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肿瘤资讯
提前收藏!肿瘤患者常用的2个管,居家护理做不好,太受罪!

提前收藏!肿瘤患者常用的2个管,居家护理做不好,太受罪!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张大爷在接受胃部肿瘤治疗后,由于身体虚弱、年龄增长导致的前列腺增生,不得不携带尿管回家。但刚出院一个月后,张大爷就又住进了医院,原因竟是留置尿管护理不当导致了泌尿系统感染!   其实,肿瘤患者携管回家的情况并不少见,包括胃管、尿管、PICC、输液港等等。居家护理做得不到位,不仅影响管路的正常使用,还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居家护理做得好,患者就能少受罪!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护理?需要注意什么?这篇文章总结全了,快收藏! 胃管   胃管的固定 用胶布或一次性鼻贴缠绕胃管两圈后,交叉固定于鼻窦两侧及面颊部。   胃管的末端盖紧盖子后反折夹紧,并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在枕头或者上衣上。   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留置胃管的长度:常规置入胃管长度为45~55厘米。但实际留置长度与患者本人的身高、疾病等有关,并不是绝对的。   胃管留置时间:硅胶胃管每月要返院更换1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   鼻饲饮食的种类:合理配置全流食,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为宜。   鼻饲体位:意识清楚的患者采取坐位或站立位。意识不清的患者鼻饲前抬高床头 30°~ 40°, 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喂食后保持进食体位半小时到一小时后, 方可进行翻身。   鼻饲方法:鼻饲前先确认胃管在胃里,先推入胃管 30毫升温开水, 以每分钟 25 毫升的速度推入鼻饲液,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 有无呛咳、紫绀。鼻饲后推入 30 毫升温开水。每次鼻饲量不超过 200毫升, 温度 38-40 ℃为宜[1]。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里的方法   鼻饲前观察患者口腔内是否有胃管盘绕、脱出。 连接注射器与胃管后回抽,抽出黄绿色胃液。 将胃管末端浸入一碗水中,观察无气泡逸出。 将听诊器放在患者胃部,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毫升空气,可听到气过水声。 重视基础护理:如卧床患者每2小时进行翻身、拍背;每天晨起、睡前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用温毛巾擦洗身体并晾干,每天睡前清洗会阴部等。   尿管   尿管的固定 尿管本身由内在的水囊固定,但为了避免意外滑脱和过度牵拉膀胱颈,仍需要大家在大腿外侧固定尿袋(卧床患者可将尿袋固定于床旁) 。 需要注意的是,尿袋的高度要低于膀胱,避免尿液回流造成感染。   尿管的日常护理及注意事项 […]

半夏
肝癌再现新疗法,细胞免疫再添治愈可能

肝癌再现新疗法,细胞免疫再添治愈可能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近10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上的“异军突起”,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药物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免疫治疗“如火如荼”地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将晚期难以治愈癌症的希望寄托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但免疫治疗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耐药而导致的疾病进展。至此,细胞免疫疗法顺势而生。   目前来看,细胞免疫疗法的肝癌项目多处于临床I-II期,靶点较为集中,针对GPC-3靶点的药物最多,其次为CEA靶点和AFP靶点;作用机制主要为CAR-T,TCR-T细胞疗法和NK细胞疗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刚刚过去的2020 ASCO会议上,也有两款CAR-T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肝癌数据公布,均针对GPC3靶点,高效低毒,助力中国肝癌患者治疗。   首个中国CAR-T研究,后线保底治疗晚期肝癌,疾病控制率达近80% GPC3在肝细胞癌(HCC)中高表达,是肝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靶点。Ori-CAR-001是新一代靶向GPC3的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拟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肝细胞癌(HCC)。与传统的CAR-T细胞比较,Ori-CAR-001有明显更高的记忆干细胞比例,抵抗免疫负环境,可显著提高CAR-T细胞的扩增和维持,从而提高其抗肿瘤功效。   这是一个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研究,截至2021年3月10日,共有11名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为晚期HCC,既往化疗、TACE和靶向治疗均失败。除1例B期(中期)外,所有受试者均为BCLC C期(晚期)HCC。所有受试者均有多发性病变,其中6例(54%)有远处转移。   研究结果显示,2名受试者提前退出,无法进行评估。在9例可评价受试者中,4例获得部分缓解(PR), 3例获得稳定疾病(SD), 2例获得疾病进展(PD)。客观有效率为44.4%,疾病控制率为77.8%。   在数据截止时,一例患者的部分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细胞治疗输注后一个月肿瘤体积减少超过80%。(截至2021年6月,该患者疾病控制时间已超过8个月,随访仍在进行中)。   另一例疗效优异的为晚期弥漫性大肝癌患者,在放疗、靶向药物和12次TACE治疗失败后入组本研究,肿瘤反应良好。该患者在注射CAR-T细胞后的第28天,靶肿瘤病灶直径从基线时的133mm减少到9mm,减少幅度超过93%。目前,患者正在接受CAR-T细胞输注后3个月的评估,MRI扫描显示肿瘤反应接近完全。此外,患者AFP水平也逐渐下降,从基线值80000ng/ml下降至1148.9 ng/ml(第1个月)和746.7 ng/ml(第3个月),展示了Ori-CAR-001在晚期肝癌患者中重要的初步疗效。   安全性方面,在11例患者中,Ori-CAR-001 CAR-T输注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9例(7例1~ 2级,2例4级),经类固醇和托珠单抗治疗均得到缓解,未观察到神经毒性。   四代CAR-GPC-3 T细胞疗法新数据公布,未来肝癌细胞免疫再添一员猛将 GPC3是肝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临床前研究显示,联合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GPC3靶向的CAR- T疗法增强了CAR- 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第4代CAR-GPC3 T细胞共同表达了一个转录因子。   在这项单臂、开放标签、首个人体I期试验中,研究了自体4G-CAR-GPC3 T细胞用于GPC3+重度预处理的晚期HCC患者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6例既往重度治疗的GPC3 + 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2种系统治疗;均为BCLC C期,HBV相关,有肝外转移,4个基线AFP>400ng/ml。所有患者均在淋巴清除预处理后接受4G-CAR-GPC3 T细胞输注,4例患者联合TKIs,其中1例患者接受半剂量索拉非尼,3例患者接受半剂量瑞戈非尼。   研究显示,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或神经毒性,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是血液毒性,主要是由于淋巴系统衰竭,患者在治疗后2周内恢复。1名患者获得部分反应,并在18周后持续缓解。客观有效率(O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2个月。     目前对于复发/难治性肝细胞癌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微环境等诸多挑战难以克服,限制了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然而,上述两款靶向GPC-3的CAT-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HCC患者中,显示了目前可用的药物无法达到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水平。目前,我司也对接到了“代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自体CAR-T细胞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期临床试验”,感兴趣的患者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参考资料: 2021 ASCO  

半夏
ADC药物在中国获批单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丨 肿瘤情报

ADC药物在中国获批单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丨 肿瘤情报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LANCET ONCOL:卡瑞利珠单抗 vs 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cap -1)的Ⅲ期研究 JNCI:辅助生殖术后卵巢癌和边缘性肿瘤的风险长期升高 新药:抗体偶联药物在中国获批新适应证,单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新药:第4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 CLIN CANCER RES:使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打开血脑屏障可增强临床前胶质瘤模型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01 LANCET ONCOL:卡瑞利珠单抗 vs 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cap -1)的Ⅲ期研究 日前,The Lancet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加吉西他滨和顺铂(GP)可能成为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R/M NPC)的新标准。   文章发表截图   这项随机、双盲、Ⅲ期试验纳入来自我国28家医院的先前未经治疗的R/M NPC的合格患者随机(1:1)接受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mg)加吉西他滨(第1天,第8天1000 mg/m2)和顺铂(第1天80 mg/m2)或安慰剂加相同化疗方案Q3W静脉注射,最多6个周期,然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进行维持治疗。   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入组的 263名患者被随机分为卡瑞利珠单抗+(n=134,卡瑞利珠单抗组)或安慰剂+GP(n=129,安慰剂组)。   卡瑞利珠单抗组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个月(95%CI 8.3-11.4),安慰剂组为6.9个月(95%CI 5.9-7.3)。   从安全性上来看,卡瑞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白细胞计数下降(66% vs 70%),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64% vs 66%),血小板计数下降(40% vs 40%),贫血(40% vs 44%)。另外,卡瑞利珠单抗组 134 名患者中的59名(44%)和安慰剂组 129 名患者中的48名 (37%) 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卡瑞利珠单抗组的5名(4%)和安慰剂组的1名(<1%)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

半夏
T-DM1又一适应症获批!全线覆盖HER2阳性乳腺癌,开启ADC时代!

T-DM1又一适应症获批!全线覆盖HER2阳性乳腺癌,开启ADC时代!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文商品名:Kadcyla®,通用名: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适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     这是T-DM1在中国获批的第二项适应症。此前,在2020 年 1 月21日,T-DM1在中国上市用于接受了紫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 ADC 药物,开启了中国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治疗的新时代。 DM1究竟是何方神圣? T-DM1是ADC型药物,什么叫ADC,我们往往将其描述为精准的核导弹。它有两个核心的功能组成部分:第一是抗体(导弹体),第二是强化疗药(核弹头)。这两者通过特殊的连接物结合到一起,兼具了抗体药物的靶向性和化疗药的强大杀伤力。有别于我们目前药物单属性,提出了一种多属性的药物构架。因此用起来,单药抵一个靶化联合方案。光听这个,就够“彪悍”。   T-DM1就是由靶向HER2分子的曲妥珠单抗、强效的毒素小分子DM1(美坦辛衍生物)通过硫醚连接体偶联而成。T-DM1机制独特,具有靶向、强效以及稳定的特点。药物现世时我们就预期该药单药能取代目前的HER2单抗+化疗的联合方案。     抗体偶联药物进入体内后,通过抗体部分来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从而把强化疗药定向地投放到肿瘤部位,这样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可以尽量避免药物伤害正常细胞。在高疗效的同时,再应用过程中因本身含有化疗药物的成分,减少了毒副作用,安全、便捷。   同时鉴于HER2分子是一种泛癌种的分子靶标,不仅在乳癌上有表达率和治疗价值,在胃癌、肺癌、结肠癌以及其他癌种中,都有过表达或突变的检出率,因此,注定,以HER2为靶标的T-DM1也在各大癌种中都有应用前景。 NCCN/CSCO指南双重推荐: T-DM1二线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 本次T-DM1在中国获批用于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是基于EMILIA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在英国《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EMILIA为随机、国际、非盲的Ⅲ期研究,于2009年2月23日~2011年10月13日入组991例≥18岁、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HER2阳性、无法切除、既往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治疗失败的男性和女性患者。入组的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静脉注射T-DM1(每3周3.6mg/kg)或口服对照药物(卡培他滨每3周第1~14天每天2次1000mg/m²+拉帕替尼每3周第1~21天每天1次1250mg)。在第二次中期分析总生存期OS时超越了预设的总生存有效性分界线后,允许患者从对照组交叉至T-DM1组治疗。   结果显示,T-DM1组的中位PFS是9.6个月,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为6.4个月(HR=0.65,95%CI:0.55-0.77,P<0.001);T-DM1组的中位OS是29.9个月,拉帕替尼+卡培他滨组为25.9个月(HR=0.75,95%CI:0.64-0.88,描述性分析无P值)。第二次中期总生存分析后,在对照组(n=496)中有136例(27%)患者交叉至T-DM1组。     在安全性分析人群中,T-DM1组(490例)与对照组(488例)相比≥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48%比60%);T-DM1组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血小板减少(14%)、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5%)和贫血(4%)。T-DM1的安全性与既往报告相似。   即使存在交叉治疗,T-DM1仍改善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既往治疗失败患者的总生存,延长了患者PFS 3.2个月。基于此研究结果,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均推荐T-DM1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方案,并且NCCN指南将T-DM1列为二线首选治疗方案。   但是CSCO指南目前的二线首选治疗方案仍是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的组合,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相比安慰剂+卡培他滨可延长患者中位PFS 7个月(11.1个月 vs 4.1个月),但由于患者基线数据不同,不能直接对比哪个方案疗效更好;也期待T-DM1与吡咯替尼+卡培他滨正式开展头对头的比较试验,二线位置一较高下! T-DM1一战成名! HER2阳性早期高危人群术后辅助 疗效碾压赫赛汀! KATHERINE研究2013年4月3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入组了1486例患者(曲妥珠单抗组和T-DM1各743例),入组患者为cT1-4N0-3M0、确诊HER2阳性经新辅助治疗后存在乳腺或腋窝淋巴结残存浸润性肿瘤的患者,新辅助化疗要求至少6个周期(不少于9w的紫杉醇,允许使用蒽环和烷化剂,化疗均在术前完成),新辅助靶向治疗要求至少曲妥珠单抗9w(允许双靶)。患者术后12w随机分配至T-DM1组(3.6 mg/kg IV Q3W,共14周期)和曲妥珠单抗组(6 mg/kg IV Q3W,共14周期),主要终点为iDFS(预设的最终目标为3年iDFS率从曲妥珠单抗组的70.0%提高至T-DM1组的76.5%,HR 0.75)。   研究于入组基线情况及ITT人群分层情况见下表。     2018年SABCS大会上报道了中位随访41个月的初次分析显示,相较于曲妥珠单抗组,T-DM1组患者的3年DFS率显著提高了11.3%(77.0% vs 88.3%,HR0.50,95% […]

半夏
第二款国产CDK4/6i来了!进口vs国产,乳腺癌患者该如何抉择?

第二款国产CDK4/6i来了!进口vs国产,乳腺癌患者该如何抉择?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随着辉瑞的哌柏西利、礼来的阿贝西利、诺华的瑞博西利相继问世,CDK4/6i迎来了市场爆发期,为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生存获益。   复星医药原研的CDK4/6抑制剂FCN-437c是一种二代口服选择性CDK4/6抑制剂,在体外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2021年6月9日,美国《新药研究》在线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和胡夕春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报告,探讨了国产CDK4/6抑制剂FCN-437c对中国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抗肿瘤活性。   复兴CDK4/6抑制剂1a期结果出炉!安全性良好 这是一项针对晚期HR+/HER2-BC女性患者的1a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剂量递增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安全性/耐受性,并确定FCN-437c作为单一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MTD)。   该试验按照3+3研究设计,进行剂量递增(每日50、100、200、300、450和600mg)。患者在空腹条件下口服FCN-437c,连续服用7天,每天一次,持续21天停7天(28天循环)。所有筛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并同意遵守该研究方案。   2019年2月13日至2020年4月15日,中国大陆三个研究中心共入选17例患者,接受FCN-437c 50mg(n=3)、100mg(n=3)、200mg(n=3)、300mg(n=6)和450mg(n=2)。平均年龄为45.0岁(范围为35-67岁),大多数患者(88.2%)年龄为≤65岁。   在安全性方面:接受450mg剂量组的两名患者经历了DLTs(剂量限制毒性),在300mg及以下剂量下未见DLT。治疗相关的血液学TRAE为白细胞减少症(n/N=16/17,94.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N=15/17,88.2%)、贫血(n/N=11/17,64.7%)和血小板减少症(n/N=8/17,47.1%)。治疗相关的非血液学TRAE为心电图QT间隔延长(N/N=5/17、29.4%)、低蛋白血症(n/N=5/17、29.4%)和皮疹(n/N=5/17、29.4%)。值得一提的是,没有≥3级非血液学TRAE的报告。   当剂量高于100mg时,有6名患者需要进行剂量减少(35.3%),10名患者需要进行剂量中断(58.8%)来管理血液学毒性。在50毫克或100毫克的剂量水平时没有剂量调整或中断发生。   在15例可评估的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SD(疾病稳定)(60%);中值PFS为3.91个月(95%可信区间:2.07-7.62),未达到中值OS。     FCN-437c安全性良好,毒性可耐受。目前FCN-437c在200 mg剂量水平与来曲唑或氟维司群联合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ER + HER2-ABC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首款国产CDK4/6i恒瑞达匹西利纳入突破性治疗,将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8% 恒瑞的达匹西利Dalpiciclib (SHR6390)是中国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研究的国产CDK4/6抑制剂,已被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拟优先审评品种,将有望成为首个国产的CDK4/6抑制剂。在2021 ASCO大会上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数据。   DAWNA-1研究是由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牵头的一项评价CDK4/6抑制剂达匹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Ⅲ期临床研究。在这项随机、双盲、3期试验中纳入了361例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按2:1随机分配达匹西利或安慰剂,每 28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每三周停药一周,直至疾病进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终止治疗的情况。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0.5个月,相比安慰剂组,达匹西利明显改善患者PFS超过8个月(分别为15.7 个月[95%CI 11.1-NR]vs7.2个月[95%CI 5.6-9.2];HR=0.42 [95%CI 0.31-0.58];P<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8%(HR 0.42 [95%CI 0.31-0.58];P <0.0001)。OS数据尚不成熟,共记录25例死亡。     最常见的3或4级AE(发生率3%)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84.2%vs 0%)和白细胞减少症(62.1%vs 0%)。达匹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组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的发生率为2.5%,而安慰剂联合氟维司群组为3.3%。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和6.7%。   达匹西利使内分泌耐药后的患者PFS得到显著改善,降低了死亡风险,且安全性可控。 CDK4/6抑制剂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乳腺癌治疗领域最大的进展无疑是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PALOMA-1研究率先证实了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治疗初治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R+/HER2-乳腺癌患者较单药来曲唑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哌柏西利也因此得到了FDA给予突破性治疗认定和优先审评项资格。到目前为止3款进口CDK4/6抑制剂已接连获FDA批准上市,刷新了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PFS记录。   对于目前已获批上市的三款CDK4/6抑制剂,尚没有头对头的临床研究比较3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但与内分泌单药治疗的数据相比,3种CDK4/6抑制剂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谱略有差异。例如,哌柏西利和瑞博西利主要是粒细胞减少;而阿贝西利引起腹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相对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低。但总体而言,3种选择性CDK4/6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仍是可控、可耐受的。中国目前可以买到的是哌柏西利和阿贝西利,瑞博西利目前国内未上市,患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购买途径来选择不同的CDK4/6抑制剂。 […]

半夏
第二款肝癌国产PD-1来啦!同为二线,与卡瑞利珠单抗相比如何?

第二款肝癌国产PD-1来啦!同为二线,与卡瑞利珠单抗相比如何?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2020 年 7 月,百济神州向NMPA 递交替雷利珠单抗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 HCC 患者的sNDA 并获受理。今日,NMPA 官网显示,百济神州抗PD-1抗体新药替雷利珠单抗针对肝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DNA)已获得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截至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已在中国获批5项适应症。     替雷利珠单抗二线单药mOS为13.2个月,ORR为13% 此项 sNDA 是基于一项关键II期临床试验(NCT03419897)的结果。该试验入组了来自亚洲和欧洲的 8 个国家和地区共 249 例不可切除 HCC 患者,其中 138 例患者既往接受过一项全身系统疗法,111 例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两项疗法。63.9%的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其中乙肝占大部分(51.4%),其次为丙肝(14.5%),符合中国肝癌患者特征。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每三周一次、每次剂量为 200 mg 的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根据百济神州官网披露的数据来看,此项临床试验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12.4 个月。根据RECIST v1.1 标准,IRC 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3.3%(95% CI:9.3,18.1),包括3例完全缓解(CR);疾病控制率(DCR)为53.0%(95% CI:46.6,59.3);在获得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中,分别有 90.4%(95% CI:73.1,96.8)和 79.2%(95% CI:59.3,90.2)患者持续缓解6个月和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 13.2个月(95%CI:10.8,15.0),中位 PFS 为 2.7 个月(95% CI:1.4,2.8)。   与同样获批肝癌二线的国产PD-1卡瑞利珠单抗相比,两者疗效相当: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患者的ORR为14.7%;中位OS为13.8个月,6个月和12个月OS率分别为74.4%和55.9%。值得注意的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有3例患者达到CR。但这只是间接比较,如要证明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还需要进行头对头的III期临床研究。   该项研究的中国牵头的主要研究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正刚教授表示:“肝细胞癌是一种难治的原发性肝癌,多发于罹患慢性肝病的人群,譬如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该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百泽安®对晚期肝癌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有望为中国二线或三线 HCC 患者带来远期的生存益处。”   […]

半夏
那些保乳术后不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HR+老年乳腺癌患者怎么样了|肿瘤情报

那些保乳术后不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HR+老年乳腺癌患者怎么样了|肿瘤情报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JAMA子刊:质子泵抑制剂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情况 CANCER TREAT REV: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低危乳腺癌老年患者保乳术后或可不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EUR UROL:对STAR-CAP临床预后系统在欧洲队列中用于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转移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验证 JAMA子刊: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成人早发性结直肠癌的生存分析 01 JAMA子刊:质子泵抑制剂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情况 日前,JAMA子刊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探讨了质子泵抑制剂在癌症患者中的使用情况。 文章发表截图 这项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6月15日至19日和6月22日至26日在法国4家综合癌症中心进行。志愿者医生从咨询或在同一天就诊的癌症患者中收集数据。 总共记录了872份完整且经过验证的表格数据,包括566名女性(64.9%)和306名男性(35.1%)[中位数年龄,63(20-91)岁]。其中,229名患者(26.3%)在纳入当天服用PPI。大多数使用PPI的患者是为了治疗上腹痛[114名患者(50.0%)]、胸骨后痛[32名患者(14.0%)]、经证实的食管或胃溃疡[18名患者(8.0%)],以及进行胃保护[34名患者(15.0%)]。 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与PPI使用相关的因素是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激素治疗、肿瘤分期和肿瘤发生部位。在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PPI的20名患者中,16名长期使用PPI,主要用于治疗上腹痛(11名患者)。 在这项横断面研究中,超过1/4的患者(主要是PS较差的老年人)使用PPI。长期使用PPI可能引发各种合并症,如肾功能障碍、贫血、感染或低镁血症。此外,也存在药物间接相互作用,应积极识别及应用可替代PPI的药物。例如,在胃灼热或上腹痛的情况下,应使用抗酸剂。如果一定要使用PPI,则必须在早上使用PPI前2小时给予TKI,或与酸性饮料(如可乐)一起服用。对于服用检查点抑制剂(CPI)的患者,使用抗酸剂是较好的选择。 02 CANCER TREAT REV: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低危乳腺癌老年患者保乳术后或可不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日前,Cancer Treatment Reviews在线发表了一项系统性评价,评估了50岁以上接受保乳手术(BCS)治疗的低危乳腺癌老年患者略过放射治疗(RT)或内分泌治疗(ET)的结果。 文章发布截图 (RT)和ET是BCS后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许多老年患者面临着非常大的治疗相关毒性和非癌症相关死亡风险,并且很难从这些标准治疗中获益。 此项系统性评价选取了从1980年到2020年4月3日,与RT联合ET相比,患者省略RT和/或ET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PCS)。 从3860篇引文中检索出10项符合资格标准的前瞻性研究。在7项RCT(n=4604)和1项PCS(n=667)中评估了省略单独RT的疗效;在1项PCS(n=271)中评估了省略单独ET的疗效;在1项RCT(n=495)中将省略ET或RT与ET联合RT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与省略RT组相比,辅助RT组减少了5年和10年的乳腺肿瘤复发风险(5年:RR 0.16,95%CI 0.09-0.27;10年:RR 0.28,95%CI 0.16-0.5),但对生存率没有影响(5年:RR 0.94,95%CI 0.77-1.15;10年:RR 1.01,95%CI 0.9-1.12)。 目前大量证据表明,对于患有低风险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省略RT。然而,还需要更多关于省略ET的试验来为治疗决策提供信息。 03 EUR UROL:对STAR-CAP临床预后系统在欧洲队列中用于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转移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验证 日前,EUROPEAN UR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STAR-CAP系统可用于预测前列腺切除后的临床结局,该系统运行良好,可以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预测咨询。 文章发表截图 国际前列腺癌分期合作组织(STAR-CAP)拟议的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系统可预测计划进行积极治疗[如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患者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CSM)。到目前为止,尚未对此进行验证。 研究人员对1992年至2015年间接受RP治疗的19552名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应用STAR-CAP积分分配标准来计算个体总分,然后根据STAR-CAP分期组对患者进行分类,从IA(最低风险)到IIIC(最高风险)。 评估了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CR)、无转移生存率(MFS),根据10年以上STAR-CAP分期组对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进行分层,以评估STAR-CAP预测前列腺切除后的临床结局的能力。 结果发现,STAR-CAP在对每个阶段组的BCR、MFS和CSS的个体生存结果分层方面表现良好(p<0.001)。此项研究结果验证了STAR-CAP对接受RP治疗的欧洲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 04 JAMA子刊: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成人早发性结直肠癌的生存分析 日前,JAMA子刊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早发性结直肠癌(CRC)比晚发性CRC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文章发表截图 虽然美国50岁及以上人群的CRC发病率显著降低,但50岁以下人群的CRC发病率一直在稳步上升。了解早发性CRC患者和50岁及以上人群的生存率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

半夏
2021.v5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十大靶点治疗方案更新解读!

2021.v5版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十大靶点治疗方案更新解读!

文章来源:环宇达康国际医讯   NCCN全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都会发布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师遵循和认可的临床治疗标准和参考,意义重大。 2021年6月,NCCN官网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至第五版,主要是两大重磅抗癌新药JNJ-6372和AMG510接连提前获批上市,实现了EGFR 20ins和KRAS两大靶点0靶向药的突破,对肿瘤患者意义重大,指南及时将这些抗癌“特药”纳入指南,给病友们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指南更新的最新治疗方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NCCN指南:非小细胞肺癌需要检测的十大靶点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19del和L858R)、EGFR 20ins、KRAS G12C、ALK、ROS1、BRAF、NTRK1/2/3、MET、RET、PD-L1十大靶点。 注: 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将敏感的EGFR突变阳性,分为EGFR突变阳性(19del和L858R),以及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阳性,此靶点之前没有专门获批的靶向药物,4代EGFR药物Amivantamab-vmjw上市,使得其成为可用药靶点,这是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肺癌患者的首款靶向疗法,是医学届对于这部分患者的一项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增加了KRAS G12C阳性突变,此靶点堪称史上“最难治”靶点,研发40年终于在今年迎来新药AMG510这款重磅药物上市。 肺癌NCCN指南十大靶点治疗方案更新解读 EGFR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全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在肺腺癌、亚裔、非吸烟及女性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亚洲人中有 EGFR 基因突变。无吸烟史者,比例高达 50-60%。 常见突变:外显子19和21,占90%,称为经典型突变。 罕见突变:10%为外显子18和20的突变。 FDA批准的药物: 厄洛替尼(特罗凯) 阿法替尼(Gilotrif) 吉非替尼(易瑞沙) 奥希替尼(Tagrisso) 达克替尼(Vizimpro) amivantamab-vmjw(Rybrevant) NCCN指南推荐: EGFR(19DEL,L858R):NCCN指南推荐一线治疗首选奥希替尼,其他推荐为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吉非替尼,达克替尼以及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厄洛替尼+贝伐单抗。 EGFR 20 ins插入突变:将amivantamab-vmjw纳入到铂类化疗后进展的EGFR 20 ins阳性患者的使用推荐中,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2021年5月21日,FDA正式批准Rybrevant(amivantamab-vmjw,代号为JNJ6372)用于铂类化疗后进展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这是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肺癌患者的首款靶向疗法,是医学届对于这部分患者的一项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了刚刚获批的RYBREVANT,针对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这一突变类型,近两年许多新药试验均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给这部分曾经无药可治的患者带来了春天。目前多款国内和国际的明星新药正在招募,想申请的病友可以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进行评估。 KRAS 作为人类癌症中最臭名昭著的致癌基因之一-KRAS基因,早在几十年前研究人员就已经将KRAS确定为癌症的重要治疗靶点,但遗憾的是从发现这一靶点至今的30年里,没有任何一款直接针对KRAS突变的靶向药物获批。因此,人们一直认为KRAS是一种“坚不可摧”蛋白质。 2021年5月29日,这一“魔咒”终于被打破!针对KRAS突变有效,让我们期待了两年的“全球首款KRAS革命性抗癌药Sotorasib(AMG-510)终于获得FDA批准,提前上市!用于治疗患有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患者至少接受过一种前期全身性治疗。同时,这款药物也有了自己的大名–Lumakras。原文链接:里程碑!全球首款KRAS靶向药AMG-510(Sotorasib)震撼上市! FDA批准的药物:Sotorasib(Lumakras) […]

半夏
中药也有大作用!阿可拉定一线治疗晚期肝癌荣登国际盛会,拟纳入优先审批

中药也有大作用!阿可拉定一线治疗晚期肝癌荣登国际盛会,拟纳入优先审批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中药作为中国的瑰宝,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在2020 CSCO肝癌指南中,中药作为Ⅰ级专家推荐,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B级(>7分)和C级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亚硝酸注射液、槐耳颗粒、榄香烯、肝复乐、华蟾素、康莱特、消癌平、金龙胶囊和艾迪注射液。   今年年初,北京盛诺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旗下核心产品阿可拉定临床研究最新进展,阿可拉定对比华蟾素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全国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该研究最终登上了ASCO大会的舞台。   5月7日,CDE官网显示,北京珅诺基医药科技(盛诺基子公司)阿可拉定软胶囊上市申请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受理并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     阿可拉定是什么?如何抗癌? 阿可拉定(SNG-162)是从淫羊藿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活性药物单体,珅奥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中药1类新药开发用于治疗晚期肝癌,被认为是继青蒿素之后中药现代化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抗肝癌作用机制上,阿可拉定主要是通过IL-6/STAT3、IGF1/STAT3、MAPK/ERK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活力,诱导肿瘤细胞大量凋亡;此外,阿可拉定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诱导免疫抑制细胞分化,降低免疫抑制水平。研究证明,超六成肝癌患者显示STAT3高度激活,STAT3激活同时预示着肝细胞癌较高的恶性程度。阿可拉定可作用于STAT3相关通路,也正是其抗肝癌的关键所在。与化疗药物相比,阿可拉定针对性地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肝细胞没有毒性。     阿可拉定III期研究荣登ASCO会议,中药也能用于肝癌一线 这是一项III期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比较了阿可拉定与华蟾素(中国常用的中药方剂)作为晚期肝癌(aHC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共纳入283例aHCC患者,其中71例者为生物标志物富集阳性(BM+: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IFN-g≥7.0 pg/mL满足2项即为阳性)。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阿可拉定和华蟾素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至疾病进展时间(TTP)、疾病控制率(DCR)等。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在所有患者中,阿可拉定和华蟾素组mOS分别为10.09 vs 12.12个月(HR:1.07,p=0.6335);在BM+患者中,mOS分别为13.54 vs 6.87个月(HR:0.43,P=0.0092)。     BM+患者中,阿可拉定和华蟾素组的mTTP为3.65 vs 1.68个月(HR:0.67,P=0.1665);mPFS为2.79 vs 1.84个月(HR:0.75,P=0.2984)。     BM阳性各子集定义如下: BM+++:AFP≥400 ng/mL、TNF-a<2.7 pg/mL和IFN-g≥7.0 pg/mL BM++:AFP≥400 ng/mL、TNF-a<3.0pg/mL和IFN-g≥10.0 pg/mL BM+:AFP≥400 ng/mL、TNF-a<3.0 pg/mL和IFN-g≥7.0 pg/mL   对其进行亚组分析,BM+患者中,阿可拉定和华蟾素组的mOS分别为11.07 vs 7.26个月(HR:0.64,P=0.0636);BM++患者中,两组的mOS分别为11.07 vs 7.06个月(HR:0.63,P=0.0633);BM+++患者中,两组的mOS分别为12.45 […]

半夏
从体检到饮食预防,结直肠癌的这些建议来瞅一眼呗!

从体检到饮食预防,结直肠癌的这些建议来瞅一眼呗!

文章来源:e药环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第3、死亡率第2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2020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约56万例,导致近29万人死亡。 还好,结直肠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一项欧洲多国研究显示,近20%的结直肠癌病例可归因于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而且,有研究表明,长期筛查可大幅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本期内容,将介绍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饮食预防方法。 图片来源:123RF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有什么推荐? 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展需要10-15年,这为早期检测、成功清除癌前病变和治疗早期癌症提供了机会。目前,《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相关推荐如下: 一般人群筛查起止年龄推荐: 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推荐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推荐评估结果为高风险的人群在40~75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起止年龄推荐: MLH1/MSH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0~2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MSH6/PMS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35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提前2~5年。 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前5~10年。 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中的高危人群从10~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每1~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轻型FAP家系的高危人群应从18~20岁开始,每2年做1次结肠镜,并且持续终生。 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遗传性色素沉着消化道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8~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幼年性息肉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提前10岁。   筛查什么内容? 直接观察方法: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肠成像、结肠镜检查(金标准)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测法:应用最广泛的是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优于传统的愈创木脂粪便潜血试验(gFOBT),此外检测粪便中微生物标志物(如肠道菌群标志物Bacteroides dorei),也可利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组合提高早筛精准率。 除了筛查和治疗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可能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 图片来源:123RF 饮食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相关,而且不论遗传风险是高还是低。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生活方式信息调查问卷。该问卷中涉及的8种生活方式和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的预防措施如出一辙且更具体: 体重指数(BMI):18.5kg/m²≤BMI≤24.9kg/m²; 腰臀比(腰围/臀围):女性<0.85,男性<0.90;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或相应的组合; 限制久坐行为:坐着、躺着看电视和其他基于电子屏幕的娱乐活动时间<3小时/天; 限制红肉和加工肉类食用频率:<4次/周; 增加蔬菜和水果食用量:>5份/天,每份为80g; 不饮酒,或很少饮酒:<3次/月; 从不吸烟。 在该论文中,研究者根据参与者的情况每满足1种,则得1分,未满足则得分为0,只有分数在4-8分,才能被视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因素外,建议戒掉含糖饮料。 研究发现,不论是青春期还是成年后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均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 在成年期,相比于每周饮用含糖饮料不到1杯(约240ml)的受试者,每天饮用至少2杯含糖饮料,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18%相关。而每天饮用1杯含糖饮料,则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16%相关。 在青春期,每天饮用1杯含糖饮料,则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升高32%相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将含糖饮料替换为水、茶、咖啡或牛奶,与受试者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1%-36%相关。 健康生活是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方式,尤其是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群中。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对肿瘤患者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并节省医疗资源和时间。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免疫+PARP抑制剂新辅助治疗显著提高HER2-乳腺癌pCR;国产抗Claudin 18.2 ADC药物获批临床试验丨肿瘤情报

免疫+PARP抑制剂新辅助治疗显著提高HER2-乳腺癌pCR;国产抗Claudin 18.2 ADC药物获批临床试验丨肿瘤情报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要点提示 Cancer Cell:免疫联合PARP抑制剂为高危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新方案 ANNALS OF ONCOLOGY:高危早期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阶段加用免疫治疗不能显著提高pCR。 新药:国产抗Claudin 18.2 ADC药物获批临床试验 新药:原研PD-1/HER2双特异抗体在美国获批临床 01 Cancer Cell:免疫联合PARP抑制剂为高危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新方案 I-SPY2期试验探究了Ⅱ/Ⅲ期高危HER2-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接受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和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联合标准紫杉醇化疗(DOP)治疗对比标准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DOP方案优于标准新辅助化疗。   官网截图   73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DOP组和299名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DOP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所有HER2-人群(20% vs 37%)、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14% vs 28%)队列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27% vs 47%)队列的病理完全应答(pCR)率。   总体而言,DOP组12.3%的患者出现免疫相关的3级不良事件,而对照组为1.3%。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与两臂的pCR呈正相关,而肥大细胞特征与非pCR呈正相关。 02 ANNALS OF ONCOLOGY:高危早期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阶段加用免疫治疗不能显著提高pCR。 近日,一项探究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PH)治疗+ 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替利珠单抗疗效的研究结果在ANNALS OF ONCOLOGY发表。结果显示,在PH+ 化疗基础上,阿替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相比安慰剂未能提高pCR。因此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于2021年1月建议因获益-风险特征不利而停止治疗。     在此III期研究中,HER2+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1:1)至阿替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A;840mg,q2w,1-4周期,1200mg,q3w,5-8周期)组和安慰剂(PL)组。此外,两组患者均接受剂量密集多柔比星 + 环磷酰胺治疗,随后接受紫杉醇+PH治疗。术后,患者继续PH + 阿替利珠单抗/安慰剂治疗,共完成52周。   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n=226)的pCR为62.4%(95%CI,55.7-68.7),安慰剂组(n=228)为62.7%(95%CI,56.1-69.0);其中,在PD- L1阳性的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n=109)的pCR为64.2%(95%CI,54.5-73.2),安慰剂组(n=109)为72.5%(95%CI,63.1-80.6)。   在新辅助治疗阶段,阿替利珠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51.8% vs43.6%)和严重不良事件(19.5%vs13.3%)的概率增加。 03 新药:国产抗Claudin 18.2 ADC药物获批临床试验 6月17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旗下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YSA1801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针对实体瘤的临床研究。SYSA1801是一款同类首创的抗Claudin 18.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MMAE药物偶联物,能够有效通过Claudin […]

半夏
肝癌二线再添国产PD-1?替雷利珠单抗获批在即

肝癌二线再添国产PD-1?替雷利珠单抗获批在即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2020 年 7 月,百济神州向 NMPA 递交替雷利珠单抗针对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 HCC 患者的sNDA 并获受理。近日,NMPA 官网显示,百济神州 PD-1 替雷利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的办理状态变为“在审批”,意味着该适应症获批在即。   此项 sNDA 是基于一项关键II期临床试验(NCT03419897)的结果。该试验入组了来自亚洲和欧洲的 8 个国家和地区共 249 例不可切除 HCC 患者,其中 138 例患者既往接受过一项全身系统疗法,111 例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两项疗法。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每三周一次、每次剂量为 200 mg 的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当然,目前这项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今年11月完成。   既往研究显示,替雷利珠单抗针对晚期肝癌安全有效  01 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对于PD-L1阳性HCC患者疗效更好 在一项IA/IB期研究中,评估了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51例实体瘤患者,包括50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实体瘤患者的ORR为13.3%,DCR为44.6%,mOS为10.3个月,mPFS为2.1个月。在晚期肝癌患者中,ORR为12%(95% CI 4.53 ~ 24.31)。当使用PD-L1状态评估肿瘤应答时,PD-L1阳性(PD-L1+)肝癌患者的ORR有升高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HCC队列中所有对替雷利珠单抗有反应的患者都是PD-L1阳性 (ORR为23.1%)。   在这项研究中,单药替雷利珠单抗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并在PD-L1表达≥10%的患者中诱导了持久的临床反应。   02 单药二/三线治疗,DCR达51% 替雷利珠单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后线治疗的疗效也比较突出。其在ESMO2018年会上公布的结果显示:试验中纳入49例经治晚期HCC患者,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的治疗,其中有6人出现了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12.2%(6/49),疾病控制率(DCR)为51%(25/49)。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头对头比较一线治疗肝细胞癌的III期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期待该研究取得理想的结果,为替雷利珠单抗进入肝癌一线治疗铺平道路,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卡瑞利珠单抗肝癌唯一国产PD-1地位不保? 目前,国内包括百济神州在内共有 3 […]

半夏
精准检测与全程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优化ALK突变肺癌治疗

精准检测与全程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优化ALK突变肺癌治疗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ALK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钻石突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靶向药治疗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以阿来替尼(Alectinib)为代表的第二代ALK-TKI药物,能够长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已成为晚期ALK突变阳性患者治疗的优选方案。   那么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如何保障ALK突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更多患者争取使用TKI类靶向药的治疗机会,在对患者的全程管理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医学界肿瘤频道”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英教授、滕晓东教授、王悦虹教授、鲍彰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仕蓉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娄广媛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葛挺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解答。   医学界:NSCLC患者的ALK融合突变有哪些检测方法?各有哪些优劣?   张仕蓉教授: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染色(IHC)、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RMS)和二代测序(NGS),其中FISH是最早应用的检测“金标准”,Ventana IHC法由于其高敏感和特异性,是国内目前使用率较高的ALK检测手段,与FISH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不同ALK融合变体对TKI类靶向药应答存在异质性,可能需要借助NGS对融合类型进行细分,未来还可通过分子条形码(UMI)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   娄广媛教授:为了尽量不漏检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可以在IHC等原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基于RNA的NGS检测(RNA-NGS),在检出融合突变方面有独特优势,不过临床使用经验偏少,且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进行。   滕晓东教授:从病理科角度出发,多数ALK融合肺癌存在独特的组织和形态学特征,可根据相关特征推荐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如优选含有ALK基因的小检测Panel,以降低患者接受检测的经济负担。   医学界:对ALK融合及其它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NGS在全程管理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张仕蓉教授:已有研究显示NGS检测阳性、FISH检测阴性的ALK融合患者,能够从ALK-TKI治疗中获益。此外NGS检测还能发现全新的ALK融合突变形式,未来检测频率必然将进一步增加,而RNA-NGS可能在检测融合变异时较DNA-NGS更优。   王悦虹教授:NGS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耐药管理、预后判断、发现新突变/融合类型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如BFAST研究已显示基于血液的NGS检测可指导阿来替尼使用,疗效数据与ALEX研究整体一致。NGS检测还可进一步细分驱动基因的突变亚型,提示选择更合适的药物,如EGFR突变中的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可能会更适合基于EGFR-TKI的联合治疗策略。 NGS检测也有助于发现患者可能的耐药机制,指导治疗策略的精细调整,对耐药位点有靶向药可用的患者,可据此选择相应药物。NGS对EGFR、ALK等突变亚型的区分,也是判断靶向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如克唑替尼治疗EML4-ALK融合中的V1-V3亚型疗效即存在差异。NGS能同时检测多位点,还可以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共突变,如伴TP53突变的EGFR、ALK融合突变患者预后相对不佳。   葛挺教授:精准治疗、检测先行,NGS检测提供的信息是靶向治疗的基础,部分患者甚至能够多次检出可靶向位点,从而不断更换靶向药物以控制病情进展、实现长期生存。   医学界:NGS动态监测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管理意义如何? 王悦虹教授:除发现NSCLC患者中ALK融合的新类型外,泛瘤种NGS检测还能在其它癌症中检出ALK融合并指导ALK-TKI治疗,已有小细胞肺癌使用ALK-TKI治疗的案例,更多的NGS检测还有助于发现更加罕见的NSCLC靶向治疗位点,指导未来的药物研发。因此在NSCLC患者的全程管理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NGS终身动态监测。 鲍彰教授:NGS动态监测对驱动基因阳性NSCLC靶向治疗耐药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指导治疗策略的同时,为未来的相关探索积累数据,指引方向。   娄广媛教授:NGS动态监测的意义也受到药物发展的影响,近年来随着ALK-TKI类靶向药在国内的可及性显著改善,NGS提供的信息对指导临床用药的价值也不断增大。   张仕蓉教授:NGS动态监测能够发现并行点突变或旁路耐药,是其它检测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对于动态监测频率、监测时机、检测样本等问题目前尚缺乏一致意见,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   医学界:ALK融合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现状如何? 娄广媛教授:随着阿来替尼等第二代ALK-TKI相继在与克唑替尼的一线治疗头对头研究中取得成功,在疗效上取得完胜,ALK融合的靶向治疗已经进入“2+X”时代。在二代药物中进行选择时,则应综合考量PFS、ORR等疗效指标,对脑转移疗效、治疗安全性等因素,而目前阿来替尼是美国NCCN、欧洲ESMO和中国CSCO三大指南一致推荐的优选方案。                                                  在ALEX、J-ALEX两项临床III期研究和日本真实世界研究(WJOG 9516L)中,阿来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PFS可达34-40个月,治疗中国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中ORR可达75%-90%(一/二线治疗均有),较临床研究中的ORR相对更高,进一步体现了优秀疗效,且ALEX研究已公布的OS数据显示,阿来替尼组的5年生存率达到62.5%,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存活超过5年,与克唑替尼相比有明显获益,而其它二代药物的OS数据均未成熟。   目前已知阿来替尼、布加替尼和第三代TKI劳拉替尼入脑能力较好,较第一代TKI克唑替尼有显著提升。比如,阿来替尼在ALEX研究中对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还能显著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进展的发生率,这些特点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也得到体现。此外阿来替尼临床研究中的≥3级不良事件(AEs)发生率相对最低,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也较少,较少影响合并用药,与影响CYP3A代谢的药物联合使用时也不需要调整剂量。   鲍彰教授:阿来替尼全线适应证均已被纳入医保,5年OS率等疗效数据是目前相对最好的,且药物相互作用少,不会影响患者对合并症和慢性疾病的治疗。因此是优先推荐方案,但也应注意患者是否能够耐受胆红素升高等副作用。   葛挺教授:阿来替尼等第二代ALK-TKI的良好疗效,有望让ALK融合阳性患者的管理进入“慢病化”时代,临床工作中也观察到大量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后的显著获益。   医学界:为实现对ALK融合阳性患者全程管理,后线治疗排兵布阵应注意哪些方面?   娄广媛教授:在ALK靶向治疗进入“2+X”时代后,对阿来替尼一线耐药的患者,应根据检测结果提示的潜在耐药机制,选择可能的后线治疗方案,如对阿来替尼治疗后ALK依赖性耐药患者,布加替尼、恩沙替尼等其它二代ALK抑制剂以及第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可能对耐药相关点突变有一定疗效。此外,传统的化疗、免疫单药或联合治疗也是可选方案。   周建英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随着ALK突变的检出率增高,靶向治疗的逐渐普及,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治疗的“疑难患者”,例如治疗未达预期疗效、出现原发或继发性耐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在NGS检测和病理检查的帮助下,临床医生才能准确识别原因,从一线优选阿来替尼等强效药物开始,优化靶向药物的排兵布阵,真正实现把ALK突变肺癌作为一种慢性病来管理的目标。   专家简介 周建英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肺部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常委 […]

半夏
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披露!吡咯替尼显著延长乳腺癌脑转移总生存

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披露!吡咯替尼显著延长乳腺癌脑转移总生存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脑转移(BM)。吡咯替尼是一种新型的不可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改善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然而,来自HER2+B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数据的分析仍然很少。在这项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吡咯替尼显示了一种新的泛HER2 TKI治疗BM的前景。 何谓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就是针对临床研究问题,在真实世界环境下收集与研究对象健康状况和/或诊疗及保健有关的数据(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RWD)或基于这些数据衍生的汇总数据,通过分析,获得药物的使用价值及潜在获益—风险的临床证据的研究过程。 真实世界证据是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证据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真实世界数据则是产生真实世界证据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适用的真实世界数据支持,真实世界证据亦无从谈起。因此,真实世界证据有助于推动药物的研发和监管,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试验设计 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共有168例HER2+MBC患者参与了我们的真实世界分析。入选标准如下:(a)确认HER2+MBC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IHC]3+或荧光原位杂交阳性结果[FISH]);(b)经修订的实体肿瘤1.111评价标准(RECIST1.1);(c)血液学、肝和肾功能正常。入选排除标准如下:(a)停止吡咯替尼治疗;(b)吡洛替尼药物作为新辅助治疗;(c)严重副作用,不能根据药物说明减少剂量控制;(d)因其他未知原因丧失随访。   大多数入选的患者在基线接受400mg吡洛替尼,其中有15例患者(15/168,8.9%)因出现≥三级腹泻降至320mg吡洛替尼每21天一个周期。所有患者均经知情同意进行临床信息收集和随访检查。   患者基线特征 试验结果 在168名参与者中,有39例患者被诊断为BM,129例在接受吡洛替尼治疗前没有发生BM。   中位随访18.5个月后,在全部168例患者中,中位PFS为8.00个月(7.3–10.53),中位OS为19.07个月(15.13–22.87)。     在39例BM患者中,中位PFS无显著差异(8.67个月,95% CI: 6.43–11.87),中位OS有所下降(13.93个月,95% CI: 10.53–20.67)     在39例BM患者中,有17例患者(43.59%、17/39)接受了手术/放疗,22例患者(56.41%、22/39)未接受治疗。结果显示数据如下:     研究人员们还对比了肿瘤突变负荷较高的患者与较低的患者,其结果显示: mPFS:4.9个月vs 13.44个月(P=0.0072) mOS:8.2个月vs 22.87个月(P=0.0028) 总 结 随着HER2靶向药物的发展,BM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基于EMILIA试验的结果证实了T-DM1对HER2+MBC的PFS和OS的优势,但kamilla研究表明,BM患者接受T-DM1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只有5.5个月。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小分子TKI在穿透血脑屏障方面更能发挥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接受吡咯替尼脑转移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8.67个月,总生存期为13.93个月,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产生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手术或放疗联合吡咯替尼可显著延长这类患者的总生存期。而肿瘤突变负荷可能是预测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探索性生物标志,其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资料 REFERENCE 1.《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200107151901190.html 2.《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指导原则(试行)》的起草说明. 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 20200107151901190.html 3.  Anwar M, Chen Q, Ouyang […]

半夏
88后抗癌宝妈,从新型免疫治疗中获得重生

88后抗癌宝妈,从新型免疫治疗中获得重生

文章来源:e药环球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且越来越年轻化,薇薇(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2020年,她32岁,因右上腹痛、便血三个月,多次检查,不幸确诊为结肠癌。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88后持药师梦的抗癌宝妈,从新型免疫治疗中获得重生的故事。 自从生了2个宝宝,薇薇就开始全身心地经营她的小家庭。虽然不是多么富足,但小家也是温馨幸福。孩子乖巧懂事,老公是名教师又顾家。她曾以为生活会一直这样简单幸福,平平淡淡到老,却终没躲过命运的捉弄,一个原本以为只会出现在电视剧中的情景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事实上,“癌症”是薇薇人生字典里最恐惧的词,因为薇薇父亲在45岁那年患上结肠癌,现在她又不幸地“继承”了。更不幸的是,当地医院初步的方案认为已经无法手术切除,只能做姑息而没有治愈希望的治疗了。薇薇甚至在想,自己也许真的已经时日无多?在面临绝望的时刻,薇薇家人、朋友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和坚持的动力,薇薇暗暗鼓足勇气,为了这些熟悉的温暖和2个可爱的孩子,她要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 经多方打听,薇薇了解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结直肠癌综合诊治的权威。2020年11月,薇薇慕名找到了结直肠科的林俊忠教授团队,寻求生命的希望。 林教授一边宽慰这位颤颤巍巍的年轻妈妈,一边细致分析她在外院的检查资料和体格检查。不利的方面,确诊为升结肠腺癌,而且肿瘤很大,超过12cm,向外侵犯了十二指肠降部,周围也有淋巴结转移。有利的方面,没有远处转移,而且属于MSI-H/dMMR这类人群,有较大的概率可以通过免疫治疗缩小肿瘤,再争取彻底切除肿瘤,甚至还能保住十二指肠和胰腺。 薇薇喜出望外,林教授认真谨慎、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她重新树立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她深信找对医生了。 随后,薇薇参加了“卡瑞利珠单抗(PD-1抗体)联合阿帕替尼用于dMMR/MSI-H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开放性、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开始了4次新辅助免疫治疗。此外,薇薇还意外发现,研究药物是免费提供的,这为她减轻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第一个疗程结束,没有任何不舒服,薇薇还收到好多朋友送来的礼物,满满的惊喜和开心;12月中旬,开启了第二疗程,薇薇自觉体热,但体温不高,精神状态很好,她还网购了鱼竿,出院的第二天就跑去湖边钓鱼;第三程时,不争气的血管考验了护士小姐姐一把,打了四针才成功,还好没有不舒服;2021年1月,打完第四针,一切顺利,还认识了2个充满正能量的父母级别的病友,他们乐观的心态使薇薇深受鼓舞,充满希望地期待好消息。 四程免疫治疗后,林俊忠教授为薇薇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发现肿瘤已经缩小了2/3,并且侵犯十二指肠的部位也有明显退缩,已经有机会做根治切除。 经过严格的手术前准备,2021年5月27日,林教授亲自为薇薇进行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肿瘤得到了完整切除,十二指肠和胰腺也得到了保留。手术后薇薇得到精心的护理,恢复的非常快。第二天就能下地走动,一周后就如正常人一般了。更令人称奇的是,术后对切除的肿块进行病理检查,发现病灶经过治疗后肿瘤细胞已全部坏死消失了。 手术后,为了进一步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转移可能,按研究方案继续用“卡瑞利珠单抗(PD-1)+阿帕替尼”联合治疗维持。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第7程,除了出现轻微的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外,没有其他不适。薇薇了解到,这属于轻度不良反应,可逆可控,对症处理后可自行脱落。 目前,薇薇的生活又基本恢复到患病前的幸福状态。对抗病魔一路走来,薇薇特别感激林教授团队精心的治疗、家人亲友的照顾、病友的鼓励,当然还有坚强的自己。 借此机会,我们有幸采访了为患者制定并实施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的林俊忠教授,希望可以给患友们带来更多的借鉴。 问题一:薇薇的肿瘤完全得到缓解,您当时是如何确定治疗方案的呢? 我们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了MDT讨论,结合目前治疗指南的推荐,还有一些临床试验的结果,确定薇薇合适参加这个“免疫加靶向”的临床研究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 通过前期4个疗程的术前治疗,希望能达到很好的肿瘤缓解,再进行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果也正如大家期望的一样,在肿瘤缩小降期后,我们及时进行手术,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同时也保护了正常器官和重要神经血管,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们治疗病人的终极目标:不但要把肿瘤治好,同时也要帮助病人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问题二:肠癌患者是否都可以用新辅助免疫治疗? 目前还没有定论,也是我们下一步临床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新辅助免疫治疗是一个新的治疗手段,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需要更大型的临床研究,更长的随访数据来告诉我们答案,但是我们也可以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就是早期的缩瘤降期,为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是立竿见影马上就能看到的。 第二就是延期的作用。新辅助的免疫治疗,因为它把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给激发出来了,能够杀灭体内残留的微小病灶,这样病人的复发风险就降低了,生存期就能够提高了。最新的结直肠癌指南指出,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dMMR(错配修复蛋白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有效率与生存获益明显优于化疗。 最后,送上3个温馨小贴士给大家: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善,很多国产药物通过谈判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扩大了药物的可及性,为更多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患者和家属是一个抗癌共同体,必须相互扶持,相互包容。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家属要乐观坚强,哪怕是装的都行,照顾患者情绪,多顺从多迁就。 癌症离我们很近,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慢慢积累的过程,并且癌症趋向年轻化。定期体检,早筛早诊,是远离癌症、提高疗效的保障。 专家简介 林俊忠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 彭健宏  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肝癌治疗新选择!靶向新药多纳非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多个指南推荐!

肝癌治疗新选择!靶向新药多纳非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多个指南推荐!

原发性肝癌,虽然是中国第四大常见癌症,每年新发病例近41万;但其导致的死亡人数(39万),却仅次于肺癌(71万),是中国第二大致死癌症。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85%~90%,我们日常说的“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癌。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如演员吴孟达、傅彪、沈殿霞,歌手臧天朔、罗文,都是因患肝癌而逝世。   从肝癌每年新发和死亡人数可以看出,肝癌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很多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已是晚期,不仅难以治疗,而且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急需更多药物延长生存期。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的一款靶向药物——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商品名:泽普生®),有望为部分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   图片来源:NMPA官网截图 NMPA信息显示,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公开信息显示,该药是中国公司研发上市的第一个肝癌一线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 多纳非尼有何独特之处 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是一款口服、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证实,该药物既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也可直接抑制各种Raf激酶,以及下游的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而发挥多重抑制、多靶点阻断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被列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为I级专家推荐和1A类证据)、《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为一级推荐)、《肝癌靶向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20》、《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   图片来源:123RF 多纳非尼延长患者生存期 目前,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是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小分子靶向药。在一项名为ZGDH3的2/3期临床研究中,评价了多纳非尼与对照药物——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多纳非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于对照药物。   ZGDH3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毕锋教授牵头组织、中国37家中心联合开展, 共纳入了668名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巴塞罗那分期(BCLC)C期,且伴有乙肝病毒感染。   毕锋教授指出,中国肝癌和西方国家的肝癌,在病因上有一个重大区别。中国近80%的肝癌都是因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西方国家近80%的肝癌是由于酒精性肝硬化、或者是丙肝病毒导致的慢性肝炎而引起的肝癌。   图片来源:123RF   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多纳非尼或对照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全分析集人群(FAS,659名患者,多纳非尼组328名,对照组331名)还是在意向治疗人群(ITT,668名患者,多纳非尼组334名,对照组334名)中,多纳非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低于对照药物。   多纳非尼组中位总生存期(OS)更长。在全分析集人群(FAS),多纳非尼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1个月和10.3个月;在意向治疗人群(ITT),则分别为12.0个月 和10.1个月。   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全分析集人群(FAS),多纳非尼组和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6%和2.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0.8%和28.7%。   在安全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多纳非尼组患者更少出现3级或更严重不良事件(AE)(191例[57.4%] vs 224例[67.5%]),以及导致治疗中断的AE(101例[30.3%]vs 141例[42.5%]);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数量也较少(55例[16.5%] vs 67例[20.2%])。   多纳非尼组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50.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40.5%)、血胆红素升高(39.0%)、血小板减少(37.8%)和腹泻(36.6%)。   图片来源:123RF 毕锋教授表示:“多纳非尼是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药物,肝癌3期研究(ZGDH3)是迄今为止拥有最大中国人样本量、最符合中国患者特征的大型3期研究。多纳非尼的获批上市让医生和患者有机会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药物,对中国肝癌治疗有很大意义。”   我们期待,这款药物的上市,能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900亿“活”的细胞回到体内,全身癌症完全持久消退!晚期患者成功跨过六年

900亿“活”的细胞回到体内,全身癌症完全持久消退!晚期患者成功跨过六年

文章来源:环宇达康国际医讯   “ 我肯定中了大奖,我是第一个接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并相信我已经被临床治愈了。–朱迪·珀金斯(Judy Perkins) ” 2014年12月,佛罗里达州一位名叫朱迪·帕金斯(Judy Perkins)的 49 岁妇女被诊断出患有IV 期乳腺癌,肝脏中有网球大小的肿瘤并且肿瘤已经遍布她的全身,医生说她已经没有治疗选择了,大约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在接受一种称为“活的药物”的治疗后,癌症完全持久的消退了,这意味着 Judy 的身体不再有任何癌症迹象,如今她已经无癌六年,成为全国乳腺癌联盟的倡导者,鼓励更多病友战胜癌症。 2020年Judy Perkins参加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 医生宣判:生存期只剩下3个月 朱迪·珀金斯(Judy Perkins),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家住佛罗里达州的圣露西港 。2003,Judy被诊断为原位导管癌。手术很顺利但代价惨痛,Judy切除了乳房和腋下所有的淋巴结,本以为癌症已被根除了。不幸的是,在2013年癌症还是复发了,并且发现的时候已经转移到胸骨,胸壁,心包附近以及肝脏。最终,医生告诉我,这是IV期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预期寿命可能是2至3年。   Judy一向是积极乐观的,她开始接受各种治疗,但事情并没有她想象中顺利,在更换了各种化疗和靶向方案后,她的肿瘤仍在疯狂的进展,医生说临床中已经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了,她的生存期只剩下3个月左右, 命运改变:900亿“活”的细胞回到体内,全身癌症完全持久消退! Judy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她找到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外科分会副研究医师Stephanie L. Goff,他是NCI外科分部主任,免疫学泰斗Steven A. Rosenberg博士的同事。她的命运自此改变。 他们正在测试一种全新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种使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来靶向实体瘤患者中的特定肿瘤细胞突变,包括结肠直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和乳腺癌等的细胞免疫疗法。 在和Rosenberg博士交流后,了解到这种实验性治疗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成功率很低 – 仅约14% – 而且在乳腺癌之前甚至没有尝试过。Judy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是给自己一些希望,与死神做最后一博! Rosenberg博士首先从Judy的体内切除了一部分肿瘤,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T细胞,这是一类在体内能识别杀伤肿瘤的免疫细胞。由于癌细胞非常狡猾,想出了一种使T细胞无法识别癌细胞的方法,而从肿瘤周围提取的这部分T细胞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最强大的免疫细胞,研究人员将这一小部分宝贵的细胞提取出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将这部分杀伤能力最强的免疫细胞扩增到十亿级别再回输到Judy体内。 最终,当900亿个“活”的免疫细胞回输到Judy体内后,奇迹出现了。 一周过后,Judy感觉自己的身体起了明显的变化。比如长在胸部的肿瘤,感觉逐渐缩小。又过了一两周,胸腔内的肿瘤完全消失了。她的经典案例也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22个月后,影像检查显示(黄色箭头)肿瘤消失得无影无踪(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 疾病控制率高达80.3%!TILs疗法率先宣战实体瘤,有望上市! 相信看完上面的案例,大家都会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免疫疗法。 TIL疗法是从肿瘤附近组织中分离出TIL细胞,加入生长因子IL-2进行体外大量扩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扩大免疫应答,治疗原发或继发肿瘤的方法。这种疗法利用能够识别并靶向患者肿瘤的T细胞作为攻克癌症的免疫大军回输到体内,是根据每个癌症患者量身定制的个体化抗癌疗法,具有多克隆化,可特异性识别多种新生抗原,个体化,高度特异性,持久性,输注后可形成免疫记忆等特点。 实际上,这种疗法早在十年前就建立了,它的开创者是免疫界泰斗-美国癌研究院外科主任Rosenberg及其团队。 已发表的数据显示,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缓解率在50%至70%之间。此外,超过20%的患者使用该疗法可长期生存。20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在这些完全反应者中,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3%。 “经过长达8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表明,如果患者获得CR,这是一种极其持久的反应,而且很有可能治愈其转移性黑色素瘤。”–Inge Marie Svane博士 数据仍在不断更新。 在今年的AACR会议上,基于TILS细胞的创新型疗法LN-144(Lifileucel)更新了黑色素瘤的临床结果,再次引起了轰动。 C-144-01是一项2期临床试验,招募66名已被诊断患有IIIc期或IV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特点是至少接受了3~4种全身性治疗都失败后的患者,所有人都接受过PD-1抑制剂治疗,80%接受过CTLA-4抑制剂 ,23%的患者接受过BRAF / MEK抑制剂,可以说是临床上用尽了治疗方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晚期患者。还有44%的患者存在肝或脑转移。 这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将肿瘤组织中的TIL细胞进行培养后回输,平均注入的TIL细胞:28 x 10^9;IL-2剂量:6次。 实验结果 不负众望!在最新报道的66例接受过PD-1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试验中,结果显示: […]

半夏
除DS-8201外,还有4款ADC新药扎堆乳腺癌,席卷2021 ASCO!

除DS-8201外,还有4款ADC新药扎堆乳腺癌,席卷2021 ASCO!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随着DS-8201、Trodelvy等的陆续成功,ADC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在本次的ASCO 2021大会上陆续报道了4款ADC新药在乳腺癌上的研究,HER2阳性、TNBC均有涉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新码生物ARX788疗效数据媲美DS8201,DCR高达100%! ARX788由浙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其母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HER2定点偶联ADC药物,在HER2阳性、HER2低表达和T-DM1耐药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在本次ASCO大会上评估了ARX788在晚期实体肿瘤中的安全性、抗肿瘤活性和PK的一期临床数据。   分别有69例和43例重度预治疗实体瘤患者参加ACE-Breast-01和ACE-Pan tumor-01试验(包括乳腺癌、胃/GEJ、NSCLC、卵巢、尿路皮、胆道、子宫内膜和唾液腺癌)。在1.5mg/kg队列中,ACE-Breast-01和ACE-Pan tumor-01的ORR分别达到了74%(14/19)和67%(2/3),DCR值为100%。其中ARX788在45例中位经历过6次先前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ORR达到了50%~60%,其中1.5mg/kg剂量组的ORR达到了74%,DCR更是达到了100%!     对比DS8201是在平均经历过5线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5.45mg/kg的剂量下ORR为60.9%,DCR为97.3%。     由此看来,ARX788作为二代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物,在经历中位数6线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依然有着强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也没有严重的系统毒性,前途不可限量。值得一提的是,ARX788已在2021年1月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已接受过一种或多种抗HER2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并于2021年3月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HER2阳性胃癌和胃食道结合部癌。期待它更多数据的披露。 荣昌RC48挑战HER2高低全表达人群,mPFS达6.6个月! 再来另一款国产ADC,荣昌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抗体偶联(ADC)药物,挑战了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   C001 CANCER是一项3+3剂量递增研究(0.5、1.0、1.5、2.0和2.5 mg / kg),共入组33例HER2阳性患者;C003 CANCER是一项开放标签、3个剂量队列(1.5、2.0和2.5 mg / kg,Q2W)Ib期研究,对两项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在数据截止时(2020年12月31日),118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登记并接受RC48-ADC治疗。70例患者(59.3%)为HER2阳性,48例患者(40.7%)为HER2低表达。基线时,77例患者(65.3%)发生肝转移,47例患者(39.8%)之前已接受了至少3次化疗。在HER2阳性亚组中: 1.5mg/kg剂量的ORRs为22.2%(95%CI:6.4%、47.6%); 2mg/kg剂量的ORRs为42.9%(95%CI:21.8%、66.0%); 2.5mg/kg剂量的ORRs为40.0%(95%CI:21.1%、61.3%)。 1.5mg/kg组的MPFS为4.0个月(95%置信区间为2.6、7.6); 2mg/kg组的MPFS为5.7个月(95%置信区间为5.3、8.4); 2.5mg/kg组的MPFS为6.3个月(95%置信区间:4.3、8.8)。   在HER2低表达亚组中,ORR和mPFS为39.6%(95%CI:25.8%、54.7%)和5.7个月(95%CI:4.1、8.3)。IHC2/FISH患者的ORR和mPFS分别为42.9%(15/35)和6.6个月(95%置信区间:4.1,8.5)。     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AST增加(64.4%),ALT增加(59.3%),感觉低觉不足(58.5%),白细胞数量减少(48.3%),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47.5%);大多数严重程度为1-2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9%),GGT增加(12.7%),疲劳(11.9%)为3级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6月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宣布荣昌生物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期待它乳腺癌适应症的获批,拯救更多乳腺癌患者。 科伦药业A166初显锋芒,ORR达71.4%! 科伦药业A166(HER2-ADC)是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将新型毒素分子(Duo-5,微管蛋白抑制剂)定点偶联至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   A166中国Ⅰ期临床研究分为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剂量递增阶段,纳入25例HER2表达的实体瘤患者(IHC ≥ 1+),分为8个队列,分别接受0.1、0.3、0.6、1.2、2.4、3.6、4.8、6.0 mg/kg 每3周1次(Q3W)的A166治疗,其中0.1 mg/kg组入组1例患者,4.8mg/kg组入组6例患者,其余队列均入组3例患者,根据所获得的安全性、PK和初步疗效数据在第二阶段推荐剂量4.8和6.0 mg/kg剂量下进行剂量扩展研究。剂量扩展阶段,纳入32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IHC 3+, or […]

半夏
乳腺癌防复发,你必须get这份复查攻略

乳腺癌防复发,你必须get这份复查攻略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杨女士在8年前确诊了乳腺癌,经过手术和化疗之后,平安地度过了5年生存期。她想当然地认为,过了5年不复发,乳腺癌就不会再“卷土重来”了,所以就放松了警惕。万万没想到,几个月前她因为高烧不退就诊,发现癌细胞竟然转移了! 究其原因,就是杨女士在5年之后疏于复查,让癌细胞有了“可乘之机”,未能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病灶,最终功亏一篑。相信很多患者都会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认为治疗5年之后就安全了。其实,乳腺癌的复查随访是患者需要长期重视的。 乳腺癌随访的意义是什么? 01 随访过程也是治疗过程 乳腺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癌种,它与患者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有人说,手术或放化疗后不就没事了吗!  其实不然,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情况来决定用药。例如,有的患者需要服用5年以上的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剂。随访过程中可以及时监测、调整用药等。 02 及时发现复发和新生的对侧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仅患侧胸有复发的风险,对侧乳腺癌的几率相对于健康女性来说也会增加2%-11%。随访过程也是复发监测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本人的健康。 03 监查远处转移和第二癌 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转移到远处的骨、肺、淋巴结等,定期随访、全身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可能与患者本身有关,也可能与放化疗等因素有关。虽然出现的机率可能并不高,但仍然要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癌复发高峰是什么时候? 复发高峰   3年内:在所有复发的患者中,80%发生在治疗后的3年之内; 3-5年:在所有复发的患者中,10%发生在治疗后的3-5年。 6-8年: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第6-8年会出现第二个复发高峰期。 传统观念认为,肿瘤患者经过根治治疗后生存期达到5年以上,就认为是临床治愈了。但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她们需要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真正的“治愈”! 复查时间应该怎样安排? 在没有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的情况下:   前3年:每3-6个月复查1次。 3年后:每6-12个月复查1次,直到满5年。 5年后:每年复查1次即可。 选择保乳手术的患者,需要每6个月进行1次乳腺检查;原位癌的患者,一般治疗后的前5年每年复查2次,之后每年复查1次。 复查时都查什么? 一般来说,复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胸部CT、乳腺钼靶检查、骨扫描等等。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等。 肺CT:可以及时发现肺部转移情况。 B超:包括肝胆胰脾,乳腺及腋窝,子宫及附件、颈部淋巴结等部位的B超检查。绝大多数的乳腺肿物与复发均能在B超检查中被发现。 乳腺钼靶检查:建议每年查1次,可以发现患侧乳腺的复发肿瘤或另一侧乳腺的新发肿瘤。 骨扫描:如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骨转移的症状,怀疑骨转移时,需进行骨扫描检查,但不必作为常规检查。   患者在复查时可能用到的辅助检查有多种,具体做什么检查,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后给出决策。    

半夏
“OK”之争风云再起,肝癌一线单药治疗谁会被“KO”?

“OK”之争风云再起,肝癌一线单药治疗谁会被“KO”?

文章来源:国际肝胆资讯 同为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可谓是一对“死对头”,尤其在肝胆领域,虽然都已获批肝癌二线单药治疗,但关于二者的疗效比较却从未停止过。在刚刚结束的ASCO会议上,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数据终于公布,且显示出了不俗的疗效。此前,CheckMate-459研究也公布了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两项研究的具体数据。     帕博利珠单抗一线单药治疗,mOS达17个月 KEYNOTE-224是一项开放标签、单组、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来自队列1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在既往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是有效的和可耐受的。Keynote -224研究队列2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未经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51例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200mg,IV Q3W)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客观反应率(ORR),次要终点为持续反应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ORR为16%,均为部分缓解(PR);DCR是57%;中位DOR未达到,70%的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12个月。     中位TTP为4个月,12个月TTP率为31%;中位PFS为4个月,12个月PFS率为24%,18个月PFS率为16%;中位OS为17个月,12个月OS率为58%,18个月OS率为46%。27例(53%)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s (TRAEs);最常见的TRAE为腹泻、疲劳、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肌痛。7例(14%)患者出现≥3级TRAE。       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晚期HCC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提供了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有希望的总生存期。帕博利珠单抗的安全性与之前在二线治疗晚期肝癌中观察到的基本一致。这些发现支持了进一步评估基于帕博利珠单抗的方案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   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折戟,帕博利珠单抗后来居上? CheckMate-459是一项随机、多中心的临床Ⅲ期研究,纳入743例18岁或18岁以上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1:1随机分组后,371例患者每2周接受静脉注射240 mg纳武利尤单抗,372例患者每天两次口服400 mg索拉非尼。主要终点为总生存(OS),次要终点为客观反应率(ORR)和无进展生存(PFS)。   相比于索拉非尼,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延长了总生存期(OS),但无统计学意义(P=0.0419):纳武利尤单抗组中位OS为16.4个月,索拉非尼组为14.7个月(P =0.0752);纳武利尤单抗组12个月OS发生率为59.7%,索拉非尼组为55.1%;24个月的OS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3.1%。   除OS外,纳武利尤单抗和索拉非尼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相似,分别为3.7个月和3.8个月。相比于索拉非尼,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组客观应答率更高(15% vs 7%)。   与此次帕博利珠单抗公布的一线治疗数据相比,纳武利尤单抗在OS、PFS和ORR方面均相似,并无显示明显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CheckMate-459是一项III期研究,是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研究,而Keynote-224则为II期研究,单臂试验,因此,两者不能直接比较。帕博利珠单抗此次显示出了不俗的疗效,其与索拉非尼头对头的比较也将提上日程。   肝癌二线、胆道癌后线,纳武利尤单抗实力强劲 基于KEYNOTE-224研究和Checkmate-040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分别被批准用于肝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这两者虽同为PD-1单抗,但不同“命”。2019年年初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二线治疗肝癌的KEYNOTE-240试验失败,未能达到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主要终点。也正是因为这项研究,帕博利珠单抗的二线地位只存在于NCCN指南和CSCO指南,被ESMO和泛亚ESMO指南除名。而与之相反的是,NCCN指南基于Checkmate-459研究将纳武利尤单抗收进囊中,使其成为首个肝癌一线治疗的免疫单药!虽然是作为2B类推荐,且只有不适合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或其它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患者,其一线才可使用纳武利尤单抗,但这也是纳武利尤单抗在肝癌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除此之外,基于CheckMate-040的临床1/2期研究结果,Opdivo+Yervoy联合治疗获批肝癌二线适应症,并且首次登上NCCN指南!   除肝癌领域外,此前也有研究评估了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胆道癌≥2线治疗的疗效。在ORR方面,纳武利尤单抗是帕博利珠单抗的2倍多(22% vs 9.8%),中位OS也为2倍多(14.24 vs 6.9个月),DCR也近2倍(61% vs 35.3%)。此外,帕博利珠单抗研究对象均为PD-L1阳性患者,中位PFS仅为2.1个月;而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组中,PD-L1阳性患者的中位PFS为10.4个月,是帕博利珠单抗的5倍!   综上所述,肝癌一线治疗中,从现有数据来看,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的各项疗效指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肝癌二线及胆道肿瘤的治疗,纳武利尤单抗更胜一筹。免疫治疗相较于靶向治疗来说,毒性反应较小,或更适合用于肝癌一线治疗,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研究来证明。      参考资料  2021 ASCO  

半夏
胃癌治疗后,除了复查,还有这些事项要注意

胃癌治疗后,除了复查,还有这些事项要注意

对抗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胃癌本身以及治疗,如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的胃,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治疗后,胃癌生存者也面临着复发、第二原发癌的风险。因此,对于胃癌生存者及家属来讲,在治疗后,仍有许多事项需要注意、面对以及解决,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胃癌生存者在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图片来源:123RF 复查和随访 胃癌不仅容易复发,也容易转移。因此胃癌治疗后的复查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定期复查可以更早发现胃癌复发、第二原发胃癌以及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干预处理,从而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1》建议,随访应按照患者个体化和肿瘤分期的原则,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接受一旦复发而需要的抗癌治疗,则不主张对患者进行常规肿瘤随访和监测。   对于早期、进展期及晚期胃癌生存者随访的具体方法及频率,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1》建议如下:   随访频率:术后前2年,每3-6个月1次;然后每6-12个月1次,至术后5年;术后5年后,每年1次。   随访内容(无特指时即为每次):1)临床病史;2)体格检查;3)血液学检查(全细胞计数和化学分析,肿瘤标志物CEA和 CA19-9);4)幽门螺杆菌检测;5)营养学评估(维生素B12、铁离子);6)胸、腹部、盆腔增强CT检查(术后1年,每6-12个月1次,然后每年1次);7)胃镜检查。   对于症状恶化及新发症状,则应随时随访。   图片来源:123RF 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减轻是胃癌患者治疗后的常见症状。由于胃癌和治疗的副作用,使患者很难摄入足够的食物或充足的营养来保持健康体重。   日常饮食应富含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少食多餐,大约每2-3小时吃少量食物,延长进食时间;增加热量摄入;记录饮食习惯,找到哪些食物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问题,从而避免食用等,将有助于增加体重,避免体重减轻。   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营养补充剂,应通过饮食来满足营养需求。如果确实需要服用补充剂,如钙、维生素D和铁等,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服用。 应对倾倒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是失去幽门或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后,胃内容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所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或胃肠道症状的综合征,是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在进食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还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出现头晕、眩晕、软弱无力,甚至颤抖、晕厥等症状。   减缓进食速度,细嚼慢咽;减少含糖食物的食用量;增加饮食中脂肪含量,以取代含糖食物的热量;少食多餐;避免喝汤和非常流质的食物,以及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将有效应对倾倒综合征。   图片来源:123RF 防止再次患癌 胃癌生存者再次患癌症可分为两种情况:胃癌复发与第二原发癌。胃癌复发或第二原发癌症的风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胃癌分期和诊断时的年龄等。研究显示,有助于预防癌症的措施,也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复发及第二原发癌。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运动,并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多走路,减少坐着的时间;饮食富含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的饮食;限制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限制含糖饮料的饮用,日常应饮用水和不加糖的饮料;限制“快餐”和其他脂肪、淀粉或糖含量高的加工食品;限制饮酒量,最好是戒酒以及戒烟等,将有助于防止再次患癌。 总而言之,与胃癌的抗争,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做好持久战斗的准备。要正确认识胃癌,避免恐惧心理,建立新的生活及进食习惯,并做好定期复查。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三阴性乳腺癌,如何柳暗花明?

三阴性乳腺癌,如何柳暗花明?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现在,大家都已经接受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不再谈之色变。但还有一种癌症的类型,一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它就是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的一种,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而被称为“三阴”,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7%左右,但却约占乳腺癌死亡率的25%!   这种乳腺癌由于缺乏靶点、复发转移风险高,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凶险的,5年内复发转移风险高达20%!但并非无反转的机会。   参加此次多学科会诊的陈女士,2020年11月无意中触摸到左乳有一个小肿块,大约花生米大小,左侧腋下也摸到一个橄榄大小肿块。陈女士担心是恶性肿瘤,赶紧到医院检查,超声提示左乳恶性肿瘤,左腋下淋巴结肿大。这一“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吓坏了陈女士和她的家人。   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陈女士于2020年12月做了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三阴性乳腺癌,行蒽环类和紫杉醇类化疗。 左乳改良根治术后缺如 还需要哪些辅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呢?且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将为其制定哪种治疗方案?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初步诊断 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pT1N1M0,IIA期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54岁   患者自检发现左乳3点钟方向一肿块,大小1.5cm,左侧腋下触及一3*2cm肿块,2020.12.20乳腺超声提示:左乳肿块BI-RADS 4a类。   2020.12.22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浸润性癌,IHC:ER-,PR-,Ki67(阳性率80%),Her-2(-),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大小1.5*1.7*0.4cm,未累及乳头,切缘-,左腋窝淋巴结(1/21)及胸肌间淋巴结(1/1) 查见癌转移。   术后行表柔比星142mg+环磷酰胺0.94g*4周期,紫杉醇脂质体270mg*2周期。化疗期间白细胞IV度降低,对症治疗后好转。2021.04.26复查血常规:WBC2.4,PLT 119,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变化。   目前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稀便3次/天,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甲肝。   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ECOG 1,一般情况可,左手上举幅度受限,左侧胸壁见一横行手术瘢痕,愈合好。    讨论时刻  如何治疗,能有效防复发? 化疗仍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以蒽环类化疗药物和紫杉醇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仍徘徊在80%左右。   该患者已行蒽环类和紫杉醇类化疗,可考虑卡培他滨节拍化疗。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团队,筛选出63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终成功入组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是585例,其中试验组297例患者使用了传统化疗方案联合卡培他滨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证实,试验组(蒽环类和紫杉醇类化疗+卡培他滨)患者较传统方案(蒽环类和紫杉醇类化疗),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5年无病生存率从80.4%提高到86.3%,降低34%的事件风险,其中降低复发风险41%,降低远处转移风险37%,总生存率提高了2.6%,极大地改善了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  什么方法能控制局部复发? 化疗是全身综合治疗手段,还需要提高局部控制率,建议行术后辅助放疗。Abdulkarim等在JCO上发表了关于三阴性乳腺癌局部治疗选择的队列研究,平均随访768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7.2年,结果显示,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不行辅助放疗的改良根治术和行辅助放疗的改良根治术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85%和87%,术后联合放射治疗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三阴性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风险。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

半夏
磨玻璃样肺结节=肺癌?

磨玻璃样肺结节=肺癌?

文章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体检查出来肺上有个磨玻璃样的肺结节,到底是不是癌啊?心理压力太大了!”公众号留言的张先生说,他今年才32岁,不想被肺癌缠身,想了解一下磨玻璃肺结节是不是就确定是癌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随着大家对肿瘤的重视,人们在体检时会做CT或者胸片来检查肺部的健康状况,因此,发现肺部有结节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当检查报告上出现“磨玻璃”三个字时,患者更为恐慌,觉得自己离癌症不远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磨玻璃结节=肺癌吗?本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磨玻璃结节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磨玻璃结节? 肺结节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肺影像检查中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根据影像学(肺结节密度)的不同,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磨玻璃结节就属于亚实性肺结节的一种类型。   磨玻璃结节,就是指在胸部CT上显示片状的模糊影,就像磨砂玻璃一样,可见其内的血管和支气管纹理。它分为“纯磨”和“混磨”,这里的“混磨”是指肺结节一部分为磨玻璃样,另一部分为实性结节。 磨玻璃样结节在临床上检出率比较高,很多人认为磨玻璃结节就意味着肺癌,事实并非如此!炎症、肺结核、真菌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纤维化等,都有可能在肺上产生这样的结节。 发现磨玻璃结节后,怎么办? 很多人在查出有3-4毫米的磨玻璃样结节后,由于思想负担较重,强烈要求医生帮他“拿”掉,以绝后患。但其实,70%磨玻璃结节比较“懒”,发展很慢,不用着急手术。临床上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磨玻璃结节观察5-10年之后,依然没有明显的进展。   所以,如果查出“磨玻璃结节”,不要着急“一刀切”,随访是“上上策”。 磨玻璃肺结节正确随访方式是: 对于直径≤5毫米的纯磨玻璃肺结节,通常不需要随访。 对于直径 5~10毫米的纯磨玻璃肺结节,每年复查 1 次 CT,共3年。 对于直径>10毫米的纯磨玻璃肺结节,首次 CT 检查后 3 个月复查,若病灶持续存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否则建议行非手术活检或外科手术治疗。 随访中,如何判断良恶性? 随访中肺结节有如下变化者,多考虑为良性[2]: (1)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 (2)密度均匀或变淡; (3)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 (4)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天(如炎症)。 肺结节在随访中有以下变化时,多考虑为恶性: (1)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3)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 (5)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 写在最后 磨玻璃结节型的肺腺癌(病灶小于3厘米),如果及时干预,预后很好,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98.99%,明显高于整个肺腺癌人群的总体生存率。   虽然有些磨玻璃结节患者已经是浸润性腺癌(即已进展到浸润后状态),但这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同样能够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不必太过惊慌,但仍要予以重视,科学对待!     参考文献 [1]. 马靖. 实性和亚实性肺结节临床处理–ACCP 最新肺结节诊疗指南简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

半夏
80%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一文了解食管癌患者如何饮食和营养!

80%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一文了解食管癌患者如何饮食和营养!

文章来源:国际细胞临床与研究   食管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运送食物的器官之一。而食管癌患者大多都要做食管的次全或部分切除而达到根治的目的,然后利用胃或肠管作替代移植,重建消化道。整个手术过程创伤大,往往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为此因此,食管癌患者术后及其他治疗后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两大原因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导致患者对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加之肿瘤负荷对营养需求增加。使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降低其对手术、放射及化学治疗的耐受性。   很多食管癌患者术后只喝小米粥、牛奶等单一食物的,往往达不到机体的营养需求,影响术后的快速康复。 食管癌患者究竟该怎么吃? 01 一,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营养原则: 1、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因为消化道有改变,重建后的消化道容量显著减少,储存食物功能减弱,容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建议患者将原本3顿饭的量分成5顿饭吃,每顿的量相应减少,以适应手术后消化能力的减弱。 此外,手术后消化道的蠕动能力减弱,很多患者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咽缓慢的症状,所以,建议患者将食物在口腔中多多咀嚼,缓慢吞下,两口饭之间间隔长一些,防止吃的太多太快而造成食物“噎住”的感觉。   2、营养均衡,预防反流 食管癌患者术前因长期进食困难,术后消耗较大,胃口不佳,加之一些患者家属自认为有很多忌口的食物而不吃,大部分患者营养状况都很差。要想康复快,充足的营养是关键。因此,建议患者各类食物都要吃,没有忌口的食物,鸡鸭鱼肉蛋、蔬菜水果牛奶都可以吃。 此外,术后患者为了防止反流症状,建议饭后不要蜷坐,睡前2小时左右开始不要进食,睡觉时上半身垫高一些。 02 二,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通过以下5点加强营养: 1.首先应注意平衡膳食 在保证主食量的同时适当增加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并注意少量多次饮水。 2. 不要空腹接受治疗 治疗前1个小时吃一些食物;少量多餐,注意加餐,常备零食,如面包、蛋糕、饼干、豆腐干、酸奶、水果、果汁、坚果等。   3.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病人 可选用开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白萝卜、山药、低脂酸奶、木瓜等。也可用些帮助消化的药物,如B族维生素、消化酶、益生菌制剂等。 4.经口营养补充(ONS) 正常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患者可使用营养制剂(如肠内营养粉剂、匀浆膳、蛋白质粉),可有效改善营养不良,并对预防白细胞降低有一定作用。 5. 必要时肠外营养支持 如果放化疗副反应持续存在导致食物摄入不足平时的1/4超过1周或不足平时的2/3超过10天,应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液一般是由糖、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等元素组成,但不是所有人都缺这些元素,所以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补充。 对于选择姑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可以通过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病友们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的临床中常见的几大类营养补充剂,仅供参考,具体的选择还需要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 按蛋白质类型分,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   整蛋白型:适用于普通患者,比如最常见的益康素,营养全面,比例均衡;   短肽型:肽链比整蛋白短,易于消化,如:富含21种矿物质的益康素短肽全营养素   氨基酸型:可直接吸收,如蛋白质之王,ABD活性因子,含人体所需的9种氨基酸氨基酸的比例更接近人体。 按制剂形态分,可分为粉剂、混悬剂和乳剂; 按是否含膳食纤维分,可分为纤维型和无纤维型; 按适用疾病分,可分为普通型、糖尿病型、肿瘤型、高能量型等。 值得注意的是,肠内营养液不可擅自使用,以免出现营养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发生。只有根据自身的营养需求、消化道功能以及液体限制各方面,选用合适的制剂,才能发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最佳疗效。 食管癌的营养食谱 韭菜炒绿豆芽 材料:韭菜150克,绿豆芽400克,姜丝、盐、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①韭菜洗净,切成段;绿豆芽去根须,洗净沥水。②锅置火上,放入食用油,煸香姜丝,倒入绿豆芽翻炒至八分熟,加适量盐盛起。③炒锅重新上火,放入食用油,倒入韭菜迅速翻炒,再倒入绿豆芽,加盐调味,迅速翻炒几下出锅即可。   功效:癌症患者不必过分忌惮韭菜,适当食用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韭菜有温阳行气、杀毒消菌的功效,还有助于健胃消食。韭菜炒绿豆芽可以为食管癌患者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散瘀解毒、调和脏腑、提升食欲。   食道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死亡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导致机体手术、放疗、化疗耐受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营养支持,最大限度的帮助大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存期。     […]

半夏
警惕!这类疾病可能是乳腺癌生存者的“第二大杀手”,要做好防范

警惕!这类疾病可能是乳腺癌生存者的“第二大杀手”,要做好防范

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两种主要原因。以2019年数据为例,全球大约有2.752亿女性患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女性年度总死亡人数的35%。而女性乳腺癌,则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2020年新发乳腺癌226万,导致近70万女性死亡。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潜在联系。据一项发表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生存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高;是导致乳腺癌生存者死亡的“第二大杀手”!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对3768名平均年龄为64岁的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随访研究。其中628名患有1-3期乳腺癌;3140名为年龄、地区等相似的、未患有乳腺癌的对照人群。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统计了所有受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种族、生活方式、生育和激素治疗史、绝经状态、慢性疾病史等信息,以及乳腺癌生存者确诊乳腺癌时的年龄、类型以及分期等信息。此外,还统计了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等信息。   在长达25年的随访中,共发生916例(无癌女性 699例,乳腺癌生存者 217例)死亡,其中249例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图片来源:123RF   调整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生存者的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均高于非癌人群。   相比于非癌人群,乳腺癌生存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79%。而且在老年(≥70)乳腺癌生存者中,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也在升高。相比于非癌人群,老年乳腺癌生存者在确诊0-5年、5-15年内,以及超过15年,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升高44%、76%和169%。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乳腺癌生存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乳腺癌生存者29%的死亡可归因与乳腺癌;20%的死亡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心血管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   乳腺癌生存者在确诊后的8年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非癌人群相似,但确诊超过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要比非癌人群高65%。   而且这种风险在ER(雌激素受体)阳性和老年女性中更为显著。相比于非癌人群,ER阳性乳腺癌生存者确诊8年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85%;老年乳腺癌生存者确诊8年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24%。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相比于非癌人群,乳腺癌生存者、ER阳性乳腺癌生存者和老年乳腺癌生存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分别升高22%、51%和55%。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乳腺癌生存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如乳腺癌生存者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缺乏运动等;乳腺癌治疗,包括化疗、激素治疗等,可能会对心血管产生毒性作用,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由于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乳腺癌生存者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并未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有局限性,如受试者人数较少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不过,研究最后强调,该研究为乳腺癌生存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增加了证据,需要采取措施,以降低乳腺癌生存者的死亡风险,尤其是确诊乳腺癌时年龄较大、ER阳性的患者。   图片来源:123RF   在近期,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也发表了重要报告,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7项已明确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不健康饮食、久坐不动、烟草制品使用;6项性别特异性风险因素,如绝经、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妊娠相关疾病、激素避孕药、多囊卵巢综合征、全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5项认识不足的风险因素,如心理社会因素(抑郁和焦虑)虐待和暴力、健康素养、环境风险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对于女性来讲,针对上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不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在患乳腺癌后,还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本文转载自e药环球 (ID: ey_global),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微信公众号e药环球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半夏
国产新药“单挑”赢了国外牛药!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取得成功

国产新药“单挑”赢了国外牛药!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取得成功

最近几年治疗癌症的国产新药越来越多,患者朋友们经常会面对“选国产药还是进口药”的问题,如果这些药物能直接拉开架势,在临床研究中“单挑”一下,对比谁疗效更好、谁更安全,那大家选择起来不就容易了吗? 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单挑”相当少见,但国产药物现在也有了敢于争先的勇士——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这样的“头对头”研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对本土原研药本身的信心。 在今天的第2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EHA 2021)上,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的头对头全球3期临床研究ALPINE研究最新数据重磅亮相,单挑打赢了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 根据ALPINE研究期中分析数据,在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时,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取得了更好的客观缓解率(ORR)(78.3% vs 62.5%, P=0.0006),12个月无进展生存(PFS)上泽布替尼也更具优势(94.9% vs 84.0%, P=0.0007),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60%。在两大疗效指标上都有显著优势的同时,副作用的发生率也更低,真正做到了更安全、更高效地治疗患者。 1 CLL/SLL,淋巴瘤不可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根据80年代的流行病学研究,我国慢淋发病率约为0.18/10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及公众健康筛查的意识提高,慢淋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 CLL/SLL发病数不断上升 尽管慢淋的全称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它与大家概念中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的白血病不一样,很多患者是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被确诊了;确诊后也不一定需要即刻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疾病。 当患者出现“治疗指征”时,那需要启动治疗。近几年,慢淋治疗方案快速发展,随着以BTK抑制剂为代表的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慢淋患者已经能够实现中位10年甚至更长的生存期。 2 “头对头”研究,更高效更安全 ALPINE研究正是一项基于两种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的 “头对头”研究,这种研究中的对照组,一般要选现在临床上的标准治疗,而试验组则是发起挑战的新药或新疗法,让两种药物在同等条件下试验,对比疗效和安全性。 抗肿瘤新药之间这样直接单挑,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就拿这些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免疫治疗来说,目前还没有哪项研究是去对比一种PD-1/L1抑制剂和另一种同类药物的。所以敢于设计头对头研究,就说明对新药新疗法信心十足。 图2 头对头研究,就像天平称量 ALPINE研究,已经是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第二次“直接单挑”了。在EHA 2021这次学术盛会上公布的,是ALPINE研究第一次中期分析的数据,研究入组了652名R/R CLL/SLL患者,这些患者被按1:1比例分成泽布替尼组和伊布替尼组,分别接受两种BTK抑制剂的治疗,其中415名患者接受了至少12个月的随访,截至目前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5个月。 既然是直接单挑的研究,那肯定需要一个指标来判断谁疗效更出色,也就是研究的主要终点——客观缓解率(ORR),而PFS、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和副作用发生率则作为研究次要终点。 这次公布的中期分析数据显示,泽布替尼治疗的ORR达到78.3%,比伊布替尼的高近16%,而对于预后较差的del17p突变患者,泽布替尼的缓解率优势更为明显(83.3% vs 53.8%)。 12个月PFS率,也就是治疗12个月时患者疾病没有进展的比例上,泽布替尼组的94.9%也比伊布替尼组的84.0%有显著优势(HR=0.40,p=0.0007),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的总生存率则是97.0%和92.7%,泽布替尼更高一些。 图3 ALPINE研究初步PFS数据 疗效体现优势的同时,泽布替尼还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其中只有2.5%的患者发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比伊布替尼组的10.1%显著更低(P=0.0014)。前面说过CLL/SLL患者很多是中老年人,本来就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就可能引发中风、心衰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所以这对泽布替尼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加分项。 在大出血(2.9%/3.9%)、因副作用停药(7.8%/13.0%)或死亡(3.9%/5.8%)这些方面,用泽布替尼治疗的风险也比伊布替尼低,只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稍高一些(28.4%/21.7%),但泽布替尼组≥3级感染发生率却比较低(12.7% vs. 17.9%)[3]。 既有疗效优势,又有更好的安全性,泽布替尼代表国产抗肿瘤药物打的第一个“单挑胜仗”,确实赢得非常漂亮。在这次研究之前,泽布替尼就已经被写入了权威的美国NCCN临床实践指南,也得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的高度推荐,更是在全球递交超过30项相关上市申请,覆盖超过40个国家或地区,随着这次头对头数据的发布,相信医生患者都会对这一本土原研药有更多的信心。 而患者朋友们肯定会关心的,就是泽布替尼的适应证和可及性问题: 2020年6月,泽布替尼在国内获批,而且一下子就拿下两个适应证,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和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并且这两项适应证还都在今年3月医保落地,价格上也更友好。 泽布替尼还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全面出击,指日可待!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产新药,能像这样大胆与国外药物直接竞争,在惠及国内患者的同时走出国门,打响中国药物的名号。     参考文献: [1]. Yang S M, Li J Y, Gale […]

小D
乳腺癌“去化疗”时代来了!疗效、安全性究竟如何?|2021 ASCO

乳腺癌“去化疗”时代来了!疗效、安全性究竟如何?|2021 ASCO

文章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于6月4日~8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在ASCO官网所公布的口头汇报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团队的随机对照的SYSUCC-02研究赫然在列。那么,SYSUCC-02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都有哪些,又给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启示呢? 口头汇报封面 抗HER2治疗 联合内分泌治疗 vs 联合化疗,谁更优? 在所有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阳性(HR+HER2+)的患者占比为10%。对于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中显示出了生存获益。 然而,由于安全性的原因,对于HR+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内分泌为基础的治疗相比化疗而言,更为大家所推荐。 现在尚无证据证明在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究竟是抗HER2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还是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疗效更优。 SYSUCC-002是一项III期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确定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疗法是否同样有效且毒性作用更低。研究入组的患者为18岁及以上的病理证实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HR+和HER2+,ECOG状态为0~1分,器官功能状态良好,预期寿命在12周及以上,无病间期(DFI)> 12月。患者纳入研究之后,随机按照1:1比例,被划分为ET组[ORMs或AIs(芳香化酶抑制剂)+曲妥珠单抗]和CT组(紫杉醇、卡培他滨或长春瑞滨+曲妥珠单抗)(图1、图2)。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率,危险比(HR)的非劣效性上限为1.35。 图1: 研究设计 图2: 研究流程 基线结果 2013年9月16日~2019年12月28日,一共有392例患者纳入了研究,ET组和CT组分别纳入了196例患者,两组雌激素受体阳性(ER+)和孕激素受体阳性(PR+)的患者均为157例(80.1%),两组既往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例数分别为41例(20.9%)和48例(24.5%)(图3)。 图3: 患者基线情况 抗HER2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并不劣效于和化疗的联合 研究的主要终点结果显示,CT组和ET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分别为9.50个月和7.04个月,两组的HR为0.88(95%CI 0.71-1.09), log-rank p=0.250(图4)。 图4: 研究主要终点PFS情况 CT组和ET组的OS结果也同样得到非劣效性结果 研究的次要终点结果,两组总生存(OS)的HR值为0.82(95%CI 0.65-1.04),Log-rank p=0.090(图5)。 图5: 研究次要终点OS结果 亚组分析显示DFI大于24个月的患者 用“去化疗”方案更优 对亚组情况进行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主要是无病间期(DFI),对于DFI≤24个月的患者使用CT方案的PFS更优,而DFI>24个月的患者使用ET方案的PFS更优,P=0.016(图6)。 图6: 亚组分析影响PFS的因素 疗效相似,且ET组较CT组毒性事件发生率更低 CT组化疗相关的白细胞减少(29.1%)、恶心(44.9%)、呕吐(19.4%)及腹泻(30.1%)的发生率更高,而采用ET治疗的患者乏力(15.8%)、关节疼痛(16.8%)的发生率更高,而且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ET组更低。 图7:安全性结果 总结 对于HR+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治疗疗效非劣效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而且毒性更低。   在亚组分析的探索性研究中,DFI是患者PFS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DFI患者适用于不同的治疗方案。 SYSUCC-02研究结果的出炉,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去化疗”治疗进程,更上新台阶。   在诸多肿瘤患者对于化疗畏惧的今天,“去化疗”有其积极的意义,在疗效相似的情况下,不良反应更加轻微,能让患者具备更好的治疗依从性。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半夏
中国首款原研ADC上市!荣昌「维迪西妥单抗」横跨胃乳尿路上皮三大癌种,挑战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疗效惊艳四座!

中国首款原研ADC上市!荣昌「维迪西妥单抗」横跨胃乳尿路上皮三大癌种,挑战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疗效惊艳四座!

文章来源:汝爱一生     #维迪西妥单抗# 6月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正式宣布荣昌生物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 荣昌生物正在开发的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目前尚缺乏治疗手段的常见HER2表达适应症,包括:乳腺癌以外的HER2表达(IHC 1+或以上)癌症适应症,例如胃癌和尿路上皮癌;以及HER2低表达的癌症(IHC 2+/FISH-或IHC 1+)适应症,例如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本次维迪西妥单抗是以胃癌的适应症获批上市,期待更多适应症的获批,造福更多患者。   在刚刚结束的ASCO 2021上也公布了维迪西妥单抗的多项临床研究进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首款原研ADC 生物导弹来袭! 化疗,可能是大多数患者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很难绕开的路,化疗药物的作用往往是广泛的,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毒副反应。近年来,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深入人心,靶向治疗迅速崛起,肿瘤靶向药在精准“击杀”肿瘤细胞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正常细胞的损伤。   将靶向特定抗原的抗体,通过连接子(linker)与药物载荷(payload)连接在一起,被誉为能够精准靶向肿瘤细胞的“生物导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维迪西妥单抗(disitamab vedotin,RC48)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抗体偶联(ADC)药物,据介绍,它的分子结构包括一个新型人源化HER2抗体,其连接子在肿瘤细胞具有可裂解性,其小分子细胞毒药物具有高毒性及旁杀伤效应。维迪西妥单抗挑战了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本次的获批也意味着中国迎来了首款由中国公司自主研发的ADC。 乳腺癌篇 挑战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mPFS达5.7个月! 超过55%的乳癌患者属于HER2低表达人群,往往被归类于内分泌型乳癌或三阴乳癌,在治疗上也鲜有进行抗HER2的治疗。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在乳腺癌领域挑战了HER2高低表达全人群。C001 CANCER是一项3+3剂量递增研究(0.5、1.0、1.5、2.0和2.5 mg / kg),共入组33例HER2阳性患者;C003 CANCER是一项开放标签、3个剂量队列(1.5、2.0和2.5 mg / kg,Q2W)Ib期研究,对两项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在数据截止时(2020年12月31日),118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登记并接受维迪西妥单抗治疗。70例患者(59.3%)为HER2阳性,48例患者(40.7%)为HER2低表达。基线时,77例患者(65.3%)发生肝转移,47例患者(39.8%)之前已接受了至少3次化疗。在HER2阳性亚组中:   1.5mg/kg剂量的ORRs为22.2%(95%CI:6.4%、47.6%); 2mg/kg剂量的ORRs为42.9%(95%CI:21.8%、66.0%); 2.5mg/kg剂量的ORRs为40.0%(95%CI:21.1%、61.3%)。 1.5mg/kg组的MPFS为4.0个月(95%置信区间为2.6、7.6); 2mg/kg组的MPFS为5.7个月(95%置信区间为5.3、8.4); 2.5mg/kg组的MPFS为6.3个月(95%置信区间:4.3、8.8)。    在HER2低表达亚组中,ORR和mPFS为39.6%(95%CI:25.8%、54.7%)和5.7个月(95%CI:4.1、8.3)。IHC2/FISH患者的ORR和mPFS分别为42.9%(15/35)和6.6个月(95%置信区间:4.1,8.5)。 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AST增加(64.4%),ALT增加(59.3%),感觉低觉不足(58.5%),白细胞数量减少(48.3%),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47.5%);大多数严重程度为1-2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9%),GGT增加(12.7%),疲劳(11.9%)为3级及以上。   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亚组中表现出一致的疗效。2.0mg/kgQ2W的剂量比其他剂量水平显示出更有利的受益风险比。 对于HER2低表达mBC后线患者显示出卓越的疗效与较好的安全性,填补了中国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ADC药物治疗数据的空白。  胃癌篇 首个用于胃癌的ADC药物,mOS达7.9个月! 本次获批上市是基于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入组的127例既往接受过2线或2线以上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包括IHC 3+、IHC 2+/FISH+、及IHC 2+/FISH-病人)晚期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通过使用维迪西妥单抗治疗,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2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7.9个月。   在安全性方面,维迪西妥单抗常见不良事件为白细胞计数降低、脱发、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等,以轻中度为主,临床上基本可控。 维迪西妥单抗在既往接受过2线及以上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中具有突出的疗效,填补了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后的医疗空白。  mUC篇 燃炸ASCO大会,ORR高达94.1%!成为史上最强UC数据 RC48-C014是一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开展的研究者发起的Ⅰb/Ⅱ期研究,旨在探索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UC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入组包含了HER2低表达人群。研究分为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在剂量递增阶段,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RP2D)确定为维迪西妥单抗(2.0mg/kg)+特瑞普利单抗(3mg/kg)Q2W。 […]

半夏
精准治疗胃癌,中国患者迎来全新类型治疗药物

精准治疗胃癌,中国患者迎来全新类型治疗药物

中国是胃癌大国,全球每年新发的110万例胃癌中,有42%-44%发生在中国。而且,中国新发胃癌中,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为20%;绝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需要全身治疗。 更不幸的是,由于胃癌异质性非常强,导致治疗效果非常差,患者接受单纯化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12个月左右;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的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有望为部分胃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   图片来源:123RF NMPA信息显示,维迪西妥单抗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中国胃癌患者迎来的全新类型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像“导弹”一样精准杀死癌细胞!公开信息显示,这是目前获批的首款由中国公司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 这款新药有何不同之处? 抗体偶联药物,能够像导弹一样,完成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   这枚药物“导弹”由三部分组成:(1)单克隆抗体,是识别癌细胞的“导航仪”,实现精准制导;(2)细胞毒性药物,是杀伤癌细胞的“弹头部分”;(3)连接子,把毒药“挂”到抗体上,可以看作是“导弹引线”,决定什么时候释放毒药。   ▲抗体偶联药物示意图:粉色为单克隆抗体、深黄色为细胞毒性药物、浅黄色为连接子。(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当这些药物导弹发现肿瘤时,能识别出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分子,并牢牢吸附在上面。两者一旦结合,就会启动癌细胞的“大门开关”,抗体偶联药物就会被带入到癌细胞里面;随后在癌细胞内释放出细胞毒性药物,从内部发起猛烈攻击,最终让癌细胞凋亡。   ▲抗体偶联药物与癌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结合(图片来源: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维迪西妥单抗就是这样一枚针对胃癌常见靶点HER2的“导弹”,而且有着独特的药物特点。维迪西妥单抗的抗体部分是一个全新的人源化HER2抗体,对HER2抗原的亲和力更高;其连接子更容易裂解释放毒素分子,增强对临近肿瘤细胞的作用;其毒素分子MMAE是微管蛋白抑制剂,抑瘤作用较好,而且维迪西妥单抗偶联了4个MMAE分子,相比其他偶联8个毒素分子的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更好。   目前抗体偶联药物在HER2阳性胃癌的应用潜力,已经受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1》关注。 哪些患者能获益? 维迪西妥单抗此次获批的适应症来看,符合条件的患者有几个特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HER2过表达,而且已经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   HER2是一种原癌基因。HER2检测结果中,当免疫组化染色(IHC)呈3+,或免疫组化染色呈2+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呈阳性时,则为过表达。如果患者体内存在HER-2过表达,则称为HER-2阳性。而当癌细胞内的HER2过度表达时,会刺激癌细胞生长,增加癌细胞侵袭性。   中国胃癌患者的HER-2阳性率为12%-13%。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1》推荐,所有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均有必要进行HER2检测。   图片来源:123RF 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来说,此次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为后线治疗增添了治疗选择。这非常重要。因为虽然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使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16个月,但后续治疗过程中也面临着肿瘤耐药问题,后线治疗乏善可陈。   在胃癌的治疗中,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1》推荐,HER2阳性的一线治疗首选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治疗主要为单药化疗,若患者既往未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HER2阴性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主要为化疗。   而在胃癌的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中,则不再区分HER2阳性还是阴性,现有治疗选择包括阿帕替尼、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或帕博立珠单抗单药。现有研究证据显示,HER2过表达胃癌的二线治疗都没有取得很好的结果。维迪西妥单抗作为抗体偶联药物,为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后线治疗带来了希望,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 维迪西妥单抗延长患者生存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牵头的一项2期研究显示,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既往已接受过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的HER2中高表达(IHC 2+或IHC 3+)局部晚期或晚期胃癌患者,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在这项研究中,共纳入127例受试者。研究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5个月。这对于既往已接受过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尤为可贵。   安全性方面,维迪西妥单抗常见不良事件为白细胞计数降低、脱发、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等,以轻中度为主,临床上基本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一线或二线治疗中,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后续治疗中使用维迪西妥单抗仍然有获益。亚组分析显示,74例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维迪西妥单抗的客观缓解率为27%,其中有60例患者既往接受过3线及以上治疗,此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5.0%。   沈琳教授表示:“维迪西妥单抗对HER2阳性,包括HER2低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治疗,获得了全球领先的临床数据,是胃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非常值得骄傲。”   图片来源:123RF   维迪西妥单抗的上市,为胃癌精准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相信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越来越多胃癌将不再是绝症,患者能生存更久。   当然,面对胃癌,我们最好是能规避风险因素,预防胃癌的发生;并做好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胃癌带来的伤害,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     […]

半夏
胃癌适应症率先突破,国产ADC从幕后走向台前

胃癌适应症率先突破,国产ADC从幕后走向台前

文章来源:新浪医药   6月9日,荣昌生物的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RC48)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RC48的获批上市标志着首款国内自主研发的ADC药物上市,预计RC48可充分享受先发优势,快速抢占晚期胃癌市场。   (一)维迪西妥单抗(RC48) 维迪西妥单抗(RC48)为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HER2 ADC药物,商品名为爱地希。RC48的结构包括: (1) 抗体部分:Disitamab,Disitamab是一种靶向HER2的单克隆抗体。与曲妥珠单抗20.1的EC50相比,Disitamab的EC50仅6.4pM,这意味着Disitamab与HER2的亲和力更高,达标剂量有望降低,副作用可能更小。 (2) Linker:半胱氨酸偶联,均一性较赖氨酸大幅提升。采用可裂解的linker,具有旁观者效应,可更好地发挥旁杀伤作用。 (3) Payload:微管蛋白抑制剂MMAE,可阻断微管蛋白聚合,与DM1相比,MMAE具有更高的膜通透性,理论上具有更强的毒性。 RC48胃癌适应症的获批基于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的Ⅱ期关键性临床试验。研究共入组127例既往接受过2线或2线以上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包括IHC3+、IHC2+/FISH+及IHC2+/FISH-病人)晚期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研究数据表明,RC48客观缓解率(ORR)达24.4%,PFS为4.1个月,OS达7.6个月。   RC48胃癌适应症临床数据 数据来源:荣昌生物   除了胃癌适应症,RC48还布局了乳腺癌、尿路上皮癌、胆道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在适应症的选择上,RC48可谓面面俱到,凡是与HER2这一靶点相关的适应症均尝试突破。   在乳腺癌适应症上,2019年SABCS公布了RC48在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数据,ORR达31.4%,PFS为5.8个月。在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2020ASCO披露,RC48单药三线治疗尿路上皮癌ORR达51.2%,PFS达6.9个月,OS达13.9个月。此外,荣昌生物还在探索RC48的联用方案,2021年ASCO披露,RC48联用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ORR达100%(n=16)。   (二)Enhertu(DS-8201) Enhertu(DS-8201)是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研发的一款HER2 ADC药物, 通过将人源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四肽接头与一种新型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链接,靶向癌细胞,并将药物递送至细胞内部。   DS-8201的结构包括: (1) 抗体:曲妥珠单抗; (2) Linker:可剪切linker,具有旁观者效应; (3) Payload:Dxd是第一三共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活性是伊立替康(SN-38)的十倍。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不易出现耐药性,且脱靶毒性较低,通过搭配高DAR的设计有望取代传统微管蛋白抑制剂,发展潜力较大。值得一提的是,DS-8201的DAR高达8,即一个抗体分子上可偶联8个化疗药物(Dxd)。DS-8201惊人的临床疗效正在改变传统ADC领域低DAR搭配高毒性Payload的设计理念,高DAR搭配中毒性Payload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DS-8201结构设计 在乳腺癌和胃癌适应症上,DS-8201已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疗效。 2019年12月,DS-8201获批HER2阳性乳腺癌适应症,临床结果显示,在184名患者中,DS-8201的ORR达60.9%,其中6%的患者完全缓解(CR),疾病控制率(DC)为97.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4.8个月,所有患者和无症状脑转移(24例)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6.4个月和18.1个月。   2021年1月,DS-8201获批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GEJ)腺癌适应症。临床结果显示,DS-8201的ORR达40.5%,其中7.9%的患者完全缓解(CR),PFS达5.6个月,DoR达11.3个月。   良好的实验数据为医生处方DS-8201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020年,DS-8201上市首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2021年,随着胃癌适应症的获批,DS-8021销售额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DS-8201和RC48治疗胃癌临床结果对比 数据来源:CSCO、ASCO   (三)ARX788 ARX788是浙江医药(新码生物)和Ambrx合作研发和商业化的一款HER2 ADC药物,由曲妥珠单抗和AS269偶联而成。   ARX788结构包括: (1) 抗体:曲妥珠单抗 (2) Linker:不可剪切连接子和非天然氨基酸技术,DAR等于2。非天然氨基酸技术为定点偶联技术,可大幅提升ADC药物的均一性,ARX788体内代谢产物仅有pAF-AS269,无游离毒素AS269。 (3) Payload:AS269是Ambrx独家的细胞毒药物,为微管蛋白抑制剂。   […]

半夏
最新医生问答
最新抗癌笔记
top3

新年打卡

2024年02月17日
top4

好久没来

2024年02月17日
top5

CR

2024年02月01日
top6

七周年纪念!

2024年01月25日
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 666 获取解锁验证码
步骤:[ 打开微信]->[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三阴姐妹互助圈"公众号输入 666 获取验证码],即可永久解锁本站全部文章
验证码: