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肺癌
肺癌

长久以来,肺癌的5年生存率几乎没有变化但随着人类对肺癌病理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创新疗法逐渐浮出水面,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精准治疗。譬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约有5%的患者带有ALK基因重排变异他们体内,异常的ALK蛋白会导致细胞不断生长,诱发肺癌,面对这一突变,研发出ALK抑制剂。以最新得到FDA加速批准的Lorbrena为例,它不仅能治疗对其他ALK抑制剂产生耐药的患者,还可以穿透血脑屏障。总体来看,Lorbrena能带来48%的缓解率(ORR)。

陆舜教授口头报告:PD-1/VEGF双抗一线治疗ES-SCLC | 2022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

陆舜教授口头报告:PD-1/VEGF双抗一线治疗ES-SCLC | 2022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

近日,在2022年亚洲肺癌大会(ACLC 2022)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以口头报告形式汇报了康方生物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AK112)联合依托泊苷和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Ib期临床研究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ES-SCLC的一线治疗中,依沃西联合化疗展现了优秀的抗肿瘤疗效和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   截止到2022年6月1日,在7.2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中: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9个月,6个月PFS率为52.1%;中位总生存期(mOS)数据尚未成熟。 客观缓解率(ORR)为87.5%,疾病控制率(DCR)为96.9%; 依沃西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安全可耐受,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进行口头报告     肺癌在全球和中国都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肺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肺癌可初步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5%,SCLC约占15%。   SCLC的癌细胞较小,生长快速,且易通过淋巴细胞和血液转移到肝、脑器官。SCLC对于初始的化疗或放疗非常敏感,但大多数患者很快出现耐药,一旦耐药,后续治疗较困难。   SCLC分为局限期及广泛期,其中多达三分之二的SCLC患者初诊时即为ES-SCLC,过去30余年里,依托泊苷+铂类一直是ES-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目前已有两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ES-SCLC获批上市,但患者生存获益仍十分有限。 目前,依沃西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CLC的III期头对头研究,以及依沃西联合化疗在EGFR-TKI耐药的EGFR突变的晚期非鳞NSCLC的III期研究均在高效开展中。2022年9月和10月,上述两项适应症已先后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相关研究参考:   阿替利珠单抗(PD-L1)+依托泊苷/卡铂(IMpower133)一线治疗ES-SCLC,mPFS为5.2个月,中位OS为12.3个月,ORR为60.2%。【1】【2】 度伐利尤单抗(PD-L1)+依托泊苷+卡铂或顺铂(CASPIAN)一线治疗ES-SCLC,该疗法mPFS为5.1个月,ORR为68%,中位OS为13个月。【3】 声明:上述相关研究仅供参考,不代表该产品/疗法的最新研究结果。 文章来源:康方生物Akeso,文章内容略有调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与注释: 1. HORN L,MANSFIELD AS,SZCZeSNA A,et al.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2018,379(23):2220-2229. 2. LIU SV,RECK M,MANSFIELD AS,et 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and PD-L1 subgroup […]

玉米
OS超59月!肺癌脑转移3度复发,免疫治疗带来惊人疗效

OS超59月!肺癌脑转移3度复发,免疫治疗带来惊人疗效

四线治疗后仍达完全缓解! 脑转移(BM)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非常普遍,并且预后相当差,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NSCLC合并BM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术切除和放疗(RT)(2A类推荐证据),但发生神经毒性的风险高达35%[1]。 免疫疗法(或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治疗NSCLC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已经有许多PD-1单抗治疗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临床试验,但大多数都排除了这些未经治疗的BM患者。 对于未治疗BM的NSCLC患者,该怎么选择治疗呢?本期肿瘤频道带来一例经四线治疗后完全缓解的NSCLC合并BM奇迹病例。   病历资料 患者,男,60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数月余 心肺体格检查正常,吸烟40包年。 CT:右侧肺中叶肿块(2.7 cm×2.1 cm),右侧下肺门转移(5.0 cm×6.2 cm),伴纵隔淋巴结肿大。 纵隔淋巴结活检:肺腺癌,CK7(+)、TTF1(+)和Napsin A(+) MRI:额顶叶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损伤 免疫组化:PD-L1>95%, 基因检测:EGFR(-)、ROS1(-)、ALK(-)、BRAF(-)、C-MET(-) 临床诊断:NSCLC IIIB期(T4N2M0) ECOG评分:1分 诊疗经过 一线治疗: 在仔细考虑同步放化疗的风险和益处后,患者拒绝接受放疗。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经过4个周期的联合化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PR)。与放射肿瘤学家进行讨论,以确定是否应立即开始胸部放射治疗。由于肺功能差且肿瘤负荷增加,我们考虑了另外2种化疗方案。不幸的是,在第五个周期的化疗后,放射学评估显示为PD。 二线治疗: PP方案疗效不佳,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但在1个周期后,患者出现咯血,影像学资料显示PD(图1A)。   (图1A影像学资料显示PD) 三线治疗: 随着顺铂联合抗叶酸类(PP)、嘧啶类抗肿瘤(GP)药物接连失败 请问你会选择什么治疗方案? 2个周期后,通过胸部CT检查迅速证实右侧下肺门肿块的大小减小(图1B)。 (图1B肿块缩小) 2017年9月的脑部MRI显示,左额叶和小脑多处转移灶,最大直径为2.1 cm×1.5 cm(图1C,1D)。 (图1C,1D左额叶和小脑多处转移灶) 四线治疗: 2017年10月,患者咯血明显缓解、脑转移无明显症状。 你会怎么选择治疗方案呢?   经过1周期治疗替莫唑胺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颅脑转移病变左额叶和小脑继续缩小(图2,2b),但脑MRI现右枕叶新发转移灶,最大直径为1.3厘米×1.0厘米(图2)。 (图2 替莫唑胺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一个周期后,发现右枕叶新转移。) 替莫唑胺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方案疗效显著,肺部病变和BM的持续缩小,(图3A-3D)。2018年1月,肺原发灶和脑转移灶均达到了CR(图3E-3H)。 (图3A-3D肺部病变和BM的持续缩小) 巩固治疗: 2018年2月到8月,帕博利珠单抗减少到每月100 mg,替莫唑胺 250 mg。维持24个月。 […]

玉米
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后,肺癌三代TKI如何选择?

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后,肺癌三代TKI如何选择?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22年预计新发病例人数约为87万,死亡病例人数约为76万。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EGFR基因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在中国NSCLC人群中,EGFR突变比例为28.2%,在肺腺癌中,该比例可达50.2%。 一代/二代EGFR-TKI用于EGFR经典突变(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或外显子21 L858R点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可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提升至9.2个月-14.7个月,显著优于化疗,但不可避免地出现疾病进展,其中以继发性EGFR T790M突变最为常见。三代EGFR-TKI可有效抑制EGFR T790M突变,已成为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进展后伴EGFR T790M突变患者的标准治疗;同时,由于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较一代EGFR-TKI显著延长中位PFS并带来总生存(OS)获益,也使其成为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目前,国内外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有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三代TKI共同的特点是在抑制EGFR敏感突变之外,还能抑制EGFR20号外显子上的T790M突变,也就是50%以上的患者在应用一、二代EGFR-TKI后会出现的耐药性突变。 图片来源于:与癌共舞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周彩存教授领衔撰写了《三代EGFR-TKI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为各级临床医师和临床患者提供规范化的用药指导建议。 共识如下: 共识1:对于完全切除肿瘤原发灶-淋巴结-转移(TNM)病理分期II期-IIIA期、术后复发、局部晚期或晚期肺腺癌、含有腺癌成分的NSCLC或非小细胞肺癌非特指型(NSCC-NOS)患者,推荐常规开展EGFR突变检测;既往接受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应再次开展基因检测以明确耐药机制(包含EGFR T790M突变)。(共识等级:1级)   共识2:对于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患者,优先推荐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或伏美替尼单药作为一线治疗。(排名不分先后,推荐级别相同;下同)(共识等级:1级)   共识3:对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存在EGFR T790M突变晚期NSCLC患者,推荐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或伏美替尼单药作为二线/后线治疗。(共识等级:1级)   共识4:对于完全切除TNM病理分期为II期-IIIA期EGFR经典突变NSCLC患者辅助化疗后,推荐三代EGFR-TKI单药作为辅助治疗(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该适应证)。(共识等级:2A级)   共识5:对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晚期NSCLC患者标准化疗后,可选择伏美替尼治疗。(共识等级:2A级)   共识6:对于EGFR经典突变NSCLC伴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靶向药物优先选择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或伏美替尼)。(共识等级:1级)   共识7:除临床研究外,不常规推荐三代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EGFR经典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以及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后患者的二线/后线治疗;不常规推荐三代EGFR-TKI联合化疗用于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后患者的二线/后线治疗。(共识等级:2B)   共识8:不同三代EGFR-TKI不良反应谱总体相似,包括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等,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差异。(共识等级:1级)   共识9:对于某种三代EGFR-TKI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换用另一种三代EGFR-TKI。(共识等级:3级) 第三代EGFR-TKI的耐药后治疗探索 尽管三代EGFR-TKI为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获益,耐药问题仍然无法避免。在EGFR继发性突变耐药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为C797X突变,见于奥希替尼(一线/二线治疗后)0%-29%的耐药患者、阿美替尼(二线治疗后)21%的耐药患者以及伏美替尼(二线治疗后)9%的耐药患者。 在旁路激活方面,奥希替尼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为MET基因扩增,占7%-24%;阿美替尼最常见为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基因突变,约占19%;伏美替尼最常见为HER2基因扩增,约占9%。此外,2%-15%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会出现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7%的患者出现鳞癌转化。 第四代EGFR-TKI为针对EGFR C797X继发突变而开发的一类新药,目前尚无药物上市,但部分药物在临床前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已进入临床阶段,如BBT-176(NCT04820023)、BLU-945(NCT04862780)、BLU-701(NCT05153408)、BPI-361175(NCT05329298, NCT05393466)等,这些药物的开发将有助于应对EGFR C797X突变导致的耐药问题。 针对旁路激活导致的耐药,则可联合特定的靶向药物治疗,如MET抑制剂、转染重排(RET)TKI、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TKI等。针对SCLC转化,则可采取铂/依托泊苷化疗,鳞癌转化可采取基于组织学的含铂化疗等治疗方式。 当耐药机制不明确或治疗方案不可及时,则建议采取含铂化疗,或尝试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卡铂/培美曲塞方案,或参加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三代EGFR-TKI耐药机制已逐渐明确,一些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已被用于临床实践,或处于进一步开发中。针对不同的耐药机制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将推动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的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三代EGFR-TKI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 通讯作者:周彩存 本文由医世象 木木整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

玉米
肺癌 EGFR 20插入突变率到底有多高,治疗药物有哪些?真实世界研究

肺癌 EGFR 20插入突变率到底有多高,治疗药物有哪些?真实世界研究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靶点EGFR突变研究最为透彻,相应的靶向用药数量也相对较多。在EGFR突变类型中,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仅次于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和L858R,是EGFR突变的第三大类型。 在美国非小细胞肺癌NCCN 2022V5版指南中,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系统治疗进展后推荐Amivantamab-vmjw或Mobocertinib治疗。 NCCN 2022V5非小细胞肺癌截图 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CSCO 2022指南中,针对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还未推荐相关药物,指南建议参考IV期无驱动基因NSCLC一线治疗。 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临床治疗 目前己发现超过100种类型的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最常见突变是Asp770_Asn771ins,Va1769_Asp770ins、 A1a767_Va1769、Va1769_Asp770ins和Ser768_Asp770。 Mobocertinib(美国NCCN指南推荐):一项1/2期试验的数据,该试验纳入114名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既往都接受过铂类化疗。试验显示,莫博替尼让28%的患者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这部分患者用药后,有效持续时长17.5个月,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长24个月。 Amivantamab-vmjw(美国NCCN指南推荐):CHRYSALIS试验,在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n =81)中,amivantamab-vmjw在40%的患者中诱导了客观缓解,其中47%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至少为6个月,47%的患者在中位随访9个月后仍在接受治疗。总共有3例完全缓解和29例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1.1个月。疾病控制率为48%(n=39),临床获益率为74%;8例患者(10%)发生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8个月。 奥希替尼(案例报道):6例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突变类型分别是A767_V769dup、S768_D770dup、N771_P772insL、S768_D770dup、D770_N771insG、A763_Y764insFQEA)接受奥希替尼治疗获益。 伏美替尼(临床研究):FAVOUR研究,初步数据显示,艾弗沙240mg一线治疗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RR为60%,研究者评估的ORR达70%,DCR均为100%。 舒沃替尼(临床研究):在今年ESMO大会上,国内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舒沃替尼(sunvozertinib)的II期WU-KONG6初步数据进行了展示。接受舒沃替尼治疗的患者(n=97)中,BICR已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9.8%;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确认的应答者在治疗后至少进行了两次肿瘤评估。基线时存在脑转移患者(n=31)使用该药物的ORR为48.4%(15/31)。 WU-KONG6靶病灶评估结果 那么,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在真实世界中的比例如何?PCR或NGS方法在筛选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孰优孰劣呢? 我们一起来看这篇文章,标题为Frequency, underdiagnosis and heterogeneity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on 20 insertion mutations using real-world genomic datasets。 研究者使用了三个真实世界的美国NGS数据库:Genie、FoundationInsight和GuardantINFORM。Genie、FoundationInsight和GuardantINFORM数据集分别检出180、627和627例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患者。 三个数据集检出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 检出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类型 同时研究者发现,NGS检出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中约50%将被基于PCR的检测所遗漏,认为PCR识别这些突变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NGS平台更适合识别可能受益于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靶向治疗的患者。 三个数据集中检出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红色的为PCR未检出的突变 […]

玉米
对于不可切除NSCLC,眼光不能只局限于PACIFIC,还需聚焦更多免疫续篇

对于不可切除NSCLC,眼光不能只局限于PACIFIC,还需聚焦更多免疫续篇

  在所有原发性肺癌中NSCLC占比为85%,其中约有20%-25%出现局部晚期疾病(Ⅲ期)。由于肺癌的隐蔽性,很多患者在得知患有肺癌后,已然失去了手术机会。目前,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的标准疗法是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自PACIFIC研究开辟了局部晚期不可切除NSCLC免疫治疗的先河后,推动了不可切除NSCLC免疫之路。 Ⅲ期NSCLC分期  Ⅲ期NSCLC是高度异质性的一组疾病,根据TNM分期可进一步分为ⅢA期、ⅢB期和ⅢC期。ⅢA期、ⅢB期和ⅢC期NSCL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26%和13%。ⅢA期和少部分ⅢB期NSCLC的治疗模式分为不可切除和可切除,ⅢC期和绝大部分ⅢB期归类为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由于Ⅲ期NSCLC具有高度的临床和病理异质性,其临床治疗选择仍存在争议。 PACIFIC推动免疫治疗用于不可切除Ⅲ期NSCLC 在2019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Durvalumab,商品名:英飞凡,Imfinzi)用于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该批准是基于III期临床试验PACIFIC对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分析结果,并由总生存期(OS)数据支持。 研究纳入713名随机分配患者,其中有709名接受Durvalumab(476例中的473例)或安慰剂(237例中的236例)。长期随访数据显示,度伐利尤单抗组的中位OS为47.5个月,安慰剂组为29.1个月。度伐利尤单抗组的估计 5 年 OS 率为 42.9%,安慰剂组为 33.4%。度伐利尤单抗组的中位PFS为16.9个月,安慰剂组为5.6个月。度伐利尤单抗组的估计 5 年 PFS 率为 33.1%,安慰剂组为 19.0%。 与安慰剂相比,度伐利尤单抗的死亡或远处转移风险降低了41%,分别在 6.5% 和 11.8% 的患者中检测到脑转移。 研究分析表明,放化疗后度伐利尤单抗具有持久的OS和PFS益处。更值得关注的是,度伐利尤单抗将5年总生存率提升到42.9%,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处于无进展生存状态。在进行初次OS分析时,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分别有30.5%和26.1%(致死性AE分别为4.4%和6.4%),意味着PACIFIC 方案可以在不影响安全性或患者报告结局的情况下实现临床获益。 DETERRED试验显示阿替利珠单抗具有相似的疗效  II期DETERRED试验评估了巩固和同步免疫治疗与放化疗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试验分两部分进行,第1部分(n = 10)的患者接受放化疗并巩固阿替利珠单抗,而第2部分(n = 30)的患者同时接受和巩固阿替利珠单抗。使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第二次进展时间(PFS2)和总生存期(OS)。通过PD-L1状态和靶向驱动癌基因突变状态进行亚群分析。 在中位随访39.2个月时,第1部分的中位PFS为18.9个月,第2部分为15.1个月。第 1 部分的中位 OS 为 26.5 个月,第 2 部分未达到。对于队列,3年OS为53.8%,而4年OS为47.4%。与没有可靶向驱动癌基因突变的患者相比,具有可靶向驱动癌基因突变的患者的中位PFS为9.4个月,OS未达到。PD-L1 <1% 患者的中位 PFS 为 11.0 个月,OS 为 26.5 个月,而 PD-L1 患者的中位 PFS 为 2.0 […]

玉米
免疫治疗重塑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格局

免疫治疗重塑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治疗格局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难治、预后差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的15%,其特征是快速生长和早期扩散,绝大多数(> 7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IV期或广泛期(ES)。ES-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为铂类(卡铂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但无进展生存期(PFS)低于6个月,总生存期(OS)在8-10个月左右。如何延长生存期,是小细胞肺癌面临最大的挑战!近年来,免疫治疗在SCLC治疗上取得很好的疗效,目前已有两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ES-SCLC获批上市。 1.I药一线治疗SCLC  一年OS率可达53.7%!  2021年7月14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批准了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I药(度伐利尤单抗)的新适应症申请!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一线治疗,也成为第二款国内上市的治疗SCLC的免疫药物。 I药本次SCL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根据一项名为CASPIAN的研究,为全球多中心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治疗: ①双免疫+化疗组:I药1500mg D1+tremelimumab(CTLA4抑制剂)75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后,接着用I药+tremelimumab进行维持治疗。 ②PD-L1单抗+化疗组:I药1500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后,接着用I药进行维持治疗。 ③化疗组: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周期。 结果在2020WCLC上公布,在主要研究终点OS上,I药+EP化疗组(n=268),相比于单纯化疗组(n=269),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中位OS有明显延长,分别为13个月及10.3个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R=0.73,P=0.0047),I药组1年OS率达到53.7%,化疗组只有39.8%。两组的18个月OS率分别为33.9% vs 24.7%,I药增加了近10%。 亚组分析发现,OS的获益在各种特征人群都可见。尤其是在低年龄组(<65岁)、无吸烟史、无脑转移的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2.T药一线治疗ES-SCLC 中位OS12.3个月 阿替利珠单抗首次在中国获批是在2020 年 2 月 13 日,用于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获批是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IMpower133 研究试验,在今年的ESMO大会中,其研究也有了最新进展! 试验共纳入403例初治的ED-SCLC患者,并将患者大致分为两组:(1)进行4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EP方案诱导,然后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2)EP+安慰剂治疗,序贯安慰剂维持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 PFS)。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位OS分别为12.3个月vs10.3个月(P=0.007);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vs4.3个月(P=0.02)。且经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安全性可控。 在大会上,研究人员还公布了其接受Atezolizumab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进行放疗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其他临床研究报告有关放疗【PCI、全脑放疗 (WBR) 或巩固胸腔放疗 (TRTX)】与Atezo作为单药或联合化疗的疗效或安全性的试验研究。对在接受治疗的所有 SCLC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数据分析。从 2019 年 1 月到 2021 年 4 月,将联合化疗/免疫治疗作为诱导治疗或免疫治疗作为维持治疗的患者与接受类似放疗的未接受任何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有35 名 SCLC 患者接受了颅骨和/或胸部照射(17 名患者尚未接受两种治疗)。无论是否同时使用 Atezo,PCI 或 WBR 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 AE。在 TRTX 患者中发现了改善中位 […]

玉米
奥希替尼耐药策略全梳理(建议收藏~)

奥希替尼耐药策略全梳理(建议收藏~)

  所有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局面,就是TKI耐药问题!面对这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难关,所有经过TKI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患者,NCCN指南所推荐:若患者存在T790M突变,推荐三代TKI奥希替尼;若没有T790M突变或奥希耐药的患者,则推荐化疗标准治疗。令人可惜的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中位PFS仅有4、5个月左右,疗效十分有限!“耐药”这件事就像是悬在所有患者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一柄高悬头顶的危险利刃,不知何时会落下。如果一直不耐药,那疗效固然好,患者得到的缓解就可以长期地维持下去,甚至生活如常人;而一旦耐药,病灶就会再次开始迅速地生长,癌症卷土重来。目前,EGFR+最新的药物就是三代“明星”靶向药奥希替尼,虽然让很多肺癌患者成功“续命”,但是也难逃“耐药”的宿命。   六大奥希替尼耐药处理全策略 EGFR四代药带给无数患者新的曙光,但是目前为止,FDA 尚未批准任何一款新的靶向药针对奥希替尼耐药患者,从临床研究到药物的正式获批还需要漫长的等待。那么已经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首先可根据疾病进展的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一、缓慢进展,       可以继续用奥希替尼,配合局部治疗 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初次耐药患者大多数为孤立性进展,这些患者继续服用奥希替尼,配合上局部治疗,还能获益。因此,对于无症状、影像学进展缓慢的耐药患者,可以先不着急换药。NCCN指南推荐以下三种情况患者可以考虑根治性局部治疗(如立体定向放疗或手术),同时继续使用奥希替尼: ①无症状进展; ②有症状的脑转移(配合脑转移处理,如全脑放疗、培美曲赛、替莫唑胺、鞘内注射等); ③有症状的全身性(颅外)孤立性病灶(转移灶<3-5个)。 二、基因检测,找出耐药突变,       针对性给予靶向联合治疗 如果奥希替尼使用后,机体出现快速进展的情况,请迅速进行基因检测,根据突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1. C797S单发突变, 使用一代EGFR靶向药物 一线使用奥希替尼,耐药后一般不会出现T790M的突变,但会发现C797S的单发突变,因为奥希替尼尽早使用是能够抑制T790M突变产生的,也会避开T790M与其他突变的共存。这一位点的突变对一代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都比较敏感,临床处理相对容易。 2. C797S与T790M的顺式突变, 目前仍在研 T790M和C797S同时出现,且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布加替尼联合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治疗,有国内案例报道。一肺腺癌女性62岁患者,先后进行了化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用奥希替尼治疗。8个月后再次进展,发现T790M-C797S顺式突变,使用布加替尼(90mg/日)和西妥昔单抗(600mg/月),稳定控制。 3. C797S与T790M的反式突变, 1代+3代EGFR靶向药物 T790M突变和C797S突变同时出现,位于相对面的染色体上,治疗方法上采用1代TKI联合3代药治疗。真实案例介绍: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在JTO杂志上发表了反式突变治疗国内个案,一42岁女性肺腺癌19Del患者在多线耐药后(厄洛替尼、化疗),T790M阳性用奥希替尼治疗。3年后耐药出现C797S及T790M共突变,反式结构,用1代+3代治疗,同时联合贝伐单抗,维持了8个月。 4. 继发MET扩增, EGFR抑制剂+MET抑制剂 无论是一线还是后线使用奥希替尼,MET扩增的比例大致相同,15%-20%。处理上我们可以采用目前的MET抑制剂控制。比如沃利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一项1b期研究中,对于奥希替尼进展后MET扩增阳性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沃利替尼治疗。ORR(客观缓解率)为25%,DCR(疾病控制率)为69%,中位DOR(缓解持续时间)为9.7个月。 此外,还有奥希替尼联合卡博替尼/克唑替尼的成功个案报道。 5. 其他靶点的继发性突变 除了C797S及MET扩增,奥希替尼耐药后出现其他旁路激活,可以用相应的联合治疗方案,有部分的文献报道,都有一定的疗效。 6. 继发EGFR点突变: 可用回1/2代EGFR靶向药 奥希替尼耐药后可以继发EGFR靶点上的点突变。除了C797S是常见的点突变外(解决方案以上提过),还会出现EGFR L718V、G724S等位点突变,这些患者其实还可以用1/2代EGFR-TKI克服耐药。既往也有不少案例报道。 三、基因检测后,无可针对的耐药靶点出现,        可选用新联合方案或安罗替尼 1. 先转归化疗,灵活用药, 可穿插或尝试再挑战奥希替尼 在无可用靶药的情况下,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理论上都应积极转归化疗。既往研究显示化疗对于经治的T790M阳性患者有效率可达31%,中位PFS有4.4个月。除了常规化疗,研究显示间插治疗及再挑战(TKI耐药后穿插了其他方案后进展,再次用回之前用过的TKI)靶药的方法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2. 安罗替尼 安罗替尼是国产小分子多靶点TKI(靶向药)。在ALTER0303研究中,用安罗替尼三线及以后治疗晚期NSCLC患者。总人群中,相比安慰剂,安罗替尼延长了3.33个月的总生存时间(OS),9.63个月 vs 6.30个月。安罗替尼延长了3.67个月的PFS,5.37个月 vs […]

玉米
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靶向、免疫、放疗怎么选择?

肺癌脑转移怎么治疗?靶向、免疫、放疗怎么选择?

脑转移是很多肺癌患者的噩梦,一旦发现脑转移也就意味着疾病发展到晚期。约20%的小细胞肺癌初诊时就发现脑转移。30%左右 的NSCL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转移,特别是EGFR、ALK阳性的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易发生脑转移。 为什么肺癌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 1.穿过一级屏障: 大多数肿瘤转移是癌细胞脱落随血流而走,以静脉回流到心脏、再到肺脏,而肺脏毛细血管网“滤住”了癌细胞、或小的转移瘤,因此肺脏发生转移瘤的几率很高,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往往先发生肺转移,然后才发生脑转移。但是对于肺癌而言,肺血管与椎静脉间存在吻合支,脱落的肺癌细胞可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过滤而发生转移。 2.穿过二级屏障: 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是因为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 而颅内血运极为丰富,又为癌细胞逃窜提供了客观条件! 肺癌患者脑转移治疗原则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脑转移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内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其目的是治疗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闹转换这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 无症状: 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优先推荐第三代和第一代EGFR-TKIs(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 ALK融合基因阳性,优先推荐第二代ALK-TKIs(阿来替尼、塞瑞替尼、恩莎替尼等); ROS1融合基因阳性,推荐克唑替尼; 上述基因阴性,可采用全身化疗; 有症状: 脑转移瘤数目≤3个,手术切除或SRT或SRT联合WBRT; 脑转移瘤数目>3个,WBRT或SRT。 肺癌患者脑转移的治疗策略 1.靶向TKI更易入脑 目前,对于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推荐行靶向TKI进行治疗,小分子的TKI更容易入脑,奥希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等相关研究都显示对脑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以往数据多数为亚组分析结果,近日,一项评估单独使用奥希替尼对先前未治疗的 CNS 转移的OCEAN研究发表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 OCEAN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目的是评估奥希替尼对未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CNS)的疗效。 该研究一共纳入66例患者EGFR-TKI治疗后CNS转移患者和原发性CNS转移患者,其中T790M队列40例,一线队列 26例。在T790M队列中,中位年龄为66.5岁,男性为30.0%。8例CNS转移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多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转移(77.5%)。患者用奥西替尼治疗,剂量为80 mg/d。主要研究终点:PAREXEL标准评估的脑转移进展率(脑转移RR)。 根据发表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奥希替尼对带EGFR T790M 突变且CNS转移的NSCLC患者具有持久治疗。结果显示:中位脑转移相关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66.7%(90% CI,54.3%-79.1%),中位总生存期(OS)为 25.2 个月,总缓解率(ORR)为 40.5%,中位 PFS为 7.1 个月。此外,与外显子 21 L858R 患者相比, EGFR外显子 19 缺失患者的脑转移相关 PFS显著更长,中位值分别为 31.8 个月和 8.3 个月( P […]

玉米
即使因不良事件停药,O药+Y药治疗生存获益依然存在,5年OS率为39%!CheckMate 227

即使因不良事件停药,O药+Y药治疗生存获益依然存在,5年OS率为39%!CheckMate 227

  2020年5月15日,美国FDA基于CheckMate227研究1a部分,批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用于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PD-L1≥1%且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治疗。 该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肺癌一线治疗的双免疗法。 2022年10月12日,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 50.7)杂志,该研究正式发表,标题为“Five-Year Survival Outcomes With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CheckMate 227”。 研究结果显示 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化疗比,显著延长了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   并且,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后,生存获益继续存在,5年OS率为39%(PD-L1≥1%和<1%人群)。 本研究共纳入了1739位无EGFR突变或ALK改变的IV期/复发性NSCLC患者。 根据PD-L1的表达结果: 肿瘤PD-L1≥1%的患者(n=1189)被分别随机分组到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n=391)、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n=391)或化疗(n=387)一线治疗; 肿瘤PD-L1 <1%的患者(n=550)被随机分组到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n=185)、纳武利尤单抗+化疗(n=172)或化疗(n=183)。 研究终点包括疗效、安全性和生活质量(QoL)的探索性5年结果。 研究结果: 1. 在至少61.3个月随访时 PD-L1≥1%组: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组与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24%和14%。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24.5个月和6.7个月。 PD-L1 <1%组: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组与化疗组的5年OS率分别为19%和7%。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分别为19.4个月和4.8个月。 2. 完成2年免疫治疗的患者的疗效 133(12%)位患者完成了两年免疫治疗(PD-L1≥1%:13%完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11%完成纳武利尤单抗)。PD-L1<1%:9%完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13%完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 PD-L1≥1%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的五年OS率均为72%。 PD-L1<1%组: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五年OS率56%,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五年OS率64%。 PD-L1≥1%组和PD-L1分别<1% 组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ORR分别为88%和94%。 在存活5年的患者中,截至5年时间点,66% (PD-L1≥1%)和64% (PD-L1 <1%)已停止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治疗,并且没有后续全身性抗癌治疗。 […]

玉米
针对EGFR-TKI耐药,国产PD-1/VEGF双抗来拯救

针对EGFR-TKI耐药,国产PD-1/VEGF双抗来拯救

近两年PD-1在癌症治疗领域如火如荼地兴起,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款国产PD-1降价进入医保。在让更多患者享受到PD-1实惠的同时,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升级免疫治疗的实力。目前已经有多家药企将目光投向双抗领域,除主体PD-1/PD-L1靶点外,还增加了另一个靶点药物提升疗效,形成一药双靶的升级免疫疗效。 2022年10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网站公示,由康方生物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PD-1/VEGF双抗,AK112),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用于联合化疗治疗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耐药的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 什么是“双抗”  我们熟悉的PD-1抑制剂一般都是“XX单抗”,当单克隆抗体结合PD-1,会使癌细胞暴露在免疫细胞下,这样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就会主动“杀死”癌细胞了。但是我们人体系统太复杂,仅靠”单抗“支撑有些势单力薄,况且当患者PD-L1表达较少,那么PD-1抑制剂的疗效似乎就不太理想了。这时候“双抗”就登场了,从原来的单脚跳变成了双脚行走。它具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针对两种靶点。免疫检查点型仍然免疫检查点以 PD-1/PD-L1 作为一个靶点,但另一个靶点则选择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生长、调节肿瘤微环境等目标,或者干脆再找另一个免疫检查点。 关于依沃西(PD-1/VEGF 双抗,AK112) AK112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全球行业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AK112 利用免疫协同抗血管生成策略,利用抗PD-1激活自身免疫攻击癌细胞的同时,协同抗 VEGF 阻断 VEGF 的免疫抑制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并促进 T 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从而提高疗效。 早在今年8月31日,AK112一线治疗 PD-L1 表达阳性(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经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程序。 在2022 ASCO会议披露的Ⅱ期临床数据结果,AK112治疗1/2线NSCLC的ORR达到42.9%,DCR达到92.9%,在PD-L1阳性亚组中,ORR达到56.3%,DCR达到100%。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双抗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康方生物的PD-1/CTLA-4双抗AK104 2022年6月29日,国家药监局(NMPA)附条件批准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坦尼(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R/M CC)。这是国内获批上市的首款双抗药物,也是全球获批的首款PD-1/CTLA-4双抗。 康宁杰瑞的PD-1/CTLA-4双抗KN046 2020年9月3日,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胸腺上皮肿瘤。  2020年12月23日,康宁杰瑞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抗HER2双特异性抗体KN026与PD-L1/CTLA-4双特异性单域抗体KN046联合疗法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HER2阳性或HER2低表达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GC/GEJ)。  今年,CDE官网公示,康宁杰瑞重组人源化PD-L1/CTLA-4双特异性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注射液(KN046)获批临床,拟联合MAX-40279-01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其中,MAX-40279-01为再极医药自研的1类新药。 信达生物和礼来共同研发的PD-1/PD-L1双抗IBI318 IBI318是由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集团共同研发的PD-1/PD-L1双抗,在去年的ASCO年会上,信达生物制药公布了IBI318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1a期临床试验中的表现。结果显示,IBI318有很好的耐受性,0.3mg到300mg的治疗组没有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其中11个患者出现发热和输液相关的反应(20.0%, G1/2),在300mg治疗组有一个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G2关节炎)。在9个接受≥10mg用药量患者中,有3个患者具有部分响应。 默克PDL1/TGF-β双抗M7824 2018年6月初,默克在ASCO上公布了M7824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验数据,结果令人振奋。500mg 剂量治疗组PD-L1阳性患者(PD-L1不小于1%)ORR为22.6%,PD-L1高表达患者ORR为33.3%;1200mg剂量治疗组PD-L1阳性患者(PD-L1不小于1%)ORR达到了40.7%,PD-L1高表达患者中,ORR高达71.4%。这一表现显著优于PD-1抗体在同类患者中的治疗表现。 2018年12月,FDA授予M7824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获批基于同年10月ESMO大会上公布的M7824治疗胆管癌的最初数据:在接受铂类一线治疗后病情依然发展的亚洲患者中的临床活性。通过IRC评估,全部30名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0%,并且在PD-L1水平上观察到对治疗的响应,响应持续时间为8.3个月至13.9个月以上。2019年更新的数据显示30名患者的ORR为23%,中位PFS为2.6个月,中位OS为12.7个月。但是M7824单药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的II期试验,结果显示,在超过9个月的随访后,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v1.1标准判定客观缓解率为10.1% (95%CI, 5.9%-15.8%)。尽管有明显的获益,但该试验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虽然如此,但考虑到PD-L1单药免疫治疗BTC的ORR为5.8%左右,M7824作为二线治疗的单药临床活性仍然让人鼓舞。 关于奥希替尼耐药 自奥希替尼在国内上市以来,成为了许多肺癌晚期EGFR阳性患者的救命稻草。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还提高了生存质量。作为三代EGFR靶向药,奥希替尼在患者群中的使用量逐渐增多,但数量的激增就意味着难逃耐药的宿命。针对三代EGFR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的问题,还可以查看往期文章,获取更多耐药后策略。 END

玉米
案例分析:EGFR突变伴多处转移,首选免疫治疗刷新绩,OS超过48个月

案例分析:EGFR突变伴多处转移,首选免疫治疗刷新绩,OS超过48个月

  EGFR基因突变是NSCLC最常见的驱动突变,在亚洲患者中占比高达60%。在2022版的NCCN指南中,对携带EGFR经典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推荐依旧是一二三代的EGFR-TKI。尽管靶向治疗在初始患者中有良好的疗效,但是仍需要面临原发和继发耐药的挑战。 通常体细胞EGFR突变肿瘤患者被排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临床应用之外,而且种系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如野生型EGFR基因患者。当前已知种系EGFR突变是比较罕见的,并且对EGFR-TKI具有耐药性。但是还未有研究数据表示,此类患者是否对ICIs有反应。 发表在《ScienceDirect》上一篇文章,向我们分享了一例转移性NSCLC患者,尽管种系EGFR突变,但在培布利珠单抗下总生存期超过48个月。 案例报告 一名61岁有吸烟史的女性,存在分化不良的NSCLC。后期在骨骼、肾上腺和肝脏中发现了几种转移性病变。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右上叶肿块稀疏且有限, 诊断时左上叶旁凝结,表现为狭窄(A), 免疫治疗27个月后出现部分反应(B)。 通过大基因新一代测序(NGS)面板分析对肺活检肿瘤组织进行分子筛选,确定了激活G13D KRAS,E17K AKT1突变,等位基因频率(AF)均为11%,V843I EGFR突变为49%。EGFR  V843I突变并不能预测EGFR-TKI的益处。因PD-L1由50%的癌细胞表达,患者接受一线 pembrolizumab免疫治疗,所有肿瘤部位均有持续反应。经过30个月后,注意到转移部位有进展。培美曲塞和卡铂化疗作为二线治疗。在2022 年 6 月时患者OS为 48 个月。 KRAS突变导致PD-L1的表达增加,一些研究表明,ICIs对KRAS突变NSCLC患者有很大益处。但是ICIs在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中益处却有限。EGFR突变肿瘤似乎与促进免疫耐受性维持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阴性选择有关。大西洋2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EGFR突变NSCLC和PD-L1表达≥25%的患者结果良好,durvalumab单药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为14.1%,而EGFR突变NSCLC患者的PD-L1表达<25%显示出3.6%的ORR显着降低3.6%。EGFR突变在种系水平上的实际机制影响仍然难以捉摸。另一方面,对与种系EGFR突变(特别是V843I)相关的EGFR-TKI的耐药性得到了很好的描述。 在此案例中可以得知,对TKI无反应的种系EGFR突变NSCLC患者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不应将此类患者排除在ICIs临床应用外。   奥希替尼用不了怎么办?免疫联合可解救 作为肺癌的黄金靶点,EGFR已经呈现“三世同堂”的盛况。在临床治疗推荐指南上,早已将三代TKI奥希替尼推荐为一线用药!尽管奥希替尼已广泛用于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的问题。随着医学技术前沿的不断探索,免疫疗法不断打破EGFR靶向耐药壁垒。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进攻EGFR基因突变NSCLC 研究纳入未进行过全身化疗,第一代或第二代 EGFR-TKI 后疾病进展并确认为T790M 阴性的患者,或T790M阳性但在第三代 EGFR-TKI 治疗后进一步进展的患者,或第三代 EGFR-TKI 作为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敏感突变患者40例,del 19突变21例,L858R突变17例,G719X和其它EGFR突变各1例,脑转移8例(20%),92.5%使用过1或2代EGFR-TKI,55%使用过3代EGFR-TKI,47.5%使用过1/2代和3代EGFR-TKI,37.5%之前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给予患者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治疗,一年无进展生存率是首要研究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等。 结果显示,32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59.4%,DCR90.6%,中位至缓解时间80(范围41-93)天,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仍未成熟,截至2021年7月13日,仍有26例患者继续在组内治疗。17例EGFR del 19突变的ORR为59.4%,DCR率88.2%,而14例L858R突变ORR为42.9%,DCR为92.9%,但无显著性差异。 安全性方面,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比例为32.5%,严重不良反应17.5%,7.5%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 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化疗 治疗驱动基因阳性NSCLC 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间,研究纳入97例晚期NSCLC,68例EGFR+,4例ALK融合,10例KRAS突变,2例RET融合和2例METex14跳跃突变。68例EGFR突变患者中有31例之前接受过奥希替尼治疗。53例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43例患者接受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培美曲塞。 在可评估的73例患者中,ORR59%,DCR85%,中位PFS5.4月;EGFR突变患者(51例)的ORR57%,DCR82%,中位PFS5.1月。 信迪利联合方案治疗EGFR靶向耐药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中,公布了ORIENT-31研究的最新数据,旨在评估比较信迪利单抗联合或不联合IBI305以及化疗用于经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IRRC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PFS、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等。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vs 化疗中位PFS:6.9个月vs 4.3个月(HR=0.464,95%CI: 0.337-0.639,P<0.0001)。 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方案的ORR为43.9% ,而化疗组仅为2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并没有很明显差异,分别为8.3个月和7个月。 […]

玉米
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 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

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 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的一种亚型,属于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确诊时多为晚期,生存率极低。 根据病灶累及范围将SCLC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约三分之二的SCLC在诊断时已处于广泛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暂时缓解广泛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复发率极高,预后一般较差[1]。 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多种免疫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类型癌症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广泛期SCLC患者也有显著疗效,基于两项大型Ⅲ期IMpower133[2]和CASPIAN研究[3-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将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均作为Ⅰ级优选推荐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6]。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初始治疗(下表) IMpower133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IMpower133研究是证实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获得生存获益的Ⅲ期临床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纳入403例未经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包括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入组患者随机1:1分组,分别给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方案并序贯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或安慰剂+卡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再序贯安慰剂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或不再临床获益,试验组及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4个周期[2]。 中位随访13.9个月后的研究结果显示[2],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化疗组显著延长2个月(12.3个月 vs 10.3个月,P=0.007),1年OS率也显著高于化疗组(51.7% vs 38.2%)。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2个月和4.3个月(P=0.02),6个月PFS率和12个月PFS率均高于化疗组(30.9% vs 22.4%;12.6% vs 5.4%)。 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于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2020年先后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2022年CSCO指南依然将此方案作为Ⅰ级治疗推荐[6]。 Impower133研究中OS和PFS获益[2] CASPIAN研究: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 CASPIAN研究是另一项证实PD-L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获得生存获益的Ⅲ期临床研究,其数据首发于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并同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Lancet)。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的Ⅲ期研究,旨在评估在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治疗时,在铂类+依托泊苷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度伐利尤单抗能否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该研究共纳入805例初治的广泛期SCLC患者,包括未经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和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其中,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方案为度伐利尤单抗1500mg联合依托泊苷+卡铂/顺铂 q3w治疗4个周期,序贯度伐利尤单抗1500mg q4w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单纯化疗组方案为依托泊苷+卡铂/顺铂 q3w,最多可治疗6个周期[3]。 结果显示[3],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OS可达13.0个月,并降低死亡风险27%(HR=0.73,P=0.0047);两组12个月OS率和18个月OS率分别为54% vs 40%和34% vs 25%。基于此显著获益,FDA于2020年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CASPIAN研究中度伐利尤单抗组OS及PFS均显著改善[3] 值得一提的是,CASPIAN研究中国队列中入组123例中国患者(仅限于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10.9个月)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达14.4个月(HR=0.65,95%CI 0.41-1.03)[4]。 CASPIAN研究中国队列中度伐利尤单抗组OS获益趋势[4] 2021年CASPIAN研究更新的3年OS结果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22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9.4个月。与化疗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组降低死亡风险29%(HR=0.71,95%CI 0.60-0.86;P=0.0003)。3年OS率为17.6% vs 5.8%,显示出免疫治疗的“长拖尾效应”,与化疗组相比,长期OS获益优势明显[5]。 基于CASPIAN研究的优秀表现,2021年NMP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2022年CSCO指南也将该方案修订为Ⅰ级推荐[6]。 总结 CASPIAN研究纳入的患者基线特征与Impower133研究基本一致,但在研究设计方面略有差异。CASPIAN研究中允许未经治疗的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入组,化疗方案可选择顺铂或卡铂,化疗后给药间隔q4w;对照组最多可接受长达6个周期的化疗;最终,CASPIAN研究取得显著成果,3年OS率达17.6%,较化疗组提升近3倍以上,长期生存获益显著[5]。 Impower133研究允许纳入经治稳定的脑转移患者,化疗后给药间隔q3w,治疗组可行预防性全脑放疗;化疗方案为卡铂;对照组接受4个周期的化疗;最终OS为12.3个月,1年OS率51.7%[2]。 整体而言,在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中,国内共获批两种免疫疗法,随着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的上市,为中国SCLC患者带来更多的优选治疗方案。未来,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免疫药物为SCLC患者创造更长的生存获益。 延伸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吴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04):183-188. [2]Horn L, Mansfield AS, Szczęsna A, et al. 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

玉米
未来已来!肺癌新药扎堆披露,两类新药横空出世,中位生存期最长达2年!

未来已来!肺癌新药扎堆披露,两类新药横空出世,中位生存期最长达2年!

抗癌不易,但我们值得坚信的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而癌症患者的春天,无疑就是一个个全新抗癌药物的陆续登场。   今天我们直奔主题,给大家介绍2款近期登场的肺癌新药,这些新药大多属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它们实际上可以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抗癌思路和进展,也让我们相信,癌症的未来一定是治愈。   当然,一部分有条件的病友可以积极留心,参与这些最前卫的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从而获得超出常规治疗的抗癌体验。   1 全新西米普利单抗(PD-1抑制剂) 一线用药,二线联合化疗均有惊艳表现   西米普利单抗(Cemiplimab)是一款PD-1抑制剂,在此次ESMO大会中披露的临床数据显示,无论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联合化疗治疗,西米普利单抗对肺癌患者而言均有不小的疗效提升。   临床数据显示,通过将西米普利单抗用于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临床总生存期上实现了生存时间得大幅升高,即便在一线治疗耐药后继续使用化疗+西米普利单抗的方案,也仍然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收益。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西米普利单抗可能会是未来重磅的一个PD-1抑制剂,其他使用PD-1抑制剂耐药的患友们,或许也能在一线药物后继续使用化疗+西米普利单抗的方案,实现更好的治疗获益。   EMPOWER-Lung 1研究设计 此次报告的数据中,临床数据数据截止是2022年3月4日,中位随访为37.1个月。 接受西米普利单抗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而化疗组患者的生存期仅为为13.7个月。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及5.3个月,可以看出免疫治疗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生存情况。 随机组的三年随访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数据对比 不仅如此,在3年的患者生存数据随访中,对于在PD-L1表达≥50%的患者中,西米普利治疗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PD-L1≥50%患者中,西米普利单抗治疗的患者OS显著延长 在3年的随访中,与化疗相比,西米普利单抗出现了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更长的反应持续时间。无愧于它全新PD-1抑制剂的身份。 此外,还有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耐药情况,其中64例患者继续接受化疗+西米普利后续治疗。实现了客观反应率达31.3%、中位生存期15.1个月的临床数据。 2 双免疫药物MEDI5752迎喜报 CTLA-4/PD-1双特异抗体潜力无限! 大家都清楚,CTLA-4抑制剂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免疫治疗药物,而在既往也有着不少双免疫联合的例子,特别是在PD-L1阴性肿瘤中更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 那么,如果把两个免疫检查点抑制放在同一款药物中会怎样? MEDI5752就是这样一款PD-1/CTLA-4双免疫特异性抗体,在药物设计中可以优先结合PD-1+激活的T细胞中的CTLA-4,顶尖的药物机制也带来了更优异的患者治疗数据。 在此次ESMO会议中,MEDI5752的临床数据披露,吸引了不少关注。 截至2022年7月,该临床共105例未经治疗、非鳞、非小细胞癌患者入组。临床结果显示,接受MEDI5752治疗的患者无论是持续缓解时间(20.5个月vs9.9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5.1个月vs8.9个月)和总生存期均高于PD-1抑制剂组,又为肺癌患者们带来一个新的选择。   不仅是疗效数据上的优势,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的优势MEDI5752也远胜于PD-1抑制剂。MEDI5752诱发的“免疫卫士”T细胞增殖比PD-1更为显著。 这些药物目前都处于临床阶段,但实际上也无异于为患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优肺癌治疗的大门,我们无数的重磅药物都是一步步从临床阶段走过来的。期待这两款重磅药物能尽早走出临床阶段造福患者,也希望有更多新药在未来上市,帮助我们早日战胜癌症。  

小D
022 v5 NCCN肺癌指南:新辅助免疫治疗又添新选择!

022 v5 NCCN肺癌指南:新辅助免疫治疗又添新选择!

免疫治疗再下一城? 2022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第5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这也是9月份以来NCCN对该指南做出的第2次更新。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是基于新的证据,对新辅助系统性治疗的方案进行了更新,以下是对本次指南更新部分的解读。   新辅助系统性治疗方案再次补充更新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稳居前三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约80%。在非转移性可切除的NSCLC患者中,手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案,但30%~55%接受手术的患者仍存在复发或远处转移风险[1]。 本次指南对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做出补充更新,主要围绕新辅助免疫治疗展开,即在2022年第4版指南“新辅助化疗纳武利尤单抗+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适用于所有组织学类型的“顺铂+紫杉醇”方案,并补充了因各种原因无法应用顺铂化疗的方案。 纳武利尤单抗360mg+含铂双药化疗,每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含铂双药化疗方案包括: 卡铂AUC 5或AUC 6,第1天;紫杉醇175mg/m2或200mg/m2,第1天(适用于所有组织学分型); 顺铂75mg/m2,第1天;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适用于非鳞癌);  顺铂75mg/m2,第1天;吉西他滨1000mg/m2或1250mg/m2,第1天和第8天(适用于鳞癌); (新增)顺铂75mg/m2,第1天;紫杉醇175mg/m2或200mg/m2,第1天(适用于所有组织学分型)。 2、有合并症的患者或无法耐受顺铂治疗的患者的化疗方案: 卡铂AUC 5或AUC 6,第1天;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适用于非鳞癌); 卡铂AUC 5或AUC 6,第1天;吉西他滨1000 mg/m2或1250 mg/m2,第1和第8天(适用于鳞癌) 。 此次指南中关于纳武利尤单抗的更新,主要基于一项CheckMate-816的II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表明,对于可切除的NSCLC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可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EFS),提高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此外,在新辅助化疗中加入纳武利尤单抗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不会妨碍手术的进行。 ▌试验设计:   研究纳入可切除的IB期(≥4cm)至IIIA期,ECOG PS评分为0或1(5分制,得分越高证明残疾程度越高),并且既往未接受过抗癌治疗的NSCLC成年患者(治疗前评估患者肿瘤组织PD-L1的表达水平,排除已知ALK重排或EGFR突变者)。 手术前共计505例患者接受了随机化疗,其中包括纳武利尤单抗(360mg)联合铂类双药化疗组179例和单独铂类双药化疗组179例,每3周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 主要结局指标为经盲法评价的EFS及pCR率;次要结局指标为主要病理缓解率(MPR)、死亡或远处转移的时间及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在至少21个月的随访中,纳武利尤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组的中位EFS为31.6个月(95%CI 30.2-NR),含铂双药化疗组为20.8个月(95%CI 14.0-26.7)(HR 0.63;97.38%CI 0.43-0.91;P=0.005)。随访时间为1年时,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的患者EFS率为76.1%,而单用化疗的患者为63.4%,随访时间为2年时,两组的EFS率分别为63.8%和45.3%(见图1A)。 【图1A】 在大多数关键亚组中,纳武利尤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的EFS更高(见图1B)。 【图1B】 在主要分析人群的所有患者中,无论是否行手术切除,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的pCR率为24.0%(95%CI 18.0-31.0),而单独含铂双药化疗组为2.2%(95%CI 0.6-5.6)(OR 13.94;99%CI 3.49-55.75;P<0.001)(见图2A)。 【图2A】 在所有关键亚组中,如基线时的疾病分期、肿瘤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组织学类型的三个亚组中,都提示化疗时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可以提高pCR率(见图2B)。 【图2B】 无论是纳武利尤单抗+含铂双药化疗组还是单独含铂双药化疗组,都未达到中位OS(HR 0.57;99.67CI 0.30-1.07;P=0.008)(见图3)。 […]

玉米
二线治疗也有惊艳数据!免疫联合治疗刷新肺癌患者「天花板」,有效率、生存率双双翻倍!

二线治疗也有惊艳数据!免疫联合治疗刷新肺癌患者「天花板」,有效率、生存率双双翻倍!

去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结果显示:从2006年以来的14年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逐年递增。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1,929万人,中国患者占比23.7%(中国人口约占全球17%),是全球癌症新增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肺癌仍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据估计2020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高达81万。   好在癌症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免疫治疗带来的多重惊喜。从一线治疗到早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实现了数倍的提升。   然而,由于很多客观原因,许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在一线治疗中使用免疫治疗。对于这些患者,在二/三线治疗中如果能有机会使用免疫治疗并获益,无疑是对患者的好消息。   最近,好消息传来了!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数据再次刷新“天花板”——2022年8月18日,国际顶尖杂志《Clin Cancer Res》发表了PD-1抑制剂O药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数据。惊艳的数据让人们眼前一亮:   研究证实,对于二线非小细胞肺癌而言,PD-1抑制剂O药+多西他赛联合治疗实现了患者总有效率41.8%,疾病控制率8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月,6月无进展生存率56.3%,中位总生存期23.1月。 对于二线治疗的肺癌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惊艳的数据,对照组使用O药单药治疗的患者数据为总有效率14.0%,疾病控制率49.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月,6月无进展生存率26.4%,中位总生存期14.7月,与联合治疗差异巨大。   这个临床研究的名字叫做TORG1630研究,是在日本进行的一项随机、开放性、多中心的II/III期临床试验。临床共有128例经治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有意思的是,这些参与临床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过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分为两个组别。A组为PD-1抑制剂O药,240mg/二周;B组为PD-1抑制剂O药/二周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剂量为60mg/m2)/四周。直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不良反应。   研究时间截至到2021年6月。临床数据差异显著:   相比单药免疫治疗而言,O药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都实现了巨大的获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也很好的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EGFR基因突变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魔咒。   在所有受试者中,共有27例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其中A组14例,总有效率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8月,中位总生存期11.0月;B组有13例,总有效率3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7月,中位总生存期20.6月。   对于联合治疗组来说这也是非常不错的数据。   TORG1630研究结果的成功,为我们国内的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免疫治疗将在未来让更多的中国癌症患者全面获益,实现更好的治疗目标!  

小D
老药新戏法,1/3的鳞癌迎来靠谱靶向药

老药新戏法,1/3的鳞癌迎来靠谱靶向药

肺腺癌和肺鳞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亚型,尤其体现在两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上: ● 化疗时代,腺癌对培美曲塞敏感,鳞癌则适合紫杉醇等其他药物; ● 靶向治疗时代,腺癌迎来了一大堆驱动突变和针对性的靶向药,EGFR,ALK,ROS1,BRAF,MET,RET,KRAS,HER2,NTRK,NRG1及其对应的几十个靶向药,鳞癌中有靶向药可用的驱动基因突变率总和不超过10%,甚至低于5%; ● 免疫治疗时代,鳞癌似乎扳回一局,同等条件下,肺鳞癌似乎比肺腺癌对PD-1抗体更敏感,不过两者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不过,说起肺鳞癌的靶向治疗,除了低频出现的BRAF、NTRK以及磕磕绊绊上市的KRAS抑制剂,事实上还有一类高频的驱动突变,那就是KEAP1/NRF2信号通路相关突变。 KEAP1/NRF2信号通路主要的作用是给癌细胞抗氧化和解毒用的。该信号通路在癌细胞中一旦发生了突变,功能得到了异常增强,就可以让癌细胞变得“百毒不侵”,表现为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甚至是免疫治疗都耐药,从而让这类患者变得异常难治,生存期极短。 而且,这类突变并不少见,众多研究提示,该信号通路突变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三分之一左右。 而论证携带KEAP1/NRF2突变的肺癌患者对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抵抗的数据,可谓已经有一箩筐了。 比如一项包含1256名肺癌患者、来自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就显示,携带KEAP1/NRF2突变的患者,不管EGFR、ALK等其他突变情况如何,相比于野生型对照组,其总生存期均大幅度缩短,甚至腰斩,其死亡风险上升64%。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KEAP1/NRF2信号通路的下游就是鼎鼎大名的mTOR,截至目前,已经有诸如依维莫司等多款mTOR抑制剂上市,只是应用于肺鳞癌所需的剂量太大,副作用无法耐受。 近期,一款改良以后的mTOR1/2特异性抑制剂Sapanisertib,获得美国FDA的认可,被授予了“评审快速通道”资格,如果后续的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获得成功,有望上市用于治疗晚期KEAP1/NRF2突变的肺鳞癌。 目前,该药物已经公布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Sapanisertib治疗11例其它治疗(包括PD-1抗体联合化疗)均失败的晚期难治性肺鳞癌患者,客观有效率为27%,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9个月(既往的历史数据为3个月左右)。目前探索Sapanisertib用于一线PD-1抗体联合化疗失败的晚期NRF2突变的肺鳞癌II期临床试验,正在全球招募合适的受试者。 事实上,Sapanisertib是一款已经研发了十来年的老药了。早在2年前,其跨癌种的I期临床就已经公开发表。116人参加了多个剂量组的剂量爬坡试验,同时82人参与了剂量拓展组的初步疗效探索:1名晚期肾癌患者肿瘤完全消失,7名肾癌患者肿瘤明显缩小,1名类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明显缩小。在各大癌种里的临床获益率大约在30%上下,下表列出了详细的数据: 此后,该药物主要在肾癌和乳腺癌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其中,在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表现不俗。 一项118名依维莫司治疗耐药后晚期乳腺癌参加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 ● 假如患者在接受依维莫司治疗过程中曾经获益,那么依维莫司耐药后接受包含Sapanisertib的联合治疗,获益率为45%; ● 假如患者对依维莫司就是抵抗的,毫无获益,后续接受包含Sapanisertib的联合治疗,获益率也偏低,大约是23%。   临床中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乏力、腹泻、高血糖和皮疹——总体而言,副作用还算可控。 综上所述,Sapanisertib是一款新型的mTOR1/2抑制剂,目前正在包括肺鳞癌、肾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难治性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期待更多阳性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Mutations in the KEAP1-NFE2L2 Pathway Define a Molecular Subset of Rapidly Progressing Lung Adenocarcinoma. https://doi.org/10.1016/j.jtho.2019.07.003 [2]. https://www2.onclive.com/view/sapanisertib-gets-fda-fast-track-status-for-pretreated-nrf2-mutated-squamous-nsclc [3]. Phase 1 study of mTORC1/2 inhibitor sapanisertib (TAK-228) in advanced […]

小D
ADC药物:开启下一个十年肺癌治疗新篇章

ADC药物:开启下一个十年肺癌治疗新篇章

     迄今为止,化疗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副反应严重,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患者耐受性差。ADC药物集特异性和高抗肿瘤活性于一身,像一颗“魔法子弹”精准打击肿瘤细胞,突破了化疗局限性,已经成为继化疗、靶向、免疫之后肿瘤治疗领域的第四大里程碑式事件。     从2000年全球首个ADC药物吉妥珠单抗(Mylotarg)获批上市后,近年来ADC药物研发层出不穷,它同时兼具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作用,能够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清除,因此逐渐引领肿瘤治疗迈入靶向新时代。   ADC是什么?     其全称为“Antibody-drug conjugate”,即抗体药物偶联物[1],是一类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及具有强效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payload)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子(linker)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药物,包含antibody、linker和payload三大结构。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  以明星药物T-DXd(DS-8201)为例,其基本组分为:①靶向HER2的人源化抗HER-2 IgG1抗体;②细胞毒药物(Payload),即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xatecan衍生物DXd,二者通过可被溶酶体蛋白裂解的连接子相连;③连接子(linker)为以四肽为基础的可裂解接头,在血浆中稳定存在。     T-DXd的每个单克隆抗体可结合八个DXd,那么,它是如何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呢[2]?     首先,T-DXd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与之结合并促使T-DXd通过细胞内吞进入胞内;     接着,T-DXd的连接子被肿瘤细胞内大量溶酶体蛋白酶降解而释放细胞毒药物Dxd;     最后,强效的细胞毒药物进入细胞核致DNA损伤和细胞死亡,这种细胞毒药物还可穿透细胞膜并杀死邻近的肿瘤细胞,相比不可裂解的连接子构成的ADC药物,这种由可裂解连接子构成的ADC药物能发挥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killing effect)从而具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如果把抗体比喻为“导弹体”,那么细胞毒药物就像是“装上炸药的导弹头”,对肿瘤细胞实性精准“爆破”,从而实现在提高化疗药物的高效同时还能降低既往全身化疗所带来的严重毒副作用。 肺癌领域的ADC药物 ADC药物的发展以HER2-ADC最为成熟,如T-DM1,维迪希妥单抗(RC48),T-DXd,ARX788等,聚焦在乳腺癌或者胃癌。在肺癌领域也有相关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     HER2突变的NSCLC患者占比约2%-4%,既往尚无用于HER2突变NSCLC患者的针对性疗法。   2022年8月,HER2-ADC T-DXd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激活性HER2突变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NSCLC[3]。     在2022 NCCN NSCLC V4版指南[4]中 ,T-DXd已被推荐用于HER2阳性、既往经系统性治疗进展后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治疗也由此迎来首款ADC药物和抗HER2疗法。 DESTINY-Lung02是一项探索T-DXd治疗HER2突变的转移性NSCLC的双臂(无对照组)、随机化、多中心、国际Ⅱ期临床研究(NCT04644237),入组的是既往接受过1线及以上治疗的HER2突变(HER2m)转移性NSCLC患者,探索其使用T-DXd 5.4mg/kg q3w和  6.4mg/kg q3w的疗效及安全性。 今年ESMO[5]披露(中位随访时间5.54m)的数据显示,T-DXd 5.4 mg/kg […]

玉米
一位肺癌患者的重生手记:抗癌成功离不开这6个关键词!

一位肺癌患者的重生手记:抗癌成功离不开这6个关键词!

面对癌症,一位肺癌患者,从恐惧害怕,到积极应对,最终抗癌成功! 202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专业主任医师李忠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分享了一位肺癌患者的经历,这位患者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了下来,值得读一读。 2020年9月27日,我早上到医生朋友那里去看颈椎,做检查时他让我转过来转过去,看了好长时间,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从检查室出来后,我问怎么样,他说没事。 我到他那显示屏上一看,发现片子上有一个白色圆点。我问那是什么,他搪塞地跟我说,右肺上叶有斑点,需要CT复查。 我离开后,他电话通报给了我的家人(怀疑是肺癌),一下子“引爆”了全家,电话蜂拥而来……我一下子懵了,不知所措。小弟果断地说,明天去检查。通过检查,确定了国庆节后做手术。 10月16日,我在西安唐都医院做了右肺上叶根治全切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右肺上叶二三期鳞状细胞癌,其他支气管及淋巴处未见异常。 就在这手术前后的日子里,我做出了自己对待癌症的重要选择,制定了“修心、拒损、扶正、管嘴、早睡、强体”的12字抗癌措施。 关键词一:修 心 要摒弃恐惧心理,坚定抗癌信心。 恐惧害怕是癌症病人的最大“杀手”。我一开始也恐惧害怕过,浑身稀软过,痛定思痛后,我懂得了只有自己坚强才有可能生存的道理。 我坚信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不是绝症,带癌生存的人比比皆是。得了癌症,不要自己吓自己。恐惧本身就是癌症的“催化剂”,越恐惧癌症越泛滥。只有永不言败,才能战胜癌症。 我自己的不足就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冷面无情、脾气暴躁,这可能就是促进癌细胞生长的原因。只有勇于改变自己,才能消除癌细胞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二:拒 损 得了癌症后,拒绝一切损害身体正常功能的做法。 得了癌症,说明了自己的身体已经出现了薄弱环节,再不要因为各种原因对身体造成伤害。一旦症状让人感到严重不适,就会摧残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在癌症面前一败涂地。 关键词三:扶 正 可以用中医药对自身不足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调理治疗。 我在手术后一直进行调理,采用喝中药、按摩、理疗、艾灸、泡脚等中医疗法,以求全面提升抵抗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改变机体内环境,改变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遏制癌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据最近一次复查结果,身体状况基本良好,没有发现异常。 关键词四:管 嘴 检查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和纠正以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牢记“病从口入”的古训,管住自己的嘴巴,腌制油炸的坚决不吃,生冷油腻的彻底拒绝,冷藏反季的慎重对待,坚持吃应季水果蔬菜、多样食物品种,越多越杂越好,吃少吃慢为度,再不要人为地给自己添堵。 关键词五:早 睡 坚持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让自己比正常人睡得早一点,每天晚上九点多、最迟十点钟上床睡觉,为身体提供自我修复功能而创造条件。 人体自愈能力是人的本能,只要你给它条件和机会,它就能帮助我们修复体内的各个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关键词六:强 体 坚持适度的体能锻炼,以增强体质而战胜病魔。 每天早上半小时的走路跑步,半小时的八段锦和太极拳,下午半小时的艾灸,再打半小时的羽毛球,两周爬一次山。 就这样从手术后的一个月开始,坚持到现在没有停止,今后也绝不会停止。 我觉得,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癌症病人自愈康复的有效措施,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玉米
感染?超进展?高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高热,“元凶”竟是……

感染?超进展?高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高热,“元凶”竟是……

老年多发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后高热并影像学病灶增大,到底该怎样鉴别?如何诊断?做何处理?金陵肺癌MDT论坛为您答疑解惑。 老年肺癌免疫治疗有哪些特殊表现?高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有何额外风险?免疫治疗后发热因何而来?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8月31日,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勇教授MDT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张东教授MDT团队、河南省肿瘤医院赵艳秋教授MDT团队、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冯健教授MDT团队参与的金陵肺癌网络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王鹏教授分享了一例83岁肺癌患者治疗经过。 病例情况 患者于2020年4月,外院肺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2020年6月外院PET-CT发现右肺下叶内基底段异常高代谢灶(2.3*0.9cm,SUV=5.08)、肝顶部异常高代谢结节(1.6*1.4cm,SUV=7.45)。患者拒绝病理穿刺活检。 临床诊断为:肺癌并肝转移? 肝脏病灶有所消退, 肺结节病灶竟进展? 2020年6-7月 行肺结节病灶伽马刀,剂量30Gy/15F。 2021-3-25 胸腹CT:右肺下叶病灶较前明显进展。 2021年4月 当地医院PET-CT:右肺下叶内基底段异常高代谢病灶(大小3.7*1.5cm,SUV=9.96,考虑肺癌,较2020-6-18检查增大。肝右叶团块状结节状异常高代谢灶(大小3.6*2.2cm,SUV=18.4)考虑肝转移,较前检查为新发。肝顶部异常高代谢结节较前检查消失。 2021-4-26 首次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 2021-5-17 完善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非GCB型IV期B IPI4分。 2021-5-27至11-10 于血液科行6疗程R-miniCHOP方案化疗,肝脏病灶达到了完全缓解,然而肺部病灶仍呈增大趋势。2021-7-15查肺部CT:右下肺基底段实性斑片影,不除外恶性肿瘤,与2021-4-26比稍增大。 肺部病灶进展 2021-8-19 PET-CT:1.右肺下叶脊柱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伴高代谢,需警惕淋巴瘤浸润或原发肺癌可能;2.双非门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反应性改变。患者右下肺基底段脊柱旁结节性质不明,肿瘤增大且肿瘤标志物CA724逐渐升高,考虑为第二肿瘤可能性大,患者同意穿刺活检。 2021-11-8 肺穿刺活检病理:肺浸润性粘液性腺癌(肠型);免疫组化:TIF-1(灶+),NapsinA(灶+),Alk-,CDX2+,Villil+,PD-L1(TPS<1%)。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示CD74-NRG1融合突变。非霍奇金淋巴结化疗完成后暂时出院,2022年1月再次入院。 2022-1-11 PET-CT:与2021-8-17检查比较:1.右肺下叶脊柱旁病变较前增大,代谢较前增高,考虑肺部病变较前进展(长径72mm,SUVmax12.8 vs 8.0);2.双肺门淋巴结代谢较前增高,考虑反应性改变可能性大;右侧胸膜增厚;3.肝右叶两处略低密度区较前相仿,肝内未见异常高代谢征象。 院内MDT讨论结果: 放疗科:考虑其既往有针对肺部放疗史,放疗剂量较大,因此不建议患者继续放疗。 介入放射科:考虑患者目前肺部肿瘤病灶较大,且牵连周围气管、血管,范围较大,考虑胸膜可能也有侵袭,因此不建议患者进行粒子植入及热消融等局部治疗。 胸外科:考虑患者肿瘤病灶贴附在肺静脉及气管附近,风险较大,不建议手术治疗。 免疫治疗后发热, 是感染?还是超进展? 2022-1-21 行第一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2022-2-5 (C1D15):开始发热,体温>38℃(38-39℃),轻度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无尿频、尿痛等症状。完善血常规:CRP 11mg/dl,白细胞5.9*10^9/L,中性粒0.783,内毒素测定(-),PCT正常。血培养阴性。肺部CT:右下肺基底段实性团块影,较2021-11-18、2022-1-15对比,逐渐增大,未见感染灶。 2022-2-10 血常规:CRP 10.09mg/dl、白细胞4.21*10^9/L,中性粒0.587,血培养阴性。 2022-2-11 肝胆胰脾超声:肝右叶不均质低回声结节,与上次检查(2022-1-7)略有缩小,肝脏多发小囊肿。G试验、GM试验(-),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全套(-)。 行抗感染治疗:美罗培南→舒普深,万古霉素,卡泊芬净 不排除输液港导管相关感染,抗感染同时,2-13摘除输液港,体温未改善。导管微生物培养(-)。 抗感染期间热型图 2022-2-17 人免疫球蛋白5-10g qd*7d,输注血浆。 2022-2-18 请呼吸科专家会诊,建议停用所有抗生素。 […]

玉米
MET突变,从预后不佳到「救命靶点」,EGFR耐药终于有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案了!

MET突变,从预后不佳到「救命靶点」,EGFR耐药终于有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案了!

奥希替尼耐药,终于有了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案了!   对肺癌患者来说,EGFR突变肯定不陌生。作为肺癌“黄金”突变,EGFR是靶向药中发展最快、药物最多的突变之一,从第一代到第三代靶向药物,给无数患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   EGFR靶向药的特点之一是有效率高,一般70%以上,同时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质量很高,基本跟正常人一样,遛弯、买菜、广场舞丝毫不受影响。最新的FLAURA研究中国数据显示:晚期患者直接使用三代药奥希替尼,中位生存期高达33.1月,接近三年。   要知道,在没有靶向药的化疗时代,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一年左右,跟靶向药简直天壤之别。   但是千好万好,都绕不过一个问题:或早或晚,EGFR靶向药总有一天会耐药。所以,多数使用靶向药的肺癌患者,都会担心:靶向药耐药后,到底该怎么办?尤其是三代药奥希替尼耐药后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始终在探索,在今年的ESMO2022年会中,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部分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我们有了靠谱的解决方案了!   而这个解决方案就要从EGFR耐药后的继发突变说起。   在奥希替尼的一线使用中,平均20个月左右,部分患者就会开始出现耐药。而耐药的原因非常复杂:MET扩增、HER2扩增、BRAF突变、C797S突变、小细胞肺癌转化等。   其中,出现MET突变往往意味着患者的预后不佳,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奥希替尼耐药后出现MET突变的概率大概在15%-30%之间。但随着MET抑制剂的出现,随着奥希替尼+MET抑制剂的联用方案的登场,奥希替尼耐药终于迎来了首个稳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期,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就公布了一项Ib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利用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一款MET抑制剂)治疗出现MET扩增导致靶向药耐药的患者。 结果显示:69例三代药耐药后出现MET扩增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赛沃替尼治疗,有效率为30%;36例一代药耐药后未出现T790M突变,出现MET扩增患者,有效率64%。以下是各类细分人群的治疗疗效情况: 此外,更加重磅的消息来自今年的ESMO大会。法国的Julien Mazieres教授首次公布了奥希替尼+特泊替尼(MET抑制剂)联合用于一线奥希替尼耐药后MET扩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同样证实了奥希替尼联合MET抑制剂能为患者们带来重要的缓解。 这个临床研究的名字叫做INSIGHT2研究。截至2022年4月26日,在425例预筛选患者中,研究者们共发现139例MET突变的患者(即MET突变率为32.7%)。其中有100例患者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奥希替尼+特泊替尼的联合组和特泊替尼单药组。 临床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特泊替尼的联合治疗对这部分患者产生了快速应答和长期缓解,大部分患者在6周内应答,一半缓解者应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最高ORR达到了54.5%。 EGFR耐药一直是压在所有患者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如今我们终于迎来了奥希替尼耐药后首个稳定有效的靠谱方案。 当然,关于奥希替尼耐药后的更多治疗研究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包括EAI045 、TQB3804、CH7233163、BLU-945等药物,一直都在不断优化和尝试。 期待尽快有更多更新的药物上市,帮助EGFR耐药患者摆脱困境!  

小D
多种PD1/PDL1抢占NSCLC适应症 肺癌战场战火升级!

多种PD1/PDL1抢占NSCLC适应症 肺癌战场战火升级!

9月16日,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新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标准一线化疗用于未经治疗、驱动基因(EGFR/ALK)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癌靶向治疗的出现让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大大延长,但亚洲病人中,仍然有40~5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驱动基因为阴性,这类患者不适合靶向治疗,而传统含铂双药化疗的有效率约20-30%,患者总生存期(OS)仅一年左右。免疫治疗作为新一代治疗手段,显著延长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生存期。 业内有“得肺癌者得天下”的说法,开拓肺癌适应症是各大免疫药物积极努力的方向,目前已有多款PD1/PDL1纷纷拿下肺癌适应症。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批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度伐利尤单抗获批用于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纳武利尤单抗获批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在晚期NSCLC一线治疗战火升级,一起来看一下吧~ 鳞状NSCLC一线 目前,针对鳞状NSCLC一线治疗,数据如下: 非鳞NSCLC一线 在受众更广的非鳞NSCLC上,目前有六款免疫药物拿下适应症。 不区分组织分型 PDL1阳性患者可用免疫单药 大量研究证实,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使用免疫单药无需联合化疗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目前,中国获批晚期NSCLC一线单药治疗的PD1/PDL1包括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两种,NCCN指南推荐的免疫单药还包括cemiplimab。 NSCLC二线治疗 III期NSCLC的巩固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英飞凡,I药)早在2019年12月就被NMPA批准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的巩固治疗. 免疫治疗正式进军早期NSCLC 随着研究发现,免疫治疗不但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而且在早期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中也有了全面发展!早期的NSCLC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复发转移,因此免疫治疗关口前移、应用于早期可手术患者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021 年 10 月 16 日,FDA 批准了 atezolizumab (阿替利珠单抗,T药) 用作切除术和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以及由 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 开发的 VENTANA PD-L1 (SP263) 检测设备,用作辅助诊断设备用作切除术和铂类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用于 II 至 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用于 NSCLC 辅助治疗的癌症免疫疗药物,是肿瘤药物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该申请批准是根据IMpower010(NCT02486718) Ⅲ 期试验数据, 根据在2021年ASCO年会上更新的最新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32.2个月(范围,0.57-5),在PD-L1 TC≥1%的Ⅱ~ⅢA期患者中,虽然T药组尚未达到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但是T药相比对照组有显示的DFS获益,对照组中位DFS为35.3个月(HR=0.66,95%CI: 0.50~0.88,P=0.004),36个月DFS率60.0% vs 48.2%。 而CheckMate-159研究已证实,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和在纳武利尤单抗基础上联合含铂化疗,用于早期患者新辅助治疗的疗效。2020年10月,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816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结果于2021年4月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 年会上公布,证实O药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获益。该研究是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 CheckMate-816结果显示,意向治疗人群(ITT人群)中术前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和化疗组的pCR率分别是24% VS 2.2%(比值比 [OR] 13.94,99%置信区间[CI]:3.49-55.75; […]

半夏
基因检测,肺癌患者该不该做?怎么做?

基因检测,肺癌患者该不该做?怎么做?

肿瘤治疗,已经从“千篇一律”的传统治疗,逐步发展到了“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治疗时代。而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诊治中的核心检测手段之一。在患者社区,经常看到有的病友纠结要不要做基因检测? 今天,我们就肺癌患者基因检测这个话题,进行以下深入科普。 1 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答案很简单,为了不化疗,为了使用靶向治疗,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更长的生存期。 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首选,但是想用靶向治疗,必须首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自身肿瘤的“靶标”,对“靶”用药。化疗,是一个让很多患者谈之色变的词,强烈的毒副作用让人望而生畏,对于体质偏差的患者,副作用会更明显。这是由于化疗本身特异性低的原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致身体中很多正常细胞也被杀死。 靶向治疗也被称精准治疗,是对癌细胞实施精确打击,不光毒副作用大大低于化疗,而且疗效通常也远好于化疗(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口服的给药方式更是让患者少受很多罪。在化疗和靶向治疗的选择上,无论医生和患者,毫无疑问首选可行的靶向治疗,但基因检测结果是判断能否使用和使用哪一种靶向治疗的前提。在没有经过基因检测的情况,擅自选用靶向治疗非常不可取。 表1.化疗的恐惧 2 被诊断为肺癌 就一定要基因检测吗? 被诊断为肺癌,不一定要进行基因检测。首先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小细胞肺癌,目前并没有需要基因检测指导使用的靶向药,临床上一般不会第一时间建议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只能选择放化疗。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由吸烟导致的肺鳞癌,通常存在可靶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较低,NCCN指南仅建议不吸烟、或鳞癌中混有腺癌成分的、或判定鳞癌使用的标本较小的肺鳞癌患者做基因检测。 肺癌中,靶向治疗临床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这和肺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得最为透彻有关,不同的分子分型对应着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案,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分子分型从而指导靶向治疗方案选择已是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必做项目。当然对于确定为肺癌,但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考虑到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大多数,这类患者也可选择做基因检测。 图1 肺癌分类(图片来源:自做) 另一方面,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和肺癌分期也有关。一般来说,早期肺癌患者在手术切除病灶后,定期随访就好,或者做辅助化疗预防复发,因而基因检测并非必要要求。但是通常临床医生仍然会建议做基因检测,主要是因为如果若干年后,切除的病灶复发转移到了晚期,再次取组织活检可能一方面会受制于晚期患者虚弱身体的承受力,即使患者身体能承受也会存在因为病灶小而散导致取病理组织并不容易,只能使用灵敏度低的血液代替组织做基因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早期病灶的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作为参考指导服用靶向药(复发的肿瘤,大部分情况下和原发灶的驱动基因突变情况相同)。再者,当前也有研究表明,个别靶向药物在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表现优于化疗,随着各类研究的推进和新药的问世,可以预见靶向药广泛用于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将在临床上成为可能。 3 基因检测是送组织好 还是送血液好? 优先送组织。目前血液检测的准确性较差,有出现假阴性的可能,肿瘤组织基因检测是金标准,在无法获得肿瘤组织或取组织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血液代替。在一些情况下,还可选择胸水、腹水、脑脊液、胸腔积液等代替组织做基因检测。 4 检测的基因越多越好吗? 越多越好,但综合考虑合适最好。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非小细胞肺癌用药相关常见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ALK、BRAF、ERBB2、MET、ROS1、RET、NTRK1/2/3等11个基因。中国肺癌人群中,EGFR突变比较常见,约占52%,其次为KRAS突变(18.9%),EGFR突变适用的靶向药较多,而KRAS基因突变往往意味着对各类靶向治疗耐药,当前国内尚未有靶向KRAS的药物获批上市。 因此,肺癌患者做基因检测,应至少包含EGFR基因,最好包含指南提示的全部11个基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使用几百基因大套餐(大panel),大panel基因基因检测结果不光可以反映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指导靶向用药,还可以反映整个肿瘤基因组的突变状态(TMB)从而为免疫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图2.中国人群肺腺癌基因突变情况(PMID:29700208) 5 对于已经做过基因检测的患者来说 有必要再次做基因检测吗? 有必要。当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服用相应的靶向药一段时间后发生疾病进展,就有必要再次做基因检测,明确耐药的原因,并根据耐药的原因,改用靶向药。最常见的情况时,首次基因检测检出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EGFR靶向药一年左右出现进展,再次基因检测往往会出现的新的EGFR突变,或其它基因的突变(如MET、ERBB2等),在这种情况下需根据检测结果改用靶向药。也有研究表明,在晚期肺癌控制周期中,无论是否进展,定期做血液基因突变动态检测,在出现耐药突变但影像学尚未进展时就改用对应的靶向药能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总之,做好、用好基因检测是战胜肺癌的重要一步,当前可用的肺癌靶向药几乎每年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靶点可用靶向药物针对,也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靶向药获得生命的延续,基因检测在肺癌的治疗也将扮演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信息仅供您参考。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Hou H ,Zhu H , Zhao H , et al.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YoungChinese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 Identified a Distinctive […]

半夏
64%的肿瘤患者仍继续吸烟!近13万人、7.6年随访研究,戒烟到底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

64%的肿瘤患者仍继续吸烟!近13万人、7.6年随访研究,戒烟到底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导致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烟草,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不论是吸烟、还是二手烟,都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尽管如此,戒烟仍是十分艰难!很多癌症患者患癌后确实戒了一段时间的烟,但不久后又开始继续吸烟。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有64%的患者在诊断为癌症后仍旧会继续吸烟。 那么,戒烟到底会给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生存益处?从不吸烟、诊断后戒烟和诊断后继续吸烟患者的癌症死亡风险有着怎样的不同? 近期,研究人员对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23种癌症、多达128423名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带领我们全面地了解吸烟状况、吸烟强度、开始年龄、癌症诊断时戒烟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本次研究纳入的128423名癌症患者中,诊断前从不吸烟的患者人数为63649名(占比为49.6%),诊断前吸烟但已不吸烟的患者人数为50716名(占比为39.5%),而在诊断时仍旧吸烟的患者人数为14058名(10.9%)。 研究的平均中位随访时间为7.6年,在随访过程中有53817人离世(占比为41.9%)。 整体数据情况 不吸烟的人活得最长久 从研究的整体数据上来看,从不吸烟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最高,在确诊后仍旧吸烟的患者的生存率最差。 在经过变量调整之后,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既往吸烟的HR为1.09(95% CI = 1.06-1.11),当前吸烟的HR为1.19(95% CI = 1.16-1.23)。 从预期寿命的数据上来看,对比更明显: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既往吸烟但已戒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了3.7年;而仍旧吸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达到了5.9年! 从不吸烟、诊断时戒烟以及目前仍旧吸烟的患者总生存率和预期寿命缩短的数据比较 越早开始吸烟、吸得越多,死亡风险越大 和从不吸烟的人相比,每天吸烟量越多,死亡风险就越大。 每天吸≤10根烟、11~20根烟以及≥21根烟的人群,和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其HR分别为1.15(95% CI = 1.08-1.24)、1.27(95% CI = 1.20-1.34) 和1.32 (95% CI = 1.24-1.41)。 开始吸烟的年龄也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联,研究人员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17岁、18岁~25岁、≥26岁,其对应的死亡风险的HR分别为1.17 (95% CI = 1.05-1.30)、1.24 (95% CI = 1.16-1.32) 、 1.32 (95% CI = 1.24-1.41)。 这一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越早吸烟、吸烟时间越长同时确诊后仍旧吸烟的患者,死亡风险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 吸烟年龄和吸烟数量一样和癌症死亡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 吸烟数量和吸烟年龄对于死亡风险的影响 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可导致近20种癌症死亡风险增加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吸烟主要会导致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对吸烟和常见的2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进行了联系。 结果发现:吸烟和多达20种癌症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和9种癌症死亡风险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

半夏
肺癌治疗手册:做了那么多检查,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肺癌治疗手册:做了那么多检查,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大多数咚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检查!排队!检查!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总伴随着数量繁多,五花八门的各类检查:今天可能是抽血,明天换成了CT;到了后天,医生又需要一个核磁辅助判断病情……无休无尽的检查!   毫无疑问,癌症无论对医生或是患者而言都是一场“拉锯战”。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建立在对病情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各类检查则是了解病情的唯一手段。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相信各位咚友也接受过各类检查。但大家知道这些检查都代表着什么吗?它们能反映出身体的哪些状况呢?   今天,我们就用肺癌举例,给大家盘点一下,癌症治疗中做过的那些检查,到底有什么意义。   1   病史和体表检查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病史和体表检查是所有检查中最早经历的。   通常医生会花费一定时间详细询问你的病程(确诊肺癌多久了,现在有什么不舒服,持续时间等),也会对患者的日常习惯、生活状态做一个简单了解。询问过后,医生可能会对你进行一系列体表检查(包括听诊器确定你的呼吸音、触摸颈部或其它部位有没有异常淋巴结等),确定你的整体病情状况。   虽然花费时间不长,但病史和体表检查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步骤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案或治疗思路。同时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也可能预示着不同的肺癌分类(如男性长期吸烟,更容易诱发肺鳞癌)。   2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肺癌治疗中最常见的检查。   通过对血液状态的分析,医生可以进一步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血液检查中也能体现出很多与病情相关的信息。   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血液检查是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接下来一一给大家介绍。   1:血常规   血液分为细胞与血浆。血常规通过对患者血细胞数量的分析,来判断这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例如:通过白细胞数量的高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通过血红蛋白的数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通过血小板的数量,判断是否存在出血风险……   由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PD-1治疗等肺癌常见的治疗手段都可能出现影响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如化疗、放疗最常见的副作用: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降低),因此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血常规检查都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血常规的详细解读,请阅读APP内文章:血常规不会看结果?看懂这3类数据就够了!   2:血生化   血生化目的在于检查存在于血液中的各类离子、糖类、脂肪、蛋白质及各类酶、激素等物质。   对肺癌患者而言,血生化有助于发现某些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肝脏或肾脏。例如,肝功能超标可能意味着药物对肝脏功能造成了一些损害,也有可能发生了肿瘤转移到肝脏的情况。乳酸脱氢酶(LDH)严重超标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肿瘤负荷较大。   关于血生化,还是建议阅读APP文章:一图教你看懂肝功能化验单     3: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也是肺癌治疗中常见的一个检查指标。虽然它不作为肺癌的诊断标准,但通过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病情的变化也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解读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阅读这篇肿瘤标志物解答指南,答案都在里面:十大最常见肿瘤标志物:逐一解析   3 影像学检查 […]

半夏
放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放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与手术、药物治疗一起构成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放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内,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邻近的正常组织和器官。据统计,约65%~75%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接受过放疗,所以正确使用放疗非常重要。 放疗不仅可以根治性治疗III期(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于出现脑转移或骨转移等寡转移或多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也可以使用。此外放疗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也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无论是广泛期还是局限期的SCLC患者,都可以使用放疗,特别是脑预防放疗的患者,研究发现接受预防性放疗的患者自然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放疗除了单独运用,也可以和手术、化疗、靶向和免疫药物等联合应用。放疗在控制局部病灶的同时,可以释放肿瘤新抗原进入免疫系统,激活细胞免疫反应,可引起“远隔效应”,而单独放疗的免疫促进作用不足以抗衡其产生的抑制作用。 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放疗联合免疫可增强放疗诱导的免疫反应。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PD-1单抗治疗前,接受放疗的患者其PFS、OS均好于未接受放疗的患者。放疗除了用在晚期肿瘤患者,对于局晚期肺癌患者,无论是中国CSCO指南还是国际NCCN指南都推荐同步放化疗为主,但是不乏国内很多III期肺癌患者使用序贯放化疗的方案。很多患者在放化疗后也未有较好的序贯方案,患者的生存率依然不尽满意,IIIA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6%,IIIB期为26%,IIIC期仅有13%。PACIFIC研究显示局晚期肺癌患者在放化疗之后使用PD-L1单抗Durvalumab巩固治疗,3年生存率为57%。所以如何有效的使用放疗,发挥其最大的抗肿瘤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挑战。 目录 一、肿瘤的放射治疗 1.什么是肿瘤的放射治疗? 2.放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3.放射治疗方式有哪些? 4.常用的放疗技术和设备有哪些? 5.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放疗? 二、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 1.放射治疗适用于哪些肺癌患者? 2.肺癌放射治疗的流程是怎样的?

半夏
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汇总表(2022年8月)

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汇总表(2022年8月)

2021年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公布,新版医保目录于202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用。 时隔半年多,又有很多病友们等到了救命新药!小编整理了在肺癌靶向、免疫治疗领域,经FDA、NMPA获批及NCCN指南推荐的40余个药物(截止2022年8月16日),并附医保支付价格及医保适应症等相关信息。供大家参看!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半夏
“尴尬”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究竟怎么治?

“尴尬”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究竟怎么治?

如果说早期肺癌患者追求的是治愈,晚期肺癌患者追求的是长生存,那么某种程度上来说,局部晚期肺癌的患者就是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因为这群患者,有人能手术,有人不能手术;若手术了,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较复杂,不早不晚的局部晚期肺癌,究竟怎么治? “局部晚期”是什么? 在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了的最佳手术治疗机会,经过同步放化疗后,大多数患者仍会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15%~25%[1]。 那么哪部分患者是LA-NSCLC?在医学专业上,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T),周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N),和远处器官的转移情况(M),也就是TNM分期,LA-NSCLC可分为ⅢA、ⅢB及ⅢC期。根据是否可手术,LA-NSCLC可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LA-NSCLC。目前,LA-NSCLC的治疗模式主要为同步放化疗,但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有研究发现LA-NSCLC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免疫巩固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这为LA-NSCLC治疗拓展了诸多思路。 可切除LA-NSCLC治疗现状: 各方案联合守护 LA-NSCLC的异质性强,自然会导致一个现实的问题——临床治疗方案不好决策。目前,对于术前确诊为ⅢA-N2 期可切除的LA-NSCLC一般采用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诱导放化疗+手术、诱导化疗+放疗等手段。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2]推荐,针对临床IIIA和IIIB期NSCLC患者,可进行手术+辅助化疗或根治性放化疗,也可采取新辅助化疗±放疗+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就放疗而言,ⅢA-N2 期 NSCLC 患者即便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患者仍较易复发,针对此类患者,术后放疗与否,未有明确定论。目前认为术后放疗更适用于多处纵隔淋巴结转移及伴有其他预后不良因素者。 近几年,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其在可切除LA-NSCLC中也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可手术的IIIA期或IIIB(T3N2M0)期NSCLC肺癌患者,分层为T3-4N1或T4N0非肺上沟瘤(侵犯胸壁、主支气管或纵隔),可选择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1 TC≥1%)。分层为临床N2,预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可选择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2]。术后病理检测为EGFR敏感突变型,建议使用辅助靶向治疗,目前奥希替尼和埃克替尼已经获得EGFR敏感突变NSCLC辅助靶向治疗适应症,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存。而对于不可切除IIIA、IIIB、IIIC期的NSCLC患者,建议进行多学科讨论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手段[2]。 不可切除的LA-NSCLC治疗 现状:免疫加持 不可切除的 LA-NSCLC 包括无法切除的ⅢAN2、ⅢB 和ⅢC 期,标准治疗模式为同步放化疗,但经过同步放化疗后,不可切除 LA-NSCLC 患者的局部复发率约为40%,远处转移会出现在近半数甚至更多的患者身上[1]。针对不可手术LA-NSCLC患者,如PS评分为0-1,2022年《CSCO NSCLC诊疗指南》推荐可以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或序贯化疗+放疗。此外,基于PACIFIC研究,PS评分为0-1的人群,推荐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对于序贯化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未进展的患者,基于GEMSTONE-301研究,可选择舒格利单抗作为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 PACIFIC[3]研究纳入713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将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用度伐利尤单抗和安慰剂分别维持治疗12个月,该研究最初在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数据,免疫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 16.8 个月和 5.6 个月,证实了度伐利尤单抗在不可切除LA-NSCLC 根治性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PACIFIC研究的成功为III期不可手术切除NSCLC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模式,并且成功延长了生存,改变了临床诊疗实践。 PACIFIC研究5年长期随访数据[4]在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进行了公布。中位随访34.2个月,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是47.5个月 vs 29.1个月,度伐利尤单抗可以显著延长中位OS,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5年OS率分别是42.9% vs 33.4%,提示40%以上的度伐利尤单抗治疗患者在5年时仍然长期存活。这种模式能够使这部分患者得到生存获益,获得治愈可能,成为今后值得更多探索的新方向。 GEMSTONE-30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III期临床试验[5],旨在评估舒格利单抗作为巩固治疗在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舒格利单抗作为巩固治疗显著改善盲态独立中心审阅(BICR)评估的PFS,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0%[mPFS: 7.82 vs 4.9 月, HR=0.50 (95% CI: 0.39,0.64),p<0.0001]。 免疫治疗在LA-NSCLC维持巩固的成功,比起传统的放化疗,显著改善Ⅲ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同时也打开了维持巩固治疗的先河。但每例患者都是单独的个体,不同的患者对生物制剂有不同的反应,临床中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帮助患者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闫兰芳,武云,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展望[J],癌症进展,2021年10月19 (19)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2022) [3].Antonia SJ, Villegas A, Daniel […]

半夏
收藏!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适应症汇总

收藏!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适应症汇总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肺癌仍然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82.8万,占新发癌症总数的24.6%,每年死亡病例约65.7万,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9.71%[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0%以上[2]。     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地位愈发重要。   截止2022年8月31日,共有8个PD-1/L1药物获NMPA/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注: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1. 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 NMPA: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药物一线治疗未携带EGFR和ALK基因突变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NMPA:单药一线治疗肿瘤表达PD-L1(TPS≥1%)且未携带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NSCLC(包括III期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或转移性患者)。   FDA:联合卡铂和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NSCLC。   FDA:单药治疗含铂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或进展后且肿瘤表达PD-L1(TPS≥1%)的转移性NSCLC患者。对于存在EGFR或ALK突变的患者应在接受FDA批准的靶向药物进展后才可使用该药物。   2. 纳武利尤单抗(欧狄沃)   NMPA:用于治疗EGFR和ALK基因突变阴性、既往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FDA:Opdivo 3mg/kg与Yervoy1mg/kg的组合疗法(O+Y组合),用于一线治疗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肿瘤表达PD-L1(≥1%)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成人患者。   FDA:Opdivo 与Yervoy的组合疗法,联合含铂类双药化疗一线治疗无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复发性或mNSCLC成人患者。   FDA: Opdivo与含铂双药化疗联用,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论患者PD-L1表达情况如何。 3. 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   NMPA: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EGFR和ALK基因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FDA:用于一线治疗经FDA批准的检测确定其肿瘤PD-L1高表达且无EGFR或ALK基因变异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FDA:联合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和卡铂一线治疗转移性且不携带EGFR或ALK突变的非鳞状NSCLC。 FDA: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或进展后转移性NSCLC。携带EGFR或ALK基因突变患者应在接受过FDA批准的靶向治疗进展后才可使用该药物。 4. Cemiplimab(Libtayo) FDA:用于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5. 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 NMPA: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   NMPA: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6. 信迪利单抗(达伯舒) NMPA: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

半夏
86%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揭秘5大影响因素

86%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揭秘5大影响因素

吸烟是公认的致癌因素。近年来,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中国人群中,不吸烟女性肺癌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吸烟男性肺癌。”河南省肿瘤医院郭兰伟教授在2022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大会上公布的研究Lung Cancer Risk Prediction Nomogram in Chinese Female Non-smokers就揭示了这一现象,并构建了一项非吸烟女性肺癌风险预测模型。 “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郭兰伟教授对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现状以及预测模型进行分享。   在中国,86%女性肺癌不是因为吸烟! 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第一。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女性肺癌约53%不能归因于吸烟,而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这一比例为86%。 探索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和预测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筛选肺癌高危人群,为肺癌早筛、早诊、早治提供重要的参考、干预依据。 郭兰伟教授收集了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新诊断肺癌病例151834例,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该模型的评估高危因素、预测结果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如下: 该研究对患者的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绝经状态、乳腺良性疾病史进行评估。 A图:预测1、3、5年内发生肺癌风险的模型;B图:不同风险人群的肺癌发生率 郭兰伟教授表示:“基于这5个预测因素,我们绘制了1年、3年和5年肺癌风险预测列线图。训练集中1年、3年和5年肺癌风险的AUC分别为0.762、0.718和0.703,均大于0.7,该模型显示了良好的区分度。” 该模型在整体人群(A)、不吸烟人群(B)、吸烟人群(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Q1:在中国人群中,非吸烟女性肺癌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吸烟男性肺癌。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郭兰伟教授:非吸烟女性肺癌的疾病负担日益严重,与吸烟人群相比,其高风险因素的确定和干预更为重要。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被动吸烟,既往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室内辐射(比如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生活用水、天然气和煤的燃烧等产生的氡),油烟暴露和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等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存在相关性。 总的来说,虽然以上因素显示出弱到中度的相关性,但还没有发现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主要原因。 对于肺癌筛查的手段,《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线检查进行肺癌筛查。 这是因为国内外研究显示,LDCT能明显增加肺癌(尤其是Ⅰ期肺癌)的检出率,同时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虽然X线胸片对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因其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肺癌筛查。 Q2:您认为这一研究报告对于肺癌预防筛查和诊疗哪些重大意义呢?   郭兰伟教授: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女性肺癌约53%不能归因于吸烟,而对于中国女性这一比例为86%。此外,中国女性肺癌危险因素暴露及发病规律有自身特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尽管女性吸烟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美国吸烟率分别为2.4%、23.6%),但肺癌发病率较为接近(中国和美国基于世界人口标化的肺癌发病率分别为22.8/10万、30.4/10万)。 这提示基于吸烟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际肺癌筛查高危人群标准可能不太适用于中国女性,尤其是非吸烟女性。对非吸烟女性进行肺癌筛查应避免筛查早诊中漏诊、误诊和过度诊疗,才能使筛查获得最大收益。 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癌症早期诊断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提供客观、有效、简单易行的分流管理工具,是协助提高基层医师诊断能力、提高基层癌症筛查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基层开展优质癌症筛查和早诊服务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基于中国大规模肺癌筛查项目,在非吸烟者女性中开发了一个简单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内部人群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通过外部验证后,未来可作为一种工具对非吸烟女性进行高危人群浓缩,从而提高筛查收益。 Q3:基于研究结果,肺癌筛查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 郭兰伟教授:国家癌症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利用预测模型来判定肺癌的高风险人群。并且对于肺癌高风险人群的判定,除了现在的分类标准,建议以中国人群数据为基础,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肺癌风险评分,提高肺癌筛查人群范围的准确性。 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制定推广技术指南,有序扩大筛查范围,努力使居民少患癌、不患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进行肺癌风险的评估,了解自身是否具有肺癌风险因素,是否需要进行肺癌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家癌症中心去年开发了“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可实现为我国居民提供包括肺癌在内的癌症危险因素测评,并提供针对性处理意见。在完成癌症风险因素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居民可以预约国家免费公益筛查服务或者通过“绿通自费筛查”的方式预约自费筛查。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