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乳腺癌

乳腺癌

癌症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推荐收藏

癌症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推荐收藏

骨骼就像支撑高楼大厦的钢筋 撑起了我们的身体 如果钢筋出了问题 大楼会随时面临着倒塌的风险 我们的身体同样如此 如果我们的骨头被癌细胞侵蚀 该怎么办? 肿瘤骨转移是如何发生的? 从定义上讲,肿瘤骨转移是指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少部分经淋巴转移)至骨组织,定植后逐渐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破坏正常骨组织,引起以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通俗的讲,某种原发恶性肿瘤,如肺癌,原本与骨骼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疾病进展,部分肿瘤细胞会从肺部原发病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随着血管孔径变细,血液流速变慢,肿瘤细胞会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即形成了骨转移,当肿瘤细胞不断继续增殖,骨细胞的正常微环境会遭到破坏,进而骨组织会逐渐被肿瘤细胞蚕食。 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有多高?哪些肿瘤容易发生骨转移? 从过往经验来看,肿瘤骨转移往往发生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因过去医疗水平限制,这类病人大多数在确认骨转移发生前就去世了。但随着现今对各类原发肿瘤的控制越来越好,反而更多的肿瘤患者被发现出现骨转移。 对于多数肿瘤类型,如能够做到对骨组织的改变早发现,早手术,那么随访下来,积极的治疗对肿瘤骨转移还是有效的; 对于某些分期较晚,手术难以根治的部分原发肿瘤,发生骨转移可能性比较大。甚至很多患者就是以骨转移症状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经过系统检查才发现原发病灶,所以也不排除某些肿瘤起病早期就会发生骨转移。   通俗的讲,某种原发恶性肿瘤,如肺癌,原本与骨骼并无直接关系。但随着疾病进展,部分肿瘤细胞会从肺部原发病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随着血管孔径变细,血液流速变慢,肿瘤细胞会沉降下来,在骨组织表面安家,即形成了骨转移,当肿瘤细胞不断继续增殖,骨细胞的正常微环境会遭到破坏,进而骨组织会逐渐被肿瘤细胞蚕食。   经过统计分析,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大概有60-75%,算是第一梯队;肺癌、肾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大概有20-45%;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妇科肿瘤也可能发生骨转移,发生率一般在10%以内。 中轴线-脊柱是人体运动最重要的一环,肿瘤转移到脊椎上的情况多吗? 理论上讲,癌症患者的每一块骨头都有可能发生转移,但统计下来,脊柱是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尤其是胸椎;其次才是骨盆、四肢长骨、肋骨等等。 肿瘤骨转移有哪些临床表现? 第一,疼痛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特点主要是持续性的钝痛,并且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尤为明显。 第二,肿块或局部肿胀,多见于四肢表浅部位,严重者可能影响临近的关节活动。 第三,病理性骨折,被肿瘤侵蚀的骨组织硬度降低,轻微外伤甚至无任何诱因,就可能发生骨折,进而出现疼痛明显加重,畸形,活动障碍。   第四,脊柱转移性肿瘤还有一类特殊症状:神经压迫,脊髓和神经根是连接大脑和肢体的高速公路,平时在健康脊柱的保护下高效运转,但如果肿瘤转移至脊柱,椎骨遭到破坏,坍塌变形,便可能压迫到周围的脊髓或神经根,神经根受压会引起其所支配区域疼痛、麻木、无力;而脊髓受压,则会引起受压平面以下躯干、肢体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大小便异常,也就是常说的瘫痪。 如何诊断骨转移?去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肿瘤骨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患者肿瘤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开具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少数难以确诊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   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某一项或几项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医生经过询问病史,体检,怀疑骨转移的话,需进一步作影像学检查,根据情况可能需要做X线平片,CT,磁共振,骨扫描,PET-CT,(这些检查各有侧重:X线会做一个初步快速的判断,可以发现病理性骨折,明显的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和磁共振能够发现更早期的转移病灶,磁共振在判断脊柱转移癌是否压迫神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骨扫描能够早期筛查全身骨转移,PET-CT则能显示全身脏器及骨转移情况,利于对患者做出全面评估。)     做这些检查的同时,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血钙,碱性磷酸酶等也可以辅助诊断。经过这些检查,大多数患者都可以确诊是否发生骨转移,极少数不典型病灶可能需要进一步做穿刺活检,等待病理检查确定。 转移性骨肿瘤有哪些信号?平时患者该如何提防? 骨转移早期症状可能只有疼痛,而且往往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很多老年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年龄,出现腰腿痛很正常,但骨转移的疼痛有它自己的特点,往往没有过量活动,不良姿势等诱因,疼痛持续天数更久,夜间入睡期间反而更痛,如果有这些特点,希望患者要警觉,要防微杜渐,及时就诊;   对于前面提到的容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即便患者没有出现骨转移相关症状,我们也建议治疗开始的5年内,每年做骨扫描筛查,以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很多患者听到骨转移就非常害怕,认为是癌症疾病晚期的表现,觉得离死亡不远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认为。首先宏观上讲,即便确诊了骨转移,目前针对原发肿瘤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都是有确切的数据统计的;另一方面,针对骨转移病灶,我们也可以综合运用药物、放疗、微创介入、开放手术等治疗手段,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已经瘫痪的病人,经过我们及时的手术治疗,重新恢复站立行走能力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所以,要科学面对肿瘤骨转移,既不能满不在乎,讳疾忌医,导致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也不能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要相信医生,相信我们能够给你生活的勇气和底气,让你重拾信心与尊严。 肿瘤骨转移应该如何治疗? 除了针对原发病灶的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放疗、微创介入、开放手术,这些都是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治疗性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等,还有一类新药地舒单抗,能够抑制骨破坏进程,一旦发现骨转移,应该马上应用;另外是针对骨痛的止痛药物,我们会根据疼痛评分按照阶梯给药的原则开给患者。 放疗是骨转移的治疗的重要一环,早期的骨转移首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目前的微创介入方法有很多,一方面在CT或B超引导下,将探头精准置入骨转移病灶内,通过射频、微波等物理方法杀灭肿瘤,另一类是通过微创穿刺,在肿瘤形成的骨缺损处注入骨水泥,重塑骨骼的稳定性。   开放手术多用于较为严重的,出现病理性骨折、脊柱失稳、神经压迫的骨转移患者,目的是重建病灶骨的稳定性,挽救神经功能。而且手术完成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要继续联合应用药物、放疗。 有些患者往往会跑几家医院,看不同科室的专家,当他们收到不同治疗建议时,应如何抉择? 治疗方法的选择,不能看患者主观好恶,也不能凭医生专业所长,而是提倡多学科会诊模式,也就是MDT。 MDT团队包含骨软组织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研究病例,评估病情,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骨转移大手术之后该怎么康复? 术后会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患者神经功能,具体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总体原则是:在良好的镇痛下,尽早开始康复锻炼。   早期应避免负重,以恢复肌肉和关节活动为主。后期可在保护下做轻微负重,循序渐进。对于术前合并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的脊柱转移患者,可能需要更久更复杂的康复过程。 […]

玉米
最全肿瘤标志物大解读,不同指标升高,预示不同瘤型!

最全肿瘤标志物大解读,不同指标升高,预示不同瘤型!

1.肿瘤标志物是什么呀?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听起来就很厉害,能标记肿瘤细胞的肯定不一般! 学术上通常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异常产生/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等等。 通俗一点来说,就像是肿瘤细胞在你的身体里和你打仗,无论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总要留下点“战争的痕迹”,以此来彰显它的存在。正是它的“虚荣心”出卖了它的行踪,留下了“肿瘤标记物”。 2. 那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我得了癌症? 我就知道这时候患者朋友们就该问了: 那我体检查出来肿瘤标志物稍微高了一点,是不是就代表我得了癌症啊?! 不是的!大幅的升高才会才会有临床意义。 没有肿瘤的人,肿瘤标志物也可能会升高。特别当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时,可能是体内存在一些非肿瘤性的其他疾病。比如: ◆ 月经期、妊娠早期血清 CA125 可增高; ◆ 妊娠期 CEA 可轻度升高,AFP 明显升高; ◆ 肝肾功能异常、胆道梗阻和炎症感染等均可造成肿瘤标志物,如 CEA、- CYFRA 21-1、SCC、ProGRP 等浓度增高; ◆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CA125 可升高; ◆ 胆汁淤积能导致血清 CA19-9 浓度增高。 肿瘤标志物升得越高,恶性可能就越大么? 肿瘤标志物升高几倍、十多倍、几十倍,当然比只升高一点点、升高一倍更有意义,但也并非绝对。比如,有些 慢性肝炎 AFP可高达1000ug/L以上(正常<30ug/L),但增强磁共振没有发现肝脏肿块,而且AFP随着肝功能好转而下降,就可以排除肝癌。 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主要通过临床影像检查,要找到肿瘤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确诊!) 3. 肿瘤标志物正常能排除癌吗? 既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代表我得了癌症,那反过来,我肿瘤标志物正常能不能说明我没有癌症呢? 实际上即便是得了肿瘤,也并不能保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00%是高的。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关肿瘤。 比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仅为79%~90%,10%~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指标正常或只有轻度升高。 肿瘤细胞在体内发展初期,很难被检测到,只有当肿瘤细胞分泌出来蛋白分子,我们才能在血液里检测到,这个“时间差”可能有三四个月。 此外,有些癌型不分泌蛋白分子,就更难被“捕捉”了。 那按你这么说,我为什么还要查肿瘤标志物? 实际上动态观察肿瘤标志物更重要。 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它的变化趋势更有价值,一般1~2个月复查一次该肿瘤标志物,并有必要做其它关联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如果肿瘤标志物逐步增高或持续增高,或出现其它肿瘤标志物也增高,有必要在3个月后,再行影像学或胃肠镜检查,或更精密检查,因为小的肿瘤当时不一定发现,经过3个月长大后,就有可能被发现了。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肿瘤。 如果多次复查,结果大致保持稳定,没有一次比一次升高,允许小幅度上下波动,或肿瘤标志物逐步下降,那通常表示它不是癌症引起的,也就是说你这个指标跟癌症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放心了。 4. 不同细胞来源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大有不同 由于不同脏器的细胞来源和属性不同,所形成的的肿瘤标志物也是不尽相同的。 就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有属于自己的荣誉感一样,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当然也有自己“专属个性”。 因此,当健康人群出现某一肿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时,我们可以寻找到相应的“患病脏器”;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一异常指标升高时,也能提示有“转移”或“新发癌症”类型的存在。 而即使同一脏器,肿瘤起源细胞也可大不相同。比如肺癌,可以包含起源于腺泡细胞肺肺腺癌,伴随CEA指标的升高;也可以起源于支气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肺鳞癌,伴随SCC指标的升高;也可以起源于于支气管粘膜上或腺上皮的嗜银细胞的小细胞肺癌,伴随NSE指标的升高。 不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还有助于我们“病理类型”的诊断。 当一位肺腺癌的患者在长期靶向治疗后,出现了NSE和Cyfry21指标的升高,提示可能出现“小细胞肺癌”的类型转化。而混合型肿瘤患者,往往同时兼具不同肿标的同时升高。因此,学会解读肿瘤标志物,对我们的肿瘤治疗非常有实用价值。 […]

玉米
“她癌症治愈13年,我治疗1年,我们同样有美好未来!”

“她癌症治愈13年,我治疗1年,我们同样有美好未来!”

世界乳腺癌防治月 “有人将一手好牌打烂,也有人将一手烂牌打好。我觉得我是那个将一手‘烂牌’打好的人!“李女士(化名)说。 “我乳腺癌治愈13年了,我觉得我得站出来让大家知道乳腺癌并不可怕!”邢女士(化名)说。 (稿件征得李女士、邢女士同意发布,她们希望大家 不惧癌症、涅槃重生!) 今天,小编遇见2位乳腺癌患者,一位是打怪升级、一步步闯关成功治疗1.5年的李女士,另一位是乳腺癌治愈13年的邢女士。她们仿佛都拿到“大女主”剧本,眼里盛满了对生活的热忱与执着。 采访她们,我有种被治愈的感觉。不管现实如何挑战你的底线,内心深处可以永存希望与坚毅。那么她们各自有怎样的真实故事呢?这些故事将带给你什么启发? 01 从深渊走到光明,花了一年! 治疗中 VS 治疗后(照片由李女士提供) 坐我面前的李女士(化名),已经62岁,却精神矍铄,雍容华贵,我差点忘了她是位乳腺癌患者。 李女士声音很好听,她娓娓道来:“刚开始听到癌症,我觉得被判了死刑,一辈子在我眼前像幻灯片一般闪过。真的,我害怕,但治愈就如一颗种子,我用信念和无条件遵从医嘱来浇灌它,以至于它现在生根发芽,我重新燃起生命的火花!” 2021年3月下旬,某天洗澡的时候,李女士摸到乳房皮肤下有一肿块。到附近医院做B超科检查,结果报告是4B级,淋巴门模糊,医生嘱咐说不能拖。担心检查结果出错,李女士换了另一家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是4C级,又做了钼靶进行确认。医生叮嘱说赶紧去治疗。李女士看着报告,走出医院门口就泪水模糊视线,心里担心淋巴转移。 第二天,李女士就去某三甲医院准备接受治疗,先挂了一个普通号,医生看了脑部CT,说虽有脑膜瘤和鼻窦炎,但评估下来可以先开始化疗和靶向治疗。李女士又挂了这家医院最牛的外科医生,做了PET/CT和穿刺病理检查。外科医生拿着报告一张一张看,最后说是乳腺癌中期,内乳有淋巴转移,暂时不能手术,先做新辅助治疗。李女士很害怕,不敢跟丈夫和孩子说,瞬间觉得五雷轰顶。问问旁边同期进来住院的病友,她们都能手术,就李女士一个暂时不能手术,心里充满焦虑和悲伤,找不着同情况的病友可分享,心里的小舟就在汪洋大海上漂着…… 病理显示:左乳浸润性癌 查房的时候,轮到李女士,年轻医生问老主任是否可保乳,老主任回答说不能保乳。李女士心想:如果为了保命,不保乳就不保乳吧,在生命面前,美可以舍弃的。一会儿,进来一个护士,给了李女士6个化疗针头,说用不完退,不够再加。于是开始化疗+靶向治疗。 2个疗程后,李女士做了B超复查,医生说肿块缩小了三分之二,淋巴也正常了。第四次化疗前,穿刺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医生说转阴,无癌细胞。晚上一位在医院工作十多年见过太多相类似情况的护工,提醒李女士可以问下医生是否可改良治疗方案。李女士到办公室找外科医生,对方说疗效管用,已经找三位主任一起讨论过病情,可以行保乳术。李女士此刻真想跑出住院部,与路过的每一个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新辅助治疗后的保乳病理标本,显示无淋巴结转移   2021年8月5日,行左乳房保乳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科医生建议找放疗科医生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降低复发率,防止远处转移。考虑到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与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离家也近,在患者群里的口碑很好,就选择了这里。张小建教授亲自行放疗定位,确保治疗方案精准,经放疗,目前已经达到PCR(病理上的完全缓解)。 张教授的精准放疗,很好地保护乳腺旁边的脏器——肺和心脏   谈到从不能手术,到可以保乳手术,再到病理完全缓解,李女士觉得每一步都如如履薄冰,好在都涉险过关,“选对医生,遵医嘱,不放弃希望,坚持治疗”非常关键! 02 “我乳腺癌治愈13年!” 治愈13年的邢女士(照片由本人提供) 今年53岁的邢女士,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了许多,根本想不到她已经是一位奶奶。也许治愈时间太久,邢女士谈起治愈的过程,更多的是走过风雨后的海阔天空! 2009年3月底,乍暖还寒时候,邢女士还穿着大衣,隐隐察觉到左乳不时有刺痛感。跟先生说后,到附近的妇幼保健院检查下。一番触诊、钼靶、磁共振下来,医生说可能是纤维瘤,建议病理检查。 四月初,在病理结果还未出来时候,大夫觉得不必再等待,建议邢女士进行肿瘤切除术。于是在手术之后。医生打电话说冰冻切片病理结果出来,不太好,是乳腺癌,建议到上海的大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经朋友介绍,邢女士到了上海,找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性手术。记得那一刻,从手术台上被抬下来后,邢女士心里还是觉得忐忑。 因为分期不太早,外科医生建议找放疗科医生评估是否术后辅助放疗。邢女士就挂了张小建教授的号,本想着再熬一熬放疗,就可以闯过鬼门关。没想张教授经过一系列科学评估,告诉邢女士没必要做放疗,坚决拒绝“过度治疗”。劳动节过后,邢女士就出院了。出院前,去找了张小建教授,张教授还给了她一颗“定心丸”——“不必放疗,坚持随访就好”! 13年过去了,张教授用时间验证自己的医术! 邢女士每年都找张小建教授复查 邢女士的超声乳腺检查正常 谈到治愈13年的成功经验,邢女士说:“首先,找对医生,就是更改了‘生死簿’,让我少走弯路;其次,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抵抗疾病再次入侵;第三,我平时坚持晨跑,手术后不到2月,就开始做家务和锻炼。” 看着邢女士娓娓道来,云淡风轻,仿佛疾病从未来过,颠覆了我对癌症是绝症的认知。 写在最后:   两位乳腺癌患者,虽各自经历不同,治疗过程跌宕起伏,一个没做放疗,一个做了放疗,但她们的治疗结果都让人欣慰。 相信科学,积极配合专业医生,相信她们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玉米
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策略和常见误区

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策略和常见误区

血清白蛋白下降在临床很常见,不仅是肿瘤患者,非常多的急慢性疾病患者都可以出现。本文主要介绍该指标降低的相关知识。 PART 01 什么是血清白蛋白? 当我们去医院抽血化验肝功时,化验结果中会看到总蛋白和白蛋白这两个指标,总蛋白指的是血清中所有的蛋白含量,白蛋白是人体循环血中最丰富的血清蛋白,占据了总蛋白的大约一半,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由肝脏的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入血液,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防止渗入血管外组织,还可以反应患者的营养状态和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携带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复合物、结合钙离子、维护酸碱平衡等作用(这些不理解没关系,知道肝脏合成,防止液体渗出到血管外,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即可)。 简单的解释:如果血清白蛋白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全身水肿,双下肢严重,如下图所示,一例典型的血清白蛋白下降导致的下肢可凹性水肿。 其次,很多急慢性疾病,心脏病、肝病、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的患者都可以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并且,血清白蛋白下降越严重,经常反应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感染越重、肝病越重、肿瘤越严重,血清白蛋白降低的越明显。 所以,这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因为血清白蛋白越低,经常意味着患者的疾病越严重和营养状态越差,因此血清白蛋白降低的患者,经常合并伴有乏力、食欲差、消瘦、水肿等症状,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PART 02 血清白蛋白下降的严重程度分级 人体的绝大多数指标异常都可以通过CTCAE 分级(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这是目前最通用和权威的区分指标异常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 血清白蛋白下降通常称为低白蛋白血症,也可以按照严重程度进行CTCAE分级,如下所示(来自CTCAE 5.0): 1级 2级 3级 4级 ALB (白蛋白) <正常下限-30g/L 30g/L-20g/L <20g/L 白蛋白显著下降导致出现威胁生命的后果,需要紧急治疗 注:成年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是35-50g/L(不同医院的结果可能不同)。 这样,当血清白蛋白下降时,医生和患者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严重程度。通常是,1级最轻;2级有些风险,需要干预,但风险很低;3级和4级风险明显升高,需要积极治疗。 PART 03 血清白蛋白下降的治疗策略 1、寻找和去除病因 找到导致白蛋白下降的根本原因并解决,才是最重要的方式。 血清白蛋白下降,无非是两种原因: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减少和丢失过多。例如,肾病综合征就可以导致从尿液丢失大量白蛋白引起严重下降,胃肠道感染或大手术后、烧伤等情况,都可导致丢失的明显增加。这些疾病都可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当原发病变好转后,白蛋白的下降也可以得到纠正。 恶性肿瘤患者经常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导致,因为长时间进食差,经受手术、放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带来的毒性,就会导致食欲差和摄入营养不足,有时合并感染更会加重。    临床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病因是无法去除的。比如接近终末期的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巨大,破坏肝脏引起肝脏衰竭,肝细胞的合成能力越来越差,那白蛋白下降就难以好转。 2、恢复血清白蛋白的措施 (1) 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常见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按照国家的报销标准来输注 国家制定的输人血白蛋白的报销指征有多种,不光是抢救和重症,在北京,恶性胸腹水患者在白蛋白<30g/L,或者普通患者白蛋白<25g/L,就可以报销使用3天的静脉白蛋白。这个指征进行干预其实完全来的及。也就是,低一些可以不用静脉白蛋白,低的多了,国家是会给患者报销使用,这就不会成为负担。  国家的报销指征是合理的,30-35g/L的白蛋白1级下降非常多见,通常并不需要输注人血白蛋白。假如1级下降就要求输注和报销人血白蛋白,那给医保的压力实在太大,按照医学诊疗常规也不需要。 这种情况适合于大多数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 第二种:更积极的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有些患者经济条件好,白蛋白略下降就想自费输注提高,这当然也可以。 另外,就是有些特殊状态需要考虑积极输注白蛋白,比如接受大手术后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影响伤口愈合,就可以依据医生的建议尽早干预。 (2)充足的热量摄入、优质蛋白饮食和良好的睡眠 只依靠间断输人血白蛋白是不行的,这只是临时的应急。最终除了找到原发病进行治疗,还要积极的想办法让肝脏多合成白蛋白,从而让白蛋白上升,这是最重要的方法。 充足的热量摄入:肝细胞的工作需要能量,如果进食不好,强烈推荐肠内营养制剂,比如瑞能或安素等,这些在过去的饮食篇里写过。 优质蛋白饮食:优质蛋白消化后形成的氨基酸,是合成白蛋白的原料。 […]

玉米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细胞的自述:人类,你们好!我是怎样一步步疯狂生长的!

我就是传说中的癌细胞 虽然你们都不喜欢我 一直想消灭我 但,我还是想说说 我是怎么进阶成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可怕角色的 本文专家: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陈万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玉米
你经常吃的这些东西,竟然可能在「喂养」癌细胞......

你经常吃的这些东西,竟然可能在「喂养」癌细胞……

乳腺癌经过积极规范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生存,但依然有少部分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源于治疗本身,或许是因为你的不当饮食方式使肿瘤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01 高糖饮食升高85%乳腺癌死亡率 一项发表在《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的研究《Sugar-Sweetened Soda Consumption and Total and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The Western New York Exposures and Breast Cancer (WEB) Study》,分析了来自纽约西部年龄在35岁到79岁的927名患有侵袭性乳腺癌女性,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使用食物频率调查表(FFQ)来评估参与者在诊断出乳腺癌之前的12至24个月内的食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中位随访时间为18.7年。 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有386名(54.7%)乳腺癌患者死亡。与从未/很少饮用SSB参与者相比,每周饮用≥5次的全因死亡率高出62%(HR=1.62,95%CI:1.16,2.26,P趋势<0.01),乳腺癌死亡率高出85%(HR=1.85,95%CI:1.16,2.94;P趋势<0.01)。 含糖饮料能显著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高糖饮食还会引起肥胖,而脂肪组织中的雄激素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激素,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02 富含亮氨酸饮食加快癌细胞生长 大多数乳腺癌都依赖雌激素生长,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患者经常使用他莫昔芬进行内分泌治疗。内分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接下来的治疗选择很有限,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前缩短。 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高亮氨酸水平可以使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产生耐药,从而促进雌激素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亮氨酸水平,进而观察ER+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发现,降低亮氨酸水平会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而增加10倍的亮氨酸水平反而会增强癌细胞的分裂。即使在较低的亮氨酸水平下,对他莫昔芬产生耐药性的癌细胞依然能够生长。 该研究作者表示,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亮氨酸,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总亮氨酸摄入的饮食干预策略去帮助ER+乳腺癌患者,减少他莫昔芬产生耐药的可能性。从这项研究得知,服用他莫昔芬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日常饮食中多选择低亮氨酸植物蛋白,如豆类、谷类、坚果等,少选择高亮氨酸动物蛋白,如牛肉、猪肉、鸡肉等。 03 低脂饮食使乳腺癌死亡率降低21% 2019年ASCO发表了一项关于低脂饮食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研究。4.9万名没有罹患乳腺癌的未绝经的女性被随机分为两组,60%的女性采用的是对照饮食,即饮食中含有32%以上比例的脂肪,40%的女性采用的是干预饮食,即每日脂肪入量减少到总摄入量的20%,提高果蔬谷物的摄入。 经过8.5年的饮食干预,中位随访19.6年,研究发现,采取低脂饮食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几率降低了8.5%,确诊乳腺癌后由乳腺癌造成的死亡率降低了21%,其他原因死亡率降低了15%。 这项研究结果为许多乳腺癌患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术后饮食建议,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控制一定的脂肪摄取量,提高水果、蔬菜和谷物的摄取。    总 结 无论是何种饮食方式,重要的还是在于合理、科学、均衡搭配。乳腺癌患者术后合理补充营养有助于疾病康复。主食应含多量谷类,多吃深绿色、红黄色的果蔬。烹饪方式以蒸、炖、煮、凉拌替代腌制、烧烤、煎炸。 均 衡 饮 食 小 贴 示 主食(谷薯类250~400克) 蔬菜类(300~500克) 水果类(200~350克) 畜禽肉类(40~75克) 水产品(40~75克) […]

半夏
每40秒就有1人死于乳腺癌!出现这4种症状,男女都要小心…

每40秒就有1人死于乳腺癌!出现这4种症状,男女都要小心…

人一生中可能都会被这样或那样的疾病的折磨,对于女性来说,乳腺问题是一大困扰。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全球第一,而在亚洲人群中,超40%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我国每年因乳腺癌死亡人数超11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据IARC官网最新统计,全球每14秒左右就有1人患乳腺癌,每40秒左右就有1人死于乳腺癌。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的一份大规模研究显示: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更高,比女性高出19%。 乳腺癌发生在男性身上,你觉得不可思议?不信你看↓ 新闻截图 很多人一旦发现乳腺问题,就认为要切除乳腺,那么乳腺癌可以预防吗?得了乳腺癌一定要做全切吗?究竟吃什么能保护乳腺? 关于乳腺癌,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自查发病信号。 乳腺癌的发病信号有哪些? 1、乳房不对称、乳房肿块: 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如果发现自己两侧乳房的大小和形状不完全一样无需特别紧张,绝大多数女性的乳房都不是完全对称的,需要注意的是异常改变。用左手以右侧乳头为中心,三指指腹轻按右乳房各部位,感受乳房是否有肿块、触痛、局部增厚等。同理查左乳。(记住:手法不是抓和捏!) 2、乳头溢液: 尤其是血性溢液。观察乳头皮肤有无瘙痒、糜烂、结痂、脱屑,乳晕有无水肿。 3、皮肤改变: 表面皮肤有无脱皮、红肿或糜烂;有无“橘皮征”、“酒窝征”。 4、腋窝淋巴结肿大: 自查以三指指腹轻按腋窝处,感受是否有散在、质硬、可推动的肿块,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要注意的是,自检并不能替代医疗机构的专业筛查。因为有些人可能会把正常的腺体当成肿块;而有些早期乳腺癌缺乏典型症状,很难通过自己检查发现。 专业筛查、定期体检要求如下: 一般风险人群:建议20~39岁每1-3年做1次临床检查。40~69岁每1~2年做1次乳腺X线检查、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70岁以上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 高危人群:建议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期间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乳腺X线检查外,还可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哪些是高危人群? 临床上认为以下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比如家族中携带有BRCA1/BRCA2基因);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病史; 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群,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患者自身有,或其血缘近亲有乳腺癌(包括男性近亲)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病史。 乳腺癌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占乳腺癌患者的1%左右。 男性乳房内也有乳腺组织,其生长受体内激素的调节,雌激素水平升高后会刺激乳腺组织增生。只不过正常情况下,男性体内雄激素占优势,所以男性的乳腺组织基本不会发育。 不过,一旦男性发现乳腺癌,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女性的乳房较大,其中的脂肪组织很厚,如果发生乳腺癌,还有一层脂肪进行“遮挡”,但男性乳房的脂肪组织很少,一旦发生乳腺癌,可能会很快侵犯到皮下的血管、淋巴管,疾病进展比女性更快。 女性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有关系吗? 乳腺增生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由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复旧不良引起的一种情况。 当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或受经期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刺激乳腺细胞增生,一旦复旧不良,原本肿胀到一定程度可以恢复的乳腺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就可能会形成乳腺增生。 这种因为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并不会进展为乳腺癌。只有乳腺的非典型增生才是癌前病变,才与乳腺癌相关,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癌前病变都会发展为乳腺癌。 如何预防乳腺疾病? 预防乳腺癌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健康饮食 规律作息 坚持运动 稳定情绪 定期体检 1、主食与乳腺癌的关系 说到主食,一般人很难想到它与乳腺癌的联系,但确有研究发现吃白面包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吃全谷杂粮能够降低女性乳腺癌的风险,比如你一周多吃两份糙米(每份大约28g)或者青春期女性多吃一些燕麦粥等,都有利于降低绝经前患乳腺癌的风险。 因此,正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的那样,推荐每人每天主食摄入50~150g的全谷杂豆,这对于女性预防乳腺癌疾病有重大意义。   2、蔬果与乳腺癌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多吃水果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较低。如果要具体推荐哪种果蔬的话,建议多食用橙黄色和深绿色的蔬果,比如苹果、香蕉、葡萄、橙子。   3、肉类与乳腺癌的关系 有一项研究对8万多名女性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发现女性刚成年如果吃较多的红肉,则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上升很多,而从蛋类、禽类、鱼类、大豆等食物中获取优质蛋白质的女性,则不会有此风险的增加。 更有直接数据显示:把一份红肉用一份禽肉代替,可以降低17%罹患乳腺癌风险。如果用一份豆制品来替代一份红肉,则可以降低15%的概率。   4、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的关系 关于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的关系传闻有很多,比如豆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吃多了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亚裔女性吃大豆制品的数量与罹患乳腺癌风险之间呈现负相关。   而且至今也没有研究证明豆浆和豆腐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

半夏
必看!不同分型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策略,建议收藏

必看!不同分型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策略,建议收藏

脑转移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美国每年新发脑转移20万例,其中乳腺癌占10%~15%。10%~15%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BC)患者在疾病期间发生脑转移(BM),这类患者常常预后差,由于不同的分子分型,预后的差异性也很大。 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最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比例为30%~55%。而抗HER2靶向治疗可以延长BC患者的生存期,但靶向药却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使得中枢神经系统成为肿瘤细胞的“聚集地”,这也是导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比例明显增高的原因之一。 三阴乳腺癌(TNBC)的脑转移发生率在25%~46%,在4种分子亚型中,TNBC更容易发生脑转移。由于其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发生脑转移的时间明显早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初诊时就较常发生脑转移。脑转移常发生于化疗耐药颅外病灶进展时,放疗后脑转移易复发。TNBC预后也是4种亚型中最差的一种,中位总生存为6个月,其中PS评分高的为9个月,而PS评分差的为3个月。 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明显低于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乳腺癌。此亚型的脑转移预后较好,发生率低。中位总生存期在15~17个月。 乳腺癌脑转移治疗 01  HER2阳性乳腺癌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2020年会讨论了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新进展。HER2CLIMB试验对图卡替尼(Tukysa)联合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与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291例脑转移(BM)患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图卡替尼组的脑部疾病或死亡风险降低了68%;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8.1个月和12.0个月,图卡替尼组的总体死亡风险降低了42%。 HER2CLIMB是首个纳入存在未治疗的脑转移、局部治疗后脑转移患者的随机、双盲实验,证实了乳腺癌患者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图卡替尼是治疗脑转移的有效靶向药,更多关于图卡替尼的介绍点击蓝字查看:脑转移就没救了?一靶向新疗法将脑转移进展风险降低68%!改变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 来那替尼(neratinib)是一种靶向HER2的2型激酶抑制剂,与拉帕替尼(lapatinib)类似。在2020年SABCS大会上(2019年第4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就公布了3个来那替尼针对乳癌脑转移的治疗数据,对来自NALA,NEfERT-T和TBCRC 022试验的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来那替尼对患有脑转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潜力,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 在III期NALA研究中,先前接受过≥2 HER2靶向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中枢脑转移有效率ORR为26.3%,其中包括1例完全缓解;NEfERT-T II期试验纳入了未接受过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该试验显示,来那替尼和紫杉醇的中枢脑转移的有效率 ORR为100%;在II期TBCRC 022试验的队列3a中,来那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具有脑转移且未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CNS 有效率ORR(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客观反应率)为49% 。 之所以脑转移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原因之一就是药物分子无法透过血脑屏障。早期报道也证实了TDM1在治疗进展性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中的优势。Krop等研究分析了TDM1与卡培他滨+拉帕替尼分别对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TDM1更能明显的改善BM患者的OS情况。 02  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患者BM发生率高,常规化疗对其疗效有限,因此,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贝伐单抗是一种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可以提高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研究证实,一定剂量的贝伐单抗能延迟脑坏死的发生,有效缓解脑坏死引起的症状,改善患者的卡是功能状态和脑坏死症状。 03  全脑放疗(WBRT)与立体定向放疗(SRS) SRS因具有高精确度、微创性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SRS剂量为正常脑放疗剂量的1~5倍,适用于3cm以下肿瘤,特殊部位可扩大到4cm。SRS几乎可用于所有部位脑转移,毒性与肿瘤部位和放疗剂量有关。急性不良反应较少,可能短期导致脑水肿加重,但是颅外症状少见。SRS完成9~12个月后,约20%~25%出现放疗相关坏死,但多数无症状,有症状放疗相关坏死发生率<10%。 WBRT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对脑组织放疗强度中等。对于不适合SRS或手术的患者来说,WBRT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能从中获益。WBRT近期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脱发、中耳炎。2~4个月后会出现短期的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老年患者。长期对认知功能有影响。 展望 脑转移是晚期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通常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但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脑转移的治疗手段会越来越成熟,会更加精准的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癌症进展》刘德总,杨颖涛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2].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zenghuidr_4877860205.htm

半夏
Trop-2 ADC重磅临床数据公布!PFS+OS双阳到手!

Trop-2 ADC重磅临床数据公布!PFS+OS双阳到手!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分型而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国内外的研发日渐火热,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注入活力。其中,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由于在乳腺癌细胞的广泛高表达,为靶向治疗全面覆盖乳腺癌提供了可能。全球首个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SG)作为实体肿瘤治疗“新星”也备受关注。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当地时间9月9日~13日在巴黎召开。SG接连报喜,其中TROPiCS-02的研究结果更是入选LBA(Late Breaking Abstract,重磅研究摘要)!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01 关于TROPiCS-02 TROPiCS-02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543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接受SG(第1、8天静脉注射,10mg/kg,周期为21天)或医生选择治疗(TPC,艾立布林、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这些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曾接受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和2-4线化疗的方案。 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安全性、耐受性等。 2022年6月5日, ASCO会议上公布的PFS结果显示,SG较TPC显著延长PFS,两组中位PFS为5.5 vs 4.0个月(HR=0.66,95%CI 0.53-0.83,P=.0003)。在所有标志性时间点存活且无进展的患者比例均较高,SG治疗组1年无进展的患者比例是TPC治疗组的3倍(21% vs 7%)。 02 PFS延长3.2个月! 内分泌耐药后线有力竞争! 在本次ESMO大会上公布的OS的第二次期中分析显示,相比于TPC(11.2个月),SG组的中位OS为14.4个月(HR=0.79;95%CI,0.65-0.96;P = .02)。这意味着SG将生存期提高了3.2个月,而死亡风险相对降低了21%! SG在大多数亚组的OS改善基本一致,包括接受过3个或以上晚期化疗方案,以及接受晚期内分泌治疗至少6个月的患者。 与TPC相比,SG组的ORR、CBR以及DOR均更高:两组的ORR 分别为21% 和14%(OR=1.63;95%CI,1.03-2.56;P = .035),CBR分别为34%和22%(OR,1.8;95% CI,1.23-2.63;P = .003),中位DOR分别为8.1个月(95%CI,6.7-9.1)和5.6个月(95%CI,3.8-7.9)。 与TPC相比,SG对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改善。两组的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至恶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3个月和3个月(HR=0.75;95% CI,0.61-0.92;P = .006),疲劳至恶化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1.4个月(HR=0.73;95% CI,0.60-0.89;P = .002)。 在安全性方面,与过去数据一致。此外,导致停药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普遍较低, SG组和TPC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4%。 目前在HR+/HER2-MBC治疗领域,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方案已逐渐成为一、二线治疗的重要选择,但是CDK4/6抑制剂治疗后仍会面临疾病进展。总体而言,CDK4/6抑制剂治疗进展后的策略目前有几类选择:包括针对靶点的治疗;ADC药物;化疗;CDK4/6抑制剂再挑战。然而,最佳治疗策略的顺序尚不明确。 SG此次在OS方面表现出较TPC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并且在安全性可控的情况下显著改善了ORR和QoL,强力地支持SG作为经治HR +/HER2- MBC患者的新疗法。 03 SG入局HER2低表达? 正面对上“神药”DS-8201! 此次大会还公布了III期TROPiCS-02研究中SG对不同HER2免疫组化(IHC)状态的HR+/HER2- MBC的有效性事后亚组分析结果。 HER2低表达是HER2-乳腺癌的一种新定义亚型,定义为IHC1+或IHC2+/原位杂交(ISH)-,占总体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超过50%。由于今年在DESTINY-Breast04研究中,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对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突破性疗效,以及其覆盖患者之广,“HER2低表达”概念炙手可热。 在TROPiCS-02的该亚组分析中,ITT人群中52%(N=283,SG组149,TPC组134)为HER2低表达,40%(N=217,SG组101,TPC组116)为HER2 IHC0,另外8%(N=43,SG组22,TPC组21)因未检出IHC状态而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在疗效方面,与TPC相比,HER2低表达患者接受SG治疗的中位PFS更优 […]

半夏
乳腺癌患者,这些注意事项须牢记!

乳腺癌患者,这些注意事项须牢记!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本文都讲清楚了!   当今,乳腺癌已跃居女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乳腺癌患者询问她们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乳腺癌患者在整个治疗期、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期间注意事项   乳腺癌病情特殊,手术治疗会很大程度上损伤患者的身体,还会因为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导致身心承受巨大痛苦。   ■ 入院时及手术前:   多与医生、护士沟通,了解乳腺癌及治疗手段,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了解乳房重建的可能,信任医生、护士,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检查。加强营养摄入量,使身体抵抗力得到提升,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便秘时告知医生,妊娠期及哺乳期立即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尽量让亲人陪伴,使自己处于舒适的环境,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   ■ 手术后:术后心理咨询;术后合理膳食;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有效咳嗽、咳痰,排净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牵拉、扭曲、折叠引流管;若发现有血性液、脓液或引流液数量突然变化(超过100 ml/h )及时通知医生。     胸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不要随意松紧绷带,若发现皮肤呈紫绀色,伴皮肤温度低,脉搏触不清,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调整绷带松紧度。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乳腺癌术后经常会发生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腋下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功能锻炼对于恢复患者患肢功能和消除水肿至关重要:有利于手术后上肢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避免术后上肢水肿;减少皮下积液、积血,避免皮瓣坏死;减少疤痕挛缩的发生,提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的重建;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较多,可根据手术方式、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循序渐进地学习,其注意事项如下:     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过度的锻炼会影响切口的愈合,术后7天内应限制肩关节外展,以免影响皮瓣愈合;       与有氧运动结合:可保持和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改善;       与按摩相结合:手法按摩能减轻患肢僵硬和疼痛,同时按摩对神经系统有镇静或刺激作用,有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疤痕增生,有利于肌肉,神经功能恢复;       坚持锻炼:时间不应少于半年,特别是前3个月,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化疗期间注意事项 化疗期间可出现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且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了解化疗期间注意事项对临床疗效及预后尤其重要。   ■ 化疗前心理准备:     了解药物化疗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   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悲观失望的情绪,听取成功病例,并与已经接受药物化疗的病人交谈,积极配合治疗;   分散注意力:合理休息,如化疗期间适量使用镇静剂,听音乐,看电视,多与亲朋好友聊天,与护士交流,在轻松的心境下接受化疗。 […]

半夏
乳腺癌患者的新希望,参加免费临床试验的机会来了!

乳腺癌患者的新希望,参加免费临床试验的机会来了!

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有“粉红杀手”之称。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同时,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也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   对比其他癌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众多,预后也比较好。随着靶向、免疫与内分泌治疗的发展,无论是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还是三阴型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迅速推进,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源源不断地输送疗效出色的新药。原本治疗相对棘手的三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也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为了帮助乳腺癌患者用上新药,获得更好的生存,咚咚精选了以下乳腺癌新药的临床项目:     如果有您感兴趣的项目,请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添加助手号报名咨询,帮您少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钱。也欢迎转发给身边的其他病友~    

半夏
乳腺癌患者25个经典问题大解析!

乳腺癌患者25个经典问题大解析!

随着治疗手段日新月异,许多恶性肿瘤慢慢摘下了“绝症”帽子,戴上了“慢性病”标签.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治愈率高达90%以上,只要坚持治疗、科学康复,就有很大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整理了美国癌症学会主办的顶尖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对癌症患者日常生活种种困惑的解答,包括饮食、保健品使用、运动等方面,为大家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Q1:是否要减少肉、糖、脂肪的摄入量?   ① 肉类特别是 肥肉和带皮禽肉,经过煎炸、烧烤等高温烹饪,会产生有致癌性的杂环胺类物质。 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患病风险增高有关,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其对癌症复发或进展有影响。 尽管如此,癌症患者最好还是遵从美国癌症学会的建议,适当限制摄入 加工肉类、红肉以及高温烹饪的肉类。   ② 建议患者适当减少含糖饮料和甜食的摄入量。 ③ 脂肪有“好(不饱和脂肪)”“坏(饱和脂肪酸)”之分。 过多的“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而心血管病与癌症患者死亡有关。   我国绝经后乳腺癌女性与同龄非绝经女性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 2~3 倍。   美国数据库显示,对于部分乳腺癌患者而言,心血管事件为首位死亡原因,占 15.9%(乳腺癌相关死亡事件占 15.1%)。   建议患者尽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比如黄油、烘焙食品和含有氢化油的零食。 Q2:果蔬能否降低复发风险? 研究显示,增加蔬菜的摄入可能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的复发率。美国膳食指南提倡,癌症患者每天食用450~680g 蔬菜和340~450g 水果。 每天摄入的果蔬,颜色要多样化,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 Q3:蔬菜该如何烹饪? 烹饪蔬菜时,优先使用蒸或微波,其次是水煮,最大程度保存水溶性的营养物质。 很多人爱吃生的蔬菜,认为可以摄入更多营养,但有些营养物质做熟了反而更易吸收,比如类胡萝卜素。   对于咀嚼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果蔬汁有助于丰富饮食营养,但纤维素流失严重,热量更高。   建议患者尽量直接吃水果,可以选择草莓、火龙果等柔软的水果,并切成小块食用。 Q4:是否要增加豆制品、高纤维食品的摄入?   豆类含有各种植物化学物质和抗氧化物,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特别是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 豆制品含有优质蛋白,建议患者将其列入日常食谱。 食用纤维中的可溶纤维可减少胆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风险,对癌症康复患者的健康有益。膳食纤维还能促进大肠蠕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 建议多吃果蔬、全谷物、豆类、坚果等高纤维食物。 Q5:素食能否降低复发风险? 素食的饱和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含量高,符合美国癌症学会关于癌症预防的指南。    但没有证据表明,素食比杂食(蔬菜、水果、全谷类为主,辅以少量红肉),更有利于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因此,没必要追求全素食,而应保证营养均衡。 Q6:应该喝多少水? 放化疗患者往往会感到虚弱、头晕、口干、口苦、恶心等,这些都可能是脱水造成的。呕吐、腹泻等合并症状或治疗副作用加剧脱水。建议成年男性患者每天摄入3.7升水,女性每天摄入2.7升水。 Q7:饮酒会增加复发风险吗? 研究证实,酒精摄入会增加患癌部位出现新原发癌的风险。很多抗癌药通过肝脏代谢,酒精造成的肝损伤,会影响药物代谢,从而加剧毒性作用。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不要饮酒。 Q8:需要吃维生素补充剂吗? […]

半夏
当患者遇见昂贵的诊疗方案时,常见的四种情况以及实例介绍和应对措施

当患者遇见昂贵的诊疗方案时,常见的四种情况以及实例介绍和应对措施

很多肿瘤患者和家属都有这种观念,那就是肿瘤治疗非常昂贵,动辄数万或数十万,甚至超过百万,因此,罹患恶性肿瘤的患者除了给家里带来痛苦,还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因治疗负债累累的患者家庭不在少数。 我曾反复写过,并且想向患者传达这个正确理念:绝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其实并不那么昂贵(注意,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除了手术之外,药物的花费经常可以5000元每月以内,或者2000元每月以内,就可以完成标准的治疗方案。 但由于各种原因,非常多的患者会碰到医生建议昂贵的诊疗方案,这其中有些昂贵的诊疗方案确实是标准指南推荐,但还有很多是医生人为地更改或添加的不需要的治疗。 面对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怎么选择才是合理的? 很多患者会害怕得罪医生,觉得必须同意医生的每一个建议,否则医生可能不尽心治疗或故意为难,这实际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因为有部分昂贵的诊疗方案其实是医生在坑害患者,患者害怕被坑害因此全盘同意医生对自己实施的坑害行为,这显然是错误的,患者要做的是避免任何形式的医疗伤害。 本文就简单介绍医生推荐的昂贵诊疗方案存在的四种可能的情况和应对措施(注意:以下的情况分类通常需要患者多咨询几位专业医生协助判断):   第一种情况:昂贵的诊疗方案是完全不需要的或者错误的诊疗方案。 实例举例: (1)给不需要术后治疗的患者推荐化疗、靶向或免疫:以前写的I期的结肠癌推荐化疗加安罗替尼,IA期的胃癌推荐化疗加阿帕替尼,IA期的肺腺癌推荐术后化疗,宫颈癌术后或同步放化疗后不需要继续化疗,却被医生推荐化疗。一看权威指南就知道这些都是过度治疗。 (2)不需要检测NGS基因测序的肿瘤术后患者推荐NGS测序:比如所有的胃癌和肠癌、胰腺癌、肝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都不需要NGS测序,属于过度检查,但是很多外科医生会告知非常有用,强烈建议进行,还能指导术后治疗方案(实际上完全不行)。 (3)胃癌术后患者,被推荐错误的紫杉醇+奥沙利铂+阿帕替尼方案。 应对措施: 这种情况非常简单,直接拒绝医生的建议就可以。第一个例子后续定期复查即可,任何一位医生都可以开复查。第二个例子可以找肿瘤内科医生决定后续治疗方案,拒绝外科医生的行基因检测的建议即可。第三种,这是明确错误的方案,必须纠正,换另一位医生治疗。 既然医生推荐的是完全不需要或者错误的方案,那么必须换另外一位医生,继续在原医生手底下治疗只会更糟糕。   第二种情况:昂贵的诊疗方案中,是医生在标准治疗上加了不需要的自费药物或把能报销的药物改成自费药物。 这是临床上肿瘤治疗中很常见的情况,标准治疗经常花费较低,对于医生没有收益或者收益很少,有些医生不愿意,因此在方案上进行调整,虽然按照指南给了标准药物,但是自行加上或把其中一种更改为原本不需要的昂贵药物。 实例举例: (1)前几天写的鼻咽癌的诱导化疗,GP方案就够了。但医生要强行加用不需要的恩度和PD-1抑制剂。 (2)乳腺癌术后需要化疗的患者,医生要强行将辅助化疗中的表阿霉素改为自费的多柔比星脂质体,号称副反应低的多且疗效更好,实际是短疗程使用两者的副反应大致相同,且相对的数据更少。(但是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会同意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因为医生灌输了错误的观念,以为自费药物真的好的多。) (3)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化疗需要采用顺铂或卡铂,医生强行更换为自费的洛铂。大多数化疗方案比如XELOX、SOX等,不需要预防注射长效升白针的,医生强行要求自费使用。 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应对措施: (1)强硬的措施。和医生沟通,指出医生的方案存在问题,拿出权威指南的重要依据,要求医生按照标准指南方案进行治疗,自费和昂贵的诊疗全都拒绝。 (2)温和的措施。不指出医生的问题,和医生好好商量,以经济条件差为理由,表明难以负担昂贵自费的药物,希望医生按照指南的花费低的标准方案进行。 医生会有两种回应,第一种就是同意患者请求,按照标准方案进行,这就达到了患者想要的结果。第二种就是医生拒绝,说不听我的就不给你治疗,让患者和家属另找医生。 针对第二种情况,患者和家属也有两个选择: 1、换一家医院和医生,同时可以考虑罗列证据,向12345和卫健委投诉医生的这种要挟行为。(多投诉几次,这位医生后续就会改,不投诉永远不改,医生不能随意拒诊,更不能随心所欲制定方案。) 2、强硬要求医生执行标准方案,比如已经住院的患者,拒绝出院,阐明自己的权利并要求治疗,医生通常会屈服。注意,因为医生没有权利在这种情况赶患者出院,如果医生强行开出院,患者直接继续呆在医院即可,医生不得不撤销出院,因为医院不可能闹大事情,采用武力逼迫患者出院,本身就是医生不讲道理。而住院的床位是很重要的,患者一直呆着,不输液,不治疗,只占床,会很影响科室的绩效,医生通常会不得不同意患者的要求。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医生不可替代时,又提出了过分的要求,怎么办?比如结肠癌手术,你目前能找到的就这位医生做的最好,然后该医生要求你去买几千块的用处不大的营养品(很遗憾,临床上确实存在这类强买强卖的情况)。这种需要反复权衡利弊,有的患者和家属只能选择同意,因为起码正规的治疗是对的。但有一个原则:手术医生要求患者多花点钱可以,但是如果多花钱的同时反而会伤害患者身体,那绝不能答应。   第三种情况:昂贵的诊疗方案是标准指南治疗,但是有可替代的效果类似的治疗方案。 实例举例: 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可以选择化疗+纳武单抗,也可以选择化疗+信迪利单抗,效果和副反应几乎一致,但纳武单抗的花费远高于信迪利单抗。或者以前举的例子: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可以选择昂贵的泰欣生+放疗,或者便宜的顺铂+放疗,都是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 应对措施: 经济条件良好的患者,可以考虑直接接受,本来就是可以用的方案。实在负担不了的患者,可以参照第二种情况的应对措施,和医生沟通。   第四种情况:昂贵的诊疗方案是标准指南的最好治疗,且不可替代。 这种情况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比如针对晚期不可手术的肠癌反复治疗无效,合并Kras的G12c突变,需要针对性靶向药Sotorasib。晚期胆管癌存在FGFR2融合突变,需要采用培米替尼或厄达替尼靶向治疗。 这种情况,没有其它有效的替代治疗,只能患者和家属自行决定,量力而行,真的能负担就进行,不能负担也有2种办法。 (1) 找临床试验,具体信息在既往写的临床试验的文章里找。 (2)通过各种途径找疗效类似的价格更合适的药物。   总而言之,面对昂贵的诊疗方案时,患者和家属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也不要过多的害怕得罪医生,要相信一点:医生有义务按照指南给予患者合理的标准诊疗方案。不惹事,但不怕事,用在看病也是一样。 患者和家属应该尊重医生,但在关键时刻应该保持合理的强硬,这其实很重要。当患者和家属强硬之后,经常出现的是要不医生想办法拒绝治疗,要不就只能按照最标准的方案进行治疗。通常患者和家属只要坚持到底,有理有据,最后让步的往往是医生,因为闹大之后显然是医生更没道理,且风险更大。 END

半夏
得了乳腺癌,为什么甲状腺、子宫、卵巢也要当心?

得了乳腺癌,为什么甲状腺、子宫、卵巢也要当心?

最近,看到姐妹们在互助群里讨论乳腺、甲状腺、子宫卵巢的问题:   有很多姐妹也很是疑惑,难道得了乳腺癌,还要当心甲状腺、子宫、卵巢?在翻阅了相关文献,以及咨询医生得到了一些解答,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们的关系为何如此暧昧? 正如患者所疑惑的, 得了乳腺癌,确实要当心甲状腺、子宫、卵巢,主要原因还是下面几种: 01 生理因素 “雌激素”是女性突出的特征,是一种能够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器官成熟的甾体类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盘分泌产生,其受体广泛分布于生殖系统靶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以及生殖系统外的靶器官。  *来源:网络搜索 也恰好就是“雌激素”将乳腺、甲状腺、子宫、卵巢它们几者“连”在了一起。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很复杂,但其中不可排除的一项就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这一点又有可能会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等。 02 治疗副作用 乳腺癌在通过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的过程中,对甲状腺、在卵巢、子宫会有些损伤。 如甲状腺是人体对射线比较敏感的器官,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以及在诊断、复查过程中做CT、核磁共振等检查,将自己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中,就会损伤到甲状腺。  *来源:网络搜索 对卵巢、子宫造成损伤,主要是化疗、内分泌治疗的药物。比如化疗尤其对卵巢功能的损伤作用比较明显,而吃他莫昔芬类药物会造成子宫内膜增厚。 031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肿瘤综合征,比如“Cowden综合征”,具有这个综合征的病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发病风险增加。出现“PTEN基因突变”的患者,第二原发癌甲状腺癌增加5倍。还有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卵巢癌。 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 如果具有以下几种因素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会比其他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高,要尤为重视。 01 基因遗传/突变 这个影响还是挺大的,就像上述说的携带Cowden综合征、PTEN基因突变、以及BRCA1/2基因突变等的乳腺癌患者,出现甲状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机会比其他没有携带这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几率高。  *来源:Veer图库 02 分期较晚 一方面分期较晚的患者,癌细胞本身已经发生转移,其他器官出现病变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他们采用的药物治疗剂量、联合其他药物的种类也较其他分期多。 有数据显示,随着患者化疗药物的累计剂量不断增加,其对卵巢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加重。此外,联合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其对卵巢的毒性作用相对于单一化疗药物则更加严重。 而且,有些晚期患者经常性的进行放疗,就增大了对甲状腺损害的程度。 03 不良生活方式 超重和肥胖:脂肪组织是芳香化酶富集之处,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这有可能增加甲状腺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  *来源:网络搜索 酗酒吸烟:早在很多年前,烟酒就被世卫组织列为致癌物,长期吸烟酗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 长期压抑:研究表明消极的情绪会使下丘脑、垂体、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绝对或相对过剩,导致这些器官疾病的发生。 04 年 龄 成年人的免疫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年龄越大,免疫功能就越低,就容易患各种癌症。 此外,癌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因为一个细胞想要从正常的细胞发生成癌细胞,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长达20-30年,这就导致年轻时接触到的很多致癌因素在很久以后才转变成癌症。  *来源:网络搜索 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就导致年龄越大,其患癌症的风险也就会越高,而且这种患癌风险不仅限于单个癌症,还包括多种癌症。 如何做到提前预防? 我们一直主张,癌症都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所以做好下面几件事,将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01 注意这些症状 1)甲状腺 吞咽或呼吸困难:甲状腺位于颈部前面、喉结下方、气管两侧,当甲状腺存在肿瘤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气管或食管就会受到压迫,导致难以呼吸,或者无法正常吞咽。 脖子下方有肿块:脖子下方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或结节,肿块不痛不痒,质地坚硬,而且活动度较差,周围有浸润。  *来源:网络搜索 声音改变:声音嘶哑或者变声,主要是因为肿瘤侵入甲状腺周围的结构,控制声带的神经,导致无法正常发声。 咳血:气管和食管紧邻甲状腺,当甲状腺存在肿瘤时,随着肿瘤的不断进展,气管和食管也不能避免,会被肿瘤累及,不断受到刺激,引起咳嗽、咯血等症状。 2)卵巢、子宫 […]

半夏
乳腺癌术后常见五大并发症,这些防治措施你必须知道!

乳腺癌术后常见五大并发症,这些防治措施你必须知道!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癌种。 乳腺癌如此高的发病率,对女性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伤害都是残酷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手臂水肿等并发症;患者也常常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那么,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关键! 1 出血 乳腺癌手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见于肿块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之后。 原因: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预防: 1、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2、术后要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3、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术前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者其他血液制品,提高凝血功能。 治疗: 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2 皮下积液 这种并发症并发原因是比较多的,患者体质、肥胖程度、术后护理都有可能导致积液的发生。 原因: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预防: 1、皮瓣设计要合理,保留适度。2、术后进行持续的负压引流,创面进行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3、可以使用喷涂纤维蛋白粘合剂,减少积液的发生。4、术后限制肩关节过早活动:康复锻炼手术7天后才可进行患肢的科学锻炼,如上举、梳头等动作,防止瘢痕粘连,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治疗: 积液面积小时,可以穿刺抽吸,吸空后进行轻度的加压包扎; 积液多或面积大时,多因引流管不通畅引起,此时,拔出引流管,沿原孔插入头端多空的输液管到积液腔中,引出积液轻度均匀加压包扎,外接负压吸引器。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告知你的主治医生,及时处理。 3 皮瓣坏死 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轻的只会引起皮瓣边缘坏死,范围不大,也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原因: 1、皮瓣保留比较薄,皮瓣张力过高以及切口的选择; 2、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情况比较差; 预防: 1、其预防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对待,术中要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皮瓣的厚度。 2、患者有糖尿病要进行系统治疗,对营养较差或者年龄偏大的患者,应要加强营养治疗。 治疗: 若皮瓣过薄可以通过减张缝合或用皮瓣来修复。 与正常受孕过程不同,在代孕整个流程中,卵子的获得,以及孕育受精卵的过程,都需要接受一些生育药物,以促进排卵,促使代孕母亲达到与妊娠基本相同的激素水平。使用促性腺激素刺激通常是IVF治疗的一部分。但生育药物可能与多种癌症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 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 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妨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预防: 1、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这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保持皮肤和手指之间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现象。 治疗: 及时告知医生,经常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适度按摩,并避免沉重的东西。 5 手臂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手臂水肿较为常见,约为20-30%,水肿后常常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原因: […]

半夏
「魔法子弹」ADC药物又迎新“神药”:Dato-DXd横空出世,冲刺乳腺癌治疗效果优异

「魔法子弹」ADC药物又迎新“神药”:Dato-DXd横空出世,冲刺乳腺癌治疗效果优异

不久前,法国Gustave Roussy研究所的D.Planchard在推特上公布了两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 ● 第一位是一个肺癌脑转移的4线治疗患者,他脑中的肿瘤在治疗后近乎消失,仅有很小的残留; ● 第二位说一个肺肉瘤样癌的3线治疗患者,他胸腔内的肿瘤也在治疗后大幅缩小。   而且,这两位患者所用的都是同一种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这是什么“神药”?   脑转移病灶在治疗后近乎消失   Dato-DXd是一种ADC药物,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戈沙妥珠单抗十分类似,都是靶向Trop-2分子,所携带的细胞毒性部分也都是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   Dato-DXd的前辈戈沙妥珠单抗可以说是颠覆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一举把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提高了6倍、2倍和近1倍,并已经在国内上市。而Dato-DXd也同样把三阴性乳腺癌作为首个要攻克的目标。   1 与PD-L1联用 一线治疗有效率74%   在不久前的ESMO乳腺癌大会上,伦敦女王大学的Peter Schmid公布了Dato-DXd与PD-L1抑制剂Durvalumab联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初步试验结果[1]。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29名患者,中位随访3.9个月后,27人已完成2次疗效评估,被纳入疗效分析。27名患者中,2人(7%)完全缓解,18人(67%)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74%。   研究中,93%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但大多较为轻微,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未观察到剂量限值毒性,但有4人因口腔炎临时减少了1次Dato-DXd的剂量,4人推迟了1次Dato-DXd剂量,4人推迟了1次Durvalumab剂量。试验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恶心和脱发。   2 单药治疗 三线治疗有效率34%   在与PD-L1联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之前,Dato-DXd也进行了一个多癌种的TROPION-PanTumor01研究。其中三阴性乳腺癌部分的结果已经在去年的SABCS会议上公布[2]。   这一研究一共纳入了44名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3岁,95%的患者都曾接受过至少2轮的先前治疗,44%的患者接受过免疫治疗,还有16%的患者接受过同为Trop-2靶向ADC药物的戈沙妥珠单抗治疗。   中位随访3.9个月后,15人部分缓解,17人病情稳定,8人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34%,疾病控制率77%。   研究中,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3级以上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口腔炎、脱发、呕吐和疲劳,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疲劳和呕吐。9名患者因不良反应降低药物剂量,无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除了三阴性乳腺癌外,Dato-DXd在其它类型的乳腺癌和肺癌中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文章开头的两位患者就是肺癌研究中入组的患者。希望Dato-DXd的这些研究都能顺利,让广大患者多一种“神药”可选。     参考文献: [1].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breast-cancer-congress/datopotamab-deruxtecan-dato-dxd-durvalumab-d-as-first-line-1l-treatment-for-unresectable-locally-advanced-metastatic-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a-mtnbc-initial-results-from-begonia-a-phase-ib-ii-study [2]. Krop I, Juric D, Shimizu T, et al. […]

小D
警惕乳腺癌!7种常见症状&5种预防生活策略

警惕乳腺癌!7种常见症状&5种预防生活策略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数据表明2020年有226万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1.7%。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 由此可见,乳腺癌的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 早期发现乳腺癌通常更容易治疗,生存率更高。除了定期进行乳房X线检查,了解乳房的外观和感官特征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应当注意,并非乳房的所有变化都归因于癌症,良性(非癌性)病变比乳腺癌更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乳房症状,如若出现,应考虑立即进行检查。 01 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肿块通常硬而无痛(部分存在疼痛的情况)。但是,并非所有肿块都是癌症。良性乳房疾病(如囊肿)也会引起肿块。不过,若有肿块存在,建议尽快寻找医生诊断,以确定其中病理。 02 在乳房,锁骨或腋窝中或周围发生肿胀 这些区域肿胀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也可能与癌症相关,因为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可能导致乳房肿胀。锁骨或腋窝的肿胀或肿块可能是由乳腺癌扩散到这些区域的淋巴结引起的,甚至在感觉到乳房肿块之前就可能发生肿胀。因此,如若在这些区域发生肿胀,也应尽快寻求医生建议。 03 皮肤凹陷 如果个体的乳房皮肤开始变厚并且看起来有点像橘皮,请立即进行检查。这可能是由乳腺炎引起的, 这种感染在母乳喂养的女性中最为常见,但在其他女性中也可能发生。医生可能首先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如果一周左右后症状仍未改善,则应再次检查。这些症状也可能由炎症性乳腺癌引起, 这种形式的乳腺癌看起来很像是乳腺感染,但整体并不常见,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04 乳头内陷 乳腺癌有时会导致乳头向内弯曲。如果发现乳头发生变化,请立即进行检查,这可能是乳腺癌的症状之一。但是,乳头回缩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非癌性乳腺癌而发生。 05 乳头或乳房发红,干燥,剥落或增厚 乳房或乳头发红,干燥,剥落或增厚可能由于感染或刺激引起,但同时,这也是乳腺癌可能引起的症状之一。 06 乳头溢液 除了乳汁之外的其他液体溢出应引起警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受伤,感染或良性肿瘤(非癌症)引起的。但是,这并不排除乳腺癌的可能,尤其当溢出液体为血性的,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07 疼痛 大多数乳腺癌不会引起乳房或乳头疼痛,女性经常会因月经周期而感到乳房疼痛或不适。此外,某些非癌性乳房疾病,例如乳腺炎,也可能会导致突然的疼痛。但是,如果乳房疼痛严重或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则有可能患有癌症或需要治疗的良性疾病。   五种预防乳腺癌的生活策略 01 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在更年期之后,这是因为绝经后,大多数雌激素来自脂肪组织,拥有更多的脂肪组织会增加体内产生的雌激素的量,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样,超重的女性往往胰岛素水平较高,而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也与乳腺癌有关。有证据表明,减肥可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并带来其他的健康益处。 02 锻炼身体并避免久坐 许多研究发现,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饮食和身体活动指南的最新更新建议,每周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剧烈运动, 达到或超过300分钟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应避免久坐行为,例如坐着,躺下,看电视和其他形式的基于屏幕的娱乐。 03 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包含各种蔬菜、富含纤维的豆类、各种颜色的水果以及全谷物。最好避免或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加糖饮料、高度加工食品和精制谷物产品。合理饮食可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并帮助保持健康的体重。 04 最好不要喝酒 研究表明,饮酒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对于饮酒者,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女性在任何一天中喝酒的数量不得超过1杯。一杯是指12盎司的普通啤酒,5盎司葡萄酒或1.5盎司烈性酒。 05 斟酌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 激素替代疗法常用于更年期女性,以应对卵巢功能衰退,研究表明,结合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HRT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这种组合还可以导致乳房密度增加,从而使得在乳房X光照片上更难以发现乳腺癌。好消息是,在停止使用激素的3年内,这种风险又降低至未与使用过HRT的女性相当的水平。 对于接受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服用仅包含雌激素的HRT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单独使用雌激素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保留子宫的女性可能因为使用只包含雌激素的HRT而导致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决定采用HRT的女性,最好使用适合自己的最低剂量并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2. 既往 30 […]

半夏
潜在best-in-class!SERD新药OP-125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值得期待一波吗?

潜在best-in-class!SERD新药OP-125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值得期待一波吗?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病理状态,可以将乳腺癌分为四种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其中,HR+/HER2-是乳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70%左右。在目前常用的诊疗手段中,内分泌治疗是HR+患者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基石。 目前唯一上市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氟维司群,常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但由于其理化性质较差、需要肌肉注射给药导致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佳。除了 “老大哥”艾拉司群进展平稳,两大巨头接连爆阴,为口服SERD“军团”的临床应用蒙上阴霾。 近日,FDA已授予新药OP-1250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一种或多种内分泌疗法(至少一种疗法结合了CDK4/6抑制剂)后疾病进展的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OP-1250有潜力成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best-in-class内分泌治疗选择。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款最新好药! 靶病灶体积缩小率高达100%! 2021年11月30日,OP-1250治疗晚期ER/HER2-乳腺癌的首个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OP-1250表现出极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支持每日给药1次,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明确的疗效信号。 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患者群体中观察到3例部分缓解(2例已确认,1例未确认)和高达100%的靶病灶体积缩小。在每日1次60-120mg推荐的II期剂量(RP2D)范围内,总缓解率 (ORR)为17%,临床受益率(CBR)为46%。 数据截止日期,32%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疗效数据仍在不断完善。 为继续评估OP-1250在HR+/HER2-的MBC中的潜力,该药物的两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1.OP-1250单药正在1/2期临床试验(NCT04505826)中进行研究,旨在研究OP-1250的最大耐受剂量。 该研究计划入组94名患者,她们需ECOG 体能状态为 0 或 1,在首次给药前>2周曾接受口服内分泌治疗,或≤前4周接受过氟维司群、化疗、靶向治疗或研究性治疗。所有患者均需有充分的肝肾功能,凝血检查正常,并愿意在研究期间使用避孕措施。 该研究将排除患有胃肠道疾病、严重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异常、需要抗菌治疗的持续性全身性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以及怀孕或哺乳的患者。 2.在1b期试验(NCT35266105)中与哌柏西利(Ibrance)联合治疗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R+/HER2-的乳腺癌患者,旨以确定剂量限制性毒性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特征和发生率,以及OP-1250和哌柏西利的血浆水平。 该研究正在积极招募已确认和可评估mBC、ECOG表现得分为0或1以及足够安全性实验室测试的患者30名。研究要求患者在首次给药前≤2周接受过口服内分泌或靶向治疗,或≤4周前接受过化疗、靶向治疗或研究性治疗,并且放疗须在首次给药前2周完成。患者还必须愿意在研究期间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患有胃肠道疾病、严重肝病、心血管疾病和心电图异常的个人不符合入选条件。该研究还排除了有肺栓塞史或血栓形成高危史、已知HIV感染、活动性感染或怀孕的患者。 关 OP-1250 于 OP-1250是一款兼具完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CERAN)和SERD活性的口服小分子,能够有效且完全地抑制ER(AF1和AF2转录激活域)的活性,阻断ER驱动的转录活性,抑制ER驱动的乳腺癌细胞生长,并诱导ER降解。针对H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异种移植模型中的野生型和突变型,OP-1250有效,这对于解决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Olema Oncology receives FDA fast track designation for OP-1250 for the treatment of ER+ /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ews release. Olema Pharmaceuticals, Inc. July 21, 2022. Accessed […]

半夏
一家人中有8位癌症患者,癌症遗传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一家人中有8位癌症患者,癌症遗传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近日,一则“家中8人患癌二胎妈妈也查出癌症”的消息登上热搜。 据浙江省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刊文,36岁的朱女士刚刚生下二胎宝宝,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她偶然发现,一直定期观察的“甲状腺结节”突然变大,出于对疾病的敏感性,她立即到医院做检查。 果然不出所料,在进一步检查中她被确诊为甲状腺未分化癌,这是甲状腺癌中危险性极高、预后较差的一种。 一家人中,有8位癌症患者 令人惊讶的是,连同朱女士,她的家族中共有8位癌症患者。朱女士的父亲、哥哥、两位姑姑、叔叔、堂哥、堂弟都有癌症病史: 父亲胃癌、肾癌、肺癌、结肠癌病史; 哥哥淋巴瘤病史; 两位姑姑乳腺癌病史; 一位叔叔肝癌病史; 一位堂哥肺癌病史; 一位堂弟肺癌病史。 朱女士第一时间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她不仅想确诊自己的病症,还想弄清楚家族癌症高发背后的原因。 浙江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苏丹在全面评估了解她的病史和家系肿瘤史后,已经推断这一家极可能患的是一种罕见遗传肿瘤综合征——李法美尼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详细的分子病理检测证明了她的判断。 苏丹医生解释,TP53基因突变导致的Li-Fraumeni综合征在遗传性肿瘤中比较少见,发病率通常为1/20000,它有一些特性:发病患者年纪比较轻、可发生多种不同系统肿瘤而形成肿瘤谱。 苏丹医生表示,“这8人患的都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此外家族中其他10位直系亲属也做了相应位点的检测,发现了几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意味着他们今后患者的风险明显增高。”① 李蔚海 摄 癌症遗传的概率有多大?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但有些癌症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1. 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3倍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陈秀春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中,20%~25%具有家族聚集性,其中55%~60%属于遗传性乳腺癌,其占乳腺癌总体的5%~10%。 乳腺癌有遗传倾向,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临床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自查,每年到医院进行一次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② 2. 卵巢癌:遗传多由基因突变引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主任医师吴小华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这类卵巢癌的主要特征就是家族聚集发病,而导致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真凶”则为BRCA1/2基因突变。 BRCA1/2这两种基因是“抑制”细胞癌变的重要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抑制”癌变的阀门就被打开,进而导致较高的癌变风险。 研究表明,超90%的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或有效的遗传咨询,确认有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经专业医生评估可进行预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② 3. 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谦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概率较高。 肝癌主要和感染相关。比如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人得了乙肝或丙肝,其他家族成员就容易被感染,而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但是,患有肝炎的患者只要及时控制,积极治疗肝炎,阻断其发展进程,有助于避免肝癌的发生。 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要定期接种疫苗,同时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降低肝炎的传染。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② 4. 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 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邓清华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同一家族里同时有几个人患上鼻咽癌,分析原因,遗传是基础,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发现,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患病概率比正常人要高20~40倍。 常规体检中有个项目是检查鼻子,很多人觉得不做也没关系,其实这可以筛查鼻咽癌。如果鼻咽肿瘤的位置不是特别隐蔽,有经验的五官科医生在检查时,基本上可以看到病变。目前临床上的EB病毒检测,也是鼻咽癌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经得过鼻咽癌,建议大家到医院做个鼻腔镜和EB病毒检测。② 5. 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 原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夏廷毅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直系亲属中若有甲状腺癌患者,家族中其他成员应被列为高危人群,早到医院进行筛查,如果病情需要还可在B超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③ 6. 肠癌:有家族性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202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发病确实有家族性特点。临床上也会见到父母及兄弟姐妹都患癌的情况。其中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5%。 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因为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患者到了三四十岁后,即使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基本上都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没有临床标志,发病前看不出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根据家系调查来看,每一代中都有人发病,跟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④ 7. 胃癌:有家庭聚集现象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廖先珍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HDGC)是第一种被识别出的遗传性胃癌。 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是由于编码E-钙黏蛋白的CDH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平均发病年龄在38岁,男性患弥漫性胃癌的风险约为67%,女性约为83%,患者多伴有胃外肿瘤。⑤ 8.胰腺癌:有早现遗传现象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虞先濬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在临床上,胰腺癌可根据遗传背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族聚集性,一种是散发性。而家族性胰腺癌是已经确定的遗传肿瘤综合征,约占所有胰腺癌的3%左右,其存在早现遗传现象,即在越是年轻的一代,其发病年龄越早,症状越重,预后越差。 对于家族性胰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大多数专家将其定义为在一个家族不存在其他恶性遗传性肿瘤的情况下,出现2个或者2个以上的家族成员发生有病理依据的胰腺癌。⑥ 最后,癌症确实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这主要是由于致癌基因的遗传和家族成员相似的生活习惯导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此现象有所警觉,发觉家族中此情况的一定要足够重视,做好癌症的预防和筛查工作,争取将癌症扼杀在摇篮中。

半夏
为什么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详解内分泌治疗

为什么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详解内分泌治疗

不少朋友应该听说过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它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分泌治疗呢? 作为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关键激素——雌激素,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雌激素对于女性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它带来了迷人的女人味,给了你细腻的皮肤、挺拔的乳房,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也恰恰是如此重要的雌激素,悄然开启了乳腺癌的大门。 已经证实:大部分的乳腺癌是依赖雌激素生长的。雌激素就像“钥匙”一样刺激并促进了乳腺癌的进程。而“钥匙孔”则是表达于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解锁了肿瘤的进展,乳腺癌细胞从而得以生长、增殖。也就是说乳腺癌的罪魁祸首是雌激素。 有了这个比喻,大家不难想象,阻止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过程,便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采用“错误的钥匙”来堵住“钥匙孔”,这样“正确的钥匙”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也可以把“正确的钥匙”拿走,或者把“钥匙孔“破坏掉,同样可以阻断乳腺癌的进程。基于这些原理对乳腺癌的治疗,被称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指通过药物,去除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起到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可减少体内雌激素的产生或抑制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结合,抑制细胞生长繁殖,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由此可见,内分泌治疗的一个前提便是乳腺癌细胞具备“钥匙孔”——雌激素受体,这样的乳腺癌占到了总体的70%左右。但也有30%左右的乳腺癌不具备雌激素受体,对于这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便不再适用。 即,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只有肿瘤病理指标提示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患者才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这个一定要记住! 二、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内分泌治疗? 因为每个患者术后需要的治疗不完全相同,所以内分泌治疗开始的时间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在化疗和放疗之后,若不需要放、化疗,则一般术后1个月左右即可开始内分泌治疗。 三、内分泌治疗用什么药物?使用多久? 内分泌治疗分绝经前和绝经后: 绝经前药物国内主要有两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拖瑞米芬; 绝经后药物主要有三种,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 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尤其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获益和副作用。 (一)绝经前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他莫昔芬或者托瑞米芬5年即可,但部分高危患者可能考虑延长服用至10年。有些时候会对绝经前患者进行卵巢功能抑制,比如使用诺雷得抑制卵巢功能,然后口服他莫昔芬或者绝经后内分泌治疗药。但具体患者适合什么方式的内分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判断。 (二)绝经后的患者,常规使用绝经后内分泌治疗药物5年,高危复发的患者可以继续内分泌治疗3-5年。 治疗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具体请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医生沟通。 四、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其实说明书上说的非常详细,比如绝经前患者服用他莫昔芬,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等。绝经前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怀孕,并且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内分泌治疗需要注意的主要是药物可能引起的骨密度下降或者骨质疏松,每6个月可检测一次骨密度,骨量减低者,给予维生素D和钙片治疗,如无效可考虑双磷酸盐治疗。 五、不进行内分泌治疗,吃中药行吗? 这个真的不建议,内分泌治疗是经验证有效的抗肿瘤治疗,私自停药或者改变用药方案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总之,无论是从国内外的临床指南,还是目前的临床实践,都特别强调和重视内分泌治疗的在乳腺癌中作用和地位。听从专科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充分接受到高效、低毒、方便、价廉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是乳腺癌患者获益的重要方面。

半夏
中国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15条专业建议必须收藏!

中国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15条专业建议必须收藏!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营养状态与疾病治疗效果、复发风险、死亡风险及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 适当的营养治疗不仅帮助乳腺癌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增加治疗耐受性,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监测与治疗不容忽视,应当与抗肿瘤治疗并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最近制定了《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根据共识我们总结出15条营养建议,给大家做为参考。 15条营养建议 1. 体重太轻好不好? 接受抗肿瘤治疗后,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体重过轻的状态,这类患者属于营养不良,必须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避免体重过轻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治疗实施、减缓康复或增加并发症风险。 2. 超重、肥胖好不好? 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营养过剩(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在50%以上。   营养过剩可引起身体损伤、生活质量下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增加,还可使乳腺癌全因死亡率增加33%。建议患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持健康体重。 3. 手术治疗期间营养建议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治 疗手段之一,营养不良可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和死 亡风险。共识建议,术后除了补充伤口愈合必需的营养元素:氨基酸、 维生素、微量矿物质,以及视身体营养情况适时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之外,对于术后需要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口服谷氨酰胺,可以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4. 放、化疗期间营养建议 保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若体重过轻或肥胖,总生存时间会短于正常体重者。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营养习惯,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5. 内分泌治疗期间营养建议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后的患者,容易出现骨质流失,甚至发生骨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骨折风险增加。建议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之前,就应进行骨折风 险评估,改变生活方式以及补充钙和维生素D。 6. 饮食中 ω⁃3 与 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摄入比增加,能够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饮食中ω⁃3/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每增加10%,乳腺癌发病风险下降6%。 7. 增加低脂奶制品或奶制品的摄入频率,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与摄入奶制品频率低于每周1天的女性相比,每周 3~4天食用乳制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31%,而每周5~7天食用乳制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47%。 8. 能不能吃大豆食品? 共识指出,食用大豆食品可显著降低女性乳腺癌的死亡和复发风险。 研究发现,发现增加大豆蛋白或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大豆蛋白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与大豆蛋白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的5年死 亡率分别为9.2%和13.1%,5年复发率分别为8.9%和 13.0%。   这项研究发现大豆食品的摄入是安全的,但当大豆蛋白的摄入量超过11 g/d时,增加大豆食品的摄入量对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没有额外的益处 。 9. 能不能喝咖啡? 摄入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咖啡摄入剂量增加2杯/d,乳腺癌风险降低2%;咖啡因摄入增加200 mg/d,乳腺癌风险降低1%。 10. 什么样的体重更健康? […]

半夏
乳腺癌治疗需注重防范骨质疏松

乳腺癌治疗需注重防范骨质疏松

综合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内分泌治疗(尤其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绝经患者)会引发骨质疏松风险。  //  01 内分泌治疗为什么会引起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过高是乳腺癌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降低雌激素含量或抵消雌激素作用来阻止或延缓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或转移。 而雌激素本身对于人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在体内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阻止骨骼中钙质流失。 因此,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也加速乳腺癌患者体内钙质的流失,也就是说增加了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  02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风险性增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 发生骨折可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残疾、甚至死亡风险升高。 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治疗和护理费用相对高昂,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  03 骨质疏松风险的评估 骨密度值(BMD)检测: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价量化工具(FRAX测评系统):该工具能够依据患者年龄、性别、临床风险因素、骨密度值等综合因素,预测健康绝经后女性10年内发生骨质疏松、引起主要骨折事件的风险。 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风险时,通过骨密度检测和FRAX测评的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估。  //  04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如步行,慢跑等),戒烟戒酒,避免跌倒和身体撞击。 补充钙:进食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钙剂(如钙片等)。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因此补钙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使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等),可也以适当摄取一些维生素D制剂。 参考来源: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19 [2]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骨安全共识专家组.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的骨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15(7). [3] 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和骨质疏. 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处理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13, 35(11):876-879.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3):189-195.

半夏
超50%乳腺癌患者受惠!重磅ADC新适应症获FDA优先审评,有望年内获批!内地什么时候能用上?

超50%乳腺癌患者受惠!重磅ADC新适应症获FDA优先审评,有望年内获批!内地什么时候能用上?

7 月 25 日,重磅 HER2 ADC 药物 Trastuzumab deruxtecan(Enhertu,DS-8201)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BLA)获美国 FDA 受理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用于先前接受过一次前线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同时,该sBLA正在实时肿瘤学审评(RTOR)项目和Orbis项目下进行审评,FDA这两项举措旨在尽早为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 该项申请的 PDUFA 决定日期在 2022 年 Q4,也就是说,今年年内这一重磅适应症就将在美国获批上市。如若获批,DS-8201将重新定义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使多达50%以上的患者群体也能从抗 HER2 治疗当中获益。 这一申请是基于在2022年ASCO年会上公布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DESTINY-Breast04 I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DB04 改写HER2低表达患者的命运 DESTINY-Breast04共入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化疗失败患者557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DS-8201(5.4 mg/kg)组373例、医生选择化疗(TPC,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西他滨、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组184例,其中HR+494例(88.7%,DS-8201组331例、TPC组163例)、HR-63例(11.3%)。 主要终点为H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关键次要终点为全部患者(FAS;HR+/−)的PFS、HR+患者和全部患者的总生存(OS)。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95% CI:17.9-19.1)。 在HR+队列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9%(HR=0.51,95% CI:0.40-0.64;P<0.001),DS-8201组和TP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1个月和5.4个月。DS-8201还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6%(HR=0.64,95% CI:0.48-0.86;P=0.003),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3.9个月和17.5个月。 在全体患者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HR=0.50,95% CI:0.40-0.63;P<0.001),DS-8201组和TP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9个月和5.1个月。DS-8201还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6%(HR=0.64,95% CI:0.49-0.84;P=0.001),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3.4个月和16.8个月。 在HR-队列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4%(HR=0.46,95% CI:0.24-0.89),两组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和1.9个月;DS-8201组较TPC组死亡风险降低了52%(HR=0.48,95% CI:0.24-0.95),两组中位OS分别为18.2个月和8.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患者群体传统上被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 对不同患者亚群的探索性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曾经接受过CDK4/6抑制剂的治疗,或此前接受过化疗种类的多少,DS-8201都显示出一致的疗效。 综上,DESTINY-Breast04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无论HR状态如何,患者的PFS和OS均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显著的获益,且总体安全可控。 DESTINY-Breast04是第一个针对HER2低表达患者并获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意味着DS8201或将为约一半乳腺癌患者带来全新治疗模式! 总 结 在2020年的全球癌症统计中,乳腺癌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以往,根据肿瘤细胞的HER2蛋白表达量,乳腺癌患者主要以阴阳区分,即“HER2阳性”和“HER2阴性”,其中阳性患者大约占了约20%,阴性占了约80%。而HER2低表达乳腺癌目前仍被视为HER2阴性(HER2基因原位杂交阴性,但HER2蛋白免疫组化评分为1+或2+),占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超过50%。然而这些患者在治疗进展后选择有限,此前靶向HER2的单克隆抗体疗法在这一群体中也未显示出显著疗效。 DESTINY-Breast04数据将庞大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确定为目标人群,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新治疗标准。新诊疗标准落实后,DS-8201将开辟的一个2.5倍于“HER2阳性”的市场空间。这些数据也将迫使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重新思考和定义乳腺癌HER2-类别中的亚组,而这些改变都源于DS-8201的横空出世。 3 月 21 日,DS-8201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 HER2 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4 月,CDE […]

半夏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得益于早期筛查的推广和全新疗法的涌现,美国B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的75%跃升至最近10年的90%[1],大多数患者以慢性病的状态长期生存。随之而来的共患病问题愈发明显,其中“三高”——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更是成为影响广大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新挑战。 近日,神刊CA就BC幸存者“三高”发生风险的一项临床研究进行了报道与探讨[2]。该研究结果表明,BC幸存者比从未接受过BC治疗的女性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该研究[3]也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 报道首页截图 三高风险最高可增近3成!与治疗方式相关 研究人员按1∶5的比例进行匹配,最终纳入了14942名BC幸存者和74702名无癌对照者,并获得每名受试者的社会人口特征数据,包括出生年份、种族、民族、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研究还收集了身体质量指数、更年期状况、吸烟状况以及参与者既往有无心脏代谢病史的数据。BC幸存者的临床资料还包括肿瘤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数据。 研究人员比较了BC幸存者和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多变量模型计算了风险比,该模型考虑了社会人口特征、健康行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BC幸存者的癌症及其治疗的临床数据。 研究流程 癌症诊断后2年,BC幸存者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0.9%,而未患BC的女性为8.9%,尽管这种差异在诊断后10年不再存在。相对于无癌对照者,高血压的多变量风险比在BC幸存者中总体上并未显著升高,但在接受左侧放疗(1.11;95%CI,1.02-1.21)和内分泌治疗(1.10;95%CI,1.03-1.16)的亚组中则表现出明显上升。 不管是癌症诊断后2年还是10年,BC幸存者的糖尿病累积发生率都明显更高(2年:2.1%vs 1.7%;10年:9.3%vs 8.8%)。相对于对照组,BC幸存者中糖尿病的多变量风险升高16%(HR=1.16 95%CI,1.07-1.26)。尤其是接受化疗(HR=1.23;95%CI,1.11-1.38)、左侧放疗(HR=1.29;95%CI,1.13-1.48)或内分泌治疗(HR=1.23;95%CI,1.12-1.34)的BC幸存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均更高。 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 以乳腺癌治疗方式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尽管超重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绝经后BC有关,但即使是在诊断时没有超重的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相比,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明显更高。   以BMI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该研究结果表明,BC患者是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发生率较高的易感人群,与无BC女性相比,BC幸存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并与BC相关治疗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BC患者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并对特定患者和治疗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监测以降低这些风险,十分重要。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在此之前,我们对BC幸存者的癌症相关治疗增加心脏代谢异常风险的影响程度,未曾充分地了解。 这项研究强调了告知BC幸存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长期风险的重要性,识别这种高风险是改善BC幸存者健康状况的第一步,而后才能引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这项研究的另一关键信息是,在今后BC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应采取包含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PCP)在内的更大的团队模式策略。除了可以让肿瘤团队专注于最擅长的事情——实现治愈——PCP则通过与肿瘤团队沟通,管理合并症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肿瘤治疗不仅旨在实现治愈,更要优化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中国学者首创概念——“乳腺癌伴随疾病”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府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癌症列为慢性疾病;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为此,中国专家提出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 of breast cancer,CDBC)这一创新性治疗理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BC“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长期生存率[4]。 在我国,BC患者中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和漏诊、漏治率都比较高,诊治不规范的情况较为严重。血脂相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绝经后BC患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曾对首确诊(79例)、化疗期间(96例)及随访(121例)的BC患者中无糖尿病病史者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筛查发现:首确诊患者糖尿病患病率为25.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0%),糖尿病前期50.6%[约97%为葡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化疗期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3.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4%),糖尿病前期28.1%(IGT约占96%);随访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1.8%(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1%),糖尿病前期43.7%(IGT约占92%)。 即使对无糖尿病史的BC患者,也有必要定期筛查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或C肽释放试验(C peptide release test,CPRT),对筛查出的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及时给予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并请内分泌内科会诊,以有利于BC患者顺利完成综合治疗及改善预后。   高血压是BC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两者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BC合并高血压控制不佳时,易使BC的综合治疗计划暂停或中断,延误肿瘤治疗时机。高血压还将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且与B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故在BC患者初诊手术及综合性治疗过程中均应加强与心血管内科的联系,注意监测血压,并评估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进行有效防治,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BC患者因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患血脂异常和CVD的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显示,绝经后早期BC患者10年血脂相关CVD事件所致死亡率(15.9%)超过了BC本身的死亡率(15.1%),已成为早期绝经后BC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Li等报道BC首确诊患者血脂异常率为43.0%,化疗后为68.6%。血脂是一项可控制和逆转的指标,如及早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血脂异常患者,应会同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进行MDT讨论,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调节生活方式,并结合患者是否伴有其他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对血脂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Miller KD,Nogueira L,Devasia T,Mariotto AB,Yabroff KR,Jemal A,Kramer J,Siegel […]

半夏
8成乳腺癌相关死亡减少全靠TA?防治乳腺癌“三大法宝”实力大排名!

8成乳腺癌相关死亡减少全靠TA?防治乳腺癌“三大法宝”实力大排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治疗乳腺癌的新疗法和新药物涌现,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今年6月,神刊CA时隔三年再次发布美国癌症幸存者生存数据。其中,乳腺癌稳居首位,有超过400万名美国女性有浸润性乳腺癌史。分析显示,美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代中期的75%上升到2011年至2017年的90%,I期患者已接近100%!   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从2003-2005年期间的73.1%稳步上升至2012-2015年的82.0%。这巨大的成就和治疗的进步以及早筛的普及都分不开! 然而,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和晚期(转移期)治疗,到底谁的贡献最大,“实力”最强呢?医生和患者更应该在哪花上大力气?研究人员最近还真的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给它们“论功行赏”了~ 近8成乳腺癌相死亡下降 得益于早筛早治! 研究人员通过对4种癌症干预和监测模型网络(CISNET)模型分析,考虑了乳房x光检查的普及、早期(I-III期)和转移(IV期或远处复发)疾病的 ER和HER2特异性治疗的开发和推广、以及非癌症相关死亡率,模拟了2000年至2019年期间的乳腺癌死亡率。模型将这一时期的总体死亡率和ER/ HER2特异性乳腺癌死亡率与未进行筛查或治疗的估计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然后将死亡率的降低归因于筛查、早期或转移性治疗。 首先,与不进行筛查或治疗的患者相比,筛查、早期治疗和转移性治疗带来的死亡率降低从2000年的39.5%上升至到2017年56.5%,说明防治乳腺癌的“三大法宝”从死神手里多抢来超过一半的患者,对于乳腺癌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其中,乳腺癌死亡率总体下降的有31.2%得益于早期筛查,48.2%归因于早期治疗,还有20.6%是转移期治疗带来的。换句话说,近8成乳腺癌死亡率下降都来源于早筛早治! 在不同分型中,ER+/HER2+乳腺癌患者的下降幅度最大,为69.5%,其次是ER-/HER2+乳腺癌患者和ER+/HER2 -乳腺癌患者,分别为59.6%和58.1%。三阴性乳腺癌在此期间只下降了39.1%,可以说是大拖后腿,但也坚定了我们的突破方向。 在治疗方面,早期治疗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从2000年总体的35.8%增加到2017年的48.2%,而转移性治疗导致的死亡率比例从23.9%略下降到20.6%。早期治疗的贡献越来越大,反映了转移性治疗向早期治疗的有效过度。 而“战线”的前移相应地带来了10年无复发生存率的显著改善。总体上看,从2000年的82.5%上升至2017年87.3%;预后最好的类型——ER+HER2+乳腺癌患者从78.2% 上升至 90.9%,即,超过9成的患者活过了10年! 即使是晚期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也翻了一番,从2000年的1.48年增加到2017年的2.80年,其中ER+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最好,长达4.08年,“老大难”ER-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依然最差,仅1.22年。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未包含用上数个重磅新药的获益——用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戈沙妥珠单抗,或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DS-8201和图卡替尼,这些药物都是在2020年后获批的。若考虑上戈沙妥珠单抗和DS-8201,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统计数据会更好。而DS-8201和图卡替尼则会改善HER2+乳腺癌的数据。   总 结 总的来说,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和转移性治疗在攻坚乳腺癌的战役中都功不可没。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做好定期筛查,不要讳疾忌医;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早期诊断后及时治疗,诊断晚期也不要气馁。乐观应对,我们可以! ·参考文献· 1.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75650 2. Jennifer Lee Caswell-Jin,et al. Contributions of screening, early-stage treatment, and metastatic treatment to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reduction by molecular subtype in U.S. women, 2000-2017.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0, no. 16_suppl (June 01, […]

半夏
ADC只知HER2、TROP2就OUT啦!全新靶点HER3-ADC了解一下?

ADC只知HER2、TROP2就OUT啦!全新靶点HER3-ADC了解一下?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分型而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国内外的研发日渐火热,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注入活力。“老熟人”HER2-ADC 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以及TROP2-ADC 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在不久前闭幕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展示了骄人战绩。然而新靶点也不容小觑!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在ASCO 2022上崭露头角的HER3-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又带来了哪些惊喜? 乳癌新靶点HER3诞生 ADC型药物再展神威! 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了HER3-DXd I/II期研究 U31402-A-J101 的研究结果,旨在评估HER3-TDXd在HER3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分为剂量递增(3.2~8.0 mg/kg IV q3w)阶段和基于不同分子亚型的剂量探索阶段,并在特定亚型中进行剂量研究: HER3 高表达:4.8 mg/kg(n = 33)或 6.4 mg/kg(n = 31); HER3 低表达:6.4 mg/kg(n = 21); HR+/HER2- MBC/ HER3 高 TNBC:6.4 mg/kg (n = 31) 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疗效;次要终点包括确定疗效与 HER3 表达之间的关系。 截至 2021 年 8 月 16 日,研究中位持续时间为 31.9 个月,HER3-DXd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 5.9 个月 (范围,0.7-30.6)。该研究纳入182例患者,其中包括HER3高表达和低表达的HR+/HER2-乳腺癌(n=113)、HER3高表达TNBC(n=53)和HER2+乳腺癌(n=14)。目前,多数患者已经终止治疗。研究中,患者终止治疗的首要原因主要是疾病进展(73.1%),因AE和死亡终止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2%和1.6%。 有效性数据显示,HR+/HER2-、HER3高表达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0.1%、22.6%和42.9%,疾病控制率(DCR)为7.2%、5.9%和8.3%,治疗响应程度全部为PR。三个亚组中,mDOR分别为7.2个月、5.9个月和8.3个月;mPFS为7.4个月、5.5个月和11.0个月;mOS为14.6个月、14.6个月和19.5个月。 安全性方面,130 名患者 […]

半夏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女性防癌体检应该这样做,准确又省钱

今天曾医生来讲一讲女性防癌体检应该做哪些项目、怎样做,让你少走弯路,少花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第一,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所患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应该怎么筛查呢?对一般人来说,应该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推荐每两年做一次乳腺X射线摄影(俗称钼靶摄影),每年做一次彩超,一直筛查到70岁。70岁以后,如果你估计自己还能活10年以上,那么你还可以每年接着做筛查。如果你具有乳腺癌的相关高危因素,比如乳腺癌家族史(家族里有多人患过乳腺癌或者卵巢癌之类的癌症),那么你要听医生的话,可能要将筛查的年龄提前。 第二,肺癌。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患的癌症里排在第二位。对于肺癌的筛查,《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指南(2018年版)》建议,筛查的年龄是50~74岁。 先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定要记住是低剂量螺旋CT,因为这个CT比普通CT的辐射剂量更低,更安全一些。实际上,因为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胸外科医生建议从40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考虑做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再决定之后复查的频率。 第三,结直肠癌。对普通人来说,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也是从40岁左右开始做,一直做到74岁。筛查的方式首选做肠镜。做一次肠镜,如果肠镜显示没有问题,那么以后可以每5~10年再做一次肠镜,因为肠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非常漫长。如果觉得做肠镜很不舒服,不想做肠镜,那么你可以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或者粪便DNA检测。这两种筛查方法也是《中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推荐的,非常简单,只要留取一点大便即可。 如果这两个检查发现了问题,你就需要做肠镜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第四,甲状腺癌。虽然甲状腺癌高发,但是很可惜国内目前没有明确的筛查甲状腺癌的指南。在美国,医生也不建议对甲状腺癌进行筛查,他们发现虽然筛查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甲状腺癌,但这么多年来,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虽然你把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筛查出来了,但甲状腺癌可能发展得非常缓慢,可能几年、几十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使你做手术把早期甲状腺癌组织切掉,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没有明显提高。也就是说,早期切除甲状腺癌组织并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发现的意义不大。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非甲状腺癌高危人群,美国医学界不建议做甲状腺癌的筛查。如果你想检查,每年做一次甲状腺彩超就可以了。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比如脖子肿大,脖子上出现会随着吞咽而活动的肿物,以及声音嘶哑、喉咙不舒服、颈前区不适、两侧颈部不对称等,就要去医院做检查。主要的检查就是做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彩超的诊断价值非常高,准确率很高。 第五,胃癌。我们国家是胃癌高发国家,所以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胃镜检查。如果做胃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你下一次做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地拉长,比如每2~3年做一次;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有问题,那么短时间内你可能就要复查了。 第六,宫颈癌。宫颈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它的筛查方法在《2020美国癌症协会ACS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说明:25岁以下的女性是不建议做筛查的; 25~65岁的女性建议每5年做一次HPV病毒筛查(首选), 或者每5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病毒的检测。如果不想做HPV病毒的检测,那么每3年做一次细胞学的检查也可以;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前面的筛查结果都是阴性,且没有高危因素,那么可以不做筛查了。   第七,肝癌。我们国家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因为我们国家的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者比较多。对于肝癌,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筛查,主要看这两项筛查手段:一个是抽血查甲胎蛋白;另外一个是做肝脏彩超,建议每半年查一次。这两个检查都要做。如果你有慢性乙肝、丙肝,或者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就要定期监测你的肝功能、乙肝DNA定量,这两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食管癌。食管癌也是我们国家高发的癌症,建议大家从40岁左右开始做筛查,筛查到75岁。食管癌的筛查方法和胃癌的筛查方法是一样的,首选也是做胃镜,因为做胃镜不仅可以看到胃,还可以看到食管,这个筛查方法是非常好的。同样,可以根据第一次筛查的结果来决定以后复查的频率。 第九,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也是女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同样很可惜的是,对于子宫内膜癌,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非常明确的筛查指南,但是我看到一个草稿。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是45岁及以上,同时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不孕等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或者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建议这些人做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每年做一次。最推荐的方法是刮宫和细胞学检查,即从子宫内膜上取一些细胞,拿去化验,看看有没有问题。同时,女性还可以每年做一次阴式彩超,阴式彩超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以上就是女性中常见的9种恶性肿瘤及相关筛查方法,希望我讲明白了,大家也听清楚了,可以按照以上的说明做筛查,在体检时少走弯路,少花钱。

半夏
即使达到90%的五年生存率,乳腺癌患者治疗后仍需面临各种困扰

即使达到90%的五年生存率,乳腺癌患者治疗后仍需面临各种困扰

乳腺癌患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无论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均在增加,尤其是从1990年至2019年,国内乳腺癌发病数量增加了3.5倍[1]。 发病率的提高与国内开展的健康宣教、医学检查手段对癌症的早发早诊有重大关系。另一方面,癌症科普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也让乳腺癌的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   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让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90%,远超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全身治疗包括了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已经形成一个成熟体系,尤其是“精准治疗”的逐渐重视和应用,让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大大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然而,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以2022年最新的美国癌症治疗和生存率统计数据来看[2],各个阶段患者的治疗选择如下: I期和II期 50%的早期(I/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辅助放疗;34%的患者只接受了保乳手术在内的手术治疗,而不进行放化疗。 III期 65%的I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其中大多数患者还接受了化疗。 IV期 已经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60%只接受了放疗和(或)化疗,而没有手术;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绝大多数接受了激素治疗。 不同阶段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比例 从治疗效果上看,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仍然是肿瘤分期、分级及患者的激素状态,例如我们可以看到,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接近100%,而IV期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28%(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的癌症治疗和生存统计,中国的数据可能更低)。 另外,数据还显示,保乳手术+局部放疗患者的长期生存期与乳房切除术患者相同,这为广大女性保障健康的同时,提供了更多追求美的权利。 乳腺癌幸存者们需应对的治疗相关问题   乳腺癌生存率的提高,虽然让患者们收获更长的生存期,但是由于手术、内分泌治疗等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们在治疗后的康复期仍然面临各种各样困扰。 手臂淋巴水肿 乳腺癌相关的手臂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关,潜伏期较长,通常在初治治疗后的12-30个月达到水肿的高峰。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减轻淋巴水肿,进而促进患者上肢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建议乳腺癌患者在淋巴水肿的潜伏期开始预防水肿的发生,避免患侧肢体的挤压和负重;水肿发生时及时开始功能锻炼操,并学习促进淋巴引流的按摩手法,科学管理淋巴水肿。 骨质疏松 化疗药物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会引起骨发育不全、成骨细胞活性减弱,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另外,长期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骨质疏松让患者更容易骨折、肌肉痛和关节痛,需格外注意,谨防危险发生。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期,从饮食、营养素补充剂及运动锻炼着手,有意识地补充坚果、牛奶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深海鱼或维生素D补充剂等,还需要坚持户外运动,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 绝经及生育问题 激素治疗会引起潮热、盗汗、萎缩性阴道炎等更年期症状,一些具有促性腺激素毒性的化疗药物使用也会导致绝经提前。 建议所有绝经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提前做好生育咨询,从而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乳腺癌治疗;临近绝经期的患者也要做好更年期提前的心理准备,以从容应对未知症状。 认知障碍及疲劳 化疗后一些患者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问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可通过行为认知疗法、训练注意力、推理能力来改善。 疲劳是各种治疗的综合结果,也是患者们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疲劳的患者除了体力下降,还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建议患者们积极进行有氧运动。在各类体育锻炼中,有氧运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明具有明确改善疲劳的功效,无论在治疗中还是是治疗后,效果均非常显著;有氧运动也能刺激大脑功能恢复,提高认知水平。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几种治疗副作用,患者们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更加个体化,例如放疗导致的心脏问题、紫杉醇药物带来的神经病变等等。 有些症状是短期存在的,但也要精心地护理,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症状可能会长期伴随他们,患者们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接纳治疗后的自己。我们也呼吁患者家属们在治疗后的这段时间内给她们更多的包容和关爱,共同跨越这道难关。 参考文献 [1]于洗河,张景茹,降海蕊,尚盼盼,高尚.中国女性1990—2019年宫颈癌和乳腺癌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05):534-538. [2]Miller KD, Nogueira L, Devasia T, Mariotto AB, Yabroff KR, Jemal A, Kramer J, Siegel RL. . CA Cancer […]

半夏
​神刊CA:美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直逼70%!中美癌症数据差距明显

​神刊CA:美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直逼70%!中美癌症数据差距明显

由美国癌症协会(ACS)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每三年合作发布的重磅统计数据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22于6月23日在线发表于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图1)[1]。 这份报告统计美国癌症发生率和生存现状,并介绍目前的治疗模式和癌症生存数据以及有关生存问题的信息。今年更提到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给癌症治疗领域带来的挑战。 “医学界肿瘤频道”对比了中美双方的癌症治疗与生存数据,分析两国之间癌症诊疗的差异。   图 1 统计报告6月23日在线发表于CA 中美5年生存率,69% vs 40.5%   2022年,美国有超过1800万名有癌症病史的患者幸存,这一数据与2019年的统计报告[2]相比继续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1%的癌症幸存者确诊癌症不足5年,这意味着近7成幸存者已跨过5年大关(表1)! 反观中国的数据,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分析的中国癌症生存率研究[3],从2003-2005年到2012-2015年,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从30.9%显著增加到40.5%。 表 1 确诊后生存的时间 2022年,美国男性中幸存者人数最多的3种癌症为前列腺癌、皮肤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女性中则为乳腺癌、子宫体癌和甲状腺癌 (图2)。甲状腺癌和皮肤黑色素瘤的排名上升,或分别反映了过度筛查和紫外线辐射暴露的影响。 图2 2022年癌症幸存者超过1800万人   据赫捷院士团队在近日发表的《2016年中国癌症数据》[4]显示,中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则是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癌症谱也与西方发达国家趋于同化,CA报告的“现在”或许也是我们的“未来”。   各癌种5年生存率仍存较大差异   ▌1.乳腺癌   在2022年,美国有超过400万名女性有浸润性乳腺癌史,仅2022年就有28.7万名女性新确诊乳腺癌。乳腺癌幸存者的年龄分布比其他常见癌症(肺癌、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幸存者更年轻,主因是诊断时的中位年龄更低(例如,乳腺癌vs肺癌为63岁vs 71岁)。 在中国,乳腺癌也是女性发病首位的恶性肿瘤,2016年新发病例数为30.6万例,占女性新发总癌症数的16.72%[4]。预计2022年,我国将有多达42.9万女性确诊乳腺癌[5]。 图4 美国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手段 在乳腺癌的治疗上,“老大难”三阴性乳腺癌虽进展落后于其他分子亚型,但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以及靶向药物治疗BRCA胚系突变肿瘤的积极探索,都为这些患者蹚出新路。 分析显示,美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代中期的75%上升到2011年至2017年的90%,I期患者接近100%,但IV期患者仅28%。 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期间的73.1%稳步上升至2012-2015年的82.0%。这主要得益于内分泌治疗的进步和乳腺癌早筛的普及。相比美国,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期待未来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2.肺癌   肺癌在中国是第一大癌,占据了男性癌症发病率首席和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二的位置,死亡率更是高居两性之首。在中国,2016年肺癌新发病例高达82.81万,占到了新发癌症总人数的20%以上,其中男性54.98万例,女性23.70万例。 美国目前共有65.5万名肺癌幸存者,其中2022年新诊断的病例为23.7万例。肺癌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超过一半(55%)的幸存者至今距离诊断不超过5年。 图7 肺癌在中国,前列腺癌则在美国[6] 近年来外科治疗的进展,如改进的分期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存率。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也可用于治疗NSCLC。免疫疗法在2015年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但其临床应用进展迅猛;到2018年已有约33%的新诊断IV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而2016年只有12%。(图8) 图8 美国不同分期NSCLC患者的治疗手段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使5年相对生存率几乎翻了一番,从13%增加到2011年至2017年的22%。然而,由于早期的肺癌通常没有症状,大多数肺癌诊断时已是晚期的,只有30%的病例被诊断为I期(图4),其5年生存率为65%,而IV期则下降至5%。 美国的肺癌数据已经不怎么好看,中国的数据则更惨一些。2003-2005年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一直到了2012-2015年也仅爬升至19.7%。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