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终于有药了!双特异性抗体破局,新型药物Tarlatamab或可惠及大部分患者,疾病控制率70%!

小细胞肺癌终于有药了!双特异性抗体破局,新型药物Tarlatamab或可惠及大部分患者,疾病控制率70%!

小细胞肺癌可以说是最难治的癌症之一。虽然它对化疗较为敏感,但通常几个月内就会复发,总生存期很少超过8个月。近些年来频频发力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面对小细胞肺癌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在2023年的ESMO大会上,一种新型药物Tarlatamab给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在II期临床试验DeLLphi-301中: 接受10mg/2周Tarlatamab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9个月; 接受100mg/2周Tarlatamab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9个月。   而且,Tarlatamab的安全性十分良好,研究中仅有3%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小细胞肺癌虽然目前没有合适的靶向疗法,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治疗靶点,比如δ样配体3(DLL3)。DLL3是一个抑制Notch信号传导的蛋白,在正常细胞中位于细胞内部,而在85%~94%的小细胞肺癌中,DLL3会被异常表达到细胞表面。 Tarlatamab就是靶向DLL3的一个双特异性抗体,另一端则靶向T细胞表面的CD3分子。这样,Tarlatamab就可以把T细胞带到癌细胞边上,引导T细胞去杀死肿瘤。 两端分别靶向癌细胞和T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引导T细胞杀伤癌细胞 本次II期临床研究一共纳入220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10mg/2周和100mg/2周两个剂量组。这些患者中位接受过2轮先前治疗,大多数患者都使用过PD-(L)1抑制剂。 10mg剂量组中有100名患者被纳入疗效分析,其中1人完全缓解,39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40%,另外还有30人病情稳定,疾病控制率达70%。中位随访10.6个月后,这些患者整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4.9个月,68%的患者存活超9个月。 100mg剂量组中,疗效并没有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88名被纳入疗效分析的患者有7人完全缓解,21人部分缓解,27人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32%,疾病控制率62.5%。中位随访10.3个月后,整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9个月,66%的患者存活超9个月。 10mg和100mg剂量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9个月和3.9个月 而且,Tarlatamab的疗效十分持久。10mg剂量组和100mg剂量组获得缓解的患者,分别有55%和57%在数据截止时扔持续缓解,没有复发。 安全性方面,Tarlatamab的表现同样优异。研究中10mg和100mg剂量组最常出现的不良事件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51%和61%)、食欲下降(29%和44%)、发热(35%和33%)、便秘(27%和25%)和贫血(26%和25%)。 两组患者≥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33%,分别有13%和2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减少或暂停用药,各有3%的患者终止治疗。10mg剂量组有1名患者死于治疗相关的呼吸衰竭。 目前,Tarlatamab已获得FDA的优先审查资格,并被授予了突破性疗法认定。后续的III期临床试验DeLLphi-304也已启动,期待它能让小细胞肺癌不再是绝症。 参考文献: [1]. Ahn M J, Cho B C, Felip E, et al. Tarlatamab for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9(22): 2063-2075.  

小D
12%!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迎重大突破,SCLC-N亚型免疫疗效或最佳

12%!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迎重大突破,SCLC-N亚型免疫疗效或最佳

如果问肺癌中最难治的是哪类,答案一定是小细胞肺癌(SCLC)。它恶性度高,进展迅速,转移扩散很快。 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乔治城大学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胸部肿瘤科主任Stephen V. Liu博士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SCLC研究结果: IMpower133研究中接受T药+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12%[1]。 而在这之前,广泛期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约只有1%~5%。   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5年生存率达12% 说起SCLC的免疫治疗,那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最知名的两种免疫治疗药物K药和O药,面对SCLC却纷纷折戟,都被FDA撤回了适应症。反倒是一直不被看好的PD-L1抑制剂T药顶住了压力。 在IMpower133研究中,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中位OS达到12.3个月,突破1年大关,而对照组只有10.3个月[3]。相比对照组,T药联合化疗降低了广泛期SCLC患者30%的死亡风险,成为SCLC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面对IMpower133的成功,人们不禁要问,T药联合化疗治疗SCLC的疗效能持续多久?特别是免疫治疗本就有长期获益的特点,它能否实现SCLC的临床治愈? 为此,在2019~2020年间IMpower133研究结束时,18名T药+化疗组患者被导入了IMbrella A研究,做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本次数据截止时,这18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已达59.4个月,接近6年,这其中: 18名患者中有11人仍然存活,其中7人存活超过5年,实现了临床治愈。根据研究人员计算,T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SCLC,5年生存率达到了12%。 18名患者中11人仍存活,7人已存活超5年 而对这些患者SCLC亚型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SCLC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亚型:表达ASCL-1的SCLC-A、表达POU2F3的SCLC-P表达NEUROD1的SCLC-N、和表达免疫相关分子的SCLC-I。 在IMpower133研究中已知SCLC亚型的271名患者中,SCLC-A、SCLC-P、SCLC-N和SCLC-I的占比分别为51.7%、7.7%、22.5%和18.1%。而已实现5年生存的7名患者中,SCLC-A有1人(14.3%),SCLC-N有4人(57.1%),SCLC-I有2人(28.6%),无SCLC-P。 换句话说,SCLC-N可能是免疫治疗效果最好的SCLC亚型,其次才是免疫亚型SCLC-I。这一数据也为将来实现更精准的SCLC免疫治疗指明了方向。 虽然12%的5年生存率在SCLC中已经是重大的突破,但依然有着巨大的进步空间,相比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不小的差距。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疗法,给SCLC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https://cattendee.abstractsonline.com/meeting/10925/Session/83 [2]. Sabari J K, Lok B H, Laird J H, et al. Unravelling the biology of SCLC: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J].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7, 14(9): 549-561. [3]. Reck M, Liu S […]

小D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将迎「千元时代」!首个肺癌「大满贯」免疫药物来了!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将迎「千元时代」!首个肺癌「大满贯」免疫药物来了!

发病率、死亡率双高,肺癌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癌中之王」。   面对如此威胁,抗癌新药的研发投入在肺癌领域自然大幅倾斜。近年来肺癌治疗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及进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相关的联合治疗方案,让患者们的生存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但是!有一类肺癌患者,一直被遗忘在角落里:小细胞肺癌。但凡了解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都会感慨一句:真的太难了!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增殖迅速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15%。同时,这类癌症的预后极差,有2/3的患者初诊时就已经到了广泛期,确诊后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2%。 与非小细胞肺癌在免疫治疗领域的势如破竹不同,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新药研发颇显曲折,曾遭遇了不少「滑铁卢」:我们熟知的PD-1抑制剂O药及K药,先后由于临床试验失败,于2020年与2021年遭遇美国FDA撤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直至近年来,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方案、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才相继获批,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然而这样的组合,也给小细胞肺癌患者们带来了另一方面的困扰——沉重的经济负担问题。目前获批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PD-1/PD-L1抑制剂均未纳入医保目录,单次治疗费用动辄好几万,即使参与了患者援助项目,治疗费用也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真的没有一款兼顾疗效、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吗?近期,一则关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磅好消息来了! 替雷利珠单抗成功突破小细胞肺癌,肺癌领域再下一城   就在前不久,一则关于小细胞肺癌的好消息在癌症治疗领域刷屏了: 百济神州宣布,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RATIONALE 312临床研究取得了成功,相较于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联合化疗在未经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具体数据将于近期的重磅医疗会议中公布。 虽然临床试验的数据暂未公布,但这样的好消息就足以让我们倍感振奋了: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 312研究是目前PD-1抑制剂针对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的最大规模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对中国人群做了充分的探索和验证。它的优效性结果意味着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再增添一项抗癌利器,由此带来的生存获益非常值得期待。   此次替雷利珠单抗不仅带来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它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们带来更加实际的帮助:大幅减轻治疗经济负担。   替雷利珠单抗打破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价格“坚壁”,带来抗癌亲民价格方案 对于中国癌症患者来说,药效与药价,都是患者们需要考量与权衡的问题。有了优异的药效,药价同样也需要更加亲民。 替雷利珠单抗经过多轮医保谈判,价格已经大幅降低,意味着使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次费用能够从「万元时代」正式进入「千元时代」,年治疗费用节省则更为可观! 以替雷利珠单抗2023年最新价格计算: ● 单次治疗费用仅2755元; ● 全年治疗费用仅约4.7万元。 这个价格实际上已经远远低于其他同类药物,显著降低了患者们的免疫治疗经济负担,可以为改善生活质量留下更多空间。 据了解,目前各类获批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适应症的PD-1/PD-L1抑制剂均未纳入医保,除替雷利珠单抗以外,其他同类药物的单次治疗费用约为1.7-5.4万之间,即便采取了患者援助等相关内容,年费用也在6.7-16.3万之间(视不同药物的价格不同产生差异)。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国际品质,惠民价格,替雷利珠单抗在「高效」与「低价」两个领域都做到了更加优秀,更加极致。 替雷利珠单抗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既往研究数据优异,临床疗效有证可循 虽然RATIONALE 312研究已取得成功,但鉴于其数据结果暂未公布,我们可以参考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既往数据: RATIONALE 206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二期临床试验,其中一项队列纳入了17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了与RATIONALE 312研究相同的治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 临床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同时中位生存期长达15.6个月,1年生存率高达76%! 在17位患者中,共有13位患者实现病情部分缓解,2位患者病情稳定,实现了客观缓解率77%、疾病控制率88%的惊艳数据! 相信在此优秀数据基础上开展的III期研究数据将会同样惊艳,再现辉煌,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真正提供兼具惠民价格和优秀疗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我们同样坚信,小细胞肺癌并非“免疫荒漠”,也绝非仅有PD-L1抑制剂更适合小细胞肺癌,随着包括RATIONALE 312研究在内的PD-1抑制剂联合方案的成功,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肺癌免疫治疗「大满贯」,替雷利珠单抗做到了! 随着各类PD-1/PD-L1抑制剂的获批上市,相信所有患者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到底应该用哪种PD-1/PD-L1免疫治疗? 而随着RATIONALE 312研究的成功,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这个问题就有了更好的选择:替雷利珠单抗。 因为替雷利珠单抗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已经实实在在取得了「大满贯」的成绩: 从早期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到局部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及后线治疗,再到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替雷利珠单抗都有着极其亮眼的表现,堪称肺癌免疫治疗的「全方位覆盖,大满贯获益」。 针对肺癌,替雷利珠单抗是全球首个且唯一取得如此成绩的免疫治疗药物。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替雷利珠单抗肺癌领域治疗的数据图,更加直观: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免疫治疗,任重而道远。但在这条漫漫征途上,替雷利珠单抗已经全面布局了肺癌领域,并取得了全面的获益!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中国原研抗癌药物们能够获取更多适应症,帮助更多癌症患者,同时也实实在在的落地更加亲民、更加实惠的抗癌方案,让更多中国患者用得起好药!  

小D
80岁患上肺癌,4年后竟然肿瘤自行消失了!

80岁患上肺癌,4年后竟然肿瘤自行消失了!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分化程度低的高级别侵袭性神经内分泌癌,5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则可能快速恶化,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然而,发表于Thoracic Cancer杂志的一则病例中,“奇迹”降临在了一名80岁老人身上,他的SCLC在未经治疗的情况完全自发缓解了! 80岁男性,诊断SCLC后放弃治疗 这是一位80岁的老大爷,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50年来,他每天吸烟20支。 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门有轮廓突出的病变(图1a)。胸部CT显示左上叶恶性肿瘤,左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a、b)。由于外生型病变不清晰可见,支气管镜活检失败。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SCLC(图3),临床分期为局限期。 图1:(a)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门轮廓突出的病变;(b)胸部X线检查先前左肺门轮廓突出的病变完全消失 图2:(a和b)胸部CT示左上叶肿瘤,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c和d)胸部CT示既往肿瘤病变完全消失 图3:病理检查结果。(a)通过VATS切除主动脉下淋巴结。病理检查显示小而圆的肿瘤细胞致密片状生长,胞浆稀疏,染色质分散[(b)苏木精和伊红,100×]。肿瘤细胞嗜铬素A[(c)免疫组化,200×]和突触素[(d)免疫组化。200×]阳性。 因年龄较大,老大爷拒绝了化疗和放疗,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出院。 局限期SCLC约占SCLC的30%,其预后并不乐观,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5~20个月。而化疗和放疗是局限期SCLC的标准疗法。年龄这么大,又放弃了治疗,这位老大爷还能活多久呢? 52个月再次就诊,肿瘤完全消失 4年多(52个月)后,老大爷因无法进食、身体严重衰弱再次来到了医院。 “奇迹”出现了!胸部X线检查没有显示左肺门有轮廓突出的病变(图1b)。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左上叶、纵隔和肺门的SCLC完全缓解(图2c、d)。 据了解,老大爷自上次就诊以来,没有做手术,也没有接受化疗或放疗,而是每天喝甜菜根汁。没有诉说任何神经系统疾病,也没有表现出异常神经体征。 就这么简单,肿瘤自发完全缓解了!看到这里,是否觉得这个老大爷很幸运呢? 然而,幸运不可能一直光临。腹部CT和胃镜检查发现,老大爷罹患了晚期胃癌。这次他又拒绝了治疗。老大爷在40天后去世。 那么胃癌会是SCLC导致的吗?对此,作者指出,老大爷的晚期胃癌在临床和组织学上被判断为与SCLC不相关,并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任何相关的证据。 肿瘤为何会自发缓解? 恶性肿瘤自发缓解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免疫和细胞因子修复过程、分化、凋亡、外科创伤(手术或活检)、感染、激素机制、抑制血管生成或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那么本案例中SCLC为何会自发缓解呢?癌症自发缓解罕见吗? 针对以上内容,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对于SCLC自发缓解的具体机制,如想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底部“查看原文”。 参考文献 [1]Song SH, Ha CW, Kim C, Seong GM. Complete spontaneous remission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absence of specific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Thorac Cancer. 2021 Aug 20. doi: 10.1111/1759-7714.14124. […]

玉米
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期间疾病快速进展,应警惕小细胞肺癌转化

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期间疾病快速进展,应警惕小细胞肺癌转化

  EGFR在癌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突变,可采用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证实,采用EGFR-TKI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患者带来显着获益。然而,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小细胞转化的发生是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此,我们报道一例肺腺癌EGFR-TKIs治疗后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的病例【1】,并探讨其特点及相关机制。   案例展示 75岁男性,无吸烟史,因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入院,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旁软组织肿块,考虑为是中央型肺癌。2020 年 7 月,肺活检病理显示左肺腺癌 (cT3N3M1 IVA)(图 1A)。由于 ECOG 体能状态 (ECOG PS) 2,他使用培美曲塞加贝伐珠单抗实现了 1 个周期的化疗,没有铂方案。两周后,活检组织的下一代序列 (NGS) 结果显示,患者携带EGFR L858 突变。通过吉非替尼的治疗,他获得了大约 8 个月的临床显着反应。 图1。 进展后,第二次NGS检测显示EGFR L858R T790M突变和PIK3CA E545K突变。然后给予奥西替尼。但仅2个月后出现腹痛,CEA(254.38 ng/mL)较前降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7.32 ng/mL)较前升高,左肺病理支气管镜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图1B), 2021年7月EGFR L858R突变,RICTOR拷贝数增加,PD-L1 < 1%。患者接受依托泊苷+奈他铂2周期化疗,部分缓解。CEA (209.57 ng/mL) 和 NSE (15.25 ng/mL) 均低于之前。然而,由于副作用,他拒绝继续化疗。然后患者接受埃克替尼和安罗替尼治疗。 5 个月后,疾病广泛进展,出现骨、肝和多发淋巴结转移。2022年1月20日全血NGS检测EGFR L858R和T790M突变,PIK3CA e545K突变,ERBB2拷贝数增加。CEA (1142.66 ng/mL) 比之前高 5 倍,NSE (32.59 ng/mL) 比之前高 1 […]

玉米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OS近16个月,在华上市近三年,助力ES-SCLC患者生存延长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OS近16个月,在华上市近三年,助力ES-SCLC患者生存延长

2018年随着IMpower133研究结果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成功发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迎来了近30年来的首个重大突破[1]。基于IMpower133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于2019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并于2020年2月13日在中国获批用于ES-SCLC一线治疗。自上市以来,作为国际标准药物,阿替利珠单抗惠及了数以万计的ES-SCLC患者,持续引领着ES-SCLC一线标准治疗。 时值阿替利珠单抗国内上市即将三周年之际,本文特盘点阿替利珠单抗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分享中国患者真实世界疗效,并阐述权威指南推荐,以期为ES-SCLC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人群, OS获益长达近16个月 IMpower133研究对比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序贯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与安慰剂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用于ES-SCLC一线治疗。IMpower133研究采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终点的设计,在统计学上的要求更高,但凭借阿替利珠单抗的出色疗效,两个终点均获得阳性结果,成为ES-SCLC领域免疫治疗首个成功的全球多中心研究[1]。 2022年,一项IMpower133研究探索性分析[2]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杂志,评估了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的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位随访13.9个月时,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7%(n=154/201)和81%(n=164/202)的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 疗效分析显示,从随机分组开始计算,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5.7个月和11.3个月(HR=0.67;95%CI:0.49-0.90);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和4.5个月(HR=0.73;95%CI:0.57-0.92)。这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用于ES-SCLC一线治疗可获得将近16个月的OS。 从维持治疗开始计算,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5个月和8.4个月(多变量HR=0.59;95%CI:0.43-0.80),中位PFS分别为2.6个月和1.8个月(多变量HR=0.63;95%CI:0.49-0.80)。未分层Cox模型表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能够改善OS和PFS[OS:HR=0.67(95%CI:0.49-0.91);PFS:HR=0.66(95%CI:0.52-0.84)]。 图1.IMpower133研究中从维持治疗开始的OS(A)和PFS(B)获益 此外,阿替利珠单抗延续了一贯的良好安全性,本次分析中没有发现新的或非预期的安全性信号。 ▎该研究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以及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都是OS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强化了IMpower133方案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地位。 中国ES-SCLC患者, 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带来更长PFS获益 作为首个获批的ES-SCLC免疫治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自上市以来积累了大量了临床应用经验,并且已有多项欧美及亚洲真实世界研究证实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在中国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的表现同样优秀,且PFS获益更大。 1.中国真实世界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PFS达7.1个月,一线维持PFS约14个月 2022年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项阿替利珠单抗联合依托铂苷铂和卡铂或顺铂一线治疗ES-SCLC的多中心、回顾性、对照真实世界研究[3]。该研究纳入来自5家医疗机构(6个肿瘤中心)的225例ES-SCLC患者,其中133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92例接受单纯化疗。 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PFS从6.5个月延长至7.1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1%(HR=0.69;95%CI:0.49-0.97;P=0.029)。 对于化疗敏感患者(接受≥4个周期化疗),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相比化疗组延长2.8个月(9.3个月vs 6.5个月;HR=0.54,95%CI:0.36-0.80)。 值得关注的是,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患者的PFS获益更大:阿替利珠单抗组中位PFS达13.83个月,相比化疗组延长7.3个月(HR=0.33,95%CI:0.20–0.56)。 图2.所有患者(A)、化疗敏感患者(B)和免疫维持治疗患者(C)中研究者评估的PFS aHR:经年龄、性别、吸烟情况、SCLC类型、放疗情况和局限期化疗情况校正的HR 安全性方面,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均为骨髓抑制,且两组发生率相当,分别为58.6%和51.1%(p=0.26)。阿替利珠单抗组有19例(14.3%)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但多为1-2级。 该研究结果证实了IMpower133模式对中国ES-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在中国真实世界中,IMpower133模式可带来更长的PFS获益:ES-SCLC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带来超过7个月的PFS,而接受阿替利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患者的PFS更是长达近14个月。该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支持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中国ES-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2.中国ES-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胸部巩固放疗一线PFS达12.8个月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发表的一项中国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序贯胸部巩固放疗(CTRT)一线治疗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4]。 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免疫联合化疗后未进展并接受CTRT的36例ES-SCLC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78%的免疫治疗药物为阿替利珠单抗。CTRT的生物有效剂量为52Gy-113Gy。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2.6个月时,中位PFS为12.8个月(95%CI:7.1-18.1),估算的6个月、1年和2年PFS率分别为97.3%、53.4%和17.9%。中位OS尚未达到(范围:3.9-24.8个月),估算的6个月、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97.1%、80.2%和53.3%。 图3.PFS(左)和OS(右)结果 安全性方面,仅2例(6%)患者发生3级血小板减少症,没有患者出现4级或5级毒性。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阶段发生irAE,但成功完成了后续CRRT。放射相关肺炎发生率为8%,均为1-2级,患者耐受良好。 由此可见,对于中国ES-SCLC患者,免疫联合化疗+胸部巩固放疗一线治疗不仅安全性良好,并且可带来令人惊艳的PFS获益,中位PFS长达12.8个月,为该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3.中国EGFR-TKI耐药后SCLC转化患者,阿替利珠单抗联合治疗PFS达5.1个月,OS达20.2个月 2022年中国学者在Lung Cancer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转化性小细胞肺癌(T-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5]。研究共纳入47例发生T-SCLC的EGFR突变患者,所有患者在活检确认T-SCLC前至少接受过一线EGFR-TKI治疗。其中11例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组),36例患者未使用免疫治疗(化疗组)。 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3%(n=8)。阿替利珠单抗组T-SCLC患者转化后治疗的中位PFS为5.1个月,相比化疗组的4.1个月更长;中位OS长达20.2个月,显著长于化疗组的7.9个月(P<0.01)。 图4.PFS(左)和OS(右)结果 ▎该研究结果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可能是EGFR突变NSCLC患者EGFR-TKI治疗耐药发生SCLC转换后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不仅在数值上延长中位PFS,且可以显著改善中位OS。 获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最高级别 推荐,阿替利珠单抗惠及更多 中国ES-SCLC患者 凭借着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阿替利珠单抗成为首个获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最高级别推荐的ES-SCLC一线治疗方案。同样,在最新版国内外指南中阿替利珠单抗也获得了一贯的一线治疗优选推荐[6-8]。 阿替利珠单抗在IMpower133研究中取得的成功,使其成为ES-SCLC一线治疗的领跑者。在阿替利珠单抗中国上市3周年之际,回望这项里程碑式研究仍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这3年来,阿替利珠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惠及了大量患者,同时中国患者真实世界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其疗效获益。当前ES-SCLC治疗仍道阻且长,未来希望阿替利珠单抗研究的步履不停,相信随着更多免疫治疗方案的不断探索,将使更多患者实现更长、更好的生存。   参考文献: [1]Horn L,Mansfield AS,Szczęsna […]

玉米
盐酸安罗替尼 | 国内唯一获批NSCLC及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盐酸安罗替尼 | 国内唯一获批NSCLC及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盐酸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和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激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2018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盐酸安罗替尼上市。基于盐酸安罗替尼对进展或复发SCLC患者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8月,NMPA批准其用于进展或复发的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盐酸安罗替尼成为了国内唯一获批NSCLC及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目前,盐酸安罗替尼已获批多个适应症,如下: 1.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阳性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用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透明细胞肉瘤以及既往至少接受过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其他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  3.附条件批准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治疗。 4. 附条件批准用于具有临床症状或明确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治疗。 5. 用于进展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规格:(1)12mg;(2)10mg;(3)8mg。 推荐剂量及服用方法 盐酸安罗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次 12mg,每日 1 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 2 周,停药 1 周,即 3 周(21 天)为一个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如出现漏服,确认距下次用药时间短于 12 小时,则不再 补服。  剂量调整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整以使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盐酸安罗替尼所致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对症治疗、暂停用药和/或调整剂量等方式处理。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1. 第一次调整剂量:10mg,每日一次,连服 2 周,停药 1 周; 2. 第二次调整剂量:8mg,每日 一次,连服 2 周,停药 1 周(关于剂量调整方法请参考表 1~ 2 及【注意事项】)。如 8mg 剂量仍无法耐受,则永久停药。  发生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时,首先应参照表 1 的总原则进行剂量调整。当发生出血的不良反应时则参照表 2 进行剂量调整。 要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 1. […]

玉米
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治科普手册,推荐收藏

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治科普手册,推荐收藏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类型,大约占15%。SCLC非常难治,缺乏可靶向针对的驱动基因突变,广泛期SCLC在这30年来只能采用化疗治疗。由于SCLC疾病进展迅速的特性,导致患者生存预后极差,化疗的OS(总生存期)仅有约10个月。   在面临着治疗困境之时,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免疫药物成功为SCLC患者的疗效带来了质变。首先是PD-1单药在SCLC后线取得了成功,弥补了一线进展后无药可治的难题。不过,经过多年努力发现,PD1单药力道仍然不足,甚至都无法取代传统化疗的一线地位,SCLC的OS仍然受到限制。所幸,近年PDL1抑制剂+化疗的方案成功打破僵局,在一线治疗取得了优于双药化疗的OS,将SCLC的一线用药布局进行刷新,SCLC正式步入免疫治疗时代。尤其是在CASPIAN研究中,PDL1单抗“I”药(德瓦鲁单抗,IMFINZI)+化疗更是创造了30年来最长的生存时间——13个月。非常鼓舞人心。 小细胞肺癌科普手册 正值11月全球肺癌日,中国健康促进会推出全国首个小细胞肺癌科普手册,打着“小细胞肺癌OS行动”的免疫时代口号,将SCLC规范的诊疗和免疫治疗想国内患者普及。   该手册一共分为六大部分,包括SCLC简介,症状、分期和诊断,治疗,免疫治疗,免疫引起不良反应的管理以及日常护理。 本文整理自:中国健康促进会/整理编辑:佐罗

玉米
肺癌、乳腺癌等5大癌种创新疗法临床结果公布

肺癌、乳腺癌等5大癌种创新疗法临床结果公布

11月5日下午,2022年“CSCO学术年会-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召开,与会专家针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具有较大医疗需求缺口但缺乏创新治疗方案的肿瘤领域,带来多项优秀原创性临床研究。研究指出,多款新型靶向疗法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初步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肺癌中的“棘手亚型”,非小细胞肺癌多款创新疗法初步疗效显著   肺癌是全球第二高发肿瘤,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种亚型,其中NSCLC约占85%。国内多位专家牵头开展了新型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并在会上汇报了初步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中国NSCLC患者EGFR 20ins突变约占NSCLC的0.3-0.9%,国内尚无靶向药物获批,预后很差,临床存在未满足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在汇报中指出,YK-029A是一款口服不可逆第三代EGFR-TKI,基于1b期20ins初治队列数据结果已获NMPA突破性疗法认证。在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中,YK-O29A片可以显著提高初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8.4%),大部分受试者在接受YK-029A片治疗后具有良好的获益,且不受是否存在脑转移、突变类型、突变插入位置的限制。   此外,北京协和医院王孟昭教授在会上公布“舒沃替尼(DZD9008)在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2期关键性研究初步结果”。他指出,舒沃替尼(DZD9008)是一种口服、高效、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正在全球进行临床开发。研究结果显示,92%受试者给药后出现靶病灶体积显著缩小,舒沃替尼针对不同EGFR Exon20ins突变亚型均显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且起效时间快,多数受试者首次肿瘤评估即出现客观缓解。   北京协和医院王孟昭教授   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比例高达50%,创新药物显示初步抗肿瘤活性   HER2阳性乳腺癌因其恶性度高、侵袭性强、预后较差,一直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且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比例高达50%,预后极差,而现有大部分化疗或大分子靶向药物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在会上发布DZD1516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1期临床研究初步数据,数据显示,DZD1516是一种口服、高效、可逆的高选择性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备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并显示初步抗肿瘤活性。   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将近3倍,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再迎新选择   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但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PRIME研究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晚期卵巢癌一线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其试验结果既填补了PARP抑制剂在中国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的空白,同时也再次验证,无论生物标记物状态如何,尼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都是一线含铂化疗后的优选治疗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宁教授在PRIME研究汇报中表示,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ITT(意向治疗分析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4.8个月vs 8.3个月)。与安慰剂相比,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作为新诊断晚期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PFS获益。

玉米
免疫治疗重塑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格局

免疫治疗重塑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格局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难治、预后差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其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期扩散,绝大多数(> 7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IV期或广泛期(ES)。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如何延长生存期,是小细胞肺癌面临最大的挑战!近年来,免疫治疗在SCLC治疗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目前已有两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ES-SCLC获批上市。 1.I药一线治疗SCLC  一年OS率可达53.7%!  2021年7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批准了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I药(度伐利尤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一线治疗,也成为第二款国内上市的治疗SCLC的免疫药物。 I药本次SCL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根据一项名为CASPIAN的研究,为全球多中心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①双免疫+化疗组:I药1500mg D1+tremelimumab(CTLA4抑制剂)75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后,接着用I药+tremelimumab进行维持治疗。 ②PD-L1单抗+化疗组:I药1500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后,接着用I药进行维持治疗。 ③化疗组: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 结果在2020WCLC上公布,在主要研究终点OS上,I药+EP化疗组(n=268),相比于单纯化疗组(n=269),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中位OS有明显延长,分别为13个月及10.3个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R=0.73,P=0.0047),I药组1年OS率达到53.7%,化疗组只有39.8%。两组的18个月OS率分别为33.9% vs 24.7%,I药增加了近10%。 亚组分析发现,OS的获益在各种特征人群都可见。尤其是在低年龄组(<65岁)、无吸烟史、无脑转移的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2.T药一线治疗ES-SCLC 中位OS12.3个月 阿替利珠单抗首次在中国获批是在2020 年 2 月 13 日,用于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IMpower133 研究试验,在今年的ESMO大会中,其研究也有了最新进展! 试验共纳入403例初治的ED-SCLC患者,并将患者大致分为两组:(1)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 PFS)。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vs10.3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vs4.3个月(P=0.02)。且经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安全性可控。 在大会上,研究人员还公布了其接受Atezolizumab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疗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其他临床研究报告有关放疗【PCI、全脑放疗 (WBR) 或巩固胸腔放疗 (TRTX)】与Atezo作为单药或联合化疗的疗效或安全性的试验研究。对在接受治疗的所有 SCLC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数据分析。从 2019 年 1 月到 2021 年 4 月,将联合化疗/免疫治疗作为诱导治疗或免疫治疗作为维持治疗的患者与接受类似放疗的未接受任何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有35 名 SCLC 患者接受了颅骨和/或胸部照射(17 名患者尚未接受两种治疗)。无论是否同时使用 Atezo,PCI 或 WBR 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 AE。在 TRTX 患者中发现了改善中位 […]

玉米
ESMO深度:「神仙抗癌药」再有新成员,DS-7300接力抗癌效果超群,疾病控制率达77.8%

ESMO深度:「神仙抗癌药」再有新成员,DS-7300接力抗癌效果超群,疾病控制率达77.8%

说起肿瘤的治疗进展,前几年的关键词叫做“免疫治疗”,一个又一个PD-1抑制剂风起云涌。而近两年的关键词叫做“ADC”,DS-8201、戈沙妥珠单抗等“ADC神药”相继问世,隐隐要开启一个癌症治疗的“ADC时代”。 而今年的ESMO年会上,出现了一款集两家之长的药物——DS-7300。它作为一个ADC药物,靶向的靶点却是一个免疫信号分子——与PD-L1同族的B7-H3。 更关键的是,DS-7300的疗效十分出众,尤其是对于肺癌中最为棘手的小细胞肺癌,9位参与研究的患者有6人已被确认为部分缓解,还有一位部分缓解待确认,疾病控制率达到了77.8%[1]。 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10%~15%左右,恶性度高,进展迅速,而且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自上世纪80年代末EP方案诞生以来,30多年没有新疗法问世。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现也不算好,K药和O药的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在去年相继被FDA撤回,仅剩下度伐利尤单抗和T药维持颜面。 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中疗不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率不高。研究显示,小细胞肺癌中只有7.3%的病例能检测到PD-L1蛋白,但有64.9%能检测到与PD-L1同族的B7-H3分子[2]。 与PD-L1类似,B7-H3也是一个免疫抑制分子,在包括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很多实体瘤中都有过表达,并与预后不良相关。B7-H3能否成为攻克小细胞肺癌的突破口呢? 多种实体瘤中都存在B7-H3的过表达 DS-7300就是一个靶向B7-H3的ADC药物。本次ESMO年会上公布了DS-7300的一项多癌种研究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小细胞肺癌。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127位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位年龄67岁,男性占了110人。他们中位接受过5线先前治疗,算是十分难治的患者。到数据截止时,共有91位患者完成了疗效评估,30人缓解,缓解率33%。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研究中纳入的9位小细胞肺癌患者,有6人已被确认为部分缓解,还有1人部分缓解待确认,疾病控制率达到了77.8%。目前,已确认部分缓解的6位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4.4个月。 研究数据 此外,研究中的5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2人部分缓解,2人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和80%;42位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16人部分缓解,15人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8%和73.8%。 安全性上,98%的患者都在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输液相关反应和呕吐。 目前,DS-7300治疗小细胞肺癌更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开始,期待这一药物能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congress/ds-7300-b7-h3-dxd-antibody-drug-conjugate-adc-shows-durable-antitumor-activity-in-advanced-solid-tumors-extended-follow-up-of-a-phase-i-ii-study [2].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D-L1, B7-H3, B7-H4 and TILs in huma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小D
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汇总表(2022年8月)

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汇总表(2022年8月)

2021年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公布,新版医保目录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用。 时隔半年多,又有很多病友们等到了救命新药!小编整理了在肺癌靶向、免疫治疗领域,经FDA、NMPA获批及NCCN指南推荐的40余个药物(截止2022年8月16日),并附医保支付价格及医保适应症等相关信息。供大家参看!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半夏
一文解读: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一文解读: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亚型,属于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确诊时多为晚期,生存率极低。根据病灶累及范围将SCLC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约三分之二的SCLC在诊断时已处于广泛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暂时缓解广泛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极高,预后一般较差[1]。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多种免疫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类型癌症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广泛期SCLC患者也有显著疗效,基于两项大型Ⅲ期IMpower133[2]和CASPIAN研究[3-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将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均作为Ⅰ级优选推荐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6]。本文借此对两项研究进行解读。 IMpower133研究: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IMpower133研究是证实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获得生存获益的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纳入403例未经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包括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入组患者随机1:1分组,分别给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方案并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或安慰剂+卡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再序贯安慰剂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或不再临床获益,试验组及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4个周期[2]。 中位随访13.9个月后的研究结果显示[2],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化疗组显著延长2个月(12.3个月vs 10.3个月,P=0.007),1年OS率也显著高于化疗组(51.7%vs 38.2%)。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P=0.02),6个月PFS率和12个月PFS率均高于化疗组(30.9%vs 22.4%;12.6%vs 5.4%)。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2020年先后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2022年CSCO指南依然将此方案作为Ⅰ级治疗推荐[6]。 图1.Impower133研究中OS和PFS获益[2] CASPIAN研究: 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 CASPIAN研究是另一项证实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获得生存获益的Ⅲ期临床研究,其数据首发于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Lancet)。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的Ⅲ期研究,旨在评估在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治疗时,在铂类+依托泊苷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度伐利尤单抗能否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该研究共纳入805例初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包括未经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和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其中,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方案为度伐利尤单抗1500mg联合依托泊苷+卡铂/顺铂q3w治疗4个周期,序贯度伐利尤单抗1500mg q4w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单纯化疗组方案为依托泊苷+卡铂/顺铂q3w,最多可治疗6个周期[3]。 结果显示[3],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可达13.0个月,并降低死亡风险27%(HR=0.73,P=0.0047);两组12个月OS率和18个月OS率分别为54%vs 40%和34%vs 25%。基于此显著获益,FDA于2020年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图1.CASPIAN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组OS及PFS均显著改善[3] 值得一提的是,CASPIAN研究中国队列中入组123例中国患者(仅限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10.9个月)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达14.4个月(HR=0.65,95%CI 0.41-1.03)[4]。 图2.CASPIAN研究中国队列中度伐利尤单抗组OS获益趋势[4] 2021年CASPIAN研究更新的3年OS结果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22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9.4个月。与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降低死亡风险29%(HR=0.71,95%CI 0.60-0.86;P=0.0003)。3年OS率为17.6%vs 5.8%,显示出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与化疗组相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5]。 基于CASPIAN研究的优秀表现,2021年NMP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2022年CSCO指南也将该方案修订为Ⅰ级推荐[6]。 总结: CASPIAN研究纳入的患者基线特征与IMpower133研究基本一致,但在研究设计方面略有差异。CASPIAN研究中允许未经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入组,化疗方案可选择顺铂或卡铂,化疗后给药间隔q4w;对照组最多可接受长达6个周期的化疗;最终,CASPIAN研究取得显著成果,3年OS率达17.6%,较化疗组提升近3倍以上,长期生存获益显著[5]。IMpower133研究允许纳入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化疗后给药间隔q3w,治疗组可行预防性全脑放疗;化疗方案为卡铂;对照组接受4个周期的化疗;最终OS为12.3个月,1年OS率51.7%[2]。整体而言,在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中,国内共获批两种免疫疗法,随着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的上市,为中国SCLC患者带来更多的优选治疗方案。未来,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为SCLC患者创造更长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吴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4):183-188. [2]Horn L,Mansfield AS,Szczęsna A,et al.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N Engl J Med.2018 Dec 6;379(23):2220-2229. [3]Paz-Ares L,Dvorkin M,Chen Y,et al.Durvalumab plus platinum-etoposide versus […]

半夏
一文解读:《2022 CSCO 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广泛期治疗决策

一文解读:《2022 CSCO 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广泛期治疗决策

按照病理组织学特点,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SCLC占肺癌的13%-17%。SCLC根据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的二期分期法分为局限期SCLC和广泛期SCLC。局限期SCLC中仅有极少数患者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超过T1-2N0的局限期SCLC患者仍然需要将同步放化疗作为标准治疗,治疗方案多年“沉寂”[1]。但在广泛期SCLC中,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患者有了更多治疗选择。本文将对《2022 CSCO 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1]中广泛期SCLC治疗的内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以免疫联合化疗为优选方案 广泛期SCLC的初始治疗根据有无局部症状进行分层,并根据PS评分推荐不同的治疗策略。对于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的患者,新版指南中Ⅰ级推荐仍然是化疗联合免疫或单纯化疗,联合方案包括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卡铂4周期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以及新增的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4周期后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优选,1A类);单纯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或卡铂(1类)。 IMpower133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3个月,较单纯化疗治疗有所延长(10.3个月)。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P=0.02)[2]。 CASPIAN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的中位OS显著优于化疗组(13个月 vs 10.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7%[3]。2021年更新的3年OS结果显示,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与单独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9个月 vs 10.5个月;2年OS率为22.9% vs 13.9%;3年OS率为17.6% vs 5.8%,与化疗组相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4]。基于度伐利尤单抗的优秀表现,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适应症,因此,新版指南将其从Ⅲ级推荐修订为Ⅰ级推荐。 图1. 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的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 基于ASTRUM-005研究新增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斯鲁利单抗+依托泊苷+卡铂 4周期后斯鲁利单抗维持治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1A类)。此外,指南的注释部分新增多项正在进行的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Ⅲ期研究。 对于有局部症状的广泛期SCLC,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缓急和化疗疗效实施即期或限期转移灶姑息放疗,如转移部位导致脊髓压迫症、重症上腔静脉综合征、有症状脑转移,以及重度疼痛的骨转移,临床应考虑急诊放疗。最常用的放疗方案是 30Gy/10f/2 周。 图2. 有局部症状的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 初始诊断时出现脑转移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先以系统性治疗为主,化疗3-4周期后择期进行头部放疗(Ⅰ级推荐);如果伴随明显脑转移症状,则需尽快进行头部放疗,症状稳定后给予系统性治疗。头部放疗建议全脑放疗,剂量建议30Gy/10次(Ⅰ级推荐)。 图3. 初诊伴脑转移的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 图4. 广泛期 SCLC 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1] 复发SCLC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取决于疾病复发时间及PS评分 复发及耐药的SCLC患者接受进一步化疗后中位OS为4-5个月,治疗的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治疗结束至复发的时间间隔。CSCO指南按照患者疾病复发时间进行SCLC二线治疗方案的区分: 若复发时间≤6个月,Ⅰ级推荐包括拓扑替康口服或静脉注射(1类)及参加临床试验;其他可选方案还包括伊立替康、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替莫唑胺、曲拉西利或G-CSF及苯达莫司汀(2A类)。 若治疗复发时间>6个月,首选方案为初始治疗方案。但对于既往阿替利珠单抗或度伐利尤单抗维持治疗>6个月后复发的患者,不推荐重新使用PD-L1抑制剂+化疗的联合方案,建议再次使用依托泊苷+顺铂/卡铂方案。 图5. SCLC的二线治疗 二线治疗失败后,如果患者PS评分为0-2分,可考虑后续的三线及以上治疗,Ⅰ级推荐为安罗替尼(2A);Ⅱ级推荐包括参加临床试验、纳武利尤单抗(2A类)、帕博利珠单抗(2A类)。 图6. SCLC的三线治疗 此外,新增预防骨髓抑制药物:SCLC一线治疗中,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时,曲拉西利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作为预防应用以减少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发生率(2A类);复发SCLC二线治疗中,曲拉西利或G-CSF可作为拓扑替康治疗前预防应用(2A类)。 总结 总体而言,免疫联合化疗能够改善广泛期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是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优选治疗方案。本次指南更新,结合中国国情,及时调整获NMPA批准的药物推荐等级;并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新增药物推荐,对规范临床实践应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Horn L, Mansfield AS, Szczęsna A, et […]

半夏
非小细胞肺癌 vs. 小细胞肺癌,临床表现和诊断有何不同?

非小细胞肺癌 vs. 小细胞肺癌,临床表现和诊断有何不同?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8.4%。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 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今天,我们就借由一组图,看看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有哪些区别?

半夏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诊断以及治疗方式,三大模块一文理清!

小细胞肺癌的分期、诊断以及治疗方式,三大模块一文理清!

小细胞肺癌(SCLC)占肺癌的15%左右,不仅细胞小,且形态像燕麦粒,所以又叫燕麦细胞癌。SCLC是一种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并且SCLC恶性程度高,而且还增殖快、转移早。所以2/3的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有脑、肝脏、骨、肾上腺等多处转移,就如同“燕麦片撒了一身”。 SCLC应该如何诊断? 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SCLC诊治指南指出[1]:在肺癌早期筛查方案,高危人群应接受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肿瘤诊断的Ⅰ级推荐是胸部增强CT,影像分期必须进行头颅增强MRⅠ检查。 获取组织或细胞学的方法包括:纤维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EBUS)、经皮肺穿刺,淋巴结或浅表肿物活检,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在病理学诊断方面,形态学诊断很重要,为了明确肿瘤是否是SCLC,一定进行免疫组化(IHC)检测。 SCLC应该如何分期? 任何癌症的治疗都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有的患者病情轻,有的患者病情重,虽然同为一种癌症,但治疗方案选择却大不相同。 对于SCLC分期,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工作小组采用AJCC TNM分期系统和退伍军人管理局(VA)SCLC方案两者相结合的方法[2]。SCLC在联合使用VA分期(局限期与广泛期)之前,采用的是与其他癌种相同的TNM系统。 TNM分期系统代表Tumor(肿瘤),Node(淋巴结),Metastasis(转移):T描述了肿瘤的大小;N描述淋巴结中是否存在癌细胞;M描述了癌症是否已经扩散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中国临床中对于SCLC的分期也大致相同,主要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SCLC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胸腔积液,即可包含在单个可耐受的放射野内;广泛期SCLC指超过局限期的病变,包括恶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血行转移[1]。 SCLC应该如何治疗? 尽管SCLC对化、放疗高度敏感,但大部分患者最终要转移扩散。几乎所有的SCLC患者诊断时有全身扩散的趋向,因此联合化疗加胸部放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只在极少数局限期患者中实施。 局限期SCLC中T1-2,N0患者包括可手术患者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接受手术的患者,若术后病理提示N0,应行辅助化疗,N1患者还需要考虑纵隔淋巴结放疗,N2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纵隔放疗,不适宜手术患者选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分期晚于T-2,N0患者,若PS评分0-2分,可考虑化疗同步或序贯放疗;若PS评分较差(非SCLC所致),则不适合放疗或化疗方案,应采用最佳支持治疗。 该类肿瘤的预后极差,全身化疗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但由于耐药问题通常的缓解期不足1年,因此,综合治疗是达到根治的关键。依托泊苷联合铂类药物作为广泛期SCL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已有30余年[3]。近些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发展改善了SCLC患者的生存。 因此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中,无局部症状且无脑转移的患者,根据PS评分进行治疗:PS评分0-2和肿瘤所致PS评分较差,一线可给予化疗+免疫治疗(如度伐利尤单抗+化疗、阿替利珠单抗+化疗);若非肿瘤所致的PS评分差,推荐最佳支持治疗,若患者存在局部症状,给予放疗和全身化疗。伴有脑转移的患者,若无症状,先接受全身治疗,后给予全脑放疗;存在症状的脑转移患者,优先考虑全脑放疗,症状稳定后行全身治疗。 一线治疗的推荐基于两项研究,分别为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IMpower133研究[2]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403例初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一组先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另外一组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vs10.3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vs4.3个月(P=0.02)。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组毒性可控。 CASPIAN研究疗效结果显示,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2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9.4个月,成熟度为86%。与EP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EP组持续显示出OS显著改善:HR 为0.71(95%CⅠ 0.60-0.86;p=0.0003),度伐利尤单抗+EP组与EP组的中位OS为12.9个月 vs 10.5个月;2年OS率为22.9% vs 13.9%;3年OS率为17.6% vs 5.8%,显示出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与EP组相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3]。 不仅如此,CASPIAN研究在中国共28个研究中心入组了123例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结果表明,中国队列与全球数据有一致的获益趋势,中位OS长达14.4个月,成为目前唯一*证实在中国SCLC人群中有获益的PD-L1抑制剂[4]。 二线治疗中,若复发时间≤6个月,可考虑采用拓扑替康或参加临床试验;复发时间大于6个月,可选用原方案。三线及以上治疗中,如果PS评分0-2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安罗替尼。 对于复合型SCLC患者,无论局限期或广泛期患者,治疗方案参照纯SCLC。若含有腺癌成分,可考虑行基因检测;伴有驱动基因突变者可考虑靶向治疗。 转化性SCLC的治疗和原发性SCLC有很大不同。在转化性SCLC整体治疗策略方面,可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层治疗:系统快速进展的患者采取标准SCLC化疗方案;局部缓慢进展的患者,采取标准的SCLC化疗方案或继续原来的EGFR-TKI+局部治疗;系统缓慢进展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参考原来的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修水县人民医院匡树根教授:跟随指南、规范治疗,为SCLC患者创造更大获益 匡树根教授指出,SCLC制定治疗决策前应准确分期,需要行全身系统检查。SCLC的分期一直沿袭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的二期分期法,主要基于放疗在SCLC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而AJCC TNM分期系统适用于选出适合外科手术的T1-2N0期患者。临床研究应当首先使用TNM分期系统,因为其能更精确地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我认为SCLC分期应该采取AJCC TNM分期方法与VALG二期分期法相结合。手术价值上来看,Ⅰ-ⅠA期的SCLC可能从手术中获益,而ⅠB-ⅡA期SCLC,手术的作用存在争议。   SCLC患者诊断时大多已经是广泛期,手术机会相当渺茫,因此,全身治疗的地位无可替代。我在临床诊疗当中多是遵循指南规范为SCLC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国内外指南对ES-SCLC一线治疗推荐方案中包括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可选的药物为度伐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两者均为PD-L1抑制剂。2020年2月1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ES-SCLC;2021年7月14日,度伐利尤单抗一线治疗ES-SCLC的新适应症在国内获批。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无疑这将会使得众多治疗陷于困境的ES-SCLC患者获益。   平舆县人民医院代国华教授:精准选择SCLC获益人群,免疫+化疗前景可期 代国华教授指出,免疫联合化疗虽然带给了SCLC患者一定的获益,但在精准筛选获益人群方面仍还有许多路要走。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可能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利用NGS多基因组合估测TMB是临床可行的方法。在组织标本不足时,利用NGS检测循环血肿瘤细胞DNA(ctDNA)进行TMB估测是潜在可行的技术手段之一。目前针对SCLC尚无批准的靶向药物或指导治疗的标志物[5-6]。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在循环血液中有存在的具有肿瘤特征的细胞。CTCs作为一种代表原发肿瘤的“液态活检标本”,可实时、动态地、无创性地对SCLC 患者病情进行监测。CTCs在SCLC人群中检出率为67%-86%,检测CTCs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临床分期,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指导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定治疗疗效及预测预后生存,同时也是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手段[7]。   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的CASPIAN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OS率达到22.9%,这也就意味着近1/4的ES-SCLC患者能够实现2年以上的生存。而3年OS率也达到17.6%,对照化疗提升高达3倍。在我的临床工作当中也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一部分SCLC患者接受以度伐利尤单抗为代表的PD-L1抑制剂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我也希望度伐利尤单抗SCLC适应症能够早日纳入医保,在基层医院也能够广泛应用,造福更多SCLC患者。   参考文献: [1]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1版. […]

半夏
SCLC又添一员猛将!征战一线免疫战场,或踢馆成功?

SCLC又添一员猛将!征战一线免疫战场,或踢馆成功?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难治、预后差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其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期扩散,绝大多数(> 7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IV期或广泛期(ES)。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如何延长生存期,是小细胞肺癌面临最大的挑战! 在之前一些试验中,免疫疗法在 ES-SCLC 中显示出强大的临床活性。近日,一篇关于CAPSTONE-1研究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其结果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至15.3个月! 阿得贝利单抗(adebrelimab)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上市申请已于2022年1月18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并且在今年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CAPSTONE-1研究就进行了口头报告,获得了业内广泛关注! CAPSTONE-1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3 期试验,旨在比较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vs安慰剂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纳入患者年龄在 18-75 岁之间,且既往未经治疗的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 ES-SCLC 和东部肿瘤协作组 (ECOG) 体能状态为 0-1 的患者。并将之1:1随机分配接受 4 至 6 个周期的卡铂(曲线下面积为 5 mg/mL/min,每个周期的第 1 天)和依托泊苷(100 mg/m 2体表面积,在每个周期的第 1-3 天)使用 阿得贝利单抗(20 mg/kg,每个周期的第 1 天)或匹配的安慰剂,然后使用阿得贝利单抗或安慰剂进行维持治疗。所有治疗均以 21 天的周期静脉内给药。 研究共纳入462 名患者,其中230名患者接受 阿得贝利单抗加化疗(阿得贝利单抗组),232 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加化疗(安慰剂组)。在数据截止时(2021 年 10 月 8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 13.5 个月。与安慰剂组相比,阿得贝利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15.3 个月 [95% CI 13.2-17.5];危险比率(HR) 0.72( [95% […]

半夏
2022 CSCO 指南指导下,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进展

2022 CSCO 指南指导下,小细胞肺癌的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进展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于2022年4月23日-24日线上召开。在CSCO指南会小细胞肺癌(SCLC)专场会议上,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应建明教授带来了《2022 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病理学》的专题报告。 新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主要介绍2021年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小细胞癌。相较于旧版,新版指南细化了SCLC临床实践内容。应建明教授从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二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病理诊断:形态及免疫组化 1 形态学 典型的SCLC形态学可从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及核分裂数三方面进行描述。 (1)组织结构 常见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呈片状生长; 可见神经内分泌生长模式(器官样、小梁等); 坏死明显。 (2)细胞形态 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少或裸核; 圆形、卵圆形或梭形; 直径<3个静止期淋巴细胞; 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无/不明显。 (3)核分裂数 > 10/2mm2 (中位数=80) 注意:由于不同的显微镜生产厂家及目镜视野大小不一,旧版中按照高倍视野(HPF)计算法并不准确。此算法通用于各组织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分裂计数。 核分裂应计数热点区域,当数值接近阈值时,应选取3个2mm2热点区域报告平均值 另外,应建明教授强调,在SCLC诊断时需考虑复合型SCLC可能。尤其当SCLC治疗后出现NSCLC(非小细胞肺癌)成分(治疗后组织亚型转化),对于临床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其诊断要点为:SCLC +其他任何NSCLC成分,如腺癌(下图A)、肉瘤样癌(下图B)、鳞癌(下图C)、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注意: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比例须≥10%,其他NSCLC成分无比例要求。 2 免疫组化 指南Ⅰ级推荐小细胞肺癌进步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如下图。 CD56、Syn、CgA三者为典型的神经内分泌标记,常规推荐染色; 临床实践中SCLC CgA(-)情况并不少见; 肺的小细胞癌大部分存在TTF-1(+)情况; SCLC中CK为点状或部分区膜/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不具有NE形态学特征的,不推荐进行NE标记物染色。对于低分化的鳞/腺癌,NE标记可斑片状/点状(+),但并不影响NSCLC的分型及治疗。 此外,应建明教授解答了关于SCLC免疫组化的两个困惑: (1)SCLC一定会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吗? 答:1.5%-10%的SCLC不表达经典NE标记。此时,结合形态、TTF-1弥漫阳性、CK核旁点状阳性特点及高Ki-67指数(一般为50%~100%)有助于诊断。此外,新兴的NE免疫组化指标INSM1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为辅助。 (2)NSCLC一定不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吗? 答:在10%-20%缺乏NE形态特征的腺癌或鳞癌中,可检测到NE标记物阳性(阳性比例通常≤10%,常为CD56/Syn斑片状阳性)。但明确的腺癌或鳞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并不影响治疗决策或预后。 分子病理:进展与尚存问题 在SCLC分子病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专家学者通过分子改变重新定义SCLC亚型。 1 分子病理研究进展:SCLC四种分子亚型 在RNA水平上,可根据关键转录调节因子ASCL1,NeuroD1,POU2F3,YAP1的相对表达定义亚型[1]。 有研究通过肿瘤表达数据和非负矩阵分析,根据转录调节因子ASCL1,NeuroD1,POU2F3高表达及上述三种转录因子低表达进行亚型分组,分为SCLC-A、N、P和I(inflamed)[2]。此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意义,SCLC-I型患者可从免疫疗法中获益[2]。其他亚型各有不同的靶点,包括PARP、Aurora激酶或BCL-2的抑制剂[2]。 为更好地将上述分子分型应用于临床,目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SCL1,NeuroD1,POU2F3,YAP1蛋白表达定义亚型:SCLC-A,SCLC-N,SCLC-P,SCLC-Y。SCLC-A和SCLC-N为神经内分泌表型,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驱动基因INSM1及TTF-1等高表达;SCLC-P和SCLC-Y亚型为非神经内分泌表型,伴有上皮间质转化、NOTCH、HIPPO信号通路等激活[1]。分子亚型分类应用时需要注意两点: 1.复合型SCLC中YAP1低表达,因此未能代表一组独立亚型。 2.分子分型具有可塑性,四种亚型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2 分子分型尚存问题 上述分子分型缺点主要体现在重复性、普适性及技术性。 (1)重复性问题 缺乏大样本验证; 不同检测平台,不同算法得到的类型及比例不同; 分子分型具有可塑性,存在亚型转化。 […]

半夏
2022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曲拉西利获得推荐用于一线、二线骨髓保护!

2022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曲拉西利获得推荐用于一线、二线骨髓保护!

2022年4月23-24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线上召开。诸多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见证多部指南更新。小细胞肺癌(SCLC)诊疗指南也囊括其中,在23日的会场上,CSCO专家解读了2022 CSCO SCLC诊疗指南内科方面的更新要点。2022 CSCO SCLC诊疗指南在内科部分新增了骨髓保护药物,本文将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享与解读。 与时俱进,内科部分新增骨髓保护药物推荐 新增I级推荐: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1A类)。 新增II级推荐:SCLC一线治疗中,曲拉西利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含铂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前的预防应用(2A类)。 新增II级推荐:复发SCLC二线治疗中,曲拉西利或G-CSF作为拓扑替康前预防应用(2A类)。 新增III级推荐:斯鲁利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1A类)。 新增注释部分: 1.ES-SCLC部分:CAPSTONE-1研究、TQB2450-III-04、JUPITER028、BGB-A317-312研究。 2.复发SCLC部分:ALTER1202研究亚组结果;安罗替尼联合PD-L1抑制剂TQB2450治疗实体瘤的IB期研究。 3.局限期SCLC部分:免疫治疗。 曲拉西利获得国内外指南推荐,化疗前使用可有效预防骨髓抑制 在2022年CSCO SCLC诊疗指南的更新中,一线及二线治疗均新增了曲拉西利或G-CSF作为化疗前预防应用的推荐。本次指南新增推荐的药物曲拉西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可逆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可诱导造血干/祖细胞(HSPCs)及淋巴细胞暂时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减少暴露于化疗后的DNA损伤和细胞凋亡,降低化疗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骨髓细胞损伤导致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要的是,曲拉西利在形成对SCLC患者多系骨髓保护的同时,并不影响化疗疗效与患者生存期,消除了临床医生对应用CDK4/6抑制剂后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的顾虑。 2021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曲拉西利上市,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化疗前预防性给药,带来全系骨髓保护的药物,将填补这一领域的市场空白,为化疗患者带来全面骨髓保护的有力武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指出,当给予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含拓扑替康方案治疗SCLC时,曲拉西利或G-CSF可作为预防性选择,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2021年12月,曲拉西利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国内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长期面临挑战,曲拉西利瓦解困局 化疗作为SCLC治疗的基石,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但80%以上的化疗药物能导致骨髓抑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约为70%-90%。SCLC一线化疗中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20%-30%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3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20%-35%和10%左右[1,2]。 骨髓抑制作为化疗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不仅会影响化疗的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导致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本次CSCO SCLC诊疗指南的更新也表明国内SCLC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化疗方案时可采取骨髓抑制预防措施,以降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发生率。 国内III研究已达主要研究终点,为国内ES-SCLC患者带来福音 在ES-SCLC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G1T28-02、G1T28-05)[3-5]中,在接受含化疗的治疗方案前,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曲拉西利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曲拉西利组较安慰剂组可显著改善患者化疗体验,降低疲劳、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并减少G-CSF的使用和输血。曲拉西利和安慰剂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相似。 G1T28-03研究[6]显示,ES-SCLC患者在二/三线接受拓扑替康前,使用曲拉西利或安慰剂进行联合治疗,曲拉西利较安慰剂组可显著降低第1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2天 vs 7天;P<0.0001)和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40.6% vs 75.95%;P=0.016),曲拉西利组和安慰剂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OS均相似。 2022年2月23日,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牵头开展的TRACES III期研究宣布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即在中国SCLC患者中证实曲拉西利可以显著缩短化疗引起第一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该研究将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进行壁报展示。 曲拉西利不仅可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并改善相关临床指标,还在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延长了患者OS。2020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公布的研究显示:在吉西他滨/卡铂化疗方案(GC方案)化疗前加入曲拉西利,相比于单纯采用GC方案,可以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OS由12.6个月提升至19.8个月[7]。曲拉西利+化疗的“减毒增效”的组合正在逐步探索并破解骨髓抑制这一困扰了医患多年的难题,为肿瘤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Jwg A , MD B,  Yc C , et al. Durvalumab, with or without tremelimumab, plus platinum–etoposide versus platinum–etoposide alone in […]

半夏
肺癌、胃癌、肝癌……8大癌种免疫治疗崭新格局来了!| 2022 CSCO 指南会

肺癌、胃癌、肝癌……8大癌种免疫治疗崭新格局来了!| 2022 CSCO 指南会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使用率和有效率不断提高,ICIs在临床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多种癌症的临床预后。 2018年USA的数据表明,近50%的患者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应症,且ICIs对近15%的患者有效[1]。 4月24日,2022 CSCO指南会上,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王俊教授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解读。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更新要点: 新增“卡瑞利珠单抗或特瑞普利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列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替雷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列为Ⅲ级推荐。 将“卡瑞利珠单抗”升级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Ⅱ级推荐。 新增“派安普利单抗”列为二线或挽救治疗Ⅲ级推荐。 食管癌 更新要点: 新增“特瑞普利单抗+顺铂+紫杉醇、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5-FU、纳武利尤单抗+顺铂+5-FU、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卡瑞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 二线治疗新增“替雷利珠单抗”I级推荐。 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 03-1: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更新要点: 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类)、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升级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 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卡铂(1A类)、舒格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IV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升级为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I级推荐。 将“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使用舒格利单抗(1A类)”列为局部晚期非鳞NSCLC巩固治疗Ⅲ级推荐。 将“ⅡA-ⅢA期术后辅助化疗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PD-L1 TC≥1%)”列为非鳞NSCLC辅助治疗Ⅱ级推荐。 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1A类)”列为非鳞NSCLC新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03-2: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鳞状NSCLC 更新要点: 将“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类)、信迪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1A类)、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升级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 将“舒格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将“派安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1A类)、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类)”列为晚期鳞状NSCLC一线治疗Ⅱ级推荐。 将“替雷利珠单抗(1A类)”升级为晚期鳞状NSCLC二线治疗I级推荐。 将“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使用舒格利单抗(1A类)”列为局部晚期鳞状NSCLC巩固治疗Ⅲ级推荐。 将“IA-IIA期术后辅助化疗后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PD-L1 TC≥1%)”列为鳞状NSCLC辅助治疗Ⅱ级推荐。 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1A类)”列为鳞状NSCLC新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更新要点: 将“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调整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胸膜间皮瘤 更新要点: 一线治疗中,I级推荐不再区分非上皮型和上皮型MPM;Ⅱ级推荐增加“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Ⅲ级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 二线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由Ⅲ级推荐改为I级推荐;Ⅲ级推荐增加“帕博利珠单抗”;增加“三线及以上治疗”;I级推荐增加“纳武利尤单抗”;Ⅲ级推荐增加“帕博利珠单抗”。 乳腺癌 更新要点: 仅更新/新增注释。 晚期胃癌 更新要点: 一线治疗中,新增“PD-L1 CPS≥5,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IA类证据)”为I级推荐;新增“PD-L1 CPS<5或检测不可及,FOLFOX/XELOX联合纳武利尤单抗(IB类)”、“PD-L1 CPS<5或检测不可及,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IB类)”Ⅱ级推荐。 一线治疗中,新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2B类,dMMR/MSI-H)、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联合顺铂/氟尿嘧啶(2B类,dMMR/MSI-H)、纳武利尤单抗联合FOLFOX/XELOX(2B类,dMMR/MSI-H)”为Ⅲ级推荐;新增“一线治疗(HER2阳性)”内容。 二线治疗,新增恩沃利单抗(2A类证据,dMMR/MSI-H)为I级推荐。 三线或后线治疗,删除“帕博利珠单抗”Ⅱ级推荐。 中晚期肝细胞癌 更新要点: […]

半夏
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NMPA受理 全球首款一线治疗SCLC的PD-1单抗来了

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NMPA受理 全球首款一线治疗SCLC的PD-1单抗来了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肺癌,其中ES-SCLC癌细胞更易发生转移。目前,ES-SCLC仍以化疗或化疗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为主。但是化疗后容易进展,5年生存率一般低于5%。预后长期未好转。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通常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一般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对于ES-SCLC一线治理方案,仍待解决~ 早在今年3月31日,NMPA就批准了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 H药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同步放疗在未接受治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中的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的临床试验申请。 近日,斯鲁利单抗又获新进展,FDA 授予其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预计,将成为全球首款一线治疗SCLC的PD-1单抗! 4 月 11 日,CDE 官网显示,斯鲁利单抗递交了一项 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并获得受理,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是基于ASTRUM-005 研究,试验纳入了567名既往未经治疗的 ES-SCLC 患者,并以 2:1 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由的斯鲁利单抗加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组成)或安慰剂加化疗。 符合条件的患者是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疾病、既往未接受过 ES-SCLC 全身治疗且器官功能正常的患者。根据组织学或细胞学,该研究排除了混合性 SCLC 患者、已知对任何单克隆抗体严重过敏史、已知对卡铂或依托泊苷过敏的患者,以及怀孕、已知有精神药物滥用或药物成瘾史的患者,以及具有任何临床特征可能导致根据研究人员的判断提前终止治疗的患者。为了评估 OS,研究中的患者按其 PD-L1 表达水平是阳性、阴性还是不可用、是否存在脑转移和年龄(≥ 65 岁与 < 65 岁)进行分层。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PFS2、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等。 截至2021年10月22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2.3 个月,斯鲁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5.38个月和11.10 个月(风险比(HR)为0.62,P<0.001);斯鲁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2年OS分别为43.2%和8.0%。在亚洲人群中,斯鲁利单抗表现更为出色!和安慰剂组相比中位OS为16.03个月和11.10个月(HR=0.59,P <0.001)。 研究结果表明,斯鲁利单抗联合卡铂-依托泊苷能显著改善一线ES-SCLC 患者的OS,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化免联合,一线治疗小细胞功不可没! 首款获批一线ES-SCLC用药,阿替利珠不辱使命 阿替利珠单抗首次在中国获批是在2020 年 2 月 13 日,用于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IMpower133 研究试验,在2021年的ESMO大会中,其研究也有了最新进展! 试验共纳入403例初治的ED-SCLC患者,并将患者大致分为两组:(1)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 PFS)。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vs10.3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vs4.3个月(P=0.02)。且经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安全性可控。 NMPA批准I药新适应症 ,一线治疗SCLC OS可达53.7%! 2021年7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批准了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I药(度伐利尤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这次新适应症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一线治疗,也成为第二款国内上市的治疗SCLC的免疫药物。 I药本次SCL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根据一项名为CASPIAN的研究,为全球多中心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结果在2020WCLC上公布,在主要研究终点OS上,I药+EP化疗组(n=268),相比于单纯化疗组(n=269),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中位OS有明显延长,分别为13个月及10.3个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R=0.73,P=0.0047),I药组1年OS率达到53.7%,化疗组只有39.8%。两组的18个月OS率分别为33.9% vs […]

半夏
【肿瘤情报】《柳叶刀》子刊:分子分型可指导肾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在国内获批治疗胆管癌

【肿瘤情报】《柳叶刀》子刊:分子分型可指导肾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在国内获批治疗胆管癌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肿瘤分子分型或可指导肾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 Lancet Haematol:前体B细胞ALL治疗中添加4剂利妥昔单抗,EFS憾未提高 新药:国产PD-1单抗在国内获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新药: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在国内获批,治疗成人胆管癌 01 Lancet Oncol:肿瘤分子分型或可指导肾细胞癌治疗方案选择 不同亚型肾透明细胞癌由于肿瘤微环境和对药物敏感性的不同,其对于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不同。近日,一项比较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或不联合伊匹木单抗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在不同分子分型肿瘤(ccrcc1-ccrcc4)中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的研究在Lancet Oncology上发表,结果显示,在肾透明细胞癌一线治疗中,基于肿瘤分子分型而选择治疗方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或不联合伊匹木单抗或VEGFR-TKI)是可行的。 这项II期随机、开放标签研究招募了初治肾透明细胞癌成人患者,且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ccrcc1和ccrcc4组随机分配(1:1)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治疗),ccrcc2和ccrcc3组随机分配(1:1)接受VEGFR-TKI(舒尼替尼或帕唑帕尼)或联合治疗。主要终点是根据RECIST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结果显示,ccrcc1组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的12名/42名、联合治疗的16名/41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 0.63;95%CI 0.25-1.56);ccrcc4组中,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的7名/16名、联合治疗的9名/18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 0.78;95%CI 0.20-3.01);ccrcc2组中,接受VEGFR-TKI的18名/36名、接受联合治疗的19名/37名患者出现客观缓解(OR 0.95;95%CI 0.38-2.37);ccrcc3组中,接受VEGFR-TKI的4名患者均未观察到客观缓解,接受联合治疗的1名/5名患者中有未观察到客观缓解。 纳武利尤单抗组有3%患者发生了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联合治疗组有38%,VEGFR-TKI组有25%。共有3例死亡与治疗相关:联合治疗组1例,为暴发性肝炎;舒尼替尼2例,分别为心力衰竭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02 Lancet Haematol:前体B细胞ALL治疗中添加4剂利妥昔单抗,无事件生存率并未提高 目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需要改进。近日,一项比较在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标准治疗方案中添加4剂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的研究在Lancet Haematology上发表,然而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增加4剂利妥昔单抗并未显着提高无事件生存率(EFS)。根据研究者初步分析,有可能是因为4剂的剂量不足。 这项多中心3期随机对照试验招募了25-65岁患有新发BCR-ABL1阴性ALL,或19-65岁患有新发BCR-ABL1阳性的ALL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标准诱导治疗或标准诱导治疗+4剂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第3、10、17和24天375mg/m2)。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人群的EFS,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研究者对577名患者进行分析(标准治疗组288人,标准治疗+利妥昔单抗组289人)。标准治疗组的3年EFS率为43.7%,标准治疗+利妥昔单抗组为51.4%(HR 0.85;95%CI 0.69-1.06;p=0.14)。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感染和红细胞计数降低,两组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在第1和第2诱导期中,标准治疗导致了11例死亡(4%),标准治疗+利妥昔单抗导致了13例死亡(5%)。标准治疗组的3年非复发死亡率(NRM)为23.7%,而标准治疗+利妥昔单抗组为20·6%(HR 0.88;95%CI 0.62-1.26;p=0.49)。 03 新药:国产PD-1单抗在国内获批III期临床试验,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其自主研发的抗PD-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进行III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将联合化疗同步放疗用于未接受治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此前,斯鲁利单抗已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适应证为经标准治疗失败后、不可切除、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实体瘤。此外,斯鲁利单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中已达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计划今年在中国及欧盟递交该适应证的上市注册申请。 04 新药: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胆管癌 今日, NMPA批准信达生物引进的FGFR抑制剂佩米替尼(pemigatinib)上市,适应证为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转移性或不可手术切除的胆管癌,且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此前,佩米替尼已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上市。 在针对中国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一项开放、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中,佩米替尼组的30例患者中有15例达到IRRC确认的疾病缓解,主要终点ORR达到50%。   参考文献: [1].Vona Y, et al. Lancet Oncol. 2022 April 4. DOI: 10.1016/S1470-2045(22)00128-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2)00128-0/fulltext […]

半夏
又一研究败北!靶向也狙不到的SCLC,只能化免联合来救?

又一研究败北!靶向也狙不到的SCLC,只能化免联合来救?

近日,这是一项名为SKYSCRAPER-02的III 期临床,旨在评估抗 TIGIT 单抗 tiragolumab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和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更新了其研究的最新结果!令人遗憾,这项临床未能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共同主要终点,在中期分析中也没有达到总生存期 (OS)的共同主要终点,这表明并且在计划的最终分析中不太可能达到统计学意义!  tiragolumab是罗氏研究的一款TIGIT 单抗,其一直是TIGIT 靶点领域的先行者,是TIGIT 靶点首家启动 III 期临床的企业。据了解针对这款单抗已经开展了 6 项 III 期临床。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难治、预后差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其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期扩散,绝大多数(> 7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IV期或广泛期(ES)。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一线化免联合在 SCLC 上展现很好的疗效,但随着 O 药、K 药在 SCLC 的适应症相继撤回,免疫治疗可谓喜忧参半。   2020年12月31日,O药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CheckMate-331、CheckMate-451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宣告失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撤回其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药)在美获批的SCLC适应症市场。   2019年6月,帕博利珠单抗(K药)同样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和至少一种其它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SCLC。 令人遗憾的是,2020年默沙东宣布了Keynote604的研究结果:K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中,未能达到的OS(总生存期)主要研究终点。这意味着相比化疗,K药的加入并不能带来生存时间的显著延长(HR=0.80,95% CI,0.64-0.98)!   近年来,研究人员也关注着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但收效甚微,仍没有靶向药物获批!但免疫药在此领域进展迅速,化免联合大大提高了其药物可及性。 深藏不漏,斯鲁利单抗或将跻身一线? 首款获批一线ES-SCLC用药,阿替利珠不辱使命 阿替利珠单抗首次在中国获批是在2020 年 2 月 13 日,用于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IMpower133 研究试验,在2021年的ESMO大会中,其研究也有了最新进展!   试验共纳入403例初治的ED-SCLC患者,并将患者大致分为两组:(1)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 PFS)。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vs10.3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vs4.3个月(P=0.02)。且经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安全性可控。 在大会上,研究人员还公布了其接受Atezolizumab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疗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其他临床研究报告有关放疗【PCI、全脑放疗 […]

半夏
从后线到一线,免疫治疗正逐渐改写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从后线到一线,免疫治疗正逐渐改写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

随着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遍地开花,小细胞肺癌(SCLC)也逐步迈入免疫时代。近年来,从后线到维持治疗再到目前的一线治疗,免疫治疗不断革新着SCLC的治疗格局。 广泛期SCLC(ES-SCLC)始终面临着2年生存率不足5%的“魔咒”[1],同时SCLC作为肺癌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在疾病发展轨迹中承受着更为严重的症状负担,并可能会对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功能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亟需有效且能保障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医学界”诚邀达拉特旗人民医院秦琼教授对SCLC免疫治疗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度剖析。 01 不断推进,免疫治疗改写 SCLC治疗格局 1999年LANCET发表文章首次揭示了机体免疫情况与SCLC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自身免疫反应可抑制肿瘤生长[2],近年来的研究不断揭示了其潜在作用机制[3]:   SCLC具有较高肿瘤突变负荷(TMB):吸烟、体细胞突变、肿瘤特异性新抗原; SCLC具有高免疫源性:神经系统副瘤综合征(NPS)与免疫系统强相关性,发生NPS预后好; SCLC预后与免疫细胞有关:巨噬细胞、TILs、Treg、MDSC影响预后生存。 从SCLC二线治疗及以上的探索开始,研究者近年来步步推进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应用时机,直至目前的一线治疗以及局限期巩固治疗。但遗憾的是,虽然PD-1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同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截至目前仅有两个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以及度伐利尤单抗获批SCLC适应症:   SCLC后线及维持免疫治疗方面,2016年发布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的CheckMate-032研究OS结果为阴性;2020年发布的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维持治疗的CheckMate-451研究OS未达到预期终点;KEYNOTE-028以及KEYNOTE-158研究结果则提示帕博利珠单抗三线治疗OS获益有限。   SCLC一线治疗临床研究中,2019年发布的帕博利珠单抗KEYNOTE-604研究未达到研究终点,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发布的纳武利尤单抗EA5161研究OS也为阴性结果。   与PD-1抑制剂在SCLC治疗领域遇到的“挫折”不同,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的IMpower133研究和度伐利尤单抗的CASPIAN研究OS结果均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味着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并延长生存期。 因此,2019年3月1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阿替利珠单抗治疗SCLC,2020年3月30日,FD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依托泊苷加卡铂或顺铂)用于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适应症。至此,SCLC一线免疫治疗正式拉开序幕。 02 从研究设计上看SCLC 一线治疗研究有何不同? IMpower133研究[4]是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入组条件为未经过系统治疗患者,并允许纳入接受治疗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最终IMpower133研究纳入403例初治的ES-SCLC患者,一组先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另外一组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 CASPIAN研究同为一线治疗研究,但研究设计有所不同。CASPIAN研究中化疗方案允许选择卡铂或顺铂,且将不同的铂类化疗药物选择作为预先设计的分层因素。对照组允许最多使用6个周期EP方案,比较符合临床实践;在试验组,允许最多联合4个周期化疗,主要考虑到化疗联合免疫的毒性管理方面的循证医学的数据偏少。目前指南推荐4-6个周期EP方案作为标准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由于SCLC对化疗敏感,因此如果患者可耐受化疗,临床医生则会考虑6个周期化疗,因此CASPIAN研究中对照组中有57%的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 PCI在ES-SCLC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但目前指南推荐对于获得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部分患者可考虑使用PCI。在CASPIAN试验中,仅对照组允许选择PCI,而IMpower133研究则允许两组在维持治疗阶段进行PCI。 03 IMpower133研究表现如何? IMpower133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EP延长了中位OS(12.3月 vs 10.3月,HR=0.70,95%CI 0.54-0.91,P=0.007)和中位PFS(5.2月 vs 4.3月,HR=0.77,95%CI 0.62-0.96,P=0.02),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23%,且两组患者3/4级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相似。 基于IMpower133研究的突破性成果,2020年2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中国获批用于ES-SCLC的一线治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也已经将该方案作为ES-SCLC的初始治疗Ⅰ级推荐[8]。 04 CASPIAN研究表现如何?   CASPIAN研究疗效结果显示,数据截止到2021年3月2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9.4个月,成熟度为86%。与EP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EP组持续显示出OS显著改善:HR为0.71(95%CI 0.60-0.86;p=0.0003),度伐利尤单抗+EP组与EP组的中位OS为12.9个月 vs 10.5个月;2年OS率为22.9% vs 13.9%;3年OS率为17.6% vs 5.8%,显示出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与EP组相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4]。 不仅如此,CASPIAN研究在中国共28个研究中心入组了123例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结果表明,中国队列与全球数据有一致的获益趋势,中位OS长达14.4个月,成为目前唯一*证实在中国SCLC人群中有获益的PD-L1抑制剂[5]。   此外,CASPIAN研究还展现出了以下获益特点: 全亚组获益:亚裔人群亚组、脑转移亚组、肝转移亚组等均呈现出与总体人群的一致获益趋势。同时在探索性亚组分析中显示,PFS超过12个月的患者,24个月的OS率达到了77%。 短期&长期获益均提升: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ORR分别为67.9%和58.0%,缓解率提升了10.3%;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患者12个月持续缓解(DoR)率为23.2%,EP组仅为7.3%。 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良好:脑转移亚组患者中,与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显著改善ES-SCLC脑转移患者的OS(12.0个月 vs 8.8个月,HR:0.69)。且试验组患者均未接受PCI治疗,而对照组单纯化疗组的患者则选择性地接受了PCI治疗。 同时保障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度伐利尤单抗联合EP组较EP组在食欲减退改善方面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这可能反映了度伐利尤单抗在改善疗效的同时,没有明显增加毒性。而在EP中加入度伐利尤单抗后至首次恶化时间(TTD)延长,可能反映了在该治疗组中观察到的更长的OS、PFS和反应持续时间。 […]

半夏
吴一龙教授:肺癌一旦确诊,必须要做基因检测

吴一龙教授:肺癌一旦确诊,必须要做基因检测

肺癌一旦确诊,必须要做基因检测 著名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吴一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足15%,一旦确诊,基因检测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而针对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吴一龙强调,目前已经有新的克服耐药的方案,相信未来在耐药问题上还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 耐药问题已有新方案应对 据悉,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约75%的NSCLC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 2004年以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肺癌早期具有隐蔽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放化疗会导致大量正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被杀死,副反应较严重,患者的治疗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2005年世界首个肺癌口服靶向药在中国上市,晚期肺癌的治疗在放化疗后终于有了新的选择。而2009年首个肺癌治疗靶点EGFR的发现和相关研究的推动,意味着靶向治疗正式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崭新篇章。”吴一龙教授表示,“靶向药物能特异性地与一些明确的致癌位点相结合,使肿瘤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不伤及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因此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特别是研究发现,约45.9%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有EGFR突变,远高于西方患者。因此,EGFR靶向药的出现满足了很大一部分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相比传统治疗手段显著延长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尽管一代、二代EGFR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约2/3的患者会因T790M突变而发生耐药。 “这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较多,或者新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这是因为变异的肿瘤细胞会不断与靶向药对抗,导致靶向药效果不明显了。因此,一旦出现耐药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教授谈到,“2017年上市的第三代EGFR肺癌靶向药作为一、二代靶向药的耐药后治疗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显著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另外,不仅仅是EGFR靶点,例如针对ALK靶点的二代靶向药也在近年来先后上市,部分解决了一代ALK靶向药的耐药问题。” 吴一龙教授补充到,“从去年开始,临床上又出现一种新的克服耐药的方案——‘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未来还有三到四种非常革命性的创新治疗方案也在研究之中。我们相信未来在耐药问题上还将会有更多新的突破。” 确诊后做基因检测很重要 “第三代EGFR靶向药近年来也陆续获批了晚期一线治疗的适应症,不仅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缓耐药的发生,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以及更好的安全性,”周清教授指出。“晚期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而早期做完手术以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不复发,或者推迟复发。得益于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相对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EGFR突变的早期患者术后也能通过辅助靶向治疗进一步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轻微,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 针对读者询问为何确诊肺癌后要做基因检测的问题,吴一龙教授强调,无论具体分期,在使用有明确靶点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前,均需进行基因检测。 第一,患者确诊的时候必须要做,要确定分型; 第二,发生耐药的时候肯定要做,要找到耐药的缘由; 第三,建议早期患者治疗后定期检测,检查是否有基因重现,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关的干预。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 填补临床治疗空白肺癌治疗迎来全新突破 相对于EGFR、KRAS、ALK等常见的靶点,罕见靶点的发生率较低且缺乏对应药物,这部分患者一直面临着被忽视、难治愈的困境。 周清教授表示,近年来针对少见和罕见的驱动基因靶向药物发展十分迅速,例如2021年国内首个针对RET靶点及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靶向药先后获批上市,让这部分患者终于摆脱了无药可用”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获批,意味着针对MET罕见突变,中国独立实现了药物首创和‘从零到一’的突破,以及本土研发和国际接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尽管不少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已通过靶向治疗得到满足,但在亚裔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的NSCLC患者驱动基因为阴性,SCLC在相关驱动基因的研究上也面临困局。因此,当前靶向治疗并不能满足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 吴一龙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广泛应用,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手段。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2018-2019年,国内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相继获批上市,开启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疗效持久,时间跨度也较大,具有良好的拖尾效应,且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绝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都是可逆的。而晚期鳞癌及无驱动基因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等更多不同类型的患者也因为免疫治疗的出现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吴一龙教授补充道。    

半夏
乳癌神药竟然降低肺癌化疗骨髓抑制 生命密码CDK无限可能

乳癌神药竟然降低肺癌化疗骨髓抑制 生命密码CDK无限可能

近日,先声药业宣布,与G1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的全面骨髓保护药曲拉西利(trilaciclib)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中国注册3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在中国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证实曲拉西利可以显著缩短第一周期严重中性粒细胞降低持续时间。2021年2月12日,FDA批准曲拉西利上市,用于减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所导致骨髓抑制。这是首个获批用于该项疗法的CDK4/6抑制剂,曲拉西利小细胞肺癌化疗骨髓保护的中国注册3期临床试验于2021年1月获批启动,该研究的第一部分数据及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已经支持了本产品在中国递交的首个适应症(小细胞肺癌)新药上市申请,该适应症上市申请于2021年12月22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优先审评。 获批小细胞肺癌,减少化疗骨髓抑制 小细胞肺癌是所有肺癌类型中较难处理的亚型之一,约占整体肺癌发病率的15%-20%。2020年6月15日,FDA批准了小分子细胞毒药物lurbinectedin (鲁比卡丁)注射剂上市,用于治疗铂类化疗后转移性SCLC疾病进展的成年患者,成为30年来首个用于SCLC的新的化疗药,但惊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半年治疗小细胞肺癌关键Ⅲ期临床试验ATLANTIS研究中鲁比卡丁未取得阳性结果宣告失败。此后,O药K药相继撤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化疗成了小细胞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化疗后常常会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这样的血常规结果称之为骨髓抑制。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进行的三项随机、双盲、含安慰剂对照关键性研究(Study 1:G1T28-05; Study 2: G1T28-02; Study3: G1T28-03)荟萃分析显示,245例患者在化疗前接受静脉输注trilaciclib或安慰剂。结果显示接受trilaciclib的患者发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几率较低。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更短。主要不良反应是疲劳、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等。 破解生命密码,斩获诺贝尔奖 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同授予Leland H. Hartwell , Tim Hunt和Paul M. Nurse ,以表彰他们对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的发现。 在人体内,大部分细胞都在无时无刻地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下一代,一个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被称为细胞周期。CDK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是涉及细胞生长,DNA合成和有丝分裂以产生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破坏该周期的控制可能导致疾病,例如癌症。Hartwell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例如“启动”,Nurse确定了关键的调节剂之一CDK,Hunt发现了调节CDK的蛋白质。 打破乳癌治疗瓶颈 HR+/HER2-乳腺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中的70%。目前,CDK4/6抑制剂治疗HR+/HER2-乳腺癌显著延长生存期2倍左右,是乳腺癌领域的新贵产品。继2015年首个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目前,FDA已经批准3款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2022年伊始,恒瑞的达尔西利是首个中国原研的CDK4/6抑制剂。 治疗神经胶质瘤 FDA、欧盟双双授予孤儿药称号 2021年3月11日FDA授予CDK2 / 4/6抑制剂NUV-422孤儿药物称号,用于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NUV-422是一种抑制CDK 2/4/6的有效和选择性的小分子。在临床前试验中,该制剂表现出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早期试验表明,NUV-422可能有助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包括占成人原发性脑肿瘤75%的恶性胶质瘤。 2021年4月6日,甘李药业宣布收到欧盟委员会的正式书面回函,授予其在研CDK4/6 抑制剂GLR2007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胶质瘤。 GLR2007 是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型小分子CDK4/6抑制剂,拟用于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多种晚期实体肿瘤治疗。该药已于 2020年7月在美国开展 I 期临床试验,于 2020年9月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BM)在内的恶性胶质瘤,2020年11月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2021年1月获得FDA 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无限可能 未来可期 目前,针对临床上的CDK4/6抑制剂,除了内分泌型乳腺癌,还有更多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如三阴乳癌、卵巢癌和实体瘤等。 表1.批准用于临床或临床开发的CDK4 / 6抑制剂 国内方面,诺华的Ribociclib进度最快,当前已经处于III期阶段。2020年12月18日,齐鲁制药的哌柏西利胶囊上市申请获得NMPA暂时性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CDK4/6i仿制药,先声和豪森的哌柏西利仿制药上市申请已被CDE受理,复星医药、海正药业等多家仿制药企业布局。CDK4/6抑制剂已经成为乳腺癌领域的下一个黄金赛道,而trilaciclib的获批也让CDK4/6抑制剂拓展其他肿瘤适应症成为可能,未来可期~

半夏
县之声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一线如何决策?CSCO指南这样推荐

县之声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一线如何决策?CSCO指南这样推荐

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1],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健康。按照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差异,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15%[2],而2/3的SCLC被诊断为广泛期SCLC(ES-SCLC)[3]。虽然SCLC对化疗的初始反应较好,但极易复发,且容易耐药。既往几十年,化疗对于SCLC患者的总生存延长有限。直到免疫治疗的出现,开启了SCLC治疗新篇章,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在202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4]中,ES-SCLC一线治疗是如何推荐的?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卢德宏教授和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张正教授进行了分享。 2021 CSCO指南ES-SCLC一线治疗推荐要点 化疗是基础 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和卡铂(EP/EC方案)是ES-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也是一线治疗的可选方案。对于无局部症状且无脑转移的患者,若PS评分为0-2分,或PS评分为3-4分(由SCLC所致),可选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单纯化疗。对于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推荐胸部放疗或预防性脑放疗。对于非SCLC所致,PS评分为3-4分的患者,推荐进行最佳支持治疗。 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若存在上腔静脉综合征,建议采取放疗+化疗;若存在脊髓压迫症,建议采取局部放疗控制压迫症状+化疗;若存在骨转移,建议采取放疗+局部姑息外照射放疗,有骨折高危患者可采取骨科固定。对于CR或PR的患者,推荐预防性脑放疗。 表1 ES-SCLC一线治疗推荐 免疫治疗突破ES-SCLC治疗瓶颈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经成为多种肿瘤类型的标准一线治疗选择,随着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为ES-SCLC的治疗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PD-L1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指南推荐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新标准。 当前,国内在SCLC领域获批的PD-L1抑制剂有两个,分别为度伐利尤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两者的主要临床研究,度伐利尤单抗的CASPIAN研究及阿替利珠单抗的IMpower133研究均达到主要终点,为ES-SCLC患者的带来了获益。 ES-SCLC免疫治疗绽放光芒 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公布了CASPIAN研究——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13个月,刷新了生存记录[5]。中位随访25.1个月时,与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S仍持续获益(12.9个月 vs 10.5个月,HR 0.75,P=0.0032),2年生存率22.2%,也就是说,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使近1/4患者实现2年以上生存[6]。 图1 CASPIAN研究设计 在2021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揭晓的CASPIAN研究最新结果[7]中, 3年随访OS数据提示获益,并且1年、2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缓解持续时间(DOR)显著获益也证实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长期的疗效优势。研究显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组较化疗组的中位OS为10.5 vs 12.9个月;2年OS率为22.9% vs 13.9%;3年OS率为17.6% vs 5.8%,显示出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 此外,CASPIAN研究次要终点患者报告结局(PROs)分析结果表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较化疗对患者报告的所有症状、功能及整体健康情况/生活质量的恶化时间均有延缓趋势[8]。 与此同时,2021年IMpower133研究也公布了最新数据[9]。在更新的分析中,随访22.9个月,免疫组和安慰剂+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3 和10.3个月(HR 0.76;95%CI 0.60-0.95;P=0.0154)。在18个月时,免疫组和安慰剂+化疗组分别有34.0%和21.0% 的患者存活。且无论PD-L1免疫组织化学或血液肿瘤突变负荷(bTMB)状态如何,患者均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专家点评 张正教授:免疫治疗已成为ES-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 张正教授指出,ES-SCLC以往的标准治疗模式是4~6个周期的EP/EC化疗,但治疗效果有限。所幸的是,CASPIAN和IMpower133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治疗相比化疗可以显著延长OS,带来了30年来ES-SCLC治疗的首个突破。据此,2021年CSCO指南将免疫治疗引入到一线,免疫治疗建立了ES-SCL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中国的ES-SCLC一线治疗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虽然免疫治疗带来了ES-SCLC治疗的重大突破,但目前SCLC治疗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一,SCLC缺乏明确的可靶向治疗的驱动基因;第二,虽然拓扑替康获得指南推荐用于二线治疗,但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在临床上的可及性仍较差,未来希望lurbinectin等新药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二线治疗选择;第三,安罗替尼是目前CSCO指南推荐的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新标准,但更多的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第四,同步放化疗是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但超分割和常规分割如何选择仍需进一步论证。 卢德宏教授:SCLC免疫治疗未来探索方向展望 卢德宏教授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人们一直在寻找SCLC治疗的突破口,包括驱动基因检测等,但并未取得很好的收获。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ES-SCLC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特别是随着CASPIAN研究3年随访结果的公布,证实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长期生存获益,为国内ES-SCLC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针对SCLC免疫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卢德宏教授表示,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SCLC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包括PD-L1、肿瘤突变负荷(TMB)、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等,从而筛选出真正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此外,未来还应探索更多的免疫联合治疗用药模式,比如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起到1+1>2的效果。 小结 综上,化疗在SCLC的治疗中虽然是基石,但免疫治疗的介入让SCLC有了更长的生存。2021 年 3 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ES-SCLC;2021年7月,NMPA批准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与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联用一线治疗ES-SCLC患者的新适应证上市,相信未来两款PD-L1抑制剂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获益。   参考文献: [1]白连启.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6, 000(001):38-45. [2]LUNGevity Foundation. Types […]

半夏
【值得收藏】肺癌的治疗方式(下)

【值得收藏】肺癌的治疗方式(下)

七、SCLC患者的治疗 1. 局限期SCLC患者的治疗   ①可手术局限期SCLC患者(T1~2N0)的治疗: 经系统的分期检查后提示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T1~2N0的患者,推荐根治性手术,术式为肺叶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A类推荐证据);术后病理提示N0的患者推荐辅助化疗,方案包括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2A类推荐证据);术后病理提示N1和N2的患者,推荐行辅助化疗合并胸部放疗(2A类推荐证据),同步或序贯均可。辅助化疗方案推荐依托泊苷+顺铂(1类推荐证据)。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行预防性脑放疗(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 PCI)(1类推荐证据)。 ②不可手术局限期SCLC患者(超过T1~2N0或不能手术的T1~2N0)的治疗: (a)PS评分0~2分的患者:化疗同步胸部放疗为标准治疗(1类推荐证据)。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1类推荐证据)和依托泊苷+卡铂(1类推荐证据)。胸部放疗应在化疗的第1~2个周期尽早介入。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也可行序贯化放疗。放疗最佳剂量和方案尚未确定,推荐胸部放疗总剂量为45Gy,1.5Gy/次,2次/d,3周;或总剂量为60~70Gy,1.8~2.0Gy/次,1次/d,6~8周。对于特殊的临床情况,如肿瘤巨大、合并肺功能损害、阻塞性肺不张等,可考虑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放疗。放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考虑行PCI(2A类推荐证据)。 (b)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PS评分3~4分(由SCLC所致)患者:应充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如化疗(单药方案或减量联合方案),如果治疗后PS评分能达到2分以下,可考虑给予同步或序贯放疗,如果PS评分仍无法恢复至2分以下,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胸部放疗。放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考虑行PCI(2A类推荐证据)。 (c)ECOGPS评分3~4分(非SCLC所致)患者:推荐最佳支持治疗。 2. 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①无症状或无脑转移的广泛期SCLC患者的治疗: (a)ECOGPS评分0~2分患者:推荐依托泊苷和卡铂联合阿替利珠单抗(1类推荐证据)或化疗。ECOGPS评分3~4分(由SCLC所致),推荐化疗。方案包括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1类推荐证据)、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1类推荐证据)、IP方案(伊立替康+顺铂)(1类推荐证据)、IC方案(伊立替康+卡铂)(1类推荐证据)、依托泊苷+洛铂(2A类推荐证据)。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如果远处转移灶得到控制,且一般状态较好,可以加用胸部放疗(2A类推荐证据);酌情谨慎选择PCI(2A类推荐证据)。 (b)ECOGPS评分3~4分(非SCLC所致)患者:推荐最佳支持治疗。 ②局部症状的广泛期SCLC患者的治疗: (a)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症状严重者推荐先放疗后化疗(2A类推荐证据);临床症状较轻者推荐先化疗后放疗(2A类推荐证据),同时给予吸氧、利尿、镇静、止痛等对症治疗。局部放疗的放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整个纵隔区及两锁骨上区,要将上腔静脉包括在照射野内;放疗初期可能出现局部水肿加重,必要时可使用激素和利尿剂辅助治疗;首次化疗应具有冲击性。放化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PCI(2A类推荐证据)。 (b)脊髓压迫症:如无特殊情况,患者应首先接受局部放疗,控制压迫症状,并给予EP方案、EC方案、IP方案或IC方案化疗(2A类推荐证据)。由于脊髓压迫症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生命质量较差,所以对于胸部放疗和PCI的选择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慎重选择(如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以放疗),但通常不建议手术减压治疗。 (c)骨转移:推荐EP方案、EC方案、IP方案或IC方案化疗+局部姑息外照射放疗±双膦酸盐治疗(2A类推荐证据);骨折高危患者可采取骨科固定。(d)阻塞性肺不张:推荐EP方案、EC方案、IP方案或IC方案化疗+胸部放疗(2A类推荐证据)。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放疗是合理的,其易于明确病变范围,缩小照射体积,使患者能够耐受和完成放疗。 ③脑转移患者的治疗: (a)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全身化疗结束后接受全脑放疗(2A类推荐证据),治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给予胸部放疗(2A类推荐证据)。 (b)有症状脑转移患者:推荐全脑放疗与化疗序贯进行(2A类推荐证据),治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给予胸部放疗(2A类推荐证据)。 3. SCLC患者的PCI 制定PCI的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确定。对于完全切除的局限期SCLC,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受PCI治疗(2A类推荐证据);对于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局限期SCLC,推荐PCI(2A类推荐证据);对于广泛期SCLC,酌情考虑PCI(2A类推荐证据)。不推荐年龄>65岁、有严重的合并症、PS评分>2分、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行PCI。PCI应在化放疗结束后3周左右时开始,PCI之前应行脑增强MRI检查,如证实无脑转移,可开始PCI。PCI的剂量为25Gy,2周内分10次完成。 4. 二线治疗 ①一线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ECOGPS评分0~2分患者:推荐选择静脉或口服拓扑替康化疗(2A类推荐证据),也可推荐患者参加临床试验或选用以下药物,包括伊立替康(2A类推荐证据)、紫杉醇(2A类推荐证据)、多西他赛(2A类推荐证据)、长春瑞滨(2A类推荐证据)、吉西他滨(2A类推荐证据)、替莫唑胺(2A类推荐证据)、环磷酰胺联合多柔比星及长春新碱(2A类推荐证据)。ECOGPS评分2分的患者可酌情减量或应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 ②一线治疗后6个月以上复发患者:选用原一线治疗方案。 5. 三线治疗 推荐安罗替尼口服(1类推荐证据)。 6. 老年SCLC患者的治疗 对于老年SCLC患者,不能仅根据年龄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机体功能状态指导治疗更有意义。如果老年患者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体力状况良好、器官功能相对较好,应当接受标准联合化疗(如有指征也可放疗),但因老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乏力和器官功能受损的概率更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以避免过高的风险。 八、肺LCNEC患者的治疗 肺LCNEC的发病率低,占肺癌的3%,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推荐参考非鳞状NSCLC的治疗原则,内科治疗可采用依托泊苷+铂类方案治疗(2B类推荐证据)。 九、随访 (一)Ⅰ~Ⅱ期(初始治疗为外科手术±化疗或SBRT治疗后)和可手术切除ⅢA期NSCLC R0切除术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稳定者。 1. 前3年:3~6个月随访1次;吸烟情况评估(鼓励患者戒烟);病史、体格检查、胸部CT±增强扫描。 2. 第4、5年:1年随访1次;吸烟情况评估(鼓励患者戒烟);病史、体格检查、胸部CT±增强扫描。 3. 5年以上:1年随访1次;吸烟情况评估(鼓励患者戒烟);病史、体格检查;低剂量非增强胸部CT(2B类推荐证据)。 (二)局部晚期NSCLC(不可手术的ⅢA期和ⅢB期)放化疗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稳定者。 1. 前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吸烟情况评估(鼓励患者戒烟);病史、体格检查、胸腹部CT±增强扫描(在12和24个月时最好进行增强扫描)。 […]

半夏
重磅!索凡替尼联合免疫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研究结果喜人

重磅!索凡替尼联合免疫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研究结果喜人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人数80多万,而小细胞肺癌(SCLC)每年新发就有12万左右[1,2]。从病理类型上,SCLC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内分泌癌(NEC),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与发展,已在诸多恶性肿瘤包括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PD-L1的获批改写了SCLC一线治疗的格局,而联合治疗策略比如靶向与免疫的联合也成为复发SCLC研究的热点方向[2,3]。本文将对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SCLC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并就索凡替尼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多种实体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细致梳理。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学(ESMO IO)大会上,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复发SCLC的临床研究公布了最新数据。结果显示,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SCLC,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近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达10.94个月,疾病控制率(DCR)为95%,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9.79,NA),取得现有SCLC二线治疗研究开发的最长OS、最高DCR、最久DoR,协同增效带来持久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对于丰富SCLC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4,5,6]。 SCLC二线治疗手段匮乏,索凡替尼联合免疫治疗或成新选择 SCLC是一种侵袭性高、异质性强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亚型,属于神经内分泌癌(NEC)亚型,约占总体肺NEN的75%,约占总体肺癌的15%[7]。SCLC初始治疗对化疗高度敏感,但易复发,复发后缺少有效治疗。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兴起与发展,已在诸多恶性肿瘤包括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PD-L1的获批改写了SCLC一线治疗的格局[2,3],而就在ESMO-IO之前,复宏汉霖也宣布其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国际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OS研究终点[8]。 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的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及耐药。这些患者进一步接受化疗后的中位OS仅4-5个月,并且治疗的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治疗结束至复发的时间间隔。其中,一线治疗≤6个月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二线治疗可选择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紫杉醇或长春瑞滨等药物治疗,同时也推荐进入临床试验;一线治疗>6个月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可继续使用初始方案治疗[7]。 总体而言,针对复发SCLC的二线治疗,化疗仍是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而目前中国仅批准拓扑替康作为复发SCLC的标准化疗药物。综上,针对复发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案选择较为有限,且整体获益并不理想,亟需新的治疗方案的出现。 图1. 2021CSCO指南对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推荐 索凡替尼在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上已证实具有抗肿瘤活性,并且与单独用药相比,索凡替尼联合PD-L1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小鼠生存时间[9]。这主要是因为索凡替尼与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机制。其中索凡替尼不仅可以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1/2/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直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且还能阻断与免疫抑制相关的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与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能够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10-12]。 本次ESMO IO大会披露了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复发SCLC患者的II期、单臂、多中心研究结果[3],该研究为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篮子研究的队列之一,入组患者每21天一周期,接受索凡替尼(250mg,QD)+特瑞普利单抗(240mg,Q3W)联合治疗。 图2. SCLC队列研究设计 数据截至2021年8月1日,研究共纳入20例既往经一线化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复发SCLC患者,并且入组患者基线相对较差:男性占比80%,PS评分1分占比85%,IV期患者占比70%,且80%的患者PD-L1表达<1,入组患者整体预后不佳。然而在总体人群中,研究最终确认的DCR仍达95%,DoR尚未达到(9.79,NA)。 图3. 肿瘤缓解情况 在生存获益方面,中位PFS近3个月,中位OS达10.94个月。整个治疗期间,联合方案总体安全可耐受,未发生治疗相关的永久停药或死亡事件;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钠血症,与既往研究保持一致。索凡替尼联合免疫二线治疗复发SCLC尤其在OS、DCR以及DoR上显示出临床可期的治疗效果,成为复发SCLC二线治疗的新选择。 图4. PFS及OS获益结果 索凡替尼是全球首个获批覆盖所有部位来源,且含肺来源NET的靶向治疗药物 2020年12月,索凡替尼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的治疗,随后在2021年6月,索凡替尼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的治疗,这意味着索凡替尼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覆盖所有部位来源,且含肺来源NET的靶向治疗药物。索凡替尼两项适应证的获批分别基于针对ep-NET和p-NET患者的两项中国III期临床研究–SANET-ep研究和SANET-p研究数据。这两项研究中,索凡替尼治疗NET的中期分析均达到优效性终点而提前终止。 其中,在SANET-ep研究[13]中,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DCR、DoR、TTR、OS、安全性、耐受性。研究入组患者中,索凡替尼组病理分级为G2的患者占83.7%,75.2%以上的患者发生肝转移,并纳入了9.3%的肺NET患者。结果显示:索凡替尼组中位PFS为9.2个月,是对照组(3.8个月)的2.4倍,并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了67%。此外,索凡替尼组肿瘤缩小率达63%,实现了一定的肿瘤退缩获益。在次要终点方面,索凡替尼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ORR(10% vs 0)与DCR(87% vs 66%),即索凡替尼能使近90% ep-NET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SANET-p和SANET-ep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14],与安慰剂相比,索凡替尼组经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在胰腺来源、胃肠道来源、肺及纵隔来源、病理分级G2、Ki-67=3%-10%、Ki-67>10%以及肝转移亚组中均有显著获益;其中肺及纵隔来源亚组患者的中位PFS达11.1个月(索凡替尼 vs 安慰剂:11.1个月 vs 3.7个月,HR=0.237)。 图5. SANET-p 和 SANET-ep研究的汇总分析中各亚组PFS获益结果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索凡替尼的不良反应谱与既往研究相似,其安全性良好,未发现口腔炎和感染发生,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总体而言,索凡替尼针对多种来源NET(含肺来源NET)患者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2021年12月,索凡替尼以大幅降价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创新药物,切实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NEC的II期、III期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I期篮子临床研究中,入组的肿瘤类型除了SCLC队列之外,还包括了NEC队列、NET队列、食管癌队列、胃癌队列、胆道癌队列、非小细胞肺癌队列、甲状腺肿瘤队列、软组织肉瘤队列、子宫内膜癌队列、既往用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肿瘤队列。其中NEC队列中,根据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5],截止2021年7月30日,所有21例入组患者的疗效可评估,中位PFS为4.14个月,中位OS达10.32个月,平均治疗持续时间为4.9个月,研究最终确认的ORR为23.8%,DCR为71.4%,整体不良反应可耐受。 与SCLC队列研究结果相似,这项更新分析同样显示了索凡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晚期NEC患者二线治疗中的有效性。目前一项随机III期研究SURTORI-01(NCT05015621)[16]已经启动,旨在进一步确认该联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SURTORI-01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约200例患者。入组患者将接受21天/疗程的研究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死亡、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因满足治疗方案中的其他标准而研究治疗结束为止,以先发生者为准。研究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为PFS、ORR、DoR和DCR。期待该研究结果早日披露,为NE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结 在肺NEN领域,索凡替尼的出现为肺NET和肺NE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索凡替尼与免疫治疗的强强联合,在SCLC领域也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治疗潜力。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索凡替尼联合免疫治疗模式也将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进一步丰富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Cancer Today (iarc.fr) [2]Rudin CM,Brambilla E,Faivre FC,et […]

半夏
小细胞肺癌发展之路

小细胞肺癌发展之路

小结 PD-1抑制剂在SCLC的治疗之路上频频折戟,OS并未收获显著的提升 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首次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mOS提升至1年以上 百年求索,终迎风华正茂 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易复发的“顽固性癌症”  放化疗的出现改变了SCLC的治疗难题,成为SCLC治疗的中坚力量,靶向治疗在SCLC领域进展有限,近30年SCLC患者的生存未有显著突破 免疫治疗的兴起打破了SCLC“难治”的僵局,以CASPIAN方案为代表PD-L1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模式给ES-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成为ES-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 基于SCLC生物标志物、分子分型、联合治疗模式等方向的深入探索或可构建SCLC未来治疗新格局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