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人人看懂PD-1:小细胞肺癌一线数据

人人看懂PD-1:小细胞肺癌一线数据

参考文献 [1]Jonathan W Goldman, Mikhail Dvorkin, Yuanbin Chen, et al. Durvalumab,with or without tremelimumab,plus platinum–etoposide versus platinum–etoposide alone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CASPIAN): updated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The Lancet Oncology.2020. [2]Overall survival with first-line durvalumab plus platinum-etoposide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stage (ES)-SCLC in CASPIAN: Subgroup findings from […]

半夏
年末盘点丨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疗法一线格局大解析

年末盘点丨小细胞肺癌(SCLC)免疫疗法一线格局大解析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难治、预后差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其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期扩散,绝大多数(> 7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IV期或广泛期(ES)。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如何延长生存期,是小细胞肺癌面临最大的挑战! 深藏不漏,斯鲁利单抗或将跻身一线? 斯鲁利单抗一线数据曝阳, 两年os延长近40%! 12 月 7 日,复宏汉霖的 PD-1 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的ASTRUM-005 研究宣布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究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的疗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PFS2、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等。 截止 2021 年 10 月 22 日,该研究共纳入585 名患者(斯鲁利单抗组:n=389;安慰剂组:n=196)。在其中位随访时间12.3 个月时斯鲁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 15.38 个月vs 11.10 个月(风险比(HR)为 0.6295% CI:0.48,0.80,p <0.001)。两个给药组的 2 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 43.2% vs 8.0%。亚洲人群中,斯鲁利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 OS 分别为 16.03 个月vs 11.10 个月(风险比HR为 0.59 95% CI:0.44,0.79,p <0.001)。 NMPA批准I药新适应症  一线治疗SCLC OS可达53.7%! 2021年7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批准了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I药(度伐利尤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这次新适应症是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一线治疗,也成为第二款国内上市的治疗SCLC的免疫药物。 I药本次SCL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根据一项名为CASPIAN的研究,为全球多中心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①双免疫+化疗组:I药1500mg D1+tremelimumab(CTLA4抑制剂)75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后,接着用I药+tremelimumab进行维持治疗。 […]

半夏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是其常见类型,有生长快、容易转移等特点,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15%。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联合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治疗初期往往效果良好,但患者可能会很快会复发,并产生耐药性,以至于放化疗效果均有限。在这一背景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广受关注,但早期研发的靶向治疗药物测试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新治疗手段和新兴靶向治疗药物,以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虽多数结果显示为阴性,但依然为小细胞肺癌的未来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为小细胞肺癌未来治疗提供借鉴。 01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率、病死率首位,依据组织学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全部肺癌类型的15%,但病死率较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关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可分为局限性小细胞肺癌、广泛性小细胞肺癌,前者指肿瘤未超过半个胸腔,平均五年生存率约为10%;后者指肿瘤转移超过单侧胸腔,约小细胞肺癌的70%,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2%。 手术虽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却较少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四疗程化疗,并辅助以2个周期的胸腔化疗。国外主要选用卡铂、顺铂等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治疗广泛性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期化疗效果良好,但耐药、复发率较高,拓扑替康为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癌药物,是目前国家认可的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治疗的二线化疗药物,成为多个国家的标准治疗药物,但近期关于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案基本无明显进展。目前,关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越来越多,其中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策略最受关注,相关学者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发了多种治疗药物,且随着相关药物的更新换代,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 02 靶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2.1早期靶向治疗药物 随着对小细胞肺癌遗传突变等知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关于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策略也随之形成,如有学者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络氨酸激酶受体常发生突变,据此研制出的相关靶向治疗药品,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在临床上地应用也均十分广泛。伊马替尼作为络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疗药物,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由此推测,靶向治疗药物也可能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学者对激酶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研究日渐深入。 吉非替尼是一种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获得了生存获益,但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上未取得进展。络氨酸激酶受体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十分多见,但其突变率在小细胞肺癌中降至4%。伊马替尼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其对小细胞肺癌均无明显的化疗效果。但进一步研究发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时,常发生3型受体酪氨酸激酶突变,化疗效果突出,但应用于小细胞肺癌中,较少发生突变。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时,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突变、激活较常见,从而可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但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萨利多胺、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时,均未获得总体生存获益。既往,研究者还对AK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靶向治疗方案进行了尝试,但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3方面有关:①小细胞肺癌遗传变异复杂,单靶点抑制策略效果有限;②早期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多是针对激酶基因突变而研制,但该病的激酶基因突变率极低;③关于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的研究尚不足。 2.2正在临床试验中的靶向治疗药物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迟缓,这与医学研究者对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了解不足有关。近年来,随着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数据的逐渐积累,对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也针对络氨酸激酶受体、凋亡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途径开发了多个系列的靶向治疗药物。 正在临床试验中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帕唑帕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主要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VE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等靶点,均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效降低肿瘤病理分级。血管生长因子在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均相关。此外,阿帕替尼作为另一种血管生长抑制剂,主要靶向抑制血管生长因子VEGFR2,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且在小细胞肺癌中进行了Ⅱ期临床试验。②凋亡通道抑制剂,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在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相关蛋白拮抗剂能够真实模拟凋亡蛋白BH3结合区域,与抗凋亡蛋白展开竞争性结合,使凋亡蛋白大量释放,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上一代Bcl-2抑制剂ABT-263治疗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试验未显示临床获益,对药物的了解不足。新一代Bcl-2抑制剂是APG-1252,已经开始进行Ⅰ期小细胞肺癌、其他实体瘤临床试验。③Hedgebog通路抑制剂,出于抑制Hedgebog通路的策略,研制了Hedgebog通路抑制剂,以LDE225为代表,临床前试验发现,小细胞肺癌细胞对Hedgebog通路抑制剂十分敏感。 2.3临床前实验研究的靶向治疗药物 除上述正用于临床试验中的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外,其他新兴靶向药物也逐渐开始研究,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调节组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调控异常基因,促使恶性细胞生长停滞甚至凋亡。贝利司他和伏立诺他均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T淋巴细胞癌或皮肤癌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吴鹏飞和郝吉庆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对肺腺癌厄洛替尼耐药细胞株PC-9/ER耐药性影响中发现,伏立诺他可部分提高PC-9/ER对厄洛替尼的敏感性。随着临床对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病情演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更多靶点药物逐渐研发势在必行。 03 免疫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 3.1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系统可自动检测、根除恶性肿瘤细胞,这是研究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抗肿瘤免疫应答主要是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肿瘤蛋白抗原导致,随后激活T细胞,患者自体T细胞在机体经基因改造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而发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与靶向治疗等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相比,免疫治疗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能力,还可杀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极轻微,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与靶向治疗药物不同,关于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较少见,主要包括干扰素、肿瘤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且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最有前景的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药物。 3.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2.1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 CTLA4抑制剂主要在活化T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受体上表达,也是目前表现最佳的免疫检查点。CTLA4抑制剂可通过与CD80/CD86结合,为T细胞提供抑制性信号。在一般情况下,CTLA4抑制剂可抑制炎性反应,保持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换言之,可预防自身免疫。但CTLA4抑制剂还会因抑制抗肿瘤免疫发挥反作用。CTLA4抑制剂可去除抑制细胞,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易普利姆玛作为特异性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抑制剂,在2011年被FDA批准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或丧失了手术时机黑色素瘤的治疗,而关于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正在研究中。   3.2.2程序性死亡受体1(PDCD1,也称PD-1)抑制剂 PD-1抑制剂与CTLA4抑制剂相似,也是T细胞负性调控因子,可与其主要配体相结合,达到抑制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目的。因此,PD-1抑制剂可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通道,强化T细胞抗肿瘤活性。 3.2.3 P53肿瘤疫苗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在多数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可发生突变,而P53肿瘤疫苗作为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被FDA批准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项关于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治疗小细胞肺癌Ⅰ期和Ⅱ期的临床试验纳入的患者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常规化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治疗小细胞肺癌有效,P53腺病毒制品可优化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结局,改善肿瘤控制效果。但关于P53肿瘤疫苗的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未来有待深入研究,为免疫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支持。 小结与展望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在近数十年来变化极少,而早期靶向治疗的尝试结果也不甚理想。近年来,随人们对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与遗传突变等研究的深入,多种新兴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逐渐研发。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的问世,无疑会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且临床测试也在如火如荼的研究中,可使用单一靶向治疗或单一免疫治疗方法,也可采取联合治疗方案。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激活免疫反应,因此,联合应用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可有效缩短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周期,提高了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利于靶向治疗药物发挥功效,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也为临床后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半夏
小细胞肺癌治愈的关键点,及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医院达不到指南制定的同步放化疗的要求

小细胞肺癌治愈的关键点,及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医院达不到指南制定的同步放化疗的要求

权威的指南其实对疾病治疗提出了很多要求,有些情况下,治疗难度其实对于国内的医院属于挺高,别说超指南,能达到指南的基本要求就算在国内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化疗,很多大医院都不敢做或者说做不到,强行进行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我来解释一下。 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差于普通的肺鳞癌和腺癌。诊断时按照轻重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目前没有治愈可能,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可能治愈,化疗和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愈的关键点目前很简单,就是早期同步放化疗,什么意思呢?就是患者诊断后需要进行4-6周期的EP方案化疗,并且需要尽快的进行早期同时性的放疗。注意,指的是同期放疗,需要边化疗边进行放疗,化疗中间不中断。不是化疗2-4周期停止,然后把放疗完成,再继续化疗,这叫序贯放化疗,是国内医院常用的一种方式。注意,同步放化疗的治愈率优于序贯放化疗,但是副反应会更大。 由于潜在的副反应和风险,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完成率在国内是真的不高。这种同步放化疗的风险远比宫颈癌或直肠癌的同步放化疗要大,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甚至致死的风险,需要医生小心谨慎的制定合适的化疗剂量,和高水平的放疗技术,否则,很多患者会因为承受不了副反应被迫中断,反而疗效更差,或者遭受严重的放化疗毒性。 因此,在非常多的医院,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目前都是序贯放化疗,就是在放疗时化疗就暂停。这样安全性增加,但是,治愈的可能性就下降。相当于技术不够,为了安全不得不选择了更稳妥的方案,而不是目前最好的方案。 所以,先别想着超指南,提升放疗技术和化疗的理念,精心的照顾病人和处理副反应,尽量争取能达到指南的要求再说,只要达到并可以顺利进行小细胞肺癌局限期的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治愈率就可以提高。 再比如消化道肿瘤的手术要求,肠癌最少取12个淋巴结,胃癌最低16个,小肠癌8个,请外科医生先别想着怎么去修改治疗方案,争取让自己的患者都达到手术的最低淋巴结清除要求,最好手术做的又漂亮、患者恢复的又好、清扫的范围标准并且标本中的淋巴结远远超过最低要求,那才是更被需要的。 END

半夏
2022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一览| 2021肺癌免疫回顾

2022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一览| 2021肺癌免疫回顾

指南界的“模范学霸”又双叒叕“营业”了!8月,小细胞肺癌(SCLC)最新的2022年第1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在官网发布。   指南截图   今日带大家盘一盘新版指南中都有哪些精华。话不多说,上干货嘞~ 2022 v1版SCLC指南调整一览   这版指南都有哪些方面有哪些调整?先来看看一线治疗的用药更新! ■ 新增一线治疗方案   此版指南在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中,新增了:卡铂(AUC 5,第1天)+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阿替利珠单抗(1200 mg,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共治疗4周期。继以用阿替利珠单抗(1680 mg,第1天)维持治疗,每28天为1周期。一线免疫治疗地位再次提升。 这一更新是基于IMpower133研究结果,是三十年来广泛期SCLC首个总生存期(OS)超过1年的研究。   在该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和10.3个月(HR=0.7;95%CI:0.54-0.91;P=0.00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HR=0.77;95%CI:0.62-0.96;P=0.02)。   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 SCLC一线治疗方案汇总 ■ 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    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众多,往往需要多管齐下。根据全身转移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   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首选治疗方案   有局部症状:   此时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   发生脑转移:   ①有局部症状:在脑放疗之前进行系统治疗。   ②无局部症状:除需要立即进行系统治疗的情况,在系统治疗前进行脑放疗。 ■ 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   局限期SCLC在全身治疗同步放疗期间,推荐使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在此期间,不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首选治疗方案 脑放疗方案调整   脑转移通常应使用全脑放疗(WBRT)治疗;不过,部分脑转移病灶较少的患者可以适当地使用立体定向放疗(SRT)/放射外科治疗(SRS)。WBRT的推荐剂量是30 Gy x 10每日分割,考虑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加用美金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在部分患者中进行重复的WBRT;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使用调强放疗(IMRT)加美金胺以保留海马的WBRT作为首选,因该方案比传统的WBRT同步记忆治疗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更少。 参考文献: [1]2022.V3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 [2]2021.V3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 [3]Horn […]

半夏
80岁的大爷运气好到“逆天”,未经治疗肿瘤完全消失了!

80岁的大爷运气好到“逆天”,未经治疗肿瘤完全消失了!

抗癌不易,要想实现晚期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则是更难。   即便近些年来不断有革命性的抗癌药物上市,但想要完全消灭癌细胞,实现晚期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依然是非常困难的事。   癌症治疗如此之难,然而在我们的临床中,却偶尔会遇到一些“撞大运”的幸运儿:极少数患者在确诊癌症后因为种种原因完全“躺平”,拒绝接受治疗,过几年再进行复查时,竟发现原来全身到处转移的肿瘤,竟然自动明显缩小了,甚至完全消失了……   仔细核对最初的病理结果,的确是癌,没有误诊。仔细追问病人回家以后的生活情况,确实没有接受过任何抗癌治疗,不管是西医西药,还是中医中药,甚至是民间偏方。   这类情况并不是发生了什么“神迹”,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肿瘤自行消退的情况,我们有专业的术语称呼它:晚期恶性肿瘤的“自动退缩”(spontaneousregression)。   近日,在国际医学期刊《Thoracic Cancer》上,就刊载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80岁的“老烟囱”(吸烟史长达五十年,每天一包烟)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经过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有一个可疑肿块,同时左肺门及纵膈有一些可疑转移的淋巴结。为了明确大爷的病理情况,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一次微创的胸腔镜手术,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患者CT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根据影响检查结果判断为局限期。   50多年的吸烟史、有咳血的明确症状、CT做了,甚至连微创手术都做了,病理检查也确认了,这位老爷子罹患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结果已经非常明确了。   接下来就该讨论老爷子如何治疗了。与国内不少高龄患者的选择一致,因为年龄较大,这位患者拒绝了接受治疗,直接出院回家了。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肺癌类型,不接受治疗的话预期生存期仅有几个月。作为高龄患者,在医生眼中这位老爷子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四年,期间医生没有对老爷子进行任何随访。谁知道4年多(52个月)后,医生竟再次在医院见到了这位老大爷。这一次,老大爷因无法进食、身体严重衰弱又一次来到了医院。   老爷子的情况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感到震惊的医生们随即对老爷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老爷子四年前罹患的小细胞肺癌,竟然完全消失了!经过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发生在患者左肺及纵膈的小细胞肺癌病灶,如今已经完全缓解了!   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主管医生和病人一家都非常困惑,仔细追问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起居、治疗情况等等,的确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老爷子确实是在没经过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实现了肿瘤病灶的完全缓解。   既然小细胞肺癌已经完全缓解了,为何老爷子又出现了无法进食这样的症状呢?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发现这位患者在“撞大运”同时又“倒了大霉”,虽然小细胞肺癌的病情已经完全消失了,但经过腹部CT和胃镜检查发现,老大爷再次罹患了晚期胃癌。经过仔细排查,医生认为老爷子的胃癌病情与之前的小细胞肺癌无关,两种癌症一起“侵袭”了老爷子。   这一次,老爷子依然选择了拒绝治疗。但运气没有一直光顾,40天后,老爷子因为癌症导致的并发症去世。   虽然老爷子最终也是因癌症离世的,但他癌症的自动退缩经历非常传奇。事实上,自从1956年由Everson教授和Cole教授首次报道这类未经任何抗癌治疗,肿瘤自动消退的现象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有几百上千个类似的案例公开报道出来,肺癌、肝癌、胰腺癌、淋巴瘤、胆管癌、恶性黑色瘤、肾癌等各种各样的癌症病人都有。   不过,总体而言,在所有晚期实体瘤中,发生自动消退现象的比例是极低的,大约在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之间。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这个概率甚至比中彩票的概率更低(所以各位患者千万不能将希望寄托在癌症的自动退缩上)。   目前学术界认为之所以发生类似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病人在日常生活和相关的医学检查过程中意外地激活了抗癌免疫反应,比如病人偶然得了一次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或者病人由于穿刺活检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感染,机体抗细菌或者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结果“借刀杀人”、“隔山打牛”,顺带也抗了癌——这一点和目前接受PD-1抗体免疫治疗抗癌的病人,抗癌免疫反应激活的同时,“擦枪走火”、“意外”地攻击了肺部、心脏、甲状腺等正常组织,从而导致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甲亢、免疫性甲减,其基本原理是类似的,异曲同工。   有极少数癌症病人不治疗也是会自己好的,知道了这件事,那么有时候出现一些完全未经规范的医学治疗,通过尝试民间偏方实现肿瘤治愈的案例,那也就不奇怪了——并不一定是民间偏方治疗了癌症,可能那极端少数几个被反复拿出来现身说法的治愈案例,是病人自己自愈的。   要想说明一种新药新技术或者某种神奇的方子、某种鬼怪的疗法,的确有实实在在的确定的抗癌疗效,必须要经过大型临床试验的检验,单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极端案例,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小D
确诊后必须了解的6个问题,让肺癌治疗少走弯路!

确诊后必须了解的6个问题,让肺癌治疗少走弯路!

李大爷今年年初因为咳痰带血住进了医院,经检查后确诊了肺癌。医生建议他尽快手术,并做基因检测,便于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但李大爷并不认同,他认为战友也是得了肺癌,人家做了个手术就回家了,没有做基因检测,也没有再留院治疗,他认为医生是想“骗他多花钱”。 事实并非如此!肺癌在确诊时分型、分期不同,会导致治疗方案有所差异,这是情理之中的。 李大爷只知道跟老友得的都是肺癌,但却不知道他们的病情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建议在确诊肺癌后,必须了解以下6个问题,以便让肺癌治疗少走弯路! 是哪种类型的肺癌? 肺癌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根据病理分型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类型的 80%~85%[1],如在早期发现,经过治疗可以得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而需要采取综合方案进行治疗。 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类型的15%-20%,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分化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相较于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更低。 肿瘤分期如何?是否有转移? 肺癌确诊时的分期是决定预后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因为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影响、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器官转移情况等,将肿瘤分为I-IV期。 I 期为早期肿瘤,早期手术可将肿瘤组织全部切除,预后效果较好; II 期肿瘤,手术可以较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III 期往往需要一些新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欠佳; IV期表示肿瘤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不主张再进行手术治疗,预后也是最差的。 如何治疗? 手术、放化疗是比较传统的治疗肺癌的方法,除此之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多种治疗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肺癌的治疗中。 临床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肺癌,有的患者只需要做个手术就可以了,有的患者需要手术+辅助治疗,有的患者错过了手术时期就只能接受化疗。 那是因为,肺癌的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患者的个人情况来制定的,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会跟患者或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必要时候需要患者本人做出治疗决定。 5年生存率是多少? 肿瘤分期与生存期的长短存在一定关联,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晚期要好。美国统计报告显示[2] :I期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57%,IV期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4%。 了解到自己的5年生存率之后,患者及家属可以对后续的经济状况、工作、生活等做出相应的安排。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副作用? 患者除了要了解治疗的效果之外,还需要提前知道每种治疗方法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力不同,不良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脱发、腹泻、便秘、免疫力低下等;手术可能导致身体某些机能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放疗则可能导致皮疹、身体虚弱无力等问题。那些治疗后仍要回到工作、学习或其他社会活动中的患者,需提前了解这些治疗的不良反应,提前做好安排并做好应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心理准备。 是否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可以参加? 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多更好可以治疗患者疾病的手段和新药,以便帮助这类疾病人群接受更好的治疗,达到治疗疾病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试验项目成百上千,但入组条件各有差别,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患者在出现耐药后,可以先咨询一下主治医生是否有与自己匹配的临床试验,如果入组成功,很可能会为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周环,满凤媛,张卫红,等. 多层螺旋 CT 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癌症进展,2019,17(18):2131-2133. 2、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9[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9, 69(5).  

半夏
80岁患上肺癌,4年后竟然肿瘤自行消失了!

80岁患上肺癌,4年后竟然肿瘤自行消失了!

注意:个例可不能当作普遍现象!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分化程度低的高级别侵袭性神经内分泌癌,5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则可能快速恶化,预期寿命甚至可能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不过,“奇迹”降临在了一名80岁老人身上,他的SCLC在未经治疗的情况完全自发缓解了! 病例发表于Thoracic Cancer杂志 80岁男性,诊断SCLC后放弃治疗 这是一位80岁的老大爷,因咯血和声音嘶哑来到医院就诊。50年来,他每天吸烟20支。 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门有轮廓突出的病变(图1a)。胸部CT显示左上叶恶性肿瘤,左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图2a、b)。由于外生型病变不清晰可见,支气管镜活检失败。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了主动脉下淋巴结。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SCLC(图3),临床分期为局限期。 图1:(a)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肺门轮廓突出的病变;(b)胸部X线检查先前左肺门轮廓突出的病变完全消失 图2:(a和b)胸部CT示左上叶肿瘤,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c和d)胸部CT示既往肿瘤病变完全消失 图3:病理检查结果。(a)通过VATS切除主动脉下淋巴结。病理检查显示小而圆的肿瘤细胞致密片状生长,胞浆稀疏,染色质分散[(b)苏木精和伊红,100×]。肿瘤细胞嗜铬素A[(c)免疫组化,200×]和突触素[(d)免疫组化。200×]阳性。 因年龄较大,老大爷拒绝了化疗和放疗,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出院。 局限期SCLC约占SCLC的30%,其预后并不乐观,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5~20个月。而化疗和放疗是局限期SCLC的标准疗法。年龄这么大,又放弃了治疗,这位老大爷还能活多久呢? 52个月再次就诊,肿瘤完全消失 4年多(52个月)后,老大爷因无法进食、身体严重衰弱再次来到了医院。 “奇迹”出现了!胸部X线检查没有显示左肺门有轮廓突出的病变(图1b)。胸部CT扫描证实,先前左上叶、纵隔和肺门的SCLC完全缓解(图2c、d)。 据了解,老大爷自上次就诊以来,没有做手术,也没有接受化疗或放疗,而是每天喝甜菜根汁。没有诉说任何神经系统疾病,也没有表现出异常神经体征。 就这么简单,肿瘤自发完全缓解了!看到这里,是否觉得这个老大爷很幸运呢? 然而,幸运不可能一直光临。腹部CT和胃镜检查发现,老大爷罹患了晚期胃癌。这次他又拒绝了治疗。老大爷在40天后去世。 那么胃癌会是SCLC导致的吗?对此,作者指出,老大爷的晚期胃癌在临床和组织学上被判断为与SCLC不相关,并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任何相关的证据。  肿瘤为何会自发缓解 恶性肿瘤自发缓解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免疫和细胞因子修复过程、分化、凋亡、外科创伤(手术或活检)、感染、激素机制、抑制血管生成或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那么本案例中SCLC为何会自发缓解呢?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01 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之前已有报告称,副肿瘤性感觉运动神经病变为SCLC自发缓解的机制之一。在感觉运动神经病变患者中,特异性抗神经自身抗体对肿瘤和神经系统均有反应,而这种炎症反应与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大多数SCLC自发缓解的病例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但本案例中患者未见神经系统异常。因此,这个原因被排除在外。 02 外科创伤 外科创伤,包括支气管镜活检,可导致SCLC自发缓解。Cole报告了176例癌症自发缓解的病例,其中40%与某种类型的外科创伤有关。与创伤相关的愈合过程导致对肿瘤生长的免疫抵抗力增加,并可能诱发自发缓解。 03 膳食补充剂 虽然膳食补充剂是否具有抗癌作用尚存疑问,但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诊后会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甜菜根含有甜菜素和甜菜碱。一项体外研究报告,以甜菜根提取物为原料生物合成的纳米颗粒对肺癌有抗肿瘤作用;另一项体外研究表明甜菜根提取物对小鼠肺癌有抗肿瘤作用。在本案例中,患者在诊断癌症后开始饮用甜菜根汁,没有接受化疗,也没有服用其他草药补充剂。然而,关于癌症的自发缓解与饮用甜菜根汁有何关联尚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作者认为,本案例中SCLC自发缓解可能与外科创伤和饮用甜菜根汁相关,但确切机制仍不明确。 癌症自发缓解罕见吗? 癌症自发缓解是指未经治疗或者明显不充分的治疗后恶性肿瘤缓解,其发生率目前尚无定论,大概为1/100000。 最早记载的肿瘤自发缓解发生在13世纪后期。一名骨肉瘤患者在严重细菌感染后肿瘤消失。在19世纪后期,美国医生William Coley发现发烧可能诱发肿瘤消退,他开发了细菌疫苗Coley Toxin,成功地缩小了许多患者的肿瘤。目前文献中已经有上千例肿瘤自发缓解的案例报道。 01 黑色素瘤 一名罹患恶性黑色素瘤超过13年的女性患者,其在诊断后19个月时,已经进展为IV期黑色素瘤,预后较差。但在多次发烧后,大部分肿瘤消退,其余肿瘤则维持稳定。 02 非小细胞肺癌 一名69岁女性,诊断为肺腺癌伴右肾上腺转移(IV期非小细胞肺癌)。然而,在诊断一个月后,开始任何治疗之前,CT和PET检查发现其原发和转移性病灶均明显缩小。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并且在术后14个月时仍无病灶。 03 乳腺癌 一名44岁女性,保乳手术后11年,CT检查提示其左乳内上象限出现肿块。细胞学检查显示为恶性肿瘤。但细针穿刺后1个月,观察到肿瘤消退,且超声检查证实肿瘤缩小。病理检查在肿块中未观察到肿瘤细胞。患者的乳腺癌自发缓解。 04 淋巴瘤 一名59岁白人男性,患有眼眶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左颊无痛性肿块。 在进行诊断性切口活检5个半月后,淋巴瘤达到了自发缓解。  近日,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还报道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案例:一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5个月后,其体内的肿瘤几乎消失。 小结 […]

半夏
2022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新鲜出炉!一文盘点指南精华!

2022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指南新鲜出炉!一文盘点指南精华!

打卡看干货! 指南界的“模范学霸”又双叒叕“营业”了!近日,小细胞肺癌(SCLC)最新的2022年第1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在官网发布。 指南截图 今日带大家盘一盘新版指南中都有哪些精华。话不多说,上干货嘞~ 2022 v1版SCLC指南调整一览 这版指南都有哪些方面有哪些调整?先来一看究竟! ■ 新增一线治疗方案 此版指南在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中,新增了:卡铂(AUC 5,第1天)+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阿替利珠单抗(1200 mg,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共治疗4周期。继以用阿替利珠单抗(1680 mg,第1天)维持治疗,每28天为1周期。一线免疫治疗地位再次提升。 这一更新是基于IMpower133研究结果,是三十年来广泛期SCLC首个总生存期(OS)超过1年的研究。 在该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和10.3个月(HR=0.7;95%CI:0.54-0.91;P=0.00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HR=0.77;95%CI:0.62-0.96;P=0.02)。 2020年,阿替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 ■ 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后续治疗推荐等级修改 第二项调整针对复发患者的二线及后续治疗,在其他可选方案中,两项免疫治疗地位上升,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从3类建议修订为2A类建议。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方案的推荐基于CheckMate-032研究,探讨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或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在晚期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纳武利尤单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11.6%,两组患者之间的总生存期(OS)相似,且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安全性更高。 两组患者的ORR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方案的推荐基于KEYNOTE-158研究和KEYNOTE-028研究显示出的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帕博利珠单抗在部分复发或转移的SCLC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这些患者之前接受过两种及以上的治疗,而与PD-L1的表达无关,且帕博利珠单抗耐受性良好。 帕博利珠单抗抗肿瘤活性 ■ 减少化疗诱导骨髓抑制 第三项调整在支持治疗方面,减少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发生率的预防性方案,从《2021 SCLC NCCN指南第三版》“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拓扑替康方案之前,或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之后,可使用保护剂Trilaciclib”调整为“含铂/依托泊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拓扑替康方案时,Trilaciclib或G-CSF可作为预防选择”。 明显调整处盘完之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新版指南中的治疗方案。 SCLC一线治疗方案汇总 ■ 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 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众多,往往需要多管齐下。根据全身转移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 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首选治疗方案 有局部症状: 此时需要进行放疗和化疗。 发生脑转移: ①有局部症状:在脑放疗之前进行系统治疗。 ②无局部症状:除需要立即进行系统治疗的情况,在系统治疗前进行脑放疗。 ■ 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 局限期SCLC在全身治疗同步放疗期间,推荐使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在此期间,不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首选治疗方案 SCLC二线及后续治疗布局 SCLC指南按照患者疾病复发时间进行治疗方案的区分。 ▌ 复发时间≤6个月(体能评分PS 0-2) 首选治疗方案包括拓扑替康口服或静脉注射、Lurbinectedin及参加临床试验。 其他可选治疗方案还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替莫唑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AV)、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及苯达莫司汀。 ▌ 复发时间>6个月 首选治疗方案:用回原治疗方案(复发前的药物)。 其他可选方案中,以下方案增加为2A类:拓扑替康、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替莫唑胺、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CAV),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以下方案增加为2B类:苯达莫司汀。 另外,对于体能差(PS 2)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药物减量或生长因子支持。 SCLC二线及后续治疗 脑放疗方案调整 脑转移通常应使用全脑放疗(WBRT)治疗;不过,部分脑转移病灶较少的患者可以适当地使用立体定向放疗(SRT)/放射外科治疗(SRS)。WBRT的推荐剂量是30 Gy […]

半夏
蚊香也致癌?不当使用肺癌风险增高近3倍,儿童和宠物猫尤其要注意中毒风险

蚊香也致癌?不当使用肺癌风险增高近3倍,儿童和宠物猫尤其要注意中毒风险

肺癌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癌症,发病高峰在70~80岁左右。不过在2008~2012年间,上海肺科医院接连接诊了3位40岁左右的肺癌患者,他们患的还都是在肺癌中相对少见但十分凶险的小细胞肺癌[1]。 这3位患者,一人根本不吸烟,另外两人吸烟也不算很多,每天不到一包,按理说不会让他们这么早患上肺癌。那导致他们患癌的原因是什么呢?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注意到,这三位患者都在江苏兴化市的一家蚊香厂工作。 蚊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驱蚊工具,种类很多,有电热的蚊香液、蚊香片,还有传统的盘香等等。现在的蚊香中,主要的有效成分都是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在2007年以前,国内的蚊香中还经常添加八氯二丙醚,用来增强菊酯的杀虫效果,它在受热时会分解产生致癌物,主要诱发的就是小细胞肺癌。 由于存在致癌的风险,国家已经在2007年全面禁止了八氯二丙醚的使用,目前市面上合格的蚊香产品应当是不含这一致癌物了。不过蚊香在使用中依然是有一些健康风险的。 首先就是传统的盘香。盘香在使用中需要点燃,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把菊酯等有效成分挥发到空气中,驱赶杀灭蚊虫。除了释放有效成分除虫菊酯,蚊香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其他的物质,比如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有机物,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等等。可以说,除了里面不含尼古丁,跟吸二手烟也差不了多少。 蚊香燃烧产生的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有害的作用。像多环芳烃,本身就是一种致癌物。而可吸入颗粒物,短期内会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长期接触也会增加肺癌风险。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每周有3天以上使用盘香的人,肺癌风险比不使用蚊香的人高了2.78倍[2]。 传统的蚊香因为需要燃烧,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不用燃烧的电蚊香也并非绝对安全。蚊香中的有效成分拟除虫菊酯,对人的神经系统还是有一定毒性的。一般成年人可以通过肝脏快速将其代谢掉,不会受到影响,但儿童可能会更为敏感,比如接触后出现感觉异常[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猫对拟除虫菊酯的代谢能力很差,容易出现拟除虫菊酯中毒。家里有“主子”的朋友,各种蚊香就都不要用了。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拟除虫菊酯暴露可能造成儿童的肺功能下降[4],还可能跟成年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5]。 但是话说回来,蚊香也不是不能用。毕竟蚊虫叮咬本身对我们的健康也是个不小的威胁。不说靠蚊子传播的各种传染病,单就一只蚊子在耳边嗡嗡嗡,让人整宿整宿睡不好,被动熬夜,就能造成不少健康问题。两权相害取其轻,该用蚊香时还要用。但在使用蚊香时,还是要注意一下: ● 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 尽量使用电蚊香,产生的有害物质要比盘香少很多; ● 不要长时间使用,使用时注意通风。 参考文献: [1]. Zhang J, Qi H W,Sun Y P, et al. Mosquito coil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eport of three cases[J]. Oncology letters, 2015, 9(4): 1667-1671. [2]. Shu-Chen C,Ruey-Hong W, Li-Jie S, et al. Exposure […]

小D
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丨肿瘤情报

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丨肿瘤情报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ogy:2020年全球约4%新发癌症由饮酒所致 JCO:转移性黑色素瘤,新一线组合疗法安全有效 Gut: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新药:度伐利尤单抗在华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 新药:恩沙替尼新适应证上市申请获受理,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 01 Lancet Oncology:2020年全球约4%新发癌症由饮酒所致 近日,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2020年饮酒导致的全球癌症负担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4.1%的新发癌症病例归因于饮酒,更是有近半数归因于重度饮酒。   文章标题截图   数据显示,2020年所有新发癌症病例中估计有741 300例(4.1%)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568700例(76.7%),大部分癌症为食管癌(189700例)、肝癌(154700例)和乳腺癌(98300例)。   而且,在这些酒精所致癌症病例中,346400例(46.7%)归因于重度饮酒,即每日酒精摄入量>60 g;危险性饮酒(20-60 g/d)、中度饮酒(<20 g/d)则分别导致291800例(39.4%)和103100例(13.9%);另外,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多于10 g也会导致癌症(41300例)。   不同地区酒精和癌症之间的关联差异很大,其中在东亚和中欧,分别有5.7%和5.6%的新发癌症病例与饮酒相关,占比最高;北非和西亚则最低,分别为0.3%和0.7%。 02 JCO:转移性黑色素瘤,新一线组合疗法安全有效 来自国际、单臂PIVOT-02研究II期队列的结果显示,CD122偏向性白细胞介素-2通路激动剂bempegaldesleukin(BEMPEG)联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一线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可耐受,3级和4级治疗相关和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并展现出具有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包括延长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   文章标题截图   研究共纳入41例既往未经治疗的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BEMPEG 0.006 mg/kg + NIVO 360 mg,每3周一次,持续≤2年;38例为疗效可评价患者(≥1次基线后扫描)。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客观缓解率(ORR,盲态独立中心审查);其他终点包括PFS、总生存期(OS)和探索性生物标志物。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29.0个月时,ORR为52.6%(20/38),完全缓解率为34.2%(13/38)。靶病灶大小较基线的中位变化为-78.5%(缓解可评价人群);47.4%(18/38)的患者靶病灶完全清除。中位PFS为30.9个月(95%CI 5.3-无法估计)。未达到中位OS;24个月OS率为77.0%(95%CI 60.4-87.3)。分别有17.1%(7/41)和4.9%(2/41)的患者发生3级和4级治疗相关和免疫介导的不良事件。   治疗后,在血液中观察到CD8 +和CD4 + T细胞的多功能应答增加,由具有效应功能的细胞因子驱动。治疗早期血液生物标志物(CD8 +多功能强度差和嗜酸性粒细胞)与治疗应答相关。 03 Gut: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 近日,Gut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对癌症免疫治疗的疗效带来不利影响。 […]

半夏
​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有哪些区别?

​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有哪些区别?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8.4%。 2015年,中国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达到了73万多人和61万多人,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接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临床诊断病例已多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今天,我们就借由一组图,看看 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 有哪些区别?    

半夏
化疗靶向免疫“三开花”,点燃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希望的火种!

化疗靶向免疫“三开花”,点燃小细胞肺癌精准医疗希望的火种!

文章来源:基因药物汇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治疗相对困难的肺癌亚型。即使是当今医疗水平下进展如此迅速的新药研发,面对小细胞肺癌时都不得不“慢下脚步”。 总结这两年内被人们视为“新希望”、最后却遭遇了“滑铁卢”的新方案和新药,小细胞肺癌占了不小的比例。曾经得到FDA加速批准上市的方案,也有可能因为后期数据不具备显著优势而被召回,等待进一步的研究,争取正式批准的机会(比如派姆单抗)。 即使癌症精准治疗的发展如此的迅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也鲜见足以被成为“颠覆性”的突破。 有没有哪些治疗方案,能够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点燃一朵“希望的火种”呢? 化疗:改写二线治疗标准方案,卢比卡丁写入NCCN指南! 长期以来,拓扑替康一直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推荐治疗方案受到各大指南推荐并应用于临床,但患者的应答率仅有约5%~24%。新药鲁比卡丁(Lurbinectin,Lurbinectedin,Zepzelca)的问世,终于为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鲁比卡丁于2020年6月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并于2020年7月被写入NCCN指南推荐。这是一款RNA聚合酶Ⅱ的抑制剂,主要用于阻断细胞的转录过程,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发生畸变、凋亡,因此具备抗癌的效果。在Ⅱ期篮子试验(NCT2454972)中,所有患者均为一线铂类化疗后的患者,并在试验中接受鲁比卡丁单药治疗。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整体缓解率达到35.2%,疾病控制率为68.6%。与既往拓扑替康二线治疗的历史数据相比,提升了两倍以上! 研究随访共17.1个月,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5.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9.3个月;6个月生存率67.1%,12个月生存率34.2%。 研究同时观察了患者化疗与复发并接受新疗法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对于患者缓解率的影响。间隔<90天的患者,整体缓解率22.2%,疾病控制率51.1%;间隔≥90天的患者,整体缓解率45%,疾病控制率81.7%。 这说明,对于那些复发更早的患者来说,鲁比卡丁二线治疗的疗效并不如一线治疗方案疗效维持更久的患者。这样的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治疗效对于患者治疗全程及后续生存水平的重要意义。 鲁比卡丁还有哪些尚未被充分发掘的潜力?听听专家怎么说 从机制上来说,鲁比卡丁不仅能够影响癌细胞的转录,还会对人体正常的体细胞内的转录过程造成影响。比如,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同样会受到这一影响。 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受到鲁比卡丁影响的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表达水平降低。IL-6和IL-8属于促炎性细胞因子,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1],其表达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功能受损。 NK细胞在人体的先天免疫阶段发挥免疫功能。其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人体抗癌能力下降。 因此,专家指出,鲁比卡丁的这一“额外影响”,让它成为了免疫治疗甚至细胞免疫治疗的一个有潜力的“搭档”。我们期待更多联合方案的研究结果,有力发掘鲁比卡丁这一方面的潜力。 免疫治疗在曲折中发展,两项方案脱颖而出! 免疫治疗一直被视作小细胞肺癌治疗最值得期待的方向,多款药物“进军”这一领域,分别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小细胞肺癌也是免疫治疗发展最为“曲折”的适应症之一。几款药物虽有进展,但与现有方案相比,优势远不如其它癌种(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那么明显。 话虽如此,对于几乎没有靶向方案可选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们来说,免疫治疗也仍然称得上是“救命”的手段,为治疗增添了一些希望。 01 得瓦鲁单抗:进军一线!长期疗效优势比较显著 2020年3月27日,得瓦鲁单抗+依托泊苷+铂类化疗(卡铂或顺铂)作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新疗法。 该批准基于Ⅲ期CASPIAN试验的结果。该试验结果显示,接受得瓦鲁单抗+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0个月,显著超过了仅接受化疗患者的10.3个月。 单看这一数据,差异可能不够明显。但如果我们将随访的时间线延长就会发现,接受得瓦鲁单抗+化疗的患者,12个月生存率为53.7%,18个月生存率为33.9%,显著超过了化疗的39.8%和24.9%。 在无进展生存方面,两种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接受得瓦鲁单抗+化疗的患者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17.5%,接受化疗的患者仅为4.7%。 在响应率方面,得瓦鲁单抗治疗同样展现出了优势。接受得瓦鲁单抗+化疗的患者,整体缓解率为68%,仅接受化疗的患者为58%。至接受治疗12个月时,得瓦鲁单抗治疗的患者中仍有22.7%保持响应,而仅接受化疗的患者为6.3%。 免疫+化疗,还是双免疫+化疗?看看这项研究的结果 随着免疫治疗的研究日渐深入、发展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双免疫疗法”这种将两款免疫药物的“力量”联合起来的治疗手段。 得瓦鲁单抗也尝试过这条道路,它选择的“搭档”是一款全新的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追随着“O+Y”(纳武单抗+伊匹木单抗)的脚步,得瓦鲁单抗+Tremelimumab这对组合同样也尝试了包括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各类适应症。 从结果上来说[2],双免疫+化疗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出色。多加了一款免疫治疗药物,得到的疗效和单纯化疗方案的效果差不多。 接受双免疫+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0.4个月,仅接受化疗的患者为10.5个月,而接受得瓦鲁单抗+化疗的患者为12.9个月。 从安全性方面来说,多加一款药物还导致了不良事件的显著增加。双免疫+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明显超过了得瓦鲁单抗+化疗的32%和单纯化疗的36%。 显然,双免疫方案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有些“用力过猛”,反而得不偿失。研究者们还需要再接再厉,继续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 02 阿特珠单抗:进军一线!长期疗效优势比较显著 另一款获得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免疫方案来自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Tecentriq)。2019年3月19日,FDA批准了阿特珠单抗与依托泊苷和卡铂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该批准基于Ⅲ期IMpower133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阿特珠单抗+化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2.3个月,显著超过了仅接受化疗患者的10.3个月。 同样,阿特珠单抗方案在生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接受阿特珠单抗+化疗的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0.9%,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12.6%,均显著超过了仅接受化疗患者的22.4%和5.4%。 两项成功的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由于没有查到类似的权威分析和研究结果,因此小汇斗胆来自己归纳、总结和猜测一下。 ①PD-L1抑制剂和PD-1抑制剂,哪种更合适? 两款进军一线成功的免疫治疗药物均为PD-L1抑制剂,这让人不得不猜测,也许PD-L1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会多出那么一丝丝的优势。当然,没有临床试验就没有说服力,也许在找到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之后,各大PD-1抑制剂也能展现出相似的、或者更显著的优势也说不定。 ②化疗方案的“配合”非常重要 小细胞肺癌是一类对于化疗和放疗更加敏感的肺癌亚型,但仅凭化疗并不能扛起小细胞肺癌治疗“大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非常容易发生耐药或复发[3]。 抗癌是一场漫长而艰险的“战斗”,仅能维持几个月的方案显然不是我们期望找到的。免疫疗法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效果,但想要真正让患者的生存期达到一个让医患都满意的水平,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前文中提过的小细胞肺癌新化疗药鲁比卡丁就非常有希望成为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全新突破口。我们非常期待看到鲁比卡丁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试验,这也许将成为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希望。 靶向治疗:还需要更多研究 早年,研究者们曾经尝试使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来使用各类靶向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但效果并没能达到预期。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靶向药物,EGFR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大获全败。后续研究发现,EGFR在小细胞肺癌中突变率仅有4%。 伊马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化疗,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后续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中KIT突变的发生率同样非常低,同时极易发生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小细胞肺癌极易对伊马替尼耐药。 但这还不足以让研究者们“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小细胞肺癌是一类极易发生转移的癌症类型。癌细胞转移至人体其它部位并发展成为病灶,非常必要的一个“基建”举措就是搭建新生血管、从人体吸纳足够的营养物质——而恰好,靶向治疗药中有这么一类药物正用于抑制新血管的生成,即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

半夏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望实现新突破?西奥罗尼后线治疗II期研究结果公布丨AACR 2021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SCLC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出现复发和耐药,这些患者在接受进一步的化疗后中位生存期只有4~5个月,临床亟需新的治疗药物。 2019年4月9-11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主持的研究An exploratory phase 2 study of chiauranib monotherapy fo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two or more lines of previous therapy(西奥罗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II期研究)(摘要号CT157)入选大会壁报,受到了中外研究者广泛关注。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 SCLC显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西奥罗尼(CS2164)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丝/苏氨酸激酶(Aurora 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c-Kit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I期研究表明,西奥罗尼50mg q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西奥罗尼单药治疗SCLC的探索性II期研究(NCT03216343)是一项单臂研究,自2017年11月21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中国的6个研究中心纳入了28例已接受过铂类药物化疗和至少一种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后进展的SCL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西奥罗尼50 mg qd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表1.患者基线特征 在28例患者中,12例(42.9%)既往接受了两种全身治疗方案,16例(57.1%)接受了三种及以上治疗全身治疗方案。截至2020年11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5.6个月(19.5-不可评估)。2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27名患者至少进行了一次肿瘤评估,1名患者在首次评估前死亡。 研究者评估的ORR为17.9%(95%CI:6.06%-36.89%),DCR为64.3%(95%CI:44.07%-81.36%)。中位PFS、DOR和OS分别为3.6个月、8.2个月和8.4个月。 表2.研究结果 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10%)主要为1-2级,3-4级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25%)、低钠血症(14.3%)、疲劳(7.1%)、腹泻(3.6%)、高甘油三酯血症(3.6%),咳嗽(3.6%)和肢体疼痛(3.6%)。没有报道与治疗有关的死亡。2名患者由于3级疲劳中断了治疗。 结论: 由于缺乏明确的肿瘤驱动基因,SCL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缓慢。西奥罗尼通过调控酪氨酸激酶(VEGFR1/2/3、PDGFRa/b、c-Kit)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和Aurora B介导的细胞周期两大类不同作用机制,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本次大会公布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西奥罗尼在既往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SCLC患者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耐受性良好。研究者将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研究结果,期待为SCLC治疗带来新突破。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唐佳 责任编辑:Sharon  

半夏
不幸中的万幸,小细胞肺癌患者居然检测到ALK突变,靶向药物效果良好

不幸中的万幸,小细胞肺癌患者居然检测到ALK突变,靶向药物效果良好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发现时常常已经发生了转移和扩散,很少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所以目前针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的是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为主。 虽然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很多,但很少会发生驱动基因突变,因此,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也不太可能使用到靶向药物。 至于ALK这种“钻石突变”,就更不可能出现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上。但是,凡事无绝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里居然检测到了ALK突变。 在了解这个案例前,先给大家说说为什么ALK被称为“钻石突变”?因为其发生的概率低(在非小细胞肺腺癌里仅为5-6%),不过,一旦发现ALK突变,就可以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给患者增加了治疗机会和生存希望。 凡事无绝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ALK基因融合突变 患者是一名38岁的年轻男性,曾经有过长达7年的吸烟史,且每天一包烟。他还经常饮酒,检查发现有脂肪肝。 2020年9月,患者因为胸痛和间歇性发烧而入院检查,入院时有轻度高烧、咳嗽和呼吸音减弱。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中央型肺癌,右肺门附件有高密度阴影,在身体的纵膈和肺门位置都发现了肿大的淋巴结。进行PET-CT检查发现有肺部、纵膈转移,同时还伴有恶性的右侧胸腔积液。综合而言,患者已经没有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为了进行后续的治疗,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取出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KI67这个指数高达80%,这预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较强,病理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图1.免疫组化检查显示为小细胞肺癌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患者进行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ALK为阳性,为此专门进行了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ISH)检查,再次确定ALK基因发生了重排。为了避免出现误判,还进行了基因测序,再次证实是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 图2.多种检查技术确定ALK基因阳性突变   一个有吸烟史的年轻患者,确诊为ALK基因突变阳性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种不可思议的小概率事件,居然真的发生了。 ALK钻石突变,给患者带来靶向治疗良机 一般而言,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放化疗,在三线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安罗替尼,这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不是针对肿瘤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细胞肺癌是没有靶向药物的。 因为患者检查发现有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他开始在2020年9月口服ALK靶向药物克唑替尼,每天两次,每次250毫克。 两周后,患者的胸痛得到了缓解。但肝功能受损,很多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严重超标。不得已,患者再次入院检查治疗,医生确定是克唑替尼影响的肝功能异常,为此患者停用了克唑替尼;同时还服用谷胱甘肽和复方甘草酸苷来保护肝脏。 在肝功能改善之后,患者开始重新使用克唑替尼。2周以后,进行的胸部CT显示原发病灶和转移的淋巴结均减小,临床评估为部分缓解(PR);同时,患者的胸痛和发烧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图3.病情确诊时和克唑替尼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 小细胞肺癌有做基因检测的必要吗? 肿瘤一般都是存在基因突变的,但是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都是烟草等致癌物引起的遍布整个基因组的突变,很少会出现非小细胞肺癌里的驱动基因突变,比如EGFR和ALK等。在小细胞肺癌里发现ALK基因突变的情况非常少,迄今为止有文献报道的仅有3例。其中一名小细胞肺癌发现PLEKHM2-ALK融合突变,在进行了标准化疗和克唑替尼联合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获得了持续的缓解。 所以,对于不吸烟或吸烟史有限的年轻小细胞肺癌患者,如经济条件准许,可以进行基因检测来看看是否有驱动基因突变。如果不幸中的万幸,碰上“ALK钻石突变”或者其他驱动基因突变,那将会为后期治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提醒大家,基因检测只需要做基本套餐即可,对少数有靶向药物的基因进行检测就行,价格大概在几千元左右。 ALK出现在小细胞肺癌里的确少见,但是凡事无绝对,万事皆无常。在不幸之中我们也要努力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我们也衷心希望:小细胞肺癌这个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有一天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靶向药。 参考文献: Qian Shen MD , et al., A case of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harboring an EML4-ALK fusion with partial response to crizotinib, Clinical Lung Cancer (2021)  

半夏
小细胞肺癌真难!抗癌神药PD-1遭遇治疗“滑铁卢”,多个适应症惨遭撤回

小细胞肺癌真难!抗癌神药PD-1遭遇治疗“滑铁卢”,多个适应症惨遭撤回

PD-1是肿瘤治疗领域的最大突破,但这不代表它能百战百胜,冷静对待,才能用好“抗癌神药”,造福患者!   小细胞肺癌真的太难了!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想必这是所有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医生们的共同心声。   2020年12月,就当所有人都沉浸在PD-1抑制剂进入医保的天大喜讯时,PD-1抑制剂O药低调发布了一则消息: 经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协商,决定从美国市场撤回O药用于治疗接受过铂基化疗或至少一种其他既往治疗线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适应症。 小细胞肺癌的PD-1适应症被撤回! 这对期待了多年新药的小细胞肺癌医生和患者们而言无疑是一场晴天霹雳。祸不单行,更凄惨的是就当人们还在庆幸PD-1抑制剂K药的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还幸存的时候,打脸的官宣又来了:   2021年3月1日,K药自愿撤回在美国用于治疗接受过铂基化疗或至少一种其他既往治疗线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适应症。撤回该适应症是与FDA协商完成的。 Double Kill!小细胞肺癌在免疫治疗领域损失惨重,连失了K药与O药这两员免疫治疗领域最为“资深”的大将。 所幸,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之路并未完全断绝。目前,小细胞肺癌还幸存了PD-L1抗体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联合化疗的一线用药适应症以及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合化疗的一线用药适应症,保留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火种。 无独有偶,遭遇撤销适应症的不止小细胞肺癌一个: ○ 2021年3月8日,罗氏宣布,公司在与FDA协商后,自愿撤回PD-L1抗体T药在美国用于先前铂治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膀胱癌)的适应症。 ○ 2021年2月22日,I药在美国自愿撤回其用于先前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成年患者适应症。该决定是在与FDA协商后做出的。 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对于肿瘤患者们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是所有患者的殷切期望。但撤销适应症的决定,能够让更多的患者和医生对PD-1有更客观真实的了解,帮助他们做出最正确的治疗选择。 折戟沉沙! 撤销适应症原因:临床试验失败   不管是O药,还是K药,撤销适应的原因均是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失败。 O药获批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是基于2018年对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替代终点的Ⅰ/Ⅱ期临床试验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该试验表明,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O药的疗效非常优异。但是,随后在不同治疗设置中进行的确认性研究,O药未达到其总体生存的主要终点。 K药同样如此。根据临床试验数据(KEYNOTE-158和KEYNOTE-028)研究,K药能为小细胞肺癌带来较高的缓解率和持久应答,2019年6月FDA加速批准K药用于小细胞肺癌上市,完全批准取决于上市后该药物总生存期(OS)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而2020年1月,K药的Ⅲ期试验KEYNOTE-604研究未达到总生存期主要终点。 T药与I药的境遇同样如此。基于对癌症患者负责的精神,FDA取消了相关药物的适应症。 事实上,这次临床失利绝非PD-1或PD-L1抑制剂第一次折戟沉沙。看似无往不利的PD-1抑制剂也有着数个失败的临床: ○ 2017年12月14日,默沙东宣布PD-1抑制剂Keytruda作为二线药物,治疗PD-L1阳性(CPS≥1)的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的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意味着PD-L1作为最广泛的PD-1疗效预测指标,在二线治疗的胃癌患者中并不具备特异性。我们需要寻找另一个预测指标来进行精准预测。 ○ 2017年7月24日,默沙东宣布PD-1抑制剂Keytruda针对头颈鳞癌的三期临床试验——Keynote-040失败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寻找头颈鳞癌更加特异的预判指标,来指导PD-1在该癌种的使用。 除了默沙东几个失败的临床,另一个PD-1抑制剂Opdivo也有类似的失败案例: ○ 2017年6月28号,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PD-1抗体Opdivo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Checkmate 026的临床数据:对于PD-L1表达大于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一线使用Opdivo并不比化疗好。 除了PD-1,PD-L1抑制剂也没能幸免: ○ 2017年5月10号,罗氏宣布:PD-L1抗体Tecentriq针对晚期膀胱癌的三期临床试验IMvigor211未能达到主要研究终点,跟化疗相比,患者使用Tecentriq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生存期。 ○ 2017年7月,阿斯利康宣布:PD-L1抑制剂Imfinzi联合CTLA-4抑制剂一线用于肺癌的临床试验失利,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没有达到预设的终点,其他生存数据需进一步跟踪。 当然,这些失败的临床试验的存在,是为了PD-1/PD-L1抑制剂更好的运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它们的存在,更能让我们精准的把免疫治疗用到需要的地方,把治疗的“奇迹”变为治疗的常态。 我们也坚信,随着免疫治疗及其他肿瘤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PD-1抑制剂”将会出现,更多的癌种终将拥有特效药物。 而我们,终将把癌症攻克为慢性病,甚至在未来,癌症不再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阻碍。 我们坚信,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小D
只要做一件事,就能远离这种癌症

只要做一件事,就能远离这种癌症

这件事情便是远离烟草,不论是一手还是二手烟。   烟草里吸出的癌症:小细胞肺癌 吸烟有害健康——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吸烟会增加包括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风险,可谓是国民健康头号杀手。不过,在众多疾病里,和吸烟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肺癌,特别是其中一种亚型——小细胞肺癌,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吸烟史。   来源: Getty Images 烟草的致癌性甚至可以从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细胞里的DNA上直接观察到。烟草会改变细胞的DNA——使得C:G碱基对突变成A:T——累计的大量突变最终促进了细胞的癌变。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率在各种癌症中是数一数二的。 极少数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没有吸烟史或二手烟暴露史,这种可能和空气污染或者吸入氡气(一种无色无味的存在于土壤和建筑材料里的放射性气体,在美国一些地区比较严重)有关。   小细胞肺癌: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 小细胞肺癌虽然只占肺癌的15%,但是它生长迅速、转移较早、预后较差,是很凶险的肺癌类型。小细胞肺癌还可进一步分为两类:单纯型和复合型。顾名思义,复合型里不仅有小细胞肺癌,还混合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复合型约占小细胞肺癌的20%。复合型和单纯性的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反应和生存期差别不大。 超过9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就是中晚期了,并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对侧肺部、脑、肝脏、肾上腺和骨头。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很常见。1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出现了脑转移,40-50%的患者里肿瘤在后期也会转移到脑部。小细胞肺癌细胞喜欢在体内游走,因此在血液里也能检出较多的循环肿瘤细胞。比较多的循环肿瘤细胞往往暗示着较差的预后。   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   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整体不太乐观。多数患者的生存期不到两年。比起非小细胞肺癌,同样的分期,小细胞肺癌的的预后要更糟糕。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小细胞肺癌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变异和重组很多,主要是抑癌基因TP53和RB1的突变。小细胞肺癌很少有致癌基因的突变。这就导致这种癌症没有什么靶向药能用——目前的靶向药大都是针对致癌基因突变的,比如非小细胞肺癌里的EGFR和ALK等突变,还没有针对抑癌基因的上市靶向药。   所以,一般来讲,小细胞肺癌做基因检测没什么用,不必浪费钱。其实不用基因检测我们就能知道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长什么样:密布整个基因组的、由烟草致癌物引起的C:G->A:T突变。   不过,有极少数的两种情况,做基因检测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复合型的小细胞肺癌如果混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分是腺癌的话,推荐做EGFR和ALK等相关基因检测。相关的靶向药至少能够对付其中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成分。 如果患者没有抽烟史(极其罕见),也推荐做一下基因检测,因为这种情况下引起癌症的不是烟草,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如果能找到致癌突变,就能帮助后续的治疗。 治疗 少数的早期小细胞肺癌(T1-2N0-1M0, 一期),可以选择手术、立体定向放射疗法、消融等。临床上是否选择手术目前仍有争议,主要是因为相关的研究不多。 已经转移到附近淋巴结的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T*N2-3M0,1-3期),放疗加化疗是标准治疗手段。 远端转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T*N*M1, 四期),通常采用铂类药物(顺铂或卡铂)和依托泊苷进行化疗。在化疗的同时加上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tezolizumab或Durvalumab)有可能提高病人生存期。同很多其他癌症一样,只有一部分病人能从免疫疗法里获益。另外可考虑用放疗巩固治疗。 复发小细胞肺癌。用于治疗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新药研究可谓是出了名地缓慢。多年来只有拓扑替康(Topotecan)用于初始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过去三年终于有了三种新药:鲁比卡丁(Lurbinectedin)和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 小细胞肺癌的复发率很高。大约75%的局部晚期患者和超过90%的远端转移晚期患者在两年内会复发,因此定期的CT复查很有必要。   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治疗方案 遗憾的是,虽然很多人每年都去拍胸片和CT来做早期筛查,但这些早期诊断举措对于降低小细胞肺癌的总体死亡率似乎没什么用,大部分患者仍然在确诊时就是晚期了。原因可能是小细胞肺癌长得太快,而一般人又不可能每隔两三个月就去拍个片子。要预防小细胞肺癌,远离烟草和及时戒烟才是要紧事! Reference Small-cell lung cancer, Rudin C et al,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volume 7, 2021  

半夏
都是晚期肺癌,生存期大不同

都是晚期肺癌,生存期大不同

每个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都会非常担忧一件事:究竟还能活多久?然而这件事情,对于不同的晚期癌症患者却有不同的答案。   有些时候,你可能会有些疑惑,同样是晚期肺癌,为什么有的人,没几个月就走了,有的人,却活过了五年,甚至有的人实现了长期生存。   其实,不同类型的晚期肺癌,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同治疗策略,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下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患者预后生存期和生存率。   因此,了解清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晚期肺癌的治疗之路。   图片来源:pinterest 1 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 肺癌总生存率 美国癌症协会中给出了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从数据中,我们发现: ○ 处于早期还未出现扩散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达到61%,而小细胞肺癌只有27%。 ○ 对于从肺扩散到附近和淋巴结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有35%,而小细胞肺癌只有16%。 ○ 而已经出现远端转移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只剩6%,而小细胞肺癌只有3% [1]。 统计结果中,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都远低于非小细胞肺癌。也就是说患上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患者,实现5年生存期的人数,远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患者。 当然,这个比例并不能直接代表了每个个体的实际存活时长,也没办法直接告诉患者他还能活多久。但是,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到,这类型的晚期肺癌治疗,其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美国癌症协会也特别指出存活率只是个估计值,只有参考价值。这个估计值是基于先前已有的结果,得出的统计结果,并不能直接用于特定人的临床预测。 2 其他影响晚期肺癌生存的因素 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并不只有肺癌类型,还有许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了解这些内容,有望帮助患者延长自己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① 体力状况(PS)评分 我们都知道晚期肺癌的预后极差,大部分人的中位生存时间约为1年。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患者的PS评分。 有项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整体预后生存期显著差于年轻患者[2]。但不幸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年龄≥65岁。不过,与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相关的真正原因,真的只是单纯的年龄影响吗? 2012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 383 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病程。 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无病生存期和疾病复发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贫血,而且PS差的患者出现的比例更高。这说明年龄对预后可能不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3]。 而另外与PS评分有关的多项研究中发现,PS评分差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据统计,有30%~50%的晚期非小细胞患者,在初诊时为PS差[4]。这提示了我们,患者的预后跟其体力情况,并发症,各器官功能等因素有关联。一般情况下,生理功能相对较弱者,很多治疗方案都可能不耐受,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更高。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② 不同的治疗策略 一项纳入了846名患有III或IV期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从1986年到2001年,存活了5年或更长时间的IIIA,IIIB和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在治疗因素的影响下,积极接受多模式治疗的患者比只接受了单模式治疗的患者有更多的人活过了5年[5]。 在单治疗模式下,只接受放疗的患者,III期和IV期的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0%。据报道,所有仅接受姑息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只有1.3%。可见,单一治疗模式,并不能满足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多模式治疗下,接受了手术和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7.2%,是单治疗模式患者的27倍!尽管这项研究因病例数偏少,而可能存在偏向性。但是从结果趋势来看,更积极地接受综合治疗是有希望带来更长生存期的。 ③ 生活习惯 抽烟这个习惯不仅仅是引起肺癌这么简单,抽烟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纳入了1370名患者的分析试验,分成了从不吸烟组,曾经吸烟组和吸烟组。结果发现,从不吸烟者对化疗的反应率更高(19% vs 8% vs 12%),进行性疾病的比率也更低((49% vs 65% vs 66%),可见,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其危险系数高于没有吸烟习惯的患者[6]。 另外,还有饮酒,饮食不均衡,睡眠不佳,等生活习惯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发现,有夜间睡眠障碍的肺癌患者,白天过度嗜睡,精神和身体状态下降明显,生活质量明显变差[7]。 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性别,种族,治疗反应等: ○ 女性似乎在各个阶段的预后情况比男性好; ○ 非洲裔美国人的存活率似乎比白人或亚洲人低; ○ 有些人对化疗不耐受,或者对某些药物不耐受。 […]

小D
人小鬼大:小细胞肺癌的全线治疗策略

人小鬼大:小细胞肺癌的全线治疗策略

“癌症”已经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了。根据权威媒体发布的癌症大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天约有1.2万人被确诊为癌症,7500人因癌症死亡,每分钟高达8人患癌。而肺癌,恰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癌症。 为何说肺癌的恶性程度最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因为肺癌的发病率高,近十年来,肺癌连续多年在我国癌症发病率排行榜中占据第一,同时它还是男性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女性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 第二是肺癌较为难治。肺癌最著名的一个特点就是难以察觉,往往确诊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已经进入晚期阶段了。一旦进入这个阶段,癌症的治疗目标就会由治愈转向控制病情、带瘤生存。丧失治愈机会,无疑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肺癌之所以难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上百种不同的分型,所谓的“肺癌”,不过是这些不同分型的总称。不同的分型对医生来说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细胞特征来区分,我们大致可以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小细胞肺癌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的进展。 1 什么是小细胞肺癌? 顾名思义,所谓小细胞肺癌,指的是癌细胞较小,边缘不清,发病于肺部的恶性肿瘤,再结合特定的免疫组化特征,就可以确诊为小细胞肺癌。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肺癌有“早期、中期、晚期”不同,小细胞肺癌通常被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其中,广泛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癌晚期”。 局限期是指肿瘤病灶局限于一侧胸腔,并且可以被纳入一个放射治疗野内; 广泛期是指肿瘤病灶超过一侧胸腔,包括血行转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远处转移等。 在我国,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而言更高,在肺癌群体中约占到15%。小细胞肺癌具有鲜明的特征,大多数患者与吸烟密切相关。而除了吸烟印发的小细胞肺癌,大气污染、厨房油烟以及二手烟等危险因素也是我们常见致病因素。当然,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最直接相关的,还是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以后,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急剧升高。 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症状非常隐匿,只有当癌细胞侵犯到支气管或重要部位时,才会出现一些局部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嘶哑、胸痛、咯血等;此外,当癌症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显著的全身症状,包括体重下降、虚弱、厌食、发热等。 2 小细胞肺癌如何诊断? 与大多数肺癌类型相同,胸部CT、增强CT及全身PET-CT是影像学的最佳检查手段,除了影像学检查以外,初步确诊小细胞肺癌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血象、肿瘤标志物等手段辅助检查,当然最终确诊还是要通过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病理,依靠病理学进行诊断。 如在肺癌诊断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件相对不幸的事。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类型,具有进展快、转移早、易复发等特点,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仅为2个月-4个月。 3 小细胞肺癌应该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上文中提及过,小细胞肺癌的特点就是侵袭性强、易转移等,如果不加以及时干预,非常容易由局限期转入广泛期,因此,对于小细胞肺癌而言,放化疗是长久以来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作为我们应对癌症的“杀手锏”,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具有颇多争议,但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进行手术可以对病灶及同时产生转移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切除,通过对主要病灶进行切除,小细胞肺癌的复发率可以显著下降。再结合放化疗,是一种比较妥善的治疗方案。 放化疗: 小细胞肺癌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化疗及放疗非常敏感,往往一次治疗通常会有非常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癌细胞很容易“卷土重来”,再次复发。通常临床上采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包括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伊立替康与顺铂或卡铂方案进行治疗。 一旦一线化疗耐药。拓扑替康是非小细胞肺癌较为有效二线用药。除拓扑替康外,伊立替康、紫杉醇和氨柔比星等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也有一定疗效,但总体来说,进入二线治疗后,化疗的有效率往往会降的非常低,往往不到10%。 此外,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脑转移是非常容易发生的远端转移事件,超过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若化疗后取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可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对于广泛期患者,预防性全脑放疗获益有限,需谨慎使用。 与非小细胞肺癌面临的治疗局面不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在近些年来经历了很多探索,但成果始终不尽如人意。上文中介绍的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虽然在一线治疗中比较有效,但进入二线治疗后疗效非常有限。 研究者们始终在进行小细胞肺癌的新药研究。1970年后,超过40项针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诞生,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人小鬼大”的小细胞肺癌需要更加有效新方案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非小细胞治疗终于迎来的了全新的药物——免疫治疗。 近些年,免疫治疗开始在癌症界异军突起,成了重磅的治疗药物。我们说的免疫治疗,就是通过人体重新恢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机制,从而控制与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是PD-1或PD-L1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领域,免疫制剂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临床试验显示,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在一项针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PD-L1单抗联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实现了中位生存期12.3个月,而相比同时进行的化疗患者,他们的生存期仅为10.3个月。 治疗的中位生存期突破一年,对患者而言是一件划时代的突破。虽然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帮助生存期增长的数字只多了2个月,但是从临床的角度看,这2个月却代表了近三四十年来小细胞肺癌最大的突破。而且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23%和30%。 与此同时,随着癌症治疗进入免疫时代,我们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上就可以进行更多尝试,比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方式的联合,对于长久以来没有新临床方案的小细胞肺癌而言,也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相信如今我们实现了2个月的治疗获益,今后我们可能会实现5个月,甚至是10个月的治疗获益。这就给患者带来了一个长期获益,一个长期生存的可能。 免疫治疗时代是新突破也是新开始,希望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继续突破如今的治疗桎梏,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程颖教授:大视角解读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免疫治疗获20年一线首突破 医学界2018-11-04 [2]. 改写SCLC历史,撼动NCCN指南记这千里寻她的遇见 | IMpower133 一 • 句 •播• 报2018-10-24 [3]. 小细胞肺癌30年终迎重大突破:药品和顺序,都重要.咚咚医学部,咚咚癌友圈 2018-10-08 [4]. 2018WCLC | 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20年来的首个突破,atezolizumab加入治疗队伍医脉通2018-10-06 [5]. PD-1:阿特珠单抗(T药)使用说明 抗癌卫士2018-07-05 [6]. First-Line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Cancer n […]

小D
肺鳞癌治着治着...变成了小细胞肺癌?!

肺鳞癌治着治着…变成了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耐药的原因,居然有可能是病理类型转化。

小D
赢得时间,赢得战胜肺癌的希望

赢得时间,赢得战胜肺癌的希望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是希望

小D
肺癌只有早期和晚期吗?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肺癌类型与分期很重要

肺癌只有早期和晚期吗?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肺癌类型与分期很重要

如今,“癌症”这个词已经不是我们身边的新鲜事儿了。根据最新癌症大数据调查显示,全国每天约1.2万人确诊癌症,7500人因癌症逝世,平均每分钟就有8人确诊患癌。而肺癌,恰是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癌症。   所谓的“恶性”程度最高,指的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发病率高,近些年来,肺癌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中多年位居第一,同时也是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女性发病率第二位。   其二是肺癌的难治程度较高。众所周知,肺癌最大的特点是“起病隐袭”,当患者发觉有所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肺癌“中晚期”了。一旦进入这个阶段,癌症的治疗目标就会由治愈转向控制病情、带瘤生存。丧失治愈机会,无疑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因此,这里我们就引申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肺癌分期。对不熟悉肺癌的朋友来说,肺癌的分期就只有“早期”和“晚期”,实际上这并不是准确的。只有准确的掌握了肺癌的分类及分期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更加精准的对肺癌进行治疗,也能让我们更好的预防肺癌的侵袭。   1 肺癌的类型   首先,罹患肺癌,我们第一个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肺癌的类型。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肺癌”,并不是同一类型的疾病,而是几十种病组合在一起的统称。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日常所说的感染,其实也是由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引发的。   就像治疗感染一样,针对每一种不同的肺癌,我们都有最佳的治疗方式,所产生的治疗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当患者确诊为肺癌后,第一个需要搞清楚的,就是搞清楚患者的肺癌到底是什么类型,这是精准治疗的基础。   在临床上,肺癌的类型规范的说法叫做病理信息。当医生要求患者进行病理检测时,其实就是需要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肺癌类型。   根据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特点,肺癌可以初步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这两种类型的肺癌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病情进展方式和治疗方案也都大不相同,区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两种分类中,绝大多数患者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患者中的85%。非小细胞肺癌中,又能进一步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又以腺癌最多,约占非小细胞肺癌中的50%。尤其是当不吸烟的女性罹患肺癌时,出现非小细胞腺癌的概率更大。   这一期,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出现情况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具体分期。   2 非小细胞肺癌的具体分期   肺癌的分期,指的是临床中医生为了判断患者肺癌进展情况进行的一个科学评估,也叫作TNM分期。而判断标准,也不是以“晚期”、“中期”或是“早期”来进行判断的,这只是我们一种通俗的说法。   通过肺癌分期,医生便可直接了解到肿瘤的位置在哪儿、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对身体其他的器官功能有没有造成影响。而确定患者肺癌的分期结果,也需要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测甚至是手术中的切除过程来确定患者的实际分期。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它们的分期临床上我们用0-4期来描述(也就是罗马数字中的I、Ⅱ、Ⅲ、Ⅳ期)。下面几张关于肺癌分期的分期图,就是通过针对患者肺癌情况不同的进展标准,来判断实际分期的。     根据TNM来判断肿瘤,就能实际上判断出患者的肿瘤到底处于哪一期:     0期:0期我们又称其为原位癌,也就是说肿瘤仅仅局限在它刚刚“出生”的地方,还没有来得及侵犯人体周围组织,也没有肺外转移。当癌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现时,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切除手术,复发的概率可以说相对非常低   I期:这一阶段的肿瘤仍然比较小,虽然已经有一定侵犯周围的组织,但没有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可以完全切除。根据我们发现肿瘤大小,又可将I期分为IA期和IB期,肿瘤较小的为IA期,较大的为IB期。肿瘤在I期被发现,也是相对来说及时发现了,治愈率相对较高。   II期:在这一阶段,就要将II期直接分为IIA期和IIB期两个类型来了解了。IIA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肿瘤稍大,但周围没有淋巴结转移,二是虽然肿瘤较小,但存在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而IIB期是指患者存在较大的肿瘤,并伴有淋巴结转移。   虽然肿瘤情况不同,但总的来说0期、I期、II期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早期。在这个阶段,肿瘤是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及时的根治性切除的,这样患者的治愈率往往较高。   而来到III期,甚至是IV期,医生就面临到棘手的问题了:   III期:这一阶段,III期也要分为IIIA和IIIB期来判断,但综合起来而言,无论是IIIA期或是IIIB期,由于各种原因肿瘤都是很难或是根本无法手术切除。这样就只能通过辅助治疗+手术或是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来尽量争取患者的生存期;   IV期:这一阶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肺癌晚期”了。癌细胞从原发位置转移到另一侧肺部的多个部位,或是肺周围、心脏周围癌性积液,更糟糕的就是癌细胞经患者的血液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   癌细胞一旦进入血流,就像在水里漫无目的游荡的小船,可以转移至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更多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肝和肾上腺。总的来说,IIV期的肺癌患者医生一般不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而转而采取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

小D
爆发进展!使用PD1后42天死亡,具有这个蛋白缺陷的患者使用免疫要慎重!

爆发进展!使用PD1后42天死亡,具有这个蛋白缺陷的患者使用免疫要慎重!

SMARCA4缺陷型小细胞肺癌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有发生超进展的可能。

小D
CT片怎样分辨小细胞肺癌?

CT片怎样分辨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癌的CT表现及治疗

小D
化疗+免疫+PARP:强强联合初显优异疗效,多线患者疾病控制率66.7%,探索全新抗癌方向

化疗+免疫+PARP:强强联合初显优异疗效,多线患者疾病控制率66.7%,探索全新抗癌方向

抗癌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是现阶段所有癌症患者和医生最值得庆幸的事。 近几年来,研究者们不断创造出了一系列抗癌“明星药物”。例如,大家熟悉的免疫治疗药物(PD-1及PD-L1抑制剂)、全新靶向药物(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受益于这些药物革命性的疗效,不少癌症患者都通过新药获得了抗癌的“新生”。 事实上,在讨论这些“明星药物”时,还有一个重磅的抗癌药物容易被我们忽略——PARP抑制剂。近几年来,关于PARP抑制剂的一些重磅成果相继公布。 在海外市场,PARP抑制剂一路乘风破浪,尼拉帕利获批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所有新诊断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以及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患者的后线治疗,凸显其卵巢癌患者全人群治疗的独特优势; 国内同样进展颇多:2019年12月,尼拉帕利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最近,又有重磅的好消息传来:2020年9月10日,尼拉帕利在国内获批卵巢癌全人群一线含铂化疗后的维持治疗。突破了BRAC基因状态和HRD基因状态的限制,这又是PARP抑制剂在国内迎来的一个重大突破。 如今,多项全能的尼拉帕利不仅在妇科肿瘤领域一路“乘风破浪”,经历了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治疗范围从BRCA、HRD突变到全患者人群的高歌猛进,甚至进一步拓展治疗范围,不再仅限于卵巢癌的治疗,向着实体肿瘤的治疗进发了。 在近期召开的顶级学术会议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和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一项关于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的临床研究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1 强强联手抗癌组合 带来癌症治疗全新方向 在两个重要会议中,这个重要的临床试验叫做“顺铂联合信迪利单抗及尼拉帕利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安全性及疗效的Ib期临床研究”,名字非常复杂,事实上就有2个需要我们了解的重点: ○ 这个临床试验采取的方案,分别由化疗药物(顺铂)+免疫药物(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构成; ○ 这个研究计划共入组了30例既往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肺鳞癌、食管鳞癌、宫颈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卵巢癌)患者。“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说白了就是多线治疗后“走投无路”的癌症患者。 研究团队报告了第一阶段的初步结果。第一阶段共入组9例患者,分为3个剂量组,探索三药联合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从2019年7月到12月,共入组9例患者,包括6例小细胞肺癌(SCLC)、2例肺鳞癌(LUSC)和1例卵巢癌(OC),此次报告的内容就是基于这9位患者的临床结果而得出的。 疗效情况: 经顺铂联合信迪利单抗及尼拉帕利治疗,3例SCLC患者达到部分缓解;3例患者疾病稳定(2例肺鳞癌,1例卵巢癌); 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这部分多线治疗的癌症患者实现了33.3%的客观缓解率,以及66.7%的疾病控制率。虽然样本量非常小,但是这个结果本身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它展现出了对小细胞肺癌格外特殊的疗效:在9个患者中,经过治疗后出现病情客观缓解的均为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这些客观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甚至有一位已经接受过免疫治疗,并已经出现了耐药。(后文将详细介绍这个病例) 疗效如此集中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上,并且出现了逆转免疫药物耐药的趋势,这个小规模临床展示出了全新的抗癌思路,值得后续研究者们全力探索。 副作用及推荐剂量: 作为一个IB期临床试验,探索药物联合方案的副作用及推荐剂量是一个重要内容。更何况这次采取的是“化疗+免疫治疗+PARP抑制剂”三者强强联合。这么多抗癌的“重型武器”一块用上,安全性真的能得到保障吗?相信这是患者,也是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答案是完全肯定的:这个“三联”的临床方案并没有大规模的严重副作用问题。 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最高剂量组(尼拉帕利200mg/天,顺铂60mg/㎡/三周,信迪利单抗200mg/3周)时也并未出现大规模的严重副作用,患者还是很好耐受的。研究者将此剂量作为第二阶段推荐剂量,继续入组更多患者,进一步探索安全性。 2 强强联手的抗癌方案 或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全新方向 在临床报告中,研究团队列举了一个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实际例子。 这张图片是一位64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前,这位患者接受过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一线治疗4个月;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二线治疗3个月以及经历过多次局部放疗。 在接受顺铂60mg/m2/每三周,信迪利单抗200mg/三周以及尼拉帕利100mg/每日后,取得了非常惊艳的治疗结果,具体可以参照上面的影像图片(有红色箭头部分不规则圆形的阴影就是肿瘤)。通过这个临床方案的治疗后,绝大部分肿瘤产生了消退,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PR)的治疗评价。 目前,这个临床试验仍在继续招募患者,咚咚也将持续关注这个充满希望的临床结果,期待它为所有抗癌的患者们提供一份全新的治疗方案。 封面图来源:摄图网

小D
亮剑!免疫治疗决胜小细胞肺癌

亮剑!免疫治疗决胜小细胞肺癌

面对棘手的小细胞肺癌,我们终于有更多办法了!

小D
老妈,陪你一起大战混合型小细胞肺癌

老妈,陪你一起大战混合型小细胞肺癌

想把病程分享给其它病友,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D
迈过“5年”这道坎,一位肺癌患者的抗癌心得

迈过“5年”这道坎,一位肺癌患者的抗癌心得

相信医生、难得糊涂、量力而行

小D
柳叶刀速递: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新克星”I药Durvalumab

柳叶刀速递: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新克星”I药Durvalumab

I药+化疗一线治疗可延长疗效作用时间

小D
重磅:小细胞肺癌诊治手册全国首发

重磅:小细胞肺癌诊治手册全国首发

沉寂了30年的小细胞肺癌治疗终于迎来了众多历史性突破 !

小D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