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抗癌知识
抗癌知识

抗癌路上,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人与病友交流治疗经验,多学习抗癌知识。

阐述葡萄柚和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反驳不正确的科普

阐述葡萄柚和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反驳不正确的科普

事情是这样,有一位乳腺癌患者特别着急地咨询我:她在术后一直使用赫赛汀靶向治疗,但近期吃了不少葡萄柚,后来得知葡萄柚会和多种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相关,百度了很多科普知识,都写了葡萄柚影响赫赛汀治疗甚至会导致无效。据说有一位著名乳腺癌专科医生科普的也是葡萄柚影响赫赛汀疗效,所以这位患者非常担心。 其实,这是不对的理念,虽然葡萄柚会和很多药物相互作用,但这位患者所担心的却是不必要的,乳腺癌患者使用赫赛汀和葡萄柚无关。我讲解一些基础知识: 1. 葡萄柚为什么和多种药物会相互作用? 答:因为体内很多药物的代谢需要依靠一种关键的酶,叫做CYP3A4,而葡萄柚可以阻断这种酶的功能,导致这些药物无法代谢,于是血液和身体中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特殊情况可以升高到10倍以上,那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可能会明显增加甚至导致器官衰竭。注意:CYP3A4是一种很重的代谢酶,一般位于肝脏和小肠,可以有高达50%的药物受该酶影响(来自WIKI)。 2. 葡萄柚和哪些药物影响? 答:葡萄柚能影响的药物实在太多,包含了很多类药物,比如降压、降胆固醇、抗抑郁、止痛、抗肿瘤药物等等,上一条也写了,50%的药物都可能有影响。 举例说明:降胆固醇的药物比如辛伐他汀和立普妥,比如降压的硝苯地平,比如稳定心律的胺碘酮,比如抗凝的华法令、比如止痛的芬太尼。对于肿瘤药物,影响的也很多,包括厄洛替尼、伊马替尼、帕唑帕尼、爱博新、化疗药多西紫杉醇和依托泊苷、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和依西美坦等。(通常进口的药物,如果和葡萄柚有反应,都会在说明书标注:别喝葡萄柚汁) 3. 使用赫赛汀会和葡萄柚有相互反应么? 答:不会。赫赛汀是一种单克隆抗体,代谢是在细胞内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和CYP3A4无关。另外,我查询了Drugs.com的数据,赫赛汀和135种药物有相互作用(见下图),但和任何食物都不影响,所以和葡萄柚没关系。 4. 即使药物和葡萄柚有相互作用,会减低药物疗效么? 答:除了极罕见的药物种类,绝大多数都不会。因为葡萄柚是导致药物的代谢困难,血液浓度明显升高,那么意味着药物的作用是显著增加,而不是减低,至少不会降低疗效。只是副作用也会明显升高。 所以,各位应该明白了。葡萄柚的机制以及和药物的影响,但是使用赫赛汀是不用担心葡萄柚的。 最后,还是提醒各位要注意:鉴于葡萄柚影响的药物种类实在太多了,我建议凡是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都需要小心谨慎,最好统统别吃葡萄柚。反正这么多美味的水果,不差这一种。 END  

半夏
想要降低血压?做饭时多用些调料,可能起到不错效果

想要降低血压?做饭时多用些调料,可能起到不错效果

肉桂、香菜、姜、孜然、黑胡椒、蒜、辣椒等调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与味道,还对健康有着影响。之前有研究显示,饮食中加入一些调料,有助于减轻餐后血脂、高血糖和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发现,在饮食中添加调料还与血压降低相关,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71名平均年龄为44岁的参与者进行了干预研究,其中55%为女性。   按照1:1:1的比例,参与者被分为3组,在总能量(2100 kcal/天)摄入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接受3种含有不同剂量调料混合物的饮食干预:低剂量(0.5 g/天)、中剂量(3.3 g/天)和高剂量(6.6 g/天)。每种饮食干预,并未减少参与者钠的摄入量,也并未增加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量。   调料混合物由罗勒、月桂叶、黑胡椒、肉桂、香菜、小茴香、大蒜、生姜、牛至、欧芹、红辣椒、迷迭香、百里香和姜黄等24种调料组成,以模拟人们在一天中烹饪时使用的调料。   每组参与者按照随机顺序接受一种饮食干预,并持续4周;随后接受4周的另一种饮食干预;再接受4周的最后一种饮食干预。每种饮食干预结束至下一种饮食干预开始前,参与者有2周的缓解、休息时间。   在每种饮食干预开始和结束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了参与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   图片来源:123RF   调整年龄、性别、吸烟状态等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饮食中添加调料,均与24小时平均血压降低相关,不过高剂量调料饮食干预降压效果更显著。   在收缩压方面,高剂量调料饮食干预,比中剂量调料饮食干预多降低了1.9 mmHg;比低剂量调料饮食干预多降低了1.6 mmHg。   在舒张压方面,高剂量调料饮食干预,比低剂量调料饮食干预多降低了1.5 mmHg;比低剂量调料饮食干预多降低了1.3 mmHg。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高剂量调料饮食干预对血压降低的影响,在女性中更显著。   对于饮食中添加调料是如何对血压产生影响的明确原因,目前并未明确;而且研究中的参与者并未患高血压,在饮食中添加调料对高血压人群血压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表示,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促进心脏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方法之一是改善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人们改善血压的一种方法是限制钠的摄入,通常是在饭菜中少加盐。“这项研究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改善心脏健康的方法:在饮食中添加调料,不需添加更多的钠、糖或饱和脂肪就能增加风味。而且,如果能更进一步,将这些调味料添加到对健康真正有益的食物中,如水果和蔬菜,将可能获得更多健康益处。”研究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Penny M Kris-Etherton教授说道。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中添加调料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补充,并不能代替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或者原有的健康生活方式;而且,正确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如果烹饪方法不当,如烧烤,则可能会降低调料对健康的有益影响。   参考资料 [1] Kristina S […]

半夏
百舸争流,ALK抑制剂治疗概述

百舸争流,ALK抑制剂治疗概述

2007年,日本Manabu Soda教授等人首次发现了ALK重排,在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鉴定出了ALK与EML4的融合,EML4可以促进ALK激酶结构域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而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通过抑制自体磷酸化阻止了信号传导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非小细胞肺癌中ALK阳性率为3%-7%,多发生于年轻、非吸烟、腺癌患者。ALK抑制剂对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目前在我国已用于临床的ALK抑制剂有四种: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沙替尼,在国外已应用于临床尚未在我国上市的ALK抑制剂有两种:布加替尼、劳拉替尼。 克唑替尼,第一代ALK抑制剂,同时也是c-MET、ROS-1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我国被批准应用于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使用。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克唑替尼治疗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10.9个月,疗效优于标准含铂双药化疗。但克唑替尼血脑屏障透过率低,无法达到在颅内控制疾病所需的暴露量,因此其治疗后最常见的疾病进展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进展后可加用局部治疗或更换ALK抑制剂。多数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对二代ALK抑制剂的治疗仍有应答,即便是未检测到已知耐药突变的患者,获益于后线治疗手段的应用,真实世界和部分临床研究中一线应用克唑替尼的患者亦取得了长期生存。应用克唑替尼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以及视力障碍和肝酶升高。 阿来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因其卓越的疗效现已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及二线治疗。ALEX研究显示,阿来替尼对比克唑替尼一线使用,阿来替尼组患者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34.8个月。另外,阿来替尼有极高的脑-血浆比。脑转移是ALK阳性NSCLC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常见于经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由于血脑屏障中存在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克唑替尼为P-gp底物,易被主动外排作用排出血脑屏障,因此其血脑屏障透过率低。而阿来替尼为非P-gp底物,其与转运蛋白的结合性更低,从结构上避免了药物从脑部被排出,阿来替尼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1-2级不良反应为乏力、便秘、水肿和肌痛,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肌酸磷酸激酶及转氨酶的升高。 塞瑞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临床研究显示一线使用塞瑞替尼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优于克唑替尼,颅内控制率明显优于克唑替尼,已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肝酶升高。减少剂量及随餐服用可减轻塞瑞替尼的不良反应。塞瑞替尼目前推荐的给药方式与最初临床研究的750mg空腹使用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750mg空腹使用的给药方式下,塞瑞替尼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腹泻和呕吐,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疗效。ASCEND-8研究显示,450mg随餐的给药剂量下,患者的依从性大幅度提高,没有患者因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停药,这一剂量又能很好地确保塞瑞替尼的疗效,2020ESMO公布的一期的研究ASCEND-8中色瑞替尼获得了不错的疗效。 恩沙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恩沙替尼治疗ALK 阳性晚期NSCLC克唑替尼耐药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RR52%,中位 PFS达9.6个月。2020年NMPA 已批准恩沙替尼国内上市,用于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 ALK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目前其对比克唑替尼的临床数据已公布,结果显示一线使用恩沙替尼的ITT人群IRC评估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5.8个月。恩沙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与其它ALK抑制剂类似,包括恶心、水肿、乏力、呕吐及皮疹等。 布加替尼,第二代ALK抑制剂,是目前唯一的ALK、EGFR双靶点抑制剂,对ALK的抑制作用优于第一代药物。我国目前将此药作为对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临床研究显示一线使用布加替尼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4个月,颅内客观缓解率为78%。布加替尼的安全性较好,腹泻、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肝酶升高最为常见,但一般较轻微。相较于其它ALK抑制剂,早期发生的严重肺炎是布加替尼比较特殊的不良反应。 劳拉替尼,第三代ALK抑制剂,且为ALK与ROS-1双重抑制剂。劳拉替尼亦可较好的透过血脑屏障,从而对脑转移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劳拉替尼作为三代ALK-TKI,临床前研究显示,劳拉替尼可以克服包括G1202R在内的多种ALK耐药突变,是一、二代ALK-TKI耐药后的有效选择。我国的指南目前将其作为二代ALK抑制剂或一/二代ALK治疗均失败患者后线治疗的III级推荐。与其它ALK抑制剂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肝酶升高等不同,劳拉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外周神经病变及周围水肿等,减量或停药后可恢复。 尽管ALK抑制剂初始治疗的疗效显著,但由于获得性耐药的发生,患者不可避免地在ALK抑制剂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耐药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为了延缓靶向药物的耐药时间,进一步改善ALK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针对现有ALK TKI的使用、联合治疗、NGS和液体活检应用进行探索: (1)新一代药物研发和现有ALK TKI排兵布阵的探讨:新一代ALK-TKI研发、不同ALK TKI的全身疗效和颅内疗效对比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第四代ALK TKI已进入研发与临床研究阶段,希望对新的药物的积极研究及探索可以延缓药物耐药以及延长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 (2)ALK抑制剂使用的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手段包括放疗、消融以及手术等。靶向药物的进展模式主要包括全身失控、缓慢进展以及局部进展等。对于缓慢进展、局部进展的患者,在靶向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可以有效的延缓耐药时间。 (3)ALK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尤其是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即A+T模式,在EGFR- TKI方面,该模式已应用成熟。探索ALK TKI和潜在靶点联合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上获得一定进展,多项研究正在开展。ALK抑制剂与不同靶点药物的的联合,有望提高ALK阳性NSCLC患者的耐药时间和生存时间。 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多数对二代ALK抑制剂的治疗应答,即便是未检测到已知耐药突变的患者;而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中ALK激酶域二次突变多见,尤其是G1202R耐药突变,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非ALK通路依赖的耐药,即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不再依赖ALK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因此对二代AL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活检明确耐药机制十分重要。劳拉替尼可以克服包括G1202R在内的多种ALK耐药突变,是一、二代ALK-TKI耐药后的有效选择,劳拉替尼耐药后ALK激酶域复合突变多见,针对劳拉替尼耐药的四代ALK-TKI正在研发中。三代同堂的ALK抑制剂极大丰富了ALK阳性NSCLC患者的序贯用药格局。药物疗效、安全性和经济花费是ALK阳性晚期NSCLC治疗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半夏
站着躺着都很累,多休息能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疲劳吗?

站着躺着都很累,多休息能帮助肿瘤患者缓解疲劳吗?

感觉很累不想动? 浑身没力气,睡不醒? 明明一直在休息,却越来越累? 相信很多肿瘤患者都经历过这种疲劳感,医学上把这种疲劳感称之为“癌因性疲劳”,无法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研究表明,约 65% ~100% 的化疗患者、82%~96% 的放疗患者、70% ~100% 接受干扰素治疗的肿瘤患者,都 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劳。并且有1/3的肿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很多年这种疲劳症状依旧会持续存在[1]。 癌因性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1、肿瘤直接影响 肿瘤会增加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削弱肌肉的力量,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疲劳感就会逐渐加重。 2、肿瘤治疗 疲劳是放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当身体尝试修复治疗被损伤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时,患者就会感到疲劳。此外,放化疗产生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贫血、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都会影响患者的能量摄入以及睡眠,从而引起乏力。 手术本身的伤害、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卧床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体能,产生疲乏感。 3、营养不良 癌细胞需要通过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生长繁衍。所以当癌细胞不断扩散,数量越来越多后,人体内的糖分和蛋白质就会被大量消耗。此外,肿瘤还会影响食物的摄入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食管癌、胃癌等。 肿瘤患者在双重作用下就会逐渐消瘦,甚至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肿瘤患者乏力、疲惫。 4、心理因素 受到病情、治疗、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压力、抑郁或焦虑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最终导致疲劳乏力。 5、睡眠质量差 虽然肿瘤患者的休息时间会比正常人多,但是他们会因为疼痛、心理等因素的干扰,导致睡眠质量很差,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感到疲劳、乏力。 如何应对癌因性疲劳 虽然无法完全消除癌性疲劳,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疲劳的症状,帮助癌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的一线治疗选择为药物干预,但是数据显示,与目前研究涉及的药物干预相比,运动、心理干预的效果会更好[2]。 心理干预 大部分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劳是因为抑郁、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如行为认知疗法,主要通过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来减少负面情绪和行为。肿瘤患者也可以加入一些患者交流群,与群友沟通交流,分享生活,寻求帮助等。 除此之外,肿瘤患者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摄影、书法等,这样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摆脱疲劳感。 运动 有研究表明,适度的持续运动,提升肌力和体力,有助缓解疲劳感。建议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的中度有氧运动。ASCO关于成人癌症生存者疲劳处理的指南推荐,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补充营养,保持规律的作息,提高睡眠质量,以此来缓解疲劳。 参考文献 [1] Bower JE, Ganz PA, Desmond KA, et al. Fatigue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occurrence, correlates,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

半夏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癌症到底怎么得来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我?”“癌症为什么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找上门了?看完这些你就清醒了! 一、“吸”出来的癌症 01 吸—烟、二手烟 吸烟者,无疑已成为“癌症的候选人”! 随着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和几率也就越高。 吸烟,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02 吸—厨房油烟 厨房油烟对人的影响,从小了说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油烟的吸入还可以导致肺癌。 在一篇《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中谈到,上海市对女性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烹调时室内无除油烟设备的女性肺癌危险度比室内无或少油烟雾的女性高约60%。 03 吸—装修污染 2019年6月,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举办的主题为“室内污染防治”的活动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穆新林表示,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5倍。在室内空气中,大约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 特别是甲醛,被称为室内环境污染“第一杀手”,儿童作为敏感人群,轻则会出现轻微气喘,重则导致恶心、呕吐、水肿等病症。 04 吸—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及其衍生的化合物导致雾霾天气。 2014年,发表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雾霾会造成PM2.5沉积于肺部引发炎症,进而导致恶性疾病。 二、“吃”出来的癌症 01 吃得过咸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孙浩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 02 吃肉太多 吃肉太多,是肠癌的高危因素。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孟鸿教授课题组经研究发现,肿瘤癌变过程的关键基因ILF3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大量摄取周围营养物质,从而恶性增殖。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 尤其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愈发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诱发癌变。 03 吃得过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相加庆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中国的食物很有特点,像火锅这类食物温度比较高,比较烫口,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反复修复,长期循环很容易导致癌症。 04 爱吃槟榔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对于致癌原因:首先是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2018年4月,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国疾控中心曾调研湖南省群众咀嚼槟榔和口腔癌的现状,当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内,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史。 05 饮酒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网发布了一篇名为《加拿大一项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饮酒有关》的文章。文章援引的权威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证实: 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义的1类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酒精消费量的增加,癌症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建模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较重的饮酒模式有关,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结肠癌病例、15%的直肠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三、“省”出来的癌症 01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一病区主任高启龙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防范黄曲霉素,避免吃发霉的食物。一旦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坚果,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特别是花生、红薯、甘蔗等,花生油同样不宜长时间存放,一旦发霉就应立刻丢掉。 02 隔夜饭菜舍不得扔 老一辈很多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过来的,所以非常节约粮食,吃不了的饭菜,经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还在继续吃。 四川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宋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 偶尔吃一顿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很多,从而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会致癌。 四、“懒”出来的癌症 01 懒得运动 有些人好像每天除了工作久坐,就是睡觉了;能坐车绝不走着,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一点儿也不舍得花点力气锻炼,长期这样缺乏锻炼,患癌风险真的会增加! […]

半夏
2021国谈现场直击:多款PD-(L)1交锋,BMS缺席;CAR-T未现身,ADC、小分子抑制剂火热开谈……

2021国谈现场直击:多款PD-(L)1交锋,BMS缺席;CAR-T未现身,ADC、小分子抑制剂火热开谈……

2021年11月9日,新一轮医保谈判在北京拉开帷幕。从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来看,共有271个品种入围,其中目录外品种数达到179个,数量创历年之最。其中,业内预计本次或将有20个新上市化药1类创新药首次参与谈判。首日谈判品种主要来自麻醉、呼吸、抗感染、抗病毒等领域用药,上午涉及到的企业有翰森制药、海思科、罗氏、石药、默沙东、海正;下午涉及到的企业有默沙东、诺和诺德、吉利德、阿斯利康、东阳光药等。(昨日现场回顾:《2021年医保谈判首日现场:AZ、GE药业、默沙东、吉利德、恒瑞等现身,东阳光药代表开心离开》)11月10日,医保谈判第二天前,业界预测谈判的重点是PD-(L)1、CAR-T等产品。据新浪医药现场报道小组了解到,10日当天谈判主要为肿瘤用药,如PD-(L)1,小分子靶向药物(三代EGFR、PARP、BTK、ALK)等,还有免疫疾病用药等。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未出现在谈判现场。 当日参与的外资企业主要有阿斯利康、罗氏、默克、默沙东、诺华、武田、礼来等;国内企业主要有信达、君实、百济神州、恒瑞、再鼎、贝达药业、诺诚建华、正大天晴、艾力斯、泽璟、荣昌生物等。 1 国产PD-1适应症博弈 今日一大早,谈判现场外就人头攒动,企业团队各自为营,空气里全是讨论PD-1的回声。8点50分左右,随后医保局工作人员开始在叫号入场,现场气氛也变得异常紧张。信达首家进入,随后是阿斯利康、百济神州、君实,上午10点多,恒瑞的代表也在人群中现身,进入谈判场。 上午开场前,信达等PD-(L)谈判代表候场中 目前国产四家PD-1全部被纳入医保目录之内,此次谈判将是他们的新适应症之间的较量。2021版医保目录初审名单公示,国产PD-1全部进入初审名单。在今年6月底前,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新增2个适应症、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新增3个适应症、恒瑞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新增2个适应症、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新增了3个适应症。 据新浪医药现场报道团队了解到,阿斯利康、百济神州等今日上午有多个品种谈判,谈判至少在两轮。从每一批半小时左右谈判来看,今天的PD-(L)1产品谈判似乎比较久,尤其是百济神州、恒瑞,恒瑞的更是从上午10点30多进场一直到将近下午1点才出来,时长超2个多小时。上午场结束后,业内有消息流出称,百济、信达PD-1谈判价格大概在3~4万(信达:3.6w、百济3-4w),君实、恒瑞的PD-1价格大概在4万+(恒瑞:4.3w、君实4w),整体来看,PD-1谈判价格在预期之内。虽然最终谈判结果尚未出炉,但是上午场的医保谈判结束后,国产PD-1企业恒瑞、君实、信达、百济神州股价飙升,截至10日下午收盘,恒瑞A股涨幅为7.87%;君实A股涨幅为9.57%、港股涨幅为13.33%;信达A股涨幅为4.77%;百济神州港股涨幅为5.92%。 2019年,信达的信迪利单抗以64%降幅成功进入医保目录,信迪利单抗年费用由谈判前的28万元降到9.67万元/年;2020年,恒瑞、百济神州、君实的PD-1再以平均78%的降幅全部纳入医保,年治疗费用直接降到5万元/年。目前,恒瑞为5.1万元/年、百济神州为5.2万元/年、君实5.6万元/年。此前华创证券分析称,由于国内PD-(L)1单抗供给过多,预计再经过2~3轮医保谈判后,PD-1产品的年费用可能下探至2~3万元的区间。 2 小分子抑制剂热门开谈 据新浪医药现场了解,11月10日上午,一批小分子抑制剂企业现身,疑似参与谈判。具体如有:ALK-TKI:贝达药业的盐酸恩沙替尼;BTK:和记黄埔的索凡替尼、诺诚建华的奥布替尼;PRAP:再鼎医药的尼拉帕利、百济神州的帕米帕利;EGFR:艾力斯的伏美替尼、奥希替尼。除了备受关注的PD-(L)1之外,本次医保谈判中小分子抑制剂类新药也是焦点。据国盛证券统计,此次谈判中小分子ALK-TKI中恩沙替尼、伏美替尼、索凡替尼、赛沃替尼、普拉替尼和多纳非尼均有入围。贝达药业的恩沙替尼首次入围,罗氏的阿来替尼将于2021年12月31日到期,本次参与续约谈判。在PARP抑制剂上,奥拉帕利新增BRCA突变前列腺癌适应症参与国谈;尼拉帕利新增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一线维持治疗参与谈判;恒瑞的氟唑帕利、百济神州帕米帕利首次进入初选名单。BTK抑制剂方面,艾伯维/强生产品伊布替尼三个获批适应症均已进入医保目录,尚在协议有效期内;本次国谈,诺诚健华奥布替尼首次参与,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新增适应症成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也将参与谈判。三代EGFR-TKI中,奥希替尼新增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参与谈判;艾力斯新获批产品伏美替尼首次参与竞争。 艾力斯企业代表医保谈判结束后郑重合影 国盛证券表示,进口替代市场中,国产小分子抑制剂类新药势不可挡。氟唑帕利、帕米帕利、奥布替尼、恩沙替尼、伏美替尼积极入局,争夺海外品种市场。如果此番进入医保目录,国产品种将进一步拓宽市场。 3 外资集中入场,BMS缺席 14点下午场开始,谈判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第一批喊入会场的是默沙东、礼来、阿斯利康等,默沙东派出三名女将出马,外界推测极其可能是其PD-1产品。 礼来中国总裁季礼文带队谈判 除了国产PD-1产品之外,此次进口PD-(L)1产品能降多少也备受关注。在初审名单中,进口的两款PD-1以及一款PD-L1进入,三款产品通过初审的适应证共计12项。前两轮谈判,默沙东的K药、BMS的O药都没有降到国家医保局满意的区间,此次不知道是否会谈判成功。不过,国产PD-1产品的降价也带动了进口的PD-(L)1价格下降。当前通过调整赠药政策,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的PD-(L)1的首年价格分别降至14万、11万、14万。虽然进口的PD-(L)1还没进入医保目录,但和原来的定价相比,价格已经至少腰斩了一半。从现场的情况来看,PD-(L)1产品上,阿斯利康、默沙东应该都有出席。默沙东的代表半小时左右谈完,然而百时美施贵宝迟迟未现身,疑似放弃。 4 ADC药物“惊现” 据新浪医药现场了解,11日谈判现场预测还有ADC药物——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 荣昌生物代表进场 2021年6月,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获批上市,成为头个国产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2020年,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CD30阳性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和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成人患者,2021年4月,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再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CD30阳性的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蕈样真菌病(MF)成人患者。天风证券指出,目前,仅有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与维迪西妥单抗获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三线治疗适应症。与维迪西妥单抗同为HER2靶点ADC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在考虑慈善赠药后年化费用仍接近60万(非同一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是国产首款获批ADC药物,赠药后胃癌适应症年化费用约34万。此轮谈判后,不知道ADC药物在价格上会下降多少。 5 后记 10日上午罗氏中国总裁边欣亲自带队,罗氏参与谈判的品种预计有艾美赛珠单抗注射液、奥妥珠单抗注射液、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玛巴洛沙韦片。 罗氏边欣带人入场 阿斯利康、西安杨森也是当日现场最忙碌的企业,上午和下午都有入场。其中,西安杨森参与谈判的品种预计有阿帕他胺、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乌司奴单抗注射液。除此之外,10日谈判参与国外企业及品种还有正大天晴的泊马度胺胶囊;武田的美阿沙坦钾片;礼来的阿贝西利片、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拜耳的达罗他胺片;卫材的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辉瑞的达可替尼片、克立硼罗软膏、氯苯唑酸软胶囊、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等;诺华的肿瘤药依维莫司片。10日谈判的国内企业中有正大天晴的泊马度胺胶囊、信立泰的注射用重组特立帕肽(据悉没有差异续约)、苏州泽璟生物的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荣昌生物的注射用泰它西普等。(注:以上医保谈判现场参与企业与品种仅供参考,我们将持续关注医保谈判最终结果。)  

半夏
关于前列腺癌,PSA、PAP、PSP、PSMA如何表达?

关于前列腺癌,PSA、PAP、PSP、PSMA如何表达?

众所周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很多人误以为 PSA 为前列腺所特有,然而事实上非也。 PSA具有组织特异性,只存在于人前列腺腺泡及导管上皮细胞胞浆中,不表达于其它细胞。但它并无肿瘤特异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均可导致总PSA水平(游离PSA加复合PSA)升高。 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的PSA升高? 游离态PSA(fPSA)的应用: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在4~10 ng/ml时较大部分重叠,在这个所谓灰色区域难以根据PSA水平来区分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PSA在血清中可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游离PSA是指游离在血浆中不被结合那部分PSA,表示为fPSA;血清总PSA以tPSA表示。fPSA浓度在癌症患者中低于良性增生患者。临床上就是应用这个差异,从良前列腺增生病人中,将早期前列癌筛检出来。应用fPSA/tPSA比值来辅助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获得广泛使用。参考值为0.16,即其比值<0.16则患前腺癌的可能性高。fPSA的百分比低,提示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高。 PSA密度:PSA密度指血清PSA的浓度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前列腺的体积可用B超法测定。若发现一个前列腺体积不大而血清PSA水平却是中等程度的病人,往往有前列癌的可能。而同样数值的PSA对于一个前列腺体积较大的病人,这可能仅仅是良性前列腺增生。PSA密度小于或等于0.15时一般不会有恶性病变存在,但大于0.15时,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高。 PSA速度:从研究看,人随着年龄的增加PSA每年增长小于0.75 ng/ml,一般不会患有前列腺癌;大于0.75 ng/ml则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据研究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前PSA增长速度在1年内大于2ng/ml,以及前列腺癌切除或放疗后提示复发的患者中,其PSA倍增时间≤3个月与死亡风险增高相关。最近有研究结论认为0.75 ng/ml.年的PSA速率界值的确对于60岁以下的男性定得过高,将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前列腺癌漏诊。PSA速率高于0.5 ng/ml.年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更高,应当密切随访。 为何前列腺癌患者 PSA 较高? PSA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员。成熟的 PSA 是一种 237 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主要涉及到精液液化。PSA 的主要功能就是水解由精囊产生的高分子量蛋白质,从而使精子从凝固物中解放出来。 PSA 存在的形式包括游离形式和结合形式。血浆中 PSA 的主要结合形式是 PSA-ACT(α1 抗糜蛋白酶);另一个形式是 PSA-MG (α2-巨球蛋白);他一小部分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 PSA 的浓度与前列腺的大小有关,也与腺上皮的数量有关。PSA 升高可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直肠指诊,射精,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穿刺活检和急性尿潴留等。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 PSA,如种族,体重指数,药物,年龄。 PSA 是由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和尿道周围腺体产生,然后分泌到腺管的液体中。在正常的前列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PSA 只有通过渗漏到细胞外液并扩散才能到达血液循环。而在前列腺癌中,上皮细胞有异常行为,导致正常分泌途径出现问题,PSA 分泌到细胞外间隙并进入血液循环,这就是前列腺癌患者血清 PSA 水平较高的原因。 PSA 升高还可能是哪些情况? 目前应用 RT-PC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发现,PSA 和 hK2 在多种组织的表达,如气管、甲状腺、乳腺、皮肤、唾液腺、空肠、回肠、尿道、睾丸、精囊、附睾、胰腺、肾、肾上腺、大脑等。除了 PSA 和前列腺癌的紧密联系,PSA 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女性疾病的诊断或预后中有许多潜在的临床应用。 1. 乳腺癌 1993 […]

半夏
论NSCLC的ALK检测手段,谈基因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论NSCLC的ALK检测手段,谈基因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随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及靶向药物研发不断进步,NSCLC的靶向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通过基因检测诊断鉴别药物敏感突变,筛选适合靶向用药的患者对NSCLC临床诊疗具有积极意义。伴有ALK基因融合的肺癌是NSCLC的一个重要临床亚型,ALK基因融合在非鳞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5%-8%[1]。 近年来,ALK抑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阿来替尼等ALK抑制剂对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因此,通过准确、快速、恰当的ALK检测方法,筛选出适用ALK抑制剂的目标人群对于延长ALK+NSCLC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ALK阳性NSCLC患者的四大常用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ALK基因融合突变的四大检测手段 目前多种ALK基因融合突变的诊断方法如免疫组化(IHC)、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二代测序(NGS)在临床实践中均得到广泛应用。2019年颁布《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专家组强烈推荐这4种方法均可用于ALK基因融合检测,检测需依据临床具体情况及实验室条件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并通过必要的性能验证或性能确认,确立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流程的标准操作程序[2]。 ● ALK Ventana-D5F3 IHC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快速、经济的方法,二元结果判读标准简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要警惕ALK Ventana IHC结果判读中存在的一些陷阱,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对于非Ventana-D5F3 IHC检测,共识推荐其可用于ALK检测结果初筛[2]。   ● FISH是目前临床检测NSCLC ALK基因融合的“金标准”之一,该技术相对快速、标准化,但比较昂贵,并且对人员、设备、检测过程、结果判读要求较高,存在主客观因素的偏倚。 ● RT-PCR检测ALK融合基因表达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因为RT-PCR只能检测已知ALK融合基因类型,所以存在假阴性可能。同时,因涉及基于mRNA的PCR扩增,其对于检测环境和标本质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强化内、外部质控,避免污染。 ● NGS在基因检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点突变,也可以检测基因易位,同时可以和其他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几个乃至几百个基因一起检测。NGS可分为基于DNA水平的测序和基于RNA水平的测序。在RNA水平上采用扩增子的测序方式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极少的RNA投入就能够在转录水平检测到ALK融合基因表达。 2021年NSCLC患者ALK检测的四项研究进展 ALK阳性NSCLC患者面对4种检测技术,应当如何选择?近期有4项新研究对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 研究一 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一项研究[3]共招募了302例NSCLC患者,患者的样本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分别用IHC(D5F3, Ventana)和RT-PCR(AmoyDx)检测ALK基因。分子评估时,大多数患者(97.0%)为初治患者。IHC显示出18例ALK阳性患者;RT-PCR显示出14例ALK阳性患者,其中4例患者的IHC结果和RT-PCR结果不一致,如下表所示(表1)。 表1.19例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 因此利用NGS进行复检,结果发现出现了新的罕见融合,如WDPCP-ALK融合、CLTC-ALK融合、PLB1-ALK融合。WDPCP-ALK融合首次在肺腺癌中被发现;CLTC-ALK融合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首次被报道,随后在其他肿瘤中被报道,但在肺癌中未有报道;PLB1-ALK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头对头融合基因。 此外,P10患者的IHC结果为阳性,RT-PCR结果为阴性,DNA-NGS检测也为阴性,而RNA-NGS检测为STRN-ALK融合,该融合在甲状腺癌中最常见,在肺癌和腹膜间皮瘤中也有报道,对ALK抑制剂有极好的应答。结合既往的研究来看,基于RNA水平的NGS检测对于融合基因检测来说或许更有优势。 研究二 另一项研究[4]比较了RT-PCR和NGS检测中国NSCLC患者ALK基因的效果,研究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病理诊断为NSCLC的153例患者的福尔马林石蜡包埋组织,进行RT-PCR和NGS检测,对于ALK状态不一致的样品,采用FISH或Sanger测序进一步确认ALK状态。 结果显示,共124份样品成功使用NGS和RT-PCR检测,118份样本的NGS与RT-PCR结果一致,其中25份为ALK融合阳性,93份为ALK融合阴性。总体来说,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一致率约为95%(表2)。 表2. NGS和RT-PCR的一致性 对于6份NGS与RT-PCR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FISH/Sanger测序复检时的结果显示:在5份NGS结果阴性+RT-PCR结果阳性的样本中,3份复检为阳性,1份复检为阴性,1份复检为不可用(NA);对于1份NGS结果阳性+RT-PCR结果阴性的样本,复检仍是阳性(表3)。 表3. 6份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的复检结果 研究三 还有一项研究[5]评估了DNA-NGS未发现致病性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RNA-NGS在鉴定基因融合和外显子跳跃中的优势,研究比较了平行检测(DNA-NGS和RNA-NGS,n=198)与顺序检测(先检测DNA-NGS,无基因突变的再使用RNA-NGS,n=192)。 结果发现,在两个队列中,每个病例最多发现一个致癌驱动基因突变,这与大型的全基因组数据库一致,且表明当在DNA-NGS中鉴定出明确的致癌驱动因子时,省略RNA-NGS检测是安全的。对于从不吸烟的肿瘤患者,融合和外显子跳跃突变较为多见。考虑到平行检测的周转时间更短,平行检测对从不吸烟者优势更明显。 最后研究者总结道:对于吸烟相关的NSCLC,DNA-NGS和RNA-NGS顺序检测是突变和融合检测的最有效策略。而对于从不吸烟者,建议采用平行检测的方法(图1)。 图1. 从不吸烟者、有吸烟史或者正在吸烟的患者的检测策略和诊疗流程 研究四 还有一项研究[6]旨在确定ALK融合阳性的年轻NSCLC患者的分子特征和临床结局,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获得的组织学标本,对1652例接受NGS检测的肺癌患者的基因组谱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01例患者中有ALK基因融合,其中52例患者在50岁前确诊,为早发型疾病。在52例早发型疾病患者中,不吸烟患者有43例(82.7%)。研究发现ALK融合在年轻患者中更为普遍,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更有可能携带EML4-ALK变体1(38.5% vs. 14.3%,P=0.007)。 图2. 不同年龄患者ALK融合出现的频率 图3. 每位患者的突变情况 研究者指出,年轻的、不吸烟的NSCLC患者更易发生ALK融合突变,为了不漏检任何一个ALK+患者,可考虑在Ventana IHC初筛的同时,进行PCR/NGS的平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近期全球首个仅通过血液NGS指导药物选择的BFAST研究结果显示[7],阿来替尼一线治疗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不受EML4-ALK变体1或变体3的影响,客观缓解率(ORR)均在90%左右;阿来替尼对非EML4-ALK融合阳性患者也有疗效,ORR达79%。 表4. EML4-ALK融合与非EML4-ALK,EML4-ALK变体1与变体3患者的ORR分析 同时,阿来替尼对于EML4-ALK变体1或变体3的1年PFS率分别为87.3%和80.9%,HR 2.06(95% CI:0.51-8.2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图4)。 图4.阿来替尼治疗EML4变体1或变体3的PFS结果 小结 […]

半夏
沈洪兵院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癌症总遗传风险

沈洪兵院士: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癌症总遗传风险

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 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癌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往研究表明,超过40%的癌症病例和死亡可归因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遗传风险的个体可通过采用健康生活方式降低乳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癌症整体风险是否有效。 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 沈洪兵院士团队在癌症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Genetic Risk for Overall Cancer and the Benefit of 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近20种癌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分性别建立了可量化的整体癌症多基因风险评分方案(CPRS)。并进一步证明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烟酒、保持运动、健康饮食)可以降低癌症的整体发病风险。 南京医科大学朱猛副教授和博士后汪天培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靳光付教授、胡志斌教授与沈洪兵院士为本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结果构建了20种癌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以各癌症的发病率作为权重,分性别建立了男性与女性整体癌症的多基因风险评分方案CPRS(cancer polygenic risk score)。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应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442501名个体前瞻性评估了CPRS与癌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此外,研究团队基于吸烟、饮酒、BMI、体力活动与饮食习惯因素构建了健康生活方式评分,以评价健康生活方式在不同遗传风险人群中对癌症的保护效果。 研究发现20种癌症的PRS之间相互独立,且几乎都与特定部位癌症发生风险相关,超过97%的个体至少对一种癌症易感(位于特定癌症的前20%)。进一步研究发现,CPRS与癌症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呈线性相关关系,CPRS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男性中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27%,女性中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20%。 根据CPRS的五分位间距将研究对象分为Q1-Q5五类,当以Q1、Q2-Q4、Q5分别定义低、中、高遗传风险人群时,男性中高风险人群癌症发病率是低风险人群的1.91倍,女性则为1.62倍。 研究团队将健康生活方式定义为不吸烟(从不吸烟或戒烟30年以上)、不饮酒、正常体形(BMI在18.5-30之间)、规律运动(每周至少75分钟剧烈运动或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等量组合)以及健康饮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麦谷物、鱼,少吃红肉、加工肉类)。 研究发现不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健康生活方式因素越多,其发生癌症的风险越小,且呈剂量-反应关系。根据个体拥有的健康生活方式数量将人群分为健康(4-5种健康生活方式)、中等(2-3种)以及不健康(0-1种)三类。男性中,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癌症发病率是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的1.38倍,女性则为1.46倍。 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关联 遗传风险CPRS与生活方式对癌症发病风险的联合效应呈剂量-反应关系。与低遗传风险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相比,男性高遗传风险且采用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1.99倍,女性则增加了1.38倍。 此外,CPRS与生活方式在女性中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而在男性中未观察到两者的交互作用。在CPRS所识别的高遗传风险人群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将男性的5年绝对发病风险从7.23%降至5.51%,在女性中从5.77%降至3.69%。 总的来说,本研究构建了可量化整体癌症遗传风险的指标CPRS,同时证明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癌症的整体发病风险。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改善饮食模式、保持运动以及控制烟草、酒精消费,对降低总人群的癌症负担至关重要。 论文链接: 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81/17/4618  

半夏
肿瘤复发转移前,一定要抓住这7个逆转先机

肿瘤复发转移前,一定要抓住这7个逆转先机

任何疾病都会经历起病、逐渐进展的过程,肿瘤复发亦是如此!很多肿瘤患者忽略了早期身体上的一些“小苗头”,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果大家能在有苗头的时候就积极检查,这样发现早期肿瘤转移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但前提是:你得知道哪些身体变化可能是肿瘤复发转移的警示信号,才能及时抓住逆转先机! 硬结或肿块 很多患者会因为在身体某个部位摸到各种类型的小结节或肿块,从米粒大小到黄豆大小不等,以为是肿瘤复发转移了,赶紧跑到医院就诊。 其实,这些结节或肿块有良、恶之分,良性肿块对人体一般没什么危害,如果是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就需要立即治疗。 如何判断结节活肿块的良恶性? 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式是病理活检。也可以通过外观初步进行判断: _ 可能良性 可能恶性 大小 越小越可能是良性, 但并非绝对 直径常超出1cm 质地 质软或呈囊性 质硬、呈实性 或不易挪动 边界和 活动度 边界清晰 活动度较好 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或与周围组织发生黏连 肿瘤性发热 发热也是肿瘤复发常见的一个警示信号。肿瘤性发热常见于肿瘤的进展期,有广泛肿瘤坏死或明显肿瘤细胞破坏的患者会出现肿瘤性发热,恶性肿瘤组织内的局限性炎症,瘤细胞产热量过多等。 与普通的发热不同,肿瘤患者发热一般不会超过38摄氏度,可能会在下午或者晚上体温略有升高。应用感冒药、抗生素等一般作用不明显。 不明原因的消瘦 癌细胞像是一个“吸血鬼”一样通过不断地汲取人体的营养物质来壮大自己,如葡萄糖、蛋白质。如果人体内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时,就会导致患者体重下降,变得消瘦、面色苍黄等。 肿瘤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体重往往会保持平稳或逐渐恢复。如果在较长时间后又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就要警惕肿瘤复发转移了! 持续咳嗽 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已经患癌的人群,当出现咳嗽久治不愈,又伴随胸痛、乏力、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是不是癌细胞转移到了肺部! 异常出血 没有受过外伤却会出血?此时就要警惕是不是肿瘤卷土重来了。不同肿瘤,对应出血的部位也不相同: 便血——结直肠癌、胃癌; 尿血——膀胱癌、肾癌; 咯血——是肺癌; 鼻血——鼻咽癌、脑部肿瘤; 阴道出血——宫颈癌。 妇科症状 女性生殖系统是肿瘤的高发地,它们隐藏在子宫的盆腔中,在这个位置发生肿瘤也很难被发现,妇科肿瘤有很多种:宫颈癌、子宫肌瘤、输卵管癌等,不同的肿瘤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 异常出血:月经期量多、性交有出血症状、进入闭经期异常出血、月经发生紊乱等,多是子宫颈与子宫体发生了问题,严重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卵巢肿瘤引起了内分泌异常。 白带异常:正常的白带应该是蛋清样,无味,如果白带突然增多而且颜色与状态都发生了变化,如有脓性、血性、血性白带时,也是肿瘤的征兆之一。 腹部包块:当肿瘤很小时自己是摸不到的,自己能摸到说明肿瘤已经相当大了,所以要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卧于床上,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一些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疼痛:如下腹部、腰背部、骶尾部疼痛、性交痛等,通常当肿瘤体积较大压迫或侵犯其他脏器时,才会引起疼痛。有时肿瘤发生蒂扭转、破裂或变性时,也会引发腹部疼痛。 痣有明显变化 不要小瞧身上小小的痣,肿瘤复发转移有可能就会通过它来“通知”你! 怎样识别身上的痣到底是“好痣”,还是“坏痣”呢? “好痣” 颜色:颜色不会太深,多属于褐色或者明显偏黑,但是不会太黑。 触感:既不会有疼痛感也不会有痒感,而且还会很柔软,痣的边缘非常清晰。 生长速度: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不会有快速生长的可能。 “坏痣” 颜色:要么非常黑,要么痣的周围还伴随有一些细小的血管。 触感:有痛感,并且有些痣触摸的时候很容易破溃或者出血。 生长速度:短时间内体积快速增大。 […]

半夏
聊聊大家关心的影像检查辐射量 | 国际放射日

聊聊大家关心的影像检查辐射量 | 国际放射日

11月8日是国际放射日,1895年的今天,威廉·康拉德·伦琴博士发现了“X射线”,为了纪念伦琴,也为了铭记医学影像学百年多的发展史,北美放射学会(RSNA)、美国放射学会(ACR)及欧洲放射学会(ESR)共同决定将这天定为“国际放射日”。 (图:伦琴) 伦琴所发现的X射线,为人类医学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一神奇的射线改变了疾病诊断、治疗模式,也是这一发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学。很多人听到要做影像检查,第一反应是:“拍个片子受到的辐射会不会很大,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来聊一聊大家关心的关于影像检查辐射的那些事儿。 01 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世间万物,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15℃),均会持续向外传递热量,这种现象就是辐射。 辐射依能量大小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非电离辐射是指低能电磁波,也称为电磁辐射,例如手机信号、日光灯发出的可见光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如X片、CT、乳腺钼靶及PET/CT等辐射属于电离辐射。 02 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辐射无处不在。地球上存在着天然的本底辐射,比如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辐射,乘坐飞机也会受到少量宇宙辐射。透视安检、行李过安检等,用的都是X射线,但这些微量的辐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多少影响。 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要取决于一次性受辐射量、所受辐射总量、辐射时间,以及自身对这些辐射的调节功能等等多种因素。 03 医疗辐射剂量会有致癌风险吗? 辐射剂量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包含了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等等。为了便于量化,通常用希沃特(Sv)单位来说明不同生物组织对辐射的吸收量。自然界中存在着低量的天然背景辐射,每个人每年大约都会有 2mSv 的背景辐射吸收量,这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指标。其实只要辐射剂量控制得当,完全没必要谈“辐”色变。 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影像检查对人体的辐射剂量分别是多少: 一次胸部正位X线摄影(胸片)的辐射剂量约为 0.02 mSV; 一次乳腺摄影的辐射剂量约为0.4mSv; 一次头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约为2mSv; 一次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约为7mSv;(低剂量CT辐射剂量约为2mSv) 一次全身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12mSv。 对于很多受检者担心的医疗辐射是否会有致癌风险的问题,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指导性策略指出:当有效剂量小于100mSv时,可能造成的癌症发生风险很低。另外从我国规定的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任何单独一年不超过50mSv也可以看出,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此安全数值内,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危害。 (图:PET/CT全身检查)   写在最后 我们都无法时时避免来自身边的各种辐射,其实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接受影像检查的收益是远大于辐射风险的。随着医学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设备生产商都把降低辐射剂量作为重要指标。检查时,专业医生及放射技师也会根据受检者的年龄、体型、疾病特点、临床需要等指标设置合理的曝光剂量,尽可能多地减少辐射剂量。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影像检查和辐射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恐惧,让影像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半夏
重磅研究成果!量化ctDNA变化可作为肿瘤预后指标!

重磅研究成果!量化ctDNA变化可作为肿瘤预后指标!

目前,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ctDNA的连续变化,但主要是作为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工具,而不是作为预后的指标。虽然直觉上肿瘤患者血液中的ctDNA数量可作为肿瘤负荷的代表,但ctDNA可以预测预后的事实还没有被证明。在前列腺癌中,PSA速度或倍增已被证实对预后影响非常大,它可以预测肿瘤复发的速度,以及患者长期预后的好坏,那么ctDNA是否可能有类似的效用呢?   近日,ctDNA速度或倍增时间首次被证明不仅与肿瘤活性相关(评估肿瘤生长速率),而且可以预测CRC患者的预后(预测患者生存率),比MRD阳性或阴性结果更有价值,因为它可以进一步将MRD阳性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生长Slow型,3年OS 100%)和预后较差(生长Fast型,3年OS 37.5%)组。   假设一个病人手术一年后,检测到了ctDNA,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癌症复发的可能性有多大?复发的速度有多快?它的侵袭性有多强?结果可能很难知道。但现在以ctDNA的速度指标(ctDNA Velocity Metric)…..如果你看到ctDNA倍增非常快……你就知道它的侵袭性非常强,这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因为它知道这种情况在几个月后还是几年后会复发。   既往的研究中,Signatera(Natera的MRD检测产品)被证实仅基于ctDNA-MRD阳性或阴性状态便可优于影像学提前8.7个月(中位提前期)发现早期结直肠癌(CRC)的复发。【1】 如果不进行治疗,超过98%的MRD阳性患者会继续复发。【1,2,3,4】 2021年10月8日,Natera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结果重现了MRD的预后价值。同时,该研究首次表明量化ctDNA变化不仅与肿瘤活性相关,而且可以预测CRC患者的预后(就像用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蛋白生物标志物PSA的变化一样),特别是对ctDNA速度或倍增时间的评估可对ctDNA-MRD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分预后较好和较差组),为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5】该研究也表明个性化的tumor-informed ctDNA分析比ctDNA-MRD阳性或阴性结果更有价值。 Natera出具的每份Signatera检测报告都包含MRD阳性或阴性状态以及每毫升血浆中观察到的平均肿瘤分子数(MTM/ml)。通过连续ctDNA检测,这些数量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比较,以计算ctDNA速度(ctDNA velocity),这是Natera向其客户提供的独特度量指标。 *MTM=mean tumor molecules 研究分析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来自丹麦和西班牙的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从168名接受治疗的III期CRC患者(最终纳入160名患者)中收集了一系列的血液,然后,Natera使用了它的个性化tumor-informed Signatera检测了这些样本,在手术前后进行纵向MRD评估,然后定期进行辅助化疗(ACT),并进行长达3年的监测(n=1,204个样本)。   技术层面分析 WES检测 → 定制16 SNVs MRD panel WES检测:~40Mb 组织样本:新鲜冷冻组织或FFPE组织; 对照样本:6ml EDTA管全血; 基因组input量:500ng; 建库方法:探针杂交捕获法; WES测序深度:180X; 白细胞对照测序深度:50X; 测序平台:Novaseq,2x100bp PE; MRD检测:16个个性化的SNVs位点 血浆样本:平均8ml(1.3-10ml),10ml全血2管; ctDNA input量:66ng(2,0000拷贝); 建库方法:PCR扩增子建库法; ctDNA测序深度:100,000X; MRD阳性判断:检出位点≥2/16; ctDNA定量水平:以每毫升单倍体基因组当量(hGE/mL)或每毫升平均肿瘤分子数(MTM/ml)表示,计算方法是ctDNA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乘以荧光法测定的pg/mL中cfDNA输入浓度,然后除以3.3(1hGE对应于3.3pg DNA); ctDNA生长率:基于ctDNA定量水平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由回归线斜率计算得出。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有: 1. 在辅助化疗结束后ctDNA-MRD阳性的患者极有可能复发(HR 50.80),比影像学发现复发中位提前了9.8个月(近10个月); 2. […]

半夏
万万没想到,每天饮三杯茶,癌症死亡率下降!

万万没想到,每天饮三杯茶,癌症死亡率下降!

每天你都喝什么?除了水之外,茶和咖啡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有研究显示,咖啡能抗癌。那么,茶也能抗癌吗? 喝茶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些人说能抗癌,有些人说致癌。觉得喝茶致癌的,多半是因为滚烫热水泡茶即喝,烫出食管癌。平时正常喝茶,但喝无妨,还能抗癌,有科研为证。绿茶、红茶、乌龙茶,究竟谁最能抗癌?一天喝几杯,抗癌效果最佳?喝多少度的茶水最佳?一文解读。 绿茶、红茶、乌龙茶,究竟谁最能抗癌? 科学家曾用1.25g绿茶加100mL沸水的茶汤作为小鼠的唯一饮料,可使化学致癌物诱导的小鼠肺肿瘤减少36%~44%,使肿瘤的增殖降低44%~60%。红茶也具有同样效果。 此外,用绿茶或红茶处理动物可使实验动物的食道癌、胃癌或皮肤癌减少70%。 茶叶的品种不同,抗癌防癌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如果将茶叶的抗癌防癌的功效进行排序的话: 研究发现 茶叶抗癌排行榜 第一位:乌龙茶 第二名:普洱茶 第三名:红茶 第四名:绿茶 注:有研究表明,发酵类的茶比不发酵的茶具有更多的抗癌防癌的效果。 因此,相比之下而言,乌龙茶、普洱茶就排名靠前,而绿茶则排名靠后。 还有很多人喝花茶,疑惑花茶是不是除了香,没有抗癌效果?并不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经过试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茉莉花茶有明显的抑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不比绿茶效果差。 喝茶抗癌的原理是什么?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019年初,《Nature》发表了一期主题为“茶”的专刊,从多角度分析了茶的“神奇”作用。其中一篇就探讨了茶用于癌症治疗的价值。 文章标题为“茶用于癌症治疗的价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茶多酚中的EGCG具有抗肿瘤作用。EGCG对多种生物分子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意味着其可能引起肿瘤细胞自我毁灭——凋亡,同时不影响临近的健康组织。EGCG可能通过抑制一种叫做蛋白酶体的酶复合物来达到这一目的,癌细胞利用蛋白酶体来分解生物分子,否则就会促进细胞凋亡。EGCG和其他儿茶素还可以防止有毒活性氧(ROS)的形成,而活性氧会对细胞造成严重损害,促进癌细胞生长。 EGCG的潜在抗癌机制 一天喝几杯茶能抗癌? 欧洲一项关于饮茶和其他膳食因素对12万名中年人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荷兰队列研究的一部分)发现,在男性中,随着饮茶量增加,癌症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总体死亡率均下降;每天饮用3杯茶时获益最大。 喝茶除了抗癌,还有什么作用?   降低中风危险:荷兰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发现,常喝不加牛奶红茶可降低中风危险。美国研究发现,5倍红茶中的茶多酚可使坏胆固醇降低11%,进而降低中风和心脏病风险。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 促进消化功能:绿茶(未经过加工处理)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促进食物消化。绿茶还可以阻止30%的脂肪吸收,具有减肥功效。薄荷茶可促进消化,姜茶可治反胃(特别是妊娠反应),茴香茶可防止便秘、胃肠胀气和腹绞痛。 脑子更灵活:英国研究发现,红茶中的咖啡因和l-茶氨酸可提高认知能力,喝两倍红茶即可改善注意力。另外,每天喝茶(或咖啡)100毫升以上,可以使用神经胶质瘤(最常见的脑肿瘤)危险降低34%。 增强免疫力: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喝茶5-6杯的人免疫力会明显改善,新陈代谢和皮肤健康也更好。喝茶还有助人体识别并抗击细菌和寄生虫。姜茶具有抗炎、镇痛和刺激循环作用,可缓解偏头痛。 治疗失眠焦虑:红茶中咖啡因含量较高,睡前最好别喝。但大多数草药茶不含咖啡因。甘菊茶中的色氨酸和氨基酸可发挥镇定作用,另一种物质柯因(chrysin)可缓解焦虑促进睡眠,治疗失眠症。另外,薰衣草花茶可缓解放松身心。罗勒叶茶具有镇静作用。 保护牙齿:虽然喝茶会导致牙齿变色,但是茶多酚可抗菌防止牙结石,防止牙病和龋齿。白茶和绿茶都有这种作用。果茶呈酸性,会破坏牙釉质。 茶水介于56 °C~60 °C喝最好! 伊朗研究人员在2009年曾发表研究指出,每天喝一杯热茶,容易增加食道癌风险。而且,当茶水水温介于65℃~69℃时,食道癌发生风险会翻倍,一旦茶水的水温超过70℃,食道癌发生率会增加8倍。若茶水倒出后2分钟内就喝完,罹患食道癌的风险会比等4分钟后再喝上升5倍左右。   而另有研究发现,喝茶时,茶水温度介于56℃~60℃,对健康较为有利。 写在最后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有几千年,这种神奇的饮料现在被传播到全世界,它在抗癌界的实力可与咖啡平分秋色。 不妨多喝茶,每天三杯哦~ 参考文献 【1】Coffee or Te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s of coffee and tea […]

半夏
同属免疫治疗,癌症疫苗开发却相对落后: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同属免疫治疗,癌症疫苗开发却相对落后: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癌症免疫治疗是肿瘤学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之一,旨在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最终实现疾病控制或者生存获益。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性抗体是其中最被关注的例子,这两种治疗策略都已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提供了临床获益,由此获得了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治疗性癌症疫苗的研究结果则相对令人失望,大多数制剂未能显示出临床获益,目前仅有一款在2010年获得FDA批准的产品,也就是系列启动篇中曾介绍过、命运多舛的Provenge。 今天的癌症疫苗系列文章,我们将关注治疗性癌症疫苗开发中存在的那些尚未得到解决并最终造成了开发进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问题。 抗原的选择   癌症疫苗可靶向的抗原分为两类:肿瘤相关抗原(TAA)和肿瘤特异抗原(TSA)。 ▌ 肿瘤相关抗原(TAA) TAA属非突变蛋白,可能是过度表达(如HER2、端粒酶)、组织分化部分(如酪氨酸酶、Melan-A)或者癌症胚系(如MAGE、NY-ESO),不一定具有肿瘤特异性,会在肿瘤细胞优先或异常表达,但是也可能在正常细胞呈现一定水平的表达。 由于TAA容易识别,过去的癌症疫苗试验中,优先选择的便是靶向TAA。然而另一方面,由于TAA是非突变蛋白,与之以高亲和力结合的T细胞通常会被排除出免疫应答T细胞库,发生中枢/外周耐受。 ▌ 肿瘤特异抗原(TSA) 包括致癌病毒抗原(Oncoviral Antigen)和新生抗原(Neoantigen),具有肿瘤特异性。由于不会出现中枢耐受,TSA通常具有高度免疫原性。 致癌病毒抗原是在病毒诱导的癌症中识别到的,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宫颈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以及人疱疹病毒8型(HSV-8)相关的卡波西肉瘤。 肿瘤新抗原是在致癌过程中获得的体细胞突变的产物,是由致癌驱动突变编码,可能在不同患者和肿瘤类型中都普遍存在(共享新生抗原),但大多数都是个别患者的肿瘤所独有的(私人新生抗原)。 理想的癌症疫苗靶向抗原,应该仅在癌细胞表达、不在健康组织表达,即具有最佳的肿瘤特异性且不会出现中枢耐受。新生抗原具有该特点,然而由于其很难识别,在过去限制了相关药物的开发。 通过整合肿瘤测序与MHC结合表位预测,有可能在单个患者的水平上定制肿瘤新生抗原选择。近几年来,随着更快更便宜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和更精细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的出现,针对肿瘤特异性新生抗原的个性化癌症疫苗成为可能,早期临床数据充满希望。 肿瘤异质性 肿瘤不是单一生物实体,它们会在治疗、免疫、代谢和肿瘤微环境(TME)施加的各种内在和外在压力下不断演变。具有高度瘤内异质性(ITH)的肿瘤,通常预后会比较差。作为治疗耐药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时,应该将ITH视为一个基本面。 理论上来说,低肿瘤负荷患者和前线治疗是降低ITH的一种方法。在初治患者中,癌症疫苗可能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应答。此外,预防性癌症疫苗则是一种更为大胆也充满希望的方案,尤其是针对患有肿瘤前病变的个体。 与其他平台(基于病毒/细菌、肽、细胞)相比,基于基因的疫苗可更好靶向ITH,因为后者能够引发针对不同表位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这可以通过每次疫苗接种中插入编码不同新生抗原的序列得到实现。此外,即便时间推移、肿瘤演变,基于基因的平台也可实现无限次的疫苗接种。通过插入多种不同新生抗原序列,免疫优势可能出现并削弱ITH的影响。 冷~热TME 免疫逃避机制是削弱治疗性癌症疫苗疗效的主要障碍,实体瘤尤其明显。公认的机制包括了炎性肿瘤T细胞耗竭、免疫豁免型肿瘤缺乏T细胞浸润以及免疫沙漠型肿瘤抗原呈递过程缺陷,即冷TME。 使TME冷转热,从而提高抗肿瘤免疫的潜在策略包括:A)靶向细胞代谢和某些代谢物,B)靶向表观遗传调节剂,C)诱导激活先天免疫传感系统,D)创造炎性TME。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肿瘤细胞与其TME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破坏正常组织稳态,将TME转变为促进转移的状态。此外,原发肿瘤部位和转移性肿瘤的免疫浸润组成可能具有显著差异,从而引发对免疫治疗的不同应答。 结语: 虽然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但是整个癌症疫苗领域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事实上,不同平台的几乎所有试验都产生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癌症疫苗具有良好的毒性特征和免疫原性,这也是癌症疫苗学得以恢复的两个基本支柱。 在过去的十年中,疫苗递送平台、免疫基因组分析工具和抗原/表位选择等相关技术已发生了长足的进步,不少癌症疫苗已经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诱导肿瘤特异性应答的能力,有些还观察到了显著的临床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2019年底开始肆虐并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得到开发。而这主要依赖的,便是用于癌症疫苗开发的制造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反过来,针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研究、临床数据和基础设施,可以进一步加快癌症疫苗的开发进程。 癌症疫苗系列的下一篇,我们将聊一聊这种彼此成就的关系,敬请期待!  

半夏
医保谈判今日开始!近20款创新药首次谈判,恒瑞、百济、荣昌...

医保谈判今日开始!近20款创新药首次谈判,恒瑞、百济、荣昌…

最新消息,参与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的企业确认,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将于明日(11月9日)开始,为期三天时间,“具体地址尚在等通知”,其中备受关注的PD-1单抗谈判将在11月10日进行。另有企业人士表示,通过前期沟通,预计今年价格谈判会相较温和。   医保谈判是创新药加速渗透市场、改善药品准入难的一条捷径,因此,尽快使得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内是医药企业一致的选择。   19款创新药首次谈判 小分子抑制剂成热门竞争点   据此前医保局公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2020 年医保谈判准入时限(2020-8-17)之后,2021年医保谈判准入时限(2021-6-30)之前获批的国产新药有21款,其中有19款在初审名单之列,预计将参与今年的医保谈判工作。   据安信证券报告统计,19款创新药从药物靶点而言,涵盖了PARP抑制剂、BTK抑制剂、ALK抑制剂、ADC药物、CAR-T疗法等热门靶点创新产品在内。   从企业而言,恒瑞医药将有3款创新药首次进行医保谈判,分别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乙醇胺。如若谈判成功,通过以价换量,迅速实现放量,或将为恒瑞医药抵消部分因集中采购产品带来业绩不理想的“窘态”。百济神州有2款,其中帕米帕利同恒瑞医药氟唑帕利同为PARP抑制剂,将进行正面竞争。   从药物类型而言,本次创新药医保谈判小分子抑制剂成竞争热门,19款产品中有14款为小分子药品。   未进入国家医保且预计参与 2021 年国家医保谈判的创新药 图片来源:安信证券 国内外企业积极备战   随着医保谈判时间一天天的逼近,各大医药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相应产品谈判工作。   据百济神州此前披露的Q3财报显示,其公司正在为符合条件的产品准备医保谈判工作,包括新增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二线或三线治疗肝细胞癌适应症的百泽安等。   荣昌生物在11月4日披露的招股书中同样表示其正在准备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参与医保谈判的相关资料,以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快速促进产品销售。   120万元一针的CAR-T细胞疗法,复星凯特同样表示正在积极准备谈判,尽管在此次医保谈判中,它没有竞争对手(因药明巨诺旗下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9月3日才获批上市,未纳入医保谈判中),但估计谈判比较难,不过仍在努力尝试。   此外,跨国药企也在积极“应战”中。今年诺华、施维雅、安进、辉瑞等在内的外资药业纷纷传出产品降价的消息,如杨森的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在黑龙江、辽宁、湖南等多省市降价,其中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100mg/5ml)、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400mg/20ml),价格在黑龙江分别从5460元降价到2358元、从19710元降价到8512.4元,降价幅度均为56.8%。 此前就有分析人士表示,跨国药企创新药大幅降价的背后,或是在面临国内仿制药的压力下,通过主动降价,为此次进入医保做准备,尤其是是专利期即将到来的原研药品而言,进入医保或能更好地守住市场。   结语   2016年至今,国家医保谈判已进行5轮。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经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在2020 年的销售额上相对纳入年份分别实现了 128%、337%、39%的增长。充分表明,药物进入医保目录类,快速获得终端医院市场,成为创新药物放量的催化剂。   现准备工作如此充足,明日就将进入大考,新一轮医保谈判逐鹿大赛鸣锣声已起,谁将是最大赢家,明日起见分晓!   参考资料: 1. 安信证券《创新药研究框架之 2021 年创新药医保 谈判前瞻:重要品种积极参与,快速渗 透、以价换量可期》报告 2. 企业公告等公开资料  

半夏
患了乳腺癌还不注意控制体重?当心再次患癌风险升高

患了乳腺癌还不注意控制体重?当心再次患癌风险升高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胖是有福气的表现,是富态。   但实际上,超重或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癌症。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超重或肥胖与14种癌症风险升高存在关联;大约55%的女性癌症和24% 的男性癌症与超重或肥胖有关。   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科学家发现,肥胖对癌症患者还有着更多危害。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显示,肥胖与乳腺癌生存者再次患癌风险升高有关,包括第二原发癌和乳腺癌复发。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6481名女性乳腺癌生存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参与者的年龄在20-84岁之间,确诊乳腺癌时的平均年龄为61.2岁;乳腺癌分期为1-3期。在加入研究时,参与者的生存期均在1年以上,且未有复发或第二原发癌迹象。   研究开始时,统计了参与者的基本健康信息(身高、体重等);生活方式信息(饮食、运动、吸烟状态等);与所患乳腺癌相关信息(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以及随访期间再次患癌的信息。   统计发现,在确诊乳腺癌前,33.4%的参与者属于超重(体重指数[BMI]=25.0 kg/m22-29.9 kg/m2),33.8%的参与者为肥胖(BMI≥30 kg/m2)人群。大多数(62.0%)参与者为乳腺癌1期;70.8%的参与者接受了放疗,38.2%接受了化疗,68.4%接受了某种类型的激素治疗。   在平均7年多的随访期间,共有822名参与者再次患癌。其中,508名参与者所患癌症与肥胖相关;333名再次患乳腺癌。   与肥胖相关癌症主要包括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脑膜瘤、肝癌、胃贲门癌、胆囊癌和食管癌。   图片来源:123RF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与参与者再次患癌风险升高相关;随着BMI的升高,参与者再次患癌风险逐渐增加。   相比于BMI<25.0 kg/m2的参与者,BMI≥25.0 kg/m2,与参与者再次患癌风险升高9%相关。   BMI每增加5 kg/m2,相当于身高161 cm的人体重增加约13 kg,与再次患癌风险升高7%、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升高13%、再次患乳腺癌风险升高11%,以及ER(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风险升高15%相关。   研究人员分析,肥胖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增加乳腺癌生存者再次患癌风险。如肥胖可能改变女性性激素(雌激素或睾丸激素)水平;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并导致炎症等,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超重和肥胖,与乳腺癌生存者再次患癌风险升高相关,并未显示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没有统计参与者参与筛查的信息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最后强调,超重或肥胖与癌症患者的治疗反应、生存期以及生活质量等有着明显关联,而体重是可以改变的。对于乳腺癌生存者而言,实施有效的肥胖预防策略,包括饮食和运动干预,减轻体重,并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不仅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延长生存期,对其它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也有益,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益处。   参考资料 [1] Heather Spencer Feigelson, et al.,(2021). Body Mass […]

半夏
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这项治疗+抗癌关键,效果惊人

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这项治疗+抗癌关键,效果惊人

临床上常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为什么是5年呢?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峰时间为前2年左右,2年后复发率逐渐下降,5年之后复发率更低。如果癌症患者经过治疗能够生存5年以上,即可认为已经达到“临床治愈”了。 因此,确诊后的前五年是几乎所有肿瘤患者和家庭成员的一个里程碑!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我国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十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提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 这要归功于本篇我们提到的一项治疗技术和一个抗癌关键,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提高生存率的“功臣”吧! 显著提高生存率——免疫治疗 复发或转移的晚期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大部分肿瘤仍会继续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日益凸显优势! 何为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以攻击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治疗方法,包括促进免疫活化和解除免疫抑制2个方面。 目前,被广泛研究及应用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抗PD-1、PD-L1和CTLA-4单抗等。 PD-1/PD-L1 患者比较熟知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同于传统肿瘤治疗手段,而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目前已在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彰显出卓越的疗效,其最大优势是产生持久应答、延长生存期 [1-2]。 “   以肺癌为例:在传统的治疗模式中,晚期的肺癌五年生存率是5%,免疫治疗的出现,让五年生存率提高到16%。 显著提高生存率——抗癌关键 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绝望,伴睡眠障碍及体重减轻,长期负性心理致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并反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 另有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抑制 T 淋巴细胞促使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3],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对肿瘤患者来说,治“心”比治“癌”更重要,是抗癌的关键! 转移注意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往往暂时或长期脱离原先的工作、学习环境,与社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另外,很多肿瘤患者常常因为小事而焦虑不安,只要感觉到身体不适就认为病情加重,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中。 患者应该学会把焦点转移到令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画画、唱歌、跳广场舞、练习毛笔字等等,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和心理都会变得更加健康! 群体抗癌,感受正能量 南京癌友康复协会曾经对癌症患者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群体抗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个体抗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5%。这组数据充分显示了群体抗癌的重要性! 患者可积极加入身边的抗癌社群,与病友多交流,分享抗癌经历,互相鼓励,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还能获得自我认同感。 患者度过5年生存期后,怎么做? 复查不可忽视 安全度过5年生存期之后,并不是代表肿瘤就不会复发了,如激素依赖型的乳腺癌患者第二个复发高峰期就在术后的第7-8年。所以,复查必不可少! 《乳腺癌诊疗规范》建议 临床体检:5年以上每年复查一次。 乳腺超声:每半年一次。 乳腺 X 线:每年一次。 胸部 CT:每年一次。 腹部超声:3年后每年一次。 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以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每年一次,5年后可改为每2年一次。 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3 年后每年一次。 应用他莫昔芬的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盆腔检查。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建议 5年以上每年复查一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肿瘤患者经过5年生存期后依然不能“为所欲为”,不良情绪、熬夜、饮食习惯不良、抽烟饮酒等行为都会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科学运动能防止癌症的复发转移,懒于运动或不科学的运动对身体有害。患者可坚持每周3-4次有氧锻炼,如快走、游泳、慢跑、打羽毛球、打太极、跳广场舞等。 辅助治疗 肿瘤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针对性地接受一些辅助治疗,如疼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物,营养不良者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体虚乏力者采用中医治疗等。 参考文献 1、Chen DS, Mellman […]

半夏
2021年EAU膀胱癌相关指南更新总汇

2021年EAU膀胱癌相关指南更新总汇

EAU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指南与肌层浸润膀胱癌指南今年均更新至新版本,基于新证据修改了许多诊断、治疗与随访相关条文。以下为您提供今年EAU 2021年膀胱癌相关指南的更新要点: 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 本次指南更新版纳入许多新临床数据,尤其在以下的章节内: ● 第4章多项修订:- WHO 2004/2016扁状肿瘤的组织学分级;4.4: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级;新章节4.5.1:组织学分级的预后价值,并引导以下的更改: 4.9:膀胱癌的证据与指南总结 ● 第6章节:根据近期的个体患者数据分析研究进行了此章节的全面修改:已经制定了新的风险组(表 6.1)以及处理疾病进展的新表(表 6.2),从而对第 6.5、7.6 节和新的第 7.7 节进行了更改: 6.5: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分层的证据和指南总结 ● 在第7章,第7.2.2.4节 – 最佳 BCG 计划,已扩展;新部分:7.3 – 增加了 TURB 后原发或复发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之前未进行 BCG 膀胱内免疫治疗。第 7.4.2 节 – 膀胱内 BCG 免疫治疗和 7.4.3 后治疗失败– BCG 失败的治疗,已修订。更改了以下推荐: 7.6:TaT1 肿瘤辅助治疗和原位癌(CIS)治疗指南 7.7:根据风险分层的 TaT1 肿瘤和原位癌治疗指南 ● 第 8 章 – 对 NMIBC 患者的随访进行了扩展,从而修订了以下推荐: 8.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切除术后随访的证据和指南总结 肌层浸润和转移性膀胱癌: 通过对文献的结构化评估确定了新的相关参考文献,并将其数据纳入了2021年 EAU MIBC 指南的各个章节,从而产生了新的章节以及添加和修订的推荐: […]

半夏
癌症患者临终时的治疗选择

癌症患者临终时的治疗选择

今天说一个很多癌症患者家属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临终时的治疗怎么选择。 很遗憾,相当比例的癌症患者初诊时就是晚期,或者在术后会出现复发转移,成为晚期癌症患者。尽管其中有小部分的可能治愈,但是大部分晚期患者经过反复治疗后,会进入肿瘤终末期,不可避免的会最终死亡,很多是因为肿瘤导致的恶液质和转移引起的器官衰竭,也有不少是因为相关的并发症:比如感染和出血、血栓等因素。 终末期的癌症患者最后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者即将心跳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医院的医生会和患者家属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下一步治疗如何进行。患者家属需要对后续的治疗做出选择,告知医生并签字授权,通常分成3种: 1. 不进行积极的抢救,无论是药物抢救还是有创抢救。这是国外很多患者的选择,因为无论是药物抢救或者有创抢救,都只是强行延续患者的生命极短的时间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痛苦。这其实是生命到了尽头,无法逆转,是患者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继续感觉到痛苦。 2. 药物抢救。简单地说,使用各种抢救药品比如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兴奋呼吸和循环,让患者多支撑一小段时间。 3. 有创抢救。指的是用所有的设备来抢救患者,但可能带来一定的创伤,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电除颤、心外按压甚至ECMO治疗,并且后续要一直呆在ICU病房(也就是重症监护病房)。这种方式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有可能数天,有时甚至数周或者数月,但生活质量非常差,只能呆在暗无天日的ICU病房中苟延残喘。这种活着我不认为有任何意义,只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有时甚至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ICU的花费负担之重,甚至会贵的让人咋舌,每日上万元的花费都非常正常,有时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本身经济条件不佳的患者家庭,更需要慎重考虑。 问题在于,花费巨大并强行延长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真的有意义么?这不是溺水或者农药中毒之类的患者,积极抢救可以显著好转甚至痊愈。终末期癌症患者只会慢慢继续恶化,直到死亡。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对于终末期的肿瘤患者,不建议进行积极得有创抢救和转入ICU病房,最多是药物抢救。 很多患者的家属在这个时刻会因此遭受巨大的悲痛,但无论患者家属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留恋自己的家人,要知道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无人能避免。总是会有离别的时刻,这个时候也只能告别。在患者离去之后,家属也别一直持续沉浸在悲痛之中,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去世的家人希望你们能做到的。 所以,我建议在晚期癌症患者进入终末期之前,要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尽量让患者接受尽可能好的治疗,同时陪伴好最后一程,让生命过得有意义。如果有患者一直想做而未能完成的事,一起完成是最好的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有些患者家属千万不要觉得不进行有创抢救就是对不起患者,这个观念是不对的。 另外,晚期癌症患者在一线、二线或者三线抗肿瘤治疗后经常就体力偏差,继续治疗的有效率通常很低且副反应大,可能导致体力的继续下降。所以我个人认为需要谨慎考虑,有时这种治疗甚至不如积极的营养支持,后者还有可能让患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持续治疗上。 END  

半夏
吴一龙教授: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在国内上市,开启双免疫治疗时代!

吴一龙教授: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在国内上市,开启双免疫治疗时代!

10月12日,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在国内正式上市,真正在国内临床上应用可及。2021年6月,伊匹木单抗在国内获批与PD-L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联合(O+Y),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成人患者,成为首个且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的CTLA-4抑制剂。作为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双免疫疗法,O+Y开启了双免疫治疗时代。 O+Y双免疫疗法的疗效与安全性如何?上市的意义何在?应用前景如何?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解析。 01 力破15余年无新药僵局,O+Y双免疫治疗成MPM新标准治疗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致命性的恶性肿瘤。其病因相对比较明确,石棉是主要诱发因素。中国每年确诊病例约为3000例,占亚洲新发病例的1/3。 吴一龙教授介绍,胸膜间皮瘤就好比给肺穿上一层盔甲,限制了呼吸,因此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如果肺被整个限制住,患者就会活活憋死。 由于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2-14个月,5年生存率约10%。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吴一龙教授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人们进行了诸多探索,2004年,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成为当时的标准治疗,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未明显改善,仍只有1年左右。在过去的15余年中,全球范围内没有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的新系统性治疗方案获批。 所幸的是,双免疫治疗的诞生为此类患者带来了延长生存的希望。CheckMate-743研究显示,与传统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相比,双免疫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27%。“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正因如此,双免疫成为了胸膜间皮瘤新的标准治疗。”吴一龙教授谈道。 02 双重突破:双免疫治疗生存获益持久,3年OS率达23%;使“去化疗”成为可能 CheckMate-743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605例既往未经治疗的MPM患者,头对头比较了O+Y双免疫治疗与标准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的效果。CheckMate -743研究结果最初亮相于2020年8月举办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线上主席论坛。作为2020年WCLC的主席,吴一龙教授表示,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筛选出最重磅的临床研究。经过层层筛选后,CheckMate-743作为三个研究之一最终入选主席论坛,并且结果一经公布,便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改变了临床实践。 基于该研究结果,2020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快速批准双免疫疗法用于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成为此类患者的新标准疗法。2021年6月,该双免疫疗法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 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CheckMate-743研究3年随访数据发布,证实了O+Y双免疫治疗的长期生存获益[1]。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双免疫治疗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7%(HR 0.73;95%CI:0.61-0.87);两组中位OS分别为18.1个月和14.1个月,3年OS率分别为23%和15%。 图1.CheckMate-743研究OS结果 此外,无论是上皮样还是非上皮样组织类型,双免疫联合治疗均可以带来持久的OS获益,并且在非上皮样组织类型亚组患者中观察到的获益更为显著,双免疫治疗相比化疗延长了OS近10个月,分别为18.1个月 vs 8.8个月(HR 0.48;95%CI:0.34-0.69)。 图2.CheckMate-743研究中,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的OS结果 吴一龙教授表示,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与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两者联用能够起到“1+1>2”的效果,明显提升生存获益。 从机制上讲,两者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伊匹木单抗能促进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而纳武利尤单抗帮助现有的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伊匹木单抗激活的部分T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记忆T细胞,从而牢记战斗,保持长期作战实力。 那么,两者联用的免疫治疗相关毒性是否也会翻倍呢?对此,吴教授表示,为了尽量减少副作用,长期以来研究者对伊匹木单抗用药方式进行了诸多探索,比如降低使用剂量、延长使用间隔。“这两点结合起来,我觉得实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 CheckMate-743研究中,O+Y双免疫治疗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安全性特征与以往研究一致,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双免疫治疗组和化疗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相当,3-4 级TRAE发生率分别为31%和32%。 吴一龙教授指出,CheckMate-743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证明一线免疫治疗能够改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且结果非常可靠。“CheckMate-743研究最大亮点就是,针对这一罕见病人群,用大样本量,得出可靠的证据,证实在提高生存获益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他表示,CheckMate-743研究具有两大突破性意义。第一,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CheckMate-743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双免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达到了23%,明显高于化疗组的15%。第二,双免疫治疗让患者有望“去化疗”,进而减轻副作用。 03 患者援助项目同步启动,年自付费用降幅达76% “虽然目前双免疫治疗还没有纳入医保,但患者援助项目已经同步启动。若采用按公斤体重的方式进行治疗,60公斤患者年自付费用在援助项目的基础上有望降低至16.7万,从全球来讲都是处于低位。”吴一龙教授说道。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在伊匹木单抗上市之时,中国癌症基金会在原“纳武利尤单抗患者援助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恶性胸膜间皮瘤适应症。凡符合项目标准的患者,可自愿提出O+Y双免疫治疗的援助申请。 具体而言,纳武利尤单抗将按使用剂量及用药周期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援助方案。若按公斤体重(3mg/kg,每2周一次)方案治疗,将采用“3+3,3+X”的援助方案,即在一个申请年度内最多自付6次,便可获得该年度内剩余的药品援助(援助最多18次)。若按固定剂量(360mg,每3周一次)的方案治疗,将采用“2+2,2+X”的援助方案,即在一个申请年度内最多自付4次,便可获得该年度内剩余的药品援助(援助最多12次)。患者可按申请年度循环申请,直至24个月或疾病进展。 伊匹木单抗药品援助方案将采用“1+3”的方案,即自付1次后,便可获得最多3次免费药品援助。患者可循环申请,直至24个月或疾病进展。 以体重60公斤的患者为例,若纳武利尤单抗采用按公斤体重的方案治疗,在获得患者援助后,患者接受双免疫治疗的年自付费用有望降低到人民币16.7万,较上市价格下降76%。 项目新适应症的申请流程、项目材料将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官网(http://www.cfchina.org.cn/)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癌症基金会欧狄沃项目”公布。患者亦可拨打项目热线400-669-0906进行咨询。 04 未来可期,双免疫治疗将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吴一龙教授指出,免疫治疗是肿瘤学术界百年未遇的一个奇迹。免疫治疗药物不仅可以让一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而且具有广谱性,几乎对所肿瘤都是有效果的。临床治愈和广谱性是免疫治疗最大的优势。 虽然双免疫治疗在国内目前仅获批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但其在多瘤种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双免疫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并已显示出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关于未来肿瘤治疗的探索方向,吴教授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了展望。第一,找出适合使用免疫治疗的患者,这样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第二,研发更多新型药物;第三,进一步理解双免疫联合的作用机制,包括耐药机制、敏感机制等,从而发展新的瘤种领域,探索新的联合方式。   

半夏
​1个对大脑健康有益的好习惯,每天至少要做2次!

​1个对大脑健康有益的好习惯,每天至少要做2次!

清新的口气,温暖的微笑,洁白的牙齿和健康的牙龈,是我们每天刷牙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刷牙也有助于促进大脑健康,您是否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而在科学家看来,这是很有可能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流行病学Ryan T. Demmer教授表示:“口腔健康会触发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在人的口腔中,至少“生活”着7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它们有好有坏,其中一些细菌会引起牙龈疾病和其他类型的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牙龈疾病和感染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有关,包括大脑和心脏。 图片来源:123RF 口腔健康影响痴呆症风险 2020年,Demmer教授领导的一项发表于《神经病学》(Neurology)的研究显示,与没有牙龈疾病的中老年人相比,患有牙龈疾病的人更易患痴呆症;尤其是那些口腔感染严重并导致牙齿全部脱落的人,遭受的大脑健康伤害更大,痴呆症风险升高了近1倍。 Demmer教授领导的这项研究,对社区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队列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8275名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3岁;55%为女性;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8年。 在调整了性别、吸烟、血压、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影响后,Demmer教授发现,相比于牙齿和口腔健康的参与者,有轻度至中度牙龈疾病、有严重牙龈疾病,以及因口腔感染导致牙齿全部脱落的参与者,痴呆症风险分别升高了22%、15%和90%。而且相比于62岁以上的参与者,牙齿和口腔健康与痴呆症的这种关联,在62岁及以下参与者中更强。 此外,一项由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研究人员领衔、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也显示,在长达26年的随访期间,相比于口腔健康的老年人,有牙龈疾病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升高了46%。   图片来源:123RF 口腔健康影响中风风险 2021年,一项由北京大学研究团队领衔、发表于《欧洲临床研究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研究显示,经常不刷牙与多种疾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包括中风和脑出血等。 该研究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487198名年龄在30-79岁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1.5岁;41%为男性;平均随访时间长达10年。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与经常刷牙的参与者相比,很少或从不刷牙,与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相关,包括中风风险升高8%、脑出血风险升高18%、心肌梗死风险升高15%、肺心病风险升高22%、癌症风险升高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升高12%,以及肝硬化风险升高25%。 此外,在2019年,芬兰坦佩雷大学(Tampere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曾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发表研究,结果显示在中风患者的大脑血栓中发现了常见的口腔细菌的迹象!这意味着,除了炎症,细菌可能还参与了血栓的形成。 图片来源:123RF 口腔健康为何会影响大脑健康? 科学家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中好细菌和坏细菌的平衡会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一个更容易发生牙龈疾病和其他感染的环境,而这些感染与痴呆症、中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风险升高相关。 Demmer教授表示,关于口腔健康和大脑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目前有一些猜测,但尚未完全证实。 多数科学家认为,全身性炎症是将口腔和大脑健康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口腔中好细菌和坏细菌不平衡,会导致坏细菌送入血液,引发免疫反应,产生低度、全身性炎症。而炎症在痴呆症、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有科学家认为,口腔和大脑健康的关联可能与口腔和肠道中好细菌减少相关。这些好细菌可以将饮食中的硝酸盐(存在于叶菜类食物中)转化为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管健康和降低血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中好细菌减少,可能没有足够的好细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一氧化氮,导致高血压,从而增加痴呆症、中风和心脏病等疾病风险。 图片来源:123RF 促进口腔健康该怎么做? Demmer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口腔健康与大脑健康有着密切关联,而促进口腔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做到常刷牙,最好是做到早晚两次刷牙,从而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预防牙周疾病及其它类型感染的发生。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也指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建议,为促进口腔健康,应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一人一刷一口杯,即一个人一把牙刷和一个口杯,每人分开放置,以避免交互感染;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指符合口腔保健的卫生标准,能有效清除牙菌斑的牙刷),注意及时更换;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根据口腔健康需要选择牙膏,提倡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病;科学吃糖,少喝含糖饮料;吸烟有害口腔健康,应尽早戒烟。 此外,还应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每年洁牙(洗牙)一次。当口腔出现不适、疼痛、牙龈出血、异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及时修复缺失牙齿。同时,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口腔保健和治疗。   参考资料 [1] Ryan T.Demmer1, et al.,(2020).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Incident Dementia:The […]

半夏
出现这些症状,当心癌细胞卷土重来

出现这些症状,当心癌细胞卷土重来

肿瘤细胞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的控制,容易出现疯狂性的生长,具有侵犯性和转移性,可以侵犯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并且容易进入到血液和淋巴管的体液中,通过循环转移到远处。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复发转移就像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了,而复发转移带来的二次伤害,威力要比初次发病大的多。 如果能够在肿瘤复发转移的早期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肿瘤复发转移有哪些预兆? 肿瘤患者出院 1~3 年内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高危期,80%的患者都会在此阶段发生转移或复发。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肿瘤患者可能需要提高警惕。 1、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征象之一。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如果没有异常情况,患者体重应该保持平稳的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并且变动幅度超过4.5斤,那么肿瘤患者就要警惕是不是发生了复发转移。 2、疼痛 癌痛是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症状,超50%的癌症患者会遭受癌痛折磨。肿瘤侵犯神经或压迫组织而造成疼痛,生活中,需要对于一些新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持续性疼痛引起重视。 骨转移:骨骼、关节的持续性疼痛,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 肝转移:肝区疼痛持续性的剧烈疼痛,可能还伴有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出现黄疸、腹水。 脑转移:持续性头痛,严重的会出现喷射性呕吐,视力下降等,轻症很难与普通头痛区别开。 3、淋巴结肿大 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关注淋巴结的情况,多照照镜子或者用手摸一摸,尤其是颈部的淋巴结,一旦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肿块,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淋巴结处的转移。 4、发热 肿瘤病人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而导致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有有多种,比如肿瘤性发热、感染导致发热、药物反应等。 但也可能是发生了脑转移导致的发热,肿瘤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侵犯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其特点为: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41℃,高热却无面部潮红,皮肤干燥、四肢发凉。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5、原发症状 肿瘤患者在经过手术、辅助治疗后,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与第一次确诊时相同或者更严重的症状时,说明病情复发并且加重了。 6、出血症状 出血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带血等。 7、阻塞征象 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甚者会造成管腔阻塞。 如何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每个肿瘤患者都存在复发转移的风险,那么该如何做才能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呢? 目前对于肿瘤发生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仍然是关键所在。所以定期复查对肿瘤患者十分重要,由于肿瘤患者病情的发展不同,复查的时间也有不同。一般来说,肿瘤患者需要每3-6个月到医院做一次复查,距离治疗时间越近,复查的频率一般会越高。 至于如何降低复发的风险,肿瘤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如何才能降低复发风险? 多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 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东西 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 kg/㎡到 25 kg/㎡ 及时调整焦虑不安的情绪,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作息规律 写在最后 治疗结束,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给癌细胞趁虚而入的机会。肿瘤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定期复查,做好身体的调理,增强免疫功能,尽可能减少复发、转移的几率。  

半夏
一文读懂:肿瘤热疗(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下篇)

一文读懂:肿瘤热疗(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下篇)

三、全身热疗   全身热疗是指利用红外线、微波和射频等物理因子通过对全身或局部加温致使全身温度升高达到全身热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手段。 1. 适应证   (1) 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能耐受并愿意接受全身热疗。 (2) 配合放疗和化疗等其他抗肿瘤综合治疗。 (3) 肿瘤术后的预防复发转移治疗。 (4) 其他治疗后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治疗。 (5) 晚期全身广泛转移的姑息治疗。 2. 禁忌证   (1) 新近脑血管病变,或伴有可引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的疾病或因素。 (2)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律失常、心脏储备功能明显下降(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下)。 (3) 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 (4) 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肺功能<正常的60%) (5) 肝功能或肝脏储备功能明显降低,活动性肝病。 (6) 严重的肾实质或肾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 (7) 存在未经控制的感染灶或潜在感染灶,以及有败血症倾向。 (8) 未获纠正的中~重度贫血。 (9) 有明显出血倾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倾向,单独热疗时血小板<50×109/L,合并化疗时血小板<80× 109/L,妇女经期。 (10) 全身衰竭。 (11) 无自主表达能力患者。 3. 临床观察指标   (1) 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心肺功能、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等变化。 (2) 观察实体瘤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疼痛情况、一般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4. […]

半夏
预防复发道路上,循环肿瘤细胞检查能起到什么作用?

预防复发道路上,循环肿瘤细胞检查能起到什么作用?

作为一种广泛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TC)能否准确地预测癌症发生和转移?一直以来,这个话题争议不断。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循环肿瘤细胞与癌细胞定植及引起转移灶的具体证据越来越清晰,这种检查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性也随之明晰。 有多少癌细胞,从肿瘤掉落进血液? 近日,发表于《自然》子刊的一个研究给出了答案[1]。通过肿瘤小鼠与健康小鼠之间连续交换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血液的方法,推断出以下数据: 胰腺导管腺癌、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脱落到循环血液中的半衰期都在40~260秒之间;(半衰期:脱落的肿瘤细胞衰减到一半所用的时间。) 脱落到血液中的癌细胞渗入血管内的速率在60~10万个/小时之间,与病种有关;(小细胞肺癌转移率较高,癌细胞渗入血管的速率非常高,每小时10.7万个;非小细胞肺肿瘤和胰腺肿瘤每小时仅60个。) 此外,来自晚期小细胞肺癌小鼠脱落的循环肿瘤细胞中,每天仅仅1~2%就足以产生巨大的转移灶。 循环肿瘤细胞的“预测”能力 血液中检测出循环肿瘤细胞与不良预后有关的结论,已经在许多肿瘤患者身上得到验证。 乳腺癌 一项研究纳入3518例乳腺癌患者,22%患者检测出循环肿瘤细胞,且每30ml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大于等于5个的患者往往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更短。[2] 另有研究显示,在547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诊断后约5年时检测血液样本,若发现存在至少1个循环肿瘤细胞,则临床复发率增至13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出循环肿瘤细胞,其计数增加与较短的生存期有关。 一项纳入了化疗后出现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比较了不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发现有些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基线水平计数<5个/7.5ml,而另外的患者计数≥5个/7.5ml,而从中位总生存期来看,前者大于后者的两倍。[3] 另外有研究显示,循环肿瘤细胞中间质型比例高的患者远处转移风险高。[4] 胃癌 一项纳入24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从术后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结合循环肿瘤细胞测试结果中发现,结果为阳性和阴性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和72.5%。[5] 结直肠癌 在研究循环肿瘤细胞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循环肿瘤细胞<3个/7.5 mL的患者,其总生存期均高于>3个/7.5ml的患者; 并且,治疗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的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所延长。[6] 胰腺癌 有一项研究抽取34 例胰腺癌患者血液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其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关系,发现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和阴性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6天和138天。[7] 临床应用情况如何?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有关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在基线水平的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复发风险。 依据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做某些预防性的治疗来预防复发,将会是未来更好地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的方向。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和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联合分析发现,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的癌症患者通过放疗提高了4年的总生存期。 此外,取材方便、创伤小,与影像检查相比,能较早地发现潜在转移、无射线损伤等优点更加大了其临床应用的潜力。 然而,目前循环肿瘤细胞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分离和纯化难度大、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价格较高等。 写在最后 综合以上,小编非常看好循环肿瘤细胞在发现肿瘤、预测复发和转移等方面临床应用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Hamza B, Measuring kinetics and metastatic propensity of CTCs by blood exchange between mice. Nat Commun. 2021 Sep 28;12(1):5680. [2] Circulating tumour […]

半夏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中国是全球吸烟者最多的国家,约有3亿多“烟民”,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高达26.6%,每年消费的烟草占到了全球的40%。 吸烟可增加十多种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包括肺癌、口腔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据一项发表于《烟草控制》(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推测,未来20年(2020-2040年),中国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死亡人数将上升近50%,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2019年版)、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2002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预测了2020-2040年中国35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死亡人数、超额死亡和寿命损失年数。 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主要包括10种:唇癌、口腔癌或咽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白血病。其中,4种主要癌症——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中国目前癌症死亡总人数的60%。 研究人员预测,未来20年中国吸烟率将有所下降,但与吸烟相关的死亡率将大幅增加。这是因为吸烟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有近40年的延迟。   2002-2018年间,中国男性吸烟率从57.4%降至50.5%,女性吸烟率从2.6%降至2.1%。如果吸烟率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40年,男性吸烟率将下降至41.3%;而女性吸烟率将为2.16%,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如果将人口老龄化考虑在内,未来20年,男性与吸烟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将增加44.0%,从337.2/10万上升到485.6/10万;女性将增加52.8%,从157.3/10万到240.4/10万。   图片来源:123RF 未来20年中,中国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癌症,造成1.173亿年的寿命损失。其中,几乎一半(46%)的寿命损失年数将来自35-64岁的成年人;94%(1.103亿)的寿命损失将发生在男性中。 到2040年,男性中超过五分之一(20.4%)的癌症死亡将归因于吸烟;特别是肺癌,将有超过三分之一(37.1%)的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而在女性中,由于吸烟率非常低,2020-2040年与吸烟相关的肺癌死亡人数占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6.8%-6.7%。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差异将明显增大,尤其是在≥70岁的人群中,男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23.2/10万和963.5/10万;女性中则分别为888.3/10万和558.2/10万。 在≥70岁人群中,4种主要癌症的死亡率,在男性吸烟者中为肺癌(855.9/10万)、胃癌(290.3/10万)、肝癌(242.9/10万)和食管癌(202.2/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9倍、1.4倍、1.6倍和1倍;在女性吸烟者中为肺癌(447.6/10万)、胃癌(120.8/10万)、肝癌(115.6/10万)和食管癌(66.9/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6倍、1.2倍、1.3倍和1.1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指出,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是导致中国人死亡、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协调努力,以遏制未来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的上升。 降低吸烟率,减少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需要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努力,不仅要帮助吸烟者戒烟,同时也应防止不吸烟者开始吸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目前吸烟者中,约有22%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研究最后强调,如果吸烟率能在2030年降低到20%,并将这一趋势保持到2040年,将避免数百万人死亡。   参考资料 [1] Ning Li, et al.,(2021). Smoking-related cancer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n ageing society (China 2020–20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 Tobacco Control, DOI: http://dx.doi.org/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444. [2] Surge in deaths from smoking-related cancers expected […]

半夏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20张癌症人体地图,告诉你致癌真相

到底喝什么干什么会得癌,在互联网上似乎一直是各国各路野生养生专家热爱的话题。然而众说纷纭,有没有点可靠的? 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Elsevier推荐了一个很好用的癌症身体交互图,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致癌物质和癌症的关系。这些信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专业协会发布的指南,有强证据支持,图片也简单易懂,有利于健康教育。 吃、喝和癌症的关系 01 酒精 酒精致癌,可是全面开花。如上图,从上到下哪哪都有。口咽、喉部、食道、乳腺、肝脏、结肠还有直肠,都不放过。 02 红肉 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类为红肉。WHO 将其列为II A类致癌物,主要导致结直肠癌。 03 加工肉 还是结直肠癌,WHO 将加工肉类列为 I 类致癌物,可导致结直肠癌。 04 高盐饮食 盐摄入量超标可导致胃癌。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均在8-10克左右,而爱吃咸菜的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达到了15克以上,远远超过需要量的标准。 此前,JAMA发表过文章,对中国人近10年来食盐摄入量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相当不容乐观。除了癌症之外,过量摄入盐对心脑血管和代谢类疾病有不弱于糖的贡献。看来除了控糖,控盐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05 水果摄入不足 没想到吧,进食水果太少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肺癌和胃癌。根据研究,每天进食水果100 g以下的人,比每天进食超过100 g的人胃癌发病率至少高两倍。而建议的水果摄入量是每天300 g以上。 06 纤维摄入不足 纤维摄入量低易导致结直肠癌。据统计,如果每日摄入纤维量低于6 g,其直结肠癌发病率比摄入高于6 g者至少高85%。高纤维食物中,芹菜、苹果、胡萝卜、白菜、笋等都是日常易取得的果蔬。 07 非淀粉类蔬菜摄入不足 看来不吃蔬菜和不吃水果一样严重。非淀粉类蔬菜的意思是说不能用糖尿病高风险因素土豆来充数哦。其摄入不足会导致口咽癌症、食道癌和胃癌。推荐摄入量为每天超过375 g。 生活习惯哪些易患癌? 01 吸烟 吸烟致癌,更是全面开花,连酒都要自叹不如了。吸烟可以在全身各系统造成癌变,口咽、喉部、食道、肺、肾脏、胰腺、胃、膀胱、结肠、直肠都是吸烟致癌的靶器官,除此以外,血液系统中的癌症——白血病,也可由吸烟造成。如果女性吸烟,还会造成卵巢癌。 02 日照过多 许多皮肤科医生都不断的提醒公众和患者,要注意避免暴晒,尤其是阳光强烈的时候。并且防晒产品,包括遮阳伞、遮阳帽、遮阳的服装和防晒霜一直是不断的被医生们和各皮肤医学学会推荐的。 毕竟恶性黑色素瘤一旦转移,将难以治疗。据统计,90%以上的黑色素瘤都是因为晒太阳引起的。 好吧,我不晒行了嘛! 03 缺乏运动 没想到,缺乏运动还会生癌! 根据统计,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女性,她们患子宫内膜腺癌的几率比达不到这个运动量的女性要低两倍还多。 而对乳腺癌来说,如果每周中等强度运动达不到90分钟,患癌几率是达到运动量者的两倍以上。 而最不爱动的人,不论男女,如果每周连一个小时体育锻炼也达不到,那患结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至少翻倍。总而言之,越不爱运动,可能的患癌种类越多,风险越高。 什么致病因素会导致癌症? 01 肥胖 肥胖真是癌症的强大助力!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胖子们,患食道癌、乳腺癌、肾脏肿瘤、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的风险都不同程度的高于非肥胖人群。而女性肥胖者还会有患上卵巢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高风险。 […]

半夏
肿瘤患者该牢记的30条建议,一次性大汇总

肿瘤患者该牢记的30条建议,一次性大汇总

抗癌确实不易,肿瘤患者在治疗、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 今天,我们一次性汇总给你。  强烈建议转发、收藏,方便有疑问的时候查阅。 科学抗癌,才能更好地对抗癌症,延长生存期!  

半夏
避开这些“骗局”, 肿瘤患者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避开这些“骗局”, 肿瘤患者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身边有一个真实案例:小编的一个远房亲戚,几年前确诊了淋巴癌,医生为她制定了化疗方案,但是她拒绝了。原因竟然是她听很多老人说“癌症一化疗人就扛不住了,不化疗反而能活得更久”!可想而知,这个亲戚的结局并不好。 疾病相关的“骗局”极其致命,肿瘤也常常在这些欺骗和伪装的卑鄙手段下,让人们“误入歧途”,从而耽误治疗时机,缩短生存期! 本篇小编为大家总结了肿瘤患者常常会遇到的“骗局”,希望能够警醒部分患者,康复路上少走弯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骗局1】化疗副作用太大,尽量别用! 人们普遍把化疗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认为化疗周期长且多数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在出现疗效的同时,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所以肿瘤患者常常拒绝或恐惧化疗, 或者中断化疗,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其实,患者的化疗方案是医生在综合考虑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临床分期、身体承受能力、经济情况等因素后决定的。 化疗一方面对一些肿瘤可以取得根治性疗效或明显提高生存率;另一方面,通过一些辅助性或支持性药物可以明显减少化疗毒性反应程度和频率, 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还可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只要化疗方案合理,化疗是利大于弊的!   【骗局2】基因检测是坑钱的项目,根本没意义! 有些患者确诊之后,医生可能会要求做基因检测,而且由于医院检测设施的限制,基因检测常由外院的机构来做,而且价格往往比较贵,也不在医保范围内,因此,很多患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基因检测就是医院的赚钱手段,根本没有意义! 其实不然!基因检测对于肿瘤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诊疗依据,比如常用的靶向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基因检测的协助,靶向药物的使用和疗效判定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基因检测并不是白花钱,在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骗局3】晚期肿瘤患者只能放弃治疗! 约80%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这一期的肿瘤多已经出现转移, 或伴有肿瘤局部复发、肿瘤巨大等等。很多这个时期的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出于对放化疗痛苦的恐惧及经济原因选择放弃治疗,但癌症晚期真的要放弃治疗吗? 虽然晚期肿瘤患者大部分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了,治疗手段上更倾向于全身性治疗,比如肿瘤热疗、靶向药治疗、止痛治疗、姑息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能够让癌症患者不仅活得更长,而且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放弃治疗并不是唯一选择!   【骗局4】穿刺活检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千万别做!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患上肿瘤的人千万不可以做穿刺。原因是恶性肿瘤患者在取活检组织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把癌细胞不小心带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促进肿瘤的扩散转移! 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穿刺活检技术是目前诊断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治疗前判断肿瘤组织的良恶性、分型及分化程度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部分人认为“穿刺活检会增加扩散转移风险”的说法也属于子虚乌有! 肿瘤学专家普遍认为穿刺活检并不会引起肿瘤的转移或扩散。另外,随着穿刺活检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穿刺器械在充分伸展后直径均大于穿刺孔的内径而达到有效封闭肿瘤穿刺孔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肿瘤组织“跑”到其他部位! 所以,穿刺活检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取材精准、诊断可靠等特点,放心做! 参考文献 1、马雅昌,朱雅文,郭健,等.一项新型封闭穿刺技术应用于骨肿瘤穿刺的价值[J]. 临床骨科杂志 ,2018. 2、许彪,陈刚,韦璐,等.多层螺旋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 应用不同型号穿刺针的效果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2): 275-279.  

半夏
天呐!你天天吃、日日用的产品,竟然可能有“毒”?

天呐!你天天吃、日日用的产品,竟然可能有“毒”?

自热火锅、汉堡、薯条……,即使节奏飞快,也能随时随地享受美食。 口红、发胶、香水……,即使行色匆忙,也能迅速提升自信和气色。 可是,这些产品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对健康有益吗? 图片来源:123RF 这些产品有“毒”吗? 近期,发表在《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的论文发现:在快餐食品中(如汉堡、薯条、鸡块、鸡肉卷饼、奶酪比萨等),存在邻苯二甲酸盐。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访问了六个快餐店,并收集了64种食品做测试;还要求厨师提供一副在制作食品时使用的塑料手套。然后研究者分析这些食品中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此外,研究者还纳入了住在这附近的居民,测量这些参与者尿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研究发现,那些吃更多快餐的人,体内的邻苯二甲酸盐更多。而这些快餐中,有81%含有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有70%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DnBP和DEHP都是邻苯二甲酸盐。 研究者还发现,邻苯二甲酸盐浓度最高的食品是肉类,如芝士汉堡或墨西哥卷饼。但是目前,研究者还没有找出,邻苯二甲酸盐是如何进入快餐的,可能是来自厨师使用的橡胶手套,也可能来自塑料包装。 另一项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研究也指出,吃快餐最多的人,其体内的邻苯二甲酸盐水平高出正常人40%。 图片来源:123RF 邻苯二甲酸盐是什么? 邻苯二甲酸盐属于一类工业化学品,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品中,以提高塑料的透明度、柔韧性和耐用性。常用于制造食品包装材料、乳制品管材和其他用于生产快餐的物品;也用于粘合剂、电子产品、玩具和各种其他产品;还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医疗器械、药物和膳食补充剂等。 在塑料包装袋、润肤霜、指甲油、肥皂、发胶、香水、玩具车、油漆、乙烯基地板等产品中,都可能存在邻苯二甲酸盐。快餐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谷物和肉类,谷物类通常包括面包、蛋糕、披萨饼、墨西哥卷饼等。 因为快餐连锁店销售的食品,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包装和处理,比较容易受到增塑剂(邻苯二甲酸盐等)的影响,这些有“毒”物质会从塑料食品包装中渗出,并会污染这些加工食品。 自2009年以来,美国已禁止在某些产品中使用邻苯二甲酸盐,尤其是婴幼儿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 图片来源:123RF   邻苯二甲酸盐的危害有哪些? 1、可能与流产有关   发表在美国癌症学会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发现:接触某些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的物质,比如食品包装、个人护理产品和其他日常用品等,可能与流产有关,大多数流产发生在怀孕的5至13周之间。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测试了来自中国的132名流产女性和172名健康孕妇的尿液样本。最后发现,流产与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的代谢物水平较高有关。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并不能证明邻苯二甲酸盐会导致流产,但他们之间存在关联,应该做进一步的研究。” 2、可能与儿童智商下降有关 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怀孕期间,孕妈妈经常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产品,比如口红、发胶、肥皂和指甲油等。宝宝在7岁时,与其他孩子相比,平均智商至少低了6分。 研究人员指出:“智商下降6分或7分,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业和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者建议孕妇,不要食用即时食品(微波炉加热后可食用的快餐)、尽可能避免使用空气清新剂等物品、也不要使用瓶底标记为3/6/7的可回收塑料。   3、可能会增加儿童哮喘的风险 在线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研究发现,儿童哮喘与孕妈妈产前使用了各种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的家用产品有关。与暴露水平较低的孕妈妈相比,暴露水平较高的孕妈妈,宝宝在5岁时,哮喘的发生风险增加72%;孩子在11岁时,哮喘的发生风险增加78%。   4、增加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 另一项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研究发现,体内邻苯二甲酸盐的浓度增加,与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具体来说:与体内邻苯二甲酸盐含量最低的女性相比,含量最高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几乎是前者的2倍。体内浓度中等的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约70%。 5、其他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盐的摄入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并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升高。此外,其它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盐与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还可能与男孩生殖发育的变化有关。也有学者担心,邻苯二甲酸盐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图片来源:123RF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生活中的潜在“毒素”,有助于保护自己、胎儿和家人的健康。减少邻苯二甲酸盐的最好方法,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少吃高脂肪、高碳水的包装/加工食品。同时,注意个人护肤用品的质量。 虽然可能邻苯二甲酸盐无处不在,但是在美国、欧盟、丹麦、中国等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法规保障大家的安全。比如欧盟规定,禁止“毒素”浓度超过0.1%的产品出售;中国台湾环保署,已将其列为毒性化学物质,限制其使用。   […]

半夏
TRK抑制剂恩曲替尼国内申报上市,「广谱抗癌药」离我们还有多远?丨肿瘤情报

TRK抑制剂恩曲替尼国内申报上市,「广谱抗癌药」离我们还有多远?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ASCO更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指南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SCRT联合随后的CAPOX加卡瑞利珠单抗后延迟手术有效可行 新药:广谱抗癌药恩曲替尼国内申报上市,拟优先审评! 新药:国产HER2双抗Zanidatamab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01 JCO:ASCO更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指南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患者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指南更新,指南强调:在接受ICI治疗的患者中,提高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推荐管理的认识、概述策略并提供指导。   官网截图 本指南给出了基于特定器官系统的毒性诊断和管理建议。虽然管理因受累器官系统而异,但一般而言,应继续ICI治疗,并密切监测1级毒性,但一些神经、血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对于大多数2级毒性,可暂停ICI治疗,当症状恢复至≤1级时,可考虑恢复ICI治疗。可给予皮质类固醇。 3级毒性通常需要暂停ICI并开始高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皮质类固醇应在至少4-6周内逐渐减量。一些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其他免疫抑制治疗。一般而言,除激素替代已控制的内分泌病外,对4级毒性患者建议永久停用ICI。 02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SCRT联合随后的CAPOX加卡瑞利珠单抗后延迟手术有效可行 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中,延迟手术的术前短程放疗(SCRT)已被证明与长程放化疗一样有效。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前SCRT联合后续CAPOX(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LAR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SCRT联合随后的CAPOX加卡瑞利珠单抗后延迟手术在LAR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和良好的耐受性。 官网截图 组织学证实为T3-4N0M0或T1-4N+M0直肠腺癌的初治患者接受5×5GySCRT,1周后接受2个后续21天周期的CAPOX加卡瑞利珠单抗治疗,1周后行根治性手术。主要终点为pCR率。 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入组30例,27例患者接受至少一剂CAPOX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7例(100%)患者进行了手术。pCR(ypT0N0)率为48.1%(13/27),错配修复蛋白正常(pMMR)的患者人群中为46.2%(12/26),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患者中为100%(1/1)。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均为1-2级,最常见的是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81.5%)。 03 新药:广谱抗癌药恩曲替尼国内申报上市,拟优先审评! 10月28日,罗氏的TRK抑制剂恩曲替尼(Entrectinib)国内申报上市,并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用于NTRK融合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NTRK融合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故而TRK抑制剂也常被称为广谱抗癌药。 04 新药:国产HER2双抗Zanidatamab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10月29日,百济神州登记启动了HER2双抗Zanidatamab(研发代号:ZW25)的Ⅲ期临床,针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食管腺癌(GEA)。这是首个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的HER2双抗。   参考文献: [1]Management of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ASCO Guideline Update Bryan J. Schneider, Jarushka Naidoo, Bianca […]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