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只花几毛钱,就能让抗癌有效率提高3.5倍?这个“神奇”的口服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只花几毛钱,就能让抗癌有效率提高3.5倍?这个“神奇”的口服药到底是什么来头

世间万物,无奇不有。一些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品,或许还有神奇的抗癌作用,比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   近期,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领导的一个国际多学科团队,意外地发现一种常见且便宜的口服药(精氨酸片)或许也有神奇的增敏放疗、用于治疗实体瘤脑转移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癌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在能量代谢方面有诸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正常细胞一般都是通过有氧呼吸,将吸收进去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彻底地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出足够多的能量,用于正常细胞开展各项生命功能。   癌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恶劣,经常是缺氧的环境,久而久之,癌细胞就学会了另外一种能量代谢的方式:无氧糖酵解,也就是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和协助,癌细胞就能把吸收进去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转化为乳酸,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产生一小部分的能量,供应癌细胞开展各种“罪大恶极”的破坏行动。   癌细胞迫于无奈(周围环境氧气稀薄),只能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是更少的;但是癌细胞又希望自己“生机勃勃”、“到处蹦跶”,因此只能到处争抢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相比于正常细胞,吸收几倍甚至几十倍含量的营养物质,才能产生同样多或者略多一点的能量,供癌细胞“挥霍”使用。这其实就是临床工作中,PET/CT的基本工作原理(病人做PET的时候,会先从静脉里打进去带有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然后过一段时间,全身扫描一下,看看哪个部位的细胞正在疯狂地、成倍的争抢和搬运葡萄糖,这个部位大概率就是肿瘤所在地)。   由于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主要的能量代谢途径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可以在两者有差异的步骤里巧妙地设计药物,特异性地阻断癌细胞的能量代谢,但是基本不影响正常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起到高效、低毒的抗癌效果。   近期,来自美国康内尔大学的Leandro Cerchietti教授团队发现,脑转移后的癌细胞绝大多数(90%左右)都会高表达NO合成酶,这种酶能利用精氨酸合成一种气体NO,而NO能破坏癌细胞中的无氧糖酵解,从而促进癌细胞死亡。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该研究团队进行了3个层面的研究。   首先,该研究团队给病人口服精氨酸(10g一次),发现除了口味不太好以外(良药苦口,哪有什么真正管用的药物,吃上去还津津有味的)副作用并不大,然而利用高级的核磁共振技术,发现服药后患者脑转移肿瘤内的血流减少、同时生成的乳酸减少,但是利用PET检测并未发现癌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口服精氨酸后,癌细胞还是吸收同样多的葡萄糖,但是原本要通过无氧糖酵解来合成的乳酸却减少了,因此大概率可以推测口服精氨酸可以抑制或者减少癌细胞的无氧糖酵解。   下图就显示了口服精氨酸后,患者脑转移病灶中乳酸含量明显减少:     第二步,研究小组开展了一个有趣的临床试验,63例合并脑转移的实体瘤(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癌),随机成2组,均接受针对脑转移的放疗:31人分到了实验组,每天在放疗前口服一次精氨酸(10g),32人分到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放疗。   结果显示:口服精氨酸组脑转移放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从22%提高到了77.4%,翻3.5倍;症状缓解率从50%提高到了93.5%,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和体征的完全缓解率从9.4%提高到29%,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从2个月延长到了5个月。   以下是一个脑转移接受联合治疗后几乎完全缓解的成功案例,该患者治疗前的肿瘤已经用红圈圈出,非常大,治疗后肿瘤不断缩小,接近完全消失,截至目前疗效已经维持超过3年:     以上两步结束之后,该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深入阐释了精氨酸之所以可以增加脑转移放疗疗效的原理。这部分比较艰深,本文从略。   事实上,近年来有多款创新药尝试通过改变病人身体内精氨酸的含量来抗癌,比如一款聚乙二醇化的精氨酸脱亚胺酶(药物代号:ADI-PEG20),已经在多种实体瘤中进行过临床试验,近期还联合PD-1抗体K药一起进行了跨癌种的尝试:25名其他标准治疗(包括PD-1抑制剂单药或者联合化疗)失败的难治性晚期实体瘤患者入组,接受了K药联合ADI-PEG20治疗,6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初步疗效还是不错的,未来会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临床试验——通过调控癌细胞的能量代谢来抗癌,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我们期待这个领域早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最终有药品成功上市!   参考文献: [1]. RossellaMarullo, Monica Castro, Shira Yomtoubian , et al. The metabolic adaptationevoked by arginine enhances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in brain […]

小D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睡得很沉,醒来却感觉没睡一样?答案其实很简单…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睡得很沉,醒来却感觉没睡一样?答案其实很简单…

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的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换句话说,大约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有睡眠障碍。 为了探索失眠背后的秘密,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疑问: 为什么有时能感觉到自己睡得香,有时却感觉“没睡多久就醒了”? 为什么有的人嘴上说“睡不着”,实际做完睡眠测试的结果却是“睡够了、也睡得很沉”? 这些问题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因为大多数人能凭直觉,大概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睡着了,以及“睡得熟不熟、香不香”。 但多年来,医学界一直认为,睡眠的深浅是看不见、摸不着,也感觉不到的,只有观测睡眠期间的脑电波才能判断。 通常我们说的进入“深度睡眠”,体现在脑电波中就是慢波睡眠。这是睡眠各周期中最深、最有恢复力的阶段,典型特征是高振幅、低频率的脑电波。   图片来源:123RF 然而,睡眠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最近,一项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 传统多导睡眠仪测出的所谓“标准睡眠记录”(以脑电波检测为主要依据的睡眠记录),并不能完全解释我们主观认为的睡眠情况。 这向之前的理论发起了挑战——处于低频慢波睡眠的人,不一定能感觉到自己是熟睡的。 科学家让 10 位失眠的人、 20 位睡眠正常的人在实验室里睡觉,同时记录他们的脑电图情况。 他们在睡觉期间被唤醒了787次,每个人会报告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试验人员记录下他们在各个睡眠阶段当下即时的反馈。 在看结论前,先给大家科普几个概念: 首先是人类的睡眠周期,它包括两个类型: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又叫快波睡眠,属于梦境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N1和 N2是浅睡眠期;N3是慢波睡眠(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深度睡眠)。 NREM与REM交替出现,交替1次就是1个睡眠周期。大致来看,一般由浅入深,再到梦境期就是1个周期。 图片来源:123RF 而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有些“失眠的人”以为自己“没睡着”,实际往往却是睡着了的,这就是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之间完全不匹配的现象。之前,这被认为是一种睡眠感知的偏差。体现在脑电波中,则是出现了一定程度慢波和快波交叠的情况。 2)除了“失眠的人”出现偏差,睡眠良好的人主观感受和客观测量也出现了偏差。比如:本应该进入了所谓的“深度睡眠期”,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睡得比较浅”;在快速眼动期(梦境期)的时候,他们却感觉自己“睡得很深”。 所以,谜底终于被揭开,真相就是: 过去,被认为有睡眠感知偏差的“失眠人群”,很可能不是真的有睡眠问题,而是可以更精确地感知到从睡眠期到觉醒期的微妙变化。 试验结论挑战了“慢波必然代表深度睡眠、而且会有睡得很沉的感觉”这个观点,还认为“快速眼动睡眠(REM,梦境期)其实更能代表主观上的深度睡眠”。 图片来源:123RF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睡眠质量呢? 如果你总感觉自己睡眠质量不够好,以下几个建议可供参考: 1) 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每天要保证睡够7~9小时。 2) 一定程度的运动:如果无法保证7~9小时睡眠,睡眠质量也确实不好,那多运动也能“抵消”它带来的死亡和疾病风险。根据世卫组织(WHO)推荐的运动水平,建议成年人每天中等强度运动至少30分钟(比如快步走、扫地、拖地、瑜伽等)。 3) 良好的睡前环境:比如睡前2小时就把房间光线调暗;避免睡前剧烈的运动;睡前别喝酒抽烟;容易起夜的人晚上少喝水等等。 如果试过种种方法,睡眠问题还是很严重,建议去医院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看看。现在不少医院还有专门的睡眠心理门诊,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挂号。 最后,祝愿手机屏幕前的你能够天天好梦,夜夜安眠。

半夏
包含这些项目的体检,能够预知肿瘤发生风险

包含这些项目的体检,能够预知肿瘤发生风险

年底了,很多人才想起来体检。前几天,一位好友给我发来他们公司体检项目,其中的一部分检查(红色框)引起的我的注意。 红框部分放大后如下 这些都是癌症相关检查,让我们分析一下能检查出来哪些癌症?(顺便看看公司的体检有没有价值) HPV分型检查(女性) 这项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携带HPV病毒与否。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数据显示,90%的宫颈癌伴有HPV病毒感染。 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组合(男性)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达30%~86%,对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诊断很有意义。但男性出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时这个指标也会升高,因此,对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不算高。 然而,F-PSA/T-PSA的比值可以弥补以上的缺陷,可辅助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     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T-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甲胎蛋白定量(AFP) 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指标异常。 癌胚抗原定量(CEA) 这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肠癌、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均有一定比例出现血检CEA升高。 然而某些良性情况也会引起这个指标的升高,如吸烟、卵巢的粘液囊腺瘤、胆囊炎、肝硬化、炎症性肠病、肺部感染等。通常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升高来辅助诊断恶性肿瘤。 糖类抗原19-9(CA19-9) 这是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抗原。这个指标轻度升高可见于消化道炎症,明显升高则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关,如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尤其对胰腺癌敏感度最高。 细胞角蛋白(CYFRA21-1) 这是一种常用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肺鳞癌和肺腺癌患者中均可见CYFRA21-1表达,尤其是肺鳞癌。 糖类抗原242(CA242) 这种肿瘤标志物也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如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更高。 糖类抗原15-3(CA15-3) 30%-5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CA15-3 明显升高,但是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不够高。CA15-3升高还见于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等。 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80%的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升高。当CA125值高于正常值的2倍及以上应注意卵巢癌的风险。然而,也有一半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这个指标并不高。 这些项目一定能查出癌症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肿瘤标志物异常≠癌症。 某些炎症、吸烟、甚至妊娠状态都可能会引起部分肿瘤标志物指标小幅度升高。但是如果某些指标大幅度、成百倍增高,更需警惕,进一步做筛查。 其次,肿瘤标志物正常不代表一定没有癌症。 由于每种检测都存在敏感度和特异性问题,并不能100%筛查出癌症。对此,很多医生对体检时做肿瘤标志物筛查的必要性存在争议,但是大多数医生还是支持做肿瘤标志物检查的,尤其是年龄超过45岁的人。 敏感度:用来描述这项检查不漏掉真正病人的能力。 特异性:用来描述这项检查不误判正常人患病的能力。 肿瘤标志物比影像学检查 更早发现肿瘤吗? 一般B超和CT检查可发现的最小肿瘤约为5mm,而在此之前,肿瘤标志物通常已经出现了异常,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防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更好利用肿瘤标志物? 其实,肿瘤标志物组合对诊断的帮助远超单一指标的异常,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常见组合如下: 消化道肿瘤 CEA+CA242+CA199+CA724; 筛查建议增加胃镜、肠镜、B超等。 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通常有CEA和CYFRA21-1升高; 小细胞肺癌通常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升高; 筛查建议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 CEA+CA125+CA153; 筛查建议乳腺钼靶。 宫颈癌 CEA+CA125; 筛查建议HPV检查+宫颈TCT检查结合。 卵巢癌 CEA+CA125+AFP+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筛查建议增加B超。 写在最后 […]

半夏
长期吸烟的人,大多是得什么病过世的?居然不是肺癌…

长期吸烟的人,大多是得什么病过世的?居然不是肺癌…

吸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随处可见,随时可见!   吸烟不仅可增加多种疾病风险,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还会增加死亡风险,导致寿命缩短。   长期吸烟的后果,就是“多病缠身”。那么,其中对生命威胁的最大“杀手”到底是谁呢?   今天这篇研究,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图片来源:123RF   这篇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他们发现吸烟的人最有可能的死因是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等致死性心血管疾病。   吸烟的人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时,就可能导致猝死;而且在死去之前,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得了病。   “大多数烟民都知道自己肺癌风险会升高。但很多烟民并不知道,自己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死于肺癌的风险更高。”研究第一作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心脏病学家Sadiya S.Khan博士说。   这项研究是把美国9项队列研究的数据综合起来分析的,一共有10.6万人。   他们的年龄在20-79岁之间,其中50.4%是女性,50.1%有吸烟的习惯,在参加研究前都没得过心血管疾病。   根据年龄分为3组:年轻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 图片来源:123RF   在调整肺癌导致的死亡等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吸烟的人不仅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因心血管疾病发生猝死。   在男性中,和年轻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吸烟的人相比,同组吸烟的人,患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64%、29%和17%;患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升高了138%、79%、和38%。   在女性中,和年轻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吸烟的人相比,同组吸烟的人,患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升高了58%、46%和35%;患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升高了101%、82%和30%。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中年组中:   吸烟会让男性和女性长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均升高10%左右。 吸烟还会让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提前(男性提前5.1年,女性提前3.8年)。 不吸烟的人整体寿命更长,吸烟会折寿。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缩短了5.5年和4.0年。 在年轻组和老年组中,也有类似的规律。而且吸烟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持续到80多岁。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年轻男性在吸烟大约10年时、年轻女性在吸烟大约20年时,心血管疾病风险开始显著升高。   而且,性别不同,更容易得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也不一样。年轻男烟民的心梗长期风险最高,而年轻女烟民患中风、心力衰竭的长期风险最高。   图片来源:123RF 总结来讲,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吸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都有),寿命也更短。   “我们的研究认为,预防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非常重要。有的人第一次发病就是致死性心血管疾病,这种情况很危急,尤其要注意预防。吸烟的人可能直到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时,才意识到烟草对身体的伤害。”Khan博士说道。    “研究结果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也希望吸烟的人都看看——当你被烟草夺去生命时,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心血管疾病。烟草确实是个无声的杀手。”   美国心脏协会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委员会成员Esa M. […]

半夏
如何尽量避免罹患恶性肿瘤?

如何尽量避免罹患恶性肿瘤?

如何尽量避免罹患恶性肿瘤?这是一个非常多的人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经相当高,甚至还有越来越高的趋势。预计在未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可能超过每年500万人,每个人的一生之中,罹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可以高达1/4,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甚至连我作为专业医生也害怕自己会罹患癌症。很多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听到周围的人患恶性肿瘤的消息越来越多。避免患癌、保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也不需要对恶性肿瘤过度恐慌,尤其是40岁之前。 上一篇我写过致癌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和遗传易感性。遗传我们改变不了,所以防癌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减少接触不良因素,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防癌。 我先从一位年轻人的问题谈起: 他和我说:张老师,我觉得很惆怅,人生太不易,不开心。 我问:你怎么了?失恋了? 结果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自己看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数据,终生患癌的可能性快到1/4,觉得胆战心惊,很害怕,觉得自己将来患癌和遭受痛苦的风险很高,一想起来人生索然无味。 我哑然失笑,没有想到有的年轻人居然会想的这么多。未雨绸缪是好事,过度担心就不必了。年轻人应该努力拼搏和快乐的生活,过好当下每一天。 确实,目前的恶性肿瘤已经接近1/4的终生患癌率,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国人都面临着癌症的威胁。以1/4的比例,会导致大多数家庭都可能会出现癌症患者,几乎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或者同事成为癌症患者甚至因此死亡。 1/4非常可怕,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是1/4,普通的人其实是达不到的。很明显,那些长时间接触不良因素的人,他们的终生患癌率会明显升高,占据了更多的比例。普通的国民如果注意防癌,终生罹患癌症的风险是明显低于1/4,甚至可以低于1/10-1/20。这就是事实,这么想心里就会舒坦的多,不会对癌症这么害怕。 外界的不良因素我简单罗列如下,一共10项: 1.  吸烟。毫无疑问这是最危险的因素。肺癌,重度吸烟者甚至增加20倍发病率。不仅如此,全身从上到下各种肿瘤,包括乳腺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膀胱癌等等,只要你想的到的癌症,几乎都会因吸烟导致发病率升高。所以,烟民的终生患癌风险会明显高于1/4,NNIEHS(美国的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曾经统计过,吸烟导致了接近1/3的恶性肿瘤死因。所以,医学上公认吸烟的危险度是冠绝所有的不良因素,无可匹敌,为了健康必须坚决抵制。 2. 饮酒。口腔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喉癌等各种肿瘤发生率也会成倍增加。 3. 病毒和细菌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导致肝癌,HPV导致宫颈癌和肛管癌,EBV导致鼻咽癌和淋巴瘤,HP杆菌导致胃癌,结核杆菌导致肺癌。还有血吸虫和HIV同样致癌。 4. 各种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比如PM2.5,粉尘、石棉纤维甚至油烟可能导致肺癌。 5. 不健康饮食、肥胖和缺乏运动,比如高脂、加工后的红肉、煎炸烧烤、腌制、霉变、低蔬菜水果饮食,以及肥胖和运动量过少,会导致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6.  过量辐射导致多种癌症发病率增加,比如X光的辐射较低,但增强CT和PET-CT不建议多做。 7. 有些药物就可以导致癌症的风险增加,哪怕本身是抗癌的药物:比如乳腺癌常用的环磷酰胺和血液病用的马法兰,就可以增加淋巴瘤的风险,三苯氧胺和法乐通可能诱发子宫内膜癌。 8. 各种重金属,比如砷、铅、铍、镉、铬、镍也会引起多种癌症,比如肺癌、肾癌、肝癌、膀胱癌、脑瘤。摄入重金属的主要来源:部分烟草、部分中药和饮用水。(大家可以搜索重金属和中药,保护环境非常重要,其实已经有很多中草药被重金属污染) 9. 紫外线过量导致黑色素瘤和皮肤鳞癌,需要避免过度暴晒。 10. 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氡、甲醛、苯等因素。 人生不易,当然应该享受欢乐。比如烧烤食物和对酒当歌,会给很多人带来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属于享受人生,没必要像清道夫一样完全杜绝,否则活的再长,没有欢乐的生活有什么意思,注意别过度即可。更何况,这些虽然是不良因素,但对癌症发病的影响其实不算很大,也没必要太过担心。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有其弱点,可能会比较软弱和意志不坚定的,经不起诱惑,这很容易理解,吃吃喝喝很正常,还可以促进消费。但是最起码,请尽量别吸烟。 写这篇文章,我是希望大家对致癌因素至少有所了解,能避免的时候尽量避免。一般的人,能做到不吸烟,就已经非常好,如果不喝酒就更好,能再每天运动半小时,好上加好。 另外,如果还想做得更好,我能想到的是: 1. 买个净水器,保证饮水的清洁和尽可能没有污染。 2. 雾霾天气尽量别出门,家里尽量有净化器。 3. 买个好的油烟机,功率大点的,做不到的话,做饭时最好戴口罩。 4. 一些容易变质的隔夜食物都还是扔了吧,所以最好就是尽量不剩菜剩饭。 5. 家里的砧板尽量用好的并注意清洁消毒,避免霉菌污染。 如果一个人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接触上述的10项致癌的不良因素,再加上家族里没有肿瘤遗传因素,患癌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我们每个人应该尽量的争取让自己的患癌概率降低到1/10或者1/20以下,这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越少接触不良因素,越能够健健康康地度过一生。 END    

半夏
贝伐珠单抗原研、仿制药新适应证双双获批;K药辅助治疗早期肾癌获FDA批准!丨 肿瘤情报

贝伐珠单抗原研、仿制药新适应证双双获批;K药辅助治疗早期肾癌获FDA批准!丨 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177Lu-多替酯+长效奥曲肽联合治疗或不优于高剂量长效奥曲肽单药治疗! 新药:辅助治疗早期肾癌,K药新适应证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新药:贝伐珠单抗两项新适应证同时在中国获批! 新药: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批! 新药:国产仿制药氟维司群注射液在中国获批! 01 Lancet Oncol:177Lu-多替酯+长效奥曲肽联合治疗或不优于高剂量长效奥曲肽单药治疗! 此前,III期NETTER-1试验的主要分析显示,与高剂量长效奥曲肽单药治疗相比,177Lu-多替酯+长效奥曲肽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近日,该研究总生存期(OS)和长期安全性结果的最终分析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与高剂量长效奥曲肽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未显著改善中位OS。长期随访期间未报告新的安全性信号。   期刊官网截图 该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试验入组了患有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高分化、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成人患者(Karnofsky体能状态评分≥60),这些患者曾在接受固定剂量长效奥曲肽治疗时疾病进展。患者随机分配(1:1)至每8周(4个周期)静脉注射177Lu-Dotatate 7.4 GBq(200 mCi)+肌肉注射长效奥曲肽30 mg(177Lu-Dotatate组)或每4周静脉注射高剂量长效奥曲肽60 mg(对照组)。 2012年9月6日-2016年1月14日,231例患者入组并随机分配接受治疗。177Lu-Dotatate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6.3个月,对照组为76.5个月。未达到OS的次要终点:177Lu-Dotatate组的中位OS为48.0个月(95%CI:37.4–55.2),对照组为36.3个月(95%CI:25.9–51.7)(HR 0.84;95%CI:0.60–1.17;双侧P=0.30)。 在长期随访期间,177Lu-Dotatate组111例患者中的3例(3%)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但在安全性分析截止日期后未报告新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111例接受177Lu-Dotatate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2%)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其中1例在治疗后33个月死亡(唯一的177Lu-Dotatate治疗相关死亡)。长期随访期间未报告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性白血病病例。 02 新药:辅助治疗早期肾癌,K药新适应证获FDA批准! 今日,默沙东(MSD)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其重磅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早期肾细胞癌的适应证。这是首款获得FDA批准辅助治疗肾细胞癌的免疫疗法,有望改变这些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   这一批准是基于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与安慰剂相比降低了早期肾细胞癌患者32%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HR 0.68;95%CI:0.53-0.87;P=0.0010)。两组的中位PFS均尚未达到。 03 新药:贝伐珠单抗两项新适应证同时在中国获批! 今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显示,罗氏(Roche)重磅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两项新适应证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公开信息推测,此次贝伐珠单抗获批的新适应证可能为:   (1)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2)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   04 新药: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批! NMPA最新公示显示,百奥泰生物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百奥泰生物早前发布的新闻稿,该药获批的适应证包括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 05 新药:国产仿制药氟维司群注射液在中国获批! NMPA官网最新公示显示,豪森药业的仿制药氟维司群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HR+)的乳腺癌。根据公开资料,豪森药业的氟维司群注射液为第二款由中国公司申报并且获批的氟维司群仿制药。   参考文献: 1.Strosberg JR, et al.The Lancet Oncology. Online Firs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1)00572-6/fulltext 2.https://mp.weixin.qq.com/s/rwHsja_S7dqAGHgPRJRgqA […]

半夏
云顶新耀ADC戈沙妥珠单抗在中国到达ORR终点!有望改变国内TNBC治疗格局

云顶新耀ADC戈沙妥珠单抗在中国到达ORR终点!有望改变国内TNBC治疗格局

云顶新耀和吉利德科学于近日联合公布,戈沙妥珠单抗(美国商品名:Trodelvy) 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IIb期临床试验(EVER-132-001)达到其总体缓解率(ORR)的主要终点。它是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TNBC的抗体偶联药物,也是批准的第一个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目前国内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 1 后线治疗中国晚期TNBC患者ORR达38.8%! EVER-132-001是一项单臂、多中心的Ⅱb期注册研究,在中国招募的80例患者中评估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的疗效。参与者在 21 天治疗周期的第 1 天和第 8 天以 10 mg/kg 的剂量静脉注射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一直持续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 研究结果显示经独立审评委员会评估的总体缓解率(ORR)为38.8%(置信区间CI:95%)。此外,事实证明,该药剂的毒性特征与之前检查其使用的其他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毒性特征相当。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这些一线结果证实,sacituzumab govitecan 有可能帮助改变中国 mTNBC 患者的治疗前景,” Everest Medicines 肿瘤学首席医疗官杨石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些数据,连同在全球 ASCENT 研究中看到的好处,支持其作为目前选择极其有限的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法的潜力。” 2020 年 5 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对戈沙妥珠单抗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给予优先审评,适用于既往接受过 2 种或以上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 mTNBC 成人患者,其中至少 1 种用于转移性治疗。 “Sacituzumab govitecan 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因为它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 mTNBC 的 ADC,而 EVER-132-001 试验是实现我们对中国 mTNBC 患者承诺的重要的第一步,有意义地改善他们的生活,” Everest Medicines 首席执行官、医学博士、博士 Kerry Blanchard 在过去的新闻稿中表示。 2 将TNBC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7%, 疗效惊艳四座! 在 […]

半夏
惊!发芽的土豆竟然能抗癌!

惊!发芽的土豆竟然能抗癌!

土豆作为家中常备蔬菜,是主厨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可做主菜,也可当辅料,可谓是万能搭配之王。 如此万能的蔬菜,每次买菜都会买一些,不知不觉,家里一些土豆就发了芽! 哎呀!土豆发芽了,你会怎么办? 全部扔掉 把发芽的部分切掉 无所谓,继续吃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发芽的土豆不能吃,有毒。但是,研究表明土豆长芽之后的物质具有抗癌能力。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成熟的土豆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钾等。然而,发芽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龙葵素,存在于土豆芽和根块中。 龙葵素的重要成分之一,α-茄碱,被研究发现在各种类型癌症中具有抗癌特性,如抑制结直肠癌、肝癌等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癌症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患者可以吃土豆芽抗癌吗? 千万别吃。 虽说土豆发芽后的成分具有抗癌作用,但是龙葵素中毒是非常可怕的,会引起急性的脑水肿,上腹疼痛、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抽搐致死。 这好比:砒霜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你会尝试吗? 其实,许多根茎类蔬菜囤积之后,均容易发芽。 发芽后的果蔬都不能吃了吗?小编已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1 不能吃的“芽” 薯类 与土豆不同,薯类发芽后无毒。但是发芽后,营养被芽消耗,口感和营养价值下降,且很容易霉变,发霉后千万不要食用。红薯和紫薯都一样哦。 山药 山药,尤其是山药豆,容易出现发芽现象。与薯类相同,山药发芽后无毒,但是口感和营养价值均下降,而且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并不建议食用。类似的还有芋头。 板栗 板栗发芽后,最主要的的问题也是黄曲霉这样的霉菌。这些霉菌是强致癌物,不仅存在于芽内,整个果实中有黄曲霉素,因此不要食用。 2 可以吃的“芽” 生姜 生姜囤积太多、储存不当,就很容易发芽。发了芽的生姜营养成分没有改变,只是价值有所下降,可以食用。市面上还有专门卖姜芽来烹饪的。但是,如果生姜腐烂变质,会产生黄樟素,属于2B类致癌物,千万不要食用。 洋葱 洋葱发芽生政速度很快,发芽时会大量消耗洋葱中的营养物质,营养减少,但并不产生有毒物质。 大蒜 与洋葱相同,适宜条件下,大蒜发芽迅速,而且大蒜在各个生长阶段均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只是干瘪的大蒜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3 最有争议的“芽” 花生芽 有些人说花生发芽不能吃,有的人则认为花生芽不仅能吃而且好吃。 其实,花生芽本身没有毒素,只是在发芽时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尤其家里的花生发芽时很难控制,最好不吃。 但是,买来做菜的花生芽是可以吃的,而且芽越长,花生中的抗氧化物含量越高。 附加题:这是什么芽? 听说我在研究芽,同事拿来他家的“芽”来考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芽吗?  

半夏
早中期的肿瘤患者不要只接受中医治疗,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生命

早中期的肿瘤患者不要只接受中医治疗,这意味着放弃自己生命

虽然我不能理解,但确实存在这个事实:总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刚诊断恶性肿瘤后,即使是在早期或中期,也会直接放弃进行手术或者放化疗,而选择中医治疗,希望中医能够拯救自己。而这其实就意味着主动地放弃生命。恶性肿瘤是真正会夺人性命的疾病,千万不能轻视,诊断之后你无法逃避,就像一场战争一样,需要勇敢地面对,逃避只是意味着更快地死亡。 得了恶性肿瘤,所有人都是害怕的,尽管内心极其不愿意,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需要积极治疗才是,但总是有一些病人会比较软弱,害怕手术等治疗带来的潜在伤害,经常心怀侥幸。有时周边会有朋友亲戚介绍去看中医,举出各种中医治疗有效的例子,并且又没有痛苦,描绘得非常好,因此会选择这种听起来没有痛苦的治疗。但事实上,这是假象,中医完全不可能做得到没有痛苦地治愈任何一例肿瘤患者。 我对中医没有任何偏见,我认为中医可以做到改善食欲、增进体力、固本培元、缓解部分症状,是肿瘤治疗良好的辅助手段,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不可能治愈肿瘤,甚至连控制都做不到。当早期或中期患者选择口服中药时,肿瘤会不断的进展和蔓延,最终很可能导致失去治愈机会。 中医医生中也存在有小部分秉性不良的医生,自吹自擂。这些中医医生最让我最痛恨的一点就是:他们让很多早期和中期肿瘤患者只看中医,用中药治疗,不看西医,然后患者并且加重直到死亡。而且这些医生尤其喜欢早期患者,因为早期患者发展到中期,到晚期,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数年,意味着可以用很长时间的中药甚至是特制秘方,其中原因不说大家也明白。 另外,有的中医为了扩大自己的病人源,除了不负责任地鼓吹,甚至会到处寻找医托并提供提成,于是收钱之后的医托经常会拼命鼓吹和介绍至该中医看病,防不胜防。不少患者告诉我,患病以后,亲戚朋友会来拜访并介绍中医建议去就诊。当然很多是好心,但有的朋友甚至亲戚就可能是这种医托,千方百计嘘寒问暖只为了把病人介绍过去。所以,千万要小心。因为对于有的人,良心算什么东西,亲戚朋友算什么东西,只有钱最重要。为了钱他真的会把别人推下火坑。我有时候是真害怕,这些人怎么能这么做,但凡有些良心就不应该这样。 任何一个让早期肿瘤患者只看中医的行为,都可能是会让患者付出惨重到生命代价。即使看中医,建议看正规医院的中医生,我想一定比外面的江湖游医靠谱。就比如以前的一位肠癌患者,因畏惧手术,被朋友介绍给诊所里的中医生,告知不用手术吃中药就行。该患者幸好又看了三甲医院的中医生,被告知中药只是辅助,应该尽快手术,后续接受了手术顺利治愈。 切记:别盲目信任中医可以治愈恶性肿瘤,患癌之后,请勇敢面对,接受最权威和标准的治疗,争取打赢这场不得不进行的战斗,逃避只会被吞没。 END  

半夏
美国50年抗癌史,死亡率下降27%,是如何做到的?

美国50年抗癌史,死亡率下降27%,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来自美国癌症所(ACS)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近50年(1971-2019年)来,美国整体癌症和排名前15的癌症死亡趋势。   研究结果显示,在近50年来,美国整体癌症死亡率大幅下降;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12种癌症死亡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指出,美国排名前15的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1%。具体来看,这15种癌症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胃癌、白血病、宫颈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口腔和咽癌、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症、肾癌以及食管癌。   整体来看,近50年来,美国整体癌症死亡率由1971年的198.9/10万人下降至2019年的146.0/10万人,下降了27%。   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12种癌症死亡死亡率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3种癌症依次是胃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2%、69%和56%;其次分别为卵巢癌(41%)、乳腺癌(39%)、前列腺癌(39%)、白血病(31%)、膀胱癌(27%)、肺癌(13%)、非霍奇金淋巴瘤(11%);肾癌死亡率下降并不显著,仅为4%。   此外,在排名前15的癌症中,有3种癌症死亡死亡率出现上升。食管癌、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癌症,以及胰腺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8%和3%。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自1971年以来,整体和大多数癌症死亡率显著降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在癌症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方面的改进。   手术、放疗、化疗、精准医疗和联合疗法的进步,有助于降低大多数癌症的死亡率。   与癌症死亡率整体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是吸烟率的下降。1965年,美国人吸烟率为42%,而到了2018年则为14%。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而戒烟则可以显著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   从具体癌症类型看,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率的下降,部分原因与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筛查的增加有关。据估计,在1975年至2002年间,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中,50%与筛查有关。   乳腺癌死亡下降的主要原因则与辅助化疗相关。研究人员分析,在2000-2012年期间,乳腺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中,63%与辅助化疗相关。此外,胃癌、白血病和卵巢癌死亡率的下降,也更多地与治疗取得进展相关。   肺癌、口腔和咽癌,以及膀胱癌死亡率的下降,则在很大程度与吸烟人数减少相关。   胰腺癌死亡率增加,可能与美国肥胖率的增长,以及胰腺癌预防、早期检测和治疗方面没有真正的进展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最后强调指出,尽管在过去50年中,整体和多种癌症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但人们可以做得更好,如保持健康体重,降低肥胖率;积极参与到癌症筛查中,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等,提前发现癌前病变或尽早在早期发现癌症,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   研究人员表示,与癌症抗争,降低死亡率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需要长期的坚持。期望在未来10年中,以过去50年的进步为基础,在癌症预防、治疗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如开发出更合适的胰腺癌筛查方法,更有效的液体活检等,从而识别早期风险,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Tyler B. Kratzer, et al.,(2021). Progress Against Cancer Mortality 50 Years After Passage of the National Cancer […]

半夏
这些常见的抗衰老食物,让你越吃越年轻!

这些常见的抗衰老食物,让你越吃越年轻!

如何抗衰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领域,尤其是与皮肤有关的话题。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年龄增长、紫外线辐射暴露、化学污染等原因,会出现明显的衰老迹象。因此,有许多人将日常开支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治疗或预防皮肤老化。 除了护肤品、医美产品、保健品外,想要延缓衰老、呈现年轻态,更需要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今天,我们将分享抗衰老饮食相关的内容。 图片来源:123RF 衰老的原因有哪些? 人体衰老是自然规律,它贯穿着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组织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受损并导致死亡。 衰老是由内部因素(如激素水平、基因型、内分泌代谢等)和外部因素(如紫外线辐射、营养水平、化学污染等)共同造成的。 近年来,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模型来解释皮肤老化的分子机制及其缓解机制。这些模型包括氧化应激、DNA损伤和基因突变、端粒缩短、慢性炎症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积累等。 皮肤老化可分为时间老化(内老化)和光老化(外老化)。 时间老化:顾名思义,时间衰老通常出现在一定年龄后,并受不同地区、个体和皮肤部位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暗沉、缺乏弹性、细纹等。这种老化通常发生在全身,不易改变。 光老化:是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皱纹、松弛、粗糙、黄或灰黄色、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形成等。可以通过改变外因来延缓光老化,比如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防晒等。 图片来源:123RF 怎么吃可以抗衰? 食物是我们生命的基础,饮食是人体获取生长和维持所需营养素的主要途径;而营养失衡和不良饮食习惯是皮肤老化的重要原因。整体营养水平和饮食习惯是皮肤健康和衰老的基础。 01 整体营养状态 水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组织功能。体内缺水会导致组织脱水和功能障碍(如衰老和炎症)。皮肤也不例外,嘴唇和四肢的皮肤外观是身体水分状况的直接反映。研究表明,每天喝2升以上的水会显著影响皮肤生理,促进皮肤表面和深层的水合作用。 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内所有组织细胞都在不断更新,只有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正常的组织更新和修复,而皮肤的更新周期一般被认为是28天。 18~64岁成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男性65克/天:成人女性55克/天。其中,研究发现,胶原蛋白肽可以用来缓解皮肤老化,同时抑制炎症的产生。胶原蛋白肽也是食源性抗氧化剂,主要来自动物的皮肤、骨骼、肌腱、肌肉等组织。 尽管体内的微量营养素含量较少(小于体重的0.01-0.005%),但其具有很强的作用。比如,铜能够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皮肤蛋白质的合成和稳定以及血管生成。临床研究表明,铜有助于改善皮肤弹性,减少面部细纹和皱纹,促进伤口愈合。铁缺乏会降低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导致衰老。 02 饮食习惯 饮食不平衡或不完全会导致疾病和衰老。此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皮肤健康,饮食习惯受地域、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戒烟戒酒可以延缓面部皮肤的老化 吸烟会改变皮肤角质层厚度并加速皮肤色素沉着。研究发现,吸烟时间越长,角质层的厚度就越厚、色素沉着就越多。也有研究显示,吸烟与面部皮肤老化有关。 酒精代谢产生的酒精和丙酮会促进皮肤角质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强皮肤的通透性,破坏其屏障功能;还会影响皮肤的脂质成分,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增加。 低糖适脂饮食会减慢皮肤老化 脂肪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皮肤表皮屏障功能、膜结构、内环境平衡、损伤修复等密切相关。皮肤老化伴随着脂肪含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皮肤内细胞合成和分泌脂肪的能力下降。 饮食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人体的皮肤屏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炎症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膳食脂肪摄入量与机体和皮肤组织的脂质成分密切相关,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或脂肪代谢异常也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病。 一般来说,高脂肪饮食会通过促进皮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蛋白质合成来延缓皮肤愈合,还可能导致皮肤形态变化和基质重塑受损,从而导致皮肤老化。《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指出:18岁以上成人总体脂肪摄入量为20克~30克。 除了整体饮食中的脂肪酸含量外,脂肪酸的比例也十分重要。除了我们常吃的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也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油脂的摄入。有研究发现,橄榄油和鱼油可缓解皮肤的氧化应激、炎症和老化。 高糖食物,比如烧烤、油炸、烘焙等食物与皮肤老化密切相关,其机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有关。此外,高盐、辛辣和极度素食的饮食也被认为对皮肤健康有害。 图片来源:123RF 03 天然抗氧化剂 多酚类 多酚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叶等植物中。具有明显的抗氧化特性,可以对抗皮肤老化。近年来,茶多酚、姜黄素、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和葡萄白藜芦醇是研究最多的具有抗衰老特性的多酚。 多酚通过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减少皮肤的氧化损伤和炎症,主要是通过抑制胶原蛋白降解、增加胶原蛋白合成和抑制炎症,以及炎症涉及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等。 多糖 多糖是由多种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存在于木耳、枸杞、银耳等食物中。 具有抗氧化活性,特别是在缓解皮肤老化方面。研究发现,木耳多糖、枸杞多糖、藻多糖、灵芝多糖和蘑菇多糖可以缓解皮肤老化。从机制上讲,多糖可增强皮肤抗氧化酶活性,去除活性氧,减少氧化损伤。 维生素 许多维生素已经过抗氧化特性测试。比如:B族维生素已被证明主要通过防止皮肤炎症和色素沉着来防止皮肤老化。维生素D可以减少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炎症和光致癌作用,从而保护皮肤。类视黄醇是已使用的最常见的抗衰老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皮肤光老化。维生素E和C的组合,可帮助活化维生素E,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皮肤损伤。 整体皮肤老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生物过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了饮食外,锻炼也很重要。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抗衰老是一场持久战,建议我们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计划,把抗衰老饮食融入生活。   参考资料 [1] Cao, C., Xiao, Z., Wu, Y., & Ge, […]

半夏
国内生物类似药迅猛发展,贝伐珠单抗群雄逐鹿,极大提高药物可及性!

国内生物类似药迅猛发展,贝伐珠单抗群雄逐鹿,极大提高药物可及性!

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批准生物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相似性”是指候选药与已获批的参照药整体相似,且在质量、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面与参照药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差别[2]。生物类似药不是单纯仿制药,可以与参照原研药完全一致,它们是由重组DNA在生物活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的大分子蛋白质,其生物合成过程极易受到内在的生物可变性和不可避免的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1]。 生物类似药在欧美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内的生物类似药领域也热潮涌动,生物类似药的不断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更多福音。鉴于此,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到了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肿瘤科赵恒昌教授针对生物类似物的发展和研发标准进行分享。 生物类似药高速发展、热潮涌动,得到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 赵恒昌教授分享道:“生物类似药起源于欧美,经历了20年的长足发展,2006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了第一个人生长激素的生物类似药。而中国的生物类似药发展相对而言较为滞后,在2019年,中国上市了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截至2020年,EMA已经批准了75个生物类似药产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29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经批准了11个生物类似药产品。 目前,生物类似药的国际认可度逐渐增高,其研发审批上市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明确推荐生物类似药临床上可替代原研生物药。2021年,首部《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发表[3],其中提到: 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疗效相同,安全性相似,临床上可以替代使用。 尽管生物类似药在研发阶段只在一个适应证开展了临床研究,但根据“适应证外推”原则,它可以获得参照药的其他多有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适应证。 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由参照药转换成生物类似药,这样做是安全有效的。”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四大原则,头对头对比相似性 针对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赵恒昌教授提到:“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核心是通过头对头研究证实其与所参照的生物药具有高度的科学相似性。一旦相似性被建立,那么科学推理就是,这个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此而言,评估相似性是生物类似药上市准入的关键。” 生物研发和评价需要遵守四项原则[4]: ● 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 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对前一阶段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在后续研究阶段还必须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比对试验进行研究,并评价对产品的影响。 ● 一致性原则:比对试验研究所使用的样品应为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对候选药,应当为生产工艺确定后生产的产品,或者其活性成分。对工艺、规模或产地等发生改变的,应当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必要时还需重新进行比对试验研究。比对试验研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首先考虑与参照药一致,对采用其他敏感技术和方法的,应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 相似性评价原则:对全面的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相似,并在非临床阶段进一步证明其相似的,可按生物类似药开展后续的临床比对试验研究与评价。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广泛治疗选择 生物类似药较原研生物药价格降低20%~30%,患者经济负担大幅下降,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使治疗的可及性显著提高,这也使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5]。中国生物类似药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与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已步入快车道,正在快速发展。中国生物类似药研发管线数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有大品种的生物药的出现。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6],作为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代表性药物,已被纳入多种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全球推荐的标准方案。目前原研贝伐珠单抗在国内获批四大适应证[7]:转移性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临床应用广泛。 贝伐珠单抗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四款生物类似药获批,第五款近期也进入了行政审批。以贝伐珠单抗为例,赵恒昌教授谈到了国内的生物类似药研发情况。“贝伐珠单抗在临床上首先要进行I期试验,之后与原研药或与具有原研专利的产品进行比对,并进行大规模的III期临床实验直接进行‘头对头’的比较,结果必须表明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都非劣效于或者等同于原研药物。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核查和审批后才能批准上市,所以我国生物类似药相关的法规非常严格,临床上可放心使用。” 聚焦生物类似药未来发展,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 对于生物类似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赵恒昌教授提到:“生物类似药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选择了更为省时的药品研发途径,使得患者经济负担大幅下降,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使更多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生物类似药品种较少,无法满足大部分临床需求。其次,药品的治疗作用还需经过科研以及临床携手把控。最后,研发、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还需不断完善。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在全体科研人员以及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生物类似药的未来会更好。”  

半夏
【必须收藏】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导大全

【必须收藏】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导大全

饮食治疗目的 1、营养不良原因 恶性肿瘤本身会释放一些毒素,改变患者代谢,过度消耗能量及营养素,使体重流失。 治疗过程,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等都可能造成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变差,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在癌症的化放疗治疗期间常会降低体内的防护机制,例如白细胞、淋巴细胞的下降,唯有给予对的营养补充,才能克服治疗所带来新的问题,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 2、肿瘤患者体重下降常见原因 暂时性消瘦:单纯食欲不振,体脂肪量锐减、负氮(NITROGEN)平衡。待完成治疗阶段后,胃口恢复,体重即恢复。 由「癌」本身引致的体重下降:称为恶病质(CACHAXIA),是指整体的「肌肉」(体蛋白质)消瘦,此结果无法恢复的消瘦,是患者严重的致命伤。 3、饮食治疗目的 预防体重减轻或避免体重减轻过多。 修补因治疗所产生的损伤,促进新组织的建造。 增加对治疗的接受能力,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 减轻因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及预防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 使病人感觉较舒畅、体力较充沛。 癌症治疗的饮食原则 1、饮食自我检视 2、饮食原则 最重要的是要让病人吃得下。肿瘤本身及治疗过程造成饮食摄取不足的因素不一,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吞咽困难、胃部灼热、腹泻、腹胀、便秘、贫血等。照护过程中要依症状不同,给予不同变化的饮食供应。 一般原则如下: (1)提供均衡且足够的营养。 (2)少量多餐。 (3)依症状改变烹调方法或选用不同食物,使食物易于进食。 (4)改变进食方法(如:管灌饮食方式),使食物的摄取量增加。 (5)食物供应方式采渐进式:管灌饮食→全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质饮食→普通饮食。 均衡、新鲜、多样化 吃到主食3-6碗,牛奶1-2杯(每杯约240毫升),肉、鱼、蛋、豆制品类4-6份(每份约37.5克),青菜3-5碟(约一斤),水果2-3份(每份约一拳头),油脂2-3汤匙(每汤匙15克)。 适量的蛋白质 平日可多选用鱼类、核果类和黄豆制品:深海鱼类富含ω-3脂肪酸,可以降低发炎反应和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提升免疫力。 足够的热量 防止体重过度减轻及应付代谢增加所需。若发现体重有逐渐减轻的趋势,应增加热量摄取,但也不建议肥胖;反之治疗期间亦不建议减重。 充足的糖类 提供足够的热量。糖类包括各式主食和五谷根茎类等。 避免高脂肪饮食 减少脂肪的总摄取量,摄取适量的ω-3 脂肪酸 (例如: 深海鱼、鱼油),具有防癌和减轻恶病质的效果效果,建议使用单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如:橄榄油、苦茶油等。 避免摄取致癌物或促癌物 饮食中必眠食入致癌物或促癌物,如:黄曲霉毒素(贮存不当的花生、玉米)、亚硝胺(如腊肉、香肠等)、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在烤肉和烟燻的烹调过程中受污染的致癌物)、过多的盐(腌渍物)和过量脂肪等,应尽量避免。 适当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维生素与矿物质同样都属于人体所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平日应摄取足量的蔬菜和水果(每日约5-9 份)。 少量多餐,食材新鲜 柔软为佳,易吞咽及消化。若由口进食无法提供足够的热量与营养素,可补充口服营养品或采管灌喂食。 3、治疗期间的饮食一 肿瘤治疗在那些营养良好并获取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患者身上效果会更好。 主食品种的合理选择:尽量避免精细加工和过度加工的食物。推荐大米、全麦、燕麦、玉米、紫米等五谷杂粮。 蔬菜水果的营养配比 (1)推荐每日食用500克以上的蔬菜 主推十字花科蔬菜:白菜类、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等; 甘蓝类:椰菜、椰菜花、青花菜、球茎甘蓝、西兰花等; 芥菜类:叶芥菜、茎芥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等; 萝卜类:尤其是胡萝卜,还有蘑菇、香菇等菌类。 (2)推荐每日食用300克以上水果 包括苹果、梨、猕猴桃、橙子、浆果类(草莓﹑黑莓﹑蓝莓)。 […]

半夏
口腔溃疡,肚脐长“球”,背上花斑,这些都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口腔溃疡,肚脐长“球”,背上花斑,这些都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癌症这种病,治起来难,发现起来更难。很多癌症,在初期没什么症状表现,很难发现。还有的癌症,虽然引起了一些症状,但却十分不典型,有些甚至堪称诡异。 1 口腔溃疡疼痛难忍 原来是白血病作怪 麻省总医院的医生Ian D. Cooley不久前接诊了一个很奇怪的病人(以下代称为A)[1]。A在6周前开始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还伴随有颈部的疼痛。当时的医生考虑是疱疹病毒导致的,给他开了些抗病毒药,但完全没有效果。 患者嘴唇和舌下出血多处溃疡 Cooley医生给A做了常规的病毒检查,结果都是阴性,A的口腔溃疡确实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在对溃疡组织的活检中,Cooley医生发现其中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给予了患者抗炎治疗,但也仅让溃疡短暂愈合,之后溃疡又越长越多,持续疼痛,无法进食,使用止疼药也没有明显效果。无奈之下,Cooley医生把A转给了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Woo Sook-Bin医生。 Woo医生认为,A这样突然发生多处口腔溃疡的情况,背后很可能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Woo医生注意到,A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是升高的。特别是考虑到当时A还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常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这一升高更不寻常。在Woo医生的建议下,A做了骨髓穿刺活检,最终确诊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的确实不多见,大多数患者最初主要是发热、出血和淋巴结肿大。但放在所有癌症中,溃疡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任何经久不愈的溃疡都要考虑肿瘤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下面两个癌症患者的首发表现更为离奇。 2 肚脐里长了个“球” 第二位患者是一个73岁的女性(以下代称为B)[2]。B在4个月前发现自己的肚脐上长了个红色的肉球。4个月来,肉球一直在不断增大,2天前还渗出了血液。 在查体中,除了肚脐上的结节,医生还在她的盆腔里摸到一个肿块。CT图像也显示B的肚脐和盆腔中各有一个异质性的肿块,还有中度的腹水。医生对B进行了腹腔镜检测,并取了活检,最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B肚脐上的“球”(左)和CT图像(右,两个箭头指示肚脐和盆腔中的肿块) B这样肚脐上的“球”有个专属的名字,叫做玛丽约瑟夫修女结节,是玛丽约瑟夫修女发现的。当时,玛丽约瑟夫修女正在梅奥诊所担任护士,她发现由她护理的一些胃癌患者,肚脐上出现了奇怪的结节,而且出现结节的患者往往死得更快。 其实玛丽约瑟夫结节就是转移到了脐部的肿瘤转移灶。脐部是人体腹壁的一个薄弱部位,中间没有肌肉和脂肪,最外层的皮肤和最内层的腹膜直接连在一起。同时,脐部也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肿瘤容易在这里生长,乃至突出体表成为玛丽约瑟夫修女结节。 研究显示,玛丽约瑟夫结节的出现大多意味着肿瘤已经转移,发展到了晚期,预期寿命不足6个月[3]。但即使这样,依然有60%的玛丽约瑟夫结节先于原发肿瘤被发现。通常,发现玛丽约瑟夫结节的男性患有胃癌,女性患有卵巢癌。 3 背上长出奇怪花纹 第三位患者(代称为C)出现的症状就更诡异了[4]。她在11个月前开始,大腿、臀部、躯干、腋窝等处开始出现奇怪的红色皮疹,持续瘙痒。皮疹略微凸起,边缘有细小鳞屑,最有意思的是皮疹的形状——蜿蜒蛇形,在皮肤上一圈圈平行排列,如同树木的年轮。期间,患者还出现了腹痛、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经结肠镜检测,C被诊断为IIA期肛门鳞癌。而她身上的奇怪花纹正是肛门癌导致的一种副肿瘤性皮肤病——匍行性回状红斑。除了肛门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也可以引起匍行性回状红斑。通常认为匍行性回状红斑是肿瘤抗原和皮肤抗原的交叉反应引起的。 匍行性回状红斑随肿瘤缓解而消退(左图为初诊时,右图为开始放化疗3个月后) 不同于发现即晚期的玛丽约瑟夫结节,匍行性回状红斑的出现通常较早。比如C就因为匍行性回状红斑,在IIA期发现了自己的肛门癌开始了治疗。在8个月的随访结束时,患者的肿瘤依然处于缓解状态,而皮疹也随之肿瘤的缓解和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 Woo S B, Wu M Y,Treister N S, et al. Case 33-2021: A 68-Year-Old Man with Painful MouthUlcer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385(18): […]

小D
多吃鱼对大脑有好处是真的吗?这种病越来越多,这样预防最有效!

多吃鱼对大脑有好处是真的吗?这种病越来越多,这样预防最有效!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富庶的象征,逢年过节、团聚筵席中,总少不了一道鱼类菜肴,洋溢着喜庆,传达着人们“年年有余”、“如鱼得水”的寓意。 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饮食营养对于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而“吃鱼”是其中一项被推荐的饮食建议。 最近一项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University of Bordeaux)的研究发现:多吃鱼与降低患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该研究发表在《神经病学》(Neurology)杂志上。 图片来源:123RF 多吃鱼一定能让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吗?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法国三座城市老年人口的数据,调查了鱼类摄入量与心脑血管疾病(CVD)负担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该指标涵盖了大脑白质增生、隐蔽性脑梗塞和扩大的血管周围空间的磁共振成像(MRI)的扫描结果。 研究覆盖了1623位65岁以上老年人的横断面数据,他们没有中风、心血管疾病或痴呆症的病史,研究人员对他们大脑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参与者还填写了一份饮食习惯的问卷。 根据参与者吃鱼的频率,他们被分为了4组: 1) 每周吃鱼少于1次; 2) 每周吃鱼大约1次; 3) 每周吃鱼2~3次; 4) 每周吃鱼4次及以上。 研究人员比较了4组之间有脑血管损伤迹象的人数,得出了以下结论: 与吃鱼不太频繁(每周吃鱼1次或少于1次)的人们相比,那些吃鱼多(每周吃鱼2次及以上)的参与者在MRI 扫描中显示出更少的脑血管损伤迹象。 在65-69 岁人群中,鱼类摄入量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更强。 在 75 岁以上人群中,鱼类摄入量与脑血管疾病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图片来源:123RF 该研究的局限性   该项研究的参与者只在欧洲地区,不能笼统的概括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情况。观察性研究也通常难以得出确切的因果关系。而且,一次脑部扫描和某个时间点报告的饮食习惯,不足以反映饮食和大脑健康的长期关联。   此外,患痴呆症的风险还取决于多种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遗传、环境因素等。除了吃鱼这一点之外,也要了解我们的饮食、生活方式还有哪些方面会影响大脑健康。 图片来源:123RF 还能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 血管性痴呆症和中风,是两大脑血管疾病代表,并且两者能够彼此促进发生风险。血管性痴呆症是脑血管损伤导致的,而脑血管损伤可由血栓或出血引起的,这是血管性痴呆症与最常见的痴呆症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区别。在中国,血管性痴呆症也是第二大痴呆症患者群。 就在不久前,世界卒中组织(WSO)召开的研讨会中郑重呼吁:要联合预防中风和痴呆症。以下是预防以上两种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建议: 1) 控制血压:提高对血压的监测,将血压控制在健康范围内(90-129 mmHg/60-79 mmHg),将有助于大脑健康,降低认知功能受损风险。 2) 健康饮食:减少盐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每周吃鱼2次以上。适量食用家禽、鸡蛋、奶酪和酸奶;远离肉类和糖类。 3) 运动干预:增加运动锻炼,建议每周至少进行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4) 戒烟戒酒:吸烟与中风风险约增加1倍有关。被动吸烟也与中风风险增加相关。酒精是1类致癌物,最稳妥的做法是完全避免酒精摄入。   参考资料 [1] People who eat more fish have fewer signs of vascular disease […]

半夏
BMJ子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疗效可观;机器人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降低直肠癌患者并发症丨肿瘤情报

BMJ子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性鼻咽癌疗效可观;机器人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降低直肠癌患者并发症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Annals of Surgery: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可改善患者短期结局! BMJ子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在复发性鼻咽癌中展现可观疗效! 新药:联合K药,电场疗法再次展现抗肿瘤潜力! 新药:全球首个!自体CAR-T疗法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优先药物资格! 01 Annals of Surgery: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可改善患者短期结局! 机器人直肠癌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为患者带来的获益尚未明确证实。近日,一项比较接受腹腔镜或机器人直肠癌手术的患者短期结局的研究在Annals of Surgery发表。结果显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直肠癌手术与患者更好的短期结局密切相关。 期刊官网截图 研究者对2005年-2018年在妙佑诊所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主要目的是探究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之间的术后发病率差异。研究共纳入600例患者,其中317例(52.8%)接受机器人手术。 结果显示,尽管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与机器人手术相比耗时更短(214min vs 324 min;P<0.001),但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7.2% vs 51.2%;P<0.001)。研究者分析发现,机器人手术是发生并发症最大的保护因素(比值比,OR=0.485;P=0.006)。 此外,并发症事件(OR=9.33;P<0.001)和转为开放手术(OR=3.095;P=0.002)被确定为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而机器人手术(OR=0.62;P=0.027)是对此唯一的独立保护因素。 02 BMJ子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在复发性鼻咽癌中展现可观疗效! 近日,一项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复发性鼻咽癌(rNPC)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IMRT在rNP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可耐受。   期刊官网截图 此单臂、II期试验纳入了不适合进行局部手术的rNPC患者。患者接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静脉输注240 mg,每3周一次,最多7个周期)。主要终点是放疗后3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2019年5月-2020年1月期间,研究共入组25例rNP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6个月,其中19例患者(79.2%)达到总体缓解,23例患者(95.8%)在放疗后3个月达到疾病控制。患者的12个月PFS为91.8%(95%CI 91.7%-91.9%)。 就安全性而言,急性(≥3级)血甘油三酯升高、肌酸激酶升高、皮肤反应和黏膜炎的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4.0%)、1例(4.0%)、2例(8.0%)和1例(4.0%)。晚期重度(≥3级)鼻咽壁坏死、鼻出血、牙关紧闭的发生率分别为28.0%、12.0%、4.0%。 03 新药:联合K药,电场疗法再次展现抗肿瘤潜力! 2021年11月15日,Novocure公司宣布了其II期临床试验的最新数据。该试验旨在评估其肿瘤电场疗法(TTFields)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DNA甲基化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治疗新确诊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成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在随访时间大于9个月的患者的中位PFS至少为11.2个月,并且24%的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 相比于传统治疗手段,肿瘤电场治疗具有便捷、无创、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轻度至中度皮肤刺激。肿瘤电场疗法具有广泛适用性,主要与其他标准癌症治疗联合使用,包括放疗、某些化疗和免疫疗法。再鼎医药拥有这一疗法在大中华区的开发权益。此前,肿瘤电场疗法产品爱普盾(Optune)的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这是15年来中国内地首个获批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法。 04 新药:全球首个!自体CAR-T疗法获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优先药物资格! 11月15日,科济药业发布公告,称其自主研发的CT041已被EMA授予优先药物(PRIME)资格,用于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CT041是一款靶向CLDN18.2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也是全球首个入选PRIME计划的实体瘤CAR-T产品。   参考文献: 1.Crippa J, et al. Ann Surg. 2020 Feb 14. […]

半夏
患癌后,要不要告诉TA?临床试验证实:患者了解病情后,生存期大幅提升一年!

患癌后,要不要告诉TA?临床试验证实:患者了解病情后,生存期大幅提升一年!

据统计,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429.2万人,预期癌症死亡总数为281.4万人,平均每分钟就有8个人被确诊为癌症,5个人因癌症而离世。 听闻身边人患病的消息时常有,而在中国家庭中,向不幸患病的家人隐瞒患病结果和病情也时常发生。   无论是实际中或是许多电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场景:患者确诊癌症后,医生常常会问“你有家属陪同吗”、“你的家属来了吗”,常常会首先告知患者家属病人的诊断结果,而患者总是待在门外“心惊胆战”揣测。   家属在经历了从难以接受、慌张崩溃到情绪平复之后,走出医生诊室,会面临一个更难的问题:要不要告诉患者真实的患病情况呢?   有的家属认为不应该告诉患者实情,担心患者是否会因为患病、可能面对难以对抗的“病魔”甚至死亡而带来的焦虑、惊慌、恐惧,因心理变化出现过激行为等而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有的家属认为应该告诉患者实情,毕竟患者自己的病情感知、身体变化是自己最能真切感受的,并且现在网络信息的便捷,患者想要查询求证自己的病情是很容易的事,既然病情是隐瞒不住的,让患者知道诊断结果,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疗,更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去完成想做的事情,不留遗憾。 1 告诉患者实情有益治疗吗?   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一项研究,为应该告诉患者实情提供了新的数据。   在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之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研究人员招募了29825名肺癌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对患者癌症诊断情况、类型、分期、性别、年龄、是否知晓病情诊断结果等因素进行登记追踪。   截至随访结束,有23.1%的癌症患者生存。同时,根据研究随访的数据结果看,知晓病情诊断结果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33个月,而不知晓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77个月,知晓自己病情诊断结果的患者,比不知道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研究人员认为,知道自己患有癌症的人,可能会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接受治疗,与疾病作斗争以延长生命。 该研究的作者、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唐云翔博士表示,“在完全告知肺癌患者诊断结果后,患者虽然有可能会感到焦虑和痛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他们有益。”   2 隐瞒病情的家属有后悔过吗?   这是一则来自病友小Z的故事:   2018年,小Z的父亲被确诊罹患肝癌。担心父亲承受不住心理打击,小Z一家决定对父亲隐瞒这个消息。 从2018年9月确诊,到2020年2月父亲离去那天,父子俩自始至终都默契的生活在这个谎言中:每次CT报告中的“肝癌”字眼一定要换成肝炎;从来都要刻意规避“肿瘤”两个字的出现,以免让父亲生出疑心;就连每次找医生问诊,都是小Z带上父亲的所有资料,不让父亲见到肿瘤科医生。   然而,当小Z再回忆父亲时才明悟,也许聪明的父亲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了,毕竟手机一搜,就能清晰的了解自己到底在用什么药。 “最后的那段时间,我想父亲一定是孤独的,面对病魔的孤独,还有面对死亡的恐惧,都没有一个人和他分担。”小Z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此。 “到最后,我都没有问过爸爸到底还有什么想和我说的,还有什么想做的,我和爸爸就这样分别了,他没说出口的心愿,我永远也无法听到了。” 这个遗憾,永远刻在了小Z的人生中。   3 我们愿意如实告诉家人吗? 患者本人愿意被如实告知吗?   面对癌症的知情问题,我们做过在线的小调查: ● 如果得了癌症,你是否会隐瞒患者? ● 如果得了癌症,你是否希望家人告诉自己?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74%的受访人群都选择向癌症患者隐瞒病情;但如果自己作为癌症患者,却有85%的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大部分人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但是对亲人却毫无信心。 癌症真的会吓垮一个人吗?毫无疑问,是可能的。就像我们上文中说的那样,如果患者没有学会直面死亡的威胁,焦躁的心态和对“偏方”的追求可能会大大缩短他的生存期。 但如果因为这样,就完全否决了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情权,这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酷刑和生命价值的剥夺。对隐瞒病情的家属而言,也是自己的一份煎熬。 癌症治疗往往意味着周期性治疗,同时伴随着一定副作用。对被隐瞒真相的患者而言,隐瞒意味着无止尽、不明真相的治疗与痛苦,同样带来了心中巨大的恐慌感;而家属也将在患者承受痛苦而不断编造谎言的负罪感中不断产生负面情绪。 这样的恶性循环,带来的是患者的更早崩溃与家属的身心疲惫。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隐瞒患者的做法就已经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医疗国家摈弃了。 4 如何更好的向患者“坦白”病情? 如果我们已经决定告知患者实情、一起并肩作战了,那如何告知会更好的减少患者的听到病情的“副作用”呢? 原则一: 知道自己患癌后,部分患者易出现情绪低落、恐惧、排斥、抑郁、暴躁等症状是正常的,也可能导致短期或长期的心理状态不佳、生活质量下降等情况。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或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告诉他们诊断结果,以减轻心理负担。 […]

小D
吃了几十年蚝油,竟不知道这样存放致癌!

吃了几十年蚝油,竟不知道这样存放致癌!

很多人家里,蚝油几十年来,都是随手放在灶台边!有问题吗? 问题大了! 最近关于蚝油致癌的消息甚嚣尘上,根源不是蚝油本身致癌,而是这个原因……且听小编详细道来。 蚝油有“谷氨酸钠的致癌威胁”?谣言! 同味精、鸡精一样,蚝油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呈鲜物质),谷氨酸钠加热至120℃以上时,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种物质对身体并不会致癌! 蚝油以及味精、鸡精,经过度加热会失去鲜味,跟致癌并无半毛钱关系。 蚝油致癌,与存放方式有关?是的! 蚝油是以生蚝(牡蛎)为原料熬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入菜(汤)意在提升鲜味,它的存放方式非常重要。 蚝油中含有18种以上的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酯、有机酸等物质。在蚝油开盖后,合理的储存方式是放入冰箱(0—4℃)冷藏,如果长时间存于室温(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厨房),无疑会增加其腐败、霉变的风险,这时就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进而增加肝癌、胃癌、食管癌等疾病风险。 小编特意去超市看了几种蚝油的说明书,发现果然是有“常温存放,开启后请冷藏”的提示,只是很多人平时没注意到而已。 家庭常用调味品,如何正确存放? 调味品霉变容易致癌,那么全放进冰箱吧?大可不必。可不是所有调料都必须放进冰箱,还有一些要常温存放。 这些调味品开盖后放冰箱冷藏: 1)发酵类调味品如腐乳、豆豉、豆酱、鱼露及虾酱等,生产过程中引入生产菌种,保鲜处理时也不能完全杀灭内含微生物。 2)蛋黄酱、沙拉酱、番茄酱、花生酱、辣椒酱等,这些调味品含蛋、牛奶、蔬果成分,容易发生非酶褐变。 以下调味品适合室温干燥保存: 1)五香粉、胡椒粉、十三香、茴香、花椒等干货调味品 2)酱油、豉油等含盐量高的调味品 3)陈醋、白醋等酸性较强的调味品 这些调味品有抗癌功效? 以下小型研究,证实了禁食可作为潜在的癌症治疗方法: 辣椒 2020年的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会议上,一项壁报研究报了这么个数据: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相对下降25%左右,与常吃辣椒有关! 葱 葱属蔬菜所含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具有抗癌作用。有报道称,每天摄食10克以上葱属蔬菜的人患前列腺癌风险是每天摄入量2克人的50%。 大蒜 《美国癌症研究所期刊》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一瓣大蒜可将前列腺癌风险减少50%。大蒜对胃癌、结肠癌有一定预防效果。科学家发现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有抑杀作用,并能降低体内致癌物亚硝胺形成。 生姜 生姜所含姜酚会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且能阻止癌细胞扩散。一项研究显示,姜黄中的姜黄素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形成。 写在最后 蚝油开封后,可千万别再放灶台旁,否则摄入后可能处于被“慢性投毒“的状态。另外,葱姜蒜等调味品,有抗癌功效,也许是一直被你低估的养生调料!好好利用,每天抗癌进步一小步;天长日久,离“治愈”近了一大步!  

半夏
猪油渣到底能不能吃?医生道出了实情!

猪油渣到底能不能吃?医生道出了实情!

“猪油渣”是很多人儿时记忆,尤其在过去食物匮乏的年代,不少家庭都会选择自己炼猪油吃,而炼剩下的猪油渣可以说是极致的美味。如果能吃上一口,那心情跟过年一样高兴。 但现在越来越多人说,“吃猪油渣会导致高血脂、堵塞血管”“吃猪油渣会导致癌症”,那到底猪油渣能不能吃? 为什么猪油渣那吃起来那么香? 通常熬猪油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出油量,会选择用猪板油作为原料,因为猪板油的脂肪组织是由少量蛋白质和水的组织基质所构成。 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会有家庭去专门熬制猪油了,偶尔烹饪猪油渣时也往往采用脂肪质量比相对不太高的肥肉为原料。这些肥肉在加热的作用下,油脂会不断从脂肪组织细胞中释放出来,大部分水分去除,剩下的含蛋白质的脂肪残留物就成了猪油渣。 由于猪油渣含水量一般比较低,质地也疏松,口感上就会比较酥脆。同时,在烹饪过程中猪油渣也会发生一些非酶褐变,比如羰氨反应(俗称麦拉德反应),会产生一些深棕色的物质和焦香的风味成分。 正是这种特殊的色泽、风味和口感,让它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猪油渣里有什么?有营养吗?   猪油渣看起来很油腻,真的是一团脂肪吗? 其实在制作猪油渣的过程中会把油脂加热,在这种状态下脂肪就会从猪油中跑出去。那剩下的猪油渣里是什么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姜波2021年9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介绍,猪油渣里剩下的有部分蛋白质、残存的少量不饱和脂肪。所以吃起来特别香,特别是闻上去,香喷喷的。① 我们所吃的食用油一般都是豆油或者橄榄油,这些都是植物油,而猪油就不一样了,这是动物身体中体现出来的油。和植物油相比,猪油中有很多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不少,这就是猪油渣最大的特点。 不但可以提供很多能量,同时也可以作为营养成分。看似很有营养的物质,为什么最后还会被我们所淘汰呢?很显然他对我们身体的伤害会更大一些。① 吃猪油渣会堵塞血管? 猪油渣这么油腻,吃多了会不会堵塞血管?甚至在网上有很多文章说“猪油渣是血管杀手”,真的是这样吗? 食品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章肇敏2021年8月在科普中国微信公号刊文介绍,我们吃的任何食物,基本上是由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组成。 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属于大分子的营养成分,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它们首先会经过消化道,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而这些经过消化的小分子再透过消化道黏膜(如小肠粘膜)进入到血液、淋巴。 所以,吃猪油渣是不会堵塞血管的。② 不过虽然不会直接堵塞血管,但过量摄入猪油渣里的饱和脂肪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容易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经常吃猪油渣能防癌?   除了好吃,网上还经常有人说“常吃猪油渣能防癌”,这是真的吗? 食品科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章肇敏2021年8月在科普中国微信公号刊文介绍,猪油渣是一种普通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没有积极的生物学作用,它的成分主要是脂肪,而且还是以饱和脂肪为主。 一般来说,经常吃饱和脂肪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容易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经常吃猪油渣既不可能治病,也无法预防癌症。② 那猪油渣到底能不能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姜波2021年9月在人民日报健康号介绍,作为动物油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很多这种脂肪酸其实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它可以更快地使人变胖起来。 不但身体中的脂肪变多,而且血脂也会增高,最终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如果真的关心心血管健康问题,一定不要把猪油渣当成自己的常备食物。 而且在加热的过程中,猪油渣可能因为温度控制不好变成致癌物质。如果吃得过多会增加身体中苯并芘的摄入,我们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比如食管癌和胃癌都跟这种物质有关,吃得越多致癌性越大。① 总之,不吃猪油渣的原因也很简单: 1.提供能量过多会让人变胖;2.导致血脂升高,出现心血管问题;3.制作过程中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 总之,如果你真的想吃少吃一些解馋用,并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千万别吃得太多,如果吃得过多,真的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 ①2021-09-25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百家号《过去是补品,现在却有害?猪油渣到底能吃不?医生帮你分析》 ②2021-08-27科普中国《防癌食物or血管“杀手”?猪油渣到底健不健康?终于有靠谱的答案了》  

半夏
《柳叶刀》子刊:免疫治疗给药,白天好还是晚上好?竟会影响OS! | 肿瘤情报

《柳叶刀》子刊:免疫治疗给药,白天好还是晚上好?竟会影响OS! | 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ogy:与白天相比,晚间输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加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 Cancer Discovery: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 新药:T-DXd进入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终与国内患者“见面”! 新药:“可异体回输”CAR-NK疗法获批临床,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01 Lancet Oncology:与白天相比,晚间输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加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 适应性免疫系统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免疫治疗有潜在的指导意义。近日,一项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输注时间与对黑色素瘤治疗疗效的研究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在晚期黑色素瘤的多学科管理中,可考虑尽量安排16:30前进行输注。 期刊官网截图 纵向研究MEMOIR分析了2012年至2020年间,在美国特定三级癌症中心接受易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以及以这些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所有IV期黑色素瘤成人患者(年龄≥18岁)。研究排除了接受输注少于4次的患者。主要结局为患者的总生存期(OS),研究者计算了OS与16:30后接受ICI输注之间的相关性(16:30为根据免疫昼夜节律相关研究中得出的时间点,代表晚上的开始)。 299例IV期黑色素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显示,16:30后,若增加20%的ICI输注(在患者接受的所有输注中),患者OS风险比(HR)为1.31(95%CI 1.00-1.71;p=0.046)。 对16:30后接受(n=73)和未接受(n=73)至少20% ICI输注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的结果显示,在16:30后接受至少20%的晚间输注与患者OS缩短相关(中位OS 4.8年;95%CI 3.9-无法估计;HR 2.04;p=0.038)。 02 Cancer Discovery: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 近日,一项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648例患者)与高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1年或伊匹木单抗那治疗3年(655例患者)相比是否可以改善RFS或OS的随机III期试验在Cancer Discovery发表。结果显示,对于术后高复发风险的黑色素瘤患者,与既往标准治疗免疫治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了RFS,但未改善OS。 期刊官网截图 在中位随访时间47.5个月时,帕博利珠单抗组的RFS显著长于既往标准辅助免疫治疗组(HR 0.77;99.62%CI 0.59-0.99;p=0.002)。在所有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与OS的改善无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相关性(HR 0.82;96.3%CI 0.61-1.09;p=0.15)。帕博利珠单抗组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比例为19.5%,干扰素α-2b组为71.2%,伊匹木单抗组为49.2%。 03 新药:T-DXd进入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终与国内患者“见面” 近日,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推广的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率先落地海南博鳌,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现场举行了“海南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创新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T-DXd由第一三共开发,将人源化的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四肽接头与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连接。此前,T-DXd曾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的主席研讨会中亮相,且已在国内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药物品种。 04 新药:“可异体回输”CAR-NK疗法获批临床,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近日,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靶向间皮素(MSLN)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注射液”(简称:CAR-NK注射液)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试验申请获批。这是国内首例获批临床的“现货型”异体来源的CAR-NK产品。   该CAR-NK疗法有以下特点:①使用NK细胞内源性基因CD244作为CAR结构骨架,提升CAR-NK细胞的杀伤性;②可快速杀伤肿瘤,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③不会产生细胞因子风暴,体内存留时间短,不会出现记忆性细胞;④可进行异体回输,不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⑤基于自动化智能制造的‘现货’产品,可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减少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Qian, David C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Online first. […]

半夏
不要给肿瘤“雪上加霜”!这个指标升高会增加致死率!

不要给肿瘤“雪上加霜”!这个指标升高会增加致死率!

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总是把专注力放在“肿瘤”上,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血糖! 研究发现,恶性肿瘤与高血糖及糖尿病关系密切。一方面是因为,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以增加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抗肿瘤治疗的药物可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 究竟肿瘤和血糖之间藏着什么“恩怨情仇”,又是怎样危害患者健康的?接下来一一讲述。 高血糖和糖尿病增加哪些肿瘤的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最常见的肿瘤为:消化道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胃癌及胆管癌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肾癌。 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肿瘤还包括黑色素瘤和血液系统肿瘤[1]。 哪些抗肿瘤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17% 的化疗患者伴有糖尿病或血糖升高[2],同时化疗药物及化疗辅助药物亦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化疗期间由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死亡率可达 5%[3]。 可能会诱发糖尿病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环磷酰胺等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 “ 化疗前 3 天要求患者空腹血糖在8.0mmol/L以下 另外,一些化疗辅助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常用来预防紫杉醇、培美曲塞等导致的化疗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减少组织对糖的利用和加速肝糖异生,使血糖升高。 除此之外,小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糖波动。 高血糖和糖尿病对肿瘤患者预后有什么影响? 01 影响治疗进程 严重的血糖异常波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被迫减少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免疫制剂的治疗剂量,或延迟或中断这些药物的使用,进而对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02 增加复发转移风险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基;高血糖还可以通过损伤线粒体呼吸膜使糖酵解加强,为肿瘤细胞的增殖提供营养基。 另外,长期高血糖状态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可增加细胞恶性转化能力,最终诱导细胞癌变,增加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 03 致死率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所有恶性肿瘤致死率均增加,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例如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乳腺癌分级更高,分期更晚,死亡率显著升高; 糖尿病患病率每升高1%,胰腺癌病死率升高19%;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患肺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生存期明显缩短,生存率均明显下降。 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治血糖波动? 01 严密监测血糖 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需建立完善的血糖监测记录,每日测空腹及三餐后 2 小时血糖,要求控制血糖在 8-13mmol/L,当血糖>13 mmol/L 时,及时汇报给自己的主治医生,看是否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或加用降糖药。 无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用到可能造成血糖波动的药物,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当空腹血糖超过8.0mmol/L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或停用药物,或搭配降血糖药物。 02 饮食指导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碳水化 合物和脂肪的量。患者应多选择鱼、虾、瘦肉、蛋、乳制品等优质蛋白为主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素的糙米、豆类,多吃萝卜、黄瓜等。 03 锻炼指导 患者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老年和体弱的患者可选择在室内走动,年轻和体质较好的患者可到户外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 每次活动 30分钟为宜,餐后 1 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运动强度以皮肤微出汗为度;需家属陪同,带些甜点,以防发生低血糖。 参考文献 […]

半夏
不同肿瘤患者的饮食建议,一次性都告诉你!

不同肿瘤患者的饮食建议,一次性都告诉你!

营养不良贯穿肿瘤患者疾病发展的始终。大概5%的肿瘤患者在诊断时就存在营养不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均会营养不良,大约20%的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肿瘤患者及家属咨询医生最多的问题也是吃什么有营养、应该如何吃、需要吃哪些补品等。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呢?患者自测方法就是体重是否在短时间内减轻,医学上使用的办法就是查血液中白蛋白水平是否降低。 肿瘤分为消化道肿瘤和非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包括胃肠、胰腺、肝脏、胆囊等。很多胃肠道肿瘤的患者由于部分胃肠的切除,导致食物消化吸收能力的减弱,同时化疗、放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等反应,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 非消化道肿瘤,因为机体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等,这些物质会刺激身体产生类似炎症反应的症状,表现为低热、乏力、恶心、饱腹感等症状,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 胃癌术后饮食建议 1. 术后进食,待肠蠕动出现,患者开始出现排气后,可以少量饮水,每次4-5口,每2小时一次。 2. 如患者没有不舒服,第二天可以加适量的清流质如不带米粒的米汤,50-70毫升/次。 3. 术后第3日增加流质量,每次100-120毫升,每日5-6次,选择不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等。 4. 术后两周可以进食低脂半流质为主,如稀饭、馄饨、面条等,每日5-6餐。 5. 患者出院后进食软饭,易消化的食物,不要使用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性及易胀气的食物。患者应细嚼慢咽、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饮食有规律。术后3-6个月后可逐渐据身体情况恢复到普通饮食。 肠癌术后饮食建议 1. 术后患者在没有排气之前是不能饮食及饮水的,因为排气之前进食会加重患者肠梗阻的发生,患者口渴难忍可以用水漱口或者棉签蘸水湿敷嘴唇。 2. 术后患者等肠蠕动恢复,造口排气或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不含米粒的米汤。最好是少食多餐,每2-3小时进食一次。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 观察患者进食米汤后有无不适症状,包括有无腹痛、腹胀,恶性、呕吐等。如果没有,建议半流质饮食,选择易消化同时低纤维素的食物,如面条、稀饭等,建议少量多餐,每3-4小时进食一次。 4. 患者两周后可进食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不建议服用粗粮及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角等。特别提醒大家尽量不要进食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饺子、馄饨等。 5. 患者出院后不要考虑害怕“发物”的问题,不敢进食鸡鸭等所谓的“发物”。一定要进食鸡鸭等动物蛋白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同时饮食三餐营养均衡、规律,禁忌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同时要养成每天早上定时排便的习惯。 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如何吃? 肿瘤患者饮食没有所谓的“发物”,鸡鸭鱼肉、海鲜等,只要不过敏,都可以吃,也必须要吃。 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刺激症状,所以化疗期间禁忌服用营养价值高的猪蹄汤、排骨汤等。这些汤等化疗结束后再补充,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最好服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吃水果,多饮水。 1. 高蛋白食物推荐:鸡肉、鱼肉、猪瘦肉、鸡蛋、牛奶、各类豆制品,食物制作过程以蒸煮为主,禁忌油炸及烧烤。 2. 蔬菜推荐:白菜、西兰花、芥菜、芦笋、胡萝卜及蘑菇、香菇等菌类。 3. 主食推荐:食用完整的谷类,尽量避免精细加工和过度加工的食物。推荐小米、全麦、燕麦、玉米、紫米等五谷杂粮。 4. 水果推荐:木瓜、草莓、橘子、柑子、 猕猴桃、芒果、杏、柿子、番茄和西瓜。 5. 饮食禁忌:化疗期间少吃油炸食物及高甜度食品,不要吃带骨头、带刺的食品,以免损伤胃黏膜引起出血。尽量少吃海鲜、辛辣、油炸、熏烤类的食物。呕吐期间不宜急于大量进食,首先需要补充水分。 哪些药物可以帮助肿瘤患者解决进食问题? 1. 促进食欲的药物    孕激素类药物 比如醋酸甲羟孕酮,明显增加食欲及进食量,增加体重,改善营养指标。由于会引起血栓等副作用,不建议长期口服。 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可以促进食欲、改善体力状态和控制疼痛等,但并不能增加体重。推荐低剂量、短时间使用。   胃动力药 比如多潘立酮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可促进消化道正常蠕动及改善食欲。 2. 细胞因子拮抗剂  TNF-α的抑制剂 如沙利度胺,可下调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进而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失眠状况,抑制恶心症状,增加食欲及体重。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3. 促进合成代谢药物雄激素类药物 有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可增加肿瘤患者的体重及肌肉含量。 4. 抗抑郁药物 患者抑郁会减低食欲。此类药物可以抗抑郁,从而发挥发挥刺激食欲、改善症状的作用。 5. 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并对神经中枢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刺激食欲、改善症状的作用。  

半夏
费钱又伤身!肿瘤治疗中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费钱又伤身!肿瘤治疗中这个错误千万别犯!

肿瘤患者们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消极治疗,及时享乐”型; 第二种是“生命不息,治疗不止”型。 两种患者的心理都可理解,但均存在一定风险。第一种不必多说,很容易耽误治疗,导致疾病进展。第二种的风险在于很容易因为“过度治疗”承担不必要的生活、心理压力,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千万不要认为这个说法很夸张,现实中这样的做法很常见。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后,人们都会“谈癌色变”,在极度恐慌后往往会不惜重金,认为化疗、放疗多多益善。然而,过度治疗的危害远比想象的严重。 危害1 过度治疗,使患者原本虚弱的体能状态持续下降,加重身体和心理负担,降低自身免疫力和抗癌能力,达不到原本的治疗效果。 危害2 过度治疗,使患者承担了更多的治疗副作用和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生活质量。 危害3 过度治疗,增加了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加重家庭负担。 患者可能经历的过度治疗有哪些? 手术治疗过度 虽然,根治术是大多数癌症的经典手术方式。但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可能会破坏某些血管、神经,并出现其他并发症,而不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率,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举例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一直是腋窝淋巴结处理的标准术式,术后患者也会面临手臂肿胀的痛苦和不便。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推广和应用,即可免去某些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早期患者的这种痛苦。 化疗过度 化疗是肿瘤治疗最经典也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也会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的情况,更严重的是盲目增加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化疗带来的免疫机能损伤而导致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等副作用本就难以接受,过度治疗无疑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举例 曾经有一项关于1308例II B~IV期卵巢的研究,这些患者完成6疗程卡铂+紫杉醇化疗后,其中658例又接受了4疗程的巩固化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没有差异,而且巩固化疗增加了严重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 放疗过度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的电离辐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繁殖,同时不可避免的,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有些损伤是迟发性的,有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这些损伤是患者后期生活中诸多不便的来源。 举例 一项纳入464例同时接受化疗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组接受高剂量(74Gy)放疗,一组接受标准剂量(60Gy)放疗。结果提示大剂量放疗组并无生存期优势,反而更容易因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严重下降。 治疗方案都是医生制定的, 肿瘤患者能做什么? 防范过度治疗,当然需要医生、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另外,作为患者本人和家属,肿瘤治疗的真正受益者,更应该了解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1 了解肿瘤常识,消除癌症恐惧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把癌症定义为一种慢性病,将肿瘤加入高血压、糖尿病等行列。因此,对待肿瘤更应该一种“带瘤生存”的态度来治疗和生活,理智对待治疗中的问题,消除对肿瘤的过分恐惧和对新药、新方法的过分迷信。 2 寻求并信任专业的医生建议 过度治疗可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不规范行医,而造成这种行为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所导致。例如,面对较为复杂的患者病情时,多个学科专家的会诊、讨论和分析后得出的会诊建议通常比单个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更能兼顾治疗效果和控制并发症。因此,建议患者们在治疗前理智地选择治疗方案。 写在最后 医生向来担心疾病发现晚了,会让后续治疗变得被动;这容易犯“过度诊断”的错。 患者向来担心疾病治疗不彻底,会造成复发或转移;这容易犯“过度治疗”的错。 无论过度诊断还是过度治疗,都是不应该出现的。纠正“过度”的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安广宇,王敏.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及其防范[J].医学与哲学(B),2013,34(11):12-14+39. [2]郝敏.卵巢癌过度化疗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07):491-495. [3]高标,陆小新.肿瘤过度诊断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B),2017,38(06):1-6. [4]刘宝瑞.努力避免肿瘤的过度化疗[J].医学与哲学(B),2013,34(11):15-16.

半夏
未来已来,机器人代替医生做手术!更好的效果,更小的创口,纳入医保大幅降价!

未来已来,机器人代替医生做手术!更好的效果,更小的创口,纳入医保大幅降价!

切开一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孔,就能完成一台手术,副损伤更少的微创手术毫无疑问会成为医疗手术的未来。   10月23日,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将被纳入北京甲类医保支付目录,患者可获100%全额报销。这一消息并非是首次对于机器人手术的政策支撑。   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就提到“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今年沪京两地先后宣布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范围,包括了手术机器人应用于腹腔微创、骨科手术等,为国内手术机器人加速普及打开新局面。   这么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大家不免会问三个问题:   1 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机器人 真的靠谱吗?   目前国内较常见的手术机器人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是一款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外科微创手术的机器人。它由三部分组成:外科医生控制台、三维高清成像系统和配有四条机械臂的手术系统。   医生通过3D视觉成像精准识别患处,双手掌控着指套式操控杆,远程操控机械臂和立体腔镜,即可为远在三四米外的患者切开四个直径厘米、甚至毫米级的微创小口,操作机械“手臂”送入患者腹腔进行手术。 对于患者,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裸眼3D,提供放大10倍以上的高清视野;拥有7自由度的可转弯手术机械臂,同时,颤动自动滤除技术可以更高效的降低人手生理震动,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实现精细切除、缝合,更小的创口、更隐形的疤痕、更少的术后副作用、更短的愈合周期。 对于医生,机器人能精准复现医生手术操作,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科手术人在体力上的短板,针对介入、骨科等对于影像学要求较高的手术而言,不仅减少了医生操作风险,还提升了精度,对于我国这样内外科手术需求庞大的医疗环境,或是一个有利的生态趋势。 2 机器人做手术的价格如何? 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商业化水平最高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过去手术费用并不便宜,在上海,需要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加3万元;在北京,患者可能需要支付超2万元的开机费。 因为,过去在国内的采购一台达芬奇机器人的价格在2000万~3000万元之间,每年维护费约在180万元以上,且操作的医生需有专门的培训学习、考试、实训。对于医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能力采购手术机器人的,普遍是较发达地区的三甲医院。 高昂的手术费及机器购置、维护费用让不少患者、医院都却步。 在2019年底《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这一实施意见的发布,简化了购置审批流程,放宽了采购限额,从医院端让手术机器人得以快速的推广使用。 在今年4月,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宣布将手术机器人纳入乙类医保支付范畴,患者自负比例为20%,手术类型被限定为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直肠癌根治术四种,手术机器人类型也被限定为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种。 8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也宣布将手术机器人及其耗材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相关支付内容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机器人的使用费用,固定为8000元,可全部使用医保支付;另一部分为配套耗材费用,可部分报销。 京沪医保政策出台后,大大降低了患者选用手术机器人治疗的成本,也为后续全国的推广起到了牵引作用。 3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趋势 是否会取代医生? 国内第一台达芬奇早在2006年就落户解放军301医院,引进初衷就是研究微创手术,后来也带领了整个行业开始投入研究。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相关医疗装备在医保支付、收费定价等方面先行尝试,推动相关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更低的成本、更优的效果、更高的效率,手术机器人将成为国内手术的发展趋势。 相较国外发展历史久、市场规模大的的手术机器人,现如今国内也有不少企业进入了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如康多机器人、威高手术机器人等,不过目前产品大多处于研发实验阶段,距离真正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而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中,我国的天智航、微创医疗机器人、键嘉机器人、元化智能等都在积极渗透这一领域。例如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目前已是第三代,在国内百余家医院或医疗机构中支撑开展了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完成超万例手术。 可手术机器人并不会取代医生。 机器人虽说更精密高效,背后仍需要靠医生来操作。 一场手术中,操作的精准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一场复杂手术成败的,往往要靠医生有足够多的处理经验和快速临场判断能力。 新技术的发展是整个医疗行业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医生学者沉淀的经验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解决方案,期待双向的融通互利,为我们打开新的医疗局面。  

小D
说说停药的那些事丨癌症科普

说说停药的那些事丨癌症科普

进来,后台有不少留言问:已经连续吃xx药两年了,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呢? 的确,许多幸运的患者朋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靶向/免疫药,按疗程服用下来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疗程走到两年,该不该停药/什么时候停药的难题就出现了。 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停药的那些事。 1 疾病进展了,不得不停药 有的患者朋友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某药一段时间内有效,可以达到PR/CR,而当出现疾病进展时,经专业评估,不再从该药物中获益并出现疾病进展时,就应该选择停药,更改为其他药物或疗法。 当然需要排除“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是指免疫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相关反应,如肿瘤病灶初始大小增大或新病灶出现,活检证实为坏死或炎性细胞浸润,随后肿瘤负荷减轻。 假性进展一般在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前几周出现(也有在12周出现的),但不大可能在治疗较长时间后出现,以肿瘤缩小的时间分为早期假性进展和迟发性假性进展。 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目前以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判断的金标准。 2 毒副作用太强,弊大于利,停药 通常在发生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时,治疗会被暂时中断,部分早期发生不良事件发生后,可以再次重启治疗。而经历了早期的毒性却不能获益,或者弊大于利的情况,则要狠心停药,寻求其他药物。 3 “治好了“停药 这里的“治好了”应该是临床治愈。 癌细胞在体内很难做到被“彻底”清除,也很难达到完全治愈。而当患者治疗3年,度过了癌症复发的高峰期,达到了5年及以上,复发的几率大大降低,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检查都没有复发的迹象,可以被认为是“临床治愈”。此时可以选择停药。   但是停药后出现复发,再重新服药,对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都会很大,这里就可以引入“药物假期”。   药物假期最早出现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中,患者长期服药,在控制症状,治愈疾病的同时会出现药物残留蓄积,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当风险持续累加,症状获得改善后止步不前,慢慢地获益平衡被打破,就可以在专业评估后选择暂时停药,进入药物假期。   近几年,癌症治疗领域对药物假期的关注慢慢升温。就在今年的去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对此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进入药物假期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分子残留病灶(MRD)的检测。   当患者兼备以下3点时,可以考虑进入药物假期: 1.影像学检查(CT、MR、PET-CT等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可测量病灶 2.MRD 阴性 3.CEA 阴性 进入药物假期的患者,每 3 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随访期间上述任何一个标准不达标,则重新进行靶向治疗。   而值得关注的是,MRD的检测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要求,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测序公司能够真正做到的来检测 MRD。因此,药物假期的实施仍有一段路需要走。  

半夏
什么是恶性肿瘤,为什么我们会得恶性肿瘤

什么是恶性肿瘤,为什么我们会得恶性肿瘤

从这篇开始,我将会陆续从最基础开始讲解肿瘤的基本知识和理念,一开始可能有些枯燥,请各位海涵。 什么是恶性肿瘤?它和良性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是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远处转移,也就是不断得长大并向远处扩散。需要注意的是,远处转移才是恶性肿瘤最根本的特征,因为良性肿瘤也会异常增殖,也会不断地长大,甚至有长大到很巨大甚至数十公斤的良性肿瘤,但是不会远处转移。所以,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否远处转移。 那么,什么叫远处转移? 远处转移指的是是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在长大之后,从瘤体脱落,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管或者种植转移到其它部位。最常见的是血行转移:肿瘤细胞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比如肝、肺、脑、骨等部位。这是恶性肿瘤具有的最让人恐惧的特性,出现远处转移通常定义就是IV期。远处转移通常多见的都是多发转移,甚至是多器官的多发转移,难以治愈。但是注意,有时也会远处转移仅转移到一个器官(比如只有肝转移),甚至在这个器官只是单发转移,那就更需要积极的治疗,有治愈可能。 为什么手术切除干净了患者的恶性肿瘤,怎么还会出现复发转移? 这是患者和家属经常问我的问题,很简单,因为手术切除的仅仅是可见的病灶。前一个问题已经写了恶性肿瘤有远处转移的特点,所以在切除时,其实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就已经在血液或者肝、肺出现了微转移灶,只是数量太少,通过增强CT、核磁和Pet-CT都无法发现。那么随着时间的过去,一部分患者术后的肿瘤细胞就会继续生长,形成复发转移。 我们为什么会得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得?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致的。 恶性肿瘤的本质是人体的正常细胞逐渐恶变成肿瘤细胞,恶变的原因是由于各种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损伤及遗传易感性导致细胞DNA损伤出现基因突变,各种基因突变累积导致肿瘤形成。(这经常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人存在的环境有很多不良因素,可以损伤身体细胞的DNA,比如吸烟、喝酒、空气污染、乙肝病毒感染等,这些不良因素时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可以导致DNA损伤后逐渐出现各种基因突变,随着时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临界点,就形成了肿瘤细胞。 遗传易感性,这个概念不太好理解,指的是因为每个人遗传的先天基因的不同,有些人生而容易患各种肿瘤,而有些人却不会。我打个比方,有些人出生后身体健壮,百病不生,高大威猛。有的人出生就体弱多病,或者更为矮小,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基因决定的,可以理解为先天的体质好不好。 同样的道理,每个人患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先天基因的“稳固”程度不同,面对同样的不良因素,产生的危害不一样。最简单的比喻,有的人基因很好,可以抵御外来不良因素,比如抽了10年烟,细胞只产生了1个基因突变,不会罹患肺癌。而有的人抽了一年烟,结果细胞就出现了50个突变,患肺癌的风险就急剧的增加。不同的人基因差别太大了。(注意:当我们不知道自己DNA的基因是否“稳固”,也就是是否容易被不良因素损伤时,最好尽量少接触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这也是很简单和基本的道理。) 这也可以很容易解释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癌,因为不良因素导致的突变有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其毒副作用的累积需要时间,所以年龄越大,身体里细胞的DNA累积的基因损突变也就越多,患癌的风险也就越大。 忠告: 减少患癌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减少和避免接触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其中,吸烟这个不良因素远比饮酒、肥胖、缺少锻炼等因素要危险的多的多,切记。 END  

半夏
双11“国家级砍价”收官!SMA药、CAR-T无缘医保!?

双11“国家级砍价”收官!SMA药、CAR-T无缘医保!?

医药人特有的“双十一”! 为期三天的国家医保谈判今日正式收官!今日(11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挥其超级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灵魂砍价”进行到底。 按照谈判计划,国家医保局今日对骨科、心血管等领域产品进行谈判。同时,今日为2021医保谈判收官之日,相较于第一日面临谈判的紧张形势、第二日创新抗癌药的高热度,今日医保谈判现场冷清很多。 收官之日,现场人气下降 渤健罕见病SMA药未上谈判桌? 尽管,相较于前一日多家巨头企业齐聚首与各路记者场外围追堵截,今日肿瘤药创新企业代表减少,现场人气下降,但仍有多家重点企业与跨国药企代表参与今日的谈判。 据E药经理人消息,不完全统计,今日荣昌、渤健、武汉启瑞、神威药业、西安杨森、安进、武田、先声等企业参与了现场谈判。荣昌生物谈判时间约1个小时。渤健9点半入场谈判,约3个小时后完成谈判。 其中荣昌生物本次医保谈判最为值得重点关注的为两款首次参与谈判的药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泰它西普是 BLyS 和 APRIL 双靶点抑制剂,本次谈判已获批三线 HER2 过表达胃癌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是 HER2 抑制剂,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产 ADC 药物,本次谈判已获批的红斑狼疮( SLE) 适应症。 据悉维迪西妥单抗赠药后胃癌 适应症年化费用约 34 万。泰它西普是 2021 年获批的新药,慈善赠药后年化费用约 13.5 万。此次医保若能降价,荣昌生物实现快速放量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荣昌生物参与 2021 年医保目录调整药品基本信息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此外,今日看到渤健谈判代表,不禁让人想到其于2019年获批上市用于治疗SMA(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该款药品为罕见病药物,同复星凯特CAR-T一样,因其高昂的价格“走红”。2020无缘纳入医保目录,今年出现在2021年医保谈判的初审名单之列。 据悉,诺西那生钠在中国上市后,单支价格为69.97万元。在第一年内需要注射6支,之后每4个月注射1支,或需终生使用。这就意味着,除治疗第一年花费400多万元外,此后每年患者还需要200多万元治疗费用。 不过,今年1月渤健更新了该药物的援助计划:患者第一年的自付费用从原有的约140万元降低至55万元,第一年降幅约60%;之后每年的自付费用从原有的平均每年约105万元降低至55万元,降幅约50%。对于调价,业内人士称,渤健诺西那生钠的降价或也是为进入医保目录铺路。 然而此前有媒体报道,由于该药品未能通过药物经济学测算程序,最终未能走到谈判桌前。那么具体情况如何,今日医保谈判结束后结果出来就自见分晓。 ” 天价抗癌药 ” CAR-T 或无缘医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悉,11月10日直至医保谈判结束,被给予高度关注的120 万元 / 针的 ” 天价抗癌药 ” 生产企业复星凯特代表未见现身;今日双11“国家级砍价”,120万/针天价抗癌药进医保谈判一跃热搜。 然而,最终结果可能还是会令人失望,即便错过了昨日专场肿瘤创新药谈判,把侥幸的希望寄存于今日,复星凯特代表仍未看到现身现场。或许意味着阿基伦赛注射液终究无缘医保,进而寄希望其大幅降价的希望终将落空! 事实上,一个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并不表示其已进入医保目录,仅代表经审核该药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初步获得了参加下一步评审的资格。 换句话而言,此前阿基伦赛注射液进入医保谈判初审名单只是获取了医保谈判的第一道门槛。按照《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目录调整包括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结果等多个阶段。阿基伦赛注射液顺利通过形式审查后,还需经过医保局组织的专家对其进行多轮审评,专家审评成功后方能获得谈判资格。 复星凯特阿基伦赛注射液于今年6月23日刚刚获批,卡在医保谈判药品申报节点之前。药物真正上市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数据还不完善,不足以支撑其最后进入医保谈判阶段。或许与前文提到的诺西那生钠存在媒体报道的同样情况,未能通过药物经济学测算程序,不能走到谈判桌前。 此外,阿基伦赛注射液作为唯一的CAR-T产品进入医保谈判初审名单,没有竞争对手,参加最终的医保谈判可能性也不大。外加阿基伦赛注射液从研发到上市需要上百种研究支撑,造就了高昂的研发成本;据了解,仅仅只做接桥试验的阿基仑赛注射液研发费用就有6.75亿元之高。并且为阿基伦赛为私人订制的细胞疗法,不具备通用性,生产成本也极高。复星凯特在考虑收回成本获取经济效益而言,大幅降价似乎不太可能。 结语 无论结果如何,2021年医保谈判终将在今日画上句号。按照往年经验,或许谈判结果将在本月或12月公布,届时所有的猜测与评估都将揭晓。提前恭喜那些谈判成功的企业,未能进入的也不必过于悲观,把握好“双通道”政策,开拓更多的零售市场未尝不可。 参考文献:  […]

半夏
肿瘤病人贫血?这里有最全处理方法!

肿瘤病人贫血?这里有最全处理方法!

癌症君、贫血妹,暧昧一起咋处理? 癌症伴随贫血极其常见。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下降或是红细胞压积减低。 轻度贫血:100 g/L ≤ 血红蛋白 ≤ 119 g/L 中度贫血:80 g/L ≤ 血红蛋白 ≤ 99 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 <80 g/L。 几乎100%的癌症患者一生都会遇上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有三:出血(常见于胃肠肿瘤)、造血不足(癌症骨髓浸润或者治疗后骨髓抑制)、溶血。 贫血对肿瘤患者预后和生存期有直接的影响,处理好癌症贫血、保持血红蛋白较高水平,特别是对于治疗期间的患者非常重要。 第一、看血常规化验单,初步判断属于下列哪一种? 1.全血细胞减少 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伴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同时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往往见于肿瘤骨髓转移、或者放化疗后的骨髓抑制; 2.小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型贫血 缺铁是最常见的贫血病因,小细胞性贫血通过外周血涂片和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铁蛋白、血红蛋白电泳等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 3.正常MCV型贫血 许多贫血MCV正常。胃肠道失血常呈现正常MCV型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可能是最常见的正细胞性贫血。 4.大于MCV型贫血 很多贫血为大细胞性,仅少数是巨幼细胞型。常见原因是叶酸和维生素B1缺乏。两者缺乏可在外周血片上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或见有核红细胞。其他与大细胞性贫血相关的疾病还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抗代谢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病。特点是在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时也可见MCV增加。 第二、汇总临床资料,分析判断贫血具体原因 了解患者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近期治疗情况。 1.体格检查要点 (1) 生命体征:确认患者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观察患者从卧位转为直立位1分钟后,是否收缩压下降10mmHg和(或)心率增加20次/分。体位性改变提示有急性失血或症状性贫血的存在; (2)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和黄疸可提示肝脏疾病,出血表现和全血细胞减少提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3)特征性表现:舌炎通常见于铁和维生素A缺乏; (4) 腹部:检查有无肝脾肿大。肝硬化,肝脾肿大患者,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5)粪便潜血试验:是否存在急性或慢性胃肠道失血。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涂片:观察外周血片至关重要,注意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破碎红细胞、镰状细胞、靶形红细胞有助于诊断。检查白细胞形态是否有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或未成熟的幼稚细胞; (2)网织红细胞计数:为观察完外周血片后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提示对贫血的适当反应或因为失血或溶血而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则提示由于营养缺乏、免疫抑制、骨髓纤维化或骨髓抑制; (3)铁、总铁结合力(TIBC)或转铁蛋白测定:通常,如果患者为小细胞贫血时要测定铁蛋白水平。这将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4)维生素B12和叶酸:在输血前对所有怀疑为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患者都要测定其水平。如果叶酸缺乏是继发于营养不良,在1~2次均衡饮食后血清叶酸水平可以转为正常。如果患者进食后仍有叶酸缺乏,则需要考虑检查红细胞内的叶酸水平。 3.病理学评估 除非有非常直接或明确的贫血病因,否则所有贫血的患者都有行骨髓穿刺和活检的指征。即使是怀疑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骨髓铁贮存减少也支持缺铁的诊断。 第三:对症处理! 1.失血量大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紧急输血 (1)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心绞痛,需紧急输血; (2)有急性大量出血时应保证患者入液量充足,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2.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其他并发症的贫血 如果患者不存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则按常规进行检查。在很多情况下,贫血的病因不明显。而且,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并不是总具有诊断价值。如果患者病史不清楚,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又模棱两可,无明显的潜在性感染、恶性肿瘤或炎症性疾病依据,则有骨髓活检的指征。 3.缺铁性贫血 […]

半夏
年轻人控制不住想喝酒?减少对酒精的渴望,这个办法可以有!

年轻人控制不住想喝酒?减少对酒精的渴望,这个办法可以有!

“用酒精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是人类历史悠久的习惯特质。”——梅奥诊所精神病学家和成瘾研究人员Victor Karpyak博士 不知不觉,疫情发生已近两年,新冠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变化,以及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感,都给人们带来了额外的精神压力。疫情期间,全球范围的酒精摄入的确有所上升。比如,德国、英国和美国的酒类销售额比2019年增长了3%至5%;加拿大人酒类消费比疫情前预测的多了18.6 亿美元。 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今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过往2016、2018年的数据,2020年疫情期间的青少年抑郁现象有所增多,精神健康水平出现下降。 一方面,由于社交隔离“宅家”过久,比平时更长时间地暴露在电视、互联网等社交媒体中,这增加了年轻人对酒类广告的接触率;另一方面,年轻人饮酒的动机一般分为两大类:增强积极情绪或抑制消极情绪,疫情期间的年轻人精神健康水平下降,这两种动机的需求上升,都可能会导致饮酒量比平时多。 图片来源:123RF 饮酒的危害 然而众所周知,饮酒有诸多害处,根据世卫组织(WHO)数据,全球每年有约300万人死于酒精滥用,而酒精滥用是导致200多种疾病和伤害的原因,最显著的是酒精依赖、肝硬化和癌症,20到39岁的年龄组中,大约1/7的死亡人数可归咎于酒精。 根据中国的膳食指南,酒精摄入的标准是女性一天不超过15g酒精,男性不超过25g作为一个限量。 然而,酒精实际上是1类致癌物,一种物质如果确定对人类致癌,就是有风险的,很难说某一个限量值是绝对安全的。而且确实有不少研究表明饮酒没有安全上限。所以还是应当尽量避免摄入。 图片来源:123RF 那么,如何缓解对饮酒的渴望呢? 最近,来自拉夫堡大学的团队发表在杂志《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上一项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年轻人对酒精的渴望。   研究人员招募了 60 名年龄在 18 至 25 岁之间的年轻人作为参与者。   所有人参加了一个简短讨论,要求成员思考并描述他们最喜欢的饮料、饮酒习惯等与饮酒相关的问题,他们还观看了鸡尾酒制作的视频。然后,他们被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运动锻炼组,干预条件包括深蹲、爬山、俯卧撑、踢脚后跟、仰卧起坐等多种运动组合而成的五分钟锻炼,每个练习连续循环的进行45秒。 第二组参与者是坐着给图画书上色5分钟。 第三组是对照组,参与者在实验室待5分钟,这期间什么都不做。 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运动锻炼组的人对酒精的渴望显著降低,且积极情绪增加,焦虑和消极情绪减少。第二组给图画上色的参与者们没有显著减少对酒精的渴望,但也增加了积极情绪、减少了消极情绪。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和健康科学学院、领衔这项研究的Aleksandra Gawor博士说:“酒精滥用与癌症、心脏病、痴呆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有关,并且会造成高昂的人力和经济成本。过度饮酒行为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端,尤其是学生群体——我们发现这些年来,这一群体的酒精滥用情况有所增加。” “酗酒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酒精的渴望。但我们的研究发现,短暂的锻炼有助于减少对酒精的渴望,并改善年轻人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Exercise significantly reduces alcohol cravings, says new study. Retrieved Nov 1, 2021,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11-significantly-alcohol-cravings.html [2] Aleksandra Gawor, et al., (2021). […]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