。 03 肿瘤因素 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可引起肠道阻塞,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以致到达直肠的粪便很少,不能触发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或因肠道外肿瘤压迫肠道引起便秘。此外,肿瘤直接或间接损害排便相关的神经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04 心理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可引起或加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导致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消极心理也可影响食欲,患者进食减少,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肿瘤患者便秘的治疗方式 首先了解化疗便秘的原因,其次才是对症治疗。化疗后引起的便秘,可以从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式入手: 非药物治疗 手法按摩:餐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的根部轻轻地按摩腹部,力气不必太大,以没有不适为宜,每次按摩10—15分钟。 均衡饮食:便秘患者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是最基础治疗。建议每天饮水可在1500ml以上;多吃蔬菜、豆类,供给足量的B族维生素和叶酸。保证高蛋白、高脂肪的同时,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如燕麦片、糙米、红薯等)、豆类、芹菜、菠菜、胡萝卜、菌菇、火龙果、猕猴桃、草莓、苹果、酸奶等,少食多餐,促进肠胃蠕动。不过饮食疗法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 。 心理治疗: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增加化疗副作用的可能。建议家属,及时和患者沟通、交流,让他们积极、乐观地与癌症抗争。 运动起来:运动起来,哪怕是在家里散步,持之以恒,也是能缓解便秘症状。 药物治疗 中成药 常用的治疗便秘的中成药很多,如四磨汤和麻仁丸。它们在肿瘤患者群体里口碑较好。 四磨汤口服液具有理气降逆、通腑导滞之功效。可以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并且作用温和而持久,加快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四磨汤口服液口感良好,避免中药煎服的麻烦,服用方便,安全有效。 麻仁丸是一味润下剂,具有润肠通便、解热、抗菌、止痛的功效,主要适合由肠燥或者手术后引起的便秘,是十分常见的通便的中成药,药效较缓和。 乳果糖 乳果糖可以治疗便秘,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成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导致肠道内的酸性环境增加,并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的容量,可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 乳果糖缓慢导泻,对肠道菌群、pH值、电解质无影响或影响小,故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者有效且安全性较大。乳果糖起效相对缓慢,通常需要一定时间(24-48小时)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也被称为轻泻剂。 福松 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主要成份为聚乙二醇4000,可以缓解成人便秘的症状,服用后24到48小时显效。 根据动物试验,福松不影响非甾体类抗炎药、抗凝血剂、胃酸分泌抑制剂或降血糖制剂的胃肠吸收。一般来讲,最好与其它药物间隔较长一段时间服用(至少2小时)。 开塞露 开塞露的主要作用就是润滑并且刺激我们的肠壁,将大便软化,这样就可以让大便更加快速的排放出来。 开塞露是一种高渗透甘油,它会将肠壁的水渗入肠腔。加上甘油有润滑作用,所以它可以是泻药,但它也可以引起肠壁干燥性便秘,就会有依赖性。因此,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开塞露。 蜂蜜栓 千年古方《伤寒论》中,有这么一个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子来对付便秘——蜂蜜栓。 蜂蜜栓的主要作用就是润肠通便,把新鲜的蜂蜜制作成又圆又滑的小硬栓以后,再均匀涂上少许油,从便秘患者的肛门塞进去,就能够起到快速通便的作用。 蜂蜜栓和开塞露一样,需要在直肠内保留一段时间后才会有导便的效果。 灌肠 如果以上办法都不凑效,就只能选择灌肠了。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 首先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高处,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润滑肛管,排气,插肛管,灌液。取左侧卧位,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拔管,保留灌肠液,排便。拔管后取舒适卧位,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如无相关经验,建议去医院找护士寻求帮助。 蕃泻苷 特别提示,对于肿瘤患者,蕃泻苷一定要慎用!(如需要用,请务必遵照医嘱!)蕃泻苷会抑制肠道对葡萄糖、钠和水的吸收,使肠腔内容物急剧增加,同时增加大肠张力,继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小肠和结肠蠕动增强而致泻。 由于蕃泻苷致泻作用过于强力,有可能控制不住,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务必先咨询医生,并遵医嘱。 写在最后 便秘,让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对付便秘?掌握以上11招,让您可以“纵享丝滑”! 不仅仅是化疗后的患者,从全球范围看,便秘困扰全球16%的人口!动动手指,转发给重要的人,痛快! 参考文献 […]

半夏
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纳入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纳入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影像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其中就涉及到肿瘤化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按照每个位点120元进行收费。   同时注明: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类项目,项目内涵未列的样本类型,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的,可参照相应项目价格执行,不受项目内涵中样本类型限制。     目前,肿瘤治疗已进入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医疗时代,肿瘤的治疗已逐渐从以病理为主转变为病理与驱动基因共同决定选择的时代。   肿瘤发生机制的复杂性也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药物前,若能进行基因检测及分析,对于治疗的用药指导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可针对患者基因分型来精确的推荐合适的靶向药物,对患者的重要变异基因进行解析,并针对靶向药物及化疗药物进行用药提示。同时,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耐药问题,而耐药机制众多,只有明确耐药原因才能选择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基因检测即可针对复杂耐药进展患者,分析耐药机制和进展原因,为进一步调整用药提供指导方案。     靶向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在多个国家文件中都进行了推荐,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中就明确部分抗肿瘤药物经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此次化疗用药指导基因检测设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也预示这肿瘤用药指导基因检测越来越不可或缺,成为辅助临床诊疗强有力的工具。  

半夏
紫杉醇化疗前,地塞米松到底用多少?

紫杉醇化疗前,地塞米松到底用多少?

可能只要10mg 这几天,乌龙茶在网上冲浪时,偶然看到这个提问—— 【请教】紫杉醇、多西他赛化疗前可以不用激素吗? 一位乳腺癌患者,原定今日第三周期紫杉醇+白蛋白化疗。地塞米松预处理时,患者表达对激素的抗拒。 前几次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是否可以不用? 紫杉醇、多西他赛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但与此同时,紫杉烷类药物极易出现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荨麻疹、低血压、红斑疹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为预防过敏反应,常规推荐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预处理。 在临床实践中,说明书规定的地塞米松用法用量各有不同。 考虑到患者对激素类的副作用抗拒,后期是否可以使用其他药物替换? 近期不少研究称地塞米松促进肿瘤转移。 …… 这些都给医生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带来了不少疑惑。 地塞米松用多少?JCO:只要10mg就够 2021年8月6日,JCO发表的研究对近10年来紫杉类化疗前类固醇用法用量与过敏反应进行了回顾分析,就地塞米松预处理的合理用量进行探讨[1]。 研究截图 研究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斯坦福癌症研究所接受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的3181位患者(其中乳腺癌1017例),总人群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3%。 在探索具体影响因素时,研究人员针对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的用量和用法、紫杉类剂量和类型、癌种、性别和种族因素进行分析。 由于指南推荐在紫杉醇、多西他赛治疗前预处理时使用20mg的地塞米松,研究人员根据地塞米松用量将入组患者分为>20mg、10-20mg、0-10mg组。相比总体样本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3个分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此外,地塞米松的给药方式、紫杉醇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也不会对过敏反应造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见附录)。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还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过敏发生率(HR=1.34,95%CI 1.01-1.79)、3-4级过敏反应发生率(HR=2.34,95%CI 1.14-4.79,P=0.0200)以及女性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HR=1.26,95%CI 1.09-1.46,P=0.0014)较高。而男性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HR=0.59,95%CI 0.42-0.82)(见附录)。 通过该研究结果,我们发现预处理更高的地塞米松总剂量并不会导致更高的紫杉烷类药物过敏发生率。研究认为,考虑到激素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只需要使用10mg的地塞米松进行预处理。 20mg还是10mg?或许改变药品说明书 在临床上,使用紫杉烷类之前会参照说明书进行预处理。以下为各紫杉烷类药物的说明书详情: 紫杉醇: 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及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 脂质体紫杉醇: 使用本品前30分钟,请进行以下预处理: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肌肉注射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300mg。 白蛋白紫杉醇: 使用本品不需要进行抗过敏处理。 多西他赛: 推荐在使用多西紫杉醇前每日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mg,每12小时1次,连用3日。 综合以上用药方案,除白蛋白紫杉醇外,患者每个周期的地塞米松总摄入量均会大于20mg。对于使用周疗方案的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那么,前2次使用紫杉醇未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是否能够更换地塞米松呢? 根据Uptodate汇总的临床研究[2],对于最初2次给药后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单剂量(8mg)使用地塞米松也不会出现过敏反应。这与推荐10mg剂量的研究结果相似。 地塞米松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结肠癌转移? 关于地塞米松预处理促进乳腺癌、结肠癌转移的研究引起了关注。 2021年7月16日,Nature子刊Oncogene刊登一篇地塞米松可通过PI3K-SGK1-CTGF通路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论文。结果发现,在小鼠实验中,地塞米松能够增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激活PI3K通路、上调SGK1的表达、增加CTGF的表达促进转移,且能够促使乳腺癌肺转移[3]。 研究截图 此外,2014年一个纳入43名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认为,术前使用地塞米松与结直肠癌的远处复发风险相关[4]。 研究截图 这2项研究使临床医生对地塞米松预处理的风险和获益感到担忧。 “能否推动不需要地塞米松预处理的白蛋白紫杉醇或脂质体紫杉醇进入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别的糖皮质激素药物也有这种问题吗?能换一种糖皮质激素吗?” 对于地塞米松预处理是否对肿瘤患者“不再安全”这个问题,目前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能充分说明其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探讨。 在确定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大可不必过于恐慌。在使用适宜剂量的地塞米松,是在风险与获益中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方案。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1]Lansinger OM,Biedermann S,He […]

半夏
关于化疗,你真懂吗?

关于化疗,你真懂吗?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未出现前,化疗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 l手术放疗均属局部治疗,难以解决全身扩散问题,而化疗属全身治疗,可预防和消灭体内存在的微小转移性。 l对晚期病人难实行根治手术,化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l化疗一般不需昂贵的设备和仪器,较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易推广 l本身有局限性,抗癌缺乏更高针对性,易产生抗药性,难以将癌细胞全部消灭 化疗的目的是治愈肿瘤、延缓肿瘤转移、缓解肿瘤症状并且尽量减少毒性反应。根据化疗的形式划分为根治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等类型。 按照传统分类化疗药通常被分为 6 大类,主要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类、激素类和杂类。 其中烷化剂和抗代谢药是以作用机制进行划分,而植物类又以来源进行划分。 1. 铂类多为「 xx 铂」(英文为「-platin」),如顺铂、卡铂、奈达铂、奥沙利铂、洛铂等。 2. 亚硝脲类多为「 x 莫司汀」(英文为「-mustine」),如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尼莫司汀等。 3. 抗叶酸类除经典的甲氨蝶呤外,还包括「 xx 曲塞」(英文为「-trexed」),如培美曲塞、洛拉曲塞、雷替曲塞等。 4. 抗嘧啶类除经典的氟尿嘧啶外,还包括「 xx 他滨」(英文为「-tabine」),如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安西他滨等(阿糖胞苷也可归为此类,因其英文后缀为「-rabine」);以及一些名称中含「氟」、「尿」、「定」的药物,如替加氟、氟尿苷、去氧氟尿苷、优福定等。 5. 长春碱类多为「长春 xx」(英文为「Vin-」),如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 6. 紫衫类多为「 xx 紫杉醇」(英文为「-taxel」),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 7. 喜树碱类除经典的「 xx 喜树碱」外,还包括「xx 替康」(英文为「 -tecan」),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卢比替康等。 8. 蒽环类多为「 xx 比星」(英文为「-rubicin」),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    

半夏
化疗前一定要看!get这些注意事项,少受点罪

化疗前一定要看!get这些注意事项,少受点罪

化疗,是利用药物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化疗的过程中化学药物不单单会杀灭癌细胞,还会对正常的机体细胞造成伤害,也因此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手脚麻木便是很多肿瘤患者化疗后都会出现一种不良反应,据统计化疗患者的发生率约为30%~40%[1]。轻则仅仅为感觉异常,重则可能影响手脚正常功能,着实困扰着大部分的肿瘤患者! 化疗导致的手脚麻木有何特点? 症状主要以手指、脚趾对称性的麻木感、 触觉异常、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能延及四肢,伴有腱反射消失或运动失调。 化疗所致的手脚麻木的症状一般是可逆的,停药之后,会逐渐恢复。医生也会建议补充维生素B1、B12等保护神经的药物,以促进恢复。 哪些人化疗后更易出现手脚麻木? 神经毒性是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之一,而手脚麻木属于外周神经毒性的表现,如果神经中枢受到影响的话,我们的记忆力会也受到损害。但不同人群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的程度不同,以下人群更容易在化疗后出现手脚麻木。 老年患者( ≥60 岁) :在化疗过程中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各组织器官机能逐渐衰退,肌体循环代谢较差,加之自身细胞修复能力下降、神经营养不够,导致老年人化疗后容易发生神经毒性,并且程度一般比较严重。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膜电位变化致神经 兴奋性增高使神经毒性易感。 肝功能损害者:肝肾功能的异常使化疗药物在体内潴留而产生较大的毒性。 化疗药物的应用: 氟尿嘧啶:任何常规剂量的氟尿嘧啶均可引起神经毒性,发生率在 5%以上。 铂类:顺铂总剂量超过 300-600 mg/m2时,常引起周围神经炎,发生率为 45%-100%。奥沙利铂所致的急性神经毒性在低累积量时即可发生,通常可恢复。 长春碱类:长春碱类抑制神经轴突的微管功能,产生神经毒性,周围神经损伤最常见。 紫杉醇类:紫杉醇类影响神经微管引起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剂量依赖性的,累积剂量亦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 如何预防化疗所致的手脚麻木? 用药过程中忌食生冷食物、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化疗期间多饮水,从而减少药物毒性作用,降低神经毒副反应。 避免皮肤受压和冷热刺激,防止烫伤和冻伤、避免皮肤受损,尤其是手指、脚趾。 对感觉异常的部位多按摩,在肢体允许范围内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以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痉挛变形,并保持肌肉的生理功能。 若有明显步态不稳,上厕所或外出时须有家人陪同,以免发生意外。 如何缓解化疗所致的手脚麻木? 营养神经药 症状严重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 B1 100 mg 和维生素 B12 500μg,每天 1 次,10 天为 1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3 天,连用 3 个疗程。也可口服维生素 E 和甲钴胺等抗氧化和营养神经的药物。 中医治疗 有研究显示,针对手脚麻木等化疗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如外敷中医贴剂、脊髓刺激、针灸治疗(血小板较低者需咨询主治医生是否可进行针灸治疗)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写在最后 重要提醒:对肿瘤患者而言,手脚麻木除了化疗药导致的神经毒性之外,还有可能是肿瘤转移压迫骨骼、神经或肌肉等原因造成的,不可大意! 参考文献 [1] 王安镅 […]

半夏
预防紫杉类过敏,地塞米松10 mg足矣;K药、卡博替尼新适应证获FDA优先审评资格丨肿瘤情报

预防紫杉类过敏,地塞米松10 mg足矣;K药、卡博替尼新适应证获FDA优先审评资格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预防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地塞米松10 mg足矣 JCO:内分泌治疗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依西美坦+Entinostat未改善生存 新药: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黑色素瘤,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新药:卡博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01 JCO:预防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地塞米松10 mg足矣 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紫杉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癌症,其用药前往往需要给予地塞米松等类固醇预防过敏,然而临床实践中地塞米松的使用仍存在很大差异。 8月6日,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预防紫杉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地塞米松剂量和给药途径的影响不大。考虑到反复、大剂量给予类固醇的潜在不良事件风险,该研究结果提示,常规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如单次10 mg)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大多数患者的过敏反应和类固醇副作用。 官网截图 该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斯坦福癌症研究所接受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的患者的治疗前地塞米松用法用量与过敏反应发生率或严重程度进行了回顾分析。考虑的变量包括地塞米松用量和用法、紫杉类剂量和类型、临床癌症类型、性别和种族。 结果显示,5217例患者接受过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治疗,其中3181例符合分析标准,过敏反应发生率为8.3%。在调整后的多变量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妇科肿瘤门诊患者的总体(HR 1.34)和高级别(HR 2.34)过敏反应风险升高;女性患者的总体(HE 1.26)过敏反应风险升高,但高级别过敏反应风险未升高;其他所有评估的变量均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无关。 02 JCO:内分泌治疗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依西美坦+Entinostat未改善生存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耐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在II期ENCORE301研究中,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依西美坦加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Entinostat改善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然而,在III期E2112研究中,该组合方案未改善AI耐药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研究结果与8月6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 官网截图 E211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入组非甾体类AI治疗后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女性或男性。患者随机接受依西美坦(25 mg,每天一次,口服)+Entinostat(5 mg,每周一次,口服)(EE组)或依西美坦+安慰剂(EP组)。 研究结果显示,从2014年3月至2018年10月,共608例患者被随机分至EE组或EP组。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29-91),60%患有内脏疾病,84%在肿瘤转移的情况下接受非甾体类AI治疗后进展。之前的治疗包括化疗(60%)、氟维司群(30%)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35%)。 EE组最常见的3级和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0%)、低磷血症(14%)、贫血(8%)、白细胞减少(6%)、疲劳(4%)、腹泻(4%)和血小板减少症(3%)。 EE组和EP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3个月与3.1个月(HR 0.87;95%CI 0.67-1.13;P=0.30),中位OS分别为23.4个月与21.7个月(HR 0.99;95%CI 0.82-1.21;P=0.94),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8%和5.6%。药效学分析证实了恩替司他治疗的靶标抑制作用。 该结果不支持Entinostat与依西美坦联合用于AI耐药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 03 新药: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黑色素瘤,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近日,默沙东(MSD)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帕博利珠单抗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优先审评资格,作为在处于IIB或IIC级黑色素瘤成人和儿童(12岁及以上)患者中,接受完全切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该项批准是基于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716的积极结果。中期分析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在高危II级黑色素瘤患者中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显著改善无复发生存期(RFS),达到主要终点。 04 新药:卡博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近日,Exelixis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授予其多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补充新药申请(sND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为放射性碘难治性。 本次申请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COSMIC-311获得的积极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卡博替尼使患者的PFS显著改善(HR 0.22,96%CI 0.13-0.36,p<0.0001)。  

半夏
化疗风险最大的两类患者

化疗风险最大的两类患者

以前就写过,化疗相关性死亡最常见的就是严重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越低越容易引起感染并且是重症感染的风险,当中性粒细胞低于0.5,就叫做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当合并明显发热时,有专属的称呼,粒缺合并发热,属于肿瘤急症,有10%的可能性合并重症感染导致死亡,第2个死亡因素是化疗后引起的肝功能衰竭,但比例很低。 粒缺合并发热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多见于高龄和接受强烈化疗方案的患者,一旦出现,需要医生立刻收入院进行积极治疗。 临床上担心的是有些化疗风险很高的患者,或者明显是不适合化疗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接受了化疗,那么化疗相关的死亡率会迅速升高。很多患者家属对化疗很抗拒的原因,不光是副反应,还有亲眼见过化疗后导致死亡的案例,那内心一定是拒绝的,甚至去到处宣扬化疗的危害,这都可以理解。不过仍然要说明,经过仔细的评价患者状态和剂量调整,规范的实施化疗并严密监测副反应,99%以上的患者不会有化疗相关性死亡。 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体力偏差的患者化疗结束后出院,1-2周后自觉乏力明显,不想吃饭,并且逐渐出现低热,迅速出现高热,去医院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只有0.5,中性粒细胞只有0.2(重申,低于0.5就是粒缺),立刻开始积极的G-CSF升白细胞、高级抗生素防治感染和营养支持,大部分患者会好转出院,少部分患者就持续发热,粒细胞无法好转,合并严重感染比如肺部感染,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或其它严重合并症引起死亡。 这篇文章说的是,有两类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类:体力状态较差的患者 这类患者接受双药化疗甚至单药化疗就可能出现,状态越差副反应越大且风险越高,这是共识。所以化疗的时机很重要,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天天都得卧床休息并且一走路就喘的患者,尽量别强行化疗,先尽量支持治疗改善体力状态。(在临床上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一定要重视)。 第二类:基因存在特殊突变的患者 这类患者对于不同的化疗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副反应。哪怕这种患者年轻,身强力壮,接受常规剂量化疗都有有IV级副反应及死亡可能。 我们以消化道肿瘤患者举例:曾经见过一例术后的肠癌患者,一般状况挺好,仅仅口服希罗达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口腔溃疡、腹泻及最严重的IV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患者家属很纳闷,找我咨询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有类似的病例和经验,所以判断这患者大概率是因为存在DPD酶缺陷,因此导致这么不寻常的毒副反应。     相关知识点介绍 1、人体有很多代谢酶,DPD酶的功能是代谢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5-Fu、口服卡培他滨,替吉奥,这三种也是消化道肿瘤包括胃肠癌、胆管和胰腺癌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化疗药物。编码DPD酶的基因叫做DPYD。一旦出现DPYD基因特定突变就会造成DPD酶功能部分或全部缺陷,那么就代谢不了氟尿嘧啶类的化疗药物,代谢不了就导致化疗药物蓄积,浓度显著升高,因此引起非常严重的副反应。 2、DPYD基因突变造成DPD酶缺陷的患者,接受比如Folfox或XELOX、SOX、口服卡培他滨等方案会造成严重副反应,甚至既往文献报道足量使用化疗后有10%的概率直接造成死亡。 3、在白种人,DPYD基因突变的人群概率大约在2%左右,因此国外常规是推荐检测DPYD基因,一旦存在特定突变,化疗药物需要显著减量,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减量70%以上。但这并不影响疗效,因为即使这些患者用量较小,体内的药物浓度甚至超过正常剂量水平。 4、中国人一般不检测,因为黄种人DPYD基因突变比例甚至低于0.5%,进行检测的阳性率太低。但是如果患者还是想减少风险,可以进行检测,比如我们医院就有能力,抽血就行,很多医院检测不了。 5、如果简单计算,一个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上述标准化疗,0.5%的基因突变比例×10%的死亡风险,大概有万分之五的机会死亡,虽然极低,但是确实存在。我必须承认,一些医生胡乱大幅度减量的行为虽然不对,但如果碰见这种患者,实际是保证了安全,只是这叫瞎猫碰见死耗子,但更多的多的患者因随意减量增加转移复发风险,甚至丧失宝贵的生命。 6、有时候我提倡XELOX方案,不仅仅是因为XELOX只需要输液1天,简单易行,更是因为卡培他滨需要口服14天,有足够的时间供医生观察患者症状并调整方案,比如在口服第5天就出现严重副反应,医生就可以停止化疗,避免出现风险。 7、在一些文献中,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的患者,比如引起III级手足综合征的患者,发现化疗疗效升高,这也很可能与药物代谢相关。但是严重的手足综合征仍然应该停药或减量。 8、在肠癌的术后除非罕见情况,禁止使用雷替曲塞取代卡培他滨或5-FU,因为我已经列举了文献说明疗效会下降。 上述这个病例的处理也很简单,如果证实是DPYD基因的特殊突变,后续治疗大幅度将卡培他滨减量,甚至可以减少到70%以上,比如早晚各一粒卡培他滨,实在不行1天就吃1粒卡培他滨,既往有针对此类患者就采取这种减量策略,以前有类似案例减量90%,1天1粒卡培他滨都可以有不错的疗效。     最后,再说下卡培他滨比奥沙利铂更重要,减量时应当优先减少奥沙利铂,尤其是血小板减少时,这个副反应与奥沙利铂更相关。卡培他滨容易出现腹泻和手足综合征。 附图1中是一例使用卡培他滨后出现的III级严重手足综合征;附图2是I级和II级手足综合征,如果出现这些和卡培他滨明确相关的严重副反应,也应该进行减量。 附图3是一个文献报道,有位使用卡培他滨的患者出现严重副作用而死亡。所以哪怕单药口服化疗也要严密监测,别出现严重副反应还继续强行服用。                                                

半夏
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度区分和处理思路

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度区分和处理思路

文章来源:张煜医生   关于血常规,我已经撰写文章说明如何解读血常规的异常和判断严重程度,以及告知白细胞、中性粒下降以及贫血时该如何治疗。今天写的是四项指标中的最后一项——血小板。 血小板的明显升高可以引起血栓事件,化疗之后常出现的是血小板不同程度的减少,使得出血的风险增高。临床上常用的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是较容易引起,其中奥沙利铂比较特殊,除了直接损伤骨髓功能,还可以引起肝窦扩张→门脉高压→脾大→脾亢,脾功能亢进可以导致血小板下降。(我曾在知乎上撰写过罕见的化疗后血小板永久减少的病例,想了解的可以自行查阅。) 血小板下降的严重程度分级再写一遍,如下所示: IV级:血小板低于25×109/L III级:血小板25-50×109/L II级:血小板50-75×109/L I级:血小板75-正常值下限×109/L 首先要更正很多医生和患者的观念:即使出现血小板减少,出现严重出血的比例非常低,医生最担心的是致死性脑出血,即使血小板降为0,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出现脑出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基础疾病的出血风险,血小板下降大可不必过于慌张。我在临床上见到的血小板减少的案例非常多,即使是最严重的IV级血小板下降,有的患者已经出现皮肤黏膜、结膜、消化道出血和咯血,经过积极治疗都安然无恙,迄今为止没有一例出现严重问题。 一般情况下,I级和II级的血小板减少都问题不大,III级血小板减少需要注意,IV期血小板需要严密的关注,如果III、IV级血小板下降合并出血表现,必须高度关注。     接下来,简单罗列一下相关的知识点。 1、 国家所制定的输血指征,血小板<10×109/L,或者血小板在10-50×109/L但合并出血表现。这都属于应该住院输血小板的严重情况。除此之外,问题都不算大。 2、 血小板在75以上的可以放心地继续化疗,这属于I级下降,没有问题。见过一位患者化疗后血小板30多,没有出血表现,医生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这完全用不着,只要不去从事危险活动及避免摔倒风险,通常是没事的。 3、 化疗后血小板下降之后,即使不给任何升血小板的治疗,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4、 决定血小板下降幅度和持续时间的是患者的骨髓功能和化疗药物的强度,而不是升血小板药物。 5、 升血小板药物分口服和注射:注射药物有白介素11和特比澳,一般在血小板低于50×109/L时使用,效果尚可。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差:比如氨肽素、升血小板胶囊等,目前花生衣泡水也有轻微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第4条。 6、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降低,注射特比澳或白介素11后,血小板会持续升高,有时升到500×109/L以上,增加血栓风险,必要时抗凝。 7、 注射特比澳和白介素11可能引起副作用,尤其是后者,可能诱发过敏、水肿和心律失常。如果是本身存在心脏病的老年人,需要慎重,或者采用每日1.5mg较为安全,尽量不要使用3mg剂量。 8、 从原则上,上述两种药物也应该和化疗间隔24小时以上。当然,口服升血小板药物可以和化疗一起使用。 9、 如果第一周期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下降,第2周期化疗后24-48小时可以每日注射白介素11或特比澳进行预防,但不适用于口服的XELOX或SOX方案,因为不建议在口服化疗药物期间进行注射。 10、如果XELOX或SOX化疗后,口服卡培他滨/替吉奥期间出现血小板75以上,可以继续口服,无需处理。如果50-75,按照原则应停口服化疗药,升血小板治疗直至75以上继续服用,特殊情况为了保证疗效可以继续口服化疗,但如果血小板低于50,一定需要停用。 总而言之,化疗引起血小板下降后不用太担心,风险极小,至少比化疗后粒缺合并发热的风险要低的多,按照血小板的下降程度对症处理,有出血征象及时住院治疗即可。   最后,简单做个总结: I级血小板减少:不影响化疗,无需担心。可以考虑加升血小板口服药,选择一种即可。 II级血小板减少:建议暂停化疗,直到恢复到I级后继续治疗。口服升血小板治疗,考虑注射特比澳或白介素-11。 III级血小板减少:必须停止化疗,直到恢复到I级后继续治疗。注射特比澳或白介素-11。 IV级血小板减少:必须停止化疗,直到恢复到I级后继续治疗。注射特比澳或白介素-11。同时,下一周期化疗建议减量10-20%进行。 END

半夏
化疗后出现严重呕吐、不能进食、虚弱无力及体力状态变差怎么办?

化疗后出现严重呕吐、不能进食、虚弱无力及体力状态变差怎么办?

文章来源:张煜医生     在选择化疗之前,患者和家属会有很多担心,比如化疗的疗效会如何,经济花费又是怎么样(我在既往的文章已经解释过标准方案的花费其实不高),如何评价化疗疗效,诸如此类的问题。但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最担心的,是化疗是否给身体造成明显的毒副作用,从而导致严重的痛苦。比如担心化疗后会不会出现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乏力、体力状态的快速下降,这可能会导致病人身体垮的更快;同时,这种情况下患者摄入能量不足,骨髓抑制风险也明显升高,合并感染的风险也增大。 那碰到这些情况,到底该怎么处理? 上述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风险,临床上间断能够见到。越强的化疗方案,化疗之前的预防措施越不充足、患者初始的体力状况越不佳,就越有可能出现上述的情况,甚至会有患者因进食差、体力弱,化疗后躺床上一个月都起不了床。 幸好,上述这种情况通常比较少见,越有经验的化疗科医生实施化疗时出现以上情况的可能性越低,哪怕第一次出现了,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快速缓解,第2周期化疗可以通过剂量调整明显减轻副反应,以减少和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本文重点说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化疗前如何预防出现这些副反应;二是出现上述这些严重副反应后如何治疗。 01 化疗前预防的重点 1.预防恶心呕吐 这在既往的止吐的相关文章中已经写过,医生可以依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化疗方案导致恶心呕吐的风险,采用二联、三联和四联止吐,通过加用足量的地塞米松、欧贝等5HT3拮抗剂、阿瑞匹坦和再普乐,绝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恶心呕吐都可以预防。   2.制定合适的方案和剂量 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和体力状态。化疗一般分为单药化疗、双药化疗和三药化疗。医生可以评估后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如果患者高龄、合并症多或者体力状态差,可以在标准剂量的基础上下调10-30%。但如果患者状况良好,仍然建议标准剂量保证疗效。   3.营养支持和提高体力状态的理念要贯穿于整个阶段 如何改善体力状态我已经在既往文章撰写过,可以查看。 很多患者家属不知道在诊断恶性肿瘤后到底要做些什么,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除了标准的规范化治疗,家属能做的就是帮助营养支持,尽可能改善体力状态,这样治疗的风险才会降低,存活的机会越大。 诊断恶性肿瘤后就像是经历一场战斗,家属作为后备军,就是鼓励和支持,想方设法的改善体力状态。切忌寻求不着调的治疗方式和食物。   4.改善睡眠,缓解焦虑心态 睡眠差和焦虑可能会加重化疗后的呕吐、食欲差等副反应。必要时可以请神经内科会诊,采用药物助睡眠和缓解焦虑,尽可能放松的接受治疗。   02 出现后治疗的重点 如果出现前述的副反应后,重要的就是要积极的对症处理和营养支持,具体处理如下:   1.刚出现轻度呕吐及食欲下降时 可以加用地塞米松联合5-HT3拮抗剂止吐处理。依据具体情况加用胃复安促进胃肠动力、消化酶助消化、米托索促进食欲(血栓病史禁用)。   2.出现不能进食,体力状态明显下降,甚至走路困难时 尽量不要在家里,而是应该住院治疗。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不能进食短时间还可以承受,但当患者不能进食或进食量急剧下降,持续超过2天并开始出现精神差和疲乏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可能存在不小的危险,不是在家撑着就可以好转,有可能还会继续恶化。所以,要尽快求助于医生,住院进行对症和静脉补液支持治疗,补充水分和营养会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严重事件的发生。 补液有很多复杂的公式,为了读者方便理解,简单的把静脉补液分为4个模式,由简单到复杂: (1)普通的5%的GNS(也就是糖盐),每日至少1000ml以上。 (2)5%GNS+氨基酸及脂肪乳,每日至少1000ml以上。 (3)5%GNS+卡文,卡文还分为1440ml和1920ml、2400ml的规格。和具体情况和体重相关,酌情使用,大部分患者使用卡文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4)三升袋。(一般外科术后补液使用,普通情况极少用)。   及时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的乏力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在不能进食时,哪怕只补充普通的糖盐也对患者明显有利。只要积极的营养支持和补液对症,患者的风险就明显下降,体力状态能够尽可能维持。   3.需要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预防感染 当不能进食,体力快速下降时,营养跟不上就出现造血原料缺乏,由此更容易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及粒细胞下降,也更容易导致粒缺并合并感染。因此需要更频繁的监测血常规,如有异常及时纠正。 不能进食也可能会出现低钾和低钠血症,摄入液体不足可以导致血尿素氮升高甚至肌酐异常,因此需要抽血检测,如果异常可以及时纠正,避免更大的风险。 总结 即使出现了严重的化疗副反应,呕吐、不能进食及体力快速下降,也可以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补液、营养支持纠正和改善,重点是第一要做好预防措施。第二是出现后要注意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等指标。另外,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时请营养科会诊协助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请睡眠专家会诊协助改善患者睡眠状态,这些也很重要。  

半夏
脱发、绝经、神经功能障碍,化疗引起的这些副作用你有么?

脱发、绝经、神经功能障碍,化疗引起的这些副作用你有么?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放化疗是癌症患者使用最多的治疗手段,每个人对化疗的副作用都不同,不同的化疗药物会引起不同的副作用。许多人在化疗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感觉良好。通常,一些反应会在大约四到六个小时后发生。然而,有些人直到治疗后 12 小时甚至 24 至 48 小时才会出现反应。有些人几乎会遇到下面描述的所有副作用,而其他人几乎没有。 幸运的是,随着癌症治疗科学的进步,管理治疗副作用的科学也在进步。 发烧和感染 化疗会降低您身体产生的白细胞 (WBC) 数量。白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有助于对抗感染。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对抗感染的白细胞。通常,您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将决定您是否会按时接受化疗。 当您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时,最有可能发生感染。化疗输注后大约 7 到 12 天,您最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大多数细菌感染是由于您的身体无法抵抗胃肠道或皮肤中存在的正常细菌。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这么改善! 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感染很常见,华氏 101 度(摄氏 38.3 度)或更高的发烧,或发烧或不发烧的寒战,都可能是感染的严重迹象。为了减少感染的机会,请经常洗手,避免跟病人接触。 流感样症状 化疗后第三天左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肌肉酸痛。如果您遇到这些疼痛,请及时跟自己的主治医师反馈,获取及时的治疗。 恶心 称为止吐药或抗恶心药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因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并非所有化疗药物都会引起恶心。 为了避免恶心,建议您在化疗预约前吃一顿清淡的小餐。一般来说,大米、面包、土豆、热麦片和布丁等淀粉类食物的耐受性良好。  尽量不要不吃饭。空腹会使所有症状恶化。 多喝水。与苏打水相比,更推荐使用凉茶、水、运动饮料和稀释果汁。 疲劳 化疗会让您感到疲倦。随着您接受更多周期的化疗,这种疲劳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恶化。 大多数人不得不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上做出一些调整;变化的程度是非常个体化的。尝试平衡活动和休息。尽可能地保持您的日常活动。这对您的身体和情绪恢复都非常有益。从化疗中恢复后,疲劳会消失。 脱发 很多人觉得脱发是化疗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并非所有化疗药物都会导致脱发。 大多数情况下,开始化疗后大约两到三周开始脱发。有些人的头发会掉得比较少,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掉头上的头发、睫毛和眉毛,以及其他体毛。 停止化疗后,您的头发会重新长出来。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从没有头发到有头发的变化。您的新头发的颜色和质地可能与旧头发略有不同。通常,新头发会像婴儿一样柔软卷曲,但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来的质地。 食欲和口味变化 在化疗期间,您可能会经历味觉和食欲的变化以及对气味的高度敏感。如果您在化疗后的前几天或一周内没有食欲,请不要担心;这并不罕见。当您感觉好些时,您的食欲就会改善。 反流——当食物回流到食道时——打嗝或烧灼感可能会加重恶心。请向您的医生或护士报告这些症状,以便他们得到治疗。您可能会发现您只能忍受某些食物。我们鼓励您在此期间吃对您有吸引力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液体:每天 8 到 10 杯 ,如果您发烧或腹泻,则更多。 健康营养的建议包括低脂肪(低于 20% 的脂肪)和高全谷物、水果和蔬菜以及植物性蛋白质的饮食。有些人想在积极治疗期间开始改变饮食;其他人宁愿等到化疗完成。有些人喜欢小的、缓慢的变化,而其他人则从“大修”中受益。我们鼓励您了解并改变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许多人在化疗期间体重增加,原因尚不清楚。同样,如果您对营养有疑问,可以通过在线留言或者直接400-666-7998咨询我们的专业营养师。 腹泻或便秘 一些化疗药物会引起腹泻。如果您在 24 小时内出现超过 3 […]

半夏
妙招!这些方法有效缓解化疗后口腔溃疡,值得收藏~

妙招!这些方法有效缓解化疗后口腔溃疡,值得收藏~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很高,而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可带来一定的并发症,其中口腔溃疡(也叫口腔黏膜炎)是常见并发症。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 15%-40%[1]。 口腔溃疡后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造成营养情况恶化、水电解质紊乱、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最后导致肿瘤化疗时间的延长,使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因此,如何有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口腔溃疡也成为肿瘤患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化疗引起得口腔黏膜炎有何特点? 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的特点为开始黏膜苍白,出现齿痕,继而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及血疱、肿胀、黏膜破溃糜烂,形成一个或数个直径0.2-0.5厘米溃疡, 溃疡周围红肿、疼痛,严重时黏膜广泛糜烂,可达咽及食管,深部可达肌层,表面覆盖一层白色膜状物和坏死组织。   溃疡多发生在口唇、口角、舌面、颊部、龈颊沟、上腭等处。 哪些人更容易得化疗性口腔溃疡?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亦产生毒性作用, 即阻断核糖核酸的形成和利用, 破坏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 抑制唾液腺分泌, 导致口腔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脆性增加, 抵御细菌、病毒、真菌的能力下降, 继而发生炎症溃疡[2]。   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恶心呕吐、住院天数、药物的种类、发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既往有无牙齿疾患、吸烟史、接受放化疗的疗程和放疗的剂量等[3]。   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常引起胃肠道反应, 呕吐、腹泻等较常见,而严重腹泻可使机体缺水,使口腔黏膜干燥,而呕吐、味觉改变使患者进食、饮水减少,若未能及时补充液体,口腔唾液黏稠度增大,使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危险性增大。 如何防治化疗相关的口腔溃疡?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日里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刺激、坚硬、带骨刺食物; 积极治疗口腔疾患,戒烟、戒酒; 多食酸味食物以刺激唾液分泌,多饮水(每天大于2000毫升) ,保持口腔湿润; 早晚刷牙,使用软牙刷,刷牙速度避免过快,进食后漱口; 有义齿者注意义齿清洁,餐后清洗,晚间冷水浸泡。 02 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能保持口腔清洁,使寄居于口腔的微生物脱落,能预防口臭与感染。 患者最好进食后即刻漱口,因为此时会有效地把食物残渣从牙齿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 漱口时应将含漱液含在口内,闭上口,然后鼓动两腮与唇部,使漱口液在口腔内能充分与牙齿接触,利于冲洗口腔各个部位。 常用的漱口液包括生理盐水、复方氯已定含漱液、0.05% 醋酸氯己定溶液、聚维酮碘漱口液等,这些传统的漱口剂可改善口腔内环境和清洁口腔致病菌。 03 口腔冷疗法 如含服冰水或冰块可以降低口腔温度,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减弱药物和放射线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损伤。   这种方法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另外,口腔降温法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04 疼痛控制 患者在进食前 10分钟,用 0.5%-1% 的利多卡因含漱可以减轻患者进食时的疼痛。 维生素B12对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疼痛止疼效果明显,并且能延缓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05 […]

半夏
靶向放射疗法闪亮登场:有效率涨6倍,生存期明显延长

靶向放射疗法闪亮登场:有效率涨6倍,生存期明显延长

利用放射性物质治疗癌症,是一种古老的抗癌手段,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粒子植入,也就是直接将能持续释放放射性的粒子扎到肿瘤里面去,这一过程是有创的而且操作复杂。 之所以要用有创的方式,费尽心机、冒着风险(操作的医生虽然穿着铅衣,但依然有被粒子辐射的风险,而且作为一份工作,每天都在做这样的操作,日积月累,操作医生所接受的意外辐射,不得不防)把放射性粒子,直接扎到肿瘤里去,主要是一直以来没有其他手段能将放射性粒子定向地引导到肿瘤及其周围去,从而保证肿瘤接受到高剂量辐射、正常组织和器官却受到很好的保护。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进步,寻找那些仅在癌细胞上高表达、正常细胞上不表达或低表达的蛋白受体,从而设计出针对性的抗体、小分子靶向药、配体等药物的技术不断成熟。 因此,如果将放射性粒子连接在一个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配体上,那些这些精心设计的放射性粒子经过静脉注射打到病人身体后,会主动富集在肿瘤及其周围,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手段,就是靶向放射疗法。 目前,最成功的案例分别是PSMA靶向的Lu177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癌以及生长激素受体靶向的Lu177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先来说一说PSMA靶向的放射疗法治疗去势抵抗的晚期前列腺癌。   PSMA是一种特异性高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上癌蛋白,近年来利用这一特性设计的PSMA特异性PET可以精准地诊断出全身各处的肿瘤病灶,成为辅助诊断和精准定位前列腺癌病灶的有力武器,目前在各大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已经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将放射性粒子Lu177连在靶向PSMA的配体上,静脉注射给药,近期也被证明具有很强的抗癌疗效以及可控的不良反应。   近日,一项名为VISION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正式在《NEJM》杂志上公布了振奋人心的实验结果。831名雄激素抑制剂、紫杉醇类化疗均失败的PSMA显像阳性的晚期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按照2:1原则,随机分组,一组接受PSMA靶向的Lu177放射粒子静脉注射治疗,一组接受标准治疗,中位随访20.9个月,结果显示:   相比于标准治疗,创新型的靶向放射治疗,明显延长了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8.7个月vs 3.4个月)和中位总生存期(15.3个月vs 11.3个月)。 疗效如此之好的同时,这种精准靶向的放射疗法,不良反应可控。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从38.0%升高到了52.7%。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乏力、贫血、血小板减少,有7%左右的患者因为无法耐受副作用而提前停药。治疗相关的死亡,从对照组的2.9%提高到了3.6%。 总体而言,不良反应还在可控的范围内。相比于肿瘤缩小带来的症状改善,从而引起的生活治疗改善;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生活质量恶化,是微小的。多种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的标准质量,靶向放射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除了PSMA靶向的Lu177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生长激素受体靶向的Lu177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早在几年前就因为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而在欧美国家批准上市,药物的名字是177Lu-Dotatate,商品名:Lutathera。该靶向放射治疗药物,相比于常规的长效奥曲肽治疗,用于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在3期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18%vs 3%)和20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65.2%vs 10.8%)——有效率和生存率,均暴涨6倍。 目前,类似的靶向放射治疗药物,正在国内多家中心开展临床试验,期待早日在国内上市,造福更多中国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Lutetium-177-PSMA-617for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NEngl J Med. 2021 Jun 23.  doi: 10.1056/NEJMoa2107322 [2]. Phase3 Trial of 177 Lu-Dotatate for Midgut Neuroendocrine Tumors.N Engl J Med2017 Jan 12;376(2):125-135. [3]. Lutetium-177therapeutic radiopharmaceuticals: linking […]

小D
3秒钟一个简单动作,竟能帮你缓解化疗毒性!

3秒钟一个简单动作,竟能帮你缓解化疗毒性!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王阿姨跟家属唠叨:“你们放心,护士们倒是挺热情,化疗时还提醒我要喝水。我不渴,倒也没喝……”   许多患者认为护士提醒化疗期喝水,只是一句随口话,并没放心上。护士们有时工作繁忙,认为已经交代过,并没进行过多的解释。   所以60%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并没有完成这个仅3秒钟的喝水动作。   看过去简单一个小动作,其实关系到化疗毒性能否有效缓解。肿瘤医生有话说:切不可忽视化疗期间“水”的重要性。   科普来了!化疗期间,为什么要喝水?化疗时饮水少,有何危害?到底需要喝多少水?何时喝水?如何选择饮水类型?不喜欢喝水,怎么办?一文解惑。 化疗期间,为什么要喝水? 01 排解化疗毒素,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化疗药物的作用就是消灭快速分裂的细胞,而在杀死这些细胞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肾脏有损害。如果我们不通过多饮水,将尿液排泄出去,引起肾小管发生堵塞,这样对肾脏产生极大的伤害,如果严重的甚至会发生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用通俗的话来讲喝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尿量,通过尿液将化疗产生的毒素排出去。 02 减少呕吐所致脱水的危险 化疗期间有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喝水可以帮助缓解此类症状。如果病人呕吐严重,饮水也可以减少呕吐所致脱水的危险。 化疗时饮水少,有何危害? 损伤泌尿系统 多数化疗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由肾脏排出,饮水过少,会损伤肾小管,刺激膀胱。 出现以下危害:   血肌酐水平升高   尿酸结石、感染   出血性膀胱炎   急、慢性肾衰竭 加重机体胃肠道反应 化疗药物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频繁呕吐会导致脱水、口舌干燥。与饮水量多的患者相比,化疗期间饮水量少的患者胃肠道反应重、持续时间长,并会增加因口腔干燥引起的局部疼痛,导致吞咽困难。 增加便秘发生率     化疗期间,饮水过少不利于机体肠内容积增加,胃肠蠕动减慢,降低胃-结肠反射,可增加便秘发生率,降低身心舒适度。 化疗期间,需要喝多少水? 化疗期间,每天的饮水量(包括食物当中的)至少需要2000ml,大剂量化疗时,每天的饮水量至少需要5000ml。通过大量喝水也让化疗病人每天的尿量能达到2000ml以上。 注意以下两点: 01 只要总量够,对于饮水的次数及种类并无严格限制。 02 对于一些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适当减少饮水量,可以在补水的同时辅助使用利尿剂。 化疗期间,何时喝水? 化疗前1天开始增加饮水量,直至化疗后2~3天。为保障安稳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应集中在白天饮水,睡前尽量排尿。 如何选择饮水类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白开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建议喝30℃以下的温开水。 不喜欢喝水,怎么办? 也可选择牛奶、水果、粥等,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有的病人会问那可以喝茶吗?建议是可以适量喝点清淡的,但治疗期间不建议饮用浓茶,如果是口服化疗药物,建议不饮用,怕影响药物的疗效。 写在最后 感冒发烧?多喝水!大姨妈来了肚子疼?多喝水!吃坏东西拉肚子了?多喝水!   […]

半夏
化疗为何要定期?推迟化疗有影响吗?

化疗为何要定期?推迟化疗有影响吗?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对于被称为治疗癌症“三剑客”之一的化疗,临床上,10个病人就有1、2在初始治疗阶段拒绝,认为做了化疗会垮掉!心理挣扎后,认清化疗“自损八千,但还能杀敌一万”,往往又会问以下问题: “化疗太痛苦,可以推迟一两个月再做下一次化疗吗?”   “化疗为何要定期,比如21天?”   “两个周期之间,为什么要停一段时间?”   “如果不耐受,可以停了化疗吗?”  权威回答来了!一文为您答疑解惑! 化疗为何要定期? 化疗往往有固定的周期,出现“打打停停”的特点。追根溯源,与化疗“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特性相关。   术前化疗能缩小肿瘤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术后化疗可歼灭残余癌细胞或微小转移灶,起到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的目的。但一次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同时损伤人体部分正常细胞。也就是说,一次化疗结束后,身体正常细胞需要时间恢复,但剩余的肿瘤细胞也会再次生长,所以当身体恢复到可以接受下一次化疗的程度时,就需要马上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化疗,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   形象点说,化疗就如古代行军打战,不能只顾着杀敌冲锋陷阵,还得腾出时间补给粮草、包扎伤口。一旦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粮食补给,无法“回血”,就容易被敌方不攻自破。 化疗周期,为何一般是21天? 化疗周期是根据药物半衰期以及肿瘤倍增时间来制订的,从注射化疗药物的第1天算起,到第21天或第28天,即3~4周称为一个周期。但有的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时间较迟,恢复较慢,因此,个别方案需要6周算一个周期。 以乳腺癌为例,目前化疗周期有哪些?   术前新辅助治疗一般需要4-6周期,具体周期数视复查结果决定,每周期14天或21天。 术后辅助化疗根据患者复发风险高低制定4-8周期化疗,每周期14天或21天。 晚期姑息治疗包含诱导化疗和维持化疗两个部分,具体周期数视复查结果决定,每周期21天或28天。 目前,化疗周期多数设定为21天(3周),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是根据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持续时间、人体恢复时间及肿瘤倍增时间而设定的。 通常情况下:   第1周  一般会用于化疗给药;   第2周  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会达到顶点,也是最需要我们严密监测的时间段;   第3周  人体开始对化疗的损伤进行修复和补充。   而多数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1~3周,约持续2~4周逐渐恢复,并以白细胞下降为主,可有伴血小板下降,所以在化疗后,可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骨髓抑制。   发现了骨髓抑制后,为了能按时进行下一次化疗,临床上会为病人打升白针、口服升白药,或者通过食补,为下一次化疗做准备。 两个周期之间,为什么要停一段时间? 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不仅会杀灭癌细胞,还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影响,因此不能长时间不间断使用,两个化疗周期也需要暂停一段时间。   间歇期的长短是由三个指标决定的:药物毒性基本消失、机体恢复正常功能、被杀灭的肿瘤细胞尚未得到修复。一般化疗间歇期为2~3周,在间歇期内需警惕化疗药物带来的并发症,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保证患者保持充沛的体力完成化疗疗程,化疗效果更好。 化疗间歇期,需要注意什么? 化疗间歇期,最重要的是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的复查,这些都需要抽血。血液指标的异常,患者本身常常没有感觉,只能通过血液化验来发现,因此,患者务必按期抽血。 01 如果出现身体状况的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例如发热、拉肚子、呕吐等。晚间和周末可到医院急诊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02 化疗间歇期,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往往较差,此时要注意避免劳累、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大量的家务活、避免在外就餐、避免长途旅行。应以休息为主,适当运动,规律生活。 化疗推迟,会有影响吗? 生活中确实可能有多种原因会造成化疗的推迟,比如白细胞或血小板过低,肝肾功能受损、感染发热、疫情期出行不便等。一般来说延迟几天对疗效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患者朋友们不要过于担心,但如果多次或长时间延期,疗效也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非常通俗地打个比方:   假设化疗每次能够消灭50%的肿瘤细胞,下一次它还是只能消灭50%的肿瘤细胞,尽管肿瘤负荷已经因为前一次的化疗而大大下降了。   […]

半夏
早期癌症不用开刀,也能治愈:方法还不少

早期癌症不用开刀,也能治愈:方法还不少

对于绝大多数癌症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走向治愈的最重要途径。 而对于绝大多数早期癌症,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不过,手术毕竟是挨一刀,还要麻醉,多多少少会合并出血、感染、疼痛等这样那样的并发症,不少癌友对手术还有一定的担忧和恐惧。 那么,在疗效和治愈率不打折扣的前提下,除了手术,早期癌症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手段?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对于少数特殊的癌症,手术本身就不是首选治疗,比如包括鼻咽癌在内的众多头颈部肿瘤,单纯放疗或者放疗联合化疗,是更优的治疗选择: ● 一来头颈部的手术创伤非常大、手术风险较高、动不动就会对容貌和器官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 二来大多数头颈部肿瘤对放射治疗都比较敏感。以鼻咽癌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为例,早期患者,接受单纯治疗,治愈率就高达70%-80%以上甚至更高。 其次,对于部分常见的传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癌症,近年来随着放疗、消融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癌友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比如,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传统上都是以手术治疗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不过,一部分患者由于心肺功能障碍、年龄实在太大以及对手术充满恐惧,坚决不愿意手术,立体定向放疗早就是这类患者另一个可选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得寸进尺”,对于那些“年富力强”,完全可以耐受手术、患者本人也并没有那么排斥手术的I期肺癌患者,外科微创手术和立体定向放疗,到底哪个更好,成了业内争论的焦点。 早在2015年6月,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主任,著名华裔教授张玉蛟就在《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了一项汇总分析。两项因故未能顺利完成入组的3期临床试验(都是在可手术的I期肺癌患者中,尝试对比微创手术和立体定向放疗优劣的3期临床试验),加在一起一共入组了58名患者,1:1随机分组,31人分到立体定向放疗组,27人分到了微创手术组。 中位随访3年多,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反而高于手术组,分别是95%和79%;两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相似,分别是86%和80%。 治疗的不良反应方面,放疗组10%的患者出现了3级副作用,无人出现4-5级副作用;手术组1人死于手术并发症,44%的患者出现了3-4级不良反应。 从这项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可手术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的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更低。不过,这项研究入组的患者,只有58例,存在一些瑕疵,在业内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不少外科大夫,对这样的数据表示不服气。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张玉蛟教授更新了相关的数据。这一次,张教授带来的是一个单臂的80例立体定向放疗的I期肺癌患者与229例既往已经发表过的微创手术治疗I期肺癌患者对比。 ● 放疗组5年生存率是87%,而手术组5年生存率是72%; ● 放疗组5年无疾病复发进展生存率(癌症治愈率)是77%,而手术组与此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 放疗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3%,无4-5级不良反应。 经过匹配分析后,放疗和手术,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放疗组5年总生存率更高。(潜在的原因是,放疗组无4-5级不良反应;微创手术组,多多少少会有极少数患者死于急性期的手术并发症) 这项更新后的数据,再一次显示,对于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立体定向放疗,是微创手术可替代的选择之一。 不过,也有的病友会考虑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手术是“一锤子买卖”,微创手术1-2个小时就做完了,住院休息2-3天就可以出院了,省时间。印象中,做放疗动不动就要做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 事实上,除了放疗的准备工作(定位、复位、拍验证片等)的确需要患者来来回回跑几趟,立体定向放疗真正开始实施以后,也只要少数几次(1-10次不等),每次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甚至,近期有研究显示,单次的立体定向放疗,疗效也很好。 2021年5月底,美国克利夫兰癌症中心的Gregory Videtic教授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报道了他们中心最近10年内利用单次立体定向放疗治疗I期肺癌的经验。 入组的都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I期肺癌患者(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心肺功能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因此本身也是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人),229名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是75岁,接受单次放疗,剂量要么是30Gy,要么是34Gy,中位随访3年左右。 同样的:只有0.9%的患者出现3级不良反应,无患者出现4-5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时间是44.1个月,5年生存率在40%左右。 综上所述,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当然还有其他诸如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可以成为部分早期癌症患者,在手术之外的一个备选项。相比于微创手术,立体定向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无创、在中国目前的定价标准下价格更低(欧美国家不是),而且治愈率不打折扣。 当然,立体定向放疗或者质子重离子放疗,要成为手术的替代选项,只适合于非常非常早期(I期)、无淋巴结更无远处转移的癌症朋友,已经有淋巴结扩散甚至已经有远处转移的肿瘤病友,目前还是建议根据指南,选择传统治疗。 参考文献: [1]. Ten-Year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Single-Fraction Lung SBRT for Medically InoperableEarly Stage Lung Cancer.Int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21 May 25;S0360-3016(21)00658-1. [2]. […]

小D
“化疗神器”输液港VS“生命线”PICC,选哪个?

“化疗神器”输液港VS“生命线”PICC,选哪个?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医生往往会建议留置输液港(PORT)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但由于缺乏了解,患者往往很难快速地做出选择。 上周我们介绍了PICC的基本知识及维护,相比于PICC来说,有着“化疗神器”之称的输液港并发症更少,因此它也受到越来越多肿瘤患者的青睐。 输液港是什么?有什么优点?输液港和PICC到底该如何选择?这篇文章就来为你解答有关输液港的疑问。 输液港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采血等。 输液港包括一个导管和一个港座,外接一个蝶翼针。医生会通过一个小手术将港座和导管埋置在患者的左侧或右侧胸壁下,导管的一端连接患者的中心静脉,另一端连接于输液港,这样便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于中心静脉(见下图)。 图片来源:消化道肿瘤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 图示为蝶翼针 输液港有哪些优点? 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每次穿刺可用7天,不用每天忍受扎针的痛苦。 维护方便,一般每个月维护一次即可(耐高压的输液港可每3个月维护一次)。 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可以洗澡、做家务、旅行,甚至可以游泳。 保护静脉,输液港直达中心静脉,可以有效防止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美观,输液港一般埋置在胸前,无外露,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符合一部分人对美观的需求。 可长期、反复使用,使用期限最长可达20年。 以下情况不适合装静脉输液港 局部皮肤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对材质过敏者 有高凝状态者慎用 有严重心肺疾病、体质太差者,不宜使用 输液港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两种以上不同药物时,两种药物之间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每次使用输液港后,用25ml生理盐水冲管,用100U/ml的肝素液5ml封管,这也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放置导管部位可能会出现紫斑,1-2 周后一般会自行消失。 出院时必须拔除蝶翼针,拔针后24小时内不能沾水,24小时后可以洗澡。 待伤口痊愈,患者可以洗澡,可以做家务和简单的运动,日常生活如常即可。 间隔4周到医院冲管一次,由持有置管资格证的护士进行维护。 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胸片一次。 避免剧烈运动牵扯穿刺侧肢体,如提拉重物、举哑铃等;避免撞击穿刺部位。 穿柔软透气、好穿脱的宽松衣服,避免背包带、女性文胸肩带等摩擦港座附近的皮肤。 输液港处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则表明皮下有感染或渗漏,必须返院就诊,肩部、颈部及同侧上肢浮肿、疼痛及时检查。 禁止用强力冲洗导管,避免高压注射。 冲封管手法 冲管手法:冲管液一般为生理盐水。手法为脉冲式冲管,有节律的推动注射器活塞,推 – 停 – 推 – 停,使生理盐水在输液座内部产生涡流,使注射座内壁及导管壁能冲刷干净。 封管手法:手法为正压式封管,当注射器内封管液剩余 0.5毫升左右时,为维持系统内正压,应在推注的同时夹闭导管延长管或拔针。 异常情况及并发症如何预防与处理? 化疗间歇期,携带输液港回家之后,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或并发症,患者应在第一时间识别,并返回医院及时进行处理。 局部皮肤损伤 囊袋表浅或注射座较大,穿刺部位液体外渗或综合因素导致囊袋感染,均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早期从红肿开始,逐渐进展为皮肤破损。  感染 局部感染主要发生在穿刺部位、 隧道和囊袋, 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皮下积脓等;全身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 导管断裂或破裂 发生率为 […]

半夏
另类“神药”全球首批:大幅降低癌症患者化疗副作用,这个“保驾护航”的抗癌药火了!

另类“神药”全球首批:大幅降低癌症患者化疗副作用,这个“保驾护航”的抗癌药火了!

癌症之所以可怕,其实不光在于它是一种“绝症”,更在于它治疗过程并不能被大家所接受。 无论是手术、放疗、化疗,甚至是近些年来带来突破性疗效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往往都会给癌症患者们带来不小的副作用。而其中最典型的“双刃剑”,莫过于化疗和它给患者带来的的副作用了。 化疗,应该是所有癌症治疗中最让人熟知,同时可能也是最让人忌惮的方式了。作为目前癌症治疗最基本的治疗方式,它的副作用同样让人不能释怀:脱发、呕吐、便秘、腹泻等等,哪一个都不好受。有的癌友甚至会因为害怕化疗难受,放弃了治疗。 但事实上,随着我们对于癌症化疗药物及副作用处理方案的不断探索,如今的化疗早已“脱胎换骨”。更先进的化疗药物不断诞生,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大幅降低副作用;同时针对化疗不同的副作用,我们都已有了一套完善的应对措施:例如冰帽解决脱发问题,止吐药物解决恶心呕吐问题,以及其他相应的支持治疗。 在化疗的副作用中,唯有一个是横在所有患者面前的“拦路虎”,也是让接受化疗的患者们身体虚弱的“罪魁祸首”之一:骨髓抑制。 幸运的是,就在今年2月,美国FDA批准了一款癌症治疗“神药”: CDK4/6抑制剂trilaciclib。这款药物并不能直接杀灭癌细胞,但却能大幅减轻化疗中骨髓抑制的副作用,让患者最大程度免受化疗副作用的影响。   这样一款重磅药物的诞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款治疗药物的上市。毕竟任何一款药物的第一使命,就是不给患者带来伤害,然后才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更何况减轻患者化疗骨髓抑制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收益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trilaciclib是如何帮助患者们减轻化疗中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呢?我们可以先从化疗是怎样带来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原因说起。   1 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 是造成患者“身体虚弱”的元凶之一   我们都知道,骨髓是身体重要的造血器官,能够制造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这些成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红细胞输送血液中的氧气,白细胞抵抗感染,血小板防止人体出血等等。当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后,血流中的这些成分将会减少,其功能也会受到抑制。   化疗是引起骨髓抑制的常见问题。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具有毒副反应,当这些药物进入血液之后,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血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很不幸,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周期较短,是最容易出现的骨髓抑制现象。   面对很多骨髓抑制副作用较为严重的化疗药物(例如紫杉醇、伊立替康等药物),不少患者会出现中度、甚至是重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往往会影响患者既定的治疗疗程,从而导致疗效不佳。   而骨髓抑制导致的血象下降给患者们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身体日益虚弱”,“免疫力逐渐低下”,其实这也是骨髓造血系统受到损伤的标志之一。   骨髓抑制可以说是化疗所有副作用中最让患者及医生们头疼的一个“顽固份子”了。究竟如何解决它,我们刚刚提到的“神药”,也就是CDK4/6抑制剂trilaciclib在治疗上另辟蹊径,可以帮助患者大幅减轻的骨髓抑制副作用。   2 降低化疗伤害! CDK4/6抑制剂trilaciclib另辟治疗蹊径   2020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FDA)trilaciclib注射液上市,用于降低成人患者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含铂/依托泊苷的方案或含拓扑替康的方案之前应用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作为一项开创性的药物,trilaciclib是第一个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化疗骨髓抑制副作用的药物。   作为一款CDK4/6抑制剂,trilaciclib是怎样达到这个神奇的功效的?这个它的作用机制密不可分。   事实上,CDK4/6原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抗癌靶点。通过抑制这两个酶可有效阻滞肿瘤细胞从G1期进展到S期,进而将细胞分裂控制在G1阶段。简单说来,就是将癌细胞控制在“幼年期”阶段,不让它有成长作恶的机会。   而巧合的是,由于人体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们在快速分裂这个特点上与肿瘤细胞类似,CDK4/6抑制剂同样可以作用在我们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上。在化疗前预防性的使用trilaciclib,可以将骨髓细胞短暂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显著减少化疗药对骨髓细胞的杀伤,从而保护骨髓细胞和免疫系统功能。换句话说,把造血干细胞们短暂控制在了“幼年期”,反而让它们免受化疗的伤害。   trilaciclib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在3项独立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中,123例广泛期SCLC患者在化疗前接受了Triaciclib治疗,119例SCLC患者仅接受了化疗治疗。 其中,使用Triaciclib治疗的患者们出现的骨髓抑制副作用明显更为轻微。临床中,未使用Triaciclib治疗的患者中有77.1%均出现了3-4级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而使用Triaciclib治疗的患者仅有44.3%出现了同等骨髓抑制反应。患者出现中重度骨髓抑制的副作用的概率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除了骨髓抑制的副作用明显降低外,另一项数据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在未使用Triaciclib治疗的患者中,31%的患者因为中重度骨髓抑制副作用不得不至少降低一次化疗剂量,而在Triaciclib治疗的患者中,仅有9.2%的患者需要降低化疗剂量。Triaciclib的使用,同样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 治疗药物毫无疑问是抗癌过程中的重点,但对于副作用的控制,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保驾护航同样必不可少。希望Triaciclib能在未来成为患者们化疗时常规的保护药物,帮助患者们免受化疗副作用的摧残。  

小D
化疗后,一定要做好一件事!性命攸关!

化疗后,一定要做好一件事!性命攸关!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老王化疗后出院,主治医生反复交代:“出院后要记得定期抽查血常规,每周2次”。老王的老伴觉得很不理解,心里犯嘀咕: “化疗后身体虚弱,每周2次往返医院,太折腾了!” “本来就有点贫血,每次还抽1~2管血,看着心疼,能减少频率吗?”  “过几天,身体状况好点,就不用抽血检查了吧?” 像老王老伴这种想法的患者很多,那么化疗后定期抽血是不是“多此一举”呢?能不能不抽血? 看过去似乎是个小问题,其实肿瘤医生要告诉你:性命攸关! 科普来了!验血到底验的是什么?化疗后,你为什么必须查血常规?怎样才算血常规异常?没有不适,可以免去抽血检查吗?一文解惑! 验血到底验的是什么? 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中最重要的三种细胞,即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是人体的军队,负责消灭细菌、病毒;红细胞则是人体的运输大队,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到全身的组织,并把体内的代谢废物运走;血小板是血管的抢险队,负责修补破损的血管。 血常规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验,但却可以直接反映患者血液的变化,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处于什么状态。血常规的检验项目不少,我们挑最常用的几项介绍: 血常规检查单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最常规意义是其数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此外还有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会升高, 其降低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严重败血症。抗肿瘤药物常会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使患者容易感染。 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这两项结合起来看是否存在贫血,以HGB为主要判断依据,抗肿瘤药物也常会导致贫血。 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这两项结合起来看,如果都升高一般来说提示感染为细菌性可能大 ,但除此以外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它升高。 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值这两项结合起来看,如果都升高,病毒性感染可能性大,也可能是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可能存在免疫低下等可能。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PLT)大于正常值属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比正常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小于正常值,提示低凝状态,也就是有出血倾向,结合凝血功能的检查,如果有提示严重出血倾向的,不可以做手术,包括各种穿刺、介入都不可以。 血常规检验的每个项目都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多个项目结合起来才会有意义。 化疗后,为什么必须查血常规? 化疗后查血常规,主要是看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如果没有验血,不知道发生了骨髓抑制,没有及时干预,没有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可能造成死亡。 化疗与骨髓抑制 化疗在杀死癌细胞同时也会对身体正常组织器官造成重创,其中就包括骨髓,相关的不良反应就叫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严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一方面会增加侵袭性感染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又因为出现发热和感染常常导致化疗药物减量或治疗被迫推迟,最终影响抗肿瘤疗效。有文献报道,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时,感染的风险大大升高。在 FN 患者中 , 感染或隐性感染的发生率 >60%, 菌血症的发生率 >20%,FN 的致死率较高 , 实体瘤 、 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中 FN 的致死率分别为 8.0%、8.9% 和 14.3%。 发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有的病人会有乏力的感觉,但很多病人可能毫无不适,如果不通过定期验血及时发现、处理,本来1-2度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就可能会发展成3-4度,加之病人本身免疫力低下,就会发生严重感染,治疗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也是化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之一,且恢复时间较长,常需1-2周,不及时处理会影响后续治疗,且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出现自发性颅内或内脏出血等致命事件。 红细胞的半衰期较长,受化疗的影响较小,通常短时间下降不明显,但一旦出现贫血,恢复也需较长时间。因此需定期验血观察,在发生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时根据化验结果明确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后续治疗。 为什么验血频率要这么高? 因为你的血常规信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刻处于变动之中。为了及时检测,医生会反复交代患者化疗后需定时复查血常规(通常为化疗后第3天、第7天)。 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

半夏
放疗 常见的副作用,这样护理就对了!

放疗 常见的副作用,这样护理就对了!

“放疗后临床效果没显示出来,反而被副作用折磨的痛苦不堪”,很多肿瘤患者都在接受放疗后这样说。   甚至很多患者为了免受副作用折磨而放弃了放疗过程。   这篇文章就从解决大家对放疗副作用的恐惧讲解一些护理的知识。   一、皮肤损伤   皮肤损伤是放疗后最常发生的局部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脱皮,糜烂、溃疡等;好发部位为皮肤薄嫩及多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   护理策略:   1. 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灼烧感、瘙痒感时,可用0.2%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涂抹患处,保持患处皮肤干燥、透气。不能使用凡士林软膏及湿敷,尽量不用肥皂清洗患处皮肤,忌用力搓擦,抓挠。   2. 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或干性脱皮,应停止照射2-3天待局部受损皮肤恢复,避免皮损进一步发展成为湿性脱皮。   3. 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渗液、糜烂甚至溃疡时,应暂停放疗。可用氯地霜外敷,或硼酸溶液湿敷,以促进皮损愈合。可用庆大霉素等湿敷,以达到消炎抗感染、加速组织修复的目的。禁用酒精擦拭。   4. 对于皮肤破溃合并细菌感染者,若破溃较局限,感染较轻,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氯霉素软膏;当感染严重时,需加用静脉抗炎药物,如:青霉素、头孢。     二、恶心呕吐   放疗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护理策略: 1. 厌食多食用山楂等开胃食品;或口服维生素B6片,开胃片等药物。 2. 当出现恶心呕吐时,应保持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少食多餐,禁食油腻荤腥食物;口服维生素B6片、甲氧氯普胺片等药物可减轻症状;呕吐严重时可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 3. 症状严重、止吐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暂停放疗。 三、发热 肿瘤组织的坏死及吸收会引起体温升高;放疗后免疫功能减退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导致发热;若放疗同时联合化疗、免疫增强治疗,也会引起发热。 因此,当放疗后出现发热时,首先应该寻找病因。 护理策略: 1. 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体温低于38℃时,不必使用退热药物,多饮水、休息,物理降温即可;体温超过38℃,有明显的全身不适感,应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同时头部冰敷,物理降温。 2. 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依据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若体温超过38.5℃,需使用退烧药;严重的感染,要请感染科会诊后确定治疗方案。 四、脱发 由于放射的高能射线穿透力较强,可以完全穿透人的头颅。只要照射区域有头发,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脱发。 护理策略: 不过放疗引起的脱发只是暂时的,之后还会再长出来,但每个人长出头发的时间不同,在此期间,若介意脱发的患者可佩带假发或帽子。 五、乏力 放疗的最常见的副反应是疲劳,疲劳感会大大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我们提倡放疗病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护理策略: 放疗病人每天晚上睡眠时间应该至少达8 小时,日间要午睡。同时要配合轻度锻炼,可以通过散步、快走等活动来增强精力。  六、白细胞下降 有些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或者血色素下降。 护理策略: […]

半夏
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这么改善!

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这么改善!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实践中,化学疗法在癌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骨髓对化学疗法高度敏感,因此骨髓抑制是癌症化学疗法的主要关注点。 什么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活性降低,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 人体的骨髓产生三种类型的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骨髓抑制可以减少其中的一些或全部。 骨髓抑制的原因 大多数化学疗法药物与骨髓抑制有关。然而,不同的化学试剂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血细胞的产生。 最常见的抗癌药物及其骨髓抑制特征: 氟尿嘧啶:所有形式的骨髓抑制 奥沙利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伊立替康:中性粒细胞减少 卡培他滨:所有形式的骨髓抑制 通常,当以上适用药物通过推注而不是连续输注给药时,骨髓抑制更为常见。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抗癌药物通常与减少的血细胞计数无关。但是,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骨髓抑制的可能性会增加。 骨髓抑制的其他原因包括营养缺乏,病毒,对癌症患者进行的X射线检查以及癌细胞本身。有时,癌细胞会攻击骨髓,从而减少其数量。在其他时候,癌症会阻止骨髓活动而不会侵袭。 如何改善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化疗引起的贫血 化疗期间红细胞水平下降被称为化疗引起的贫血。 当红细胞不足以将氧气带入细胞时,就会出现症状。贫血的症状可能包括: 疲劳 头晕或头晕 脸色苍白 气促 心跳加快或 根据您的红细胞水平,您的医生可能会向您保证,在您完成化学疗法后,您的贫血会有所改善,或者可能建议您使用刺激红细胞生成的药物治疗,开铁补充剂或推荐输血。 铁有两种类型:血红素和非血红素。动物性食品提供血红素铁,而植物性食品则提供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如果发现一个人的铁含量低,那么服用铁补品和吃铁含量高的食物会有所帮助。 血红素铁的最佳来源包括: 蛤蜊 肝 红肉 沙丁鱼 非血红素铁的最佳来源包括: 豆子 鹰嘴豆 扁豆 坚果 菠菜和其他绿叶蔬菜 一个人应确保在饮食中包括维生素C和非血红素铁的来源,以提高吸收率。例子包括甜椒,橙子,浆果和柠檬汁。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有助于骨髓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成。 叶酸含量高的食物包括: 芦笋 牛肝 黑眼豆豆 扁豆 西兰花 豆(干制) 菠菜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与叶酸一起形成红血球。B-12缺乏会进一步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制造和维持红细胞的能力。 B-12的食物来源包括: 牛肉 肝 蛤蜊 鱼 家禽 蛋 […]

半夏
无创新手段,精准放疗进军癌症肝转移!患者局部控制率高达87%

无创新手段,精准放疗进军癌症肝转移!患者局部控制率高达8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工厂,负责生产和供应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肝脏本身也有特殊双份的血液供应系统——肝动脉和门静脉,正因为肝脏血液供应充足,而且里面原料和配件充足,因此也顺带成为癌细胞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肠癌、肺癌、乳腺癌、胃癌、头颈部鳞癌等诸多实体瘤,均容易发生肝转移,而一旦发生肝转移,往往预示着患者疾病进入了终末期,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生存期堪忧。 除了全身的药物治疗,针对肝转移的局部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探索的重点之一:手术、射频、介入、放疗、冷冻,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均有人拿来治疗肝转移,这些治疗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其实截止目前缺乏定论,一般都是“撞到谁的枪口上,就归谁”(病人恰好跑到了哪个科室,那个科室的医生就用他自己最熟练的技术来治疗)。 近期,国际放疗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杂志《红皮》报道了一组大规模数据,为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肿瘤肝转移摇旗呐喊。 荷兰的12家顶尖医院和1家比利时的癌症中心联手建立了一个国际多中心数据共享平台,把2013年1月到2019年7月,6年半时间里接受立体定向放疗的肝转移患者汇总在了一起,累计有515名患者: ○ 一共针对668个转移病灶进行了放疗(有的患者有多个病灶,最多的一个病友有6个病灶); ○ 肿瘤原发灶主要集中于肠癌(359人)、肺癌(40人)、乳腺癌(18人)以及其他各种实体瘤; ○ 最常用的放疗剂量是单次18-20Gy做3次、单次11-12Gy做5次、单次7.5Gy做8次。 中位随访2.3年后,治疗效果如下: 接受放疗的肝转移1年/2年/3年的控制率分别为87%、75%、68%,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63%、44%。 总而言之,基本是绝大多数患者肝转移接受根治性剂量的立体定向放疗后,病灶均得到了控制,后续肿瘤进展、患者死亡的原因为其他部位失控为主。 此外,不同原发灶造成的肝转移,在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局部控制率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说,不同癌症造成的肝转移,接受根治剂量的立体定向放疗后,绝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得到控制。 除了疗效,病友们最担心的是副作用的问题,尤其是放射性肝损伤。那么大剂量的放疗,会不会造成严重的肝脏功能损害? 事实上,这项有515人参与的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9%,而危及生命的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0.4%,只有1名不幸的患者由于放疗不良反应去世(概率不足0.2%,为这位不幸的病友默哀)。 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是腹痛、胆管狭窄、胆囊炎、胸壁疼痛、恶心、乏力、呕吐等。 因此,对于肝转移病灶较少(尤其是不超过3个)、转移灶最大直径较小(尤其是不超过3-5cm)的病友,接受根治剂量的立体定向放疗,安全高效,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不过,也有眼尖的病友会问:肝转移较小较少,不是也可以做射频消融么?立体定向放疗和射频消融,哪个更好呢?这个问题,在肝转移上没有直接比较过,不过在肝癌里有直接对比过。 2017年,加拿大医学家对比了立体定向放疗、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用于早期肝癌在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上的疗效(早期肝癌接受肝移植是有治愈可能的,但是肝脏来源在世界各国都是一大难题,确诊了早期肝癌,但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等到合适的、匹配的肝源,在这个等待期,总该接受点治疗,否则肝源没等到,病人已经死掉了)。 在等待期,36人接受了立体定向放疗、99人接受了介入治疗、244人接受了射频消融(之所以接受立体定向治疗的病人最少,因为这种治疗手段在欧美国家是最贵的,而国内三者的价格是类似的)。结果显示:3者的疗效是基本相当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1%(放疗)、56%(介入)和61%(射频)。 2020年,韩国科学家比较了1568名接受射频消融和496名接受立体定向放疗的肝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尽管接受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的患者病情相对而言更严重、更难治,但是立体定向放疗这一组复发率更低,3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是21.2%(放疗组)和27.9%(射频消融组)。 经过基线特征匹配以后,立体定向放疗相比于射频消融,在降低局部复发率上的优势更明显,可以将2年的局部复发率从31.1%降低到16.4%,几乎砍半。 或许,立体定向放疗与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相比,局部控制率上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治疗部位之外的转移和进展,因此最终的生存期是类似的。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随着最近几年的技术进步,立体定向放疗已经逐步成为肝转移和原发肝癌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在国内现阶段价格亲民,值得推荐给更多的病友。 参考文献: [1]. TheDutcheBelgian Registry of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LiverMetastases: Clinical Outcomes of 515 Patients and 668 Metastases.https://doi.org/10.1016/j.ijrobp.2020.11.045 [2]. Stereotacticbody radiotherapy vs. TACE or RFA as a bridge […]

小D
肿瘤医生讲了大实话:这些情况不建议化疗

肿瘤医生讲了大实话:这些情况不建议化疗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病友 大伯去年确诊肺癌,在医院做完手术之后,医生就建议回家休养了多半年,但是同病房的很多病友手术之后又继续做了多次化疗,大伯少了化疗这一步,病情会不会进展啊?会不会是医生忘记了? 相信很多没有经历过化疗的患者多多少少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因为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化疗似乎是每一个肿瘤患者都“躲不开”的治疗方案。事实真的如此吗? 确实,化疗是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大约有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中都会使用化疗。化疗能够清除癌细胞、缩小肿瘤,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年龄、指南推荐等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时机,合理的化疗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帮助。 但,不是所有肿瘤患者都需要化疗,有些情况不建议进行化疗,让我们看看肿瘤医生怎么说! 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人 你是否也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同一种病的两个人用同样的化疗药,一个效果很好,一个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副作用极大”,这多是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不同造成的! 由于体质原因,有些人天生对某一种化疗药物不敏感,用药之后收效甚微或患者经历了数次化疗之后已经对此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不仅对病情没有帮助,身体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反而变得越来越虚弱。这部分人一般不建议强行使用化疗药物! 高龄或体质差 面对很多高龄患者,医生往往会给予常规治疗后,建议回家休养,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在化疗的过程中患者身体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呕吐、脱发、食欲不振等。老年人或体质本身较差的人免疫力较低,患癌之后免疫力再次下降,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权衡利弊,化疗药物的作用效果如果小于副作用带来的伤害,那用使用化疗药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对化疗有作用,有的肿瘤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用药之后没有什么效果,或者作用非常小,但对身体的副作用却很大。 常见的有:分化型甲状腺癌、肾透明细胞癌、原发性肝癌、胃肠道间质瘤等,这些患者,我们一般不建议使用全身化疗! 肿瘤早期手术后 肿瘤早期,也就是癌变处于原位癌阶段,没有浸润周围组织,也不存在转移,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可疑病灶,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 这个阶段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然后进行药物或其他治疗,由于病情发现早,所以一般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是很低的,通常不需要化疗。 肿瘤晚期或终末期 肿瘤在进入晚期和终末期后,癌细胞已经在患者的体内播散和转移,恶病质表现也愈发严重,如身体虚弱、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 对于这个阶段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营养、维持身体机能,如果强行化疗,非但不能缓解症状,化疗药的副作用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加速病情进展! 器官脏器受损 原本,化疗就会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是有一些危害的,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如心衰、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障碍、活动性肝病等,往往不能承受化疗的副作用,后果适得其反! 孕期 化疗药物会通过母亲的血液和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细胞分裂。如在孕期使用化疗药物,有导致胎儿早产或畸形的风险。 写在最后 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均存在个体差异,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即便是出现在同一器官上的肿瘤,受患者年龄、病理分期不同的影响,所选择的治疗手段也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化疗,需要由医生综合评估身体情况、病情等后再做决定!

半夏
口服化疗药有何利弊?

口服化疗药有何利弊?

    病友 医生您好,我听说现在还有口服化疗药,您方便简单介绍一下吗,并帮忙分析一下利弊,谢谢您! 于雷医生 您好,您的提问比较简略,没有说具体是哪种口服化疗药物。 目前肿瘤患者用得比较多的口服化疗药如替吉奥、卡培他滨、VP-16胶囊等。一些化疗药物是针剂和口服剂型两种都有,比如长春瑞滨、拓扑替康、依托泊苷(VP16)等。 目前来说大多数医院大部分的化疗药物都是静脉给药的,从安全性的角度讲,口服较静脉化疗更安全,也更加的方便。但是,口服化疗,生物利用率会比较低。 注射的化疗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里面,相对口服来说见效会直接一点,效果也会好一些,副作用可能相对大一些。当然,具体副作用表现及严重程度也有个体差异,不是绝对的。 口服化疗药物也可能会导致如下症状: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口腔溃疡、皮肤反应、血细胞减少等。 是否适合口服化疗药,还需要医生根据实际病情来判断。关于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可参考: 医生简介 于雷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肿瘤科医生 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及复旦大学医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医学中心(Washington Hospital Center, DC, USA)进修;历任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及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内科主治医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擅长: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生物靶向治疗、随访及肿瘤对症支持治疗;肿瘤的筛查、早期发现及诊断。  

半夏
查不出基因突变、也用不了免疫治疗?别慌,化疗也有全新进展!

查不出基因突变、也用不了免疫治疗?别慌,化疗也有全新进展!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在癌症精准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凭借其更加出色的疗效与更少的不良反应,逐步成为了许多癌症患者心目中的新“救星”。 但这些“救星”的疗效虽好,使用过程中却有些“挑人”。靶向治疗需要患者具备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免疫治疗则是有一些标志物表达水平方面的要求。 能够满足要求的患者拉住了“救星”的手,没能满足要求的患者,以及相当一部分因为耐药等原因陷入了无靶向药可用的境地的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化疗:容易被忽视的“保底”治疗手段 在癌症精准治疗备受关注的今天,很多患者都会忽略化疗的重要性。在临床试验招募的过程中,小汇不止一次地遇到患者尚未完成标准方案治疗,就开始跨线寻找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 的确,在临床研究中,同线治疗的前提下,许多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效果都可以超越化疗。但靶向及免疫方案并非万能,对于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来说,化疗仍然是标准治疗方案,或有着“保底”意义的重要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基因检测未发现可用于治疗的突变、临床上没有针对相应靶点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靶向治疗病情进展、或身体条件不符合使用靶向药物的标准,在这些情况下,患者仍然需要考虑化疗。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化疗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一次革命,也是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全身治疗方案的代表。尽管副作用通常较大,但是化疗“不挑人”的特点,让它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当然,与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比,化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优势——价格便宜。最传统的化疗药物已经纳入医保,有些药的患者实际支付价格低至几元一支,经济负担更小,更多患者有接受治疗的希望。 而在化疗药物的研发方面,如何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一直是研究者们进行研究与新药开发的重点。 新类型:钌基化疗,开启全新化疗“黄金时代” 目前,最常用的化疗药物类型主要包括有机铂化合物(如顺铂、卡铂等)、蒽环类(如多柔比星等)、紫杉烷类(如紫杉醇等)、长春花属生物碱(如长春新碱等)、喜树生物碱(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等)等。 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抗癌原理不同,因此适应症也不完全相同;且不同的化疗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的可能,新类型药物的研发,以及不同药物间联合应用方案的研究,一直是提升化疗抗癌能力的重要方向。 与铂类化疗相似,钌基化疗同样也是一类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及抗转移药物治疗方案。钌(Ruthenium)本身是一种铂族金属,与铂的性质类似,其配合物在癌症治疗中同样有着出色的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钌基化疗有望成为铂类化疗的替代物,或在铂类耐药的肿瘤治疗中发挥效果。部分研究结果还指出,某些钌类化疗药对于转移病灶疗效显著,但对原发病灶的影响比较小。 目前,已经达到或完成了人体临床试验的钌类化疗药种类较多,包括NAMI-A和KP1019等。早在一篇发表于2010年的论文中,作者就曾经用“黄金时代”这个词来形容钌类药物蓬勃发展的时代。 2021年5月11日,FDA再次授予钌基小分子化疗药物BOLD-100孤儿药称号,用于胃癌的治疗。此前,这款药物已经在胰腺癌的适应症上获得了孤儿药称号。目前这款药物的Ⅱ期临床试验将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多中心进行。 包括钌基化疗在内的各类新化疗药物,必将成为癌症患者化疗的全新希望。 新结构:ADC,为化疗药装上“导弹头” ADC的全称是抗体-药物偶联物,又被誉为“生物导弹”,通常基于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而研发,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治疗的精准性。 这类药物一般包括3个结构:单克隆抗体、连接物和细胞毒性药物。抗体用于识别一些特定的、只在或更多地在癌细胞及肿瘤病灶中存在的标志物,作为“导弹”的定位装置;而在定位装置识别到病灶部位之后,连接物断裂,将细胞毒性药物释放出来,对癌细胞实施“精确打击”。 与作用于患者全身的化疗药及靶向药物相比,ADC药物的靶向性更进一步,能够更大限度地将“攻击力”击中到病灶部位。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于靶向药物的ADC药物靶点包括HER2、TROP-2及CD19等,继承其靶向治疗药物的原有特点,主要用于具备特定突变的患者。而基于化疗药物的ADC药,则有望应用于更多类型的患者。 莱古比星:泛癌种新药横空出世,完全缓解率高达7倍! 注射用莱古比星是一种新型的蒽环类化疗药物,将6-马来酰亚胺基团(EMC)与四肽氨基酸基团(ALA-ALA-ASN-LEU)连接,并与多柔比星相偶联。 6-马来酰亚胺基团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能够形成稳定、无毒性的化合物,可以降低药物的心脏毒性及其对免疫系统造成的损伤,同时延长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半衰期。 而通过连接6-马来酰亚胺基团与多柔比星的结构,当药物抵达肿瘤病灶时,受到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所高度表达的天冬酰胺肽链内肽激活,释放活性物质多柔比星和Leu-多柔比星,从而引发肿瘤细胞免疫源性死亡,同时刺激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双重效果。 由于这样的特点,与多柔比星相比,莱古比星对于正常细胞的伤害更小,造成的心脏毒性、过敏性、溶血性及血管与肌肉刺激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而在针对脑星星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的研究中,采用莱古比星治疗,在有效药物等含量的情况下,莱古比星的疗效比多柔比星更强。 01 联合PD-1治疗,7倍完全缓解率! 参考2019年发布的临床研究结果,多柔比星与PD-1联合应用,比其他联合用药方案的疗效更加显著,因此,研究者设计了莱古比星联合PD-1药物与多柔比星联合PD-1药物的疗效对比试验。 在小鼠模型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多柔比星+PD-1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12.5%,莱古比星+PD-1则是达到了87.5%。 也就是说,莱古比星联合治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达到了多柔比星的7倍! 新剂型:脂质体药物,缓解率翻倍 脂质体的概念,最早于1965年由英国科学家提出。 想要解释脂质体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从磷脂分子讲起。磷脂分子是一种由一个“头”加两条“尾”构成的结构,其“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大量磷脂分子散于水中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双层磷脂分子曾构成的封闭囊泡。这类封闭囊泡就被称为脂质体。 我们的细胞也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结构,脂质体能够更加轻松地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内部包裹的内容物(比如药物)送入细胞当中。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一个“囊泡”——许多试验已经证实,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脂质体包裹的药物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一项Ⅱ期临床试验(NCT02596373)验证了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其结果显示,采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50%;采用盐酸米托蒽醌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30%;且采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治疗的心脏毒性较低。 新用法:腔内注射,缓解胸腹水患者痛苦 对于一些有着明确的局部病灶的患者来说,使用化疗药物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同样也能够有效地提升疗效。 与全身用药的方案相比,局部注射的化疗方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局部的药物浓度,在增强疗效的同时减轻毒性反应。通过杀伤癌细胞、控制癌症的发展,可以减少胸腹水的生成,因此与利尿剂治疗和局部引流等方式相比,胸腹腔内化疗更具备“治本”的效果。 局部化疗的药物通常应根据患者的原发病灶类型及药物敏感性综合考虑决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紫杉醇、表柔比星等,其缓解率通常在40%~60%左右,患者的治疗需求仍高度未满足。 针对这一治疗领域,许多新药都仍然处于临床研究的阶段。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化疗创新药物SCB-313主要用于治疗癌性胸腹水,利用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靶向激活依赖三聚体功能结构的癌细胞凋亡TRAIL信号通路,能够达到引起癌细胞死亡的效果。 有化疗“保底”,患者的治疗才更有保障 靶向治疗有靶向治疗的优势,免疫治疗有免疫治疗的独特之处,而化疗药,也有它无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尽管化疗药的历史很长,在癌症的治疗中它显得有点“老”,但新药的研发也为这位“老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它重展拳脚、在抗癌的战场上发挥着强大的力量。 当然,不论采用何种方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是发挥出最好的治疗效果的关键。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在癌症精准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兴的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凭借其更加出色的疗效与更少的不良反应,逐步成为了许多癌症患者心目中的新“救星”。 但这些“救星”的疗效虽好,使用过程中却有些“挑人”。靶向治疗需要患者具备特定的驱动基因突变,免疫治疗则是有一些标志物表达水平方面的要求。 能够满足要求的患者拉住了“救星”的手,没能满足要求的患者,以及相当一部分因为耐药等原因陷入了无靶向药可用的境地的患者——又该怎么办呢? 化疗:容易被忽视的“保底”治疗手段 在癌症精准治疗备受关注的今天,很多患者都会忽略化疗的重要性。在临床试验招募的过程中,小汇不止一次地遇到患者尚未完成标准方案治疗,就开始跨线寻找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 […]

半夏
化疗前恶心呕吐的预防措施,您用了么?

化疗前恶心呕吐的预防措施,您用了么?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大概只有一类恶心呕吐有惊喜的色彩,那是怀孕的妻子告诉丈夫有喜了。其他的恶心呕吐都令人痛苦,比如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 我们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与药物和患者身体状况相关; 遵循指南,预防为主,积极治疗; 饮食调理可以减轻症状。 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是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为例,据统计,如果没有使用止吐药,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会在90%以上。 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会导致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受损、营养不良、消化道损伤等,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他们对继续治疗望而却步,有的甚至因此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导致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的使用种类、剂量等。每一药物的剂量、输注速度和给药途径不同,引发呕吐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另外,患者自身状况也可以影响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及程度。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酒精摄入史、焦虑、体力状况、既往眩晕史及呕吐控制措施等。 比如说,年龄比较轻的女性患者或者是体力状况比较差的患者,平时有焦虑、不安情绪的患者,相对来说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就会高一些。和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发生恶心和呕吐的频率较高,呕吐较难控制。经常喝酒的人恶心呕吐会没有那么厉害,控制起来也相对容易。还有,如果患者平时容易晕车,发生恶心呕吐就会严重得多。另外,在既往化疗史中恶心呕吐的控制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然,恶心呕吐并不只出现在化疗当中,事实上它可能贯穿在肿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诱发的原因也很多,如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放疗以及手术等;此外,恶性肿瘤病情变化,如并发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和脑转移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化疗所导致恶心呕吐要重视治疗 对化疗病人来说,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就是恶心呕吐能不能承受、有没有办法预防。很多患者在治疗之前都会拜托医生:“请一定给我加上防恶心呕吐的药!” 目前,国内外与止吐治疗相关的指南有很多,如《中国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14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肿瘤支持治疗多国协会(MASCC)指南(2013版)》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2011版)》等。这些指南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极好的工具,在临床上行之有效、能够明显提高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PEER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遵循《指南》,患者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为60%,而未遵循指南则降至50.7%,两组间差别明显(P=0.008),而且遵循《指南》能明显降低患者就诊率及急诊率。遵照《指南》,在化疗的前中后全程均需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进行处理——如化疗前,评估CINV风险、评估预期呕吐的发生几率;化疗中,根据不同致吐风险给予不同止吐方案、详细记录恶心呕吐情况,在预防性止吐方案基础上仍然出现呕吐的情况下给予解救性止吐方案;化疗后,注意迟发性恶心呕吐,化疗后2~3天需要继续止吐,如果在预防性止吐方案基础上仍然出现呕吐的患者,则给予解救性止吐方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徐瑞华教授曾谈到:“对化疗引起的恶性呕吐这类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化疗方案本身。” 目前,临床上,在抗肿瘤治疗开始之前,医生会对于每一名患者进行充分的恶心呕吐风险等级的评估,包括恶心呕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相关活动以及是否存在厌食症或恶病质,从而制定一个个体化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方案,在化疗前就要给予预防性的止呕治疗。 推荐一 对于接受高度和中度致呕风险药物进行化疗的患者,最后一次化疗药物使用之后的2~3天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后面可能会出现迟发性的恶心呕吐,有时候迟发性的恶心呕吐比急性的恶心呕吐还要厉害。高度选择性的NK-1受体拮抗剂,可以穿过血脑屏障,高选择性、高亲和性地占领大脑中的NK-1受体,从而在中枢层面抑制恶心呕吐的根源。它可以用于预防高度致吐性抗肿瘤化疗的初次和重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和迟发性恶心呕吐。 推荐二 作为预防高致吐性抗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一线用药和推荐用药,阿瑞匹坦曾经得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临床应用指南》(NCCN)等欧美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和阿瑞匹坦三药联合方案,可有效预防高度催吐性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和呕吐。当然,用药必须经过医生的指导,患者千万不能自己盲目乱吃药! 推荐三 此外,也可以尝试中医方法。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曾经进行了研究,发现使用胃复安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有不错的效果,不仅缓解了恶心呕吐,减少了单纯静脉应用胃复安引起毒副作用的危险性。 推荐四 北京肿瘤医院曾经研究摸索音乐治疗法,发现这种疗法既可以有效缓解肿瘤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也可以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花费少、易实行。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 …… 患者自身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很重要 除上述方法外,您也不妨试试以下办法,或许能够帮您缓解一些症状: 戒烟忌酒,清淡饮食,不要吃过甜、过咸、过冷、过热、油腻、辛辣食物或气味浓郁的食物,避免刺激胃部,增加疼痛和不适感。 不要刻意不吃饭而只进食清汤或果汁,也不要试图用强吃强喝的办法压住恶心呕吐。 少食多餐,选择符合平时口味的饭菜,食物的性状要细软、易消化,将食物煮得烂一点有助于消化和吸收。 即使有恶心呕吐,也要坚持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每天所需营养。但是要避免一次进食大量高蛋白、高糖、高盐分的食物,这样的食物会刺激大量的消化液分泌,增加饱胀感。 注意不食或者少食含有较多色氨酸的食物。色氨酸会引起化疗后病人胃肠异常,改变肠道消化功能,引起腹泻等。食物中含有色氨酸较多的有:香蕉、核桃、南瓜子等。 化疗前注意休息,放松心情,保持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最佳状态。 由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发生与精神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忧郁、焦虑、恐惧、失眠等都可能导致呕吐发生或加重,所以在化疗前可以与医生充分讨论化疗的副作用,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写在最后 总之,全面认识恶心呕吐的原因和相关因素,从多方面进行干预,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来缓解症状,相信您一定能够把抗癌进行到底!   本文已获得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