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肺癌

肺癌

肺癌:最新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一览表(2022年6月)

肺癌:最新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一览表(2022年6月)

2021年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公布,新版医保目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 2021年最新的医保目录中,新纳入多种抗肿瘤药物,覆盖范围颇广,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胃癌、骨髓瘤、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多癌种。对患者们来说,又有很多病友们等到了救命新药! 小编整理了在肺癌靶向、免疫治疗领域,经FDA、NMPA获批及NCCN指南推荐的40余个药物(截止2022年6月5日),并附医保支付价格及医保适应症等相关信息。供大家参看!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备注: 1.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 MHLW:日本厚生劳动省 2. 医保支付价格来源浙江省医保药品目录,援助方案及费用来源网络;若有错误欢迎留言指正。

半夏
肺磨玻璃结节的12大认知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肺磨玻璃结节的12大认知误区,你一定要知道!

肺癌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位居第一。 而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将影响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若诊断时结节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可达92%,原位癌和微浸润癌治愈率几乎100%,而晚期肺癌仅5.8%。所以,肺癌的筛查非常重要。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去提高磨玻璃结节(GGO)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尽量避免将良性病变当恶性肿瘤治疗、避免将早期肿瘤当进展期肿瘤治疗以及避免延误早期肺癌的诊治呢? 今天,“医学界肿瘤频道“就为大家总结了肺磨玻璃结节的12大误区。 误区一、发现GGO就意味着是肺癌 答:这可不一定,理由如下: 1.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结节最常见的是炎症和早期肺癌,因此GGO常常被认为是早期肺癌的标志。一般来说,持续存在的GGO往往预示着恶性病变,但是少数良性病灶也可能持续存在,比如肺内淋巴结,瘢痕组织; 2.GGO型肺癌常见于年轻、女性和不吸烟人群; 3.鉴于实性结节中浸润性肺腺癌的比例远大于纯GGO,代表结节密度的CT值可能与病理浸润程度相关。 误区二、发现GGO,为了明确良恶性,全都做穿刺活检 答:一般不建议,理由如下: 1.参看2021.7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临床高度怀疑I或Ⅱ期肺癌的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表现)术前无需活检; 2.因为活检会增加时间成本、费用和程序风险,且不影响治疗决策; 3.如果强烈怀疑非肺癌诊断,术前活检可能是合理的,并可用空芯针活检或细针穿刺(FNA)活检确诊。如果术中诊断看似困难或风险很高,则行术前活检可能就是合适的。 误区三、GGO的良恶性做PET-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答:更多时候,PET-CT对GGO的诊断价值并还不如CT,理由如下: 1.PET-CT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准确率在80%~90%;但是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明显降低。对于直径<8mm的肺微结节,多无18F-FDG摄取,PET-CT扫描多为阴性,对其性质的判定主要依赖于CT征象,因此PET-CT对直径<8mm的肺微结节的诊断价值并还不如CT。 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Fleischner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指南均认为,对于直径>8mm的实性肺结节才需要行PET-CT检查。 误区四、GGO先抗炎治疗 答:因为良性的GGO是不需要开刀的,所以首次发现的GGO,一般要经过3个月以上的随访期,以确认结节的非短时性存在。在这段时间里,正常的机体免疫力即可自行消除或缓解如此小的感染、炎症病灶,无需抗生素治疗。 误区五、GGO手术前需要做气管镜检查 答:术前不需要进行骨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部分患者也不需要脑部磁共振检查。 误区六、GGO建议越早手术越好 答:手术时机需要看具体情况,更多的时候是由患者自己确定时间: 1.对于高度怀疑浸润性肺腺癌的GGO以及随访过程中直径增大或者实性成分增多的GGO,积极的外科治疗是必要的; 2.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后,5年总生存率达到或接近100%,而一旦进展至Ⅰ期肺癌,其5年总生存率则降至73%~90%。所以,影像学考虑为AIS、MIA和贴壁亚型为主的浸润性腺癌是外科手术介入的最佳时机,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GGO是否需行手术治疗应结合患者的预期寿命。对于老年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的GGO患者,如果他们的预期寿命短于GGO的进展时间,建议随访即可。对于年轻的GGO患者,考虑到这部分患者预期寿命很长,因此推荐在不需切除过多肺组织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手术治疗; 4.需结合GGO的具体位置,对于亚肺叶切除能够根治的周围型GGO,可以采取积极手术干预;对于因结节位置较深而必须行肺叶切除的GGO,则建议在安全期内随访,延长高质量生活的时间; 5.合理选择GGO型肺癌的手术时机,GGO型肺癌进展缓慢,是一种“懒癌”,和传统肺癌不同,外科处理窗口期长,疾病自然史研究表明,约20%的纯GGO和40%的部分实性结节将在随访期间进展。一些GGO进展迅速,而另一些GGO可以保持多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因此手术时机的选择应以不影响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为原则。除此之外,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决定GGO型肺癌手术时机的因素。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存在GGO而患上焦虑症,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患者择期手术或许是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误区七、GGO型肺癌需要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 答:肺叶切除可能并不适用于周围型GGO肺癌患者。 1.术中冰冻指导亚肺叶切除的手术治疗策略,是国际上早期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重大进步; 2.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比例(CTR)是也能用于确定肺癌的手术方式。日本的JCOG080在2021年AATS年会上公布了部分研究结果:对于直径≤2cm而且CTR>0.5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应成为标准治疗方式,不过这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去证实; 3.由于原位、微浸润和贴壁亚型为主型的腺癌患者不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术中冰冻病理对淋巴结清扫也具一定指导作用。基于以上研究,GGO型肺癌患者无需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误区八、多发的GGO,手术切除大的病灶就可以 答:依然需要看具体病灶情况,如下: 1.同侧的多发GGO尽量通过单次手术进行切除。GGO的手术切除需以主病灶优先,同时兼顾次要病灶(但是考虑炎症结节就不需要切除)。手术方案的选择应该基于肿瘤直径、位置、CT表现、患者体力评分和心肺功能等,在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保留肺实质; 2.术前定位可帮助术者确定多发GGO的具体位置,减小手术切除范围。 误区九、多发GGO手术后续需要化疗或者口服靶向药控制肿瘤 答:多发GGO手术后几乎都是多原发的早期肺癌,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晚期肺癌的治疗手段,不建议在多发GGO中采用。 误区十、冷热消融是治疗多发GGO的好办法 答:冷热消融并非是一种根治性的肿瘤治疗手段,但是慎重对多发GGO采用冷热消融治疗。 误区十一、脏层胸膜浸润是影响GGO的预后因素 答:传统观点认为,脏层胸膜浸润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并被纳入了肺癌的第8版TNM分期中,但是脏层胸膜浸润不是混合GGO的预后因素。 误区十二、GGO型肺癌的术后需要长期复查 答:GGO型的肺癌不需要像肺癌术后的复查时间那么频繁: 1.接受根治性治疗的肺癌患者应该在术后2年内每6个月接受1次术后随访检查,在2年后每年接受1次术后随访检查; 2.对于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以及纯GGO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考虑到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接近100%,他们可能在术后3~5年内不需要术后随访复查。   专家简介 王昆 硕士研究生导师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 安宁医共体肺科中心主任 昆明市肺结节肺癌诊治中心负责人 […]

半夏
咚咚CR故事丨抗癌五年,化疗、免疫、靶向轮番上阵,这可能是你见过最震撼的抗癌故事

咚咚CR故事丨抗癌五年,化疗、免疫、靶向轮番上阵,这可能是你见过最震撼的抗癌故事

引言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咚咚“CR故事”栏目,是我们为患友开辟出的一个抗癌故事专栏。在这里,我们抗癌故事的主角们用勇气与坚持,去对抗狰狞的癌症病魔。他们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但面对骤然袭来的汹涌疾病,他们又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光芒,与癌症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这个栏目设立的初衷,就是在于用他们的故事,去照亮那些笼罩在癌症阴霾中的患友。希望以他们对抗病魔的勇气和经验,能把更多患友拉出负面情绪的“泥潭”。 我们相信,这些精彩的故事能成为一面旗帜、一个信仰、在病痛肆虐的黑暗世界中一缕希望的光。想起他们时,我们的患友们还会翻腾起热血,燃烧起斗志,这是真正的抗癌精神,也是我们坚信最终一定能战胜癌症的精神印记与传承。 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抗癌五年,癌友yr8848已经成了咚咚癌友社群里一座精神堡垒了。分享经验,解答疑惑,只要他不倒下,癌友们鼓起劲抗癌的精神头就不会散。 在这个很多人听到“癌症”两个字就吓瘫的世界里,他成为了很多癌友的航标。 肺腺癌晚期,双肺转移,骨转移,PD-L1表达阴性,没有适合的靶向药物……在很多人看来是“地狱开局”的情况,硬是被yr8848变成了“打怪闯关”游戏,化疗药物、免疫药物、靶向药物,轮番上阵,他把艰难的抗癌日子过成了诗。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以癌友yr8848第一人称来描述,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打败癌症的! Yr8848摄于达瓦昆沙漠 1 当头棒喝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这用来形容我的五年抗癌生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一路抗癌的日子走过来,艰辛曲折、起起伏伏当然不用说,与癌细胞的斗争也是有胜有败,但如今还能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码字,还能洋洋洒洒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已经十分庆幸了。抗癌的日子多的是辛酸,但也有家人朋友的陪伴和战胜癌症的快乐,有我自己背上背包天南地北的洒脱,个中的滋味也颇有点意思。 2017年1月25日,大年二十八,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我的人生也在这一天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时至今日我都清晰的记得那一天。虽然全城都已经洋溢在春节喜庆团圆的氛围中,但略显阴霾的天气还是让人的心情有些压抑。而我,一个人,与欢天喜地的喜庆的氛围格格不入。那个时候我正惴惴不安的站在医院CT打印机前,取增强CT影像报告。看着机器吐出一张张影像片子,最后慢慢的吐出了宣判书——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 我拿起报告眼睛迅速扫描了一遍后,感觉内心颤抖了一下,心说老天爷可真眷顾我啊,本想抖个机灵开两个自己的玩笑,可情绪瞬间失控,霎那间眼睛湿润,大脑一片空白,肺癌两个字把我打得喘不过气来。 迈着沉重的脚步,在医院找个椅子坐下,思绪乱飞,脑海里放电影似的划过一些画面:家人亲朋,过去的,未来的……乱七八糟的瞎想完,无奈的一笑,面对现实吧,呵呵~既然被馅儿饼砸到了那就吃吧,甭管啥馅儿的。 作为一名70后,突然从生活幸福事业顺利憧憬未来的天堂,掉落到癌症晚期生命倒数的地狱,当时内心也是非常崩溃的,愤怒-惊慌-恐惧-焦虑-绝望-无奈……各种坏心情轮番占据脑袋。 当然了,坏情绪自然打不垮我。随着心态慢慢释然,终于开始面对现实以后,当我对抗癌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我开始了与肿瘤细胞们“相爱相杀”的道路。 2 山穷水复 2017年,算是我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次春节,我可能也是确诊日期最“惨”的一位癌症患者。 当大年二十八得知了我被肺癌“背刺”的消息,虽然努力在劝慰自己,家人们也一起默契的装作其乐融融的样子,但我知道,大家的心里都压了块大石头。 更糟糕的是,由于赶上春节放假,及时诊疗就不用想了。在家休息的几天真是熬过来的,出虚汗、爱咳嗽,一咳嗽身体右侧的肋骨就很痛,每次咳嗽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手扶着右肋,一手扶着能用力倚着的地方,摆好姿势再咳,真的是非常痛苦。 好不容易熬过了春节假期,马上入院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检查,胸腹部增强CT、脑部增强核磁、骨扫描、B超等等一系列检查;同时,针对我的癌症病灶也第一时间进行了穿刺活检。 取得病理组织后,医生立马安排了病理诊断以及基因检测。诊断结果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肺腺癌IV期,左肺原发灶4.5*4.1cm,肋骨骨转移,双肺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转移。同时基因检测并没有发现可以使用靶向药的靶点,仅有Kras和Tp53突变。 好吧,比确诊肺癌更糟糕的是,我的基因检测结果并不理想! 主治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安排了化疗联合抗血管药物的治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别看这个方案现在相对普遍,在17年初,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用药也算是比较前沿的方案了。当时也是小白一枚,以为治疗就会有效果,心怀美好的期待着尽快上治疗。 治疗前还有个小插曲。进行化疗时,医生问我要选择置PICC管还是输液港,当时也不太懂,只是觉得用PICC日常生活太不方便,输液港虽然要做个局麻的小手术,但是方便不影响生活,而且当时这家医院是输液港试点医院,可以医保报销大部分费用,就选择了输液港。现在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也选择输液港,只要当地医院方便能维护就好。 治疗的第一天,就深刻认识了什么叫做抗癌治疗的经济压力。医生开了处方,家人去医院旁的药店买药,化疗药物培美曲塞和血管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都是自费药,国产培美一只两千多,贝伐一只五千多,一次三万多块就没啦。所幸,现在不少药物都纳入了医保,癌友们的经济负担应该是大幅减轻了。 培美+顺铂+贝伐的治疗方案用了两个疗程,副作用主要有:一是肠胃反应,因为提前吃了止吐药挺管用倒是没吐,就是恶心,有三四天基本吃不下饭,饿得前心贴后背的也吃不下,喝水都恶心;二是用药后乏力嗜睡虚汗出的厉害,睡觉醒来睡衣床单被子都是湿的,副作用虽然很难受但是总算也熬过来了。 第三次化疗,来到评估的时间了。遭了这么多罪,内心满怀期待治疗能有“神效”,却被检查结果迎面泼了一盆冷水,浇个透心凉。原发病灶虽有一定缩小,但是却出现了新发病灶,疗效评估为进展,即代表着方案无效。 当时自己也开始学习了解了一些癌症常识,知道Kras突变化疗效果不太好,但是却完全没想到疗效竟会这么差!一线治疗无效,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甚至觉得一年都很难撑过去,内心也很迷茫,山穷水复,敢问路在何方? 晚期肺癌病理确诊单 3 柳暗花明 两次化疗无效被评估为进展后,对于后续治疗方案,主治医生给了两个建议:一是继续使用二线化疗方案,选择紫杉醇类+卡铂+贝伐,二是尝试最新的免疫疗法PD-1抑制剂。 别看现在免疫治疗已经普及开,成了“国民抗癌药”,可在2017年的中国,不少医生都不太熟悉这个药物。 初闻PD-1,我也是一头雾水,只是听一个朋友说起过他的用药经历。再有就是知道这个药物国内还没有上市呢,要通过代购或者去港澳购买,价格堪称“天价”。 思前想后,再想想我的失败的一线化疗结果,为了自己的小命还是决定尝试PD-1抑制剂。说来真要感恩我的主治医生,在当时PD-1并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告知我免疫治疗的前沿医学——O药、K药,以及刚上市不到一年的T药,并承诺可以给我输注。主治医生的坚定,让我心中燃起一线希望…… PD-1这是一款完全陌生的新药,疗效到底如何我心里也有些打鼓。毕竟药价这么高,而一旦无效又可能耽误病情。为求保险,我用穿刺剩下的病理组织进行了PD-L1表达的检测,尴尬的事件发生了:结果竟然是阴性! 这段临时发生的小插曲把我搞懵了。这下怎么办?换药继续化疗?与主治医生做了沟通,主治医生认为即便是PD-L1检测,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况且PD-L1的表达情况并不是PD-1疗效唯一的判断标准。 好吧,我的生命我做主,化疗就算了,我选择PD-1治疗!对于疗效到底如何,我也甘于接受,愿赌服输。于是马上寻找购药渠道咨询价格,了解到自己到香港诊所就诊开药价格更优惠一些,还能顺路游玩散心。于是与香港的癌症诊所预约后,我果断踏上了求药之旅。 2017年4月25日,晴,北京,医院肿瘤科病房。第一支阿替利珠单抗T药,滴答~滴答~顺着输液器的生命线缓缓的流入我的体内,去尝试为我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芝麻,开门吧’,情不自禁的,自己心中也祈祷,默念儿时读过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开门咒语。 由于病情正处于进展期,PD-L1表达又是阴性,为了尽早确定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我在第三次用药前就做了影像检查评估效果。 在惴惴不安的等待中,“北京喜讯传边寨”!一线化疗失败的我终于迎来好消息,T药评估有效! T药使用后留念 4 风云突变 免疫治疗有了效果,我的抗癌路上终于见到了彩虹。 就这样每三周用一次药,每两个月做一次检查评估,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主病灶持续缩小,转移灶逐渐都消失了,副作用也不大生活质量也挺好,又回到了岁月静好生活如常的状态。 转眼时间到了2017年8月下旬,T药也用完了第六次,有一天出门闲逛,买了一瓶矿泉水右手拿着,逛着逛着听见瓶子落地的声音,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水从手中滑落到了地上,当时也没在意。后来几天经常会出现手中拿的东西往下滑攥不住的情况,当时还以为是药物的副作用,手上没劲导致的。 […]

小D
夫妻双双患肺癌,这个高危因素很多人身边都有!

夫妻双双患肺癌,这个高危因素很多人身边都有!

近日,河南一女子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肺癌,而她本人却并无吸烟史,经医生询问后发现,该女子的丈夫因抽烟而患有肺鳞癌,而该女子长期生活在吸二手烟、三手烟的环境下,也患上了肺癌。 图源微博 看到这则新闻,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深受身边烟民的荼毒,对于抽烟行为非常反感,但大多数情况都无可奈何。 图源微博 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吗?电子烟有没有危害?如何预防肺癌呢? 越来越多不吸烟的女性患上了肺癌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真发教授表示,在不吸烟的中国女性中,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0%左右,这部分人大概占女性肺癌患者的1/4。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大多数女性不吸烟,但被动吸烟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越来越多不吸烟的女性患上了肺癌,而在一个家庭中,不吸烟的女人和孩子则是最大受害者。 2022年出版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吸烟已经被明确认为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也同样很大”。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绝不亚于一手烟。 所谓二手烟,即被动吸烟,指非自愿吸取其他吸烟者喷吐的烟雾。三手烟是指,烟民“吞云吐雾”后附着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被动吸烟吸进的有害物质比主动吸烟更多。 张真发教授提到,与吸入的烟相比,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手烟致癌物质的含量更高,这些物质被不吸烟者经鼻吸入呼吸道后,一样可损害气管上皮细胞,诱发癌变。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已知会导致癌症。烟草烟雾可在空气中徘徊长达5个小时,使接触者面临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降低的风险[1]。 对于遭受二手烟暴露的不吸烟者来说,会被动吸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可能危害健康。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会影响婴幼儿发育、青少年成长,加重呼吸疾病患者病情,甚至会导致肺腺癌发病率上升,并且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1,2]。 而三手烟可谓是“无孔不入”,这些烟草残留物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被消散,即便是香烟熄灭后仍然如此,甚至可在室内停留200天。 三手烟同样会影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另外也可能加重本身有哮喘、慢阻肺或肺功能不好者的病情。而且相比一手烟和二手烟,三手烟的致癌率甚至更高。 下图为吸烟肺和正常肺的对比图,看完你手中的烟还香吗? 吸烟者的肺vs正常人的肺标本图 不吸卷烟,吸电子烟行吗? 很多人的烟龄长久,对香烟有所依赖造成戒烟困难。近年来,电子烟作为一种尼古丁替代品应运而生,火速占领市场。但电子烟就没有危害了吗? 电子烟中本应燃烧的是尼古丁替代品,但经检测发现,很多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都超标超量[3]。因此,电子烟同样对身体有害!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电子烟的口感,生产厂家还会在电子烟中添加巧克力、薄荷等香料,不仅没能帮助戒烟,反而增加了电子烟的成瘾性。 预防肺癌,防癌筛查必不可少 我们无法掌控身边所有可能导致自己患癌的因素,但我们必须心存警惕,预防癌症。 真正能够把肺癌“扼杀在摇篮里”的方法只有:早筛查,早治疗。 目前,肺癌可筛查性高,可以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低剂量螺旋CT比X光胸片看得清楚,比PET-CT辐射低,性价比高。推荐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至少筛查1次: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何时开始戒烟都不晚! 有的人觉得,我还年轻,再抽个十几年也没什么问题;有的人会举例标榜那些吸烟一辈子也没得肺癌的人;有的人觉得,我都抽了大半辈子了,说戒烟也为时已晚了。 然而,与年龄无关,你完全可以选择查出癌症之前选择戒烟。 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对于戒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戒烟才能更专业有效地进行。作为烟民的家人,也应当及时给予戒烟者的鼓励和支持。 “吸烟有害健康”,真的不是每包烟上的一行无意义的字罢了。希望还在抽烟的你,能让家人、身边的人尽早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 吸烟吞云吐雾的样子很酷,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戒烟的你会更酷。   参考文献: [1]董际鼎,邵安春,郑光群,杨焕宁,王钧.香烟的危害与二手烟的防治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0,34(05):619-625. [2]Matthew B.Schabath,Michele L.Cote.Cancer Progress and Priorities:Lung Cancer.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1 October 2019;28(10):1563–1579.https://doi.org/10.1158/1055-9965.EPI-19-0221 [3]Czogala J,Goniewicz M L.,Fidelus […]

半夏
肺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医生教你看CT片,有2种可能是肺癌

肺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医生教你看CT片,有2种可能是肺癌

肺结节通常指的是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可以单发或多发。 我们研究肺结节的最重要目的,是因为很多早期肺癌表现为肺结节,及时发现可以手术治愈(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但肺结节很常见,良性远远多于恶性,不能因为体检CT查出肺结节就整体担惊受怕,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豪大夫今天用一批CT图片,给大家分析一下各种肺结节的起源,希望能够给良性肺结节患者解惑,放下心理负担。   一、外伤后形成的小结节 下图是一位30岁年轻人,车祸外伤,撞断3根肋骨,并造成肺挫伤、出血(创伤性湿肺): 红箭头这里的一小片肺组织被车祸撞击暴力撕裂,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不均匀的高密度影;蓝箭头是气胸和皮下气肿(肺破了,肺里空气溢出到胸腔和肌肉间隙内)。   这种程度的创伤没有生命危险,保守治疗1周出院了,后来小伙子复查CT,肺里留下了一个3mm的光滑小结节:   这是个良性实性小结节,是血肿吸收不彻底形成的,不要紧,不需要定期复查。 二、吸入粉尘,形成良性小结节   下图是两位女士,左图是当年在萤石矿上打工,当时条件简陋防护不到位,长期吸入粉尘,在肺里形成很多小结节: 右图是一位采棉女工,长期吸入植物性粉尘,在肺里形成很多微结节和索条状影。   类似的尘肺病包括13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焊工尘肺等。既往尘肺分为致纤维性尘肺(危害大)和非致纤维性尘肺,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为致纤维性尘肺;而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如铁、钼),在肺组织内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脱离粉尘后可以逐渐减弱,对人体危害较小。   三、炎症或肺结核,形成小结节,有些可吸收 下图左边是一个炎症性结节,右图是结核球,都是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伴有胸膜牵拉: 这种结节有时单纯从CT片的形态分析,跟肺癌鉴别困难,需要抗炎治疗后复查,或者增强CT看结节的强化特点,炎症结节常常明显均匀强化,结核球一般不强化或者环形包膜样强化(肺结核会破坏内部组织包括血管,引起广泛坏死),肺癌多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肿瘤血管少而乱)。   还有些无法确诊的,需要多学科会诊,借助PET-CT或者穿刺,或者手术后病理等手段。   四、肺癌早期,表现为小结节 恶性肺结节是最需要重视的,早期手术可以治愈。简单来说,恶性肺结节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具有明显恶性征象的肺结节。   像下图这种,边界清晰的混合磨玻璃结节,伴有胸膜牵拉,符合肺腺癌,要及时手术: 还有一种,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的肺结节,不论磨玻璃还是实性结节,都要重视!   绝大多数早期肺癌生长缓慢,对无法定性的肺结节,定期复查是个很实用的办法,可以避免过度医疗,也防止漏诊。   豪大夫每年都能发现很多从肺小结节长大的肺癌,挑出两个速度最快的分享一下: 这位病人2016年体检还是正常的,2017年查出一个3mm的肺结节,用了两年半时间,增长到>1cm,手术病理是肺腺癌。   注意:这几乎是最快的一类的,很少见!所以高危人群推荐每年胸部体检一次是有益的。 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有吸烟史,也是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肺结节从不足3mm长到1cm以上,后来病理确诊肺鳞癌。   中老年人定期胸部CT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生长较快的恶性肺结节,予以手术根治。   就像毒草一样,及时发现连根拔掉,就不会泛滥。   最后给大家看几个手术成功的肺结节,有个直径超过3cm,已经属于肿块了(红箭头是肿瘤,蓝箭头是手术瘢痕):   病例1 女性,52岁,咳嗽、发热,胸部检查发现1.3cm肺结节,手术病理为肺腺癌: 病例2 男性,75岁,体检发现左肺结节,2.9cm,左肺下叶切除5年(病理类型不详,在外院手术,家属只记得是肺癌,不能描述具体类型,看肿瘤形态,鳞癌、腺癌都有可能):   病例3 女性,61岁,胸闷一周查出肺癌,3.5cm,有分叶、胸膜牵拉,并且已经侵犯局部脏层胸膜,手术后病理是肺腺癌:   […]

半夏
【肺癌】EGFR、ALK、KRAS等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肺癌】EGFR、ALK、KRAS等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肺癌分可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占80%-85%[1-2]。分子病理学[3-5]证实,约73.9%的NSCLC患者有“驱动基因突变”,常见突变包括EGFR、ALK和ROS1等。随着针对特异性靶点药物的应用,晚期NSCLC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21%,而局限期患者约为55%[6]。虽然靶向治疗药物可显著改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预后[6],但靶向药物耐药后,部分患者仍需要接受传统的含铂类药物的联合化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可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然而,仅约20%的NSCLC患者能从该治疗中获益[7]。目前,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是热点问题之一。NSCLC中的驱动基因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信号通路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数据[8-11]显示,免疫治疗可使部分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获益,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期。本文将对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应用 1.1 EGFR突变与PD-L1表达的关系   EGFR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受体。NSCLC中EGFR通路可以调控PD-L1的表达。在NSCLC细胞中,增加EGFR的激酶活性可以激活下游的相关通路,并促进肿瘤的发生。EGFR可通过MAPK/p-ERK1/2、ePI3K/Akt/mTOR和IL-6/JAK/STAT通路来影响肿瘤发生发展[12]。研究[13]表明,EGFR通路可通过调控p-ERK1/2p-c-Jun信号轴来促进肿瘤细胞PD-1和PD-L1的表达,进而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发展。Azuma等[14]对164个NSCLC患者术后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EGFR突变与组织PD-L1高表达显著相关,EGFR突变是调控PD-L1蛋白表达的一个独立因素。可见,在NSCLC中,EGFR突变可以上调PD-L1的表达。 1.2 免疫治疗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15]中,PD-1抑制剂在PD-L1高表达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7例有EGFR突变且伴有PD-L1高表达的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29.4%,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6.4个月。但是,大部分临床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药免疫治疗EGFR突变NSCLC的效果并不理想。CheckMate012研究[16]显示,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EGFR未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8.8个月 vs 1.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 vs 18.8个月]。在KEYNOTE-001的研究[17]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K药)治疗26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NSCLC患者的ORR仅为4%,中位OS为120 d。 对于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免疫单药治疗的疗效有限,使得该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较少采用免疫治疗,临床上也并不推荐对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首选免疫治疗。但是,有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联合治疗在EGFR突变NSCLC中可取得较好的效果。IMpower150研究[8]是一项纳入了1,202例NSCLC患者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共分为3个亚组:(A)ACP组:阿替利珠单抗+卡铂+紫杉醇;(B)BCP组: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C)ABCP组: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在伴有EGFR突变的患者中,ABCP组的中位OS明显高于BCP组(29.4个月 vs 18.1个月,HR=0.6)。在一项II期临床试验[18]中,40例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在出现靶向药耐药之后,接受阿特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达到100%,患者的mPFS为9.4个月,1年OS率为72.5%,mOS尚未达到。免疫治疗联合EGFR靶向药物在NSCLC的治疗作用亦有报道。TATTON评估了PD-L1抑制剂Durvalumab联合奥希替尼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效果[19]。结果显示,TKI初治患者(11例)的ORR为70%;而在23例TKI经治NSCLC患者中,T790M阳性突变患者的ORR达到67%,而T790M未突变患者的ORR仅为21%。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Ib期/II期研究[20]显示,对于EGFR或ALK驱动基因突变的复发或转移性非鳞NSCLC患者,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展现出一定的临床获益,ORR为18.6%,1年OS率达到57.2%。在2020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国内首个针对中国EGFR突变患者的前瞻性CT18研究,即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T790M阴性晚期NSCLC患者II期研究进行了相关报道,ORR达到50.0%,总体人群PFS达7.0个月[21]。目前,一项在TKI耐药的EGFR突变型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受试者中进行的关于培美曲塞+铂类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帕博利珠单抗(MK-3475)的随机、双盲、III期研究(KEYNOTE-789)临床研究仍处于进行之中,结果尚未公布。   总之,EGFR突变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反应较差,而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较好,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为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的应用 2.1 ALK融合与PD-L1的关系   ALK也是NSCLC患者一个重要的驱动基因,阳性率为3%-7%。有研究[14]报道,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EML4)-ALK阳性的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水平较高,且EML4-ALK融合蛋白可上调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而调低EML4-ALK后PD-L1的表达有所下降,说明NSCLC中该融合蛋白可调控PD-L1的表达水平。   2.2 免疫治疗在ALK融合NSCLC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22]显示,在伴有ALK融合的NSCLC患者中,如果PD-L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25%,免疫治疗也会有一定的效果。对于ALK融合的肺癌患者,在接受TKI治疗后,二线使用免疫治疗后的效果差于野生型的患者[23,24]。但是,在有ALK融合的肺癌患者中,不论其PD-L1的表达情况,一线使用免疫治疗或使用TKI后二线使用免疫治疗的患者的OS明显低于使用化疗的患者[10,25]。但随后的研究[11]显示,对于使用TKI药物后出现进展且伴有ALK融合的患者,二线使用阿特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铂类化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的PFS。这些数据说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化疗具有免疫调控作用,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并提高这类患者的OS。   因此,对于有ALK融合的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对于TKI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会延长患者的OS,使患者OS获益。   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KRAS突变NSCLC患者中的应用 3.1 KRAS突变与PD-L1的关系   KRAS基因是NSCLC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基因,约20%的患者有KRAS基因突变,在吸烟的腺癌患者中更常见。KRAS基因突变可激活RAS-GTP酶,并影响肿瘤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既往的研究结果[9,26]表明,NSCLC中KRAS突变可激活下游的相关通路并促进PD-L1表达,进而产生免疫逃逸,影响肿瘤发展。来自我国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27]分析了NSCLC患者组织中基因突变状态与PD-L1表达的关系,发现KRAS突变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率为47.3%[肿瘤比例评分(TPS)≥1%]。Karatrasoglou等[28]研究亦证实NSCLC中KRAS突变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可见,NSCLC中PD-L1的表达可受KRAS突变状态调控,且两者在组织层面上呈正相关。   3.2 免疫治疗在KRAS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   目前,对于KRAS突变的患者,治疗上通常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或单免疫治疗的方式,而KRAS基因状态可以影响NSCL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Passiglia等[9]研究结果显示,伴有KRAS基因突变的初治NSCLC患者可以从Nivolumab治疗中获益,但未突变的患者并没有获益。Amanam等[29]回顾性分析了60例NSCLC患者,其中大部分为IV期腺癌(87%),KRAS外显子12突变(78%),接受免疫疗法的患者(占20%)的mOS约为28个月,高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33个月 vs 22个月,P=0.31)。而Dong等[26]指出,KRAS突变状态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比较复杂。KRAS突变合并其他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KRAS突变常见的共存突变包括TP53、STK11。一项回顾性研究[30]分析了免疫治疗在174例KRAS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效果,结论如下:如只有KRAS突变,患者对免疫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KRAS/TP53双突变的患者OS获益最大(ORR约为30%),而KRAS/STK11双突变的患者获益最少,提示KRAS/TP53共突变是指导免疫治疗的一个潜在预测指标。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NSCLC患者中KRAS基因与PD-1信号通路的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KRAS突变患者PD-L1表达更高,且KRAS突变患者较KRAS野生型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好,KRAS突变可能是NSCLC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四、其他基因   其他相对少见基因包括RET、BRAF和ROS1等。RET基因主要编码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基因主要重排形成融合基因KIF5B-RET,RET重排在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12%,是一个致瘤靶点[31]。在129例RET重排的NSCLC患者中,二代测序(NGS)发现41.1%(53/129)的患者伴有其他基因的改变,其中TP53突变最为常见(20/53, 37.7%),且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水平与OS率无相关性,患者mPFS在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和多靶点激酶抑制剂( MKIs)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PFS:3.5个月、2.5个月和3.8个月),其中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ORR仅为20%(2/10)[32]。 […]

半夏
群雄逐鹿 – 奥希替尼更胜一筹

群雄逐鹿 – 奥希替尼更胜一筹

在近日召开的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国产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伏美替尼III期注册临床研究FURLONG结果公布。伏美替尼在主要研究终点上达到了阳性结果,与一代标准治疗组相比,显著延长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但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 对EGFR突变阳性 的NSCLC患者而言,EGFR-TKI已是“三代同堂”,自此又将进入第三代EGFR-TKI“三足鼎立”的阶段,医生和患者可及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在临床上应该综合考量哪些因素,并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选择最适合患者的EGFR-TKI呢? 治疗价值全面凸显,一线使用第三代EGFR-TKI是大势所趋 近十余年来,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发展十分快速,在EGFR突变领域更是如此。现有的三代EGFR-TKI中,奥希替尼于2017年最早取得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PFS阳性结果。与一代标准治疗组相比,显著延长了8.7m的中位PFS (18.9m vs 10.2m),同时也远超既往二代EGFR-TKI所报道的mPFS结果[2],标志着第三代EGFR-TKI开始成为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在奥希替尼获得成功后,我国研发的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在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一线治疗III期AENEAS研究的PFS阳性结果[3]。此次2022 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公布了第2个国产三代EGFR-TK伏美替尼晚期一线治疗的部分研究结果。 从三个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来看,上述三个第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在延长患者中位PFS方面的疗效旗鼓相当。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均接近19-21个月(18.9-20.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PFS HR=0.44-0.463)[1-3]。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第三代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用于晚期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全程管理的策略。那么在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中,临床上选择用药时该考量哪些因素? 奥希替尼疗效优势证据充足,一线地位略胜一筹 虽然三个第三代EGFR-TKI用于一线治疗的PFS数据相当,但目前奥希替尼拥有一线优选最完整的证据链,它是目前唯一*OS数据获得阳性结果的三代EGFR-TKI: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OS为38.6个月,较一代EGFR-TKI对照组延长6.8个月,也是目前唯一*获得OS和PFS双阳性的EGFR-TKI[4]。FLAURA研究对照组65%的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其中 (47%)交叉至奥希替尼组,因此奥希替尼的OS获益更具含金量。 图1.奥希替尼在FLAURA研究中实现突破,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 在三个第三代EGFR-TKI临床研究的PFS疗效数据公布时,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的OS数据成熟度分别为25%、29%和32%,OS HR值分别为0.63(95%CI 0.45-0.88,P=0.0068)、0.82(95%CI 0.57-1.17,P=0.28)和0.94(95%CI 0.65-1.36,P=0.7446)。此外,三项研究均允许对照组患者交叉至试验组,可能使OS获益被“稀释”,因此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最终是否能获得生存获益有待时间检验。 奥希替尼还是目前唯一*详细公布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病灶疗效数据的第三代EGFR-TKI: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PFS (15.2个月 vs. 9.6个月,HR=0.47);在降低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风险方面,奥希替尼能使患者的CNS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CNS mPFS:NR vs. 13.9个月,HR=0.48),并可减少新发CNS病灶的出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新发CNS病灶的比例分别为12%和 30% [5]。 图2.奥希替尼治疗的CNS疗效相关数据 当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日本肺癌学会(JLCS)等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奥希替尼用于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一线治疗,其中NCCN、ESMO、JLCS指南均将奥希替尼列为一线治疗的唯一“优选”方案,这也是基于奥希替尼治疗已有的充足循证医学证据。 安全性和可及性良好,让奥希替尼更受医患双方青睐 在疗效出色的同时,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安全性也良好。在FLAURA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奥希替尼组≥3级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奥希替尼 vs 一代TKI = 18% vs 29%),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报告的生活质量也相对较好[7]。 虽然第三代EGFR-TKI治疗整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但横向对比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一线治疗安全性数据时,仍可看到一定的差异: 奥希替尼治疗最常见不良事件(AEs)为皮疹(59%)与腹泻(60%),但≥3级以上发生率较低(1%/3%),且临床实践中处理经验丰富; 阿美替尼治疗最常见AEs为血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5.5%)、AST/ALT升高(29.9%/29.4%)等,其中≥3级CK升高的发生率达7%; 伏美替尼治疗最常见AEs为AST/ALT升高(25%/28%)。 在二线治疗的AURA3、术后辅助治疗的ADAURA等多项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奥希替尼治疗均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低,患者生活质量维持稳定或有改善[8-10]。发展到今天的癌症治疗,对治疗安全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奥希替尼在长期使用中积累的安全性相关数据,将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除疗效和安全性之外,药物可及性则是患者在临床中选择治疗药物时必须考量的因素,奥希替尼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尤其是2020年12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正式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使得治疗费用大幅下降,减轻了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在临床实践中惠及了成千上万的中国患者。 作为第三代EGFR-TKI中的领跑者,奥希替尼在早期EGFRm的NSCLC患者中同样展示了卓越的疗效,在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辅助靶向治疗的AD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将IB-IIIA期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0%,并有望实现长期生存获益[11]。 近期在欧洲肺癌大会(ELCC)公布的最新ADAURA中国亚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亚组IB-IIIA期患者的DFS HR为0.18(95%CI 0.10-0.33)。这意味着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同样能为IB-IIIA的中国患者带来显著获益,其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达82%(全球人群的DFS HR=0.20,降低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达80%)[中位DFS:奥希替尼组未达到(NR)vs. 安慰剂组24.9个月]。 图3.ADAURA研究中国亚组次要研究终点:IB-IIIA期患者DFS数据 […]

半夏
得了肺癌需要准备多少治疗费用?

得了肺癌需要准备多少治疗费用?

确诊肺癌后,患者和家属们往往不知所措,需要考虑的事情一下涌来,对治疗茫然,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负担能力也有担忧。   有时候,各项检查和治疗的费用加起来短短几周可能就会超过几万,虽然有的患者已经提前买了保险,但理赔之后又担心金额不够。对于很多家庭而言,治疗癌症的经济毒性对于整个家庭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那么,肺癌的治疗到底要花费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我们不仅会说到具体费用的统计,也想为大家理一理肺癌治疗的所经阶段以及花费细节,有些花费虽然大笔,却是一次性投入;有些花费看起来零碎,但却贯穿始终,多数家庭的精力和财富都有限,因此我们能不能通过梳理花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到刀刃上呢?   01 梳理所经阶段 从整理上说,肺癌所经历的阶段大概可分为确诊(部分患者还会有会诊/二次诊疗)、治疗和康复/稳定三个阶段。   在确诊初期,我们的花费大多与门诊检查、挂号、来往交通相关。 这个阶段中,检查费用占了大头,如基础的生化检查(比如常规血检、尿检)、胸部X光、CT扫描、必要情况下的活检穿刺、分期检查(如检查是否脑部转移用MRI,全身转移诊断则需用PET/CT)等影像检查,有些患者还要做基因检测等等。 以上费用根据不同医院、城市,往往差别比较大,我们在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项目,例如: 经过检查阶段,开始治疗后,花费多半围绕着治疗本身,所花费用与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如手术、药物、副作用处理、医床位及护理费用等。 例如,床位费护理费等根据不同医院收费不同,床位费每天几十到一百不等门诊,检查加住院床位护理、辅助用药、麻醉费等(不包括治疗费用,如手术、放化疗等)一般约花费1-3万,根据不同需要和情况会有出入。 等病情有所缓解或告一段落之后,此时的精力就放了康复以及定期随访上,也会发生一定的费用。 02重头戏:治疗费用 治疗阶段,才是花费的大头   我们刚刚说到治疗费用因治疗方案不同而不同,而治疗方案又是根据患者的分型和分期来决定。   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一般以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使患者能达到临床治愈的可能。如果采用手术治疗,那么根据手术的方式(如肺叶切除术或微创胸腔镜手术)、医院的不同(住院费不同)、并发症处理,再加上手术前后用药,费用可能在3-10万不等。   如果不能手术,采用根治性放疗的话则比手术便宜,且住院时间短。   根据2019年发表在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肺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为8582-44200元,而手术患者均次住院费用为52177-65562元。   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一般采用系统性治疗,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如果采用放化疗,每个疗程大约是7000-12000左右,一共4-6个疗程。 对于某些患者来说,一次性投入的手术等花费是一方面,而对于中晚期的患者,长期治疗的负担不容小觑。 03长期治疗费用 这里的长期治疗,一般是指药物费用。 近十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使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看到了长生存的希望,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靶向药度过了五年生存期。 还记得靶向药刚进入国内时的“天价”么?动辄每年几十万的花费,让太多家庭望而却步。但近些年,新药一上市,国家医保局就会跟紧谈判节奏,降低用药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用得上好药,增强抗癌信心。 但不得不说,即使进入医保,抗癌药物总是昂贵的,这也更需要我们要做好抗癌花费计划,在每个环节上支配好费用。对于有确定性疗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去犹豫;而对于不确定性的补品、偏方等要谨慎支出。 04隐形花费 最后,在肺癌开始后,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直接花在患者身上的费用,其实还有一些隐形花费。 比如,为了陪伴患者的家属可能需要“请假”,还有很多家庭为了支持患者的康复,会购买不少营养品、保养品、甚至所谓的神药。 这里要与大家强调,对于这些成分和效果都不明确的食品、药物要慎重再慎重,不但花了冤枉钱还有可能给患者的疾病带来副作用。 如果家属觉得一定要在正规治疗之外,还要吃点什么、补点什么,那也请设置花费比例,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例如设置一个不超过整个治疗费用1/10的警戒线。 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任何养生保健的外用品都不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注重高蛋白和新鲜蔬果的摄入)来的实在和有效。 总结来看,在肺癌的花费中,早期肺癌患者在使用医保后,压力不会太大,总体费用可控。 但对于晚期患者,不同的药品、不同的治疗方案都会对费用产生巨大影响,人均年费用可能数以10万计甚至更高,这个数字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可谓相当有压力。 我们一方面期待医保目录内能够涵盖更多有用好用的药物,一方面也要自己合理规划指出,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积极治疗,不放弃任何与肺癌斗争的机会! 参考资料:  1. 宋佳芳, 官海静, 刘国恩. 中国肺癌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研究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 19(1): 44-53.

半夏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下)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下)

十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针剂:15mg(3ml)/瓶)   适应证:本品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NP方案联合至4个周期,然后采用本品进行维持治疗。本品适用于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 2.如果出现以下状况,需暂停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1)出现相关心脏毒性反应时,如≥3级或≤2级且毒性反应持续存在。 (2)≥3级皮肤过敏反应。   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主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基于Ⅳ期研究结果,发生率分别为:心律失常(0.7%)、心功能下降(0.2%)、出血(0.4%)、过敏反应(0.2%)。 4.过敏体质或对蛋白类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慎用。 5.有严重心脏病或病史者慎用,本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心电图。   十五、安罗替尼 (胶囊:8mg、10mg、12mg)   适应证: 1.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阳性的患者,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1.使用安罗替尼前无需进行基因检测,但对于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ALK融合阳性的患者,在开始安罗替尼治疗前应接受相应的标准靶向药物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 2.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或具有大咯血风险的患者、重度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 3.安罗替尼有增加发生出血事件和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因此,具有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具有血栓/卒中病史的患者以及服用抗凝药物及相关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4.推荐剂量为每次12mg,每天一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即3周为一个疗程。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程度,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 5.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高血压的发生,常规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如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鉴于药物相互作用,对ACEI类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酌情选择钙离子拮抗剂)。 6.避免与CYP1A2和CYP3A4的强抑制剂和强诱导剂联用。   十六、依维莫司(片剂:2.5mg、5mg、10mg) 适应证: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分化良好的、进展期非功能性胃肠道或肺源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1.本品的推荐剂量为10mg,每天一次口服给药,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 2.用一杯水整片送服本品片剂,不应咀嚼或压碎。对于无法吞咽片剂的患者,用药前将本品片剂放入一杯水中(约30ml)轻轻搅拌至完全溶解(大约需要7分钟)后立即服用。用相同容量的水清洗水杯并将清洗液全部服用,以确保服用了完整剂量。 3.只要存在临床获益就应持续治疗,或使用至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时。 4.在肾功能损伤患者中没有进行本品的临床研究。预期肾功能损伤不会影响药物暴露,在肾功能损伤患者中不推荐调整依维莫司剂量。 5.本品具有免疫抑制性,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彻底治疗已经存在的侵入性真菌感染。 6.对本品有效成分、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在使用依维莫司和其他雷帕霉素衍生物患者中已观察到的过敏反应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呼吸困难、潮红、胸痛或血管性水肿(例如,伴或不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气道或舌肿胀)。 7.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和口腔黏膜炎。在临床试验中,发生率为44%~86%,4%~9%的患者报告了3~4级口腔炎。口腔炎大部分在治疗的前8周内发生。如果发生口腔炎,建议使用局部治疗。 8.避免联用CYP3A4强效抑制剂和诱导剂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合用中效CYP3A4和/或P-糖蛋白抑制剂应将依维莫司剂量降低大约50%;如需使用强CYP3A4诱导剂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在开始治疗时可能需要增加本品的剂量以达到谷浓度5~15ng/ml。将本品的日剂量翻倍并评估耐受性。在剂量翻倍的大约2周后评估依维莫司谷浓度。必要时按增幅1~4mg进一步调整剂量以维持谷浓度。   十七、普拉替尼 (胶囊:100mg)   适应证: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1.治疗前必须明确有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检测到RET基因融合阳性。 2.推荐剂量为每天400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应在每天相同的时间服用,空腹状态下口服,即服用本品前至少2小时以及服用本品后至少1小时请勿进食。 3.如果漏服,应在当天尽快补服。在第二天重新恢复本品的常规日剂量服药计划。若在服药后发生呕吐请勿补服额外剂量,但可按计划继续服用下个剂量。 4.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以每次减量100mg的方式逐步降低本品的剂量:(1)首次减量至300mg,每天一次。(2)第二次减量至200mg,每天一次。(3)第三次减量至100mg,每天一次。如果患者不耐受100mg,每天一次的给药剂量,应该永久停用。 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为便秘、高血压、疲乏、骨骼肌肉疼痛和腹泻。最常见的3~4级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发生率≥2%)为淋巴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磷酸盐降低、钙降低(校正)、血钠降低、AST升高、ALT升高、血小板减少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应特别注意非感染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发生。 […]

半夏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上)

【肺癌】临床常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上)

肺癌是我国 30 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 5.47/10 万,在癌症死因中,排在胃 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居第 5 位,占全部癌死亡 的 7.43%。我国第二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 3 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在 21 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则显示肺癌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06.4万,其中肺癌82.8万,位居第一;2016年我国因癌症死亡总人数:241.4万,因肺癌死亡人数达65.7万,仍居首位!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下面,医世象盘点了肺癌临床治疗常用的26款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以供大家了解。   一、吉非替尼(片剂:250mg)   适应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NMPA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2.肿瘤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本条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治疗期间因药物毒性不可耐受时,可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如疾病进展则不能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 4.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显示寡进展或中枢神经系统进展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广泛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本条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5.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黏膜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肝脏毒性和眼部症状的发生。 6.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 (1)CYP3A4强诱导剂:如果未出现重度药物不良反应,吉非替尼日剂量可增加至500mg,中止强效CYP3A4诱导剂给药后7天,重新开始吉非替尼250mg给药。 (2)CYP3A4抑制剂: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和伊曲康唑)能降低吉非替尼代谢,增加其血浆浓度。吉非替尼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合并用药时,应监测不良反应。 ※7.在某些肿瘤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可考虑在驱动基因不明的情况下尽快用药。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突变的组织或血液检测。本条标准也适用于其他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二、厄洛替尼(片剂:100mg、150mg) 适应证: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2.有脑转移的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和21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可选择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3.厄洛替尼单药用于NSCLC的推荐剂量为150mg/d,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 4.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黏膜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和眼部症状的发生。 5.避免与CYP3A4强抑制剂或强诱导剂联合使用。避免厄洛替尼与能显著且持续升高胃液pH值的药物合用。 6.吸烟会导致厄洛替尼的暴露量降低,建议患者戒烟。 ※7.美国FDA批准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用于局部晚期、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目前国内尚未获批此适应证,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使用。用法为l00mg,每天一次。 三、埃克替尼(片剂:125mg) 适应证: 1.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

半夏
OMG!血糖高显著升高癌症风险,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

OMG!血糖高显著升高癌症风险,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

奶茶、奶油蛋糕、甜品……光是听到这些,脸上都会出现笑容~然而,这些甜食也是血糖高的元凶之一。 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2020年版)》指出我国以2型糖尿病(T2DM)为主,1型糖尿病(T1DM)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男性高于女性(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结果为12.1%和10.3%)[1]。 2020年,JNCI发表了一篇有关T2DM与癌症发病率的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在多变量调整模型事件中,T2DM与结肠直肠癌、肺癌、胰腺癌、食道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较高风险相关[2]。 近期,一项研究表示在中国人群中,糖尿病也与癌症风险息息相关! 中国30年随访数据显示,糖尿病与癌症风险相关! 今年3月份,一项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的观察性队列研究(图1),探讨了自1986年以来被诊断患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或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的中国成年人的癌症预测因素,并持续随访长达30年。这不仅补充我国此方面研究数据的空白,更进一步细分研究了不同血糖状态对癌症进展的影响。 图1文章标题截图来源: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985年,研究团队从中国大庆的110660名居民中筛选了1700名不同血糖状态的参与者,他们被跟踪长达30年以获得癌症结果。所有参与者在入组时都没有癌症病史。此外,575名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参加了一项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随机临床试验。 图2.研究设计与参与者 在27年(IQR:15-30年)的中位随访期间,三组共发现259例(15.2%)癌症病例。其中胃肠道及肝胆癌131例(50.6%)(其中胃肠道癌74例,肝胆胰癌57例),肺癌66例(25.5%),35例(13.5%)泌尿生殖系统癌症(包括20例妇科肿瘤),以及27例(10.4%)其他类型的癌症,包括骨癌、皮肤癌、脑癌、口腔癌和血液系统癌。NGT、IGT、新诊断为糖尿病(NDM)组的癌症发病率分别为6.06、6.77、7.18/1000人年(P=0.02)[3]。 图3.癌症的累积发病率。HR根据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BMI进行了调整。白色圆圈代表糖尿病组,黑色圆圈代表IGT组,方块代表NGT组。HR,风险比;IGT,葡萄糖耐量受损;NDM: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NGT,正常葡萄糖耐受不良[3]。 研究团队调整年龄、性别、BMI和吸烟状况后发现,糖尿病组患癌风险与癌症发生显著相关(aHR=1.49,95%CI 1.08-2.04,P=0.015)(图3)。 仅在IGT组中,在控制年龄、性别、吸烟状况、BMI、SBP和生活方式干预后,多变量Cox分析显示血浆胰岛素AUC增加一个SD仍与癌症发生风险显著相关(aHR=1.39,95%CI 1.05–1.84,P=0.02)[3]。这表明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长期暴露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更早发生。由于在IGT人群中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在糖尿病发病前便已存在多年,因此可视为癌症发展的长期重要因素。 整理所有数据,研究团队得到了如下结论: 1.一旦IGT患者发展为糖尿病,患癌症的风险就会成倍增加,高血糖达到一定水平后会诱发更强的致癌作用。 2.研究结果强调只有预防糖尿病和消除高胰岛素血症/纠正胰岛素抵抗的完美结合才能有效预防癌症。 糖尿病患者福音: 这些措施可以预防癌症风险! 在前文提及576名IGT者的随机试验中,438人被分配到干预组,随机接受三种干预措施(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中的一种,另外138人被分配到对照组。经过30年的随访,540名受试者(94%)接受了结局评估(对照组135名,干预组405名)。 在30年的随访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中位延迟为3.96年(95%CI 1.25-6.67;p=0.0042),心血管疾病事件更少(风险比0.74,95%CI 0.59–0.92;p=0.0060),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0.65,0.45–0.95;p=0.025),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较少(风险比0.67,0.48-0.94;p=0.022),全因死亡人数较少(风险比0.74,0.61–0.89;p=0.0015),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44年(95%CI 0.20–2.68;p=0.023)[3]。 研究结论概述为以下三点: 1.饮食干预旨在增加蔬菜摄入量并减少酒精和糖的摄入。 2.运动干预旨在增加休闲时间的体育活动。 3.饮食与运动联合的干预效果最好。 这也再次鼓励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治愈疾病、减少患癌几率的最佳“良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2]Yang Hu,ScD,Xuehong Zhang,MD,ScD,Yanan Ma,PhD,Chen Yuan,ScD,Molin Wang,PhD,Kana Wu,MD,PhD,Fred K Tabung,MSPH,PhD,Deirdre Tobias,ScD,Frank B Hu,MD,PhD,Edward Giovannucci,MD,ScD,Mingyang Song,MD,ScD,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Duration and Cancer […]

半夏
扎根肿瘤内科35年,他如何与癌症抢生命?

扎根肿瘤内科35年,他如何与癌症抢生命?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顾康生的“敌人”,是我国致死率第一、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和胃癌。 根据他的经验,大多数刚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人都非常恐惧,不愿接受这一事实,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配合治疗的意愿不高,也听不进劝慰,这种绝望情绪,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顾康生教授 为了帮助患者尽早适应抗癌持久战,顾康生教授治疗前会先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并根据病情不同分期和病人身体和心理状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他会给病人着重讲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同癌症分期下的治疗策略——让患者科学、理性的认知病情,强调早期恶性肿瘤经过治疗预后较好,希望患者积极配合;另一个是同癌种病人经过治疗后所获得的长期生存现状——以给患者带来治疗信心和希望。 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35年,顾康生教授认为和病人沟通也是门很深的学问。“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要根据患者肿瘤阶段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也要和家属保持联系,制定出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用医学提升患者的治疗期待和生存质量。” “研究”对肿瘤科的意义 上世纪八十年代,顾康生教授本科毕业于蚌埠医学院,最早涉足临床是在1987年读研期间。 他做了一项关于肿瘤的研究课题,对临床诊疗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发现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领域中,肿瘤学科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想成为一名肿瘤科医生。” 这一选择在当时并不常见。顾康生教授介绍,由于肿瘤诊治水平较低,加上治疗尤其内科治疗的手段单一、药物稀少,且大部分进到肿瘤科的患者都是晚期,生存周期短、治疗效果差,这让大家普遍觉得“做肿瘤科医生没有成就感”,不太愿意到肿瘤内科工作。 刚入门时,顾康生进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这是安徽省最早成立肿瘤专科的医院之一,虽然起初病床不多,但这段时间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癌种,打下了较坚实的肿瘤诊治临床基础,临床能力快速提升。 他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紧跟国际最前沿的肿瘤治疗方式,科室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生物治疗实验室,引入免疫疗法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并派其外出学习。“学成归来后我把包括LAK细胞、TIL细胞在内的细胞生物治疗引入科室中,在当时大大的提高了科室临床治疗水准。” 到了1993年,原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包括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肿瘤内科生物治疗实验室在内的学科进行检查。 顾康生至今仍记得很清楚:“检查组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并把我科实验室作为全国13家生物治疗基地科室之一,原安徽省卫生厅也下发文件,批准为省内唯一一家可以开展细胞治疗的科室,促进了学科发展。” 这段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临床科研”的意义。成为科主任后,顾康生教授提出“发展特色学科,大力提升临床科研”的理念,在临床药物试验、科研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 顾康生教授 “整个药物临床研究过程对医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包括熟悉新药研究临床设计、研究病例并入组、管理、疗效评估等一系列内容,能够让我们科室队伍得到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锻炼和提升。我一方面鼓励大家结合临床去做科研,另一方面还引进了优秀科研人才,以此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顾康生教授介绍,目前学科现有5个病区,设置胸部肿瘤、腹部肿瘤、肿瘤微创诊治和肿瘤生物治疗4个亚专科病区,还有附属肿瘤细胞诊断室、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及肿瘤内科专科实验室。他们在院内先后组织和参与肝胆胰肿瘤、胃肠肿瘤、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MDT多学科协作诊治团队,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和个体化医疗服务。 从一个仅有几人的小科室开始做起,如今的安医大一附院肿瘤内科已经成为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优先发展)和CFDA批准的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之一。肿瘤内科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已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迄今已培养出上百名博士后、博士与硕士,其中很多人现在都已是领域内可以独当一面的专家。 与此同时,团队的学术成就和实力也不断彰显。仅2021年,顾康生教授带领的肿瘤内科团队发表了105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文章49篇,影响因子超过10分的文章有10篇。科室还相继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八届吴孟超医学青年基金奖和第十六届安徽青年科技奖1项等众多奖项。 顾康生教授团队项目“胃癌铂类药物疗效预测标志物筛选、治疗方案优化及临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拓宽胃癌的治疗边界 今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癌症数据统计通常会延迟3到5年,这也是我国当下最具代表性的一份数据。 报告共纳入487个癌症登记处的数据,覆盖约3.8亿人。结果显示,我国每分钟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超过5个人因癌症逝世。 在顾康生教授看来,对于癌症,无论是社会认知、发病机制,还是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近三十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胃癌为例,报告显示,胃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排在第三位,分别为39.7万和28.9万人。他还解读称,“从已有的信息看,我们国家35岁以下的年轻人患胃癌的几率还不是很高,主要集中在45岁到60岁年龄段,没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从2000年到2016年,高发而预后较差的胃癌,死亡率其实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但发病人数多了起来。 其中收治的大多数胃癌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由于早期胃癌起源于黏膜层,癌灶表浅,很少影响到消化功能,所以很少出现症状,偶尔有腹胀、胃痛等症状,患者会单纯地认为就是胃炎、消化不良等,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他分析,这也与对早期诊断所采用胃镜检查有抵触心理有关。认为胃镜检查很痛苦,难以接受,实际上,目前胃镜检查已发生改变,尤其是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使胃镜检查不再是痛苦的事。 如果能及早发现,通过手术,90%以上一期胃癌都能获得治愈。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癌因素被发现,如高盐腌制和富含亚硝胺的食物、幽门螺杆菌、癌前病变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予以关注和避免,并积极的干预,胃癌可以做到很好预防;在诊断领域,无痛胃镜成为主流,患者得以通过早期筛查,治疗可尽早介入。 MDT团队进行临床讨论 另一个变化发生在治疗领域。“以前胃癌肿瘤内科治疗只有化疗,且可用的化疗药物数量有限,疗效不高,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药物加入后,临床可以根据癌症不同分期采取个性化治疗,II期、III期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疗效发生了很大改善。” 但对于晚期胃癌,医学能做的依然有限,一组最直观的数字是,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顾康生教授认为,目前胃癌的临床治疗水平尽管已有进展,但还需要研发出更多的靶向药物和免疫制剂。 为此,“我们目前仍在探索胃癌联合优化治疗方案,寻找更多且可用于临床的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在术后辅助中探索延迟复发的新方案。”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他带领科室积极参与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迄今已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药物研究超过30项,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研究100多项,所完成项目的质量获得CFDA肯定。 成为一名优秀的肿瘤科医生 在顾康生眼里,当好一名肿瘤内科医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在基础知识、研究能力、专业英语等方面具备优势。 “肿瘤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比如需具有内科中的心血管、消化、肾脏、呼吸、感染等学科功底,还有扎实的影像专业知识,所以要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具备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处治技能;其次,外语也很重要,可以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中学习到肿瘤前沿讯息,还要有很强的临床研究能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团队 今年是顾康生教授扎根临床与科研一线的第35年,他不仅要时刻专注于科室发展和提升诊疗能力,更多时候,也在思考和关注如何照顾病人及家属情绪。 “癌症病程长,病死率高,治愈难度大,人们难免心生恐惧,患者在知道癌症降临前,很少有人会做好准备,慌乱、迷茫、崩溃等其实是正常表现,这时候就需要有专业人员站出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他把医患沟通当成学问,并细分为了几个阶段。“如果是诊断初期,我不会直截了当说就是肿瘤,而是委婉表达某个地方发现了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明确,目的是让患者配合。” 一旦明确诊断后,顾康生教授会根据不同分期给予建议。“早期病人预后好,给予专业的医学治疗策略就可以,如果是晚期患者,我一般谈话比较含蓄,比如告诉患者我们有一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对你有帮助,再举一些经过治疗后成功的病例,患者看到效果不错就有信心了。” 而和家属沟通时,顾康生教授用“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来概括,不仅要把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的后果、预后效果如实告诉家属,也会劝家属结合自身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虽然已年近60岁,但顾康生教授依旧停不下来。周一、周二和周五,他需要赶到医院的各个院区出诊,其余时间开展病区查房、会诊、学术研讨会等各种事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顾康生教授团队与研究生 依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还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肿瘤学》课程带教,国际学院的《肿瘤学》的外语带教、考核及外国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带教工作,并参与人卫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英文版教材。 每年,从他所在的肿瘤学教研室毕业的博士、硕士就有20多人,还要接收来自省内其它医院的进修生,并通过举办安徽省肿瘤内科大会、安医肿瘤论坛、临床肿瘤学新进展研讨班、肿瘤内科住院医师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肿瘤专业人才。 “我非常鼓励有志于在肿瘤领域发展的年轻人继续深造下去,通过临床、科研等多方面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他告诉“医学界”,这不仅是为了学科发展,也关乎癌症患者的命运。 专家简介   顾康生 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安徽省“江淮名医 […]

半夏
肿瘤标志物是否“忽悠”你?PET/CT帮你把关!

肿瘤标志物是否“忽悠”你?PET/CT帮你把关!

有些患者说肿瘤标志物真是一门玄学,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候肿瘤标志物高了,未必是肿瘤或肿瘤复发,也可能是人体组织与器官的急慢性炎症引发。还有时候,肿瘤标志物高了,真的是得了肿瘤或肿瘤复发了。 真实案例:肿瘤标志物升高,一查PET/CT发现肺癌! 疫情蔓延期间,李大叔(化名)在家“关”久了,原本好好的腰背开始“磨人”了。因为想着尽量减少出门,咬牙“扛”了20多天,腰酸背痛却没见一点好转,只好到当地医院就医。 医生发现其没有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仅只是背痛。于是让李大叔做了胸部CT,未见占位。但实验室检测癌胚抗原CEA,发现远远超过正常值(CEA正常值≤5ug/l),竟然达到113.13 ug/l,隔了两天复查,还是未见下降。 (图:测癌胚抗原CEA两次,均达110 ug/l以上,远超正常值) 癌胚抗原CEA异常不一定代表得了肿瘤,但得了某些肿瘤,如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癌胚抗原往往表现异常。当肿瘤标志物出现持续异常,常规的影像检查项目无法明确原因时,对检查项目的选择将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明确病情,美中嘉和的医生为其选择了全身PET/CT检查。 于禁食状态下,先静脉注射18F-FDG并静息后行PET/CT显像,双手上举,检查范围从头至双侧股骨上段连续CT和PET扫描,查出肺癌及多处转移。虽然发现即是晚期,但好在治疗方法得当,病情得到控制。 如何甄别肿瘤标志物是否“忽悠”您? 面对忽上忽下的肿瘤标志物,普通人如何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被单纯的数字“忽悠”所左右情绪呢?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可以作为肿瘤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的一个监测渠道,除了肿瘤标志物外,还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PET/CT检查。而对于非肿瘤患者来说,在发现肿瘤标志物出现“超标”的情况后,不要过于紧张,可根据“超标”的多少和幅度,来进行判断。 假如只是比参考的标准略高一点,可先不急于做各种影像检查,再隔一周后,再次进行标志物水平的复查。如果二次检查的结果恢复正常,或低于首次检查,则可暂时放下心来;如果快速升高,则需要配合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比如PET/CT。而如果首次检查的结果高得离奇,超过参考标准数十甚至上百、上千倍,患者就要高度警惕和重视了,这意味着癌细胞在患者体内快速分裂、增殖,非常活跃,提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应尽快进行PET/CT或相关影像学检查,达到及早确诊。 写在最后 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应该及时做进一步影像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全面而准确的检查方法,可用来帮助确诊是否患有肿瘤,以及肿瘤是否复发和复发具体位置。 PET/CT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的肿瘤的情况,而这一优势在肿瘤复发监测上显得尤为重要。如您肿瘤标志物异常,想打消肿瘤复发的疑虑,不妨选择做一次PET/CT检查。    

半夏
EFFR阳性NSCLC丧失手术机会不要怕 靶向治疗给你治愈新希望

EFFR阳性NSCLC丧失手术机会不要怕 靶向治疗给你治愈新希望

肺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外科手术是首选方式。III 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及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非常重要。在所有NSCLC中,我国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突变的比例更高(亚洲患者50%  VS 西方患者10%~15%),基于ADAURA研究,奥希替尼获批用于IB-IIIB期R0切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早期NSCLC的靶向药。目前,针对术前新辅助,尚未有EGFR-TKI获批。术前化疗引起的肺损伤也可能使后续手术切除更加困难,关于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共识,术前治疗后手术切除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近日,我国Shao Feng、Zhang Qiang等医生发表了一篇案例报道,报道了阿美替尼用于术前新辅助的三个案例,一起来看一下吧~ 案例一: 一名 64 岁的中国男性高血压患者,40年吸烟史,于 2021 年 1 月因刺激性咳嗽和痰中带血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显示 7.8 ×左上肺空间 4.9 厘米。肺穿刺活检示鳞癌,免疫组化显示PD-L1高表达,TPS≥90%,NGS检测EGFR突变(外显子19缺失),临床分期为IIIC(T3N3M0)。PET/CT示左侧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左侧锁骨区、前腔静脉后方、主动脉窗、左侧气管旁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FDG代谢增加。大脑的磁共振成像 (MRI) 显示没有中枢神经系统 (CNS) 受累的证据,这使得她的恶性肿瘤兼容。 患者于 2021 年 1 月开始进行全身化疗,初始剂量为 400 毫克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和 0.4 毫克卡铂。在卡铂的第二次化疗输注期间出现皮疹和瘙痒,因此停止使用卡铂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客观肿瘤缓解通过RECIST 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为疾病稳定(SD)。2021年2月开始口服第三代EGFR-TKI 阿美替尼(110 mg/天)近8周后,影像学显示肿瘤明显消退,病灶体积缩小至2.2×2.0×1.8 cm,部分缓解(PR),临床分期降至 IB 期 (T2N0M0)。经外科医生评估后,患者符合手术条件,于2021年4月经患者同意行VATS左上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间质纤维肺组织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肿瘤细胞<10%(主要病理反应,MPR),被认为是鳞癌治疗后的变化。检查的任何淋巴结中均未发现癌组织转移。经与患者讨论,愿意接受阿美替尼新辅助治疗,2022年2月影像学结果判断病情稳定。10%的残留肿瘤细胞(主要病理反应,MPR),这被认为是鳞状细胞癌治疗后的变化。检查的任何淋巴结中均未发现癌组织转移。经与患者讨论,愿意接受阿美替尼辅助治疗,2022年2月影像学结果判断病情稳定。10%的残留肿瘤细胞(主要病理反应,MPR),这被认为是鳞状细胞癌治疗后的变化。检查的任何淋巴结中均未发现癌组织转移。经与患者讨论,愿意接受阿美替尼治疗,2022年2月影像学结果判断病情稳定。   案例二: 一名 68 岁的中国男性,3 级高血压于 2020 年 12 月入院,体检发现有 1 周的肺占位史。胸部 […]

半夏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编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发布。小编摘录了常见的癌症和遗传性肿瘤的预防筛查推荐、“居民降低癌症风险的七大建议”,和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为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阶段的防癌行动给予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推荐。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大肠癌 高危对象: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术后的人群;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家族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何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符合上述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每10年1次   肠镜,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符合上述6的“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者,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5年1次肠镜;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10年1次肠镜。 符合第7条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1)遗传咨询; (2)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 (3)从2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粪便隐血检测+问卷调查是主要的筛查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但价格较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戒烟,避免烟草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对象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in situ,LCIS)的患者;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筛查建议   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

半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根据今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总死亡人数241.4万。   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位居癌症发病人数前5位,如下图: 癌症死亡人数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如下图:   4月15日,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江苏省癌症流行情况; 据江苏省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江苏省每年约有27.0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16.86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   平均每天约有740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460人因癌症死亡。   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占发病总数的59.32%。 死亡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死亡总数的70.80%。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占首位。 从性别角度看, 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23.56%,其次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男性癌症的70.16%。 女性也是肺癌最常见,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5.92%,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甲状腺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女性癌症的55.25%。 从年龄角度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白血病、脑瘤、淋巴瘤、骨癌以及肝癌是江苏省0-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5种致命癌症。   我国十大高发癌症筛查攻略   组图来源于央视新闻   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半夏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2016年)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相较于上一年的癌症数据,本次癌症数据覆盖面更广,累积覆盖人群达到3.8亿人(2015年覆盖人群为3亿人),更为详细地汇总了中国2016年的癌症发病及死亡数据。 图源:JNCC官网   接下来,我们邀请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李力人教授跟我们详细解读中国最新的癌情。     李力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 从事腹部肿瘤诊治22年,尤其擅长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 根据中国最新癌症数据,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和2015年相比,中国癌症发病率进一步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计算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通过2016年登记处观察到的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除以登记处覆盖的人群计算得出,这也是目前报道中比较常用的计算癌症发病率的方式。   采用这一公式计算,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的癌症总体发病率从186.39/10万人上升到186.46/10万人。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赫捷院士团队首次发现中国癌症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中国的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105.84/10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05.19/10万人。 图表数据源:《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   其中,对于总体死亡率下降贡献比较大的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   然而,有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的癌症值得警惕,那就是结直肠癌。和2015年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进一步上升,癌症新发病例数已经攀升至第二位,同时癌症死亡病例数攀升至第四位。   结直肠癌发病率自21世纪开始便不断上升 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人数达到40.8万,死亡病例人数达到19.4万。与其他癌症相比,自2000年开始,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都在不断上升。与死亡率下降的癌种相比,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 图表:2000年至2016年不同性别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癌症发病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癌症数据,在2000-2016年期间,女性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2.3%,同时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和死亡的总体新病例数也高于往年。这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就医条件的改善,使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   由于致癌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叠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也会不断增加。这在中国的癌症数据中得到了证实: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80~84岁以及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了峰值。 图表:2016年中国按性别分列的年龄别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除了发病率之外,还需要注意累积发病率的概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人一生中患癌的风险会超过30%这样的说法,这其实是累积发病风险的概念。简单来说,随着年龄增加,细胞突变不断累积,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外在致癌因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时期癌症发病风险不断升高。如果在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候人群数量不变,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累积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累计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计算公式:累积发病率=同期新发病例数/某一期间全部监测人群总数×100%  举例说明:若随访队列350人,发生事件19人,累积发病率:(19/350)×100% = 5.43% 正因如此,每个年龄段的癌症新发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罹患癌症种类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各年龄段癌症发病死亡不同,60岁以上好发肺癌、结直肠癌 考虑到年龄对于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各年龄段癌症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对于男性而言,45岁以上人群最容易患的癌症是肺癌,其次是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

半夏
【白茶有约】第7期  他的“自愈”之路:药物重要,营养和心态也不可忽视

【白茶有约】第7期 他的“自愈”之路:药物重要,营养和心态也不可忽视

  来自生命的力量,来自心灵的觉醒。 【白茶有约】——力量觉醒 interview 第7期            她说:癌症不是治愈的,是自愈的 Impression 他 老张是我们咚友“赵女士”的爱人,一位自律、注重健康的大哥。 她 咚友“赵女士”是一位特别细心、温暖、正能量、特别能坚持的小姐姐。  自从咚咚一年前的打卡领红包活动开始,她就坚持了300多天的说说打卡。每天细心地记下爱人老张的情况,包括跑步的公里数,跑步速度,睡眠时长,体感,每日吃的菜谱……她会为老张多跑几十米而感到开心,少睡一个小时而担忧……  她的日常,几乎是我们每一个女家属照顾患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借此,向我们的女家属们致敬,感谢你们的耐心和爱,陪伴他们走出昨日的自己,度过人生的暗河。   我们聊一聊 基础信息    Info 肺腺癌   HER2  基因突变  手术  化疗  放疗  靶向药   饮食  营养  运动 Q 白茶:赵姐您好!向咚友们介绍一下咱们老张吧? 赵女士:老张是一个纯北京人,平常比较热心,但是也有着老北京人“按照规矩走”的特点。比如说马路上有那些不太守规矩的,他看着就得说两句。 Q 白茶:老张的病情是怎么发现的呢? 赵女士:在2020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老张痰比较多。去了医院以后就按鼻炎给看了,他回来说没什么事儿,开了一堆鼻炎的药,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也没管用,就都没特别在意。  当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出去玩,在酒店游泳的时候,他可能有点儿受凉。回来以后,10月17号我正好在我妈那儿值班儿回来,我就发现他咳嗽,憋得脸很红,有点儿喘不上气的那感觉。  我说咱们得赶紧去医院看看,他坚持不去。后来我也没理他,夜里我就挂了一个北京医院的号。我们当时照了一个CT,我的预感就不太好,就在前面多走了几步。因为他有点儿喘了,所以他在后面走的有点儿慢。我到那儿以后大夫就在他的电脑上看了结果,说不太好,说有一个大的肿瘤(6.3*5.7cm),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后来大夫说:“等他进来以后呢,我就说是阴影儿,你先别跟他说,赶紧让他住院,不要拒绝住院。”  第二天本来是他侄女的婚礼,我们就没有去参加,因为他发烧。后来就是在2020年10月22号老张住进了医院,住进去以后呢,还不让陪床,我就只能是天天的在门外头守着,因为他要做一些检查,我得陪着他。 那些日子很累,后来过了有三四天吧,他老发烧,老是三十八九度,后来护士长一看不行了,才让我进去。发烧了有一个月吧,当时医生说是脓胸,当时我们俩什么都不懂,然后不停的抽积液。 Q 白茶:您和老张以及家里人当时心里是怎么看待的呢? 赵女士:一个月以后老张烧退了。我们做穿刺的当天正好也是我妈妈骨折的那一天,也是在那个医院做的手术,那会儿心里特别崩溃。 穿刺的结果是2020年11月23号出来的,是肺腺癌。当时那个小大夫说是有基因突变,我们还很高兴,但是说是HER2,没有可用的药,就是跟没有突变一样的结果,当时就很崩溃。之后我天天在查资料,就那时候我查到咚咚说的是DS8201,我才下载的咚咚。  老张对自己的病情知道以后,心情还算平静,也可能刚开始有点儿懵吧。家里人很受不了,基本上都是以泪洗面。我跟孩子还有小姑等人,也不敢告诉他母亲,因为老人87岁了,也怕老人受不了刺激,生病了这就更麻烦了。 Q 白茶:老张的治疗过程、用药方案是怎样的?目前情况如何? 赵女士:我们当时是在北京医院治的脓胸,治了两个月,之后他们那儿的大夫说,也可以手术。当时小姑子联系了东肿,就问去不去东肿,我们最后的决定还是让更专业的人去做吧,就选择了东肿。 进了东肿,先让我们做了两期的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用的是培美加卡铂,效果还可以,肿瘤有缩小。当时我们发现的时候是6.3*5.7cm,跟一个鸡蛋大,术前化疗以后降到了4厘米多*5厘米多。  化疗完以后2021年1月26号我们做的手术是一个开胸的大手术,做了有七八个小时,伤口差不多得有三四十公分。回来以后,他躺那儿以后,第二天早晨床上全是血就吓坏了,他可能管没插好,后来大夫又给处理了一下就没什么问题了。 他特别坚强,这么大的手术,第二天开始就自己下地了。他夜里也没叫我,可能也怕我累,因为我也熬了好几宿。 在春节的前一天,我们出院了。后又进行了四次的化疗,也是培美加卡铂,最后一次化疗是2021年5月11号。大夫说要进行放疗。等于我们从6月初开始进行了25次放疗,到7月20号放疗结束。 […]

半夏
肺癌常用靶向药:ALK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及预防方案

肺癌常用靶向药:ALK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及预防方案

肺癌作为全球及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发病率分别为209万例和78.7万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NSCLC的预后较差,5年的总体生存率仅为16%。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NSCLC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被发现是NSCLC的第二种常见肿瘤驱动基因,可通过异常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ALK基因重排约占NSCLC的3%-7%,且在年轻的不吸或少烟患者中更为常见。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融合基因作为肿瘤驱动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而靶向ALK融合基因已成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ALK抑制剂中,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NSCLC的ALKi,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进展生存期(PFS),但最终仍会出现耐药进展。此后,第二代ALKi塞瑞替尼(ceritinib)与阿来替尼(alectinib)相继被用于ALK阳性NSCLC二线及一线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生存获益。二代ALKi恩沙替尼(ensartinib)二线用于ALK阳性NSCLC也有显著获益。上述四种ALKi均已在中国上市(恩沙替尼在中国目前用于二线适应证),其他已在国外上市的ALKi还包括布加替尼(brigatinib)、劳拉替尼(lorlatinib)。 本文由四川省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及四川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牵头,针对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4种ALKi,回顾和总结其相关临床研究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ALKi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建议,为ALKi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策略和意见。 ALKi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一、胃肠道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良反应是AL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1.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属于ALKi常见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高,但多为1级-2级不良反应。 根据拟行抗肿瘤治疗方案的致吐风险、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既往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同时,止吐方案的制订还应充分考虑同时使用的非抗肿瘤治疗导致恶心呕吐的风险(如患者合并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等)。 在设计止吐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际问题,如处理时的背景(住院患者或门诊患者)、首选给药途径(口服、经皮或肠外)、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作用持续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患者对每日给予止吐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耐受性、依从性、顺应性等问题和个体的风险因素。 对于1级-2级恶心,推荐维持给药剂量,并调整止吐药治疗方案。 对于1级呕吐,维持给药剂量,并调整止吐药治疗方案; 对于2级呕吐,建议停药,直至缓解至≤1级药物不良反应,然后维持药物剂量。 对于呕吐持续>2级药物不良反应,建议停药直至症状缓解至≤1级药物不良反应,然后降低药物剂量重启治疗。 对于3级-4级恶心和(或)呕吐,建议停药,直至药物不良反应缓解至≤1级,然后降低药物剂量重启治疗。 2. 腹泻 腹泻是ALKi的常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高,在9%-85%,其中以1级-2级不良反应为主。 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通常,腹泻时的大便性状可表现为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严重腹泻时,患者可出现口渴、皮肤粘膜弹性变差等脱水症状,少数患者还会伴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的表现。 对于ALKi患者,可参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预防及处理腹泻的方案。 收集患者接受ALKi治疗开始前6周的排便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ALKi导致腹泻的状况;在治疗开始前收集患者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及其他临床状况,以便评估药物对消化系统潜在的影响,对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相互作用也应进行评估; ALKi治疗期间应低脂低纤维饮食,忌食用咖啡因、酒精、奶制品、脂肪、纤维、橘子汁、葡萄汁以及辛辣食物,少食多餐;不得服用泻药,除非有医嘱。 对ALKi导致腹泻的患者,处理措施可参考EGFR-TKI导致腹泻的处理方案(表4、表5)。 3. 便秘 便秘是ALKi的常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高,在10.2%-43%,但基本均是1级-2级不良反应。 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其中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预防便秘。 对于临时性的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缓解。 对于轻、中度便秘患者,可以采用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常用药物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和麦麸等以及聚乙二醇和乳果糖。 对于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作为补救措施以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 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ALKi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等实验室指标升高为主要判断依据。 在4种药物的II期/III期临床研究中均有DILI的报道 DILI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胆红素升高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皮肤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 DILI除了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与肝酶升高以外,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对诊断DILI也有临床提示作用。同时,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肿瘤自身原因与其他非ALKi引起的肝脏损害。 由于3级-4级的肝酶升高的总体发生率在30%以下,真正进展为重度DILI的情况相对较少,因此在多数情况下,肝酶升高并非是立即停药的指征。但当出现TBIL升高时,需要引起警惕,若继续用药则有可能诱发肝功能衰竭的危险。 不同ALKi药物的肝损伤不良反应剂量调整也可参考药物说明书推荐,如塞瑞替尼建议:当ALT或AST>5×ULN、总胆红素<2倍正常值时,应当停止用药,直到ALT/AST恢复到基线或者<3倍正常值时,由150 mg剂量慢慢恢复到正常量。当ALT或AST>3×ULN、总胆红素>2×ULN(不存在胆汁淤积或溶血)时,应终止用药。 此外,对于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如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有研究报道TKIs可诱导HBV的活化,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TKIs的脱靶效应导致HBV的活化有关,因此对于接受TKIs治疗的NSCLC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有临床意义的HBV活化的风险。 目前,对于接受TKIs治疗的HBsAg阳性抗HBS Ag阴性/抗HBC阳性的患者,在开始TKIs治疗前应进行HBV DNA水平的检测。对于HBV DNA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的预防性治疗。对于已知HBV感染的患者,建议每4周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AST、ALT),并在TKIs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每3个月或当出现肝功能异常时,进行HBV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一旦HBV DNA水平升高,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三、水肿 水肿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水肿的处理,首先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水肿,如心源性、其他药物、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肢体血管栓塞等因素导致的水肿。 […]

半夏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以及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等,临床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医世象小编根据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梳理了17个癌种的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01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卡铂+5-FU(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CPS≥ 1)(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2B类证据)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II级推荐。 特瑞普利单抗(2A 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2B类证据)、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02 晚期食管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5-FU(1A 类证据)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PD-L1 CPS≥10)(1A 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A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辅助治疗II级推荐。   03 非小细胞肺癌 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 一线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限PD-L1 TPS≥50%)(1A 类证据)(PD-L1 TPS 1%~49%,2A类证据)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一线治疗II级推荐 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1A 类证据)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1A 类证据)   一线治疗I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依匹木单抗(限PD-L1≥1)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依匹木单抗和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 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 […]

半夏
医师节特刊丨癌症医生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医师节特刊丨癌症医生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3月30日,国际医师节。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这个医护们的节日更显得充满意义。在这里,咚咚要向所有身着“白色战袍”,奋斗在与病魔抗争一线的所有战士们,献上一份最真挚的祝福。 是你们向着病魔肆虐之地执着逆行的身影,让我们更加理解白大褂下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也更加理解了医生们发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与中国医师誓言背后的决绝与担当。 向你们致敬! 作为一个专注癌症科普的媒体平台,今天我们的主角是所有与癌症抗争的癌症医生们。他们也是普通人,但面对病魔,他们为癌症病人们扛起了治愈与生存的所有期待。 在医疗领域有着这样一句戏言:癌症医生是所有医生中幸福感最低的,因为他们没有一年以上的患者朋友。在过去,癌症医生们确实面临这样的窘境:治疗手段的缺乏,让晚期癌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很难超过一个月,医生与患者们要共同面对的,更多是针对癌症束手无策的无奈。 而现在,时代彻底改变了。 国内顶尖的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这样形容癌症治疗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经常说只有一年的朋友,那是化疗时代;有了靶向治疗之后,我们有很多两年的朋友,甚至有5年的;而到了免疫治疗时代,我们可能有一部分长久的朋友了。” 我们可以拥有长久的朋友了。这句话反复琢磨,有种让人感动的力量。 “对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提升,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是找出大量癌症早期的患者;二是对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吴一龙对癌症治疗非常有信心。“过去肺癌患者早中期和晚期数量是4:6,现在倒过来了,一大半是非常早期;占40%的晚期患者,有了靶向治疗,又有了免疫治疗。” “早期和晚期,两个轮子往前推动,将大大提升癌症5年生存率,甚至‘治愈’。”吴一龙教授说,《“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出“癌症的5年生存率要提高15%”,肺癌领域到2030年应该能轻松实现。 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让癌症医生的朋友们,能越来越多的实现长期生存,实现治愈。 1 曾被认为“擅用假药”的医侠 开启了肺癌靶向时代新篇章 癌症治疗发展30年,循证医学的起步直接开启了全新的治疗时代。 循证医学替代了经验医学,让肺癌的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里程碑药物不断迭新,建立了全新的肺癌治疗体系。 30年来,循证医学带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就是靶向治疗的突破。在2000年以前,医生们对肺癌仅仅只有三板斧:手术、化疗、放疗。在仅凭经验治病的年代,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而如今,部分EGFR突变患者生存期可超过5年,达到“临床治愈”的条件。 不管是循证医学的进步,还是肺癌靶向治疗的开启,都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吴一龙,一位骨子里都是侠义与浪漫的“医侠”。 2000年,一个国际性的癌症大会上,肺癌新药易瑞沙精彩亮相。虽然当时人们并未明确它的靶点及靶向治疗作用,但这个新药独特的作用机制仍给参会的吴一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产生了兴趣,便开始了研究,吴一龙对易瑞沙的了解愈发深入。一年后,当一位患者向他求助是否有新药能控制病情时,吴一龙把药物情况做了大致介绍,患者反复权衡后,决定一试。 中国的第一颗肺癌靶向药,就这样通过“患者救命急需,进口少量自用药品”的名义开启了它的“治愈”之旅。 事实上,无论是吴一龙自己还是业界前辈们都明白,在国外并未上市,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易瑞沙被贸然用在患者身上,与“擅用假药”无异。吴一龙被一些前辈挂上了“无法无天”、“不遵指南”、“擅用假药”的评价。 或许是运气使然,这位服用“假药”的患者病情大幅缓解,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疗的效果。这让吴一龙大受鼓舞。在2001年-2004年之间,又有145位患者不声不响的开始服用“假药”,35.5%的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 前所未有的疗效,再加上明显降低的副作用,吴一龙明白,一扇肺癌治疗新的大门即将被推开。细致分析了患者情况,他发现所有患者中,年轻的、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让他产生了猜测:是否易瑞沙是单独针对某一个特定群体而有效的? 说来也巧,就在这个时候欧美传来消息,易瑞沙在欧美人群的临床试验中基本没有产生任何疗效,即将被踢出抗癌药队伍。明显与自己试验不同的结论,让吴一龙更加明确了一点:易瑞沙单独针对特定人群起效,可能不同种族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治疗的有效,激励着患者,也鼓舞着医生。吴一龙说,临床医生要有理性的逻辑思维,也要有感性的认识,后者来源于有效的病人,“当年我做EGFR突变也是感性认识,我治疗的病人有那么好的效果,美国说它没效果,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2006年,吴一龙教授与香港的莫树锦(Tony Monk)教授牵头,中国药物临床史上最重要的临床试验之一——IPASS开启了。历时三年时间,这个试验证明了易瑞沙是中国肺癌人群的“特效药物”,患者(无论任何人种)在确诊后首先进行基因检测,检测结果如果有EGFR突变,则服用易瑞沙,有效率超过90%。 这个试验,创造了中国学者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它奠定了我们目前的肺癌治疗模式:首先确定肺癌分型,之后进行基因检测,根据基因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以易瑞沙为开端,人们真正抓住了癌症基因突变这一“阿克琉斯之踵”,肺癌靶向治疗的大幕自此开启。 EGFR抑制剂的关键药物和临床数据 随后,不计其数的肺癌靶向治疗临床试验开启,ALK、HER2、KRAS、CMET、ROS1、RET、BRAF等等一系列肺癌靶点暴露出来,成为我们精准狙击的目标。 如今,当患者确认非小细胞肺癌后,超过50%的患者都能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可用药的突变,大幅缓解病情。其中,EGFR及ALK突变药物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用药后缓解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比比皆是。 癌症30年,以肺癌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正在朝着我们不能想象,更加光明的未来航去,我们也会寄予更多希望在肺癌的靶向治疗之上,为患者们带来更好的治疗。 2 手术、化疗、放疗各有突破 矩阵治疗方案精准狙击肺癌 除了靶向治疗是30年来的新生事物外,曾经的抗癌“三板斧”,如今也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手术方面。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进步,我们发现了某些情况下手术的生存期比不手术更短,推翻了原有手术+放疗的固定模式,更是通过循证医学,我们制定了更加明确精准的TNM分期指南,不再重现过去“随缘”开刀的落后做法。而更多手术新技术的诞生,让我们能把手术对人体的损伤降至最低:微创手术的诞生与普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妙至毫厘的手术切除,都是我们手术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化疗方面。我们改变了人们对化疗固有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既有印象。起源于“芥子气”毒气的化疗一直以来给人们带来的印象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控制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把自己斩得遍体鳞伤。这三十年来,我们在化疗药物的研发上下足了功夫,肺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培美曲塞成为了一线药物,在用效率提升的同时副作用大幅降低,给人体带来的伤害被降到了最低;铂类双药联合治疗成为肺癌一线方案,联合血管抑制剂贝伐单抗后,化疗也成了副作用可控的抗癌“绝杀”。 放疗方面。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的诞生,则成为了近三十年来放疗领域最大的突破。目前在我国上海,质子重离子放疗对特定癌症病情的治愈率超过了90%。通过其独有的“布拉格峰”效应,质子重离子能在不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的基础上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最大剂量,从而实现“斩草除根”;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完全可以媲美外科切除手术,为不能耐受手术的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此外,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也成为了放疗目前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3 免疫治疗,彻底治愈癌症的 最后一声发令枪 肺癌治疗30年,谁都无法忽视“免疫治疗”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 免疫治疗的诞生,被称为癌症治疗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也并不为过。从免疫治疗诞生这一刻起,人类真正推开了癌症治愈的大门。由人类体内自身突变产生的疾病,最终也要经由人类自身免疫解决。 除了我们熟知的PD-1抑制剂以外,Lag-3抑制剂、CTLA-4抑制剂、CAR-T治疗、TCR-T治疗等等一系列都属于免疫治疗。它们头上的桂冠包括了2018年诺贝尔奖、2016年《科学》杂志评选人类年度重大进展榜首,以及各类科学、医学奖项。就算是这些桂冠,也远远无法概括免疫治疗为人类带来的抗癌进步。 以PD-1抑制剂为例,它将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提高到了16%,帮无数患者跨过了“生”与“死”的鸿沟。详情参考:权威发布: PD-1使16%的肺癌患者活过5年,实现了临床“治愈” 那么,这个史上最强的抗癌药物到底是怎样通过人体免疫起效的?又到底有多神奇的效果? 免疫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PD-L1抗体,是一类免疫治疗的新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会帮助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典型的“助纣为虐”。PD-1/PD-L1抗体,通过阻断这种“罪恶的连接”,促进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 简单来说,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产生“这是自己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PD-1与PD-L1无法结合,肿瘤细胞的伪装就会被免疫细胞果断识破,持续对其追杀,从而达到病情缓解。详情参考:视频丨最火抗癌药PD-1是怎么治愈癌症的? […]

小D
踔力奋发、笃定不怠: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

踔力奋发、笃定不怠: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

编者按: 3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发布的《药品注册证书》(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0009、国药准字H20200010)证明文件显示,贝达药业申报的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新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被批准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   关于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 恩沙替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新一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由贝达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开发。2020年11月,恩沙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适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 此次一线适应症的新增,将提供给ALK阳性NSCLC患者全新优质生存的治疗方案选择。 证据充分,eXalt3研究奠定恩沙替尼一线地位 eXalt3研究是一项全球开放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中国PI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全球牵头PI为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 Nashville, TN, USA的Leora Horn教授。该研究旨在评估恩沙替尼对比克唑替尼对未经过治疗的(一线)携带ALK阳性NSCLC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1年9月2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JAMA Oncology在线发布了eXalt3研究的结果(数据截止日期2020年7月1日),影响因子(IF)为31.777。 研究设计 eXalt3研究全球总计入组290名患者,其中中国入组14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恩沙替尼225mg QD方案,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为克唑替尼250mg BID方案,直至疾病进展,两组之间不允许交叉。 主要研究终点为BIRC评估的ITT人群的mPFS;关键次要研究终点为OS, ORR/DOR(overall and brain), TTF in the brain, QOL(EORTC, LCSS)。 研究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8日,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恩沙替尼组患者的中位PFS(基于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显著长于克唑替尼组(31.3个月vs12.7个月),而在mITT人群中,恩沙替尼INV评估的中位PFS达到33.2个月,随访中位数为27.6个月。恩沙替尼组2年的OS率为78%,也证实了恩沙替尼组患者OS的良好趋势。患者生活质量随访报告的结果显示恩沙替尼治疗组患者较克唑替尼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安全性数据 研究展现出恩沙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皮疹,相比较内脏及血液毒性,具有易发现易处理的特点。 媒体之声,中国PI吴一龙教授观点汇总 eXalt3研究在JAMA Oncology在线发布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该研究中国PI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也受邀参与了多家学术媒体的采访。 吴一龙 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2018-2020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主席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医学部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任理事长,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恩沙替尼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吴一龙教授此前在接受【医悦汇】的专访中对恩沙替尼一线治疗研究数据及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读。 他表示,从eXalt3研究现有的数据中看到,恩沙替尼在脑转移的控制力是传统克唑替尼的三倍,对脑转移的控制力可以达到很好的高度。同时,安全性非常高,目前其在不良反应风险上并没有高于其他ALK抑制剂。此外,恩沙替尼对一些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合来看,恩沙替尼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ALK-TKI,具有强大的优势,相信恩沙替尼一线治疗适应证的上市会给临床提供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

半夏
什么药肺、乳、胃、肠四大癌种均能有效呢?

什么药肺、乳、胃、肠四大癌种均能有效呢?

2022年3月21日,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递交Trastuzumab Deruxtecan(Enhertu,DS8201)的临床上市申请。 DS8201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采用第一三共专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由HER2单抗通过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连接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依沙替康衍生物)。兼顾靶向治疗的精准与化疗的高效,在各大癌种中均取得很好的疗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DS8201如何横扫各大癌种的。 乳癌篇 DESTINY-Breast01:保底及入脑能力强悍 乳癌新晋神药 2019年12月21日,基于DESTINY-Breast01研究,FDA正式批准DS-820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 DESTINY-Breast01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研究,评估了DS8201(5.4mg/kg)作为单药疗法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性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患者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HER2靶向方案,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既往疗法中位数为6。 2020SABCS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8日的数据,中位随访20.5个月,37名患者(20.1%)仍在接受治疗。中位DoR为20.8 个月;mPFS为19.4 个月(95%CI,14.1 mo-NE);确认的ORR为61.4%(12个CR),DCR为97.3%(95%CI,93.8-99.1); 12个月OS率为85%(95%CI,79%-90%),在18个月OS率为74%(95%CI,67%-80%)。初步的mOS为24.6 个月(估计为35%的成熟度)。 DS8201的安全性与先前报道的相似。经过9个月的随访,仅报告了3例新的DS8201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LD)。 DESTINY-Breast03 :DS8201正面BATTLE TDM1,降低复发风险72%! 2022年1月17日,FDA优先审查DS8201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抗HER2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此次认定是基于 DESTINY-Breast03 的3期试验 (NCT03529110) 的结果。DESTINY-Breast03研究是首个头对头对比ADC药物(DS8201和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先前在晚期或转移性环境中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被允许具有临床稳定的、经治疗的脑转移。 共有 524 名参与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每 3 周 5.4 mg/kg 的DS8201(n = 261)或每 3 周 3.6 mg/kg 的 T-DM1(n = 263)。他们根据激素受体状态、既往用帕妥珠单抗 (Perjeta) 治疗和内脏疾病史进行分层。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每个 BICR 的 PFS,一个关键的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 (OS)。其他次要终点包括每个 BICR 和研究者的客观缓解率 […]

半夏
踔力奋发、笃定不怠: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

踔力奋发、笃定不怠: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

编者按: 3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发布的《药品注册证书》(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0009、国药准字H20200010)证明文件显示,贝达药业申报的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新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被批准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   关于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 恩沙替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新一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由贝达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开发。2020年11月,恩沙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适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 此次一线适应症的新增,将提供给ALK阳性NSCLC患者全新优质生存的治疗方案选择。 证据充分,eXalt3研究奠定恩沙替尼一线地位   eXalt3研究是一项全球开放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中国PI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全球牵头PI为Vanderbilt-Ingram Cancer Center, Nashville, TN, USA的Leora Horn教授。该研究旨在评估恩沙替尼对比克唑替尼对未经过治疗的(一线)携带ALK阳性NSCLC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1年9月2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JAMA Oncology在线发布了eXalt3研究的结果(数据截止日期2020年7月1日),影响因子(IF)为31.777。 研究设计   eXalt3研究全球总计入组290名患者,其中中国入组14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恩沙替尼225mg QD方案,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为克唑替尼250mg BID方案,直至疾病进展,两组之间不允许交叉。 主要研究终点为BIRC评估的ITT人群的mPFS;关键次要研究终点为OS, ORR/DOR(overall and brain), TTF in the brain, QOL(EORTC, LCSS)。 研究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8日,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恩沙替尼组患者的中位PFS(基于独立评审委员会IRC)显著长于克唑替尼组(31.3个月vs12.7个月),而在mITT人群中,恩沙替尼INV评估的中位PFS达到33.2个月,随访中位数为27.6个月。恩沙替尼组2年的OS率为78%,也证实了恩沙替尼组患者OS的良好趋势。患者生活质量随访报告的结果显示恩沙替尼治疗组患者较克唑替尼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安全性数据   研究展现出恩沙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常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皮疹,相比较内脏及血液毒性,具有易发现易处理的特点。 媒体之声,中国PI吴一龙教授观点汇总   eXalt3研究在JAMA Oncology在线发布后,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该研究中国PI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也受邀参与了多家学术媒体的采访。 吴一龙 教授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2018-2020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主席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广东省肺癌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阶平基金会肿瘤医学部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

小D
最高ORR达80%,NTRK融合肺癌已有两代靶向药可医

最高ORR达80%,NTRK融合肺癌已有两代靶向药可医

NTRK 基因融合(例如,NTRK1、NTRK2、NTRK3)可能导致儿童和成人的多种实体瘤。NTRK基因融合会编码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 (TRK) 融合蛋白(如TRKA、TRKB、TRKC),TRK融合蛋白是包括肺癌、唾液腺癌、甲状腺癌和肉瘤等多种实体瘤的致癌驱动因子。据估计,大约0.2%的NSCLC患者存在NTRK融合,并且通常不与EGFR、ALK、ROS1 等其他致癌驱动因素重叠。然而,在其他致癌基因驱动的肺癌中,NTRK融合可能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耐药有关,NTRK融合可能在EGFR-TKI治疗过程中出现[1]。   临床上可采用多种方法检测NTRK1/2/3基因融合,包括FISH、IHC、PCR和NGS,但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IHC方法因某些组织中的基线表达而变得复杂。FISH检测可能需要至少3个探针组才能进行全面分析。NGS检测可以检测到广泛的变化,但基于DNA的NGS可能无法检测到NTRK1和NTRK3融合,因此可以考虑基于RNA的NGS来评估患者NTRK融合情况[1]。 不限癌种、ORR最高可达80%,第一代NTRK抑制剂“一鸣惊人” 1. Larotrectinib Larotrectinib是口服、高选择性TKI,对NTRK1/2/3均有抑制作用。既往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了Larotrectinib对NTRK融合患者的疗效。2018年,一项入组了55名NTRK基因融合阳性实体瘤患者的研究在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结果显示,Larotrectinib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根据研究者评估)高达80%(95%CI 67%-90%)[2]。   随后,在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的延长随访后,Larotrectinib治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5.2个月(95%CI 19.8-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5.8个月(95%CI 9.9-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95%CI 44.4-未达到)[3]。   该研究的最新结果于2021年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本次的研究队列从既往的55名患者扩展到了218位NTRK融合阳性的实体瘤患者。Larotrectinib治疗在218名患者中的ORR为75%(95%CI 68%-81%),并且其中有22%的患者达到CR。后续的探索性分析使用盲态独立中心评估(BICR)再次确认了研究者评估的缓解率,进一步证明了Larotrectinib治疗的获益[4]。   随后,研究者也对全部NTRK融合实体瘤患者中的20名NSCLC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Larotrectinib在N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整体患者人群一致,NSCLC患者的ORR为73%(95%CI 45%-92%),中位DoR为33.9个月(95%CI 5.6-33.9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35.4个月和40.7个月[4]。    2. Entrectinib Entrectinib是另一种第一代NTRK抑制剂,可以通过与ATP竞争结合位点从而抑制三种TRK蛋白以及ROS1、ALK蛋白的活性。   针对Entrectinib四项I/II期研究(STARTRK-NG、ALKA-372–001、STARTRK-1和 STARTRK-2)的汇总分析显示,在74名携带NTRK融合的成年实体瘤患者中,Entrectinib治疗的ORR为63.5%(95%CI 51.5%-74.4%),中位DoR为12.9个月(95%CI 9.3-未达到)。中位PFS和OS分别为11.2个月(95%CI 9.3-未达到)和23.9个月(95%CI 16.0-未达到)[5]。   其中13名NTRK融合NSCLC患者的获益也同样被证实,这些NSCLC患者的ORR为69%(95%CI 38.6%-90.9%),中位DoR仍不可估计,中位PFS和OS分别为14.9个月(95%CI 4.7-未达到)和14.9个月(95%CI 5.9-未达到)[6]。   第一代TRK抑制剂耐药?第二代已经“在路上” 尽管NTRK抑制剂可为NTRK融合NSCLC患者带来迅速且持久的缓解,但经常会发生耐药现象。在接受NTR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的NTRK激酶结构域可能会发生突变,从而引起对NTRK抑制剂的耐药。这些突变会引起NTRK蛋白与NTRK抑制剂结合部位的结构改变,从而影响NTRK抑制剂与其进行结合。   为了解决on-target耐药问题,第二代TRK抑制剂Selitrectinib(LOXO-195)和Repotrectinib(TPX-0005)已经进入了早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两种第二代TRK抑制剂都具有紧凑的大环状结构,可以与ATP结合袋紧密结合,不会受NTRK耐药性突变引起的空间位阻影响,因此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NTRK融合基因均有效。   接受第一代NTRK抑制剂后进展的NTRK融合患者可从第二代NTR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在第一代NTRK抑制剂耐药的患者中,Selitrectinib治疗的ORR为45%(20名中9名),但由于未知机制或旁路机制耐药的患者对第二代NTRK抑制剂暂无应答。此外,在Repotrectinib的II期TRIDENT-1研究中,50%(6名中3名)曾接受TKI治疗的患者产生了缓解[7]。   国外已上市,国内纳入优先审评,NTRK融合患者新治疗将至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Larotrectinib上市,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儿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不需考虑癌症的发生区域。同时FDA也已经批准Entrectinib治疗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晚期复发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以及ROS1阳性NSCLC患者。Larotrectinib和Entrectinib均被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2022 v1)列为优先推荐的一线治疗或后续治疗选择[1]。   NCCN指南推荐    Larotrectinib和Entrectinib与国内患者的“见面”也为时不远,目前Larotrectinib和Entrectinib已双双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   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落实和针对罕见靶点靶向药的发展,很多携带C-Met、NTRK、ROS1等罕见突变的癌症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相信随着更多像NTRK1/2/3一样的靶点被发现以及更多新靶向药物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小众”患者也将进一步获益。   参考文献: 1. […]

半夏
肺癌罕见突变是什么?哪些药物可以治疗肺癌罕见突变?

肺癌罕见突变是什么?哪些药物可以治疗肺癌罕见突变?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我国每年肺癌新增约78. 7 万, 死亡约63. 1 万[1],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事实上,肺癌是一大类疾病,它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又分成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 随着基因检测的开展,对NSCLC的分子分型越来越明确,NSCLC的治疗早已已迈入精准治疗的时代。除了常见的EGFR阳性突变和ALK阳性突变,还有不少罕见突变,虽然同为NSCLC,因其突变的驱动基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特别是罕见基因突变患者,由于诊断较难、治疗药物有限,患者就医难度更高、耗时更长,生存期也可能会受到影响。究竟哪些基因突变算NSCLC罕见突变?这些罕见突变如何治疗? 检出率不到5% 什么样的突变才算罕见突变呢?一般认为在某类癌症中,检出突变频率不到5%就算罕见。在NSCLC中,ROS1重排、RET重排、NTRK融合、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ex14+)、BRAF V600E突变等等都算罕见突变[2]。 在这些突变中,RET基因融合在中国NSCLC人群中的发生率约1.6%,在NSCLC 患者中 MET exon14 跳跃突变约占3%-4%[1,3],看似比例不高,但是肺癌人群整体基数大,罕见突变的患者群体也有相当规模,这也导致了肺癌靶向治疗热度的升高。   有药可用的罕见突变 针对罕见靶点突变的NSCLC,是否有药可用?据了解,仅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4款NSCLC罕见靶点药物,国内也获批了2款NSCLC罕见靶点药物,罕见突变NSCLC的治疗逐渐变得“不罕见”了。 RET基因融合多见于肺腺癌中,过去卡博替尼、凡德他尼、仑伐替尼等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RET融合型NSCLC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一般,缓解时间并不长。2020年,FDA获批的两种专门应对RET融合型NSCLC的TKI药物——Selpercatinib和普拉替尼。两款药物疗效相近,也并列为RET融合型NSCLC治疗的优选方案。在中国,普拉替尼已经获批适应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 虽然为罕见突变,但MET基因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有四种基因异常,包括点突变、扩增、融合和蛋白过表达,有些MET基因变异都可能影响治疗,像MET扩增可能是EGFR靶向药的旁路耐药机制。针对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国外有MET抑制剂和同时靶向EGFR和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国内也已经有药物获批上市了。相关研究证实,国内获批的MET抑制剂在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肺肉瘤样癌和其他NSCLC亚型患者中,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4]。 ROS1融合阳性突变在NSCLC中的检出频率大约是1%-2%[2],多见于年轻女性及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人群,且ROS1很少与NSCLC中的EGFR、KRAS、ALK或其他驱动基因重叠[3],目前患者可用药物相对较少。   尚无治疗药物或国内患者不可及的罕见靶点 BRAF V600E突变在黑色素瘤较为常见,但是在NSCLC中就属于罕见突变了,约占肺腺癌的3%-8%[3]。与其他肺癌的罕见突变相比,BRAF V600E的靶向治疗历史相对长一些,其策略也从黑色素瘤中套用到肺癌中。2016年FDA批准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合治疗BRAF V600E阳性的NSCLC,但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暂未获批适应证。 NTRK融合突变是多个实体瘤包括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胆管癌及儿童实体瘤的驱动突变,靶向NTRK融合的药物疗效数据较少,且多为篮子试验,各项数据还未成熟。 HER2主要在乳腺癌组织呈高表达 , 近年来研究发现约 1%-2%的NSCLC患者存在HER2激活突变 , 其主要致病机制为HER2蛋白过表达、HER2基因扩增和HER2基因突变。尽管HER2被认为是治疗NSCLC的潜在靶标, 但目前尚无批准用于治疗HER2突变阳性NSCLC的药物。   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 虽然迫切的治疗需求让罕见突变的靶向治疗变得炙手可热,但是,在新药新疗法不断进步的同时,医生和患者在检测方面的意识并未同步进步。在一些医疗机构里,由于相关疾病认知和检测技术有限,有些罕见突变可能无法被识别。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基因检测指南共识[5],指导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测和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全面应用,是NSCLC罕见突变精准治疗的基础。建议所有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以及不能分型的晚期新发或术后复发的NSCLC患者常规进行基因检测。 此外,对于那些经小标本活检诊断为含有腺癌成分或具有腺癌分化的混合型鳞癌,或者年轻或不吸烟/少吸烟肺鳞癌患者,也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可以靶向的突变,不然错过了靶向治疗的机会,就非常可惜了。 罕见突变靶点在NSCLC中的探索不断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靶向药显著延长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但是,在肺癌的精准治疗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挑战,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新药问世,期待基因检测变得普及和规范,为罕见突变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李国雨,何明.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协和医学杂志,2021,12(2):268-274. [2]Guo YJ, Cao R, Zhang XY, et al. Recent […]

半夏
癌症死亡率连年下降1.2%!赫捷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癌症死亡率连年下降1.2%!赫捷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居民健康问题和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近日,赫捷院士团队于JNCC发表2016年中国癌症数据,同时对比了2000-2016年癌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本研究共纳入381565422个癌症登记数据(193632323个男性和187933099个女性),占全国人口的27.6%。 研究截图 今天,“医学界肿瘤频道”就带你抽丝剥茧,阅读这份最新的中国癌症数据,揭示其数据变化背后的规律。   关键数据1: 总新发病例4064000 男性最常见癌症为:肺癌(24.6%)、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女性最常见癌症为:乳腺癌(16.72%)、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 关键数据2: 城市年龄标准化肿瘤发病率比农村更高:189.7/100000 vs 176.2/100000 城市结直肠癌、肺癌、女性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 农村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更高 关键数据3: 2000-2016年男性总发病率保持稳定,但女性年均增长2.3% 关键数据4: 总死亡病例数2413500 导致男性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癌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癌种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关键数据5: 城市年龄标准化肿瘤死亡率比农村低:102.8/100000 vs 106.1/100000 城市结直肠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比农村更高 农村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更高 关键数据6: 总体死亡率年均下降1.2% 主要是由于食管癌(4.1%)、胃癌(3.4%)、肝癌(2.7%)和肺癌(0.6%)死亡率下降 但前列腺癌(4.6%)、结直肠癌(1.3%)和胰腺癌的死亡率上升 女性宫颈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上升 女性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的死亡率下降 中国癌症数据变化,可能是这些原因 2016年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2000-2016年的癌症数据变化趋势反映了我国肿瘤诊疗、防治水平的进步,同时一些政策的实施也将对肿瘤发生、死亡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 老龄化趋势明显,癌症负担或将进一步加重 年龄增长一直是导致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严重,中国癌症的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肿瘤的早筛查、早诊治相当重要。相比晚期肿瘤,早期肿瘤预后较好,生存期长,早期治疗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 吸烟仍是致癌的一大因素 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吸烟人群,约3.5亿烟民和7.4亿被动吸烟者,这极大增加了肺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既往研究发现,在中国,吸烟是导致20%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 在欧美国家,禁烟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根据美国发表的最新癌症数据,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32%,其最大原因是肺癌死亡率下降。但在我国,仅少数城市做到了室内禁烟。还有许多地方的人生活与工作环境中接触二手烟。 此外,不吸烟的女性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也以年均2.6%的速度上升。这或许与厨房油烟和空气污染有关。 ▌ 肥胖人数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上升、生活压力大以及缺乏锻炼,肥胖人群不断增加。2004年-2018年,中国肥胖患病人数从3.1%升到了8.1%。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肥胖人群和缺乏锻炼人群仍在不断增加。 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及充分体育锻炼,将会降低中国约40%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 甲状腺癌过度检查值得关注 近年来,在所有癌种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但死亡率较为稳定,这可能是与甲状腺癌过度筛查与社会经济水平进步有关。 ▌ 国家预防政策的实施降低肝癌发病率 在本次发布的中国癌症数据中,肝癌发病率下降。这与水质改善、乙肝疫苗以及黄曲霉素污染食物摄入减少有关。自从2002年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已经完全免费。在2015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9.6%。 ▌ 内窥镜检查发展降低食管癌发生率与死亡率 内窥镜检查已经被证明是降低食管癌发生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它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某些食管癌高风险区域应用,将有利于进一步食管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上消化道肿瘤病例数的下降趋势,可能进一步支持内窥镜检查在上消化道肿瘤高风险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

半夏
“检测”“药物”“管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破局ROS1+、ALK+ NSCLC临床诊疗难点

“检测”“药物”“管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破局ROS1+、ALK+ NSCLC临床诊疗难点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学者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常与多种相关基因靶点突变或通路异常有关。继 EGFR 之后,ALK、ROS1 已成为新的闪光靶点,逐渐被患者和医生关注和熟知,临床上对于肺癌ALK、ROS1靶点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以多靶点药物克唑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 ALK融合阳性(ALK+)及 ROS1融合阳性(ROS1+)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大幅度的延长。对此,“医学界”诚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姜丽岩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丁翠敏教授分享临床诊疗 ALK+、ROS1+ NSCLC 患者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为广大临床医生带来个人学术见解。 ALK+、ROS1+ NSCLC的精准治疗应以检测先行 姜丽岩教授介绍,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ALK+ NSCLC的发生率均相对稳定,约为5%,同时患者相对年轻,平均年龄只有52岁。而ROS1+作为NSCLC中的一种罕见突变,在欧美人群和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均约为2%左右,且常见于女性、腺癌、非吸烟者和年轻晚期患者。   丁翠敏教授认为,当前肺癌少见/罕见靶点诊疗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检测问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推荐,所有含腺癌成分的NSCLC,无论临床特征,均应进行分子学检测;对于从不吸烟、小标本(非活检)的肺鳞癌患者也应考虑进行分子学检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ROS1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二代测序(NGS)。但IHC的临床应用目前尚不成熟,缺乏特异性抗体指导检测;与之相比,FISH和PCR具有检测时间短、出结果快的特点,临床上更为常用,但存在仅能检测已知基因突变的缺点。   “肺癌患者往往需要明确多种靶点,因此我更推荐应用NGS进行肺癌基因测序。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NGS既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基因,也可以检测出未知融合突变的靶点。”丁翠敏教授说道。 ROS1+、ALK+NSCLC临床诊疗应靶向治疗、基因检测“两手抓” 克唑替尼一线治疗ROS1+、ALK+ NSCLC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 丁翠敏教授介绍,在传统化疗的时代,ALK+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只有12.2个月。直到2013年,一代ALK-TKI克唑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相比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开启了ALK+NSCLC靶向治疗时代,为广大ALK+NSCLC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姜丽岩教授对于ALK+、ROS1+ NSCLC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她所治疗的肺癌患者中,ALK+、ROS1+ NSCLC患者的占比可达9%~12%。通过合理使用克唑替尼等靶向药物以及对患者进行全程化管理,她所治疗的ALK+、ROS1+ N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情况均较好。   令姜丽岩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一例ALK+ NSCLC患者,该例患者经克唑替尼治疗后的OS已经超过八年。“该患者2013年底起接受化疗药物治疗,后出现颅内病灶进展换用克唑替尼。经克唑替尼治疗后,患者的颅内病灶很快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在如此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肢水肿,以及偶尔白细胞降低的不良反应,但通过规律的随访、检查及对症处理可得到控制和改善。直到现在,患者的颅内病灶仍然控制得非常好,安全性良好,生活质量较高。”   克唑替尼不仅是最早获批ALK+ NSCLC适应症的TKI,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治疗ROS1+ NSCLC的TKI。作为克唑替尼的慈善赠药医生,丁翠敏教授积累了丰富的克唑替尼临床用药经验,她这样说道:“克唑替尼是我临床工作中最常处方的药物之一,其治疗ALK+、ROS1+ NSCLC疗效确切,缓解率高,毒副作用可控,安全性高,便于管理。目前我院较多克唑替尼经治患者的OS可超过5年,部分甚至高达7-8年,且患者目前疾病稳定,没有进展,生后质量很高,可正常参与社会各项工作、活动。”   可通过多种手段进行ROS1+、ALK+ NSCLC基因检测,以指导用药选择 丁翠敏教授强调,为准确指导靶向药物使用,临床上往往需要多次进行组织活检,尤其靶向治疗耐药后,精准检测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当前,组织活检仍是首先推荐的标本来源,临床研究中组织标本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经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体腔积液等方式。若组织标本不可获得,体液或血液检测可作为替代手段。她强调,为提高肺癌患者对于反复活检的依从性,需要注意肺癌分子学检测的取材方式。   丁翠敏教授介绍,支气管镜是呼吸科最常用的检测方式,适用于中央型病灶的活检取样,可与支气管内超声结合(如EBUS-TBLB、EBUS-TBNA);经自然腔道获取标本,侵入性更小;准确性可与纵隔镜相媲美。若患者有以下特殊情况,可换用其他检测手段: 对于伴胸水患者,可采用胸腔穿刺采集胸水进行细胞学检查或细胞蜡块,其效果几乎和组织标本等同;   如果有外周型病灶,需经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尽管部分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气胸、咳血等不良反应,但临床上针对上述并发症已有相关处置预案,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改善;   若上述方法均无法实现准确取样、诊断时,考虑使用外科方法活检取样。 “一般经过积极地准备、仔细地阅片,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到理想的标本,完成基因检测,进而指导治疗。”丁翠敏教授总结道。 患者全程化管理平台助力ROS1+、ALK+NSCLC患者全程获益 一箭双雕:患者全程化管理平台既能服务患者,也能指导临床研究 谈及患者全程管理平台的成立初衷,姜丽岩教授说道:“早在十年前,为简化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数据收集流程,节省精力,我们成立了患者全程化管理平台。但目前,除了满足科研需求外,该平台在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我们的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时期管理好不同所在地的患者十分困难。而借助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专委会的肺癌规范化诊治中心(COE项目),患者在全程化管理平台上即可实现自由转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

小D
创新路漫漫,“可乐”组合再败UC,PD-L1/TGF-β双抗真的有未来么?盘点近期临床失败案例TOP10

创新路漫漫,“可乐”组合再败UC,PD-L1/TGF-β双抗真的有未来么?盘点近期临床失败案例TOP10

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拔得头筹成为“First in class”谈何容易。全球每年约有90%的新药研发项目因缺乏临床疗效而在临床试验阶段宣告失败。即便如此,药企研发人员仍在创新的“无人区”不断探索,弥补治疗空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时候放弃也意味着胜利,他们虽败犹荣。 在这里,我们汇总了近期肿瘤界10大临床失败的案例,供各位同行参考。包括尿路上皮癌(UC)、肺癌、肾透明细胞癌 (RCC)、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胆道癌和晚期实体瘤等。 01 “可乐”组合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 2月,在2022 年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ASCO GU22)上,公布了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仑伐替尼在不适合铂类化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作为一线治疗的临床III期研究(LEAP-011)最终数据。 结果显示,“可乐”组合相较于K药单药治疗没有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毒副反应明显提升,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 LEAP-011是一项评价可乐组合或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国际多中心、3期研究,主要终点是PFS和OS的联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ORR、DOR、DCR、安全性/耐受性等。研究纳入了部分中国患者,旨在不适合接受顺铂治疗的PD-L1阳性肿瘤或不适合接受含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中比较一线pembro + lenva与pembro + pbo的疗效与安全性。 在441例参与随机分配的患者中,218例接受pembro + lenva(中位年龄74岁;ECOG PS 2,83.5%),223例(中位年龄73岁;ECOG PS 2,83.0%)接受pembro + 安慰剂。 pembro + lenva组与pembro + 安慰剂组: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3.8个月(0.0-20.7)vs 3.4个月(0.0-22.0) ·中位PFS:4.2个月(95%CI,3.8-5.9) vs 4.0个月(95%CI,2.7-5.4)(HR 0.91;95%CI,0.71-1.16) ·中位OS:11.2个月(95%CI,7.4-14.9) vs 13.8个月(95%CI,9.8-18.8)(HR 1.25;95%CI,0.94-1.67 ·6个月OS率:63.6% vs 70.7% ·ORR:31.2% vs 26.5%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186/214(86.9%) vs 149/222(67.1%) ·3-5级AE:50.0% vs 27.9% ·TRAE导致死亡:2.8% vs 0.5% 由此可以看出,mPFS和mOS都没有显著优势,毒副反应明显升高,只有ORR具有相对优势。可乐组合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 02 PD-L1/TGFβ双抗 Bintrafusp […]

半夏
越来越多不抽烟女性得了肺癌,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越来越多不抽烟女性得了肺癌,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患肺癌的风险更高。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女性肺癌发病率正在“飞速”升高,而她们中的大多数从不吸烟。 数据显示,肺癌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二,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则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相比,其女性肺癌患者80%以上都是烟民,而中国的女性肺癌患者,约80%却从不吸烟。在全球范围内,男性肺癌患者中有15%从不吸烟。但是,女性肺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从未吸烟。从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可能性是从未吸烟的男性的两倍。 为什么肺癌越来越喜欢攻击女性了呢?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真发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女性肺癌那些事儿! 非吸烟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   2017年,对美国三家代表性医院中的12103名肺癌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从1990年至1995年,从不吸烟者占总数的8%,而从2011年至2013年则为14.9%。研究者排除了统计异常,得出的结论是“从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正在增加”。  同年,在英国的2170名患者中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这一数字甚至更大:从不吸烟的肺癌患者所占的比例从2008年的13%上升到2014年的28%。也就是说,无论男女,从未吸烟的肺癌患者越来越多。 2018年,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被诊断为肺癌的人群中,15%为非吸烟者。但是,对于被诊断患有肺癌的女性患者中,非吸烟者占24%。女性非吸烟者罹患肺癌风险更高。 “中国的女性肺癌患者中,大部分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且主要集中在60~75岁之间。总体来说城市的女性肺癌患者多于农村,男性肺癌患者超过80%都吸烟,女性的肺癌患者一般都不吸烟。”张真发教授介绍道。   张真发教授表示,根据目前的统计,中国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大概是70/10万,女性发病率大概在30/10万左右。但是有研究发现从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男性的肺癌的发病率从76%降到68%,而女性患者比例则从23%增加到31%。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 发病率 死亡率 女性肺癌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十几年前,鳞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腺癌,但近年来,腺癌患者的占比明显升高,已经超过了50%,这或许与女性肺癌数量增加有一定关系。 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0%    “男性肺癌患者中,吸烟人群较多,但事实上,吸烟男性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也是下降的。导致女性肺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有一个证据,就是二手烟暴露可能是主要危险因素。” 张真发教授表示,在不吸烟的中国女性中,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0%左右,这部分人大概占女性肺癌患者的1/4。 简单来说,吸烟还是导致中国女性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大多数女性不吸烟,但被动吸烟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被动吸烟吸进的有害物质比主动吸烟更多。 张真发教授表示,与吸入的烟相比,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手烟致癌物质的含量更高,这些物质被不吸烟者经鼻吸入呼吸道后,一样可损害气管上皮细胞,诱发癌变。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69种已知会导致癌症。烟草烟雾可在空气中徘徊长达5个小时,使接触者面临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降低的风险。 对于遭受二手烟暴露的不吸烟者来说,会被动吸入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可能危害健康。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会影响婴幼儿发育、青少年成长,加重呼吸疾病患者病情,甚至会导致肺腺癌发病率上升,并且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女性和孩子是暴露于二手烟中的主要人群。 家庭“煮”妇太难了    “很多人都会觉得PM2.5是癌症的罪魁祸首,实际上,空气中的PM2.5到底跟肺癌的发生有没有关系,目前还在研究当中,但是空气污染和污染程度跟肺癌的发生风险可能存在关联。而大量数据表明,厨房油烟也许才是女性罹患肺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张真发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女性下厨房相对较多,烹饪的油烟以及煤烟中存在一些致癌物质,可能会增加女性肺癌的发病风险。中国美食种类繁多,为了能追求菜肴的色、香、味俱全,会使用煎、煮、烹、炸、炒等各种方法,而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伤害女性健康。相反,西方的烹饪方式则比较单一,烹饪时也不会产生大量油烟。 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上海肺科医院癌症免疫研究室主任周彩存教授课题组在研究肺癌和油烟发病机理中发现,厨房油烟与烧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关系。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女性做完饭,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究其原因,就是当油温升到一定程度时,除了形成多种化合物外,还会产生凝聚体,使人产生“醉油”症状,医学上称为油烟综合征。 此外,如果是长时间处在油烟浓度高的环境中,对鼻、眼、咽喉黏膜的刺激性比较强,可能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对肺部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可引发肺癌。张真发教授提醒,除正确使用抽油烟机外,一定要注意厨房通风,同时还要减少爆炒和油炸等。 建立“无烟”环境,保护女性健康     “临床上确实可以发现,女性肺癌患者大多数是不吸烟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女性肺癌和吸烟没有关系,主要是二手烟暴露率过高。因此建立一个无烟的公共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张真发教授说道。 据2020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控烟宣传还不够,并且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组获取控烟的信息的比例更低。因此,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宣传,提高人群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从而引导人们远离烟草烟雾危害。 目前,我国有3.15亿烟民,整体人群的吸烟率约为27%,创建无烟环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真发教授表示,针对吸烟者,要通过教育、健康体检、亚健康状态评估等,让其意识到吸烟的健康危害以及戒烟的重要性。督促吸烟者不在室内吸烟,避免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同时可成立戒烟门诊、培训戒烟医生等,帮助想戒烟的人群能够尽快远离烟草。 提醒女性朋友:重视筛查!      肺癌早期隐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等到出现刺激性咳嗽和血痰,有了胸闷气短或声音嘶哑等临床症状,肺癌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若能尽早发现的早期周围型肺癌,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就能使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接近100%,十年生存率都超过90%。 提醒女性朋友,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低剂量螺旋CT比X光胸片看得清楚,比PET-CT辐射低,性价比高。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筛查一次,这是肺癌早筛早诊的有效方法。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参考资料 [1] Zhang SW, Sun KX, Zheng RS, Zeng HM,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