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城市是万分之五,在农村是万分之三,乳腺癌分为三大类:激素受体阳性(ER 和 / 或 PR 受体阳性)、HER2 阳性、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 均为阴性)常用药物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博西尼、氟维司群、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ASCO乳腺癌指南更新:HER2低表达乳腺癌迎来新方案!

ASCO乳腺癌指南更新:HER2低表达乳腺癌迎来新方案!

2021年ASCO发布了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和靶向治疗指南,此后,于2022年8月4日再度对该指南进行更新。现对新版指南快速更新内容解读如下: 指南发表截图   DS8201 可用于HER2低表达/阳性转移性乳腺癌 指南更新建议: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线转移性疾病化疗的HER2 IHC 1+/IHC 2+且ISH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和激素受体阳性且对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则应使用DS8201(基于循证证据,利大于弊;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推荐)。 指南更新推荐部分 在没有HER2扩增、过度表达或上述两种情况兼有的乳腺癌中,约60%的患者表现为HER2的低水平表达(定义为IHC 1+/IHC 2+且ISH阴性)[1]。现有的HER2靶向疗法并不能有效改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2],本次指南的更新标志着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取得了新的希望。 研究解读 指南中关于DS8201的推荐证据基于DESTINY-Breast04,该研究是一项III期、两组、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研究发表截图 ▌ 试验方案 •研究纳入既往接受过一线或二线化疗的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接受DS8201组或医生选择的化疗组(TPC,仅限于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西他滨、紫杉醇和白蛋白紫杉醇)。 •主要结局指标为激素受体阳性队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结局指标为所有患者的PFS,其他结局指标包括激素受体阳性队列和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及安全性。 ▌ 结果 最终纳入激素受体阳性患者494例,激素受体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3例,在为期18.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中,DS8201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2个月,而TPC组为3.5个月。 •研究结果显示,在激素受体阳性的队列中: DS8201组的中位PFS为10.1个月(95%CI 9.5-11.5),而TPC组为5.4个月(95%CI 4.4-7.1)(HR 0.51;95%CI 0.40-0.64;P<0.001),见图1A。 图1A DS8201组的中位OS为23.9个月(95%CI 20.8-24.8),TPC组为17.5个月(95%CI 15.2-22.4)(HR 0.64;95%CI 0.48-0.86;P=0.003),见图1C。 图1C •在包括激素受体阳性和受体阴性的所有患者中: DS8201组的中位PFS为9.9个月(95%CI 9.0-11.3),TPC组为5.1个月(95%CI 4.2-6.8)(HR 0.5;95%CI 0.40-0.63;P<0.001),见图1B。 图1B DS8201组的中位OS为23.4个月(95%CI 20.0-24.8),TPC组为16.8个月(95%CI 14.5-20.0)(HR 0.64;95%CI 0.49-0.84;P=0.001),见图1D。 图1D •在激素受体阴性的队列中: DS8201组的中位PFS为8.5个月(95%CI 4.3-11.7),TPC组为2.9个月(95%CI 1.4-5.1)(HR 0.46;95%CI 0.24-0.89),见图2-1。 图2-1 DS8201组的中位OS为18.2个月(95%CI […]

半夏
乳腺癌术后常见五大并发症,这些防治措施你必须知道!

乳腺癌术后常见五大并发症,这些防治措施你必须知道!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癌种。 乳腺癌如此高的发病率,对女性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伤害都是残酷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常会出现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手臂水肿等并发症;患者也常常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绪。那么,预防和治疗成为了关键! 1 出血 乳腺癌手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多见于肿块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之后。 原因: 1、术中止血不彻底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 2、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 3、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预防: 1、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 2、术后要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 3、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术前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者其他血液制品,提高凝血功能。 治疗: 一旦发生术后出血,应立即输血,并同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如保守措施无效,应尽早手术探查并止血。再次止血后仍应严密观察,防止再度出血。 2 皮下积液 这种并发症并发原因是比较多的,患者体质、肥胖程度、术后护理都有可能导致积液的发生。 原因: 1、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 2、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 预防: 1、皮瓣设计要合理,保留适度。2、术后进行持续的负压引流,创面进行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减少积液的发生。3、可以使用喷涂纤维蛋白粘合剂,减少积液的发生。4、术后限制肩关节过早活动:康复锻炼手术7天后才可进行患肢的科学锻炼,如上举、梳头等动作,防止瘢痕粘连,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治疗: 积液面积小时,可以穿刺抽吸,吸空后进行轻度的加压包扎; 积液多或面积大时,多因引流管不通畅引起,此时,拔出引流管,沿原孔插入头端多空的输液管到积液腔中,引出积液轻度均匀加压包扎,外接负压吸引器。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告知你的主治医生,及时处理。 3 皮瓣坏死 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轻的只会引起皮瓣边缘坏死,范围不大,也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原因: 1、皮瓣保留比较薄,皮瓣张力过高以及切口的选择; 2、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情况比较差; 预防: 1、其预防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对待,术中要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皮瓣的厚度。 2、患者有糖尿病要进行系统治疗,对营养较差或者年龄偏大的患者,应要加强营养治疗。 治疗: 若皮瓣过薄可以通过减张缝合或用皮瓣来修复。 与正常受孕过程不同,在代孕整个流程中,卵子的获得,以及孕育受精卵的过程,都需要接受一些生育药物,以促进排卵,促使代孕母亲达到与妊娠基本相同的激素水平。使用促性腺激素刺激通常是IVF治疗的一部分。但生育药物可能与多种癌症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 上肢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 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 2、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妨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预防: 1、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这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保持皮肤和手指之间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现象。 治疗: 及时告知医生,经常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下垂,适度按摩,并避免沉重的东西。 5 手臂水肿 乳腺癌根治术后手臂水肿较为常见,约为20-30%,水肿后常常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肢体乏力等上肢功能障碍,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原因: […]

半夏
一文速览:乳腺癌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大盘点

一文速览:乳腺癌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案大盘点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几种癌症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的研究的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抗乳腺癌药物越来越多。在此,小编特地整理了乳腺癌常用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接下来就请各位看官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乳腺癌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   二、常见肿瘤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1, 31(10):954-1040.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25-128. [3] 药品说明书.

半夏
最全面!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

最全面!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0%~75%。研究发现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骨转移灶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   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是骨转移筛查的最常用方法。另外,影像学评估还有X线检查、CT、MRI、PET-CT等;对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还应进行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标志物评估。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一种终末期全身性恶性疾病,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 其中,内分泌治疗、化疗、抗HER-2药物治疗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基本治疗方式,新型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Trop2靶点的抗体藕联药物、CDK4/6抑制剂、PI3K/mTOR通路抑制剂等在特定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和CTLA4在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处一定疗效,双磷酸盐及地舒单抗可用于预防和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 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手术和放疗是骨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 此外,完善的疼痛管理和关怀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流程见图1。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流程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既往治疗情况(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转移部位和数量)等因素,并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快速控制疾病和(或)症状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疾病进展相对缓慢、不合并内脏转移、非内分泌原发耐药患者应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阴性、术后无病间期短、合并内脏转移、对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应优先考虑化疗;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合并抗Her-2治疗。 乳腺癌骨转移药物及放射治疗疗效评估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接受药物和放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治疗周期进行治疗疗效评估,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疗效评价主要从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进行。一般来说,患者主观骨痛症状的减轻,骨内病变边界清晰化,密度增高,软组织包块体积缩小,肿瘤中心出现液化坏死,ECT或PET-CT提示肿瘤摄取减少等,均可能提示肿瘤治疗有效。   1. 内分泌治疗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不伴广泛的或症状明显的内脏转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可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单药氟维司群等均为可选方案;近年来,HDAC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亦有循证证据。   内分泌治疗应参考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及复发转移后使用内分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月经状态进行。对于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临床有效或持续稳定)的患者,无论是否绝经,仍有可能从后续内分泌治疗中获益,故在疾病进展后可换用其他不同机制的内分泌药物治疗。连续三线内分泌治疗无效通常提示内分泌治疗耐药,应换用化疗。   2. 化疗   对于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伴有广泛的或有症状的内脏转移、疾病发展较快以及激素受体阳性但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考虑化疗。   推荐的首选化疗方案包括单药序贯化疗或联合化疗。联合化疗通常起效快,作用强,有更好的客观缓解率,适合肿瘤生长较快、肿瘤负荷较大或广泛内脏转移的患者,但是常伴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生存获益有限。对于肿瘤生长较慢、肿瘤负荷较小、无明显症状,难以耐受联合化疗的患者可考虑单药序贯化疗。单纯骨转移患者一般不采用联合化疗。   3. 抗HER-2药物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尽量再次检测骨转移灶的Her-2状态,对Her-2阳性(免疫组织化学强阳性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应以抗Her-2治疗作为基础。   对于Her-2阳性且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来说,如可耐受化疗,则应首先考虑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抗Her-2治疗一线方案应首选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及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双联靶向抗Her-2治疗联合紫杉类药物。   4. 骨改良药物   […]

半夏
警惕乳腺癌!7种常见症状&5种预防生活策略

警惕乳腺癌!7种常见症状&5种预防生活策略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数据表明2020年有226万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1.7%。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 由此可见,乳腺癌的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 早期发现乳腺癌通常更容易治疗,生存率更高。除了定期进行乳房X线检查,了解乳房的外观和感官特征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应当注意,并非乳房的所有变化都归因于癌症,良性(非癌性)病变比乳腺癌更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乳房症状,如若出现,应考虑立即进行检查。 01 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肿块通常硬而无痛(部分存在疼痛的情况)。但是,并非所有肿块都是癌症。良性乳房疾病(如囊肿)也会引起肿块。不过,若有肿块存在,建议尽快寻找医生诊断,以确定其中病理。 02 在乳房,锁骨或腋窝中或周围发生肿胀 这些区域肿胀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也可能与癌症相关,因为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可能导致乳房肿胀。锁骨或腋窝的肿胀或肿块可能是由乳腺癌扩散到这些区域的淋巴结引起的,甚至在感觉到乳房肿块之前就可能发生肿胀。因此,如若在这些区域发生肿胀,也应尽快寻求医生建议。 03 皮肤凹陷 如果个体的乳房皮肤开始变厚并且看起来有点像橘皮,请立即进行检查。这可能是由乳腺炎引起的, 这种感染在母乳喂养的女性中最为常见,但在其他女性中也可能发生。医生可能首先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如果一周左右后症状仍未改善,则应再次检查。这些症状也可能由炎症性乳腺癌引起, 这种形式的乳腺癌看起来很像是乳腺感染,但整体并不常见,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04 乳头内陷 乳腺癌有时会导致乳头向内弯曲。如果发现乳头发生变化,请立即进行检查,这可能是乳腺癌的症状之一。但是,乳头回缩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非癌性乳腺癌而发生。 05 乳头或乳房发红,干燥,剥落或增厚 乳房或乳头发红,干燥,剥落或增厚可能由于感染或刺激引起,但同时,这也是乳腺癌可能引起的症状之一。 06 乳头溢液 除了乳汁之外的其他液体溢出应引起警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受伤,感染或良性肿瘤(非癌症)引起的。但是,这并不排除乳腺癌的可能,尤其当溢出液体为血性的,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07 疼痛 大多数乳腺癌不会引起乳房或乳头疼痛,女性经常会因月经周期而感到乳房疼痛或不适。此外,某些非癌性乳房疾病,例如乳腺炎,也可能会导致突然的疼痛。但是,如果乳房疼痛严重或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则有可能患有癌症或需要治疗的良性疾病。   五种预防乳腺癌的生活策略 01 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在更年期之后,这是因为绝经后,大多数雌激素来自脂肪组织,拥有更多的脂肪组织会增加体内产生的雌激素的量,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样,超重的女性往往胰岛素水平较高,而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也与乳腺癌有关。有证据表明,减肥可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并带来其他的健康益处。 02 锻炼身体并避免久坐 许多研究发现,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饮食和身体活动指南的最新更新建议,每周应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剧烈运动, 达到或超过300分钟是理想的选择。此外,应避免久坐行为,例如坐着,躺下,看电视和其他形式的基于屏幕的娱乐。 03 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包含各种蔬菜、富含纤维的豆类、各种颜色的水果以及全谷物。最好避免或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加糖饮料、高度加工食品和精制谷物产品。合理饮食可提供重要的营养成分,并帮助保持健康的体重。 04 最好不要喝酒 研究表明,饮酒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对于饮酒者,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女性在任何一天中喝酒的数量不得超过1杯。一杯是指12盎司的普通啤酒,5盎司葡萄酒或1.5盎司烈性酒。 05 斟酌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 激素替代疗法常用于更年期女性,以应对卵巢功能衰退,研究表明,结合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HRT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这种组合还可以导致乳房密度增加,从而使得在乳房X光照片上更难以发现乳腺癌。好消息是,在停止使用激素的3年内,这种风险又降低至未与使用过HRT的女性相当的水平。 对于接受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服用仅包含雌激素的HRT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单独使用雌激素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保留子宫的女性可能因为使用只包含雌激素的HRT而导致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决定采用HRT的女性,最好使用适合自己的最低剂量并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2. 既往 30 […]

半夏
潜在best-in-class!SERD新药OP-125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值得期待一波吗?

潜在best-in-class!SERD新药OP-125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值得期待一波吗?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病理状态,可以将乳腺癌分为四种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其中,HR+/HER2-是乳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70%左右。在目前常用的诊疗手段中,内分泌治疗是HR+患者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基石。 目前唯一上市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氟维司群,常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但由于其理化性质较差、需要肌肉注射给药导致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佳。除了 “老大哥”艾拉司群进展平稳,两大巨头接连爆阴,为口服SERD“军团”的临床应用蒙上阴霾。 近日,FDA已授予新药OP-1250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一种或多种内分泌疗法(至少一种疗法结合了CDK4/6抑制剂)后疾病进展的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OP-1250有潜力成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best-in-class内分泌治疗选择。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款最新好药! 靶病灶体积缩小率高达100%! 2021年11月30日,OP-1250治疗晚期ER/HER2-乳腺癌的首个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OP-1250表现出极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支持每日给药1次,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明确的疗效信号。 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患者群体中观察到3例部分缓解(2例已确认,1例未确认)和高达100%的靶病灶体积缩小。在每日1次60-120mg推荐的II期剂量(RP2D)范围内,总缓解率 (ORR)为17%,临床受益率(CBR)为46%。 数据截止日期,32%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疗效数据仍在不断完善。 为继续评估OP-1250在HR+/HER2-的MBC中的潜力,该药物的两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1.OP-1250单药正在1/2期临床试验(NCT04505826)中进行研究,旨在研究OP-1250的最大耐受剂量。 该研究计划入组94名患者,她们需ECOG 体能状态为 0 或 1,在首次给药前>2周曾接受口服内分泌治疗,或≤前4周接受过氟维司群、化疗、靶向治疗或研究性治疗。所有患者均需有充分的肝肾功能,凝血检查正常,并愿意在研究期间使用避孕措施。 该研究将排除患有胃肠道疾病、严重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异常、需要抗菌治疗的持续性全身性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以及怀孕或哺乳的患者。 2.在1b期试验(NCT35266105)中与哌柏西利(Ibrance)联合治疗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R+/HER2-的乳腺癌患者,旨以确定剂量限制性毒性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特征和发生率,以及OP-1250和哌柏西利的血浆水平。 该研究正在积极招募已确认和可评估mBC、ECOG表现得分为0或1以及足够安全性实验室测试的患者30名。研究要求患者在首次给药前≤2周接受过口服内分泌或靶向治疗,或≤4周前接受过化疗、靶向治疗或研究性治疗,并且放疗须在首次给药前2周完成。患者还必须愿意在研究期间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患有胃肠道疾病、严重肝病、心血管疾病和心电图异常的个人不符合入选条件。该研究还排除了有肺栓塞史或血栓形成高危史、已知HIV感染、活动性感染或怀孕的患者。 关 OP-1250 于 OP-1250是一款兼具完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CERAN)和SERD活性的口服小分子,能够有效且完全地抑制ER(AF1和AF2转录激活域)的活性,阻断ER驱动的转录活性,抑制ER驱动的乳腺癌细胞生长,并诱导ER降解。针对HR+/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异种移植模型中的野生型和突变型,OP-1250有效,这对于解决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Olema Oncology receives FDA fast track designation for OP-1250 for the treatment of ER+ / 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News release. Olema Pharmaceuticals, Inc. July 21, 2022. Accessed […]

半夏
惠及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NCCN最新指南确认这款新型ADC的重要地位!

惠及更多晚期乳腺癌患者!NCCN最新指南确认这款新型ADC的重要地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更新了关于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激素受体(HR)阳性/ 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中使用sacituzumab govitcan (Trodelvy,SG)的指南。靶向Trop-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现已成为TNBC的1类首选推荐,HR+/HER2-疾病的2A类首选推荐。 第1类是NCCN的最高建议,表明NCCN一致认为干预是适当的。2A类建议表明,NCCN一致认为干预是适当的,但该指南基于较低级别的证据。 更深 持续攻坚TNBC终获PFS/OS双获益! 本次NCCN对TNBC的建议基于在2022年ASCO年会上提交的ASCENT试验的最终分析数据。ASCENT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SG与单药化疗对复发或难治转移性TN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截至2021年2月25日,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G (n=235)相较TPC (n=233)显著改善了PFS(中位PFS:5.6 vs 1.7 个月,HR=0.39;P< 0.0001)和OS(中位OS:12.1 vs 6.7个月;HR=0.48;P< 0.0001)。SG组24个月时的OS率为22.4% (95% CI, 16.8-28.5), TPC组为5.2% (95% CI, 2.5-9.4)。 基于ASCENT最终数据分析证实,SG用于mTNBC患者,从PFS到OS取得了一致性的获益,均优于TPC组单药化疗。 更广 不断拓展能力圈斩获HR+/HER2-推荐! HR+/HER2-是最常见的转移性乳腺癌(MBC)亚型。HR+/HER2-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一种亚型,该类患者初始阶段首选的治疗方案通常为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而一旦发生内分泌耐药时则只能应用单药化疗。然而,对于一些患者而言,这些治疗不可避免地带来毒性反应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也在下降。且化疗方案选择少,晚期HR+/HER2-后线治疗仍存在巨大缺口。 NCCN参考了在2022年ASCO年会上提交TROPiCS-02试验数据。TROPiCS-02是一项Ⅲ期随机研究,旨在探索SG治疗HR+/HER2-局部复发不可手术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中位随访10.2个月时,SG对比TPC具有显著的PFS改善(中位PFS 5.5 vs 4.0个月,HR=0.66,P=0.0003)。在所有标志性时间点存活且无进展的患者比例均较高,SG和TPC的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分别为46% vs 30%和21% vs 7%,SG治疗组1年无进展的患者是TPC治疗组的3倍。 在初步分析时OS数据尚不成熟,然而,研究人员注意到SG相较TPC显示出改善趋势(中位OS为13.9 vs 12.3个月,HR=0.84,P=0.14)。 SG组的客观缓解率(ORR,21% vs 14%)和临床获益率(CBR,34% vs 22%)均高于TPC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7.4个月vs 5.6个月。 关于 戈沙妥珠单抗 SG是一款First in class抗Trop-2 ADC,活性药物成分为 saciuzumab govitecan,由靶向TROP2抗原的人源化 […]

半夏
为什么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详解内分泌治疗

为什么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详解内分泌治疗

不少朋友应该听说过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它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 一、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分泌治疗呢? 作为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关键激素——雌激素,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雌激素对于女性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它带来了迷人的女人味,给了你细腻的皮肤、挺拔的乳房,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也恰恰是如此重要的雌激素,悄然开启了乳腺癌的大门。 已经证实:大部分的乳腺癌是依赖雌激素生长的。雌激素就像“钥匙”一样刺激并促进了乳腺癌的进程。而“钥匙孔”则是表达于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解锁了肿瘤的进展,乳腺癌细胞从而得以生长、增殖。也就是说乳腺癌的罪魁祸首是雌激素。 有了这个比喻,大家不难想象,阻止雌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过程,便为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采用“错误的钥匙”来堵住“钥匙孔”,这样“正确的钥匙”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也可以把“正确的钥匙”拿走,或者把“钥匙孔“破坏掉,同样可以阻断乳腺癌的进程。基于这些原理对乳腺癌的治疗,被称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指通过药物,去除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起到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可减少体内雌激素的产生或抑制雌激素与乳腺癌细胞结合,抑制细胞生长繁殖,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由此可见,内分泌治疗的一个前提便是乳腺癌细胞具备“钥匙孔”——雌激素受体,这样的乳腺癌占到了总体的70%左右。但也有30%左右的乳腺癌不具备雌激素受体,对于这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便不再适用。 即,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都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只有肿瘤病理指标提示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患者才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这个一定要记住! 二、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内分泌治疗? 因为每个患者术后需要的治疗不完全相同,所以内分泌治疗开始的时间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在化疗和放疗之后,若不需要放、化疗,则一般术后1个月左右即可开始内分泌治疗。 三、内分泌治疗用什么药物?使用多久? 内分泌治疗分绝经前和绝经后: 绝经前药物国内主要有两种,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和拖瑞米芬; 绝经后药物主要有三种,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 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尤其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获益和副作用。 (一)绝经前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他莫昔芬或者托瑞米芬5年即可,但部分高危患者可能考虑延长服用至10年。有些时候会对绝经前患者进行卵巢功能抑制,比如使用诺雷得抑制卵巢功能,然后口服他莫昔芬或者绝经后内分泌治疗药。但具体患者适合什么方式的内分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判断。 (二)绝经后的患者,常规使用绝经后内分泌治疗药物5年,高危复发的患者可以继续内分泌治疗3-5年。 治疗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具体请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医生沟通。 四、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其实说明书上说的非常详细,比如绝经前患者服用他莫昔芬,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等。绝经前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怀孕,并且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通过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绝经后内分泌治疗需要注意的主要是药物可能引起的骨密度下降或者骨质疏松,每6个月可检测一次骨密度,骨量减低者,给予维生素D和钙片治疗,如无效可考虑双磷酸盐治疗。 五、不进行内分泌治疗,吃中药行吗? 这个真的不建议,内分泌治疗是经验证有效的抗肿瘤治疗,私自停药或者改变用药方案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总之,无论是从国内外的临床指南,还是目前的临床实践,都特别强调和重视内分泌治疗的在乳腺癌中作用和地位。听从专科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充分接受到高效、低毒、方便、价廉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是乳腺癌患者获益的重要方面。

半夏
中国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15条专业建议必须收藏!

中国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15条专业建议必须收藏!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营养状态与疾病治疗效果、复发风险、死亡风险及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 适当的营养治疗不仅帮助乳腺癌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增加治疗耐受性,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监测与治疗不容忽视,应当与抗肿瘤治疗并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最近制定了《乳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根据共识我们总结出15条营养建议,给大家做为参考。 15条营养建议 1. 体重太轻好不好? 接受抗肿瘤治疗后,部分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体重过轻的状态,这类患者属于营养不良,必须由专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避免体重过轻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治疗实施、减缓康复或增加并发症风险。 2. 超重、肥胖好不好? 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营养过剩(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在50%以上。   营养过剩可引起身体损伤、生活质量下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增加,还可使乳腺癌全因死亡率增加33%。建议患者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持健康体重。 3. 手术治疗期间营养建议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治 疗手段之一,营养不良可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和死 亡风险。共识建议,术后除了补充伤口愈合必需的营养元素:氨基酸、 维生素、微量矿物质,以及视身体营养情况适时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之外,对于术后需要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口服谷氨酰胺,可以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 4. 放、化疗期间营养建议 保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若体重过轻或肥胖,总生存时间会短于正常体重者。 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营养习惯,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5. 内分泌治疗期间营养建议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后的患者,容易出现骨质流失,甚至发生骨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骨折风险增加。建议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之前,就应进行骨折风 险评估,改变生活方式以及补充钙和维生素D。 6. 饮食中 ω⁃3 与 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摄入比增加,能够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饮食中ω⁃3/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每增加10%,乳腺癌发病风险下降6%。 7. 增加低脂奶制品或奶制品的摄入频率,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与摄入奶制品频率低于每周1天的女性相比,每周 3~4天食用乳制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31%,而每周5~7天食用乳制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47%。 8. 能不能吃大豆食品? 共识指出,食用大豆食品可显著降低女性乳腺癌的死亡和复发风险。 研究发现,发现增加大豆蛋白或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大豆蛋白摄入量最高四分位数与大豆蛋白摄入量最低四分位数的5年死 亡率分别为9.2%和13.1%,5年复发率分别为8.9%和 13.0%。   这项研究发现大豆食品的摄入是安全的,但当大豆蛋白的摄入量超过11 g/d时,增加大豆食品的摄入量对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没有额外的益处 。 9. 能不能喝咖啡? 摄入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 研究发现,咖啡摄入剂量增加2杯/d,乳腺癌风险降低2%;咖啡因摄入增加200 mg/d,乳腺癌风险降低1%。 10. 什么样的体重更健康? […]

半夏
乳腺癌治疗需注重防范骨质疏松

乳腺癌治疗需注重防范骨质疏松

综合治疗已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内分泌治疗(尤其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绝经患者)会引发骨质疏松风险。  //  01 内分泌治疗为什么会引起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过高是乳腺癌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降低雌激素含量或抵消雌激素作用来阻止或延缓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或转移。 而雌激素本身对于人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在体内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阻止骨骼中钙质流失。 因此,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也加速乳腺癌患者体内钙质的流失,也就是说增加了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  02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可引起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风险性增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患者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 发生骨折可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残疾、甚至死亡风险升高。 骨质疏松和骨折的治疗和护理费用相对高昂,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  03 骨质疏松风险的评估 骨密度值(BMD)检测: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评价量化工具(FRAX测评系统):该工具能够依据患者年龄、性别、临床风险因素、骨密度值等综合因素,预测健康绝经后女性10年内发生骨质疏松、引起主要骨折事件的风险。 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风险时,通过骨密度检测和FRAX测评的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估。  //  04 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如步行,慢跑等),戒烟戒酒,避免跌倒和身体撞击。 补充钙:进食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钙剂(如钙片等)。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因此补钙的同时也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使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等),可也以适当摄取一些维生素D制剂。 参考来源: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 2019 [2]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多学科管理骨安全共识专家组. 绝经后早期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的骨安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15(7). [3] 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和骨质疏. 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处理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13, 35(11):876-879.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3):189-195.

半夏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不会读?看这一篇就够了!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不会读?看这一篇就够了!

组织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表现一直是病理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大众对健康诉求的不断提升,病理标本也向微创方向发展,由于肿瘤组织的异质性,不同部位的病变程度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差异,这给诊断带来了重大挑战。 对于拥有丰富血供和淋巴组织分布的乳腺来说,发生于该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能属于原发,也可能转移自其它部位;而在原位癌中寻找微小浸润灶,或在浸润性癌中探索是否存在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等问题同样困扰着病理医生。 基于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应用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凸显出了重大意义,乳腺癌的常用免疫标记物有P63、CK5/6、ER、PR、HER-2、P120、E-cadherin、EMA、MUC-1、EGFR、Ki-67、P53等,那么它们都是如何应用于乳腺癌诊疗的呢? 1 如何区分浸润性乳腺癌与原位癌? 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组具有累及周围组织和转移到其它部位倾向的上皮性肿瘤,有多种形态学表型,并根据各自特有的预后或临床特征明确分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其中大多数为腺癌,一般发生于乳腺实质上皮细胞,特别是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minal duct lobular unit,TDLU)。 而浸润性乳腺癌与原位癌的区别在于它是否存在完整的基底成分。 推荐抗体: 1.P63:属于P53基因家族,位于染色体3q21-29,正常表达于腺样结构的基底细胞亚群,而在腺癌中不表达,因此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具体表现: (一)表达于正常乳腺腺泡的基底细胞(同时可表达其它肌上皮细胞标记物); (二)良性乳腺病变时可见连续的基底膜,但间质与肌纤维母细胞不表达; (三)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以及乳腺小叶原位癌(LCIS):可见环状染色的基底膜; (四)对于浸润性乳腺癌,细胞一般均为阴性表达,仅有5%导管癌可见少数阳性,若肿瘤类型为腺样囊性癌或伴鳞状化生,则相应区域可见阳性。 2.CK5/6:属于高分子量角蛋白,表达于正常乳腺的基底细胞,而腺上皮呈阴性。在浸润性腺癌中表达缺失,原位癌时可见环状表达,包绕所有肿瘤细胞。 3.laminin与Ⅳ型胶原:可表达于正常乳腺、纤维腺瘤、硬化性腺病和上皮增殖性病变;原位癌时轮廓欠清,但仍完整;在出现微小浸润灶时可见灶状缺失。 4.PELP1:脯氨酸、谷氨酸和富含亮氨酸的蛋白1(PELP1),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核受体,可表达于正常乳腺及导管原位癌,但强度弱于浸润性癌。此抗体也可用于转移癌的判断。 此外,CK34βE12、CK14、CK17、CD10、calponin、SMA等标记物,均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肌上皮,从而帮助病理医生寻找微小浸润灶。 2 如何判断乳腺肿瘤的来源? 临床常见的抗体有: 1.ER/PR:表达于大多数浸润性乳腺癌(约70%)。   2.GCDFP-15:对乳腺癌敏感性约为50%-75%,且特异性在90%以上。 由于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问题,单个抗体的表达情况并不足以说明问题,建议多来源不定的肿瘤,进行多抗体的联合检查,以帮助病理医生明确诊断。 3 如何判断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除了非特殊性浸润性乳腺癌以外,还有部分特殊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以下按照发生率高低,对几种主要类型的浸润癌抗体进行汇总。 1.E-Cadherin:E-钙黏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现为腔面细胞细胞膜强阳性,肌上皮细胞可见颗粒状膜阳性。主要用于小叶癌与导管癌的鉴别。   2.P120:补充E-钙黏蛋白在小叶癌与导管癌中的鉴别。 3.Syn/CgA/CD56:阳性有助于诊断实性乳头状癌(好发于老年女性),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 4.EMA/MUC1:独特的花环状表达方式,用于辅助诊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均表达于乳头或假腺管的间质侧即外缘)。 5.腺样囊性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不足1%,属于低度恶性的上皮-肌上皮癌,部分腺腔可见PAS阳性的中性黏液,ER/PR阴性表达可见于肌上皮分化,SMA阳性。 6.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0.3%,恶性程度较低,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表达CK7、CK18,基底细胞表达CK14,中间型细胞还可见CK5/6,P63、EGFR阳性,但ER/PR多阴性。 7.乳腺黏液癌:肿瘤组织间可见较多黏液,低度恶性,约占恶性肿瘤的1.0%-6.0%,黏液成分为中性及酸性黏多糖,可用AB-PAS染色,肿瘤细胞ER多阳性,神经内分泌(CgA,Syn)染色呈阳性。 8.印戒细胞癌:乳腺原发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CK7阳性,CK20阴性,GCDFP15阳性,ER/PR可阳性,须与消化道来源鉴别(CDX2/GCDFP15等)。 9.乳腺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肉瘤样肿瘤成分>80%,伴或不伴癌;梭形细胞/肉瘤样肿瘤成分至少表达一种上皮/肌上皮标记(CK,EMA,CK8,CK34BE12,CK5/6,CK14,CK17,SMA,S100,CD10,P63)。 4 如何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疾病预后通常是所有乳腺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而除外形态学指标,还有多种与预后相关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注:所有标本均须进行该项目)。

半夏
超50%乳腺癌患者受惠!重磅ADC新适应症获FDA优先审评,有望年内获批!内地什么时候能用上?

超50%乳腺癌患者受惠!重磅ADC新适应症获FDA优先审评,有望年内获批!内地什么时候能用上?

7 月 25 日,重磅 HER2 ADC 药物 Trastuzumab deruxtecan(Enhertu,DS-8201)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BLA)获美国 FDA 受理并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用于先前接受过一次前线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同时,该sBLA正在实时肿瘤学审评(RTOR)项目和Orbis项目下进行审评,FDA这两项举措旨在尽早为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癌症治疗。 该项申请的 PDUFA 决定日期在 2022 年 Q4,也就是说,今年年内这一重磅适应症就将在美国获批上市。如若获批,DS-8201将重新定义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使多达50%以上的患者群体也能从抗 HER2 治疗当中获益。 这一申请是基于在2022年ASCO年会上公布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DESTINY-Breast04 I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DB04 改写HER2低表达患者的命运 DESTINY-Breast04共入组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化疗失败患者557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DS-8201(5.4 mg/kg)组373例、医生选择化疗(TPC,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西他滨、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组184例,其中HR+494例(88.7%,DS-8201组331例、TPC组163例)、HR-63例(11.3%)。 主要终点为H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关键次要终点为全部患者(FAS;HR+/−)的PFS、HR+患者和全部患者的总生存(OS)。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95% CI:17.9-19.1)。 在HR+队列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9%(HR=0.51,95% CI:0.40-0.64;P<0.001),DS-8201组和TP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1个月和5.4个月。DS-8201还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6%(HR=0.64,95% CI:0.48-0.86;P=0.003),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3.9个月和17.5个月。 在全体患者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HR=0.50,95% CI:0.40-0.63;P<0.001),DS-8201组和TP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9个月和5.1个月。DS-8201还将死亡风险降低了36%(HR=0.64,95% CI:0.49-0.84;P=0.001),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23.4个月和16.8个月。 在HR-队列中,与TPC相比,DS-8201将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4%(HR=0.46,95% CI:0.24-0.89),两组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和1.9个月;DS-8201组较TPC组死亡风险降低了52%(HR=0.48,95% CI:0.24-0.95),两组中位OS分别为18.2个月和8.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患者群体传统上被定义为三阴性乳腺癌。 对不同患者亚群的探索性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曾经接受过CDK4/6抑制剂的治疗,或此前接受过化疗种类的多少,DS-8201都显示出一致的疗效。 综上,DESTINY-Breast04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无论HR状态如何,患者的PFS和OS均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显著的获益,且总体安全可控。 DESTINY-Breast04是第一个针对HER2低表达患者并获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试验,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意味着DS8201或将为约一半乳腺癌患者带来全新治疗模式! 总 结 在2020年的全球癌症统计中,乳腺癌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以往,根据肿瘤细胞的HER2蛋白表达量,乳腺癌患者主要以阴阳区分,即“HER2阳性”和“HER2阴性”,其中阳性患者大约占了约20%,阴性占了约80%。而HER2低表达乳腺癌目前仍被视为HER2阴性(HER2基因原位杂交阴性,但HER2蛋白免疫组化评分为1+或2+),占乳腺癌患者的比例超过50%。然而这些患者在治疗进展后选择有限,此前靶向HER2的单克隆抗体疗法在这一群体中也未显示出显著疗效。 DESTINY-Breast04数据将庞大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确定为目标人群,成为这部分患者的新治疗标准。新诊疗标准落实后,DS-8201将开辟的一个2.5倍于“HER2阳性”的市场空间。这些数据也将迫使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重新思考和定义乳腺癌HER2-类别中的亚组,而这些改变都源于DS-8201的横空出世。 3 月 21 日,DS-8201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 HER2 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4 月,CDE […]

半夏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神刊CA:乳腺癌幸存者“三高”风险升高近3成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得益于早期筛查的推广和全新疗法的涌现,美国B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的75%跃升至最近10年的90%[1],大多数患者以慢性病的状态长期生存。随之而来的共患病问题愈发明显,其中“三高”——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更是成为影响广大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新挑战。 近日,神刊CA就BC幸存者“三高”发生风险的一项临床研究进行了报道与探讨[2]。该研究结果表明,BC幸存者比从未接受过BC治疗的女性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更高,该研究[3]也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 报道首页截图 三高风险最高可增近3成!与治疗方式相关 研究人员按1∶5的比例进行匹配,最终纳入了14942名BC幸存者和74702名无癌对照者,并获得每名受试者的社会人口特征数据,包括出生年份、种族、民族、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研究还收集了身体质量指数、更年期状况、吸烟状况以及参与者既往有无心脏代谢病史的数据。BC幸存者的临床资料还包括肿瘤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详细数据。 研究人员比较了BC幸存者和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并使用多变量模型计算了风险比,该模型考虑了社会人口特征、健康行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以及BC幸存者的癌症及其治疗的临床数据。 研究流程 癌症诊断后2年,BC幸存者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0.9%,而未患BC的女性为8.9%,尽管这种差异在诊断后10年不再存在。相对于无癌对照者,高血压的多变量风险比在BC幸存者中总体上并未显著升高,但在接受左侧放疗(1.11;95%CI,1.02-1.21)和内分泌治疗(1.10;95%CI,1.03-1.16)的亚组中则表现出明显上升。 不管是癌症诊断后2年还是10年,BC幸存者的糖尿病累积发生率都明显更高(2年:2.1%vs 1.7%;10年:9.3%vs 8.8%)。相对于对照组,BC幸存者中糖尿病的多变量风险升高16%(HR=1.16 95%CI,1.07-1.26)。尤其是接受化疗(HR=1.23;95%CI,1.11-1.38)、左侧放疗(HR=1.29;95%CI,1.13-1.48)或内分泌治疗(HR=1.23;95%CI,1.12-1.34)的BC幸存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均更高。 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累积发生率 以乳腺癌治疗方式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尽管超重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绝经后BC有关,但即使是在诊断时没有超重的BC幸存者,与无癌对照者相比,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也会明显更高。   以BMI分层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相对风险   该研究结果表明,BC患者是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发生率较高的易感人群,与无BC女性相比,BC幸存者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并与BC相关治疗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BC患者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并对特定患者和治疗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监测以降低这些风险,十分重要。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聚焦BC幸存者面临的心脏代谢问题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在此之前,我们对BC幸存者的癌症相关治疗增加心脏代谢异常风险的影响程度,未曾充分地了解。 这项研究强调了告知BC幸存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长期风险的重要性,识别这种高风险是改善BC幸存者健康状况的第一步,而后才能引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这项研究的另一关键信息是,在今后BC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应采取包含患者的初级保健医生(PCP)在内的更大的团队模式策略。除了可以让肿瘤团队专注于最擅长的事情——实现治愈——PCP则通过与肿瘤团队沟通,管理合并症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肿瘤治疗不仅旨在实现治愈,更要优化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中国学者首创概念——“乳腺癌伴随疾病”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府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癌症列为慢性疾病;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为此,中国专家提出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 of breast cancer,CDBC)这一创新性治疗理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推进BC“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长期生存率[4]。 在我国,BC患者中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和漏诊、漏治率都比较高,诊治不规范的情况较为严重。血脂相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绝经后BC患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学者曾对首确诊(79例)、化疗期间(96例)及随访(121例)的BC患者中无糖尿病病史者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筛查发现:首确诊患者糖尿病患病率为25.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0%),糖尿病前期50.6%[约97%为葡萄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化疗期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3.3%(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4%),糖尿病前期28.1%(IGT约占96%);随访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1.8%(未知晓糖尿病约占81%),糖尿病前期43.7%(IGT约占92%)。 即使对无糖尿病史的BC患者,也有必要定期筛查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或C肽释放试验(C peptide release test,CPRT),对筛查出的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及时给予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并请内分泌内科会诊,以有利于BC患者顺利完成综合治疗及改善预后。   高血压是BC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两者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BC合并高血压控制不佳时,易使BC的综合治疗计划暂停或中断,延误肿瘤治疗时机。高血压还将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且与B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故在BC患者初诊手术及综合性治疗过程中均应加强与心血管内科的联系,注意监测血压,并评估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进行有效防治,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BC患者因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患血脂异常和CVD的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显示,绝经后早期BC患者10年血脂相关CVD事件所致死亡率(15.9%)超过了BC本身的死亡率(15.1%),已成为早期绝经后BC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Li等报道BC首确诊患者血脂异常率为43.0%,化疗后为68.6%。血脂是一项可控制和逆转的指标,如及早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血脂异常患者,应会同心血管内科、内分泌内科,进行MDT讨论,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调节生活方式,并结合患者是否伴有其他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对血脂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Miller KD,Nogueira L,Devasia T,Mariotto AB,Yabroff KR,Jemal A,Kramer J,Siegel […]

半夏
晚期乳腺癌进展死亡风险大降35%!内分泌治疗耐药克星PI3K抑制剂再获批!

晚期乳腺癌进展死亡风险大降35%!内分泌治疗耐药克星PI3K抑制剂再获批!

众所周知,超过70%的新发乳腺癌为HR阳性且HER2阴性,其中又有大约40%的患者由于癌基因PIK3CA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激酶PI3Kα过表达,从而引起内分泌治疗失败。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s) 途径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之一,PI3K信号异常与很多癌症(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癌、肝癌、结肠癌等)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在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中也可见。 因此,PI3K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而鉴于其在癌症和免疫中的关键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年间,PI3K一直被视为药物开发的重点。 近日,菲律宾FDA批准PI3K抑制剂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PIK3CA突变、HR阳性/HER2阴性的,内分泌治疗耐药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该批准是基于III期SOLAR-1临床试验(NCT02437318)的结果:在既往在内分泌治疗中进展的HR阳性/HER2阴性、携带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中,与安慰剂+ 氟维司群相比,Alpelisib +氟维司群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 进展或死亡风险大降35%! SOLAR-1临床研究共纳入572例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41例患者存在PIK3CA突变,169例PIK3CA阳性的患者接受Alpelisib(剂量为每日300 mg)+氟维司群(在第1周期的第1日和第15日以及随后各28日周期的第1日给药,剂量500 mg),172例PIK3CA+患者使用安慰剂+氟维司群。 在PIK3CA突变癌症患者队列中,Alpelisib+氟维司群组和安慰剂+氟维司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0月vs5.7月(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0.65;P<0.001)。12个月PFS率为46.3%vs32.9%。 Alpelisib+氟维司群组的有效率也是高于安慰剂+氟维司群组:26.6%vs12.8%。对于有可测量病变患者,有效率分别为35.7%vs16.2%。针对未携带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Alpelisib未显示出治疗效果。 中位随访30.8个月(0.4-53.4个月),最终OS数据显示,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和氟维司群单药组的中位OS分别为39.3月 vs 31.4个月, Alpelisib+氟维司群治疗较单药氟维司群组的mOS延长了7.9个月,但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HR:0.86,0.64-1.15;P=0.15)。 血浆ctDNA检测到PIK3CA突变的患者中,Alpelisib加氟维司群组的中位OS为34.4个月(95%CI,28.7-44.9),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为25.2个月(95%CI,20.7-29.6) ,HR = 0.74;95%CI,0.51-1.08),死亡风险降低26%。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AE)包括高血糖(Alpelisib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36.6%和0.7%)和皮疹(9.9%和0.3%)。研究人员观察到Alpelisib组有6.7%的患者出现3级腹泻,而安慰剂组为0.3%。AE导致Alpelisib组25%的患者停止治疗,而安慰剂组为4.2%。 同样是基于SOLAR-1的发现,美国FDA于2019年5月批准Alpelisib +氟维司群用于绝经后HR阳性、HER2阴性、PIK3CA突变、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在内分泌治疗方案期间或后进展的绝经后女性和男性。 总 结 Alpelisib是有史以来首个专门用于HR阳性/ HER2阴性、伴有PIK3CA突变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Alpelisib的获批改变了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固有方式——这也是首次,医生可以通过测PIK3CA生物标志物,并根据患者癌症的基因组图谱制定治疗计划。期待这种新的治疗选择能更好地解决这类突变患者的需求~ Alpelisib目前在大陆尚未获批,香港有售。有需要的患者或家属可以联系找药宝典小助手(vx:zhaoyaobaodian007)进行对接哦~ 参考文献 1.Philippine FDA approves      Novartis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lpelisib. News release.      Novartis. July 11, 2022. Accessed July 18, 2022. https://bit.ly/3aPZumL […]

半夏
ASCO指南更新:晚期HER2+乳腺癌治疗更多选择,更大希望

ASCO指南更新:晚期HER2+乳腺癌治疗更多选择,更大希望

乳腺癌是女性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预计的新发病例数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 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中之重。专家建议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最好尽早进行HER2靶向治疗。但若患者有心衰或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则需要进行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新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临床指南[2],指南的专家小组对2016年至2021年之间以来新发表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最终有14篇(13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1篇单臂研究)文献符合要求,成为了本次指南的证据基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ASCO更新了哪些内容: 一线治疗 目前,指南还是推荐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作为一线治疗,除非患者有紫杉烷类药物的禁忌症。 迄今为止,内分泌治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有益的证据还不明确。 在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中,双靶疗法(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或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的最佳持续时间仍然未知。 对于进行了新辅助治疗后癌症复发的患者,仍然没有最佳的解决方案。 指南小组专家认为,如果在患者在12个月内复发,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没有使用过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对治疗是有益处的。 二线治疗:T-Dxd获推荐 今年的二线治疗方案有所更新,指南专家建议如果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采用一线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进展,医生应该采用T-Dxd作为二线治疗药物。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项III期临床对照试验,其中T-Dxd与T-DM1相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无进展生存率更高)。 医生需要意识到使用该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间质性肺病和肺炎,因此使用该药的患者需要积极监测和随访。 三线治疗:国外新药获推荐 三线治疗方案更新较多,除了上一版指南推荐的方案,专家还建议,如果患者在接受二线治疗方案时,若没有使用T-DM1,那么可以在进行三线治疗时采用T-DM1方案。此外可供选择的新方案还有tucatinib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卡培他滨,neratinib联合卡培他滨,margetuximab联合化疗,abemaciclib联合曲妥珠单抗和氟维司群等。 专家们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建议基本保持不变: 如果患者是ER+或PgR+和HER2阳性,那么就采用HER2靶向治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或拉帕替尼方案,也可以单独进行内分泌治疗。 如果患者已开始接受HER2阳性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当化疗结束或癌症进展时,医生可以在HER2靶向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分泌治疗。 脑转移患者治疗方案更新 HER2阳性是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因素,虽然只有一小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1%-3%)复发部位发生在脑部,但在新辅助治疗后,有高达5%的患者第一个发生转移部位就在脑部。脑转移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变得越来越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达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 即使距离诊断出乳腺癌已经过去了很久,我们仍然能持续地观察到脑转移。 本次ASCO也更新了关于HER2阳性患者发生脑转移的诊疗建议[3]。专家建议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若发生脑转移,可以采用HER2CLIMB方案,即tucatinib+卡培他滨+曲妥珠单抗。 除了在系统治疗指南更新中推荐T-Dxd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外,HER2CLIMB方案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颅内疾病进展后脑转移稳定的患者。 如果患者既往没有脑转移史或症状,则没有充分循证证据推荐或反对使用脑磁共振成像进行常规监测。在出现任何提示大脑受累的神经系统症状时,临床医生应该有一个较低的阈值来进行诊断性脑磁共振成像测试。 小结: 自本指南上一版以来,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四年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三种新的抗HER2治疗方案。这使得二三线治疗方案多了好几个选择。 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头对头试验,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哪一种方案是优于其他方案的,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给药途径(口服或者是静脉给药)、治疗时间和药物毒性等等。 当患者出现脑转移时,指南专家小组支持在三线治疗中使用图卡替尼、曲妥珠单抗和卡培他滨。指南小组专家指出,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探索将图卡替尼、卡培他滨和曲妥珠单抗用于脑转移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此外,内分泌治疗对于那些既往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Siegel RL,Miller KD,Fuchs HE,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22.CA Cancer J Clin.2022 Jan;72(1):7-33.doi:10.3322/caac.21708.Epub 2022 Jan 12.PMID:35020204. [2]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ASCO Guideline […]

半夏
8成乳腺癌相关死亡减少全靠TA?防治乳腺癌“三大法宝”实力大排名!

8成乳腺癌相关死亡减少全靠TA?防治乳腺癌“三大法宝”实力大排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治疗乳腺癌的新疗法和新药物涌现,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今年6月,神刊CA时隔三年再次发布美国癌症幸存者生存数据。其中,乳腺癌稳居首位,有超过400万名美国女性有浸润性乳腺癌史。分析显示,美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970年代中期的75%上升到2011年至2017年的90%,I期患者已接近100%!   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从2003-2005年期间的73.1%稳步上升至2012-2015年的82.0%。这巨大的成就和治疗的进步以及早筛的普及都分不开! 然而,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和晚期(转移期)治疗,到底谁的贡献最大,“实力”最强呢?医生和患者更应该在哪花上大力气?研究人员最近还真的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给它们“论功行赏”了~ 近8成乳腺癌相死亡下降 得益于早筛早治! 研究人员通过对4种癌症干预和监测模型网络(CISNET)模型分析,考虑了乳房x光检查的普及、早期(I-III期)和转移(IV期或远处复发)疾病的 ER和HER2特异性治疗的开发和推广、以及非癌症相关死亡率,模拟了2000年至2019年期间的乳腺癌死亡率。模型将这一时期的总体死亡率和ER/ HER2特异性乳腺癌死亡率与未进行筛查或治疗的估计死亡率进行了比较,然后将死亡率的降低归因于筛查、早期或转移性治疗。 首先,与不进行筛查或治疗的患者相比,筛查、早期治疗和转移性治疗带来的死亡率降低从2000年的39.5%上升至到2017年56.5%,说明防治乳腺癌的“三大法宝”从死神手里多抢来超过一半的患者,对于乳腺癌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其中,乳腺癌死亡率总体下降的有31.2%得益于早期筛查,48.2%归因于早期治疗,还有20.6%是转移期治疗带来的。换句话说,近8成乳腺癌死亡率下降都来源于早筛早治! 在不同分型中,ER+/HER2+乳腺癌患者的下降幅度最大,为69.5%,其次是ER-/HER2+乳腺癌患者和ER+/HER2 -乳腺癌患者,分别为59.6%和58.1%。三阴性乳腺癌在此期间只下降了39.1%,可以说是大拖后腿,但也坚定了我们的突破方向。 在治疗方面,早期治疗导致的死亡率下降从2000年总体的35.8%增加到2017年的48.2%,而转移性治疗导致的死亡率比例从23.9%略下降到20.6%。早期治疗的贡献越来越大,反映了转移性治疗向早期治疗的有效过度。 而“战线”的前移相应地带来了10年无复发生存率的显著改善。总体上看,从2000年的82.5%上升至2017年87.3%;预后最好的类型——ER+HER2+乳腺癌患者从78.2% 上升至 90.9%,即,超过9成的患者活过了10年! 即使是晚期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时间也翻了一番,从2000年的1.48年增加到2017年的2.80年,其中ER+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最好,长达4.08年,“老大难”ER-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依然最差,仅1.22年。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未包含用上数个重磅新药的获益——用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戈沙妥珠单抗,或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DS-8201和图卡替尼,这些药物都是在2020年后获批的。若考虑上戈沙妥珠单抗和DS-8201,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统计数据会更好。而DS-8201和图卡替尼则会改善HER2+乳腺癌的数据。   总 结 总的来说,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和转移性治疗在攻坚乳腺癌的战役中都功不可没。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做好定期筛查,不要讳疾忌医;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早期诊断后及时治疗,诊断晚期也不要气馁。乐观应对,我们可以! ·参考文献· 1.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75650 2. Jennifer Lee Caswell-Jin,et al. Contributions of screening, early-stage treatment, and metastatic treatment to breast cancer mortality reduction by molecular subtype in U.S. women, 2000-2017.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0, no. 16_suppl (June 01, […]

半夏
ADC只知HER2、TROP2就OUT啦!全新靶点HER3-ADC了解一下?

ADC只知HER2、TROP2就OUT啦!全新靶点HER3-ADC了解一下?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分型而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国内外的研发日渐火热,为乳腺癌精准治疗注入活力。“老熟人”HER2-ADC 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以及TROP2-ADC 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在不久前闭幕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展示了骄人战绩。然而新靶点也不容小觑!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在ASCO 2022上崭露头角的HER3-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又带来了哪些惊喜? 乳癌新靶点HER3诞生 ADC型药物再展神威! 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了HER3-DXd I/II期研究 U31402-A-J101 的研究结果,旨在评估HER3-TDXd在HER3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分为剂量递增(3.2~8.0 mg/kg IV q3w)阶段和基于不同分子亚型的剂量探索阶段,并在特定亚型中进行剂量研究: HER3 高表达:4.8 mg/kg(n = 33)或 6.4 mg/kg(n = 31); HER3 低表达:6.4 mg/kg(n = 21); HR+/HER2- MBC/ HER3 高 TNBC:6.4 mg/kg (n = 31) 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和疗效;次要终点包括确定疗效与 HER3 表达之间的关系。 截至 2021 年 8 月 16 日,研究中位持续时间为 31.9 个月,HER3-DXd 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 5.9 个月 (范围,0.7-30.6)。该研究纳入182例患者,其中包括HER3高表达和低表达的HR+/HER2-乳腺癌(n=113)、HER3高表达TNBC(n=53)和HER2+乳腺癌(n=14)。目前,多数患者已经终止治疗。研究中,患者终止治疗的首要原因主要是疾病进展(73.1%),因AE和死亡终止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2%和1.6%。 有效性数据显示,HR+/HER2-、HER3高表达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0.1%、22.6%和42.9%,疾病控制率(DCR)为7.2%、5.9%和8.3%,治疗响应程度全部为PR。三个亚组中,mDOR分别为7.2个月、5.9个月和8.3个月;mPFS为7.4个月、5.5个月和11.0个月;mOS为14.6个月、14.6个月和19.5个月。 安全性方面,130 名患者 […]

半夏
即使达到90%的五年生存率,乳腺癌患者治疗后仍需面临各种困扰

即使达到90%的五年生存率,乳腺癌患者治疗后仍需面临各种困扰

乳腺癌患者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无论国内外,乳腺癌的发病率均在增加,尤其是从1990年至2019年,国内乳腺癌发病数量增加了3.5倍[1]。 发病率的提高与国内开展的健康宣教、医学检查手段对癌症的早发早诊有重大关系。另一方面,癌症科普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也让乳腺癌的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   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让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90%,远超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全身治疗包括了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来已经形成一个成熟体系,尤其是“精准治疗”的逐渐重视和应用,让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大大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然而,不同阶段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以2022年最新的美国癌症治疗和生存率统计数据来看[2],各个阶段患者的治疗选择如下: I期和II期 50%的早期(I/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辅助放疗;34%的患者只接受了保乳手术在内的手术治疗,而不进行放化疗。 III期 65%的I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其中大多数患者还接受了化疗。 IV期 已经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60%只接受了放疗和(或)化疗,而没有手术;激素受体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绝大多数接受了激素治疗。 不同阶段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比例 从治疗效果上看,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仍然是肿瘤分期、分级及患者的激素状态,例如我们可以看到,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接近100%,而IV期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28%(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的癌症治疗和生存统计,中国的数据可能更低)。 另外,数据还显示,保乳手术+局部放疗患者的长期生存期与乳房切除术患者相同,这为广大女性保障健康的同时,提供了更多追求美的权利。 乳腺癌幸存者们需应对的治疗相关问题   乳腺癌生存率的提高,虽然让患者们收获更长的生存期,但是由于手术、内分泌治疗等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们在治疗后的康复期仍然面临各种各样困扰。 手臂淋巴水肿 乳腺癌相关的手臂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关,潜伏期较长,通常在初治治疗后的12-30个月达到水肿的高峰。科学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减轻淋巴水肿,进而促进患者上肢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建议乳腺癌患者在淋巴水肿的潜伏期开始预防水肿的发生,避免患侧肢体的挤压和负重;水肿发生时及时开始功能锻炼操,并学习促进淋巴引流的按摩手法,科学管理淋巴水肿。 骨质疏松 化疗药物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会引起骨发育不全、成骨细胞活性减弱,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另外,长期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骨质疏松让患者更容易骨折、肌肉痛和关节痛,需格外注意,谨防危险发生。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期,从饮食、营养素补充剂及运动锻炼着手,有意识地补充坚果、牛奶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深海鱼或维生素D补充剂等,还需要坚持户外运动,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 绝经及生育问题 激素治疗会引起潮热、盗汗、萎缩性阴道炎等更年期症状,一些具有促性腺激素毒性的化疗药物使用也会导致绝经提前。 建议所有绝经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提前做好生育咨询,从而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乳腺癌治疗;临近绝经期的患者也要做好更年期提前的心理准备,以从容应对未知症状。 认知障碍及疲劳 化疗后一些患者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问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可通过行为认知疗法、训练注意力、推理能力来改善。 疲劳是各种治疗的综合结果,也是患者们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疲劳的患者除了体力下降,还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建议患者们积极进行有氧运动。在各类体育锻炼中,有氧运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明具有明确改善疲劳的功效,无论在治疗中还是是治疗后,效果均非常显著;有氧运动也能刺激大脑功能恢复,提高认知水平。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几种治疗副作用,患者们可能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更加个体化,例如放疗导致的心脏问题、紫杉醇药物带来的神经病变等等。 有些症状是短期存在的,但也要精心地护理,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症状可能会长期伴随他们,患者们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接纳治疗后的自己。我们也呼吁患者家属们在治疗后的这段时间内给她们更多的包容和关爱,共同跨越这道难关。 参考文献 [1]于洗河,张景茹,降海蕊,尚盼盼,高尚.中国女性1990—2019年宫颈癌和乳腺癌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05):534-538. [2]Miller KD, Nogueira L, Devasia T, Mariotto AB, Yabroff KR, Jemal A, Kramer J, Siegel RL. . CA Cancer […]

半夏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在多个瘤种中斩获多项适应证。2022年4月21日,百济神州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新增三项恶性肿瘤适应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其中包括“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下统称“卵巢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两项妇科肿瘤适应证。目前为止,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已在国内获批五项适应证。 研究表明,BAT1706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独具100mg/瓶、400mg/瓶双规格,为患者带来了高性价比的新选择。在BAT1706获批新适应证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张克强教授对BAT1706获批两项妇瘤适应证的临床意义进行分享。   获指南推荐、专家认可,贝伐珠单抗已成为妇瘤治疗主力军 张克强教授介绍道:   “ 在我国,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相比之下,卵巢癌的发病率虽然仅位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第三位,但病死率却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1-2]。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仍有着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贝伐珠单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罕见妇科恶性肿瘤中均有应用,并且无论患者属于初治/经治、是否属于高危或存在复发/转移,贝伐珠单抗均有对应的适应证和值得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张克强教授提到,基于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和宫颈癌领域的两项重要性III期研究GOG-0218研究和GOG-240研究[3-4],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获NMPA批准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卵巢癌患者一线治疗,以及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指南均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一线治疗、一线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及铂耐药复发后的治疗,以及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二线治疗。 “ 在指南推荐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基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可观的治疗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临床医生对于贝伐珠单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此外,贝伐珠单抗的相关探索性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多种不同机制的疗法/药物均有联合应用潜力,在与放疗、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探索。 ” 张克强教授谈道。 高度相似,高性价比生物类似药BAT1706保障患者长期获益 张克强教授表示:   “ BAT1706不仅严格按照NMPA出台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开发,已于国内上市,并且已经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递交了上市申请。从临床前研究到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Ⅰ期研究,再到关键性Ⅲ期BAT1706-003-CR研究,临床工作者对BAT1706与原研药在结构、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各方面的相似性进行了逐步确认。 其中的关键性BAT1706-003-CR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由来自全球5个国家、80余家中心的651例患者,旨在探究BAT1706和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BAT1706与原研药在主要研究终点第18周总缓解率(ORR18)、次要研究终点PFS和OS方面均达到了研究设置的等效性标准,安全性方面同样未见显著差异。 ” 与此同时,张克强教授指出,目前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妇瘤适应证仍未被纳入医保,因此在疗效同样可观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性价比较高,可以保证患者足量、足程用药,保障疗效和长期获益。特别是对于卵巢癌等患者而言,以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维持治疗通常需要持续18~22个周期,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因此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对保证长期获益十分重要。 相信未来BAT1706被纳入医保后,其在妇科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将会进一步扩展,为患者带来经济、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选择。” 灵活规格,方便患者,BAT1706多维度助力“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 除100mg/瓶的常规规格外,此次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还开发了400mg/瓶的大规格,这也是目前国内市面上唯一4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谈及多规格剂型的优势,张克强教授谈道:“通过不同规格剂型的灵活搭配可以顺应‘个体化诊疗’的诊疗趋势,更好地落实个体化用药方案。由于不同患者的体重及处方剂量不同(通常为7.5mg/kg~15mg/kg),对于所需剂量较大的患者,使用1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需要较高的配药频率,100mg/瓶和400mg/瓶剂型的灵活选择和搭配可以大大降低配药的频率。此外,400mg/瓶的大规格剂型还能够减少药品挂壁导致的浪费,同时也能够降低药品暴露在空气中及被污染的风险,有助于提高输注配药的便捷性。 张克强教授最后谈道:   “ 作为全球化开发与发展的药品,BAT1706在国产创新药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期待未来BAT1706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此外,为了探索更多的应用的空间、不断挖掘其价值、释放其潜力,百济神州已经启动了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联合治疗相关研究,期待BAT1706能够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造福更多患者。 ” 参考文献: [1].《卫健委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2].《卫健委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Burger RA, Brady MF, Bookman MA, Fleming GF, Monk BJ, Huang H, Mannel RS, Homesley HD, Fowler J, Greer […]

半夏
每8例癌症就有1例乳腺癌!想保命?乳腺体检3大重点必须掌握!

每8例癌症就有1例乳腺癌!想保命?乳腺体检3大重点必须掌握!

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已严重威胁了中国女性的身体健康。多项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中国女性的乳腺生理特征及乳腺癌流行特点与西方国家有较大不同,建立适合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标准,对于提高乳腺癌筛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具体来说,我要做筛查吗?怎么做筛查?筛完后又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怎么说! 谁该做筛查? 由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提出、并牵头起草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T/CPMA 014-2020)》对中国乳腺癌的高风险人群、筛查方法、结果及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首先,标准建议,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一般风险人群在45-70岁之间,应进行乳腺癌筛查。那就涉及到高风险和一般风险人群的概念了。 符合下列a、b、c中任意条件的女性,就是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 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的女性: ● 一级亲属(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 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乳腺癌; ● 二级亲属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卵巢癌; ●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 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 绝经年龄≥55岁; ●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 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3 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 ● 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 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不少于半年; ● 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以上三者都没份?那您就属于一般人群,可以相对悠着点查了~ 怎么做筛查? 不同风险人群的筛查措施当然也有所差别。 1 一般风险人群的筛查措施为: ● 每 1 年~2 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 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 宜使用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2 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措施为: ● 每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 X 线摄影检查; ● 对于不具备乳腺 X 线摄影检查条件的地区, 宜选择乳腺超声进行检查; ● 对于检测为 BRCA1/2 突变携带者, […]

半夏
又双叒有「神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翻车,这回又是谁呢?

又双叒有「神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翻车,这回又是谁呢?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石」,历经半个世纪的临床使用,其安全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验证。近年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发现,除了是使用范围最广的口服降糖药外,二甲双胍还有减肥、保护心血管、改善肠道菌群、治脱发、抗炎、抗衰老和抗肿瘤等效应,成为口口相传的「神药」。目前对二甲双胍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既往大量观察性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与不同亚型乳腺癌(伴有糖尿病)的预后改善有关。对于不伴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而言,二甲双胍也可降低其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其肥胖相关生理机能。 那么,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标准治疗加入二甲双胍能否改善结局?5月24日,JAMA发表一项名为MA.32的临床试验却「大泼冷水」——继不久前的神药阿司匹林,又一神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大热倒灶」……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二甲双胍: iDFS、OS或其他结局,通通没改善! MA.32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安慰剂双盲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于2010年8月~2013年3月从加拿大、美国、英国、瑞士入组接受标准治疗的高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3649例(平均年龄52.4岁,其中女性3643例,占99.8%)按1∶1的比例随机(并按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体重指数≤30或>30、HER2阳性或阴性、化疗与否进行分层)分为两组,每天两次口服二甲双胍850毫克(1824例)或每天两次口服安慰剂(1825例)持续5年,并随访至2020年10月。研究主要终点为激素受体(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无远处复发生存和乳腺癌无癌时间间隔等。  研究人员对 ER/PR+ 和 ER/PR-(不考虑 HER2 状态)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患者的IDFS、OS或其他结局均无改善。 虽然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治疗最常见的乳腺癌方面无效,但该试验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重要结果,可用于治疗一种不太常见但侵袭性较强的乳腺癌,即 HER2 阳性乳腺癌。对于这种亚型乳腺癌,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二甲双胍 5 年可能会降低死亡率(图 3),而 HER2 阳性癌症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20%。感觉这车翻了,又没完全翻…… 总之,二甲双胍对大多数常见的乳腺癌没有益处,但在 HER2 阳性乳腺癌的病例中,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是有益的。潜在的下一步将是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测试二甲双胍在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影响,来证明它可以为 HER2 阳性乳腺癌提供一个额外的治疗选择。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也是迄今为止同类试验中规模最大的研究。 #2 阿司匹林: 并不降低乳腺癌转移风险! 无独有偶,2022年2月ASCO全体会议期间提交的一项3期ABC试验数据证实,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高危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风险!然而先前不少研究表明,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老药」更是跻身「神药」行列,受到肿瘤研究人员的关注。 该试验患者共计3021例,年龄在18~70岁范围内,分期在Ⅰ~Ⅲ期;以1:1的比例分组,分别接受每日300 mg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1511例),或等量的安慰剂(1510例)。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比较PFS。 这是一项长期的试验,预计随访5年,但至随访2年后已经得到了结果——阿司匹林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没有改善,甚至复发的患者比例更高了。 阿司匹林组中111例患者复发,占比7.3%;安慰剂组中90例患者复发,占比6.0%。研究结果表明,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比服用安慰剂的人有更多的疾病事件,尽管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之间也有相似数量的严重不良反应(AE)。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的 3 级或更高级别AE的发生率相似。此外,阿司匹林组中未出现4级心脏、血液或胃肠道事件。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对于预防复发的效果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神奇。相当一部分患者主动停药或难以承受副作用,且复发的比例并不比安慰剂低。 #3 到底谁才是真正助力 乳腺癌治疗的「神药」? 既然神药们暂时都不靠谱,那么为了减少复发、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我们除了配合治疗,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努力努力呢?就在最近,ASCO发布了肿瘤治疗期间个体健康方面的指南,为成人癌症积极治疗期间的运动、饮食和体重管理提供指导。 这项最新指南依托的证据基础包括52篇系统性综述(42篇为运动,9篇为饮食,1篇为体重管理)和另外23项随机对照试验,最常研究的癌症类型为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评价了癌症治疗期间成人有氧和抗阻运动、特定饮食和食物、减肥和避免体重增加对生活质量、治疗毒性和癌症控制的影响。这也是首次聚焦在癌症治疗期间的生活方式建议,可以说是非常重磅了~具体该怎么做,我们下期继续聊~ 1 参考文献 [1]Goodwin PJ, Chen BE, Gelmon KA, et al. […]

半夏
三阴性乳腺癌简介及FDA已获批疗法汇总

三阴性乳腺癌简介及FDA已获批疗法汇总

三阴性乳腺癌简介 乳腺癌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否阳性分为三大类: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 三阴性乳腺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占乳腺癌的 10-15%,2020年新发TNBC就有6~8万例,它是一种严重侵袭和高度增殖的亚型,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占比更高。预后很差,大部分患者在三年后复发,在确诊前五年死亡。化疗仍然是早期和晚期TNB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是一个高度未满足的医疗需求领域,急需改善治疗方案和优化精准医疗。 图片来源:https://www.gene.com 三阴性乳腺癌特点 由于TNBC缺乏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 和人表皮生长因子-2 (HER-2)受体,故TNBC不能通过常规的靶向HER2疗法来治疗。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乳腺癌也被认为是一种“冷”肿瘤,然而,由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多(更高的PD-L1表达;更高的肿瘤突变负荷),TNBC 已被证明是免疫治疗策略的首选亚型。 目前已获批的疗法 ① Atezolizumab(TECENTRIQ,Genentech Inc.)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2019 年 3 月 8 日,FDA 加速批准 atezolizumab(TECENTRIQ,Genentech Inc.)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 PD-L1 阳性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 该批准基于 IMpassion130 (NCT02425891),这是一项多中心、国际、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包括 902 名未接受过化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TNBC 患者。在肿瘤表达 PD-L1 的患者中,接受 atezolizumab 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 7.4 个月 (95%CI:6.6, 9.2),而接受安慰剂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为 4.8 个月 (95%CI:3.8, 5.5)。但总体生存数据不成熟,有 43% 的意向治疗 (ITT) 人群死亡。 但在IMpassion131(NCT 03125902)临床试验中(atezolizumab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上市后的验证临床试验),将 atezolizumab 联合紫杉醇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用于 mTNBC 患者。在这项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相比,在 PD-L1 阳性人群中,atezolizumab ;联合紫杉醇治疗并未显著降低癌症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此外,在 PD-L1 阳性人群和总人群中,中期总生存期结果竟然有利于紫杉醇 + 安慰剂,而不是紫杉醇 + atezolizumab。  图注:与单独使用紫杉醇相比,atezolizumab 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并未改善 PFS 或 OS […]

半夏
二度降价高达56.7%!中国首款ADC药物价格再调整,将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

二度降价高达56.7%!中国首款ADC药物价格再调整,将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

近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患者治疗负担,提高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积极为赫赛莱®(英文商品名:Kadcyla,通用名: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争取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机会,罗氏制药中国近日再次调整T-DM1价格。价格调整后,100mg T-DM1价格为8340元,160mg T-DM1价格为11951.63元。 二度 降价 – 降幅高达近60%! –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罗氏就曾对赫赛莱采取了主动降价措施。据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执行注射用恩美曲妥珠单抗等20个药品主动降价结果的通知》,T-DM1的两个剂型——160mg/瓶和100mg/瓶,分别从27632.04元降至13184.05元, 19282.00元降至9200.00元,两款降幅均为52.3%。   再加上本次降价,至此,T-DM1在今年的价格降幅高达56.7%! 关 于 – T-DM1 – T-DM1是全球首个抗体偶联物(ADC),由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非还原性硫醚接头和微管蛋白抑制剂美坦辛衍生物(DM1)组成。DM1和长春碱药物作用机制相似,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来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进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体外研究显示 DM1 的细胞毒性比紫杉类药物高 24-270 倍。T-DM1 与 HER-2 结合使复合物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靶细胞,T-DM1 中的抗体组分在溶酶体中被降解,将 DM1 释放至细胞质中,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T-DM1于2020年1月批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接受了紫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2021年6月,又获批单药治疗接受了紫杉烷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在国内外各大指南中,赫赛莱已经成为治疗抗HER2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存病灶患者强化辅助治疗的一级推荐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新辅助治疗后仍有残余病灶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 T-DM1荣登CSCO BC 2022 指南I级推荐 经过T-DM1辅助治疗后,患者3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率从77%提升至88.3%,且使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下降50%。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T-DM1可显著提升HER2阳性晚期二线患者的生存获益。研究显示,T-DM1可显著延长晚期二线亚洲患者总生存期至34.3个月,死亡风险下降57%。 KATHERINE III期研究 总    结  ADC药物取两家之长——靶向的精准与化药的高疗效,提高靶向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化疗的毒副作用,真正达到了1+1>2的效果,是两大抗癌疗法的进一步结合与飞跃。T-DM1的再次降价,进一步提高患者获得药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乳腺癌患者!

半夏
DS-8201,强大的破局者,T-DM1降价52%

DS-8201,强大的破局者,T-DM1降价52%

老牌的MNC企业阿斯利康、辉瑞、罗氏,在免疫治疗时代,表现都差强人意。 而佛系的施贵宝和默沙东,则依托于O药和K药迅速崛起。 辉瑞依托于新冠口服特效药走出泥沼, 而阿斯利康和罗氏,则押注ADC赛道,竞争日益白热化。主要竞逐的焦点,在于HER2+乳腺癌市场。 近日,罗氏宣布对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ADC药物T-DM1降价,幅度高达52%: 160mg/瓶剂型由现行挂网价27632.04元降至13184.05元; 100mg/瓶剂型由现行挂网价19282.00元降至9200.00元。 面对来势汹汹的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研发的DS-8201,虽然罗氏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了T-DM1,有先发优势。 但高昂的价格,导致市场覆盖很少,且2022版的NCCN乳腺癌指南,DS-8201的推荐级别已经高于T-DM1,此时,趁DS-8201还未上市,大幅降价抢夺市场,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详细来谈下HER2+乳腺癌领域的竞逐态势。 细数罗氏怎样布局的坚固堡垒,又面临怎样的危机? ——乳腺癌流行病学与分子分型——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而在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死亡68万例。 而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据WHO预测,2020年中国新增乳腺癌病例高达41万。 乳腺癌是异质性恶性肿瘤,根据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统称为激素受体(H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分为不同的亚型(见下图)。 乳腺癌免疫组化整份报告中,比较关键的主要就是ER、PR、Her-2、ki67这四个指标,因为这是判断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的指标,更是直接关乎后期的治疗方案的制定。HR和HER2的状态决定药物治疗的选择。 如果ER/PR/HER2都为(-),那么就是三阴性乳腺癌,也是治疗最为棘手的乳腺癌类型,目前正成为免疫治疗期冀突破的恶性癌种,本文主要涉及HER2阳性乳腺癌。 图1:乳腺癌分子分型 ——HER2靶点与乳腺癌—— HER2,又名ERBB2,必须与家族其他成员(如HER3)组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HER2二聚化后构象发生改变,激活胞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继而再激活下游通路节点(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理作用。 HER2在 20%~30%的乳腺癌中都有表达的增加。是乳腺癌预后判断因子,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 图2:HER2/ HER3异源二聚体激活相关下游信号通路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 HER-2(0)和HER2(1+)表示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 HER-2(2+)表示尚不能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需要ISH(原位杂交法)检测进一步确定; HER-2(3+)表示阳性。 图3:HER2阳性辨别 目前常用的抗HER2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单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小分子(拉帕替尼、吡咯替尼) ADC(T-DM1、DS-8201)。   图4:乳腺癌抗HER2药物上市情况 ——HER2+乳腺癌治疗格局—— 曲妥珠单抗(商品名为赫赛汀,由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公司研发)是第一种被批准的靶向HER2的乳腺癌治疗药物(1998年)。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并称罗氏的三驾马车。根据2005年的三项主要研究结果,曲妥珠单抗获得FDA批准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图5:HER2+乳腺癌指南推荐 上图是根据2021版的CSCO指南和2022版的NCCN乳腺癌指南整理的HER2+乳腺癌围手术期及晚期1线和2/多线的指南药物推荐。 HER2+乳腺癌,一直都是罗氏的天下,最早的曲妥珠单抗,到帕妥珠单抗,曲帕双靶加紫衫的联合方案已经成为晚期一线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新标准。 并不断强调全程抗HER2管理,且正在推动获批适应症为晚期二线的第二代ADC药物 T-DM1在临床上作为曲帕双靶治疗失败后的方案新选择。 但近年来,随着第三代ADC药物 DS-8201的上市,罗氏对于HER2+乳腺癌的垄断地位正在被瓦解,2022版NCCN指南已经将DS-8201的推荐级别高于T-DM1,用于: her2阳性、复发性不可切除(局部或局部)或IV期(M1)疾病的全身治疗二线方案。 而T-DM1已从1类首选方案改为2a类其他推荐方案。 图6:DESTINY-Breast03研究 这种推荐级别的调整,源于DS-8201的亮眼数据。 今年的ESMO大会上公布了T-DXd(DS-8201)与T-DM1的头对头试验DESTINY-Breast03的结果,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的 3 期研究。比较了 T-DXd 与 T-DM1 在先前接受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实验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上图是T-DXd与T-DM1的PFS对比,DS-8201在12个月的PFS为75.8%,比T-DM1的34.1%高了一倍多。DS8201的风险比(HR)低至0.28,也就是说相比T-DM1,其降低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达72%。 图7:DESTINY-Breast03研究 […]

半夏
戈沙妥珠单抗获批,开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ADC时代

戈沙妥珠单抗获批,开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ADC时代

2022年6月7日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简称SG,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J20220015)。 本次获批,不仅是国内新药可及加速同步全球的重要体现,更让国内患者看到从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的希望。作为全球首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基于IMMU-132-01、ASCENT研究等强势证据,戈沙妥珠单抗治疗TNBC已展现出优于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其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独特属性,戈沙妥珠单抗也是新一代ADC药物研发的重要标杆,并且在探索更广泛的获益人群的研究方面,戈沙妥珠单抗也始终走在前列。 独具匠心——揭秘戈沙妥珠单抗 结构设计和作用机制的独特属性 1.Trop-2已成为继HER2之外,乳腺癌领域最具潜力的治疗靶点 戈沙妥珠单抗的成功研发与其作用靶点以及抗体、连接子、载药的性质密不可分,其作用靶点Trop-2称为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其膜内结构域可以通过磷酸化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1-2]。并且Trop-2的过表达与实体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3]。在TNBC中有88%患者为Trop-2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4]。此外,Trop-2还能介导抗Trop-2抗体的内吞作用[2]。由此表明,Trop-2可以作为一个合适的癌症治疗靶点。 2.选择特异性靶向Trop-2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hRS7 目前主流ADC药物的单克隆抗体一般都采用IgG1抗体[1,5,6]。戈沙妥珠单抗的抗体采用了特异性靶向Trop-2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hRS7,其与Trop-2的亲和力很强,而且免疫原性低、稳定性高、半衰期长,同时具有较强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效应[4]。 3.采用pH敏感性的可裂解连接子CL2A,结构中引入PEG增加亲水性 戈沙妥珠单抗采用PH敏感性的可裂解连接子–CL2A,连接部位对pH条件敏感,在循环系统中不易水解,而在肿瘤细胞溶酶体内或肿瘤微环境的酸性环境中可发生水解,释放的SN-38可渗透进入临近肿瘤细胞发挥旁观者效应。此外,CL2A在结构上引入了聚乙二醇(PEG)亲水基团,能增加连接子的亲水性,改善ADC溶解性。并且戈沙妥珠单抗采用半胱氨酸偶联,偶联位点最多为8,因而所得产物异质性较小,均一性更高。并且得益于连接子技术的优化,当偶联载药的平均数高达7.6时(DAR=7.6,接近理论最高值),也能保证ADC药物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发生聚集而被清除体外[7-9]。 4.选择具有中等毒性、独特作用机制的载药SN-38 由于肿瘤细胞表面靶抗原数目有限,每个ADC分子可携带的载药也有限,并且真正到达靶细胞的ADC药物不足1%,因此载药的IC50值需达到纳摩尔甚至皮摩尔级别[10];但同时也要考虑高活性载药的脱靶毒性以及与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交叉耐药的问题。戈沙妥珠单抗的载药SN-38是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Ⅰ阻止DNA的复制和转录,与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并且SN-38的IC50在纳摩尔范围内(约1.0-6.0 nM),与目前ADC的其他载药相比,具有中等效力[11-13]。 实力卓越——突破性的 研究成果点亮TNBC治疗希望   目前TNBC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尽管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带来了TNBC一线精准治疗的可能性,但是仍受到gBRCA突变、PD-L1表达的影响。TNBC≥2线治疗手段依旧匮乏,研究表明对于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晚期TNBC患者,后续再选择标准化疗的缓解率较低,仅为10%-15%,无进展生存期(PFS)则仅为2-3个月[14]。因此TNBC治疗领域仍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戈沙妥珠单抗的出现将打破了这一治疗窘境。 IMMU-132-01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I/II期篮子试验[14-15],旨在评估戈沙妥珠单抗治疗晚期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共入组495例患者,其中包括108例TNBC患者,结果表明,TNBC队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3%(包括3例完全缓解和33例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7个月;根据独立中心审查委员会的评估,ORR和中位DOR则分别为34.3%和9.1个月。患者的临床获益率(CBR)为45.4%,中位PFS为5.6个月,总生存期(OS)为13.0个月。该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可以说为TNBC的治疗注入了新鲜血液,研究数据在2019年全文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并基于此研究,2020年4月美国FDA加速批准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既往已接受过≥2线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成人患者。 在后续的确证性III期ASCENT研究[16-17]中,纳入了468例非脑转移、既往接受过≥2线(无上限)标准化疗方案[包含(新)辅助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进展,并接受了一种针对转移性疾病治疗方案的转移性TNBC患者]。研究结果表明,戈沙妥珠单抗相比单药化疗,能将中位PFS显著延长至5.6个月,HR 0.39。戈沙妥珠单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高达61%,且戈沙妥珠单抗为不同亚组的患者均带来了PFS获益,包括既往接受过多种化疗方案的耐药患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乳腺癌的时空异质性,其ER、PR、HER2状态在疾病复发和进展时可能发生改变。对于HR和HER2阳转阴患者继续进行内分泌或抗HER2治疗的效果差,将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ASCENT研究针对首诊是否为TNBC的亚组(包括近1/3首诊非TNBC)分析显示,戈沙妥珠单抗治疗首诊非TNBC,即HR或HER2阳转阴的患者疗效依然显著,该亚组分析结果也于2021年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进一步公布[18]。并且戈沙妥珠单抗显著延长中位OS至12.1个月,死亡风险下降52%;且ORR高达35%,是化疗组的7倍;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则长达6.3个月。此外,包括伴有脑转移患者的总人群(529例)生存获益与之类似,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4.8个月和11.8个月。 而在安全性方面,研究显示因不良事件而停药的发生率较低(仅3%)[17],戈沙妥珠单抗的给药持续时间较长,最长达到22.9个月(中位4.4个月),足见其治疗耐受性良好。戈沙妥珠单抗最具临床意义的3级和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通过支持性治疗措施即可有效管理,并且治疗相关肺炎或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极低,在多种混杂因素的背景下,仅1例患者观察到可逆性的3级肺炎。并且2021年ESMO大会公布的ASCENT研究关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研究报道[19]中,戈沙妥珠单抗组的全球健康状况指数(GSH)、躯体、情绪功能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化疗组,并且对疲乏、疼痛、呼吸困难和失眠症状的负面影响更小。基于突破性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数据,ASCENT研究结果于2021年发表于NEJM,并在2021年4月获得了FDA完全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成人患者。 此外,ASCENT研究的生物标志物分析[20]中,不同Trop-2表达的患者接受戈沙妥珠单抗治疗相比化疗具有OS全面获益,Trop-2高、中、低表达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4.2个月vs.6.9个月、14.9个月vs.6.9个月、9.3个月vs.7.6个月。这也提示,基于较高的DAR(7.6)以及具有独特双释放机制的旁观者效应,使得戈沙妥珠单抗对Trop-2表达的依赖性较低,这也决定了临床使用戈沙妥珠单抗并不需要检测Trop-2表达水平,因而更具便捷性。 值得强调的是,戈沙妥珠单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TNBC的中国桥接研究EVER-132-001(纳入80例中国患者),早在2021年11月10日就已经公布达到了主要终点,经独立审评委员会评估的ORR为38.8%。戈沙妥珠单抗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报告类似,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21]。正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戈沙妥珠单抗终于迎来了国内获批上市的高光时刻,相信随着这一刻的到来,越来越多的TNBC患者将迎来新的治疗曙光。   独探索不断—戈沙妥珠单抗 领跑Trop-2靶向ADC竞争赛道   戈沙妥珠单抗不仅在TNBC≥2线治疗领域具有亮眼表现,并且还将线数前移至TNBC晚期一线以及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阶段,在一线治疗方面,如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免疫的伞式研究Morpheus-TNBC,以及戈沙妥珠单抗单药或戈沙妥珠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PD-L1阴性TNBC的Saci-IO TNBC研究。而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探索方面,如戈沙妥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早期TNBC的II期NeoSTAR研究初步结果显示,29例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0%[22];以及正在开展的戈沙妥珠单抗相比化疗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的早期TNBC的III期SASCIA研究[23]。 戈沙妥珠单抗的研发布局不仅限于TNBC,它还被证实在HR+/HER2-乳腺癌中具有临床获益。为进一步验证戈沙妥珠单抗针对HR+/HER2-乳腺癌的疗效,开展了TROPiCS-02 III期研究。该研究于2022年6月5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初步结果[24],与医师选择化疗相比,戈沙妥珠单抗治疗HR+/HER2-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减少34%,1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提高(21%比7%),且总生存首次中期分析显示出改善趋势。此外,目前戈沙妥珠单抗III期亚洲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中,旨在比较戈沙妥珠单抗与医生选择治疗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23]。 总之,戈沙妥珠单抗不仅在结构设计和作用机制上别具一格,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更是优势显著,伴随着适应症的正式获批,也让我们对TNBC的治疗获益有了新的期待。并且作为首个Trop-2靶向ADC,在ADC药物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戈沙妥珠单抗将当之无愧地成为Trop-2靶向ADC赛道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Khongorzul P,et al.Mol Cancer Res.2020 Jan;18(1):3-19 [2]Goldenberg DM,et al.Oncotarget.2018 Jun 22;9(48):28989-29006. [3]Zeng P,et al.Sci Rep.2016 […]

半夏
刚刚!首款靶向TROP-2的ADC终于在中国获批!抗三阴乳腺癌「大杀器」!

刚刚!首款靶向TROP-2的ADC终于在中国获批!抗三阴乳腺癌「大杀器」!

今天(6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抗人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2)-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 SG)的上市申请已获批。根据此前公开信息,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而在刚刚拉下帷幕的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SG接连带来捷报!其中奠定SG上市的基石ASCENT III期临床大胜收官,拓展能力圈的TROPiCS-02的研究结果更是入选LBA(Late Breaking Abstract,重磅研究摘要)。适逢此次国内上市获批,可谓是双喜临门,众望所归了~ 相关阅读: 步 履 不 停 戈沙妥珠单抗终成抗TNBC一大利器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疾病,约占全球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在亚洲,乳腺癌的确诊年龄中位数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年轻化趋势,近10年来,TNBC分子亚型的比例逐年上升。TNBC缺乏足够的雌激素、孕激素或HER2受体表达,内分泌疗法或HER2靶向治疗基本无效。在过去20多年中,TNBC患者的总生存期一直没有改善,亟待开发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SG是一款First in class抗Trop-2 ADC,活性药物成分为 saciuzumab govitecan,由靶向TROP2抗原的人源化 IgG1 抗体与化疗药物伊立替康(一种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的代谢活性产物 SN-38 偶联而成。该药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方面都有临床研究铺设,是泛癌种的使用药物。 基于ASCENT III期的积极结果,SG于2020年4月首次获得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TNBC患者,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靶向TROP-2的ADC。 2021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受理了SG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 今年2月,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批准SG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mTNBC成人患者,在亚洲获得首个上市批准。 今年3月,SG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次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次用于转移性疾病治疗)的mTNBC成人患者。 今年4月,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 BC 2022),将戈沙妥珠单抗纳入TNBC晚期解救治疗推荐。SG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但当时考虑到其尚未在国内上市导致药物可及性受影响,暂列为Ⅱ级推荐。本次SG在国内获批,药物可及性大大提高,或将改写SG在中国指南的地位,造福更多患者~ 后 有 追 兵 还有7款TROP2-ADC蠢蠢欲动 SKB264 4 月 7 日,科伦药业宣布 TROP2-ADC SKB264获批临床,治疗至少经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TNBC患者。这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将作为支持上市申请的注册 III 期临床试验。 SKB264 为科伦博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ROP2-ADC,于 2020 年 4 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默示许可,为首家获批 […]

半夏
当DS-8201的安全性不再是问题,谁还能阻止它?

当DS-8201的安全性不再是问题,谁还能阻止它?

随着ASCO DESTINY-Breast04结果的公布,ADC药物T-DXd(DS-8201)再次刷屏,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HER-2治疗新标准,DESTINY-Breast04亮相ASCO,同步顶刊NEJM发表:重新定义HER-2,或将撬动百亿市场,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可能,是绝对的无冕之王。 从DESTINY-Breast01(DS8201的ADC星辰大海,细数DESTINY-Breast系列)、DESTINY-Gastric01、DESTINY-Breast03到DESTINY-Breast04,从后线到前线,从HER-2阳性到HER-2低表达,从乳腺癌到胃癌,王者DS8201再获批:ADC市场风起云涌,正如“DESTINY”直译,孤勇者一路奏响“命运”交响曲,比起自身功与尘,更多的感动源自对生命的延续。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阴阳,有无,内外,药物也是如此。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不能被忽略,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方方面的要求都更高,我们不仅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新时代下, 对科学、医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借助ASCO更新DESTINY-Breast03安全性,再议T-DXd的安全性,也记录自己逐渐改变的观念,比起过去更多的担心,现在对T-DXd的安全性多了一份信心。 基于DESTINY-Breast03的成功,T-DXd完美打败T-DM1,成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新标准,12个月PFS率翻倍达75.8%(vs 34.1%),降低7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拥有史上最小p值7.8×10-22,KM曲线永远不输,从开头到结尾,不给对手任何机会,一路超越,将碾压进行到底。进一步讲,T-DXd组患者生活质量也hold住了,数值上优于T-DM1。 主要分析数据截至2021.05.21,本次安全性更新数据延长两个月,截至2021.09.07,分析预设的TEAE、选择性TEAE(ILD/肺炎、恶心、呕吐、乏力等),同时做了EAIRs分析。 两组间,任意级别TEAE和严重TEAE发生率相似;但T-DXd组,TEAE带来的停药(14.8% vs 7.3%)和减量(23.0% vs 13.8%)比例更高。 抛开剂量谈毒性纯属扯淡,同样,抛开暴露剂量比安全也不公平,简单来讲,吃的越多,吃的越久,累积毒性就可能越多,所以这里换一种方式通过EAIRs,调整药物暴露量再比较下两者安全性,这种比较可能更有意义。 这回在T-DXd组,除去TEAE导致的停药更高(主要与T-DXd引起的ILD/肺炎相关),其它安全性指标,无论任意级别TEAE、严重TEAE、还是TEAE导致的减量都低于TDX-1。 ≥3级别TEAE T-DXd组EAIR更低为0.42( vs 0.70),任意级别严重EAIR更低为0.17(vs 0.27)。 当安全性不再掣肘T-DXd,谁还能阻止它?让疯进行到底。 发生率≥20%的药物相关性TEAE,类似平时说的常见TRAE(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两组都是一些血液毒性和消化道毒性,这和传统化疗药相似,别忘了魔法子弹ADC的本质就是“靶向化疗”,而子弹payload就是化疗药,在和化疗为伍的百年时间内,上帝借手的天使已经很熟悉如何识别和管理这些毒性,我们也有了更好管理这些毒性的辅助用药,所以不要害怕。 相比T-DM1,T-DXd首次TEAE致停药或减量发生的更晚,简单来说,“毒性”来的更晚,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224d(vs 147d),96d(vs 19d)。 T-DXd组用药前几个周期的恶性、呕吐发生率更高,提示T-DXd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加强对恶心呕吐的预防管理,我们有传统的三联,也有四联药来预防恶性呕吐,NK-1受体阻断剂、5-HT受体拮抗剂、激素、奥氮平等都值得。 进一步讲,随着用药时长周期升高,T-DXd组恶心、呕吐的累积风险并没有进一步升高,请给它一点时间。 随着用药时长延长,两组间乏力疲倦累积风险相似,但T-DXd组脱发累积风险确实较高,那些惦记我们头的厂家,希望能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用药周期延长,T-DXd和T-DM1导致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一如既往,T-DXd组大多都是1-2级的,可缓解,仅有1例受试者因呕吐停药;两者导致的乏力和脱发同样依旧。 最后看看我们关心的药物相关性ILD/肺炎,T-DXd组任意级别的发生率为10.9%(vs 1.9%),大部分都是低级别的(1-2级),绝大多数都能缓解;随访时间延长,没有新4级和5级的出现,多了1例2级的。 肺炎是绕不开的,但正如PDX刚来的时候,那时大家也很害怕免疫相关性肺炎,但随着用药经验增多,现在也没那么可怕了,尤其是针对1-2级的。 总的来说,随着随访时间延长,T-DXd组没有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大多数TEAE都是1-2级的,≥3级TEAE EAIR和严重TEAE发生率都更低; 治疗前几个疗程,恶心、呕吐、乏力和脱发发生风险更高,发生率始终维持,提示需要适当支持治疗;没有新3-5级ILD/肺炎发生。

半夏
“我不想活在恐惧和担忧里,怎么办?”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敏敏面临的治疗抉择

“我不想活在恐惧和担忧里,怎么办?”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敏敏面临的治疗抉择

30岁的敏敏坐在华山医院甲乳外科金贻婷教授的诊室里,面容姣好却满布愁云,站在她身旁陪她一起来看病的是她的阿姨。 一个月前,敏敏的右侧乳房肿块在外地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医生告诉她需要切除乳房。 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会不会是遗传的呢? 医生详尽询问了敏敏的病史并做了专科检查,翻阅了外院的检查报告,告诉敏敏目前乳腺癌的诊断是明确的,从肿块的相对大小和位置来看不适合保留乳房,同样也是建议切除右乳。 对于这个“审判”,敏敏并没什么意外,表示:“就是切除乳房后的样子有点接受不了”。 医生安慰敏敏:“如果有外形上的顾虑,可以考虑乳房重建,在切除乳房的同时再造一个乳房出来。” “医生,我之前打听过了,就是冲着这边可以做乳房重建来的。”敏敏悠悠地说道,显得有些拘谨,倒是一旁的阿姨自来熟,唠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在华山医院治疗乳腺癌的经历,颇为满意,这位华山医院的老粉对敏敏的这次治疗充满信心。敏敏猛地一激灵,“医生,我这毛病不会是遗传的吧?” “你年纪轻,阿姨也是乳腺癌,有二级亲属乳腺癌的家族史,从你这个病理看Her2这个指标是阴性的,不能排除遗传性乳腺癌的可能,如果想明确一下,可以抽血做个遗传评估看看。” 敏敏迫切地想知道自己这毛病是不是“遗传病”,决定完成相关检查后再安排后续的治疗。   遗传评估显示风险很高,是不是要预防性切除呢? 一周后,敏敏拿到了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出具的二代测序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有害突变(BRCA2基因和RAD51C基因)。 敏敏马上在网上做足功课,刷出了满屏的安吉丽娜·朱莉,没想到有天大明星的遭遇竟然也落到了自己身上。 1990年Mary-Claire King和同事通过对具有家族史的乳腺癌DNA样本的研究中,确立了肿瘤抑制基因(BRCA1)突变与乳腺癌卵巢癌患病风险增加的联系。随后的研究揭示BRCA2突变也能增加患癌风险。2013年5月,安吉丽娜·朱莉宣布因为自己携带了母系遗传的BRCA1致病突变,并且她的母亲因为卵巢癌去世,从而选择接受预防性双乳切除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继而在乳腺癌高危的健康人群中引发了持续的“安吉丽娜效应”。 第二天,几乎一夜未眠的敏敏在医生那里得到了更加专业的解答: 基因检测证实了敏敏确实罹患了BRCA2突变相关的遗传性乳腺癌,除此以外还携带了另一个HRR基因突变:RAD51C,导致对侧患癌风险更高。 “医生,我不想等着另一边乳房未来某一天也得乳腺癌,这次我想切右边乳房的时候把左边乳房也一起切掉。”敏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医生对于敏敏的选择并不惊讶:“敏敏,尽管你现在诊断出了乳腺癌,有家族史,有HRR基因突变,同时还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年纪轻、Ki67的指标比较高等等,确实可以考虑对侧乳房的预防性切除,但是这样的选择还是需要非常慎重。左边乳房切掉了,毫无疑问左乳癌的发生风险降低了,但是从现有的报道看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而且不一定会对延长寿命有作用。另外这个手术本身是个创伤,你会失去一个目前还健康的乳房,也会带来手术并发症比如伤口痛、留疤、皮肤感觉木木的等等。其实除了外科的手段做预防性切除,也可以选择先留着左边乳房,但是要做到加强随访,比如增加复查的次数。我说的这些你是不是都了解了呢?” “是的。现在是这样一个遗传检查结果,我知道我这种对面乳腺癌的风险太大了,我想我很难忍受这样的煎熬,不想以后每时每刻都活在‘对面乳房多数也会得癌’的恐惧和担忧里,到时把现在的经历再重演一遍,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痛苦了,负担太重。倒不如现在痛下决心,至少能够把左乳癌的风险降低,也心安了。”敏敏坚定地说。   外形怎么能更好看?共同协商,量身定制方案 切归切,敏敏对外形的要求没有降低,“我不想两边都变平了,可以两边一起做再造吗?” “当然可以,两边一起做对称性和美容效果也许会更好。”对于乳房重建的方式,医生告诉敏敏,可以选择自体组织重建,假体重建或是两者结合的方式。 “比如说有些肚子上赘肉特别多的,可以挪上去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乳房。”结合敏敏的组织条件,包括乳房的大小和形态,以及进一步沟通下来之后敏敏的个人意愿,邹强教授、金贻婷教授带领的华山医院甲乳外科团队给敏敏量身制定了手术方案: 右侧: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单纯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 左侧:预防性皮下腺体切除; 双侧:假体置入即刻乳房重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敏敏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对术后外形也非常满意,“几乎和手术前没什么变化”,她高兴地说。现在敏敏抗癌路上的第一关闯过去了,准备调整好状态积极完成后续的全身治疗。对于敏敏这样的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方案也有特别的地方,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BRCA1/2突变基因是目前已知的最关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携带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为87%,BRCA2携带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为84%。对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在诊断为乳腺癌后的10年中,其对侧乳腺患癌的危险性约为35%。 鉴于BRCA1和BRCA2突变相关的乳腺癌激素受体状态的差异,已有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可能对BRCA2突变携带者更有效。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预防BRCA相关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肯定。 对于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预防性对侧乳腺切除术被证明可以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预防性对侧乳腺切除术能够改善生存。 根据《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对于罹患乳腺癌的BRCA基因突变携带患者,如果组织学分级、细胞增殖指数较高,且激素受体表达阴性,对侧乳房预防性切除手术也是可以考虑推荐的治疗策略(证据等级2B类)。 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对侧切除联合乳房重建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更加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对于计划实施乳房重建的BRCA突变乳腺癌患者,从双侧对称美观的角度考虑,可能会增加同时选择对侧预防切除的权重。   划重点~我们这样认为——   年轻、三阴性/Her2阴性或是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可以考虑完善易感基因的检测,以便于全面评估病情并完善治疗决策。 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对侧预防性切除的决策,需评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充分考虑危险因素以及是否重建,告知获益与风险,兼顾情绪心理。严格筛选、充分沟通、知情同意、谨慎操作非常重要。 即刻乳房重建的实施从外形角度会增加患者对侧预防切除的意愿,反过来预防性切除需求的增加也要求专科医生全面掌握不同的重建术式,实现个体化重建方案的灵活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为预防性切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