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胃癌

胃癌

胃癌患者的营养管理

胃癌患者的营养管理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 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 40%。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 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所有的肿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和/或利用,从而造成营养不良。   不同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大体上说消化系统肿瘤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上消化道肿瘤高于下消化道肿瘤。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   疾病本身导致的厌食、抑郁相关性厌食使食物摄入减少。在所有肿瘤中,胃癌引起的厌食、早饱感发生率最高; 机械性因素造成的摄入困难; 化疗药物毒性引起的吸收和消化障碍; 合并有分解代谢增加的因素,比如感染或手术治疗。同期放化疗具有吸烟饮酒嗜好的胃癌患者,在粒细胞下降时容易发生局部感染; 胃手术特有的影响:在所有胃肠道手术中,以胃手术的并发症最多、对营养与代谢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临床上,营养不良是胃癌患者的常见问题。15%的患者在诊断初期即有体重减轻。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   与所有营养不良一样,胃癌相关性营养不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体现在机体及功能两个层面。它削弱了放化疗的疗效,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术后并发症和院内感染的机会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了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营养不良还限制了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非最优或者不恰当的治疗方案。总之,营养不良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对于接受肿瘤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和接受姑息治疗的胃癌患者来说,充足的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包括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低的生存率。因此,营养不良在胃癌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胃癌也是一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其营养代谢特点包括:    1. 能量代谢异常 一些调查报道显示癌症病人能量代谢需要比正常代谢高10%。但亦有报道认为未见有明显差别。然而癌症病人的体重下降较明显,除摄入减少的原因外,消耗的增加亦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2. 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  有氧糖酵解增强,葡萄糖摄取和消耗增加,主要表现为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降低,葡萄糖转化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3. 脂肪代谢异常  癌症病人有大量蛋白质的丧失,应激和肿瘤本身释放脂溶因素可使脂肪分解作用增加,合成降低,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出现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浆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外源性脂肪利用下降,脂肪动员增加。 4. 蛋白质代谢异常  癌症病人体内蛋白质的转换率增加。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中的蛋白质合成降低。主要表现为骨骼肌不断降解,体重下降,内脏蛋白消耗和低蛋白血症,血浆支链氨基酸含量下降。 5. 维生素代谢异常  病人血浆中可见到抗氧化营养素下降,如 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E 等。此外,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 B12 在胃癌病人血浆中含量降低,叶酸亦有降低。 6. 微量元素代谢异常  癌症病人大多都有血硒含量的降低和锌含量的降低,同时可见到抗氧化能力降低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胃癌病人还可见到血钴和血锰含量的下降。   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疾病确诊开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讨论时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贯穿抗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依赖多学科协作,除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之外,营养治疗也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治疗。 […]

半夏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7大常见癌症如何筛查和预防?最新推荐来了

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编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发布。小编摘录了常见的癌症和遗传性肿瘤的预防筛查推荐、“居民降低癌症风险的七大建议”,和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为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阶段的防癌行动给予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推荐。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大肠癌 高危对象: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术后的人群;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家族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何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符合上述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每10年1次   肠镜,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符合上述6的“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者,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5年1次肠镜;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每10年1次肠镜。 符合第7条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1)遗传咨询; (2)风险评估和基因检测; (3)从2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的患者小10岁时)开始筛查,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粪便隐血检测+问卷调查是主要的筛查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但价格较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运动可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戒烟,避免烟草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对象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in situ,LCIS)的患者;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筛查建议   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

半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江苏省最新癌情发布,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根据今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406.4万,总死亡人数241.4万。   其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位居癌症发病人数前5位,如下图: 癌症死亡人数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如下图:   4月15日,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江苏省癌症流行情况; 据江苏省最新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江苏省每年约有27.0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以及16.86万例因癌症死亡病例。   平均每天约有740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有将近460人因癌症死亡。   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占发病总数的59.32%。 死亡前5位恶性肿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死亡总数的70.80%。无论发病还是死亡,肺癌均占首位。 从性别角度看, 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23.56%,其次是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肝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男性癌症的70.16%。 女性也是肺癌最常见,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5.92%,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甲状腺癌,这5种癌症约占所有新诊断女性癌症的55.25%。 从年龄角度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白血病、脑瘤、淋巴瘤、骨癌以及肝癌是江苏省0-14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的5种致命癌症。   我国十大高发癌症筛查攻略   组图来源于央视新闻   每个人都适用的十大防癌生活方式      

半夏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癌症发病密度和发病率有何不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李力人教授深度解读「最新版中国癌症报告」

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2016年)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相较于上一年的癌症数据,本次癌症数据覆盖面更广,累积覆盖人群达到3.8亿人(2015年覆盖人群为3亿人),更为详细地汇总了中国2016年的癌症发病及死亡数据。 图源:JNCC官网   接下来,我们邀请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李力人教授跟我们详细解读中国最新的癌情。     李力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行政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 从事腹部肿瘤诊治22年,尤其擅长结肠癌和直肠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 根据中国最新癌症数据,2016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癌症死亡病例数为241.4万。和2015年相比,中国癌症发病率进一步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计算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通过2016年登记处观察到的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除以登记处覆盖的人群计算得出,这也是目前报道中比较常用的计算癌症发病率的方式。   采用这一公式计算,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的癌症总体发病率从186.39/10万人上升到186.46/10万人。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赫捷院士团队首次发现中国癌症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中国的癌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2015年的105.84/10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105.19/10万人。 图表数据源:《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6》   其中,对于总体死亡率下降贡献比较大的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   然而,有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的癌症值得警惕,那就是结直肠癌。和2015年相比,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进一步上升,癌症新发病例数已经攀升至第二位,同时癌症死亡病例数攀升至第四位。   结直肠癌发病率自21世纪开始便不断上升 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人数达到40.8万,死亡病例人数达到19.4万。与其他癌症相比,自2000年开始,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都在不断上升。与死亡率下降的癌种相比,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 图表:2000年至2016年不同性别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癌症发病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国癌症数据,在2000-2016年期间,女性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每年增加2.3%,同时2016年中国癌症新发和死亡的总体新病例数也高于往年。这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就医条件的改善,使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   由于致癌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叠加,癌症的发病风险也会不断增加。这在中国的癌症数据中得到了证实: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80~84岁以及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了峰值。 图表:2016年中国按性别分列的年龄别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除了发病率之外,还需要注意累积发病率的概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人一生中患癌的风险会超过30%这样的说法,这其实是累积发病风险的概念。简单来说,随着年龄增加,细胞突变不断累积,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外在致癌因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老年时期癌症发病风险不断升高。如果在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候人群数量不变,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累积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累计发病率 累积发病率计算公式:累积发病率=同期新发病例数/某一期间全部监测人群总数×100%  举例说明:若随访队列350人,发生事件19人,累积发病率:(19/350)×100% = 5.43% 正因如此,每个年龄段的癌症新发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罹患癌症种类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各年龄段癌症发病死亡不同,60岁以上好发肺癌、结直肠癌 考虑到年龄对于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各年龄段癌症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对于男性而言,45岁以上人群最容易患的癌症是肺癌,其次是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

半夏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以及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等,临床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医世象小编根据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梳理了17个癌种的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01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卡铂+5-FU(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CPS≥ 1)(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2B类证据)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II级推荐。 特瑞普利单抗(2A 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2B类证据)、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02 晚期食管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5-FU(1A 类证据)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PD-L1 CPS≥10)(1A 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A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辅助治疗II级推荐。   03 非小细胞肺癌 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 一线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限PD-L1 TPS≥50%)(1A 类证据)(PD-L1 TPS 1%~49%,2A类证据)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一线治疗II级推荐 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1A 类证据)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1A 类证据)   一线治疗I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依匹木单抗(限PD-L1≥1)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依匹木单抗和2周期培美曲塞+铂类 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 […]

半夏
神药DS8201正式来到中国!精准靶向肿瘤细胞,保底入脑多效合一

神药DS8201正式来到中国!精准靶向肿瘤细胞,保底入脑多效合一

3月28日,阿斯利康香港总经理和第一三共香港总经理联合向香港医疗机构和专科医生发出信函,告称ENHERTU®  (trastuzumab deruxtecan,简称T-DXd、又称DS8201)在我国香港获得正式批准,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乳腺癌治疗。这意味着,香港市场已基本完成包装过渡和转换,也意味着适用的中国患者更加便利可及。 关于T-DXd(DS8201) T-DXd是由阿斯利康和日本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 (ADC)。T-DXd由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通过稳定的可裂解四肽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碱类衍生物Dxd)连接组成。 基于DESTINY-Breast01试验的结果,T-DXd(5.4mg/kg)在40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抗HER2治疗方案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基于DESTINY-Gastric01试验的结果,T-DXd(6.4mg/kg)在多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治疗后进展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成人患者。 在该封信函中,两个厂家也对推荐剂量和调整方案给出了明确指引: 【推荐剂量】 5.4 mg/kg,每 3 周(21 天周期)静脉输注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推荐剂量调整方案】 精准打击乳癌细胞,保底入脑多效合一 2019年12月21日,基于DESTINY-Breast01研究,FDA正式批准DS-820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   DESTINY-Breast01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研究,评估了DS8201(5.4mg/kg)作为单药疗法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性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患者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HER2靶向方案,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既往疗法中位数为6。   2020SABCS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8日的数据,中位随访20.5个月,37名患者(20.1%)仍在接受治疗。中位DoR为20.8 个月;mPFS为19.4 个月(95%CI,14.1 mo-NE);确认的ORR为61.4%(12个CR),DCR为97.3%(95%CI,93.8-99.1); 12个月OS率为85%(95%CI,79%-90%),在18个月OS率为74%(95%CI,67%-80%)。初步的mOS为24.6 个月(估计为35%的成熟度)。  DS8201的安全性与先前报道的相似。经过9个月的随访,仅报告了3例新的DS8201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LD)。 2022年1月17日,FDA优先审查DS8201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抗HER2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此次认定是基于 DESTINY-Breast03 的3期试验 (NCT03529110) 的结果。DESTINY-Breast03研究是首个头对头对比ADC药物(DS8201和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先前在晚期或转移性环境中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被允许具有临床稳定的、经治疗的脑转移。 共有 524 名参与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每 3 周 5.4 mg/kg 的DS8201(n = 261)或每 3 周 3.6 mg/kg 的 […]

半夏
【防治胃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如何处理?

【防治胃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如何处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是防治胃癌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胃癌筛查流程的实际应用中,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和上皮内瘤变(IN)等病变状态的比例高达30%。 一、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定义   【陈述1】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GIN)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   最早提出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N→胃癌(Correa模式),并认为IN是胃癌前病变。GIN既往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包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胃LGIN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将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归类为癌前状态,将GIN归类为癌前病变。部分HGIN因其生物学行为与早期胃癌近似,通常和早期胃癌归为一类。   【陈述2】病理学证实的化生性萎缩是判断胃黏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胃黏膜萎缩在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胃黏膜出现肠腺上皮是胃黏膜的常见病变,胃黏膜腺体有肠化生者称为化生性萎缩,即肠化生。   肠化生程度轻者胃黏膜中仅出现少数肠上皮细胞,重者则可形成肠绒毛。胃黏膜萎缩的诊断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而普通白光内镜下的判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确诊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 【陈述3】累及全胃的重度CAG(伴或不伴肠化生)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胃镜检查时需重视胃体黏膜的活检。 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和范围与疾病演变密切相关。胃黏膜萎缩范围越广,发生胃癌的风险越高。胃黏膜萎缩范围与胃癌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提示病理检查时需重视胃体黏膜的活检。   【陈述4】CAG和肠化生的防控目标是避免其进展为HGIN和早期胃癌。   二、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分期 【陈述5】高清染色内镜在诊断胃黏膜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 普通白光内镜可呈现出胃黏膜的自然色泽(图2A、图2B),但对黏膜的微细形态呈现不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与组织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吻合率较低,仅为46.8%~67.0%。高清染色内镜在常规内镜的基础上,可将染料喷洒至需观察的胃黏膜表面、进行局部放大等,强化了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   高清染色内镜包括化学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CE)、电子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FICE)、放大内镜、蓝光成像]等。   胃黏膜转化为恶性病变的过程中,黏膜上的腺管开口及其微血管形态会发生变化。NBI在诊断肠化生和早期胃癌方面均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应用高清染色内镜可观察黏膜表面的微细形态变化,从而有助于辨认病变,提高活检阳性率。 图2: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内镜和病理图  A萎缩性胃炎的白光内镜图像  B胃黏膜萎缩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低倍放大  C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显示肠化生的”亮蓝嵴”(黄色箭头指示)  D胃黏膜肠化生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中倍放大  E蓝光成像+放大内镜显示胃窦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管开口和血管形态部分异型  F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学改变 苏木精-伊红染色 高倍放大 【陈述6】高清染色内镜(无论有无放大功能)可用来诊断胃黏膜癌前状态,指导精确活检并进行临床分期。 目前的证据表明,高清染色内镜使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的对比性得到明显改善,可清晰显示黏膜微血管和黏膜线管开口形态,能够发现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或微小病灶。因此,以高清染色内镜为辅助的活检是检测胃黏膜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的最佳方法。 【陈述7】高清染色放大内镜下的”亮蓝嵴”有助于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 “亮蓝嵴”是指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白光内镜下亚甲蓝染色,或采用电子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检查,可发现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脑回样结构嵴部的纤细浅蓝色线状结构(图2C、图2D),对内镜下诊断肠化生有一定提示意义。   研究发现”亮蓝嵴”仅发生于未癌变部位,在癌变区域内不存在,即”亮蓝嵴”仅在肠化生区域发生。”亮蓝嵴”的出现或有助于内镜下判断肠化生的存在和范围。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亮蓝嵴”,可考虑此处存在肠化生,同时应对全胃行更细致的检查,并着重观察”亮蓝嵴”周边区域,尤其是其环绕的中间区域。关注肠化生区域中”亮蓝嵴”消失处可能有助于预防早癌的发生。 【陈述8】高清染色放大内镜检查若可见LGIN病变具有明确的边界,且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存在异常,即提示存在进展为HGIN的可能。 LGIN与HGIN的区别主要是以浸润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超过胃黏膜层的一半为界。LGIN内镜下可表现为”黑棘皮征”,HGIN病理学表现为腺体密集且结构扭曲增多,细胞异型更明显,导管形态不规则,分支和折叠常见,无细胞间质的浸润,内镜下常表现为表面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异常(图2E、图2F)。随着对IN认识的加深,目前认为仅凭活检来区分LGIN与HGIN存在一定分级判定过低的风险。对于有明显内镜下可视病变并且范围清晰的LGIN,单纯活检的诊断是不足的,建议行诊断性ESD切除。   【陈述9】为能精准判断萎缩性胃炎的范围和程度,建议内镜检查时至少于胃窦、胃体和胃角各取1块胃黏膜组织,并分瓶标注,有其他可疑病变时单独活检。 【陈述10】判断CAG的严重程度建议采用胃炎评价(operative link on gastrtis […]

半夏
什么药肺、乳、胃、肠四大癌种均能有效呢?

什么药肺、乳、胃、肠四大癌种均能有效呢?

2022年3月21日,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递交Trastuzumab Deruxtecan(Enhertu,DS8201)的临床上市申请。 DS8201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采用第一三共专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由HER2单抗通过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连接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依沙替康衍生物)。兼顾靶向治疗的精准与化疗的高效,在各大癌种中均取得很好的疗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DS8201如何横扫各大癌种的。 乳癌篇 DESTINY-Breast01:保底及入脑能力强悍 乳癌新晋神药 2019年12月21日,基于DESTINY-Breast01研究,FDA正式批准DS-820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 DESTINY-Breast01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研究,评估了DS8201(5.4mg/kg)作为单药疗法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性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患者已接受过2种或多种HER2靶向方案,治疗转移性疾病的既往疗法中位数为6。 2020SABCS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8日的数据,中位随访20.5个月,37名患者(20.1%)仍在接受治疗。中位DoR为20.8 个月;mPFS为19.4 个月(95%CI,14.1 mo-NE);确认的ORR为61.4%(12个CR),DCR为97.3%(95%CI,93.8-99.1); 12个月OS率为85%(95%CI,79%-90%),在18个月OS率为74%(95%CI,67%-80%)。初步的mOS为24.6 个月(估计为35%的成熟度)。 DS8201的安全性与先前报道的相似。经过9个月的随访,仅报告了3例新的DS8201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LD)。 DESTINY-Breast03 :DS8201正面BATTLE TDM1,降低复发风险72%! 2022年1月17日,FDA优先审查DS8201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抗HER2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成年患者。 此次认定是基于 DESTINY-Breast03 的3期试验 (NCT03529110) 的结果。DESTINY-Breast03研究是首个头对头对比ADC药物(DS8201和T-DM1)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一项多中心、开放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先前在晚期或转移性环境中接受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紫杉类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被允许具有临床稳定的、经治疗的脑转移。 共有 524 名参与者以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每 3 周 5.4 mg/kg 的DS8201(n = 261)或每 3 周 3.6 mg/kg 的 T-DM1(n = 263)。他们根据激素受体状态、既往用帕妥珠单抗 (Perjeta) 治疗和内脏疾病史进行分层。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每个 BICR 的 PFS,一个关键的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 (OS)。其他次要终点包括每个 BICR 和研究者的客观缓解率 […]

半夏
那些吃饭“重口味”的人,或有更好的抗癌效果

那些吃饭“重口味”的人,或有更好的抗癌效果

“重口味”通常指一个人比较偏向于重盐重油重辣的饮食习惯,然而还有一些人喜欢吃生葱、生蒜,也被认为“口味很重”。 煎饼卷葱, 一般人卷1根葱,重口味的人卷3根。 饺子蘸蒜, 一般人一盘饺子一瓣蒜,重口味的人一口饺子一瓣蒜。 本文就来说说身边那些喜欢吃葱蒜的“重口味”人士与一种癌症的关系。 有一种癌症,它的新发病例占新发癌症总人数的比例有一个特点: 在中国是9.76%,排名第三; 世界范围4.8%,排名第五。 这种恶性肿瘤就是胃癌。 江湖上关于吃蒜抗胃癌的传言经久不衰,实际上到底如何?小编带你用数据看看两者,甚至大葱、洋葱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 多吃葱类蔬菜能降低胃癌风险 一项胃癌流行病学调查的全球合作联盟项目StoP中关于葱类蔬菜摄入量与胃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做了以下报道[1]。 通过对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的6097名胃癌患者及13017名对照参与者的生活方式量化进行科学的统计对比,结果显示: 葱类蔬菜的总摄入量与胃癌风险呈负相关; 随着葱类蔬菜和洋葱的摄入量增加,胃癌风险不断降低(如下图所示); 大蒜摄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每天50~60克),胃癌风险不再持续降低(如下图所示); 亚洲地区葱类蔬菜对胃癌风险的降低效果更强。 葱类蔬菜 洋葱 大蒜 研究中的葱类蔬菜包括了韭菜、细香葱、大葱、洋葱和大蒜为总的葱类蔬菜摄入量,另外单独考虑大蒜和洋葱摄入量的影响。 胃癌患者摄入大蒜降低死亡风险 一项涉及16013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数据显示,患者的大蒜摄入量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2]: 摄入大蒜的胃癌患者死亡风险比对照组降低46%; 大量食用大蒜补充剂也可降低胃癌死亡风险,但大蒜是一种易获取的食物,建议每天进食。 中国人对葱蒜喜爱度如此高, 为何胃癌发病率并不低?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喜爱葱蒜,且不说多数热炒凉拌用葱末蒜末点缀调味,更有葱爆羊肉、葱烧海参、小葱拌豆腐,蒜蓉西蓝花、蒜香排骨,甚至还有糖蒜、腊八蒜和凉拌大葱等吃法。 既然中国人如此热衷吃葱和蒜,葱蒜类蔬菜又能降低胃癌风险,为什么我国胃癌发病率还那么高? 其实,两者并不冲突。中国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而且部分地区的腌制饮食文化也造成胃癌发病率高。 葱蒜等葱类蔬菜中富含类黄酮和有机硫化合物,对人体具有一定抗癌保护作用。然而,关于葱蒜的摄入能否有效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虽然一些研究认为葱蒜的摄入与幽门螺旋杆菌降低有一定相关性,但仍有很多研究并没有发现显著并确切的相关关系。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仅依靠葱蒜蔬菜的摄入来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效果并不理想。 葱蒜类蔬菜有哪些?怎么吃? 其实洋葱、大蒜、小葱、大葱、韭菜均属于葱类蔬菜。 中国人对这类蔬菜的烹饪方法已经异常丰富了,但如果想要更多地保留其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建议避免用高温加热烹饪。 参考文献 [1] Dalmartello M, et al. Allium vegetables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in the Stomach cancer […]

半夏
癌症死亡率连年下降1.2%!赫捷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癌症死亡率连年下降1.2%!赫捷院士团队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癌症,已经成为中国一大居民健康问题和导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近日,赫捷院士团队于JNCC发表2016年中国癌症数据,同时对比了2000-2016年癌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本研究共纳入381565422个癌症登记数据(193632323个男性和187933099个女性),占全国人口的27.6%。 研究截图 今天,“医学界肿瘤频道”就带你抽丝剥茧,阅读这份最新的中国癌症数据,揭示其数据变化背后的规律。   关键数据1: 总新发病例4064000 男性最常见癌症为:肺癌(24.6%)、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女性最常见癌症为:乳腺癌(16.72%)、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 关键数据2: 城市年龄标准化肿瘤发病率比农村更高:189.7/100000 vs 176.2/100000 城市结直肠癌、肺癌、女性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 农村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更高 关键数据3: 2000-2016年男性总发病率保持稳定,但女性年均增长2.3% 关键数据4: 总死亡病例数2413500 导致男性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癌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的癌种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关键数据5: 城市年龄标准化肿瘤死亡率比农村低:102.8/100000 vs 106.1/100000 城市结直肠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淋巴瘤和白血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比农村更高 农村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更高 关键数据6: 总体死亡率年均下降1.2% 主要是由于食管癌(4.1%)、胃癌(3.4%)、肝癌(2.7%)和肺癌(0.6%)死亡率下降 但前列腺癌(4.6%)、结直肠癌(1.3%)和胰腺癌的死亡率上升 女性宫颈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上升 女性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的死亡率下降 中国癌症数据变化,可能是这些原因 2016年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2000-2016年的癌症数据变化趋势反映了我国肿瘤诊疗、防治水平的进步,同时一些政策的实施也将对肿瘤发生、死亡数据产生一定影响。 ▌ 老龄化趋势明显,癌症负担或将进一步加重 年龄增长一直是导致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严重,中国癌症的负担将会进一步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普及肿瘤的早筛查、早诊治相当重要。相比晚期肿瘤,早期肿瘤预后较好,生存期长,早期治疗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疾病负担。 ▌ 吸烟仍是致癌的一大因素 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吸烟人群,约3.5亿烟民和7.4亿被动吸烟者,这极大增加了肺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既往研究发现,在中国,吸烟是导致20%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 在欧美国家,禁烟政策已经初见成效。根据美国发表的最新癌症数据,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32%,其最大原因是肺癌死亡率下降。但在我国,仅少数城市做到了室内禁烟。还有许多地方的人生活与工作环境中接触二手烟。 此外,不吸烟的女性人群中肺癌的发病率也以年均2.6%的速度上升。这或许与厨房油烟和空气污染有关。 ▌ 肥胖人数增加,结直肠癌、乳腺癌发病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上升、生活压力大以及缺乏锻炼,肥胖人群不断增加。2004年-2018年,中国肥胖患病人数从3.1%升到了8.1%。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肥胖人群和缺乏锻炼人群仍在不断增加。 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及充分体育锻炼,将会降低中国约40%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 甲状腺癌过度检查值得关注 近年来,在所有癌种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但死亡率较为稳定,这可能是与甲状腺癌过度筛查与社会经济水平进步有关。 ▌ 国家预防政策的实施降低肝癌发病率 在本次发布的中国癌症数据中,肝癌发病率下降。这与水质改善、乙肝疫苗以及黄曲霉素污染食物摄入减少有关。自从2002年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已经完全免费。在2015年,乙肝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99.6%。 ▌ 内窥镜检查发展降低食管癌发生率与死亡率 内窥镜检查已经被证明是降低食管癌发生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它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筛查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某些食管癌高风险区域应用,将有利于进一步食管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上消化道肿瘤病例数的下降趋势,可能进一步支持内窥镜检查在上消化道肿瘤高风险地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

半夏
创新路漫漫,“可乐”组合再败UC,PD-L1/TGF-β双抗真的有未来么?盘点近期临床失败案例TOP10

创新路漫漫,“可乐”组合再败UC,PD-L1/TGF-β双抗真的有未来么?盘点近期临床失败案例TOP10

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想要拔得头筹成为“First in class”谈何容易。全球每年约有90%的新药研发项目因缺乏临床疗效而在临床试验阶段宣告失败。即便如此,药企研发人员仍在创新的“无人区”不断探索,弥补治疗空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时候放弃也意味着胜利,他们虽败犹荣。 在这里,我们汇总了近期肿瘤界10大临床失败的案例,供各位同行参考。包括尿路上皮癌(UC)、肺癌、肾透明细胞癌 (RCC)、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胆道癌和晚期实体瘤等。 01 “可乐”组合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 2月,在2022 年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ASCO GU22)上,公布了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仑伐替尼在不适合铂类化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作为一线治疗的临床III期研究(LEAP-011)最终数据。 结果显示,“可乐”组合相较于K药单药治疗没有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毒副反应明显提升,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 LEAP-011是一项评价可乐组合或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国际多中心、3期研究,主要终点是PFS和OS的联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ORR、DOR、DCR、安全性/耐受性等。研究纳入了部分中国患者,旨在不适合接受顺铂治疗的PD-L1阳性肿瘤或不适合接受含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中比较一线pembro + lenva与pembro + pbo的疗效与安全性。 在441例参与随机分配的患者中,218例接受pembro + lenva(中位年龄74岁;ECOG PS 2,83.5%),223例(中位年龄73岁;ECOG PS 2,83.0%)接受pembro + 安慰剂。 pembro + lenva组与pembro + 安慰剂组: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3.8个月(0.0-20.7)vs 3.4个月(0.0-22.0) ·中位PFS:4.2个月(95%CI,3.8-5.9) vs 4.0个月(95%CI,2.7-5.4)(HR 0.91;95%CI,0.71-1.16) ·中位OS:11.2个月(95%CI,7.4-14.9) vs 13.8个月(95%CI,9.8-18.8)(HR 1.25;95%CI,0.94-1.67 ·6个月OS率:63.6% vs 70.7% ·ORR:31.2% vs 26.5%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186/214(86.9%) vs 149/222(67.1%) ·3-5级AE:50.0% vs 27.9% ·TRAE导致死亡:2.8% vs 0.5% 由此可以看出,mPFS和mOS都没有显著优势,毒副反应明显升高,只有ORR具有相对优势。可乐组合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 02 PD-L1/TGFβ双抗 Bintrafusp […]

半夏
JCO:老药新用,头颈鳞癌术后治疗方案迎来新选择;塞利尼索在新加坡获批上市|肿瘤情报

JCO:老药新用,头颈鳞癌术后治疗方案迎来新选择;塞利尼索在新加坡获批上市|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1.JCO: 头颈鳞癌术后治疗方案迎来新选择 2.JAMA:SOX方案或能成为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化疗方案 3.新药: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在新加坡获批上市 4.新药:CDK4/6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启动 01 JCO: 头颈鳞癌术后治疗方案迎来新选择 术后高危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SCCHN)的标准治疗方案是放疗+顺铂(100mg/m2 Q3W)的放化疗方案。然而,对于术后高危LA-SCCHN患者采用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治疗方案能否产生同样的疗效尚不清楚。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II期临床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放疗+顺铂(100mg/m2 Q3W)或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的方案进行治疗,以确认放疗+顺铂(40mg/m2每周一次 QW)方案的非劣效性。研究第二阶段的主要终点是完成治疗患者的比例,第三阶段的主要终点是患者总生存期(OS),HR非劣效性范围设定为1.32。 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有261名患者入选。其中,132名患者接受放疗+顺铂(100mg/m2 Q3W)的方案进行治疗,129名患者接受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方案进行治疗。经过中位时间2.2年(IQR 1.19-3.56)的随访后,接受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方案治疗的患者OS不劣于标准治疗组患者[HR 0.69,99.1%CI 0.374-1.273(<1.32),P非劣性单侧=0.0027<0.0043]。   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接受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方案治疗的患者其3级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9% vs. 35%)及感染(12% vs. 7%)的发生率更低,肾脏与听力的损害也较低。标准治疗组患者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而在接受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方案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例患者死亡。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术后高危LA-SCCHN患者,采用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的方案进行治疗,疗效不比标准方案差。这使得放疗+顺铂(40mg/m2 每周一次 QW)的方案成为术后高危LA-SCCHN患者潜在选择。 02 JAMA:SOX方案或能成为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化疗方案   两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RCT)显示,围手术期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OS。同时有研究发现,接受氟尿嘧啶和顺铂可显著提升围手术期胃癌患者5年OS率,但对于局部晚期的胃癌患者,预后仍然很差。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专家团队探讨了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研究成果于2022年2月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 该研究共纳入583名患者,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两组,293人被随机分为SOX组,290人被随机分为FOLFOX组。其中12名患者(2.1%)拒绝接受术前化疗(SOX组5名,FOLFOX组7名)。SOX组中的288名患者(中位年龄61岁)和FOLFOX组中的283名患者(中位年龄62岁)接受了术前化疗。 研究结果显示,SOX组的3年OS率为75.2%(95%CI,70.3%-80.5%),FOLFOX组为67.8%(95%CI,62.5%-73.5%)。两组间3年OS率的绝对差异为7.4%(95%CI,-0.1%-14.9%),大于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8%)。 研究表明,在这项随机临床试验中,SOX方案作为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不劣于FOLFOX,可推荐为亚洲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03 新药: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在新加坡获批上市 2022年3月1日,德琪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德琪医药”)宣布,塞利尼索已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上市许可。这是在新加坡获批上市的首款XPO1抑制剂,此次塞利尼索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04 新药:CDK4/6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启动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近日公示,轩竹生物启动了两项Birociclib治疗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这两项研究分别为:Bir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对比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及Birociclib联合来曲唑/阿那曲唑对比安慰剂联合来曲唑/阿那曲唑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Kiyota N, Tahara M, Mizusawa J, et […]

半夏
这种肿瘤5年生存率本应超过90%,为何我国只有少数患者能达到?

这种肿瘤5年生存率本应超过90%,为何我国只有少数患者能达到?

从发现到离世仅1年多!媒体人曹景行先生在查出胃癌时曾向医生发问“像我这样的胃癌病例,有可能更早发现吗?”道出了众多晚期胃癌患者的心声。 来自曹景行微博 这是因为,如果在早期诊断,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90%[1]。然而中国作为消化道肿瘤大国,胃癌早期确诊仅占20%,绝大多数胃癌患者都与曹先生类似,诊断时已到了晚期,生存期甚至更短。 胃癌能更早被发现吗? 能。 80%的胃癌类型为肠型胃癌[2],它从正常健康状态发展到胃癌不是快速发展的,而是会经历几个阶段: 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专家认为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而在胃癌发生前的每一种状态都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进展,这便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去遏制或逆转疾病进程。 如何在早期发现胃癌? 胃镜是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可是很多人做了胃镜检查,最后还是诊断为晚期胃癌。这是为何?可能的原因有: 胃镜检查不及时,如5年前结果显示糜烂性胃炎,之后没有继续复查。 普通胃镜检查没及时发现微小病灶。 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就隐藏了较大的健康隐患。 电子胃镜、放大内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胶囊胃镜……怎么选? 实际上在预约胃镜检查时,通常只需有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两种选择,其他的内镜检查是特殊情况下使用。接下来小编将其分类带大家了解一下。 依据感觉分类 普通胃镜:局部麻醉下进行,做的过程患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无痛胃镜:静脉注射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进入到睡眠状态,做的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且做完胃镜检查后,患者很快就可苏醒。 胶囊胃镜:患者随水吞下一颗胶囊内窥镜,无痛无麻醉,但不能取病理组织。 大量实验证明,无论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无痛胃镜均优于普通胃镜。 依据设备分类 电子胃镜:主要区别于纤维胃镜,是具有电子监视器的胃镜。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都使用电子胃镜。 超声胃镜:胃镜检查和超声检查的结合,是普通胃镜检查功能的延伸。 放大内镜:是指通过在普通电子内镜基础上增加变焦镜头,使黏膜组织光学放大1.5~150倍的消化内镜检查方法,有助于肿瘤早期诊断。 什么情况建议做胃镜? 根据2017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的建议明确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包括: 年龄≥40岁,且有胃癌高发区和(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或)既往胃癌前疾病和(或)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和(或)饮食等其他风险因素。 此外,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做胃镜检查: 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上腹胀满等症状; 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 胃部莫名出现疼痛感或是上腹部疼痛; 欢迎留言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到你~ 如果你还有关于胃镜检查的任何问题,致电 010-5957 5778咨询预约 参考文献 [1] https://seer.cancer.gov [2]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1):731-741.

半夏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2000~2019年)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2000~2019年)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5年总体生存率为35.1%。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约 108.9万例,居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2020年全世界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6.9万例,居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 4 位,其中 43.9% 发病病例和 48.6% 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   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数 612 821 例,粗发病率为 43.1/10 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 30.6/10 万。发病人群中男性 451 332 例,女性 161 489 例,粗发病率分别为 62.3/10 万和 23.2/10 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7.4/10万和15.8/10万。   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数421 539例,粗死亡率为29.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死亡人群中男性298 514例,女性123 02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41.2/10万和17.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10万和12.2/10万。     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人群基本数据   2019年中国胃癌死亡人群基本数据   2000—2019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2000—2019年中国胃癌粗发病率由2000年的30.5/10万增加至2019年的 43.1/10万,年平均变化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为 1.9% (95%CI为 1.5~2.3,P<0.05)。 2000—2019年中国胃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 35.7/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30.6/10 万,AAPC […]

半夏
确诊到离世仅1年多,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胃癌离世!他曾感叹: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确诊到离世仅1年多,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胃癌离世!他曾感叹: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知名媒体人曹景行 因病于2月11日凌晨在上海去世 让无数人扼腕叹息 2月7日,他的朋友圈停止更新 好友杨锦麟发表哀悼,透露曹景行因胃癌离世 “老曹可以说是我进入电视圈的引路人!九十年代也是他推荐我给《亚洲周刊》撰稿,中天电视开播后,他也推荐我到中天电视参与时事评论节目。2002年进入凤凰卫视之前,曹景行多次邀请我客串凤凰的节目,《锵锵三人行》试播前,我们也是一个被邀请的嘉宾组合!进入凤凰任职,我们同在一个办公室,一起参与N个节目的拍摄制作,合作很愉快,他离开凤凰往北京清华大学任教。也曾邀请我给清华大学的学生上过课! 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微信上每天都有互动! 得知他罹患胃癌动了大手术,化疗期间也备受化疗反应的病痛折磨,春节期间的问候,特别叮嘱他照顾好身体早日康复痊愈,未曾想到走得那么快! 他是老三届,老知青,老媒体人,有自己的坚守,善饮,一头银发迷倒很多「大叔控」女性;善谈,有自己的观点心得;善解人意,这也是个人阅历的沉淀积累所致! 他经常和我谈起对父亲的印象!记得曾告诉我,曹聚仁在澳门病逝,他从广州到珠海,一共走了十五个小时,才到关口;一辈子其实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老曹病逝,令人惋惜,感到哀痛! 江迅和曹景行是一个农场下乡的,两个人都走了!老兵不死,唯有凋零,这句话更靠近我们了!景行兄安息!” 2020年体检时发现胃癌,确诊到离世仅1年多 作为资深媒体人,曹景行每天的朋友圈,不间断地转发中外新闻时事,就似一家通讯社。 有时曹景行一天要发400条朋友圈,几乎达到发送上限。直到2020年8月,曹景行在长征医院体检时发现胃癌。 在经历了手术切除和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2021年,他又重新回归主持工作。2022年初,不幸复发离世。 从确诊到病逝,仅1年多时间。 曹景行曾在节目《肠久之计》里,对观众聊自己的胃癌诊疗经历 “各位好,大家看到我,是不是在镜头前的形象有点变化,首先是头发少了很多,现在的是原来的头发掉了以后长出来的新的。” 说到这儿,曹景行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头发,“另外呢,胡子也开始长出来了,情况其实是——去年8月以后,我在进行胃癌的治疗,要做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所以头发掉了,人也瘦了。” 这是2021年3月,曹景行做的一个谈话节目《肠久之计》的开头一分钟,曹景行在镜头前神态轻松地聊着自己的诊疗经历。节目中请来了他的主治医生、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一科的周海洋讲解胃癌的防治科普,希望提醒更多的人早诊早检。 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确诊时已是晚期的曹景行曾在《肠久之计》节目中发出灵魂拷问: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我知道自己的胃癌在胃角的位置,已经转移扩散到了周围的淋巴,甚至一些比较远的淋巴,得知后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感到震惊,很多人也想到了自己。像我们这个年纪,能早一点发现这样的疾病当然更好,那么胃癌能够早一点发现吗?” 此前据曹先生自述,他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直到2020年8月体检时才发现胃癌。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应杰儿说,因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每年全球新增的胃癌病例大半都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 但在日、韩两国,胃癌确诊患者中有70%都是早期,而我国则相反,超过7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即进展期)了,早期胃癌患者仅占20%多。     “这还是近几年来早诊早治推广普及的结果,五年以前,我国胃癌早期患者的诊断率还仅为10%。” 应主任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早期预防性筛查的不重视,以及对胃镜的依从性较低。     “由于早期胃癌基本没有症状,胃镜是胃癌早筛的最有效手段,现在的胃镜分辨率很高,可以发现很小的病灶,而‘无痛胃镜’基本已没有不适感了,建议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都能养成将胃镜纳入健康体检的习惯。” 为什么胃癌早筛意义重大?哪些人应该早筛? “胃癌不是不治之症,但我国胃癌患者有三个特点——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五年生存率低,所以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就是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胃癌诊治中心副主任朱玲华说。 胃癌早诊断的意义有多重大? 我国早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90%-95%,中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降至40%-50%,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仅为5%-10%,且由于已经出现远处转移,往往已经无法手术,即使达到手术条件,复发率也很高。 “早、中、晚期的数据综合起来,我国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5%。”      哪些人应该早筛?如何早筛?朱主任提供了以下建议:    以下高危人群需及时胃镜检查: 如果已经40岁以上,并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情况: 胃癌高发地区(中国西北、东南沿海) Hp阳性 有胃病史 一级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 高盐饮食 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或遵医嘱,如果是普通人群,也建议3-5年做一次胃镜。    “因为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一直很高,且早期胃癌80%以上没有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有时甚至出现症状,如果不做胃镜也容易延误诊断。”     如果已出现以下胃癌报警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

半夏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近5年来,我国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焦点。 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然而,胃癌不是由正常细胞迅速转变成癌细胞,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胃炎到胃癌有四步 Correa序列提出:从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演变过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 胃癌 第一步:慢性浅表性胃炎 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演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 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甚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主诉。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疾病是复杂的,不是简单一一对应关系,需要综合诊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较高。萎缩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变,经过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发展为胃癌。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胃癌就来了。 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你要警惕了: 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体重减轻,同时伴有疲倦无力的感觉。 大便明显变黑。因为胃内肿瘤破溃导致出血,从胃部渗出的血液到达肠部变成了黑色,再与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哪些原因会导致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以及某些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Hp长期感染,可以通过毒素、免疫损伤等机制,加重患者胃的损伤,甚至可以促进胃黏膜一些与胃癌有关的病变恶化。 但Hp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对于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有时更加可怕,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渐而而被肠上皮细胞代替,导致了“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可见,胃炎是否会转化成胃癌,“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长期不能修复”是两个很大的关键因素,而这更多取决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主动预防意识。 虽然胃癌周围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但并没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必然发展成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是很高,但两者却密切相关,胃癌是从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所以呢,一旦我们发现了萎缩性胃炎,便要越早治疗越好,否则等到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才重视,就变得危险了。因为轻、中度萎缩性胃炎经治疗多数还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逆性很小。 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 • 一般性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 • 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看作是癌变,可考虑将局部病变组织切除或手术切除,以绝后患。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胃呢? 1、戒烟酒。 在胃镜检查实践中发现,男青年的萎缩性胃炎发病很高,而且严重程度与吸烟、饮酒正相关; 2、注意饮食结构。 […]

半夏
明星免疫药争先发力!胃癌数据大pk,打开一线治疗新格局

明星免疫药争先发力!胃癌数据大pk,打开一线治疗新格局

中国的胃癌不仅多,而且由于筛查不足,多数发现就是晚期,生存率很差。尤其复发耐药后选择就非常少了作为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胃癌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08.9万,位居第五;死亡病例数达76.8万,排在第四位;其中47.8万(43.9%)新发病例,其中有37.3万(48.5%)死亡病例就发生在中国! ASCO-GI 2022圆满落幕 免疫数据新鲜出炉!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 2022)于近日以现场+虚拟会议形式召开,本届ASCO GI将讨论消化系统肿瘤领域最具创新性的科学进展。 1、首款胃癌双抗数据曝阳,卡度尼利单抗开启胃癌2.0时代 卡度尼利单抗(AK104)是一款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就在这场盛会上,其公布了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胃/胃食管交界部癌Ⅰb/Ⅱ期临床研究数据。这项数据的披露,是胃癌治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8月13日,入组的96例患者,44.8%具有肝转移。入组患者都要接受卡度尼利单抗(4、6、10mg/kg Q2W或10 、15mg/kg,Q3W)联合mXELOX化疗方案(mXELOX Q2W或XELOX Q3W)的治疗。 试验主要研究终点为ORR(RECIST v1.1)。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9.95个月中(0.4-26.8),有88例(92%)经过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ORR可达到65.9%(58-88),其中2(2.3%)例达到完全缓解(CR),56例(63.6%)达到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率(DCR)为92.0%(81/88);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6.93个月(95% CI, 4.60-11.2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7.10个月(95% CI,5.55-10.48);中位OS为17.41个月(95% CI, 12.35-NE)。 而在PD-L1 CPS≥1和CPS<1的患者中,中位OS分别为17.41个月和14.65个月。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97.9%,最常见的为血小板计数减少(60.4%),白细胞计数减少(58.3%),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6.3%),贫血(47.9%),恶心(30.2%),呕吐(30.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30.2%)。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为62.5%,没有新的安全性信号出现。 2、不受PD-L1表达水平限制,O药一线数据再次证明自己 2020年3月11日,中国胃癌患者迎来了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是胃癌发展史上重要的程碑!2021年8月30日,欧狄沃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欧狄沃(O药)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 O药联合化疗方案不受PD-L1表达水平限制,在中国患者中,接受O药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对比化疗可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双重获益,且取得了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 一项名为CheckMate -649的全球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在近日做出更新,旨在评估欧狄沃联合化疗,对比单独化疗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食管腺癌一线治疗在全球(包括中国患者)人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试验纳入2031例患者,其中有1581例随机分配至NIVO+化疗组或化疗组。在试验所有随机分组的患者中,NIVO+化疗组有41%患者、化疗组有44%的患者接受了后续治疗。NIVO+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2.2个月(95%CI 11.3-13.5),化疗组为10.4个月(95%CI 9.7-11.2)(HR 0.75 [95%CI 0.67-0.84])。 对于PD-L1 CPS≥10的患者,NIVO+化疗组的OS为15.0个月(95%CI 13.7-16.7),化疗组为10.9个月(95%CI 9.8-11.9)(HR 0.66 [95%CI 0.56-0.77])。与化疗组相比,NIVO+化疗组在多个亚组中观察到OS获益。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大多数具有潜在免疫学病因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在所有治疗组中,仅有不足5%的患者发生3级或4级不良事件。 K药胃癌一线数据再更新, ORR可达74.4%! 小编观注到在《NATURE》发表了一篇关于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方案用于HER2阳性胃/胃食管连接癌一线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据悉,在2021年5月5日时,FDA就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K药)+曲妥珠单抗+标准化疗用于胃癌一线治疗。 这是一项名为KEYNOTE-811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作为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 692 名患者,按 1:1 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 […]

半夏
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小分子TKI vs大分子单抗哪家强?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胃癌临床试验结果积极|肿瘤情报

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小分子TKI vs大分子单抗哪家强?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胃癌临床试验结果积极|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THE LANCET ONCOLOGY: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效果可观 Cancer Cell:MEK抑制剂或可增强免疫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新药:国产FGFR抑制剂Pemigatinib在中国香港获批上市 新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胃癌的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新药:国产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获批临床 01 THE LANCET ONCOLOGY: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效果可观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很高,且缺乏有效的治疗选择。近日,一项探究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和脑转移患者中的活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上,研究表明,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具有可观的临床活性及安全性。 官网截图 研究者在中国八家三级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单臂、两队列得II期试验。A组为初治性HER2阳性脑转移,B组为放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接受吡咯替尼400mg口服,每日一次,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每日两次,连服14天,随后每3周休息7天,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主要终点为研究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版本1.1)确认的颅内客观缓解率。 在2019年1月29日至2020年7月10日期间共招募了78名女性。A组的颅内客观缓解率为74.6%(95%CI:61.6–85.0),B组为42.1%(95%CI:20.3–66.5)。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的突发不良反应是腹泻(A组为24%,队列B为21%)。A组中的两名(3%)患者和B组中的三名(16%)患者具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这是第一项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在HER2阳性乳腺癌和脑转移患者中的活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特别是在未接受放射治疗的人群中,值得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02 Cancer Cell:MEK抑制剂或可增强免疫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培美曲塞和顺铂(PEM/CDDP)化疗无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产生协同作用。近日,一项探究MEK抑制剂通过诱导癌细胞中的CXCL10来克服化学免疫治疗耐药性的研究发表在Cancer Cell上,结果显示MEK抑制剂和化疗联合与PD-L1阻断具有协同作用。 官网截图 研究者将肺肿瘤模型中PEM/CDDP化疗无法与ICIs协同作用的治疗失败现象与其无法诱导CXCL10表达和CD8T细胞募集联系起来。使用药物筛选,研究者发现将MEK抑制剂(MEKi)与PEM/CDDP联合可触发肿瘤细胞CXCL10分泌和CD8 T细胞招募,使其对ICIs敏感。PEM/CDDP联合MEKi促进视神经蛋白(OPT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从而以线粒体DNA和TLR9依赖性方式产生CXCL10。TLR9或自噬/线粒体自噬抑制可消除PEM/CDDP联合MEKi/抗PD-L1治疗的抗肿瘤疗效。此研究结果强调了TLR9和OPT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在增强化学免疫治疗效果中的作用。 03 新药:国产FGFR抑制剂Pemigatinib在中国香港获批上市 继2020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后,1月24日信达生物宣布达伯坦(Pemigatinib)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DH)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系统性治疗后疾病进展、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融合或重排、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 Pemigatinib是一种针对FGFR亚型1/2/3的强效选择性口服抑制。一项针对Pemigatinib名为FIGHT202的II期、开放性、单臂、多中心的研究显示,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7.0%(95%CI:27.94-46.86),耐受性良好,其中高磷酸血症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5%。 04 新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胃癌的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2022年1月24日,百济神州宣布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的RATIONALE 305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在期中分析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中达到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需进一步随访以评估意向治疗患者人群(ITT)的总生存期获益。替雷利珠单抗的安全性结果与此前试验中的观察一致,与化疗联用未出现新的安全性警示。 05 新药:国产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获批临床 1月24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和誉医药一种全新口服小分子PD-L1抑制剂ABSK043胶囊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全球已有多款PD-1/PD-L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但并无小分子药物获批。ABSK043已在澳大利亚开展针对实体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 ABSK043可与PD-L1特异性结合并诱导其从细胞表面内吞,有效地抑制PD-1/PD-L1的相互作用,恢复PD-L1介导的T细胞活化抑制。作为小分子PD-L1抑制剂,ABSK043可克服单抗成本高、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长及免疫原性等缺点。   参考文献: [1]Meric-Bernstam F,et al.Futibatinib,an Irreversible FGFR1-4 Inhibitor,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Harboring […]

半夏
毁掉一个胃需要多久?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毁掉一个胃需要多久?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俗话说“十胃九病”,你知道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毁掉一个胃需要多长时间吗?   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20多岁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年轻人的胃,大多不好了!   2020年7月钱江晚报报道,一位27岁的年轻人查出了胃癌,而患癌前他也曾经常熬夜到凌晨,家中饭菜不合胃口就点外卖或者出去吃饭,常常与朋友在外吃夜宵喝酒,平时又由于工作忙而忽视身体锻炼导致肥胖。 2018年11月媒体报道,一位28岁年轻人被确诊胃窦腺癌,持续腹部胀痛了一周。医生分析病情后认为,饥一餐饱一餐,严重不规律的饮食,是他这次发病的主要原因。 而早在2009年,一篇《我国胃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原因分析》中谈到,我国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患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7%增加到当前的3.3%。   胃癌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为我们人体消化大量食物,一旦有了胃病,如果不加控制,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非萎缩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张北平2020年在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谈到,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原来种的是庄稼(正常胃细胞),由于过度开发(年龄增加、不良饮食习惯等)造成水土流失(腺体萎缩),水土流失后庄稼就不生了(正常胃黏膜逐步丧失),再后来便被疯狂生长的野草侵略(异型增生),当野草把养分都汲取了,整片土地的结局就是沙漠化了(癌症死亡)。   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   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敏2020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上谈到,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乏力、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尽管得了萎缩性胃炎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是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及时医治的话,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还会发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发现胃炎要及时治疗和养护。   此外,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后,病程更长、更容易造成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几率。如今很多年轻人对胃衰老没有意识,导致胃癌患病率增加。   8个坏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胃   1. 爱吃烧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烧烤、油炸类食品能诱发癌症。”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孙浩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临床中发现30岁到40岁的胃癌患者中,过半的人都爱吃烧烤或麻辣烫。尤其是有些地区的人们口味重,喜欢吃烧烤,但食物经过烧烤或烟熏后,容易产生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类物质,这些都是明确的致癌原。   2. 吃得太咸   除了烧烤,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浩2017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中表示,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泡菜、香肠、腊肉等也都是高盐食物,所以一定要少吃。   3. 饮食不规律   原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将会明显提高。   3. 经常熬夜 […]

半夏
6张表掌握2022 v2 胃癌治疗方案 | 1分钟读懂NCCN指南

6张表掌握2022 v2 胃癌治疗方案 | 1分钟读懂NCCN指南

近日,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更新了2022 v2版胃癌诊疗指南。“医学界肿瘤频道”整理了治疗方案,以飨读者~   内容概要 无局部治疗指征胃癌的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术前放化疗方案 胃癌术后放化疗方案 胃癌无法切除患者的放化疗方案 转移性或局部晚期胃癌的全身治疗方案     无局部治疗指征胃癌的治疗方案 围手术期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术前放化疗方案 胃癌术后放化疗方案 胃癌无法切除患者的放化疗方案 转移性或局部晚期胃癌的全身治疗方案

半夏
​O药+化疗显著改善这类上消化道肿瘤患者PFS,《柳叶刀》圣诞节后首更来了!丨肿瘤情报

​O药+化疗显著改善这类上消化道肿瘤患者PFS,《柳叶刀》圣诞节后首更来了!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O药+化疗显著改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Lancet Oncol:FGFR-TKI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展现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新药:国产多靶点TKI伏罗尼布上市申请获受理 新药:首个国产抗CD20单抗泽贝妥单抗申报上市 01 Lancet Oncol:O药+化疗显著改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治疗的抗肿瘤作用。1月11日,一项研究纳武利尤单抗+化疗(基于奥沙利铂)与安慰剂+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不可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疗效的研究在Lancet Oncol发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初治患者的PFS,但未改善总生存期(OS)。 期刊官网截图 ATTRACTION-4研究是一项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130个中心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II-III期试验,招募了20岁及以上的初治、HER2阴性、不可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任意PD-L1表达水平),根据RECIST v1.1评估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且基线ECOG为0或1。患者被随机分配 (1:1) 接受化疗(每3周一次,第1天接受奥沙利铂130mg/m2加上口服S-1 40mg/m2或卡培他滨1000mg/m2,第1-14天每天两次)联合纳武利尤单抗(360mg,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或安慰剂。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人群的PFS和OS,并在接受至少一剂指定治疗的所有患者中评估安全性。 724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n=362)和安慰剂联合化疗(n=362)。中期分析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1.6个月),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10.45个月(95%CI 8.44–14.75个月),安慰剂组为8.34个月(95%CI 6.97–9.40个月)(HR 0.68;98.51%CI 0.51–0.90;p=0.0007)。最终分析显示(中位随访时间26.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7.45个月(95%CI 15.67–20.83个月),安慰剂组为17.15个月(95%CI 15.18–19.65个月)(HR 0.90;95%CI 0.75–1.08 ; p=0.26)。 最常见的治疗相关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1名,20% vs 57名,16%)和血小板计数减少(34名,9% vs 33名,9%)。联合治疗组88例(25%)和安慰剂组51例(14%)患者观察到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食欲下降(18名,5% vs 10名,3%)。发生6例治疗相关死亡:纳武利尤单抗加化疗组3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肝衰竭和猝死各1例),安慰剂组3例(败血症、溶血性贫血和间质性肺病各1例) . 02 Lancet Oncol:FGFR-TKI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展现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Erdafitinib是一种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FGFR-TKI),此前BLC2001研究的初步分析发现,Erdafitinib在晚期尿路上皮癌和FGFR突变患者中具有临床活性且可耐受。近日,BLC2001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在Lancet Oncol发表。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Erdafitinib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和FGFR突变患者中显示出一致的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期刊官网截图 BLC2001 II期研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14个国家的126个医疗中心进行,入组了18岁及以上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患者至少有一项预先指定的FGFR突变,ECOG评分0-2,并且在接受至少一次全身化疗后或在新辅助/辅助化疗后12个月内进展,或不适合接受顺铂治疗。主要终点是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版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并在所有接受过至少一剂Erdafitinib治疗的患者中分析了疗效和安全性。 2015年5月25日-2018年8月9日期间入组了212名患者,其中101名接受了Erdafitinib 8mg/天 UpT,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IQR 22.7–26.6)。结果显示,Erdafitinib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40%(95%CI 30%-49%)。 安全性概况与初步分析结果相似,没有报告新的安全性信号。101名患者中有72名(71%)发生了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口腔炎(14名,14%)和低钠血症(11名,11%),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03 […]

半夏
​放疗后3月内用免疫治疗不增加严重AE风险;放疗相比手术对口咽鳞癌患者QOL影响更小丨肿瘤情报

​放疗后3月内用免疫治疗不增加严重AE风险;放疗相比手术对口咽鳞癌患者QOL影响更小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AMA Oncology:放疗后90天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风险 JCO:手术和放疗哪个更影响口咽鳞癌患者生活质量? 药讯:治疗CLDN18.2阳性晚期胃癌,科济药业CAR-T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资格 新药:国产抗HER2单抗马吉妥昔单抗申报上市 01 JAMA Oncology:放疗后90天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风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和放射治疗 (RT) 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癌症,但对于ICI与RT的同时使用,目前仍缺乏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数据。本研究评估了在ICI前90天内给予RT是否会增加严重不良事件 (AE) 的风险,结果显示,RT后90天内给予ICI似乎与严重AE风险增加无关。   期刊官网截图 研究者从截至 2019 年 12 月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数据库中的68项ICI前瞻性试验中汇总了个体患者数据,并将患者分为两个队列:(1)在开始ICI治疗前90天内进行放疗,以及(2)在开始ICI治疗前90天内未接受放疗的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E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由于本研究为探究性研究,研究者认为评估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显着性是不合适的,因此本研究未报告风险比以及置信区间。 16835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56.1%年龄低于65岁、62.1%为男性,79.7%为白人。接受RT的患者与未接受RT的患者的AE发生率大致相似。AE发生率的平均绝对差异为1.2%,两组之间未观察到3级至4级AE的差异(绝对差异范围为0.01%-2%)。这些发现在倾向得分匹配后仍然存在。 02 JCO:手术和放疗哪个更影响口咽鳞癌患者生活质量? 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流行,口咽鳞状细胞癌 (OPSCC) 的发病率仍在迅速上升,但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OPSCC的最佳治疗仍有争议。近日,一项主要在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维度比较RT和TORS+ND的研究在JCO发表。结果显示,RT和经口机器人手术加颈部清扫术(TORS+ND,加或不加辅助治疗)之间的吞咽生活质量(QOL)差异持续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 期刊官网截图 研究者将 T1-T2、N0-2 (≤ 4 cm) 的OPSCC 患者随机分配接受RT(如果 N1-2 则加化疗)或TORS+ND(加或不加辅助治疗)。主要终点是使用MD Anderson吞咽困难量表评估的治疗后1年时的吞咽QOL。次要终点包括AE、其他QOL结果、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所有分析均为意向治疗分析。 2012年8月10日-2017年6月9日期间,68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每组n=34)。中位随访时间为 45 个月。结果显示,RT组患者的吞咽QOL更佳,且随时间推移具有统计学优势(P=0.049),但在随访时间延长到1年以上时,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第2年,RT 组:86.0 ± 13.5 vs TORS+ND组:84.8 ± 12.5,P=0.74;第3年,88.9±11.3 vs 83.3±13.9,P=0.12)。TORS+ND组在第1年时有更多的疼痛和牙齿问题,但都在第2年和第3年得到解决;TORS+ND组患者在第3年时开始使用更多的营养补充剂(P=0.015);随着时间的推移,RT患者的口干评分更高(P=0.041)。 03 […]

半夏
胃癌二线治疗的困境与突破:抗血管生成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胃癌二线治疗的困境与突破:抗血管生成药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基于在RAINBOW研究中的优秀表现,抗血管生成药物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挺进胃癌二线治疗领域。胃癌诊疗领域专家张小田教授与陈治宇教授解读抗血管生成的前世今生。   我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达48万,全球占比43.9%,发病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1]。遗憾的是我国约36%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仅5.5%[2],亟待后线治疗药物及策略进展打破困局。基于 REGARD 研究[3]和 RAINBOW 研究[4],2014年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随后,RAINBOW-Asia 研究[5]证实了该方案在亚洲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得以公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解读胃癌二线治疗中,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与应用。 晚期胃癌治疗困难重重,治疗破局路在何方 我国胃癌发病情况,较全球很多地区都有其特殊性。张小田教授表示,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胃癌新发患者数量很大。这就决定了我国胃癌患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由于我国胃癌筛查普及程度欠佳,约80%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或局部进展。这些患者肿瘤确诊分期晚、肿瘤负荷大,即便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转移进展概率依旧很高。因而临床上更多患者,存在明确的后线治疗需求。同时,胃癌的肿瘤异质性很强。这种肿瘤异质性体现在肿瘤原发病灶与转移灶之间,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在后线治疗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原发灶与转移灶,甚至转移灶与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性不同。张小田教授表示,这在靶向和精准治疗时代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在胃癌治疗方面张小田教授表示,长期以来,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都是基于化疗为主的单药或联合方案。而传统一线化疗药物目前的疗效已经达到平台期,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即便是改良剂型或是研发新型化疗药物,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因此,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现状,努力的方向应该围绕靶向和免疫治疗。而目前精准医疗、靶向治疗时代就是希望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特异性靶点,以提高疗效。在关于胃癌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临床诊疗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限制,晚期胃癌患者所接受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与指南推荐存在明显差异,二线治疗有效性亟待提高。   基于RAINBOW 研究,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成为胃癌二线标准方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了一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对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和胃腺癌(mGC)患者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PTX),与安慰剂(PL)+PTX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RAINBOW 研究)。研究共纳入665例患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330例,PL+ PTX组335例。研究结果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9.63个月,相较于PL+PTX治疗组的7.36个月,明显提高。而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和40%,也明显高于PL+PTX治疗组的57%和30%。另外,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与PL+PTX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2.8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 和16% 。提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较单纯化疗患者获益明显。   陈治宇教授表示,基于在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秀的表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同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2021胃癌诊疗指南》中将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作为一类推荐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这无疑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了权威指导。   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如何发挥,陈治宇教授详细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相关机制。他表示,肿瘤的生长必将伴随着异常的肿瘤新生血管,其又诱导生产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抗血管生成药物正是基于此发挥作用。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作为一种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VEGFR-2,抑制VEGFR-2活化,从而抑制配体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最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此同时, 其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还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微环境,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亚洲人群生存延长,RAINBOW-Asia 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得以公布。该研究旨在回答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反应性及安全性如何。研究共纳入440例来自东亚(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地区,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1随机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或PL+PTX治疗,共同主要终点是PFS和OS。研究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患者m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 个月 vs 3.15个月;HR=0.765;p=0.0184) ,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mOS获益(8.71个月 vs 7.92个月;HR=0.963;p = 0.7426)。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的已知安全特征一致。   张小田教授表示,RAINBOW-Asia研究是一项填补国内胃癌二线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空白的研究,此前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相关研究,均是全球性研究,并未单独纳入国内患者。RAINBOW-Asia研究和RAINBOW研究表现出一致的mPFS和mOS获益,同时安全性良好。RAINBOW-Asia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在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RAMBOW-Asia研究,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批上市后,胃癌二线治疗所面对的人群,往往是接受PD-1单抗治疗进展的人群。但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方式,无疑为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能够使得更多晚期胃癌患者从中获益。 应用前景广阔,抗血管治疗更多研究亟待揭秘 关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未来在胃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张小田教授表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 其联合紫杉醇已在很多个国家获批胃癌二线治疗。RAINBOW-Asia 桥接研究的成功为中国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增添了重要循证依据。未来一线PD-1单抗治疗进展的胃癌患者,将是接受抗血管二线治疗的主要人群,因而无论是目前的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或是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多种联合治疗方式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其带来临床获益的可能。另外,目前抗血管成成药物虽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及可靠的安全性,但是尚未发现一个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精准识别其治疗的获益人群,因而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从胃癌二线治疗向一线乃至新辅助治疗的演进,也是颇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如果能够在胃癌全程治疗中发挥良好作用,相信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可以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陈治宇教授也表示,关于胃癌二线治疗还有很多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研究正在同步进行,例如 ID NUMBER:11-166 研究,NIEGA 研究,ENRICH 研究等等,希望将来有更多类似联合治疗模式的研究开展,好的研究成果都会令临床患者获益。另外,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晚期胃癌就有数个相关研究正在开展或招募,希望在多个联合治疗领域均能取得突破。 […]

半夏
Nature: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开启免疫治疗“大门”?徐建明教授深度解读

Nature: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开启免疫治疗“大门”?徐建明教授深度解读

对于HER-2阳性胃癌的诊疗,未来路在何方?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排名前3的癌症。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50%,且多数患者发现疾病时便以进展至中晚期。其中,大约10%-20%的晚期胃癌患者存在HER-2基因扩增或蛋白过表达。 可惜的是,对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而言,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较为有限且患者治疗预后通常较差。12月15日,KEYNOTE-811研究的第一次中期分析结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这将是继ToGA研究之后,HER-2阳性晚期胃癌治疗领域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借此机会,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消化肿瘤科主任徐建明教授,就此次发表的KEYNOTE-811研究中期分析结果以及HER-2阳性晚期胃癌诊疗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与讨论。 从2010年至今, HER-2阳性胃癌诊疗鲜有突破性进展 HER-2阳性胃癌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胃癌,徐建明教授在采访中谈到:“HER-2基因是多种实体瘤重要的细胞增殖驱动基因,编码HER-2蛋白。HER-2蛋白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相比于HER-2阴性胃癌,HER-2阳性胃癌总体恶性程度更高。而针对此类患者,国内指南均推荐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治疗方案。” 2010年,ToGA研究[1]打破了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的疗效瓶颈,奠定了曲妥珠单抗在此类患者中的一线标准治疗地位,开启了HER-2阳性胃癌靳准靶向治疗的大门。ToGA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13.8个月(95%CI 12-16)vs. 11.1个月(95%CI 10-13),HR 0.74,95% CI 0.60-0.91,p=0.0046],客观缓解率(ORR)也从34.5%提高至47.3%。 ToGA研究证明,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抗HER-2治疗中获益,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找到了优于单纯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案。但此后针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研究再次陷入了另一个瓶颈,针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多项研究均以失败告终。无论是采用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化疗方案的JACOB研究[2],亦或是采用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治疗的LOGiC研究[3],均未能进一步延长患者OS数据。 对此,徐建明教授指出:“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可作用于HER-2不同部位,阻断同、异源二聚体形成,进而阻断其下游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在JACOB研究中结果中,可以观察到患者OS的获益趋势,但由于研究样本量以及研究设计等问题,使得JACOB研究最终没能取得阳性结果。”但是这一多多少少有些令人沮丧的僵局,或许随着KEYNOTE-811研究中期结果的公布,让人们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KEYNOTE-811研究或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KEYNOTE-811研究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研究,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作为进展期HER-2阳性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这一研究中期数据结果的公布,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次KEYNOTE-811中期分析结果,公布了最先入组的264例患者的疗效,研究数据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ORR达74.4%(95%CI 66.2%-81.6%),完全缓解(CR)率为11.3%,部分缓解(PR)率为63.2%;对照组患者ORR为51.9%(95% CI 43.0%-60.7%),CR率为3.1%,PR率为48.9%,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ORR提高了 22.7%(95% CI 11.2%-33.7%;P = 0.00006)。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 10.6个月,疾病控制率(DCR)为96.2%(95% CI 91.4%-98.8%);而安慰剂组为9.5个月与89.3%(95% CI 82.7%-94.0%)。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数据 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组与对照组患者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与 57.4%,两组各有24.4%与25.9%的患者发生了导致治疗终止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中最多见不良事件分别为腹泻、恶心和贫血。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 正是基于KEYNOTE-811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化疗用于 HER2 阳性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转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处(GEJ)癌一线治疗的适应证。 徐建明教授表示:“此次发表的仅是KEYNOTE-811的中期数据分析,但我们可以观察到非常明显的ORR获益数据。基于这项数据结果,今年5月FDA加速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相关治疗适应证,这也对国内临床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此次KEYNOTE-811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化疗,与先前JACOB与LOGiC等多项研究在治疗机制上有所不同,相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化疗的方案,不仅仅只会为患者带来ORR的获益,未来也有希望能够为患者带来PFS甚至是OS的获益。”徐建明教授强调。 关于HER-2阳性胃癌的诊疗, 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若未来KEYNOTE-811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可为患者带来进一步生存获益,对于这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徐教授指出,我们固然看到了KEYNOTE-811研究为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如何筛选出哪些患者可以通过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获益?理论上,帕博利珠单抗不会使得所有患者获益,这也要根据患者肿瘤病灶PD-L1表达情况而定。对胃癌而言,多数患者PD-L1表达水平普遍很高,但是对于少数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能否同样为患者带来如此明显的疗效获益,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数据给出答案。根据目前的临床实践经验,帕博利珠单抗可能无法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明显的获益。 第二,当患者出现耐药的情况要如何进行应对?虽然根据KEYNOTE-811研究此次公布的中期数据,展示出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与化疗方案对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很好的疗效,但任何抗肿瘤治疗方案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耐药的问题,当患者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均出现耐药之后要如何为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是肿瘤工作者正在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每位患者的病情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人体免疫系统又极为复杂。不同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联合一些激活或抑制免疫通路药物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但这仍有待相关研究进行验证。 另外,免疫抑制剂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联合应用同样值得探索。多项研究数据显示,T-DM1、T-Dxd等靶向HER-2的ADC药物可为患者带来比较不错的临床疗效,对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目前虽无相关头对头研究证实,但根据目前临床实践经验来看,ADC药物联合化疗的疗效的确可能要优于单纯化疗的疗效。因此,对于能否将ADC药物治疗线数前移,与免疫抑制剂进行联合使用,是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的。 专家观点精要 ToGA研究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打开了精准靶向治疗的大门,但在此之后对于此类患者诊疗方案的研究却再次陷入瓶颈,虽有研究可为患者带来疗效提升的趋势,但却始终没能为患者带来实质性的突破。KEYNOTE-811研究中期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ORR获益,并且有希望为患者带来PFS甚至是OS的获益,或许能打破这一僵局,为患者打开免疫治疗的大门。未来,对于如何对临床患者进行筛选,提高免疫治疗的精准化,如何解决患者的耐药问题以及对于免疫治疗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将会是未来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方向。 专家简介 徐建明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消化肿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半夏
Nature:免疫+靶向+化疗,实现胃癌治疗新突破;两款新药获CDE拟突破性疗法丨肿瘤情报

Nature:免疫+靶向+化疗,实现胃癌治疗新突破;两款新药获CDE拟突破性疗法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Nature:免疫+靶向+化疗,实现胃癌治疗新突破:KEYNOTE-811研究中期分析结果公布 前沿:首款TROP2 ADC正式进入中国台湾!二线治疗TNBC患者ORR达38.8% 新药:泽布替尼获CDE拟突破性疗法,治疗成人CLL/SLL 新药:圣和药业PI3Kδ抑制剂获CDE拟突破性疗法,治疗滤泡性淋巴瘤 01 Nature:免疫+靶向+化疗,实现胃癌治疗新突破:KEYNOTE-811研究中期分析结果公布 大约20%的晚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癌具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过表达或扩增,而这与预后不良以及癌症复发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十多年来,曲妥珠单抗(抗HER2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HER2阳性癌症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日前,顶级期刊Nature上发布了免疫治疗药物K药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III期临床试验的第一次中期分析数据。 研究发表截图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了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效果。研究纳入了434名晚期HER2阳性胃癌患者,217被分配到帕博利珠单抗组,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治疗,216人被分配到安慰剂组,仅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治疗。 此次中期分析时,全体患者中位随访了9.9个月。133名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和131名安慰剂组患者被纳入了疗效分析,这些患者中位随访12.0个月。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4.4%和51.9%。在曲妥珠单抗+化疗的基础治疗方案中加入帕博利珠单抗,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ORR提高了22.7%。 此外,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肿瘤缩小也更为明显。相比基线时,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肿瘤体积中位缩小了65%,而安慰剂组中位缩小了49%。32.3%的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肿瘤缩小超80%,而只有14.8%的安慰剂组患者肿瘤缩小超80%。 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分别为57.1%和57.4%。两组中分别有24.4%和25.9%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3.2%和4.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两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都是腹泻、恶心和贫血。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氟嘧啶和含铂化疗药物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02 前沿:首款TROP2 ADC正式进入中国台湾!二线治疗TNBC患者ORR达38.8% 2022年1月4日,中国台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受理云顶新耀的戈沙妥珠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用于治疗成年病人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之前已接受过两次系统治疗,且其中至少一次用于转移性疾病。此前,戈沙妥珠单抗已被纳入优先审评通道。 戈沙妥珠单抗是一款抗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抗TROP-2单抗和细胞毒SN-38组成。2021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了戈沙妥珠单抗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mTNBC成人患者,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该申请目前正在审理中。 EVER-132-001是一项单臂、多中心的Ⅱb期注册研究,在中国招募的80例患者中评估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mTNBC成人患者的疗效。参与者在 21 天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以10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一直持续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撤回同意。 研究结果显示经独立审评委员会(BIRC)评估的ORR为38.8%。此外,该药剂的毒性特征与之前检查其使用的其他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毒性特征相当。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03 新药:泽布替尼获CDE拟突破性疗法,治疗成人CLL/SLL 2022年1月4日,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胶囊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CDE官网截图 泽布替尼是一款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在全球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项目,作为单药和与其他疗法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由于新的BTK会在人体内不断合成,泽布替尼在设计上优化了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选择性,实现对BTK蛋白完全且持续的抑制。凭借与其他获批BTK抑制剂存在差异化的药代动力学,泽布替尼能在多个疾病相关组织中抑制恶性B细胞增殖。   在中国,泽布替尼已有3项适应证获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分别是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CLL/SL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值得注意的是,泽布替尼获批的3项适应证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04 新药:圣和药业PI3Kδ抑制剂获CDE拟突破性疗法,治疗滤泡性淋巴瘤 1月4日,CDE官网显示,圣和药业的SHC014748M(赛博利塞)胶囊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 CDE官网截图   PI3K(磷酯酰肌醇-3-激酶)及其下游分子信号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所组成的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对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存活、蛋白质合成和生长、代谢、运动和血管生成,与众多血液瘤和实体瘤的发生有关。   SHC014748M是由圣和药业自主研发的PI3Kδ选择性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PI3Kδ激酶活性,抑制下游通路信号转导,影响B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和分化,阻断B淋巴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圣和药业正在开展SHC014748M治疗FL的II期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 Janjigian Yelena Y,Kawazoe Akihito,Yañez Patricio et al. The KEYNOTE-811 trial of dual PD-1 […]

半夏
免疫+靶向,胃癌新突破:传统方案联合PD-1,灭癌效率更高!

免疫+靶向,胃癌新突破:传统方案联合PD-1,灭癌效率更高!

胃癌是国内的一大癌种,按发病率在国内排第二位,按死亡率排在第三位,全球大约有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1]。 近些年来,胃癌治疗上比较大的突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的HER2靶向药曲妥珠单抗,另一个就是免疫治疗了。那如果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如何呢? 近日,顶级期刊Nature上发布了免疫治疗药物K药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III期临床试验的第一次中期分析数据[2]。试验中,在曲妥珠单抗+化疗的基础治疗方案中加入K药,使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提高了22.7%,肿瘤的缩小也更为明显。 HER2是乳腺癌和胃癌中都比较常见的驱动基因。在乳腺癌中,已经有了不少的HER2靶向疗法,无论是拉帕替尼、奈拉替尼等小分子抑制剂,还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大分子抗体药物,都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有不错的疗效。 但在胃癌中,却只有曲妥珠单抗和新近获批的DS-8201两种可用的HER2靶向疗法,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等其它HER2靶向疗法的效果都十分有限,这是为何? 曲妥珠单抗这样的抗体类靶向药,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来杀伤癌细胞: ● 一是通过抗体的头部(Fab段)结合目标分子,抑制目标分子的功能 ● 二是通过抗体的尾部(Fc段)引起ADCC作用,通过免疫反应来杀死癌细胞 研究显示,帕妥珠单抗结合癌细胞表面的HER2后很容易被水解丢失其尾部[4],使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能力减弱。而曲妥珠单抗则被发现可以增加树突状细胞对HER2的摄取和呈递,引起更强的抗肿瘤免疫[5]。 或许在胃癌的HER2靶向治疗中,免疫相关的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才使得多种HER2靶向药中,除“神仙抗癌药”DS-8201外,仅有曲妥珠单抗有较好的效果。那如果再加上PD-1,能不能与曲妥珠单抗产生1+1>2的效果? 抗体包括Fab段和Fc段两个部分,Fab结合靶分子,Fc可以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引起免疫反应 KEYNOTE-811试验就测试了PD-1抗体K药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效果。研究纳入了434名晚期HER2阳性胃癌患者,217被分配到K药组,接受K药+曲妥珠单抗+化疗的治疗,216人被分配到安慰剂组,仅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治疗。 此次中期分析时,全体患者中位随访了9.9个月。133名K药组患者和131名安慰剂组患者被纳入了疗效分析,这些患者中位随访12.0个月。 分析显示,K药组和安慰剂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4.4%和51.9%。在曲妥珠单抗+化疗的基础治疗方案中加入K药,让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提高了22.7%。 此外,K药组患者的肿瘤缩小也更为明显。相比基线时,K药组患者的肿瘤体积中位缩小了65%,而安慰剂组中位缩小了49%。32.3%的K药组患者肿瘤缩小超80%,而只有14.8%的安慰剂组患者肿瘤缩小超80%。 K药组(上图)相比安慰剂组(下图)客观缓解率更高,肿瘤缩小更为明显 安全性上,K药组和安慰剂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分别为57.1%和57.4%。两组中分别有24.4%和25.9%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3.2%和4.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两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都是腹泻、恶心和贫血。 目前,FDA已加速批准K药联合曲妥珠单抗、氟嘧啶和含铂化疗药物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6]。 参考文献: [1]. Wang S M, ZhengR S, Zhang S W,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cancer inChina, 2015[J].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Zhonghua liuxingbingxuezazhi, 2019, 40(12): 1517-1521. [2]. Janjigian Y Y,Kawazoe […]

小D
2021胃癌领域年度盘点:最新研究全面开花,希望与挑战并存 | 消傲江湖 第二弹

2021胃癌领域年度盘点:最新研究全面开花,希望与挑战并存 | 消傲江湖 第二弹

2021年12月18日,由医学界传媒携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带来的“消傲江湖”——2021消化道肿瘤年度盘点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带领团队齐聚线上。共同回顾盘点了2021年度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及新药研发领域最新进展。医学界整理本期胃癌诊疗年度盘点精彩内容,让我们先睹为快。 最新进展全面开花——2021胃癌领域重磅研究盘点 2021胃癌诊疗年度盘点专场,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主持下进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首先对2021年度胃癌领域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盘点。 彭智教授表示:“2021年胃癌诊疗领域的进展从围手术期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到晚期胃癌的一线、二线治疗,全新靶点及细胞免疫治疗可谓全面开花。这其中,很多研究可能在未来彻底改变临床实践。” 01 RESOLVE研究[1]——奠定胃癌新辅助治疗格局 该研究是一项三臂、随机、多中心、开放性标签Ⅲ期试验,旨在比较D2根治术后使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A组)、奥沙利铂+TS-1(SOX)(B组)与围手术期使用SOX(C组)的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最终接受手术的人群中,围手术期组(C组)手术R0切除率和D2淋巴清扫比例有提高趋势。较之A组的与B组,围手术期使用SOX方案化疗的3年无病生存(3y-DFS)率达到59.4%,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提高。对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SOX方案化疗较之术后XELOX及SOX方案辅助治疗均可提高3y-DFS率。 图1 RESOLVE研究 目前,《202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也将SOX方案推荐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新辅助及辅助化疗。 02 RC48-C007研究[2]——靶向HER-2 ADC药物新进展 维迪西妥单抗(RC48)作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结果。该项RC48对比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C007研究结果显示,接受RC48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24.8%,疾病控制率(DCR)达24.4%,RC48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证明其在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患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2 RC48-C007研究 03 KEYNOTE-811研究[3]——靶向+免疫+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新策略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从第一阶段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组患者的ORR达到74.4%,较安慰剂+曲妥珠单抗+化疗组提高了22.7%。期待2024年该项研究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长期随访数据公布。 图3 KEYNOTE-811研究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2021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用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使帕博利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用于一线治疗该类胃癌患者的PD-1抑制剂。 04 CheckMate-649研究[4]——国内首个获批用于胃癌一线治疗PD-1抑制剂 该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三臂设计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与单独化疗相比,以纳武利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或食管腺癌患者的疗效。 研究中国亚组数据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OS与PFS获益,以及更高的ORR,这一结果与CheckMate-649全球整体人群一致。不仅如此,中国人群整体表现出获益更大的趋势,全人群死亡风险可下降高达39%(全球数据为20%),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43%(全球数据为23%)。 图4 CheckMate-649研究 基于在该项研究中的优秀表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或食管腺癌患者,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这是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晚期胃癌一线适应症的PD-1抑制剂。 05 ORIENT-16研究[5]——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造福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 该研究是一项比较信迪利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化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入组研究全人群中位OS延长至15.2个月,死亡风险下降23%。PD-L1 CPS ≥5人群中位OS延长至18.4个月,死亡风险下降34%,ORR也提升至58.2%。同时,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在化疗联合PD-1单抗治疗后获益更加明显。 图5 ORIENT-16研究 06 RAINBOW-ASIA研究[6]——带来我国人群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新策略 该项研究是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旨在评估东亚(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患者,接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显示,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组患者中位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 个月 vs 3.15个月;HR=0.765;p=0.0184),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中位OS获益(8.71个月 vs 7.92个月;HR=0.963;p = 0.7426)。 图6 RAINBOW-ASIA研究 07 恩沃利单抗——MSI-H/dMMR高龄胃癌患者的福音 该研究是恩沃利单抗单药治疗微卫星高度部位定/错配修复基因缺陷(MSI-H/dMMR)晚期实体瘤有效性、安全性的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7]。本研究共纳入包括晚期结直肠癌、晚期胃癌及其他晚期实体瘤在内的103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ORR高达44.7%,其中18例晚期胃癌患者ORR更是达到了55.6%,DCR达到83.3%。并且展现出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图7 恩沃利单抗胃癌研究数据 […]

半夏
JCO公布!与索拉非尼相比,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HAIC-FO方案生存率更优丨肿瘤情报

JCO公布!与索拉非尼相比,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HAIC-FO方案生存率更优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 Clin Oncol:在晚期肝细胞癌中与索拉非尼相比,HAIC-FO方案生存率更优 Lancet Oncol:阿基仑赛在复发或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缓解率高且缓解持久,安全性可控 BMC Cancer:与双药方案相比,三药新辅助治疗方案未给局部进展期胃癌带来额外生存获益 新药:恒瑞卡瑞利珠单抗新适应证申报上市 01 J Clin Oncol:在晚期肝细胞癌中与索拉非尼相比,HAIC-FO方案生存率更优 输注氟尿嘧啶、亚叶酸和奥沙利铂的介入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FO)在先前的II期试验和一项涉及局部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倾向评分匹配(PSM)研究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日前,J Clin Oncol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比较在晚期HCC患者中,索拉非尼与HAIC-FO方案的疗效。 研究发表截图 在这项开放标签的III期试验中,先前未接受全身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HAIC-FO或索拉非尼治疗。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人群的总生存期(OS)。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基因组测序预测HAIC-FO功效的探索性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262名患者被随机分配。中位肿瘤大小为11.2 cm(四分位距,8.5-13.7cm)。65.6%的患者存在大血管侵犯,肝脏肿瘤体积受累超过50%和/或 Vp-4 门静脉肿瘤血栓形成的患者比例为49.2%。 在数据截止时(2020年10月31日),HAIC-FO 的中位OS为 13.9 个月,索拉非尼的中位OS为 8.2 个月(HR = 0.408;95% CI:0.301 – 0.552;P< 0.001)。16 名(130 名中的12.3%)接受HAIC-FO的患者出现肿瘤降期,其中15名接受治愈性手术或消融,最终实现中位OS为 20.8 个月,1年OS率为 93.8%。在高风险亚群中,HAIC-FO的OS 显著长于索拉非尼(10.8个月 vs 5.7个月;HR=0.343;95%CI:0.219 – 0.538;P< 0.001)。 新开发的15个突变基因预测模型识别出 83% 的患者对HAIC-FO有反应。HAIC-FO反应者的OS比HAIC-FO无反应者长(19.3个月 vs 10.6个月;HR=0.323;95%CI:0.186 – 0.560;P=0.002)。 这项研究表明,HAIC-FO在晚期HCC中取得了比索拉非尼更好的生存结果,即使与高肝内疾病负担相关。 02 Lancet […]

半夏
早期胃癌病理诊断:WHO VS.日本标准一文解析

早期胃癌病理诊断:WHO VS.日本标准一文解析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大大加强。 众所周知,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远远高于可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所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尤为重要。 国内早期胃癌临床诊治采用日本的诊断器械和内镜切除方法,内镜医师习惯运用日本医师制定的诊断标准。国内病理诊断医师习惯采用以西方观点为核心的WHO诊断标准。但日本和西方WHO针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存在区别。 WHO 5th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出版后,缩小了西方和日本两个诊断标准的差距,缓和了内镜和病理诊断不匹配的矛盾。但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差距依然存在。 下面对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西方WHO和日本标准分别进行梳理。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早癌(WHO 5th标准) 1.胃癌的发生西方串联标准:   HP感染→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瘤→肠型胃癌。 2.定义:胃黏膜异型增生是明确的肿瘤性病变,属前驱病变;早癌WHO 4th定义为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pT1,LN+/-),WHO 5th删除了定义章节。 3.ICD-0编码:8148/0 腺上皮异型增生,低级别;8148/2 腺上皮异型增生,高级别。   4.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为扁平、凹陷或隆起(息肉样)病变,并伴有糜烂/溃疡和颜色的变化。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以明显改善内镜评估水平,注重对黏膜上皮和上皮下血管的观察。(肉眼分型如下图)   ——图片引用《胃癌病理》 5.不同形态类型的异型增生之组织病理特点:   常见类型为肠型异型增生和小凹上皮型异型增生;亚型为锯齿状异型增生(低级别/高级别);隐窝型异型增生(如下图。备注:肠型异型增生属于普通型异型增生;小凹上皮型、锯齿状、隐窝型异型增生属于非普通型异型增生)。   肠型胃黏膜异型增生——A:低级别异型增生,高柱状的细胞分化呈肠型细胞,细长的核位于细胞基底;B:高级别异型增生,高柱状的细胞,细胞核极性消失。(属普通型异型增生,细胞异型性低,但结构不典型性明显)   小凹上皮型胃黏膜异型增生——A:低级别异型增生,高柱状的细胞有区别于正常的胃小凹上皮细胞,细长的核位于细胞基底;B:异型增生的细胞免疫组化MUC5AC阳性。(属非普通型异型增生)   小凹上皮型胃黏膜异型增生——C:高级别异型增生,高柱状的细胞之细胞核失去极性;D:异型增生的细胞免疫组化P53过表达。(属非普通型异型增生)   亚型——A:隐窝型胃黏膜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细胞局限于胃小凹深部,表面成熟的上皮呈锯齿状;B:锯齿状异型增生。(属非普通型异型增生)        ——图片引用5th消化系统WHO   6.异型增生分级:无论其形态类型,根据核异型性程度(即核拥挤、核深染、核复层)、核分裂、细胞质分化及结构的变化,将异型增生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LGD和高级别异型增生HGD。 低级别异型增生LGD——肿瘤细胞为轻度-中度异型性,细胞核深染,在肠型异型增生中细胞核呈细长的雪茄样;在小凹上皮型异型增生中核呈圆形至椭圆形。这两种类型的异型增生,其细胞核均保持极性,核位于细胞基底位置,核分裂为轻度-中度。腺体结构相对保存是LGD的特点。   高级别异型增生HGD——肿瘤细胞为立方或柱状,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高,明显的嗜双色核仁,核极性消失,非典型的细胞核延伸至管腔表面,病理性核分裂多见。   腺体结构复杂,扭曲、背对背。当观察到轻度的细胞异型性,但具有明显的结构异型性的病例(如不同大小、形状的腺体)也应被诊断为HGD。 7.黏膜内癌定义:侵犯黏膜固有层或黏膜肌的肿瘤。与高级别异型增生HGD的区别在于,黏膜内癌存在明显的结构异型性。如腺体过分拥挤、分支、出芽或呈筛状,无论是否存在促结缔组织反应,均视为黏膜内癌的表现。单个细胞浸润或小片状生长、腺腔内坏死、不规则爬行或融合、或小的退行性腺体可能是有用的发现。   附表:胃黏膜上皮低级别异型增生VS.高级别异型增生(WHO 5th) 附表: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诊断标准(WHO 5th) 胃黏膜早癌(日本标准) 1.胃癌的发生日本并联标准:   2.定义:早癌包括WHO的异型增生和早期浸润性癌(pT1,LN+/-)。日本不建议使用WHO异型增生的术语,肿瘤性病变包含腺瘤和腺癌。   3. 日本标准: […]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