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卵巢癌

卵巢癌

JCO:可乐组合又有新收获——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可获益!

JCO:可乐组合又有新收获——免疫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可获益!

提要: 1.J Clin Oncol: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2.J Clin Oncol: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1 J Clin Oncol: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临床问题: 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降低的卵巢癌发生风险有关,但没有研究全面评估其的效果改变。 来自J Clin Oncol杂志的一项研究利用了来自17项研究的个体水平数据,在总体上及具有其他卵巢癌风险因素的女性亚组中评估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卵巢癌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 ▎研究方案: 研究纳入卵巢癌队列联盟的9项队列研究(n=2600例)和卵巢癌协会联盟的8项病例对照研究(n=5726例),使用Cox回归和逻辑回归来分析频繁使用阿司匹林(≥6天/周)与卵巢癌风险之间的研究特异性关联,并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合研究特异性评估。研究对个体卵巢癌风险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肥胖,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未产妇,口服避孕药和输卵管结扎)和风险因素数量(0,1和≥2)定义的亚组进行分析。   ▎主要发现: 1)频繁使用阿司匹林与卵巢癌风险降低13%(95%CI,6%-20%)有关,在研究设计(P=0.48)或组织类型(P=0.60)上没有显着的异质性。 2)虽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中没有观察到关联,但在卵巢癌风险因素定义的所有其他亚组中观察到一致的风险降低(相对风险范围为0.79-0.93,所有P异质性>0.05),包括具有≥2个风险因素的妇女(相对风险,0.81;95%CI,0.73-0.90)。   ▎展望: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阿司匹林使用和卵巢癌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它提供的证据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大多数其他卵巢癌的风险因素,频繁使用阿司匹林都与较低的卵巢癌风险有关。在具有多种风险因素的妇女中也观察到风险降低,这为频繁使用阿司匹林的化学预防计划可以针对高风险亚群提供了原则性证明。 参考文献: [1]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1.01900 2 J Clin Oncol: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案   ▎临床问题: 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对经PD-1或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后证实疾病进展的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或其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黑色素瘤患者需要有效的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在该人群中联合效果。 一项来自J Clin Oncol的研究表明仑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可作为该人群的潜在治疗方案。   ▎研究方案: 共有103名患者被纳入并接受治疗。研究随访的中位数为15.3个月。纳入条件为:在最后一剂PD-1/L1抑制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疗法[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一起使用后12周内确诊为进展性疾病(PD)的不可切除的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患者接受仑伐替尼20mg口服,每日一次;外加≤35剂的帕博利珠单抗200m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直到PD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分析由独立的中心根据RECIST 1.1版审查得到的客观缓解率(ORR)。   ▎主要发现: (1)总人群的ORR为21.4%(95%CI,13.9%-30.5%),其中3例(2.9%)完全反应,19例(18.4%)部分反应。中位反应时间为8.3个月(范围为3.2-15.9+个月)。在之前接受抗PD-1加抗CTLA-4治疗的30名PD患者中,ORR为33.3%。 (2)总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4.2(95%CI,3.8-7.1)个月和14.0(95%CI,10.8-未达到)个月。 (3)47名(45.6%)患者发生了3-5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高血压(21.4%);一名患者死于治疗相关事件(血小板计数减少)。   ▎展望: 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先前PD-1/L1抑制剂治疗中证实PD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包括抗PD-1加抗CTLA-4治疗的PD患者,提供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持久反应。安全状况与预期一致。这些数据支持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这一高度未满足需求人群的潜在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2.00221

半夏
为什么卵巢癌患者要做基因检测?

为什么卵巢癌患者要做基因检测?

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被称为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其中,卵巢癌的发病率居于第三位,而死亡率居首位,被称为“妇癌之王”。 由于卵巢癌发病隐匿,筛查手段有限,超七成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死亡率高。但随着治疗手段的更新、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攻坚卵巢癌之路一直在向前推进。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卵巢癌基因检测的事情。   1.为什么卵巢癌患者要做基因检测? 首先,可以帮助卵巢癌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评估遗传风险,有助于提前制定预防策略; 其次,进行BRCA1/2基因等分子检测有利于选择精准化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以及其他的治疗; 最后,检测出某些基因突变者也可以有利于参加适合临床试验。   2.什么是BRCA和HRD? HRD全称同源重组修复缺陷,如果肿瘤细胞为HRD阳性状态,也就是说肿瘤细胞中的DNA双链无法修复,这种情况下再使用PARP抑制剂阻断DNA单链修复,会形成“合成致死”效应,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3.哪些人需要做基因检测?检测什么? 什么时候检测? 为评估遗传风险,卵巢癌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建议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风险相关的胚系基因检测,包括BRCA1/2基因,HRR基因等,有助于提前制定预防策略。 初治卵巢癌患者: 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所有卵巢癌患者在初次病理确诊时须采集肿瘤组织进行BRCA1/2检测。   在没有BRCA1/2突变的情况下,HRD状态可能提供有关PARP抑制剂治疗获益程度的信息,有条件的患者同时进行HRD检测。 铂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   无论有无基因突变均可在化疗结束后,经主诊医生评估选择PARP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对于化疗不耐受或化疗过敏的患者,在复发时对最近可用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2基因,HRD等分子检测有利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包括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以及其他的治疗等。 铂耐药复发的卵巢癌患者: 在复发时对最近可用的肿瘤组织进行BRCA1/2基因,HRD等分子检测有利于选择个体化的治疗,包括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以及其他的治疗等。   检测出某些基因突变者也可以有利于参加适合临床试验。     4.基因检测用什么样本? 遗传咨询为目的患者: 为评估遗传风险,卵巢癌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建议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风险相关的胚系基因检测,包括BRCA1/2基因。 治疗选择为目的患者: 建议使用肿瘤组织检测BRCA体系突变和HRD及其他基因突变,通常需要外周血验证是否为胚系突变,是否有遗传风险。 肿瘤组织,可以使用手术或穿刺获得。   肿瘤组织检测可同时获得胚系及体系BRCA1/2基因突变信息,肿瘤组织检测与血液检测相比能够识别出更多的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受益的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肿瘤组织检测,那么大约7%的体系BRCA突变患者会被遗漏。   5.怎么看基因检测报告? 以BRCA基因检测报告为例。 突变类型:基因检测报告中会根据基因突变强度分为五级。   如果突变类型为4级突变(可疑致病突变)和5级突变(致病突变),就是常说的BRCA突变,与患者预后和PARP抑制剂的疗效具有强相关性,可能从PARP抑制剂获益。   6.基因检测阳性意味着什么?怎么指导后续治疗? BRCA基因突变阳性的卵巢癌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较未突变者有更高反应率。   BRCA1/2基因突变阳性的肿瘤应用PARP抑制剂后获益更显著,有助于选择合适的PARP抑制剂。 HRD阳性患者与HRD阴性患者相比,对铂类以及PARP抑制剂有更好的响应。 如最新研究显示,在HRD阳性的卵巢癌中,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可以延长无进展疾病生存期达到37.2个月,是HRD肿瘤治疗史上最长无进展疾病生存期,同时,将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优势获益人群从20%提高到50%。尼拉帕利在 HRD 人群的疗效优于 HRD […]

半夏
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为高复发风险卵巢癌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为高复发风险卵巢癌患者带来长期获益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患者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血CA125升高,下腹胀1月”入院治疗。 既往史:否认疾病史,其父死于“食道癌”。 入院情况: 妇科专科体格检查:腹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子宫附件触不清,后穹隆结节感; 入院血液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传染性检查无异常,CA125>10000KU/L; 会诊外院CT: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少-中等量腹水,大网膜广泛增厚,考虑种植性转移;大量盆腔积液,左侧附件区不均质占位,恶性肿瘤考虑;盆腔内另见粟粒样结节。 其它辅助检查:胸水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证据;腹水找到小灶异性细胞巢区 初步诊断:1,盆腔恶性肿瘤,首先考虑卵巢来源;2,恶性腹水; 治疗经过: 手术治疗:2017年11月安排患者行卵巢癌根治[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卷地毯式全盆腔腹膜切除+大小网膜切除术+减瘤术+阑尾切除术+膈肌肿瘤切除+膈肌修补术+肝部分切除术(右侧)+肠修补术+输尿管松解术(左侧)+肠造瘘术(回肠)]了。 术中情况: 盆底可及10cm*8cm*8cm实性为主肿块,固定于盆腔;子宫,双侧附件,部分乙状结肠,直肠,阑尾,大网膜包裹其中,累及膀胱浆肌层。 大网膜呈饼状,实性,质硬,约15cm*8cm*15cm,累及横结肠系膜血管,横结肠浆肌层,脾门,两侧盆腹壁,小网膜呈饼状挛缩,肝脏上面散在粟粒样病灶,肝脏右叶表面,肝圆韧带及胆囊表面多发粟粒样结节及结节状病灶,部分融合成团。 腹壁腹膜,膈肌表面,肝肾隐窝,直肠表面,小肠及其系膜表面,结肠及其系膜表面密布直径0.2cm-2cm结节状病灶,左侧输尿管粘连。 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及肿大。 手术切除情况:腹膜、肠系膜及肠表面散在直径2mm病灶(R1切除)。 术后病理:左右卵巢低分化癌(符合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累犯左输卵管系膜,右输卵管全层,转移或者浸润至阑尾,大网膜,小网膜,盆腔腹膜,胆囊表面,右肝表面,直肠表面,小肠系膜,横结肠表面,肝肾隐窝,右侧膈肌。 术后基因检测结果:BRCA2突变,c.7409dfs(p.T2471Hfs*4)。 术后诊断: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并腹盆腔多脏器转移(IIIC期)。 术后化疗: 术后患者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行7疗程TC方案化疗:紫杉醇注射液(175mg/m2 )+卡铂注射液(AUC=6),化疗期间患者CA125进行性下降,后维持于正常水平。 图1.术后维持化疗期间患者CA125变化情况 二次手术: 2018年5月,患者因“肠梗阻,肠造瘘口坏死”接受二次手术。 PARP抑制剂(PARPi)维持治疗阶段: 鉴于患者术中所见病情较术前评估更差,且初次术后为R1残留、复发风险高,基因检测为BRCA2突变。因而,于2018年5月二次手术后,患者开始使用PARPi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至今已达33个月,患者CA125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未出现病情进展征象。 图2.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患者CA125变化情况 专家点评 手术切除和术后系统性含铂化疗,目前仍是卵巢癌治疗的标准“范式”。虽然多数卵巢癌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但往往会遭遇快速复发,通过更有效的维持治疗延缓复发,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对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的高危患者,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本例患者术前即有中等量胸腔积液、少-中等量腹水、大量盆腔积液、大网膜广泛增厚等情况;术中见脾门受肿瘤侵犯,胆囊表面有多发粟粒样结节及结节状病灶,小网膜呈饼状挛缩,均是术前CT检查未见的情况(术前Suidan评分3分,术后实际应评8分);术后腹膜、肠系膜及肠表面残留散在直径2mm病灶,实际手术为R1切除。上述因素均提示患者卵巢癌术后的复发风险极高,需要有效的维持治疗药物。 而对患者术后进行基因检测时,检出BRCA2突变阳性,是PARP抑制剂治疗的优势人群,预后较好。PARPi已经全面改写了铂敏感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格局,奥拉帕利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临床III期SOLO-1研究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公布的研究5年随访数据显示,奥拉帕利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56个月,患者5年PFS率达到48%,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21%,甚至超过了铂类化疗时代BRCA突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1-2],给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的希望。SOLO-1的亚组分析显示,与BRCA1突变相比,BRCA2突变(中位PFS,NR)的PFS获益更大(41.4个月),揭示了BRCA2突变的患者(PFS HR,0.20)似乎比BRCA1突变的患者从维持奥拉帕尼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值得一提的是,本例患者术后存在残留病灶,而SOLO-1研究中也有21%的患者属于此类情况,相关亚组分析数据显示,存在残留病灶患者接受奥拉帕利治疗后的中位PFS为29.4个月,较安慰剂组(11.3个月)同样可显著延缓复发(HR=0.44, 95% CI: 0.25-0.77)[3];而本例患者使用奥拉帕利治疗,至今PFS已达到33个月,超过了SOLO-1研究表现,也再次证实了奥拉帕利用于复发高危患者的重要价值,以及临床完善基因检测、指导用药选择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Banerjee S, Moore K N, Colombo N, et al. Maintenance olaparib fo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varian […]

半夏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新增2项妇瘤适应证,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妇瘤患者带来高性价比新选择

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及其生物类似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在多个瘤种中斩获多项适应证。2022年4月21日,百济神州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新增三项恶性肿瘤适应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其中包括“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下统称“卵巢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两项妇科肿瘤适应证。目前为止,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已在国内获批五项适应证。 研究表明,BAT1706与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并且独具100mg/瓶、400mg/瓶双规格,为患者带来了高性价比的新选择。在BAT1706获批新适应证之际,“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张克强教授对BAT1706获批两项妇瘤适应证的临床意义进行分享。   获指南推荐、专家认可,贝伐珠单抗已成为妇瘤治疗主力军 张克强教授介绍道:   “ 在我国,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相比之下,卵巢癌的发病率虽然仅位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第三位,但病死率却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1-2]。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仍有着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贝伐珠单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罕见妇科恶性肿瘤中均有应用,并且无论患者属于初治/经治、是否属于高危或存在复发/转移,贝伐珠单抗均有对应的适应证和值得肯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 张克强教授提到,基于贝伐珠单抗在卵巢癌和宫颈癌领域的两项重要性III期研究GOG-0218研究和GOG-240研究[3-4],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获NMPA批准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Ⅲ期或Ⅳ期卵巢癌患者一线治疗,以及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治疗。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指南均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卵巢癌一线治疗、一线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及铂耐药复发后的治疗,以及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二线治疗。 “ 在指南推荐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基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可观的治疗效果,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临床医生对于贝伐珠单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此外,贝伐珠单抗的相关探索性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多种不同机制的疗法/药物均有联合应用潜力,在与放疗、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探索。 ” 张克强教授谈道。 高度相似,高性价比生物类似药BAT1706保障患者长期获益 张克强教授表示:   “ BAT1706不仅严格按照NMPA出台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开发,已于国内上市,并且已经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递交了上市申请。从临床前研究到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Ⅰ期研究,再到关键性Ⅲ期BAT1706-003-CR研究,临床工作者对BAT1706与原研药在结构、疗效、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各方面的相似性进行了逐步确认。 其中的关键性BAT1706-003-CR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由来自全球5个国家、80余家中心的651例患者,旨在探究BAT1706和贝伐珠单抗原研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BAT1706与原研药在主要研究终点第18周总缓解率(ORR18)、次要研究终点PFS和OS方面均达到了研究设置的等效性标准,安全性方面同样未见显著差异。 ” 与此同时,张克强教授指出,目前贝伐珠单抗原研药妇瘤适应证仍未被纳入医保,因此在疗效同样可观的基础上,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性价比较高,可以保证患者足量、足程用药,保障疗效和长期获益。特别是对于卵巢癌等患者而言,以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维持治疗通常需要持续18~22个周期,患者用药时间较长,因此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对保证长期获益十分重要。 相信未来BAT1706被纳入医保后,其在妇科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场景将会进一步扩展,为患者带来经济、高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选择。” 灵活规格,方便患者,BAT1706多维度助力“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念 除100mg/瓶的常规规格外,此次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还开发了400mg/瓶的大规格,这也是目前国内市面上唯一4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谈及多规格剂型的优势,张克强教授谈道:“通过不同规格剂型的灵活搭配可以顺应‘个体化诊疗’的诊疗趋势,更好地落实个体化用药方案。由于不同患者的体重及处方剂量不同(通常为7.5mg/kg~15mg/kg),对于所需剂量较大的患者,使用100mg/瓶规格的贝伐珠单抗需要较高的配药频率,100mg/瓶和400mg/瓶剂型的灵活选择和搭配可以大大降低配药的频率。此外,400mg/瓶的大规格剂型还能够减少药品挂壁导致的浪费,同时也能够降低药品暴露在空气中及被污染的风险,有助于提高输注配药的便捷性。 张克强教授最后谈道:   “ 作为全球化开发与发展的药品,BAT1706在国产创新药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期待未来BAT1706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 此外,为了探索更多的应用的空间、不断挖掘其价值、释放其潜力,百济神州已经启动了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联合治疗相关研究,期待BAT1706能够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造福更多患者。 ” 参考文献: [1].《卫健委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2].《卫健委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3].Burger RA, Brady MF, Bookman MA, Fleming GF, Monk BJ, Huang H, Mannel RS, Homesley HD, Fowler J, Greer […]

半夏
TROP2 ADC临床数据刷新:无视HER2表达,最凶乳腺癌依旧OS/PFS双获益!

TROP2 ADC临床数据刷新:无视HER2表达,最凶乳腺癌依旧OS/PFS双获益!

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是一款First in class抗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抗TROP- 2单抗和细胞毒SN-38组成。该药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方面都有临床研究铺设,是泛癌种的使用药物。 在2021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了戈沙妥珠单抗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该申请目前正在审理中。 在今年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上,戈沙妥珠单抗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 BC 2022)纳入TNBC晚期解救治疗,Ⅱ级推荐,再度展现其实力。 而在5月3~5日(当地时间)正式召开的2022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乳腺癌大会(ESMO BC)上,戈沙妥珠单抗再度刷新疗效结果:根据ASCENT试验(NCT02574455)的事后分析,无论HER2表达如何, 戈沙妥珠单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均保持临床获益! 无视HER2表达, OS/PFS保持双获益! ASCENT是一项全球性随机III期试验,旨在比较戈沙妥珠单抗与单药化疗对复发或难治转移性TN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将既往接受2线或更后线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转移TNBC患者,随机分配到21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静脉注射戈沙妥珠单抗10mg /kg或医生选择的化疗(TPC,卡培他滨、艾日布林、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HER2阳性患者不符合入选条件,研究人员确定HER2阴性状态的阈值为HER2 免疫组化(IHC)1+。主要终点是无脑转移患者群体中的PFS,次要终点是ITT人群中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OS)、总缓解率(ORR)、生活质量、缓解持续时间(DOR)和缓解时间。 在分析中,研究人员通过IHC评分测量HER2表达对患者进行分层。HER2低表达者被定义为IHC评分为1+或2+的人;IHC0患者被定义为HER2阴性。 与TPC相比,戈沙妥珠单抗显著改善了PFS! 戈沙妥珠单抗组 vs TPC组的中位PFS: HER2低表达的TNBC患者 6.2个月(n = 63)vs 2.9个月(n = 60);(HR,0.44;95% CI,0.27-0.72;P = .002)。 HER2阴性患者 4.3个月(n = 149) vs 1.6个月(n = 144);(HR,0.38;95% CI,0.28-0.50;P < .001)。 与TPC相比,戈沙妥珠单抗还改善了OS!其中戈沙妥珠单抗更是将HER2低表达TNBC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7%。 戈沙妥珠单抗组 vs TPC组的中位OS: HER2低表达的TNBC患者 14.0个月 vs 8.7个月; (HR,0.43;95%CI,0.28-0.67;P […]

半夏
TROP2 ADC临床数据刷新:无视HER2表达,最凶乳腺癌依旧OS/PFS双获益!

TROP2 ADC临床数据刷新:无视HER2表达,最凶乳腺癌依旧OS/PFS双获益!

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Trodelvy)是一款First in class抗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抗TROP- 2单抗和细胞毒SN-38组成。该药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尿路上皮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方面都有临床研究铺设,是泛癌种的使用药物。 在2021年5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了戈沙妥珠单抗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品种。该申请目前正在审理中。 在今年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上,戈沙妥珠单抗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CSCO BC 2022)纳入TNBC晚期解救治疗,Ⅱ级推荐,再度展现其实力。 而在5月3~5日(当地时间)正式召开的2022年欧洲医学肿瘤学会乳腺癌大会(ESMO BC)上,戈沙妥珠单抗再度刷新疗效结果:根据ASCENT试验(NCT02574455)的事后分析,无论HER2表达如何, 戈沙妥珠单抗在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均保持临床获益! 无视HER2表达, OS/PFS保持双获益! ASCENT是一项全球性随机III期试验,旨在比较戈沙妥珠单抗与单药化疗对复发或难治转移性TN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将既往接受2线或更后线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转移TNBC患者,随机分配到21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静脉注射戈沙妥珠单抗10mg /kg或医生选择的化疗(TPC,卡培他滨、艾日布林、长春瑞滨或吉西他滨)。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HER2阳性患者不符合入选条件,研究人员确定HER2阴性状态的阈值为HER2 免疫组化(IHC)1+。主要终点是无脑转移患者群体中的PFS,次要终点是ITT人群中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总生存(OS)、总缓解率(ORR)、生活质量、缓解持续时间(DOR)和缓解时间。 在分析中,研究人员通过IHC评分测量HER2表达对患者进行分层。HER2低表达者被定义为IHC评分为1+或2+的人;IHC0患者被定义为HER2阴性。 与TPC相比,戈沙妥珠单抗显著改善了PFS! 戈沙妥珠单抗组 vs TPC组的中位PFS: HER2低表达的TNBC患者 6.2个月(n = 63)vs 2.9个月(n = 60);(HR,0.44;95% CI,0.27-0.72;P = .002)。 HER2阴性患者 4.3个月(n = 149) vs 1.6个月(n = 144);(HR,0.38;95% CI,0.28-0.50;P < .001)。 与TPC相比,戈沙妥珠单抗还改善了OS!其中戈沙妥珠单抗更是将HER2低表达TNBC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57%。 戈沙妥珠单抗组 vs TPC组的中位OS: HER2低表达的TNBC患者 14.0个月 vs 8.7个月; (HR,0.43;95%CI,0.28-0.67;P […]

半夏
为什么著名影星安吉莉娜∙朱莉要做两次癌症预防性手术?

为什么著名影星安吉莉娜∙朱莉要做两次癌症预防性手术?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比如自己患了癌症,会不会遗传给子女,需不需让他们做肿瘤的遗传基因检测?还有些年轻人会很纠结这个问题:父亲或母亲罹患了癌症,甚至其他家人也有癌症,很担心自己会有遗传的基因突变导致癌症,询问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问题。实际上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需要进行遗传基因检测,因为基本都不符合,只有极少数特殊的情况才需要进行。携带先天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患者的比例是很低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1%,即使是最常见的遗传的MMR基因突变(称为林奇综合征,可导致肠癌),也仅仅占所有肠癌的3%,因此不用过多担心。     先讲一个特殊情况的例子:安吉莉娜∙朱莉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小部分人,可以说是很不幸,一出生就注定有非常高的概率会罹患恶性肿瘤。安吉莉娜∙朱莉(Angelina Jolie)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古墓丽影》等多部著名电影的主演,她在国内和国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2013年,安吉莉娜∙朱莉在当时身体健康,没有罹患任何癌症和癌前病变的情况下,在医生的建议下果断地做了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保留乳头),之后在2015年,又接受了卵巢预防性切除术。(这件事曾经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个决定其实很不容易,放在任何一位健康女性身上都会犹豫不决甚至放弃手术。为什么安吉莉娜∙朱莉能够接受并做出这些决定呢? 这需要从她的家人讲起,非常不幸,安吉莉娜∙朱莉的3位至亲都因罹患恶性肿瘤而死亡,一位亲姨患乳腺癌,祖母患有卵巢癌,她的母亲同时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 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家族的女性成员出生就携带了一个叫做BRCA1的遗传基因致病突变。数据显示,当女性存在该基因突变时,乳腺癌的终身患病风险在40-85%,卵巢癌的终身患病风险达到40-60%。很不幸,经过检测,确认安吉莉娜∙朱莉从母亲遗传了致病的BRCA1基因突变,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很高,因此进行了两次预防性手术。 除了BRCA1基因,还有很多致癌的遗传基因突变,会导致携带者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升高。比如携带胚系CDH1致癌基因突变的人,容易患胃癌和特殊乳腺癌,分别是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占比大约1-3%)和乳腺小叶癌。数据显示:携带该突变的男性终生患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风险为70%,携带该突变的女性终生患遗的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风险为56%,患乳腺小叶癌的风险为42%。再比如携带遗传的MMR基因致癌基因突变的人,也称为林奇综合征,一生之中罹患肠癌的概率可能高达80%,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高达60%,除此之外,林奇综合征的人患有胃癌、胰腺癌、卵巢癌、胆管癌等肿瘤的风险也会升高,但幅度很小。 携带这些致癌的基因突变的人,从出生之后,无论怎么注意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积极锻炼、戒烟戒酒、良好体重等等,他们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远比那些长期吸烟和嗜酒的人要更高的多。当然,这些人其实更要注意生活方式,并不是说自己的基因不好,先天患癌的风险高就可以放任自由,毕竟还有机会不罹患癌症。更何况,如果再加上各种不良恶习,癌症的风险只会更高,并且更快出现。 但是,大家也别害怕,就像文章开始所说,这种携带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概率很低,比如BRCA1致病的胚系突变的比例低于1%,携带MMR基因的林奇综合征最为常见,也只有3%,并不高。(并且注意,即使父母携带这种突变,未必会传给子女,通常只有50%的概率) 因为比例非常低,通常来说,我们不用过于焦虑和担心。即使现在癌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大多数癌症的遗传性较低,而不属于这种携带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的情况。但是,当碰见安吉丽娜∙朱莉这种情况,就需要去核实是否是存在这种先天的致癌基因突变。   那么,什么时候要高度怀疑存在遗传致癌基因突变,并建议去做肿瘤的遗传基因检测呢? 这通常由医生评估,主要参考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一级亲属(指的父母和亲兄弟姐妹)或比较近的亲属中罹患癌症的人数越多,风险越高。 (2)亲属罹患癌症的发病年龄 通常来说,亲属罹患癌症时的发病年龄越小,遗传的风险越高。比如一位年轻人的父亲患有肠癌,70岁时患肠癌的遗传风险,要明显低于40岁时患肠癌。所以,越年轻时患癌,属于该类型的风险越高。 (3)亲属罹患癌症的类型 前面已经讲过,携带致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类型其实不多,最常见的是林奇综合征。如果亲属罹患的癌症类型属于结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胃癌之类,风险就越高。反之,其它类型的风险就相对低。   如何监测一个人是否携带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 家庭里出现罹患多位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轻,又偏向于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这类风险高的情况时,可以考虑检测。找基因公司抽取外周血即可,大约花费数千元就可以做一个遗传基因检测,看是否携带罕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建议找知名的大公司,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确实存在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怎么办? 即使知道自己携带,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基因,能做的就两件事: (1)更早和更频繁的筛查相关肿瘤 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很高,如果不进行切除,那么就需要经常做相关的肿瘤筛查:乳腺B超和卵巢B超,早发现早治疗。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2)考虑预防性切除 这么做的患者比例通常比较低。比如携带CDH1致癌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罹患胃癌,就可以考虑预防性切除全胃。安吉丽娜∙朱莉预防性切除了双侧乳腺和卵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总结 当家人患癌时,别过度恐慌,通常遗传的风险很小。如果真的亲属中有多位癌症患者并怀疑存在遗传的致癌基因突变,可以抽外周血进行肿瘤遗传基因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此外,无论先天基因如何,一定要注意后天的防癌,既往文章曾经写过,要尽量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半夏
JAMA子刊:BRCA1/2致病性突变与7种癌症风险升高相关

JAMA子刊:BRCA1/2致病性突变与7种癌症风险升高相关

▎临床问题: 除了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外,哪些癌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与BRCA1和BRCA2致病性突变有关? BRCA致病突变基因检测在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诊疗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还有其他哪些癌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也与BRCA致病突变有关,尚不清楚。来自JAMA Oncol的一项研究检测并评估了BioBank Japan的DNA样本和临床信息,以确定BRCA1和BRCA2致病性突变相关的其他癌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方案: 该研究在2003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纳入了来自一个基于医院的多机构登记处BioBank Japan的63828名常见癌症类型患者和37086名对照的DNA样本和临床信息,在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期间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最终纳入65108名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64.1岁;27531(42.3%)女性]和38153名对照组[登记时的平均年龄,61.8岁;17911(46.9%)女性],通过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靶序列方法鉴定BRCA1和BRCA2编码区和2bp侧翼内含子序列中的种系致病变异,通过比较每种癌症类型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致病变体携带者频率,评估(可能的)致病性变异与每种癌症类型的相关性。 ▎主要发现: 与BRCA致病突变相关被定义为比值比(OR)>4.0、P<0.0001,BRCA1中的胆道癌(OR=17.4;95%CI 5.8-51.9)、BRCA2中的食道癌(OR=5.6;95%CI 2.9-11.0),以及BRCA1中的胃癌(OR=5.2;95%CI 2.6-10.5),此外还有BRCA2中的4种既定的癌症类型(OR=4.7;95%CI 3.1-7.1)。 BRCA1和BRCA2分别与2种和4种其他癌症类型有关联。根据亲属中报告的癌症类型数量的增加,胆道癌、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携带者增多。 ▎不足与展望: 这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BRCA1和BRCA2的致病性变异与7种癌症类型的风险相关,提示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具有更广泛的临床意义。 参考资料: [1]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fullarticle/2791277    

半夏
NEJM:CheckMate-816研究证实以免疫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新辅助阶段显著改善NSCLC患者EFS和pCR率

NEJM:CheckMate-816研究证实以免疫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新辅助阶段显著改善NSCLC患者EFS和pCR率

01 JCO:氟唑帕利维持治疗或可改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临床问题:与安慰剂相比,氟唑帕利作为高级别、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进行二线或晚期铂类化疗缓解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最近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氟唑帕利维持治疗或可改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方案:在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1月10日期间,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以铂类为基础治疗方案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n=252)被分配(2:1)接受以28天为周期的氟唑帕利(150mg,每日2次;n=167)或匹配的安慰剂(n=85)。主要终点是由盲法独立审查委员会(BIRC)在总体人群中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由BIRC在具有BRCA 1/2种系突变人群中评估的PFS。 ▎主要发现: 截至2020年7月1日,与安慰剂组相比,氟唑帕利治疗组总体人群中每项BIRC评估的中位PFS显著改善(HR=0.25;95%CI:0.17-0.36;单侧P<0.0001);从预先指定的亚组分析得出的HR显示,存在BRCA 1/2突变(HR=0.14;95%CI:0.07-0.28)或无突变(HR=0.46;95%CI:0.29-0.74)的患者获益趋势一致。 氟唑帕利组最常见的≥3级治疗不良事件为贫血(25.1%)、血小板计数下降(16.8%)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12.6%)。仅1例患者(0.6%)因治疗相关毒性(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同时降低)而停止服用氟唑帕利。 ▎不足与展望: 与安慰剂相比,无论是否存在BRCA 1/2突变,氟唑帕利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在PFS方面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并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 02 NEJM:CheckMate-816研究提示,术前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NSCLC患者EFS ▎临床问题:对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或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有一定获益。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基于纳武利尤单抗的新辅助方案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活性;然而,需要来自Ⅲ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来进一步证实。   最近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可切除的NSCLC患者中,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加化疗可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EFS)。   研究发表截图 ▎研究方案:该研究为开放标签Ⅲ期临床研究,将ⅠB期到ⅢA期可切除NSCL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加铂类化疗或单用铂类化疗。主要研究终点是EFS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S)。   ▎主要发现:   与单用化疗相比,可切除NSCLC患者在术前接受3个疗程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EFS。   最短随访21.0个月时,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7%(HR=0.63;97.38%CI:0.43-0.91;p=0.0052)。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EFS为31.6个月,而单用化疗组患者的中位EFS为20.8个月。   尽管目前OS数据尚不成熟且分析未达到统计学边界,但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患者组中已观察到良好的OS早期获益(HR=0.57;99.67%CI:0.30-1.07)。随访两年时,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率为83%,在单用化疗患者中则为71%。 ▎不足与展望: CheckMate-816研究是首个证实以免疫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新辅助阶段能够显著改善NSCLC患者EFS和pCR率的III期临床研究。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生存结果。   参考文献: [1] Li Ning,Zhang Youzhong,Wang Jing et al. Fuzuloparib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current Ovarian […]

半夏
家族遗传性肿瘤---卵巢癌篇

家族遗传性肿瘤—卵巢癌篇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10%~15%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腹膜癌)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OCS)是一种涉及卵巢癌易感性增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HOCS包括遗传性位点特异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site specific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SSOCS)、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HBOC)、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及其他肿瘤综合征伴发遗传性卵巢癌等。   HBOC是指一个家族中有2个一级亲属或1个一级亲属和1个二级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且具有遗传倾向,主要是由BRCA1或BRCA2突变引起。中国女性人群中,BRCA1/2基因突变频率约为0.38%。   HSSOCS是HBOCS的变异情况,是指家族中有2个及2个以上一级或一级及二级亲属同患卵巢癌。主要是BRCA1/2基因突变,以及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通路上的小部分基因突变相关。   LS主要表现为结肠癌并发肠外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肝癌、胃癌、肾癌等,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导致。因此,判断此类疾病需要进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检测。其他一些肿瘤综合症可能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包括与胚系LKB1(即STK11)基因突变相关的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等。   HOCS中HBOCS和HSSOCS约占90%,LS约占10%,其他相关HOCS占不足1%。HOCS共同特点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患者早,可表现为一人罹患多种原发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和(或)家族中多人罹患同种或多种原发肿瘤。   一、突变频率、发病风险和临床病理特征   1. HBOC/HSSOCS 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卵巢癌发病风险为48.3%,而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卵巢癌发病风险为20.0%。HSSOCS家庭成员的终身卵巢癌风险约5%。   HBOC患者卵巢癌平均发病年龄52.4岁,其中BRCA1突变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7岁,BRCA2突变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4岁。携带BRCA1/2致病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较非携带者预后好,相比于BRCA1突变患者,BRCA2突变患者对化疗反应率更高,预后更好。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多见。   2. LS相关卵巢癌 60%的LS患者以妇科恶性肿瘤为首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癌,其次是卵巢癌。以卵巢癌为首发肿瘤的患者,并发另一种肿瘤的中位时间是5.5年,终生并发另一种肿瘤的风险为6%~12%。   LS相关卵巢癌(LSAOC)患者平均年龄约45~46岁,较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提前15至20年,不同基因突变携带者(MLH1、MSH2、MSH6和PMS2等)的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LSAOC患者确诊时较少发生转移,82%~84%的患者均处于Ⅰ期或Ⅱ期,预后相对较好。组织病理学类型通常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   3. PJS相关卵巢癌   PJS是以特定部位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息肉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绝大多数由STK11基因突变引起。流行病学显示,PJS患者一生中累积肿瘤发生风险率为37%~93%,卵巢癌发病风险率为21%。PJS相关卵巢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其中部分患者发病时不伴有肠息肉。   二、遗传基因检测及风险评估   1. 基因检测适用人群 基因检测的目的是给卵巢癌患者寻找个体化治疗的靶点,而对于亲属,仅需验证患者的致病突变位点,由此评估患癌风险,明确筛查和预防措施。推荐选择多基因检测,提高致病性基因突变的检测率;接受骨髓移植和(或)近期活动性血液恶性疾病者不推荐通过血液、唾液样本检测,推荐培养成纤维细胞后进行检测;年龄<18岁者不推荐进行基因检测。   1.1 初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BRCAs致病性突变对于初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BRCA1和BRCA2是BRCA-FA途径的一部分,在HR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BRCAs基因功能缺失将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除此以外,其他Fanconi基因同样与卵巢癌的遗传易感风险相关,导致LS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也可预测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已明确的11个相关基因共同构成遗传性卵巢癌相关基因。因此,建议卵巢癌进行多基因检测,检测基因包括BRCA1、BRCA2、RAD51C、RAD51D、BRIP1、NBN、PALB2、STK11、ATM、BARD1、CDH1、CHEK2、CDKN2A、NF1、PTEN、TP53、MSH2、MLH1、MSH6、PMS2、EPCAM。   […]

半夏
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显著改善中国卵巢癌患者PFS;CAR-T疗法axi-cel一线治疗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安全 | 肿瘤情报

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显著改善中国卵巢癌患者PFS;CAR-T疗法axi-cel一线治疗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安全 | 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1. Nat Med:axi-cel作为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有效且安全 2. 前沿: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中国卵巢癌患者Ⅲ期临床数据公布 3. 新药:针对神经母细胞瘤,国产CAR-T产品获FDA孤儿药资格 4. 新药:创新ADC治疗难治性卵巢癌达到Ⅲ期主要临床终点,计划本月递交上市申请 01 Nat Med: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为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有效且安全 目前,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LBCL)对于标准一线系统治疗中预后欠佳。近日,一项Ⅱ期、多中心、单臂研究ZUMA-12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一种自体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能否作为高危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的一种选择。 研究发表截图 主要研究终点是完全缓解率(CRR)。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事件生存期(EFS)、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安全性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以及CAR-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血液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共纳入40名患者,达到疗效可评估患者(n=37)的主要终点,CRR为78%(95%CI:62%-90%),ORR为89%(95%CI:75%-97%)。截至2021年5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5.9个月),73%的患者仍处于客观缓解状态;中位DoR、EFS和PFS均未达到。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系统事件分别为3例(8%)和9例(23%)。无治疗相关的5级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出现强劲的CAR-T细胞扩增,达到峰值的中位时间为8天。 研究表明,axi-cel用于高危LBCL一线治疗有着不错的有效率,安全性可控。 02 前沿:尼拉帕利一线维持治疗中国卵巢癌患者Ⅲ期临床数据公布 3月21日,再鼎医药宣布其已在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上报告了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PRIME的数据。 PRIME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的Ⅲ期临床研究,在384名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对尼拉帕利进行了评估,这些患者对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后随机分配至尼拉帕利组或安慰剂组接受维持治疗。该研究评估了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终点为通过盲法独立中心评价的PFS。PRIME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尼拉帕利组患者的中位PFS为24.8个月,高于安慰剂组的8.3个月。 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卵巢癌患者,无论生物标记物状态如何,在接受含铂化疗产生应答后,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可使PFS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均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可耐受。 03 新药:针对神经母细胞瘤,国产CAR-T产品获FDA孤儿药资格 3月20日,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宣布,其开发的靶向B7-H3的CAR-T细胞注射液(TAA06注射液)已于近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FDA官网截图 TAA06注射液是一款靶向B7-H3的CAR-T细胞注射液。B7-H3是B7家族的一个跨膜蛋白,在包括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中经常过度表达,而且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这使B7-H3成为了一个受到关注的抗癌靶点。在临床前研究中,TAA06已取得良好的药效学和安全性数据。 04 新药:创新ADC治疗难治性卵巢癌达到Ⅲ期主要临床终点,计划本月递交上市申请 3月21日,ImmunoGen公布了靶向叶酸受体α(FRα)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下称“mirvetuximab”)的一项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的全部结果。 该Ⅲ期临床研究入组了106例肿瘤表达高水平FRα的含铂药物耐药卵巢癌患者,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线,并且都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达到其主要终点,经研究者评估确认的ORR为32.4%(95%CI:23.6%-42.2%),包括5例CR,与既往治疗线数及既往是否接受过PARP抑制剂治疗无关。在关键次要终点方面,截至2022年3月3日,研究者评估的中位DoR为6.9个月(95%CI:5.6-8.1)。此外,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为4.3个月(95%CI:3.7-5.1)。安全性方面,mirvetuximab耐受性良好,与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 该研究表明,在对含铂疗法耐药的经治晚期卵巢癌患者中,mirvetuximab单药治疗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抗肿瘤活性、与先前临床研究一致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根据目前获得的结果,该公司计划在本月向美国FDA递交该药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 参考文献: [1] Neelapu, S.S., et al.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high-risk large B-cell lymphoma: the phase […]

半夏
DS-8201显著改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生存;肠道菌群失调到底会不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肿瘤情报

DS-8201显著改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生存;肠道菌群失调到底会不会影响免疫治疗疗效?∣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二次细胞减灭术可显著延长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OS JTO:PPI可能会降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晚期NSCLC疗效 新药:PD-L1抑制剂Bavencio持续改善膀胱癌患者生存期 新药:DS-8201显著改善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生存 01 JCO:二次细胞减灭术可显著延长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几乎 80% 的卵巢癌患者会复发,但手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一篇旨在评估二次细胞减灭术对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影响迄今为止最大的荟萃分析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研究表明,二次细胞减灭术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显著延长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官网截图   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了MEDLINE、EMBASE和 Cochrane 图书馆1983 -2021 年期间发表的共计80项相关研究。其中 36 项研究用来荟萃分析、57 项研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者对80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使用了36项研究和2805名报告死亡率的患者,但纳入研究异质性很强(Cochrane Q检验的P值<0.0001,Higgins的I2统计值为86%),因此,研究者建立了一个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死亡率为44.2%(95%CI,39.0至49.5),在荟萃回归模型中,作为显著调节因素,完全和最理想细胞减灭术与更好的生存结果相关(P<0.001和P=0.005)。   在基于57项研究的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其他变量后,当完全和最理想细胞减灭术比例分别增加10%时,中位OS时间增加8.97%和7.04%。 02 JTO:PPI可能会降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晚期NSCLC疗效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功效,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关于抗生素或 PPI 使用对ICI 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有限。近日,一项在关于阿替利珠单抗在接受伴随抗生素或PP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五项RCT的汇总分析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研究表明,抗生素使用对阿替利珠单抗的疗效没有影响。相反,PPI 的使用与阿替利珠单抗疗效减弱以及治疗前淋巴细胞、CD19+ 和CD16+CD56+ 免疫细胞计数减少相关。鉴于大约 30% 的癌症患者会使用 PPI,临床治疗上迫切需要了解PPI对其他ICI疗效影响的证据,以及制定关于ICI的非必要PPI使用的指南。 官网截图   本研究汇集了五项 RCT(IMpower-130、IMpower-131、IMpower-150、OAK 和 POPLAR)评估抗生素/PPI对阿替利珠单抗在晚期NSCLC中的疗效的影响。根据抗生素/PPI使用情况分亚组分别评估对阿替利珠单抗疗效影响。还探讨了与治疗前外周血免疫表型之间的关联。   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患者(HR 0.73;95%CI 0.53-0.99)和未使用抗生素患者(HR 0.82;95%CI […]

半夏
钇[90Y]树脂微球在中国获批 ;创新干细胞移植产品为血癌治疗点亮新希望丨肿瘤情报

钇[90Y]树脂微球在中国获批 ;创新干细胞移植产品为血癌治疗点亮新希望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THE LANCET:曲美替尼治疗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显示出良好前景 NEJM:Cemiplimab可延长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NEJM:帕博利珠单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无事件生存期 新药:创新干细胞移植产品为血癌治疗点亮新希望 前沿:钇[90Y]树脂微球在中国获批,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式核放射治疗 01 THE LANCET:曲美替尼治疗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显示出良好前景 卵巢或腹膜低级别浆液性癌的特征是MAPK通路畸变,并且相对于高级别浆液性癌,其对化疗的敏感性低。近日,一项比较MEK抑制剂曲美替尼与标准治疗对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癌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发表在THE LANCET上。   研究发表截图 该研究为国际性、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III期临床研究。研究人员从美国和英国的84家医院招募了260名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岁或以上,患有复发性低度浆液性癌和可测量疾病,至少接受过一种铂类治疗方案,排除了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或同时包含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癌的患者。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口服曲美替尼2mg,每日一次(曲美替尼组)或五种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标准治疗组):每28天周期的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静脉注射紫杉醇80 mg / m2;每4周一次静脉注射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40-50 mg/m2;每28天周期的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静脉注射托泊替康4mg/m2;口服来曲唑2.5mg,每日一次;口服他莫昔芬20 mg,每日两次。随机化按地理区域(美国或英国)、既往方案的数量(1、2或≥3)、体能状态(0或1)和计划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分层。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每8周一次,持续15个月,然后此后每3个月一次治疗。 在 2014 年 2 月 27 日至 2018 年 4 月 10 日期间,260 名患者入组并随机分配到曲美替尼组(n=130)或标准治疗组(n=130)。初步分析显示,曲美替尼组无进展生存率为78%;标准治疗组为89%。曲美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3.0个月(95% CI:9.9-15.0),而标准治疗组为7.2个月(95% CI:5.6-9.9)(HR=0.48;95% CI:0.36-0.64;p<0.0001)。曲美替尼组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是皮疹、贫血、高血压、腹泻、恶心和乏力,标准治疗组最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事件是腹痛、恶心、贫血和呕吐。 该研究表明,曲美替尼是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癌患者的一种新的标准治疗选择。 02 NEJM:Cemiplimab可延长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较差,Cemiplimab是一种PD-1阻断抗体,被批准用于治疗肺癌和皮肤癌,已被证明在该人群中具有初步的临床活性。近日,一项探究Cemiplimab用于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研究发表截图 在这项III期试验中,研究者招募了608名一线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随机分配(1:1)接受Cemiplimab(每3周350 mg,Cemiplimab组)或研究者选择的单药化疗(化疗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OS)率,还评估了PFS和安全性。 在试验人群中,Cemiplimab组的中位OS(12.0个月)长于化疗组(8.5个月)(HR=0.69;95%CI:0.56-0.84;双侧p<0.001)。两个组织学亚组[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包括腺鳞癌)]的OS获益是一致的。Cemiplimab组的PFS也长于化疗组(HR=0.75;95% CI:0.63-0.89;双侧p<0.001)。Cemiplimab组患者中有16.4%(95%CI:12.5-21.1)的患者有客观缓解,化疗组为6.3%(95%CI:3.8-9.6)。18%(95% CI:11-28)接受Cemiplimab治疗的患者PD-L1表达≥1%;PD-L1表达<1%的患者中有11%(95%CI:4-25)有客观反应。总体而言,45.0%接受Cemiplimab治疗的患者和53.4%接受化疗的患者发生了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 该研究表明,在一线含铂化疗后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中,接受Cemiplimab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单药化疗。 03 NEJM:帕博利珠单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无事件生存期 既往研究发现,在新辅助化疗中加入帕博利珠单抗导致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确定性手术中具有病理完全反应(定义为乳腺癌和阴性淋巴结无浸润性癌症)的比例显著提高。近日,一项报告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无事件生存期(EFS)的研究发表在NEJM上。 官网截图   研究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既往未经治疗的II期或III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174名接受新辅助治疗,每3周接受4个周期的帕博利珠单抗(200 […]

半夏
PARPi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新研究数据公布!局部晚期食管癌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明显丨肿瘤情报

PARPi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新研究数据公布!局部晚期食管癌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明显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尼拉帕利在DNA修复基因缺陷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Cin Cancer Res: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在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亚洲患者中疗效显著 Thoracic Cancer:脂质体紫杉醇+铂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获益显著,肿瘤降期明显 新药: 艾伏尼布片在中国获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01 Lancet Oncol:尼拉帕利在DNA修复基因缺陷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前列腺DNA修复基因缺陷(DRD),这些缺陷可通过抑制PARP 蛋白而容易受到合成致死的影响。日前,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GALAHAD研究,评估了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在既往接受雄激素信号抑制剂和紫杉烷治疗后进展的携带DRD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研究发表截图 这项研究为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Ⅱ期临床试验,招募了年满18岁的组织学确诊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且经血液、肿瘤组织或唾液样本测序证实存在DRD。受试患者每日口服尼拉帕利300 mg(每天1次)直到治疗终止、死亡或研究终止。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 2016年9月28日至2020年6月26日期间,共招募了289例患者,其中182位(63%)既往接受过三线或更多的针对前列腺癌的系统治疗。223例(77%)患者被纳入了总体疗效分析人群,包括BRCA突变队列(n=142)和非BRCA突变队列(n=81)。中位随访了10.0个月后,BRCA突变队列的ORR为34.2%(95%CI:23.7-46.0)。 在安全性分析人群中,最常见的需紧急治疗的任何级别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58%)、贫血(54%)和呕吐(38%);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包括贫血(33%)、血小板减少症(16%)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0%)。在134例至少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需紧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也是血液学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症(6%)和贫血(4%)]。 该研究表明,尼拉帕利用于既往积极治疗过的携带DRD(特别是BRCA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耐受性良好,而且表现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 02 Cin Cancer Res: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在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亚洲患者中疗效显著 在铂敏感复发性(PSR)卵巢癌(OC)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显著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然而,尚且缺乏亚洲人群的证据。日前,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一项L-MOCA研究,评估了奥拉帕利单药在亚洲PSR OC患者中的疗效和耐受性。   研究发表截图 该研究为开放标签、单臂Ⅲ期临床研究,患者每天2次口服奥拉帕利300 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终点是中位PFS。 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至2020年间,225例患者入组,224例接受奥拉帕利治疗。35.7%的患者接受过≥3个疗程的化疗,35.3%的患者在最后一次以铂为基础的化疗后完全缓解,41.1%的患者无铂间隔≤12个月。 数据截止时(2020年12月25日),总体患者中位PFS为16.1个月;BRCA突变亚组和野生型BRCA亚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1.2个月和11.0个月。99.1%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48.7% 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9.4%的患者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 该研究显示,无论BRCA状态如何,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在亚洲PSR OC患者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L-MOCA研究强调了奥拉帕利在这一亚洲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3 Thoracic Cancer:脂质体紫杉醇+铂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获益显著,肿瘤降期明显 日前,Thoracic Cancer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了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发表截图 该研究收集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接受脂体紫杉醇+铂(顺铂、奈达铂或卡铂)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R0切除术率,次要研究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1年和2年总生存率(OS)率、1年和18个月无病生存(DFS)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共纳入3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手术。R0切除率为93.8%,pCR率为12.5%,肿瘤降期14例(47.8%)。中位随访时间为31.0 个月(95%CI:30.1-31.9)。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96.9%和78.1%,中位OS未达到;1年和18个月DFS 率分别为86.7%和76.7%,中位DFS未达到。新辅助化疗相关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9%,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1.9%)和白细胞减少(9.4%)。 该研究表明,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铂类作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患者提供了良好的R0切除率和生存率,肿瘤降期效果显着,且安全性可控。 04 […]

半夏
国产抗癌新药手握”双癌种”获FDA快速通道认定,治疗乳癌和卵巢癌

国产抗癌新药手握”双癌种”获FDA快速通道认定,治疗乳癌和卵巢癌

2022年1月25日,FDA授予生华科的抗癌新药CX-5461(Pidnarulex)快速通道指定,作为携带BRCA1 / 2,PALB2或其他同源重组缺陷突变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 快速通道是指美国FDA为鼓励药厂及生物科技公司,加速开发治疗严重疾病或未被满足医疗需求药物市场所制定的加速审查机制方案之一,Pidnarulex通过审查并取得快速审查认定,显见其在治疗具特定基因突变,包括BRCA1/2和PALB2乳癌和卵巢癌的潜力,同时也说明了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治疗需求亟待解决。 CX-5461: 合成致死新机制 生华科的抗癌新药CX-5461(Pidnarulex)是一款First in Class的可稳定复制叉(replicationfork)的G-四链体结构。DNA复制时,G-四链体与复制叉上的聚合酶作用,造成复制叉停滞以及基因组不稳定,从而使得DNA受损或断裂。正常情况下,DNA发生断裂后,细胞会启动一系列DNA损伤修复机制。但对于有同源重组缺陷(HRD)的肿瘤,其受损DNA无法被修复,而DNA损害严重时,就会促进细胞凋亡。 在临床前动物试验中,CX-5461与PARP抑制剂联合使用,对不存在BRCA基因缺陷的肿瘤也具有抑制效果。 面对多癌种, 潜力非凡! 目前,CX-5461正处于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1b期试验(NCT04890613)的研究中,该试验旨在确定该药物在特定实体瘤和具有相关突变的患者中的可耐受剂量。此前,在一项1期试验(NCT02719977)的结果显示,CX-5461在治疗BRCA1/2和PALB2突变、同时对铂和其他化疗具有耐药性的患者中已展示出临床显著而持久的获益。 入组标准:患者必须年满 18 岁,ECOG 体力评分为 0 至 2,影像学证实疾病进展,且骨髓、肾脏和肝脏功能可接受。要纳入主要研究队列,患者还必须具有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胰腺,前列腺,乳房或卵巢恶性肿瘤,并有证据证明存在BRCA2和/或PALB2突变;他们还必须根据RECIST v1.1标准具有可测量的疾病。 该试验的探索性队列将由组织学确诊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具有高级别浆液性或高级别子宫内膜组织学亚型的患者组成。这些患者需要有BRCA1和/或其他HRD相关突变以及可测量疾病的书面证据。他们还需要对铂敏感,在最后一剂铂类化疗后 6 个月内没有疾病进展的证据,或者他们表现出铂类耐药性,并在最后一剂铂类治疗后 6 个月内疾病进展。 该试验共招募了52名患者,其中32名纳入主要研究队列,20名患者纳入探索性队列。主要或探索性队列的研究参与者将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接受CX-5461治疗,剂量浓度为250 mg / m2或325 mg / m2,在60分钟内以静脉输注。 主要目标是确定CX-5461的推荐2期剂量,关键的次要目标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实体瘤和生殖系BRCA2和/或PALB2改变患者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药物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索性目标包括评估该药物在卵巢癌和致病/疑似致病性BRCA1突变和/或其他HRD相关体细胞突变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癌症的分子特征,并检查突变特征在对CX-5461的反应或耐药性方面的预测价值,以及评估循环肿瘤DNA水平和血浆DNA动态变化的重要性。 CX-5461将有机会克服第一代DDR药物造成的抗药性,成为新一代的救援药物。期待它的喜讯~ 参考来源 Senhwa’s Pidnarulex receives US FDA fast track desig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with BRCA1/2, PALB2 and […]

半夏
吴小华教授:贝伐珠单抗获批卵巢癌、宫颈癌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为中国患者带来新方案!

吴小华教授:贝伐珠单抗获批卵巢癌、宫颈癌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为中国患者带来新方案!

一文理清“最难治”妇瘤靶向治疗之路!     2021年11月19日,贝伐珠单抗两项妇科肿瘤新适应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分别为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初次手术切除后的III期或IV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OC)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或紫杉醇和托泊替康用于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CC)患者的治疗,为中国卵巢癌、宫颈癌患者带来了全新治疗选择。   因此,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针对贝伐珠单抗新适应证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为广大临床医生讲解个人学术见解。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谁来解决卵巢癌和宫颈癌的生存难题? 卵巢癌和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常见的两大恶性肿瘤,卵巢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宫颈癌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约6万人,死亡约4万人;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人,死亡约6万人[1]。而且,因卵巢癌起病隐匿,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约15%的早期以及58%的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发生复发。   吴小华教授谈道:“卵巢癌死亡率高的背后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一是卵巢癌确诊时大多已经是晚期,二是卵巢癌复发率极高,2-3年内会有80%的患者复发。不管是手术、化疗还是新型靶向治疗,晚期卵巢癌目前的治疗仍然不令人满意。   宫颈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大癌种,在全球宫颈癌发病趋势下降的大背景下,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依然在增长。如何遏制卵巢癌和宫颈癌的转移复发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治疗难题。” 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贝伐珠单抗带来切实获益 在贝伐珠单抗新适应证获批之前,贝伐珠单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疗效和安全性获得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在卵巢癌领域,已有多项大型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在一线及维持治疗条件下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可以提高铂敏感或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PFS,因此得到了包括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CGCS)指南在内的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用于卵巢癌的一线、维持及复发治疗。并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4年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铂耐药复发性上皮卵巢癌,2016年批准其用于治疗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2018年批准其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一线治疗。   同样,在宫颈癌领域,化疗+贝伐珠单抗的联合方案能够延长总生存期(OS),是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的宫颈癌的初始治疗的选择,并且是多个国内外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2014年美国FDA批准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   吴小华教授表示:”贝伐珠单抗两项适应证获批对于我们国家的妇瘤患者来说是利好消息,贝伐珠单抗在晚期卵巢癌、宫颈癌的应用中积累了许多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在国内外各大指南都已经是规范化治疗手段的推荐。“随着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相信会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在临床中应用贝伐珠单抗的信心,进一步推进贝伐珠单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从而使更多妇瘤患者能够从中获益,延长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 免临床路径申请,精准补齐临床需求 通常情况下,国外原研药品在国内获批新适应证需要中国人群数据支持,但对于临床需求迫切、较现有治疗手段有明显提高疗效或安全性等优势的药品,如果已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品用于中国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且未见明显种族影响,经过多维度考虑后,可以在国内免临床批准新适应证。   贝伐珠单抗的卵巢癌新适应证主要依据是GOG-0218研究,GOG-0218研究在减瘤术后的Ⅲ期或Ⅳ期卵巢癌患者中对比了贝伐珠单抗同步化疗或同步化疗+维持治疗和单纯化疗,公布的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或联合并用于化疗后维持治疗对比单用化疗可以降低28.3%的疾病进展风险(P<0.001,HR=0.717)[2],并能够延长部分高危亚组的OS[3]。吴小华教授表示:“在铂敏感、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后线治疗中,贝伐珠单抗同样有一席之地。”   宫颈癌新适应证的获批则是基于GOG240研究,GOG240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在传统联合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能否使转移、复发和持续性宫颈癌患者获益。该研究将452例转移、复发和持续性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患者分别采用紫杉醇/顺铂和托泊替康/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另外2组患者则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结果显示,与联合化疗患者相比,加用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位OS时间延长3.7个月(17.0个月 vs 13.3个月,HR=0.71),中位PFS时间延长2.3个月(8.2个月 vs 5.9个月,HR=0.67)[4]。   其中宫颈癌是完全免临床获批,卵巢癌则需要后续补充中国人群数据,体现了我国对贝伐珠单抗非常迫切的临床需求以及监管部门对贝伐珠单抗药品价值的认可。吴小华教授谈道:“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再加上目前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都奠定了贝伐珠单抗在复发性/转移性卵巢癌以及宫颈癌治疗当中的地位。NMPA批准贝伐珠单抗进入中国妇瘤市场,使得中国患者从中获益,可谓是‘大势所趋’。” PARP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创造更广、更深获益 合成致死是指当两个非致死性突变基因单独发生时不会导致细胞死亡,而同时发生时可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合成致死是目前抗肿瘤药物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之一,PARP抑制剂是首款根据合成致死原理研发的抗癌药,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的患者或能够从中获益。   卵巢癌患者一线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束后,采用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提高肿瘤缓解率,延长PFS以及部分高危亚组的OS;SOLO-1研究则显示,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含铂化疗后,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采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PFS明显获益。   PAOLA-1研究则进一步扩大了获益人群,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用贝伐珠单抗相比,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维持治疗卵巢癌能够显著改善生存;尤其对于HRD显示阳性患者,无论是否存在BRCA突变,均有明显的生存获益;而且,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   该联合方案已获得国内外多个指南的推荐,《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建议,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仅限于BRCA突变的患者;而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的适用范围更大,可用于存在BRCA突变或HRD的患者。   PARP抑制剂的出现为卵巢癌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ARP抑制剂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PARP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好搭档”,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最后,吴小华教授谈道:“我希望在未来中国临床妇瘤医生能够充分认识贝伐珠单抗新获批适应证的临床价值,将其应用于临床当中,为更多患者带去获益。我也希望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贝伐珠单抗的适应证能够进一步扩宽,同时从药物经济学上看,我也希望这两项新适应证能够尽快纳入国家医保,从而保障三方获益。” 专家简介   吴小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妇瘤科主任 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首席专家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

半夏
​《柳叶刀-肿瘤学》发布臧荣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结果,二次手术为复发卵巢癌带来疗效提升

​《柳叶刀-肿瘤学》发布臧荣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结果,二次手术为复发卵巢癌带来疗效提升

今年3月,国内学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臧荣余教授团队开展的SOC-1研究结果荣登肿瘤领域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肿瘤学》[1],获得业界高度瞩目。在2020年,该研究中期分析结果还曾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入选口头报道,在国际舞台亮相。 为何这项中国研究会如此受到全球专家的重视?原因在于SOC-1研究结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诊疗新策略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刊文发布截图 对此,“医学界”在SOC-1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有幸邀请研究刊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科肿瘤科史庭燕教授进行观点分享。 围绕复发卵巢癌治疗疑点,探讨二次手术的价值 复发性卵巢癌根据初始铂类化疗的疗效可大体分为铂敏感(肿瘤缓解时间≥6个月)和铂耐药(缓解时间<6个月)两种类型。既往,国内多家大型肿瘤治疗中心一直将手术[即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CR)]作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标准治疗,不仅外科医生更倾向于为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本身也更愿意接受手术而非化疗。不过,手术的获益并未得到临床试验确切证实,一直存在争议。 SOC-1研究纳入了首次复发且iMODEL评分结合PET-CT图像预测潜在完全切除(R0)的铂敏感复发卵巢癌,随机接受SCR序贯化疗(手术组)或单纯化疗(非手术组)。共同主要终点为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为累积无治疗生存期(TFSa),定义为OS时间减去随机化后手术和化疗时间。 该研究是我国首个在卵巢癌领域由研究者发起、多中心参与、非药物相关的自主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创新了复发卵巢癌的诊疗模式,更为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提供了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并有望在未来改变复发卵巢癌临床实践。 成果发布会现场 对于全球目前开展的相似研究,史庭燕教授指出: 2014年,美国妇科肿瘤协会白皮书重点关注了国际上三项平行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2],包括上海妇科肿瘤协作组(SGOG)的SOC-1研究、美国的GOG-0213研究[3]以及德国的DESKTOP 3研究[4],三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证实二次减瘤手术能否成为复发卵巢癌的标准治疗。2019年,美国GOG-0213研究[3]结果发现复发卵巢癌患者实施手术并不能为其带来生存获益,相反,非手术组的中位OS还比手术组多了近14个月(64.7 vs 50.6个月)。 历经10余年,成功证实二次手术可延长PFS 该研究从设计、入组到最终结果报道,前后共经历了10余年时间。研究在2012年7月19日-2019年6月3日期间共纳入了357例患者,在非手术组中,共有48例(37%)交叉接受SCR治疗。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 结果显示,相比单纯化疗组,SCR组成功将中位PFS延长接近半年,两组结果为17.4 vs 11.9个月(HR 0.58,P<0.0001),两年PFS率分别为38%和22%。中期分析显示,两组的OS数据未成熟,中位OS为58.1 vs 53.9个月(HR 0.82),仍需进一步等待随访数据公布。 PFS曲线图 在安全性方面,SCR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相似,并未明显新增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史庭燕教授表示:“结合美国GOG-0213研究的阴性结果和SOC-1研究的成功,提示我们: ■ 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是否可以接受二次手术,首先必须筛选出适合手术的患者; ■ 此外,二次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无法达到R0完全切除的患者预后甚至要差于单纯化疗组,因此患者需要在合适的医疗中心进行二次切除。” 将SOC-1研究方案应用到临床,需克服哪些难题? 虽然SOC-1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在临床普及推广和应用上依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 首先是对适合二次手术患者的筛选。该研究中采用的iMODEL评分筛选模型是基于臧教授一项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5],因此对SCR人群有特定的选择标准。 ■ 手术疗效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对于未能做到完全肿瘤切除的患者,其生存获益不如单纯化疗组;R0切除患者的预后远高于其他患者。因此,SCR质量保证是个重要的关键因素。 与时俱进,更多研究正在开展 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史庭燕教授提到以下两点: ■ SOC-1研究中发现部分化疗组患者存在交叉使用二次手术的情况。因此,SCR手术的时间节点还有待探索,是否二次、三次复发时还可以再进行手术并从中获益? ■ 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是一种标准治疗方案。因此在新开展的SOC-3研究[6]中,对比了再次减瘤手术+化疗+PARP抑制剂 vs 化疗+PARP抑制剂用于铂敏感二次复发患者。 此外,对于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生物疗法等方案都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Shi T, Zhu J, Feng Y, et al. Secondary cytoreduction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

半夏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卵巢癌是三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因卵巢癌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已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卵巢癌在初始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临床缓解,但70%患者在初始治疗后会出现复发,5年生存率仅46%[1]。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问世并应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彻底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 为进一步规范卵巢恶性肿瘤诊疗,促进卵巢恶性肿瘤治疗水平进步。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指南从卵巢恶性肿瘤的筛查、组织病理学分类、诊断、分期、治疗原则及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提供了权威依据。 筛查与遗传基因检测——BRCA1/2基因胚系突变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分子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特殊的基因突变位点,对于卵巢癌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卵巢癌大部分是散发的,遗传性卵巢癌仅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5%。指南中强调,目前已发现十余种抑癌基因的胚系突变与遗传性卵巢癌发病相关,其中超过80%的遗传性卵巢癌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胚系突变有关。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一般女性终生罹患卵巢癌的累积风险为1%~2%,而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患病累积风风险可达59%(95% CI:43%~76%),而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终生患病累积风险为16.5%(95% CI:7.5%~34.0%)[2]。 而关于卵巢癌的早期筛查指南认为,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也不支持对一般人群进行常规的卵巢癌筛查,但应重视一些卵巢癌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易饱感、尿频或尿急,特别是这些症状为新发或经常出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如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当格外注意。 对于遗传基因筛查检测,指南推荐: 1、所有非黏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接受BRCA1/2胚系突变检测,并在遗传基因检测前后进行专业的遗传学咨询。 2、已知胚系突变会增加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基因:BRCA1/2、RAD51C、RAD51D、BRIP1、PALB2、ATM以及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 3、STK11胚系突变主要与卵巢环小管性索瘤发病相关。 诊断原则与依据——病理检查仍是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指南要求,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详细的采集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必不可少。除此以外,结合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甄别卵巢肿瘤。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可切除性评价,首选增CT、增强MRI或PET-CT。若患者存在胸腔积液,则需穿刺抽取积液做细胞学检查。同时,完整系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对于卵巢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应当注意排除胃肠带原发肿瘤转移的可能,辅以肿瘤标记物及胃肠道检查加以甄别尤为重要。对于存在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应当着重进行乳腺检查。 指南强调,卵巢恶性肿瘤的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不适合直接行减瘤手术的患者,首先推荐行肿物穿刺活检或腹腔镜探查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拒绝上述检查或其他特殊病例,如临床高度怀疑卵巢癌,可以进行腹水、胸水或肿块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当血清CA125/CEA值大于25,并且临床上可除外胃肠道转移性肿瘤,方可考虑为卵巢原发性肿瘤的诊断。 初始治疗选择——手术+化疗控制后PARP抑制剂维持明显改善预后 手术治疗: 全面分期手术:适用于临床早期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 表1 全面分期手术内容 再次全面分期手术:因各种原因在首次手术时未能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尚未进行抗肿瘤化疗的,应考虑再次手术,完成全面探查和分期的手术。尤其适用于早期低危(即可能为IA期G1或IB期G1)术后无需化疗的患者。 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 1,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无论期别早晚均可实施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单侧卵巢受累者,推荐单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不建议对外观正常的卵巢进行活检。部分双侧卵巢受累者可通过保留部分正常卵巢组织来实现。 2,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指南则要求严格满足较为严格的条件,才能保留生育功能。首先,患者年轻且渴望生育,无不孕不育因素。其次,分化较好的IA期或IC期肿瘤,子宫和对侧卵巢外观正常且具备随诊条件。完成生育后视情况可能需再次手术切除子宫及对侧附件。 肿瘤细胞减灭术: 1、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适用于临床拟诊断为中晚期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 2、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适用于新辅助化疗(NACT)后肿瘤缩小,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且经评估有可能满意减灭的晚期病例。 3、最大程度的PDS/IDS应在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或无严重内科合并症的前提下进行。 表2 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内容 术后辅助化疗: 1、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指征和疗程 IA和IB期,G1分化,全面分期手术后,无需辅助化疗。 IA和IB期,G2分化,可观察或酌情给予化疗3~6个疗程。 其他I期,全面分期手术后,化疗3~6个疗程。 II~IV期:术后视手术满意度,决定化疗疗程数以及是否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接受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共化疗6个疗程(包括新辅助治疗疗程数),或在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后至少化疗2个疗程。无论NACT的疗程数有多少,IDS术后至少需要化疗3个疗程。 对达到满意减灭术的II/III期患者,可给予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 紫杉醇联合卡铂仍是上皮性卵巢癌一线化疗的标准方案和首选方案。 表3 上皮性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 初始卵巢癌靶向药物及维持治疗: FIGOII期及以上的高级别浆液性/高级别子宫内膜样卵巢癌或携带有BRCA突变的其他病理学类型卵巢癌患者,均需要考虑在初始治疗结束且获得临床缓解后,开始维持治疗,以期最大程度地延长无疾病进展期、提高临床治愈率。目前,用于初始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贝伐珠单抗与PARP抑制剂。 复发后治疗选择——铂敏感复发型首选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 ● 复发性卵巢癌的分型:   1、铂类敏感型:对初期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有明确反应,且已经达到临床缓解,前次含铂化疗停用6个月以上(含6个月)出现进展或复发。 2、铂类耐药型:对初期的化疗有反应,但在完成化疗后6个月内进展或复发。 3、难治型:对初始化疗无反应,如肿瘤稳定或肿瘤进展,包括在化疗后4周内进展者。 ● 复发性卵巢癌的处理原则: 1、铂类敏感复发患者,经评估能再次R0切除者,推荐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2、铂类耐药复发患者,不能从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获益,在进行手术决策时应慎重选择和个体化考虑。 3、放射治疗应经过多学科会诊讨论决定。如可用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局灶性复发,或存在脑、骨转移需姑息放疗的患者。 4、鼓励复发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 复发性卵巢癌的系统治疗: 对于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系统治疗应当如何进行,指南要求对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首先根据无铂间期(PFI)或无治疗间期对患者进行分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铂类敏感型复发,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联合贝伐珠单抗,再予以PARP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对铂耐药型或难治型复发,则首选非铂类单药化疗或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联合化疗。 表4 […]

半夏
卵巢癌患者如何选择靶向药,这一篇总结全了!

卵巢癌患者如何选择靶向药,这一篇总结全了!

卵巢癌在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占第三位,但病死率却居第1位,主要原因还是早期诊断率低、复发和耐药等原因。 目前化疗上,铂类和紫杉醇联合是顽固性卵巢癌的首选方案,但大部分患者对铂类药物存在耐药性。 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日趋激烈,卵巢癌相关的大量临床试验已经开展,包括单剂靶向药物、靶向联合化疗、靶向联合靶向等各个方面。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大致可分为三类:即VEGFR 抑制剂,免疫抑制点治疗以及PARP抑制剂等,获批的主要是PARP抑制剂和VEGFR 抑制剂。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01 PARP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以抑制DNA的修复,对于同样具有DNA修复障碍的如BRCA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具有双重抑制效应,在细胞及临床水平都表现出对BRCA突变患者的有效抑制。 奥拉帕利:lynparza(Olaparib) 奥拉帕利是FDA批准的第一个PARP抑制剂,用于具有BRCA基因缺陷突变,且接受过多次化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 后来,FDA拓展了奥拉帕利的适应证,批准奥拉帕利的新剂型(片剂)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患者,无论是否存在BRCA基因突变。 芦卡帕尼:Rubraca(rucaparib) 2016年12月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一种特定基因突变(有害的BRCA突变),且已使用两种或多种化疗药物治疗过的晚期卵巢癌患者。 尼拉帕利:Zejula(niraparib) 2017年3月FDA批准,用于经铂类化疗后肿瘤完全或部分收缩(完全或部分反应)的成人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或原发性腹膜癌的维持治疗(旨在延缓癌症生长)。 FDA批准的首个无需BRCA突变或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就可用于治疗的PARP抑制剂。 综上,奥拉帕利和芦卡帕尼主要用于三线以上的治疗,而尼拉帕利则用于维持治疗。 另外,PARP抑制剂的研究数据明确显示出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其他靶向药物在卵巢癌的治疗中尚未显示可以如此明显地延长患者PFS,而且耐受良好,有些患者用药长达6年多。 这预示了PARP抑制剂可能在复发性卵巢癌未来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其昂贵的药价是临床应用的障碍。   02 VEGFR抑制剂 贝伐单抗-Bevacizumab,于2014年获FDA批准联合紫杉醇、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多柔比星或拓扑替康,用于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上皮卵巢癌。 2016年底,FDA批准贝伐单抗与卡铂和紫杉醇化疗组合/卡铂和吉西他滨组合,然后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治疗铂敏感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铂敏感性定义:最后一次铂类化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复发)。 又于2018年,FDA批准贝伐单抗与化疗(卡铂+紫杉醇)联合治疗后继续采用贝伐单抗单药治疗这一模式,用于晚期(III期或IV期)卵巢癌女性患者初次手术切除后的治疗。 03 联合用药 如果化疗方案过强,患者发生的毒副反应风险增加,或者由于化疗的天花板效应又会影响靶向治疗药物疗效的体现。 因此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与靶向药物配伍的主要是常规的一线或二线的化疗方案。 如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卡铂、脂质体多柔比星单药、紫杉醇单药周疗等,这些化疗方案的耐受性相对较好。 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已推荐贝伐单抗和帕唑帕尼与二线化疗联合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 另外,通过探索多基因多分子联合预测靶向治疗疗效的多靶点联合预测的准确性可能会优于单个靶点的预测模式。 希望今后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靶向药物,为攻克复发性卵巢癌这一难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提供有力武器。

半夏
卵巢癌重磅药物PARP抑制剂新疗法

卵巢癌重磅药物PARP抑制剂新疗法

卵巢癌重磅药物PARP抑制剂,这类患者均可获益! 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一直以来,这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癌症类型在我们的认知中,全都属于“凶名赫赫”的难治性肿瘤。无论什么时候听到它们的名字,都会在心中拉响危险讯号。 然而,还有一类肿瘤隐秘且高发,同时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妇科肿瘤。随着发病人数的不断上升,妇科肿瘤已经逐渐在这个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的时代当上了“主角”的位置。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妇科肿瘤一跃成为了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类型: 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26万,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而另一项“女性杀手”卵巢癌同样患癌人数持续攀升,分别位列中国女性发病率第十名、死亡率第九名。 之所以把卵巢癌在妇科肿瘤中单独列出,不仅是因为在中国卵巢癌人数正不断增长,对女性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卵巢癌在所有妇科肿瘤中同样属于难治型肿瘤,治疗难度极大。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今天要介绍卵巢癌重磅药物-靶向领域PARP抑制剂,对卵巢癌患者而言,有了新的突破性治疗方法! 多发且难治的卵巢癌 PARP抑制剂成为治疗最优解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卵巢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类型之一,但却一直没有什么新药。近些年,中国妇科肿瘤治疗一直在进步,尤其是宫颈癌和子宫癌在过去10年间5年生存率持续提高,代表着治疗方式的进步,但卵巢癌却停滞不前,一直徘徊在40%以下。 灰色柱状图十年间没有较大改善 卵巢癌之所以难治,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在没有进行肿瘤筛查的前提下,很容易被忽视。多数卵巢癌患者一经确诊就属晚期,治疗难度大大提升。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疗手段的匮乏和低效。手术是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卵巢癌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有残余癌细胞,非常容易复发。为避免这个问题,手术后的卵巢癌患者一般都会进行化疗作为维持治疗,清除残余的癌细胞,尽量降低复发风险。但化疗对于卵巢癌而言效果并不够理想,病情复发成了卵巢癌患者可能要经历的大概率事件。 在这样的治疗背景下,我们今天的主角,PARP抑制剂登场了。 顾名思义,PARP抑制剂是靶向PARP的药物,它的全名叫做聚ADP-核糖聚合酶。简单来说,PARP正常的功能是人体的基因修复。但面对癌症时,PARP颇为盲目,反而会成为癌细胞的帮凶。所以,医学研究者们研究出来的PARP抑制剂,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诱导肿瘤细胞的“合成致死”。 伴随着PARP抑制剂的诞生,卵巢癌患者们才算是真正打破了30年的窘境。临床研究显示,PARP抑制剂可以明显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降低疾病风险。同时,由于BRCA基因的状态在PARP抑制剂消灭癌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针对存在BRCA1/2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剂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基于PARP抑制剂针对癌细胞“合成致死”的精准靶向作用,在相关临床试验中PARP抑制剂对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展示出了相当优异的治疗数据。正是由于出色的临床疗效,PARP抑制剂在临床指南中的用药推荐不断前移,成为了卵巢癌患者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目前,咚咚招募版块已经汇总了PARP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招募,只要是符合条件的患者,均有希望加入的临床实验组,免费使用药物,同时免费进行相关的治疗及检查。这是大大降低抗癌负担的好机会,也是咚咚招募平台希望带给各位的福利之一。 在此,我们为您推荐一款PARP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药物招募信息,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联系咚咚小红(咚咚号:676510)进行详情咨询,也可扫码下方微信二维码立即咨询咚咚小橙:   希望咚咚招募平台带给各位患友的招募机会,能帮助大家战胜癌魔,早日治愈癌症! 参考文献: [1]. https://www.iarc.fr/faq/latest-global-cancer-data-2020-qa/ *文中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半夏
AGO DESKTOP Ⅲ研究荣登NEJM封面;中山六院发布全世界最大规模骶前肿瘤诊疗经验丨肿瘤情报

AGO DESKTOP Ⅲ研究荣登NEJM封面;中山六院发布全世界最大规模骶前肿瘤诊疗经验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NEJM:在复发性卵巢癌女性患者中,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Colorectal Disease:中国学者发布全世界最大规模骶前肿瘤诊疗经验 新药:尼拉帕利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Ⅲ期临床试验获阳性结果 新药:又一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新药:首个骨髓保护 CDK4/6 抑制剂递交上市申请 01 NEJM:在复发性卵巢癌女性患者中,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AGO DESKTOP Ⅲ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探究了无铂类药物治疗(化疗)间隔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首次复发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接受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随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或单独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复发性卵巢癌女性患者中,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比单纯化疗的总生存期更长。 该开创性的临床试验一直倍受全球卵巢癌工作者瞩目,此次AGO DESKTOP Ⅲ研究最终分析报告的登上顶级期刊NEJM,该研究的中国主要研究者(PI)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臧荣余教授。 官网截图 如果患者Arbeitsgemeinschaft Gynäkologische Onkologie(AGO)评分为阳性,定义为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为0(5分量表,评分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大),腹水少于500 mL,初次手术时完全切除,则患者有资格参加研究。AGO评分阳性用于识别可能实现完全切除的患者。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研究者评估了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因素。 共有407例患者接受随机分组:206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201例接受单纯化疗。手术组中75.5%接受手术的患者实现了完全切除。手术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3.7个月,非手术组为46.0个月(HR,0.75;95%CI,0.59-0.96;P = 0.02)。完全切除的患者结局最有利,中位总生存期为61.9个月。根据预后因素,在所有亚组分析中均观察到手术获益。两组随访1年的生活质量指标无差异,术后30天内无围手术期死亡。 02 Colorectal Disease:中国学者发布全世界最大规模骶前肿瘤诊疗经验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任东林教授团队在世界结直肠专科领域的权威杂志Colorectal Disease上发表了关于骶前肿瘤诊疗的相关文章,是目前发表的该领域全世界最大系列诊疗经验。文章题目为Long-term surgical outcomes after resection of presacraltumour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骶前肿瘤切除术后的长期手术结果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 官网截图 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目前发表的全世界最大系列的骶前肿瘤诊疗经验,通过客观详尽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骶前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与此同时,文章还挑战了“骶前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部分传统观念。既往观点认为肿瘤上缘如果超过S4(骶4)椎体的下缘,不建议采用经骶入路的手术方式。而任东林教授团队通过客观的数据证明,对于骶前的良性肿瘤,S4椎体不应该成为经骶入路的限制线;相较于经腹和腹骶联合入路,经骶入路具有更少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更短的恢复时间。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骶前肿瘤的手术治愈率,同时也为广大外科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03 新药:尼拉帕利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Ⅲ期临床试验获阳性结果 11月30日,再鼎医药宣布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PRIME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研究证实了对于新诊断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以下统称为卵巢癌)中国患者,在接受含铂化疗产生应答后,尼拉帕利作为维持治疗可使无进展生存期(PFS)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均得到显著的获益,且安全性可耐受。 04 新药:又一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12月1日,东曜药业发布新闻稿称,其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TAB008(朴欣汀)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者复发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 05 新药:首个骨髓保护 CDK4/6 抑制剂递交上市申请 2021 […]

半夏
NSCLC抗HER2治疗初现格局?!国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开启Ⅲ期临床研究丨肿瘤情报

NSCLC抗HER2治疗初现格局?!国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开启Ⅲ期临床研究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poziotinib在HER2外显子20插入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初现疗效 CCR:国产PRAP抑制剂帕米帕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CCR:安罗替尼对肿瘤微环境和全身免疫影响机制被揭示,更多癌种将获益! 新药:国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成功步入Ⅲ期临床研究 01 JCO:poziotinib在HER2外显子20插入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初现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基因(ERBB2或HER2)外显子20的插入突变的发生率为2%-5%。研究者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HER2外显子20插入的NSCLC患者中评价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oziotinib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poziotinib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HER2外显子20插入NSCLC患者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官网截图 在本研究的队列2中,患者接受poziotinib(16 mg)每日一次治疗。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根据RECIST v1.1评价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结局指标是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90例既往接受过中位2线治疗(范围:1-6)的患者接受了治疗。中位随访9.0个月,ORR为27.8%(95%CI,18.9-38.2);90例患者中25例获得部分缓解(PR)。DCR为70.0%(95%CI,59.4-79.2)。大多数患者(74%)的肿瘤缩小(中位缩小22%)。中位PFS为5.5个月(95%CI,3.9-5.8);中位DOR为5.1个月(95%CI,4.2-5.5)。无论既往治疗线数和类型、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和HER2突变类型,均观察到临床获益。 ≥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皮疹(48.9%)、腹泻(25.6%)和口腔炎(24.4%)。大多数患者降低了poziotinib剂量(76.7%),中位相对剂量强度为71.5%。13.3%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永久停止治疗。 02 CCR:国产PRAP抑制剂帕米帕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本项I/II期研究的I期结果表明,帕米帕利 60 mg BID在中国晚期癌症[包括上皮性卵巢癌(OC)]患者中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征。本项开放性II期研究在中国进行,招募了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的铂类药物敏感OC[PSOC,末次铂类药物治疗后6个月发生疾病进展(≥)]或铂类药物耐药OC[PROC,发生疾病进展的BRCA突变(gBRCAmut)]成人(≥18岁)患者。 官网截图 研究结果显示:在总患者人群(N = 113;PSOC,N = 90;PROC,N = 23)中,中位年龄为54岁(范围,34-79),25.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4线全身化疗。中位研究随访时间为12.2个月(范围:0.2-21.5)。82例PSOC患者和19例PROC患者可评价疗效。 在PSOC患者中,8例达到完全缓解(CR),45例PR;ORR为64.6%(95%CI,53.3-74.9)。在PROC患者中,6例达到PR;ORR为31.6%(95%CI,12.6-56.6)。常报告的3级(≥3级)不良事件(AE)为血液学毒性,包括贫血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03 CCR:安罗替尼对肿瘤微环境和全身免疫影响机制被揭示,更多癌种将获益! 安罗替尼在多种癌症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安罗替尼对肿瘤微环境(TME)和全身免疫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迫切需要确定其潜在的机制,以揭示其在神经母细胞瘤(NB)和其他癌症中应用的新机会。 官网截图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NB同系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RNA-seq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探索安罗替尼对TME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索含安罗替尼的联合治疗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至少部分通过CD4 + T细胞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将免疫抑制性TME重编程为免疫刺激性TME,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有效预防全身免疫抑制。而且,安罗替尼与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可抵消单药治疗后PD-L1上调引起的免疫抑制,延长血管正常化期,最终诱导NB消退。 本研究首次动态评价了多靶点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TME的影响,这些发现对指导NB和其他癌症相关药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基于这些发现,研究者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安罗替尼、伊立替康和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NB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期临床研究(NCT04842526),希望能观察到患者获益。 04 新药:国产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成功步入Ⅲ期临床研究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康方生物已启动一项AK112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AK112是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也是全球领先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的同类药物。   参考文献: [1]Poziotinib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HER2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After […]

半夏
一则名为“忍者”的研究在JCO发表,快来看看说的是啥!丨肿瘤情报

一则名为“忍者”的研究在JCO发表,快来看看说的是啥!丨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JCO:日本“忍者”研究发现,O药治疗铂耐药卵巢癌或不优于化疗! JCO: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改善新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对总生存期(OS)无影响!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Tepotinib在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展现活性和安全性! 新药:治疗子宫浆液性癌,新一代“合成致死”疗法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 01 JCO:日本“忍者”研究发现,O药治疗铂耐药卵巢癌或不优于化疗! 近日,JCO发表了一项名为“忍者”(NINJA)的研究,该研究探索了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与吉西他滨(GEM)或聚乙二醇化脂质体阿霉素(PLD)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尽管在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的耐受性良好,但与GEM或PLD相比或未能改善OS和PFS。   期刊官网截图 该III期、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研究入组了316例铂耐药、耐药后接受≤1个治疗方案治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评分≤1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患者随机分配(1:1)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157;240 mg,每2周一次)或化疗(n=159;GEM 1000 mg/m2,30 min,第1、8和15天各一次,或PLD 50 mg/m2,每4周一次)。主要研究终点为O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总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纳武利尤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1个月(95%CI 8.3-14.1个月)和12.1个月(95%CI 9.3-15.3个月)(HR 1.0;95%CI 0.8-1.3;P=0.808)。纳武利尤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0个月(95%CI 1.9-2.2个月)和3.8个月(95%CI 3.6-4.2个月)(HR 1.5;95%CI 1.2-1.9;P=0.002)。组间总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7.6% vs 13.2%;比值比 0.6;95%CI 0.2-1.3;P=0.191)。 纳武利尤单抗的DoR在数值上长于GEM或PLD(18.7个月 vs 7.4个月)。与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组观察到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更少(61.5% vs 98.1%),无额外或新的安全性风险。 02 JCO: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改善新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对总生存期(OS)无影响! 近日,一项对比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和主动监测(AM)对于mCRC患者疗效的研究在JCO发表。结果显示,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PFS,但患者的OS未受影响。   期刊官网截图 研究者在2014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于英国88个研究中心入组了254例新诊断的、靶向子试验不可用或生物标志物检测失败的mCRC患者。患者随机分配(1:1)至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n=127)和AM组(n=127)。主要研究终点是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毒性和耐受性。 结果显示,存在证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提升PFS的有力证据(HR 0.40;95%CI 0.21-0.75;P<0.0001),但未观察到OS的显著改善(HR 0.93;95%CI 0.69-1.27;P=0.66)。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的治疗依从性良好,毒性与预期一致,包括≥2级疲乏(25% vs 12%)、腹泻(23% vs 13%)和手足综合征(26% vs […]

半夏
口腔溃疡,肚脐长“球”,背上花斑,这些都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口腔溃疡,肚脐长“球”,背上花斑,这些都可能是癌症的表现

癌症这种病,治起来难,发现起来更难。很多癌症,在初期没什么症状表现,很难发现。还有的癌症,虽然引起了一些症状,但却十分不典型,有些甚至堪称诡异。 1 口腔溃疡疼痛难忍 原来是白血病作怪 麻省总医院的医生Ian D. Cooley不久前接诊了一个很奇怪的病人(以下代称为A)[1]。A在6周前开始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还伴随有颈部的疼痛。当时的医生考虑是疱疹病毒导致的,给他开了些抗病毒药,但完全没有效果。 患者嘴唇和舌下出血多处溃疡 Cooley医生给A做了常规的病毒检查,结果都是阴性,A的口腔溃疡确实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在对溃疡组织的活检中,Cooley医生发现其中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给予了患者抗炎治疗,但也仅让溃疡短暂愈合,之后溃疡又越长越多,持续疼痛,无法进食,使用止疼药也没有明显效果。无奈之下,Cooley医生把A转给了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Woo Sook-Bin医生。 Woo医生认为,A这样突然发生多处口腔溃疡的情况,背后很可能还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Woo医生注意到,A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是升高的。特别是考虑到当时A还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激素常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这一升高更不寻常。在Woo医生的建议下,A做了骨髓穿刺活检,最终确诊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表现的确实不多见,大多数患者最初主要是发热、出血和淋巴结肿大。但放在所有癌症中,溃疡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任何经久不愈的溃疡都要考虑肿瘤的可能性。相比之下,下面两个癌症患者的首发表现更为离奇。 2 肚脐里长了个“球” 第二位患者是一个73岁的女性(以下代称为B)[2]。B在4个月前发现自己的肚脐上长了个红色的肉球。4个月来,肉球一直在不断增大,2天前还渗出了血液。 在查体中,除了肚脐上的结节,医生还在她的盆腔里摸到一个肿块。CT图像也显示B的肚脐和盆腔中各有一个异质性的肿块,还有中度的腹水。医生对B进行了腹腔镜检测,并取了活检,最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B肚脐上的“球”(左)和CT图像(右,两个箭头指示肚脐和盆腔中的肿块) B这样肚脐上的“球”有个专属的名字,叫做玛丽约瑟夫修女结节,是玛丽约瑟夫修女发现的。当时,玛丽约瑟夫修女正在梅奥诊所担任护士,她发现由她护理的一些胃癌患者,肚脐上出现了奇怪的结节,而且出现结节的患者往往死得更快。 其实玛丽约瑟夫结节就是转移到了脐部的肿瘤转移灶。脐部是人体腹壁的一个薄弱部位,中间没有肌肉和脂肪,最外层的皮肤和最内层的腹膜直接连在一起。同时,脐部也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得肿瘤容易在这里生长,乃至突出体表成为玛丽约瑟夫修女结节。 研究显示,玛丽约瑟夫结节的出现大多意味着肿瘤已经转移,发展到了晚期,预期寿命不足6个月[3]。但即使这样,依然有60%的玛丽约瑟夫结节先于原发肿瘤被发现。通常,发现玛丽约瑟夫结节的男性患有胃癌,女性患有卵巢癌。 3 背上长出奇怪花纹 第三位患者(代称为C)出现的症状就更诡异了[4]。她在11个月前开始,大腿、臀部、躯干、腋窝等处开始出现奇怪的红色皮疹,持续瘙痒。皮疹略微凸起,边缘有细小鳞屑,最有意思的是皮疹的形状——蜿蜒蛇形,在皮肤上一圈圈平行排列,如同树木的年轮。期间,患者还出现了腹痛、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经结肠镜检测,C被诊断为IIA期肛门鳞癌。而她身上的奇怪花纹正是肛门癌导致的一种副肿瘤性皮肤病——匍行性回状红斑。除了肛门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也可以引起匍行性回状红斑。通常认为匍行性回状红斑是肿瘤抗原和皮肤抗原的交叉反应引起的。 匍行性回状红斑随肿瘤缓解而消退(左图为初诊时,右图为开始放化疗3个月后) 不同于发现即晚期的玛丽约瑟夫结节,匍行性回状红斑的出现通常较早。比如C就因为匍行性回状红斑,在IIA期发现了自己的肛门癌开始了治疗。在8个月的随访结束时,患者的肿瘤依然处于缓解状态,而皮疹也随之肿瘤的缓解和逐渐消退。 参考文献: [1]. Woo S B, Wu M Y,Treister N S, et al. Case 33-2021: A 68-Year-Old Man with Painful MouthUlcer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385(18): […]

小D
《柳叶刀》子刊:免疫治疗给药,白天好还是晚上好?竟会影响OS! | 肿瘤情报

《柳叶刀》子刊:免疫治疗给药,白天好还是晚上好?竟会影响OS! | 肿瘤情报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ogy:与白天相比,晚间输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加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 Cancer Discovery: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 新药:T-DXd进入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终与国内患者“见面”! 新药:“可异体回输”CAR-NK疗法获批临床,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01 Lancet Oncology:与白天相比,晚间输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加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率! 适应性免疫系统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免疫治疗有潜在的指导意义。近日,一项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输注时间与对黑色素瘤治疗疗效的研究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在晚期黑色素瘤的多学科管理中,可考虑尽量安排16:30前进行输注。 期刊官网截图 纵向研究MEMOIR分析了2012年至2020年间,在美国特定三级癌症中心接受易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以及以这些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所有IV期黑色素瘤成人患者(年龄≥18岁)。研究排除了接受输注少于4次的患者。主要结局为患者的总生存期(OS),研究者计算了OS与16:30后接受ICI输注之间的相关性(16:30为根据免疫昼夜节律相关研究中得出的时间点,代表晚上的开始)。 299例IV期黑色素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显示,16:30后,若增加20%的ICI输注(在患者接受的所有输注中),患者OS风险比(HR)为1.31(95%CI 1.00-1.71;p=0.046)。 对16:30后接受(n=73)和未接受(n=73)至少20% ICI输注的患者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的结果显示,在16:30后接受至少20%的晚间输注与患者OS缩短相关(中位OS 4.8年;95%CI 3.9-无法估计;HR 2.04;p=0.038)。 02 Cancer Discovery: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 近日,一项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1年(648例患者)与高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1年或伊匹木单抗那治疗3年(655例患者)相比是否可以改善RFS或OS的随机III期试验在Cancer Discovery发表。结果显示,对于术后高复发风险的黑色素瘤患者,与既往标准治疗免疫治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显著改善了RFS,但未改善OS。 期刊官网截图 在中位随访时间47.5个月时,帕博利珠单抗组的RFS显著长于既往标准辅助免疫治疗组(HR 0.77;99.62%CI 0.59-0.99;p=0.002)。在所有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与OS的改善无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相关性(HR 0.82;96.3%CI 0.61-1.09;p=0.15)。帕博利珠单抗组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比例为19.5%,干扰素α-2b组为71.2%,伊匹木单抗组为49.2%。 03 新药:T-DXd进入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终与国内患者“见面” 近日,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推广的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率先落地海南博鳌,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现场举行了“海南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创新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T-DXd由第一三共开发,将人源化的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四肽接头与新型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连接。此前,T-DXd曾在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的主席研讨会中亮相,且已在国内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药物品种。 04 新药:“可异体回输”CAR-NK疗法获批临床,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近日,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靶向间皮素(MSLN)嵌合抗原受体NK细胞注射液”(简称:CAR-NK注射液)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试验申请获批。这是国内首例获批临床的“现货型”异体来源的CAR-NK产品。   该CAR-NK疗法有以下特点:①使用NK细胞内源性基因CD244作为CAR结构骨架,提升CAR-NK细胞的杀伤性;②可快速杀伤肿瘤,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③不会产生细胞因子风暴,体内存留时间短,不会出现记忆性细胞;④可进行异体回输,不会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⑤基于自动化智能制造的‘现货’产品,可进行标准化批量生产,减少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Qian, David C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Online first. […]

半夏
卵巢囊肿1年没查就癌变了,医生:已经到晚期了......

卵巢囊肿1年没查就癌变了,医生:已经到晚期了……

“我怎么会得癌?”梁女士瘫坐我面前,呆看着手上的病理报告:“卵巢腺癌”,陷入沉默。 人生赢家,不想却确诊卵巢癌 50岁的梁女士,不久前刚跳槽到知名企业担任高管。虽是丁克,但用她的话说“简直是人生赢家”。 一年前刚查出卵巢囊肿时,梁女士没当回事儿,觉得常年坐办公室,又是围绝经期,哪能没点小毛病,就没放在心上。的确大部分卵巢囊肿都是功能性囊肿,短期内会自然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不过少数情况中,卵巢囊肿是卵巢癌的早期形式。 在痛经伴月经淋漓不尽6个月后,梁女士知晓了命运的残酷。在她因腹痛明显来就诊时,检查竟是得了卵巢癌。 检查出卵巢癌后,对梁女士剖腹行卵巢癌根治术,术中见大量腹水,大网膜、肠管系膜、直肠、盆腔壁可见散在肿瘤病灶。“不要担心,手术很顺利。”手术后我告诉她心急如焚的丈夫。 术后病理检查:确实是卵巢腺癌,阑尾、大网膜、肠管已见转移。 出院半年后卵巢癌复发, 治疗难度加大 梁女士原以为出院后就可以继续驰骋职场,命运却再次捉弄她。 半年后,例行复查,梁女士的CA125飙升突破峰值。“卵巢癌复发,需要尽快住院化疗。再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出现膀胱阴道瘘、直肠阴道瘘可能性也大,不如保守治疗。”我说。 梁女士心里不踏实:“那要是再复发,怎么办?”“基因检测,对症应用靶向治疗药物维持治疗”。 好在化疗后,截至目前梁女士还未复发。 “妇癌之王”卵巢癌, 为啥发现就是晚期? 我国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约5.2万例,年死亡病例2.25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肿瘤中,发病率和复发率都名列前茅,5年生存率最低,仅为39%,7成患者一经发现就是晚期,被称为“妇癌之王”。 卵巢癌早期难发现的困境,即使在先进医学影像学、癌症标记运用下,依然束手无策。英国一项以阴道超声和CA125肿瘤标记的大规模筛检,临床试验以失败告终,往往前年检查还正常,隔年检查,就已生出III期癌症! 一年一度筛检,很难筛出早期癌症,问题出在哪? 1   卵巢癌不是卵巢长出来的     多年研究,医界终于找出答案:原来是筛检找错了方向。 长久以来,人们以为卵巢癌的源头在卵巢,直到近年,才发现绝大部分“卵巢癌”是外来引进的!其中2/3来自输卵管,1/3来自子宫及消化系统。这些源头,先发展出不同程度的癌化现象,而后在不同阶段移侵袭入卵巢,移侵袭入卵巢前,病灶微小又低调,难以侦测。 据目前证据,卵巢癌主要来源在输卵管和子宫内膜,不在卵巢。 2   经血倒流作帮凶   经血倒流在腹腔中的血红蛋白,会消耗排卵产生的高量滤泡液物质活性氧簇(ROS),ROS可刺激身体清除突变细胞,身体无法清除基因突变的癌化细胞,形成癌症。因此,经血倒流是致卵巢癌的帮凶。 输卵管结扎可阻断经血倒流。2015年美国妇产科指南指出,输卵管结扎术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样肿瘤和卵巢透明细胞肿瘤,所以这类卵巢癌可能与月经期逆行的子宫内膜细胞有关。 3   卵巢躲得深   卵巢如板栗,空挂在盆腔深处,形成肿瘤可无限制在腹腔内生长、蔓延;卵巢无感觉神经分布,无警示症状,往往长到十几、二十厘米时,才被患者察觉,或因肿瘤破裂、扭转腹痛有痛感检查才发现。 4   卵巢癌症状没有非特异性   身体器官生成恶性肿瘤时,多少会发出对应信号,唯独卵巢癌发生无声无息,多为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易误诊。 难于早期发现, 只能预防,怎样做? 对卵巢癌的了解目前还有限,对没有卵巢癌高危风险(BRCA1或BRCA2突变携带者)的人群,预防策略仍不明确。 目前来看,怀孕、哺乳能让排卵暂停、卵巢休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对不想怀孕的女性,通过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量,避免经血倒流,也有预防效果。 心血管疾病、肝功能不佳或乳腺癌高风险的女性,不适合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没有避孕需要的女性,可每年至少1次孕激素化学预防检查进行预防。 另外,2015年,美国的妇产科指南建议:为预防卵巢癌,可以行“保留卵巢的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来进行预防。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在切除乳腺后,又切除了双侧卵巢和输卵管来预防卵巢癌,因为她的母亲就是死于卵巢癌。对于有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检测到BRCA1/2基因突变,40岁以后可以考虑输卵管、卵巢的切除。   参考文献: [1]美国癌症协会:2014年卵巢癌概述 [2]Hauke J,Horvath J,Gross […]

半夏
妇瘤--面面观及数据卡

妇瘤–面面观及数据卡

 1   宫颈癌–面面观及数据卡   晚期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单药治疗已被FDA 批准用于二线PD-L1 阳性患者;初步的联合治疗疗效数据良好,二线双免方案将OS 由贝伐珠单抗单药的7.3 个月提升至25 个月。尽管一线治疗数据未成熟,但可预期OS 将大大超过目前标准治疗。 我国宫颈癌患病人数多,亟需临床研究填补我国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数据空白。    2   卵巢癌–面面观及数据卡 治疗 ◆ 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为主 。 ◆ 上皮性卵巢癌占所有卵巢癌病理类型的 90% 以上,下述卵巢癌均指上皮性卵巢癌。 ◆ PD-1/PD-L1 抑制剂在国内外尚未获批卵巢癌适应症,初步数据显示疗效有限。 ◆ 截止 2021 年 1 月,已发表的 PD-(L)1 抑制剂临床研究中入组铂耐药复发患者居多,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疗效较好。    

半夏
卵巢癌PD-1一点通

卵巢癌PD-1一点通

卵巢癌患病率不高,但恶性程度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40%,其中IV期患者仅20%,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卵巢癌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和全身系统治疗。但由于反复复发和治疗,原先对铂类化疗敏感的患者会出现耐药;靶向治疗对大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很惊艳。 免疫治疗是新的治疗选择,PD-1/PD-L1抑制剂通过提高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广谱抗癌、疗效持久和副作用低的优势,在国外获批多个适应症。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PD-1/PD-L1抑制剂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达20个月,联合化疗的无进展时间达7.6个月,持续缓解时间长于化疗。更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临床试验。  

半夏
未来十年,天价CAR-T细胞有望降到“白菜”价!哪些肿瘤患者能获益?

未来十年,天价CAR-T细胞有望降到“白菜”价!哪些肿瘤患者能获益?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肿瘤疗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CAR-T细胞免疫疗法为人类的抗肿瘤战役带来了新的曙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CAR-T疗法研发的热潮,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批准了5款CAR-T疗法,而中国也终于在今年6月份也迎来了首款CAR-T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 7月30日,药明巨诺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relma-cel)上市申请已完成生产现场核查,等待审批。如若获批,瑞基仑赛将成为国内第 2款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同时也是首个1类CAR-T产品。 作为最前沿的疗法,阿基仑赛难免成为市场焦点。不过,市场人士除了关注CAR-T的疗效外,还关注另一个问题——“价格”。 有消息显示,复星凯特的CAR-T治疗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一袋卖到120万元,这一价格着实让众多患者从惊喜变成惊呆! 顿时一石激起万重浪,但随后复星凯特方面表示产品定价方案尚未最终确定,需根据产品价值、疗效、成本等多项因素综合考量。 虽然不知120万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阿基仑赛注射液定价一定不会便宜,但这也是企业的无奈之举。值得庆幸的是,在7月31号,国家医保局传来好消息,官网发布的《关于公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药品及信息的公告》中有271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核,其中就有我国首款“天价抗癌药”CAR-T疗法。 如果初步形式审查公示通过,则意味着CAR-T疗法可以进入2021年医保谈判的下一个环节,有望通过医保谈判实现降价。 CAR-T疗法“天价”如何破?未来十年有望降到“白菜价” 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将T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高效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 虽然目前国内的CAR-T疗法仅批准一个,但后续已经有类似产品在跟进。目前对于如何破解“天价”,分析师们畅所欲言。 对策A就是国内目前已经有商业保险开始覆盖CAR-T疗法,患者们可以从这方面考虑。 其次,要相信中国CDMO(合同研发生产)企业可以将CAR-T疗法的成本降到全球较低的水平。 最后,分析师提到,从生产成本来看,经测算,国产的CAR-T产品有机会降到18万左右,未来甚至可以降到10万以下。 通过国内CAR-T登记的注册临床试验很直观地能看出,中国成为自2017年9月以来注册CAR-T试验最多的国家。 一方面是CAR-T的价格有望降低,一方面是进入CAR-T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是否意味着CAR-T将像当前的PD-1卡耐药一样成为残酷的“红海”赛道? 分析师认为,预计3~5年后的CAR-T疗法可能面临类似当前PD-1的激烈竞争格局。除了血液肿瘤方面,CAR-T在实体瘤还有很大的市场。无论是血液肿瘤还是实体瘤,CAR-T疗法还有望冲击肿瘤治疗的前线。 我们期待这些“天价”但是“特效”的抗癌疗法能将价格降到国内癌友们能承受的范围。 其实近几年,国产CAR-T细胞疗法正飞速发展中,不断地突破桎梏,探求新的进展。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近期内有哪些令人惊艳的国产CAR-T疗法的最新临床研究。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总缓解率98%!BCMA CAR-T疗法JNJ-4528疗效强劲!   6月1日,国内药企公布了BCMA导向CAR-T细胞疗法JNJ-4528(cilta-cel,LCAR-B38M CAR-T细胞自体回输制剂)的最新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在先前接受过多种疗法(过度预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cilta-cel显示出持续的疗效和持续缓解!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18个月的长期随访,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98%,80%的患者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sCR),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加深(sCR从2020年ASH年会上报告的67%增加到80%)。在18个月时,有66%的患者存活且疾病无进展。在2021年ASCO年会上将要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8个月,总生存(OS)率为81%,缓解率在全部预先指定的亚组和不同治疗线数患者中具有可比性。 缓解率达94.7%!国产CAR-T疗法打破复发难治性癌种治疗瓶颈   近期国内创新药企在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及EHA(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期间公布了旗下GC012F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4.7%(18/19),所有应答均获得了极佳的部分缓解(VGPR),乃至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从剂量维度来看,不同组别的数据也均呈现出快速、深入、持久的治疗效果。 惊喜的是,最高剂量组的数据尤为亮眼,全部9例患者均取得微小残留病灶阴性-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MRD-sCR),且在接受GC012F输注后6个月乃至更长时间都保持着深度应答。 肝癌 晚期肝癌也有救!中国人专属的CAR-T临床试验,再现曙光!   以GPC3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面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获得了令人期待的结果。 截止到2019年7月24日,共有13例患者接受了CAR-GPC3 T细胞。所有患者均为GPC3阳性,均接受过手术治疗、局部治疗或全身性的系统治疗,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 其中有2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所有患者6个月、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3%、42.0%和10.5%,中位生存时间(OS)为278天(39.7周)。 典型病例 这两例患者生存时间分别是20.5个月(图P13)和44.2个月(图P3),其中一例疾病稳定的患者至今生存期将近4年! 疾病控制率达78%,国产CAR-T疗法在肝癌领域大展拳脚   今年ASCO年会上我国医学研究者们首次公布了靶向GPC3的CAR-T药物(Ori-CAR-001)治疗复发/难治性肝细胞癌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该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Ori-CAR-001在GPC3阳性复发/难治性患者中表现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 截至2021年3月10日,共纳入11名接受细胞输注的复发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患有晚期肝细胞癌,并且经过化疗、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靶向治疗均无效。9例可评估受试者中,4例达到部分缓解 (PR),3例达到疾病稳定 (SD),2例出现疾病进展 (PD),客观缓解率为44%,疾病控制率达到78%。 在数据截止时,受试者007的部分缓解时间6个月,其肿瘤体积在细胞治疗输注后1个月减少了80%以上。(截至2021年6月,该受试者已超过8个月的疾病控制,随访仍在进行中)。受试者012是1例弥漫型、巨块型晚期肝癌患者,曾接受过12次以上的TACE治疗、放疗及靶向治疗,不幸的是均无效,随后参与本研究。 在输注CAR-T细胞后的第28天,受试者MRI结果显示最大肿瘤直径从最初的133毫米减少至9毫米,缩小超过93%。目前,该受试者正在接受CAR-T细胞输注后第3个月的评估,MRI扫描显示此肿瘤几乎消失。此外,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的特定肿瘤标志物)水平从基线值 >80,000/ng/ml 下降到第1个月的1148.9ng/ml,并在第3个月下降到746.7ng/ml输注(正常范围<40ng/ml),证明 Ori-CAR-001 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初步疗效。  受试者012的MRI结果示意图 在已回输的11例患者中,Ori-CAR-001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半夏
特殊的病例:一位比医生还高明的骗子

特殊的病例:一位比医生还高明的骗子

今天说的是一位患者受骗上当的事件,这是发生在过去1年内的真实案例,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尽量简要地叙述,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可以有个警醒,治疗过程中尽量多问诊几个大夫,不要轻易地放弃治疗,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花费。 这是一位中老年女性,晚期卵巢癌诊断明确,在正规的医院就诊,无法手术,予以姑息性化疗,很遗憾,一线化疗带来了明显的不适且无效,患者的状态也较以前变差了一些,主治医生建议继续治疗。更换成二线化疗,但也不能保证疗效,患者拒绝了,主治医生说那治不了了,可以回家后吃好喝好即可。 于是患者回家,但还是想治疗,想活着。患者的女儿多方打听,经人介绍去看了一位“神医”,据说非常厉害,活人无数。于是患者就去看病了,“神医”看完患者后说能治,随即制定了治疗方案,让自己的一名徒弟每日给患者发功,同时要求每天口服“神医”自制的白色粉末,不能中断。 所谓的发功,实际上竟然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一位年轻的徒弟和患者视频通话,然后徒弟念念有词,远程发功。这些都价格不菲,一个月的花费应该接近3万。 各位读者以为这患者上当了,肯定状况越来越差。但是,你们错了,在“神医”的治疗下,这位患者的食欲和体力状态不断的恢复好转,既往的症状减轻,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去医院复查腹部CT,结果明确的显示肿瘤较前明显减轻、好转。患者和女儿很高兴。 诸位看到这里,一定很奇怪,民间难道真的有神医,正规医院的医生治疗无效的能够给治好,这也太厉害了吧?!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来揭秘,其实这也不算是秘密。 先看下列这张图,是NCCN的权威卵巢癌指南,结果很简单,晚期卵巢癌的治疗除了化疗、靶向和部分患者的免疫治疗。有一类常见的疗法,叫内分泌治疗,对于ER阳性的卵巢癌有一定的疗效,有的患者甚至很好,都写进了指南,注意红框部分。这类内分泌治疗都是口服,副反应很轻,花费也很低。而这位卵巢癌患者的病理也显示,这就是一位ER阳性的患者。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远距离视频发功只是掩人耳目,这位“神医”真正让卵巢癌患者好转的就是那堆白色粉末,里面必然有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成分,比如阿那曲唑,并很可能和少量激素混合,这样服用后患者食欲更好,并且短时间体力增长很快。 所以,这位神医还是骗子,只是懂肿瘤内科知识罢了。他通过各种方式将西医的一些内分泌甚至靶向治疗药物给改头换面甚至混合在一起,然后给一些没接受过西医正规治疗的患者用上,其中一部分可以取得极好的效果,那“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本例患者就是这样的例子。实在要佩服骗子的水平和智商。 无论如何,这个患者的事实是,骗子的治疗真正的让患者好转了,而医生的初始治疗失败,并且没有给患者提供后续应该进行的内分泌治疗。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医院的医生不给这位患者标准的内分泌治疗? 我也想问这位医生,内分泌可是ER阳性的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副反应很轻,化疗失败的患者当然可以考虑进行。猜测大概率是医生的药物治疗水平太差,不清楚晚期卵巢癌应该怎么治疗。 结果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最终也是导致患者虽然接受的治疗有效,但花费超过正常的30倍。让患者好转的神医依然是骗子,这点并没有错。只是,这位神医具备一定的肿瘤内科知识水准,至少比那位主管医生强不少。 最后,想吐槽一下,其实不是骗子高明,而是有的医生水平真是不行,懂得太少,一比就给比下去了。医生真需要努力学习,别连半吊子的骗子都比不过。 还有,有的人会问假如“神医”真发明了治疗卵巢癌的新药怎么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他能发明这种新药,直接卖给药企,直接就是亿万的收益,名利都是唾手可得,何必冒着非法行医的风险当神医,所以,这就是骗子。  

半夏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