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胃癌

胃癌

胃镜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快来测试你需不需要做胃镜

胃镜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快来测试你需不需要做胃镜

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的区别 无痛胃镜是指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通过静脉麻醉,使患者睡着,导致做胃镜时完全没有痛苦,没有感觉。 表1 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优缺点 一图揭示普通胃镜检查全过程

半夏
胃,原来你是这样变坏的

胃,原来你是这样变坏的

半夏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人类与胃癌这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斗争的历史,已过百年。1920年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胃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居当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之首。直到192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第一台冰箱,人类储存和保鲜食物的技术才得到改进。我们不再需要食用腐坏食物,通过由盐腌制或熏制方法保存食物的方式也逐渐减少,胃癌的患病率才开始下降。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饮食习惯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人群中相当普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长期居于高位。同时,因为胃癌筛查在我国普及尚不理想。很多患者获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胃癌患者在临床有较高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就我国晚期胃癌治疗的发展与探索发表学术见解。   艰难徘徊——化疗、靶向、免疫谁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救命稻草” 我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达48万,全球占比43.9%,发病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1]。遗憾的是我国约36%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仅5.5%[2]。亟待后线治疗药物及策略进展打破困局。梁军教授表示,我国的晚期胃癌患者肿瘤分期晚,肿瘤负荷大,在临床上存在明确的后线治疗需求。   胃癌的药物治疗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探索历程。上世纪60年代以前,晚期胃癌的治疗大多以支持治疗为主。到1960年后经过逐步探索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单药化疗中获益。之后,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发现双药联合化疗患者获益高于单药化疗。在2006年逐步出现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但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梁军教授表示,长久以来,尽管化疗药物迭代更新,但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都是基于化疗为主的单药或联合方案。而传统化疗药物很难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至一年以上,这显然与目前临床胃癌患者迫切的治疗愿望以及长生存的追求有较大的距离。亟待全新治疗方式,改变目前晚期胃癌药物治疗的窘境。   2010年后,靶向治疗逐步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作用。在晚期胃癌领域,HER-2阳性患者中我们使用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这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式,就比较显著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遗憾的是,HER-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数量,仅占到全部胃癌患者总数的15%左右,这就限制了靶向联合化疗在胃癌领域的运用。同时,我们看到胃癌与其他瘤种存在明显区别,就是胃癌的肿瘤异质性很强。这种肿瘤异质性体现在肿瘤原发病灶与转移灶之间,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在后线治疗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原发灶与转移灶,甚至转移灶与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性不同。这也是靶向药物运用于胃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开始,KEYNOTE-059、KEYNOTE-061等几个免疫治疗运用于晚期胃癌的重磅研究,诠释了其在胃癌治疗领域从三线治疗逐步向二线,一线治疗跃迁的重要历程。免疫治疗也逐步在胃癌诊疗领域发挥作用,这对于晚期胃癌药物治疗而言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转机突现——RAINBOW研究奠定胃癌二线治疗新策略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了一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对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和胃腺癌(mGC)患者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PTX),与安慰剂(PL)+PTX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RAINBOW 研究)。研究共纳入665例患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330例,PL+ PTX组335例。研究结果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9.63个月,相较于PL+PTX治疗组的7.36个月,明显提高。而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和40%,也明显高于PL+PTX治疗组的57%和30%。另外,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与PL+PTX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2.8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 和16% 。提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较单纯化疗患者获益明显。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在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秀的表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同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2021胃癌诊疗指南》中将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作为一类推荐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这无疑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手段与药物匮乏的情况下,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全球临床研究中,获得如此重磅的进展和突破,这为全球晚期胃癌患者都带来的福音。   仰望星空——联合策略疗效凸显,晚期胃癌治疗前景可期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得以公布。该项研究是想要了解,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反应性及安全性如何。研究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患者m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 个月 vs 3.15个月;HR=0.765;p=0.0184) ,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mOS获益(8.71个月 vs 7.92个月;HR=0.963;p = 0.7426)。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的已知安全特征一致。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我们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胃癌治疗中的优秀表现。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的公布,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让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给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获益。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其联合紫杉醇已在很多个国家获批胃癌二线治疗,我们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国内获批上市。   当问及梁军教授,未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可以使其为临床胃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梁军教授表示,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的作用。而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联合应用组合,靶向联合免疫或者“双靶”药物联合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看到,虽然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尚未发现一个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精准识别治疗的获益人群,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批应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梁军教授表示,将来能否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其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甚至是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如果能够跻身胃癌的全程治疗,这将是十分具有前景的尝试。基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特异性抑制VEGFR-2活化,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我们还期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其他瘤种中发挥出优秀的疗效,为更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2].美国SEER数据库2011-2017统计数据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stomach.html;

半夏
2.7万人10年数据表明:这些生活习惯使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升高50%!

2.7万人10年数据表明:这些生活习惯使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升高5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却越来越高。 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因胃肠肿瘤死亡的人数占中国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然而,大量研究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对罹患胃肠肿瘤的风险影响十分显著。截止2011年,中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归因于多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导致胃肠肿瘤发生率高? 证据来了! 近日,哈佛大学You Wu等学者在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官方期刊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一项探究中国胃肠肿瘤发病率与生活方式中一些风险因素变化关联的研究。 该研究综合了1991年至2011年的前瞻性多层次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共纳入了27000多名个体数据,描述了中国GI癌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的时间趋势,并预测了至2031年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胃肠肿瘤发病情况。 研究结果认为,从1991年到2021年,生活方式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对中国居民胃肠肿瘤的影响一直在增加,且未来该趋势将继续增加。 2011年,中国共确诊130万例胃肠肿瘤。研究预测,如果不加以干预,2031年中国胃肠肿瘤还将新增120万例。 而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那么到2031年,中国胃肠肿瘤的发生率将降低一半。 表1 按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划分的可归因胃肠肿瘤病例的历史和预测趋势(1991年至2031年) 注:红色表示增加(正数),蓝色表示减少(负数)。深色表示幅度较大。 究竟哪些生活方式会有影响呢?下面,小编就来一一解读! 吃红肉、水果摄入低、吸烟、饮酒、肥胖 ——我国胃肠肿瘤高发5大原因 吸烟、水果摄入量低、红肉摄入量高、肥胖和饮酒被确定为导致中国胃肠肿瘤的主要原因。其中,吸烟是最大的个人危险因素,占胃肠肿瘤总数的13.2%。 针对不同部位,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最大风险因素也不同。研究人员估计,约5万例大肠癌与红肉摄入相关(PAF为19.0%),高BMI导致的肝癌病例估计占5万例(PAF为16.6%),吸烟是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PAF为16.5%),高钠摄入与约6万例胃癌相关(PAF为16.6%)。 图1 2011年中国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导致的胃肠肿瘤病例数 该研究预测,中国人口的BMI、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量将继续增长,并且在年轻人群的生活方式变化中更加突出,未来中国的胃肠肿瘤负担在20年内将持续加剧。虽然随着近年来健康绿色生活意识的流行,吸烟、钠摄入量、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最佳水平。 增加胃肠肿瘤发病风险的生活方式, 看你有没有中招? ■ 风险因素一:BMI升高 肥胖将是未来几年胃肠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饮食习惯和体育活动的转变是中国居民肥胖的两个主要原因。吃得更多,运动更少是现代人的“通病”。 1991年至2011年间,中国居民的BMI显著增加(趋势P值均<0.001),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年轻人口,50岁以下的人群身体活动的比例下降了50%以上,久坐不动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态。 2011年,身体活动不足估计与4万起结直肠癌病例有关,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25-49岁)中几种与肥胖相关的癌症的增加幅度更大。 研究模型预测,2031高BMI将导致超过14万例新增胃肠肿瘤病例。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可能低估了肥胖对胃肠肿瘤的影响,因为BMI对GI癌症风险的影响估计是从主要针对白种人的研究中提取的,而在相同的BMI下,亚洲人往往具有较高的体脂百分比和较高的慢性疾病风险。 ■ 风险因素二: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增加 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也是导致胃肠肿瘤负担上升的主要因素。 2011年,红肉和加工肉消费量的增加分别导致了3万例和2万例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病例。但大多数中国人对红肉摄入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认识,牛肉被食品工业和许多餐馆推广为“健康”和优质蛋白质选择。 1995年至2014年,中国肉类产量增加了4380万吨,比20年前翻了一番多。2014年,红肉占中国肉类总产量的78%。同时,红肉和加工肉的消费在所有年龄组都有所增长(P趋势<0.003),平均而言,红肉摄入量增加了约40%。 哪些生活习惯降低风险呢? ■ 水果、蔬菜和奶制品摄入量增加 一些饮食因素有望减轻中国胃肠肿瘤的负担,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和少吃盐。 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在所有人群亚组中均显著增加(所有P均呈<0.001的趋势),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在过去的20年中,年轻一代(<50岁)的奶制品摄入量几乎翻了一番(趋势P<0.001)。 随着平均蔬菜摄入量从252.6g/d增加到323.8g/d(TMRED400g/d),肝癌、食管癌(腺癌)和胃癌的相关数量从1997年的5万例减少到2011年的3万例。 2011年,中国人口食用水果量增加为69.6g/d,GI癌与1997年相比减少了1万例新病例。 2031年,由于水果摄入量较高,预计年发病率将减少约1万例。 ■ 钠盐摄入量减少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成年人食用的76%的钠盐来自在家中添加的食盐。 2015年,这一数字降至50%,另有43.3%来自餐厅用餐,6.6%来自预包装食品。人口的平均钠摄入量已从1997年的7.5g/d下降到2011年的5.6g/d,预计到2031年将进一步下降到3.3g/d(TMRED2.0g/d),可归因于胃癌的相关病例大约下降每20年50%。 ■ 吸烟和酒精摄入减少 吸烟显著增加了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草使用有所减少,但到2011年,仍有61.7%的男性和3.5%的女性吸烟。中国吸烟者的流行率(2011年为31.4%)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年为22.1%)。 与1997年相比,2011年城市居民饮酒量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农村居民饮酒量增加了三分之一(P<0.001)。从1997年到2011年,与饮酒相关的胃肠肿瘤病例仅增加了5千例,此后的预测趋势也稳定,每年约8万例。尽管饮酒导致的胃肠肿瘤病例保持稳定,但农村地区的平均摄入水平从1997年到2011年上升了30%。 小结: 较高水平的红肉摄入量和BMI预计在未来20年将在中国产生更大的影响。但随着健康发展议程“健康中国2030”和政府主导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议,可能会推动人们更快地选择更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将平均BMI维持在当前水平、减少抽烟喝酒、少食红肉和加工肉,甚至防止发生大量胃肠肿瘤的产生。 同时,新冠疫情期间的生活方式改变可能会持续。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历了隔离期之后,人们增加了总的能量摄入、酒精消耗、吸烟,同时也减少了体力活动。这些生活习惯的变化和超重的影响可能会在后流行病时代持续存在。 参考文献: [1]Wu,You et al.Potential […]

半夏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晚期胃癌治疗手段的迭代与探索,梁军教授带你一探究竟

人类与胃癌这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斗争的历史,已过百年。1920年以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胃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均居当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之首。直到1923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第一台冰箱,人类储存和保鲜食物的技术才得到改进。我们不再需要食用腐坏食物,通过由盐腌制或熏制方法保存食物的方式也逐渐减少,胃癌的患病率才开始下降。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饮食习惯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人群中相当普遍,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长期居于高位。同时,因为胃癌筛查在我国普及尚不理想。很多患者获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胃癌患者在临床有较高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医学界特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就我国晚期胃癌治疗的发展与探索发表学术见解。   艰难徘徊——化疗、靶向、免疫谁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救命稻草” 我国是胃癌大国,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达48万,全球占比43.9%,发病和死亡率均居第三位[1]。遗憾的是我国约36%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这部分患者5年生存率仅5.5%[2]。亟待后线治疗药物及策略进展打破困局。梁军教授表示,我国的晚期胃癌患者肿瘤分期晚,肿瘤负荷大,在临床上存在明确的后线治疗需求。   胃癌的药物治疗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探索历程。上世纪60年代以前,晚期胃癌的治疗大多以支持治疗为主。到1960年后经过逐步探索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单药化疗中获益。之后,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发现双药联合化疗患者获益高于单药化疗。在2006年逐步出现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但这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梁军教授表示,长久以来,尽管化疗药物迭代更新,但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都是基于化疗为主的单药或联合方案。而传统化疗药物很难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至一年以上,这显然与目前临床胃癌患者迫切的治疗愿望以及长生存的追求有较大的距离。亟待全新治疗方式,改变目前晚期胃癌药物治疗的窘境。   2010年后,靶向治疗逐步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作用。在晚期胃癌领域,HER-2阳性患者中我们使用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这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方式,就比较显著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遗憾的是,HER-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数量,仅占到全部胃癌患者总数的15%左右,这就限制了靶向联合化疗在胃癌领域的运用。同时,我们看到胃癌与其他瘤种存在明显区别,就是胃癌的肿瘤异质性很强。这种肿瘤异质性体现在肿瘤原发病灶与转移灶之间,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在后线治疗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原发灶与转移灶,甚至转移灶与转移灶对治疗的反应性不同。这也是靶向药物运用于胃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开始,KEYNOTE-059、KEYNOTE-061等几个免疫治疗运用于晚期胃癌的重磅研究,诠释了其在胃癌治疗领域从三线治疗逐步向二线,一线治疗跃迁的重要历程。免疫治疗也逐步在胃癌诊疗领域发挥作用,这对于晚期胃癌药物治疗而言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转机突现——RAINBOW研究奠定胃癌二线治疗新策略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4年学术年会上,发表了一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对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和胃腺癌(mGC)患者给予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PTX),与安慰剂(PL)+PTX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RAINBOW 研究)。研究共纳入665例患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330例,PL+ PTX组335例。研究结果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9.63个月,相较于PL+PTX治疗组的7.36个月,明显提高。而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2% 和40%,也明显高于PL+PTX治疗组的57%和30%。另外,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治疗组与PL+PTX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4.4个月和2.8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8% 和16% 。提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较单纯化疗患者获益明显。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在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优秀的表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FDA批准用于胃癌二线治疗。同时,《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2021胃癌诊疗指南》中将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紫杉醇作为一类推荐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这无疑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提供了最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手段与药物匮乏的情况下,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全球临床研究中,获得如此重磅的进展和突破,这为全球晚期胃癌患者都带来的福音。   仰望星空——联合策略疗效凸显,晚期胃癌治疗前景可期 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上,作为RAINBOW研究的桥接试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得以公布。该项研究是想要了解,亚洲胃癌人群特别是中国胃癌人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反应性及安全性如何。研究显示: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PTX组患者mPFS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4.14 个月 vs 3.15个月;HR=0.765;p=0.0184) ,并显示出与全球关键注册临床试验RAINBOW一致的mOS获益(8.71个月 vs 7.92个月;HR=0.963;p = 0.7426)。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的已知安全特征一致。   梁军教授表示,基于REGARD研究和RAINBOW研究,我们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胃癌治疗中的优秀表现。而RAINBOW-Asia 研究结果的公布,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让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给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获益。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已经成为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其联合紫杉醇已在很多个国家获批胃癌二线治疗,我们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国内获批上市。   当问及梁军教授,未来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可以使其为临床胃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梁军教授表示,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联合化疗的作用。而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联合应用组合,靶向联合免疫或者“双靶”药物联合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看到,虽然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尚未发现一个特有的生物标记物以精准识别治疗的获益人群,这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获批应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梁军教授表示,将来能否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其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甚至是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如果能够跻身胃癌的全程治疗,这将是十分具有前景的尝试。基于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特异性抑制VEGFR-2活化,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我们还期待雷莫西尤单抗(Ramucirumab)在其他瘤种中发挥出优秀的疗效,为更多恶性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2].美国SEER数据库2011-2017统计数据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stomach.html;  

半夏
胃癌免疫治疗大汇总|免疫抗胃癌药物,你pick哪一款?

胃癌免疫治疗大汇总|免疫抗胃癌药物,你pick哪一款?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08.9万,位居第五;死亡病例数达76.8万,排在第四位;其中47.8万(43.9%)新发病例、37.3万(48.5%)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中国的胃癌不仅多,而且由于筛查不足,多数发现就是晚期,生存率很差。尤其复发耐药后选择就非常少了。但由于中国医疗条件选择有限,除去手术摘除病灶、放化疗外,只能给大家科普正确的预防和筛查知识,减少晚期胃癌数量。 胃癌OK之争:全线出击 1.O药:三线获批 一线曝阳 2020年3月11日,获批是基于为ATTRACTION-2的III期临床试验。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俗称O药)正式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晚期三线或以上胃癌治疗。 中国胃癌患者迎来了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是胃癌发展史上重要的程碑事件! 2021年8月30日,欧狄沃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欧狄沃联合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适用于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欧狄沃联合化疗方案是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免疫疗法,且不受PD-L1表达水平限制。在中国患者中,接受欧狄沃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对比化疗可获得具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双重获益,且取得了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 该获批基于一项名为CheckMate -649的全球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欧狄沃联合化疗,对比单独化疗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食管腺癌一线治疗在全球(包括中国患者)人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在2021 AACR年会上,突破胃癌一线十年瓶颈的CheckMate -649研究交出了令人惊喜的“中国答卷”。在涵盖中国大陆患者的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中,CheckMate -649研究是首个且目前唯一取得阳性结果的一线治疗III期研究,也是目前唯一实现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双重获益的临床研究。中国患者获益与全球整体人群一致: 在所有随机人群中,欧狄沃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为14.3个月,中位PFS为8.3 个月;单独化疗组分别为10.3 个月和5.6个月。欧狄沃联合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9%,单独化疗组为 41%。 中国亚组所有随机患者OS、PFS曲线 (图片来源:AACR 2021) 在此项研究中,欧狄沃联合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与已知欧狄沃及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一致,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2.K药获批HER2+胃癌一线 2021年5月5日,FDA加速批准Keytruda+曲妥珠单抗+标准化疗用于胃癌一线治疗,加速批准基于一项名为KEYNOTE-811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Keytruda或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作为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终点为 OS 和 PFS,次要终点为 ORR 和 DOR。 研究共纳入 692 名患者,按 1:1 分配接受帕博利珠单抗 200 mg IV Q3W 或安慰剂 IV Q3W 长达 2 年或直至无法耐受毒性或 PD;所有参与者还接受标准剂量的曲妥珠单抗和研究人员选择的 5-氟尿嘧啶和顺铂(FP)或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 根据2021年ASCO会议中期分析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的 ORR 分别为 74.4% vs 51.9%(P = 0.00006);DCR 为 […]

半夏
全球首个皮下注射、国产首个PD-L1即将获批!国内已上市的PD-(L)1大盘点

全球首个皮下注射、国产首个PD-L1即将获批!国内已上市的PD-(L)1大盘点

全球首个皮下注射、国产首个PD-L1即将获批!新一轮医保国谈来袭,彼时PD-(L)1又将卷到什么程度? 11月4日,NMPA官网显示,由康宁杰瑞(9966.HK)/先声药业(2096.HK)/思路迪医药(3D Medicines Inc.)共同合作的重组人源化PD-L1单域抗体恩沃利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受理号:CXSS2000060)的审评状态变更为“在审批”,有望在近日获批。   其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胃癌及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的晚期实体瘤。此前,恩沃利单抗已被FDA授予胆管癌孤儿药认定。   ▲来源:NMPA 官网 恩沃利单抗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国产PD-L1抑制剂,同时也是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 恩沃利单抗若正式获批,我国将拥有11款PD-(L)1。此前有PD-1的费用已经下探至2-3万元,因此,市场对于新上市的PD-(L)1适应症差异以及定价也尤为关注。 此外,目前还有众多PD-(L)1正在排队等待获批,对于这个赛道下半场的未来,各方争论不一。 而新一轮医保国谈来袭,到时候PD-(L)1又将卷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像2020年一样厮杀激烈,更是成为关注焦点。 01 国内11款PD-(L)1及其适应症 如果恩沃利单抗近期获批上市,我国已获批的1PD-(L)1将达到11款,其中: 6款国产PD-1; 2款进口PD-1; 2款进口PD-L1; 1款国产PD-L1。 从PD-1来看,在国内已上市的8款PD-1抑制剂获批适应症从1个到8个不等。其中—— 进口的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已分别在中国有8个和5个适应症获批; 国产的卡瑞利珠单抗也有6个适应症获批,为目前国产PD-1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品种; 其次是百济神州(6160.HK)的替雷利珠单抗有5个; 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适应症也分别达4个和3个。 此外,复宏汉霖(2696.HK)的斯鲁利单抗、嘉和生物-B(6998.HK)的杰诺单抗、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也有望今年获批。     从PD-L1来看,随着恩沃利单抗上市,在国内将有3款:   即将新获批的恩沃利单抗适应症为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胃癌及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的晚期实体瘤。值得一提的是,恩沃利单抗将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不限瘤种的PD-(L)1抗体。 最早在国内获批的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目前在国内的适应症2个,分别为:1)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小细胞肺癌(SCLC)。 而后在国内获批的罗氏阿替利珠单抗的适应症有4个: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2)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3)单药治疗PD-L1阳性、EGFR/ALK阴性的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适应症;4)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此外,基石药业-B(2616.HK)舒格利单抗也已于去年底早于恩沃利单抗递交了上市申请,目前处于审评审批阶段。而李氏大药厂(0950.HK)的PD-L1——Socazolimab也已经申报上市。 02 PD-(L)1价格竞争激烈  未来是否普药化? 最初,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在国内上市时,年花费达到30万元,许多患者只能“望药兴叹”,如今PD-(L)1 “天价药”随着竞争加剧,已经渐渐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PD-1方面: 2019年,信达生物(1801.HK)的信迪利单抗以64%降幅成功进入医保目录,信迪利单抗年费用由谈判前的28万元降到9.67万元/年。   2020年,恒瑞医药(600276.SH)、百济神州(6160.HK)、君实生物(1877.hk;688180.SH)再以平均78%的降幅全部纳入医保,年治疗费用直接最低降到5万元/年左右。   在此情形下,信达生物又进一步推出赠药方案。根据新的赠药方案,符合条件的患者只需自费7个周期,便享有2年的使用权益,整体费用为3.98万元,年治疗费用不到2万元。国产PD-1的价格再次被刷新。   2021年8月,康方生物-B(9926.HK)/正大天晴的PD-1派安普利单抗获批上市,其每支价格为4875元/100mg,赠药方案为买4支赠2支、再买4支赠药至进展,两年的封顶治疗费用为3.9万元。定价策略上直指信达的信迪利单抗最低价。   2021年8月30日,誉衡药业(002437.SZ)/药明生物(02269.HK)PD-1赛帕利单抗获批上市,根据公开信息,誉衡生物PD-1单支的价格约在3300元左右,其具体治疗方案和年综合治疗费用目前还未有披露信息。 PD-L1方面: 2021年3月,阿斯利康度伐利尤单抗(俗称“I药”)援助方案再度升级,援助方案由原先的“首轮2+2,次轮2+4,第三轮4+12”,升级为“首轮2+2,后续4+X”的模式。据悉按照正常定价下一个体重50kg的患者,“I药”治疗费用约为36176元/月,在新的赠药政策下,“I药”的年治疗费用最低大约在14.5万/年。   另外,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俗称“T药”)的慈善赠药方案也更新_买2赠3,获得阿替利珠单抗慈善赠药资格的患者,在自费接受2次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可获得后续最多3次的药品援助。且这个方案是循环下去的,也就是获得赠药后,患者再次自费接受2次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又可以获得最多3次赠药在新的赠药政策下,“T药”的年治疗费用最低大约在13.12万/年。 而即将新获批的国产首个PD—L1恩沃利单抗的定价还未公布。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后,PD-1正式步入10万/年时代。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后,PD—1年治疗费用大幅降低到约5万/年的时代。 […]

半夏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860万!未来20年,中国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将激增

中国是全球吸烟者最多的国家,约有3亿多“烟民”,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高达26.6%,每年消费的烟草占到了全球的40%。 吸烟可增加十多种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包括肺癌、口腔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据一项发表于《烟草控制》(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推测,未来20年(2020-2040年),中国与吸烟有关的癌症死亡人数将上升近50%,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联合国世界人口数据展望报告(2019年版)、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08-2017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2002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预测了2020-2040年中国35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死亡人数、超额死亡和寿命损失年数。 与吸烟有因果关系的癌症主要包括10种:唇癌、口腔癌或咽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宫颈癌;膀胱癌;白血病。其中,4种主要癌症——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到了中国目前癌症死亡总人数的60%。 研究人员预测,未来20年中国吸烟率将有所下降,但与吸烟相关的死亡率将大幅增加。这是因为吸烟对癌症死亡率的影响,并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有近40年的延迟。   2002-2018年间,中国男性吸烟率从57.4%降至50.5%,女性吸烟率从2.6%降至2.1%。如果吸烟率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40年,男性吸烟率将下降至41.3%;而女性吸烟率将为2.16%,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如果将人口老龄化考虑在内,未来20年,男性与吸烟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将增加44.0%,从337.2/10万上升到485.6/10万;女性将增加52.8%,从157.3/10万到240.4/10万。   图片来源:123RF 未来20年中,中国将有86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癌症,造成1.173亿年的寿命损失。其中,几乎一半(46%)的寿命损失年数将来自35-64岁的成年人;94%(1.103亿)的寿命损失将发生在男性中。 到2040年,男性中超过五分之一(20.4%)的癌症死亡将归因于吸烟;特别是肺癌,将有超过三分之一(37.1%)的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而在女性中,由于吸烟率非常低,2020-2040年与吸烟相关的肺癌死亡人数占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6.8%-6.7%。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差异将明显增大,尤其是在≥70岁的人群中,男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23.2/10万和963.5/10万;女性中则分别为888.3/10万和558.2/10万。 在≥70岁人群中,4种主要癌症的死亡率,在男性吸烟者中为肺癌(855.9/10万)、胃癌(290.3/10万)、肝癌(242.9/10万)和食管癌(202.2/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9倍、1.4倍、1.6倍和1倍;在女性吸烟者中为肺癌(447.6/10万)、胃癌(120.8/10万)、肝癌(115.6/10万)和食管癌(66.9/10万),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6倍、1.2倍、1.3倍和1.1倍。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指出,与吸烟相关的癌症死亡,是导致中国人死亡、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协调努力,以遏制未来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的上升。 降低吸烟率,减少与吸烟相关癌症死亡,需要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努力,不仅要帮助吸烟者戒烟,同时也应防止不吸烟者开始吸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目前吸烟者中,约有22%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研究最后强调,如果吸烟率能在2030年降低到20%,并将这一趋势保持到2040年,将避免数百万人死亡。   参考资料 [1] Ning Li, et al.,(2021). Smoking-related cancer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an ageing society (China 2020–20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 Tobacco Control, DOI: http://dx.doi.org/10.1136/tobaccocontrol-2020-056444. [2] Surge in deaths from smoking-related cancers expected […]

半夏
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一线治疗达试验终点;特瑞普利单抗两项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资格丨肿瘤情报

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一线治疗达试验终点;特瑞普利单抗两项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资格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Gastric Cancer:CEA和CA 19-9是胃癌患者术后独立预后因素 CCR:多靶点抑制剂卡博替尼或为STS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新药:一线治疗NSCLC,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新药:特瑞普利单抗两项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01 Gastric Cancer:CEA和CA 19-9是胃癌患者术后独立预后因素 研究者对CRITICS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旨在于评价肿瘤标志物在欧洲可切除胃癌患者队列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发现:癌胚抗原(CEA)和CA 19-9是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肿瘤标志物与ctDNA的关系。这些因素可能指导治疗选择,应纳入未来的试验中,以确定其明确的位置。    官网截图 本研究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疗前CEA(HR 1.43;95%CI 1.11–1.85,p < 0.001)和CA 19-9(HR 1.79;95%CI 1.42–2.25,p < 0.001)升高与较差的OS相关。肿瘤标志物未升高、CEA或CA 19-9升高、两者均升高的患者接受潜在根治性手术的可能性分别为86%、77%和60%(p < 0.001)。尽管术前ctDNA和肿瘤标志物的存在都是生存的预后因素,但这两个参数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 02 CCR:多靶点抑制剂卡博替尼或为STS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间叶组织肿瘤。几十年来,晚期、不可切除STS的主要治疗方法一直是姑息性化疗。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卡博替尼双重靶向VEGF和MET通路可能会在STS人群中产生临床获益。该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选定STS组织学亚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和平滑肌肉瘤)患者中观察到卡博替尼单药抗肿瘤活性,突出了STS的生物分子多样性。 官网截图 研究者在至少一线标准全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STS成人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卡博替尼单药的开放性、多机构、单臂Ⅱ期试验。患者在28天周期中接受60 mg口服卡博替尼每日一次,并评估了总缓解率和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双重主要终点。 结果显示:入组的54例可评价患者中有6例(11.1%,95%CI:4.2%-22.6%)出现客观缓解(均为部分缓解)。6个月PFS为49.3%(95%CI:36.2%-67.3%),中位研究时间为4个周期(范围:1-99)。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7.4%)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6.7%)。无论临床结局如何,治疗一个周期后患者的循环HGF、可溶性MET和VEGF-A水平通常升高,而可溶性VEGFR2水平降低。 03 新药:一线治疗NSCLC,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Ⅲ期临床达主要终点 11月1日,艾力斯医药宣布,其第三代EGFR-TKI类药物艾弗沙(甲磺酸伏美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Ⅲ期临床研究(FURLONG), 达到PFS的主要终点:相比一代EGFR-TKI治疗的对照组,伏美替尼治疗组显示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PFS获益。该研究的具体数据结果将在未来的国际学术大会上正式公布。 04 新药:特瑞普利单抗两项上市申请获FDA优先审评资格 10月31日,君实生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受理特瑞普利单抗两项鼻咽癌适应症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分别是: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单药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含铂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 参考文献: [1]Slagter, A.E., Vollebergh, M.A., Caspers, I.A.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tumor […]

半夏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癌从口入!中国人的癌症都是吃出来的,这句话真不夸张

古人的智慧,有时候还是颇有前瞻性,每每都能让我们吸取到不少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病从口入』,在吃的问题上非常讲究,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在吃的方面越来越不“讲究”了,从“食不厌精”转变成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粗糙风格,烟草、槟榔等“过瘾”但有害的东西也时不时往嘴里塞。 于是,口头的放纵导致了身体的买单,癌症这个冰冷的词汇开始造访我们的生活。“癌从口入”究竟是怎么开始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好好说道说道。 一、『癌从口入』,一半以上的消化道癌都是吃出来的!   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以结直肠癌为例,它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第二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的新发人数达55万,2020年新增死亡人数28万,发病率跃升至全球的第二位!除了结直肠癌以外,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都高居世界首位。 这到底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人胃肠道癌症发病率如此之高?近日,美国华人科学家You Wu带领他的团队,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人群胃肠道肿瘤的调查,发现吸烟、红肉摄入量高、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胃肠道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研究细致分析了中国12个省份近3万人的随访数据,对各类胃肠道肿瘤的成因进行了调查发现: ● 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高,与结直肠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肝癌没有明显关联; ● 低水果摄入量与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 低蔬菜摄入量与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生有关。 其中,与结直肠癌相关性最强的是红肉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9%),与肝癌相关性最强的是肥胖(占所有病例的16.6%),与食道癌相关性最强的是吸烟(占所有病例的16.5%),与胃癌相关性最强的是钠摄入量高(占所有病例的16.6%)。 2011年的所有新增胃肠道癌症病例中,有一半病例(50.4%)都是由这十余种生活方式引起的(包括低活动量、低奶制品、低膳食纤维摄入、低水果摄入、低蔬菜摄入、高钠摄入、高红肉摄入、高加工肉摄入、吸烟、饮酒、肥胖等等)。 因此,要避开胃肠道肿瘤,中国人就应该减少这些不良习惯的发生! 二、抽烟喝酒吃槟榔,口腔癌的最亲密伙伴   作为一个严肃认真的癌症科普公众号,我们曾经仔细探究过“抽烟喝酒烫头”这三个爱好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烫头姑且不论,抽烟与喝酒都是诱发口腔癌最直接的因素。 首先,烟民吸烟时,大量浓度较高的烟雾在口腔内积聚,其内含有焦油、尼古丁等致癌物质,高浓度的烟雾对口腔上皮有非常严重的刺激,烟雾经过的口腔、气管及肺部罹患癌症的概率都会大大增高。(详见:“致命”烟草:夺走160万人的生命,有人依然甘之如饴) 其次是喝酒,特别是高烈度的酒,对于口腔黏膜刺激相当厉害,在欧洲抗癌指南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如果你有饮酒习惯的话,请注意适量。不喝酒对癌症预防更有帮助。 事实上,你喝进嘴里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你的患癌风险。(详见:茅台防癌, 红酒养生? 错了! 你摄入的每一滴酒精都在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不良习惯——吃槟榔。 作为“口口”流传的致癌物,它甚至诱发了中国90%的口腔癌,但人们远未意识到它的危害。 从特异性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再到毁去面容的口腔癌手术,这颗黑色的果子正一步步蚕食中国人的健康。(详见:槟榔之殇:那些毁去面容的手术,无声描绘着通往口腔癌的黑色暗河) 戒了“抽烟喝酒嚼槟榔”,才是远离口腔癌的最佳方式。 口腔癌的症状主要是口腔类的肿块,或者是因为溃疡起病的,这种溃疡时间是长期固定,而且病情是不断加深的。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颈部淋巴结,口腔癌很容易出现向颈部的转移,所以一旦出现颈部淋巴结的症状也需要警惕。 三、食道癌:病从口入饮食陋习是食道癌的好搭档   火锅、滚粥、热茶……中国人的餐饮江湖,唯有两个字:火热。 这份火热,不仅带来了鲜香麻辣的中国特色美食,也带来了中国高居不下的食管癌发病率。 2019年,食管癌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排名前5,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癌”。 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抑或是食道内壁,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热刺激,就容易发生损伤,更可能烫伤。 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食管癌最显著的病理表现是进食梗阻,但是出现这类现象大多数已经是食道癌后期的表现了。 早期的食道癌现象一般是进食之后胸口不舒服,或者有呃逆、嗳气的现象,这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四、口口相传,这个细菌感染了七亿中国人   年夜饭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觥筹交错间,传递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人类慢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同时也是诱发胃癌最主要的因素。 之所以能有如此大范围的传播,是因为其在人体內就属于「打不死的小强」——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 除了诱发胃癌,幽门螺杆菌还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是慢性的: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引起消化道溃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等。 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者中有15%~20%会发生消化道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剩下的,都是没有症状的。 对于那些相对轻微的症状,比如说腹胀、不消化,甚至腹痛,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肠胃不好」「老胃病」,并没有被重视。从而造成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这样的“癌症三部曲”。 从症状上来看,胃癌目前基本没有特殊的症状,胃癌的症状和大多数胃炎的症状表现差不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特殊临床表现。 […]

小D
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疗效无异;又一乳腺癌口服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成功!|肿瘤情报

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疗效无异;又一乳腺癌口服药物Ⅲ期临床试验成功!|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AMA Surgery: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五年生存率无差异! Cancer Communications:RC48治疗HER2过度表达晚期胃癌表现良好 新药:口服雌激素受体降解剂显著延缓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 新药:已获欧美孤儿药资格认定的国产CDK4/6抑制剂国内启动临床 01 JAMA Surgery: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腹腔镜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五年生存率无差异! 目前尚不清楚腹腔镜和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是否产生相似的结局。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CLASS–01)]的数据显示,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3年无病生存率并不劣于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本研究更新了CLASS-01试验的5年总生存期(OS)数据。 结果显示:在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中,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高容量专门机构进行的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的5年总生存率与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相似。 官网截图 本研究是一项在中国14家研究中心进行的非劣效性、开放性、随机临床试验,2012年9月12日至2014年12月3日共入组1056例临床分期为T2、T3或T4a的、无巨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胃癌患者。 接受根治性治疗的1039例患者随访5年时,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组的总生存率为72.6%,开放性远端胃切除术组为76.3%(对数秩P=0.19;HR,1.17;95%CI,0.93-1.48;P=0.19)。竞争风险事件比较后,胃癌相关死亡(HR,1.14;95%CI,0.87-1.49;P=0.34)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HR,1.23;95%CI,0.74-2.05;P=0.42)组间无显著差异。各肿瘤分期的组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02 Cancer Communications:RC48治疗HER2过度表达晚期胃癌表现良好 目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胃癌的三线治疗选择显示临床获益有限,并且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2+和荧光原位杂交阴性患者无特异性治疗。本研究报道了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RC48治疗HER2过度表达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该药物有良好的活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在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的HER2过度表达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官网截图 入组患者为接受至少二线治疗的HER2过度表达(IHC 2+或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接受RC48 2.5 mg/kg单药治疗,每2周一次。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OS、缓解持续时间、至进展时间、疾病控制率和安全性。 125例入组患者合格并接受RC48治疗,ORR为24.8%(95%CI:17.5%-33.3%);中位PFS和OS分别为4.1个月(95%CI:3.7-4.9个月)和7.9个月(95%CI:6.7-9.9个月)。 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为白细胞计数降低(53.6%)、无力(53.6%)、脱发(53.6%)、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52.0%)、贫血(49.6%)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43.2%)。45例(36.0%)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RC48相关SAE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3.2%)。 03 新药:口服雌激素受体降解剂显著延缓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 2021年10月20日,Menarini Group和Radius Health宣布,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elacestrant在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该试验旨在评估elacestrant作为单药治疗,与标准治疗(SoC)相比,治疗ER+/HER2-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试验达到了两个主要终点,总受试者PFS和携带雌激素受体1(ESR1)突变肿瘤的患者PFS,均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改善,药物的安全性特征与之前研究相似。 04 新药:已获欧美孤儿药资格认定的国产CDK4/6抑制剂国内启动临床 10月19日,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GLR2007首次在国内启动一项Ib/II期临床试验,用于晚期实体瘤。 早在2020年7月,这款新药已经在美国率先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在2020年9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2021年1月获得FDA快速通道审评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2021年4月,该药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胶质瘤(Glioma)的治疗。   参考文献: [1]Huang C,et al.JAMA Surg.2021 Oct 20.doi:10.1001/jamasurg.2021.5104.Epub ahead of print.PMID:34668963. [2]Peng Z,et al.Cancer Commun(Lond).2021 Oct 19.doi:10.1002/cac2.12214.Epub ahead of […]

半夏
背上长斑,胃里长癌?医生提醒:这种“老年斑”,一定要警惕!

背上长斑,胃里长癌?医生提醒:这种“老年斑”,一定要警惕!

说到胃癌的临床表现,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上消化道相关症状,例如: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恶心等,但有没有想过,也许突然出现的「黑痣」,也提示胃癌的可能。 有一种病,叫做脂溢性角化症,又称老年疣、脂溢性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瘤,系一种中老年人(50岁以后)较常见的良性表皮性肿瘤,尤以男性多见。 早期在脂溢部位出现无痛性的、界限清楚的浅褐色斑,以后色泽加深,病变隆起,呈疣状生长。因病程缓慢,甚少恶变,常不需治疗。   但是,如果年轻人出现这种痣,则不是什么好事   前不久,1位40岁的男性患者,诉右背部发现 1 粒「黑痣」,近 2 年逐渐增大,希望行手术切除,明确诊断。 原来 2 年前患者发现右背突然散在出现「黑痣」,芝麻大小,表面平坦,无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 最近发现有一处「黑痣」逐渐増大至 1.1*0.8 cm,稍突出皮肤,中央为深褐色,四周颜色浅灰,病灶轮廓规整,无触痛、压痛、瘙痒等症状。 完善术前检查后行「背部肿物扩大切除术」。 病理诊断:上下内外切缘、基底均未见肿瘤;镜下诊断:病变符合脂溢性角化病。 病理回示也就是个“老年疣”。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表皮疾病,由不成熟角质形成细胞良性增殖而形成,一般发生在 50 岁以后,可是,该患者刚刚40岁就长这个,有点不寻常。 患者在短期内(在半年左右)出现多发脂溢性角化样皮损,且年纪较轻,身高 165 cm,体重 只有55 kg,符合一种少见的 Leser-Trélat 征。 这是一种肿瘤相关的综合征,其通常被描述为骤然起病的多发性脂溢性角化病,可伴皮赘和黑棘皮病。多种恶性肿瘤可伴发 Leser-Trélat 征,消化道肿瘤是最常见的一类相关恶性肿瘤,其中以胃癌所占的比例最高;许多其他恶性肿瘤也可伴发该情况,例如乳腺癌、肺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鉴于此,我们仔细询问了患者的情况。 他自诉,平时胃口尚好,偶尔会有上腹部隐疼,吃点胃药就会缓解。 于是建议做以下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 碳14呼气试验:阳性; 胃镜显示:胃体小弯粘膜粗糙,见胃窦后壁一大小约 2*3 cm 溃疡型肿物,溃疡面不平、覆白苔,边缘不规则,周边黏膜明显充血肿胀,局部胃壁僵硬、蠕动差。 病理回示:胃窦后壁粘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胃低粘附性癌。 由于病灶很小,可行内镜下切除。术程顺利,术后 5 天出院。 术后病理:远切缘、近切缘阴性;(粘膜皱襞消失区及标记处全部取材制片观察)镜下:局部粘膜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反思: 这个病例的发现纯属偶然。因为 Leser-Trélat 征在临床十分罕见。 然而,患者自己并没有明显的胃部症状,而且,在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查中,未见任何异常,肿瘤标志物也完全正常。 Leser-Trélat 征最常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前 (68.3%) 出现,但只有少部分在诊断恶性肿瘤的同时 (9.6%) […]

半夏
​16.9%的胃癌、11.0%的肾癌……都和这一行为有关

​16.9%的胃癌、11.0%的肾癌……都和这一行为有关

近日,来自美国癌症协会(ACS)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2013-2016年美国因缺乏身体活动导致的癌症患者比例进行了分析,并在《运动医学与科学》(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杂志发表了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身体活动不足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每周进行5小时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每年将可预防46000多例癌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123RF   具体来看,2013-2016 年,美国30岁及以上人群中,每年有3%的新发癌症病例可归因于缺乏身体活动;而且缺乏身体活动对女性影响更大,在每年可预防的46000多例新发癌症中,14000多例为男性;32000多例为女性。   从具体癌症类型来看,大约16.9%的胃癌、11.9%的子宫内膜癌、11.0%的肾癌、9.3%的结直肠癌、8.1%的食管癌、6.5%的女性乳腺癌和3.9%的膀胱癌,均与缺乏身体活动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作时间长而缺乏时间、缺少安全的活动环境等,是导致身体活动不足的主要障碍。   研究通讯作者、美国癌症协会公共卫生硕士Adair Minihan指出:“这些发现强调,需要鼓励人们进行身体活动,以作为预防癌症的一种手段,并实施个人和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解决进行身体活动的各种行为和社会障碍。”    图片来源:123RF 增加身体活动为何有助于预防癌症? 多项研究发现,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18.5≤体重指数[BMI] ≤24.9)、影响某些激素水平、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身体炎症等,从而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超重或肥胖与十多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和胆囊癌等。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从而降低多种不同类型癌症风险。   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影响某些激素水平,如雌激素,这是一种可以促进乳腺细胞分裂更频繁的激素,如果雌激素水平过高,细胞分裂过多并失去控制,可能会导致一些与雌激素相关癌症的发生,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等。当增加身体活动时,有助于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增加身体活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更有效地““工作”,识别体内有可能出现癌变的细胞,并及时将它们清除。同时,免疫系统功能的增加,还有助于减少体内的炎症,而慢性炎症会增加多种类型癌症风险。   增加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调节细胞生长的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很多癌细胞表面都有胰岛素受体,如果结合胰岛素或促生长因子,可能刺激癌细胞生长。   增加身体活动还有助于食物更快地通过我们的身体。这意味着食物中有害的东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更少,这可能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不过,身体活动与癌症风险之间相互关联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也可能通过其它机制降低患癌风险,仍需更多研究进行探索。   图片来源:123RF 身体活动该如何进行?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达到或超过300分钟中等强度或150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最为理想。   身体活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身体活动强度须因人而异,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220-年龄)的60%-70%的身体活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少坐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吃动平衡,让摄入的多余能量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达到身体各机能的平衡。   图片来源:123RF 不同人群进行身体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老年人在进行身体活动时要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方式,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锻炼,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骨骼肌肉系统,预防跌倒。   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应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身体活动。   单纯性肥胖患者在减低体重过程中,应增强肌肉力量锻炼,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   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通过身体活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换一种放松的身体活动方式,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的疲劳。 […]

半夏
20年数据:中国人的消化道癌症,一半都是“作”出来的…

20年数据:中国人的消化道癌症,一半都是“作”出来的…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均高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增确诊病例121万例,占世界新增病例的2/3。此外,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也在增加,2020年新发病例近56万,死亡近29万。 图片来源:123RF 究竟有哪些原因,让中国肝癌、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发病人数如此之多?生活方式和这些癌症的发生有何关联? 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20年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在中国,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都和饮食不健康、吸烟喝酒、运动不足、超重等生活方式有关。相关结果发表在《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截图来源:Gastroenterology 在这项前瞻性多层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根据1991-2011年的CHNS数据,分析了与消化道癌症相关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风险因素,随后还预测了2011-2031年生活方式因素的流行率和相关的消化道癌症负担。 CHNS从中国12个有代表性的省/直辖市收集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长达20年的数据。到2011年,CHNS调覆盖了288个社区,包括来自5884个家庭的27000多名个体数据。从1991-2011年,期间共进行了8次随访调查统计更新健康信息。 消化道癌症发病多,与生活方式相关 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在中国确诊的消化道癌症病例有130万,其中胃癌42万例,肝癌33万例,食管癌29万例,结直肠癌27万例。 其中,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可归因于研究中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汇总来看,这些消化道癌症有50.4%都和生活方式有关。 此外,43.8%的肝癌可归因于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感染;39.1%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这些临床危险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癌症病例占总数的24.1%。 ▲2011年在中国可归因于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消化道癌症病例(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消化道癌症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分析 统计发现,1991-2011年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这几大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更需引起注意: 肥胖(高体重指数[BMI]) 2011年,肥胖(高BMI)与9.5%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有关,数量达12万多例。 BMI一直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年轻人群和农村居民中。中国人群普遍缺乏锻炼,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 吸烟 随着时间推移,尽管吸烟者比例有所下降,但到2011年,仍有61.7%的男性和3.5%的女性烟民。 吸烟与这四类消化道癌症均有关联,并且是是中国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从数据来看,2011年与吸烟相关的新增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7万多例,占总数13.2%。 饮酒 在饮酒方面,城市居民下降了1/3,但农村居民的酒精摄入量比1997年的摄入量多了1/3。与其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8万多例,占总数的6.4%。 红肉食用量过多 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在各年龄组均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与红肉食用量过多相关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达15.6万多例,占总数的12%。 其中,城市居民的红肉消费量平均增长40%左右,而加工肉制品消费量则增长了30%,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则翻了一番。 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 所有人群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虽呈现增加趋势,年轻一代(<50岁)的乳制品摄入量在20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但是,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不足与4.5%、2.9%的新发消化道癌症病例相关,病例分别有5.9万例、3.4万例。 研究还发现,对于不同的消化道癌症,与之相关的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也不相同: 红肉摄入量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9%); 高BMI与肝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6%); 吸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联性最强(16.5%); 钠摄入量高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最强(16.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一半消化道癌症或可预防 1991年到2011年间,饮食与生活方式对消化道癌症风险的影响程度一直在增加,而且预计还会继续增加。 数据显示,吸烟、钠摄入量、低蔬菜摄入量、低水果摄入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最佳状态,预计在2031年将分别导致170万例、35万例、22万例和5万例消化道癌症病例。 高BMI、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以及低体力活动,也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癌症,预计在2031年分别占142万例、185万例、60万例和5.3万例。 红肉摄入量较高与BMI超标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并预计在未来20年内对中国人群的影响将会更大。 同时,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不加以预防,2031年,预计中国将确诊230万名消化道癌症患者。但如果每个人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52.1%的消化道癌症将可有效预防。即使部分保持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将BMI维持在目前的水平,遵守中国国家膳食指南,并减少烟酒的摄入,相当一部分的消化道癌症事件也能被预防。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从这几点做起: 1. 增加水果、蔬菜及膳食纤维及乳制品的摄入量; 2. 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3. 限钠(盐); 4. 保持健康体重; 5. 增加运动量; 6. 减少吸烟及饮酒。   参考资料 [1]Wild CP, Weiderpass E, Stewart BW, et […]

半夏
一图读懂丨ADC类药物(第四阶梯药物)

一图读懂丨ADC类药物(第四阶梯药物)

在化疗、靶向和免疫时代之后,以细胞毒性药物和靶向单抗偶联成药的ADC型药物以卓越的成绩打开了肿瘤的第四阶梯药物治疗时代。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类新药。 那什么是ADC药物?一图为你讲解。 研究者发现,有些肿瘤体内存在一类特殊的癌细胞,比如这种癌细胞会高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或3(HER2/HER3)、TROP2等,并且这类癌细胞比其他癌细胞扩散、生长更快。 今天我们以HER2为例,来看看ADC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ADC药物在乳腺癌、胃癌、尿路上皮癌、肺癌及血液肿瘤等展示出优异的临床疗效,让我们看到了在化靶免单药或联合这些传统思维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药物属性叠加,并可以将一些既往“无用”的靶点充分改造利用,实现新一轮的药物爆发,新的希望,新的曙光!  

半夏
未来50年,哪些癌“横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这几种癌增多明显,3点防控非常重要

未来50年,哪些癌“横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这几种癌增多明显,3点防控非常重要

未来50年,哪些癌易高发?   今年7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未来50年的全球癌症负担,进行了预测:   如无其他有效措施来遏制癌症,到2070年,全球每年将新增3400万癌症病例,相比2020年数据翻一倍。   这项预测于2021年7月发表在《自然》旗下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 通过推测6种癌症2018年至2070年发病率的演变发现,预计增幅最大的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其次是肺癌和前列腺癌,紧随其后就是胃癌和宫颈癌。   结直肠癌:从每年新发180万例增加到每年470万例 乳腺癌:从每年新发210万例增加到每年440万例 肺癌:从每年新发210万例增加到380万例 前列腺癌:从每年新发130万增加到290万例 胃癌:从每年新发100万增加到130万例 宫颈癌:从每年新发57万增加到63万例 面对不断高发的癌症,我们该怎么预防?   这3点非常重要! 1、戒烟戒酒:烟酒与14种以上癌症有关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就提到,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而其中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与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有密切联系。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二手烟和三手烟中同样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三手烟中,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中,因父亲吸烟,孩子查出肺癌的新闻确有存在。 有数据统计,我国每年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同样饮酒对健康也没任何好处! 2021年7月,《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有74万例新发癌症可归因于饮酒。同时研究证明了与酒精有因果关系的癌症,包括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咽、喉和食管)癌症以及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以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以外的所有癌症。这些癌的发生与酒精有很大关系。 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戒烟戒酒了! 2、控制体重:肥胖至少与13种以上癌症有关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至少13种癌的发病风险,包括:   食道腺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肝癌、胃癌、胆囊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脑膜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   尤其是胖在肚子(比如苹果型身材),健康风险更大! 2021年1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C医学》 杂志上,刊登了研究了350万人的研究后发现:“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风险更高,而且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 由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正常男性腰围≥85厘米,正常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超标。   如果发现自己超标了,建议这样调整: (1)运动不能少 工作忙碌,也要学会用小时间换大健康。哪怕是快步走,每天走上半个小时,积少成多,也能很好地来预防肥胖。或者平时不坐电梯爬楼梯,少坐一会儿车多走一会路等。 像慢跑、游泳、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都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也要注意增加一些抗阻增肌运动,肌肉多了,才能更好的燃脂。 (2)不良饮食习惯要改正 想要改善腹型肥胖,饮食改变非常重要,比如喝酒、糖饮料就免了吧,烧烤、油炸要少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师杨蕊萍2020年在其医院公众号上建议,饮食原则为:低能量、低脂、适量蛋白饮食,应限制热量摄入、长期平衡膳食。推荐“地中海式饮食”方式。 ● “地中海式饮食”是指有利于健康的,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的饮食。 这种特殊的饮食结构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才是谷类,并且烹饪时要用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来代替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尤其提倡用橄榄油。 地中海式饮食是以自然的营养物质为基础,包括橄榄油、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加上适量的大蒜,再辅以独特调料的烹饪方式,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方式。 (3)别再熬夜 熬夜不止会让人长胖,还会增加癌风险!缺乏睡眠会影响我们正常代谢和身体修复,减低我们的抗病力,每天23点前入睡,睡7-8个小时比较合适。 […]

半夏
消化科医生的一封信:写给“正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你”

消化科医生的一封信:写给“正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你”

绘 图:消化 道早癌防治联盟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1: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率国家。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不同年龄层次人群Hp感染率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岁人群Hp感染率仍高达37.1%。 2:H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Hp感染患者中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 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胃炎。Hp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Hp感染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3:Hp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4:Hp感染不是一种人体共生细菌,更不是一种益生菌。对于年幼儿童而言,其可能存在潜在的益处。但除此以外,该菌对人体而言是一种有害菌,随着人类的迁徙而呈现全球分布。 5: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Hp感染不会自行消除。尽管环境和饮水的改善也有助于Hp感染率的下降,但除非采取主动干预措施,Hp感染率不会自行下降。 6:目前认为Hp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约90%非贲门部胃癌发生与Hp感染有关;众多证据表明,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 根除Hp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7:根除Hp可降低我国的胃癌发生风险,有效预防胃癌。近期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根除Hp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为0.53,根除Hp对无症状患者和内镜下早癌切除术后患者尤其有益,根除Hp后胃癌风险降低34%; 8:根除Hp后可以减少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的异时性胃癌发生。 9:根除Hp预防胃癌在胃癌高风险地区有成本-效益比优势。 10:在胃癌高风险地区开展根除Hp的基础上,应逐步推广Hp的广泛根除以预防胃癌。 11:应提高公众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充分了解Hp感染的危害,有助于我国胃癌的防治。 ➣ 公众需知晓的是: ✓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且多数发现时即为进展期或晚期,预后差,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好。 ✓ 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或症状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筛查早癌的主要方法; ✓ 根除Hp可降低胃癌发生率,尤其是早期根除; ✓ 有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 纠正不良因素(高盐、吸烟等)和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也很重要。 12:开展Hp的规范根除不会带来不良后果。 13: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推荐Hp“筛查和治疗”策略。 14:在普通社区人群中,推荐Hp“检测和治疗”策略。 15:Hp的筛查方法可以采用呼气试验、血清学方法或粪便抗原检测。 16: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和Hp抗体联合检测,可用于筛查有胃黏膜萎缩的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黏膜萎缩特别是胃体黏膜萎缩者是胃癌高危人群,非侵入性血清学筛查与内镜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胃癌筛查效果。 17:Hp的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CagA)和空泡变性细胞毒素A(VacA)血清抗体检测,亦可用于Hp筛查,对Hp毒力阳性的菌株更推荐根除。 18: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19:Hp根除建议采用标准的铋剂四联方案。 20:有效的Hp疫苗将是预防Hp感染的重要措施。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发生的主要病因,有针对性的特效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Hp感染无疑是最佳选择。

半夏
酸甜苦辣,调“胃”人生:81岁胃癌患者的守“胃”战

酸甜苦辣,调“胃”人生:81岁胃癌患者的守“胃”战

酸甜苦辣是味道,也是“胃”道。 味道故事天天在身边,而“胃”道的故事,今天由他来讲述。 81岁高龄的陈爷爷,走过了一段由苦到甜的晚期胃癌抗争路。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位抗癌英雄励志故事的讲述,让更多的胃癌患者和家庭能够受到一些鼓舞,直面疾病,科学抗癌,给生命以时光。 再次站在炉灶前,看着面前林林总总的调味品,81岁的陈爷爷(化名)心里,涌出一股道不出的感动。 对陈爷爷来说,滋味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长于上海的他,即便已定居北京多年,也终归热爱着浓油赤酱的浓郁滋味。哪怕当初工作再忙碌,他也总要坚持每晚为妻女烧上一桌好菜。化糖、上色、慢炖、收汁,一盘甜丝丝的本帮红烧肉上桌,便是这个家庭一天里最富滋味的时刻。 若不是那场变故,陈爷爷也许就这样,和家人在甜滋滋生活中走完人生。 难以下咽的酸苦 命运的酸楚、苦痛,一瞬之间,汹涌而来。 “胃时好时坏,那段时间突然消瘦了不少。”做完胃镜后医生的匆匆反应,让陈爷爷意识到可能出了大问题。 胃癌。 再简单不过的两个字,凝结成陈家空气中的酸味分子,一碰,便能让陈爷爷的妻子和女儿泪流满面。“我女儿每天辗转难眠,老伴也觉得天塌了。” 一系列检查和评估后,医生建议进行全胃切除手术,这可能意味着日后饮食起居的绝对改变,流食为主,少食多餐。  “我还是想争取保留一部分胃,不然生活也过得没有滋味。”奔着保留部分胃的目标,陈爷爷和家人一起,开启了艰难的征程。 “连我的小外孙女都说,只要能给外公用最好的药,她也能去打工赚钱。”一家人的全力以赴,成了这段艰难岁月中唯一的甜。 辣到极致终见甜 站在楼梯间喘粗气的那一刻,陈爷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沮丧。 传统治疗之下,陈爷爷经历了强烈的副作用,饱受身体上的苦痛。对于曾经爬山如履平地的他来说,连贯爬楼也成了奢望。 生活的苦,并没因为老人的努力而冲淡,甚至平添了几分毒辣。让他倍感“心凉和黑暗”的是,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并未缩小。这也意味着,快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遏制癌细胞生长,是保全陈爷爷生命的唯一出路。 好在,黑暗的帷幕背后,真的有闪闪光亮。 经过对疾病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综合评估,医生与陈爷爷及其家人进行了充分沟通。最终,陈爷爷一家决定,选择免疫治疗进行治疗。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两次之后,病灶缩小了20%,十几毫米。”这让他和家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也为他迎来了手术机会。后来陈爷爷接受了手术,成功保住了四分之一的胃。 如今,陈爷爷又站在了灶台前,烧着他浓油赤酱的菜。当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饭、聊天,他总会暗自庆幸,生活的甜,终于被一点点寻回。 “伟大!”提及这个转机,这位儒雅的老人颇为感慨。 心有希望,眼里就能看到远方。生活的本味是甜的,陈爷爷始终坚信如此。 而随着胃癌治疗的进步,我们坚信,如今将见证越来越多像陈爷爷这样的圆满结局。毕竟这些年来,在研究者不懈努力之下,胃癌创新治疗已经取得了众多来之不易的成果—— 2020年3月,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 2021年8月,免疫联合化疗在中国又获批用于晚期胃癌一线治疗。 ……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晚期胃癌患者像陈爷爷一样迎来新的获益希望。 # 专家寄语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副教授感叹:“陈爷爷当时患病的时候应该已经接近80岁的高龄,从他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后来我们给他使用了单药的PD-1单抗,效果非常好。随着我们对于药物不断深入的理解和临床实验的进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从免疫治疗里得到获益。我们医生的目标其实跟患者和家属是一样的,就是要让病人能够从治疗里面获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谈起陈爷爷这位患者,也是感慨万千:“对于我们内科医生来讲,哪怕患者只有一线的希望,我们也要追求治愈的可能。有些病人即便已经发生了转移,或者是原发灶太大导致无法手术,我们通过免疫治疗、综合治疗,又使患者再次获得了根治的机会,这就是免疫治疗给我们带来的整个治疗领域里的改变,也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我觉得陈先生的经历也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信心。抗癌路上,你我同行。医生是你坚强的后盾和保障。”  

半夏
胃癌耐药怎么办?检测、用药一条龙,HER2胃癌必看手册

胃癌耐药怎么办?检测、用药一条龙,HER2胃癌必看手册

吃不下没胃口、咽不下肚子隐隐不适,以为是胃炎,却拿到了中晚期胃癌的确诊通知单,这应该是大多数胃癌患者的真实经历,胃癌除了发病隐匿之外,似乎对中国人/亚洲人有着“偏爱”。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1】: 去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08.9万,位居第五;死亡病例数达76.8万,排在第四位;其中47.8万(43.9%)新发病例、37.3万(48.5%)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这些数据既庞大,又陌生,却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在国内,每天约有1022人死于胃癌,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在你点开这篇文章浏览到这句话的小一分钟里,就有1名胃癌患者已经离世。新确诊的人数则更多了。 一线之后无药可用? 二线后新星为胃癌带来新希望 多年以来,针对胃癌的治疗方式是手术联合化疗,难有突破。据统计【2】,进展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常年只有30%,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今天有10个人确诊胃癌,5年后的今天可能只活下来3个人,甚至更少。 目前势头火热的分子靶向治疗,包括HER2、FGFR2、EGFR、MET等多个靶点,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卯足了劲钻研,其中HER2方向受到的关注更多。 HER2是一种促进细胞生长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在胃癌患者中,15-25%可检出HER2过表达,其中胃食管连接癌患者检出率更高,每10个人就有3个是HER2阳性!另外,HER2胃癌的低生存率向来令人揪心,5年生存率仅有21.4%【3】。 针对这类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赫赛汀”。赫赛汀进入国内至今已有近20个年头了,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躺在功劳簿上的赫赛汀似乎再无突破性进展。一线治疗后耐药了、进展了的患者,赫赛汀已然是一种束手无策的态势,实在令人可惜。 此时,你是不是该问我,赫赛汀出现耐药后是不是真的无解了呢?不是的! ADC就是我们期待的新希望。ADC,全名是抗体偶联药物,是由单克隆抗体、偶联链和细胞毒性小分子三部分偶联组成。简单来说,ADC是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结合体,既实现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又有效避免了化疗药的疗效因剂量效应关系带来的毒副反应【6】,可以说是一颗自带导航、可以精准扑杀癌细胞的“魔法子弹”。 而在国内就有这么一颗“魔法子弹”已经获批上市——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药物,获批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4】。 值得注意的是,维迪西妥单抗不仅是对出现耐药的HER2胃癌患者呈现明显的疗效,而且它的重要关键性研究纳入的都是HER2中高表达(IHC 2+/3+)人群,也就是说,无需FISH检测状态,只要是IHC 2+及以上的患者即可考虑应用维迪西妥单抗。 维迪西妥单抗在克服HER2胃癌耐药后无药可用难题之上,极大地拓展了HER2阳性胃癌的获益人群! 免疫组化, 你我必不可少的HER2检测! 根据指南【5】推荐,对HER2靶点建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原位杂交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IHC)是一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和手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IHC技术就已经应用于病理诊断,对诊断肿瘤、肿瘤分类、判断预后都非常重要。获取到的肿瘤标本一般可先经IHC检测,若IHC 2+,再进行ISH检测以明确是否有基因扩增。HER2阳性的定义是IHC 3+,或FISH阳性。 目前IHC检测在各大医院均已开展,据小编了解,单项IHC检测只需100~300元,相比价格高昂的基因检测,IHC检测兼具着费用低和痛苦小,更具备着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减轻了大多数胃癌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耗损。建议每位胃癌患者都应该进行IHC检测,确定HER2靶点情况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参考来源: 【1】https://www.iarc.who.int/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2】Bang YJ, et al.Trastu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for treatment of HER2-positive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ToGA): a phase 3, open-label, […]

半夏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14种高发癌症的防治方法,一定要知道!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到来,癌症作为主要死因的情况日益突出。 为提高大家警惕及预防癌症发生…… 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出《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涉及的肿瘤扩展至14个,包括了详细的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 那么,哪些人群是14种癌症的高危人群,什么样的方法去检查呢? 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20年包(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 被动吸烟者;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肺癌筛查建议: 1.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胴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螺旋CT复查; 3.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 肺癌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对于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暧、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肠癌 大肠癌高危人群: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大肠癌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

半夏
30年重磅胃癌新药DKN-01:部分患者客观缓解率达90%

30年重磅胃癌新药DKN-01:部分患者客观缓解率达90%

近日,Leap Therapeutics宣布,其将在2021年ESMO大会上展示DisTinGuish试验的初步结果。   这一试验中,Dickkopf-1(DKK1)抗体DKN-01与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一线治疗胃癌和胃食管交界癌患者,接受全周期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68%。尤其是DKK1高表达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到了90%[1]。   近三十年来,胃癌的治疗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HER2靶向药虽然在胃癌中效果不错,但中国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仅约占10%[2],应用范围太窄。而PD-1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表现也较为一般。DKN-01可能成为30年来胃癌治疗最大的进展。   此前,DKN-01就已经获得了FDA的快速通道认定和孤儿药认定。   Leap therapeutics公司向ESMO大会提交的摘要   骨骼在我们人体中起了支撑保护的作用,除此之外骨骼还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DKK1就是由骨骼所分泌的一种骨激素。它具有抑制wnt信号通路的功能,在胚胎头部发育和骨发育中都起了重要作用[3]。   在骨骼上,DKK1会抑制骨生成,促进骨溶解,这有利于在骨骼上形成便于肿瘤转移的转移前生态位[4]。DKK1也被发现确实能促进肿瘤骨转移的形成[5]。除了促进骨转移,DKK1的血清水平还被发现在多种实体瘤中升高,并独立于骨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3]。DKK1对于肿瘤可能还有其它作用。   2016年时,MSKCC的Joan Massagué团队发现,潜伏期活性癌细胞会利用DKK1降低表面的先天免疫感受器,逃避NK细胞的免疫监视[6]。同年,华盛顿大学的Roberta Faccio团队发现,DKK1参与了肿瘤对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募集,并增强了MDSC的功能[7]。   DKK1帮助肿瘤募集MDSC,形成免疫抑制环境,使用抗体结合DKK1可阻止此作用   这两项研究正是确定了DKK1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避,那抑制DKK1是否能辅助肿瘤的免疫治疗呢?DKN-01就是一种抑制DKK1的抗体药物。此次试验中,DKN-01正是与免疫治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联合使用,治疗胃癌和胃食管交界癌患者。   研究一共纳入了17名晚期胃食管交界癌患者和8名晚期胃癌患者,中位年龄61岁,19男6女。其中19位患者检测了DKK1表达水平,10人为高表达,9人低表达。在中位治疗3个月后,19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主要发生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都是1/2级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疲劳、腹泻和恶心。   在纳入疗效分析的22位患者中,15人部分缓解,6人病情稳定,1人无法评估,无人病情进展,客观缓解率达68%,疾病控制率达100%。其中10位DKK1高表达的患者里9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90%。 Leap Therapeutics的首席医学官Cynthia Sirard博士表示:“来自 DisTinGuish 研究的初始数据非常有希望,因为它表明DKN-01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化疗在患有胃和胃食管交界处癌的一线患者中具有高反应率。”   参考文献: [1]. https://oncologypro.esmo.org/meeting-resources/esmo-congress-2021/dkn-01-in-combination-with-tislelizumab-and-chemotherapy-as-a-first-line-therapy-in-unselected-patients-with-advanced-gastroesophageal-adenocarcino [2]. Shan L, Ying J,Lu N. HER2 expression and relevant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gastric and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in a […]

小D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17个癌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治疗指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以及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等,临床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医世象小编根据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梳理了17个癌种的治疗方案,以供参考。 01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卡铂+5-FU(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CPS≥ 1)(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一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1A类证据)为非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2B类证据)为鼻咽癌一线治疗III级推荐。 特瑞普利单抗(2A 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B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2B类证据)、卡瑞利珠单抗(2B类证据)为鼻咽癌二线或挽救治疗II级推荐。   02 晚期食管癌     帕博利珠单抗+顺铂+5-FU(1A 类证据)为一线治疗I级推荐。 卡瑞利珠单抗(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PD-L1 CPS≥10)(1A 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2A类证据)为二线治疗I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1A类证据)为辅助治疗II级推荐。   03 非小细胞肺癌 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鳞NSCLC   Ⅳ期无驱动基因、非鳞NSCLC 一线治疗I级推荐   帕博利珠单抗(限PD-L1 TPS≥50%)(1A 类证据)(PD-L1 TPS 1%~49%,2A类证据)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信迪利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1A 类证据)   一线治疗II级推荐   阿替利珠单抗(限PD-L1 TC≥50%或IC≥10%)(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1A 类证据) 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1A 类证据)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1A […]

半夏
降压、减肥、防胃癌......只需一招?

降压、减肥、防胃癌……只需一招?

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很大,较为明显的差异是南甜北咸。我们知道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不利于健康,那吃起来是甜味儿的食物呢? 研究发现,中国有85%以上的死亡由慢性病导致。各种慢病的病因有很多,它和基因、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哪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呢?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的中国研究发现(如下图所示),和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盐(钠)饮食、高体重指数、饮酒,全谷物类食物、水果和蔬菜、坚果和果仁、Omega-3脂肪酸等食物摄入量低。其中,吃盐过多是较为严重且常见的膳食因素,位居中国所有死亡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第三。 ▲ 2017年中国主要危险因素相关死亡数量,标黄的为膳食危险因素(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翻译后) 吃盐多有什么危害? 我们的细胞膜上有一个钠钾泵。这是一个通道,专门把钠排到细胞外、把钾留在细胞内,让细胞外是一个高钠的浓度、细胞内是高钾的。这对神经的传导、细胞的收缩等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机体里的盐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0.9%)。如果每天摄入的钠或盐比较多,机体为了维持这个浓度,就会固定更多的水分,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血容量增加,从而对血管壁造成更大的压力(增加血压)。  因此,盐摄入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尤其是盐敏感性高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更高。研究发现,在盐摄入量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中度盐敏感性组的受试者,高盐敏感性受试者与高血压风险升高43%相关。 如果血压一直比较高,血管壁的内皮细胞就会受到损害,长期下来血管壁就会硬化,最终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盐摄入过多,还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高;钠还会干扰钙的代谢,导致骨质疏松。还有研究发现,盐摄入过多和肾脏疾病、2型糖尿病可能都有关联。 也有研究显示,吃得太咸也是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限盐除了可降压,还有助于遏制肥胖流行,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对中国人而言,吃盐每增加1克/天,超重/肥胖风险增加4%。 减少盐的摄入,是预防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有研究证据表明,减少钠盐摄入能在广泛人群中带来降低血压的效应,而且对高危人群具有更大的作用。同时,减盐越多,血压下降越多。而限制盐摄入的第一步,就是知道盐的来源有哪些。 图片来源:123RF 盐从哪里来?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盐和钠不是一回事儿。 食盐是一种名为氯化钠的化合物,其中含有40%的钠和60%的氯(按质量计算)。换言之,每1克食盐约含0.4克(即400毫克)钠,即1克钠约等于2.5克盐。 少吃盐,准确地来讲,应该是控制”钠”的摄入量。 调查发现,中国人膳食中的钠,有80%来自调味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盐和酱油;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如火腿、挂面、辣条等;另外还有一部分钠来自天然食物,如饭、菜、肉、牛奶、水、母乳等。 其实,有很多看起来不咸的食物里,也藏着很多钠,比如饼干、面包、蛋糕;味精、小苏打、豆瓣酱、番茄酱;杏仁露、雪糕、冰激凌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限制盐的摄入量不仅要关注吃起来是咸味儿的食物,也要重视吃起来是酸的、甜的甚至是辣味儿的食物(注意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图片来源:123RF 怎么控制盐的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g。 厨房控盐小技巧: 适当添加醋会使咸味明显; 用天然调味料调味: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甚至柠檬、番茄; 用量杯和限盐勺; 出锅前再放盐; 少吃隐形盐:话梅、杏脯、山楂蜜饯、饼干、锅巴、薯片、火腿肠、泡椒风爪、小烤肠等; 吃代盐:如低钠盐和钾盐。 低钠盐 刚才讲到,盐的核心成分是氯化钠。因为氯化钾也是咸味的,所以通常低钠盐就是用氯化钾替代了一部分的氯化钠。有研究发现,使用低钠盐的人,24小时尿钠大约减少了0.32g,尿钾增加了0.77g,收缩压降低了2.65mmHg,但是舒张压的变化不显著。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如果全中国都用低钠盐代替普通盐,每年可以预防大约46.1万例的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减少74.3万次非致命性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和6.9%的慢性肾病发病率。 但是在减少钠摄入的同时也增加了钾的摄入,需要考虑高血钾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因此肾功能障碍的人一定要遵医嘱慎用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Zhou, M., Wang, H., Zeng, X., Yin, P., Zhu, J., Chen, W., … & Liang, X. (2019).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

半夏
PD-1红海战升级!国产第6款获批上市,O药在华新增第5项适应症

PD-1红海战升级!国产第6款获批上市,O药在华新增第5项适应症

就在今日(8月30日),两款PD-1药物获得新进展,分别是誉衡药业/药明生物的赛帕利单抗注射液以及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截图来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誉衡药业/药明生物 国产第6款PD-1获批上市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誉衡药业/药明生物研发的重组全人抗PD-1单克隆抗体——赛帕利单抗注射液(GLS-010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二线以上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此次获批使该药物成为第6款国产PD-1单抗。GLS-010注射液是由誉衡生物委托药明生物研发,由北京肿瘤医院牵头及多家国内临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完成临床试验申报的首个由转基因动物平台筛选的全人抗PD-1单克隆抗体,具有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资料显示,GLS-010注射液治疗中国复发或难治性cHL患者的II期(NCT03655483)试验研究共纳入了8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cHL患者,所有入组患者每2周接受GLS-010 240mg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死亡、出现不可接受毒性或退出研究。试验的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试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2日,中位随访6.57个月时,12例受试者终止治疗,73例仍在接受治疗。IRC评估的ORR为91.76%(78/85),其中30例(35.3%)患者完全缓解(CR)和48例(56.5%)部分缓解(PR)。此外,GLS-010注射液在今年3月获得了CDE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接受过一线或以上含铂标准化疗后进展的复发或转移、PD-L1表达阳性(CPS≥1)宫颈癌的新适应症。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誉衡药业和药明生物就与一家海外公司——Arcus Biosciences达成合作协议,将PD-1抗体GLS-010的国际权益独家授权该公司。根据合作协议,Arcus获得GLS-010在北美、欧洲、日本及一些其他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并计划以GLS-010与其他候选产品进行肿瘤免疫组合疗法的开发并支付1850万美元的前期许可费。针对含GLS-010的11个组合产品的开发、批准注册,药明生物和誉衡药业可获得最多4.2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同时还将有权获得最多3.75亿美元的商业化里程碑付款,总合同金额最高可达8.16亿美元。双方还将享有产品上市后净销售额最高10%左右的销售提成。目前国内已上市8款PD-1,其中2款来自进口,其余6款为国内自研,除了新获批的誉衡药业/药明生物产品之外,其他5款分别来自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和康方生物;另外还有两款进口PD-L1。 国内已上市PD-1/PD-L1药物 数据来源:国家药监局等   百时美施贵宝PD-1抑制剂 第5项适应症在华获批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百时美施贵宝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欧狄沃)新适应症获批。据推测,本次获批适应症为晚期或性转移胃癌(GC)、胃食管连接部癌(GEJC)或食管腺癌(EAC)的一线治疗。纳武利尤单抗是百时美施贵宝开发的一款PD-1抑制剂,该药物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帮助机体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成为多种肿瘤的重要治疗选择。2018年6月15日,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到目前为止,该药已在中国获批四个适应症,除了最新获批的适应症之外,其余四个分别为:1.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人患者;2.用于接受含铂类方案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且肿瘤PD-L1表达阳性(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1%)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3.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4.联合伊匹木单抗注射液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据不完全统计,欧狄沃已在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适应症包括11个瘤种,涵盖肺癌、头颈部鳞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肾癌、结直肠癌、尿路上皮癌、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胸膜肿瘤。 欧狄沃全球获批适应症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就在今年4月16日,美国FDA宣布批准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与化疗联用,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和食管腺癌。新闻稿指出,这是FDA批准的首款一线治疗胃癌的免疫疗法。该批准基于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CheckMate-649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581名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和食管腺癌患者。试验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与化疗构成的组合疗法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OS)。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OS为13.8个月,化疗组为11.6个月。 参考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医药魔方Info、即刻药闻、药明康德

半夏
PD-L1纳米抗体“小沃”不断扩大“战场”,未来可期

PD-L1纳米抗体“小沃”不断扩大“战场”,未来可期

PD-L1纳米抗体恩沃利单抗(小沃)未来可能获批的适应证有哪些?  

半夏
突发!第6款国产PD-1抑制剂获批上市,即将为癌症患者带来哪些革命性突破?

突发!第6款国产PD-1抑制剂获批上市,即将为癌症患者带来哪些革命性突破?

就在本月5号,第5款国产PD-1抑制剂派安普利单抗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成人患者的治疗。 许久没有新成员加入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着实热闹了一次,全新PD-1抑制剂的加入,正在给抗癌药物市场带来一次巨大的变革。最显而易见的,就是PD-1抑制剂这个患者们的“救命药物”可能会再次迎来一次价格调整,更有利于患者们迎来“全民免疫”的时代。 而短短20余天过去,第6款国产PD-1抑制剂也突然加入了这场市场的变革中:   2021年8月30日,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最新公示,由誉衡药业参股公司誉衡生物委托药明生物研发的抗PD-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GLS-010注射液(赛帕利单抗)获得上市批准。 有意思的是,该药物于2020年1月在中国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申请的首个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 同样是新上市的PD-1抑制剂,同样获批适应症为淋巴瘤,赛帕利单抗的获批上市又能为患者们带来怎样的帮助? 1 十款PD-1/PD-L1药物疗效争锋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免疫治疗药物 近几年来,免疫治疗给癌症患者们带来的革新有目共睹。从2018年首款PD-1抑制剂O药在国内上市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10款PD-1/PD-L1抑制剂在中国面世。 如果说PD-1抑制剂的诞生,是对癌症患者在治疗上里程碑式的突破。那么现有的10款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中针对药物疗效的不断优化,则是帮助免疫治疗不断进步的重要助力。 以本次上市的赛帕利单抗为例。据悉,它与PD-1的结合位点位于PD-1的C strand、FGloop和G strand,与PD-L1/PD-1的结合区域十分接近,有望全方位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而且,它还经过了特殊修饰,克服了IgG4不稳定性引起的疗效和毒性的不可预测性。 根据赛帕利单抗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针对淋巴瘤的2期临床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截至2021年4月28日,参与临床试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92.86%,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43%。除疗效优异外,副作用整体安全可控,绝大多数为一级或二级副作用,严重副作用情况较少。 除淋巴瘤适应症外,赛帕利单抗还在推进其它适应症的研究。2021年,它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针对适应症为:接受过一线或以上含铂标准化疗后进展的复发或转移、PD-L1表达阳性(CPS≥1)宫颈癌。 同样在今天8月30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欧狄沃)获得药品批准文号,意味着纳武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第5项适应症。据行业消息推测,本次获批适应症为晚期或性转移胃癌(GC)、胃食管连接部癌(GEJC)或食管腺癌(EAC)的一线治疗。 双喜临门,PD-1抑制剂的不断上市为患者们带来了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 2 价格降幅明显,更多PD-1抑制剂进场 将带来更优质低价的抗癌药物 本月,第5款PD-1抑制剂派安普利单抗公布售价。根据康方生物公布的定价规则,100mg的派安普利单抗定价4875元,配套救助计划是:患者花费3.9万元,就可以在两年内连续用药,意味着每年的费用不会超过2万元。 现阶段国产PD-1抑制剂价格 而今天刚刚上市的赛帕利单抗则还未公布价格政策。但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赛帕利单抗的价格也不会大幅高于同类PD-1抑制剂的定价标准。相信整个国产PD-1抑制剂的价格会在医保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朝着年治疗费用2万元这个目标迈进。届时除了淋巴瘤患者以外的其它癌症患者,也能用上“优质低价”的PD-1抑制剂了。 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今天上市的赛帕利单抗抑制剂的价格信息,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免疫治疗药物上市,为患者们带来彻底的改变。  

小D
胃癌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有多少获益?

胃癌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有多少获益?

今天简单介绍下胃癌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能有多少获益,文笔有限,能写一些尽量写一些,希望可以帮助胃癌病人及家属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 通常情况,胃癌的患者家属对术后是否接受辅助化疗更纠结,比结直肠癌患者家属纠结的多,为什么呢?因为胃癌手术对消化道的完整性破坏以及创伤更大,术后恢复慢、经常合并各种症状,比如:消瘦、食欲差、进食后腹胀、倾倒综合征、乏力和贫血等等,就导致患者的体力状态比较差,人看着虚弱,我曾见过胃癌术后患者体重从180斤降到120斤,整整60斤。所以,胃癌术后的恢复比肠癌整体差多了,需要很精心的照料。 如果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不错,大多数胃癌还是需要进行术后化疗减少转移复发,我以前已经在《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介绍以及推荐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一文中写了胃癌术后到底应该怎么治疗,本文就以最常用的S-1(替吉奥)和XELOX(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举例,来说明化疗对比不化疗会给胃癌术后患者带来多少获益。此外,关于“不要轻易放弃化疗和治疗”,我会再写一篇文章专门进行讲述。   一 胃癌术后S-1辅助化疗对比不化疗   结果来源于III期临床试验(ACTS-GC):纳入超过1000例以上的胃癌术后II期和III期的患者,手术后随即按照1:1的比例分入S-1组和不化疗组。 从整体上看:胃癌II期及III期患者术后可以获益,5年生存率71.7%对比61.1%,5年无复发生存率65.4%对比53.1%,提高了大约10个百分点的绝对值(见下图)。                                                 对于II期胃癌:5年生存率84.2%对比71.3%,5年无复发生存率79.2对比64.4%。属于S-1获益最明显的人群,见下图。 对于IIIA期胃癌:5年生存率67.1%对比57.3%,5年无复发生存率61.4%对比50.0%。也显著获益,见下图。 对于IIIB期胃癌,很遗憾,获益很低:5年生存率50.2%对比44.1%,5年无复发生存率37.6%对比34.4%。见下图 二 胃癌术后XELOX辅助化疗对比不化疗 结果也是来源于大型III期临床试验(Classic),简单地说,5年总生存率78%对比69%,增加了9%,5年无病生存率68%对比53%, 增加了15%,并且在各个分期II期、III期均能够获益。 还有,依据RESOLVE研究结果,SOX方案整体略优于XELOX,但SOX方案并没有和不化疗对比过,所以具体获益不详,但可以理解为在XELOX的获益基础上增加数个百分点。   最后,再强调下,如果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极差,体力状况通过ECOG评分是2分甚至更高(以前也写过),谨慎选择双药化疗,必要时考虑单药替吉奥。还有重要的一点,胃癌术后建议查MMR蛋白,如果dMMR,不建议进行常规化疗,因为无法获益。而PMMR的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建议进行辅助化疗。  

半夏
全球近一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预防其实很简单!

全球近一半的胃癌发生在中国,预防其实很简单!

胃癌是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中近48万例(44%)发生在中国;全球死亡人数中有37万(49%)是中国患者。 调查发现,中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仅约20%,有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胃癌患者死亡率高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胃癌早期基本上没有症状,即使有一些小毛病、小症状,通常也易被忽视; 缺乏筛查意识,认为能吃能喝,没什么大问题就忽略了检查的重要性。 所以,哪些人需要非常重视胃癌的筛查?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觉?平常胃不舒服该怎么办? 图片来源:123RF 胃癌的高危人群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指出,胃癌的高危人群有: 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据统计,甘肃省(尤其是河西地区)、辽宁省(属北方高发区)等地区是胃癌高发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做呼气试验或大便检查;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一级亲属患有胃癌;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饮食、喜欢吃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此外,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经常熬夜、有负面情绪等人群也应该重视胃癌的筛查。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专业医生会根据血清PG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胃癌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以及粘膜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病变被认为是引起胃恶性肿瘤的癌前疾病/病变。在疾病早期,如果我们能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诊,就能减缓胃癌癌前疾病的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生率。那么,胃癌和癌前病变会有哪些症状呢? 图片来源:123RF 胃癌可能有什么感觉? 约80%的早期胃癌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症状。以下是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每一次症状的出现都应该引起重视。 食欲差,吃少量食物后感觉饱; 吃了一顿饭后上腹部有饱胀感; 腹部疼痛,通常在肚脐上方有模糊的不适感;也可能表现为餐后的隐痛或胀痛,大约1个小时后会慢慢缓解(进食后疼痛,空腹时缓解); 疲倦,没有原因的体重下降、消瘦; 严重、持续的胃灼热、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持续性恶心,反复呕吐,呕吐时有血/无血; 腹部肿胀或积水; 便血、黑便; 红细胞计数低(贫血)。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确认这些症状或体征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也有研究认为,饮食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与胃癌癌前疾病发病有关,若能消除或消弱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胃癌癌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人群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图片来源:123RF 胃不舒服,在家应该怎么办? 停止对胃黏膜的损伤:如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烧烤油炸的食物,忌酒等。研究发现,相比不喝酒的人,喝酒的人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吃腌制食品(咸鸭蛋、咸菜、腊肉等),以及经常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规律吃饭,尤其是遗传易感性人群(如ALDH2突变等)。研究表明,吸烟者胃癌风险增加2.7倍,而且烟龄越长、吸烟越多,就越容易得胃癌。 减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饮用受污染的水,能有效防止Hp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降低Hp感染和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还需做好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及时治疗咨询。研究发现,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非贲门胃癌的风险几乎是未感染者的6倍。 放松心情、控制肥胖的发生:因为超重或肥胖能够触发胃酸反流和胃灼热,这都可能导致癌症的产生。 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各种能够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如果不能停药,可以在专业从业者的指导下服用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如枸橼酸铋钾、硫糖铝、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等。胃粘膜保护剂不仅能够治疗胃粘膜损伤,还能改善胃粘膜血流状况、预防疾病。  

半夏
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如何变得更安全和稳妥?

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如何变得更安全和稳妥?

为什么要写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因为对于很多胃癌患者,良好的新辅助化疗能够让治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这一篇我写的理念是怎么让新辅助化疗比标准临床试验更好。在以前撰写的胃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目前新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个人最推荐的方案及理念,以及为什么要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原因再重申一遍,因为临床试验证实合适的胃癌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生存率优于手术加术后化疗,并且从目前来看,新辅助化疗还能继续不断改善。 但是,很多患者和家属不敢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因为他们非常担心万一新辅助化疗无效,胃癌继续增大,就可能失去了手术机会。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尽管风险很低,也就是说,在整体上胃癌的新辅助化疗可以获益,对于个别患者,新辅助化疗反而存在风险。那么,这时候要相信医学,我们还是需要选取最适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掌握好指证,并让新辅助化疗执行的过程中更安全。(注意:这种情况需要比标准处理措施明显增加花费。) 01 哪类胃癌患者最适合进行新辅助化疗呢?     诊断胃癌时医生会给患者做胃镜,明确病理诊断,然后做腹部增强CT及胸部CT,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期(也就是肿瘤的严重程度判断)。如果CT发现已经合并肝、肺或腹膜转移,那这是晚期胃癌,一般内科治疗,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不是晚期,我们需要评价CT影像显示的肿瘤局部侵犯深度T,和淋巴结是否转移N。T分为T1、T2、T3、T4,N分为N0或N+也就是N阳性,在RESOLVE研究中,T4的患者和T2-T3/N+的患者就建议行新辅助化疗,而最早期的胃癌比如T1-3N0或T1N+的患者不需要术前化疗,可以直接手术。 结合实际临床情况,什么样的胃癌患者是最适合做新辅助化疗?: 首先就是上述所说的T4的患者和T2-T3/N+的患者,其实也就是临床分期II-III期的胃癌患者,最好年龄低于70岁,体力状况良好,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明显的合并症(比如同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这样可以减少意外出现。 02 如何把新辅助化疗做到更安全稳妥? 前提:要做到最好,那么一定是更好的监测病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相对副作用较轻,当然还要符合既往阐述的理念,在诊断胃癌之后要全力改善患者的体力状态。 (1) 通过PET-CT更好的监测病情 外科医生和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新辅助化疗无效,非常害怕化疗无效肿瘤进展到不可切除,即使DOS方案发现只有2%的患者会进展,也有患者担心,那么做2个腹部的PET-CT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化疗前做一个PET-CT,然后1周期化疗结束,在第3周(2周期化疗前)再做一个,可以通过SUV值的变化来准确判断化疗的效果。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1周期化疗后胃癌SUV值明显下降,意味着新辅助化疗有效,放心的继续化疗。 第二种:1周期化疗后胃癌SUV值没有下降甚至升高,那么停止化疗,尽快手术,那么即使新辅助化疗无效,也只是延迟了3周的手术时间,问题通常不大。 这种方式就可以更好的打消患者和医生的顾虑。 (2)选择最有效的方案,意味着更安全 如能进行三药联合比如DOS,首选三药联合。但是还可以分门别类做的更好,在首次胃镜取病理后,至少需要做HER-2、MMR检测,最好再加上EBV和PDL1检测。 1、HER-2:如果HER-2免疫组化3+或FISH阳性,联合赫赛汀治疗或双药化疗+赫赛汀+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已经证实可以达到100%的控制率,这就显著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顾虑。 2、MMR蛋白:如果检测为dMMR,已经证实只采用化疗效果不佳,不建议进行新辅助化疗。但该类患者PD-1抑制剂的效果要好的多。目前尚无推荐的标准方案,可以直接手术,或者考虑行术前的免疫治疗后手术,这需要MDT仔细评估。 3、EBV阳性或PDL-1的CPS评分显著升高的患者:通常免疫治疗效果好,化疗效果也不错。可以考虑采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可能可以得到最好的疗效。 4、对于纯的胃印戒细胞癌的患者,极少是dMMR和HER-2阳性,新辅助化疗很难起效,能手术还是先手术为好。 (3)经济条件更好的(土豪)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胃癌组织的NGS测序 很多经济条件更好的患者对于常规的标准治疗理念并不满足,希望寻找更好的术前治疗方式,增加术前治疗的疗效。那么除了标准的术前化疗方案之外,可以考虑采用最新的NGS测序,虽然只有很小的可能有所帮助。(注意,不能擅自更改术前标准方案,NGS测序在术前化疗的大多数患者未被证实有效,只是尝试,绝大部分患者做完NGS后无意义)。在这里,我们指的是万一做完NGS测序,有极小的机会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靶点,那就可以考虑加用个体化治疗,可以经过专家讨论,在基于标准化疗的理念上进行一定的改良,争取更好一些的疗效。 注意的是,尽量选择最优秀和放心的大公司进行基因检测,而不首选小公司,优秀的测序公司并不少,比如华大、泛生子、燃石、思路迪等,尽可能寻找潜在靶点。即使找到了潜在靶点,也需要有多个专业的医生仔细充分的评估,反复审阅报告和既往相关的文献,评估改良治疗方案是否有可能增加疗效。一定要在有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进行探讨。 再重点说一次,完善术前的NGS测序也很有可能找不到靶点或靶向药物,不过对于经济条件很好的患者这并不算什么,当然可以考虑。理念就是充分的了解肿瘤的信息,为了追求哪怕是多一点的疗效。   总结:在胃癌的新辅助治疗中,我们有可以做的比临床试验甚至更好,可以选择更合适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可以通过PET-CT更好的监测疗效,早期判断和排除化疗失败患者,还有很小的可能可以通过患者胃癌病理的基因测序寻找罕见靶点,寻找进一步增加疗效的办法(治疗决策一定是要有证据,并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反复探讨后决定)。

半夏
局部晚期胃癌需要术前新辅助化疗,介绍最有效的三药联合方案之一:DOS

局部晚期胃癌需要术前新辅助化疗,介绍最有效的三药联合方案之一:DOS

针对局部晚期胃癌(非dmmr胃癌),先选择术前化疗很重要,经证实合适的术前化疗可以增加手术的根治切除率,并减少转移复发;同时,糟糕的术前化疗方案反而导致无效甚至患者死亡率升高。合适的方案一般来说是双药及三药联合方案,基本都至少包含有铂类及5-Fu类,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今天介绍的是韩国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PRODIGY,研究发现:针对局部晚期胃癌先给予三药联合DOS(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吉奥)术前化疗,然后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比直接手术+术后化疗效果更好。 对应的文献标题如下:                                             为增加可读性,重要的数据资料以图片形式附在文末,以下只写这个研究的简单结论: 1.  一共有484例局部晚期患者(T2、3/N+或是T4/N(任何情况))按照1:1的比例入组,CSC组(术前化疗组)先接受DOS方案化疗后手术:方案为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50mg/m2 d1、奥沙利铂100mg/m2 d1,替吉奥80mg/m2 d-14, 3周重复,共3周期。SC组(术后化疗组)先进行手术,后续再替吉奥化疗。 2. 从远期生存看,CSC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是66.3%,而手术组为60.2%。说明术前DOS化疗组的患者治愈机会更大。 3. CSC组一共有90%的患者的患者完成了3周期术前化疗,233例(97.9%)的患者没有进展,2.1%的患者出现了进展。(点评:这说明该方案的可靠性很高,至少绝大部分患者化疗后不会出现肿瘤恶化而导致无法手术切除)。 4.  治疗最严重的的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2.6%),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9.2%),腹泻(5%)。2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0.8%)。点评:如果能避免2例治疗相关性死亡,那么CSC组的生存数据会更好。 5.  在CSC组,胃癌手术的根治切除率(R0)达到96.4%,而先手术组的R0切除率仅仅只有85.8%.。点评:说明先进行DOS新辅助化疗,再进行手术,能够切干净的把握显著增加,减少了无效的手术比例。 6.  CSC组患者手术中平均清扫的淋巴结为44.2枚,SC组平均清扫的淋巴结更多,达到50.8枚。 (点评说明:胃癌目前的标准手术为D2术式,要求的最低淋巴结清扫个数是最少16枚,推荐的是清扫30枚以上。而在这个试验可以看出,直接进行胃癌手术清扫的淋巴结要达到50枚以上,才能达到平均值。所以,希望外科手术做的越来越好,D2术式越来越标准和清扫淋巴结越来越多,胃癌患者才更有生存的希望。另外,之前提到过的一个理念,手术的水平相对越差的区域的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越能获益。所以,在我国其实绝大部分的局部晚期胃癌可以先考虑术前新辅助化疗,因为获益更多,治愈的把握更大,当然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方案。) 7、 10.4%的进行DOS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达到了病理CR(完全缓解),意思是切完后手术标本没有任何胃癌细胞残留,这类病人通常预后良好,显著从新辅助化疗获益。 最后,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我个人观点: 1.  该三药联合方案的疾病控制率非常高,但仍存在风险,主要是严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合并发热,有很小的概率导致死亡。年龄越大、体力状态越差,死亡风险越高。如果筛选年龄65岁及以下,体力状况评分不错的患者,那么死亡的风险会降到最低。 2.  在以前的文献可以得出,MSI-H胃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有效率很低,先化疗反而生存期受损,因此不建议进行。同时胃的印戒细胞癌化疗有效率也不高,推测很难从术前新辅助化疗获益。因此如果在诊断局部晚期胃癌之后,排除了MSI-H胃癌和印戒细胞癌,那么使用DOS化疗方案的把握要更大。 3. 该方案中多西紫杉醇和替吉奥可以报销,奥沙利铂自费,但国产奥沙利铂估计也就花费600元人民币,比以前下降很多,因此,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相对较小。 结论:如果一位65岁以下的体力状况不错的患者,诊断为局部晚期胃癌,同时排除了MSI-H和印戒细胞癌,那么采用DOS方案化疗是非常好的选择之一,能够达到治愈的可能性最高。此外,如果要了解一位胃癌外科医生的水平,既往每次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附图:韩国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PRODIGY相关的重要数据资料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